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新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通过情绪体验、心理测验、心理开导等方法,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刻苦磨炼的坚强意志;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人际交往的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等。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和发挥出其自主思维能力创新的意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利于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是学生高中阶段健康成长的需要
高中学校生源丰富,其中部分学生是初中生中的佼佼者,进校后最初都踌躇满志,希望自己能保持初中的优势名列前茅。但个别学生的基础不同,对新环境、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一度陷入自卑情绪中不能自拔,而竞争压力大,易产生考试焦虑,且青春期异往问题及逆反心理等都是困扰他们的现实问题。另一部分学生学业基础或行为习惯较差,个性心理不够健全,如引导不当很有可能成为问题学生,或为校园带来一些心理危机。若想让他们在高中阶段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
二、具体实施途径与办法: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川教〔2009〕226号)精神以及《四川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要求,提出以下实施办法以供参考:
(一)建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按《四川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要求,“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三年中需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和至少28个选修学分(选修Ⅰ至少获得22学分,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模块,获得更多学分。”“选修Ⅱ至少需要108学时,内容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安排。”
1、课程的安排计划
高中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可以设置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目的是为更好地体现高中心理课程的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
因此建议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选修中的必修课。课型以讨论课、活动课为主,以讲授、探讨、测验、演心理剧、辩论为主要教学方法,也可以配合录相、多媒体、计算机统计等方式,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与学生进行有关身心成长、生活实践、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和行为的探讨。
2、课程内容
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个性这个目标出发,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年龄特点,只要是与高中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需要、行为训练、个性形成有关的方面都应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专职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实际,将高一年级授课内容按学期编制出校本教材。内容参考如下:
(1)学习心理辅导
① 培养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学会科学用脑,确立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策略,科学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② 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如训练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③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④ 考试心理调适,预防及克服考试焦虑。
(2)自我意识发展心理辅导
① 自我认识。对自我的兴趣、爱好、特长、知识、能力(包括潜力)、局限、短处有正确、清醒的认识,找准自己人生坐标,准确地、切合实际和可行地设计自我。
②自控。培养学生遇到来自他人、社会的打击、误会及前进中的困难、挫折时,能适度表达自己情绪、进行有效的调控。耐挫能力辅导。
③ 自信。
④ 自尊。
(3)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培养学生乐观大度、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乐于助人、主动积极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与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异性以及陌生人进行交流的方式方法。
(4)情感情绪心理辅导
培养积极情感;调控消极情感。
(5)青春期心理辅导
(6)生涯规划辅导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研究性学习”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按《四川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科目要完成15个学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在高一年级每周有3个学时的课程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助人自助”的启发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
建议在高一年级每周每班开设一堂课。
开展方式:课题讨论与研究
研究内容:学生实际面临的或感兴趣的心理问题 ,如学习的瓶颈如何突破、怎样有效集中注意力、如何提高记忆效果、怎样改善人际关系、抑郁心理如何预防和解决、如何提升心理素质等
具体操作:每个班集体选定一个研究题目,或分组选定研究题目,由任课教师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如怎样查找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怎样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怎样实施研究等。涉及的内容、知识由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获得,问题也由学生自己去解决。
总之,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依托,互相提升,二者有机融合将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
1.利用数学文化陶冶学生的性情
从各方面学习数学的发展史,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收集一些数学家相关的故事,这样当在课堂上涉及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随时插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数学知识折射出数学家的坚韧意志和智慧,让学生在感动之中培养良好的品质,并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可以介绍数学家欧拉,介绍他在双目失明后,凭着顽强的意志,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和出版了多部专著,被后人誉为天灾人祸压不倒的科学巨人;在讲柱、锥、球等几何体体积时,可以介绍祖■及其父祖冲之,以及著名的“祖■原理”,也可以介绍故事曹冲称象;在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高斯的故事,鼓励学生向小高斯学习;在讲二项式展开式定理时可以介绍杨辉三角,等等。总之,如果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家探索数学世界中所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像他们那样用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让学生体会数学美,从而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数学存在着形式多样的美,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去发现数学中的各种美。数学符号和各种图象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征,所以在新课教学中介绍一些数学符号的来历,或者在讲图象课时让学生自己作图,去发现数学图象的美,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和图象特征的深刻体会,而且能从中得到乐趣。例如,在讲分段函数、二次函数、图象翻折问题、三角函数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从图象中发现数学的对称美和生活美,例如二次函数的图象既可以描绘乒乓球的运动路线,又可以刻画宇宙天体的运动轨道,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数与形的变化规律竟然统一于如此简单的数学关系式中,真是美妙之极。诸如此类的例子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赏心悦目,感知数学的和谐、欣赏数学的美,并利用数学中的美陶冶自己的性情,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原来生活也可以如此的美,使其心理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
3.利用好奇心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浓厚兴趣,塑造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探索,这样就能保持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兴趣,塑造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里的探究,自己用细绳、铅笔画轨迹,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动点满足的条件,得出椭圆的定义,再由学生自己推导出椭圆方程,而整个过程教师只需要在旁边指导就可以,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热爱数学,渴望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新事物的浓厚兴趣,塑造其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4.营造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压抑感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知识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意志,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尽量使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得有张有弛,张弛结合,保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压抑感,这样就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5.消除学生学习的忧虑情绪
在应试教育重压之下,很多学校的课业任务繁重,使得学生的心理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高三学生,其产生焦虑异常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有些学生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不注意休息,导致身心疲惫不堪,情绪波动大,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过度焦虑还会让学生产生不自信,由此带来考试怯场,从而影响考试正常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讲评错题或典型例题时告诫学生,出现差错是可以理解的,不要过度自责,要认真反思吸取教训,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哄”“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有些看似是谎话,其实对学生是一种鼓励,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的意志。另外,要注意抓住学生任何方面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和鼓励。例如,如果某个学生做错了很多题,我们可以不去注意他错了多少道题,而是关注他做对了多少道题,对他加以表扬,使他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激起他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进取心。
一、师生关系的适当调整
我们应该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的全过程。传统的“填鸭式”、“放羊式”、“教官式”等等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长者,更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朋友。只有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关注的互动模式,才能让学生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教师只有真心对学生付出,才能换来学生的信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要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人格上平等,主动关心学生,尊重每个学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主动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只有让他们处于这种积极地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学练的效果才能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锻炼了身体的同时,心理也能健康的发展。
二、课堂教法的灵活把握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动态平衡。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和组织教法的多样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际关系无不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变化,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多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参与到其中,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增强他们的领导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轮换小组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团队管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采用个人技术展示和小组汇报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课程安排计划时,尽量安排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兼顾到男女学生的运动需求,争取每人都有一到两项擅长的运动项目。
三、课堂评价的巧妙运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或扑捉学生学习最佳时机和切入点,这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课堂评价的运用得当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把握评价的有效性,评价也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需要体育教师能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情景,这是评价获得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评价在宽松和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学生能在质疑、惊叹、争议和探讨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把握评价的时机策略,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评价时善于捕捉和把握时机,师生在交流评价时要心心相通,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及时地激励性评价,在评价中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等。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要坚持用发展性评价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评价行为,评价时做到有“材”、有“人”、有“艺”,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提高体育课堂评价有效性,更好的发挥评价功能。一切评价其实都是手段,而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评价的运用得当,可以很好的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地评价是一种学生对自己的认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课堂的和谐性。
大多数人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而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高中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应该全面的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学校体育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给他们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能力培养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79-0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发: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并在互联网搜集有关田径训练的资料加以分析,结合实际为本篇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逻辑分析法:在分析数据、查阅文献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综合应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等逻辑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学,常常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育与健康课,更应该是从兴趣出发。学生中有的喜欢游戏,有的喜欢球类,有的喜欢武术,有的喜欢舞蹈等等。由于个体差异和性格的不同,喜欢的运动项目也不同,我们要满足学生的兴趣,使其通过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我们将体育活动、思想教育与身心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产生自身的体验和兴趣。高中体育课实行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大单元教学。模块与模块教学内容是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基本理念来确定的,模块教学内容一经确定,就将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来整合多元的目标进行教学。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思想性原则;增强体质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教材多样性与兴趣性原则;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教材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穿插小游戏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从中体会运动的欢欣和愉悦,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真正成为热情的体育者,聪明的体育者,有能力的体育者,终身坚持体育活动的人。
2.2 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健康知识由体育理论知识和保健理论知识组成。新课程对体育健康基础知识有着严格的课时比例,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身体锻炼,培养文明行为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进一步学习生理心理健康和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我锻炼,树立终身体育观。
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健康教育观念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课时比重在逐步提高,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持久的体育动机,为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创造必要条件。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终身体育目标的要求。把一些可以终身运动的项目作为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如行走、跑步、跳绳、游泳、舞蹈、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小场地足球,以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除了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外,已经纳入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内容和适应中老年人从事锻炼的内容,这些内容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3 因人因地置宜,注重态度与能力培养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障碍时,因为无法扫除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人生的道路常有坎坷不平,人人都可能遇到挫折,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一切挫折,才能将人生画上完美的句号。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高中数学学习中,容易使学生遭遇挫折的主要方面有:
一是成绩的波动,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特别是一次考试成绩下滑,造成心理上的悲观,失望,从而消极学习,下滑速度更快。
二是遇到难题解答不出,造成心理烦躁,甚至放弃对学习的追求。
针对考试成绩的波动,老师需要强调,在学习中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淡化最后的结果,只要我们有所付出,有所努力,结果是否如愿,我们都是优秀者,从心理上自己战胜自己脆弱的一面。同时,帮助学生客观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二、以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的阵地。
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制约着课堂学习的效率。不同的课堂气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情感和注意力。我们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出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精力旺盛。
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如果老师上课不积极创设,学生可能出现一种消极,师生的这种消极将互相影响,犹如流行病毒一样在传播,导致更多抵抗力不强的学生被感染。流行是消极之病的祸根,但积极之风的流行,更是一种良好的态势。老师要成为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尽可能多产生师生之间的共鸣。
三、以适当的课例为契机,激发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们的高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有机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高二数学(下)的“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一节内容中,联系到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杨辉三角”。考试中杨辉三角不是重点,但在此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展开,把杨辉三角的内容讲授清楚,而不是轻描淡写,并且加以扩展,讲讲与杨辉三角相关的数学史,杨辉三角的发现要比欧洲早五百年左右。转贴于 高二数学(上)的“圆”一节内容中,可以联系到圆周率,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比外国人早一千一百多年,高三数学的“数系的扩充”一节内容,可以提到我国是最早使用分数、负数的国家,分数的研究是中国对世界数学的杰出贡献之一,负数的引进,又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的又一巨大贡献。关于负数取得的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非常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数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澎湃前进。
四、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突破口,促使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对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给予指导 ,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等,每个学期的一些学习阶段,我们都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学法指导课程。
对学生学习环节的方法指导,即对学习过程给予指导,如指导学生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原则,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记课堂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自学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工具书,查找、积累资料的方法等。
加强课程学习的方法指导,即将一般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具体学科上去的指导,也就是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法。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三尺讲台主阵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渠道。本研究以课程建设为着眼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课前后的两次问卷调查,了解高职生对该课程的心理活动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宁夏某高职院校2016级部分高职新生共11个班级约485人作为调查对象。
(2)方法。笔者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两份大体相同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卷,通过手机客户端对同一批被调查者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发问卷并回收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比学生对课程的喜欢度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可度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几乎全部学生都更加喜欢该课程了,这是一个令人开心的结果,说明该课程的学习能给大家带来不小收获。
2.学生最喜欢的三种教学方法前后对比结果
由图1可知,开课前学生最感兴趣的三种教学方法是视频赏析、案例分析、课堂互动。这三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更多是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直观、具体地学习,寓学于乐。要想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成学生感兴趣且愿意学下去的课,就必须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里,既要和学生站在同一个认知情感高度,感知他们眼中的世界,从他们分析问题的视角出发,还要从一个更专业的高度引领和帮助学生学会用思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去重新构建一个案例并作心理层面的剖析。
由图2可知,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课堂互动这一教学方法最满意,由此可见任课教师在这方面着实做了不少努力且效果明显,另外两种方法(视频赏析和案例分析)的感兴趣程度有所下降,这样的变化提示任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重视利用音乐、电视剧、电影、时事热点新闻和案例等这些学生平时接触最多、更新速度最快的资源,从中提炼出更多为学生关心的、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提高该门课程的实效性。
3.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期待和课后教学内容满意度调查对比
从表2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对认知自我和认知他人的内容非常有兴趣,很希望从这两方面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和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导帮助,这既是由他们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决定的。另外学生关心的情绪调节、耐挫力抗压力的提升以及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也应当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由表3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一个学期有侧重点的教学之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期待基本实现,关于认知自我和认知他人两方面的内容前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未来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出努力的是关于“耐挫力抗压力提升”这方面的知识补充。
4.学生的收获
调查数据显示,通过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90.1%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只有9.9%的学生认为基本没什么收获。82.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1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没什么变化;0.4%的人认为自己的心理更不健康。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不只很有必要,而且已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接受度较高,认为该课程的学习确实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好的改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0.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更不健康,这类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教师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是日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还有16.7%的被调查者是日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三、相关启示与思考
1.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在高职生群体中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学生更喜欢轻松的、生动的、与其每天见闻感受更接近的课堂互动、案例、视频等,因此任课教师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要格外注意这一点,即如何体现课堂的灵活性、直观性、实效性、情感性很重要;另外,这样的教学氛围要在形式上体现出来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与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生动化、情感细致化、内容生活化。
2.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在高职生群体中的启示与思考
如果说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骨架,那么教学热菀欢ㄊ钦饷趴纬痰难肉之躯,要想找到适合高职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发现他们真实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既要从全局考虑,也要兼顾个别和重点,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下一步努力方向的启示与思考
(1)开发和深挖更多具有心理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不可丢失专业性。
(2)教学内容要更贴近学生,既要满足学生的现实所需,又不可偏废对未来的指导性。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 选项课 问题 对策
一、体育选项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选项课涉及范围小,学生选课受限制
目前,高中体育选项课开设数量少,课程知识涉及范围小,学生选择余地有限。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一方面,是近年来各个高中学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教学队伍没有随之壮大,师资力量比较紧张,选项课的师生比例不协调,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挤破门槛,有些传统项目却无人问津。另一方面,选项课设项少,许多教师长期从事公共体育课教学,专业化程度逐步降低,又缺乏学习和引进新兴项目与专业,导致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不多,使学生选课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和质量。
2.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学生选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由于选课前学校与体育教师给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导致学生选择课程往往取决于项目的名称、项目的难易程度或自身对运动项目的了解,有的学生仅凭一时兴趣盲从选课后方知选课的课程与自己的具体情况不符,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因而产生消极怠课情绪;有些学生凭着自己对某一位任课教师的好感与爱戴而放弃自身的兴趣而追随。同时,对有些作用较大又实用的传统运动项目,学生缺乏兴趣又没有正确的引导,都不愿选,最后虽说设为选课项目,却因学生人数不足而停开。学生盲目和随意选课不仅给体育选项课的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也使自身运动技能得以限制。
3.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和考核过程缺乏监控
影响体育选项课教学质量,除了学生方面的问题以外,还有学校的教学及管理方面的问题。相当部分的高中对体育选项课教学管理不够严格。对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的制订、教材的选用等要求没能严格审查;有的体育选项课没有选用适合教学的教材,没能以选项课的课时与学生的知识性,趣味性,适用性和时代性加以选择,导致教材太专业化而不适合教学实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有些选项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没能做到融合、更新学科的知识,传授更多更新的技能,而学生选课有很大的目的性,期望值也很高,但选课收效却不理想;还有选项课课程考核不够严格规范,对于学生选课考勤的情况,对于学生选课的效果,对于教学的评价等等,都没进行有效的、有力的监督管理。这种没有严格的监督措施的作法导致学校设置体育选项课的目的、意义不能很好地完成和体现。
二、加强体育选项课教学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1.规范体育选项课程开设,扩大选项课教师群体
要真正发挥体育选项课的作用,学校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现状,加强调研与引导,统一制定选项课的课程内容,建立适合学生发展,运动项目较为齐全的选项课科目,把好体育选项课的审批关,规范课程开设。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确保开设体育选项课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应鼓励体育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使选项课内容丰富,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多开设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及时调整选项课教学班规模,即保证教学的效果,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充分挖掘学校体育教学资源潜力的同时,还可以聘请校外的专家和行业的优秀人才开设有特色的体育选项课程,积极扩大体育选项课教师群体,补充和完善赋有时代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完善体育选项课内容。
2.加强对学生体育选项课的指导
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选项课的正确引导,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运动项目。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体育专业教师制定体育选项课的有关信息,帮助学生全面、细致地了解体育选项课的课程内容、课程类别、课程特点等,并对开设的运动项目加以介绍,对体育选项课任课教师向学生进行推介,帮助学生在选课前对体育专项学习就有一个大致地了解,结合自己的身体条件与兴趣需求选择项目,这样有的放矢,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提高学生选课的成功率。
3.采取有效措施,改进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
加强体育选项课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模式,是提高选项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选课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按班级、性别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了按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的学生重新组合上课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造成进入高中后学生的体育基础迥异,根据“最新发展区”理论和“因材施教原则”,可采用分阶段进行教学。即在高中3年的时间里,对学生在不同的时段提供不同的项目选择。在高一阶段强制性的开设提高身体素质的体适能课程,如田径运动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高二阶段引导性地开设“限定选项课”和以体育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欣赏、终身体育等为主的技术、理论课程,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感性认识;在高三阶段则开设时下较时髦、流行的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品位与乐趣,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4.加强体育选项课的管理,科学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鼓励体育教师不断开发体育选项课的数量,并不意味着忽视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对选项课的教学质量要求也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健全考试机制。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体育选项课应加强对平时教学环节的考察,强调过程学习的重要性,改革考试考查方式,加强学生对选课项目基本理论的认识和对基本技术的运用,增强学生对自身运动能力的培养,以便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提高其综合素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还应该对体育选项课的考试进行抽查审核,一是可以考察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效果,二是可以抑制任课老师随意和印象打分现象,促使师生对体育选项课教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甘亦农.常州市高中体育新课程实验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反思[J].体育教学,2010,(5).
[2]杜振巍.对普通高校开设体育选项课的调查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微课”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而其中具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是由选修课逐渐调整为公共必修课,但由于高职生与本科大学生相比,本身存在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素质水平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差异,传统的讲授型教学在高职院校中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也不高,因此亟待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以改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技术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一场“微”革命正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悄然进入到我们的教学系统。
目前,我国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由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也深受各省市教育部门推崇,各地高校也陆续开展关于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项目研究,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教师投入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此背景下,将微课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岗位职业发展的需求。
“微课”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授课方式,围绕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与该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习题测试、教学反思、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也包含其中。“微课”模式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类型,它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也必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1、教学时间较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高职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微课”的时长一般为10分钟左右。这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堂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微课堂”。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事先录制好的“微课”应用到复习旧课或者课堂导入环节。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较多,光靠学生上课听讲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消化心理健康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方法,有些学生善于做笔记,但也无法全面的把握整堂课的精髓,因此采用“微课”,教师根据上节课的教学要求,制作旧课复习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观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新课主题设计新颖的问题,制作精美的视频作为导入材料,在一开始上课就让学生观看,吸引其注意力,使其产生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较少,适合教学需要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集中,重点突出,更适合师生的需要。比如人际关系章节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如认知因素(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等),教师可以认知因素这一重点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当然,正因为“微课”的教学内容较少,更要求教师明确某章节的重难点,排除大量学生通过自学能理解的普遍性和常识性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掌握核心内容。
3、资源重复利用,教学灵活方便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10几兆左右,其可以满足师生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在线浏览或下载其他辅助资料,实现移动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地点、人员等限制,真正的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课上的好的教师,一般也只能对着他所讲授的班级,其他班级的学生无法享受,而有时候一堂课效果如何还与教师的自身因素以及学生的配合情况有关,因此同一个教师在某一个班上的好,但未必能在另一个班上好,因此进行“微课”教学能保证教学的相对统一性和平等性。而且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可以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外,在课余时间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反复观看想什么时候学习,就什么时候学习。另一方面,“微课”教学也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课,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但是由于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改善有心无力,“微课”让教师能观摩自己的授课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并不断进行教案完善和实践调整。
4、情景化构成,教学真实有效
“微课”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根据教学计划整合成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形式多样的 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具体形式可以是案例分析型、心理微电影等,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案例分析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案例分析法应用中,教师往往采用文字性的描述,让学生去阅读和理解,根据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发现面对冗长的案例,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并不高,因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会有所影响,因此在“微课”中,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音频,让学生能边看边听,实现视听手段结合使用,增加可读性和理解性。另外,很多教师采用的案例有时会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可以选用咨询个案,在征得来访学生同意后,让其自我陈述,并进行录制,形成视频案例库,在讲解相关章节内容时可以随时调用,如讲解“大学生自我意识”这一章中,当涉及到自卑心理、自我中心心理等内容时,即可用“微课”视频,这样真正贴近的学生现实,引发学生思考。除此之外,可以鼓励学生自编自演,根据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拍摄成微电影,也可以借助舞台拍摄成心理情景剧短片,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讲解“寝室人际关系”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寝室成员拍摄自己的寝室人际关系,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让每位同学在观看过程中思考和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反思自身可能存在哪些不良的人际心理,这一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微课”教学模式下,不仅可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服务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与心理教育目标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来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可以预见,未来“微课“这一新颖的教学手段,必将能够深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李淑云,刘淑梅,戴玉竹,刘晶瑜.“微课”教学模式下应用文写作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
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 有这样一组报道数据:在一次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这些枯燥的数字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如果不及时引导,将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每天接触学生的机会比较多,高中数学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以考试成绩波动的客观分析为主要措施,渗透心理挫折教育.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障碍时,因为无法扫除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人生的道路常有坎坷不平,人人都可能遇到挫折,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一切挫折,才能将人生画上完美的句号。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高中数学学习中,容易使学生遭遇挫折的主要方面有:
一是成绩的波动,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特别是一次考试成绩下滑,造成心理上的悲观,失望,从而消极学习,下滑速度更快。
二是遇到难题解答不出,造成心理烦躁,甚至放弃对学习的追求。
针对考试成绩的波动,老师需要强调,在学习中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淡化最后的结果,只要我们有所付出,有所努力,结果是否如愿,我们都是优秀者,从心理上自己战胜自己脆弱的一面。同时,帮助学生客观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解答难题造成的心理挫折,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予学习上的帮助,指导遇挫学生解决一些数学方面的难题,让学生领略成功者的快乐,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二、以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的阵地。
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制约着课堂学习的效率。不同的课堂气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情感和注意力。我们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出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精力旺盛。
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如果老师上课不积极创设,学生可能出现一种消极,师生的这种消极将互相影响,犹如流行病毒一样在传播,导致更多抵抗力不强的学生被感染。流行是消极之病的祸根,但积极之风的流行,更是一种良好的态势。老师要成为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尽可能多产生师生之间的共鸣。
课堂气氛差的原因,主要是老师有时教学过于严厉,出现过讥讽学生的错误,学生本性是积极的,追求进步,但一次受挫的心理因素而导致怕出差错,不敢于回答问题,长期的习惯形成了不积极进行思维。对症下药的解决办法是: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肯定。
三、以适当的课例以及阅读材料为契机,激发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们的高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有机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高二数学(下)的"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一节内容中,联系到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杨辉三角"。考试中杨辉三角不是重点,但在此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展开,把杨辉三角的内容讲授清楚,而不是轻描淡写,并且加以扩展,讲讲与杨辉三角相关的数学史,杨辉三角的发现要比欧洲早五百年左右。高二数学(上)的"圆"一节内容中,可以联系到圆周率,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比外国人早一千一百多年,高三数学的"数系的扩充"一节内容,可以提到我国是最早使用分数、负数的国家,分数的研究是中国对世界数学的杰出贡献之一,负数的引进,又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的又一巨大贡献。关于负数取得的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非常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数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澎湃前进。
数学美给人们以精神享受,从而激发起学习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会给数学的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数学美绚丽多姿、深遂含蓄又充满理性。在教学中,要不断挖掘、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鉴赏、体会丰富的数学美。这样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唤起学生积极健康心理。
四、以适当的机会,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素质.
高中数学学习阶段有各种大小型考试,有些学生存在着一种考试焦虑,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高考试前的复习和备考,也会形成应试中的紧张、焦急、恐惧的心理,影响考试中的正常发挥。
对此我们要重视考试之前的心理辅导,教给良好的应试策略,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在平常的小考中,有时通过一些话语,故意给学生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紧张之后又营造一种宽松的范围,一松一驰的训练,可以促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面对一些大型考试,考前的辅导与放松教育也必少不了,例如,面对数学高考模式的试卷,考试前先科学分析自己答卷的可能情况,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在考试中,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要善于抛弃一些难题,12道选择题,遇到1~2个不会做是一种正常情况,6个解答大题,后3题的第二问可能被卡住,也要不慌张。只有正确认识,消除一些思想顾虑,增强自信,在考场上才会提高记忆和思维的效率,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
五、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突破口,促使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对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给予指导 ,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等,每个学期的一些学习阶段,我们都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学法指导课程。
对学生学习环节的方法指导,即对学习过程给予指导,如指导学生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原则,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记课堂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自学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工具书,查找、积累资料的方法等。
加强课程学习的方法指导,即将一般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具体学科上去的指导,也就是 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