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1 指导科学化: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态度与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导因素,在教学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学生若能具备端正、积极的态度,再加上掌握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便一定能学好高中政治课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运用“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在科学化的指导过程中完善高中政治教学工作。

一些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常常不能适应难度系数加大的政治课程。高中政治的理论深度增强、教学目标更高,学生若用学习初中政治的老办法来学习高中政治,往往会不得要领,难以取得学习成效。由此可能会产生学习政治的抵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具体情形,结合实际状况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化指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初中政治与高中政治的不同。初中政治较为浅显易懂,理论知识通常停留在初级阶段;高中政治则抽象化理论增多,与现实的联系更为密切,需要学生认知理论知识的实质。其次,在了解初中政治与高中政治的差异之后,教师便要引导学生运用新型的学习方法,完成自主性学习。学习高中政治不能以背诵为主,学生应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将理论延伸到实践范畴中,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提取理性认识。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并善于思考,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政治学习策略。教师的科学化引导,将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高中政治教学环节中,且真正地激发出他们学习政治的信心与兴趣。

2 抽象具体化:做好理论与实际的对接

高中政治体系庞杂,其中包含着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令学生难以理解、内化这些知识内容。若教师的理论教学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解读教材,不仅造成教学环境陷入呆板枯燥,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因此,教师应合理调节与学生、教材的互动关系,用灵活化的视角展现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为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好理论与实际的对接,让学生在感性的认知过程中把握理论的精髓,同时具备从生活上总结理论规律的素质。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概念间的归纳与对比等方式,来促成理论的生活化与现实化。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关注时事政策,因为现实往往彰显出理论的印记。关注时事新闻,实际上也是在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化与升华。相较于政治经济学理论,哲学知识更为抽象化,这时要更为注重抽象具体化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建立模型、编排口诀与手势,或者在生活的实例中提炼出哲学命题,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知识。

3 形式多样化:创造平等、活泼的学习交流氛围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学方式,而不应拘泥于以讲为主的刻板模式。动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将他们推向教学的主置,继而建立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学习交流氛围。

随着网络日渐渗透到教学环境中,高中政治教学也应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创造愉悦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师以图片、音乐、网站等形象载体,作为讲述理论知识之前的铺垫性引言,或者是对理论的现实化拓展。另外,小组讨论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性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个性特征、兴趣方向等具体素质,将班级分为若干3~6人的小组。每小组中应包含学习成绩优秀、中等、较差这3个层次的学生,以保证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能充分交流、互相帮助。小组成员和组际之间就某一课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并可以互相质疑和点评。最终,教师按照小组讨论形成的最终成果来完成整体评价,从而使得全体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小组讨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与能力,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高中政治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卓.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第2篇: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一、初、高中政治课各自不同特点

首先,教学内容有着本质的不同。初中政治课又叫思想品德课,初中生在社会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还处于似是而非的阶段,因此以思想品德引导为主,加上初中生的身心特征、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教材内容更多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中心,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置、知识的拓展,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高中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中生虽然对“三观”有一定认识,但不系统,因此高中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知识点的选择始终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材更侧重于对理论的学习。

其次,教学方法不同。思想品德课内容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也是以德育为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情境法、故事案例法、讨论法。这些教学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故事多于理论,叙述多于分析,甚至有时候,教师“演”的成分大于“讲”的成分,“讲”的成分大于“析”的成分。而高中政治课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维度展开,每个章节内容编排的基本方式是“从生活现象”到“理论依据”。学生在学习时要完成一个这样的思维流程:认识生活现象―总结其中规律―利用相关规律解析生活现象。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引导学生分析事例,再总结规律,总结规律之后再学会分析事例,重在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最后,对学生而言,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同。初中生上政治课,主要以听故事为主,讨论完后有点感悟即可,加上初中阶段的考试压力较小,中考时常是开卷考,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太高,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完成老师交代的记忆、理解等学科任务,很少主动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高中生则不同,政治作为高考科目,有着严格的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在背诵、理解的基础上,懂得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初、高中教学衔接

这里讲的衔接主要是在高中政治课中,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从而使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教学内容。具体注意点如下。

1.教师要钻研教材,使教学内容衔接起来。

虽然教材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高明的教师总是要仔细研读初、高中教材,了解初、高中政治课的不同,明确知识点重复的地方,在教学时懂得取舍,懂得如何比较,懂得如何进行衔接教学。

2.教师要运用教法,使思维浪花跳跃起来。

教师应采取启发式、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具体在教学素材的搜集上,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当引入流行元素,体现时代感。例如,讲到有关民族团结话题内容的时候,可以选取叙利亚难民危机作为案例,通过展示当地儿童悲惨的命运,分析国内民族宗教乱象,进而反观我国和谐的民族关系,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师生互动上,应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在教学语言上,政治学科作为文科性质的学科,教师的语言要尽可能诙谐幽默,生动有趣,这样,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教师要联系生活,使教学内容简单起来。

第3篇: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有效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经常听到有学生说政治课比较枯燥,这是因为对政治缺乏学习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学科的甜头,就能消除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厌烦感。

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其次要克服学习中的实用主义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学生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抓,哪怕不喜欢也强迫自己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都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再次,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其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同学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画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画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前者侧重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侧重对知识的运用;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1.预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强教学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

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需要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都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课后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三、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1.运用记忆技巧。

例如,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说常用,随时随地地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语言要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要准确。

2.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

首先要仔细比较这些知识点的异同,找出它们相同和相异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放在一起掌握。其次,找出区分的关键词,制作成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最后,把这些知识点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如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价格,只有研究价格的背后的规律时我们才用价值。总之要比较异同,整理异同。

3.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中政治所学的知识是科学系统的常识性知识,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联系的程度来看有显性联系和隐形联系之分,即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就能表现出来,很容易就能表达清楚,掌握知识体系不但有助于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脑海组建一张清晰、科学的知识网络。

四、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在政治学科获得高分的学生都具有广博的知识。

其次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4篇: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方法 习惯

就学习本身而言,一是“学”,二是 “习”。“学”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和及时复习。“习”主要包括自我检测和运用。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下面就学习的过程谈谈科学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一些方法:

一、科学学习高中政治的基本方法

(一)预习 。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二)听课。 听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听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 ①注意知识的积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③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④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三)复习。复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是指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进行及时复习,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忆、读、思。

1、忆:即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如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等等,要达到在大脑中要象放电影一样能把它再现出来。

2、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科学学习高中政治的学习习惯

有一位心理家说过:“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一个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享受不尽的利息;一个坏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偿还不完的债务。

”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学习高中政治课需要“利息”,而不要“债务”。

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工夫做到家,每一步走踏实,持之以恒,慢慢就形成了。具体地讲,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因而应当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本文由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整理

(一)听课习惯:听、读、想、记、讲。 听,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精读是细读重点段落,把握其中的标点符号、关联词、关键词等,划层次,找中心;把握原理的论述方式、论证方法,是归纳还是演绎,是怎么分析的,又怎么综合的。 想,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记,即用好“必记本”和“错题本”。记老师、同学讲的,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受他人启发而产生的思想火花,记自己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讲,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如果平时每一节课都这么做了,课堂的思维含量就很大了,政治学科的能力和素质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这比课堂利用不充分,课外去大量做题的效果要好的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有心、有情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能把政治课学好,考好。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用”的意识和习惯,看到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人际人事关系,要有意识地自觉地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久而久之,你就会养成习惯,有了这个习惯,你高考受益,你终身都将受益无穷。

(三)科学的训练习惯。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和测验抱无所谓的态度,漫不经心,思考不深,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不好,但他个人都觉得无所谓,因为那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但,到了大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乃至高考时,他很当回事,全身心投入,思考过多过细,往往把问题想复杂了,自然做错的多,或者反复思考后把第一遍做对的又改错了,分数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平时没有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和考试态度、考试风格。

(四)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树的习惯。平时注意归纳整理知识网络,组织知识专题,总结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发现思维规律和解题规律。更重要的是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恰当的呈现出来,这恰恰是高考命题人特别看重的。

(五)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在老师的大计划下有自己的小计划小安排,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强,能根据每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做到每个阶段的学习很充实,学习成绩整体推进。

(六)积累课外知识的习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根深才能叶茂”,这些话都说明了掌握丰富的时政知识和课外知识的重要性。

第5篇: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育 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

一、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政治教学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在政治教学中,最具实际意义,最迫切需要的是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尽力做到与时俱进,为了进行科学的教学实践,前沿的教学理念必不可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塑造活到老学到老的形象,既要作为学习知识的传递者,又要努力成为教学方面的佼佼者。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要及时改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将先进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虚心学习有关创新教育的理念。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人才与庸才的界线,高中政治教育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政治老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修养,更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开展相应的研究性课程,具有研究素质的教师越发重要。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科知识和扎实的政治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框架。除此之外,要具有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特质。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他们素质的提高。

(三)采用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高度信息化时代,教师不能仅仅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成为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与辅导人。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我们还要扮演朋友的角色。这就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要点,而且要兼顾学生思想情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立足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展,同时将目光放长远,致力于学生终身学习精神的培养。为了做到这些,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更要鼓励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摆出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艺术,更要科学地选择教学手段,考虑问题时,要兼顾学生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用自己的行为,鼓励学生学习。

比如,在《神奇的货币》这一课中,学生很少接触外币,在他们眼中只有模模糊糊的汇率的概念,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个实际情况,只是空谈货币的意义,学生就很难理解“神奇”两字的含义。我们应该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汇率究竟在实际贸易中有什么意义?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处于什么地位?神奇的货币中的“神奇”究竟体现在哪里?看到这些问题后,我们可以将教室搬到计算机教室,让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货币发展的视频。我相信这些直观的画面和数据比苍白的语言更具说服力。还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走进银行,了解人民币和其他货币间的兑换比率,亲身认识后,学生会有更深刻的记忆,多元的教学模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教学方式

(一)不墨守成规,探寻创新型教学模式。高中生的心智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缓慢形成,对于学习,他们不再满足于从老师那里直接获取知识,开始深究这些知识的出处,追问为什么。为了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学方式应该发生转变,适应学生思想的进步。我们要利用学生刨根问底的心性,在课堂上层层设疑,在巧妙构建悬念的基础上,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真知,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使他们在满足感的影响下慢慢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主动为学生设置障碍,或者提出许多模棱两可的观念迷惑学生,让他们在弄清这些概念解除障碍的时候,加深巩固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比如,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一课中,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经常有学生在“公民”和“人民”的范畴上分布清楚,笼统地认为在我国公民就等于人民。对此,我们可以主动为学生设置一些障碍,课前可以提出,所有外国人都不是我国公民,这一观点,先不说它的对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本中找寻答案。最终,他们通过课本可以清楚地认识“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人民”的范畴相对大了很多,在不同时期,人民也有不同含义。所有外国人都不是我国公民这句话是不准确的。通过这种设疑解疑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界定知识点的范畴。

(二)大力开展具有研究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不再是老师单方面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主动进行探索,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结论,体验整个过程。

比如,《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是一个具有研究性的课题。面对这样一个课题,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以下问题:文化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在哪里?以我国为例,谈谈文化传播的现状和以后发展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搜索答案,真正做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通过交流研究,最终得到一定结论。此时,老师只需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适当点评和补充,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将知识点引出。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研究性学习确实有独到的地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三、推动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我们要努力营造相对轻松安逸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轻松的环境可以让学生的心情得到舒缓,这对学生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当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默时,学生的思绪也会受到抑制,不敢畅快地发表看法,使师生间无法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与学术探讨,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何谈培养创新精神?比如,在《生活处处有哲学》一课中,营造轻松的氛围十分重要。高中政治进入哲学部分后,相对来说对学生理解力的要求更高,很多学生甚至在一整本《生活与哲学》学习过后,还不知道哲学究竟是什么,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更多的原因则是哲学在学生看来是一个相对较为正式的概念,他们一开始就以较严肃甚至沉重的心情学习,自然会被那一连串的哲思所困惑,最终搞不懂哲学究竟为何物。作为整个哲学部分的第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意义重大,它的目的就是将生活与哲学相联系,让学生走近哲学。因此,老师要适当调动课堂气氛,告诉学生“其实所谓哲学只是对一系列思想的统称,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遥不可及。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哲学,比如树叶随着微风而飘动,有人却认为是树叶的飘动引起了风,这就是哲学。”可以讲一些有关哲人的小故事,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那就是哲学并不深奥。如此,课堂中原本沉闷的气氛就得到改善,学生们也能够畅所欲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改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放下拘束,从而使学习热情得到高涨,创新精神得以发扬。

(二)不拘泥于原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不可否认,高中政治是一门较为抽象的科目,上课较枯燥,寻常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一些调剂气氛的寓言故事,朗朗上口的诗歌,一语多关的歇后语,甚至是时常上演一些课本中故事改编的小品。比如《公司的经营》,不同责任制的公司,风别应当如何经营?这个时候,通过适当改编,用小品的方式演绎一番绝对会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政治教育对提高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已成为教师面临的又一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创新意识,只有加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才能切实履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今教育中应承担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杨佑燕.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教育,2011.

第6篇: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政治知识点对于高中生来讲显得繁多,要求学生通过背诵来强化记忆虽然是一种必然的手段,但是如果在复习的时候学生直接打开课本背个不停,实施求是的讲,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是效果确实很低的,因为政治每个知识点之间都互相有关联的,在经济方面的考察中可以考察到哲学的问题,在政治方面的考察中也可以考察到经济与哲学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即使是付出了极大地努力依然效果相当差劲。对框架结构的把握,是文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有效地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就特别的要注重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起知识框架,让学生从宏观上来把握好政治学习,这样学生需要记忆的散乱的知识就变的清晰、有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再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只有找出层次结构之中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才能使这个框架和结构有意义,成为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二、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而言,兴趣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通过一定的情感体验让人们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然后人们才会愉快并且主动的去探寻、研究,由此可见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相当重要。前文已经提到,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学生在政治考试中也是闭卷考试势必要背诵大量的要点,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政治枯燥,甚至会感受到政治在扼杀自己的思维,当然,处在人生发展黄金阶段的高中,学生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并且对外界知识的渴求欲望相当强烈,但是由于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等因素难免会出现逆反心理等,为此,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能用背诵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是要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的时候,如果教师照本宣读:

(1)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这样下去,只要是具有正常思维的学生都会对这种教学方式厌倦,因为这种教学的方式是在是无聊,他们又不抵制,只能在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交头接耳,最后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在教学的时候从从讲故事开始入手的,我给学生讲了中东茉莉花革命这样学生很感兴趣的事件,通过这场战争学生也明白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性,由此也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通过我所讲述的案例也在自觉的总结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必要性,对此也立即深刻,只有学生真正搞懂了其中的道理,才会很快掌握了所学习的知识点。

三、时事政治教学多读报,多讨论,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

在高考中,政治科目的时事政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为此,很多教师也专门的抽出时间来讲事实政治,同时时事政治也是一门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对,依然让学生死记硬背,是的本来很有趣的课程变得枯燥无味道。当前高中政治教师存在关心时事政治的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时事政治相结合,使得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运用时事政治教学工作面临着重大问题。此外,某些政治教师在引用时事政治时,自身没有理解透彻相关问题,导致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师缺乏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必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高中政治课程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均可以从政治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和探讨。当今社会充斥着多种时事案例,每天都会或多或少的发生一些时事新闻,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加大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才能确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时事案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例如,我在教相关法律知识时,通过引用全国首例精神赡养费案例:80岁高龄老人告女儿女婿不管老人的吃穿住行。当地法院根据相关老年人法对其女儿女婿进行了审判。通过引入这个案例,并要求学生对此案件进行客观分析。对此,我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灵活运用时事案例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政治时事相结合的目的。

四、结束语

第7篇: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自主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5-01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形势下,高中政治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必须解决传统应试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加强自主理解、自主消化、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不仅是新一轮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同时也是教育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必须要求和趋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创设适当的自主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足够的实践活动机会,改变传统的注意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促使他们进行更加理性、更加自主、更加自觉地进行政治知识的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更加深厚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的认识记忆、更加透彻的理解延拓,进而激发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整个政治学习过程中始终饱含自信、充满乐观的主动进取精神。因此,本文就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自主学习能力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一、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原因剖析

当前,不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仍然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学生对高中政治学习的思想观念由于受到小学和初中政治学习观点的影响,在思想深处认为政治学习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认为政治学习只不过是教师讲、学生听、反复背的过程。显然,从表面上来讲,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理念,而在深层次的梳理和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他们分属于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1. 教师的教学模式未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步伐。不少高中政治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呼声喊得很高,但实际上落实到行动上,却不见得很实,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一本教材、一支教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五个一工程”教学模式,始终高举教师的威严,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一以贯之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渐渐地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它们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于是产生出学习依赖和懈怠。

2. 学生对自身探究能力的培育与锻炼未能适应时代步伐。许多高中学生对高中政治所涉及的新事物新问题敏感度不够,不愿意去接触新的知识和科学原理,不乐意去拓展自己的视野,或许由于学习压力过大,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如何自主学习的问题,还有可能就是由于懒惰或麻木的因素,以致拒绝尝试新事物,探究和解决新问题,从而不愿意去自主探讨和学习。

二、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1. 抓住自主学习教学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路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关系十分紧密,因此,教师在课前就必须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精心的准备,创设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紧紧把握好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持好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发挥好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构建的教学情境必须有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培育,促使他们摆脱教学奴役,实现自我教育和自由发展。

2. 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习兴趣是优质的学习动机,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培育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至关重要,其哲学原理上来说,自主性是每个人的本性,而动机则是自主性的强大内驱力。我们的先贤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无不说明只有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动机。

3. 构建出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充分保护和尊重好学生的良好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的潜能,将课堂教学建立在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必须多鼓励、多引导、多引领、多启迪、少批评、少责怪、不打击,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放开思路,大胆发言,从而构建出优质的自主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更加舒适、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自主学习。例如:在有关“民主”教学时,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有关民主的自由辩论,让他们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自由发表意见,促进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目前现行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依靠教师的外在努力对学生的“奴役”学习进行“解放”,而且还必须关注逐步引领学生“解放自己”,加强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让他们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章锟.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2] 李小霞.树立新课程理念,有效推进高中政治自主学习[J].当代

创新教育,2013(1).

第8篇: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政治;课堂;实践;兴趣

传统教学是以前苏联凯洛夫的“三中心”教学理论为根本,即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但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三中心”的教学论文受到了质疑,也带给师生学习方法和观念上的困扰。而且三中心论似乎让课堂失去了活力,学生学习压力加大,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心强,这些都成为阻碍教育进步,阻碍学生成才的因素。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就要彻底改变教学思想,提出新的教学“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本”。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才能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才能让给他们思考、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1.设计符合学生喜好的教学导入点

导入点是课堂开启的敲门砖,是引导学生正式进入课堂学习的试刀石。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才能够在课堂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进而进入真正的学习当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政治教材的结合点,一般在课堂导入的时候,选择一些比较新颖的时政材料或者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在讲到“经济生活”时,政治老师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引发学生讨论,从大家的评论中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

2.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政治学习背景

实践能够检验真理,实践中也可以学习真理。在课堂教学当中,为了创造这种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环境去代入式思考,老师可以考虑创造一个环境,代入情感和角色,让学生去思考和成长。特别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背景,更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自身,从而提高对自己思想的影响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货币》这一章节时,就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自身来理解“价值”、“使用价值”的关系和含义。老师也可以创造一个“经商环境”,让学生去感受货币带来的便利,以及它对商品价值的影响。从货币的产生时间和变化为时间轴,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假定不同的时代去了解货币。这些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政治学习改观,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3.增加案例的趣味性并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分析是政治教学常用的手段,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因为这种方式能够集中表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他们对政治知识的一种实践。因此案例是政治课堂中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材料,“生本教育”中,也应该将学生的地位体现在案例分析之上,也就是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并拓展他们的思维。增加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可以让他们自己搜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能够在有自我意识的情况下,听取别人的想法,然后进行讨论,这样印象和学习效果都会更好。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和生活圈,他们接触到的人或事有交集,但是并不完全相同。让他们自己思考案例,提出分析,可以让其思维相融合,让学习范围更宽。

二、推广探究式学习,重视“习得”过程。

1.设计合理有效的探究过程。

学习不只是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这样几个简单的步骤,否则产生的只是大脑皮层的记忆,是表面的,而不能对受教育者的行为和意识产生影响。老师要设计合理有效的学习探究过程,让学生得来知识的过程不那么“简单”,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和反思才可以的。因此,要将知识实践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特别是在高中政治中有很多关于货币或者是法律的问题,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有很好的应用。比如将货币一章节延伸到储蓄、购买股票、债券等问题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进行具体的了解,甚至可以模拟此过程。从而了解货币的价值和虚拟财富的运作,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很有帮助的。合理有效的探究过程还要注意其操作的难度,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降低难度是很好的办法。比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这一章节的时候,不要用太难的哲学故事来让学生感到“云里雾里”,而要用比较简单的故事让学生感觉到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田忌赛马”等简单的成语故事,就可以让学生总结从故事中感悟到什么,它和实践有什么关系。这样刚刚接触着哲学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影子,顺着这个线索前进就能了解哲学的奥秘。同样在教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理论时,也可以用生活中简单的例子进行教学。之后在复习课上时,可以适当增加任务难度,引发深入的思考。

2.形式多样的探究方式

探究形式对探究结果又很大的影响,没有一个探究形式是经久不衰的,而且长时间采用一种方式也容易造成师生的疲劳,影响教学效果。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如辩论赛、小组比赛、演讲、时事讲堂、社会实践等形式。高中生集中表现出自尊心强、好奇心重、好胜心强等特点,因此教师要利用他们的这些心理,通过竞争、实践、独立和合作的形式让探究过程丰富多样,百花齐放。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政治知识,另一方面也对他们的品德产生良好的影响。探究方式还是一种学习手段,长时间的熏陶能够让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如果想要给学生更多的自,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式,确定之后再去完成任务。

另外,在教学探究形式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自我教学”。因为政治是一门人文性的科目,也就是说一些知识点是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学生通过预习之后就能够对教材有所了解,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课上。既给他们一个自我发挥的机会,也让他们能更好地学习和体验。学生的成长和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不管何种探究方式,老师都要做其中的灵魂人物,引导而非指导进行探究活动。保证政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突破传统,多样化政治课堂。

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是课堂的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要采用引导和吸引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他们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政治教学的实践点,以学生的学习程度为课堂的进度标尺,以学生的学习意愿作为教学方式的首要考虑。充分利用教材,结合生活经验,让政治课堂更加开放、更加创新、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5-02

一、高中政治课程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和学生知识素养的重要手段。高中三年的政治课程内容复杂繁多,涉及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领域,并细化为更多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想掌握这些知识点和基础能力,并把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精神。此外,当学生把探究性学习与政治教材相整合后,学生所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政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更多的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操作中,这既锻炼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将收获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其本质规律,深化认识目标,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工作都将大有裨益。

高中政治课程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能力养分和学习实验场所。一方面,学生在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对基本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探究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只有运用到实践,才能知道其可行性,而高中政治课程恰好为这一学习模式提供了实验场所。

二、高中政治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

(一)师傅引进门——教师应加强指导,为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创设有利条件

高中生课业负担中,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多年,形成了长期的思维定势,并且高中生对课程学习的全身心投入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较差。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时,教师应该在基础知识的引入方法、科研方法、思维模式和创新学习模式等方面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思维模式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1.以问题情景引入高中政治教学。把问题带入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了目的性,从问题出发,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由老师提出。这种问题教学的模式不仅互动性强,而且把握了学生的心理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2.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在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的全程指导,如在班级组织开题报告会,让全体学生对报告会主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讨论,并提出个人见解。选题方案确立后,学校应在软硬件方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如运用图书报刊室查阅质料,运用计算机下载数据,用实验室做实验,或者是进行实地考察等。学校创造的有利条件,更利于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

(二)修行靠个人——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也是政治课程学习要求的内在体现。因此,在知识点的掌握过程中如何培养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知识点关键词化。高中政治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较多,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通过归纳和概括出基本原理中的“关键词”,将知识点关键词化。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可以简单地用关键词概括为:“调节”、“刺激”、“促进”或者是“棒子作用”、“鞭子作用”、“筛子作用”。在探究学习中对关键词的概括既可以从老师的课堂中获得,也可以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概括。

2.抽象理论知识具体事例化。高中政治学习中有许多生涩、绕口、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妨探究另一种学习方式,将抽象理论的知识点赋予具体的事例,既便于理解记忆,又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如:理解商品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举例子来理解,“自家种的蔬菜不是商品,而多余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卖则成了商品”。又如社会主义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可以联想到“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等等。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事例的选择,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加以总结,用图表、数据、漫画或数字等直观性地表达出来。

3.运用对比方式,建立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高中政治基础知识点中就有许多相近或相反的原理和概念,对这些概念加以对比区分,建立它们之间的具体联系,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学习“价值”的概念时,要对比联系“价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规律”等概念。在学习“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原理”时,要联想到“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客观事物之间的条件联系”等概念。

4.对常犯的典型错误加以重视和改正。对高中政治课程中比较容易犯错误的概念和原理,应该加以重视和改正,避免再犯。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两组概率极易混淆,对他们加以重视,避免出错。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离不开老师的合理引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而学生则应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通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和规律。

参考文摘:

[1]万敏.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