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高中语文德育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德育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德育工作

一、首先正确把握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文因道存,道以文显”,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文和道密不可分。德育因素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学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

就教学内容文体而言,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体中,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影响。并且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它又是涉及到思想感情的一切领域的,负载着一定社会理想、政治信念、阶级观点、人生哲学、道德情操等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份,并且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中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的教育。

二、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方法与艺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在教学中要主次分明,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

例如:讲解鲁迅小说《〈呐喊〉自序》一文时,有些学生对于“日本人惩戒为俄国做事的中国侦探”这一羞耻的场面无动于衷,认为不值得一提,我在向学生讲解当时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本段内容,在朗读中体会当时看客们的麻木,借此教育学生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是由她的人民素质和经济基础决定的,进而教育学生要想使我们的祖国富强,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地位,必须现在就努力学习,将来好为祖国强大做贡献。

再如:在讲解《师说》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让学生理解教师的含义,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师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思想基础。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二)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

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第2篇: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学校、班级要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优良而美化的环境,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优美的环境能使中学生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乐于学习,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人人都为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出一份力,把学校布置成一个整洁、清新、美丽的乐园,使每个走进校园的人都感到赏心悦目,精神抖擞;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美的、激励奋发向上的小环境,使置身其中学习的同学们都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

2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愉快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愉快教学?

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不管在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公允不倚,不带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忌无处不到的批评训斥,任何鄙夷讥讽,怒斥甚至体罚学生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要学习,有旺盛求知欲的,能够改正错误的。

3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愉快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相协调,教与学双方的认知、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应该是既静谧又炽热,既活泼又紧张的,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悦,既有在知识的皇宫里舒心的漫步,又有攻克知识堡垒的激烈的战斗。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产生一种对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怡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首先,提倡教师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再次,要善于发挥正强化的作用。“正强化”这一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发掘一个人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巩固、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还可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故意设置障碍,造成疑虑,教师佯装不知,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争论,以及用故事、表演、挑刺、幽默等趣味性措施,可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更全面。

4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教学节奏

节奏本是音乐上的术语,杰出的乐师总是十分讲究节奏和旋律的美,以此抓住听众的心,使之驻足凝神,屏气入境。教师也应象乐队的指挥一样,善于调节,使课堂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教学节奏是愉快教学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过快,否则感觉不到乐趣,也不能过慢,否则断断续续,学生感觉不到完美,又要抑扬顿挫,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以此紧扣学生心弦。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节奏感,做到快慢适度,疏密相间,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心理学研究表明,“机关枪式”的语言,“大辩论式”的语言,会对学生大脑细胞产生超荷刺激,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还要按不同作品的基调调控教学语言的速度。内心情感变化平缓或感彩灰暗时,语速要减缓;内心情感强烈或感情鲜明时,语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扬扬,有波有澜,有时慷慨陈词,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时娓娓道来,像涓涓而去的溪流,给人以无穷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的节奏来调节整堂课的节奏。教学内容的节奏指上课内容的详略、多寡、取舍、安排等。该讲多少信息,含量和速度都应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必须富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感。在教学的重点处应讲得多一点,详一点,速度稍慢一点,方法更灵活些,形成教学的。

5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3篇: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 教学 运用 研究

高中阶段对于青少年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最佳阶段。在这个时期,高中生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再加上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比较大,敏感多疑,如不进行正确引导,极其容易走上歪路,因此,学校的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道德素质,而高中的语文课文通常文笔都比较优美,并带有深刻的内涵,给人以启迪作用,文章中也蕴含着很多的德育教育相关内容。语文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语文教学中更多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培养高中学生的良好品质。

一、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学校过于重视成绩,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是大部分学校仍然以成绩说话,将成绩的高低作为评比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并且由于高考的影响,学校和老师仍然是将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一切教学的行为都是为了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和教师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这种以成绩说话的教学方式,完全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总是为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希望能够通过“题海战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对于语文课文已经不再注重分析和鉴赏,而是主要讲解一些语文习题的答题技巧和考试中的得分重点,至于德育教育这一部分的内容很少涉及到,这对于高中生以后的成长十分不利。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既要履行“教书”的责任,还要将“育人”的责任履行好,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绝对不要忽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我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身肩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优秀的品格。

2.家长过于娇惯子女,在生活中缺少对子女的德育教育。

目前,我国初中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起就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并且他们的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父母从来都是“要星星不给月亮”,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正是因为这种过于娇惯的心理,当家长发现子女的思想道德品质出现问题时,选择了放纵,认为这都是“小问题”,长此以往下去,当家长认为该对子女进行德育教育时,已经为时过晚。

二、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1.充分运用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在我国现阶段所选择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带有德育教育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将语文教材利用起来,通过教材触碰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语文教材当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教材《我与地坛》一课时,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史铁生身残志坚的情感。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极其朴实无华的语言描写了史铁生即使身体残疾,仍然凭借着强大的毅力克服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困难,最终成为了文学作家,成就了属于自己的生命的辉煌。从这篇语文课文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只要敢于拼搏,不屈服于命运,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迎难而上,必将可以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2.创新教育理念,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对学校和教师也相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况我国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坚韧的心智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教师面对这样重的教学任务,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其创新,不可以再把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加强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会深切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课文《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中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将自己的梦想表达出来,随后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梦想对于人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高中语文教师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在课堂讲解的过程当中,将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流程的向学生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德智教育内容。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正处于敏感成长时期阶段的高中生而言,加强德育教育能够提升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助于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新课改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理念,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让学生在精神文化力量的驱使下,去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杨惠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01:92-93.

第4篇: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一些历史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用心去感知一些历史,逐渐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都能够在动手制作中体验一些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古代的印刷术”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木板、刻刀以及墨汁等工具,让学生都能够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印刷术的操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认识。此外,也可以在历史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中加深体验。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整理一些历史素材,也是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例如,在探究“我可爱的家乡”这一章节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下家乡的人文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在“平淡处”显示“英雄本色”,渗透德育

工作子高中历史新课改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历史新课改在关注政治史之外,也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经济史与文化史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历史事件并不见得都是一些英雄、美人式的大起大落,其中,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也是能够显示出“英雄本色”的。所以说,在中国近代史当中,教师除了要讲到屈辱中的自强以及奋进中的爱国之情外,也要讲述一些文化环境的保护,让学生也能够在细微处见爱国之情——这也是“英雄本色”。比如,在探究《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关爱生态的讨论赛。_的就是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观念,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要让学生意识到爱国的途径有很多种,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也可以是“润物无声”的。这样,学生既会主动学会生活,时刻关注生活中的环境,而且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便于学生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注重把德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快素质教育改革步伐

教育学生要从细节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时刻提醒学生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解决从知道到能办到的转化。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以来,教师其实一直都是在扮演着“保姆”的角色,大多数教师并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参与活动,对活动积极分子的培养也是不够的,这也就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与发展。教师要苞意识地为学生们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进来,主动地承担、分享活动的失败或成功,要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加深情感体验,让学生们都能够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的熏陶,进而为实现优化德育渗透冃标奠定基础。

四、开展讨论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德育教学

第5篇: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教育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69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在发挥人文教育作用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们过于重视分数,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只发挥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忽略了学习的建设作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这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追求短平快的效果的路上越走越远,偏离了最初的理想和最基本的目标。

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长远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人文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人格形成和稳定的重要阶段,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最为基本的人文课程,在高中Z文的教学中贯彻人文教育理念十分必要。只有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贯彻人文教育理念,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贯彻人文教育理念,意义重大。它不仅仅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将就高中语文人文教育课题与大家共同探索。

一、深化教学内容,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好的结合起来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而且工具性和人文性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只重视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是对语文学科双重属性的人为割裂。满足于字词句,讲解成条条框框,片面简单重复,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文本的整体性和人文美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优化教学设计,深化学习内容,从浅尝辄止的教学转变到融会贯通的教学,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浑然天成的过程。比如,在古诗文和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将教学的着眼点从所谓的“考点”延伸到文本的整体,还要把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起来,贯彻人文教育,形成更为深刻的效果,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字词句,段篇章,还要引申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层面上,才能让这些优秀作品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才能让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入。总之,要让学生学文读诗的过程,成为体验各种情感、提高欣赏水平、培养学习趣味、形成健全人格、获取发展力量的过程。

比如,引导学生学习《沁园春・长沙》,通过学习不仅仅要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认识和理解,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让学生真正去体味“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并能够收到其中情绪的感染,让学生在意气风发的年龄树立崇高理想,充满豪情壮志。

二、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人文教育的魅力

内容的深入,需要有合理的教学形式来体现和完成。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我们的教学需求,当下教学迫切需要创新。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人文教育的魅力,提高学习成效。

营造人文、自主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十分重要。比如,注重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吟诵中体味和升华情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实现自我提高,更好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在课堂可以采用导学案教学法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时,在课堂上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人文思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不仅可以通过简单的回答方式来让学生表达意见见解,也可以通过演讲、辩论、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表达,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更好的交流和提升。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我们的教学中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教育。可以积极延伸课堂,加强课下实践。既可以是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注重目的性的同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固定课题的研究,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探索。

三、把人文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过程,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就需要完善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还要让各个环节之间有机结合起来。如确定了教学目标,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总体和具体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实施中也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同样,在教学评价中也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在应试教育教学背景下,我们的教学目标往往是不完整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是缺乏学生参与的,教学评价也是片面的。

第6篇: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它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人文素质是通过学习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是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人的核心素质,是人的诸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是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等而形成的内在稳定的人格模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这些会在日常行为中充分表现出来。而要形成学生的人文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其人文精神。高中生在年龄、知识、阅历、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辩证思维能力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心理特征上也保留有较多的“自我中心”的特征。当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障碍或挫折时,容易冲动或悲观消沉,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人、教育人,强调人的道德精神价值,注重对真善美的理解,引导人们求真、从善、爱美,使人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人的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合理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核心问题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文素质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三、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既不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死抱着脱离实际、死记硬背、考试至上的陈腐落后、僵硬刻板的教育思想,使“人文素质教育”流于形式;也不能单纯“为人文而人文”,把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人为地割裂开来,形素质教育与语文专业教育“两张皮”。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怎样解决好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地位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语言是交际交流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时语言与自然界、人类历史和精神活动都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第7篇: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它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人文素质是通过学习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是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人的核心素质,是人的诸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是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等,而形成的内在稳定的人格模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这些会在日常行为中充分表现出来。而要形成学生的人文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其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于人的关注思想。主要是指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高中生在年龄、知识、阅历、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辨证思维能力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心理特征上也保留有较多的“自我中心”的特征。他们常常爱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在自我控制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也比较弱。当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障碍或挫折时,容易冲动或悲观消沉,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人、教育人,强调人的道德精神价值,注重对善与美的理解,引导人们求真、从善、爱美,使人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人的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合理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核心问题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因为人文科学体系既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人文学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人文素质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三、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既不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死抱着脱离实际、死记硬背、考试至上的陈腐落后、僵硬刻板的教育思想,使“人文素质教育”流于形式;也不能单纯“为人文而人文”,把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人为地割裂开来,形素质教育与语文专业教育“两张皮”。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怎样解决好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地位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语言是交际交流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这是事实,同时语言与自然界、人类历史和精神活动都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是不可否认的。“语文”二字,即是“语言与文学”之意,语文中的语言教学,便是语文教学工具性的体现;语文中的文学教学,就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所以,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互相依托、互为补充的,绝不应该把它们对立起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立足于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成熟了许多,删除了一些已经与时代要求不相符的篇目,加大了文言文的比例,加大了文学作品的比例,强调了人文性,但是传统文化教育、公德教育、法制教育、敬业教育、人格教育等内容仍然不足,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1.广大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一个文化素质低的民族,不可能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而具备高尚人文精神的民族,其文化素质必然优秀。我们必须加强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方案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设置,开出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的课程。语文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选修课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学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

3.注重开展多方面、多渠道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与人和社会、自然的交往中开拓视野,关注社会,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4.组织建立校园社团,如文学社、书画协会、艺术团、摄影协会、象棋协会、体操队等学生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科知识竞赛、演讲会、朗读会、辩论会等,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促进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的转化,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感,娱乐身心的目的,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熏陶、教育、感召、净化作用。

第8篇: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学

高职语文教育担负着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职毕业生的重要责任。高职阶段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学生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不高,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高职语文教学作为知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高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功能

高职语文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在高职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与一般的思想政治课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更好地起到育人的作用。

(一)民族精神的育化功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促进民族精神形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形象,蕴含着较强的感召力,影响人们的心智,对人的教化具有综合性的功能。高职语文教材选取文学作品的精华,包含的作品内容十分的丰富,比如,理想教育、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无不涉及。由此可见,高职语文教育通过作品的育化功能实现对高职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

(二)思想道德底蕴教育的功能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小,缺少了学习压力的约束,高职学生“自我放纵”的意识明显变强。校园内各种文化并存,比如,西方文化、武侠小说、游戏作品等等,这些娱乐性的文化作品挤占了高职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而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反而被学生遗忘在角落里。长期以往,一方面学生的人文精神会出现缺失,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理想追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化作品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弥补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利用生动感人的艺术人物形象,引导高职学生产生共鸣,促使他们文化品位、道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的持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创新意识,实现了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能力、技能的共同提高。

事实上,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德育教育严重缺失,合格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技术合格,更应该道德合格,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高职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高职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如上分析,高职语文教育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更多的德育成为摆在广大高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开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的内容,提高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成效。

(一)语文教师自身的高尚品格是渗入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需要教师要具有高尚品格,通过自身的言行、自己的爱心和独有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高职学生。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将人文关怀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道德动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不断优化。

(二)介绍文学作品的作者要融入更多德育教育的内容

能够写出精美绝伦的文学作品的作者,无不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往往通过描述生活中的真实,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塑造的主人翁的崇高人格、美好理想、百折不挠的精神都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对这些作品的作者进行介绍时,应该重点介绍其具有的高尚的思想品质,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进行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范文导读渗入德育教育内容

高职学生虽然语文基本功不够扎实,但是,经过高中、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本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通过范文导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首先理解待讲课文预示的“道德境界”的精华,通过深刻地分析、领会,理解作品展示的道德情感及艺术表现形象。教师的导入如何,对学生从什么角度来领会课文具有重要的影响。久而久之,通过教师的以情动心、潜移默化,实现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感情是追求真理的关键,德育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只有高职学生从感情上接受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德、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求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等,价值教育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培养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主的价值取向,从而可以实现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五)互动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古往今来,文学典故,具有高尚品德的事迹比比皆是,高职阶段的语文教学与中学阶段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已经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帮助学生自己解除困惑,找寻自我成才的有效途径。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择最佳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素质共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石爱民,张国基.论“大语文教育”与“大德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12).

[2] 段慧景.以生为本,潜移默化――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09,(19).

[3] 胡丹鸯,朱玉清.高职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方式探索,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

第9篇: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76-02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以我们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探索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很苦,老师讲的很苦,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很差”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切实推进有效教学,这也是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必须探索的环节。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的开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构建和谐平的教学环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基因,就只有环境因素了,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个性千差万别。民主意识也大大增强。我们应顺应时代要求,研究学生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宽容。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课堂教学意味着交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是师生心灵的碰撞。建立师生交往的互动和对话的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高效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思想。高效教学对于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要素,有效教学必然要从教师这一要素抓起。作为一名教师,有效地准备教学内容,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再度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同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对于高效教育的基本。教师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授课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一句话,要始终抓住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即通过讲授向学生传达思考问题的方法,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教师清晰有效的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高效教育方面,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反而要更加重视,只有重视教师的作用,只要教师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是的高效教学有效开展起来。

三、高效教学对于学生的要求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见解,学会相互接纳、欣赏.。现代教学还要求应确立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评价教师的教,评价自己的学。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语文学习方式。主动性是自主学习基本品质,学生主动的语文学习有内在需要,一是学习兴趣需要,另一是学习责任。突出表现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把个人竞争转换为小组竞争,以小组活动为主全异质分组之下的团体之间合作互助,由教师或学生设计学习,分配语文学习任务和控制学习进程,有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

语文合作学习实现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开放、创新。学习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重视学习任务的设置,把握活动过程的舒展,关注合作学习的评价。

四、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