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气污染的概念范文

大气污染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气污染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气污染的概念

第1篇:大气污染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大气质量模式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107-02

0 引言

近30年来,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使得多种大气污染问题集中爆发,表现为区域复合污染现象突出,大气氧化性增强,多种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复杂作用产生二次污染物,并随气象条件进行长距离传输,最终造成跨省市污染、区域性环境恶化趋势等现象。区域大气质量管理制度与管理手段需要根据污染发生、形成及影响机理研究的深化,并结合污染源变化、气象条件、总量减排、控制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深度分析。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监管数据包含了在线监测设备、互联网、视频监控、移动设备、IT设备等渠道产生的海量数据,其中80%以上是以非结构化的形式而存在的。传统的区域大气质量模式通过对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地理数据等结构化数据的模拟分析,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对视频、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数据技术在处理视频、语音、文档、图片等非文字形式呈现的非结构化的数据挖掘、专题分析与预测等方面则更加具备优势。在这样庞大的非结构化数据背后,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堆积的交互数据当中发现带有趋势性、前瞻性的信息,实现为区域大气质量管理提供有效科学的决策分析。

1 大数据相关概念与应用价值

1.1 大数据概念与特点

在所有的概念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概念是3V定义[1],即认为大数据需要满足3个特点: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和高速性(velocity)。同时,有在3V基础上提出4V特点,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认为大数据还应具有价值性(Value)。尽管存在不同的表述,但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大数据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数据”的概念一脉相承,带来了巨大的产业创新的机遇。

1.2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前,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在医疗服务、零售业、金融业、制造业、物流、电信等行业广泛展开,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空间。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投资2亿以上美元,正式启动“大数据发展计划”,计划在环境、科学研究、生物医学等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突破[2]。

大数据技术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必须通过数据的有效整合、分析和挖掘才能释放出来。对于结构化数据的整合目前有很多解决方案和软件工具,而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数据、图像数据、信号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的融合和整合,则面临了更多的挑战。海量数据的生成和累计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开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可以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诸多环境保护的决策问题必须通过数据分析才能解决。

2 区域大气质量模式的局限性及大数据技术带来的突破

2.1 区域大气质量模式的局限性

空气质量模式的应用为区域大气质量控制、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上空气质量变化状况和趋势以及污染防治提供有效科学依据。按照空间尺度划分,空气质量模式分为微尺度模式、城市模式、区域模式、大陆尺度模式和全球模式[3]。区域大气质量模式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监管工作的开展中具有一定局限性。

第一,区域大气质量模式通过输入研究地区的源排放、地形以及气象资料,运行模式得到该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由于排放清单、气象数据以及模型自身均由不确定性,空气质量模型的模拟结果与真实值难免存在较大误差;

第二,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监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区域大气质量模式不能结合文档、视频、图片等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综合模拟与分析,存在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浪费现象;

第三,区域大气质量模式主要用于分析大气污染成因、机制,对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污染区域进行识别,并且对环境规划效益进行评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相关的监管工作难以基于各类模型的分析结论有效开展。

2.2 大数据技术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监管工作带来的新突破

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的有效整合、分析和挖掘,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监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传统区域大气质量模式的基础上,大数据技术对区域大气质量管理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了充分管理与应用。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监管工作的大数据处理流程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数据抽取与集成、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解释。

2.2.1 对大气质量监测及管理数据进行抽取与整合

区域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具有多样性、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类型复杂等特点,复杂的数据环境给大数据处理带来了挑战。首先对所需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抽取和集成,从中提取出关系和实体,经过关联和聚合之后采用统一定义的结构来存储这些数据。在数据集成和提取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保证数据质量及可信性。

2.2.2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整个大数据处理流程的核心,因为大气环境质量数据的价值产生于分析过程,从异构数据源抽取和集成的数据构成了数据分析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应用的需求可以从这些数据中选择全部或部分进行分析。传统的分析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在大数据时代需要做出调整。另外由于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数据常常具有实时性特点,需要在处理实时性和准确率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2.2.3 区域大气质量管理与决策的数据解释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处理的核心,但环保管理人员往往更关心结果的展示。如果分析的结果正确但没有采用适当的解释方法,则所得到的结果很可能让用户难以理解。数据解释的方法很多。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数据分析结果往往是海量的,同时由于涉及到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以及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等多维分析数据,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其复杂,采用传统的解释方法基本不可行。需要通过可视化技术、数据起源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等进行深入解释与展现,利用交互式的数据分析过程来引导用户逐步进行分析,使得用户在得到结果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析结果的由来。

3 大数据技术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应用

总体来说,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监管工作的开展需要综合污染物监测数据、行业交叉应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多重维度,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监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签署区域环保合作协议,编制实施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实施省际联合、部门联动的环境监管模式,从而保障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3.1 基于大数据进行区域大气监测数据分析

由于区域内多种污染物同时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暴露和产生沉降,对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有着严重影响。但是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重点实现单一污染物控制格局,对多种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控制的分析较少,对硫氧化物、氮氧化物、VOCs、重金属和NH3等相关监测数据缺乏相关分析[4]。

基于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等结构化数据与视频监控、暴露人口规模、人口地域分布和人群特征、污染物带来的健康风险等非结构化数据综合分析,实现数据协同减排,分析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污染减排量带来的物理损害减少进而减少的经济损失与污染物减排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3.2 通过大数据实现与其他行业信息共享

目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以环境保护各级业务部门为主,与气象、林业、交通等相关行业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与综合分析,需要综合多行业角度,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进行预测预警。

基于大数据技术,结合气象、林业、交通等行业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如通过对区域气象条件与机动车统计数据的获取,综合该地区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运用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等计算出未来48小时内大气污染状况,并给出相关出行建议,在出现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大气条件下,对相关企业进行排放控制或阶段性实施机动车限行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区域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

3.3 大数据技术为区域综合发展提供决策分析

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管理仍是典型的属地模式,部门分割,缺乏有力、高效的跨行政区协调机制。虽然发达地区城市群已经开始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进行先试先行,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并没有固化下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5]。

大数据技术的实施,能够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总体规划同时,结合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空气质量现状和管理水平等要素,在环境质量目标和达标时限上给出决策支持,实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差别化管理,为建立地区间协调和合作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构建“共同但有区别”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监管和规划体系。

4 大数据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目前,大数据技术在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中的运用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体现在对海量空气环境监测与管理数据挖掘的四个环节中。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数据收集方面,要对来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视频监控、其他行业的数据附上时空标志,去伪存真,尽可能收集异源甚至是异构的数据,必要时还可与历史数据对照,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对区域大气数据的存储要达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目标,在存储时要按照一定规则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通过过滤和去重,减少存储量;对海量大气监测与管理数据的处理涉及上百个参数,其复杂性体现在多源异构、多实体和多空间之间的交互动态性,从大量动态数据中综合信息,并导出可理解的内容;结果实现可视化呈现,如采用标签云、历史流、空间信息流等可视化技术,以图形等可视化方式让结果更容易被理解与接受。

参考文献

[1]Grobelnik M.Big-data computing: Creating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 in commerce, science and society.2012.http:///eswc2012 grobelnik big data/.

[2]黄哲学,曹付元,李俊杰,等.面向大数据的海运数据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网络新媒体技术,2012,1(6):21-26.

[3]刘烽,吴增茂.城市大气质量模式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9,7(2):22-30.

第2篇:大气污染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检出浓度;估算;应用

中图分类号:R122.7 文献标识码:A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其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监测结果能满足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准确定量的要求,也就是针对特定的监测项目所选择的监测方法能对该项目的标准值进行准确定量,对于大气污染物监测而言,就是要求监测方法的检出浓度至少小于标准限值的1/3,并力求低于标准限值的1/10,这样就能准确判断该污染物是否“达标”或“超标”。本文将结合本站已开展的大气污染物监测项目,对其检出浓度的估算方法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检出浓度及最小采气体积的估算方法

㈠概念

要计算检出浓度,首先应该弄清楚方法检出限、检出浓度、最小采气体积等概念。

1、方法检出限:是指在通过某一分析方法全部测定过程后(包括样品预处理),被分析物产生的信号能以99%置信度区别于空白样品而被测定出来的最低浓度 (或质量)。

2、检出浓度

大气污染物所执行的标准限值常用mg/m3或μg/m3表示,为与之相对应,在实际应用中,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的检出限也应该用mg/m3或μg/m3表示,此种表达方式即为大气污染物的检出浓度。

大气污染物的检出浓度等于方法检出限(以质量表示)与最小采气体积之比。

3、最小采气体积

采集大气污染物样品时,如果现场浓度范围无法确定,则采气体积应根据所执行的标准限值和分析方法的方法检出限来确定。最小采气体积是保证能够满足检出浓度要求所需的采样体积。

㈡检出浓度、最小采气体积的估算

1、检出浓度的估算

检出浓度的估算依据是所执行的标准限值,一般要求所选监测方法的检出浓度应小于执行标准限值的1/3,并力求达到1/10。本站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取所执行标准限值的1/10,然后取整作为所监测大气污染物相应的检出浓度的估算值,如果依此估算的最小采气体积较大,则将比值调到1/5或1/3,重新计算。

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SO2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为0.40 mg/m3,按标准限值的1/10进行估算,估算的检出浓度应为0.04mg/m3。

2、最小采气体积的估算

最小采气体积是保证能够满足检出浓度要求所需的采样体积。可参照下列两种方法估算。

(1)公式法

最小采气体积可用下式进行初步估算:V=ka/A

式中:V―最小采气体积,L ;

a―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以质量表示),μg;

A―标准限值,mg/m3;

k―系数,标准限值与检出浓度的比值。检出浓度为标准限值的1/10时,k取10,依此类推。

(2)参比法

日常监测工作中使用的国标、行标以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大多数监测方法都列出了不同采样体积时相对应的检出浓度,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按要求估算得出的检出浓度,依照比例推算出所需的最小采气体积。

参比法估算公式:V1B1= V2B2

式中:V1、B1―监测方法给出的采气体积L、检出浓度mg/m3;

V2、B2―最小采气体积L、估算的检出浓度mg/m3。

如:SO2采用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其方法检出限为0.2μg/10ml。当吸收液体积为10 mL,采样体积为1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m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SO2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为0.40 mg/m3,按标准限值的1/10进行估算,估算的检出浓度应达到0.04mg/m3。

按公式计算,最小采气体积V= ka/A =10×0.2/0.4=5(L);

按参比法计算,10L×0.02 mg/m3=V2×0.04 mg/m3,

最小采气体积V2=10×0.02/0.04=5( L)。

二、日常实际应用

㈠存在的问题

1、小时值检出浓度高于标准限值。

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时,应按小时值进行判断。在实际监测中,按60分钟采集样品后,某些污染物会发生所选择的监测方法的检出浓度大于执行的标准限值,即使监测结果为未检出,也无法准确判断该污染物是否“达标”或“超标”。

2、特征污染物所选择的监测方法的检出浓度的表示数值的不确定。

大气污染物检出浓度是监测方法的检出量与最小采气体积之比。同一污染物,对于不同的监测目的,执行标准限值不同,最小采气体积也不同,检出浓度的数值也会随之变化。对于同一污染物的同一批样品而言,执行标准限值是一定的,但各个样品的采样体积不一致,导致无法准确表达本批次样品的检出浓度。

㈡采取的措施

1、降低检出浓度。

降低大气污染物检出浓度的方法,一是提高方法的灵敏度,降低方法检出限;二是增大采样体积,进行富集或浓缩。当监测方法和实验条件确定后,方法检出限也随之确定,要达到相应的检出浓度,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增加采样体积。

2、检出浓度的计算及表示方法。

同一监测项目的同一批次样品的采样体积应尽量一致或接近,当所监测的污染物的监测结果较低,为未检出时,按同一批次样品中实际采样体积的最小值计算该批样品的检出浓度,以便于进行数理统计和计算。

3、最小采气体积过大的解决方法。

当根据所选定监测方法的方法检出限计算的最小采气体积过大,使得所需的采样时间过长,比如大于3小时以上时,最好重新选择方法检出限更低的监测分析方法进行监测。

三、小结

1、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检出限均以监测方法标准中所给出的数值作为依据。在日常监测工作中,分析人员在承担新的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时,应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进行测定,实测的检出限应低于或接近分析方法给出的检出限,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测定,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2、统计表中的参考采样流量及时间以符合监测规范和执行标准中的采样要求为原则,当所估算的检出浓度较低时,适当延长采样时间,实际采样体积只能大于最小采气体积,以确保达到所估算的检出浓度的要求。

3、使用公式法估算最小采气体积时,应注意当样品的定容体积与分析方法的校准曲线的定容体积一致时,方可将方法检出限直接代入公式进行估算;否则应根据两者的比例关系,先重新计算方法检出限,然后再估算最小采气体积。

4、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大气污染物的日均值采样时间较长,采样体积较大,正常采样时,其监测方法的检出浓度一般均可满足所执行标准限值的要求,但为慎重起见,也可参照本文的估算方法,对最小采气体积进行估算,确保监测结果能达到要求的检出浓度。

参考文献

1、《水质分析方法中的检出限确定》计显索(温州水务集团公司325027)

第3篇:大气污染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实践教学 现代技术手段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前沿内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如何选择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及方向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形式和未来的工作能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包括绪论、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基础、除尘装置、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大气环境问题而诞生的。教师讲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绪论部分时,应结合“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章节,全面系统地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及污染源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教材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一般都不涉及最新的研究情况,因此,教师讲授绪论部分时,通过搜集资料、查阅相关图书、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将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理论、创新观点、研究技术、实验方法等融入课堂,及时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授课过程中应渗透实践教学

按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参观与课程实习等环节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设计实验研究。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推行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标准化的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主要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技能的专业化,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合理性等方面,以标准化模式规范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实验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潜力。同时,实验内容的设计也要依据国家政策和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而有所增加,如增设PM2.5的监测实验等。

(2)多设计实习参观,实践教学内容。

实地参观考察过程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过程,让学生参加科研、实习项目,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由认识实习、中期实习、生产实习等三个阶段组成。教师应参与指导学生到校外实习,在认识实习阶段以污染源调查为主,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特征。在中期实习和生产实习阶段,带领学生去燃煤电厂,让学生系统地认识从燃煤污染物的产生,并处理到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等,把课堂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3)教学中应用案例模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课程内容主要设计的概念原理较多,所以通过案例教学把学生引入教学实践的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讲解燃烧与大气污染中引入硫质量守恒原理分析实际环评案例中硫的去向和浓度。在介绍开发区环境规划时,可针对如何合理规划布局,选择大气污染物排放方式等,分别举例说明所采取措施的有关政策、措施适用性、限制条件和实施效果,播放剪辑的案例视频,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加强对新知识的内涵的记忆。通过把案例分析渗透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1)在讲解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时,结合数学软件,如Matlab、C++等。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采用的估算模式、AERMOD模式、ADMS模式和CALPUFF模式都是通过基础数学模型集成的计算机模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应注重采用数学软件来求解数学模型。专业课教师授课时,应注重模型求解过程,授课时多设计此类案例,用数学手段及软件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为未来谋求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熟练应用CAD画图软件。

学生新的构思和想法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表现出来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本身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制图、CAD基础课程。专业教师讲解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基础、除尘装置、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等污染治理措施时,应结合CAD制图软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污染控制装置,通过CAD画图来实现所设计的装置,提高学生计算机制图能力。

4.结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来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首先,改革教学方式,考试只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应着重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应试考试的老套模式。其次,改革课程考核模式,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把实践性教学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较好地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颂.案例教学法在《环境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

第4篇:大气污染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 人力资本法 经济评价

1.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近年来,大气污染的问题已经不仅是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一些城市较为严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而城市化的过程中所伴随的环境污染也逐步加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也因此受到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曾作出的估计,在每年,全世界由于大气污染而死亡的人数达到270万,其中,城市占33%[1]。对大气污染的控制已成为一个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大气污染一直是一个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空气污染物中,较为多见的包括SO、氮氧化物( NO) 、CO、总悬浮颗粒( TSP) 等,这些污染物对于人体皮肤黏膜会产生刺激,还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甚至是肿瘤[2]。SO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大气遭到破坏的重要标志。长期生活在遭到SO污染的环境中容易形成肺气肿,甚至导致癌症。总悬浮颗粒会使呼吸系统的发病率增高,特别是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当污染物以氮氧化物为主时,肺则会遭到明显损害。CO则会对血液、神经有害,慢性CO中毒会使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导致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衰弱症候群。

2.北京市大气污染现状

北京市(39°N,116°E)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作为我国政治、文化和国家交流中心,北京市的环境建设尤为重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北京大气污染发生了显著变化。市中心区城市发展日臻完善,污染治理力度也最大,而且随着化工企业的外迁,大气污染有所减缓。然而,从整体来看,其大气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3]

2.1 国家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

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我国目前将空气污染指数分为5级。空气指数在0-50时,空气质量属优,人类可正常活动;空气指数在51-100时,空气质量属良,人类可正常活动;空气指数在101-200时,属轻度污染,如果接触这种环境过久则会轻度加剧易感人群的症状,对于健康人,则会导致刺激症状的出现;空气指数在201-300时,属中度污染,定时间接触的话则会明显加剧心脏病、肺病的症状,降低其运动耐受力,对于健康人群,出现症状的情况普遍;空气指数大于300时,属重度污染,会降低健康人运动耐受力的同时还会导致强烈的症状,并且使得某些疾病提前出现。

2.2 北京市大气污染与其他城市对比

根据中国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笔者将2009年全国31个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在我国31个主要城市中,北京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85天,明显低于平均值3211,排在倒数第4位。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环境适于人正常活动,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的标准,而北京适合人正常活动的空气指标仍达不到全国标准。北京市仍然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是少数的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天数少于300天的城市之一。

2.3 北京市大气污染整体情况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笔者对中国环境保护部统计数据进行处理,经整理得出北京市2008年至2011年空气力量分级情况。结果表明2008年度,北京市空气质量属于优的天数为62,占比1649%。空气质量属于良的天数为212,占比5792%。其他时间则处于被污染状态。其中84天为轻度污染,占比2294%;4天为中度污染,占比11%;4天为重度污染,占比11%。即北京全年有25%的时间处于污染状态,在这部分时间内,北京市不适合人正常活动,或者说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到了2011年,空气质量属于优的天数为76,占比2088%。空气质量属于良的天数为209,占比5742%。74天位轻度污染,3天为中度污染,2天为重度污染。可见,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在转好,但仍然属于空气污染较重的城市。

3.北京市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损失

3.1人力资本法

关于人力资本法,其不是对于生命价值的评价,而是在不同环境质量的条件下,人因为发病或死亡对社会贡献的差异,以此作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1]。人力资本法在环境污染引起人体健康的经济损失上,可分两部分,即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预防和医疗费用,以及死亡丧葬费。间接经济损失则包括病人、非医务人员护理、陪住影响劳动人工时造成的损失。

3.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失的估值

3.2.1 评价对象

大气污染导致的疾病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和肺心病。本文主要选取其中最普遍的三项:慢性支气管炎、肺癌和肺心病作为估值对象。

第5篇:大气污染的概念范文

雾霾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文章对雾霾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对雾霾等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等措施,从法律的角度提出防治雾霾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雾霾;防治;法律对策。

一、雾霾现状。

(一)雾霾概念简介。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的现象。雾和霾的区别是:一般相对湿度小于 80%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 80%-90%之间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主要成分是霾。①。

(二)从华北地区透视雾霾现状。

今年以来,各地频现雾霾,且持续时间长。中国科学院分布在京津冀区域的 15 个 PM2.5 监测站的监测数据统计显示,京津冀在 1 月 6 日至 8 日、9 日至 15 日、17 日至 19 日、22 日至23 日、25 日至 31 日发生了五次强霾。②其中,北京市在今年一月份,雾霾天气就达到了 25 天。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所长梁旭光表示,北京常年同期出现雾霾天气的天数为 10.5 天,今年雾霾天气是 1954 年以来同期最多的一年。③。

雾霾天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造成航班延误或取消,高速公路封闭,能见度低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雾霾天气引发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对于年老体弱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二、雾霾防治现状。

(一)雾霾天气的成因。

雾霾天气是异常天气造成地区大气稳定,再加上人们排放污染物,以及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1.人为因素。

第一,工厂企业和居民取暖中大量燃煤,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污染物会随空气流动传输和扩散,以致不同地区的污染物叠加污染。第二,机动车的广泛使用,油品质不高,产生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颗粒物等。我国轻型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相当于欧 4④标准,而从 2013 年 1 月欧洲开始实行更严格的欧 6 标准。第三,建筑工地和裸露地面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扬尘。这些都会促使雾霾的发生。

2.自然因素。

雾霾形成的直接诱因是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雾霾发生时,大气整体处于静稳状态,湿度接近饱和,各种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在空气中持续积累,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不断升高,直接诱发了雾霾的形成。

若只有气象条件,在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雾,而雾会随着白天气温的上升而逐渐消散。但是,叠加上大气污染物之后,就会形成雾霾,严重的雾霾是很难消散的。因此,雾霾形成主要是人为因素,要想根治雾霾,需从导致雾霾形成的人为因素着手。

(二)我国雾霾防治的立法现状与分析。

1987 年我国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并在 1995 年、2000年进行过修改。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规章,各地方也依法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定。此外,我国还颁布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一些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是并没有涉及 PM2.5⑤等区域性污染的规定,也没有详细规定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指标。到目前为止,我国仅在一些行政措施中有一些关于雾霾防治的规定,如 2007 年环境保护部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山东六省区共同制定的《第29 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

我国虽出台了一些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但对我国大气质量改善效果不大,而且还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

三、解决雾霾问题的法律对策。

对雾霾的形成,气象条件是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因此必须从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着手进行治理。在治霾的过程中,完善法律法规,要坚持经济制裁和刑事制裁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有法可依和有效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一)大气污染防治民事立法完善建议。

防治大气污染,坚持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制度下,许可下位法的规定严于上位法的规定标准,反之则绝不允许。

1.在法律法规的完善上,根据现实情况,将 PM2.5 排放总量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中,明确规定 PM2.5 的最高排放标准,对超过这个标准的排放者进行严格处罚。制定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对不同的区域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化合物等粒子的排放标准做详细规定。既要根据某地区的区域性特点进行专门防治,又要加强地区的联合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某一方面的法规,制定得越详细,越有利于该法规的实施。

2.针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法律治理。

应尽快出台专门防治燃煤和机动车尾气产生大气污染物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防治的制度原则。

(1)对燃煤产生的污染物,重点规定硝、硫、尘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建立工业排污环保部门许可制度,工厂企业安装排污净化装置。对于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首先要经过净化装置的净化,然后在环保部门检测合格的情况下,才能排放到大气中。对于违法排放的工业,或虽安装了净化装置却搁置不用的,一经查明,不但要对工业进行经济制裁,而且对直接责任人或者负责人进行经济惩罚,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刑事处罚。可以借鉴法国的做法,对大型燃烧源收取氮氧化物排放税,并将大部分的税收用于减排的投资和研发。对于积极改进排污净化设施的,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环保补贴。这样可以激励企业工厂积极采取减排污的措施。

(2)第一,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进行限制,法律法规首先规定一个尾气排放限制的标准,对于尾气排放超过这个标准的机动车必须安装尾气过滤装置。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城市,只有符合氮氧化物及颗粒物质排放标准的车辆,才允许进行车检登记上路行驶,但针对一些大型车辆及柴油乘用车实施特别的排放标准。对车辆能源进行改革,国家应尽快出台加快油品质量升级的决定,学习欧盟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以及鼓励机动车使用新能源新动力。第二,设立专项基金,从成品油消费税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弥补生产、销售、使用高标油而多出的成本,以此刺激高标油品普及,也可补贴混合动力、纯电动等其他低排放机动车的购买者。制定实施差异化的税收政策,对高标油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及低排放汽车生产者和销售者,可适当减免部分税收;对仍旧生产和销售低标油品的企业,则采取一定的惩罚性征税措施。

3.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排污收费制度,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税。

一是以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锅炉、工业窑炉及其他各种设备、设施在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为课税对象,以排放烟尘、扬尘和有害气体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⑥二是法律法规中要完善对燃油税和车辆购置税的详细规定。

(二)大气污染防治刑事立法建议。

在刑事环境立法中应当坚持严格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增加对大气污染排放者(主要是工厂企业)的刑事立法。但各国法律目前基本没有对不同类型的犯罪或者某一类型犯罪事实规定特殊的证明标准。从实际情况看,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标准应该不同于一般犯罪事实,需要特别规定。通常情况下,应适当降低这类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将检控方指控污染型犯罪因果关系存在的证明标准确定为高度盖然性,辩护方反证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不存在的证明标准确定为盖然性,可以达到有效惩治污染型环境犯罪的效果。⑦。

(三)完善诉讼监督制度。

1.从法律上设立公益诉讼制度。

设立防治大气污染的公益诉讼制度,突破“直接利害关系”

的限制,可以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在诉讼中要坚持无过错责任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原告对损害的事实和大小负举证责任,被告就是否排污、是否造成污染以及排污和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另外,公益诉讼不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2.完善监督制度,设立监督受理部门,为人们实际行使监督权开辟渠道。

我国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非常严重,防治大气污染已刻不容缓。我们只有完善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真正实现十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注释]

①吴悦。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广东气象。2004(04)。

②邱晨辉。中科院专项研究还原京津冀雾霾天气产生过程。中国青年报,2013-2-16.

③张淼淼。北京蓝天重现 1 月遭遇 59 年来最多雾霾侵扰,来源于新华网新华时政,2013-2-1.

④欧洲卡车和公共汽车废气排放标准,2005 年 10 月欧洲开始实行欧 4 标准。

⑤PM 英文全称为 particulate matter,即细微颗粒物,用 PM2.5 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⑥史玉成 郭武著。 环境法的理念更新与制度重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第 178 页。

⑦蒋兰香。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标准的学理探讨。徐祥民主编。中国环境法学评论。2012 年卷:总第 8 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第 70 页。

[参考文献]

[1]张鹤。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C]. 中国知网。 2007.

[2]胡玮。雾霾溯源。法律不应是“花瓶”[R].infzm.com/green.shtml .2013-3-10.

[3]楚道文。清洁空气立法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第6篇:大气污染的概念范文

7月21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透露,目前国务院正在制定以PM2.5治理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将于7月底或8月初正式公布。

受此消息刺激,7月22日环保概念狂飙突进,板块涨幅为5.54%,资金净流入达13.2亿元,板块内个股悉数翻红,其中7只个股收获涨停板。科林环保、龙净环保、兴源过滤、中电环保、格林美、雪迪龙、国电清新开盘便放量上涨,尾盘皆牢牢封死涨停。

政策“红包”落地

环境问题如今已是街谈巷议的热点,也是政策预期最为强烈的领域。

环保概念股无视大盘调整,连续飙涨,成为两市最抢眼的板块。龙净环保、菲达环保、桑德环境、碧水源……几个月来,多则翻番,少也涨逾60%。

政府对环保事业的强力支持也是投资者炒作环保概念的不二理由。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及管理层的公开声明,“十二五”期间(2011-2015)中国环保投入将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近期将重点解决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农村环保问题。这意味着大量环保项目将被提上日程,而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就有了增长预期。

目前环保概念的三大投资主线是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此三者也是环保“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投资领域。

污水处理:具体业务涉及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净化材料研发、污水处理设备制造等多个方面,是政策支持较早,相关上市公司最多的领域。

在这一领域,环保“十二五”规划指明,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城镇污水管网约16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同时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和污水再生利用。

大气污染治理:受雾霾事件的刺激,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上市公司也一度风头强劲。这一领域的核心业务是脱硫脱销,即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去除废气中的硫化物和硝化物,而这两者正是灰霾中致癌的主要成分。

根据规划,全国电力行业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燃煤机组要全部加装脱硝设施;钢铁行业要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石油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要进行脱硫改造,新建水泥生产线要安装效率不低于60%的脱硝设施。

固体废弃物处理:这一细分行业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固废物处理和农村固废物处理等方面,具体涉及固废掩埋、生物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等业务。

依照环保“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将达7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所有县具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并鼓励垃圾厌氧制气、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垃圾渗滤液和垃圾焚烧飞灰处置工程建设,开展工业生产过程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泥试点。

“十二五”期间,危险废物利用产业总产值预计超2000亿元,焚烧、填埋等集中处置费用预计超过500亿元。另具不完全统计,目前排队IPO的41家环保企业中,有10家从事固废处理业务,超过了污水处理(7家)和大气污染治理类公司(6家),足见固废处理已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环保龙头业绩抢眼

7月份以来,陆续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普遍低于预期,对IPO重启的担忧始终压制着投资者风险偏好,不过环保板块大部分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惹眼,在大盘持续走弱的同时,环保股依旧坚挺。

从Wind数据显示的上市公司中报情况来看,环保公司业绩确实比较喜人。44家环保公司中,业绩增长的公司数占已发中报公告的76.5%。增幅最大的九龙电力净利润同比增长67%左右。

已2012年全年业绩预告的40多家环保概念股公司中,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业绩表现更为抢眼。

污水处理领域的碧水源、万邦达、巴安水务等2012年全年净利润增幅最高分别达80%、27%和115%;火电脱硫脱硝领域的永清环保、国电清新、雪迪龙全年净利增幅达70%、30%和10%。值得一提的是,固废处理领域的东江环保去年5月刚登陆创业板,2012年公司全年净利润就达2.64亿-2.94亿元,增幅达31%。这突显环保行业整体发展的健康状态。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环保板块去年业绩的表现基本符合市场对于这一行业的预期。去年全年,在涉及环保的一系列规划以及财税支持等政策措施出台的带动下,环保板块相关公司市场及订单量“扩容”。环保行业目前也处于公司以技术和资金优势占领市场的阶段,而这些优势也受到政策支持,因此未来龙头公司的业绩将好于行业整体。

从环保上市公司的公告也能感受到新订单不断。例如6月份,维尔利、盛运股份、九龙电力等均了项目中标或合同签订公告。而九龙电力预告中对上半年业绩增加,也表示主要是由于脱硝催化剂销量大幅增加。另外,国电清新、九龙电力、永清环保今年以来新订单持续暴涨,在手订单执行速度也在加快,促使公司业绩大幅兑现。菲达环保相关人士甚至表示,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量已超过数十亿元,这些订单足可以提供公司未来至少3年的业绩支撑。

第7篇:大气污染的概念范文

[论文摘要]近来,各地频现雾霾天气,大气污染程度较严重。雾霾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文章对雾霾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对雾霾等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等措施,从法律的角度提出防治雾霾的合理化建议。

[论文关键词]雾霾 防治 法律对策

一、雾霾现状

(一)雾霾概念简介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的现象。雾和霾的区别是: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主要成分是霾。

(二)从华北地区透视雾霾现状

今年以来,各地频现雾霾,且持续时间长。中国科学院分布在京津冀区域的15个PM2.5监测站的监测数据统计显示,京津冀在1月6日至8日、9日至15日、17日至19日、22日至23日、25日至31日发生了五次强霾。其中,北京市在今年一月份,雾霾天气就达到了25天。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所长梁旭光表示,北京常年同期出现雾霾天气的天数为10.5天,今年雾霾天气是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的一年。

雾霾天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造成航班延误或取消,高速公路封闭,能见度低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雾霾天气引发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对于年老体弱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二、雾霾防治现状

(一)雾霾天气的成因

雾霾天气是异常天气造成地区大气稳定,再加上人们排放污染物,以及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1.人为因素

第一,工厂企业和居民取暖中大量燃煤,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污染物会随空气流动传输和扩散,以致不同地区的污染物叠加污染。第二,机动车的广泛使用,油品质不高,产生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颗粒物等。我国轻型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相当于欧4标准,而从2013年1月欧洲开始实行更严格的欧6标准。第三,建筑工地和裸露地面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扬尘。这些都会促使雾霾的发生。

2.自然因素

雾霾形成的直接诱因是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雾霾发生时,大气整体处于静稳状态,湿度接近饱和,各种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在空气中持续积累,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不断升高,直接诱发了雾霾的形成。

若只有气象条件,在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雾,而雾会随着白天气温的上升而逐渐消散。但是,叠加上大气污染物之后,就会形成雾霾,严重的雾霾是很难消散的。因此,雾霾形成主要是人为因素,要想根治雾霾,需从导致雾霾形成的人为因素着手。

(二)我国雾霾防治的立法现状与分析

1987年我国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并在1995年、2000年进行过修改。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规章,各地方也依法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定。此外,我国还颁布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一些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是并没有涉及PM2.5⑤等区域性污染的规定,也没有详细规定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指标。到目前为止,我国仅在一些行政措施中有一些关于雾霾防治的规定,如2007年环境保护部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山东六省区共同制定的《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

我国虽出台了一些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但对我国大气质量改善效果不大,而且还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

三、解决雾霾问题的法律对策

对雾霾的形成,气象条件是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因此必须从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着手进行治理。在治霾的过程中,完善法律法规,要坚持经济制裁和刑事制裁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有法可依和有效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一)大气污染防治民事立法完善建议

防治大气污染,坚持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制度下,许可下位法的规定严于上位法的规定标准,反之则绝不允许。

1.在法律法规的完善上,根据现实情况,将PM2.5排放总量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中,明确规定PM2.5的最高排放标准,对超过这个标准的排放者进行严格处罚。制定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对不同的区域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化合物等粒子的排放标准做详细规定。既要根据某地区的区域性特点进行专门防治,又要加强地区的联合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某一方面的法规,制定得越详细,越有利于该法规的实施。

2.针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法律治理

应尽快出台专门防治燃煤和机动车尾气产生大气污染物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防治的制度原则。

(1)对燃煤产生的污染物,重点规定硝、硫、尘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建立工业排污环保部门许可制度,工厂企业安装排污净化装置。对于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首先要经过净化装置的净化,然后在环保部门检测合格的情况下,才能排放到大气中。对于违法排放的工业,或虽安装了净化装置却搁置不用的,一经查明,不但要对工业进行经济制裁,而且对直接责任人或者负责人进行经济惩罚,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刑事处罚。可以借鉴法国的做法,对大型燃烧源收取氮氧化物排放税,并将大部分的税收用于减排的投资和研发。对于积极改进排污净化设施的,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环保补贴。这样可以激励企业工厂积极采取减排污的措施。

(2)第一,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进行限制,法律法规首先规定一个尾气排放限制的标准,对于尾气排放超过这个标准的机动车必须安装尾气过滤装置。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城市,只有符合氮氧化物及颗粒物质排放标准的车辆,才允许进行车检登记上路行驶,但针对一些大型车辆及柴油乘用车实施特别的排放标准。对车辆能源进行改革,国家应尽快出台加快油品质量升级的决定,学习欧盟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以及鼓励机动车使用新能源新动力。第二,设立专项基金,从成品油消费税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弥补生产、销售、使用高标油而多出的成本,以此刺激高标油品普及,也可补贴混合动力、纯电动等其他低排放机动车的购买者。制定实施差异化的税收政策,对高标油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及低排放汽车生产者和销售者,可适当减免部分税收;对仍旧生产和销售低标油品的企业,则采取一定的惩罚性征税措施。

3.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排污收费制度,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税。一是以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锅炉、工业窑炉及其他各种设备、设施在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为课税对象,以排放烟尘、扬尘和有害气体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二是法律法规中要完善对燃油税和车辆购置税的详细规定。

(二)大气污染防治刑事立法建议

在刑事环境立法中应当坚持严格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增加对大气污染排放者(主要是工厂企业)的刑事立法。但各国法律目前基本没有对不同类型的犯罪或者某一类型犯罪事实规定特殊的证明标准。从实际情况看,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标准应该不同于一般犯罪事实,需要特别规定。通常情况下,应适当降低这类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将检控方指控污染型犯罪因果关系存在的证明标准确定为高度盖然性,辩护方反证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不存在的证明标准确定为盖然性,可以达到有效惩治污染型环境犯罪的效果。

(三)完善诉讼监督制度

1.从法律上设立公益诉讼制度

设立防治大气污染的公益诉讼制度,突破“直接利害关系”的限制,可以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在诉讼中要坚持无过错责任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原告对损害的事实和大小负举证责任,被告就是否排污、是否造成污染以及排污和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另外,公益诉讼不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8篇:大气污染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塔城市;空气质量;现状;变化趋势

1 引言

塔城市是以农业为主的西部城市,从塔城市三次产业结构来分析,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落后的产能是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塔城市各族人民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时刻,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的走“农业稳市,工业富市,边贸活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绿色塔城,人文塔城,人居塔城,和谐塔城”的发展思路,环境空气质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1~2009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塔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TSP污染呈下降趋势。

塔城市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塔尔巴哈台山横亘于北,巴克图山纵贯于西,额敏河自东向西横贯于南。地形分为北部山地,中部丘陵、洪积扇平原,中部洪积扇扇缘平原和南部冲积扇平原。有喀浪古尔河、阿不都拉河等河流和山泉。塔城市大气的常规监测项目有SO2、NOX、可吸入颗粒物PM10。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塔城市大气污染以PM10为主(其平均负荷系数为20%)。

2 塔城市大气污染物特征分布

2.1 大气污染物的季节变化

由图1曲线变化可见,各污染物TSP(PM10)、SO2、NOX的高浓度值都出现在冬季,夏季浓度最低,春、秋季次之(2006年第3季度由于测点附近建筑施工造成pm10偏高)。造成污染物浓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塔城市属北方典型的煤烟型空气污染城市,特别是冬季采暖期环境空气质量较非采暖期有所下降,采暖期煤耗量大,排入大气中的TSP(PM10)、SO2、NOX等污染物的量增加;塔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炎热,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迅速。城市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该风向决定了塔城市的境外输入的大气污染物对塔城地区产生一定影响。这些不利的气象条件使近地面污染物不易稀释和扩散,从而导致采暖期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夏季煤耗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相对减少,大气的混合层也变厚了,这就有利于各种污染物的稀释扩散。

图1 2001年~2009年大气污染物PM10季节变化おお

2.2 大气污染物的年度变化趋势

近5年来,塔城市PM10年平均浓度在0.039~0.066mg/m3之间,最高值出现于2006年,见图2。若与GB3095-1996二级年均值标准(0.10mg/m3)比较,年均值达标率为100%。由于能源结构没有彻底改变,土地多,绿化率低,易起风沙,加上到处施工,PM10污染始终维持统一水平。

图2 2001~2009年塔城市大气污染物年际变化图おお

NOX年平均浓度为0.01~0.025mg/m3,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见图2)。低于GB3095-1996二级年均值标准(0.05mg/m3),随着2009年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NOX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

SO2年平均浓度为0.005~0.017mg/m3,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见图2)。低于GB3095-1996二级年均值标准(0.06mg/m3),随着城市的扩大,冬季燃煤量增加,SO2总体呈增长趋势。

2.3 大气污染物平均负荷系数

为了反映大气环境中各污染物影响的大小,确定各污染因子重要的顺序,引进污染物负荷系数的概念。

Fi=Pi/∑Pi,Pi=Ci/Si.

式中Fi为污染物i的负荷系数;Ci为污染物i的年平均值;Si为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Pi为污染物i的单项质量指数。

SO2、NOX 、TSP(PM10)选用GB3095-1996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TSP030mg/m3、NOX 010mg/m3、SO2015mg/m3PM10 01mg/m3),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2001年以来塔城市逐年的大气污染物平均负荷系数,见表1。

表1 大气污染物平均负荷系数 %

年份SO2NOXTSPPM10

20018.010.013.8/

20028.010.011.9/

20038.011.510.2/

20048.011.514.0/

20058.010.814.122.9

20068.010.012.126.1

200711.47.77.618.6

200846.99.28.517.0

200927.519.27.815.4

平均14.8711.111.120.0

从表1可知,自2001年以来塔城市大气污染负荷系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 PM10>SO2>NOX,PM10的污染负荷系数平均达20%,说明影响塔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PM10。这跟近年来塔城市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基建施工、道路改造等所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由密切关系。

3 塔城市大气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3.1 大气污染变化趋势

2001~2009年塔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结果列入表2中。

表2 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结果mg/m3

项目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总悬浮

颗粒物0.2120.1820.1570.2150.2160.1860.1160.130.12

可吸入

颗粒物////0.0580.0660.0470.0430.039

二氧

化硫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70.0080.017

氮氧

化物0.0130.0130.0150.0150.0140.0130.010.0120.025

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塔城市空气污染物2001-2009年年均值进行了定量分析,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Spearman检验结果

项目年rs值

总悬浮颗粒物-0.57

可吸入颗粒物-0.9

二氧化硫0.99

氮氧化物0.05

将计算出的秩相关系数rs 的绝对值同临界值进行比较,如果rs ≥WP,则表示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如果rs≤WP,则表示变化趋势没有显著意义,说明在评价时段内变化稳定或平稳;如果rs是负值,则表示有下降趋势或好转趋势;如果rs是正值,则表示有上升趋势或加重趋势(当N=9时,WP=0.600)。Spearman检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3.1.1 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2001~2009年塔城市总悬浮颗粒物相关检验rs值为-0.57,可吸入颗粒物相关检验rs值为-0.9,表明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说明近几年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呈显著下降趋势。

3.1.2 二氧化硫

2001~2009年塔城市二氧化硫相关检验rs值为0.99,rs >WP,表明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说明近几年二氧化硫的污染有明显加重,呈显著上升趋势。

3.1.3 氮氧化物

2001~2009年塔城市氮氧化物相关检验rs值为0.05,rs ≤WP,说明近几年来塔城市氮氧化物的污染变化不大,仍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上。

3.2 NOX浓度与车辆数的关系

近几年,随着塔城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塔城市的经济发展,运输行业迅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机动车在运行中产生许多有害物质,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机动车尾气对大气中NOX的贡献增大,最终导致大气中NOX逐渐上升,严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

4 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措施

据统计塔城市2005~2009年,塔城市SO2年平均浓度控制在0.020mg/m3以下,NOX年平均浓度控制在0.030mg/m3以下。到2015年,SO2、NOX年平均浓度将继续控制在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内。为使达到环境质量控制目标,积极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拟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污染源防治。加强源头控制,拓展减排空间。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加强废气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坚持走可持续道路。

(2)机动车污染防治。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车辆数量,对车辆能源进行改造,限制进入市区的机动车车流量和类型以及行驶路线。逐步推广无铅汽油,环保类车,采用加气装置,使用尾气净化装置。从长远角度,利用对大气无污染的新能源车辆,如太阳能、电能车辆等,从根本上解决车辆尾气污染问题。

(4)扬尘污染防治。施工工地必须达到规定的环保要求,改善道路状况,减少地面扬尘的发生量。加强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减少建筑粉尘的发生量。

(5)煤烟型污染防治。提高优质能源比重,大幅度减少市区燃煤量,集中供热,降低面源污染。开发利用新能源。

(6)增加环境保护投入。紧紧抓住国家对口援疆,从改善民生、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角度,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城市绿化美化,提高绿化覆盖率。

5 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表明,2001~2009年塔城市环境空气中,大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可吸入颗粒物呈明显下降趋势,二氧化硫呈上升趋势,氮氧化物变化趋势不明显。塔城市属北方典型的煤烟型空气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对塔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源增加将逐步成为影响塔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黄振中.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171~172.

陆 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财经研究,2000(10):13~14.

杨 彬.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近10年变化趋势与污染控制对策.环境保护科学,2009(1):67~68.

第9篇:大气污染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城市林业;城市规划;概念;内涵;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planning and city forestry,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practice of city forestry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ity forestry and city planning more efficient.

Keywords: city forestry; city planning; concept; connotati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人类走向文明、生活走向富裕、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但同时也带来了“雾霾”、“热岛效应”、“城市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使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 大力发展城市林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城市林业的概念及内涵

1.1城市林业的概念

“城市林业”一词自 1965年加拿大Erik Jorgensen 首次提出后, 各国学者与组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 对城市林业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城市森林组 ( 1972) 为城市林业下的定义为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 是一门研究潜在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 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和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 其范围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园林设计、地面污水再循环、树木管理和木质纤维的生产等”。

1.2城市林业的内涵

总结对城市林业的各种诠释, 现代城市林业内涵至少体现 四点思想内容: 一是体现了服务城市, 带动周边农林地区, 取大林业、园林之所长, 补其之所短, 达到持续发展、共同进步; 二是体现了市区、郊区及远郊区一体化绿化体系的指导思想; 三是体现了有别于大林业和乡村林业的不同特点, 特别是融合了园林、园艺的优势与长处。

2 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内涵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2.2 城市规划的内涵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3 城市规划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3.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是石化燃料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氟烃、甲烷和一氧化氮等 40 多种气体。其中, 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加,气候明显变暖, 出现“温室效应”。

3.2噪音污染

城市噪音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危害极大,在车流高峰时, 主要商业区及广场的噪声达 79 dB, 有时达91 dB, 严重伤害人的神经。

3.3热岛效应

由于城市内道路、广场及建筑物使用了砖石、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其反射率小,吸热力强,从而使城市温度比郊区农村高,再加之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严重超标,更使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

3.4城市水污染

城市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污水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 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灾难”。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紧迫的卫生危机之一,水污染问题在人口急剧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4 发展城市林业的意义

4.1 有利于城市空气净化, 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使得城市空气污染十分严重, 又因城市绿色植被的减少, 防风固沙能力下降, 粉尘颗粒在空气中含量较多。树木能有效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杀死病毒和细菌, 增加大气湿度, 滞尘防尘, 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 最终起到净化空气和缓解大气污染的作用。

4.2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降低城市温度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的四季最高气温都明显高于周边乡村。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中, 绿色植被尤其是高大乔木的作用非常明显。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能将光能转化为植物能, 同时增加阴凉, 减少建筑物、道路的直接曝晒时间和面积, 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 有效降低周边温度, 改善局部小气候, 增加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

4.3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回归自然和接近绿色的需要

人类来自森林,有亲近绿色和回归大自然的需要, 城市居民尤其如此。这是因为在森林中, 人总能获得内心的平静、精神的放松以及感受到森林的美, 强烈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能为居民下班和周末休息提供适宜的场所。城市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宜居性, 而宜居性的最大影响因素就是城市森林的建设。

5建设城市森林的对策

5.1在城区内要充分利用各种土地植树造林

在城市,土地资源非常有限, 尤其是市中心地段价值不菲, 大部分被高大建筑和道路所占用, 可供专门绿化的面极其有限。因此, 城市森林必须做到见缝插绿, 只要花草树木能存活的地面就得想方设法进行绿化。

5.2加大园林绿化财政投入,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园林绿化队伍

由于人们长期对城市林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政府的财政投入十分有限。城市森林生长过程面临诸多病虫害和各种不利条件的困扰,只有依靠高素质、高水平的园林绿化队伍的精心维护与管理,树木才能顺利成材。

5.3重视城市林业发展中的法律、制度等建设, 形成爱绿护绿的社会风气

政府要加强城市森林作用的宣传, 逐渐在市民中形成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并建立长效、有效的植树机制, 让植树逐渐成为每个市民的法定义务。只有从制度上予以规定和规范, 才能持久发挥作用, 城市林业才能得到长久健康的发展下去。

6综述

城市林业是城市规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城市规划是城市林业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是城市规划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城市林业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宜居、清新的生活环境的必要条件。

参 考 文 献:

[1]许正亮,城市林业概述[J],贵州林业科技,2002,30(1),56-59.

[2]王东,城市林业的产生和发展综述[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06),5-6.

[3]郑伟,城市林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

[4] 丛日春、胡雅君、张英杰,城市林业的历史及发展方向[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

[5]赵春飞、刘俊昌,城市林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初探[R],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

[6] 蔡传胜,城市林业认识与建设初探[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32(5),2009.

[7] 陆贵巧、刘彦琴、岳德鹏,城市林业主要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J],河北林果研究,19(1),2004.

[8]唐翠、刘波,对城市林业建设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