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范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

第1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范文

关键词:随文练笔 情趣处 诱思处 留白处

课堂教学犹如酿酒,若把课前的备课包含素材准备,思路设想,学生已有经验、知识等都比喻成酿酒的原料,那进入课堂后,教学的生成就是酿酒的化学变化,同样的原料用不同的酿造剂,酿出的酒味是大相径庭的。实践证明:只有正确、深入挖掘文本中读写结合点,做好训练前的铺垫,在学生认知情趣处、在思维诱思处、文本留白意犹未尽处等进行课堂小练笔,才能达到“自然生成”的效果,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芳香四溢!

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适机有效的小练笔是调节教学进程,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发展,化平凡为神奇,成为课堂有效的催化剂。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练笔在情趣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然是“辞发”的先决条件。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抓住文本的情感点,要求教师深入细读文本、钻研文本,自己先走进文本去寻找动情点,然后再引导学生体验,借助以文本内容为素材,精心设计随文练笔点,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学生通过学习作者截取的有关母亲生活的片段,感受母亲可爱的性格,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真挚的爱,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母爱无言,父爱无声,但父母的爱却一直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你有用心感受过吗?截取生活中你最感动的瞬间,写出来。此种小练笔的设计,旨在引领学生体验自我的生活,学会感恩父母。显然,这样的随文练笔设计将“情”字写进学生的心田,将人文性有机地包含了进去。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还有些课文例如小说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很强,学到结尾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这样可续性强的课文可让学生进行趣味性的练笔,或延伸情节,或续写结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在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练笔:展开想像,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展开联想,试着加以描述。这样巧妙的练笔,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的线上,学生“愿”写“乐”写,能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不断摄取、融合新的语言信息,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培育思维品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对文本的另一种感悟与体验。

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练笔在诱思处

教者,诱也!学者,思也!教师教要循循善诱,学生学要独立思考,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体。这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找准切入点,在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设计出有计划、有步骤的统一的读写点,既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这样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课堂练笔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学生有认知冲突时,往往是阅读理解迈向更高层次的又一起点。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时机,不要急于干预,不妨让学生在课文里、生活中,于认知对比中进行随文练笔,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比如在教授散文《荷塘风起》时,教师高屋建瓴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把握作者情感的脉搏。首先读文本,作者是“爱荷”之人,这“爱荷”二字从哪里能看的出来?其次读作者,除了直接抒发对荷的热爱,作者还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最后,读自己,化身为一片荷叶、一枝荷花、一枚莲子,或讲述自己的生活、或痛陈不幸的遭遇、或表达对爱荷人的感激之情。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字,深度挖掘文本,感受字里行间涌动的情感,学习间接抒情法,并表达自己的爱美之心,做一名“爱荷人”。又如在教学人物传记《斜塔上的实验时》,为突破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布局和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我带领学生品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走近人物,感受和评价人物,领略人物风采。首先读他人眼中的伽利略,从伽利略的父亲、老师、同事、学生等角度中任选一个,快速在文中找出他们对伽利略评价的相关语句分析并简要概括。其次读作者眼中的伽利略,请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含义和表达效果,作出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谈我眼中的伽利略。这样学生在学习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的基础上,既感受到了伽利略的人格魅力,又水到渠成地掌握了烘云托月的写作书法。在此基础上,运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描写展现人物风采,续写“两个铅球同时落地后……”的场面,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达到阅读与写作的和谐共振!

三.一石击破水中天——练笔在留白处

我们的文本教材有很多都具有“留白”艺术,例如文中的省略号、留下悬念的文章结尾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填补空白,这样的片断练习训练形式小、活、巧,能激活学生思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拓展想象空间,提高表达能力,唤醒沉睡的创作潜能,让学生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

譬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在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我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选择以下教学角度,合理想象,丰富情节,品味人物。以骗子的视角,描写老大臣看到新装前后的神态举止;以第二位官员的口吻,描写看到新装时的复杂心理;以百姓的口吻,描写其在观看游行大典的心理变化;以那个揭穿骗局的小孩子的视角,写他眼中大典上大人们(君臣、百姓)的言行举止和他的评价。这样学生研读文本,以文本为依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以读导写,写使读深入充实,从容更深刻第体会作品丰富的意蕴。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的确,课堂阅读教学中留白处的思维创作,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教材是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引领学生以教材为范文,进行深读妙写,定能使读写和谐共振,奏响语文教学的华美乐章。语文课堂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超越,才能在教育的领空慢慢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 陆志平著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2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范文

【关键词】随笔训练 作文教学 对策

前言: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增设随笔训练环节,并规范学生写作手法,继而促使其在良好的训练环境下能不断提升自身写作能力,同时达到最佳的作文写作状态。以下就是对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实践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环节的展开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教师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手段。

一、初中随笔训练特点

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随笔训练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例如,《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即对随笔写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即将自身所见、所思、所感等内容融入到随笔写作中,继而由此来丰富写作内涵,并就此寄托自身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此外,徐董梅老师在《关于初中语文随笔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总结出了初中随笔训练的特点,第一,即要求教师在课堂随笔训练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制定系统性的训练活动,继而由此更好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随笔写作意识;第二,初中随笔写作的特点亦体现在满足初中生心理特点及从多角度体验生活[1]。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实践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此,首先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抓住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较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在随笔本选择的过程中应依据自身喜好选择大小适中且精美的本子,继而由此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在语文随笔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通过对彩笔、贴纸的运用来装饰随笔本,最终由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随笔写作习惯。再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命题过程中应突破语文课本的限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达到切中学生兴趣的命题目的。例如,某教师在随笔训练过程中即要求学生依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的过程来描述蚂蚁搬家的经过,继而由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是两项重点内容,因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其化为课堂教学重点。同时充分发挥课本资源安排学生进行早课阅读训练,继而在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并引导其在随笔训练及作文写作过程中将自身所掌握的语言运用手法应用于其中,达到高水平创作状态。例如,在人教版语文第七年级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即要求学生结合课内阅读材料描述自身对人生的思考。此外,在语文作文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亦应注重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及图书馆路径阅读中外精美小说,继而以此来丰富自身语言应用能力。

(三)增强评改的多样性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中学生在写作水平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依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实施灵活的评价机制,最终由此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并引导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全身的投入到其中,达到高效率写作训练状态。此外,在随笔训练评改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亦应优化讲评方式,即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身观点,并通过评价他人作文写作状况的基础上来发现自身作文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某教师在开展作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即安排学生两两交换批改,并纠正随笔训练中的错别字、病句等等,最终由此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2]。

(四)随笔训练实践操作举例

在“读爱”命题随笔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命题进行了铺垫,即阐述了“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因而我们可以分享家庭故事来共同感受我们家庭中所营造的温暖氛围”。在命题铺垫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对《风筝》、《散步》等几篇文章展开了阅读行为,继而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较好的思考家的定义,并由此来触动自身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在“读爱”随笔训练过程中可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感情。此外,在此次“读爱”随笔训练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功能为学生呈现了《可口可乐――以家为主题》的视频片段,继而由此来引导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能更为深层次的感受到家庭所带来的温暖,且最终将“爱”的主题更好的诠释出来。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丰富课堂实践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3]。

结论:综上可知,当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从增强评改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途径入手来应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凸显出的相应问题,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并引导学生在此环境下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提升整体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学.初中语文随笔训练所遵循的原则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2):100.

第3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写作素材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下,语文教学创新机制的实践应用一直是教育学术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实际情况,创新基本教学机制及研究手段显得尤为关键。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作为重要教学项目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学综合素养,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具备重要作用。基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效益,传统教学方法依然普遍应用于实践教学,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立足学生写作需求及教学大纲内容,变革作文教学模式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有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仍在继续,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评定因素。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教学方法具有滞后性。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多以阐述写作主旨思路、阅读背诵优秀作文范例的方式为基本方法,教学模式较单一、枯燥,存在“为了考试而写作”的错误认知,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作文教材不统一。基于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形式,作文教学尚未规范“写作与口语交际”应用教科书,相关写作指导均以教师的统一讲解为主,缺乏系统化教学特点。

3.写作评价机制不全。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作文教学的课前指导效益,从文章主旨内容及大概思路入手,致力于疏通学生的写作思路,但对学生作文评价仅以简单几句评语为判定标准,具有“本末倒置、定位失误”的显著表现。

二、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1.激发写作兴趣,开展有效指导。写作兴趣是提升作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从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在优势、开展分类指导活动两个方面考虑,确保作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生提供良性教学辅助条件。以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作文教案为例,重点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辅助效益。本次作文教学话题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要内容,结合初中生的猎奇心理特征,引入“名人读书简介”(鲁迅、、等名人传记),开展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活动(搜集文件资料,限时三分钟小组内部交流,举办“名人读书故事”,并为学生推荐展示几本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参与兴趣[1]。其中为避免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积极邀请性格内向、成绩一般的学生上台演讲,阐述生活中的购书、读书等小插曲及读书趣事,并联系自身写作能力,阐述对阅读、写作的自我看法(从写作与阅读的内在联系入手)。在教学活动完结阶段,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提出“书海泛舟”、“书中三味”等几种类型的参考题目,并与学生分享此次探究活动的感悟、心得,为学生提供灵感来源,完成教学内容规定任务。

2.积累写作素材,完善评估机制。写作素材是作文教学重要源泉,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巩固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提供合理化、科学化的评价内容,便于提升作文教学效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外读物及其他优秀作品(比如:世界名著、优秀作文选等),并摘抄、整理精彩片段,做好作文素材积累工作;或者通过写日记、记随笔、展开仿写等方法,形成最终的感悟、思考练习机制,为作文教学提供实践辅助功效。考虑学生的承受范围,以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为教学原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正式教学之前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于本篇文章的素材(比如:朱自清的优秀作品集中的某句话、某篇章及其自我感悟心得),与班级其他学生共同分享,教师做好总结性发言工作,辅助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互动环节,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其中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班级作文写作论坛”,并将学生的优秀心得转发至其中,方便更多的学生搜集、浏览,形成良性教学机制。

3.健全写作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以科学、有效的写作体系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评判标准,杜绝“为了考试而写作、阅读”的教学现象,注重教师的宏观指导与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形成科学、系统的写作教材雏形,更有助于学生展开写作探究活动[2]。结合鲁教版六年级教材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环节内容,以“我爱我家”为作文教学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深入调研自我家庭情况,注重利用细节描写、人物细化描写、性格特征导入描写等表现手法。此外,考虑学生家庭情况的差异性,结合文章阅读与作文写作双重特征,形成统一化作文训练体系。如细腻化人物性格描写,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件入手,选择生活中的典型问题,探究不同地位、角色的人物描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理性思考表达自我意识,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文教学机制(可围绕家庭聚会、做饭趣事、外出游玩等事件),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艺,为作文教学提供实践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文学素养,具有一定的价值优势。在实践教学中围绕当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现状,从“激发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健全写作体系”三个方面入手,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内容,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黎爱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06.

第4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范文

——编者

邓本科:曾与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共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同题异构课,因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而获“东莞市东城区优秀教师”称号。获得教育部“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二等奖以及其他各类奖项三十余个。用心做教育,潜心研教学,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随笔,发表于《中国教师》《教育文摘周报》《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报》《广东教育》《师道》《南方日报》《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等报刊上达五十余篇。

2012年10月10日至20日,我参加了“东莞市东城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北京一个多星期的集中学习、跟岗体验,我收获颇丰。

从“L”到“J”形再到“U”形

入住北师大校园一隅的“京师大厦”后,我们每天早上像学生时代一样背着书包到一墙之隔的教室听老师讲课。因此,我格外珍惜与高校教师和同班的五十多位同学交流的机会。在“英东教学楼”三楼大课室里,我们一共聆听了四个专题讲座,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部分内容,宋萑老师介绍了他研究的部分成果,跟我们一起分享了他在调查实践中的一些心得。

宋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援引了他做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现状》调查的数据,他认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工作的第11~15年会发展到最高水平,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会在这一阶段产生“职业倦怠感”。最吸引听课者的是,宋老师引用了他去海淀区某学校听课时的一个记录。那次听课,不是记录常规的老师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课堂的效果等常规性的内容,听课者记录的只是教师整节课在教室里面的行走路径!教师每走动一次,听课者就在笔记本上把老师上课所经过的地方划上一根横线。第一次听课的记录结果显示,上课教师在教室里是呈“L”形走动的。在听课老师课后反馈时,上课老师也对自己上课走动的这个“L”形表示了惊讶。第二次听课,听课老师的记录本上留下了“J”形的路径记录。最后一次听课,教师的课堂路径记录变成了“U”形,但是U形符号明显是颜色轻重对比十分鲜明的——有一条边的横线只有两三根,特别淡,另外两边的横线则是反反复复地被划了深深的痕迹。

从“L”到“J”形再到“U”形,宋老师所举的这个“上课路径记录”的案例,反映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上课时的关注面,几乎就集中在某一部分,所以他上课所走的路径就会集中到某一边,而忽视了另外一部分,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课堂的惯性。其实这种现象应该说在不少地方的课堂上,还是会经常存在的,原因很简单,所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如果做得不够细致,是会影响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就应当不断地关注学生。抓住课堂就等于抓住了教学的咽喉,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没有经过彩排的诗词朗诵会

北京育英学校初一级的诗词朗诵会,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个诗词朗诵会是在学校体育馆二楼举行的,我与同行的其他语文科组长作为受邀嘉宾,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大会。庄严的体育馆挂起了对仗工整、文采飞扬的对联标语,宽广的舞台上已经布置好古色古香的大型PPT背景墙,整个场馆坐满了身穿礼服、跃跃欲试的初一级学生……一切似乎正预示着青春的气息将在这里洋溢,古韵琴声的铮铮誓言将在这里响起。我认真地端详着桌面所摆放好的节目清单,猜想着这批刚踏入中学校园不久的初一学子是否能给我们带来一场古典饕餮盛宴。

不出我所料,七年级的诗词朗诵会举行得很成功,有慷慨激昂的朗诵、有庄严肃穆的吟唱、有灵动跳跃的舞姿、有古典与现代的穿越、有男扮女装的反串、有师生同台的激越……当校长助理、初中部的刘江主任离开嘉宾席走上舞台边,徐徐汇入学生的朗诵队列里,和稚气未脱的学生们一块高声朗诵《少年中国说》时,全场的气氛瞬间被推到了。

比赛的过程精彩纷呈,比赛带给我的震撼久久未平。如果说这是一场再也普通不过的文艺展演或者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话,还不能凸显诗词朗诵会本身对于学生和老师们的渗透意义,让我们吃惊的是这个让全场为之欢呼、为之喝彩、为之掌声雷动的朗诵会仅仅准备了三天而已,几乎没有进行过彩排。原来,育英学校初一级语文备课组的老师在9月份开学以来,一直非常注重早读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的工作,当天朗诵会的内容全部是学生开学一个月以来的早读内容,只有一两个与舞蹈有关的表演是由音乐老师略加指导排练而成的。

这也就难怪我们惊叹了:语文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吟诵、一起朗读,把背诵融于活动中,在活动中总结知识,抓住、抓实、抓好起始年级的教育,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渗透教育的时机,这就是初一级语文老师开展工作的最大亮点。“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毕竟,抓好起始年级的教育才能够扎实地推进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提升。如果我们还沉迷于把学生困在教室、把学生赶进题海、把学生推向应试的牢笼里,根本就不是七年级语文教育的要义。当然,活动也不在于多,这样的课外活动,如果能够把握得当、充分利用好,一个学期举办那么一两次,就算不足以促成学生立刻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足以给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生涯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了。

热情如潮的说课比赛

我在北京育英学校参与跟岗学习的另一收获是亲自参与了初二级语文教师的说课比赛。虽然这是一次初二语文备课组里举行的常规活动,但是据说说课比赛对于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这次说课比赛让我吃惊的是,上至五十多岁快要退休的老教师,下到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还有初二年级的备课组长,全部参与到比赛中来。初中部的刘主任和学校语文学科主任李老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说课比赛结束以后还有详尽的交流与探讨,他们都希望在比赛中提升教学水平、在说课中学习别人的优点。

以前早就听说北京的教师学习愿望特别强烈,对于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也有着一股常人所不具备的力量,我从育英学校老师的点滴教学活动中就深刻地体悟到了。原因之一就在于,该校人事制度改革以后,有类似“不称职则转岗、解聘”的规定,年级组长和学科组长都有自主选择聘任老师的权力。所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很重视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都想在确保自己“饭碗”的前提之下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如果我们还有很多老师无动于衷、得过且过、不愿意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如果还有不少地方在实行绩效工资改革以后依旧是“做多做少一个样,教好教坏没两样”的大锅饭政策,那么,是不是该反思我们的制度了?

备课精细的作文指导课

北京育英学校初三级语文老师、语文学科主任李卫云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她真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周跟岗学习的主要指导者,李老师不辞劳苦地带着我们穿行于各年级组的备课活动、游走于一个又一个的学生活动中。我们听了李卫云老师的一节初三作文指导课,她的备课极为精细,上完半节的作文集中指导、叫学生上讲台板书相关重点后,就开始了细致的个别辅导。学生在完成了对自己作文的修改以后,又可以上讲台领取李老师准备好的打印出来的文章,再进行第二遍的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在作文指导课堂上就不是泛泛而听、听后易忘,而是融合了听、写、看、悟这一系列的过程。其实,这就是我们平时作文课的一种改进,李老师做得好的地方在于把别人未细致准备的材料和步骤进行了深加工和巧处理。初三的作文课堂还进行这样的细致指导,我觉得这对于听课者、对于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无独有偶,我们听完课后在育英学校的大礼堂里看到了一封家长来信张贴在宣传板上,这封信正是表扬李卫云老师工作认真细致的事迹。这是一位外籍学生的在京监护人所写的表扬信,信中重点讲述了李老师对该学生《品秋》一文的详细批改,引发小孩逐步热爱文学阅读与作文的经过,还附有相关的复印件。“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颗心感动着另一颗心。”作为学校语文学科的负责人,李老师不但关注全局,严谨从教,细致入微,而且身先士卒地推动各级部有条不紊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