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环境污染防治范文

水环境污染防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环境污染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环境污染防治

第1篇:水环境污染防治范文

关键词: 水质 环境污染 防治对策

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的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使水质变坏造成水体污染,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和饮水安全。地球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而水体污染又进一步缩小了可用水资源,因此,控制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质管理、节约用水等,是防治水体污染的重要措施。

一、水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江河湖库淡水普遍受到了污染,甚至有的受到严重污染。劣V类水质已失去利用价值,使我国本已严重缺乏的淡水资源更是雪上加霜。例如2000年,海河流域56个监测断面,劣V类水质断面占60.7%;辽河流域16个水质断面,劣V类水质占62.4%;淮河干流水质有所改善,在82个断面中属劣V类水质36.3%。这三条河流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太湖有22个点位总氮、总磷超标,属富营养化状态;巢湖湖体12个点位,54.0%为V类水,46%为劣V类,属中营养化状态;滇池湖体13个监测点位均为劣V类水质,总体上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其它流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没有“三河”、“三湖”严重。

二、水环境污染的过程

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呢?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后一种,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一般来说,水自身有自净能力。水的自净能力包括稀释扩散、沉淀堆积、氧化还原以及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等。大体可以分四段:第一为污染段,由于大量污染物混入,河流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极少,除了细菌以外,其它生物较少,特别是几乎不存在自氧性生物;第二是分解段,分解有机质的生物逐渐繁殖,生物分解活动激烈,大量消耗溶解氧,鱼类难以生存,出现藻类和需氧较低的原生生物等,而在生化需氧量逐渐降低后,水中溶解氧又逐渐增加;第三为恢复段,藻类、鱼类和其它大型生物重新又活泼起来,水质逐渐变清;第四为清水段,溶解氧接近饱和,水质清洁,自净过程到此完成。

三、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1.减少耗水量: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一方面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比较严重。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工业用水占80%左右,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的多。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城市地区70%的污染源来自工业,由于工业用水量大、面广、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许多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在水体中难以降解,从而加重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因此,必须把减少耗水量作为水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政策来执行。

1.1通过企业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制定各行业的用水定额,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实践中证明了行之有效的。

1.2工业废水要实行清污分流,一水多用、串级使用、闭路循环、污水回用等多种措施,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 建立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轻重的作用。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治理或集中治理,使城市污水处理和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关停那些耗水量大、污染严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因为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

4.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调配,利用市场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化,促进污染管理及其资源化。

四、水环境污染的管理

为了有效的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以前通过污水排放标准控制污水浓度,为减轻水环境污染负荷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废水排放量大,有的地方即使排放的污水达标,水污染问题仍未减轻。为改变这种情况,我国将逐步实行对水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政策,即通过申报登记,发放排污许可证来实现控制污染物总量的目的。

五、结束语

水是一种资源,取之于自然,用之于社会。过去由于人类活动的规模小,因而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使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规模的范围扩大,水资源短缺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无偿采取,用之弃之,既是一种落后的社会观念,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过去人类对于水的依存关系的认识很肤浅,导致人们对水只是片面的无情的索取,地下水开采过量,地面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现在世界正在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二是从过渡开发的社会向持续发展的社会过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成为面向21世纪的建设目标,而水的问题则是二十一世纪关系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领域。我们不仅要考虑留给后代充足的水,而且应该是清洁的水,这是我们地球人类所共同努力的目标。人类依赖水而生存,水环境亦需要人类的保护而完成循环,两个方面相互依存。总而言之,水环境保护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防治污染三者并行的方针,使我国水资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水环境污染防治范文

关键词:水环境 污染 防治 对策

南芬区是镶嵌在本溪市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区面积619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硅石的探明储量达2亿吨,方解石1.2亿吨,铁矿石8000万吨。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南芬露天矿就在这里,享誉中外的“人参铁”就是用这里的铁矿石炼制而成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富饶的物产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投资环境,孕育出这一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南芬地区的主要河流是细河,区内流长45公里,年流量达4亿立方米,沿河两岸有大片冲击小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细河有大石河、长山河及三道河等支流,水清流长,是发展淡水养鱼的良地。

一、南芬区内细河水污染防治状况

1.细河概况

细河是流经南芬地域的主要河流之一,属太子河流域内一较大支流,发源地有两支,一支位于丹东凤城市白云山南麓,一支位于本溪县祁家堡子上游的东山,两条支流于本溪县连山关镇交汇形成细河。细河流域东邻小汤河,南靠草河,西邻辽阳境内的蓝河。细河由本溪县南部连山关镇中河村入本溪境内,由南向北流经本溪县祁家堡子、连山关镇和南芬区全境,最终在辽阳县境内汇入太子河。细河河道全长120km,流域面积1113km2。其中本溪境内河长85km,流域面积1044km2。在南芬境内45.7公里,年流量4亿立方米,纵贯南芬区全境。

流域内降雨量丰沛,植被较好。南芬以上河道清澈见底,南芬以下河段受露天矿影响,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主河床为粗细砂砾,滩地为砂壤土,阶地为耕土。

从水环境状况来看,细河分两种情况,南芬城区以上河段属山区河流工业污染源较少,生活污水主要是下马塘镇近2万人的居民生活污水,基本处于无组织排放,河水水质状况良好。从南芬向下河段经南芬街道办、桥头镇及北台镇等人口居住密集区,入口密度较大,沿河分布露天矿等企业,污染较为严重。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企业和居民的用水量在不断加大,随之带来的污水排放量也在增大,两岸企业和居民沿细河排放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尤其由于多年河流冲积形成了岩性单一的覆盖层,部分地区河床内沉积大量的尾矿粉,加之两岸垃圾堆积连接成片,河流冲刷河床升高等原因使过水断面减小。水质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五六十年代淘米浇菜,六七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八十年代水质变坏,八九十年代鱼虾不在。”这是当地人对细河的形象描述。细河不仅在本溪境内的许多河段是鱼虾绝迹,而且污染直接威胁居民用水安全。2007年曾由于水源污染使细河水质严重超标,南芬区供水厂先后两次停水,直接造成2.4万人守着细河无水吃。

2.水污染防治状况

南芬境内细河水污染防治从上中下游的情况看差别较大,一是上游污染较轻,基本处于无治理状态,但近几年下马塘镇发展很快,如不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将成为细河污染的难点问题,中游治理的成果将无法保证;中游南芬城区段近几年进行了重点治理,采取了清淤和污水截流等治理措施,并在下游建成了1座污水处理厂,细河污染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防治设施需进一步完善,以巩固治理成果;下游尾矿沉积严重,水体浑浊,防治措施极为简单不健全,需重点完善。

二、存在问题

1.细河南芬境内上游

细河南芬境内上游从下马塘镇爱国村到郭家办柏峪村,主要问题是镇区内污水排放设施落后,无污水处理设施;部分河段垃圾以及尾矿粉沉积在河道,对细河造成污染。主要污染源为:(1)下马塘镇近2万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镇区内大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无组织排放到细河;另外一部分下马塘镇原641军工厂整体搬迁后,原有住宅无人居住,排水管网部分废弃,部分使用的排水设施,污水也是经管网排入细河;还有近年来下马塘作为南芬区的工业重镇及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及招商引资,工业企业迅速的增多,镇区总体污水排放设施落后,也对细河构成了潜在的影响。(2)在下马塘镇汇入细河的支流长山河受到废弃的金家硫化铁矿的污染。长山河为细河主要支流,在金家村境内长约9.5公里,发源于金家村五组大南沟,受到两座废弃硫化铁矿酸性污水的严重污染。长山河内没有鱼虾等生物,砂石被酸水染成黄色,成为名副其实的“死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硫化铁矿位于金家村五组,成立于1979年9月,1993年12月停产,共有两座,一座名为大南沟废弃硫化铁矿,现存废弃矿洞洞坑三处,每座矿洞洞口约2×2米,洞长1600米,洞口地面高程距长山河水面20米,另一座名为金家村硫化铁矿,现存废弃矿洞洞坑一处,矿洞洞口约2×2米,洞长1300米,洞口地面高程距长山河水面120米,由于地表水渗漏到废弃矿洞洞坑中,矿洞洞坑长期浸泡,致使洞坑中存水含有大量硫化物,这些硫化矿物在空气、水和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溶浸、氧化、水解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含大量重金属离子的黄棕色酸性废水,这些酸性水pH一般为2~4,雨季矿洞洞坑积满水后外溢,含有大量硫化物的矿洞洞坑积水流入长山河中,造成河水硫化物的污染,严重危害了沿河周边土壤、植被、树木等生态环境。(3)沿岸百姓常年沿河边倾倒垃圾及选矿厂多年造成的尾矿粉沉积在河道。

2.细河南芬境内中游

通过清淤、截污、筑堤坝使细河有很大改观,但是由于另一岸居民分散居住,污水垃圾没有处理设施,且没有筑堤维护,还有少部分垃圾污水对细河有影响;还有约2公里河道两岸垃圾及河道淤堵较严重。

3.细河南芬境内下游

由于受到本钢露天矿和选矿厂的影响,污染较重,在高速公路出口处汇入的赵家小河、庙沟河河水浑浊度较高,主要是所属本钢企业的生活污水和露天矿厂区汇集的地表水使细河水质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污水中含有较多的尾矿粉,沉积后使河道也受到了影响。

三、已完成的治理措施和整治对策

近年来,南芬区对细河污染治理工作中做了很多努力,一些市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明显加强,南芬城区段细河水质明显变清,细河流域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细河下游水质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基本达到控制标准。

已经完成的主要治理措施有:①铺设截污干管9公里,②已建成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③完成河道清淤、两岸垃圾清运8公里,④筑堤坝5公里,⑤07年以来清理小选厂近20个,09年完成了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利峰选厂的补偿拆迁,⑥修建了2公里的细河带状公园。

今后整治对策:①拟在下马塘镇内建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该项目日处理污水3000吨,采用折流淹没式生物膜法工艺,主要处理镇区居民及园区内企业生活污水,拟投资约3100万元。②投资1700万元在下马塘镇内沿细河铺设15公里的截污干管。③对河道清淤10公里,修护堤5公里,清垃圾5公里。④投资400万元对庙沟河铺设3公里截污管网。⑤治理金家两座废弃硫化铁矿对细河的污染。

四、结束语

南芬地区水环境污染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要努力治理细河污染,必须坚持人与环境相互和谐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的作用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南芬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南芬区环境保护局.

第3篇:水环境污染防治范文

关键词:水环境;面源污染;问题;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 [TE9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所谓面源污染,主要是指一种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污染类型,它具有隐蔽性、分散性、随机性以及不易监测性和难以量化性等特点,同时又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缺乏防治意识,导致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

1、水环境面源污染现状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主要的面源污染类型包括以下几种: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及垃圾污染、农牧业畜禽粪便污染、水土流失污染、农药化肥污染以及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等。具体分析如下:

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及垃圾污染: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各种农家乐等餐饮娱乐活动不断兴起,加之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大幅度拉动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消费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在日渐增长,而且负担也越来越重。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基本上没有处理,只是堆放在空档处,随意倾倒现象非常严重,比如河道两边、土台上等,这样不仅造成垃圾气味随风飘荡、经地表径流汇入到河道中,造成地表水体严重污染。

农牧业畜禽粪便污染: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目前来看,农村畜牧业主要以猪、牛和羊为主,据测算平均每天每头猪、牛的粪便排泄量大约是人的4倍、18倍, 而且在这些粪便中氮的含量大约是人粪便的25倍和l1倍;含磷量大约是人粪便的6倍和19倍。除此之外,据调查显示,当前养1头牛过程中所产生的养殖废水大约是23个人的正常正常生活造成的废水,同时饲养一头猪所产生的养殖废水大约是7个人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水。 而这些因养殖牲畜而产生的废水,九成以上的农牧畜禽污水和废弃物都没有经过处理就随意地排放,若是遇到雨季,则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汇入到河道之中,从而形成面源污染。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非常的严重,急需采取应对措施。

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农药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已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70多万吨增加到本世纪初的150万吨,而且化肥的使用量也从l700万吨增长至4300万吨。这些药物和化肥只有不到两成附着于农作物的表面,其余八成以上都随着土壤流失了,同时还进入到水体、空气之中。目前来看,农民所采用的施药方式主要是喷雾式,该种方式可能会将药物喷洒到水体之中或者其附近位置处,对该位置处造成水源污染。同时,当施药作业完成后,对于空药瓶或者塑料袋的控制不当,通常将其胡乱丢弃在空出;在喷雾设备清洗过程中,对地表水体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施药之后药液经土壤大量渗入地下水中,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水源性污染 。

水土流失导致水环境污染: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耕地面积只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每年土壤的流失量大约占全国总量的67%左右。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由此也会导致土壤营养成份的大量流 失,比如氮、磷等元素会随之进入到水循环系统之中,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逐。除此之外,水土流失可能会导致护坡滑落,土壤中的大量农药和化肥会随水土流失逐渐汇入到水系统之中,进而造成水环境的严重污染。

2、防治水环境面源污染的有效对策

基于以上对当前我国水环境面源污染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应对:

第一, 加强思想重视,提高管理水平。针对当前我国水环境污染多数来自于农村这一现状,笔者建议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思想重视,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或数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针对当前污染区域进行全面的规划,及时有效地对小流域面源污染问题作出综合性治理方案。针对当前农村环境加强管理,尤其是农村生产生活中的污水和垃圾,避免地表径流造成水环境面源污染;加大环保意识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中的难题,减轻水环境污染压力 。

第二,加强对农药和化肥施用的有效管理,加大经济帮扶力度。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加大科学施肥、施药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大力推广,从而有效提高农药、化肥的施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民提供绿色有机肥,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目前来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仍需加大对水环境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污染。笔者认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着力点: 饮用水净化、粪便污染消除等。同时,还应当努力研发清洁性的能源,比如太阳能、水能以及沼气能等,通过建设利用装置增大能源的有效利用率,起到保护水环境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固定的垃圾处理站和排污处理厂等,争取从源头与末端上对水污染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

第三,加大环保宣传,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从实践来看,水环境面源污染具有涉及面非常广等特点,若想全面治理必须从思想上加强重视,即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要认真做好科术推广活动,全面推进科学种田,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环保意识。此外,还要不断加强人工湿地利用,人工湿地实际上就是一种由人工建造、管理的沼泽类湿地生态系统,经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化学、物理以及生物三重性协调作用,有效地实现了水环境污染的有效处理。

结束语

水环境面源污染防治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防治技术创新,以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一直保持正常的状态,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许天纯 陆燕强.刍议水环境的面源污染及防治[J].科技创新导报,2012(18).

[2]徐国梅 张雷.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的思考与几点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5)

[3]王宇晓 孙建蕾 马克团 王艳艳.当前农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J].现代农业,2007(05)

第4篇:水环境污染防治范文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1. 不同水产养殖模式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模式:淡水池塘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和网箱养殖模式。①淡水池塘养殖模式,其内部水体的总体稳定性及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不强,同时该种养殖模式也是一种高产高密度的养殖方式,其内部经常伴有过多的水生动物粪便及残饵,这些有机质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及水体缺氧,一旦产生上述问题则易导致水产动物成群死亡,诱发水体内部浮游植物短时间内疯狂生长,从而导致水产养殖的失败。②工厂化养殖模式,是通过外部进行饲料和鱼药的投放,其内部水体会得到及时更新,但水产养殖产生的废水往往直接排入附近的水域,废水中所含的大量磷、氮等相关物质会给附近水域造成较大的污染,引发附近水域的富营养化,也有可能引发赤潮。③网箱养殖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为实现对于一些大水面的利用,通过设置一定的网箱来实现对于水产动物活动的限制,该模式养殖的环境与外部水体环境相连接,网箱养殖投入的鱼饵、鱼药等相关物质除了给网箱内部水体造成影响外,还会给其之外的水体造成一定影响,增强了整个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容易引发整个大水面的赤潮,造成严重的水体环境污染。

2. 水产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宏观原因分析

首先,国内的水产养殖行业内部不论采用何种养殖模式,其内部往往伴有高密度产业分布局势,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为实现同期利润的最大化,将不断扩张自身的养殖规模,大量投入养殖资源,整个生产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在养殖过程中放养的密度远远大于该水体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值,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养殖人员为了水体的清洁,不得不频繁更换水体,造成大量的污染水体外排,从而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现阶段水产养殖人员环境保护意识较差,部分水产养殖人员虽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未采取有效措施去预防环境污染。例如:国家虽然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但是价格低廉、环境污染较大的鱼饲料仍被大量使用。同时,虽然国家在整个水产养殖用药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盲目用药和用违禁药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些都对养殖环境带来了危害。 最后,相关部门对水产养殖管理力度不够,很多地区在水产养殖选址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留下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隐患。同时很多水产养殖人员对于水产养殖技术及必要的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措施了解的非常少,仅仅通过观察周围人如何进行水产养殖后自己就进行水产养殖,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国家水产养殖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的表现。并且在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水等相关物质的排放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随意排放情况非常普遍,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分析

1. 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加强水产养殖管理

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是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养殖范围、规模和从业人员。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首先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对特定区域进行全面的水产养殖审核,确定其所能承受的水产养殖数量、水产养殖规模及最适应的水产养殖模式。然后,健全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对申请水产养殖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全面的水产养殖技术、装备的审核,在整个审核过程中要对其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才能颁发相关许可证件。此外,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内的水产养殖单位或个人进行突击检查,包括生产规模是否符合先前核定的标准,其采取的环境保护策略是否在运行、运行情况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超标情况,一是令其立即整改,二是对于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处理,三是对于性质较为恶劣的立即注销其生产许可证。

2. 增强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工作,提升水产养殖人员的整体素质

现阶段国内很多地区从事水产养殖的技术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整个水产养殖过程中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全面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整体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水产养殖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养殖规模、不同的养殖区域进行强制性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工作,从源头上提升水产养殖整体的环境保护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合格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水产养殖人员不能继续从事水产养殖工作,给予考核通过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颁发合格证书,该证书作为水产养殖质量检查的组成部分之一。整个培训过程中应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不同水产养殖模式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全面培训,此外,对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投喂养殖饲料等关键性的技术进行全面的培训考核,保证整个水产养殖饲喂的合理性,降低过多的饲喂或其他不合理的饲喂方式给整个环境带来的影响。引导水产养殖进行合理布局,帮助其在自身的养殖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环境预警评价制度。同时,引导水产养殖人员尽量少用或不用相关的化学试剂,减轻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三、结语

第5篇:水环境污染防治范文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的时候,也就不知不觉地为普遍利益服务。在市场经济范围内,个人的利己行为对社会利益的贡献是正面的。

但是,环保产业却是例外。宏观来看,无论是社会、国家还是个人或某个特定团体在谋求财富利益的时候,都需要有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这是共同的基础;而从微观的角度,恰恰是相反的。作为个人或某个特定团体来讲,面对有限的环境资源,为了努力创造个体的财富,则最终以通过抢占资源、破坏环境而达到目的。因此,环保产业是一个宏观需求与微观需求对立的产业。环保产业很难用一般市场模式去套用。生搬硬套的套用之下,就会出现很多南辕北辙的政策悖论。

因此,环保产业不能简单地把它推向市场化,而需要政府积极地加以干预。也因此,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总体治理思路,是决定中国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所在。

过去十多年的环境保护(污水治理)效果不尽人意,也许,是政府的总体环保治理思路出错了!

二、现行总体环保治理思路应进行适时调整

中国污水治理的总体思路,概括而言就是:每个城市(县镇)建立一个污水厂。用管网将全城的污水收集到污水厂,集中处理之后,排入江河湖海。这就是集中式污水处理思路。一直以来,集中式的处理模式就被广泛的应用,各级政府已经将环保与大型污水厂建设划上了等号。

但是,中国这么多年来的环保治理越治越污,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当属集中式处理这一总体思路了。

1、管网建设,中国城市不堪重负

从各种口径的数字测算,大概可以得出一个概念,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投资成本大概是污水厂的3-5倍,平均算4倍吧。如此一来,我们不难算出一个行业收益率:按照1000元/吨.天的污水厂投资成本,加上4000元配套管网投资,每天每吨的污水治理投资成本在5000元左右;作为这个投资的补偿,即使按照0.8元/吨的居民排污费征收,每吨每天污水治理毛利大约在0.2元,以此补偿5000元的投资成本,年回报/,!/率仅有1.46%,远远低于社会平均资金使用成本。换句话说,这个产业根本不具备市场化的基础。

政府硬要将这个没有市场化根基的产业推向市场,政府就不可避免地要背负起污水治理社会总投资成本的80%(管网钱),而仅仅将那20%拿出来市场化。这种严重失衡的投资结构,给本来就不算富裕的国家财政造成重大的负担。毫无投资回报可言的管网投资,是国家财政权衡之后所不愿意负担的。于是,很多九五计划的污水处理厂拖到十五, 十五拖到十一五……

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因为配套管网建设跟不上而无污可治,成为晒太阳工程。污水从污水厂旁边流过,大量污染物依然直接进入河流湖海。

2、管网建设,中国农村无法实施

我国是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两倍多,农村的村落分散,地广人稀,生活污水和农副业产生的污水污染源分散难以大规模收集,经济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禽畜养殖污水往往不经任何处理直排周边水系或污染渗透底下水。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无法实施。

一项以保护全国环境为目的的国策,假如在全国占2/3以上人口的区域无法实施,那我们很难想象这项国策最终能够完成历史使命。这就是中国,中国就必须考虑农村问题。

3、综合国力支撑不了集中式治污模式

以下这组数据对比,能够使我们量化理解上述的第1,2 问题。

在现行的集中式治污模式总体思路之下,大量的面子工程和在管网建设、污水厂的建设过程中产生各种暗箱操作不断的产生,腐败、漏洞滋生使得一个产业无法自身完成市场的良性循环。最终的结果是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见不到成效,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个结果已经被这么多年环境治理历史结局所证明。环保产业因此被称为一个尴尬的朝阳产业。

也许,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这个被历史事实证明了是错误的但仍然被写进了未来国家规划之中的治污思路。其实,错误不难发现,难的是纠正错误的勇气。

三、解放思想,认清主要矛盾,寻找一线阳光

既然管网建设我们投资不起,那么,不建管网又如何?这一下子可以节省下80%的投资成本。不建管网,将一个污水厂化整为零,就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思路。起码,这个思路应当可以在农村或者经济不发达的城镇,取代现有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思路。

化整为零(分散治理),是中国环境保护(污水治理)的必由之路!

以下是化整为零(分散治理)思路所包含的5个核心要点,就当是给国家的五个建议:

1、一厂多点,节省管网:

--化整为零,突破中国污水治理资金瓶颈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工艺为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间歇式活性污泥)法、a-b法等,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技术与工艺几乎在同一水平上,必须配套大规模的管网来收集污水进行集中式的治理,投资费用十分高昂。

正如上一节所论述,管网的建设成本占整个污水处理项目社会总负担的80%左右,而这一毫无效益可言的财政负担,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承受能力之下,就成为了完成污水治理目标的最大障碍。

突破这一障碍的方法,就是在经济实力不足以投资建设管网的地区,将一个规划中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分成几个,分别建设在城市纳污水系周边,原有城市排污口相对密集的地方。这样,利用城镇原有纳污管网,就能够既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又大幅度节省新增管网建设投入。

一厂多点,可以理解为将一个厂分成几个分厂或者几个车间,各自独立完成污水处理任务。只不过这几个车间依据城镇原有排污口所在分布在不同位置。

理解小单元污水处理思路,也就同时解决了中国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村村自建污水厂。

当然,集中式处理模式主要考虑的是一个规模效应问题,也即是说,单位投资成本因为建设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因此,一厂多点要考虑的技术因素就是如何寻找可以突破规模效应的低成本技术。这是下面第二个问题要讨论的。

2、因地制宜,丰俭不拘

--灵活应用多种生态技术,追求最优性价比(最高削减系数)

要做到一厂

多点或者实现农村的小规模污水处理单元,就必须应用单位投资成本和单位运行成本不受规模效应影响的技术。而这种技术体系,是存在的。这方面的技术实际上已经是十分成熟的,其中涵盖了: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泛氧化塘(稳定塘)等等。依据各地污水自然汇集形态,因地制宜,选择:小型的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或者稳定塘等不同模式,再通过添加高效的人工基质的办法极大地提高这些成熟工艺的处理效率。这种将水体自净能力极大提升的生态技术思路,最大限度减少污水汇集土建成本,依据不同的污水承载水体,添加不同量的基质就行。因此,完全突破了规模效应的束缚,单位投资成本和营运成本,甚至比号称拥有规模效应的各种活性污泥法还要低得多。

评判一项技术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性价比,也就是说单位投资成本每天削减的有机污染量。我们用一个公式描述:

α(削减系数)=c/(a+b)

其中:

c = 每天系统削减的cod总量

a = 系统总投资(包含土地、管网、污水厂)按照8年折旧计算出的每天投资总额

b = 系统每天营运总费用

α(削减系数)= 系统单位投资加营运的削减总量

削减系数,应依据污染源污染浓度,横向比较应用。

削减系数公式为:α(削减系数)=c/(a+b)

其中:c = 每天系统削减的cod总量;a = 系统总投资(包含土地、管网、污水厂)按照8年折旧计算出的每天投资总额;b = 系统每天营运总费用;α(削减系数)= 系统单位投资加营运的削减总量( 削减系数,应依据污染源污染浓度,横向比较应用。)

举例计算说明:

某a污水处理厂:

集中式处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日处理量为1万吨,cod进水300mg/l,出水cod≤50 mg/l。投资费用管网3500万+污水厂建设1000万,工程占地15亩(按均价15万/亩计)营运能耗0.6元/吨。

置换削减系数公式为:

c=(300 mg/l -50 mg/l)=250 mg/l·d10000吨/天=2500000 mg/l

a=(管网3500万+污水厂建设1000万+土地费用225万)÷8年折旧÷365天=16182元/天

b=(0.6元/吨10000吨/天)=6000元/天

2500000 mg/l

则α(削减系数)=-------------- = 113 mg/l·元

22182元

如进水量在5000d/t的话,则该系数公式为:

c=(300 mg/l -50 mg/l)=250 mg/l·d5000吨/天=1250000 mg/l

a=(管网3500万+污水厂建设1000万+土地费用225万)÷8年折旧÷365天=16182元/天

b=(0.6元/吨5000吨/天)=3000元/天

1250000 mg/l

则α(削减系数)=-------------- = 65 mg/l·元

19182元

某b污水处理厂:

分散式就地处理,一厂多点,节省管网阿科蔓处理工艺,日处理量为1万吨,cod进水300mg/l,出水cod≤50 mg/l)。投资费用管网零+污水厂建设合共800万,工程占地10亩(直接利用暗涵、地埋式兼容绿化用地等等,节省用地,按均价15万/亩计)营运能耗0.3元/吨。

置换削减系数公式为:

c=一半达标(300 mg/l -50 mg/l)=250 mg/l·d5000吨/天=1250000 mg/l

一半削减70%(3000.70)=210 mg/l·d5000吨/天=1050000 mg/l

合计:c=1250000+1050000=2250000 mg/l

a=(管网0+污水厂建设1000万+土地费用150万)÷8年折旧÷365天=3938元/天

b=(0.3元/吨10000吨/天)=3000元/天

2250000 mg/l

则α(削减系数)=------------ = 324 mg/l·元

6938元

如进水量在5000d/t的话,则该系数公式为:

c=一半达标(300 mg/l -50 mg/l)=250 mg/l·d2500吨/天=625000 mg/l

一半削减70%(3000.70)=210 mg/l·d2500吨/天=525000 mg/l

合计:c=625000+525000=1150000 mg/l

a=(管网0万+污水厂建设500万+土地费用75万)÷8年折旧÷365天=1969元/天

b=(0.3元/吨5000吨/天)=1500元/天

1150000 mg/l

则α(削减系数)=-------------- = 332 mg/l·元

3469元

332 vs 65,分散治理削减系数是传统污水处理模式的5倍。

而实际情况会令这个差距更加大,因为,很多地方实际污水量要比规划少得多,在规模效应之下,污水厂建设通常远远大于实际污水收集量。这样一来,实际的投资削减系数就会下降到60-70。只有分散式的一厂多点的15%左右,优劣更加明显。

削减系数越高,表明这种技术体系单位投资效率越高。我们提出削减系数的概念,旨在提出一种新的技术评判模式,这种评判模式有助于中国发掘性价比最优的污水治理技术。

我国城市经济能力尚不强,何况广大的农村地区。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出水要求应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应适当的标准,不必一律向发达国家看齐,要求绝对的达标。发达国家的城市污水厂出水标准也是随经济能力逐步提高的,象污水处理事业发达的美国在七十年代主要采用膜法,70%的污水处理厂采用高负荷生物滤池,其原因主要是它的造价低、运行稳定、能耗小。后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出水标准提高,生物滤池不能满足要求,才逐渐采用活性污泥法等。因此我们应在适当的标准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削减系数最高的技术工艺。

3、理清主次,锁定目标

--达标与削减结合,完成总量削减目标

在集中式治理模式之下,污水厂达标似乎成为了环保各界唯一的目标。而忘记了,总量削减才是我们国家总控的目标,点上的达标是实现总量削减的手段。

手段与目标不清,产生了很多奇怪的现象。

例如,南方某城镇,全镇污水自然汇集到城东流入一个饮用水源。省里环保局要求镇政府将污水引导到城西建一个污水厂,然后排入另外的水系,以此保护城东的饮用水源。初衷是好的。

但是,镇里财政困难,无力承担数千万元的管网和污水厂建设。镇里提出首先在城东投资数十万元建一个泛氧化塘,用人工基质提升处理能力,使污水大幅削减进入饮用水源;第二步,在省里拨下管网钱之后,再在城西建污水厂。这样分两步走,既是镇里力所能及的,又有效保护了饮用水源。

结果,省里环保部门与建设部门扯皮,以镇里的这个方案不符合污水厂建设规范,不符合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为由,否决了。于是,镇里污水继续合法地流入饮用水源。

这是一个多么悲哀的结局,我们的应用水源被各部门依法污染着。这就是手段与目标错位之下的政策悖论。

因此,环保部门和建设部门应该解放思想,理清手段与目标的关系,不能做出以手段为由阻碍了目标的达成。

这一点,与上述第2点的削减系数息息相关。假如目标清晰,则会鼓励各级政府量力而行,选择地方政府负担得起的削减系数最高的技术工艺,完成总量削减的任务。而假如各职能部门机械地围绕手段工作,则会领到地方政府停工待料,等待上级政府拨款,而因为我们本文第一章节提到的国力原因,这个等待将会遥遥无期,污水继续依法直排!

另外,流域总量削减总体目标的监控应该是流域断面。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以后另文讨论。

4、科学规划,长短兼容

--提高污水处理单元的兼容性,减少污水厂重复建设

集中式治理模式并非不可行,而仅仅是与中国目前的国力所不相符而已。那么,我们在提倡以分散式治理思路解决目前中国总体国力之下的污水治理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的是未来的发展,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国力强大到一定程度,或者某些地方经济发展到可以支持建设大规模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时候,该如何操作?这里涉及到的是一个未雨绸缪的超前规划问题。

我们认为,这个短期污水分散治理,未来污水集中处理的长短期兼容思想,应该被制订到一个区域的长远建设规划里。

具体而言,我们建议在建设规划里,对未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应选择与分散式模式可以兼容的工艺,以便暂时用在分散式治理工艺里(如稳定塘)的人工基质,可以被用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填料。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诸如此类。

那么,这种思路之下,也许生物固着法(接触氧化法)应该是较优的选择,而不是活性污泥法。

5、保护生态,发展循环经济

--最大限度的保持水态原貌

水是城市活的灵魂,如果我们进行错误的城市水系改造,必将导致城市特色流失,功能萎缩,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对环境的友好。这是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5月30日举行的首届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阐述的观点。

集中式的污水处理思路,实际上很大程度改变了一个流域原有的水态,城内河网历史上往往都有纳污功能,将污水截走,也就使之失去了补水。很多城市的内河干涸都是来自于污水被截走。

分散治理的思路,基本上不改变原有水态,只是实现污水削减净化后排回内河,甚至在 河中治污,这样就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水态原貌,从而保护了原有生态,起码不至于以保护环境之名破坏生态。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散式治理思路比起集中式处理思路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以集中式之理思路处理完的污水,应该处在整个流域的下游,要实现中水回用,就需要再建回用管网以输送回城。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建管网收集污水尚且不是我国国力所能承受得起的,更遑论建设回用管网?

第6篇:水环境污染防治范文

关键词:水库;水环境污染;控制;保护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大小水库都存在着水环境污染现象,主要由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废水污染以及交通和水产养殖污染造成,因此,加强水库水环境的污染控制及保护,保障水库周边地区人们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应当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水库水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水库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水质污染现象有增有减,一些水库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水库的水质的污染现象以及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都是由于人为污染排放所造成的。一些水库附近生产力较低,导致水库附近出现严重的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现象。一些农户未能进行科学施肥和农药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在土壤表层,经雨水冲刷直接流入到水库中,对水库水资源造成污染。一些地区的水库发生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大多都是由于化肥污染或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近年来,有些水库承包给个人进行养鱼,很多养鱼户会在水体中投放有利于鱼类生产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了水体含量,同时由于水库中的水体交换能力不高,流动缓慢,致使这些营养物质不断累积,导致水体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生长,从而导致水库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时,水库中藻类可能大面积爆发“水华”现象,过渡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库中水生物由于缺氧而大量死亡,破坏水库水体生态系统。水库周边一些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为了节约成本,直接将工业废水排放到河流或水库中,加上人们生活污水以及养殖废水的随意排放,使得大量污水排放进入水流域中, 对水体特别是水库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生活污水含有较高的氮和磷化合物, 工业废水主要含有重金属和合成有机化合物两类污染物,使得我国水库水资源不断恶化。据水利部2006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库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我国10个大型水库中有4个水库的水质为Ⅳ类水质和Ⅴ类水质,2个水库的水质为劣Ⅴ类。

二、水库水环境污染原因

近年来,我国水库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库水环境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业污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种企业不断增多,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导致工业水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一些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为了节约成本,并未对工业废水经任何环保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导致废水超标现象较为严重,从而不断加重对水库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影响水库水质。很多企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水大部分都流入到水库或主要河流中,流入城市污水系统的工业废水相对较少,导致水库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二)农业污染

水库水环境的农业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养殖源污染。养殖源污染又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种。点源污染即是水库小型养殖户污染,这些小型养殖户其环保意识相对薄弱,没有配备防污和治污设施设备,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大多随意堆放,对水库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面源污染指的则是养殖散户污染,这些养殖散户不仅养殖数量相对较少,其养殖区域也相对随意和分散,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入到河流或水库中,影响水库水质。②种植源污染。产生种植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现目前,我国很多农户并未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大量化肥和农药残留物集中在土壤表层,土壤一经雨水冲刷,化肥和农药残留物便随着雨水流入到附近河流或水库中,从而导致河流或水库水环境污染。现目前,农业污染已经成为水库水环境除工业污染外的第二大污染源。

(三)生活废水污染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废水中含有大量杂质、有害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在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后,后经过农田的处理,对水资源的污染性相对较小,然而城市居民的生活废水排放则没有这一保护环节,直接排放的生活废水会通过下水管道最终流到河流或水库中,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库的水环境。

(四)交通和水产养殖污染

水库周边区域往往存在一些道路网,有的水库周边的车流量相对较多,车辆经过水库周边附近时,产生的一些未完全燃烧的柴油或汽油等污染物会吸附在水库周边土壤表面,在经过雨水冲刷后随着雨水直接流入到水库中,造成水库水资源污染。此外,随着城市的汽车尾气以及工业废气的排放量不断增多,尤其是大城市和工业发达城市,这些有害气体会在城市上空聚集,存在被雨水带入河流或水库的可能,对水库水环境造成污染。一些水库存在网箱养鱼现象,养殖户每天都会向网箱中投入大量的饲料以保证网箱中鱼苗的正常生长,使得一些未被食用的饲料直接流入水库中,对水库水质产生严重污染。此外,网箱养鱼相对集中,鱼苗的抗病能力相对较低,一旦鱼苗出现染病,便会导致鱼苗大量死亡,然而大多数养殖户并不会对死亡鱼苗进行处理,直接让其漂浮在水库中,严重污染水库水质,导致水库局部水质变丑以及恶化。

三、水库水环境污染防治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对水库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防治:

(一)修建一级处理设施

为了对水库水环境污染防治,可以采用修建拦污栏以及沉砂池等一系列一级处理设施设备。拦污栏主要通过拦截水库水面以及水下的杂质和漂流物等实现水库水环境污染防治;沉砂池采用的是将砂粒从污水中沉淀分离出来的一个预处理单元,实现水库水环境污染防治。采用拦污栏和沉砂池进行水库水资源污染防治都属于物理方法,却在提高污泥活性已经降低污水中有机成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拦污栏和沉砂池方法进行水库水资源污染防治时,都应当设置水库的上游区域。在设置拦污栏时应当根据水库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尽量避免由于拦污栏排放能不足而导致污水直接漫过或者绕过拦污栏而降低拦污栏的使用效能。沉砂池的设置位置应当在拦污栏后面,现目前采用最多的两种沉砂池模式为曝气式和平流式。若采用平流式沉砂池,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广,排泥操作也相对复杂,但是不需要安装动力设备;若采用曝气式沉砂池便需要消耗一定能源。因此,在选择沉砂池时,应当根据设置沉砂池位置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沉砂池模式,以发挥沉砂池的最优使用效能。

(二)修建生态处理池

为了对水库水环境污染进行更好地控制及保护,可以在拦污栏的后面修建生态处理池,达到初步处理污水的目的。现目前采用生态处理池在进行水库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和保护的方式有修建人工湿地和修建生态处理池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水库修建人工湿地不太现实,因此可以通过修建人工生态处理池来进行水库水环境污染防治。为了增大人工生态处理池的表面积,应当将人工生态处理池修建为斜坡状,并在人工生态处理池的斜坡壁上设置土壤,且种植各种上各类水生物。在人工生态处理池的下部应当设置净化后的污水排出管,保证净化后污水的排放。

四、结束语

水库水质直接关系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以及当地城市居民的日常饮用水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水库水环境的污染控制及保护,可以在水库上游区域修建拦污栏和沉砂池以及修建人工生态处理池,来有效现实水库水环境的污染控制及保护,保障水库周边地区人们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

参考文献:

[1]古群涛.水库污染成因与防治工作分析──以深圳宝安区石岩水库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2,19(5):310-311.

第7篇:水环境污染防治范文

关键词:湟源县;地表水环境;现状;污染来源

湟源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最西端日月山下,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最西边的一个县,由于其处于湟水流域上游地带,致使流域表面受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当地地表水环境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防治力度,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才能得以解决,本文也会对当地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来源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当地政府解决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1 湟源县的主要水系情况及污染情况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较大支流,是湟源县的主要过境河流,县境内河长41.5公里,流域面积1509平方公里,湟水河湟源境内一级支流有药水河、申中河、拉拉河等7条,二级支流有白水河、寺滩河等6条,分布范围较广,流域面积较宽。随着近年来湟源县工业及农业的大力发展,地表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尤其是湟水河流域的污染,其具体污染调查情况(调查范围为河道两岸100米之内)。

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所示,可见湟源县所有河流的源头段的水质较好,都属于地表水Ⅱ类水质,但出境段的水质都属于地表水Ⅲ类水质,并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才能保证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体以上。

2 湟源县地表水环境污染来源

2.1 湟源县地表水污染源比重表

2.2 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村庄、农家院(餐饮)、学校等污染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加剧,导致生活污染源对水体影响越来越严重,生活污染源占44%,主要来自河道两岸村庄、农业院餐饮等污染因素,村民综合素质有限,在河道内随意倾倒垃圾、直排生活污水、河道内清洗衣物、拖布;河道两岸季节性农家院越来越多,生活污水、垃圾、人畜粪便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

2.3 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水泥厂、铁合金厂、污水处理厂、水电站、制砖厂、煤炭销售场、预制板厂、汽车修理厂、采沙场、陈醋厂等污染

自改革开放以来,县城内各企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其分布不均匀,致使中小型企业分布在乡镇河道两岸,规模以上企业都集中在工业园区,规上企业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全部进入城市管网,最终由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污染源占40%污染来源主要集中水电站、制砖厂、煤炭销售场、预制板厂、汽车修理厂、采沙场、洗沙厂等中小微企业,生活、生产污水,生活、生产垃圾等对地表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尤其湟水河湟源段沿岸分布11家水电站,严重影响水体淤泥的自然沉降、水体生物正常活动、水体的自净能力。

2.4 农业污染源主要来自蔬菜集中种植地、苗圃、畜禽养殖场等污染源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消费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加剧了农村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湟源县养殖户每年不断的增长。为了节约成本,取得更大的利益,养殖户会把一些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河水中,使其形成富营养化的河流,加剧地表水环境的污染。蔬菜种植地、苗圃等数量不断增长,农户对农药和化肥不科学的使用对水体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2.5 交通污染源主要来自国省道、青藏铁路、乡村硬化路等污染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车辆越来越多,交通运输越来越复杂。主要影响有路基开挖、施工,水土流失,所有道路车辆行驶中洒落的煤、生活垃圾、柴油、机油等垃圾最终经过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污染地表水环境。

结束语

上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湟源县潜在的水污染问题的重视度,因为其环境污染因素较多,有隐蔽性、随意性、广泛性等诸多污染特点,严重制约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自净能力。如果不及早对其进行处理和解决,还会加剧地表水水质的退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地方部门要积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制定完整的防治规划,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力争将这一严重局面彻底的打压下去,为改善地表水环境作出应尽的贡献和力量。

参考文献

第8篇:水环境污染防治范文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措施;重点行业

1 盘锦市“十大”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状况

水污染“十大”重点行业是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所列的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重点行业。目前,“十大”重点行业中盘锦市共涉及造纸、焦化、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农药、电镀等七个行业31家企业,全年工业用水量约为3914104t,约产生废水2484833t,废水经预处理后通过污水管网排入各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年排放废水1584571t、COD200.5206t、氨氮38.592t,最终排入辽河水系,为辽河水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2 “十大”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目标

加快推进盘锦地区“十大”重点行业水污染综合整治,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清洁生产,鼓励有新技术、新产品的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削减废水排放量;依法关停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低、小、散”企业,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对于潜在环境危害风险大、升级改造困难的企业,也要逐步予以淘汰。2017年底前,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3 “十大”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措施

3.1 实施污染源综合整治,提升企业治污水平

针对“十大”重点行业污染特点,科学制定水污染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强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深度治理,鼓励企业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集中建设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地区水环境质量。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重点企业依法予以关停。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人员水平,增强企业环保主体意识。

3.2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快能减排技术示范和推广,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对规模小、污染重、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印染、炼焦、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大幅减少废水排放。2017年底前,造纸行业力争完成纸浆无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浆技术,钢铁企业焦炉完成干熄焦技术改造,印染行业实施低排水染整工艺改造,制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

3.3 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统筹布局

结合盘锦市发展规划,从保护水环境角度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区建设,引导“十大”重点行业向各类开发园区、工业集中区集聚。加大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合理控制行业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

3.4 加强企业监管,确保企业稳定达标

加强对“十大”重点行业的现场监管,增加检查频次,形成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手段。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和环境隐患排查力度,保证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对擅停污染防治设施、偷排偷放和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严肃处理,直至关停。安装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3.5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推进产业技术进步

推动“十大”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从产品设计、技术改造、能源和原材料选择、工艺改进、生产过程管理等环节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对总量超标、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等符合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条件的企业,要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将实施清洁生产作为企业环保专项资金申请、确认污染减排的重要条件。鼓励企业节能节水,开展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中水回用比例。

4 对策实施保障措施

4.1 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将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成效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落实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责任,加大惩处力度。形成市级环保监管、所在区域环保部门监管、专人监管的管理格局。建立重点行业水环境污染终身责任追究制,对整治不力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污染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4.2 建立环境经济政策

协调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关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水污染严重行业及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办法。对积极实行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循环利用、采用先进技术、新工艺、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和企业,通过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建立水污染损害赔偿机制。

4.3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科技研究及攻关,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倾斜。加强同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力引进和推广水污染防治的新产品、新技术和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为科学治理水环境污染提供支撑,提升水环境保护水平。

4.4 加大投融资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水污染防治的投入力度,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财税政策、市场准入与退出政策;设立地区专项资金,配合财政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工程的实施;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信贷投放额度,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水环境污染整治。

4.5 加强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传播平台,强化公众对水污染防治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通过新闻媒体报道、板报、专栏、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构建环境信息平台;充分听取公众意见,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畅通渠道。

参考文献

第9篇:水环境污染防治范文

污染越来越严重,而环境监测能够有效地判断水环境污染情况,找出水环境污染问题。美国在19世纪的时候开始注重水环境监测,通过中美两国进行水环境监测的对比,更好地促进我国水环境监测的发

展。

关键词:水质;环境;法律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X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一、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自然界储存的资源,如煤、石油等被广泛地开发、利用。大量化学物质进入环境,超过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在环境中不断积累,产生了危及人类生存的公害。为了寻求环境

质量变化的原因,须从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含量及其分布状态的分析开始。环境监测也应运而生。而水资源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水环境监测尤为重要,怎样通过水环境监测评价环保设施的性能,为

综合防治对策提供基础数据,追踪水污染物质的污染路线和污染源,判断各类污染源所造成的水环境影响并进行判断评价。

二、国际水环境监测法律制度发展概况

日本有关水环境保护的法律主要有两部,分别是于1993年和1970年颁布的《环境基本法》和 《水污染防治法》。

立法和监测标准化是欧盟实施环境保护目标的两大手段。2000年颁布了《水环境框架指令》,是欧盟各方面水环境保护政策的综合性水环境保护法规。欧盟制定的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效力高于成员国内

部原有标准,在欧盟区建立统一的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

三、美国水环境监测的发展

美国水环境监测起源于19世纪末,迄今为止,美国形成了完善的水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水环境监测方法分为联邦监测方法和非联邦监测方法,其中,联邦监测方法被应用于法律规定的各类法定监测活动

;而非联邦监测方法则不能被应用于此类监测。①

四、我国环境监测基本概述

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对影响环境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活动。它是通过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测定,以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和判明环境质量的好坏。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环境监测工作。其职责主要是:下达监测任务;制定有关监测的规划、计划;制定各项制度和技术规范

;组织和协调监测网的工作;组织编报环境监测报告。②

我国颁布的《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对制定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目的和各报告制度的内容作了规定。制定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

,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我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于环境监测进行了规制。主要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主要的行政法规:《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

五、中美水质环境监测法律制度比较

水质监测是指为了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方面指标取样、测定,并进行记录的过程。

美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其环境监测水平也领先于其他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环境监测一百年的历程、做法和经验,在全世界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基本上可反映出发达国家环境监测走过的历史轨

迹,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其他国家的环境监测发展方向。

(一)历史沿革比较

中国环境监测在世界上还是算起步比较早的国家,但是同美国相比,相对而言就晚了。而且整个发展过程比较简单。中国的环境监测分为四个阶段: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

代)、过渡阶段(20世纪90年代)、发达阶段(21世纪至今)。

(1)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管理“三废”工作的开展,各省市相继建立了环境监测站。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之后,环境监测立法工作也开始起步。国发[1973]158号文是

第一个对环境监测制度作出规定的法律文件。(2)发展阶段:到1980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时,全国已建成300多个各级环境监测站。1989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过渡阶段:“九五”期间,国家大力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4)发达阶段:2002年颁布实施了《水法》;2007年《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

2.美国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级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 ; 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 过渡阶段( 20世纪70年代) ; 发达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③

(1)初级阶段:1905年,水的标准分析方法委员会发表了《水的标准分析方法》,它就是著名的《水和废水的标准检验法》( 简称《标准检验法》) 的第1版。这套标准方法不仅在美国水质检测领域具有

权威性,而且近一个世纪以来,也一直受到国际水质分析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认可。④(2)发展阶段:1956年美国政府批准了第一个《水法》。该《水法》只是笼统地要求控制水污染,而未提出具体目标

和要求。但它开创了联邦政府对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给予拨款的历史,只是拨款金额有限,1961年仅为5000万美元。(3)过渡阶段:1972年,美国通过了著名的《水法》,美国水污染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时期。《水法》确立了“全国水体污染物排放消除制度”,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持证排放、达标排放的“许可证”制度。在第一次许可证颁发的基础上,1977年,美国又推出《净水法》⑤

(二)环境管理监测机构比较

1.中国: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环境监测工作。

2.美国:先由卫生部门等单位负责全国范围内的水质污染监测。1970年底,美国才成立国家环保局( EPA) 。EPA是对全国进行环境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直接干预,有权提出控制

污染的法规与标准,并有权对环境法规的实施进行监督。EPA的成立,使美国环境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把环境监测逐步推向一个新阶段。

(三)法律实施质量

1.中国:从1973年,中国开始重视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监测立法。水质环境监测取得了少许成绩,仍然存在很大问题。我国发展起步晚,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环境损害很严

重。我国水质环境监测立法在《水污染防治法》中仅仅三条,没有专门性的水质环境监测立法。法律位阶比较低。作为环境监测主管部门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本身能力不强,职权范围小。因此,我国的

水质、空气环境监测仍然存在严重问题,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实施成效比较低。

2.美国:EPA成立后,依法对《水法》的实施、“许可证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有力的保证了水质污染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美国在水质监测领域全面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

法规化水平,同时向城市排水、工业废水、地表水、饮用水、公共水域、地下水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展开。

六、结语

环境监测是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环境质量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只有通过监测,获取和积累数据,才能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有关部门在监督污染物排放、控制新污染源

产生以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但从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我国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第一,环境监测法律制度不完善;第二,环境监测实施效果不明显,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美国是环境监测法律制度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其实施

效果也比较明显。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学习发展经验。

注解

①林亮:《美国水资源最新发展趋势》[J]. 《中国标准化》2005年第7期.

②李志霞: 《环境监测 理论篇》[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③李志霞: 《环境监测 理论篇》[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④李志霞: 《环境监测 理论篇》[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