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的内容范文

经济发展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发展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发展的内容

第1篇:经济发展的内容范文

我国手机动漫起步相对较晚,2010年中国手机动漫市场规模大约为7亿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12亿元,这个数字和日本手机动漫市场相比是非常小的。在3G 电信增值业务中,手

机动漫具有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丰富、网络负载低、用户针对性强等特点,其多媒体和娱乐性对读图时代的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前,随着移动3G业务的商用、三网融合的推进和手机终端的发展,手机动漫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文化部已将手机动漫视为动漫产业的前锋,期望它成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提升我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突破口。但是,当前我国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内容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内容匮乏制约产业发展

在我国手机动漫产业链中,有手机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终端制造商和用户等环节。其中手机运营商主要是提供手机网络、用户管理和业务费用的收取等服务,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服务提供商拥有运营商授权的技术支撑平台或拥有自主专有技术,为手机动漫提供制作、上传或下载的平台或技术服务,如拓维信息、空中网等。内容提供商主要是参与手机动漫内容及产品的制作和运营,如福建天狼星、明日科技、山猫卡通、红铅笔等。终端制造商主要是提供适合浏览动漫的手机终端,而用户环节则主要以手机动漫消费的市场培育和开发为主。

在这个产业链中,运营商起主导作用,通信网络质量、用户的注册和管理、业务费用的收取都由运营商掌控。目前,运营商在通信网络质量、带宽以及无线上网等方面都为手机动漫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有利的条件。服务提供商也已经开发出了较为完善的平台,如湖南拓维公司在2010年1月建立了国内首个手机动漫服务平台,无论是动漫工作者和动漫爱好者,还

是普通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在该平台上在线制作、、下载手机动漫作品,并且平台提供下载计费功能,能够与电信运营商、银行实现网间结算,保护手机动漫创作者的切身利益。此外,国内的数码超智开发出的采用WIVG技术的手机终端播放器和后端服务平台,在先进性和成熟性上更具优势,在中国移动进行的多次评比中战胜国外巨头,成为手机动漫技术平台提供商。与此同时,终端制造商提供的手机,品种也更加多样、性能更加优化、价格更加低廉,为手机动漫浏览提供了便利。而在用户市场方面,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9亿,

虽然在手机用户动漫市场的开发上还很欠缺,但其发展潜力巨大。在手机动漫产业中,虽然近几年也涌现出了一些致力于手机动漫内容的公司,但与其他环节相比,内容提供环节仍然

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目前手机动漫产品类别主要有动漫彩信、待机动漫图片、动漫MTV、动漫短片等形式,其中动漫短片类的内容非常少。总体上看,国内手机动漫产品数量很少、质量偏低、主题单一的情形较为严重。在课题“手机动漫的内容研究”中,500份手机动漫用户的问卷调查显示,手机动漫用户中有85%认为其订阅过的手机动漫内容娱乐性、趣味性不够,缺乏新意。和

整个动漫产业相类似,手机动漫产业也被“内容”拖住了前进的步伐。

当前,手机已成为公认的“第五媒体”,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传播内容。动漫产业是内容产业,手机动漫同样要求“内容为王”,如果没有吸引人的内容,就失去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要发展手机动漫产业,就必须将内容产品的开发放在产业链的第一位,用丰富多样、富有创新性的手机动漫内容来激活整个手机动漫市场。

内容匮乏的原因分析

目前手机动漫内容匮乏,尤其是缺少富有创意的精品内容的状况已为业内所公认。调查发现,导致手机动漫内容匮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手机动漫产业环境不成熟。我国手机动漫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市场开发阶段。首先,目前手机动漫收费还较高,用户数量不多,市场还没有得到开发,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因此,手机动漫的市场规模和盈利水平整体上来说还很低,整个市场还处于待开发阶段,因此手机动漫内容的匮乏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其次,我国3G还处于推广阶段,商用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普及率还不到4%,而当前日本韩国3G普及率已经达到85%以上,带宽的限制对手机动漫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另外,手机动漫的制作需要根据手机

厂商、不同运营平台、不同技术规格制作不同尺寸、格式、大小的作品,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制作标准,给手机动漫创作人员增加了相当大的劳动强度。这种标准的不统一成为影响动漫内容发展的技术瓶颈。

移动运营商对内容不够重视。在手机动漫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是主导者,占据优势地位,其对市场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发展速度。由于手机动漫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比如其收入连短信收入的10%都不到,所以导致移动运营商缺乏足够的热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优秀内容的生产,致使手机动漫内容数量少,吸引力不强。

2009年,中国移动将福建作为其面向全国的动漫基地, 但其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还明显不

足。中国电信的动漫基地建设2010年3月才开始启动。目前来看,移动运营商还没有意识到动漫产品与彩信、彩铃有着质的区别。动漫作品的创意难度、制作难度都比彩铃、彩信要

大很多,移动运营商应该给内容提供商更多的支持和收益,同时应加大内容方面的市场宣传投入。

缺少专业人才,作者队伍薄弱。目前,我国手机动漫的内容提供商规模一般较小,大部分中小内容提供商、原创作者存在温饱问题。一些内容创作者凭着个人兴趣和自娱自乐的目的在业余时间从事创作活动,有些组建了个人工作室,但总体上说,内容提供商在职业化、专业化方面还很欠缺。一方面,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较低,抑制了从事手机动漫创作的积极性。从日本的经验看,一般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为1:9。而在我国,2006年12月之前,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仅为40%。2007年以来,分成比例虽然得到了一些调整,但仍然不到70%。过低的分成比例限制了内容提供商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手机动漫内容的质量创新自然得不到激励。另一方面,传统动漫作者对手机动漫的制作技术缺少了解,有的甚至从观念上就缺乏重视,因而也缺乏积极尝试的热情。

传统动漫产业内容本身存在不足。手机动漫产业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整个动漫产业作为其发展的资源和基础。目前中国动漫产业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动漫内容的创意上存在薄弱环节。在我国,动漫还被看作是针对小孩子的产品,内容上往往较幼稚,不少原创动漫存在说教色彩,故事性差,缺乏想象力,致使我国动漫市场被国外产品占领了大半江山。而且,手机的受众主要以18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为主,这和我国传统动漫的受众存在错位。即使手机受众的年龄有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使用手机,但是其消费能力又有限,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的免费午餐。动漫产业在内容上的薄弱无疑制约了手机动漫内容的提升,使其缺少可转化和借鉴的资源。

手机动漫内容发展的策略思考

要解决手机动漫内容匮乏的现状,就要切实树立以“内容为王”为前提的手机动漫发展策略,从内容环节切入来撬动和激活整个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

政府大力扶植,推动手机动漫内容的发展。日本和韩国是当前世界上手机动漫产业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两个国家的政府在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引导手机动漫发展,还提供一系列措施为运营商、设备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日本的运营商在获得3G许可证的时候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当运营商出现频率资源匮乏的苗头时,日本政府马上就着手规划和分配频率资源。韩国更是政府推动型市场,对手机动漫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充足的资金投入。韩国政府规定,凡是出口到海外的手机动漫产品均由政府给予补贴。韩国政府的这些态度和措施催生了大批专业的手机动漫内容开发商,促进了韩国手机动漫市场的成长。

我国动漫产业尤其是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应该借鉴日韩的经验,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目前我国政府在鼓励手机动漫内容原创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如文化部最近几年每年通过专项资金来扶持优秀国产原创手机动漫作品和作者,每年扶植十部作品、十个团队,每个遴选出的作品和团队奖励10万元人民币。政府部门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培育一批具有活力、专业性强的手机动漫企业和具有中国风格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漫形象和品牌。但是和对动漫产业的扶植相比,对手机动漫的扶植力度仍有待加强。

加强业内合作,共同为手机动漫内容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我国手机动漫还处于市场开发阶段,产业链条还不完善,产业各环节间的关系还需要继续理顺。在手机终端方面,目前能看手机动漫(偏矢量动画)的终端相对较少,市场上出售的绝大多数手机都没有内置动漫播放器。另外,市场上的手机还是以中低端为主,在屏幕尺寸、运算和处理能力、内存容量等方面也比较有限,不能很好地支持多媒体图像以及应用的处理,影响了动漫产品的播放效果和用户的观看体验。在无线带宽方面,目前3G牌照发放后网络建设完善和普及尚需一段时间,另外使用3G的费用还很昂贵,这对手机动漫的普及也有所限制。在利润分成方面,仍然需要继续提高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激励其提升内容质量和进行内容创新的积极性。

此外,在手机动漫的技术和平台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湖南拓维公司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已经建成手机动漫平台,但其影响力还很有限。可喜的是,中国移动的动漫平台也正在建设中,这将有利于解决国内手机动漫发行平台单一狭窄的问题。另外,在手机动漫技术上,还没有形成统一或通用的格式适应不同的手机和播放器,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三屏合一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这不利于手机动漫内容的传播,需要从技术环节加以完善和解决。

加强对手机动漫特性的研究,推动动漫内容的创新。目前,由于手机动漫还处于市场发展初期,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手机动漫这一艺术形式都还缺少认真的研究。手机动漫绝不只是手机和动漫的简单相加,决不只是把动漫放在手机上观看这么简单。手机在硬件上具有随身携带、屏幕小、耗电量大等特点,在传播上有着私密性强、互动性强、传输迅速便捷等特点,这些特性就决定了必然会有与其相适应的新的艺术形式产生。比如信息和手机结合后就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各类原创短信,并引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和相互转发的风潮。手机和音乐的结合就产生了彩铃这种独特的样式。同样,手机和动漫的结合也必然会对动漫从内容题材、艺术表现等方面产生特殊的要求。比如中国移动针对体育爱好者开发的《漫游世界杯》较受欢迎,但有调查显示其在内容的丰富性、娱乐性及互动性上还有待改进。目前手机动漫在内容研发上的针对性还不强,许多手机动漫内容是从传统动漫中选择出来的,这无疑限制了手机动漫特性的发挥,阻碍了手机动漫的独立发展。

细分受众市场,开发丰富多样的动漫内容。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9亿,可以预言在受众数量上手机必然将超过所有媒体。但是动漫在不少人的眼里还是小孩子的娱乐产品,而手机用户的年龄基本在14岁以上,这种错位也是手机动漫目前用户较少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首先要改变观念,事实上,动漫文化正在我国形成,当前的年轻人是看着动漫长

大的一代,他们对动漫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虽然中老年人对动漫还存在成见,但只要有内容适合的动漫,这一部分人同样会成为受众。

因此,在内容开发上,要开发针对不同受众的丰富多样的动漫内容,从而挖掘受众需求,培养其消费习惯。比如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受众开发有针对性的内容。在用户的细分领域,韩国SKT公司的经验非常值得国内运营商借鉴:SKT把用户按年龄段进行了细化,并在仔细研究每个年龄段的用户特点后相应地建立品牌化服务,提供适合顾客个人生活方式的动漫产品和服务,从而巩固并扩大用户规模。

另外,要改变动漫以娱乐为主的观念。其实动漫和不同领域结合的严肃应用已经开始出现,因此拓展手机动漫的应用范围也是需要考虑的,比如手机动漫和信息的结合、手机动漫和广告的结合、手机动漫和教育的结合等。此外,除个人用户外,行业用户的开发也是手机动漫内容研发的重要领域。比如日本的DoCoMo公司早就推出了以flash技术为基础、以动漫为体现方式的行业服务,如天气预报、列车时刻表、股票交易、订购机票、体育消息、食谱等,为普通用户提供各种实用信息。

鼓励原创,打造品牌,推动产业化进程。原创尤其是精品原创内容的缺失是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手机动漫发展的瓶颈。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题材。我们的花木兰、熊猫、功夫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被国外的作者拿去改编成畅销的动画,而我们自己却似乎缺少驾驭这种资源的能力,做出来的产品往往缺乏想象力,摆脱不了教化的阴影,缺少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致使中国动漫行业缺少富有中国特色的原创精品。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从产业的各个环节重视原创作品,提高内容的文化含金量,从而打造优秀的动漫品牌。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意味着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的潜力和持久影响力。对于手机动漫产业而言,品牌建设同样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开发系列手机动漫短片,增加用户粘度,打造品牌影响力。只有走品牌战略,才能真正带动整个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此外,在注重品牌的同时,也要注重走产业化道路,在精品内容的基础上开发衍生产品,提高市场盈利能力和规模。

打造专业人才队伍,鼓励用户生产内容。手机动漫是一个注重内容的文化产业,作为内容创作者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始终是重中之重。目前手机动漫的作者队伍较为薄弱,不少作者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在兼职从事动漫创作,也有一些工作室,但总体上非常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传统动漫的作者向手机动漫进军,鼓励手机动漫产业中的内容提供商发展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只有建立高质量的内容制作团队,鼓励原创,在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衍生产品的开发,我们的手机动漫才有希望占领市场。

另一方面,要通过一些对原创作品的征集或比赛活动发掘人才。手机动漫和传统动漫相比,具有生产时间短、成本小、制作难度低等特点,手机动漫最有可能成为一种可参与性的平民动漫,因此大力鼓励草根用户进行创作也是扩大人才队伍的主要渠道。动漫文化是一种青年文化,不少年轻人也是伴随着动漫成长起来的,他们对动漫非常了解,其中也有不少人很富有创造性。因此,我们要积极建设和完善手机动漫平台,打造动漫素材库,为鼓励用户进行手机动漫创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扩大发行渠道。当前在手机动漫领域还缺少精品,缺少能够引发流行的手机动漫产品。这除了与产品质量不高和创新不足有关外,也与手机动漫的市场推广力度不够、产品难以进入受众视线有关。目前人们对手机动漫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养成,用于市场预热的宣传推广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手机动漫的发行平台较单一,在受众中的影响力也很小。调研发现,在对200名大二学生的调研中,有65%的大学生并不知道如何订阅或点播手机动漫内容,而仅有5%的人知

道中国移动的手机动漫基地设在福建移动公司。笔者在主动订阅手机动漫的过程中也对此深有感受,在中国移动、北京移动等的网站上都没有找到可以订阅手机动漫的链接。对于湖南

拓维连续举办五届的手机动漫原创大赛的获奖作品也很难找到下载或点播的渠道。

因此,作为主导者的移动运营商、作为生产者的内容提供商都需要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并接受手机动漫。另外,需要采取措施鼓励用户转发自己下载的动漫作品,用户转发具有吸引力的动漫内容无疑会增加作品的流行,会以类似口碑营销的方式来起到推广手机动漫的效果。

第2篇:经济发展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新古典增长;内生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效应;增长效应

中图分类号:F091.348.1;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6(05)―0045―07

一、引 言

早在三十多年前,GoldsmithLlj、McKinnon和Shaw等人就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尽管Goldsmith等人的工作富有启发意义,但他们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作为其理论分析的基础,缺少必要的分析工具。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技术是外生给定的,经济主体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对技术水平不产生影响。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的逻辑,虽然金融部门的发展,能动员更多的储蓄,并能更有效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但对经济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物质资本投资,而不是提高技术水平。所以,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金融系统的发展,只能促进产出水平的暂时增加,而不能提高产出的长期增长率,即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只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新古典增长理论关于金融系统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悲观结论,使得金融发展理论在经历70年代短暂的兴盛之后,便步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后尘,远离了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领域。

近来,学术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兴趣的升温,应主要来源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思想启发和技术支持。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肇始于70年代初的金融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金融发展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迅速融合,不仅使举步维艰的金融发展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也在悄悄改变着经济增长理论特别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只注重实体经济而漠视货币与金融部门的历史。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区别于新古典理论的核心假设是,技术不是外生而是内生的,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决定的,即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能对技术水平产生影响。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经济主体的行为,如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厂商的物质资本及R&D投资、政府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的改变等,均能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因此,金融部门的发展,通过动员更多的储蓄、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和向高风险的技术创新活动融资等方式,能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发挥持续而显著的作用。所以,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不仅有水平效应,而且有增长效应。因此,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早期研究者所不具备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为比较金融发展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的不同效应,本文分别建立了引入金融部门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对金融发展的增长效应和水平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容十分庞杂,仅就某一模型进行讨论不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为避免论证的片面性,本文选择了资本外溢、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本等三类代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金融发展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只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而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则兼具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

二、新古典增长中的金融发展效应

下面,本文通过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部门,来分析新古典增长中的金融发展的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

(一)模型基本假设

1.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经济由可存活无限期界Ramseyt式的消费者组成。令人口的增长率为n,初始的人口规模为L0=1,则t期的人口数量为L1,=L0eet“。消费者的收入来源于劳动收入(工资)和资本收入(租金),并用于消费和储蓄,以最大化其一生的效用。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ct表示单个消费者在t期的消费水平,P(0

其中,б(б>0)为相对风险回避系数,1/б表示消费者的跨期消费替代弹性。当б越小时,随着消费的上升,边际效用的下降越慢,因而,消费者越愿意允许其消费随时间变动,即其跨期消费弹性越大。当б=0时,效用函数为线性形式,即u(ct)=ct,当б=1时,效用函数为对数形式,即u(ct)=Inct。实际上,消费者也可假设为Diamondt式可存活两期或三期的世代交叠者。在Diamond的两期世代交叠模型中,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亦可表示为

其中,cIt和c2t+1表示t期出生的消费者在年轻时和年老时的消费水平。

在当前西方经济学文献中,对消费者类型的假设主要有Ramsey式和Diamond式。二者的区别在于,人是不断地进行新老更替的,是新人不断地出生而老人不断地死亡的。与消费者寿命的连续或离散的特征相适应,对消费者最优化行为进行分析所运用的工具也有所区别。在Ramsey消费者寿命为连续状态的模型中,运用Hamilton函数来求消费者行为的最优解,而在Diamond消费者寿命为离散状态模型中,所采用的是拉格朗日乘数法。

2.金融部门。假定经济只能生产一种最终产品,该产品可用于消费或投资。若进行资本投资,一单位为的目的,主要是确定状态变量在转移路径上的运动方程,这正如我们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所推导的那样。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由于对转移动态问题进行处理需要非常复杂的数学工具,目前,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还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因此,当前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仍然集中于或局限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或技术进步率,这不能不令人遗憾。不过,新古典增长模型却非常精巧地解决了转移动态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

(三)人力资本积累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1.模型基本假设。假定实体经济部门包括物

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部门。按照Lucas观点,人力资本的存在,使得广义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不再成立,因而,在缺乏外生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人均产出也会实现持续增长。

最终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物质资本(Xt)和人力资本(Ht),且其生产函数呈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可表示为

式(46)表明,金融部门的发展(增加),均能提高平衡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物质资本增长率、人力资本的积累率和消费增长率。

综上所述,在人力资本积累内生增长模型中,金融发展既有水平效应又有增长效应。

四、结 论

本文结论认为,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金融发展只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而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金融发展兼具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技术水平是外生给定的,而不是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决定的,因此,经济主体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对技术水平不产生影响,长期产出增长率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金融部门作为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的中间人,本身并不能生产最终产品或研制新的技术,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为实体经济部门提供融资服务,将储蓄者闲散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并提供给投资者,转化为投资者的资本金,因此,金融部门的出现,将使得实体经济部门的物质资本投资增加。在资本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物质资本投资的增加只会带来产出水平增加,而不会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率的提高。所以,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金融发展只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

第3篇:经济发展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社会权;经济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070-02

社会权保障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对于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1]1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①社会权保障与经济发展有着共同的目的。社会权的普遍实现,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离开了社会权保障,也会失去方向和意义。社会权保障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标准和固有的内容,社会权保障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着眼于当前我国,在实践中处理社会权保障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尚存在诸多不足,而此需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予以完善。从这一角度而言,研究社会权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社会权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人权与发展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主题。《世界人权宣言》明确宣布:“每一个人都享有宣言规定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长期以来,在人类历史上,人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被定位为“两条互不搭界的轨道”[2],难以获得统一。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物质财富积累的重视与对发展过程中的公正性和人的主体地位的忽略,使得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与发展模式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社会动荡等问题。

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理念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人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正在逐步发生改变。1945年的《联合国》明确将安全、发展和人权并列为联合国的三大宗旨,给予了人权与发展以同等的重视。《联合国》第55条指出:“未来创造基于尊重民族平等权和自决权原则的各国间和平友好关系所必需的稳定和福利条件,联合国应促进:(1)较高的生活水准,充分的就业及经济和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条件;(2)国际经济、社会、卫生和有关问题的解决及国际文化和教育的合作;(3)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多所有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守。”这些规定都将人权与发展在深层次上予以结合,进一步明确了二者间共存共荣的辩证关系,引导这国际社会对于人权与发展关系的关注与研究。

作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展的重要内涵的社会权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应秉承人权与发展的大致脉络,体现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逻辑。具体来说:第一,经济发展是社会权保障的重要手段。对于社会权的保障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持,只有借助经济发展,适当的生活水准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才可获得充分实现。社会权的实现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权获得保障的重要手段。第二,社会权的实现是经济发展的固有内容。社会权的实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以社会权实现为内容的经济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才是符合人类幸福的经济发展。因为人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发展政策应使人成为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1]71。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与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是一项基本权利,是社会权实现的一项重要方式。第三,社会权实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社会权实现强调经济发展的公正性。经济发展不能只为个别人或少数人带来福祉,而是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保障所有人的社会权。社会权实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目标与评价标准,离开了社会权的衡量,经济发展就难以做到公正性,从而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也谈不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中国社会权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

受历史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及体制等多重不完善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权保障与经济发展尚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较为突出的有:第一,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尚显不足。在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这一历史时刻,我国劳动者的权利保护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部分企业无视国家法律,严重侵犯劳动者的权利,各类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等时刻危及劳动者的健康权乃至生命权。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来扭转此种不利局面,以惩治违反国家法律的侵权行为,从而加强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是当前国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二,消除贫困任重道远。就目前而言,我国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较大规模,他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还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使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全面进步,是当前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集中呈现的区域来看,“蚁族”、“蜗居”、“高房价”、“留守儿童”、“民工学校被拆”、“环境污染”等热词频现媒体报端,此反映了民众对于社会权遭受制度化侵害的一种焦虑。以“高房价”为例,目前政府虽通过“限购”、“限贷”等一系列行政手段来干预房屋市场的交易,也确实使房屋交易走向冷清。然而,抛却这种强力的行政介入干预市场运行是否合理不谈,也勿言“限贷”对于中、小企业的误伤乃至民间借贷泛滥的催生,仅从其实施的具体结果来看,房价仍处于一般民众遥不可及的高位运行,暴力拆迁仍是新闻网页曝光的焦点,也多由征地、拆迁所引发。毋庸置疑,这是对于民众住房权乃至生命权保障的不足。或者可以说,虽然政府有保障公民诸如住房权、生命权等各项社会权的努力,但事实却未达到保障的效果,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缘于政府部门经济发展理念的误导。而在社会权短缺的前提下,不由得使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担忧。

第4篇:经济发展的内容范文

县是一级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整个国家的GDP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地域之内,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或者好的发展思路,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次序和相应的政府措施。

1.区域竞争的要求。目前,全国有2052(2001年底)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个县都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面临的市场、资金、资源等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整合,县与县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会加强,这就要求各个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研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战略。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确定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经济,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或者优势产业的确定没能抓住自己的特色,要么简单地模仿其他县的发展,要么闭门造车,没能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大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基本是一届领导一个发展思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只有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排除或避免各种风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扰动。

4.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将由全能政府角色中退出来,凡是市场机制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就不参与;凡是企业能办的事,政府就不干预;凡是中介机构能办的事,政府就不包揽。政府的工作应该主要是从战略层面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指导各个层面的经济活动。因此,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应该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规划基础上,重点搞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和扶持特色经济的发展。

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的程序

县尽管是一级最基本的行政区域,但县域经济的发展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和就业问题、城市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因此,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规划理念基础上,设计规划程序和规划蓝图。

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一是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现状;二是确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具体内容的编制;四是监控和跟踪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效果,并且及时调整有关内容。

1.现状分析阶段。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要系统和综合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状态与趋势、实力与潜力、优势与劣势、挑战与机遇等各方面,为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详细提纲和具体内容做好准备。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县在全国或省域范围内的经济地位和作用判断;

(2)本县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

(3)本县发展的优劣势、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及潜力剖析;

(4)本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发展实力评估;

(5)本县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

(6)本县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2.目标确定阶段。在对本县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基础上,立足于“现实”和“未来”,按照动态和发展的观点,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等。

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其准确或者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因此,战略目标的确定要广泛征求内外专家、公众以及地方各级官员的意见,在定性和定量分析基础上,可以提出多种方案,供规划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选择和决策。

3.具体内容编制阶段。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构建适合本县经济长远发展目标的产业结构体系,做好各行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问题专题论证,并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思路。最终完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总报告、各行业发展战略分报告、县域重大问题专题论证报告等。

4.监控和调整阶段。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最终是实现所规划的战略目标。因此,要使战略目标变为现实,必须要求总体战略部门、各行业制订出相应的战略实施方案,把战略的基本思路、内容和主要指标体系分解成年度计划或5年计划,并确保各方面年度计划和规划相协调。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当地实施部门、专家和领导要及时发现和反馈规划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调整和解决问题,以保证发展战略在动态中提高和完善。

三、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编制的内容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编制内容涉及多方面,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战略定位、战略优势、机遇与挑战、战略指导思想、战略原则、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产业、战略布局、战略方向、战略措施、战略决策等。

1.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定位是准确确定该县在全国、省、地区中所占据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承担的功能等。县域经济发展定位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层次性,由大而小层层定位;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拘泥于当地的资源情况,即跳出本县来看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要进行分类定位,即经济性质定位、社会功能定位、科技文化定位、发展阶段定位等;四是要准确、精炼、全面、通俗。

如笔者对河北省黄骅港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1)东北亚乃至世界知名的能源输出大港;(2)中国东部地区节水型临海产业体系建设示范基地;(3)立足河北,依托京津,服务晋陕蒙等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4)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两环”开放带动战略的重点实施区域。

2.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优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基础优势、科教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等进行全新审视,分析哪些是绝对优势、哪些是比较优势、哪些具有巨大潜在优势、哪些优势正在丧失或者已经变成了劣势(如表1)。战略优势分析要以动态的、相对的观点来分析,在明确优势的同时也要分析清楚制约因素。

3.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机遇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分析一个县发展的机遇,要立足于该县发展所面临的宏观和微观背景,从国家或大的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等各个方面来发现和把握机遇,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机遇越大,挑战也越大。分析挑战重点在于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可能对本县发展带来的压力,如环境问题、三农问题、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等等。如我国的许多县城还处在半工业化阶段和现代化的边缘,这应该说是一种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说明,这些县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仍有较大的可塑性。

4.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原则和指导思想。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原则是制订县域发展战略时所必须遵循的宏观原则,战略指导思想是制订战略规划必须遵循的各项宏观方针政策等。如我们可以把某县的战略指导思想按照下列思路来确定:即“以对外开放为动力,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特色经济为依托,以县城为发展中心,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5.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目标、经济结构目标、经济运行质量目标等;二是社会发展目标,包括基础设施发展目标、人口发展目标、科技教育发展目标、生活质量目标、社会保障目标等;三是资源环境发展目标,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等。按照时间尺度,每一项具体战略目标又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6.支柱产业的选择与特色经济的培育。支柱产业是指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带动和主导作用的产业,一般具有技术水平高、规模大、创汇能力和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大等特征。支柱产业的选择一般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

支柱产业的选择不仅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而且还要从全国乃至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支柱产业的选择要避免与其他县域产业出现同构现象,要实施错位竞争发展战略,构筑起分工明确和联系密切的特色产业群。

如笔者针对河北京唐港特征,提出了京唐港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为:一是打造临港工贸型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发展非国有经济,重点培植石油化工、机械、建材、海洋生物和海产品加工为主的综合发展的偏重型加工业;通过河北省唐山市北方中心渔港的建设,带动旅游、商贸、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打造临港工贸型的产业结构,实现开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二是构建外向型经济格局。充分利用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的契机,积极发挥京唐港腹地广阔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嫁接,推进海港开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程。三是建设一流的现代化港口。通过完善港口功能,提高港口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增强港口的辐射功能,把京唐港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港口,真正实现“以港促区”的基本思路。

7.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中,一定要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集中投入,集中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如有的县制订了“工业强县”战略,而有的县则制订了“旅游富县”战略,我们可以把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民营化等“四化”战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加以落实。笔者针对黄骅港开发区提出了四大发展战略:即港口牵动战略、大项目拉动战略、物流中心促动战略、外向型带动战略。

8.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模式。战略布局是将战略产业和战略重点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优化配置,通过空间结构的合理化提高区域竞争力。战略布局要根据县的发展布局现状,结合增长极理论和点轴开发理论,确定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极核和增长轴线或经济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空间发展结构体系。

第5篇:经济发展的内容范文

社会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设立,是适应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细化完善的体现,对实际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成为了一级学科的背景下,社会经济统计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针对社会经济统计学进一步发展所需要接受的挑战以及发展机遇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学科发展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希望推动相关学科的不断完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1.面对的机遇

(1)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地位。社会经济统计学体系的构建,从根本上确立了一级学科的地位,并且在日后不断深化完善过程中多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作为一门一级学科,社会经济统计学是有着广泛的数据和现实依据,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内容中早已经存在,只是由于其相关的知识涵盖范围被社会经济学所包含,导致没有成为一门一级学科,具体的研究内容也仅限于表面肤浅的研究,对实际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如今成为了一级学科后,社会统学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促进,使得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对经济活动中的数据统计的结果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与日俱增,为其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2)彰显社会统计学的学科特色。由于社会经济统计学成为了一门一级学科,其相关的研究目标得到了具体的确定,相应的学科特色也得到了彰显。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主要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相应数据和指标,通过统计学的处理来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保证经济发展处在一个健康有序的轨道中,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遇到的挑战

(1)学科类别有待确定。社会经济统计学所属于的学科范畴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其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那么理应属于经济学范畴,但是反方面的观点是统计学基础主要是运用统计原理进行分析,应该划归理学。相关的争议导致学科内容和相关联系还没有明确确定,成为了学科发展所遇到的挑战之一。

(2)课程机构问题。由于还未明确划分所属范围,导致学科内容容易出现重理轻经济的现象,理科课程占据了主体,而对经济的研究停留在浅显的层次,课程结构出现偏差,导致学生对发展方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迷茫。

三、社会经济统计学遵循的原则分析

1.遵循历史发展轨迹

统计学最开始的发展是以统计人口、财产、土地等数据发展而

来的一门专业学科,其相应的历史发展轨迹是统计学发展的主线,也是学科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指向,社会经济统计学在成为了一级学科之后,虽然研究的内容和运用的知识及方法较最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同,但是却不妨碍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所需要遵循的历史轨迹,其出现的差异只是时展的体现,并不能成为偏离发展轨迹的依据。

2.拓展学科的认知

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数据以及信息。数据的体现是有着现实依据,因此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认知就不能脱离实际的研究对象而成为抽象的数据研究,其所需要遵照的实际就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实际的学科发展过程中需要拓展学科的认知,与理学进行严格地区分以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

3.规律研究与方法研究并重发展

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实际经济数据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实际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也不能忽视方法的研究,对于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相应的研究方法也会不断被深化挖掘,实际的学科发展需要将双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来推动学科发展,防止出现单腿走路的现象,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准确科学的支持。

4.立足于中国实际的国情进行学科发展

社会经济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因为我国实际的经济发展需求对统计学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从而将社会经济统计学独立出来进行专业的设置和研究。因此学科的发展就必须遵循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发展,才能够对经济社会提供有效的帮助,来揭示实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现实依据的参考。

第6篇:经济发展的内容范文

1、农村基层管理队伍素质欠缺。农村地区,基层管理队伍不大,其管理水平与素质也有待提升,多数为村中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掌握现代化科技能力低,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从领导方面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带领农村经济走向繁荣发展。

2、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问题。村民经济来源少基础薄弱,日常开支庞大。除了用于子女教育上,家用电器,住房条件都有很大需求,而这也是不菲的支出。

3、农村地区人口的总体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创新发展的意识不强。由于受地理条件、交通水平的限制,视野不开阔,缺乏冒险精神,顾忌比较大,难以全副身心对新事物投入。另外,接受高新科技能力差,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科技生产力带来的方便,科技转化率比较低,致使先进科技与农业发展脱节,农业发展缓慢,基本上维持着原有水平和管理模式。

二、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首先应当明确如今经济发展形势下的指导思想以及目标任务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贯穿经济发展始终,从而统揽“农村农业农民”三大问题的工作。把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基本目标。把握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大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眼于改革农村经济发展体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相适应的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体制,从而促使农村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可依靠的体制。使农村经济发展体制更加完善健全,农村基层管理组织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建设事业保障制度更加完备,经济文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性不断增强。其次,要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概念,不断推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的进一步转型,逐步改变农业方面对现代化资源利用的情况,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大农村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使所有资源功效得到最大化发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改善及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努力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村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农村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村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走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道路,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

提高科技贡献率,把科技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从而不断地增强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利用率,将产品增收从加大成本方面向加大现代化科技转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农业方式向现代化发展方式跨越。

2、不断加强农村经济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让村民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化的发展经济,永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素质需要有一个提升。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科技文化水平,从而可以逐步缩小与现代化的差距,带领村民找到经济发展方向。从而提高整个农村的科学文化素养,学会对现代化科技进行运用,增强科技转化率,了解发展的大方向和外界经济发展水平,横向纵向对比,找出优势与不足,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3、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进行研究的意义

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只有首先对当前时期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明确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2)研究当前形势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从问题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3)研究当前时期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有利于农村经济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结语

第7篇:经济发展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78-02

一、前言

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现代新兴经济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近年来,国内多名教授和学者对这门新兴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何忠伟等指出,发展经济学教学除结合国内外最新的主流教材和主流文献外,教学内容设置应突出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政策分析和经济形势分析等。王文青等认为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发现对发展经济学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选取的案例质量不高,本土化案例库建设滞后。穆月英认为发展经济学在授课内容上关于中国发展的相关内容应该占有一定比重,在授课方式上传统教学与互动式讨论相结合。鲁静芳等尝试发展经济学课程中引入“六步参与式教学法”。杨清认为发展经济学教材内容刻板,案例陈旧,授课老师可在教学中结合时政,引入大量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比较突出,但对民族院校在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如何选取民族地区的发展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增加民族院校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还没有学者进行探讨,本文希望能够为发展经济学课程在民族类院校的开展做出有益的探讨。

二、民族院校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意义

发展经济学课程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解决如何加快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又快又好地增长的问题,各个章节的内容都是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做好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从推动各民族和谐发展的角度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从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方面看,民族院校开设发展经济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经典的理论模型,以及认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外,还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发展环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努力探索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看,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资本形成、人力资源、人口流动以及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的选择等章节中,以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民族地区为研究案例,使得理论学习更接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从而提高民族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资本形成章节中,以某民族自治区为例,结合当前其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现状,分析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和地位,以及地区资本来源、资本结构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等问题,通过课前案例准备、课堂案例展示和讨论及课后的案例总结,了解各地区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定位,既要充分利用资本,也要注意不能过分依赖资本。

从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方面看,试图找到一套适合民族院校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依据各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引入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与课堂讨论、小组案例分析,以及参与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投入地学习,并最终能学有所用,为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寻找和选择更加适宜的发展道路。

三、案例式教学方法在发展经济学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发展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世界经济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民族院校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需要从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具体实现路径如图1所示,针对当前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发展经济学课程特征及主要教学内容,建立发展经济学民族地区案例库,并在教学中推广运用,最终推动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首先要克服发展经济学教材案例陈旧等问题,优化教学内容。发展经济学课程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比较起来是一门非常年轻的课程,从20世纪40年代形成以来,其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经济学延伸到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近年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本等概念也进入了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然而,与本学科的快速成长不太协调的状况是,发展经济学课程教材的更新相对滞后,特别是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案例分析基本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学生在学习和分析过程中普遍感觉与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脱节。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发展经济学课程各章节研究内容,设计有足够针对性和说服力的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要结合民族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难度并不大,但是,因其探讨的经济理论和发展问题都是基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与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已学课程所假定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有较大反差,因此,同一理论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可能截然相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觉无所适从。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环境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环境的差异,熟悉本课程的研究基础。因此,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抓住民族高校学生的特点,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最后要综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引入多种教学手段。为了与发展经济学案例式教学方法相呼应,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的各类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民族地区社会调研等一手资料,通过图片、视频或是民族地区同学的家乡介绍等各种方式,丰富案例的展现形式,让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时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每一次案例分析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和完善案例内容和分析讨论的结果,不但让学生们对每一个案例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通过每一届学生对案例数据和内容的更新升级,能够持续性地保持每一案例分析的连续性,因而每次学生面对案例时都是最新的资料和数据。

四、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最终目标

民族院校与一般院校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构建适合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的实质是通过以案例式教学方法为中心,综合互动式教学方法、情景式体验教学方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教学形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各民族地区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针对民族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经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改进教学的实际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让各民族地区学生能够理解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路径,并能找出本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和改善的方法。

通过建立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学课程案例库可以改善和解决目前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解决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教材适用性差的问题。目前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不适应教学目标定位的要求,缺乏自己的特色,不能体现出民族院校课程在教学目的上的不同要求;在结构、内容等方面也不能体现出民族院校的特点。因此,民族院校应该加强适合自己的教材建设和案例分析库,通过选择相应教材(适当时间应该自己编写教材)完成教学内容体系的选择与完善。二是解决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体系欠缺的问题。目前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或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将课程的理论发展与实际问题很好地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构建一套适合民族院校的发展经济学教学方法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三是解决学科教学和科研落后于实践发展问题。学科教学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落后国家或地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针对民族院校学生的教学,我们缺乏难度适中、理解性很好的案例教材。教师通过与各民族学生一起参与民族地区实际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寻找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案,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钞秋铃,李秀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关系理论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7,(3).

第8篇:经济发展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开发经济环境;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

一、前言

现实环境对于科学研究往往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开放经济环境下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也与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经济环境下有所不同。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相关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开放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放经济环境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际市场的商品以及资本的转换速率明显提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结构等也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革。

十以来我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大力发展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传统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些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以耗费资源或者是污染环境作为代价,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政府和社会近些年来的努力,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岗位的主力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首创,因而发展的经验较为缺乏,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时可结合自身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并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高改革开放的成效和效率,达到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开放既指对外开放也可以指内部市场环境的开放,因而我国的开放经济环境也具有双重的含义。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政府的作用弱化市场的限制逐渐减少,开放的内部环境逐渐形成且日益深化。此外我国对外贸易的种类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产品贸易向产品服务贸易并重发展,对外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日益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系已经日益优化,市场规范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也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脚步,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我国已经融入国际经济的发展体系。

三、开放经济环境下应用经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落后

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也日益进步,但是目前应用经济学大部分还是采用以往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内容也无法与当前实际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理论应当是先于实践的,也就是说研究方法应当是较之现状更为进步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实践提供指导,但是这种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落后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阻碍经济的发展。有关的学者专家等应当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政府也应当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促进研究方法的进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二)研究体系的不完善

体系是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框架,体系的不完善进而导致了研究内容的片面性以及研究结果准确性出现偏差。目前很多学者在进行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是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以及表面,没有结合现实去挖掘其内涵,导致研究结果缺乏深度,难以让人信服,直接影响了应用经济学的发展和进步。开放经济环境下各种思想、理论等不断涌现,市场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给应用经济学研究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因而针对目前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与社会现状不相适应的情况相关学者必须要加快调整。

四、开放经济环境下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调整的措施

(一)转变研究方法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计划经济体制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此后在不断地探索中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过程中以及后续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完善过程中应用经济学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理论基础,因而开放环境下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也应当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符合马克思理论的要求的。应用经济学研究作为我国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研究方法落后的现状必须要加快调整,转变研究方法。

应用经济学中需要应用到应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知识。转变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首先要提高各个学科知识理论融合的成效,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恰当应用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要善于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提出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利用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后要将研究结构反馈给有关的经济管理部门作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同时可以将应用模型法应用到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用非线性方程代替传统的方程分析方式,从而提高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实现研究方法的转变和提升。

(二)构建新型研究体系

构建新型的应用经济学研究体系可以提高研究内容的合理性以及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从而促进应用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学者较多采用定量实证分析法进行应用经济学的研究,但是开放环境下的市场构成更为多样,因而对于研究人员在进行实证调查时的操作规范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不规范的操作除了导致数据、样品的可信度难以保证,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也会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而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应用经济学研究体系,规范研究人员行为的同时提高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我国实行全面开放的经济政策要明显晚于发达国家,因而开放环境下的相关经济理论也不够成熟和完善,也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国家的国情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因而相关学者必须要对应用经济学的模型进行完善和更新,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析方法等多个方面,切实提高应用经济学研究模型的适用性和客观性。研究模型是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模型的组成和内容必须与研究体系相适应。

(三)多样性选择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建立

建立多样性选择同时采取实证研究方法是促进我国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措施。选择是在非单一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实现的,因而必须要提高研究方式的多样性,转变现有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先例,苏联及东欧国家早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理论体系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因而我国应当深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现状进行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经济理论的借鉴。

多样性选择就是要扩充原有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数量和范围,同时扩大研究内容的范围,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充分利用实证研究并促进其在我国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普及是目前研究方法转变的重点。传统应用经济学研究更为重视理论研究和规范研究,真正利用实证研究进行的试验、调查等并不常见,实证研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对于经济现象本身以及其过程的真实性的追求,因而实证研究的结果往往更具有真实性和参考性。规范研究更多的是注重价值标准的判定,但是由于个人对于经济活动参与程度、实际看法的不同极有可能导致研究理论的主观性。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为规范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可以大大提高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第9篇:经济发展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经济;反周期;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一、反周期财政政策概述

反周期财政政策主要指在经济环境发生转变过程中实施的财政控制政策,该政策可以有效改善各项经济财政运用效果,达到对经济周期的稳定,对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及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前反周期财政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作用来保证经济周期的稳定性:第一,经济税收稳定性。反周期财政政策可以保证在衰竭体制中经济税收保持不变,由不同经济环境状况形成对应税收体制,从而确保人员可支配收入量,减少经济波动对人们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第二,支出自动稳定性。政府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具有固定的资金体制,该体制决定了政府资金的支出自动稳定性,即经济环境发生改变过程中经济投入发生对应调整,从而提升人员经济状况,合理控制得到救济及福利的人群。

二、反周期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一)消费刺激政策效果欠佳:消费需求与消费状况不对应是造成经济发展受到抑制的关键原因。我国虽然在反周期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策略,针对经济衰竭及经济繁荣状况构建了对应的社会经济体制,但其整体对消费需求的促进并不理想。例如增加发行国债,该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投资的认识,提升了对投资的需求,对投资转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并没有真正完成对经济需求的刺激,达到促进消费的作用。上述反周期财政政策直接造成消费受到限制,导致经济发展步伐受到制约。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08,我国社会固定资产平均增长17%,资产总额明显提升,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却仅增长10%,社会消费状况明显低于经济增长状况。我国反周期财政政策对消费状况的促进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经济体制结构差异明显:我国经济体制结构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国民收入水平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善。该时期内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形成经济收入发展性带动,这直接导致收入两极分化的产生,并在后续经济发展中不断加大。基尼系数是描述国民收入差距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指标越大,收入差距越明显。当基尼系数超过0.4时,认为该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且该不稳定性随着基尼系数的升高而增大。从基尼系数角度对我国经济收入状况进行描述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基尼系数明显高于国际警戒线水平,尤其是在2005年,基尼系数指标已经达到了0.471,人们收入差距明显加大。

(三)财政收入与GDP发展脱轨: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财政收入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增长,财政状况得到非常好的改善。但是在该过程中国家实际可支配GDP比例却明显降低,财政收入与GDP发展之间出现明显脱轨。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收入上升迅速,截止到2007年,财政收入平均增长率已经达到18%,明显高于原有财政收入增长状况。但该时间中各项财富总数是一定的,财政收入的上升会直接造成政府利益占比提高,从而影响国民利益占比,造成我国实际可分配的GDP比例大打折扣。这种GDP发展状况可以直接造成国民生产负担加重,导致生产状况受到限制。

(四)经济通货膨胀控制效益低下:通货膨胀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其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国民的生活和生产水平,对人们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食物方面及居住类商品方面。相关资料显示:通货膨胀现象对低收入人群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而在高收入人群中并没有作用。这表明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消极的意义。

三、核心问题本质分析

对反周期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导致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1)财政运行机制不完善:我国在财政运行机制构建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标准化、规范化财政体系,没有对支出、收入等进行合理划分。这直接导致财政发展粗放,限制了财政干预效益和质量。与此同时,财政管理中没有形成对应体制财政使用监督、管理、控制策略,也直接造成利益漏洞,导致政策实施效益受到制约。(2)财政制度内部体系欠佳:我国财政内部体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是实现了一般的转移性支付,没有对内部体制进行全方位建设,各项支付性转移效果受到严重限制。专项转移支付内容与财政内容发展不符,税收返还没有形成对应内容,实际经济体制受到非常严重的制约。(3)政策目标与策略缺乏配合:我国经济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没有对投资内容进行制约,没有对增值内容进行对应策略配合,体制运行效益受到明显制约。与此同时,出口成本加大,生产成本上升时人员没有形成费用体制控制,出口政策目标落实受到制约,从而导致反周期财政政策控制效益受到限制。

四、结束语

反周期财政政策具有非常高的经济调节稳定性,可以从经济手段及经济策略着手,对各项财政问题进行对应解决,从而达到经济内容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改善,从波动特征入手,形成对应内容。在对该政策进行运用的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其核心问题的分析,要从上述问题着手形成对应体制控制内容,从而提升经济发展效益,加速我国经济建设进程。

[1]贾俊雪,郭庆旺.财政支出类型、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与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J].世界经济,2012,11:3-30

[2]马亚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设计――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