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在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现在农业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在农业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在农业发展趋势

第1篇:现在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趋势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农业发展的速度快了,才能带动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说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只有健康稳定的农业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作用,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紧跟时展的潮流,这样才能加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让我国的农业实现现代化。

一、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进一步加快完成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以农业拉动经济的方式来带动综合国力,我国农业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对农业和农村的的现代化经济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农村当成主要任务,同时在农村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对于发展农业经济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先对农村进行改造,农业的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获得成功,提高农业的产量和质量也是提高农村农业发展的重点。

(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发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经济发展了,只有对农业经济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与建国初期我国对工业的大力支持有关,这就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发展,并且现在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很多地区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非常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呼声也在不断的增加,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就必须加强对农业经济和城镇经济的结合,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能够为整体经济转型提供可靠的基础

农业经济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改革要一步一步的进行,实现对国民经济的稳步推进,虽然现在的工业而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是我国现在仍旧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仍旧是一个庞大的基数,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就是推动国民经济。

二、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之建设和发展建议

(一)确定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的农业经济在持续不断发展,但是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和先进国家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必须对农业经济管理模这式进行探索创新,并结合现阶段农业的实际情况,迈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传统经济管理存在三大问题:我国仍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发展资源不平衡,资源利用率不同;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合作社虽然初具规模,得到了发展,但农业规模整体依旧偏小;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生产,相对看轻商业,传统思想与目前农业发展存在矛盾。

(二)突出特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横跨不同的温度带,使得我国的气候也不尽相同,农业发展也要因地制宜,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也要突出特色,因地因时而做调整,以达到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比如: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人员稀少,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在发展农业生产时,首先考虑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而对于南方地区,农业人口密集,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这一带地区开发新资源成为主要问题。

(三)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比较缺乏,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实现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就要树立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意识,并用于指导农业经济生产,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用科技创新的眼光来看待农业经济管理中产生的问题。加强人才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相关管理部门的内部培养,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增加参与培训的机会,并组织更多的农业经济项目让人才的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实质性落实。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借鉴更多的国外先进管理制度与知识,一方面丰富这些经济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让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提出的方法可以中国化,适应中国的发展国情。其次,是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上的参与合作,让更多的高校注重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课程与基础设施上的开发,加大投入力度,让人才培养的过程注入更多的科学理论与方法。

三、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农业合作社的培养壮大

农村合作社是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依照个体意愿自发组织起来的的合作组织,具备一定的互惠互利条件,管理上较为合理且民主,因此受到了很多农户的欢迎与信赖。但是农村合作社想要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的对管理经营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并积极解决在实际运作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农村合作社自身管理工作上的重视是一方面,当地的政府机构也应加大优惠扶持的政策,鼓励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转型升级,让合作社的管理更为科学、有针对性。

(二)自然环境和科学知识得到了同步重视

近几年,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也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建设与保护,知识和环境得到同步重视。一些为了保护环境而出台的举措可以有效促进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环保措施一定要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重视知识产权上的确立与管理,才能让各项工作开展的更有动力。只有环境与科学知识得到双重性的重视,同步进行,才能让国家经济与农业发展进程开展的更为稳定。

(三)旧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逐渐退出

我国的农民人口可达到10亿,这个庞大的数据说明我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业大国,因此,农业发展问题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重视。为了农业发展可以跟上时代步伐,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让传统型农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就目前农业生产上的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类型正在逐渐丰富,但是在管理模式上还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这就会直接阻碍农业的发展,同时难以发挥农业资源价值,进而导致浪费的现象出现,体制上的改革加上管理方式的逐渐适应,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就会逐渐被替代,并退出历史舞台。当然整项工作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重视与农业人员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整项工作才会得到切身实际的落实,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将不适用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了,只有对农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更新换代,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适应我国的高速发展,才能让传统的农业焕发新的生机。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加强对农业的科技的创新,提高和重视农业的创新成果,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的管理结构,对农业的质量和安全加强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朴香玉,崔洙男.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

第2篇:现在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动力,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有健全的农业技术发展体系和完善的运行机构。我国是一个实行科教兴国的国家,农业技术只有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旧体质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理念不够重视农业主体——农民,其管理体质和运行机制都适应不了当下的社会经济体质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旧体质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科学技术的联系不够紧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必须把农业发展强大作为国家坚实的后盾。

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

政府扶持农业技术推广势在必得,但是遇到的困难很多,主要表现在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质、推广办法、推广组织形式等与时代步伐不一致,需要做出相应改变,下面主要在这3方面的优化做出探讨。

2.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质改革探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优化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从推广体系体质下手。农业技术使用承包制,让经营性技术推广与公益性技术推广相分离,从而农业技术从无偿变为无偿与有偿相结合。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质改革,完善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

2.2优化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培养科技特派员是地方农业部门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法。所谓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政府或相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根据乡村农业发展科技要求,进行人才筛选,选拨出的优秀的科技特派员到乡村里参与农业发展,科技特派员作为一种最直接的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桥梁。河南省万名科技人员分赴全省各地,分片开展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已经很多年了。这种做法既调动了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2.3推广组织形式优化探索在早些年,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形式主要以农业科技园的形式出现,但是农业科技的名称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叫现代农业科技园,有的地方叫现代农业实验区,到目前为止,它们的数量在我国是庞大的。农业科技园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把分散的农业技术规模化,由零到整,对农业科技更好的管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形式的优化依赖与农业科技园的发展,因此要想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就要大力扶持农业科技园的发展。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农业科技园只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之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科研教学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机衔接,实行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很多形式。

3结语

第3篇:现在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信息信息传播渠道发展趋势

农业科技信息是指能够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信息。这些信息能满足农业实施者(特别是指农民)需要,并以声音、文字、图片、录像和多媒体等形式存在。利用农业科技扶贫就是希望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将农业科技送达到农业实施者手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情况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这些国家外,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不畅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农业科技研究者或持有者没有合适的渠道将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实用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因此,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促进两方面的交流,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2、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地区农民收入差异

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速度越快,途径越多,农民得到的科技信息越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越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就会增加,农民脱困时间就会缩短。

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国际农产品竞争不仅是数量竞争,重要的是质量竞争,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安全,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壁垒,检测标准越发严格。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屡遭限制和退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则取决于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这就离不开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的有效利用和拓宽将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速度。

二、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主要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其中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属于大众传播,农技推广站、农民培训班等属于人际传播

1、以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成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2、网络即将成为不可替代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电脑普及率还远远低于电视和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工具,但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来看,网络将会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传统传播渠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3、农技推广站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对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日趋完善。各级农技推广站的作用大大增强。其中镇政府农技推广站为主。

三、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是目前农业科技信息量多,但部分信息内容不全,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或应用后会产生的不利影响等不为农民所知,信息针对性不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二是由于信息传递双方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的认识不同,双方对各种渠道的利用程度也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科技信息传播者认为农民主要从培训班、推广站和电脑等获得农业科技信息.他们在传播过程中也更容易采取这些方式传播但调查发现农民的大部分农业科技信息是从电视等大众传媒中获得。

三是农民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偏低。

远低于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25岁以上的农民中,有17%的人完成了高等教育。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15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些农业科技信息语言太过专业,农民无法理解,这些技术在农村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一些最新的科技信息无法传播到农户一级,即使农户接触到了,也因为文化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无从应用。

四、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

1、农业科技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更加精准

目前国家正在逐步改进农业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从长远来看,网络和手机等信息平台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国家对网络传播媒体的管理将大大加强农技推广部门的农技介绍也将更加全面,各种农业科技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也会传达到农民手中各级政府和传播媒体针对本地区适用的农业科技的宣传将增加,实用技术将进一步得到转化,农民更容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实用农业科技信息。

2、各种渠道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能力将大大增强

除了继续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体外,信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站等方式将得到积极利用。真正掌握农业科技的农技人员将不再限于县级以上的农技推广站,乡镇一级的农技站将从农药、化肥或种子销售机构转为推广机构,发挥应有作用。

3、农民素质提高将使农业科技信息利用率提高

农民是农业科技的具体实施者,农业科技信息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民的素质决定的。针对性强,符合当地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信息将得到有效利用,农民配置有限资源的能力和农业生产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4篇:现在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1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现我国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地面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喷灌地下灌溉。

1.1地面灌溉杈术ife面灌溉运术主要有畦灌沟灌膜上灌以及低压管道灌溉畦灌是指利用防渗沟渠或是管道*将用于灌溉的水源引入畦田当中,然后水源的就可沿着畦田上的纵坡逐渐渗入泥土当中此技术多用于小麦或是谷子等行距较窄种植较密集的作物。

1.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低压管道输水就是指将水渠用管道代替,然后通过低压将水源输送到田间,低压管输水系统主要有移动式半固定式及固定式3种'1.3喷灌喷灌是指经台加压后将水喷射到空中,水流形成水滴再洒落到地面使地面保持湿润喷灌技术主要有固定式半固定式以及移动式相比于地面灌概,其可节约30%到50%的永,可增产10%到30%/其具有省地保地及保肥等优势进行喷灌要用到的机具很多,喷头的种类也比较复杂,比如有摇臂式垂直摇臂式全射流式及蜗轮蜗杆式等。

1.4地下灌溉地下灌溉主要有地下水浸润灌溉和地下渗灌其主要是行在地下修长管道,然后利用地下管道将水源引入田间,通过毛细管将水渗入泥土当中。

2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由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多种优势可知,该技术势必会在将来的农业发展中有更加广阔的应用而通过研究发现,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在技术方面含量会更高并且逐步向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其次,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今后的应用中,其管理水平也会向着精确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再次,在农作物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方面,木仅仅只是依赖于喷_技术,而是要向着综合利用方面发展,从而在节能方面做到更好总而言之,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未来我国农业灌溉方面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我们相信,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广泛的运用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并且为农业的进步,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3农田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农业的发展以及对于水资源的节约等都有看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农田灌溉领域要不断的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如研究,并且着眼与未来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其技术发展的方法和对策笔者在此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对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k可以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做出一些贡献

3.1大力发展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这方面首先可約用水稻

旱育抛秧覆盖地膜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施有机肥等措施*加强土壤对雨永的蓄集能力以及保瑜能力其)欠,可通过引进抗旱品种或是对作物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对干旱缺水的地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实现节水从农作物的生长阶段来看,灌溉主要发生在播种前催苗期生长_以及冬季等。

3.2要因地制宜地推产节水灌溉技术4使节水灌溉工程能够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全局及长远出发,决策慎重,管理严格,以使令水灌溉工程能够合理推进另外还要注意,节水灌溉技术不仅仅是一项工程,其关系着整个社秦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若不能使农民从中受惠,那么此技术就得不到农民的拥护,自然也就发展不起来因此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来决定其发展方式及管理模式

3.3提高人们的节水灌溉意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同时更需要农民在实际的灌溉中加以应用而要想使得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农田领域,就必须要高人们的技术灌溉意识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视宣讲等多种媒介来对农田节约用水重要性如宣传,从而从思想上运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给予政策上设备上的支持和鼓励,进而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4加强科研投入,改造技术要想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水平,除了要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土作外,还需要在科研方面进行进-步的提高,进而使得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有更有效的实施方法因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科研接入,使得更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之上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所以,对于其技术及趋势的研究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而以上仅仅只是笔者对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其发展趋势的几个圭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以上研究也比较浅显,因而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农业领域的发展,同时,更加有利于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然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再加之我国相关领域对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入程度,因而不利于实际技术灌溉技术的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农田灌溉领域的发展中,要不断的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多个方面,从其发展趋势的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第5篇:现在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在讨论分析中国乡村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乡村农业发展趋势与成功经验,结合农业和农村的基本国情,提出了3E 农业发展模式;并以伏羲农园发展运营模式为实践,论证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3E农业为理论基础,以低碳高效为目标,以生态循环为核心,以信息科技为手段,实现城乡统筹联动发展;最后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背景出发,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浅析了发展3E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 :3E农业;生态;循环;高效;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849

第一作者简介:陈志峰,男,1985 年出生,山东青岛人,研究助理,硕士,主要从事农业规划理论的研究。通信地址:100081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开发楼512,Tel:010-82106750,E-mail:zhifengchen08@163.com。

通讯作者:宋敏,男,1964 年出生,四川南充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东亚农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通信地址: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Tel:010-82106750,E-mail:songm@caas.net.cn。

收稿日期:2013-10-31,修回日期:2014-12-23。

0 引言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建设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保证和基础。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通过外部的物质能量投入获取更高的农产品产量的现代常规农业,在高能耗的同时,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所换取的农业的增长,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耗竭资源的重要源头[1],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威胁与破坏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难点之一。

1 中国乡村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中国乡村人口众多、底子薄弱,因此村的发展对于国内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只有发展好乡村经济、增加乡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乡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中国乡村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中国乡村的发展中也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1 城乡信息严重不对称,乡村产业发展滞后

1.1.1 技术信息的不对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正不断向城市集中,这在加剧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同时,使广大的乡村尤其是西部资源贫瘠的乡村地区农业科技水平更加落后,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并没有及时在广大乡村地区得到普遍应用,城市对乡村的带动性较弱,农业科技的进步并没有给农民带来较大的实惠,与发达国家比,中国乡村的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1.1.2 供需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广大的城市消费者对安全、优质的农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相反,农户和企业会将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机会合理利用以谋取自身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一味追求农副产品的产量,忽略农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样会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有时会损害到公众利益[2]。例如,国内很多食品公害事件完全是人为造成的,而不是由于缺乏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大大增加农业生产者的经营风险。

1.2 环境污染向乡村延伸,乡村田园生态遭破坏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极大方便。由于单纯的追求经济的增长,造成的却是乡村环境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加剧[3]。除此之外,技术含量低、粗放经营的乡镇企业的崛起也给乡村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农民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肆无忌惮地对乡村资源进行开采攫取,在严重浪费资源的同时,给本来美好的田园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现代化农业在解放生产力、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对乡村的土壤、水体、空气等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乡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相对滞后,生产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生活污水直排的现象时有发生,乡村田园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的同时也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

生态旅游的概念被异化,纷纷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珍稀资源推向市场[4]。在乡村保护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修建星级宾馆等设施,使很多生态景区过于商业化和人工化,破坏了其固有的原始生态面貌。

1.3 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中国的农业产业链不完善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小、农民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农业产业链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链短且窄、农业产业链断裂和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

首先,中国农业主要停留在上游生产阶段,中下游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的发展滞后,几乎还是停留在出售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其次,产业链断裂是国内农业产业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条上的上游与下游距离过大,中间缺乏必要的产业环节,而导致链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脱节;链条上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供给大于需求或者供给小于需求,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制约上下游产业间的配合,导致资源的浪费;产业环节或部门的孤立,未能与其他相关环节或部门发生紧密的技术经济联系,也就无法与其他环节产生协同效应,既限制了自身效能的发挥,也制约了链条整体效能的实现[5]。再次,中国农业产业链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低,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链存在多重风险。

2 国外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升级,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6],实现了乡村建设国际化领先,也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3 种不同模式和路径,劳动节约型、土地节约型和综合性技术进步型[7],即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丰富型、劳动力短缺,但具有资金优势,其现代农业发展以规模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以荷兰、日本、比利时等为代表的耕地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劳动力昂贵,主要通过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主;以德国、法国和英国等为代表的耕地资源不足,人口稀少,在雄厚的工业和技术基础上,走机械化和高科技的综合发展之路[8]。

基于中国人多地少、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无论是劳动节约型、土地节约型还是综合性技术进步型农业发展模式都不适合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

3 3E 农业及其理论实践

3.1 3E农业内涵

针对国内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仅凭科技创新或者体制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转变农业发展观念,从农业的源头做起,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产业,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产业与生态、生产与市场之间的问题,全面贯彻实施3E农业的全新理念,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3E 农业是利用物联网、感知地球、数字农业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electronic)克服农业信息不对称短板,拉近乡村与都市、农户与市场的距离,把高科技、新理念传输到乡村,结合各地资源环境优势,重点打造低碳循环生态(ecological)农业园区,发挥龙头功能辐射带动分散农户参与,充分挖掘农业的环保、景观、文化等多功能,形成多元化参与驱动、多环节结合增值的高效(efficient)农业产业链,把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淳朴敦实的农耕文化和自然恬静的田园生态搬运到都市,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同发展(图1)。

3E 农业理念涵盖了农业园区规划的“三大趋势、两大循环”:以云计算、农业物联网、3S 技术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农业为发展趋势;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为理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而建立的生态循环农业为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势,多元化参与驱动、多环节结合增值,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佳的高效农业为发展趋势。在“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高效农业”发展趋势的指引下,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与产业规划土地利用布局以实现农业园区内部的物质、能量、经济的循环和农业园区外部的城市与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

3.2 基于3E农业理念的初步实践

3.2.1 园区基础伏羲农园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柏垭镇,距离著名的阆中历史文化古城20 km,园区所在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温和,适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同时,受资源条件的限制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农业的科技含量较低。3.2.2 产业与模式农园自建立之日起就确立了种植—养殖—沼气—人居“四位一体”的无害化生态循环模式[9],拟构建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良性循环系统。依据园区的资源环境特点,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标准,重点发展稻米、杂粮、高档果蔬品,同时配合种植玉米、小麦、牧草、中草药等饲料以及辅料;构建生态林下立体养殖模式,重点发展乌骨鸡、香猪等,同时配合养殖蚯蚓等为养殖提供蛋白饲料;系统化收集秸秆、残渣、人与动物粪便、厨余垃圾等,建设2 座现代化沼气池,为园区生活提供清洁能源,沼渣经处理后可作为有机肥效施用(图2)。

3.2.3 景观与文化在保留原生态景观基质的基础上,引进并繁育苗木、花卉、地被植物等200 余种,建设珍稀苗木繁育基地,塑造生态优美、富饶和谐的美丽乡村景观;充分挖掘园区的农耕文化灵魂,以传播伏羲农耕文化为己任,并将伏羲农耕文化融入到产品建设的各环节中,重点打造“伏羲”主题系列产品,让消费者能够领略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塑造园区的文化灵魂。

3.2.4 科技与效益园区秉承“科技引领、效益优先”的总体发展思路,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打造一流科技型园区。首先,在农业装备设施上,建立现代化智能温室1栋、现代阳光温室多栋,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建立环境数据采集工作站,利用传感器技术全方位不间断采集环境数据,基于现代信息编码识别技术,初步建立一套产品可追溯系统。其次,在品种选择上,一是选择现代优水稻、玉米、蔬菜等优新品种进行试验性栽培,二是挖掘当地优良的古老乌骨鸡、香猪等种质资源进行古法养殖。再次,在农业技术方面,运用有机农业的技术标准指导生产,重点应用推广有机堆肥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无害化加工保鲜技术等。

建立价值高效的农业综合产业链是园区的经营目标,首先表现在经济效益高效,通过生态有机循环的产业模式实现多层次的物质能量高效利用,高投入、高产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10];其次表现在生态效益高效,转变观念,将农业生产转变成对生态环境有益的活动,农业和农村环境变得更加美好;第三表现在社会效益高效,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既给当地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又繁荣了当地的交通旅游行业。

4 发展3E 农业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4.1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中国的农业科技成果总量很大。据统计每年可以产生6000 余项农业科技成果,但是受到城乡信息不对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真正运用到生产、产生实际生产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而中国仅为30%~40%[11]。发展3E 农业,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网联城乡,将全球领先农业科技直接传输给农民,农民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用最佳的农业科学技术方案组织生产,同时可采用远程农业专家诊断系统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农民提供一个便捷的农业科技信息获取通道,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

4.2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差距

在过去的几年中,农产品的单产增长遇到瓶颈,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收益持续下降,一户一农的分散经营模式直接影响农产品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2],“农户占据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占据产业链的中下游”的产业链模式已经严重制约国内农业生产效率。根据3E农业模式的指导,企业需发挥龙头带动辐射作用,积极的参与农业产业链上游农业生产活动,吸引带动广大分散的农户主动参与,整合分散的农业资源,形成多元化参与驱动、多环节结合增值的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13],有效地缩短了城乡之间差距。除此之外,以3E农业模式组织农业生产,能有效缩短农产品的“消费里程”,使生产者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同时可全程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层层追溯和监管,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高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4.3 保护乡村田园生态景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国内外农业发展经验表明,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往往会带来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14]。3E 农业是一种低碳、绿色、环保的农业模式,在遵循自然、崇尚自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农业技术与古法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进行农业生产,强调“生态、循环”的理念,基本实现区域内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大大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在给城市居民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同时,将淳朴敦实的农耕文化和自然恬静的田园生态搬运到都市,实现城乡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4.4 提高农业生产者收入,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

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是中国在实现城乡协同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难题之一[15]。3E 农业是一种高效农业,可充分发挥农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减少农业产业链条中的无效和冗长环节,全面提升产业链上游农业生产者的利润空间,降低农业生产者的从业风险,使更多的农业生产主体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另外,发展3E农业可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问题,彰显巨大的社会效益。

5 结语

3E 农业理念对于乡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实现强大富裕而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地域、认知水平和传统农业文化的限制,在生态环境较好、经济发展状况落后的乡村地区推广3E农业有相当大的难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3E农业必将会被农民、企业、政府以及消费者所认可。

笔者仅对3E农业的理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基于3E 农业理论的农业园区规划应用实践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壬午.倡导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10):5-9.

[2] 朱述斌.农产品价值链中市场信息部对称性问题探讨[J].商业研究,2010(1):23-24.

[3] 金永文.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域对策[J].甘肃农业,2007(8):39-40.

[4] 熊敏桢.中国农村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2(6):9-10.

[5] 肖小虹.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J].新西部,2012(23/24):92-93.

[6] 黄衫.武前波,潘聪林.国外乡村发展经验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探析[J].华中建筑,2013(5):144-149.

[7] 高海水.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J].经济经纬,2008(2):126-128.

[8] 戴小枫,边全乐,付长亮.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做法[J].中国农学通报,2007(4):53-55.

[9] 刘畅,于双民,王峻,等.中国乡村社区资源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5):129-136.

[10] 甄若宏,周建涛,郑建.初现代高效农业规划机制探讨[J].农学学报,2011(11):53-56.

[11] 孙进昌,张翠萍,张必正.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180-181.

[12] 袁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效率问题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35(3):82-89.

[13] 卢燕,张铭,王小军,等.发展江苏省高效农业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63-365.

第6篇:现在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1、竹笋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在我国非常受欢迎,有竹笋衍生出来的菜肴、笋干等有着独特的口味。其菜肴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并且竹笋还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胡萝卜素等,还有着防癌作用,在现在趋于养生保健的环境中,成为了一种理想的食物。并且竹笋一般集中在春季上市,如果利用反季节栽培的话,其种植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2、种植效益分析:竹笋的生长能力是非常强的,每年野生的数量都有非常多。因此种植成本投入是比较少的,一般每亩加上种子、人工、采挖等各种管理费用都只需要1000-2000元左右。正常种植下,一亩竹笋的产量大概在1000kg左右,现在竹笋的市场价格大约在6元/斤。收购价格则在4元/kg左右,因此一亩的产值在4000元左右。然后除去种植成本的话,一亩种植效益为2000-3000元。

3、发展趋势:现在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竹笋的食用药用价值逐渐被人熟知,并且人们现在的饮食方向由温饱逐渐转向了养生。因此食物的结构也有所调整,因此竹笋这样的保健食物销量在不断上升。价格也因此不算上涨,现在适当种植竹笋的话,既能够促进农业发展,又是一种创业致富的机会。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竹笋在生态环保、健康食品等行业是有着很大的收益空间的。

4、种植风险:竹笋的发展趋势虽然好,但是也有着很大的种植风险。因为竹笋的生长能力强,每年在农村只要有竹林的地方,就必定会有大量的竹笋。因此野生的产量是非常多的,如果盲目发展人工种植的话,其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能够保证其品质的话,那么会严重影响种植效益。还有种植技术、销路等,都是我们在种植时面临的主要风险,因此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现在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技术农田节水灌溉系统

中图分类号:S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125-01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必然,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水是农业的根本,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根本。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2 农业用水现状及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总用水量的73%,但有效性很差,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并且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在我国尽管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大量的农田和灌溉用水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不可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二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

本文所设计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是将上述的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物联网技术,从而实现全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节水灌溉系统。

3 系统结构设计

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由土壤水分传感器、物联网终端采集单元、喷灌机控制终端、远程监控计算机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传感器埋入土壤,直接获取0~100cm地表层下各个深度处的土壤水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0~5V模拟电压信号。物联网终端采集单元一方面进行土壤水分信息的采集,另一方面用于在GPRS网络模式下土壤水分信息与监控中心的监控计算机相互传递。监控中心计算机循环接收各个采集终端发送的土壤墒情信息,监控计算机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数据库中的农作物需水量进行比较,形成最佳灌溉计划,监控计算机将灌溉命令下发到喷灌机控制终端,喷灌机控制终端直接控制喷灌机以及深井泵等设备进行灌溉作业。

4 物联网采集单元的设计

物联网采集单元的设计为本系统的终端采集单元,因为农田灌溉上探测范围比较大,数量多、位置不固定并只用于农耕季节等特点考虑,采集终端需要设计成可灵活移动、易于安装的方式,第二在每一个采集终端上安装GPS定位模块,使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上的数据带有地理位置,中心计算机根据上传的数据的地理位置下标来确定采集点具体地理位置,从而实现准确的数据采集。另外,由于数据采集单元放置在农田里,采用的供电方式为“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

采集终端主要由MCU单元、采集单元、太阳能供电单元、通信单元、GPS定位单元等部分组成,其结构所示。其中,采集单元利用土壤湿温度传感器采集土壤墒情数据,数据经嵌入式微控制器MCU(MicroControUer Unit)处理后,通过GPRS网络发送至监控中心计算机上,中心计算机收集温湿度数据,并自动显示相关信息。土壤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被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传送到子系统内部的模数转换器ADC(AnMog―to―DistalConvener)。MCU定时启动ADC,进行模数转换并取走数据,然后把经过处理的数据通过串行口传送到GPRS模块,并启动该模块将数据发送到GPRS无线网络。数据被GPRS网络接收后经由网关转送至Internet,最后被连接到Intemet的中心站计算机接收。

嵌入式GPRS模块的供电为直流5V供电,TXD、RXD为通信接口,在本设计中可直接连接至AVR单片机的串行接口上, ONLINE为在线指示接口,当连接到网络以后该端口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通过74ALS04进行反向以后驱动D1发光二极管,当发光二极管点亮以后便证明现在控制器已连接网络。GPS模块通过单片机的COM2口连接。

5 应用前景分析

该系统的室外进行了测试的基础上,2011年在廊坊市安次区马神庙12亩农田上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节水量较以前比较节约45%左右,晚春播玉米平均亩产929.44公斤,比对照亩增产252.84公斤,增幅为37.36%。对未来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梅方权,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农业网络信息》2009(12)

[2].孙忠富等,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农业网络信息》2010(5)

第8篇:现在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17-03

意农业来源于19世纪90年代后期,在农业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全球各国的创意农业迅速地在全世界扩展。在创意产业逻辑思维的影响下,把人文要素与科技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整合农业资源,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更新传统农业,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就是现阶段人们所称之为的创意农业。创意农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运用创意的智慧将文化、科技、农耕艺术结合起来,再配合市场的运作,为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发展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福建省在新的一轮的农业发展当中,也正朝着创新产业化发展,面对农业的改革,如何走一条农业的提升道路,对于福建省是一个关键的契机。

1 福建省创意农业资源要素分析

近几年来,福建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加快发展以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功能为代表的新型功能性农业。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受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福建省农业出现了新型的发展方式,创意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赋予了现代农业新的内涵。

1.1 自然资源丰富 福建省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港湾,陆域地形复杂多样,农业气候资源特殊[1]。截至2015年,福建省的山地与丘陵大概涵盖了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覆盖率达65.95%,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福建省的水资源丰富、作物的品种也较多,为进一步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福建省作为海边的省份,所拥有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福建省水产品的产量、以及水产品的出口数量在我国排名前三。福建省的植被类型较多,因此也让福建省具有了发展更多类型休闲农业产业的优良条件。

1.2 文化资源多彩 福建省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有着独特的妈祖文化、茶文化、朱熹文化、惠安女文化等。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孕育着整个福建。再者福建还有者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资源,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文化历史,造就了福建独有的九大资源:海洋、茶、土楼、海上丝绸之路、温泉、庙宇、生态、台湾、华人华侨;还有厦门鼓浪屿、福建土楼、清源山、三坊七巷、上杭古景观点,因此福建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目标:“把福建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1.3 区位优势明显 福建省地理区位较为优势,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北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大陆沿海经济带重要部分。在中国大陆区域的经济发展布局里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建是大陆跟海峡东岸台湾地区最近的地方,台湾的群众大约有80%隶属于福建祖籍,也有着和海峡东岸加强交流和合作的优势。改革开放之后,福建省运用台湾商人的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等等活动方式招引台湾商人来福建省内投资创业。

1.4 特色产业强势 最近几年以来,福建省以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为名,就当地特色农业为基础,大力宣传特色产品和优势农业,慢慢形成了福建省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3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别是:高优农业、沿海蓝色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等。泉州永春的芦柑、福州的橄榄、莆田的枇杷、福州连江的水产、南平建瓯的竹笋、三明浦城的薏米等都成为家喻户晓的特色农产品[2]。

1.5 发展机遇良好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的《福建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省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达到4 310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6%。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将构建7条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扶持发展休闲农业,培育发展创意农业,优化休闲农业布局。

2 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2.1 农产品营销创意 创意农业衍生的直接表现就是创意农产品。凭借着农业和农产品的不同创意,对农产品进行改造,使得农产品后期价值大于前期价值。创意农产品大概可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1)发现农产品的不同功效,让农产品不只是作为农产品出现在生活中;(2)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方法,使农产品的外形改观,味道以及颜色变化等,让农产品的外形与时俱进,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3)带入文化艺术的素材,丰富艺术内在。营销创意的模式大概有以下4种:节庆营销、品牌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进一步使用营销创意带入到农产品的日常售卖中,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营销农产品的方法。

2.2 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模式前提是需要项目所在区域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较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与农业文明的积累与聚集。把传统民俗文化作为根源,萃取较主要的优势,对应吻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该项目所在区域的需求,依据休闲旅游文化,建立根据民俗文化休闲的发展趋势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项目所在区域的很多地方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可以作为创意开发点的文化元素也很多,可是有些文化元素也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项目所需要的是可跟随现代趋势、跟随现代的理念和现代大众消费需要的文化元素,这才应该作为最完美的文化元素。而我们面对这些文化元素,也不是应该只是想着复制以前的特色民俗文化元素,而应该带着“创造未来遗产”的希望,对旧时的特色民俗文化元素进行改造,达成创新到传承的理想。

文化创意型比较适合运行于有着特色的文化传统的农村。只有是传统的农村文化继承地域,才可以是农业科技示范地域。

2.3 生态创意 生态创意模式不仅局限于自力更生的生产,而是标示出农业的生态功能,把绿色产业、绿色资源、绿色文化、绿色家园进行整体的考量,普遍地推进,构建出“山、水、城、林”为整体的体系,人类与自然友好合作的现代城乡生态体系,促进“生态链”和“文化场”的形成。运用农业把高速公路等存在污染的地区和人类居住地分隔开来,创造安静、干净的居住环境。运用农业当做城市景观,种植有机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居民所需的农作物,如福建省金霞生态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四周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了一个有着绿色农业传统餐饮和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农场―清境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

2.4 节庆创意 节庆创意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开发相结合的节庆活动,依托在地资源、当地文化、民俗风情将其与当地主导产业相融合,开展传统节日的庆典。借此推动旅游、会展、贸易和文化等发展。农业节庆创意是体验式c消费式相互结合的农业创意类型,其中休闲娱乐功能尤为显著,这是农业和文化演出合作的一种创意。通常兼备玩耍、观赏和教学等多项功能。农业节庆创意模式开发应该属于创意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组织节庆活动,来提高农民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推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主要包括民俗文化类节庆、农作物类节庆、动物类节庆、综合活动开发类节庆。

2.5 农业产业创意 农业产业创意模式核心在于独特农产品的创意启迪。把超出于传统思维的创意行使于农业的进一步开展,追求原生态、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同时又带入创意文化元素,跟随现代所贯彻的健康为主、质量为先的消费追求,把原本的特色农产品进行质量和招牌名气的双重提升,赋予与农产品当下年代的的声誉标示,再与农村的地理相结合,形成“特有产地的特有产品”实力品牌,达成创意农业的效率至大发展。

3 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的特征

当前,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处于刚开始启动阶段。现在,许多创意农业为自身开始发展的,且都是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开拓发展,整体的战略规划和设计比较匮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是处于匮乏状态,并没有办法达成该有的规模效率与声誉品牌,对创意农业内涵的了解较为模糊,许多创意农业雷同,只是简要的进行复制。创意农业目前的品牌文化内在匮乏,创意农业专业人才也是数量不够。因此,培育专注于农业战略创新与资本营运的整合型企业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洛可可创意农业机构等等。洛可可创意农业通过教育、咨询、投资3种模式,试图将把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模式进行转变,建立以服务为主要导向的新兴农形态,即创意农业的服务型农业,打造创意农业全产业一站式为农业企业服务的服务链。

4 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对策

4.1 政府要大力支持与引导 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对创意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该把之前对于传统农业的支持与引导有步骤地转移到创意农业上,激励福建省创意农业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创意农业技术进行产权保护,鼓励金融机构对创意农业提供资金扶持。

4.2 加强海峡两岸创意农业合作与交流 根据福建省地理优势,参考与研习台湾创意农业开拓成长的成熟经验,开展福建和台湾创意农业持久稳定的交流及联动行动。同时加强创意农业人才的交流与培养[3]。

4.3 差异化战略提升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实现差异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差异发展的理念来改变农业的发展状况,建立特色的农业发展市场,并结合现代科技,实现创意农业发展的效益最大化。利用差异化发展战略,深挖农业文化,再结合现代的科技,整合农业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创意农业文化化、产业化。发挥农业农业区域特色,打造创意农业的新模式。

4.4 加强创意农业技术支撑 以科技创新驱动创意农业的发展可以形成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动力。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根本的创意农业,可以提升创意农业的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第一步应不断提升创意农业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开发。聚集科研力量进行学科攻关,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强创意农业科学管理,开展特色化经营。第二,引进和吸收国外的新型技术,为创意农用,内化为核心竞争力。此外,注重创意农业相关领域技术的研发,加大产学研联动发展,促进农业技术在创意领域推广应用[4]。

参考文献

[1]李侃.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2.08.

[2]赵永胜.山西创意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5.

[3]徐慎娴,刘玲.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的研究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13.11.

第9篇:现在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土地流转;对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51007

1 我国土地流转的发展趋势

1.1 从时间维度看,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呈加快趋势

根据统计发现,我国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农村耕地流转和集中流转的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4%~40%,其流转的规模相比2003年翻了几番,流转的速度不断加快,区域内的土地流转始终保持递增的状态。因此,从时间维度上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在今后还将会继续呈加快的趋势。

1.2 从空间维度看,土地流转规模区域间差异减小

通过调查,在2010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比重主要集中在上海54.5%,江苏22.3%、重庆18.5%等几个重要的省市中,然而,云南、宁夏等土地流转的比重从2008年的5%以下上升到13%。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社会经济条件较为发达、交通运输条件越好的地区,其土地流转的速度越快,流转规模越大。因此,随着我国东、西、中经济条件差异逐渐缩小,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的区域差异也将会逐渐缩小。

1.3 区域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呈现多样化特征

1.3.1 农村土地流转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

农村土地流转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大户经营流转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经营流转土地;农业生产领头企业经营流转土地;一些其它的经济发展主体经营流转土地。由于我国工商企业逐渐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逐渐想成了国有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市场主体共同角逐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投资效益。

1.3.2 土地流转的组织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在今后的土地流转中,组织主体将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农民自发组织,目前,大部分土地流转主要依靠农民自发组织的形式进行,其主要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由农户直接与承包人进行协商。这种模式具有土地流转规模小、流转时间短的特点。同时,在土地流转的补偿标准中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甚至有些土地流转过程中还是无偿的;政府组织[2]。政府组织就是各个基层政府在取得农民同意的基础上,将农民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这样有利于减少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纠纷问题。

2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2.1 构建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为了避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垄断,以及官商资本排挤农民的现象,便需要对土地流转的主体身份、土地流转过程中进入方式和进入土地流转空间做出明确的界定。同时,为了确保的粮食安全,政府还应该对基本农用田保护区的农民实行财政补贴,以此调动农民参与农田保护的积极性。通过构建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能够较好的解决农民参与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建立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农民低收入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险和农民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让人们能够更好的享受现代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促进农民经济增收,从而最终加快的城市化建设。

2.2 创建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为了推动土地流转更好的开展,便需要建立良好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机构,完善乡镇、村两级和土地、农业等各个部门的行政服务体系,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农村土地流转相关事务,尤其是应该做好农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签订、流转主体变更等各项登记工作,认真监督和管理好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以此规范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规范性,有效避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完善土地流转配套服务体系,能够在推动土地正常流转的同时,切实解决好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2.3 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路子,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应该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让土地流转由自发行为朝着自觉主动的行为转变。坚持在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农业发展领域中,有效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实现土地能够在最高层面发展中的配置效率。同时,还应该充分调动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到农用土地的流转过程中,或者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中。大力发展的第二、三产业,为推动农业发展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结论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单一的耕作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求,土地向多样化及特色化的规模经营方向发展是土地流转的主要趋势。其中土地流转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集约经营土地的重要表现,对优化的产业结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大力提高农民的就业和收入概率。

参考文献

[1] 杜珊.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2014(3):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