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治哲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称网
?职称网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3-0000-01
??
一、 政治哲学的含义及其发展
?实事求是的说政治哲学在今天也尚未成为一个让大家普遍接受的学科名称,德国哲学家们依然还愿意按照其学术传统使用“法和国家的哲学伦理学”或者“法和国家哲学”的名称。也有许多人认为政治哲学属于道德哲学或伦理学抑或是社会哲学。这些繁杂的现象让我们对政治哲学进行界定产生了较大的困难。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一直秉承欧洲理性主义传统,他曾在其代表作《什么是政治哲学》中指出“政治哲学就是要试图真正了解政治事务的性质以及正确的或完善的政治制度这两方面的知识。”韦伯在其《学术与政治》一书中直接从国家的角度着手分析政治,认为政治的核心体现为权力的分配问题,但是权力却是有其独特指向的。政治先于国家,而且政治的功能要远远比国家的功能和作用更为广泛、全面和深入。
?从本质上来说政治乃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团体内部为了分配社会利益而产生的各种行为与制度,这些社会团体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具有一个最高的权力机构、统一的规章制度、一定范围的领土。由此可见,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国家便是人类政治的最为典型的表现。国家范围内政府、政党、社会团体或者公民个人的政治行为及其相应的原则与制度需要一定的观念作指导,这些观念可以有各种来源。于是,政治哲学研究上述政治行为所遵循和遵守的原则和制度,这些原则和制度所从出的规范和价值的观念,这些观念的基础,以及由这些原则和制度构成的基本结构;研究各种不同的政治哲学学派就此提出的各种判断和观点;政治哲学同时还研究有关上述问题的方法论。在这里,人们还就什么是社会、个人、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发生争论,这些争论不仅涉及事实,而且也涉及人们为自己的理解所建立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就属于规范问题,因而也在政治哲学的视野之下。
?
二、 政治哲学中的社会与个人的界定及其特征
?任何政治行为都发生于一定的社会之中,任何利益分配都是以人的社会性为基本前提的。所以理清政治哲学中社会与人的基本概念问题是我们其余的讨论能够深入进行下去的先行条件。
?在政治哲学之中,社会一词具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指人类群体性的存在,各种语言、制度、观念、习俗、结构和历史等等物质和精神都是人类群体性存在。二是指与国家相对而言的人类有组织的群体,也就是除了国家行为、原则和制度以下,其他的都是社会的领域。事实上,国家行为在终极层面上都是强制的,这也是韦伯等学者们所强调的国家以暴力垄断为其根本特征的原因所在。那么,任何相对于国家行为而言没有终极强制性的行为都被称为社会的行为。举例而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种国家制度,慈善事业是一种社会行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必须要国家通过行使其税收职能来具体实行的,众所周知,税收具有固定性、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社会财富再分配。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慈善事业,其资金与物资都来源于人们自愿馈赠的捐款和赞助,并且慈善事业的获益者也是由慈善团体根据其自己的信念与章程来指定的。
?在政治哲学之中,怎么去理解个人直接关涉到一系列基本的原则与制度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问题。关键之关键就在于个人是否是构成社会的不可再分的基本单位,换句话说,就是在一个政治性的团体中间,单个的个人是否是最为基本的权利义务的主体?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这种观念影响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比如一个人出生在农民家庭,便就当然地只有农民户口,却不能选择居民户口。在欧洲亦然,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家庭,贵族和农奴的身份都是世袭罔替的。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个人取代家庭成为组成社会的最为基本的单位,权利义务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分配的而是以个人为单位分配的,也就是说个人成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然而这并不是说所有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拥有了政治权利。职能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公民社会里,法律规定的成年的个人应当是享有与所有其他人平等的政治权利的。由此观之,政治哲学中所谓个人便是政治性团体里独立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最基本的行为主体。
三、政治哲学中的社会与个人关系
?在政治哲学中,如何理解认识并进而规定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有着诸多分歧与争议的问题。关于社会与个人问题争议的主要的区别主要就在于,人们在确立社会基本原则与相关制度时,究竟是以社会还是个人为最基本的出发点的问题。因此,社会常常又被理解为国家或者其他诸如民族、宗教等某一特定的团体。一种观点认为,个人应该而且必须是社会基本原则与制度的出发点与归宿,持该观点的人认为良好而稳定的社会秩序与规范必须是建立在确保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与自由之基础上,这些权利与自由拥有最优先被考虑的属性,坚决不能以国家的或其他社会性团体的名义来侵犯和践踏个人的权利与自由。这种类似于自由主义的观点今天渐趋流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旦脱离了社会,个人便是一个没有办法规定的抽象的存在物。诸如国家等政治性的团体,其首要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这个团体里所有成员的安全、权利和福利。从这个角度出发,所以社会的整体利益就必然高于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在现代社会的很多情况下,公民个人的权利与自由通常都是通过社会来实现的。除此此外,每一个社会性团体都拥有其共同的价值观与文化,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与文化相对于其成员而言就就具有天然的优先性。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以及现代的社群主义都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观点并不是要否认个人权利的重要性,只是认为这种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始终是有限制的。
?前文所论述的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除了涉及到态度与立场之外,还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因为关于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观点主要不是用来解释现实,而通常是用来设想或规划某种理想的社会秩序。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究竟是以社会为基本出发点还是以个人为基本出发点的选择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比如,通过为每个人平等地分配基本权利并且充分地维护这些权利,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是否就因此而能够建立起来?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举美国这样的以自由主义为主要观念的国家为例,基本权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得到优先的维护和保障的,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美国是否就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其次,如果它存在着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进一步维护和保障个人权利就可以解决?第三,在遭遇外部的危险时,美国的个人权利的保障还能维持不变吗?
??
参考文献:
?[1]马德普:政治生活中的应然逻辑——政治哲学的立论基础与方法论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王南湜、王新生:从理想性到现实性——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唐小丁:社会个人与社会经济的双重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促进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等疾病。2005-02—2006-09,笔者以不同剂量葛根煎剂治疗高脂血症患者12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1],在正常饮食下,停服一切调脂药物及有可能影响脂肪代谢的药物,连续2周各检测血脂1次,2次总胆固醇(TC)均≥6.0mmol.L,或甘油三酯(TG)均≥1.54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1.1.2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至少最近1个月未采取调脂措施。
1.1.3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6个月内曾患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重大手术后及严重创伤患者;急慢性肝胆疾患、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影响脂肪代谢的疾病;纯合子型高胆固醇症患者;由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合并其他原发病者。
1.2一般资料将120例本院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30例。葛根大剂量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33岁;病程2个月~24年。葛根中剂量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65岁;病程3个月~20年。葛根小剂量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29岁;病程3个月~23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69岁;病程2个月~20年。4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血脂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葛根小、中、大剂量组每位患者的用药量分别为30、60、90g,准确称取,加水量分别为139、278、417mL;分别以规定量的冷水浸泡30min,用煎药机煎煮,待煎药机温度达到110℃时,保持温度在(110±5)℃,继续煎煮30min后榨渣取汁,分为等份,早晚餐后1h温服。
1.4.2对照组脂必妥胶囊(成都地奥制药公司九泓制药厂,批号041103),每次3粒,每日3餐后1h温水送服。
1.4.3疗程及其他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检测4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观察期间避免使用影响脂质代谢的其他药物。
1.5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脂血症的疗效标准[1]。①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脂检测恢复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脂检测达到下列任何1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0%。③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1项: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HDL-C上升≥0.104mmol.L但<0.26mmol.L,LDL-C下降≥10%,但<20%。④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变,血脂检测无显著变化。
2结果
4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4组疗效比较(略)
与葛根中剂量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葛根小剂量组、对照组比较,**P<0.01,*P<0.05
表1经统计学处理,4组总有效率进行多样本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大剂量组和葛根中剂量组比较临床控制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小剂量组和对照组临床控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葛根大剂量组和葛根小剂量组、对照组比较临床控制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葛根中剂量组和葛根小剂量组、对照组比较临床控制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脂血症属中医学痰浊、湿阻范畴,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中医学所说的脾是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功能单位,脾虚是以消化系统机能障碍为主,涉及多器官系统的功能低下的病理过程,因此我们将本病的脏腑定位在脾。葛根甘、凉、平,入脾、胃经,升清降浊,正如《用药发象》有云“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有健脾胃、化痰浊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能扩张冠脉血管和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葛根总黄酮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应;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葛根素能抑制血小板凝集;葛根有广泛的β-受体阻滞作用[2]。同时,实践证明,葛根的用量以每日60g为宜,超过60g临床控制率并无相应提高。
葛根在我国种植较广,而且可以制作成各种食品,口感较好,药食两用,易为患者接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粘滞血症;芪参;血液流变
高粘滞血症是由于血液粘之因子升高,使血液过渡粘稠、血流缓慢造成,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症。芪参胶囊为纯中药制剂,临床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笔者采用芪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并就其对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血液影响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取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本观察80例高脂血症患者均为笔者门诊收治患者,收治标准参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文献[1]标准执行。即连续2次/w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5.7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者。
1.2一般资料 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48.37±3.29)岁;病程1.5~11年,平均病程(3.84±0.76)年。其中TC增高者13例,TG增高者17例,HDL-C降低者6例,TC合并TG增高者4例。对照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6.54±2.7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3.34±1.13)年。其中TC增高者14例,TG增高者15例,HDL-C降低者6例,TC合并TG增高者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治疗组给予芪参胶囊治疗,即0.3 g/片×3片/次,3次/d,于饭后温开水口服。对照组给予脂必妥片0.35 g/片×3片/次,3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以6 w为1疗程。
1.4疗效标准 拟定[1]:显效:TC下降值较治疗前≥20%;TG下降≥40%;HDL-C恢复值≥0.26 mmol/L。达到,3项中任意1项以上即可。有效:较治疗前TC下降值10%~20%;TG下降20%~40%;HDL-C恢复值≥0.104~0.26 mmol/L。达到3项中任意1项即可定为有效。无效:临床实验室检查无改变或加重。
1.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治疗后血脂情况比较,见表2。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
3讨论
中医学认为,高血脂为血中之痰浊,脾肾之虚致脂质壅滞。外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内因脏腑机能减退,脾失运化[2]。芪参胶囊为中药制剂,由君药:黄芪、丹参;臣药:人参、三七、川芎、山楂、蒲黄;佐药:茯苓、水蛭、红花、何首乌、葛根、黄芩、玄参;使药:甘草等众药组成。方中,重用君药黄芪,大补脾气,脾气旺,则促血行。丹参为活血化瘀之要药,广泛用于各种瘀血证。临床研究[3]表明,丹参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性,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及抗脂蛋白氧化,抗凝血,因而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另外方中水蛭、山楂等中药均为降脂之佳品。众药相伍,益气活血,相得益彰,配以臣药、佐药等,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降脂之功效。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2]玄瑞英,杨光全.高脂血症的病因及证治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1):32.
[3]林秀芬.中药丹参药理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1):60-62.
关键词:英语学习者;归因;元认知
一、引言
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王毓,1996)。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Heider提出。“积极归因会使学习者对自己将来的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并会继续争取下一次成功。而消极归因会对个人的学习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并削弱学生以后对英语学习的更高追求。”(闫传海,2002)可见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归因信念对于促进学习动机和效果极为重要。所谓元认知是“对思维的思维,是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和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识”(Flavell,1985)。元认知被当代心理学家视为思维结构中最高级、最核心的因素,并且是提高学习能力的突破口和关键。本文以实证研究方式探讨英语学习者归因特征与元认知水平的相关性,进而提出引导学习者积极归因的方法。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及工具
本研究以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英语专业二、三年级四个自然班学生为对象,每班随机抽取20人为被试。在2012年9月14日对所有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I为元认知能力调查表(9个题项),问卷II为英语学习归因情况调查表(8个题项),这些题目分别具有内部和外部、稳定和不稳定、可控和不可控三个维度。问卷采用1-5级量表,分别代表“从不”到“一直”,“很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2.研究结果
通过对问卷I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将被试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组;通过与问卷II结果对比,得出下表:
努力是一种内在的、不稳定、可控的因素。而能力是一种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从表中我们发现高元认知水平组被试普遍认为“努力和能力与自己的学习进步有很大的关系”,中水平组也有部分被试同意这个观点。高水平组被试选择的元认知策略都具有明显自主学习特征。这表明元认知水平高的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更强,由于把学习效果正确归因于“努力和能力”,他们会不断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优秀语言学习者。而低元认知水平组的被试则认为“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决定学习成绩的关键”,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难以控制的因素。将学习成败归因于运气和任务难度会使学习者存在侥幸心理,期待题目简单的考试,忽视甚至放弃平时的努力。这种消极归因对于学习极为不利。
3.讨论
本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归因特征与元认知水平显著相关,这为学习者积极归因的引导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即通过加强元认知策略意识和训练引导积极归因。具体方法如下:
(1)培养元认知意识,确定努力方向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教学大纲中对各年级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清楚自己目前的外语水平,通过学习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然后,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长、短期学习目标。通过自我认识和目标确立,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使学生坚信“只要努力就会取得进步”。
(2)建立监控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中监控过程分为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控两个方面进行。教师在课堂可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纳、提问、预测等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及时澄清、扫除疑惑。学生的自我监控应贯穿学习的始终。例如,阅读后学生应回顾用了哪些阅读策略,哪些是有效的;写作过程中检查思考所写内容是否围绕题目、每段内容是否围绕主题句而写、及时调整不合理的词汇和短语、过渡是否自然、检查标点符号以及大小写是否正确、调整自己的写作速度等。监控机制的建立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他们会真切地感觉到努力程度是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
(3)重视评价环节,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行为是否有效的过程也是积极进行元认知活动的过程。例如:阅读结束后总结自己所用的阅读方法是否有助于阅读效果;写作结束后评价自己的写作结果是否达到了写作目标或要求,考试结束后反思自己的弱项并思考以后改进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彼此之间交流讨论与合作,来正确评价自己的策略选择和学习效果。评价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努力,客观对待学习任务,将学习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原因,这对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成败归因情况和元认知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探究了英语学习者归因特征与元认知水平的关系,并探讨了运用元认知相关训练引导学习者积极归因的方法。本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归因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引导正确归因的途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Weiner,B.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Achievement and Emotion[ J ].Psychological Review,1985.2
[2]Flavell,J.H.Speculations about th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metacognition[A].In F.E.Weinert & R.H. Kluwe (eds.),1987
[3]王毓,韩仁生.论影响学生归因过程的因素和教育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1996.3
[4]闫传海,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界,2002.5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机制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5.007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备受关注[1]。有研究表明,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可有效清除患者的某些炎性介质因子和毒素等,改善患者的预后,被广泛用于重症肾衰、多脏器衰竭、严重创伤、感染和中毒等危重病的抢救和治疗[2]。为探讨CBP治疗SAP的疗效机制,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20例SAP患者采用CBP方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40例,根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诊断标准[3]:(1)起病急,持续性腹痛(或无腹痛)。(2)血清淀粉酶活性(AMS)≥正常值上限3倍。(3)影像学显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4)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②器官衰竭,Ranson评分≥3;③APACHEⅡ评分≥8;④CT分级为D、E级。治疗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2~50岁,平均(34.8±6.1)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3~52岁,平均(36.1±5.7)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治疗:禁食、充分的液体复苏、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胰酶抑制剂、预防感、肠内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解痉止痛,休克患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机械通气,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强心治疗,胰性脑病患者给予神经营养和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必要时采用辅助冬眠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于入院后2 d内施行,使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单针双腔留置导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采用日本东芝ACH-10血液滤过机及配套的滤器和管路,血流量150~200 ml/min,运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模式采用高容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血流量为100~200 ml/min。持续时间≥6 h/d,治疗时间8 d。
1.3检测方法所有受试者未服用抗氧化剂。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 d各抽血检查1次,受检者采血前12 h禁食,于清晨7:00~8:00空腹抽肘正中静脉血,取血5 ml,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浆,-30 ℃冻存备查,血清SOD活性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CAT采用钼酸铵法测定,血清GSH-PX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空腹血糖(FBG)检测用日立公司HITACHI7600-020ISE全自动生化仪氧化酶法,试剂盒由上海科华东菱诊断有限公司提供。AMS活性测定,采用碘-淀粉比色法。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资料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资料t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糖、白细胞、血清淀粉酶活性变化情况FBG、WBC和AMS均值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BG、WBC和AMS均值均有改善(P
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白细胞、血清淀粉酶活性变化情况(x±s)
组别 时间 FBG(mmol/L) WBC(×109/L) AMS(U/L)
治疗组(n=20) 治疗前 19.3±6.4 12.5±6.7 1118.5±137.4
治疗后 12.2±5.3 10.3±6.2 789.6±127.2
对照组(n=20) 治疗前 19.6±7.2 13.1±5.6 1113.4±131.7
治疗后 16.9±4.5 12.2±5.4 987.6±125.5
2.2两组患者纠正氧化应激功能紊乱情况比较SOD、CAT、GSH-PX和MDA均值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OD、CAT、GSH-PX和MDA均值均有改善(P0.05)。见表2。
表2治疗前后纠正氧化应激功能紊乱情况比较
组别 时间 SOD(U) CAT(U) GSH-PX(活力单位) MDA
(μmol/L)
治疗组(n=20) 治疗前 68.9±21.3 43.6±11.5 146.6±35.4 9.34±3.09
治疗后 99.1±13.4 75.3±12.7 195.3±34.6 6.25±2.57
对照组(n=20) 治疗前 66.5±16.3 49.3±12.2 164.2±33.5 8.87±3.21
治疗后 75.6±13.1 55.2±11.6 176.5±37.2 8.32±3.32
3讨论
SAP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多数SAP患者死于本病的早期,近十年来,随着SAP综合治疗的进展,SAP的临床治愈率才有大幅度提高。目前,SAP的总体病死率仍在17%左右。目前认为,SA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液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结果。研究发现,炎性细胞因子在SAP导致的全身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4-6]。研究证明,对SAP的常规治疗并不能取得满意疗效,如何提高SAP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已成为临床工作者的治疗难题和当前研究的热点。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是采用低阻力、高效能滤过器,以缓慢和连续的溶质和水清除为特点的一组血液净化方法的总称,能有效纠正患者体内酸碱紊乱,清除体内代谢毒素,并连续、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过度生成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具有恢复免疫调节和改善心、肺、肾、肝脏等系统的功能[4]。随着CBP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各种病因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重患者的治疗中起着独特的作用。研究表明,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失衡,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收缩亢进,是SAP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Sreeja等[1]首先提出了氧自由基(ROS)的基本理论,不久又发现了能将ROS清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后以氧化应激为核心的自由基理论一直是生物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现已证明,氧化应激参与LVH心肌细胞病理变化过程的各个环节。Bikker等[4]观察SAP患者发现,SAP未控制的患者,其细胞生成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和H2O2及过氧化脂质产物增多,SAP逆转之后恢复正常。SOD是机体内清除氧自由基的重要抗氧化酶之一,对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OD能清除02-,保护细胞免受损伤;CAT具有抗氧化和破坏氧自由基的作用;GSH-PX有特异的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可起到保护细胞膜结构和使其功能完整的作用;MDA是氧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而形成的过氧化物,对MDA的检测可反映出机体内脂质过氧化和机体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损伤程度[5]。本研究结果显示,SAP患者体内抗氧化酶的活力较对照组低,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6-7],治疗后,治疗组FBG、WBC、AMS、SOD、CAT、GSH-PX和MDA均值均有改善(P
参考文献
[1] Purushothaman Sreeja, Renuka Nair R, Harikrishnan V S, et al. Temporal relation of cardiac hypertrophy, oxidative stress,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J].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2011,351(1-2):59-64.
[2] Lev S, Singer P, Robinson K, et al. Continuous elevation of lung sound amplitudes, recorded at fixed flow rate, may indicate an increase in lung water content[J]. Critical Care,2011,15(1):174.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27-729.
[4] Bikker I, Berg B Vd, Specht P, et al. Transpulmonary pressure and ventilation distribution measured with EIT during a PEEP trial in porcine acute lung injury[J]. Critical Care,2010,14(1):178.
[5] Shorr A, Choe Y, Linde-Zwirble W. Delayed ICU admission with community-acquired severe sepsis greatly increases mortality and resource use[J]. Critical Care,2011,15(1):211.
[6] 韦延忠,李天资,梁烨,等.高血压不同中医肝证患者氧化应激功能变化情况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0):193-194.
[7] 蓝家富,李天资,梁烨,等.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阳性患者氧化应激功能变化[J].山东医药,2010,50(37):56-57.
[8] 陆高翔,李天资,陆克兴,等.解痉通络活血药物对纠正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4):557-560.
[9] 陆高翔,李天资,潘小炎,等.石斛对实验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御炎机制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6):931.
关键词:血脂康,终末期肾脏病,微炎症状态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是指患者没有全身或局部急性的临床感染征象,但存在低水平持续的炎症状态,表现为炎症因子的轻度升高,慢性炎症反应可导致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1]。防治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对改善其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血脂康能够降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血清炎性标记物及细胞因子,改善其微炎症状态,具有良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患者,共66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7.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糖尿病肾病20例、高血压肾病11例、梗阻性肾病6例,多囊肾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终末期肾脏病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肿瘤、创伤、感染、支气管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以及近3个月有脑卒中病史和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服用非甾体类消炎物、糖皮质激素和入院前4 w服用调脂药物者也排除在外。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肾脏基础疾病类型、合并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纠酸、补钙、降压、纠正贫血、血液透析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服血脂康2粒,2次/d,疗程为12 w。生化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hsCRP采用酶标双抗体夹,ELISA法检测,IL-6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操作按试剂盒说明进行,试剂盒由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3统计学方法 SPSS软件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全部用(x±s)表示。 两组间比较及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结果
血脂康治疗组hsCRP、IL-6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终末期肾脏病本身可以导致炎症应答,诱发炎症状态,自始至终都伴随着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而慢性炎症可促进肾小球硬化、肾小管管壁增厚,进而引起肾组织的损伤;这种慢性炎症状态还是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的中心环节,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2]。Schoming等认为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而且与尿毒症患者的预后相关[3]。
但目前对微炎症状态的治疗尚不成熟,主要报道的治疗药物有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维生素E等[4]。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稳定斑块、保护内皮功能;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包括炎症和纤维化作用在肾损伤的发生中起保护作用[5]。血脂康是天然调脂药,由特制红曲发酵精制而成,含有13种天然莫纳可林,是他汀同系物,血脂康胶囊以洛伐他汀为质控标准,每粒胶囊洛伐他汀含量为2.5 mg。研究显示,血脂康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而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同时所含的异黄酮和氨基酸成分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舒张血管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并且通过抑制LDL-C氧化修饰、促进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减少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而发挥抗氧化作用[6];刘尊齐等研究发现血脂康可降低患者CRP含量,抑制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7]。本研究也提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给予血脂康治疗后,hsCRP、IL-6明显下降,改善了患者的炎症状态,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总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并可影响其营养状态、贫血的纠正,需积极治疗。而血脂康作为天然调脂药,能够改善终末期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纠正贫血,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云洁,倪兆慧,钱家麒,等.终末期肾脏病微炎症状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20:173-176.
[2]姚强,钱家麒.维持性透析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14(2):177-178.
[3]Schomig M,Eisenhandt A, Ritz E.The microinflammatory state of uremia[J].Blood Purif,2000,18(4):327-332.
[4]Schindler R. Causes and therapy of microinflammation in renal failure[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4,19(supp15): 34-40.
[5]宋国伟,李才,于晓艳,等.氟伐他汀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皮质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6(20):203-205.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高脂血症;肝功能异常
中图分类号:R589.2R2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12142903
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降脂达标已成为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当被发现患有高脂血症后,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使用调脂药物,目前常用的降脂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他汀类药物则被视为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1,2]。单一使用他汀类药物往往难以将血脂降到理想的目标值,大量研究表明,他汀剂量加倍后其降胆固醇作用仅增加6%左右,但相关不良
1)为江苏省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No.K201109)反应(特别是肝毒性与肌毒性)发生率确显著增加。因此联合治疗成为调节血脂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回顾以往高脂血症合并肝功能异常病例来观察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降低血脂的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标准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脂异常等级分级标准,并筛选血脂异常等级为极高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对象均无使用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禁忌证,并且所选患者均合并肝功能异常,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肌酸激酶(CK)轻度升高。
1.2一般资料选自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血脂异常患者92例,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64±11)岁;其中冠心病9例,高血压病23例,有吸烟史2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1组(27例)、对照2组(28例)和治疗组(39例),3组在年龄、性别及血脂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治疗方法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同时口服依折麦布10 mg,每日1次;对照1组予阿托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对照2组予依折麦布10 mg,每日1次。3组疗程均为2个月。
1.4检测指标3组患者均被要求改变生活方式,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空腹采集静脉血,用酶法测定患者血AST、ALT、CK、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密切观察患者肌痛、肌无力、食欲等不良反应;若AST或ALT>正常值5倍、CK>正常值10倍或有其他严重情况减药或停药。选用测定仪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TC及血浆LDLC浓度和肝功能情况。
1.5疗效评定标准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极高危组治疗目标值TC
1.6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3组治疗前后TC、LDLC变化血脂达标数,治疗组为30例(76.9%),对照1组为12例(44.4%),对照2组为9例(32.1%)。对照1组、对照2组及治疗组治疗后T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高脂血症的预防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配合使用减肥和适当的药物。2007欧洲心脏病学会治疗指南提出极高危患者降脂目标为LDLC 80 mg/dL,给降脂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4]。他汀类药物已成为目前最为广泛的高胆固醇血症治疗药物,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单一他汀类药物即使是大剂量也难以达到此目标值,增加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剂量可导致伴随肝转氨酶水平升高的肝脏毒性反应和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的肌肉毒性反应。依折麦布在肝脏代谢为葡萄糖苷酸化产物,几乎不发生经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氧化代谢反应,很少与其他药物相互影响[5]。近来有报道,低剂量的阿托伐他汀(1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降低LDLC效果优于单用他汀类,且安全性能良好[6]。
阿托伐他汀(1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能够在他汀治疗基础上明显增加LDLC、TC的降幅,其良好的安全性被大量的临床试验所证实。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活性和持久性。阿托伐他汀还可有效降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这是其他降脂类药物所不具备的效果[7]。依折麦布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纯合子谷甾醇血症(或植物甾醇血症),而且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具有附加的抗炎性反应。
阿托伐他汀钙采用小剂量的原因是患者转氨酶升高,害怕大剂量的副反应,所以采用小剂量,但剂量小疗效不好;单用依折麦布疗效一般,所以联用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并且从研究结果来看, 每天一次使用10 mg依折麦布联合10 mg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10 mg阿托伐他汀或者每天单独使用10 mg依折麦布,并且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上述报道相符,基本没有对肝功能造成影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依折麦布和阿托伐他汀作用于不同的靶点,这两个靶点是胆固醇来源的两个不同途径。依折麦布可抑制胆汁和膳食中胆固醇的吸收,他汀类可抑制胆固醇合成,对降低血浆LDLC水平的作用机制具有互补性,所以可以有效降低血浆中的血脂水平。
综上所述,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脂异常患者有更好的降脂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物耐受性,并且对肝功能没有影响,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高脂血症合并肝损伤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5(5):390419.
[2]白元,秦永文.新型降脂药――依折麦布的研究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3):187190.
[3]吴险峰.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36437.
[4]刘春荣,宋巧凤,王希柱,等.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NTproBNP和炎症指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2):8082.
[5]Patrick JE,Kosoglou T,Stauger KL,et al.Disposition of the selective 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hibitor ezetimibe in healthy male subjects[J].Drug Metab Dispo,2002,30(4):430437.
[6]Kosoglou T,Statkevich P,Meyer I,et al.Effects of ezetimibe on the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lovastatin[J].Curr Med Res Opin,2004,20(6):955965.
[7]Deshmukh DD,Bhatia NM,More HN,et al.Colorimetric estimation of ezetimibe and simultaneous spectrophotometric estimation of ezetimibe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 in Tablet formulation[J].Asian J Chemistry,2008,209(1):155160.
[关键词] 持续性植物状态;辨证施穴;脑电生理;意识恢复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a)-008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cupoint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and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PVS admitted to X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 on basis of whi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oint mass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y were taken different acupoint massage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y also used visual, auditory, olfactory, taste, touch and exercise stimul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total for 3 months. The recovery rate of consciousness,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s and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recovery rate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chang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nd before and after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recovery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P > 0.05),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P < 0.05), the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 0.05). The GC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cupoint mass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of patients with PVS, improve the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and combined with brainstem auditory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examination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ognosis.
[Key words]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Acupoint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通常是由脑损伤或急性脑缺氧所致[1-3]。PVS治疗费用高,时间较长,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准确预测PVS预后,制订适宜治疗及康复护理方法,成为神经科医护人员所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发现,脑电生理异常与PVS评分有着一定相关性[4]。为此,本研究对PVS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以探讨其对PVS脑电生理及意识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PVS患者,均符合2001年南京会议制订的PVS临床诊断标准[5],昏迷时间>1个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8岁,平均(42.7±3.8)岁;颅脑损伤20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3例,颅内肿瘤术后2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7岁,平均(44.2±3.5)岁;颅脑损伤23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2例,颅内肿瘤术后1例。排除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代谢性、变性、发育性疾病所引起的PVS者。两组年龄、性别、致病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如抗感染、改善微循环、中枢神经兴奋、良好的基础护理及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 辨证施穴按摩
对于气虚血瘀、脑窍闭塞患者,选用神庭、本神、人中、涌泉、百会、四神聪、印堂、素s、劳宫、内关、神门、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对于痰瘀互结、脑窍壅塞者,选用神庭、本神、人中、涌泉、百会、四神聪、印堂、素s、劳宫、廉泉、中脘、丰隆、合谷、太冲、曲池、郄门、阳陵泉、三阴交、行间穴。采用点、按、揉按摩手法,每次每穴持续点、按、揉1 min。
1.2.2 刺激性康复护理
采用视、听、嗅、味觉等感官及环境刺激,并配合运动疗法等。①视觉刺激:用强、弱光自然光线照射,2次/d,40 min/次;还可选看适宜电视节目,给予色彩鲜艳风车、摇铃,及彩色物体、画报、家庭照片等。②听觉刺激:耳机播放各种自然环境音、动物叫声、乐器声,及患病前患者最喜爱的音乐或广播节目,音量以常人能听清楚为宜,6次/d,15 min/次;呼唤患者,给患者读报、讲故事,4次/d,30 min/次。③嗅觉刺激:用散发气味物品如咖啡、香水、花朵等刺激鼻腔中嗅神经。④味觉和口腔刺激:用棉签蘸酸、甜或咸液后碰触舌头前半部分;用海绵或蘸甘油的棉签对嘴唇、口腔或口周按摩刺激;给予口腔冰刺激、吞咽器官被动运动或被动吞咽功能训练。⑤触觉刺激:患者家属抚摸、患者嘴唇、耳垂等敏感皮肤,及拍打、按摩躯干及四肢;温水擦拭全身;同时对足底、手指等四肢较敏感部位予疼痛刺激,6次/d,8~10 s/次。⑥运动刺激:全身关节从近至远的被动运动,2~3次/d,1 h/次;采用站立练习床练习站立,1次/d,30 min/次。3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与评定
1.3.1 脑电生理评定[6-7]
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意识恢复前后脑电图、诱发电位评分。
1.3.1.1 脑电图 参考1965年Hockaaday制订的分级标准。3分:基本节律α节律,接近正常为Ⅰ级;2分:以θ波节律为主为Ⅱ级;1分:以δ波节律为主为Ⅲ级;0分:基本节律消失,接坦波为Ⅳ级。
1.3.1.2 体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参考Greenberg标准。①体感诱发电位评定标准。3分:基本正常为Ⅰ级;2分:缺乏50 ms后的波形成分,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为Ⅱ级;1分:仅有P15和N20,缺乏20 ms后的波形成分为Ⅲ级;0分:各波均消失或仅有P15为Ⅳ级。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定标准。3分:基本正常为Ⅰ级;2分:Ⅰ~Ⅴ波清晰可辨,但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为Ⅱ级;1分:Ⅰ波潜伏期和波幅正常,其余各波部分存在或呈分化不清的正相波为Ⅲ级;0分:波形难辨识或仅有Ⅰ波为Ⅳ级。
1.3.2 意识恢复评定
参照2011年南京会议制订的PVS评分标准[5],包括语言、吞咽、眼球运动、肢体运动、执行命令、情感反应等6项项目,以PVS评分≥12分判定为意识恢复。
1.3.3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定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估项目包括语言、睁眼及肢体运动3个方面,反映患者意识障碍程度[8],最高分15分。评分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意识恢复率比较
观察组意识恢复率为40.0%(12例),对照组为16.7%(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6,P < 0.05)。
2.2 两组脑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意识恢复患者意识恢复前后脑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 < 0.05),见表1~2。两组意识未恢复患者治疗前后脑电图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意识未恢复患者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4。
3 讨论
PVS是大片脑损害后仅保存间脑和脑干功能并持续达1个月以上,是一种以患者睁眼貌似觉醒而无意识活动为主要特点的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9-10]。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积极、有效、主动地治疗及护理PVS的方法,且其愈后差,死亡率高,对家庭和社会负担极大。因此对PVS预后准确判断及探索有效的治疗及康复护理方法,就成为神经科医护人员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研究对PVS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PVS病位在脑,按摩头部神庭、本神、百会、四神聪穴能兴奋、调节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脑部病灶修复及重建神经系统中枢部位功能[11]。百会、人中、印堂穴位于面部,属督脉,为专治昏迷要穴,按摩三穴有疏通经络、醒脑开窍的功能。研究表明,刺激百会穴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并可较广泛地调节脑功能。足底涌泉穴按摩可激活休眠的部分神经细胞轴突使其呈树枝状和轴突状发芽,使闲置神经通路得以启用,从而代偿脑受损中枢或原正常通路[12]。内关穴既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阴维,按摩此穴可疏通经络,调节心之藏神功能,尤其对改善意识障碍效果显著。另外,采用声、光、电及运动等长时间刺激PVS患者,可使原先被抑制的神经细胞激活,促进受损的神经细胞发生新的侧支轴突,还可使大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所受到的抑制被解除,重建神经系统中枢功能,使被抑制的脑细胞重新苏醒[13-15]。此外,反复运动锻炼能恢复患肢运动功能,还能通过不断刺激传入神经元,使受损的大脑皮质周边细胞功能重组,恢复病损区运动皮质功能,促进意识复苏。
研究发现,脑电生理异常与PVS评分有着一定的相关性[16],且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重,则PVS评分越低。但多数研究者认为,脑电图对PVS预后的判断意义不大[17]。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较灵敏地判断脑干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大部分PVS患者脑干功能保持相对完整,但部分可能有损害[18-19]。体感诱发电位是一种最敏感、可靠的PVS诊断及预后判断指标,以N14~N20中枢传导时间延长和N20波幅下降为其主要表现[20-2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意识恢复率及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及意识恢复前后脑电图变化不显著,而脑干听觉、体感诱发电位有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评分改善更明显。表明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能提高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率、GCS评分,改善脑电生理,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PVS评价疗效和判定预后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PVS 患者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改善脑电生理结果,改善病情,尽早觉醒,且结合临床及体感、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可明显提高PVS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南登,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85-1388.
[2] Lechevalier B,Bertran F,Busson P,et al. Akineticmutism with right hemiplegia caused byi nfarction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left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J]. Rev Neurol(Paris),1996,152(3):181-189.
[3] 沈威,倪莹莹,李立娜.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康复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7):618-621.
[4] 马婉,郭骅.动态脑电图、脑干听觉及体感诱发电位在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患者预后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37-38.
[5] 温剑峰,钱锁开.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促醒医学现状与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8):101-104.
[6] 凌中义,王誉霖,黄维勤.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价值[J].医学信息,2015,29(32):55-56.
[7] 方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体感诱发电位对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6):77-78.
[8] 黄春敏,孙剑虹.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对其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 51(1):56-57.
[9] 杨春生,王宝兰,陈祢.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治疗现状[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10):719-720.
[10] Gutling E,Landis T,Kleihues P. Akineticmutism in bilateral necrotizing leucoencephalopathy after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autopsy findings [J]. J Neurol,1992,239(3):125-128.
[11] 张海涛,罗杰坤.持续电针联合溴隐亭、美多芭促醒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4,42(2):57-58
[12] 曾学清,滕东时,吕洪梅,等.针刺督脉为主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作用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2):97-99.
[13] 田伟,王征美,孙岚.综合康复促醒持续植物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12,27(4):283-285.
[14] 黄潇湘.系统听觉刺激在脑外伤植物状态患者促醒及并发症预防中作用[J].护理杂志,2013,30(12):43-45.
[15] 胡小飞,张玉霞,丁俊,等.颅脑损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促醒康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8(6):61-62.
[16] 李梅笑,蒙巍,雷皇英.诱发电位与脑电图联合检测对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18-20.
[17] 李冬洁.动态脑电图对脑血管病昏迷预后的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5):160.
[18] 王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中脑形态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19] 赵茜,郑云丽,蒋利丹,等.医院到家庭连续护理模式对持续植物状态出院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34):109-112,119.
[20] 赵茜,蒋利丹.多元化延续护理干预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出院指导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29):104-107.
[21] 吴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作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22(2):65-67.
[关键词] 急性重症;脑出血;普通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2(a)-0066-02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AN Zou, SONG Zeng-liang, LIU Hua-wen, YAO Yong, ZHENG Peng
Neurosurgery, Nanchang Third Hospital,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3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the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2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dication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hypoglycaemic agents basic therap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GOS score, incidence of pneumonia and survival conditi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patient’s condi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was 66.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9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rvival rate was 9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Acute sever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Regular insulin; Intensive therapy; Clinical effect
重症急性脑出血常合并血糖应激性上升。应激性高血糖为重症急性脑出血的病情恶化的高危因素,预后较差,对病人的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威胁[1]。重症急性脑出血病人常出现医源性肺炎等并发症,常规临床疗法是尽量控制血糖在10.0~11.1 mmol/L范围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一般控制血糖水平在4.5~6.1 mmol/L范围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发生其他不良并发症。故该研究对60例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脑出血病人予以胰岛素强化疗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的该次60例研究病人均来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脑出血病人,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0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7.9±3.7)岁,根据NIHSS评分≥5分,其中男18例,女12例。观察组30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7.8±3.4)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NIHSS评分≥5分。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疾病科学会制定的关于脑出血疾病的诊断标准[2],经颅脑核磁共振、CT临床检查、临床特征确诊为重症急性脑出血,检查病人均呈高血糖应激状态;全部病人均无糖代谢异常障碍、糖尿病病史;两组病人以上资料(NIHSS评分、年龄、性别等)大体一致,P>0.05。
1.2 方法
全部病人入院24 h内均应用糖耐量试验(OGTT)法检测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监测末梢血糖4~6次/d,血糖检测应用血糖仪(沪械注许20152400264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正常范围为3.9~5.6 mmol/L)。同时予以预防消化道出血、感染、脑保护剂、控制血压、颅压、脱水等疗法;当患者幕下出血>10 mL、慕上出血量>30 mL时及时予以微创手术,血肿清除。对照组病人服用常规降糖药,当血糖值>9 mmol/L时加用胰岛素;观察组在生理盐水中加入普通胰岛素,微量泵泵入,病人24 h血糖值控制在4.5~6.1 mmol/L,如能进食可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国药准字H22025171)。密切监测病人,防止其出现胰岛素过量及医源性低血糖,维持肠外营养支持。
1.3 疗效评价标准
入院时及治疗14 d后进行1995年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3];随访病人3~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评估临床效果,1分-死亡;2分-昏迷状态;3分-重度残疾;4分-中度残疾;5分-恢复良好。
1.4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进行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GOS、NIHSS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病人的NIHSS评分及GO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GOS、NIHSS评分情况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生存率、肺炎发生率情况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医源性肺炎发生率为66.7%、对照组的医源性肺炎发生率为90.0%;观察组的生存率为93.3%,对照组的生存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生存率和肺炎发生率情况比较[n(%)]
3 讨论
危急重症之一为急性脑出血,临床死亡率极高,多种高危因素可影响预后,其中之一为血糖水平。而研究其死亡原因:主要和血肿直接压迫、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间接影响脑干而造成多脏器损害等[4]。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出血病人发病12 h内血糖水平呈现应激状态,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糖的上升幅度密切相关,且影响预后。目前,临床上对于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报道尚在探讨阶段,但其应激原的消除和外周胰岛素的抵抗能改善血糖幅度,从而缓解患者病情。同时,近些年的相关研究也表明:胰岛素疗法可显著改善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降低临床感染情况,进而提高预后。这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7-8]。重症急性脑出血病人应激性高血糖需及早进行胰岛素强化疗法,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预后。
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医源性肺炎发生率为66.7%、对照组的医源性肺炎发生率为90.0%;观察组的生存率为93.3%,对照组的生存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重症急性脑出血病人予以胰岛素强化疗法,可显著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晶,郭柳彩.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5):21-22.
[2] 王娟,徐良德,贾程之,等.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 19(2):71-72.
[3] 王征,赵秉清,祝振忠,等.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30(17):47.
[4] 李军文,庞双艳.ICU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农垦医学,2011,33(4):361-363.
[5] 渠时学,李梅,丁硕,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症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2(17):2570-2572.
[6] 罗飚.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144-145.
[7] 石红梅,任添华.重症脑出血患者个体化血糖管理的临床意义[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6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