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90-01
识别的需求,从古至今都有,现在对识别的重视更加明显。在视觉系统中,识别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样式识别、图形识别、色彩识别、字体识别等。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通道传递到人们心里的。视觉识别最主要的特征是外在、直接、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容易被公众接受。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包括视听材料和印刷材料两大类,通常都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也就是说,视觉是人们接受健康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
在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中,视觉识别要素几乎就是全部信息载体。视觉系统混乱就是信息的混乱,视觉系统缺乏美感就难以在健康传播中达到效果[1]。设计人员运用视觉识别美学原则对材料的样式、图形、色彩、字体等进行甄别,并与传播目标相联系,分析健康信息的有效性,这是实现传播材料价值的前提。健康传播材料的视觉识别设计在传播中不仅愉悦受众的视觉、情感审美,传递特定指向的目标信息,也是在传扬鲜活的思想、文化与价值观,传达健康精神以及健康理念,不断影响、促进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态度,继而有效地传播健康信息。
视觉识别美学原则在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战略性设计原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疾病谱在改变。据统计,60%的致病因素是个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现代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设计应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策略性的特征。通过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传达健康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督促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在设计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时,建构视觉艺术基础上健康信念传播的基本学科定位,将传播材料设计提升到视觉语言和传播艺术的高度。
2 理念核心设计原则
健康传播的目的在于:通过健康传播信息,协助和促进个人及群体形成健康理念,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保持和增进健康。“思考力是万力之源,思考一旦出现偏差,执行力越强,犯的错误就越大。”思考力与理念有关,因此,传播过程中,健康理念的传播不能忽视。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是借以传达健康理念的重要载体,而脱离了健康理念的材料只能是废纸一张。传播材料设计的枢纽,是在设定出健康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出最有效、最直接地传达正确健康理念的材料,受传者接受所传播的健康信息,并对信息中倡导的健康理念认同一致,最终使受传者的态度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2]。
3 情感性设计原则
社会由不同结构的成员组成,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疾病流行,各地健康问题千差万别。注重情感性设计原则,是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能否达到传播效果的枢纽因素之一。我们开展宣教活动时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需求和起点,设计不同形式的传播材料。把群众关心的、需要的、实用的健康知识作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使人感到被关心的亲和感,这是现代传播材料设计的基本点。对受传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学习能力、社会文化背景及健康需求的正确评估,传播材料设计的前提和依据。设计人员可以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充分运用生活中丰富的、通俗的视觉识别元素进行无声的沟通交流,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语言的障碍、融合文化的差异,从而达到无声感染的艺术效果[3]。
4 习惯性设计原则
设计过程要兼顾视觉识别图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惯性原则,在不同的文化区域有不同的图案及色彩禁忌。在传递某一价值增值预期的时候,如果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能还原受众记忆中的场景,则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进而以其熟悉的思维路径达到信息传播的预期评价。我们在设计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时,关注受传者的生活习惯,选用恰当的合乎受传者习惯的设计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5 实用艺术美设计原则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作为小空间意识的静态表达,应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内聚性,以高度概括、清新、明快、强烈、准确、平面化的视觉图式体现生活,反映社会,传达信息,主导着强烈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客观需要,最终使人感受到共享视觉空间的存在与引导,达到传递健康的目的。功能性是设计的内容,审美性则是设计的形式。从设计史上来看,过度的追求功能性而忽视审美或过度追求审美性而忽视实用性都不会被长久的认可。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实用艺术美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迫切。健康教育传播过于工具化而忽视受传者的美学感受,传播材料形式单调、枯燥[5],画面呆板,是不可能产生好的传播效果的。
任重而道远,谋远者先行。要求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增强健康理念,关注受传者社会背景与生活习惯,回归基本的美学价值取向,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将传播的内容以优美的形式表达出来传递给受传者,提升传播的效率,让受传者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从而理解、支持和倡导健康政策、健康环境,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晖.VI视觉识别设计的美学形式与特征.文艺理论,2006:84-86.
[2] Ian M.Newman,薛建平,张莹.用健康信念模式设计健康教育项目.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5,21(10):793-794.
[3] 艾溪涛,民族地区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多样性.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7,23(9):706-707.
[关键词]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组织机构;资源利用;传播势头
健康教育是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它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它的目的是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医院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和其他的行业一样,需要有健康促进来做保障。健康促进教育的范畴是指教育以及能促进行业与环境改变的政策、法规、组织的结合。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组成要素之一。健康促进的其他要素还包括政策、法规、组织和其他环境的支持。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是辨证的。两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离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促进就成为一句空话。而离开健康促进来谈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成绩。那么,医院该怎样处理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我们认为:①建立健全有主管院长参加的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效果评估;②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门诊及病房的健康教育能行之有效地开展。做到不违章、不违规;③充分、合理地对医院健康教育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做到配置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它们是医院健康教育的能源和基础)。
人力资源:包括健康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实施者,以及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这是健康教育工作生力军。
财力资源:这是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经济基础。医院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财力上给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是强化医院健康教育硬件建设的前提。
物资支援:这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保障,它包括健康教育的固定资产和不固定资产。如开展健康教育的教室等可供使用的空间、板报、宣传画廊的一些必要的设施。健康教育办公用品等。
信息资源:这是医院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其中包括健康信息,医院的各门诊和病房能做到结合自己的科室特点,面对患者开展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的健康教育。要做到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这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开展调查研究,注意反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以便改进工作,使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更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索对农村妇女开展生殖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有效方法,提高妇女RTI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有效降低妇女生殖道感染,提高目标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方法 运用农村妇女喜看易懂的健教材料,开展了灵活生动、新颖有效、形式多样、参与性较强的健康教育活动。 结果 健康教育材料受到目标人群的欢迎,以人为本、形式多样的传播材料是普及RTI防治知识的必备工具及重要途径,目标人群对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生殖道感染疾病率均有所下降。 结论 根据当地实际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农村妇女喜看易懂的健康教育材料,开展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效果。
【关键词】 农村妇女; RTI防治; 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应用;
生殖道感染(RTI)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内源性菌群失调和医源性感染,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1]。为了探索农村社区针对性强、可推广、能提高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RTI)防治知识水平,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采用喜看易懂的健康教育材料;结合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2],能有效提高目标人群的RTI防治知识水平和防护意识,有效降低了妇女生殖道感染,达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3]。
我们根据重点人群、重点方法、重点疾病、重点危险因素,开展实施了针对性的生殖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
1 生殖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及目标
1.1 重点目标人群 传播的重点目标人群前六位依次是:已婚育龄妇女、青春期少年、贫困人群、流动人口、青年男子。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目标人群RTI和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经期/性卫生行为形成率,包括安全套的使用率;定期RTI检查的检查率和治疗率。传播知识:妇女RTI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治知识和健康行为,定期做妇科检查的好处等。传播方式:同伴教育、听医生讲课、录像片、图画、小册子等。
1. 2 预防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缺乏相关知识及健康行为、不洁性卫生、夫妻合用毛巾和盆、医源性感染、缺医少药。
2 优选材料,提高健教质量
2.1 材料优选 遵循卫生科普既要强化卫生精品知识[4],突出科学性的特点,又要遵循普及的规律,紧紧围绕科学性、生活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原则进行健教材料的选定。健康教育材料,本着“以人为本”,突出农村妇女“听得懂、看得见、学得会、记得住、做得来、传得开”的“六个得”原则,注重妇女RTI防治中知、信、行的建立与提高,发挥妇女和家庭两个积极性,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农村社区的健康教育。
2.2 多种形式,强化传播 为了利于学习和传播,提高培训质量和传播效果,采用语言通俗、图文并茂、简明扼要、普及农村常见7种RTI防治知识的《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读本》健康教育小册子,和图文并茂、直观生动的教学挂图[5]。在门诊和咨询活动开展传播活动,按RTI的感染方式,分为阴道炎和性传播疾病两种形式编印了《阴道炎的防治知识》和《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两种健教处方。
[关键词] 肝炎 ;无偿献血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8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评价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1] 。本文所指肝炎,主要指经血液传播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其发病率在我国及世界一些国家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无偿献血者对肝炎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及认知水平和对该人群实施预防肝炎病知识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根据《献血法》无偿献血者两次间隔时间为 6个月,从2008年6月起随机抽取400名无偿献血者填写调查问卷,然后再进行健康教育。半年以后,逐步对其进行回访,同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348名重复献血,52名因各种原因没能参加重复献血,但通过信函和电话的方式进行了培训后的调查。
1 .2 方法 培训我中心的采血医务人员,使他们对肝炎知识有全面了解。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对无偿献血者进行肝炎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教育方式:发放宣传小册子,制作各种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利用电视、DVD等设备循环播放宣传公益短片,并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面对面个体化指导,回答各种提问。健康教育前后用同样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参照国内有关肝炎知识、现状,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肝炎病知识、传播途径、知识来源及对肝炎知识需求等6个方面。
1 .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 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 . 1 教育前后所调查的无偿献血者一般情况( 见表 1 )
2.2 健康教育前后肝炎知识知晓率比较(见表2)
2.3 健康教育前后无偿献血者对肝炎的认知情况( 见表3 )
2.4 获得肝炎知识的途径 健康教育75.0 %的调查对象接受过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肝炎相关知识86.5% 来自电视,78.0%来自报纸、杂志,32.5%来自广播,l5.5%来自医疗卫生部门。95%的无偿献血者想了解肝炎病相关知识,愿意接受肝炎病知识的健康教育。通过调查统计,实施肝炎知识教育后无偿献血者对肝炎知识的认知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程度。
3 讨论
3.1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无偿献血者对肝炎知识的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无偿献血者对肝炎病基本知识如对传播途径及无偿献血不会传染肝炎病掌握较好,说明这与我们的宣传和献血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通过健康教育,无偿献血者对肝炎病知识的了解得到明显提高。
3.2 健康教育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献血者进行肝炎知识的普及,对需要主动退出或不宜献血者能达到有效告知的作用。2007-2009年我站乙肝感染的淘汰率分别是1.16%、0.98%、0.67%,丙肝感染的淘汰率分别是0.43%、0.34%、0.27%,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对病毒窗口期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使保密性弃血从过去的0到目前已有 l 5名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后主动打电话告诉其可能有肝炎病,我中心血站在化验合格的情况下,依据新的血站管理办法中第四十三条规定,废弃所采集的血液,避免病毒窗口期给病人造成的危害,减少了单位的法律纠纷。
3.3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还需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调查中仍有部分无偿献血者对肝炎病者有恐惧和歧视心理, 如6.5%的无偿献血者对肝炎病感染者十分恐惧,38. 0%的无偿献血者不愿意和肝炎病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学习、生活、工作。有关专家认为,对肝炎病人提供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总体预防。因此在当前无有效药物予以治疗的条件下,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因此,需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消除人们对肝炎病不必要的恐惧,从而减轻对肝炎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3.4开展持久性、多样性的宣传教育方式,力求达到效果。在教育宣传中,单纯的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效果作用局限,而且宣传力度不足,且缺乏持续性。因此,必须辅以多种手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适当的采用不同宣传媒介,可通过报纸、电视短片、公益广告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最大程度提高传播效果。此外,宣传应具有持续性,以便从空间上、时间上进一步普及肝炎病防治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肝炎病相关知识人人皆知。
参考文献 :
一、领导重视,组织较为完善
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有分管领导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并设有职能科室及专(兼)职人员,将健康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确保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
市“行动”办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调整了因人员变动的“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并于年初召开了“行动”领导小组协调会,详细部署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各部门将“行动”工作与自身职责有机结合,推动“行动”工作的如期开展。
(二)各部门各司其责,各尽其职,促进“行动”任务顺利完成
1、卫生局2010年实施了“四帮一”工程,即由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及市医院四家单位共同帮扶三个目标卫生院(成吉思汗卫生院、蘑菇气卫生院、卧牛河卫生院)的相关业务工作,其中健康教育工作是重点帮扶内容之一。支援单位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学校、村民家中采取现场培训、观看科普片、面对面宣传及发放宣传资料方式,将卫生防病知识、正确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日常保健知识传播给村民,为增强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
另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除了面对面向患者及亲属提供多种形式(健康处方、宣传册、宣传板)健康教育服务外,同时将健康教育列入病区常规工作制度,纳入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病人及家属从门诊、住院、出院全程享受健康教育的呵护。并利用“卫生三下乡”之机,适时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及面对面宣传,内容涉及重大疾病(艾滋病、结核病、布病、甲流感、地立病等)、生活方式和行为、保健常识等等,同时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进一步强化了村民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培训的内容因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受到广大村民群众欢迎,并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妇联部门为了彰显妇女干部在卫生防病工作中的优势,与疾控中心密切合作,开展了结核病等防治知识培训,为面向村民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供了技术保障。
3、农业部门加强了农村沼气清洁能源建设,本年度已在卧牛河镇、哈拉苏镇、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中和镇、向阳办事处安装沼气池1000个,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做出了贡献。
4、爱卫部门积极开展农村改厕及灭鼠、灭蟑工作。我市争取农村改厕项目资金97.45万元,已完成1500户的改厕任务。并为全市及乡镇下发鼠药4吨,蟑螂药0.5吨,尤其是在成吉思汗、蘑菇气、卧牛河三个重点乡镇开展了灭蟑行动,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预防疾病,促进农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政策和环境支持。
5、文体广电部门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优势,增加了卫生防病及保健知识的播出次数,及时传播到老、少、边、穷地区,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卫生知识水平。
6、教育部门通过健康教育课、现场观看光碟、主题班会、宣传栏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从小培养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卫生知识水平,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从而使其成为健康教育的生力军。
按照市健康教育所的安排和部署,全市中小学校、中专学校积极开展了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活动以“使用网络应有度,科学合理才健康”为主题,各校师生纷纷参与,形式灵活生动,宗旨是及时引导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当中,要科学、合理运用网络。此项活动在学生中产生良好反响。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能力建设是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保证。至目前,疾控中心举办各级(中小学校、托幼园所及医疗机构)各类(手足口病、甲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艾滋病;计划免疫;健康教育;消毒;布病、地方病、病列因报告等)培训班15次,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
四、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一)宣传日活动
围绕重点疾病开展了“3.24结核病”、 “4.25计划免疫”、“5.15碘缺乏病” 、“9.28狂犬病”、“10.8高血压”、 “11.14糖尿病”、 “12、1艾滋病”宣传日活动。活动于市中心繁华地段举办,以悬挂横幅、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现场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达3000余份,解答咨询600余人次,出宣传板7块。
(二)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
为了防止甲流感疫情在社区爆发,市健教所深入铁东办事处、正阳办事处及沿河社区开展甲流感防控知识、健康素养66条、呼吸道疾病预防及卫生保健等知识讲座及面对面宣传,同时下发了相关卫生防病宣传资料1000份。
(三)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
为了将健康知识、理念及防病技能及时传播到乡村,疾控中心及健教所专业人员深入到成吉思汗镇、卧牛河镇、蘑菇气镇的中小学校、部分村民家中开展了甲流感、艾滋病、碘缺乏病、健康素养66条等面对面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XX份,张贴横幅6条,发放并观看防病光盘3次。此次活动让300余名中小学师生及村民受益,使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到“预防疾病比治疗更有意义”,并掌握了防病的技能。 小编推荐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大众媒体传播活动
我们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优势,在各个卫生宣传日及重点疾病的流行季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普及卫生知识和防病知识,及时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相关信息。尤其是在甲流感防控期间,电视台制作并播出了专家访谈3期、动画片2期;电台播出了专题;扎兰资讯则刊载了相关防控信息;博客发表相关信息30余条。
(五)传播材料制作情况
为了广泛地传播卫生防病知识,疾控中心自行制作并发放的各种宣传单、宣传画、宣传手册、折页、光盘等总数达20余万份。
(六)控烟工作
根据呼伦贝尔市卫生局文件,市卫生局制定并下发《扎兰屯市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实施方案》,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方案”要求做好控烟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已制定了严格控烟制度和奖惩制度,并设有禁烟标识,设立了无烟区。通过开展控烟健康教育,人们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也在逐渐提高,并正在努力营造良好的无烟环境,争创无烟医院称号。
五、存在问题
一是健康教育经费仍显不足;二是人员少,任务重,多数单位健康教育人员仍为兼职,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个别档案资料欠缺、不规范;三是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控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实质效果不太明显。
六、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健康教育专业素质;二是继续围绕“三重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并进一步加大社区、学校、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三是继续加强部门沟通、合作,使“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取得新成果。
2 小编推荐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健康教育是人们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活动。社区是社会的缩影,不仅范围大,而且对象广,因此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相当的难度。下面谈谈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及运用原则。
1.社区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1.1语言类教育方法。
1.1.1 口头交谈:通过面对面谈话,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进行行为指导。具有简便易行、针对性强和反馈及时的特点,是入户家访和个别教育的基本形式。
1.1.2 健康咨询:以单独或现场咨询的形式解答咨询者提出的有关健康问题,帮助他们解除疑虑,作为行为决策,保持或促进身心健康。此方法应由有经验的相应的专业人员承担。
1.1.3 专题讲座:通过听棵或办学习班的形式,由专业人员就某一专题进行讲课,此方式专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内容突出,是社区健康教育常用的一种群体教育方法,适用于社区重点人群的系统教育和基层专兼职人员的培训。
1.1.4 小组座谈:一般人数在6~20人之间。由健康教育者组织、引导与协调,小组成员集体讨论,互帮互学,具有精力集中、针对性强的特点,便于及时反馈、交流信息和指导。特别适用于技能训练和行为改变,如戒烟支持小组,家庭营养与烹饪技能培训班等。
1.2 文字教育方法。
1.2.1 卫生标语:有大幅横额、招牌标语和条幅标语等。具有形式简单、制作方便、语言精练、易于记忆、号召力、鼓动性强的特点。对大造舆论和创造气氛有突出的作用。
1.2.2 卫生传单:针对社区某个中心任务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事一议,应急性强。内容较详细,可大量印刷,广泛散发。
1.2.3 卫生小册子: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内容系统,针对性和知识性强,并便于保存,可反复使用,是卫生科普教育的好教材。
1.2.4 折页: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印刷品种。由于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简要明了、直观性、吸引力强,并便于发放和保存,适用于低文化水平以及空闲时间多的人群阅读使用。也可作为对某项操作技能的具体指导。
1.2.5 卫生报刊:定期出版发行,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是广大群众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和积累信息的健康之友,但需组织好征订工作,并要求编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
1.2.6 卫生墙报:包括黑板报和卫生墙报,是设立在街头、单位等显眼处的相对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制作简便,更新内容容易,可结合时令和卫生中心工作编排内容,能起到传播信息,宣传鼓动和普及知识的作用。内容应简明精干,并注意版面美观、字体清楚。
1.2.7 卫生专栏:可以文字为主,图文并茂,或以图片、宣传画为主,直观性强,制作精良,坚固耐用,设在社区居民主要活动区,较具吸引力和教育性。
1.2.8 卫生宣传画:是文字与形象艺术的结合。制作精良、印刷精美的宣传画。以其绘画、图片、设计、编排艺术及鲜明的色彩,而极具感染力。能起到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是社区常用的方式,其中卫生年画较受农民喜爱,但需组织好征订发放工作。
1.3 形象化教育。常有图片、照片、标本、模型、示范、演示等。其特点是直观性、真实性强,如身临其境、印象深刻,而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如通过展示畸形胎儿标本,可强烈激发人们妊娠保健及优生优育意识。
1.4 电化教育。
1.4.1 广播:广播网络不受时空限制,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听众广泛,并不受文化程度限制,易于普及。不少地方在电台开设的“空中医生”或“健康医院”等就很受群众欢迎;农村地区特有的有线广播网和村里大喇叭是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渠道。
1.4.2 投影、幻灯片:此类教材能自行制作,成本低廉,并可根据需要随意增减,灵活应用;画面色彩丰富,直观生动,群众乐于接受,教学效果好。
1.4.3 录象带、VCD:内容丰富,知识系统,生动性、娱乐性以及表现性较强,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适宜于传播操作技巧、生命知识等。
2.社区健康教育方法的运用原则
2.1 要根据地区、对象、目的、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法。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要选择不同的社区易于接受和开展的方法。健康教育对象按年龄结构可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按职业可分为工人、农民、服务人员、学生、职员、干部、家庭主妇以及无业居民等;按文化程度可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硕士、博士生等。因此,应根据社区各类人群的特点,选择不同形式,开展内容不同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不同,运用的方式也不同,如要让大众掌握某种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可采取专题讲座及广播的方法。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也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如解决心理问题可采取咨询的形式;在社区开展预防高血压的健康教育中,可采取板报、橱窗、展览和发放卫生科普资料等大众传播形式。
2.2 要科学设计、合理综合运用各种健康教育方法。在健康教育中,要根据教育对象、内容、目的和可以利用的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设计、优化组合,按不同人群分阶段配套运用,以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强化信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型网络社交媒介不断涌现,这些先进的技术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发生着变化。新媒介给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带来丰富知识信息的同时,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前提,也是他们成为未来社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础。
一、“微时代”的界定
“微时代”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 。对于受众而言,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微民都在做着微不足道的事,发出微小的声音。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涌现,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的心态。
二、“微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微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特点
1、对新媒介保持浓厚的兴趣
由于近些年新媒介的不断出现,一些社交软件的便捷性、新颖性、互动性、及时性等特征强烈地吸引着高职院校学生,使得他们对这些新媒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网络上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微博、微信、QQ等软件已经成为他们传播信息和沟通交流的主要阵地。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并敢于尝试和挑战,因而在这样一种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这些新媒介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2、对新媒介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
从目前现实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一台智能手机,而手机则是“微时代”的主要传媒载体。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介获取信息、更新自己的动态以及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他们的手机从不离身,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休息时间,他们总是无法自控地使用手机,因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新媒介产生较强的依赖性。
3、对新媒介使用时间长、频率高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来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没有那么强。“微时代”信息的迷你性和瞬时性的传播特征对学生带来较大冲击,他们乐于沉浸其中,并喜欢通过这种简短的文字进行感情交流,因而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上网,不断更新关注与自己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新媒介的使用时间长且频率高。
(二)“微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微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扰因素增多
开放的网络环境给高职院校学生创造了更多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机会,而“微时代”的到来,大大冲击我们的传统教育。在“微时代”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信息,当然心理方面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由青少年过渡到成年人。他们缺乏社会阅历、独立性较差,自控能力不强,所以有时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的思想上和心理上产生困惑与矛盾。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扰因素亦会随之增多。
(2)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增多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主要是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这是一支处于一线的学工队伍,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迅速且广泛,学生对网络新媒介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对网络媒体的运用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成为传播信息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正确引导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微博等媒体的运用,了解学生的关注焦点,学会运用新媒介与学生进行互动。因而,这也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2、“微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信息传播快易广,对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影响大。“微时代”的信息迷你精短,传播速度非常快。高职院校的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通过用手机注册微博账号便可以轻松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信息,并通过转播迅速将信息进行分享。其次,网络新媒介操作简单、内容丰富。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多不高,而在新媒介中简短的几句话、一个表情或是一张照片,都可以帮助他们抒发心情、更新动态,久而久之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对这种方式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再者,“微时代”相比于大众传播时代,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由单向的灌输变成了双向的互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微博等新媒介中不仅可以一对一的互动交流,还可以开放式的和很多人交流。表面上看来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了解更多了,实际上学生面对面言语沟通却变少了,导致在真正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羞涩、紧张、自卑等不良心理障碍。
三、对“微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微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对高职院校相关人员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在我看来,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介,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新型媒体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新的角度、理念和方式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一,班主任辅导员可以通过运用微博、微信等媒介与学生进行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动态,帮助学生提高甄别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生活和成长;其二,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或者公布心理老师的微博微信账号,那么学生就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而用虚拟的身份进行咨询,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其三,运用新媒介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度宣传力度。心理咨询中心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拍摄心理微电影、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微信订阅号等方式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
(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者之一,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数量偏少、专业化水平不高。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大多都是心理学本科或研究生专业毕业,然后直接从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其一,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在“微时代”的背景环境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仅仅要掌握充分的心理健康知识,也要求熟悉和了解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型媒体的使用,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二,建立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中心与社会心理咨询诊所之间的合作关系。学院可以邀请资深专家来学院开讲座、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咨询培训,也可以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送到心理咨询诊所进行实战培训,积累咨询经验。其三,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介,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不受学生重视,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因此学生出勤率低、课堂效果差。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介,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29-30
[2]顾海燕.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37-38
一、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多周知,艾滋病最为重要的一条传播渠道就是通过性接触加以传播。因为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缺少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大量存在缺无防护性措施的性生活行为,而且性行为开始的年龄有所降低、也有增加等各类问题,这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以及疾控机构的充分重视。一旦无法做到正确地引导,就有可能导致大学生人群感染艾滋病毒,造成无法挽回的身心健康损害。具体来说,我国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青年大学生群体缺少足够的性健康知识。因为受到了传统封建思维方式之制约,在大学生群体中公开讲授性健康教育尚存在一定的阻力,大学生们普遍缺少与性、生殖健康等方面有关的知识、态度以及技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就在中学设置了生理卫生课程,其中包含了性生理、性道德等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但是还十分缺少性心理、性伦理等内容以及预防出现意外妊娠和生殖保健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上显得系统化和科学化。因为我国中学生群体的学习负担非常重,导致大部分学生参与到性健康教育学习之中的主动性不够强。所以,在青少年性成熟时间有所提前、大学生群体性行为大量增加、艾滋病全球流行等现实状况之下,性健康以及艾滋病预防教育之缺失,导致大学生群体受艾滋病毒感染的机率大幅度增加。
二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性观念以及性病防范意识不强。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和性活跃期。如今,人们的性观念正在变得愈来愈开放,随着性功能之成熟以及性冲动的巨大刺激,导致性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日益普遍,造成了边缘性行为、婚前性行为的大量发生。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性病防范意识缺乏,在发生性行为之时没有用安全套,同时还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同性性行为,这些均为艾滋病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创设出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三是青年大学生群体缺乏对艾滋病的准确了解。虽然如今大多数大学生已了解到了与艾滋病有关的部分知识,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传播渠道没有准确的了解,容易产生误解甚至是不必要的惊慌,这就证明了我国大学生对于与艾滋病有关的知识还存在着错误甚至是模糊的认识,缺少系统化的艾滋病防控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性行为时较少用到安全套,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强化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二、面向青年大学生群体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对策
一是选修课与必修课教育。依据教育部之要求,高等院校应当利用健康教育课对学生们实施艾滋病预防方面的教育,着重向学生们宣传中国艾滋病发展现状与流行趋势,艾滋病的主要危害、临床表现和传播渠道,怎样预防艾滋病和与之相关的性健康知识、禁毒知识等,从而让大学生们能够了解到艾滋病所具有的传播方式,掌握和预防艾滋病有关的知识以及生活方面的技能,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对于艾滋病毒侵袭的防范能力。如果不具备开设必修课的条件,则可以在大学中设置选修课,这是一种可操作性十分强而且成本又比较低的健康教育方式之一。高等院校只要能够用合理的形式把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列入到教学计划之中,肯定能起到很好的成效。
二是专家讲座和咨询活动。当前大学生群体对于艾滋病之了解主要源自于网络、报刊等媒介,具有部分片面性的成分,而性科普知识教育又比较缺乏。在这种情况之下,邀请艾滋病专家前来作专题讲座或者接受大学生们的咨询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健康教育方式。同时,针对大学生们在网上查到的部分艾滋病预防知识存在一定的差错,专家们在讲座与咨询应对此加以澄清,从而纠正大学生们的认识差错。
三是多媒体宣传教育。多媒体具有信息容量较大的优势,可使用包括文字、图像、动画、音像等诸多形式来传递教学方面的信息,容易为大学生们所理解与接受,所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式。鉴于当前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几乎都已经成为网民,能够通过隐匿自身真实身份的手段,运用网络来了解部分涉及艾滋病等方面的敏感知识以及信息,在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首选而且觉得安全可靠的一种学习形式。尽管网络信息的容量非常大,资料的更新也非常快,但是就读于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很难依靠自身现有知识来分辨出网上相关知识之真伪。所以,高等院校还应当全面运用目前已有的校园网作为实施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运用QQ 群、微信群等常用网络工具向大学生群体宣传艾滋病预防、性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高校还可运用校?@广播、校报、宣传栏等方式来实施宣传。比如,可通过面向大学生群体播放能够艾滋病相关题材的电影作品,对其实施生动活泼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大学生群体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和艾滋病病人、感染者,并且切切实实地强化自身对于艾滋病的防护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评价。方法 从社区、家庭及患者三个不同层面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本组28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血糖水平(7.2±0.9)mmol/L,健康教育后血糖水平(5.5±0.7)mmol/L,前后对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患者群增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对疾病的态度有明显的变化,这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健康管理
糖尿病是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并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第3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糖尿病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它强调医患合作、病友互助、患者及家属参与,可以弥补动态管理的不足,特别适合糖尿病的日常管理。将糖尿病从病因到治疗的全部知识向社区群众广泛宣传,使糖尿病的社区教育达到个体化、系统化、生活化、社会化、终生化,带动了社区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本文对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12月间我社区门诊及入户调查的2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56.5岁。血糖≥6.1mmol/L。均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
2 方法
2.1 健康教育的内容:糖尿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糖尿病与饮食、运动的关系,并发症及危害等。
2.2 健康教育的形式:定期举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利用板报、口头宣传、书面材料、举办座谈会及定期家访等。
2.3 效果评价:测定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教育前后的血糖水平。
2.4 统计学处理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防治方法、遵照医嘱用药、控制饮食、积极参与运动和监测等方面有显著提高。本组28例患者健康教育前血糖水平(7.2±0.9)mmol/L,健康教育后血糖水平(5.5±0.7)mmol/L,前后对P<0.01,有统计学意义。
4 护理体会
4.1 心理疏导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关系密切。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缺乏知识,所以都存有不同程度的消极、恐惧、悲观等情绪,医护人员态度要积极热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正确看待糖尿病,不要过度紧张。对于长期住院的患者心理活动较大,特别有并发症的易产生悲观,因此护理时要耐心,经常在其床前用温和的语言交流,制订合适的饮食计划、运动处方,增强患者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2 饮食指导:它是糖尿病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如饮食控制不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制定均衡饮食计划,避免摄取过多的油腻、高热量食物及过多的食盐。合理控制摄入的总热量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1]。让患者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低糖、低脂饮食;少量多餐,把每日进食分为4~6餐,使每餐热量明显减少,以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每日主食摄入量为200~250g,占总热量的50%~60%。戒烟、限酒。
4.4 运动指导: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的抵抗,降低血糖,减轻胰岛负担。运动从小运动量、短时间开始,循序渐进,可安排在餐后1~1.5h运动,这是降低血糖的最佳时间,并有益于肥胖或者减轻体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以不疲劳为度,及时调整运动方式,运动量及运动时间、运动方式以规律运动效果为佳,提倡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掌、气功、打门球、跳健身操。此外,为保护足部,运动时有必要穿合适的鞋袜。
4.5 药物指导:当饮食和锻炼不能控制血糖时,口服降糖药是最基本的治疗,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降糖药宜从小剂量开始,可以减轻其不良反应,具体用量因人而异,根据血糖的情况适时调整用药。
4.6 定时监测:定时检测尿糖及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使其尽量接近正常,进而减少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必要前提就是良好的病情监测。每位病人都应有自己的血糖自我监测日记,并养成每天记录的良好习惯,血糖自我监测的日记[2]。
4.7 预防感染: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和局部清洁,尤其要加强口腔、皮肤和的清洁,做到勤洗澡和勤换衣。平时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和有关症状的出现,以便及早处理。酮症酸中毒常因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因素诱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上述因素。
4.8 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时,应告诉病人低血糖发生时的表现和预防处理方法。严格按医嘱用药,及时按血糖情况调整剂量,用药后按计划进食,适当控制活动量。低血糖一般发生在空腹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3~4h,有时也可在注射15~30min出现。其症状为突发饥饿感、苍白、心慌、倦怠、软弱、多汗、头晕,可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一旦发生立即平卧保持安静,轻者食糖水或点心,严重者予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40ml。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嘱咐患者平时应准备面包等食品。病人清醒后应及时进食,防止再度昏迷。
5 小结
认真抓好社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有效途径。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身心健康素质的重要手段。定期家访,对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每周定期进行随访,进行健康查体,了解患者病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糖尿病患者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2] 李明珠;郝秋华;徐秀萍.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归转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7~8.
作者单位:221200 江苏徐州市睢宁县高作中心卫生院
(上接第368页)
3 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活动,两县广泛深入地普及了RTI防治知识,辖区内农村妇女的健康教育率明显提高。结果显示:目标人群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了健康教育材料,促进了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提高,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4 讨论
4.1 形式多样的传播材料是普及RTI防治知识的必备工具 用多种健教材料,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通过妇女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相互传播,使更多的妇女反复学习接受RTI的健康知识和行为。不仅可以选择喜欢的传播材料和急需的知识,增强学习的自动性和自觉性,还能有效地提高个人和社区防治RTI的能力,为社区健康传播工作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2 以人为本的传播材料是普及RTI防治知识的重要途径 以当地人为传播主体开发的传播材料,由于具有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并以急需的知识、防治的疾病相一致;同时又尊重了社区的人权和需求,关注了重点的弱势人群,采取了当地喜欢的形式和方法,所以有利于个人和社区学习健康知识,达到提高健康素质的目的。
4.3 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是普及RTI防治知识的有效措施 采用专项的知识读本、健教处方、挂图、电视录像等多种传播材料,通过讲座、咨询、面对面传播,同伴教育,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较强的RTI防治健康促进活动,使传播质量不断提高,知、信、行转变得到加强。
4.4 针对性强的传播材料是提高健康素质的有利条件 利用针对性强的传播材料,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通过人与人之间、家庭之间、乡村之间、社区之间相互传播,使更多的妇女学习接受RTI的健康知识和行为。为使社区中的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学习健康知识和建立健康行为,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积极自动地参与防治RTI感染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社区防治RTI的能力,还为降低社区RTI,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社区健康传播工作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文燕,袁兆康,任金祥,等.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对干预对象“知、信、行”影响的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4(4):209.
[2] 励晓红,吴擢春.社区健康促进项目评价的有关问题.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4,20(2):158-160.
[3] 张红杰,耿玉田,李凤良,等.北京市密云县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现状及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2,5(5):273-276.
[4] 陈锦辉.强化卫生科普精品知识.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