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经济转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河南省财经学校,河南郑州450012)
[摘要]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选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在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制约的内在矛盾时,应积极提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本文提出以低碳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寻求低碳经济转型的正确途径。
[
关键词 ]低碳经济;中国经济;转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140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室气体排放远远超出了地球的承受能力,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世界的强烈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制约的内在矛盾,增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探索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课题。我国作为工业生产经济大国,正在不断致力于开发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发展低碳经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选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促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
1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点
1.1低碳经济的概念
在当今能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是为了在能源利用的同时做好对环境的保护,保持自然环境的节能减排、低损耗、低污染,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经济模式在起到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既不会阻碍社会经济前进的脚步,优化了能源结构,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又不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低碳经济所提倡的发展理念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通过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计划尽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共同进步,改变原有粗放后集约型的发展模式。
1.2低碳经济的特点
低碳经济就是要对能源进行高效利用、促进新能源发展、建设绿色GDP,加快能源创新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制度建设,促进人类生产观念的进步。我国的传统经济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加快了能源的消耗,换来的却是较低的经济效益,同时向大自然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为节能减排、促进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途径,是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进一步阐释。总体来看,低碳经济具有三个特点:
(1)综合性。低碳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与减排的结合,更多的涉及社会、环境、人文的综合问题,目的是通过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来促进经济发展,不是以降低生活质量和放慢经济增长为前提,不单单是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同的国家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和发展空间也不一样,制定合理的、公平的节能减排目标是保证社会公平和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
(2)战略性。低碳经济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解决当下我们遇到的生态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天气变化反常这些众多的问题更要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低碳经济是对当前能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调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深刻变革,为了让人类的生存环境适应地球的生态系统而做出的战略性布局。
(3)全球性。整个地球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所以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发展目标。
2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面临的困难
2.1政府对绿色节能技术缺乏足够的支持
在我国由于绿色节能技术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发展较晚,人们对于绿色节能技术和新能源不被大多数的人所接受,认识不清,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发展。同时国家又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扶持,发展绿色节能技术需要的新材料、新设备购买成本极大的上升,节能技术研发者的积极性因此也受到了打击。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多的投入到普通技术产业发展中来,忽略对绿色节能产业的重视,影响着我国绿色节能产业的发展。
2.2对绿色节能技术缺少评估标准
目前来说我国绿色节能技术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绿色节能技术的评估没有传统的数据作为支持,多通过建设过程的中的实践与探讨,一些绿色节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漏洞百出,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再加上绿色节能技术相应的投资又极其匮乏,而研发成本较高,不能对绿色节能技术进行及时的投入、优化和完善,极大地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
2.3低碳产业的推广阻碍重重
我国必须要从国外的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才能解决对低碳技术的研发进度缓慢的现实,大力推广低碳产业,一方面通过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对国外的低碳技术进行实际的利用。我国一直以来对国外先进技术存在重引进、轻创新的情况。很多企业希望能够为这些先进技术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这些技术往往背道而驰,不能跟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起来。到最后,既没有培养出自主创新能力,也没有带动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过度依赖的局面。
3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可能途径
3.1改变落后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积极地参与低碳减排行动,从根本上转变对于低碳发展方式的认识,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鼓励支持绿色节能技术。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低碳发展模式推广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在鼓励支持绿色节能技术发展的同时,并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对节能减排进行有效的监督,要充分认识到低碳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需要各方面长期的坚持和共同努力,树立主人翁意识,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同时对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要正确处理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抱枕转型效果。其次,还要重视人们的配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逐渐转变人们对于低碳转型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将低碳的观念植入人心,使人人都能参与到低碳减排的行列中来,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低碳生活。
3.2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尽快建立起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近、中、长期战略规划。根据中国发展的需要,制定明确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战略规划,积极争取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明确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抓紧时间在全国建立一批代表性的低碳经济试点区域。我国在东部发达地区有很多重要的能源基地,采取相关政策吸引研发及高端制造业投资,这些区域主要有低碳产业园、低碳商业区等,利用这些试点区别来发展低碳技术,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为社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实践基础,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同时,政府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布局的划分进行指导,加强对绿色节能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出建设各阶段的目标责任,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如对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等。对于购买绿色节能产品的消费者提供补贴或者是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研究出绿色节能新技术的企业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人们购买的积极性,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我国要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在绿色节能新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合作,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
3.3加快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结合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明确各地域的发展优势,进行总体战略规划,进行地域划分,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在生态环境比较容易遭到破坏的地方,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加大对环境的保护,保证当地生态平衡;在一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指导的地区,用高新技术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依托各地区有利的地形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结合各地区的发展现状,结合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安排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创新性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用新兴行业来带动经济结构的转变,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转型;低碳经济;低碳房地产;投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1、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正在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我国经济的发展将进入一个追求质量效益型的新阶段。
房地产在我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2009年为例,全国房地产投资总额为4.3万亿,占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总额(19.4万亿)的22.2%,也就是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五分之一的是来自于对房地产的投资,并由此牵涉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建筑材料、家居装饰装潢、五金建材、电器设备以及政府管理和围绕房地产产业服务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
2、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2009年末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会前就宣布了“到2020年将把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到45%”的宏伟目标。会上提出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
******总书记和******总理都先后提出过低碳经济的经济方略。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低碳经济”成为国内热门话题,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生活等各种与低碳有关的名词层出不穷,低碳房地产也因此应运而生。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的碳排放量中房地产竟占排放总量的50%。发展低碳房地产对低碳经济可谓影响重大。房地产低碳成为各方关注与讨论的焦点,建设低碳建筑、低碳住宅,甚至整个低碳房地产行业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二、低碳房地产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低碳房地产是指在房地产的建筑材料生产、建筑设计、建造、物业管理、拆除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阶段,在保证房地产品应有的基本性能、功能、质量、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减少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谋求房地产产品的“生态溢价”。
2009年11月搜房网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推出的“明日之家”系列访谈中首次提出“低碳住宅”概念之后,“低碳”与“房地产”正式结合,“低碳”概念被业内高度关注,如今“低碳住宅”已然成为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
2010年2月1日,搜房网携手全国104个城市分站,联合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中国房地产低碳公益基金筹委会、上海世博会零碳馆以及多家公益组织,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出“中国房地产低碳行”大型公益活动倡议,低碳房地产引起业社会广泛关注。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则在一份内部报告中指出:房地产的低碳发展,将成为未来10年行业最主要的热点及趋势。
现阶段我国发展低碳房地产仍将面临很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1、房地产企业开发低碳建筑动力不足。我国房地产企业在低碳发展的认识上尚存在一定概念滞后,通常开发商会觉得低碳建筑成本较高,在当前价格弹性较大的房地产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实际上,低碳住宅的总成本相较于普通住宅还要更低,开发低碳住宅的目标之一就是降低诸如水电费、物业费之类的生活成本,因此其比普通住宅的使用费要低很多,从远期看,购买者其实真正节约了住房成本。
2、国家的相关规范与量化标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整个房地产界缺乏权威的、可量化、可操作的认定标准是目前低碳房地产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就导致开发商缺乏指导,购房者缺乏参考,低碳地产长期停留在概念上,难以评估。
3、消费者对低碳成本的认可度不够。消费者对低碳概念认识不足,使低碳建筑未成为当今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建筑的推广进度。从市场分析,当前我国消费者住房刚性需求强烈,低价房成为首选,其次是地段、环境、功能,而低碳、节能、环保往往排在最末位,甚至被忽略。而低碳房建筑成本高于普通建筑,故其成本的增加必定会通过提高房屋初始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结果将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4、现有节能设计及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当前我国低碳住宅主要集中在新风系统、地源热泵空调、节能墙体、节能门窗等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应用上,而建筑设计节能的设计水平和相关技术还相对落后。如园区绿化率每增加10%,气温可降低2.5%左右,如何通过科学设置绿化率减少热岛效应;房屋布局及内在结构在设计中如何有效利用自然风和太阳光问题等。 转贴于 三、低碳房地产的定位选择
低碳房地产即低碳住宅要求在能源、水环境、声音、光源、热能、绿化、绿色建材等方面都需要有一些基本的低碳要求,具体说主要表现在:
——能源系统:对住宅护围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节能达50%以上,鼓励采用新能源。
——水环境系统:室外设立中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供水设施亦是节水接能型;推广节水器具;在有需要的地方可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接饮用水系统。
——声环境系统:室外声环境设计应使日间小于50分贝,夜间小于40分贝;采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日间噪音小于35分贝,夜间小于30分贝。
——光环境系统:住区内防止光污染;公共场所采用节能灯;居室保证日照时间。
——热环境系统:住宅围护结构有一定的热供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以保证冬季供暖室内温度达到20--24摄氏度,夏季空调室内适宜温度22—27摄氏度;供暖、空调采用清洁能源。
——绿化系统:区内绿化应具备生态环境功能、休闲活动功能、景观文化功能。
——绿色建材系统:3R材料(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使用量比例达到30%;拆除时材料总回收率达到40%;应选用无毒、无害、无污、无放射性、无挥发性,有益健康的材料:应采用已取得国家环境标志认可委员会批准并被授予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和产品。
房地产企业实施低碳营销,突出其项目环保、节能、健康、舒适的优势,将是战胜对手,赢得消费者的最有利的武器,因此低碳房地产的定位的基本战略选择应该是环保、健康、节能。
(1)环保定位:也就是房地产在土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建材的循环回收、垃圾的分类处理等各方面出类拔萃;
(2)健康定位:即建筑、室内装饰、区内环境、小区周边环境都实现了对业主健康的最佳呵护;
(3)节能定位:建筑材料、建筑设计的优化使电能耗量减少,从而实现节能。
四、我国低碳房地产的投资选择
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同时经济发展呈现粗放式的特点,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另外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而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美、日、欧等已进入知识经济或服务经济时期,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落差。基于这些不利因素的认识,我国在房地产的低碳化进程的投资选择主要集中在:
1、低碳房地产建筑过程。房地产是以建筑为基础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将是决定低碳与否的第一个环节。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低碳建筑又包括了:
(1)墙体节能技术。墙体是一个建筑物最重要的结构,墙体材料的类型和结构将直接影响屋内空间的环境。使用节能的技术,可以使墙体调节屋内环境,改善空气温度和新鲜度,减少因使用空调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尽量使用节能墙体技术也是低碳房地产的必然要求。
(2)门窗节能。传统的木材门窗和实心玻璃,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在减少二氧化碳方面没有丝毫的作用。当前,最先进的门窗节能材料却能够在节省原料的条件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围环境。如: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以及智能玻璃。
(3)屋顶节能。屋顶的设计与材料的使用与碳的排放量有着重要的联系。利用好屋顶,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屋顶接受了整个建筑物的大部分阳光,同时,屋顶也隔绝了屋内与外界空气的流通。如何利用好太阳光和如何增加室内的空气流通,都是对新型的屋顶技术的挑战。
(4)采暖、制冷和照明节能。如今普遍的采暖、制冷和照明设施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以至于人们对这种耗能方式越来越感到恐惧。如果把目前的这种耗能方式加以改变,那么,将会节省能源,大大缩减碳的排放量。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等先进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
(5)新能源技术的采用。传统的能源已经越来越凸显出它的污染特性,大量二氧化碳的产生逼迫着人们尽快的过度能源的使用类型。尽管还没有得到普遍,但已经寻得的新能源正渐渐的走进人们的生活。如: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墙等。这些新能源的使用形式将对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2、低碳化房地产设计。低碳化房地产设计是低碳房地产投资必须关注的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将会达到节约材料、循环利用、环境美化以及邻里和谐等功能。低碳设计主要包括户型类型、楼盘间距、管道系统、社区绿化和低碳设施等五个方面。
(1)低碳住宅户型类型。在我国人均拥有土地面积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多采用中小户型的设计既能体现有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同时也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在房间的设计上采用大开间小进深,既能保证良好的通风,也能得到更好的采光条件,将大大降低空调、电扇、电灯等电器的使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低碳房地产楼盘间距。拓宽楼盘间距,尽量保证每一户的充足采光,降低电灯的使用率,达到节能节电的效果;超宽的楼盘间距设计将会使通风更加流畅,空气轮换更快,减少空调电扇的使用,也能达到更新生活环境的效果。
(3)低碳房地产管道系统。由于自来水的生产、废水的处理都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循环利用型的管道系统设计将会一定程度上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4)社区绿化。选择吸附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乔木、灌木和自然生态来进行美化,如:美人蕉、法国梧桐等。施以错落有致的设计和安排,使环保与美化效果同时达到最佳。
住宅作为人类生存和居住的场所更应该选择可持续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从健康环保的角度来选择建筑地址、建筑材料和施工方式,使人类的居住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舒适,将低碳理念植入房地产开发过程的全流程中,使低碳房地产成为追求生活质量的理想投资选择。
参考文献
徐瑞娥.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9,66.
刘宝亮.7大新兴产业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N].中国经济导报,2010-10-21.
李智强,吴诗嫚.低碳经济下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研究,2010,3.
低碳投资:顺应趋势 “碳金融”前景广阔
海富通中证内地低碳指数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刘璎表示,低碳节能环保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是中国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规划扶持下低碳行业的成长性有明确预期,行业增速会提快。
而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碳金融”也迅速发展。于4月23日刚刚发行的海富通中证内地低碳指数基金就是国内首只以低碳指数为跟踪标的的指数型基金,被动复制指数的投资方式使其区别于市场上存在的股票型基金。
某券商人士表示,“碳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前景广阔。原因在于,对于以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原始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则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质变阶段。相关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将绿色经济的元素注入经济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其倡导的将能源、环境、经济三者联系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正从传统行业衍生至金融领域。
低碳指数的推出,是国内金融机构在绿色投资模式上的一次重要尝试。目前,内地资本市场上已经涌现了多只反映低碳经济领域上市公司股票表现的指数,开放式基金产品中也有低碳投资概念的主动管理型产品,但跟踪低碳指数的被动管理型产品尚未有先例。日前,国内首只低碳主题指数基金――海富通中证内地低碳指数基金也已面世,从而在被动指数投资创新上率先迈出第一步,抢占了国内低碳金融的发展先机。
低碳投指数,分享中国经济转型机会
之前已有不少投资低碳行业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产品,与之相比低碳指数基金有哪些特点呢?
从成份股的结构上,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在择股上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在选择股票公司时,除了考虑低碳业务收入、市值和流动性等传统指标外,还对备选样本股的盈利性、资本扩张、增长潜力、技术创新等方面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体现指数的“低碳”特性,从而确保指数的可投资性。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在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自1978年到2009年的32年间,我国名义GDP由1978年的362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4050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5%。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中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仍是以粗放型为主、是以物质资料的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很明显,这种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到了难以为续的地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稀缺、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国,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低碳经济这一理念提出之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各国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自然也是跟随国际的步伐,极力的由高碳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是我国要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低碳的经济增长方式,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使得转变过程缓慢。
1我国经济增长的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增长。GDP总量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40506亿元,平均增长率接近10%,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1978-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1984年,七年间GDP平均增长率为9.25%,其中1984年增长率最高,达到15.20%,1981图1我国1978-2009年实际GDP增长率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整理所得。年最低,为5.20%;第二个阶段是1985-1992年,这8年GDP平均增长率为8.95%,其中1992年增长率最高,达到14.20%,1990年最低,为3.80%;第三阶段是1993-2009年,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明显减小,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平稳上升,GDP增长率的这些数字特征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这一阶段,GDP平均增长率为9.57%,其中1993年增长率最高,为14%,1999年最低,为7.6%。2008年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GDP增长率降有所下降,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在稳定增长。从上面的图表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周期性的波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一些客观因素之外,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增长目前仍然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主要依靠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提高产量或产值的那种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虽然让我国经济突破了量的增长,但是,随着资源的日益稀少和环境的逐渐破坏,经济增长的质量日渐下降,经济增长也逐渐不平稳和不可持续。所以正是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不平稳,造成经济增长起伏不定、大起大落。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为了能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我国选择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下,虽然我国经济确实是取得了奇迹般的成果,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GDP总量增长了近乎100倍,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保持在9%以上。但是,我国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三高一低”特征,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三高一低”既是中国目前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也暗含了这种增长方式所要付出的代价,即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所耗费的成本是不可估量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投资比例大,但投资效率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GDP中用于投资的部分仅占10%-20%的比例,而我国却达到了40%—45%的比例,即上述这些国家每增加1亿元的GDP需要投资1-2亿元,而我国要增加1亿元的GDP,则需要4-4.5亿元,且最近3年年均需要投资竟达到了5亿元,远远高于上述这些国家,说明我国的投资虽然比例很大,但是投资的效率太低。
二是资源耗费大,浪费多。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例如,我国火力发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1%,水泥综合能耗则是高达45%。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4.1%,而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的消费量却分别为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和40%。我国本身并不是能源丰富的国家,如此大的耗费必会造成我国对国际能源资源市场的严重依赖,经济对外依存度增高而抗风险能力减弱。
三是高投入、高消耗必然会导致高排放,环境污染严重。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下,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头顶上不再是蔚蓝的天空,而是漂浮着的灰蒙蒙的粉尘。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各个层面的问题不断的显现出来。我们不能只是注重经济在数字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在质量上增长。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在市场化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要尽快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p#分页标题#e#
低碳经济是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从内涵看,低碳经济模式适合中国具体国情:中国既需要摆脱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减轻高油价的压力,实现经济转型,又需要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因此,发展低碳能源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和必由之路。2007年9月8日,主席在APCE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在这期间基本完成了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到201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6%左右,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8%的目标。
3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伴随的增长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性,政府也是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1982年十二大开始就已经着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1995年明确提出了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后相继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和方针,但是接近20年过去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毫无起色。为什么多年以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十分缓慢呢?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各种资源定价过低。我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和资源性产品价格长期受国家统一管制,且严重偏低。资源的价格低、地价低、水价低、能源价格包括电价也低,这种资源定价过低的现象,使得资源失去其原本的稀缺性,使得资源在被利用时,被无限制的开采和发掘,造成资源极大程度上的浪费。(2)地方政府考核过于片面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角是企业,“经营城市”是政府职能的大错位。政府不能办企业,这是早就明确了的,但是政府仍然是以赢利为目的来经营城市。2003年以来,地方政府为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和形象工程,大搞开发区和市政建设,个个都要工业立市,铺摊子,上项目,粗放式扩张,引发经济走向过热。这种考核方式使得每届地方政府,只注重GDP增长的总量及其增幅,并未考虑其增长质量和城市的发展。(3)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在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世界工厂地位客观上决定了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度。(4)中国的高能耗工业部门大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都还有赖于这些产业的基础性支持,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进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仍存在难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中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之不理。以上的诸多因素说明了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虽然我国在很早就开始提出与低碳经济相一致的发展路径,但是由于自建国以来,我国为摆脱贫困的面貌,把一切的中心都放在经济增长上面,且注重数量而忽略增长的质量。由于这样的路径选择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路径依赖,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始终锁在粗放型这一模式,转变缓慢,而发展低碳经济也仅仅是一个很火的口号,实际行动却变得困难。但是尽管很困难,我们依然要从问题出发,寻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找到突破口,逐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2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是困难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是我们应该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转变。针对上面造成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总结了以下几条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要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制度。在考核政府官员政绩时,不能只看GDP(和绿色GDP)的增长速度,更要看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保、生态保护、医疗卫生以及社会秩序、信用、法治环境的改善等。各地区都按照低碳经济的模式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保建设投资,那么自然全国经济增长方式也就会逐渐转变。
其次,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而忽略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潜力,使得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降低约一个百分点。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完全完成工业化进程,将第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更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们只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逐渐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并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效率、改善工业结构,逐渐完成产业的升级。
再次,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同时期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利用率较低,但也表明我国能源利用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逐渐加快淘汰这些高排放的落后产能,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并着力调整和改进能源构成结构,多开发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充分利用和开发中国的水利资源、风力资源、太阳能、生物燃料、地热、潮汐能,以及核能,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综合形成一条能源链,达到调整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资源可持续供给。
第四,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项考核,收集整理产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用制度和价格机制来约束企业的资源使用。必须积极研发包括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通过推广和应用新型低碳经济技术方式,引领中国向新型低碳经济发展,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第五,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尽快扭转高排放、高污染的状况,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p#分页标题#e#
关键词: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路径选择
煤炭资源经济在目前的中国发展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摆在重要的位置。人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全球的气候变暖,南极的冰川融化等导致了生态的严重失衡,低碳的经济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众多的国际会议上所有的国家均表明了态度,一定要改变目前的煤炭资源型经济,寻找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国也明确表态,一定会逐步将煤炭资源经济缩小化。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别声明:目前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经济中占据三分之二的位置,到2020年,将煤炭在能源中的比重降低到60%左右。这个决定申明了中国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的决心和信心。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们的信心也是坚定不移的,因此煤炭资源经济的低碳转型成了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之前的煤炭资源型企业是粗放型的发展,矿井生产出来的煤直接装车运走,里面的灰分等污染物较多,随煤炭生产出来的还有矸石等杂物,也是随意丢弃,到处可。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要求对碳氧化合物的零排放,而是要求采取措施,比如说生产出来的煤炭可以经过洗煤厂处理降低灰分含量或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可以在焦化厂等进行深加工处理,最终实现降低碳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另外,对随煤炭采出的矸石,可以作为个别工程的铺垫材料,也可以二次消化利用,生产砖块等,达到最优的合理利用效果。在消耗煤炭的地方,灰分也可以二次利用,生产水泥,或在化工科技园区在灰分当中提取尼龙等化纤原料。以上种种手段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氧化合物的排放量,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达到节支降耗,同时保证对环境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环境监测监控体系日趋完善,绿色环保的低碳经济也逐渐步入正轨。我国的各个方案条例等也逐渐出台。相应的政策提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美好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因为煤炭资源型经济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煤炭是化石能源,它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对地下和地上的生态环境均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低碳环保的经济对我们目前的中国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技术还相对落后,但我们欣然地接受挑战。因为我们的国家始终坚持任何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已经到来,而且来势汹汹,势不可挡。这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只有顺应这个发展潮流,我国的经济才能顺利健康地平稳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除了能够很好的保持生态平衡,而且能够节支降耗,使仅有的化石能源重复利用,提高利用率,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研究要点
对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的研究我们既要立足国内,同时放眼国外,学习他国的先进技术,弥补现在国内的不足,比较学习,促进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的顺利高效可持续发展。
2.1国外研究
国外的科学家已经形成研究小组,对煤炭的资源经济低碳转型从经济效益和自然环境发面进行深入研究,早在2003年,英国的首相布莱尔就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同时该国的经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在经济方面:该国提出要对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挖掘潜在的经济价值。积极探索寻找低价、易开发、安全的可替代能源,从而减少现在的能源开采支出费用。同时,尽量避免开采化石能源,积极开发新的能源技术和方案。比如,积极地建立风力发电基地,水力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等。政府在这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符合国家政策的减免相关税费同时对经济困难的企业可以及时的给予经济支持。
在自然环境方面:积极制定政策法规,对各企业等厂矿的碳氧化合物排放量做出明确的要求,呼吁全世界所有国家投入到节能减排的队伍当中,对个别地方的环境质量跟踪检测,发现违法违规现象严厉地进行处罚,对积极响应政策的企业等厂矿进行奖励,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投入新设备,保证周边环境质量,为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保驾护航。
2.2国内研究
自国外的低碳概念引入国内至今,越来越多的人和单位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国煤炭市场,要想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促使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因为现在的中国经济非同往日,现在的中国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和钢铁产能过剩,现在的转型已经剑在弦上,目前的煤炭市场已经膨胀,产能过大,个别小煤矿不顾安全等条件盲目的进行生产,给人民财产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煤炭资源经济的低碳转型摆在了风口浪尖的位置,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企业,甚至国家的长远发展。
我们要深入研究分析现状,出台合适的政策等激励性机制,深挖内潜,节支降耗。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政策及时全面的层层传达,力争上下全覆盖。除此之外,要严格落实,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对出现问题的企业和人员严格责任追究。能够二次开发利用的资源坚决积极开发利用,积极寻找清洁能源。
目前,我国已经在西部地区建立多处风力发电基地,以此提高我国在电力上的保障性,积极在合适的地方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给予政策性奖励和补贴,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保证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在管理和技术上创新,使煤炭经济型企业向低碳经济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的个别地方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个别地方的领导或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依然不顾大趋势的选择,盲目地仍然发展煤炭资源型经济,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资源型经济低碳转型的道路。
2.3研究的具体内容
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的路径选择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是我们首先要考虑分析的,什么时候开始转型、怎样转型、转型的更高层次是什么等,都要具体分析和研究。我们首先要分析研究周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究竟煤炭资源经济对周边环境又怎样的破坏我们要搞清楚。要想免除或减轻这种伤害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低碳转型。在国家政策方面我们怎样的争取支持,怎样的恰到好处的去实施我们的方案,要把方案具体化,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单位和个人应该如何追究。
在现阶段的中国,我国的经济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煤炭依然是我国的基本能源。要想一下全部的舍弃煤炭资源,对我们来说是不能达到的,也是不公平的。因为目前的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能量还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在积极的探索研究。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以在能源分配方面,我国的人均占有量还在世界上靠后的位置。另外,目前的煤炭资源型经济在我们国家属于“高投入、低产出”,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技术水平等原因,另一方面我国的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矿井下高瓦斯、高温等自然灾害众多,这些因素不但制约着煤炭的产量,而且给煤炭生产企业职工的安全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无论从国家长远发展的层面,还是从人民的财产、健康方面,要想国家的长治久安,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的趋势。国有企业要身先士卒,民营企业也要紧跟其后,只要将目前的煤炭资源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健康有序的发展。
本课题拟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跟踪国内外关于对外贸易低碳化转型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理论分析框架。
1.2实地调研在广东省内选取3~5家主要外贸进出口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重点了解具有代表性进出口企业低碳化发展的情况。
1.3访谈调查在广东省内大样本取进出口企业,对熟悉进出口业务的高管进行深度访谈,问卷全部由开放式问题构成。
1.4实证分析和数据仿真建立带权重系数约束的回归方程,对相关数据利用SPSS、MATLAB等工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评价等。
1.5合并PEST、SWOT两个分析模型设计访谈问卷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分析我省对外贸易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探讨广东省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2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现状及转型迫切性问题
2.1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概述广东省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体制市场化起步早。广东省凭借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较早获得的政策倾斜,以及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各种优势,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外贸特征,但正是因为广东省外贸发展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来驱动,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因而产品附加值低,对外资依赖度高,地方根植性较弱,明显存在外贸发展地区不平衡。表1反映了2009~2013年广东省不同外贸模式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构成比例情况。由表1可知,全球金融风暴以来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中,2009年加工贸易就已达到58.24%,而一般贸易仅占32.53%,2013年的加工贸易比例下降较大,但仍占据广东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2012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983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7%,高于全国增幅1.5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外贸总值的25.4%,2013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0918.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6%。在广东外贸模式中加工贸易比重最大,是主要的外贸模式。同时还可以看到,一般贸易模式占广东出口贸易的份额一直在不断上升,发展迅速,2013年广东省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3688.12亿美元,占总进出口额的33.8%,而2013年其他贸易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17.94%,比2009年的9.23%上升了8.71%,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比重的不断提高说明了广东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正在提升,也是产品竞争力提升的表现,不得不引起重视。
2.2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的迫切性近年来,各种诸如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的出现,已促使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大潮流,被更多的国家提倡和采用。长期以来,广东省一直是出口导向型的粗放型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这与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相悖,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经济转型指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配置的转变,包括发展要素、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等的转变。对外贸易结构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目前广东省的产业结构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较大比重,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致使对外贸易以低端产品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不高级,而经济转型的根本任务就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必然要求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尤以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制造为主的外贸产品转向低耗能高效益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外贸产品。
3广东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3.1广东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衡量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的指标有很多,在众多指标中,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是最为关键的,诚如众多学者所言“没有一定增长速度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还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人民最为关心的经济指标,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组要组成部分。故此,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作为因变量。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是测度广东省对外贸易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指标,而该指标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如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出口竞争力、社会效益、环境污染程度和资源消耗等因素的制约。我们选择7个三级指标作为自变量,研究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广东省历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作为因变量,而自变量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2广东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实证研究
3.2.1带权重系数约束的回归模型建立带权重系数约束的回归模型。该模型用以说明广东省外贸的增长速度与自变量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权重贡献程度。
3.2.2回归模型的计算步骤(1)先计算,的相关系数矩阵。(2)为了减少量纲的影响,对,进行标准化处理。(3)在SPSS中运用权重估计,以标准化后的对标准化后的进行回归。
3.3广东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及分析
3.3.1指标赋值结果从《中国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中搜集了2005~2013年所需指标的原始数据,得出指标系数矩阵表
3.3.2指标评价从指标系数矩阵表3可以看出,广东省对外贸易增长率与各指标的关联程度不高。它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货物出口资源能耗、资源利用率呈正相关,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系数、出口贸易行业就业率出口贸易行业人均工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呈负相关。从回归后的公式可以看出“,三废”排放对广东省外贸增长率有正的贡献率。这就说明广东外贸的增长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的。资源利用率对外贸增长有正的贡献率。这说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能节约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外贸增长。高新技术出口竞争力系数、出口贸易行业就业率、出口贸易行业人均工资对广东省外贸增长是负贡献。这说明广东省的外贸增长是一种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外贸增长的成果没有惠及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行业就业率和人均工资没有带来正的贡献率,外贸行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的保障。综上所述,广东省的外贸增长模式是一种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广东省要亟待改变外贸发展模式,使其变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
4广东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PEST-SWOT分析
根据访谈调查的结果,我们的团队整理完成了下面的PEST-SWOT分析(表5),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分析广东省对外贸易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4.1政治因素分析
4.1.1政治—优势(1)广东省是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省份,处于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改革红利”逐步释放。(2)国务院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加强进口等政策措施深入落实。(3)我国大幅度调整我国贸易出口退税政策。(4)我国的政治环境比较稳定,为出口贸易提供了环境基础。(5)国家大力发挥关税的杠杆作用,对纺织产品等相关行业实行外贸出口减税政策,增大了广东省外贸出口的势头。(6)我国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市场政策。(7)2000年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
4.1.2政治—劣势(1)广东省内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使得外贸地区发展不平衡非常明显。(2)前期货币宽松政策是消减产业竞争力的助力。(3)知识产权政策不完善,导致对外贸易摩擦频繁。
4.1.3政治—机会(1)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2)开放合作不断深化,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3)民营出口企业的异军突起。(4)出口商品加快优化升级。
4.1.4政治—威胁(1)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下滑、进口需求锐减、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2)对外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4.2经济因素分析
4.2.1经济—优势(1)强大的外贸规模和强大的产业依托。海陆空交通发达。有珠江流经,水资源丰富。(2)广东省是众多华侨的故乡,有利于投资。国家政策性支持。开发历史较早且强度大,有经济基础。经济发达、轻工业极其发达。(3)广东省建立了深圳、汕头和珠海三个经济特。(4)广东省的对外贸易出口国遍布世界各地,这为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4.2.2经济—劣势(1)广东对外贸易出口规模大,但效益低。(2)广东的贸易出口方式是”三来一补”为主,比较粗放,仅仅是在大量进口基础上的简单加工。(3)广东省对外贸易出口国众多,经济外部风险增大。(4)与广东省进行贸易的大国主要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地区,这造成市场过度集中。这种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必将加大外贸出口的不稳定性,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5)工业产能过剩,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4.2.3经济—机会(1)广东对外贸易起步较早,因此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较早,广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广东产品都有开拓新兴市场的空间。(2)据第107届广交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总体增长的同时,来自新兴市场的采购商人数明显增多。(3)在国内,广东可以提升粤港澳台经贸合作水平,并推进泛珠三角区的经贸合作。(4)广东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持续较快增长,扩大了广东省优势产品的出口。(5)经济领域改革全面推进。
4.2.4经济—威胁(1)金融海啸影响大,远隔重洋的广东也惊涛拍岸——出口订单减少。(2)对外加工贸易下降,部分企业减薪裁员歇业倒闭。(3)人民币升值的压力。(4)经济全球化加剧竞争。(5)经济生产成本上升。
4.3社会因素分析
4.3.1社会—优势(1)劳动力资源密集,以初级产品为主,成本低廉,便于拓宽国际市场。(2)出口产品层次丰富,符合各国人的口味。(3)广东出口企业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4)广东是众多华侨的故乡,有利于投资。
4.3.2社会—劣势(1)核心竞争力低,低附加值,出口结构不合理,缺少国际品牌。(2)外贸依存度高,过度依赖外资。(3)广东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落后,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
4.3.3社会—机会(1)广东省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2)加入WTO以来,广东进一步加强了对服务贸易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了对农业、金融业、旅游业、丝织业的发展。(3)广东的对外贸易出口遍布世界各地,这为广东对外贸易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4)广东商品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外贸经济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民营企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3.4社会—威胁(1)对外贸易收支不平衡。(2)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形成一个新挑战。(3)服务贸易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其他产业不同步增长。(4)企业发展布局不协调。(5)WTO具有模糊性的相关条款为广东对外贸易摩擦产生提供了机会。
4.4技术因素分析
4.4.1技术—优势(1)大力推进广货全国行、广货网上行,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新消费增长点不断催生。(2)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市场采购贸易,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提高服务贸易比重。
4.4.2技术—劣势(1)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方式粗放,产业相似度高。(2)先进技术仍然不如发达国家。
4.4.3技术—机会(1)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2)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深入推进,实施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重点行动,依托高新区、专业镇建成一批金融科技综合服务中心、中小科技企业征信中心。(3)从单纯人工输出正转型为自主技术输出,融入新先技术速度较快。
4.4.4技术—威胁(1)低端技术无法得到更好的保护。(2)发达国家繁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导致广东对外摩擦的频繁发生。(3)创新技术成本偏高。
5低碳经济视角下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策略
基于低碳视觉,广东对外贸易模式根据PEST分析模型有以下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转型策略:
5.1政治方面的转型策略
5.1.1法律法规作保障在国家已有的法律基础上,完善低碳法律保障体系;在部分城市试点开征碳税、资源税。
5.1.2加强对外合作加强区域经贸合作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利用好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促进建立低碳技术国际转让市场;主动参与低碳国际贸易规则的制订将为贸易模式转型赢得时间。
5.2经济方面的转型策略
5.2.1促进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优化能源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通过提高加工贸易的附加值、扶持一般贸易中优势行业的方式来优化贸易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产品多元化,进行绿色营销。
5.2.2政府与企业联手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进一步发展低碳金融市场,加强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建立碳预算自由度,保证低碳经济发展资金投入;引入资金和技术创建自主品牌。
5.3社会方面的转型策略
5.3.1为对外贸易行业培养低碳人才优化人才培养和激励的综合环境;大力引进“海归”人才。
5.3.2行业协会建议行业协会在加强自身行业自律的同时,可协助政府实施相关政策,也可以协助企业谈判协商,实现“正和博弈”。
5.4技术方面的转型策略
5.4.1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广东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技术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发展高端智能化产业;平衡完善装备制造业各类资本和产品的竞争机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广东外贸; 对外贸易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时代,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都是我国对外贸易开展的最前沿阵地,外贸蓬勃活跃,不仅是促进广东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也对全国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近几年全球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后,广东的对外贸易也因新式贸易壁垒的出现和经济转型时期的到来而深受影响,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一)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是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潮流,被更多的国家提倡和采用。长期以来,广东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粗放型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特点,这与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相悖,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首先,低碳经济时代使许多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碳关税”政策对本国实行贸易保护,“碳关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碳壁垒”。这使得广东省出口的以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品销售成本大大增加,丧失了过去价格优势的地位,使广东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削弱。其次,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面临严峻的壁垒问题。比如在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占有主导地位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产品,在2009年上半年出口564.7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19%,深受新型技术性壁垒的影响。
(二)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是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选择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转变。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广东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外贸发展模式与我国环保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可以保持广东省对外贸易优势,即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降低由于环保标准提高而增加的生产成本;同时,因为低碳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内核,可以促进广东企业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损耗、保护资源、运用科技手段发展绿色生产优势,创造竞争优势,推进产业升级,在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增加广东省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省经济转型的关键之举就是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调整。近几年来广东省过高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带来贸易摩擦增加,极易遭受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的影响和冲击,这迫使广东必须调整现在的外贸发展战略,实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这无论是应对国际新式贸易壁垒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广东省经济整体转型,都显得十分紧迫,十分重要。
二、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简析
(一)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简析
加工贸易是广东吸收外资和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方式,其出口产品从以传统产品为主发展到以电子、通讯、信息产品等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为主,逐步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2010年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38.5%。同时,加工贸易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充分发挥了广东人口大省的优势,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虽说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广东加工贸易整体仍处于加工制造和零部件配套等中低端环节,附加值还不够高,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品牌等环节大部分还由跨国公司母公司控制;二是近年来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69.1%,到2010年降至56.85%;三是广东加工贸易主体仍没改变以外资为主的状况,目前广东加工贸易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80%的绝对比例,内资企业占20%,其中民企只占5%。内资加工贸易企业比例及规模偏低,反映出本地企业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优势不足。
(二)一般贸易发展模式简析
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对外依存度相对较小。从数据显示来看,广东省加工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一般贸易虽然在广东外贸中比例较低,但比重却在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26.49%上升至2010年的34.21%,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所以在低碳经济时代,在加工贸易面临严峻挑战时,一般贸易成为广东外贸的突破口。但是,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度、销售渠道不畅,而加工贸易已由母公司在国际市场建成较固定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市场,这致使有技术的企业仍更愿意选择贴牌出口。与此同时,企业担忧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国内建立销售渠道和品牌并不容易。对此,一般贸易出口企业要加强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国际国内知名度,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而这又是一般贸易出口所面临的巨大困境。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策略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在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中的作用
这对目前正处于产业调整期的家具企业这个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有重大的意义。在经历“危机”“喷井”“工荒”“品牌”等多种调整的同时,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时期,那就是"低碳"。随着政策重心与消费者意识向“低碳”倾斜,低碳将成为家具企业运营的宏观外界环境。中国家具企业应该顺应低碳潮流,形成低碳思维,实施碳资产管理与低碳战略,以应对政策环境与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同时,发展与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消费模式,不仅能破解制约家具企业目前发展的瓶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家具企业升级转型的新契机。这种国际大背景,对中国家具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战略性问题。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简单来说,在进行家具企业转型时主要考虑三点:一是节能、二是减排、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有效”的家具产品。为实现这三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转型。
1、材料的应用
制造家具所使用的材料有很多种,金属、玻璃、塑料、木材等。在所有材料中,木材仍然是最为环保的材料之一。因为在原材料资源利用上只有木材是可循环的、可再生的,像金属、塑料等制品都是不可再生的。正因为木材的特性,才让它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目前大部分家具的板材来源自人工速生林、杨木、松木等,它们的一般成长周期是10―20年,像杨木短一点4―5年可以利用,从这点来讲是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工厂的角度来讲,能降低生产的成本,能够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只要政策导向正确,措施有力,市场需求大,木材只要合理地砍伐,及时补种,并不断扩大林区面积,科学地设计和使用,就能让森林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只要加强研究降低木材获取成本的方法和途径,就能使木结构的节能和环保优势更加突出。同样,木家具的节能和环保也就更突出。
另外,其他生态环保材料,如竹材、藤、水葫芦、麻、麦秸人造板、玉米皮等,都是可以通过各种艺术设计和技术处理应用到家具上的,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我们人类身体的危害。
2、加强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减少能耗,减少污染,减少温室排放。家具产业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低碳经济发挥作用。
一方面,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电耗、煤耗,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可以通过家具外观造型的创新设计、家具结构的创新设计、加工工艺的设计重新调整、重新创新。如以前实木用得太多,现在在产品结构上做些改良,以少用一些实木来减轻环境压力。
另一方面,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利用木材的改进技术对速生材进行处理,达到家具制造的要求,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利用。如通过技术改造,通过木材超薄的裁截技术减少损耗,另外用拼接技术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利用小规格板材,特别是在板材的规格上做了一些调整,对材料进行综合利用、节约利用、小材大用、劣材优用来提高木材的利用率。
3、销售与流通环节
在销售和流通环节过程中,家具企业的损耗和成本也很高,至少占到总成本的35%左右。由于家具业横跨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即它包括家具制造业和家具流通业两大部分。无论是产品包装,配送,仓储,搬运,安装,采购,物流过程,销售流程,店面管理,店面设计等,都存在着大量不环保的地方,吞噬着企业本来就不丰富的利润。如在流通环节上,多以散户经营为主,至今没有专业的大型物流商介入,运输成本高、交货时间缺少保证、运输质量差,导致家具产品损坏率很高。据了解全国每年运输家具的损失金额近40个亿。因此,如何保持家具销售渠道的畅通,降低企业的损耗,已成为中国家具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我提出两点来降低销售与流通的损耗:
一方面,利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模式,统一物流配送。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分散经营风险,而且还使企业专注于营销和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模式的运用。家具销售除了传统的店面经营,也可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网络销售。
4、提倡回收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家具实现节能减排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实现废旧家具回收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不仅能对二氧化碳的减量有所贡献,同时,又充分再次利用了家具。对于破损家具,传统处理多只有2条途径:一是送垃圾场掩埋,另一是当作燃料烧掉。现在更多的企业开始思考,如何让家具真正实现回收再利用。如一些废弃木材粉碎后使用专用胶合剂,可做成任何形状的建筑用胶合木板,提供建筑使用;浸了水的木材经粉碎成木屑后,可做为园艺栽培材料及锅炉辅助燃料;另外木屑还可和废塑料结合制成塑木板材料。据台湾环保单位估计,到2013年,当地废家具及废木料的回收再利用,可以相当于减少砍伐10万棵树木,一年可以为二氧化碳减量贡献17万公顷。
可见,实现家具的回收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对个人、他人、生活环境及地球都具有巨大的贡献。
5、增强低碳意识,引导低碳消费
作为家具企业来说搭好平台,做好低碳经济的宣传工作,提高大家的认识,让全社会生产者、消费者都能理解低碳经济,认识低碳经济,真正植根于大家心理,是家具企业的又一重要目标。家具产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方面,加强企业员工的低碳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他们的工作行为和意识上时时刻刻注意到企业的每一项行动,让员工意识到要为这个社会、为环境负责任。
第二,把低碳观念传递给我们的消费者,让消费者能从企业打出的口号当中感受到低碳为生活带来的意义,从他们的行为上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同时,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念,倡导自然、绿色的消费理念,推广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特别是在消费者选购家具当中,正确地引导使用家具、保养家具,特别是在消费理念上进行引导。
第三,从经销商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个口号来改变消费者及经销商的观念,让他们更多地意识低碳、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续利用的的观念,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来共同推进低碳生活的发展。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产业转型;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平顶山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结构中二产比重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了,形成了一种黑、大、粗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二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偏低,这是资源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资源的天然禀赋在带来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势必带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目前平顶山进入调整经济结构以确保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在产业结构优化上高瞻远瞩,要有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积极促使产业结构向低碳化方向快速转型。
二、平顶山地区产业现状及影响
依靠着富饶的地下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条件,以及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平顶山地区建立了强大的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产业,这些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产业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为平顶山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同时也给区内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矿业活动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约300km²;因采煤而引起的地表塌陷区面积约200 km²,破坏耕地约12000hm²。目前形成矸石山38座,占地约1000hm²。
三、后资源型城市经济低碳转型的视角
(一)产业经济的低碳化视角
1.产业结构低碳化与高度化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低碳化与高度化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高度化不仅要依据传统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使产业结构由低到高不断发展,而且也要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更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高的产业比重,逐步减少或淘汰能源浪费严重、碳排放量大的产业。
2.产业结构低碳化与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协调发展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要内容。
低碳经济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必须加强产业之间有机联系。即遵循再生产过程对比例性的要求,追求关联产业规模适度、产业联系比例协调和增长速度均衡。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以自然资源还原、恢复、再生成为手段,在加弹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永续使用、环境不断净化、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协调能力以及提高产业的关联水平基础上,经济社会达到科学合理、长期持久稳态增长的和谐的产业结构状态。
(二)休闲时代与休闲经济视角
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商业开发、娱乐设施、餐饮服务、体育竞技,还有旅游观光、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以及节假日和各类庆典场合的商业倾销,所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经济模式在向休闲转变。
休闲度假旅游是一种高水准、高品位的需求,对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导的城市旅游,只有在现有旅游资源基础上建立完整的休闲度假旅游体系,才能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后资源型城市产业经济的低碳转型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时面临多种产业选择。从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的角度看,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四种。目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挖潜,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资源型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大环境的逐步改善,为旅游产业成为转型期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奠定了基础,使旅游产业在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逐渐突显。
(一)平顶山地区旅游产业开发现状
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极度非均衡性,主要集中在鲁山、舞钢、汝州,呈现出山水旅游资源受到投资商青睐。鲁山、舞钢市在2004年吸纳旅游建设资金1.23亿元,占全市的89%。
(二)平顶山地区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业扶持过于集中,旅游产业开发类型单一,主要以山水旅游资源为主。
2.旅游层面过于简单,主要依赖观光旅游项目,对旅游资源文化价值的挖掘深度不足。
3.表象开发,深度不足,旅游资源利用方式原始,产品缺少创新,旅游产品内涵不足、缺少时尚性、参与性、吸引力和震撼力。
4.工业旅游意识淡薄,旅游资源开发出现空挡。
五、平顶山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一)进行体系化建设,打造一流旅游区。
建设一流旅游区,从长远发展的要求来看,必须实现可联动、可拉动、可推动、可弘扬、可持续。战略重点是:“保护做好、环境做优、文化做深、市场做透、产品做精、服务做细、产业做强、发展做大”。
平顶山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包括四个层面:转换模式、增长规模、品质提升、结构优化。按照分步实施原则,根据平顶山旅游发展的形势、当前的发展阶段以及所处的发展环境,实现以下目标:
1.转换模式。逐步改变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旅游环境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提高、空间尺度的拓展、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等体系化建设,逐步形成集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旅游、修学会议、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发展模式。
2.增长规模。旅游目的地发展成熟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游客滞留时间和人均消费。平顶山旅游业的发展应首先实现游客数量的快速增加,实现由规模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人均消费。
3.品质提升。突出生态旅游产业的龙头地位,发挥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产业优势,挖掘工业旅游产业潜力,进一步强化强势品牌的市场拉动功能,突出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打造精品旅游产品。
4.优化结构。首先,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拓宽旅游产业链条,扭转单一“门票收入”结构,增加其它“服务性收入”;其次,优化客源结构,重点开发省外市场、拓展国际特种旅游市场和国内会议度假、文化体验、修学旅游、温泉旅游等新型旅游市场。再次,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推进温泉、山水、乡村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全年候均有特色旅游活动的产品体系。最后,优化空间结构,通过各县市核心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覆盖平顶山全市的旅游空间网络,逐步改变单极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由一强变多强,实现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
(二)生态产业置换,全面优化平顶山环境。
以旅游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生态人居的和谐,实现生态型旅游城市的目标,营造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以旅游开发为契机,促进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工业旅游项目,完善旅游资源产业链,实现“双利”低碳经济。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这种旅游方式是指对现代工业场所的参观,包括参观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过程,开发工业旅游资源,可以实现经济“双利”局面。工业旅游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企业应该把工业旅游视为企业公关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结束语
关注生态,关心文化,构建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就是这一理念的推动下产生的,又把这一理念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推进。平顶山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同时也是一个老工业区,一些地方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部分老工业区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污染严重,急需进行整治。生生态产业置换正是针对这样的老工业区而提出的,是结合老工业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实现产业结构由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无污染、高效益的生态产业的转换,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李大伟.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对策思考——以平顶山市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08,21.
2. 蔡守秋.低碳经济立法研究一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6):38一43.
3. 陈德敏.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12.
4. 陆钟武.关于低碳经济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3(5).
5. 李肠.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山[J].,城市发展研究,2010(2):56一72.
6. 苏明吾.产业结构调整与地区利益[J].中州学刊,2001(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