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

第1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经验

一、创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相对愉悦、宽松的环境下,人的各项能力更能得到充分体现,智力更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心理特性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其各项能力、智力都将发挥到最高的水平,也便于他们创造力的学习与体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给学生提供最好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很多教育难题都可以一一解决。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以及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前提,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最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师是学生的长辈”“教师是高高在上的长者”“严师出高徒”等观念,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朋友,与学生和谐相处,把师生之间的矛盾对立面尽量隐蔽起来,而更多地关注其矛盾统一的一面。比如,教导学生上课的时候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有不懂的可以向教师发问等等。

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教师是主动地教,学生是被动地学。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一个主体地位,学生始终是教学中的客体。所以,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客随主便,老师让嘛嘛,老师让我做作业我就做,不让做我就不做,我这是听老师的指挥,学习纯粹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左耳进右耳出,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新课改以来,要求教师转变之前的教育理念,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指挥者”,而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学中把更多的自由权利放给了学生,教师要做好引导,而不是“强加”与“命令”。我们知道,求知的动力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做好学生求知欲望方面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求结果,去追根究底,把“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因为求知的欲望才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被动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思维的。

二、多施技巧,发展创新思维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会学生创新方面的知识,教师自己也要有足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尽自己所能,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好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引导要巧妙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是没有一套固定的教学规则的,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教学的过程中处处都有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入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把知识讲清楚,而且也要善于引导,很多知识也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比如《灰雀》一课,讲的是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文章在末尾的时候没有出现小男孩,只是提到灰雀还在公园里面,这只是一个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男孩哪里去了?为什么第二天小男孩没有出现?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做呢?这样一来,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对于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更强,也更容易达到教育目的。

2.点拨要巧妙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感悟能力有限,文章的内容他们刚开始可能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点拨,去解释,比如,在《草地夜行》一文,刚开始的时候讲的小战士又饥饿又疲劳,为什么后面却又“迈开大步”呢?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详细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找到问题的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得多。

三、鼓励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第2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范文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文言文诵读教学; 《伯牙绝弦》

【作者简介】 江帆,孝感市青年教学能手,国培计划湖北省优秀辅导教师,曾获2014年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大赛一等奖,现任五年级语文教师及年级教研组长。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25-0108-04

文言文虽文字简约,却寓理其中,意义深远;虽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新编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课文中文言文占30%,高中语文课文中文言文占40%;小学教材相比起老教材,有意识地选入4篇文言文,实现了零的突破。新课标强调: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文言文教学更应体现这一特点,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知其意,感其情,明其理。同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基于以上认识,在多次对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盘磨与雕琢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几点小学文言文诵读教学有效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一、反复吟诵,读通文律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训学斋规》)朱老夫子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康庄大道,即反复吟诵。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文言文时代久远,阅读难度高,这对于鲜有古文语言积累的学生来说,光靠自身的反复吟诵,恐怕不但不能达到流畅阅读之目的,反而使学生失去阅读文言文之兴趣。故此,教师还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因素,引领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应有的节奏和特有的韵律。

笔者执教《伯牙绝弦》时,在“读通文律”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一步步搭建朗读的阶梯,朗读指导力求层次清晰、有实效。一是读音,抓易读错的“弦”的正音,有的放矢;二是停顿,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让学生自己说出难读的句子,一般集中在“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这几句上,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断句吗?显然是生硬的灌输。读准节奏是建立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的,教师抓住关键字“谓”“哉”“兮”抽丝剥茧,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其意,学生不仅知道了怎样断句,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语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既突破了朗读上的难点,更为学生读懂文意奠定了基础;三是韵律,这是文言文朗读的难点,老师适时地进行范读,并在语气词“哉”和“兮”处重点引导读出感叹语气,使课堂弥漫一种浓浓的古韵味,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其朗读水平。

二、潜心会文,读透文心

读透文心,就是不轻易放过一个字,咀嚼字里行间的含义和意趣。要读透文本,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悟出它的个中味来。只有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才能倾听到文本的声音,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体验到文本的情感,惟有如此,学生才拥有与别人进行高质量对话的“底气”,才能创生出灵动的课堂。

方法1――直入重点,深度对话

新课程改革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解读教材,高屋建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正读出文章的主旨。文言文相比现代文短小精悍,却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学时更须找准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直入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从而省时高效地读透文心。

在《伯牙绝弦》这篇课文品读切入点的选择上笔者进行过多种尝试,开始设计从第一句话切入,以“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问题引领潜心会文,这个切入点看似能从头到尾顺畅引导学生往下品读每句话,但几次试课下来,总感觉不太畅快,后面教学环节的转换有些生硬,于是重新审视课文。题目是“伯牙绝弦”,文章讲的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要传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知音情怀,教学应自始至终紧扣主题。那么这篇课文就应紧紧抓住知音,由课题生发疑问:伯牙为何绝弦?继而指向文中最后一句谓世再无知音,提炼出主题――知音,再反向追溯“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这样一来从头到尾便贯通了,师生紧紧围绕“知音”进行追问、品读、体味,对知音之情的体会层层加深,慢慢与文本产生强烈共鸣。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切入点至关重要,一定要深入解读文本,找准直通中心的那条线,切入点找准了,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教学便通体舒畅,水到渠成。

方法2――发挥想象,创生文本

创造性思维往往从丰富的想象中产生。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语言与悠文的背景,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空间,能唤起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善于启发和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并能与文本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且看教学片断:

师:当伯牙鼓琴心里想的是高山,琴声流淌出来,钟子期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高大巍峨的泰山……气势磅礴的高山……高耸入云的泰山。

师:是啊,你们说的这些景象钟子期用了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峨峨兮”。

谁能读出“峨峨兮”的气势?

生1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比较平淡)

师:嗯,听出了一点山的气势,能读得再高大巍峨一些吗?试试!

(生再读,明显比刚才有进步)

……

师:真有味道!(追问)这里的“善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生:好啊!

师:表示赞叹,还能怎么说?

生:弹得妙极了!

生:真不错!

师:我注意到在文章的第一句中也出现了“善”字,和这里的“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第一句中的“善”是擅长的意思,而这里的“善”表示赞叹,是“好”的意思。

师:说得对,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很常见。谁能像钟子期一样赞叹伯牙的琴声?

生1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的朗读老师也想说“善哉!”咱们一起来由衷的赞叹――(齐读)

师:钟子期被伯牙的琴声深深吸引并由衷的赞叹,我想,他在赞叹的同时一定情不自禁地有一些表情和动作。你们入情入境地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钟子期会带着怎样的表情和动作来赞美伯牙的琴声。

(学生自由尝试)

生1:我觉得钟子期会边说边抬头向上望,手会情不自禁地抬起来。

师:很会想象,你试着这样读一读。

(生1配上动作读)

师:有意思多了!

生2:我觉得钟子期会闭上眼睛摇晃着头说这句话。

师:试试――(生2摇头晃脑读到最后还伸出了大拇指)陶醉其中,如品茶品酒一般,有味道!

生3:我觉得钟子期会情不自禁地抬起双手,仿佛要融入高山。

师:很有想法!你试着这样读一读――(生3读得非常投入,掌声响起)

以上教学片段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文本的字里行间。首先抓住“峨峨兮”“洋洋兮”两个点生发想象,以“钟子期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激发学生想象、表达。那么“峨峨兮”与“洋洋兮”的意象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充分地呈现出来。胸中有了意象,那学生再来读这句话便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能迅速地读出“峨峨兮”与“洋洋兮”的气势。接着为了深化文言文的诵读韵味,笔者让学生再次入情入境地想象钟子期赞叹时的表情动作,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浮想联翩,当孩子们把自己当做钟子期,带着表情与动作再来读这句话时,顿时朗读变得鲜活而韵味十足。在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角色体验中,学生的古文诵读一下子上升了一个层次,这里的想象有一种画龙点睛的妙处。由此笔者悟到,文言文的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手之舞之,吟之诵之”,学习文言文的意趣才能在小学生的身上得到彰显。

方法3―― 情境创设,秋水长天共一色

认知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可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从挖掘课文本身入手。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入编的四篇文言文里有丰富的知识、优美的景物和动人的故事。《伯牙绝弦》中“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是景;“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情;《杨氏之子》、《学羿》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是理。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伯牙绝弦》课例中多处利用音乐创设情境,使音乐与文本、与学生情感有机交融,和谐共振,无比美好。尤其是在感悟伯牙失知音之悲的情景创设以及最后利用情境感受这个故事的渊远流长:

师:伯牙与子期是多么希望能像高山流水一样相依相随,他们相约来年的中秋节还乘在这里相见。第二年,伯牙满心期盼,如约乘扁舟而来,然而,等待他的不是子期本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伯牙心潮翻涌,他是多么希望能再为子期弹奏一曲啊!于是他在子期的墓碑前坐了下来,拨动了琴弦,将千言万语寄托在琴声之中。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这琴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播放音乐,学生闭眼感受,很快进入音乐情境之中)

生:我仿佛看到伯牙在一边抚琴一边流泪。

生:通过琴声我感受到伯牙非常的痛苦。

生:我仿佛又看见伯牙与子期初相遇时是那么默契,那么心有灵犀,而如今只剩伯牙一人的孤单背影。

师:真是个感情细腻的孩子!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句。

(大屏幕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指名两生读,很有感情)

师:破的仅仅是琴吗?断的仅仅是弦吗?

生:不是,还有伯牙的心也碎了,绝望了。

(学完全文后这样进入整体回归)

师:伯牙跟子期这个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着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这个故事发生了三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时间在流逝,五百多年后,古书《吕氏春秋》又为我们展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请男生――

男生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借问人间愁际遇,伯牙弦绝以无声”一千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又在古诗中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而叹息不已呀。

女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两千多年后的明代,人们又在小说中传颂着这个千古佳话。

(全班齐读全文)。

师: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年级一班的孩子也在朗朗传颂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诵的同学背诵,不能背诵的同学高声朗诵。

第3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补救措施

已经有很多从事研究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学者认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和不断深入更高层次的学校学习时,语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却在逐渐下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变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主要和西方发达国家从小学生就开始重视语文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关系[1]。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学校、小学语文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何在?已有许多学者和关心语文教学的社会人士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而我们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总结得出,以下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理由和改革的思路。

1.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受应试教育影响不敢创新

当我们进行的深入的研究和调研会发现,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和以考试成绩论英雄时代,素质教育已经徒有虚名[2]。小学语文教师也只是一切围绕语文教学大纲来开展语文教学,同时也认为在小学时代一切以成绩为学习目标,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采用保守教学,不敢尝试任何创新性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为了取得学习高分也不敢进行任何创新性学习,因为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敢保证学生的升学无忧,所以不敢贸然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免耽误学生的前途和前程。

1.2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受传统文化和思维影响不准创新

由于我们历朝历代都臣服于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不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创新。特别是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很多教师自己都没有弄懂许多传统的文化,更不敢贸然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性教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绝对不容许学生有创新性学习的想法,唯恐改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害怕在语文教学上走弯路甚至走错路,这种想法在语文作文教学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学老师担心学生创新性作文不被阅卷老师所认可,耽误学生的考试的成绩[3]。

2.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可以采用以下补救措施

在素质教育不断渗透进各科教学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老师应结合语文创新教育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从而才能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在文化知识快速发展和社会日益变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须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使学生学习的习惯由被动变为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这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可以为老师创造一个愉悦的讲授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彻底放弃以前那种高高在上的教师本位思想,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同时要有一颗真诚、尊重、关爱的相处之心,促成双方建立一种友好、平等、信任、和谐关系,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体,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不仅能说话,而且还要有话敢说,对于不同的意见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著名诺贝尔获奖者丁肇中曾经说过,“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对学科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去学习了才能把知识学的更好。语文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可以通过课前演讲赛、词语“串烧”赛、故事“接龙”赛、经典诵读赛、辩论大赛等一系列的趣味语文学习活动,来丰富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激活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使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3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

小学生学习的现状是学习比较机械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中国五千年的传统优秀文化提出质疑和挑战,这不仅仅需要老师和学生有创新意识,而且更需要老师和学生有创新的勇气。语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获得这种教学效果需要让学生有大胆质疑勇气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敢于对已有的意见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见解。

2.4小学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缺乏的,如何真正的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创新意识,在学习中敢于要培养小学生具有创新求异的学习意识,在学习中让学生有敢于质疑一切人和事务,在学习中要有敢于逆向思维的意识,任何时候都不人云亦云,彻底做到不随波逐浪。其次,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辩证的思维对待语文学习。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在面对任何事情都要辩证的看待,不能把任何一个事情都想到一个极端。在辩证的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就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总结了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随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补救措施,以期帮助小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小平.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苑教育,2011.(10).

第4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体会;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人只有在对某件事物拥有兴趣的时候,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钻研这件事物。同理,对学习语文有兴趣,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效率才能提高。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1)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语文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学习语文的必要性。(2)教师要充分告知学生,语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例如,教学中介绍我国驾驭文字的杰出人才,古代的如苏轼、陶渊明,近代的如茅盾、巴金等名人的故事和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的无穷魅力。

二、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与逆向思维

学习语文要具有创造性思维与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文本教材的学习中,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作者的情感走向及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自己的理解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方向理解文本教材,从结果反推造成结果的因素,看待事物往往更客观、更全面。汉语是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学习语文最害怕的就是人云亦云,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唯唯诺诺”是不可能学习到语文的精髓的。

三、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水平的高低。谚语:“开卷有益”,杜甫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说明了阅读的好处。因此,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如何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笔者认为,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小书架,方便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勤做笔记,有时候还可以写读后感。每周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论读书心得。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前提。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与逆

向思维以及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些方法的实施,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加小学生语文能力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第5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策略是基于新课程改革中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标准,以及互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出来的,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在此背景下,开放性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催生的教学策略,通过互动和合作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胸怀与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策略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够为社会培养建设性人才。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标准要求,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的策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共同探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流、描述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在合作探究性学习中,要开放课堂模式,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所感和想象,并用自己的思考将获得的信息描绘出来,用手中的笔描写出来。在开放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想象,解放学生的思维定式。同时开放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多去观察社会,观察周边的人、物,学生的知识经验许多都是通过观察得来,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去“看”,有了观察和“看”的实际基础,学生再去学就能够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印象。比如老师在春天带学生去野外郊游,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将你看到的小草、小鸟、花儿、刚发芽的柳树、冰雪融化的小溪的样子描写出来,并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小草经过了一冬天的冬眠苏醒后看到的新的世界的样子,想象刚发芽的柳树在春风里飘舞的欢快。学生通过所见、所感和想象,写出来的文字肯定生动而且有生命感。学生在这样开放性的课堂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到的知识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的素质的提高,而且学生在开放性课堂中开放的兴趣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应当鼓励学生自我表达,鼓励学生通过语言沟通表达自我想法,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抛出的疑问,通过开放性的互动、合作过程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上的提高。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开放的自主与合作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始被应用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提高语文应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首要策略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性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分组合作,能够使学生的知识认知和情感表达共同提高和进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被动”局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每个组员都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作用,通过合理的分工,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能够积极地参与发言,并且以往在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学生能够积极带动相对比较沉闷和内向的学生共同参与小组任务或小组讨论,带动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总之,不管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还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实际需求,都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实施开放性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建增.浅谈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3(1).

第6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教学主体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要从新课程理念要求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特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情况看,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普遍存在,借助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教学有效性,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是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自主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具有传统语文课堂不具备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语文学科历史悠久,富有丰富的知识内涵,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小学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中的最核心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自主学习型语文课堂构建之后,教师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大量教学素材,在加工整理之后制作成课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悟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包括识字、口语交际及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量很大,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自主学习模式的引入,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能够更快理解和消化知识,课堂也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起来会更轻松,学习效率及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二、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策略

1.寓教于乐,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融入自主学习教学理念,为了吸引学生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应该借助编字谜、编儿歌及加减法识字等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

比如“风”字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编字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谜面为:“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石儿见它快快跑。”教师给出谜面之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呢?下面大家小组讨论分析,看看谁猜得快,猜得准。”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在提出谜语之后,学生都表现得十分活跃,学习效果非常好。这种方式做到寓教于乐,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非常值得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普及。

2.情景教学,体悟阅读之美。

阅读与识字相同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为了普及自主学习教学法,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内涵及情感体悟会更深,更能理解文学的魅力。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地选择阅读的主题,并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以图片、视频及音乐等方式创造阅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阅读任务。

比如:在教学《猫》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课前准备好有关猫的资料、图片、视频等等在上课之初就播放多媒体动画,动画中是各种猫咪的相片,有奔跑的、有捉老鼠的、有睡觉的、有爬树的,这些可爱又调皮的猫咪一下子就将学生的目光集中起来,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吸引到有关猫咪的主题中。这个时候教师以此为基石导入课题,进行课文初读,学生想象着猫咪的形象,对于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刻,更能够体会猫咪可爱、调皮的习性。

3.联系实际,领会古诗内涵。

古诗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据一定比例,学习古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途径。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情况看,有一部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不大,这样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正确,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古诗的含义,自然不会有什么学习欲望,因此在古诗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理解和消化知识的效率会更高。

比如教学《梅花》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吟诵阅读,充分发挥想象力,联想出梅花逆境中成长的高贵品格,然后教师再把寒冷冬天开放举例为生活中某个人顽强的斗争精神。通过这种不抽象的实际引入,加之兴趣引导,通过这种情境带入法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不仅为学生理解古诗课文奠定基础,而且活跃古诗课程教学气氛,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从两大方面对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及构建策略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给予点拨和指导,引领学生思维,进而充分挖掘自主学习的优势,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7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是基于学生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学生只有受过良好的素质教育,才能更具备语文学习的各种能力,才能创造性的学习语文知识。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为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创建一个施展的平台,也才能明白语文对人类文明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明白语文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让之化为一种巨大的动力,推动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出发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小学语文中进素质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推进素质教育。教师要自觉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思想上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刻的认识到“应试教育”对教学的影响,摒弃传统的追求高分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在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单一的课堂,教师一直在讲台上教,学生就在下面认真的听课、做笔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反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认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堂的设计是在于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系统,让学生与新知识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对语文认知中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并让这种思维积极地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让语文课堂实现由被动教学向主动教学的转变,实现素质教育。

二、多读多写是推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读多写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学生的语言能力大多是以说话和写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要教导学生,写出好的文章,不是通过短期的努力就能达成的。必须大量阅读,增加自己的阅历,在把握所阅读的文章基本意图,同时还要从书本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还要虚心的向有经验的同学学习,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的阅读、学习技巧和写作技巧。教师也可以适时的给学生提供一些互相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互相讨论中提升能力。另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更好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就是一个知识的迁移过程。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要素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为教师服务的偏向,让血神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可以利用教学活动实现把语文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教会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思考,敢于提问。同时也能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文,在有韵律的歌唱中感受语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的目的。但是,教师在运用课堂活动让学生成为主体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活动不可设计的太繁多,教师要明确课堂活动只是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单一的活动教学。第二,开展教学活动要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的,不能开展达不到教学效果的活动。第三,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难易程度要适宜,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没有难度的活动达不到教学效果,起不到素质教育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今世界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未来的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自学的能力,因此,在素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交回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自己的学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生必须从小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利用这种学习能力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教师要积极的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优秀儿童网站,促使小学生利用这些优秀的儿童网站培养自己的自护学习的习惯,并鼓励学生运用免费的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以用来辅导自己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知识的内化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让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更大的提升。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多读多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出发,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语文是一门与语言艺术相关的课程,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同时,语文中的诗词歌赋等给人以无尽的美感,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接触这些知识,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下面笔者就来谈一谈新课改之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可避免。相较于传统的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统治教学的时代而言,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显然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声音、影像、文字于一体,在进行教学展示时更加的形象直观,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是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有较多不当的地方,例如,只是简单地将教材上的内容搬到多媒体显示屏上,让学生观看,没有充分地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想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就必须要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用途,创建教学情境。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咏柳》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现场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一幅柳树的图片,小学生的知识面窄,很容易就会被教师的“技艺”所吸引,进而生出学习的欲望,教师适时地创设柳树的情境,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

二、故事教学,吸引学生探究知识

小学生大部分都喜欢听故事,还未入学前,可能有不少父母就给孩子讲过许多充满趣味性的故事,家庭的熏陶和小学生的年龄使得他们对故事毫无抵抗力,而小学语文中也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师在教学时,如果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妨从讲故事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讲解《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再讲一些其他有关晏子的故事,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的生动,加深学生印象;再比如,讲解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李白、杜甫、辛弃疾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由来,再如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辛弃疾又为何会生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感慨,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将这些有趣的故事和典故讲给学生听,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更浓,也能扩宽小学生的知识面。

三、联系生活实际,灵活教学

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极为广泛,如人们日常所见的广告语,大街上的店铺面都有语文知识蕴含在其中。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也必须要与生活实际相关,这样才能启发学生,使他们更好地运用自己学习的语文知识。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十分的多,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模仿生活的场景,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三”中的口语交际题目为“劝说”要求学生劝说生活中熟悉的人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分组扮演劝说和被劝说的人,进行交流,锻炼学生的能力。再比如,教师还可以找一件物品,让班上的学生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写一则广告语,吸引他人的注意力。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把握好教学的尺度,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地进行教学,必然也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四、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

语文是一门与语言相关的学科,“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了语文知识之后,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显现出语言的魅力。笔者通过细致地观察和一些教学实践发现,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刻板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反之,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知识渊博,旁征博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教师吸引了,并且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积极地进行互动。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不但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学会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时期,长达六年的语文学习,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只会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抓住新课改的发展机遇,大胆地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翘楚.多媒体教学在小W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

第9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材;拓展教学;视野开拓

S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实际教学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应过于局限课本内容,应以课本教材为依托,适当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给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的教学策略。

1渗透教材原文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原文进行拓展教学实践,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原文内容进行全面的探索,以期让学生能够透过教材来接触更多的知识,达到视野开拓的目的[1]。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课文教学已经不是一个圆形结构,学完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视野开拓的起始,课外丰富的内容使学生视野得到开拓。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这一课文,原文出自《山海经》,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简单的讲解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有机会自己阅读一下《山海经》中其他的神话故事,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再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的讲解“世界奇迹”,让学生对我国这一重要历史遗产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文化,而且开拓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材进行拓展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需求,通过选择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的内容,及补充的教材的内容,又能够借助课外相关资料来进行比较,使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使教学的真实感受得以体现。

2开展游戏教学,开拓学生知识面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轻,通过情境体验与内容游戏化,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进而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2]。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时,根据教材内容实施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吸收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激发探索与创新潜能,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游戏化教学。具体游戏操作如下:

2.1谈话导入。字谜是谜语中的一种,也是有谜面及谜底两个部分组成。那么请大家展开想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字谜游戏,看哪组猜得又多又快。

2.2列出字谜: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是长。②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③说他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④一人一张口,下面长只手。⑤种花要除草,一人来一刀。

2.3小组同学讨论猜谜底。

2.4公布答案:①日;②香;③尖;④拿;⑤化。

2.5拓展延伸。学生自己搜集或者编制字谜,小组之间相互出题与猜谜。

通过游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对汉字的妙处也有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活动拓展,还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实现自由教学,拓展延伸理解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中也强调尊重学生学习个性[3]。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探究与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从教材外部体验到课文中不曾拥有的风景,促使学生语文综合水平提升。语文自由教学倡导学生个体对语言、文化以及人格上的认知,通过教材内容+拓展延伸,使小学生从课本内容约束中真正解脱出来,进而使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个性化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在自由教学中,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有独立学习与拓展的空间,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一文时,教师不能一上来就进行内容教学,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引导,比如上课前,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想问一下你们每天都是由父母送自己上学的吗?父母送你上学你觉得幸福吗?”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然后在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再对学生提问:“通过本文的学习,对本文所阐述的幸福进行概括,联系生活实际,再谈谈你所认为的幸福”,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然后由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适当评价,使学生在自我思考过程中,拓展延伸课文的理解。

4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就应充分联系教材内容,通过原文进行拓展,为学生打开新的学习之窗,激发学生思维及想象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俞昕.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多元智能新视野》开拓数学教学“新视野”[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