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范文

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1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基础施工;基础灌浆;水利工程;地基;技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经济建设不断的加快,社会效益的增加,促进了水利工程的不断地发展。同时,水利工程也在发展中不断地提高,设备更加的先进,技术更加的具有科技的含量。但是,在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中,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像是现在水利工程的地基问题,目前国内能够满足水利工程的专用地基很少,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出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水利工程的地基问题,这就为水利工程的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做了铺垫,能够促进建设的进步,减少失误的出现。

1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1 基础灌浆技术对于地质条件的影响

灌浆技术想要得到一个很好地发挥,能够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优势,这就需要在地质条件方面进行配合。对于岩溶地区来说,这里的基础处理还没有很成熟的技术,施工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或者参照相同工程基础建设的成果进行借鉴施工,这就很难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施工能够有一个安全性的保障。在岩溶地区进行基础施工一种是岩溶地区无填充物的基础施工,这种施工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对于地质方面的要求也很严格,同时,技术的科技含量也要不断的增强。还有一种是岩溶地区有填充物的施工,这种基础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十分的严格,主要根据岩溶地区的的深度以及岩溶的大小来进行决定,这就需要技术上具有很高的含量,能够不断地增强技术能力。

(1)使用高压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为了使填充物更加密实,对岩溶地区的基础一般使用不冲洗高压水泥灌浆的方法,使用高压水泥灌浆法处理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防渗水性。

(2)使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高压旋喷灌浆技术是依靠机械钻机能深入地下的特点,在钻机的头部安装特殊的喷嘴,利用高压泵将水泥浆从钻机头部的特殊喷嘴喷射出去,在喷射水泥浆的过程中对原有的土层进行了破坏。

(3)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对浅层含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浅层含岩溶地区一般岩溶深度较浅,需要将浅层岩溶中的沙土挖掘出来,然后在使用水泥砂浆对原有较浅的岩溶地区进行回灌。

1.2 对于吸浆加大的灌注方法

在以往的实践中,水利方面的灌浆施工往往时间限制在一到三个小时,岩缝灌浆的施工对水泥的使用量也有明确的要求。施工中对单位水泥量的要求在每平方米22千克到120千克。所以,面对常规的吸浆岩缝施工操作,只要按照常规施工数据进行操作即可。

面对出现的上述问题,通常我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应对。

(1)限流法:在一定的时间内,控制砂浆的灌注,应该将灌注的速度降为10-15L/min,采取限流的目的是减小砂浆在岩缝中的流动速度,从而使灌入的砂浆快速沉淀并凝结。

(2)降压法:根据降压减速的原理,在降压法施工中,通过控制对灌浆施工的压力来降低砂浆的流动,使砂浆能够能过自身重力的自流来达到施工预定位置,随时间的增加而缓慢凝固。

(3)多次灌浆法:此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采用间断的、不连续的施工进行灌注,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间歇的时间。但是最长的间歇时间也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天,即八个小时。

对于上面所采取的灌浆方法,是我们一般进行的处理的方法,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灌浆,这种灌浆的压力往往要比预想的设计的要小,在对于那些无法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的灌浆,这时候要随机应变,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可适当的降低灌浆的压力,让灌浆的压力能够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在灌浆进行到一段时间之后,把砂浆灌入,并进行凝固,如果在进行的同时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那么就要按照设计的压力进行灌浆,这样才能够保障灌浆压力的合理的应用,能够不断的满足实际的情况,不断地进行改进。

2 灌浆施工技术在恶劣情况下的应用

水利工程的施工中经常遇到很多的施工问题,最容易见到的是基础严重漏水的现象,这是一种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难治理的问题。漏水的现象一般是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来进行的判断,同时,对于漏水的原因也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再选点方面的失误而造成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在水利工程中是最经常出现这种问题的地方。遇到这种失误的时候,能够造成地质方面的问题,同时漏水现象也会对水利工程造成很大的损失。

(1)采用模袋灌浆的处理方法。模袋灌浆法中使用的模袋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常用的模袋材质多为尼龙、聚丙烯等。在使用模袋灌浆的时候,模袋中装有水泥砂浆,在模袋互相挤压的过程中水分流失,袋中只剩下水泥及沙土,因此降低了水泥砂浆的含浆量,提高了砂浆的凝结速度。因为受到了模袋的束缚,模袋中的沙土不易流失,起到了很好的溶度阻塞作用。

(2)采用填充级配料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采用的填充级配料多为水泥、粗砂及砾石,在使用历史作为填充级配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砾石的大小。假设在单纯使用砾石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很好的成效,则可以利用粘稠度较高的水泥冲灌级配料,水泥冲灌及配料的主要组成材料一般为砾石、砾石与沙土混合物,使用这两种材料的目的是可以形成自然的反过滤层。

结语

技术的发展只能日臻完善,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上述的灌浆技术存在着自身的优点,但是同时也有缺点,灌浆施工特别是在熔岩地区的灌浆施工常常要结合施工人员的经验以及对相似工程的总结和借鉴;在大吸浆量大的地带所用的灌浆技术虽然简单,但是由于砂浆的扩散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增加了施工的经济成本;在严重漏水的情况下选择的灌浆基础操作与其他灌浆技术相比要复杂很多,正确的使用灌浆技术技能起到很好的灌浆效果,同时也能减少大量的成本。

参考文献

第2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公路工程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关系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施工技术管理,要想保证工程高效、优质的进行,就必须加强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保障公路的施工质量。

一、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路施工的技术力量不强

目前,我国公路施工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投入不到位。根本不能满足公路施工的基本要求。这就让公路施工质量从很重要的方面得不到保障。并且,对参数控制方面的能力也比较薄弱。这就让公路技术管理的职能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再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施工承包商的施工技术不够高,就让公路施工的质量受到更大的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监督管理不严现象比较普遍

有些公路监理责任心不强,承包人没有预先提出质检申请,监理却做了质检工作,出现先检验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现象,违反了施工监理的正常程序。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不按规定频率检验的情况。如在路堤的填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填筑分层厚度和压实度,要求每填筑完一层,承包人必须自检,监理要抽检,压实度合格后才能填筑上一层。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的承包人只强调施工进度,未按规定频率进行自检,监理也不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这显然有悖于施工监理程序。企业自检、监理抽检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性环节。二者缺一不可。

3、有关部门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监管不力

有关部门在对道路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管理方式始终处于放任、粗线条的管理状态。所以,导致一些不正当的施工手段在公路施工的工作中趁虚而入。管理监督的薄弱让施工单位有恃无恐。将国家的拨款采用多种途径归为己有。降低了对公路施工的资金投入,也降低了施工质量。导致国家的资金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在公路施工方面,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4、技术管理变更大,浪费多

由于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设计阶段的计划无法执行,实际施工过程中被迫修改,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实在是让人痛惜。

二、加强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加强公路施工的制度管理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完善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公路施工更加有效的开展。把技术管理工作融入到具体的科学管理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公路施工的技术核定制度。在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及有条理地进行,公路施工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内容设计与变更来讨论研究,需要有详细的公路施工图纸会审以及公路施工设计变更的技术核定制度来保障。因此完善公路施工的技术核定制度可以推动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进步。第二,完善公路施工的日记制度。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天气影响、自然灾害、停电停水等意外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的停止,对于施工现场问题的解决,施工技术的复核、工程的验收等都要进行记录。公路施工的日记是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期间不可以中断,直到整个工程的竣工。公路施工的日记作为每项公路施工项目的档案,是公路施工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完善公路施工的交底制度。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公路施工管理有计划地完成,确保每个工作人员明确施工管理的任务及目标就需要详细地对施工标准、施工的图样及相关材料等交底。可以说公路施工有关技术的交底制度是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完善公路施工的验收制度。在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过程中,不能忽略相关的工作验收制度,只有严格执行才能确保公路施工的技术质量,实现公路施工真正的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完成。第四,健全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体系。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也包括技术标准管理及技术规范的管理,要求做到技术标准的具体分解,要求施工人员熟悉相关技术标准同时严格加强技术的指标检查。

2、建立健全的质检制度

一项工程完成的好坏,施工质量是关键。要想让施工质量问题达到相关的设计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仅仅是下达监督文件、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严格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正规、科学的完善质检体制、合理建立质检制度,运用科学的质检手段,定期到有关部门进行质量检查,一经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及时解决,保证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工艺都达到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3、做好技术能源准备

工程如做菜,没有材料是做不成菜的,同样,没有技术资源力量也是无法施工工作的。技术能源准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工长及施工人员,施工组织计划,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一些技术培训课程,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可以准确的掌握施工工艺,具体洞悉施工现场,确保工程施工的每一个过程尽在掌控。

4、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核,严格按图纸施工

图纸是整个指导施工过程的方向标,图纸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的高低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图纸的审核,首先就要聘用那些有经验有知识的高科技人才去进行图纸的制作,接着就要选取各个部门的骨干做好图纸的审核工作。在图纸方案确定以后,各个施工人员就必须要按图纸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个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在为了一个目标而办事,并且提高整个工程的工作效益。

5、细化技术交底,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交底是指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图纸是施工的模型,施工组织设计是图纸实施的模拟方法。图纸是施工人员施工的依据,技术人员要了解施工图纸的特点,让一线作业人员了解和掌握该作业项目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减少因违章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可能。按照工程的大小、复杂的程度、施工的难度的需要,技术交底人应分别明确公司的总工程师、分公司的主任工程师或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来担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落实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为施工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奠定基础。

6、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

施工单位要加强参建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知道要做什么,明确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防止停工、返工问题出现;技术管理人员应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业务培训或技术交流活动,主动学习业内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从而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技术知识,不断提升技术管理能力。另外,在施工建设中,技术人员还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将技术和质量的故障隐患在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解决掉,从而把还没有发生的问题进行提前发现和处理,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有一定的保证。

结束语

伴随着公路行业的高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公路工程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公路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若想公路工程在竣工后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其使用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并保证公路的高效的使用运行,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真正的建立并健全了公路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的体系,公路工程才能够顺利的施工并且正常的运行使用。

参考文献

第3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灌浆;应用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是我国的民生建设的基础内容之一,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水利建设也相对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发展的同时对于一些技术性的要求上也不断的提高。因此建筑单位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地基问题就是水利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1 应用

1.1 岩溶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岩溶地区的地质结构非常的复杂,目前在此类地区进行的水利建设对于基础处理还没有很完善的成型技术。对于这类地基,大多都是凭借着施工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处理,或者参照相似情况的成功工程进行处理。对于岩溶地区在基础施工上一般都分为两种情况:首先是针对岩溶区没有填充物的,这种方式一般只需要进行灌浆处理就可以。其次则是对于有填充物的岩溶区的处理,这种地质特点在技术要求上要更为严格一些。而对于基础的处理方式以及所选用的技术还需要综合考虑岩溶的深度和大小才能够决定。

1.1.1 高压灌浆的基础灌浆法。由于岩溶区的地质特点,冲洗式的高压灌浆法是不可取的,因此以密实度为目的地高压灌浆法才是最科学可行的。这种高压水泥灌浆的方法在稳定性以及防渗水性能上都可以满足此类地区的水利建设基础需求。并且这样灌注出的的基础在抗劈裂能力上十分的稳定。这也是由于高压灌浆使得水泥在土壤中的渗透是以条形进行的,逐渐使得水泥在灌注和渗透的过程中就形成了结构稳定的网状,从而使基础也具有了稳定性。

1.1.2 高压旋喷灌浆的基础灌浆方式。高压旋喷灌浆的方法是将高压灌浆技术和机械钻探技术进行结合的产物。机械钻机能够深入地下,在钻头的顶部加入高压喷嘴,在钻探的过程中利用高压泵加压,使得水泥从喷嘴喷出。钻头在钻探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土层并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水泥和破坏的土层进行搅拌,如此在钻头进行上提的过程中,在岩溶区就会形成一个较为坚实稳固的柱体,以此对地基进行加固。

1.1.3 浅层含岩溶的基础处理方式。有些地区岩溶层在离地表较浅的部位,对于这类地区都需要对沙土进行挖掘处理。然后只需要用水泥对挖出沙土的部位进行回灌处理就可以了。

1.1.4 深层岩溶区的处理方式。一般深度在五十米以上的岩溶区都可以成为深层岩溶,对于此类岩溶区的处理在施工中较为困难。因为深度原因不宜使用高压旋喷技术。考虑到岩溶的深度问题一般都是对其周围进行处理,即采用普通的灌浆法对需要处理的岩溶区的周围进行处理,当水泥进入深层岩溶时会产生相当大的压力,而这种排挤压力会使得深层的岩溶层中的其他物质和水泥进行结合,并快速硬化达到稳固地基的目的。

1.2 针对吸浆加大的水利工程的灌注方法

一般来说,对水利工程中出现的岩缝灌浆会在1-3小时内结束,在对岩缝灌浆的过程中,使用水泥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一般情况,单位面积的岩缝在灌浆的过程中使用水泥的数量应该小于120-220kg/m。对于以上情况,我们应该使用一定的方法对其处理:

1.2.1 采取限流措施。限制单位时间内对岩缝关注砂浆的体积,一般情况下,应该将灌注的速度降为10-15l/min,采取限流的目的是减小砂浆在岩缝中的流动速度,从而使灌入的砂浆快速沉淀并凝结。

1.2.2 采用降压处理法。采用降压处理法的原理是降低灌浆的压力,从而减小砂浆流动的速度,依靠较小的压力来维持砂浆的自流状态,自流的过程中砂浆不断凝结,当砂浆在岩缝中不在流动时适量增加压力,然后可按照一般的工序进行灌浆。

1.2.3 采用多次灌浆法。多次灌浆法就是在对岩缝进行灌浆的时候是有间歇的,每灌浆一段时间就要等待一会,像这样保持有间隔的对岩缝进行灌浆,

灌浆的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来定,但是灌浆时间一般也不要大于8小时。

2 灌浆施工技术在严重漏水的情况下使用

在做水利工程的工程中,很容易见到基础严重漏水的现象,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判断,产生漏水的原因主要是水利工程建设选点失误,水利工程建设在可溶性岩石地区是水利工程建设点失误的主要体现。

2.1 采用模袋灌浆的处理方法。模袋灌浆法中使用的模袋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常用的模袋材质多为尼龙、聚丙烯等。在使用模袋灌浆的时候,模袋中装有水泥砂浆,在模袋互相挤压的过程中水分流失,袋中只剩下水泥及沙土,因此降低了水泥砂浆的含浆量,提高了砂浆的凝结速度。

2.2 采用填充级配料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采用的填充级配料多为水泥、粗砂及砾石,在使用历史作为填充级配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砾石的大小。假设在单纯使用砾石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很好的成效,则可以利用粘稠度较高的水泥冲灌级配料,水泥冲灌及配料的主要组成材料一般为砾石、砾石与沙土混合物,使用这两种材料的目的是可以形成自然的反过滤层。在级配料的过程中,配料的材料和数量应该灵活掌握。使用粒料的主要是使用加大的粒料在狭窄处形成“桥架”,使用巧匠将缝隙在中途完全阻塞,形成反过滤层,以达到将整个通道堵死的目的。

结语

上述的灌浆技术存在着自身的优点,但是同时也有缺点,灌浆施工特别是在熔岩地区的灌浆施工常常要结合施工人员的经验以及对相似工程的总结和借鉴;在大吸浆量大的地带所用的灌浆技术虽然简单,但是由于砂浆的扩散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增加了施工的经济成本;在严重漏水的情况下选择的灌浆基础操作与其他灌浆技术相比要复杂很多,正确的使用灌浆技术技能起到很好的灌浆效果,同时也能减少大量的成本。我们在水利施工的工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基础灌浆技术,选择合适的基础灌浆技术,或是把多种灌浆技术相结合,争取使每种基础灌浆方法在施工的过程中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4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范文

1、社会工作价值观分有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理论作用主要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实践作用主要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也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2、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把社会工作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指出不同层次的价值在本土化过程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及本土化的任务,价值观本土化着重从基本原则,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平台等方面梳理了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整体思路。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供销 仓储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供销和仓储物流作为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仓库订货、产品出入库、货物装卸等环节,这些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并且具有信息量大、不易操作、信息内容繁杂等特征。因此企业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套科学的供销及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物流管理向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的效率,降低库存管理成本。为了提高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在总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一、企业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现状

1.信息化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供销存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现有的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人工记忆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得货品供销存环节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是使用电子标签完全取代货品上条码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这种方式虽然加快了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了查询和盘点精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标签的价格昂贵,远远高于条码,这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因此一些企业不愿意采取这种电子标签。

2.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相对孤立,缺少整体性

一些企业在进行供销及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设计时,没有注意到供销存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这导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无法为企业的物流系统以及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由于企业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整体性,不利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预测,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也受到很大影响。①

3.供销存系统设计存在盲目性

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供销及仓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应用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相脱离,甚至供销存信息管理系统盲目照搬照抄其他企业,或者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到位,导致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RFID技术设计出一套企业供销及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

1.RFID基本原理

一般,RFID系统由RFID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个部分组成。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到读写器的范围之内,标签内置天线获得感应电流,经过升压电路升压后,感应电流为标签提供能量。同时,带信息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检测到数字信号,被送入到逻辑控制电路进行信息处理。标签将内部存储的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天线接收信号后经调节器传到读写器,读写器进行信号的解调和解码,最后送到后台系统处理。

2.系统设计与应用

(1)入库管理

入库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在货物入库之前,管理员事先将待入库的物品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在物品将要入库的时后,相关人员通过前段软件对待入库物品清单进行下载,并根据清单对物品进行入库前检查核对。同时粘贴对应的RFID标签,然后让物品通过设置在门径处的固定式阅读器,通过RFID标签核对信息。如果有错误警报,则退回该物品,核对完成的物品由仓库人员上架。②

(2)出库管理

仓库的相关人员通过前端软件对待出库物品清单进行下载,通过系统数据库查询物品的具置。将物品下架,出库时物品通过门径处的同定式阅读器,同时阅读器通过天线读取物品上的RFID标签,对物品信息进行核对识别,正确出库,否则做退回处理。

(3)库存管理

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处理的是营销业务过程中的供销和仓储活动,而且业务的发生具有时序、动态、并发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库存量的变动,任何入库、出库业务都会改变销售商品库内存量,库存量的变动制约着销售业务的开展,因此,这些变动必须得到及时的反映。库存管理包括库存盘点、库存修改等,通过手持阅读器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盘点,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根据盘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对货物位置的调整,对物品进行货位调整后,将调整后的物品货位信息通过手持阅读器的前端软件提交给系统数据库以便对货物位置信息更新;退货管理,对退回的货物信息通过手持阅读器的前端软件提交给系统数据库进行信息更新。

三、结语

目前,我国企业的供销存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建设存在盲目性,设计孤立,缺少整体性。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供销存信息管理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及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极大提高了供销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淑敏.关于仓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2(13).

第6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虚拟化技术;应用

在当前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技术为储存虚拟化技术,这一技术是在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并且为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具体来说,虚拟化技术是一种从逻辑角度对资源进行配置的技术,这项技术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允许多个系统共同操作,并且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另外,在一个系统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也是能够实现的。基于这一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使得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成本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 储存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当前的应用中,储存虚拟化技术还存在十分明显的不足之处,因为受到经费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一些管理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例如缺少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操作人员,在经费的投入力度方面也相对紧缺。从设备自身的原因谈起,目前图书馆管理中主要运用的服务器为单服务器,在这种操作系统中,服务器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进而图书馆的作用也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另外在电力消耗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足,更为严重的是不能有效的保证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为了能够应用虚拟技术,其前提条件是有虚拟化服务器提供支援,从目前的形势上来看,现有的软件无法达到为虚拟化技术提供支持的作用。所以要想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更好的运用虚拟化技术,那么就应该加强这一技术的推广工作,令管理工作者对这一技术具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从硬件配置方面下手,以便能够有效的运用虚拟化技术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

2 储存虚拟化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特点

在具体应用的工作中,首先应该设计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够运用储存虚拟化的技术。在构建虚拟化技术的主体框架方面,应该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进行设计,分别是存储层、服务器层、程序层以及用户层,为了将虚拟化技术更好的应用在虚拟化管理系统中,要将这几个层次进行有效的配置,以确保系统可以进行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在虚拟存储层中,主要是将几个不同的存储设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将图书馆中的信息管理集中起来,在虚拟服务器层中,通常会设有一个虚拟机,虚拟机可以对不同的服务器种类提供不同的服务,进而实现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存在。在虚拟技术的应用中,各个应用程序都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作用,保证图书馆管理程序中更加安全的使用过程。

在应用这一虚拟化技术的同时,硬件的准备工作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应该需要满足图书馆的业务需要,从服务器的资源利用方面满足硬件的性能需求。因此硬件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强大的功能,然后拥有相应性能的存储系统以便对信息进行收集,还需要配有一台PC服务器,这样才能由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向现代化的虚拟图书馆管理方向转移。

3 虚拟化技术在图书馆存储中的应用

储存虚拟化技术是一项具有大容量存储系统特点的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一对多的镜像管理,能够在异构存储上满足快速切换的需要。同时,这项技术也可以将存储系统中的访问宽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样存储系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负载平衡。具有海量存储能力的虚拟存储技术是图书馆系统管理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拓展存储容量,满足图书馆对数据增长的需求。虚拟存储技术把现有图书馆的各类存储设备虚拟成一个高性能、大容量的新存储,结合虚拟服务器可以更方便地扩展容量,更加高效地使用存储,它能使系统性能更加优化,消除数据存取速度瓶颈,缩短寻道距离,因此加快了访问和存储速度。它能满足不同平台、不同主机、不同应用的需求,也能满足数字资源潜在增长且更有效地利用存储资源,使存储资源具备高度的按需扩展和动态扩展能力,并且这种扩展不会影响存储资源的性能。

3.2 方便数据的统一管理,提高数据安全性、可靠性。虚拟存储技术把图书馆的异构存储汇集成一个“虚拟存储池”,实现了无缝的存储和数据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合理制定出存储资源访问策略,智能地处理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多用户、多应用访问同一资源的资源锁机制,防止误操作和恶意攻击等对数字资源造成威胁.避免因存储环境发生故障引起的数据损坏和丢失,发生故障时还能提供快速、高效、灵活的远程恢复能力,从而大幅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

3.3 前台应用与后台数据有效分离和动态组合,方便系统管理。图书馆的用户需求一般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这也造成前台应用和后台数据需求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虚拟存储技术可实现两种资源(应用和数据)在物理和逻辑上的分离。装有不同操应用服务器群异构存储群作系统的不同服务器可以与一个庞大的集中化虚拟存储池相连并共享该存储池,这样便简化了存储容量和系统服务的管理,系统能够提供负载均衡和故障自动切换,同时也能充分发挥现有系统的性能,从而提供一个高性能、安全、可靠、稳定的存储和系统管理平台。

3.4 方便存储容量再扩展与再分配,实现前期采购存储设备再利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每年都需要增加大量存储数据,随着数据量增加后,图书馆现有存储容量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而有些数据库的数据量可能增加较少,初期规划时分配了大量多余的存储空间,存储空间的再分配成为系统管理的难点。虚拟存储技术可以将存储器分配成一个虚拟磁盘,用户可以动态地给服务器分配一定的存储容量:用户卸载某一应用系统后,可以将存储容量返还给存储池,也可再采购新的容量并动态地加入存储池中,方便存储容量的再扩展及再分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虚拟化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实现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来说,加强对虚拟化技术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得到资源设施的合理化配置,另一方面,也能满足资源共享的需要,为数据资源的综合性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通过本文对图书馆管理中虚拟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其更加深刻的变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少琛.虚拟化技术在现代高职图书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6).

第7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财务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153-02

1716年在法国创设的通用银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财务公司。此后,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的发展,财务公司逐步成长为一种普遍的金融组织形式。1987年,中国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财务公司成立,开启了企业集团自办金融、探索产融结合道路的先河。二十多年来,财务公司先后经历了初期、快速和规范等三个成长阶段,在实现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增强集团融资能力、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财务公司由于天然具有混业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优势,具有开展销售融资、商业信贷、金融租赁、投资金融机构、理财顾问等业务的功能,还起到在拓展集团业务、促进集团经营的、服务集团创新等重要作用。

一、财务公司的定义及功能定位

在西方,财务公司最初因生产企业向市场消费者提供购买消费品的融资服务而产生。由于各国金融制度不同以及对财务公司的重视程度不同,国际上关于财务公司的定义还不统一,甚至类似机构的英文名称也不相同,如Finance Company、Finance Service等。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把财务公司定义为“任何一个公司(不包括银行、信用联合体、储蓄和贷款协会以及共同储蓄银行),如果其资产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由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应收账款组成,如销售财务应收款、家庭或个人的私人现金贷款、中短期商业信用、房地产二次抵押贷款等,则该公司就成为财务公司”。德国把银行以外的一切金融机构统称为金融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是指出于商业目的而为他人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或者一定程度上需要一个商业组织的事业。此外,英国、中国香港等对财务公司均有不同定义,体现各经济体经济水平和金融体系的差异。根据2004年9月1日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银监会2004年5号令),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定义是,以加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见,尽管各国各地区对财务公司的定义不同,但其资金来源均相对局限,实质都是非银行金融机构。

从功能定位上看,国外财务公司大都以所属大型企业集团为重点服务对象,但并不局限于企业集团。国外财务公司为企业集团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提供融资、信贷、租赁等,但市场参与度还深化到参与收购兼并、占领终端消费市场,呈现出由专业化服务向综合化服务的延伸趋势。中国的财务公司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主要由一些重点大型企业集团提出申请,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为企业集团及其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国的财务公司由其企业集团出资成立;二是具有特定的内部服务对象,即集团的各个成员单位;三是存贷款业务的特殊性。中国财务公司不得吸收居民储蓄存款和活期存款,以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及同业拆借为主,在资金运用上以向成员单位提供中长期贷款为主,还负责办理成员单位内部结算。因此,中国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为:实现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结算,增强集团内部资金融通和调剂能力,提高集团整体资金周转及使用效率,为集团及成员单位提供公司理财和融资顾问等服务。例如,海尔集团将海尔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为“集约化金融服务、集团化金融管理、集成化金融支持三位一体;司库型资金管理、信用型信贷服务、投行型财务顾问三族鼎立;专业化金融产品、个性化综合服务、供应链延伸三大进程”,颇具典型性。

二、财务公司经营管理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财务公司具有产业和金融的双重属性。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壮大还有其特殊环境和历程。如上文所述,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重要功能,在其经营管理中应重点关注和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自身利益与集团利益的关系。作为定位为“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非银行内部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应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与所属企业集团荣辱与共、唇齿相依,成为集团及各成员单位的资金结算中心、融资中心和财务顾问,将财务公司自身利益与企业集团整体发展协调统一起来。财务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应主要考虑集团的整体利益,发挥1+1>2的优势,其次才考虑自身的经营业绩。财务公司的经营离不开集团,比如提高集团资金率、担任成员单位理财顾问、银行保险业务等都需要依靠集团强力支持。通俗地比喻,企业集团和财务公司的关系相当于“脑”和“手”的关系,脑指挥手、手服务于脑,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当然,强调集团整体利益,并不是集团可以对财务进行任意的行政干预,而是通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内控制度、详尽的管理流程来实行。财务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其独立的法人格必须尊重、独立的财产权和利益诉求必须得到保护。

2.自身利益与集团其他成员单位利益的关系。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平台,比较而言其承担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与集团其他成员单位确有很大不同。但这并不能改变财务公司仍然是集团所属企业的性质。与其他成员单位相比,只是经营对象不同、在集团内部分工不同,并没有高低上下的区别。如果说财务公司有其特殊性的话,就体现在它为集团和各成员单位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方面。因此,财务公司应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优势、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以快捷、周到、安全、节约的金融服务来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取得成员单位的信任和支持,争取利益上互存共赢。

3.提高经营效率与增加委托成本的关系。企业治理一直面临委托问题。钱颖一教授曾指出,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通过建立层层的“二级法人”(如分支机构、子公司、合资公司、股份公司等)摆脱政府的控制,将坏账和冗员转嫁到母公司,同时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在原企业形成的社会关系在“二级法人”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层的控制被放大了。如果企业集团在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控制机制时将专业性的决策下放,可能提高经营和决策的有效性,但也带来成本的增加。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的重要平台,可以缓解集团与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问题,但同时也会产生财务公司自身与企业集团之间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风险监管与约束,通过完成的评级系统和资信等级系统,重点防范资金风险,发挥财务公司的积极作用。

4.强化内部资金市场与弱化成员企业管理层激励的关系。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实际上为了在集团建立内部资本市场,加快其内部资本的运转,节约资金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削弱对成员企业管理层考核和激励的问题。相对于集中的外部资金提供者而言,企业集团对内部资本市场拥有所有权,因而监督动机更强。但是,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也会降低集团对所属成员企业管理层经营业绩的控制能力,从而削弱对集团所属企业管理层的激励。也就是说,这种内部市场有可能实现内部企业的相互补贴,甚至涉及关联交易问题,从而导致考核集团成员企业的真实业绩变得更加困难,以至可能弱化对成员企业管理层的激励。因此,要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做好关联方交易的等级管理和依法披露,尽量避免通过财务公司进行集团内部的相互补贴。

5.服从金融监管与服务集团战略的关系。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因其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必须严格服从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和各项要求。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对财务公司的设立和变更条件、经营范围、资产负债比例、内控及财务会计制度等做了详细规定,这些监管措施都是出于对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以及金融市场的有效性而设定的。对此,财务公司需严格遵守。同时,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投资设立的二级企业,是集团下属的为集团和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其经营活动必须服从集团的战略需要,发挥好协同作用。比如,财务公司的融资规模要满足集团及成员的年度资金总需求,资金投放要符合集团产业调整和资产布局的方向,成员单位的融资成本要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等。这里,还要正确处理好“法律许可”与“集团同意”的关系。根据监管机构的管理办法,财务公司可以开展规定范围内的全部业务。但是,企业集团出于发展战略、结构调整、风险偏好等考虑,以及对财务公司自身经营能力、技术平台、人员素质的评估,可以在这个业务范围内做出选择并对财务加以明确规定和限制。

三、结语

产融结合是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选择,其实质就是建立内部资金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经营效益。财务公司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一项具有帕累托最优性质的金融创新制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财务公司在经营管理中正确处理好自身利益与总部利益、自身利益与其他成员单位利益、提高经营效率与增加委托成本、强化内部资金市场与弱化成员企业管理层激励、服从金融监管与服务集团战略等几个重要关系,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杜胜利,王宏淼.财务公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保龙.财务公司发展模式的中外比较和借鉴[J].会计之友,2009,(2).

[3] 杜胜利.国际财务公司发展趋势和海尔财务公司的发展模式[J].会计研究,2005,(5).

第8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贷后管理;问题;对策

一、邮储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邮储银行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其本身业务重心作出了重大的调整,经营管理模式也逐渐由粗放式管理向规模化管理转变。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邮储银行的各项业务流程也越来越规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邮储银行在贷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贷后管理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邮储银行管理者及员工对贷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主观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致使银行内部出现了重放轻收的情况。银行贷款业务经办人为了开拓市场、获取业绩奖励而加大了放贷量,相关的贷后工作则交由贷后人员处理,但贷后管理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没有相应激励机制的情况下,贷后人员在此项工作上缺少热情和主动性,往往都是以一种“例行公事”的态度来处理,最终导致贷款风险事件发生。 例如:某邮储银行营业厅与X企业达成贷款合作,然而银行业务人员仅仅关注的是X企业带来的业绩,并没有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做深入的调查,实际上X企业经营状态非常糟糕,到期未能履约归还贷款,银行贷后管理人员进行了几次上门催缴未果,最终形成次贷。

2.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

风险控制能力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银行的管理水平,这也说明了风险控制对银行的重要性,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部分邮储银行的风险预警处理体系并不健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可能会隐瞒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或是给银行提供虚假的信息,这直接导致信贷人员不能对给企业放贷的风险正确评估,此时如果风险预警体系不能发挥作用,则银行很有可能遭受损失。

3.缺乏全面的贷后管理制度

部分邮储银行尚未建立起一整套完整健全的贷后管理工作制度,贷后管理在档案保管、账户监管、贷后检查、账款回收等方面均缺少制度的约束,这导致贷后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没有明确的依据,对工作的目标认识不清,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贷后管理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责任感。此外,一些管理制度虽然已经较为完善,但因为相关人员缺乏执行力,导致制度要求不能真正落地,丧失了其本应该发挥的效力。

4.用人机制及贷后管理团队工作能力存在问题

银行发放贷款后便失去了对资金的控制权,监管难度也将大幅度的增加,这就要求贷后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他们要能够解读相关行业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发展方向,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对风险也要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贷后管理工作真正的发挥效力。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邮储银行用人机制存在问题,贷后管理停留在表面上的工作较多,甚至连贷后管理工作负责人都出现了逃避责任的情况,这给银行的经营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可见,贷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急需提升。

二、邮储银行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对策

1.转变思想意识、实施激励制度

邮储银行管理者及员工要改变重放轻收的错误观念,将贷后管理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对待,并把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提高贷后管理工作水平。虽然开拓市场、提升业绩极为重要,但不能因此而不计一切后果,银行在开发新客户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了解清楚相关企业的动态信息,避免给贷后管理工作带来困难。此外,要专门为贷后管理工作人员制定一套适合的激励制度,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证贷后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2.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邮储银行要不断健全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积极的实现与其他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便于更准确高效的获得客户信息,提升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银行要善于利用企业传递出的信息来判断贷后风险大小,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性,例如:企业传递的财务报表包含巨大的信息量,银行除了要根据这些信息来解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还应该根据企业专递报表的及时性和规范性来判断其是否存在违反会计准则规定的行为,而企业重大的人动、架构调整也是银行风险预警体系要关注的内容。

3.全面完善贷后管理制度

首先,我们要明确再好的制度也需要有效的执行作为保障,否则难以发挥制度应有的管理效力。在此基础上,邮储银行要完善相关制度以控制整个贷款过程的全部风险,且制度必须覆盖到贷后管理工作,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银行市场业务团队和贷后管理团队之间必须有专门的制度来保证其有序效衔,贷后管理人员除了要在贷后全面监控企业的运行情况,还要在贷前就对贷款企业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第二,建立健全贷后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客户贷后管理风险的责任人,以此来督促相关人员切实有效的开展贷后管理,避免风险事件责任落实不清,相关工作流于形式;第三,建立起重点客户管理制度,对于风险隐患较大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出改变的客户可施主动性压缩退出,重点客户可依据风险程度、贷款额度、诚信度等因素来综合分析确定。

4.完善用人机制并提升贷后管理团队工作能力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邮储银行贷后管理队伍中包含下面两类人员:第一,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对工作及社会的认知程度较低;第二,兼职人员或非签订正式合同的劳务工,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欠缺。贷后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银行在用人机制上要做出改变,团队中一定要有业务骨干人员,给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袁闽川.对构建邮政储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邮政研究,2010(06).

第9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范文

众所周知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处理庞大复杂信息与数据的现代先进工具的首要特征就是要求输入计算机的各项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和科学的否则输入的数据与信息是“垃圾”输出的只会是更高级的“垃圾”。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计算机工作的技术要求。

那么我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究竟在哪些方面不足和较差呢哪些方面尚不能迅速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呢总体来讲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大多是馆藏内容庞杂案卷数量繁多时间跨度长且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再加之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情况形成了档案基础普遍较差的局面。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四是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五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如有按时间组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还有按文种组卷的六是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总之综合性档案馆建馆时间越长馆藏量越大的存在的类似问题就越严重。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国综合性档案馆目前还未具备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充分条件需要尽快地、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1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3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的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馆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档案馆著录细则》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已经起到了提高基础工作水平的作用并对我馆实行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例如“物价”问题涉及的行业较多我们就统一归入“J”类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我们认为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如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简称为市计委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为市计生委而不能都简称为市计委还要统一题名中应具备的要素。我们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我们便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另外我们还利用计算机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功能将关键词项中的人名、地点、时间与机构分别著录为日后制作《人名目录》等检索工具打下了基础。

三、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 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