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体育经济;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18-02
体育经济即体育产业,是指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经济与体育的联系不密切,对体育经济的研究不为经济学界所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体育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现代体育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社会投资,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与巨大的经济利益,给体育经济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随着收入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各国政府和国际、国内体育组织为推动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所采取的措施逐步实施,使体育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成为新的投资点。体育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1 体育经济研究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体育强国,大都同时是经济强国。它们的经济研究战略及开发工作已触及到各个领域,其中体育经济的研究也登上了舞台。它们的许多体育产品已占有国际市场,有的已享誉世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为适应21世纪国际化时代的要求,它们的经济战略已有了新的发展,体育经济的开发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表现出了日益强烈的竞争趋势,并为体育的提高和普及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使其具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形势发展和事业的需要,要求我们在体育经济研究工作中必须迎头赶上,加快步伐,为使我们尽快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而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经济发展道路。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而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长值为156.37亿元。按这一趋势,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产值可达到281.2亿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可望从1998年的0.2%增至0.3%。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到1%-3%。所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2 中国体育经济的现状及障碍因素
2.1 体育经济的现状
中国的体育事业最初是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经验,缺乏市场经济对体育资源的基础配置,完全是一种社会福利形式的事业,由国家直接投资,“人财物”权利集中,为祖国而体育,为民族而体育。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威望和人民的体质等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缺乏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缺乏体育经济工作的经验,不能明确地划分政府关于体育工作的具体职能,不能合理地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那脱离体育经济规律的传统机制的弊端愈益显现出来,影响着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方面,主要是单一的国家独资,是每年都有巨大的资金投入,却很少考虑产出的全民所有制。二是体育经济的决策一律为政府决策,缺乏相应的调控机制,一律是政策性指令计划,使体育资源利用率低下,下级缺乏应有的活力和主动性,体育的进步直接取决于个人的思想觉悟。三是在用人、选才、分工和分配等制度上,实行“铁饭碗”、“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方式,使体育事业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热情和效率,束缚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在体育经济组织中,个人对体育捐助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有一些不知去向;另一方面,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似乎未给体育事业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体育经济市场,这必将造成体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体育经济成本的提高,阻碍体育事业的发展。
2.2 障碍因素
我国目前可以堪称世界体育强国,但是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影响我国体育经济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市场定位不准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是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一步解放思想,人们虽逐步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但在摸索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常常不能完全脱离十几年的惯性思维,以开阔的眼界迈开步子大胆干。
2.2.2 传统体制制肘
以前我国体育赛事一直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由权。
2.2.3 市场缺乏竞争力
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的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2.2.4 政策扶植乏力
在英美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等。而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2.2.5 相关服务不完善
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服务措施跟不上必将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一味地强调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却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没有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指导员,体育中介公司亦严重缺乏。这些因素都延滞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2.2.6 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
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目随从倾向,哪种体育获利较高时,众商家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
3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
3.1 体育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快速增长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虽然发展体育产业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靠经济增长来拉动的,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市场的繁荣就不可能实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部课题组报告,中国经济从2000年到2020年平均潜在增长速度可达7.3%左右,按不变价计算,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两番多。可见,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
3.2 我国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体育产业大发展
体育消费从本质上讲属于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从现在至21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将实现由第二步发展战略向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转变,即由小康社会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这一时期的总趋势是人们对物质消费品的需求增势将会减弱,而对服务消费品,尤其是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将会迅速上 升。
3.3 我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体育消费群体和体育市场
21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富裕阶段,人口稳定在15亿左右,如果按年人均1000元体育消费额计算,那时我国一年的体育消费总额就将达到15000亿元,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巨大,到那时,富裕起来的15亿人,无疑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并以他们活跃的体育消费能力创造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市场。
3.4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为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三方面的有利条件:
(1)能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包括投资融资、税收减免、用工用地的优惠政策等。
(2)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的体育投资。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体育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将明显高于社会投资的平均利润率,将会出现各种资本向体育产业流动的良好态势。
(3)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化优秀人才对体育产业这样一个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新兴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 小结
中国体育经济的建设是中国体育改革、发展和生存的唯一道路。面对着国内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国际体育经济对中国体育市场的强大冲击,必须抓住时机,克服各种困难,大胆革新,开拓前进,尽快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体育经济体系,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矿井提升机又称为矿井卷扬机。作为井上与井下的唯一输送通道,矿井提升机承担着人员、物料、设备和煤炭等的运输任务。矿井提升机属往复运动的大型生产机械,它具有自身惯性大、载荷能力强,载荷及其变化也大、载荷性质属位能性负载、运行速度快、调速范围广等一系列的优点,矿井提升机运行的状况,关系着矿井的正常生产,而且还影响着矿井的设备安全和矿工的人身安全。由于矿井提升机的生产工艺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机械制造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也就成为各国机械制造界和电气传动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高产高效矿井的迅速发展,更有利的促进了矿井提升机朝着大容量、大功率、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全数字化及综合自动化的方向深入发展。
1 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根据提升机对电控系统的要求,提升机的电气可分为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两大类。直接传动即对直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直流电动机由于具有良好的调速特性、宽广的调速范围和易于实现四象限运行等优点,很适合在需要调速和频繁正反转的矿井提升机中作拖到应用。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晶闸管的出现,对要求较高、容量较大或多水平开采的矿井,其提升机几乎都采用了晶闸管交流装置供电的直流电传动系统(V-M系统)。但是直流电动机需要设置机械换向器和电刷,不仅需要经常维护,影响运行可靠性、而且电刷容易产生火花,限制了使用场所,特别是由于存在换向问题,难以制造出大容量、高转速、高电压的直流电动机来,使得目前3 000r/min左右的高速直流电动机,最大容量只能达到400kW~500kW;低速直流电动机只能做到两三千千瓦,已经越来越难适应现代矿井提升机向着高速大容量化发展的需要。
交流传动即对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交流电机,尤其是笼型异步电动机,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造价低廉、坚固耐用、无需维修、运行可靠,更可用于恶劣的环境之中,特别是能做成高速大容量,更适应在高速大容量的矿井提升机中作拖动应用。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国产的交流传动矿井提升机大部分仍采用较老的控制方式,减速制动多采用能耗制动方式。由于电力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交流传动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的出现和成熟应用,形成了一系列可以喝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的交流调速系统,国外已将交-交变频调速系统和具有四象限性能的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应用于复杂的、要求较高的、多水平、大容量的矿井提升机中。
2 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展现出如下的发展方向。
2.1 平滑调速且调速精度高
由于矿井提升机负载变化大,调速范围广,为满足提升工艺要求而严格按照规定的速度图运行,因此要求电气传动系统应能平滑调速。对于调速精度,提升机一般要求静差率较小(通常S〈3%),使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速度给定值于速度实际的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启动过程中出现提升容器下坠现象,另一方面是在保证安全和准确停车的条件下将爬行段距离设计得尽可能短,进而获得较高的提升能力。
2.2 提升容器进一步改进
主井箕斗采用具有外动力的侧卸式,装载采用定量,同时在箕斗采用轻型材料制成,其自重与原来相比有所减轻。由于采用外动力卸载,箕斗无需卸载曲轨,这样便可通过缩短提升循环时间来达到高产高效;副井罐笼为满足综采、综掘大型设备的提升要求,不少矿井采用了非标准、非对称布置,如采用一个大罐笼、两个小罐笼的型式。
2.3 完善的故障监视装置
矿井对提升机电控系统可靠性要求较高,因为一旦提升机发生故障,就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而且还可能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对电控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电控系统的产品质量要好,产生的故障要少;一旦出现故障能及时按照故障的性质进行保护,并且能对故障进行显示,使之迅速排除故障。对于安全回路的故障检测、故障处理等,应采取“双线冗余”的保护措施,以提高安全保护性能的可靠性。
2.4 全数字化控制
由于引入微机控制系统,随着微机运算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存储器的容量化、高级专用集成电路的应用以及软、硬件的优化组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数字控制的小型化问题,使得数字化控制已经成为电机控制方式的主流方向。矿井提升机实现了全数字化调速系统后,能够在很宽的范围内高精度测速,所以扩大了调速范围,提高了速度控制精度。另一方面,一些模拟电路难以实现的控制规律和控制方法,如各种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复合控制等,都变得十分容易,从而使系统的控制性能得到提高。
2.5 满足四象限运行
矿井提升机是周期性的工作,在加速、等速、减速、爬行、停车及反向等不同阶段,每一提升周期都可能出现正力、负力以及正力与负力之间的变化,既有正转,又有反转,既有电动,又有制动等工况,因此要求电气传动系统必须是能在四象限中稳定运行的可逆调速系统。
2.6 综合自动化控制
随着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提升机,其控制、监视及保护措施已由原来的继电器或半导体逻辑单元的技术水平发展到多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智能仪表的数字控制以及上位工控机监控的网络控制技术水平。网络形式有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
3 结论
总之,矿井提升系统是矿山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的正常运行与否直接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必将沿着数字化控制方向发展,数字化控制系统具有完善的通信功能,使传动级与上一级自动化系统实现可靠接入,从而构成具有很高自动化程度的、完善的控制系统,其适用性更加广泛。必将能为矿井提供更安全、高效、强大的技术服务,使矿井提升电机控制朝着智能化控制的方向发展,为矿井建设提供更强大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清灵,龚幼民.现代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卢燕.矿井提升机电力拖动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3]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陈伯时,陈敏逊.交流调速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6]马小亮.大功率交-交变频及矢量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7]李志民,张遇杰.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8]B费德查克,JA萨斯.福尔肯布里奇基德克里克矿井的集中控制及矿山自动化[J].Foreign Metal Mining Magazine,1996(10):34-38.
[9]徐希康.基于PROFIBUS网络结构的全数字矿井直流提升机电控系统[J].工矿自动化,2002(6):26-28.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型政府;现状;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08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44
[本刊网址]http://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扩大的脚步加快,我省的农业和农村已经呈现出诸如农村务农人员老龄化,农民兼业化,农民转业化,农业副业化,土地荒废、污染等现代性问题,原先以单户家庭为基本单位的联产承包制度已经不能应对当前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在面临外界环境的复杂变化性上有着天然的劣势,不能够有力面对经济生态以及人员构成形势的急剧变化,而以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可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力量,通过更多可能的渠道来进行扩大化生产及再生产。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他们把分散的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样既增加了应对市场和灾害的抵抗力,又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而另一方面新的组织结构的形成必将带来更多社会、法律法规等等方面的逐步磨合,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不仅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为我国和谐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我们应该在培育、培养、创新发展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积极应对并且牢牢把握每一次难得的机遇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现阶段我国应该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农业化和城镇化的高度融合,并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同步发展。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也必须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数量上,河南省在过去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13年7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多达63474家,名列全国第四,还有包括入社农户,也有多达348万户,占全省农户的20.8%。在质量上,河南省也做到了合作形式多样化,开创了信用互助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非传统农业领域合作方式。总体来说,做到了质量与数量皆优。
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也在不断壮大,各地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截止2013年6月,已共有6400多家,其中省级的多达63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0家,更有15家涉农企业在国内外上市,43家企业被列入上市后备企业,31家企业的产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与此同时,河南的种植大户也在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3月底,种植大户多达11513户,经营耕地面积432万亩。这些种植大户大部分由种田能手组成,对农业新科技接受程度高,并且还可以影响其他的农业生产主体,成为了提高河南省粮食产量的主要贡献力量与河南农业生产的支柱型力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和所要面临的问题
相比于传统家庭责任联产承包制的单个生产主体,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显优势,他们可以获取更多销售、经营以及市场信息的资源和渠道,具体表现在市场导向、资金来源、销售渠道、盈利能力、经营规模、产品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不单单是为解决温饱而劳作,而是认识到了产业化、品牌化的市场价值,逐步扩展进入现代农业行列,走农业商业化、农业集群化、农业金融化之路。
通过实际调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者在实际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他们在融资、服务体系、后继人才和土地获得等方面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意想不到的挑战。
农村土地流转加快,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农业生产者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构,土地经营规模已经不是新型农业生产大户的衡量标杆,他们在组织结构和利益机制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通过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引导逐步实现了小规模基础上的经营规模化。以市场、科技、人才等带动产量,将是中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解决了土地经营规模问题,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资金来源的渠道相比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主体也更加的多元化,其盈利能力较强。资产的增长不仅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的收入水平提升,而且更加增加了其对于农业的投入能力,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经调查,大部分的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都是依靠自有资金对其农业进行投资,相对而言,对于农业企业来说,由于其涉及的农产品产后加工、销售渠道等环节较多,则只有小部分依靠自身资金来进行投入。
由于大部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都是依靠自身资金,带动了整个新型农业生产的市场导向明显,并且其经营主体也更加自动的寻求多元化的渠道进行销售。例如,近些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农业产品开始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通过物流渠道,基本实现了市场全国化,更有甚者,部分实现了市场全球化。
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不同的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始越来越多的注重其品牌的建设,他们开始认识到了品牌效应,由于品牌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专业的农业大户往往通过加入大的农业合作社或者参与订单的方式来分享品牌效应,以期实现品牌的最大效益,做到投入与产出之间最佳的比值。
虽然新型的农业生产主体具有种种优势,但是在现阶段,其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和各种难题。
目前来看,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植政策还不够完善,有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然有贷款难,担保难,融资渠道狭窄,缺乏高科技指导等情况发生,在税收方面,针对经营主体所得税、营业税并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土地的获取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企业也面临着用地难的问题。
其次,涉及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还需要完善。农村的保险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保险公司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的社会服务化不到位,致使农业的发展受到非常大的阻碍。
目前有关政府部门、党委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没有引起重视,在思想上还存在有某些偏差,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宣传以及服务,在组织体系中,没有形成相关部门的配合机制,从而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使其在规模上无法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造成了超大型、名牌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的情况。而且由于缺乏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使大部分的农业农民合作社运行不够规范,经营主体的产权也不够明确,没有形成完整的利益分配,生产机制,从根本上制约了其向大规模方向发展。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中,人才的匮乏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其经营人员高龄化比较严重,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新市场的接受程度较低,造成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服务型政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几点建议
保持农业稳步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政府在现阶段更应重视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充分作用,解决其实际的问题,并且在组织结构和制度构架上给予其保护,全力培育和扶植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首先,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首要的工作是改变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方式,尤其是需要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使其更加的转向市场导向的配置模式,适应市场需求,掌握供需比例,按照市场的实际调查来进行调整。政府还应转变对河南省农业以及农业产业的扶植方式,在体质和制度上给予农业主体创业和就业的良好条件,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退出与进入机制上更加的给予保障,使其能够放心大胆的发展。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初期,以及过程中,能够满足其发展需求,加快其产出效率,加大扶植力度,在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
[关键词] 虚拟经济;研究综述;实体经济;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 F069.9 [文献标识码] B
我国虚拟经济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只不过三十几年的时间。而在1998年以前,经济学中还很少使用“虚拟经济”这一概念。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来,我国掀起了对虚拟经济研究的浪潮。国内学者以成思危、刘骏民、王爱俭等为代表对虚拟经济的内涵、特点、作用、发展阶段、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结合到我国发展的实际研究的较少。目前学者都是从什么角度去研究的,笔者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期对我国虚拟经济发展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所帮助。
一、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
1.从发展阶段上看。目前在西方虚拟经济已进入了成熟阶段,而在我国,大部分学者一致认为虚拟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2.从发展规模上看。我国虚拟经济发展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小,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小,金融衍生品发展程度更低,尚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各学者对虚拟经济的内涵界定存在差异,导致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也使计算每年我国虚拟经济的总量,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虚拟经济成交额占GDP比重结果不统一。
3.从内部结构和发展质量上看。我国虚拟经济发展不但规模小,而且实力弱。表现在我国企业融资以间接为主,融资结构不合理,而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已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银行存在大量呆坏账,资本市场不成熟;股市、债市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市场有效性较低,严重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发展也不均衡,金融体系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金融市场不规范,交易的透明度较差,市场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薄弱。
二、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
就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而言,一方面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决定虚拟经济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虚拟经济也不是被动地决定于实体经济。当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应实体经济发展要求时,它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会给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
1.理论方面。不少学者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不匹配,虚拟经济制约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王千(2006)提出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协调。叶馨蔚(2009)认为我国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低,只占6%左右,而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远未成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所以在我国不存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双向促进机制。
2.实证方面。学者们结合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构造模型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不完全一致。
冷奇(2010)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虚拟经济在中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贺晓波等(2010)通过构建我国“虚拟经济指数”来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动态比例,认为二者的动态不一致性,可以用“分离”来描述。刘思峰等(2011)采用Logistic模型发现1996-2008年间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大部分时间处于非完全协调发展状态,反映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背离的特征。王洪波(2012)应用主成分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1992—20lO年间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脱离程度在逐渐扩大,二者之间并未实现均衡发展。程广琪(2012)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严重的背离关系。
靳峰(2010)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虚拟经济增长与实体经济增长呈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虚拟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周莹莹等(2010)利用协整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中国虚拟经济各主要代表变量与实体经济存在协整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灰色综合关联度高,没有出现实质性分离情况。董俊华(2011)应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法得出我国虚拟经济的增长和实体经济的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三、虚拟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研究
孙宝文等(2005)提出从宏观经济调控角度来看,应密切关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防止虚冷实慢、虚热实伤、虚过实祸。“实为核心、虚实并重、双向治理”应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缪匡华(2006)认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经济越是虚拟化,就越需要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和政府的适度干预。不仅需要有长期性的制度性建设,也应该注意短期对经济的调控。王健(2007)认为我国虚拟经济对宏现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宏观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证券化率高与间接融资率高并存、虚拟经济发展吸引国际流动性进入、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股市与楼市出现“跷跷板”关系、流动性过剩与资金流出并存等特点。针对这些新特点,为了实现宏现经济稳健发展,我们要采用平衡的财政政策和有弹性的货币政策。徐京平(2008)认为我国虚拟经济存在“虚拟不足”的现象,即虚拟经济不能完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总量和规模上达到平衡,实现虚拟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四、发展我国虚拟经济的对策研究
1.优化虚拟经济内部结构。发展和完善多层次多结构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例;重视外汇市场建设,逐步扩大外汇市场业务;逐步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2.保持虚拟经济适度、协调发展。虚拟经济如何发展才算得上适度发展?李薇辉(2009)认为适度的虚拟经济必须符合本国市场环境,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要与产业结构提升相协调。虚拟经济适度发展时要注意以信用制度为前提,以实体经济作支撑,不断规范金融市场,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以及加强金融监管。
在产业选择上,虚拟经济要以高新产业、高增长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对象,重视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并为之提供虚拟化支持;在区域产业调整上,虚拟经济发展要有助于部分资本从传统产业和高成本地区撤出,转入新兴产业和低成本地区(王斌等,2008),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虚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
3.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国虚拟经济发展不成熟,在监管方面仍然需要重视。马桂婵(2006)针对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现状,提出要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找准市场监管的重点,不断加强监管的手段。卢仁远(2010)还认为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托科研院所进行监管理论体系创新与建设,统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及其相关的政府或准政府机构,对虚拟经济系统进行监管。为防止政府监管权力泛滥,还要完善以社会舆论为代表的监管者再监管体制。
在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方面,王光泰等(2009)提出要想制定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的最佳比例,必须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已有的预警指标体系时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结构的特点。为使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并能达到预警、指示的功效,可以证券、房地产、银行等几个主要的虚拟经济板块为对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并设立各项指标的警戒点,当接近警戒点时发出警报,以引起决策层的关注,同时向决策层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李薇辉(2009)认为在当前金融混业经营的情况下,最后贷款人应进行全面综合的风险分析和监控。中央银行应强化与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组织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专家及时综合分析金融市场发出的各种信号,特别是要加强对跨行业的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测分析,在监测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可承受虚拟程度系数为主要标准的虚拟经济预警系统。
4.完善金融创新。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还比较低,金融创新缓慢。伴随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家应支持并鼓励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为企业提供多种金融避险工具。同时,作好金融衍生工具的规模控制,完善相关金融创新的法律法规(缪匡华,2006)。
此外,学者们还提出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宏观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体制;正确认识虚拟经济,认真研究虚拟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强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等观点。
五、总结
虚拟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但虚拟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国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规范和发展虚拟经济变得十分迫切。因此必须将虚拟经济纳入我国宏观调控,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综合以上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但也存在不足:
1.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尚不发达。这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虚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存在问题,更好地结合国情找到发展对策。
2.有学者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但由于研究角度、方法和数据选取上不同,最后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有的甚至相悖。还有是在数据选择上学者大多以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而且采用的研究数据如股票市场总值和GDP的比重,股票筹资额等指标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单以资本市场来解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缺乏说服力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所囊括的范围在逐渐增大,因此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必须综合考虑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所涉及的各类指标。
3.多数学者谈到要适度发展虚拟经济,但具体到怎样才算适度,如何适度发展研究的甚少。
4.目前文献对虚拟经济系统的风险研究也很不够,未具体测算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泡沫膨胀率。还有学者提出为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应建立虚拟经济预警体系,但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建立研究的不够深入。由于应用不同的模型、方法构建的预警系统不同,实际应用效果及对背离情况的解释不同,所以还需寻找更好的预警系统研究方法。
5.总结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研究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度、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双向促进机制的建立、虚拟经济对我国经济系统各层面造成的影响、虚拟经济泡沫膨胀率测算、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预警分析等应是未来重要的研究内容。
[参 考 文 献]
[1]王千.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6(1):15、22-24
[2]叶馨蔚.浅谈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J].中国商贸,2009(4):209
[3]冷奇.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4):124-128
[4]贺晓波,许晓帆.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离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12-14
[5]刘思峰,袁潮清,王业栋.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4):53-57
[6]王洪波.我国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J].海南金融,2012(6):25-28,88
[7]程广琪.简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2(5):18-20
[8]靳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关性问题研究[J].大众商务,2010(1):76
[9]周莹莹,刘传哲.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灰色关联及溢出效应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10):79-86
[10]董俊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实证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41-144
[11]孙宝文,马衍伟,朱军.双向治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治本之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2):40-44
[12]缪匡华.我国虚拟经济发展思路探讨[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40-41
[13]王健.与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相伴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4-9
[14]徐京平.虚拟经济浅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9-81
[15]李薇辉.论我国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62-67
[16]王斌,朱丽红.虚拟经济积极效应分析与建议[J].生产力研究,2008(20):15-16,85
[17]马桂婵.略论我国虚拟经济的监管[J].求实,2006(z4):164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还是落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目前处于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却一直比较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也是评判银行市场业绩的标准之一。而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一直不高,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1)虚拟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
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多样化,虚拟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虚拟经济的高收益吸引了许多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例如高利贷的盛行,促使许多资金流入了这种带有投机性质的行为中,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开始进行自我增值。与虚拟经济的飞速发展相比,实体经济显然让金融失去了兴趣。除了高利贷,还有基金招募,也是虚拟经济飞速发展的证明。例如房地产基金,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67支私募房地产基金都完成了募集,2012年有94支完成募集。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社会资本对虚拟经济的收益心理期许很高。在资本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虚拟经济的高回报率所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必定会使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资本出现短缺,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2)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结构失衡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几十年的时间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生产性的经济实体由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转变为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飞速转型,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标志之一。以制造业部门为例,目前非国有企业的销售额已经占总销售额的90%以上,就业人数也超过了总人数的九成,可以说非国有企业占据了主体地位。然而,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资源比例却严重失调。据官方调查的数据,在过去十年间,国有企业获得了超过80%的银行贷款,而非国有企业在银行贷款的数额还不到银行放贷总额的20%。其中,在短期贷款中,私营个体企业仅仅占到银行贷款的3%,乡镇企业占到6%。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金融市场相较于别的市场而言,放开信贷市场比较滞后。我国的商品市场已经发展到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阶段,但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是以国有银行以及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这两个主体的不匹配,必然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策略
(1)改善金融环境
良好的金融环境不仅能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更能够为资金聚集带来好处。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善银行贷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担保机制来解决。可以大力发展由社会资本、法人资本和民间资本建立的商业担保机构;也可以着重发展政府出资或政策控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同时,还可以鼓励发展企业和自然人设立的互担保机构。可以通过这些担保体系的持续性监督,重新建立社会信用新的秩序,不断优化社会信用的环境,改善整个金融环境,实现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2)完善银行的运行机制
我国必须逐渐减少对国有银行的政策扶持,降低对国有银行的扶持力度,激励国有银行通过自身的发展提升自身活力,风险自担。国有银行可以改变其粗放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新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等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结构改革,不断完善自身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达到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3)找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
要想找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一定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政府应以激励政策为主导,引导各层次的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资力度。同时,放开资金管制壁垒,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实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对企业信贷活动进行指导,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提高企业承接贷款的能力。
三、总结
关键词:金融;扶持;实体经济;问题;分析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就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工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还包括教育、文化、艺术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部门。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从多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认真对待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一、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在实体经济的结构中,小型微型企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共有6000多个小微型企业和个体商户,在我国的实体经济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为我国的GDP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较多的工作岗位,解决了社会人群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另外,每年这些小微企业和合体商户在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出口收入的同时,也为增加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是,这些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在我国较多的金融企业都流向了大型企业,这样看来,小微型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劣势,没有金融的支持,这些企业难以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每年都有大量的小微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倒闭。
2.民间借贷风险大。现如今,民间的资本较为充裕,这样也就导致大量的社会闲钱流入了借贷市场。从理论上讲,民间借贷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民间借贷的利率近乎处在一个疯狂的状态,高利贷这种情况几乎到处都有,这样就使得民间的资金脱离了正常的经济发展轨道,误入歧途。在社会上经常存在着小微型企业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向金融机构融资不成功的情况下,在民间借贷,更有严重者甚至转向高利贷,这样的发展状况无疑使企业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在资金和市场的压力下,最终导致企业的崩溃和破产。
3.银行的借贷结构不完善。相对来说,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融资方面显得较为简单,银行支持大中型企业的融资,主要还是来源于对大中型企业的信任,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是由于银行信贷对小型企业制定的约束较多,大中型企业的频繁融资也占用了大部分的金融资源。在当前的形势下,银行的金融资源大都投入到重复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中,不仅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轨迹背道而驰,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样一来,由于银行借贷结构的不完善,就造成了金融资源被大中型企业占据,使得其他产业的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
二、改善金融扶持经济发展的建议
1.强化金融市场机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想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必须强化金融市场机制,保证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市场的协调与适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依赖银行部门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政策杠杆强化金融市场机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效调节金融市场机制的措施和政策,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机制。
2.优化金融信贷政策。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优化调整现行的金融信贷政策,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为主要目标,逐步出台具有多样性差异化的金融信贷政策,以适应社会各类企业的需要,在金融信贷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实施差异化的要求,另外,在优化金融信贷政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资金周期性的监管和风险的评估,减少信贷风险,保证每一分钱都流向正确的经济发展轨道。
3.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金融行业在做好原有的金融产品推广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根据实体经济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客户的需要,创新出新的金融产品,并且确定合适的收费价格和应力空间,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投资的方式,从而扩宽融资的渠道,不断满足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推进基础资产的金融化,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4.规范民间信贷。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业缺乏的是内部之间的市场性和竞争性,在加上政府对利率的调控较为严格,这样的政策就造成了民间信贷的疯狂,较高的利率吸引了拥有资金的群众走向了高利贷的道路,然而简易的借贷手续又吸引了大量融资难的企业,这样民间信贷就显得没有那么正规,反而处于较大的市场风险中。因此,规范民间信贷,也是推进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一种有效的措施,民间信贷规范以后,大量的社会资金可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较大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较为可观的力量支撑。
三、结语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金融作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必须在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发挥它最大的市场价值,为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稳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佳卉.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关于进一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J].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01:7-14.
[3]陆岷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J].西部金融,2013,12:6-10.
关键词:财政金融
当前我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十三五将是我国经济升级的核心关键时期,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经济总量达到了国民经济发展预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升级换代,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了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两项重要任务。
一、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背景
进入十三五,经济发展总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阶段,但高速度的发展在目前的全球市场坏境下后劲不足,呈现出放缓的趋势,挑战也往往意味着基于,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看到,全新的政治、经济发展环境又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
1.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1政府治理水平的不断改善。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的政治形势下,简政放权被我国政府提到了新高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政府放权于市场,政府减少对于市场的干预,释放了市场的活力和空间,为我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经济大环境。
1.2制造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拥有了完备的供应链,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我国都已经完全具备制造能力。当前西方各传统的制造业强国都在振新本国的制造业,而中国则在新的阶段走在了弯道超越的过程中。这源自于我国完备的互联网发展基础,虽然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但是从当前互联网发展的业态来看,我国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方面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了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3国内和国际经济区域发展面临机遇。经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和充分的外部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这种阶段。在国内,除了上述的互联网新业态之外,我国快速进行的城市化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虽然我国的城市化在新世纪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未来的几年这种城市化的进程将继续进行,城镇化的进行和随之而来的交通进步和改善将为城市间的流通和交流带来空前的机遇。在国外,当前以中国为核心的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格局将在未来的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提供新的经济支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商贸互通的经济、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将为我国经济带来无限机遇。
2.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2.1债务问题。2008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始的债务危机是在去杠杆的背景下,西方经济的大调整,在这次危机中,很多国家、企业乃至个人无法偿还自己的债务。在我国债务问题主要表现为地方债务,尤其是在2013年以后,在未来的数年内债务形势将越来越严峻,房地产市场面临政策调整,经济发展的增速变缓、养老压力的不断加大给地方经济带来沉重负担,而作为压倒偿债能力的最后稻草,债务到期的压力将使得地方债务风险直接凸显。
2.2融资成本增加。成熟的金融市场能够给市场主体提供大量的血液,我国的金融体系在当前还存在很多的弊端,金融结构的不合理使得金融资金没有高效的配置给急需的社会经济主体,大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和僵尸企业中被沉淀。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现状拖住了很多有活力的市场主体,降低了市场经济主体效率。
2.3环境压力。我国在过去的数十年内,经济总量发生了巨大增加,工业化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我们发展的路子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发工业化的路径,以高能耗和高污染为代价换来了经济的突飞猛进,但是很显然这种发展带来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下,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换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实现,因此如何在环保压力如此巨大的当前坚持经济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将是现有经济主体实现突破的重要瓶颈。
2.4经济下行压力大。目前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增大的现状已经被广泛接受,经济下行压力大是来自内外部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外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在国内经济结构性调整正在进行,人口红利的减少,经济形势带来的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都给整体经济形式带来压力。
二、实体经济与财政金融的关系
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之前的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相互依存,相生相克。实体经济是财政金融的基础,财政金融都是对于资金运行的描述,前者是对于公共资金的描述,后者是对于社会资金的描述,没有了实体经济,财政金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此同时,财政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财政金融既可以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可以严重的损耗实体经济。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的非常突出,美国在70年代面临危机之后利用低利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增加。但是市场的无秩序疯狂带来了金融危机,为了缓解金融危机,控制市场的无秩序,政府开始利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寬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由此带来的是政府债务的不断攀升,金融风险转化为了财政风险。有耐于美国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在长达数年的经济恢复之后,美国经济才逐渐恢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的经济,因为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欧洲经济至今还在金融财政危机的泥潭中不能脱身。
三、如何利用财政支持我国当前经济发展
财政是国家实现社会治理的基础,财政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来实现多方面的改善,从而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好的市场空间。
1.控制财政风险。财政风险主要来源是地方债,地方债务在未来会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地方债务的规模非常的庞大,同时债务的偿还时间也因为政策性原因相对比较集中,另一方面在财政收入方面,在经济发展增速非常快的阶段,财政收入同样增速快,但是在经济下行阶段,财政收入增长速率降低也非常明显。财政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无论收入的增加与否,其社会需求是刚性的,收支不平衡就会加速财政风险的产生。在缓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过程中,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首先是加强地方预算控制,防止地方政府的盲目扩张,减少债务风险的增加。其次是明确债务责任,将债务责任明确,各级政府之间,各种组织之间的债务责任明确责任,防止责任的无效承担。再次是创新债务偿还方式,灵活处理,推出新的融资模式,创新渠道融资,在债务的偿还方面用时间换取空间。
2.大力实行财税改革。财税改革主要是从两个角度进行,前文提到财政支出和收入的不平衡是导致财政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这里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收入改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1财政收入方面。首先是推进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营改增对于税收改革来说增加的税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税率。增值税的征收逻辑是从整个产业链条来看的,在整个产业链条中,通过进项税和销项税的抵扣,可以在很大程度避免企业被重复征税,大大的降低企业的税负负担。通过加大增值税税收的优惠政策、在进项税抵扣方面减少障碍、银行业税负方面不增加等措施真正的让营改增起到减税负且稳定税基的目的。其次是发挥税收的约束激励作用。税收的约束激励作用是其核心作用之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税收是为了财政收入,但是其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对于创新性的市场主体,税收应该发挥其正激励的作用,用税收手段加以引导,减少制度对于其发展的阻碍,使其发挥最大的市场作用。而对于环境污染、高能耗等有著很强的外部性的市场主体,税收则可以通过合理的增加税种和调整税收比例来进行制度调节和引导。
最后要优化政府债务结构。从国内外的优化债务结构的路径和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优化债务结构可以尝试采用PPP模式,PPP模式的核心就是突破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私分明的界限。在政府债务中引入PPP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府持续财政投入的压力,政府可以利用较少的资金撬动社会的大规模资金,这样政府债务就得到了有效的置换,其本质上也是一种财政收入增加。除了采用PPP模式外,对于现有的地方政府债务,也需要采用更加柔和的偿还策略,减少政府债务对于财政的挤压。
2.2财政支出方面。首先是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一直被社会诟病的原因就是其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财政资金因为其公有的性质,使得其使用效率不被重视,虽然其中有个人私欲的作用,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制度的不完善和对制度的不重视。因此需要加强对于财政支出的预算管理,有预算有决算,强化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公示,实现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化,只有制度控制和外部监督双管齐下,才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财政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是强化资金的引导作用而非直接大规模投入。在大财政时期,财政支出对于经济主体的直接扶持是非常常见的,这种主体一般是国有企业。在这种财政经费的使用过程中,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可以不劳而获,而这种不劳而获的前提是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从实际的经济发展经验看,这种被扶持的企业很多都是大型的僵尸企业。要改变这种投入模式,财政支出的重点就应该转变到新兴的市场业态上来,加大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将更多的社会资金引导到具有大的经济前途的行业中来,利用财政资金的政策性,撬动社会,发展新行业,支持创新型经济主体的发展。
四、如何利用金融市场助推经济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复杂的市场局面,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经济主体的支持不够,而很多新兴的经济业态又都是中小企业在创造,为了获得发展各种民间借贷、创投、融资等方式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之而来的又是金融市场的风险不断的增加。因此当前需要做的是从金融体系的结构上进行调整,优化结构,降低风险。
1.拓宽融资渠道需要创新融资方式。
1.1正规融资渠道和民间融资渠道相结合。目前金融市场的融资主要是依靠以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机构,但是正规融资机构存在的种种限制使得这种融资方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我国民间资本还大量存在,当前应该充分的对民间资金加以利用,规范发展民间金融,扩充金融总量。
1.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需要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才能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良好融资结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强银行业机构与地方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量身打造综合性融资方案以适应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
2.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效率。
2.1提高金融服务附加值。要引导鼓励金融业在以传统业务为基础的前提下,发掘客户更深层次的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改善产品单一、层次较低的问题,充分配置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多种资源,拓展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开展交叉销售。
2.2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首先,金融机构应把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结构作为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积极主动提供个性化差异化融资方案。其次,金融机构要按照“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摒弃不规范的收费行为,创新金融服务定价管理机制。最后,发挥金融的普惠性,对弱势群体,切实践行社会责任,坚持保本微利定价。
2.3运用高新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一优势,金融服务效率实现了成倍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抓住这一机遇进行金融服务创新,通过网络拓展融资、理财、移动金融等业务,加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增强其渗透力,达到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和客户的交易成本的目的是所有金融机构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体经济;恶性循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1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元,增长47.4%,依然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2014年,网络购物交易额大致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年度线上渗透率首次突破10%。随着移动购物市场的飞速发展,典型电商企业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的扩张,未来几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仍将保持30%左右的复合增长。2012-2014年期间,电子商务在企业整体业务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其中B2C市场在2014年完成1.26万亿元的交易额,在网购市场中占比45.3%,B2C平台(旗舰店/专卖店等)业务发展迅速,但平台业务的发展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品牌建设需求,独立B2C商城建站热潮一时风靡。此外,2014-2015年期间,跨终端、海外购、多元化等新特征出现,为了提高运营效率,节约成本支出,企业在电商软件管理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2015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探求与互联网的融合之路。
2 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现状
21世纪前1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可以认为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经济奇迹,但这奇迹背后隐藏着许多隐患: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最快的21世纪的前10年,过于追求经济总量的上升,代价却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简单的生产技术、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产能过剩。遭遇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后,我国渐渐回归了理性,不再追求片面的GDP增长时,但已经开始承担前十年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后果。
笔者选取以下几点与美国实体经济的状况作为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实体经济的发展陷入了令人担忧的危机之中。
第一,土地成本。由于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和GDP增长而施行的卖地政策,导致中国实体经济的土地成本越来越高,2015年中国工业用地地价约为1 600元/平方米,而美国地价仅为29元/平方米,仅仅是土地成本我国就比美国高出50倍。
第二,资源成本。中国资源丰富,但是资源使用率却较低,这导致我国的石油、电力、水等资源成本还是远远高于美国。
第三,税负和借贷成本。中国企业的实际税负也不少于欧美国家,但是我国企业的借款成本却远远高于美国,即便是年利率10%的银行贷款利率都很难实现,银行往往暗中加大贷款利率,更不用提及年利率至少20%的民间高利贷,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几乎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第四,绿色经济成本。中国也在倡导绿色经济,科学发展观,那么,在我国制造业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条件下实现绿色经济,无疑又给中国的实体经济加大了负担。
第五,劳动力成本。那么我国唯一的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呢?自2013年后,我国与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接近相同,这说明,我国唯一的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更有经济学家预测到2018年美国的劳动力成本甚至要低于中国2%~3%。随着物价、房价的飙升,中国人的生存成本陡然上升,那么中国劳动力价格必然上升,对于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也水涨船高。相比美国,美国拥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其劳动力成本。
最后,中国的制造业也因为高速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钢铁、煤炭、水泥、风电、光伏及石化等多个产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3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两个“恶性循环”
3.1 生产者恶循环
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加之电子商务带来的冲击,使中国的实体经济中的生产者陷入了以下恶性循环:低利润低生产动力质量低下的产品消费者较低的消费激情较低的消费水平恶劣的价格竞争低利润。
恶性的价格竞争不仅仅限于实体经济也突显在电子商务领域。一个现实的例子就是淘宝平台。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其巨大的市场与交易额离不开“盗版”。盗版的产生大大降低了生产者的成本,加速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对于市场的渗透,但是往往导致更严重的价格竞争。实体经济成本突显,电子商务的冲击又使商品价格进一步降低,越来越低的利润使实体经济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实体经济的萧条也导致资本过度流向虚拟经济,这更加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困难。如果中国的实体经济不能得到良好的转型,继续积攒泡沫,我国经济发展的前途就不会光明,同时电子商务这种依托实体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经济形式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3.2 消费者恶循环
消费者人群大多为工薪阶层,他们的消费能力往往取决于自己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双重影响。由于实体经济企业和公司发展同时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导致其利润较低,也就直接导致了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较低,再加上中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导致中国的消费者普遍拥有较低的消费能力。
这样就产生了中国消费者的恶性循环:企业低生产利润劳动者低收入消费水平低更注重商品价格转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消费实体经济不景气企业低生产利润。
中国的消费者较为务实,注重价格,这不仅仅出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消费者消费水平有限。人均收入的统计学层面上的上升不足以提升广大工薪阶层消费者的消费动力,这也是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价格更优的电子商务消费模式的原因。但是电子商务的繁荣并不能为社会创造持续的、优质的经济增长。这样,实体经济的萧条导致广大的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降低,工薪阶层转而通过电商购物,往往导致了电子商务的虚假繁荣,而这又进一步冲击了实体经济,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加困难。
4 中国经济分析与未来展望
中国实体经济面存在着土地价格过高、税负压力大、内需不足、劳动力成本优势流失、资源成本较高、市场不完善及资金的匮乏等。中国的实体经济在各种压力下艰难成长,虽然在20世纪前10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困难越来越大,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新兴的电子商务也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兴的电子商务将原本实体经济中的劣势放大,当更加便捷和低廉的电子商务逐渐被市场所接纳时,实体经济所能产生的利润便进一步压缩,这也是近几年中国市场的资金流向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的原因,因为制造业利润较低。中国的经济问题虽然很多,但是还没有形成危机,只是处于一种成为危机的状态,只要没有爆发危机,那么中国经济未来扭转局势的可能还存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中国的实体经济可能仍然低迷,电子商务可能进入平滑期,但是十年之后的总体预期还是乐观的。我国现在只要逐渐完善市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创新,积极应对困难解决问题,利用好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和机遇,消除“恶循环”,让电子商务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壮大实体经济,鼓励制造业的发展创新,那么未来中国的经济形势便是前景光明的。
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速,GDP与CPI增速却放缓、回落,甚至低于预期;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国民经济紧密关联的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需求资金却未有同步的增长……“此种矛盾的现象处处可见。”喻春指出,发生在今年6月的“钱荒”现象,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钱荒。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隔夜拆借利率曾一度飙升至30%,而正常情况下却只有3%左右。但是中国政府却依然保持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不松手,就是因为中国金融市场并不缺钱。只是因为资金在银行表内、表外快速出入,钱生钱,社会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进行“空转”。
面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喻春谈到,实体经济要发展,一方面要靠自身经营模式的转型,要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也要靠资金的支持。过快的金融化,使得金融资金过多挤占实体经济所需资金,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而在当前中国的经济现状之下,又没有很好的融资渠道,因此造成了中小企业主的发展困难。喻春认为,只有实体经济方能真正带动GDP的增长,如果实体经济有下行风险,必然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
金融、实体需兼顾平衡
针对当前金融热、实体冷现状,喻春认为,应加强金融监管、政策支持,支持民间借贷。
首先,“一行三会”(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检测、监管和规范;其次,政府还应继续加快推进与落实各项改革措施,鼓励和引导实体经济不断改进自身的盈利模式;再者,支持民间借贷或将更有力地增强经济活力。
中国人民银行在刚刚过去的8月21日表示,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人民银行决定将信托公司贷款信息全面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对其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本应协调并进,就像跷跷板的两端,无论哪一边太重,都将成为重压之下的无力,喻春向记者表示。
奠基实体经济
时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金融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折与机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使得金融服务业越发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高速引擎。
在泰和财富的微信简介中,“功能介绍”一项,紧凑地写着62个字:“为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专业的投资理财、信贷等服务的P2P投融资平台,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新渠道,更为个人提供创新性投资理财服务。”成立于2007年的泰和财富,主做P2P,一方面为有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主、个人提供急需资金,另一方面还能为手中有大量闲散资金的客户找到更好的投资渠道。喻春在提到泰和的主做业务P2P时,尤为自豪,“我们算是中国最早一批做P2P业务的。”
他向记者介绍,借款人只需提出申请,递交相关资料,用房产作为抵押,进行房产评估、贷前调查、审批,审批通过,办理手续之后,最快24小时之内就可发放资金。
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泰和财富规定,借款人正常资金需求,不得用于证券、期货和股本权益性投资,不得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以及用于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得经营的项目。
对于资金的应用,泰和财富实行三方监管账户保证出资人资金的安全。
秉承“天道酬勤人为本,商道酬信行至诚”的服务意识与敬业精神,截止2012年,泰和财富累积运作资金超过30亿元,形成了以北京为总部、各地分公司为战略部署的金融服务网络。在《财经界》专访喻春先生时,他转达正在出差的董事长周成海的一个理念——公益。
在公司成立之初,便有“参与公益,大行善举”的重要经营目标。多年来,泰和财富积极参与“汶川地震捐赠”、“玉树地震捐赠”、“关爱残障人群”、“关爱地球家园”、“奥运环保行动”、“乡村儿童大病医保”等各种公益活动,主动承担起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如今,成立将近7年的泰和财富依旧专注于搭建良性的借贷平台,并且将继续为公益事业加枝添彩。
互联网金融创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倒逼融行业变革。
2007年6月,在阿里巴巴布局互联网金融的最初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010年3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式获批成立,也许人们还不知道阿里巴巴想要干什么;而今年春夏交界,伴随着一份数据的透露,人们再也坐不住了——2013年6月末,案例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客户超过32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而且其不良率也只有0.84%。
一声巨雷!当阿里巴巴铺垫互联网金融市场时,传统的金融行业再也按捺不住,就连马蔚华也说“招行的危机所在,就是马云,而不是其他银行!”固步自封,注定走不长远。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众多的银行亦在布局“e时代的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