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姆定律的用途范文

欧姆定律的用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姆定律的用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欧姆定律的用途

第1篇:欧姆定律的用途范文

关键词: 比喻 物理教学 作用

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话里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里,哪里就会清晰明亮起来。”

在物理教学中加入比喻的元素就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根据比喻双方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学生熟知的另一种事物,加深对未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借助比喻能使深奥难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易于接受。恰当的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使物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一个生动的比喻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运用比喻的几点体会。

一、能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的概念。

在学习电流的过程中,因为电流在生活中我们只是看到它的若干效应,而对于电流本身却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学生不好理解也无法想象。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最常规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将电流比喻为水流。能使学生化无形为有型,更好更形象地理解电流的一些特点,从而为后面的电压和电阻的学习做好准备。即亦可将电压比喻成水压,电阻比喻成水管对水的阻碍作用。对于这种抽象的内容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现象作比喻可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讲解电和磁的关系时,因为涉及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学生大都学得比较糊涂。可形象化地将电和磁的关系比喻为鸡和蛋的关系,如鸡能生蛋,蛋也能孵鸡,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将这两种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并理清它们的关系。为后面教学电流的磁效应及电磁感应埋下伏笔,使抽象的教学有形化、简单化。

二、使复杂的教学过程浅显化,将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生活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物理知识很枯燥,但是要求学生理解到位,这就给教学出了不少难题。如在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学生对于介质理解较为困难。可以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比喻:冬天时家中需要拉煤来取暖,而煤矿生产的煤炭如何才能到自己家中。学生通过思考可回答出若干种方式,如用汽车拉、用拖拉机拉、用火车拉等。把这个问题再引申到声音的传播中,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载体来运送到我们的耳朵中,而这种类似于汽车或拖拉机的运输工具就是我们所说的介质。这个巧妙的比喻为后面学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打好了基础。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弱,由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差异而导致推理容易出现问题。在欧姆定律I=U/R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强调电流与电压及电阻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只能表明I受U和R的影响,但学生容易把公式变形为R=U/I,从而误认为R与U成正比和I成反比,造成错误的认识。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把I比作孩子,U比作爸爸,R比作妈妈,从长相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如孩子的长相会受到爸爸和妈妈长相的影响,但是妈妈的长相是不会受到孩子和爸爸长相的影响的。这个抽象的定律,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或者老师只是生硬地讲解,则教学效果肯定不佳。

四、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习保险丝的用途时,学生对保险丝熔断后才能保护电路一直心存疑虑,不甚理解。将保险丝比喻为“救火英雄”,非常形象地让学生知道保险丝在电路中的作用。为了拯救电路冲在最前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保全整个电路的安全。使学生既能透彻地理解保险的作用,同时进行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对于其中的物距和像距关系,学生不容易记忆,把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比喻成:“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这种比喻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在物体熔化的图像中,辨别熔化部分是学生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可把熔化图像比喻成一集完整的电视剧,在电视剧前面有片头曲,而结尾会有片尾曲,中间部分才是电视剧本身,有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五、巧妙的比喻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知识的记忆深刻。

第2篇:欧姆定律的用途范文

1、时间安排: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

2、第一轮复习的形式:重点是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法”;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类比法”。

总之,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对课本上的每一段话、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基本规律,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在复习中及时向老师提出,或向同学请教,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尤其在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偏差的情况下。(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轮:3月1日——4月25日,拉网式双基复习。

今年在这轮的复习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导引》、《榜上有名》这本资料为模板,《名师学案》为辅导。认真研读资料上的“知识清单”、“典例剖析”、“基础过关”、“跨越中考”必要时有针对性地翻阅教材,老师针对集中问题点拨,达到用最短时间、最佳效果来梳理“双基”,之后学生完成资料上的训练题,起到进一步巩固检测的作用。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专题复习:

1、按照知识点可以将初中物理分成力、热、声、光、电等版块,用知识树的形式把每个版块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将有助于同学们将第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

2、按照中考题目类型,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探究(包括操作实验)、计算、信息综合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体会每种题型常见解题方法,使复习纵横交错,既练习了解题技巧,又能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思考社会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为这些热点常常也是中考的热点。如“2008年奥运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嫦娥一号卫星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等。

3、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的深挖细究,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同学们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

1、时间安排:2016年4月30日至2016年5月25日

2、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分析我市近三年物理中考试题,结合试题编排,对各类题型特点,针对训练,提高解题技巧,重点知识系统复习。

3、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适当加大学生的练习量,但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

第二轮:4月26日——5月25日,分块复习及提高

以《中考说明》为模板,按照上边的各版块分类、分块复习和训练,提高学生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三轮复习:热点、重点知识复习,重新回到物理课本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在这一轮复习期间,可以将第一、第二轮复习中做过的易错题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自己的错题,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1、2016年5月20日至2016年6月10日

2、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3、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9)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总之,在中考物理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第3篇:欧姆定律的用途范文

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它因人而异,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就要求教师从学情出发,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爱好和特长。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内在动力、学习能力进行因材施教。物理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每个知识都蕴藏着探索的因素。我们知道,公式定理最初都是由假说猜想得到的,一个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很多人经历几代的努力。一个结论往往需要特定条件的制约,例如,理想气体、忽略空气阻力等,而获得结论的方法却具有普遍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问题的探究等方面。由此看来,学习方法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它比具有某种知识更重要,是终生受用的重要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教法的研究,忽视学生学法的探索。而学习的效果由学生学习的结果体现出来,教法的成效要通过学生学习去检验。对于学法的研究,更直接运用于学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高一是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学习,对他们高中的学习至关重要。很多同学升入高中之后,往往还采用初中那种背公式,背定义的做法,以致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现状,我经常在授课时渗透学习的方法,或是开设学法指导课,让每个学生通过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明确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新学期第一课对学生影响最大,它往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指导作用。我充分利用物理序言课,讲解物理发展史,讲解科学家如何破解物理难题等等,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物理方法,为学生讲解学习物理方法的重要性。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液体内部静压强及浮力知识的内容比较熟悉,它也是初中考试的重点内容。新授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复习初中的这部分知识,暴露他们在学习方法上出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但很多同学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对此,我指导学生利用条件推导规律,发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很多同学都能用新的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目中,认识到学习方法很重要,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渗透学习的方法,通过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设学习情境,掌握学习方法

物理是自然规律的反映。学习物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图像,指导他们观察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学会分析问题,了解规律的来龙去脉,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前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物理科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前人是如何学习的,他们获得了哪些学习经验,掌握了哪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取得了科学的成就。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法拉第的“磁生电”实验思路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们探索知识的过程,它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最有利的明证。在讲述新知识时,教师要创设学习的情境,让他们能够主动观察测量,由自己归纳出学习的规律,总结出学习的最佳方法。当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思维过程,也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两者的比较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示范性的思维过程,学生将他们的思维过程逐一展示,能够使学生养成审题、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掌握好方法。

三、运用恰当方法,获得知识能力

任何好的学习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离开了具体的范围,就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在物理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法,了解它的适用范围,然后再恰当运用。方法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善于学习,善于运用,逐步形成获得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获得要经历一个过程,这样获得的知识最为牢固,这样获得的学习方法最具有应变能力。如在学习“变压器”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变压器的用途、结构、工作原理,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没有漏磁、没有铜损、没有铁损的条件下推导了理想变压器的有关公式。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即使条件发生变化,学生也能够将方法迁移,而不至于生搬硬套或是束手无策。96年物理高考试题中,出了一道“求漏去一半磁感线时,变压器输出电压为多少?”的多选题,一些学生在明确了实质不变后,将公式稍作修改,就自然解决了此问题。教学内容选择适当,学习台阶步步而高,就能够实现学法的飞跃。

第4篇:欧姆定律的用途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实效性 实验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LU Xiuping

(Beijing No. 105 Middle School,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Physics is a subject based on experiment, the concept, theorem, law of physics is based on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a lot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is to improve students' scientific quality,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ssential physics class. In phys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to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using method,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to cultivate students' unity and cooperation, can independently finish the experiment report, guiding students to carry out and small production extracurricular small experiment.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xperiment

笔者曾经认为在物理课教学中,把做个有趣的实验作为教学环节的有效辅助手段,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习兴趣、调节课程气氛。认真研读了新课标后,有了这样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能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达到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我经过反思,开始转变实验观,对实验教学有一个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认识,意识到实验教学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如何更好地体现物理实验课的实效性,根据这些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对实验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方法要掌握

初中物理新课标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必须让学生了解所使用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且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常用仪器有:刻度尺、量筒、秒表、天平、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密度计、滑轮、凸透镜、凹透镜、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能表等。

(1)在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校零”、 “调平”,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前要“校零”,使用天平、杠杆时,先要“调平”, 否则测出的数据误差大,不准确。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校零”、 “调平”的习惯。(2)刻度尺、量筒、秒表、天平、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这类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最小分度。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量程而损坏仪器,了解最小分度,以免读错数据。(3)要学会正确读数。例如:经常不使用刻度尺的0刻度线起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从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天平的测量结果应该砝码加游码。(4)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便于理解其工作原理。例如: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流的,因此连入电路时应遵循“一上一下”原则,同时接下面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同时接上面两个接线柱,相当于接根导线,都不能起到改变电流的作用;天平是根据杆杠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保持平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就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2 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引导与演示工作,避免学生很茫然,既没有胆量也没有效率更谈不上有收获。教师一边向学生详细地讲解实验器材的构造、功能,一边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之前实验器材的状态。实验中,还要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最后,教师要从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总结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是否准确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实验通常要做两次以上,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动手做实验,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原理。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这一实验时,首先调整烛焰、透镜、光屏在同一高度,我一边操作一边提问,如果不调整等高会看到什么结果?如何调节?挡住透镜一半,还会成像么?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在自己做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结,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总结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将下列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测定小灯泡实际功率的实验等。

学生实验课上尽量将小组分成2人一组,不超过3人。在实验中既能体现团结协作又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动手机会,也避免个别偷懒学生坐享其成。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既有思维,又有操作,是提高能力的很好机会,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实验功底。

分组实验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各实验小组的活动,例如:各小组器材是否有问题,每个人是否都动手,各小组的实验进度,各小组的实验数据等,还要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及时帮助指导。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应先把实验报告框架写好,带着目的去完成此次实验。这样避免一部分学生盲目地上了一节实验课,收获甚微。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初次书写时,我预先打印一份标准模式,让学生以填空的方式完成,以后的实验报告要求模仿标准模式人人独立完成。还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顺利汇报自己的实验成果。

4 卓有成效地开展课外小实验及小制作

第5篇:欧姆定律的用途范文

现代教育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活泼生动地发展。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发现依然未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待进一步发挥:有的课旧的痕迹较深,教师不放心,不放手,牵着学生走,学生实践少;有的课堂表面热闹,学生活跃,实质上学生根本没有理解物理本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物理课程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尝试着应用实验探究、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知识,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发展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学习的一定阶段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编写自问、自答、自解题,这也是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整理信息的有效方式。可以就某些专题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研究并书写研究报告。最后通过讨论会和集中展示的方式进行交流。

二、保护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

初中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个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升到较为持久的认识动机的高度。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都能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教师备课时可以引用各种资料。例如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课题时可以分别从资源、人口,以及环境和生态、交通和居住等方面考虑;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则应结合本地实际,选取学生常见、常用的器材。展现这些联系时要尽可能采用图片、投影、录像、VCD等视听媒体。

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传统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料、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完成。

2.把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选取那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包括剪报或与阅读材料配合的音像资料等供学生课内外学习。例如在学习参照物和相对运动概念后,可让学生读一段附图所示的剪报,再让学生讨论飞机场周围为什么要驱赶鸟类,为什么不能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中向外扔东西。

在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注意生活、技术中常用物理量的数量级,发展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常见用电器的功率和工作电流、各种声音的频率范围、汽车行驶的速度和飞机飞行的速度等。这也是物理教学联系技术和生活的重要方面。

教学中可以结合某些物理量的引入,让学生做些实验估测练习。例如在学过质量单位后可以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几克、几十克、几百克、1千克的砝码,然后给出一组物品让学生用手估测它们的质量。

四、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看作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宜之计。如用盛水的玻璃杯和球形烧瓶代替凸透镜来研究成像规律;用盛水玻璃杯代替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透过小水滴观察电视荧光屏上的三原色等。

第6篇:欧姆定律的用途范文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 性能选择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 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其性能

1)电阻器。①电阻器的基本作用。电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遵循欧姆定律的原则,可知回路内的电流与电源电势成正比,而与电阻值成反比。也就是说电阻在电路中主要起分压和限流的作用。②电阻器的分类。电阻器可分为固定式电阻器和可调(变)式电阻器两大类。根据材料和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绕线电阻器。③电阻器的技术参数。电阻的主要技术参数有两项:标称阻值和标称功率。标称阻值是指电阻体表面上标注的电阻值。标称功率是指电阻器在直流或交流电路中,在一定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下,长期连续工作所允许承受的最大功率。电阻器的标称阻值和误差等级一般标注在电阻体上面,通常有直接标注法和色码(环)标注法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标注法。直接标注法就是直接将电阻器的标称值和误差等级的数字标注在电阻体上。实际使用中,电阻器表面上的单位常省略或简写。二是:色码(环)标注法。为了能从电阻体的各个方向都能看清标注内容,有的电阻器用不同的色环来表示阻值和误差。④电阻器的使用常识。电阻器接入电路时,其引出线的长度以 8~15mm 为宜,不能过长或太短,也不要从根部打弯,否则容易折断,电阻器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要保持漆膜的完整,不允许用锉、刮电阻膜的方法来改变电阻器的阻值,因为漆膜脱落后,电阻器的防潮性能变坏,无法保证正常工作。

2)电容器

电容器的基本作用电容器具有贮存电能和释放电能的基本功能。在充电期间,电容器上的电荷按指数增长,电路中有一按指数衰减的充电电流。放电期间,电容器上电荷和电压按指数

下降,电路中有一按指数衰减的放电电流。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容两端的电压不可能突变。容量较大的电容器的储存时间不能太久,否则需要重新激活才可使用。

3)变压器

变压器在电路中主要完成能量和信号传递。在输电方面,当输送功率及负载功率因数一定时,电压愈高,则线路电流愈小。因此在输电时必须利用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在用电方面,为了保证用电的安全和合乎用电设备的电压要求,还要利用变压器将电压降低。在电子线路中,根据变压器的结构和用途一般可分为高频变压器(天线线圈)、中频变压器(俗称中周)、低频输入变压器、低频输出变压器等。天线线圈通常会在磁棒上使用,能提高天线线圈的传输效率,增强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

4)半导体分立元件

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特性或非线性电流电压特性的两极半导体器件。利用单向导电性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整流、检波、限幅、续流等目的。

三极管的用途极广,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放大和开关作用两个方面。无论哪种

用途,都是基于它对电流控制功能。

5)开关元件

开关元件一般包括陶瓷气体放电管、玻璃放电管和半导体过压保护器。这三种类型的最大优势是开关元件导通前,其全部处于开路状态,电阻较大且少有漏电流,导通后,就会处于短路状态,即便压降较小,也可以通过较大的电流。而三种类型开关元件各有优势。开关元器件类型中除了一些半导体过压保护外,其都具有双向特性。而陶瓷气体放电管和玻璃放电管的电容相对较小。电压速度来说,玻璃放电管和半导体过压保护器的响应速度比较快,甚至达到ns量级。玻璃放电管的击穿电压则是这三类开关元件最高的,虽然半导体过压保护器击穿电压不如玻璃放电管高,但是其穿击电压准确性是较高的。然而开关元件三种类型有优势的同时,也有劣势,尤其是陶瓷体放电管。因电气电离需要一定时间,其反应速度相对于其他开关元件类型,响应速度较慢。这就使得其在开通之前,就有较大漏电流。

6)防过流元件

防过流元件中应该有自恢复保险丝和电流保险丝、电阻,而防过热保护和过热检测元件则应该有温度保险管和温度保险丝。之所以要用自恢复保险丝是因为其属于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将其应用在防过流和防过热元件时,其电流可能会小于保持电流,这时的电阻也会随之变小。

7)限压元件

限压元件进行分析

限压元件主要包括压敏电阻和TVS管。这两类限压元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着和二极管一样的限压性能。如果导通电压大于外压电压时,其内阻会很大,其漏电流也相对较小。如果导通电压小于外加电压时,其内阻就会变小,其电流也会随之增大,甚至产生较大的过电流。即便电流较大,对设备两端电压的影响也并不是很大,只有小幅度的上升。同时这两种限压元件也具有低压到高压系列值,可以在多种电压电路中使用。但因这两种限压元件电容相对较大,不能在高频电路中使用。压敏电阻作为硅化晶半导体过电压抑制器, 是较为典型的过电压保护器。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随着外加电压进行变化的非线性元件,和放电气管比较,其对冲击电压的影响速度更快。同时压敏电阻也能承受较大的浪涌电流,最大能承受上百kA浪涌电流。然而因压敏电阻漏电流较大,其分线性较差,即使较放电气管响应速度快,但是其限制大电流较高,其承受冲击能力将会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而减弱,其老化程度也较快,与TVS管相比,压敏电阻反应速度略逊一筹;而TVS管非线性性能与稳压管性能相似,其不仅具有动态电阻低、限制电压低优势,同时也有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和反应快等优势。然而TVS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流能力比压敏电阻较小弱。

二、元器件的选择

根据元器件的使用部位的电性能、 体积、质量等要求, 在元器件优选或选用目录中选择元器件的品种、 规格, 并留有足够的余量;根据元器件使用的环境要求, 选择元器件的封装形式、 引线涂覆及辐射强度保证 (RHA)等级等环境适应能力 (不同的应用环境对电子元器件的选用附加要求和试验项目也不同);根据整机的可靠性要求来选择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在元器件选用方面, 许多设计人员往往只注意元器件的性能指标和温度范围是否符合整机的要求, 而忽略了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考核标准和失效模式等与整机可靠性的密切关系, 从而使整机常常出现性能合格, 但可靠性考核却难以通过的情况。因此, 必须对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加以严格控制, 从元器件可靠性的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选用有质量保证的、 经实践证明其固有可靠性较高的产品。 其次, 应开展二次筛选、 降额设计和热设计等可靠性设计, 并建立完整的质量跟踪体系及质量数据库, 从而形成一种闭环控制系统, 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1)元器件的技术性能、 执行标准、 质量等级和使用条件等应满足电子装备的要求;

2) 优先选用列入军用电子元器件合格产品目录 (QPL) 及合格制造厂目录 (QML) 中的元器件;

3) 优先选择经认定合格、 质量有保证、 供货及时、 价格合理、 技术服务好以及具有良好信誉的合格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单位生产的元器件;

4) 优先选用经工程实践证明质量稳定、 可靠性高、 有发展前景以及供货有保障的标准电子元器件;

5) 应最大限度地压缩元器件品种、 规格和生产单位;

6) 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 性价比相当时,应优先选用国产电子元器件, 尽量减少选用进口电子元器件;

7) 不选用未经设计定型的新研发的元器件、 已停产或将要停产的电子元器件;

8) 限制使用质量等级不能完全满足电子装备要求但为实现整机功能而不得不使用的电子元器件;

第7篇:欧姆定律的用途范文

论文关键词: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一、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1、观察: 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在分组实验中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学生分组实验,其中初二年级开始的几个实验,就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音调前,就布置学生制作音乐瓶,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乐音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4)、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特别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知识复习、思考练习;操作模拟仿真的实验,学习了实验方法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锻炼了实验技能,为课内外动手实验作出了成功的基础准备。由于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有限,某些物理现象,如运动和静止、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惯性、压强、物体浮沉、电荷流动、扩散、分子无规则运动、磁场分布等等,学生不能得到完整的感性材料,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而影响物理学习。而应用电脑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捷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于物理现象,给学生提供思维过程中必须的感受性材料,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的健康发展。

2、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 (1)、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初中学生对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存在着不正确的想法,有的是无所谓,有的是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老师多做实验,实际上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如对于彩虹,学生认为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我就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当上午或下午有太阳光时,还带领学生到室外背向太阳光站立,用喷雾器或学生用口斜向上方喷射水雾,就可以看到一道人造小彩虹,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该:了解实验目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科学家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论文格式。以达到激发学生渴望实验的目的。 (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 ①、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初中物理开始阶段的实验,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这个阶段主要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物理实验。初中阶段学生做实验时,其动机和目的往往是有不确定性的,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操作规范的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参与。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也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如声的产生中的音叉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就请学生做;将其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做好教材中的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教师准备和整理实验器材之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实验器材的机会,以便了解器材的性能、用途。处理好实验性的习题,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进行观察从中得出结论。总之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用简单器材做好实验。做好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做好物理实验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实验器材,但物理实验有时用简单的器材就能说明问题,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通过敲桌子感到手疼来体会。我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汽水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小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二、引导学生善“问”

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 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的学习。

2、善于设计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杠杆平衡》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将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平衡?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3、引导学生提问题。 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提问题,刚开始学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物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三、综合提高创新的实践。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 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如在学完力学知识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②如何用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③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④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⑤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⑥怎样用准确的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等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生自己制作出“土电话”、“验电器”、“橡皮筋测力计”、“密度笔”、“重垂线水平仪”、“两用秤”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2、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已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当学生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就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如学生学完长度测量的内容后,就建义学生去测量教室的体积,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树干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等.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如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复习,引导学生讲座为什么会发生物态变化,进而导入分子运动,内能的学习,通过内能的学习,引入热机知识的学习,通过质量,体积的测量,进一步研究物质密度的测量,通过欧欧姆定律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导体的电阻等,使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学习了知识后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3、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完简单机械后,就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车中的力学问题,学生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1)轮胎为什么要有花纹?(2)自行车下坡时为什么不宜急刹前轮?(3)自行车在正常使用时有几种摩擦?(4)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5)自行车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6)自行车上使用了那些简单机械?(7)自行车的座垫下面为什么要安装弹簧?(8)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减少后对地面的压强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9)普通自行车与比赛用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等许多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许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