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

第1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

【摘 要】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生活!”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广西开展几年了,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给孩子一个什么语言课堂?①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②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③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④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活化课堂教学,践行“新课改的要求”,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反思:给孩子一个什么语言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生活!”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的课堂呢?

1.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环节有如乐曲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倡导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发挥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小学生兴趣,引其入境。

1.1 巧设悬念。 好的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课堂内容,在某些课开头,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蓝色的树叶》一课的导入环节时,我设下悬念: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的树叶的颜色,有谁看过蓝色的树叶?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主人翁却有蓝色的欲望。这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思、乐于想、乐于学,从而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与、主动探求的心理。

1.2 以图引趣。 课文是用语言描写事件,通过图画把事件再现出来,加上语言的引导,课文一下子就变得形象、具体、生动起来。借助图画,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的导入环节时,我便画了一条五彩路。出示几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让学生展开想象,谈所见、所想、所感,潜移默化中,使感知得以深化,图文并茂,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2.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2.1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上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这样的答案:对于“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2 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都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如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

第2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作用;策略

由于我国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以及投资力度在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非常迅速的进步。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信息化产品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里,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目前,由于新课改的开展与实施,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逐渐备受重视,为了凸显小学生在日常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渐转向信息化教学。如何基于信息化背景下,让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也是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里体现出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启蒙式教育,授课对象是六岁至十二岁之间的小学生。由于他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不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一定要综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工具,让授课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化、具体化。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增加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化的教学画面。由于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没有完全认识,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一定要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水平

课堂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教课”,同时还体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不但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一些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质量。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教学观念的改革方向。不仅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解决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里遇到的教学难题,和其他地区或者学校的语文教师互动交流。因此,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对小学生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的人生发展。

3.开拓小学生的视野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用来小学语文教材,教室是学习的唯一地点。基于这样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利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拓展,同时还能够丰富教学过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为了提升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教师往往会利用大自然中事物或者自己创造出该事物,此举虽然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但是不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伴随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体运用,能够提供丰富地网络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知识体系。

二、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

1.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自学平台

学习能够体现学习者内心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在学习过程里,不仅需要小学生的“好学”心理,同时还要小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帮助小学生搭建自学平台,帮助他们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里,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自学平台上,学习能够自由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某一个知识的认识,通过自学构建与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自学质量。

2.利用信息化平台构建教师培训班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使得我国教育质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仅与教学设备有关,同时还与师资力量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教育的不断普及,一些学校的教师资源根本不能应对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一位教师有时候需要带领几个班的教学工作,更有甚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一些学校需要聘请一些临时教师来辅助教学,此举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状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创办教师培训班,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减缓教学压力。

三、总结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产品已经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然而,由于一些地区的教师文化知识有限,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工作,凸显出信息技术的真正魅力,仍然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巨大能量,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卓珍.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电子测试,2016,19:184+144.

[2]兰秀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化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5,05:45-46.

第3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

学生对语文越感兴趣,其语文能力也就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上课开始,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MTV――《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美动听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北海公园那秀丽宜人的湖光山色之中。学生欣赏着如画的风景,伴着音乐放声歌唱,充分感受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生活环境的美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计算机,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当学生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成就感时,就会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看图写话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看图、说图、写话”的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组成图的元素(动物、人物、背景等小图片)提供给学生。在计算机上,学生可以选择需要的图片或简单的图形,结合电子绘图技术,自由组合、拼接成需要的图画,再根据这些图画进行个性化的写作练习。然后,师生一起交流,互相启发,即评即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使个人的兴趣、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计算机中的学习资源时,各人所得的收获亦会有所不同,避免了由教师面向全班“授课”出现的“千人一面”的教学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累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第4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教学的一部分,不仅是语言文字认识的起点,更是进行思考,理解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教授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语言的认知,只有对语言的深入认识与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等是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在创新中进步,在创新中发展变得举足轻重。

一、创新性的理论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已经进行了几十个年头,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人才,看似我们只需要按照前人的教学方法进行即可,其实不然。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的发展模式不断的更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运用创造性的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方法上的改进变得尤为重要。创造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流行起的学科与思维方式。顾名思义,创造学就是一门研究发明创造的学问。运用人类的智慧对现有的知识,方法等进行不断地更新,在创造中不断地发展与前进。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更要要通过教师的创新性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时地作出调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

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都非常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无法将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强大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3、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的管理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改进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开放性的课堂教育。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时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内,丰富课堂的内容,选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也就不再僵硬。课堂外的知识学习是对课堂内知识学习的一个补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将教学与生活进行深入的结合,寓教于学,寓学于教。在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自主学习,自主认知,溶情于景。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第5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探讨

虽然小学语文是一门实用性、生活化、极具语法逻辑性和文化内涵的学科,但在巨大的学习压力面前,很多教师往往过度重视讲解知识点,极易造成课堂气氛压抑,学生情绪烦躁,而情景教学法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使其在丰富、生动、轻松的教学场景中获取知识,加深理解,提升能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故值得推广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概念

情景教学法也称视听法,即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以形象为主体,且带有一定感彩,具体而生动的场景,以此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中促使学生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迸发学习热情,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提升能力。通常其具有直观形象、情知对称、寓乐于学等特点,具体而言就是借助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场景,对其进行多重的感官刺激,从而使其产生自觉学习的态度,进而激发潜力,吸收知识,开阔视野,促进语文素质全面发展。

因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将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然而当下很多学生却是“高分低能儿”,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要求,故放眼长远,立足实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十分必要。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实物情景

实物或模型是最为直观、最为实际的情景,因此我们可以巧妙的融入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较为亲切的情景中获取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欲望,为后续的知识学习、互动交流以及团结合作等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如在《买木雕的少年》一节中,主要讲述了作者去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时,喜欢上一件木雕,然而木雕太重不能买下,卖木雕的男孩晚上给作者送来了一样的但比较小的木雕,还不收钱并说和中国人是朋友的故事。考虑到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接触新事物的特点,自带一些简单的小木雕等物品用于辅助教学,以期借助直观形象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在我将物品摆在课桌上时,学生们纷纷好奇的看着我,不知是何用意。我见状向学生介绍我带来的物品,学生会兴致勃勃的等待下文,然后我鼓励学生独自读一下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表现优秀者可随意挑取一样物品作为奖励,此时学生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作完简单的总结之后,我话锋一转,以一句“这节课讲了哪些和我带来的这些物品有关的东西呢”将学生引入正题,而学生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跟随我一同进入课文。

2.创设多媒体情景

多媒体也是创设情景的一种重要载体,虽然其不如实物直观、真实,但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感官刺激更为强烈,可使学生感受更为全面、深刻,对于帮助其加深知识理解有很大助益,故在高中英语情景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

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是借助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来讲述的,为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记忆知识,我让学生先谈论一下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讨论的同时我会呈现出北京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杭州西湖等旅游景点的图片和简介,希望通过直观情景和活动情景使学生有物可思、有感而发、融合形象和抽象思维,进而迸发继续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然后让学生分别快读和细读课文,使其基于对文章背景的了解有了初步认识,然后我会播放一段威尼斯小艇的视频,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进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

3.创设现场演示情景

现场演示情景也就是常见的情景模拟,基于该种情景下的课堂活动对于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大有助益,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能力提升机会。

如在《特别的作业》一节中,讲述了老师留给学生们“寻找春天”的作业,大家都完成得很好,小丽找的春天是一幅画着玉兰花的画,小龙找到的春天是一只小蜜蜂,他打算完成作业后就把小蜜蜂放回大自然中,这个故事生动的启发了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思想。在上课之前,笔者可以给学生留下类似的作业,模拟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深层次体会主题内涵,以此实现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情感体验等多重目标。

结束语

总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技能的提升,而情景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师生角色,促使学生逐渐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而且其语文运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可行、可靠。

【参考文献】

[1]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D].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3).

[2]刘玉鸿.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08).

第6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创设 语境 文言文 教学

G633.3

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谈到文言文教学现状时说:“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基本模式总结起来就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 ’八个字,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嚼烂了喂”的教学模式对师生双方来说,都一件最索然无味的事。久而久之,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就造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双输局面。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的学生们而言,文言文不亚于是“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直言文言文比外语还要难学。如此言论让作为母语教学工作者的笔者惶恐,然而在仔细分析学生学习实际和借鉴外语教学模式之后,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借鉴外语教学中的创设语境教学方法未尝不是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

一、创设文言文语境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很多教师认为文言文是是母语,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文言文中很多汉字都有很好的延续性,没有必要像外语一样创设语境来进行文言文教学。笔者认为这种观念在理论是正确的,但也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文言文虽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由于文言文在语言习惯、语法特点、语言体系是和现代汉语还有较大的区别,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从小接触文言文的机会并不多,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倒装句、省略句等实词、语法、句法对学生来说,不啻于甲骨文。在国际化、网络化的现实中,他们接触的外语环境要远远多于文言文语言环境,这也是学生之所以发出文言文比外语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客观情境的反映,没有情境就没有语言的意义,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文言文首先就是语言,而且是处于一种脱离现实状态的语言,因此向外语教学借鉴,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语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必须和有效的手段。

二、创设文言文语境的作用

1、创设语境 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方面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兴趣不大,但另一方面,随着穿越影视作品的铺天盖地,学生对古代文明充满着浓厚地兴趣,对古时候的英雄人物、历史轶事充满着敬仰和求知的渴望。而文言文教学恰恰是他们了解古代人物和历史现实的最好载体。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创设语境,营造诱导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使学生在较真实或虚拟的交际活动中发展文言综合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氛同也就相当活跃,对教学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没有急着讲解课本,而是给学生讲了楚汉争霸的故事,让学习委员当导演,把班级学生分成楚汉两个阵营,安排角色进行鸿门宴舞台剧表演,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配置台词,思考项羽失败的原因。在学生进入角色,了解了文章内容后,再给学生讲解文言文语法特点,整个教学氛围非常热烈,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2、创设语境 强化诵读

文言文的教学,关键在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文言和诗词的时候是采用“吟诗颂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摇头晃脑”。笔者发现,让学生齐声诵读的时候,学生往往是无精打采,磕磕绊绊,毫无章法。但在笔者示范古人“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吟读之后,学生的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纷纷大声地诵读起来。笔者见状,就抽几个学生单独诵读,同时让学生评价谁读得好,读得到位。最后让全班一起按照读得好的学生的声调进行大声诵读。那堂课的教学效果一直很好。这让笔者想起钱梦龙先生说“之所以对古典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遇到了一位喜欢教学生吟唱诗词的老师,至今还记得他教唱李后主词“帘外雨潺潺” 时那种摇曳生情的声调。”由此可见,在特定的文言环境下诵读文言文是引导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领会情感、品位意境的重要教学手段。

3、创设语境 促进想象

语文学科本来就有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想象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言文离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在教学《六国论》时,笔者在说明战国时期六国灭亡原因“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时,让学生想象六国“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场景,明白了“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最终亡国的道理。又让学生联系现实,想象当今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复杂,如果学习六国做法将面临地严重后果,以此来加深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对其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展开想象,体会苏轼被贬后的苦闷,渴望回到朝廷但又不屑与宵小为伍、害怕再招谗言的复杂心情,增加学生个人人生体验。这些想象给了学生创造性的动力,在想象的同时,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感情,而且创造性地开拓了思维。

综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创设语境,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原本怕学文言文的学生产生浓厚地学习兴趣。有人说,要想学好外语,只要去国外待上几年就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了,可见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文言文教学要想在学生中获得认可,也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而创设语境无疑是提升文言文教学的一剂良方。这也符合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体现了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当然,文言文是“文”“言”一体的,我们在创设语境中注重“文”的同时,也要着眼于词句本身的学习。同时,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学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切不可让文言文教学固式化,也不搞花架子,及时总结教学中一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能力发展规律的教法。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7-0052-0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这一论述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即“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融合”,它虽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但又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可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现状。运用信息技术扩大语文学习领域,有益于构建有效教学体系,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与课程整合的联系与区别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目前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大家也在积极探究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从有效教学理念内涵来讲,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内容呈现的有效性;教学策略运用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性。如果真正在教学中使这四个方面的有效性得到很好的落实,那“有效教学”就能得以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就能达到。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提升教学的有效工具,也成为目前大家共同关注并积极探究的话题。

随着教学理念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整合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自觉应用于教学实践。课程整合由最初的课堂多媒体演示到借助网络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创新了学习的形式,从不同程度辅助了课堂教学,这符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从整合的空间看,主要是课堂教学,不管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还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无论是知识的拓展,还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都离不开课堂这一特定环境。因此,教师的主要着眼点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空间里,虽说有效果,但其单一性的弊端显而易见。

从系统论的视角看,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教材、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也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时段,还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实践活动等不同内容。在目前班级授课制的体制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一条基本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也体现在课前的教学设计和课后的交流指导。教师是先于学生的学习者,不仅要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实质和要求,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特点,而且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目标的确定、方法的选择,都是由教师事先进行预设,学生只是在教师实施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和掌握,即教师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主导者。学生自主建构适合自己愿望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只是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只有当教师的教学预设与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求相一致时,课堂教学才能产生共鸣和合力,教师的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不仅要关注课中,也要关注课前和课后,这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应着重研究的问题。比起课堂教学的课程整合,其范围更广,内涵更丰富,提升教学效果的空间也更大。因此,课程整合只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它的全部,不能用课程整合来替代。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让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另一方面,扩大知识视野、丰富文化素养、培养审美观念等。提高学生学习绩效,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同时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但从教学的过程看,教师的着力点在课前,主要借助信息技术有效进行教学预设,勾画完美的教学愿景。课中是教师和学生以和谐、互动的对话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课后主要是学生努力,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实践性作业,体验生活和知识的应用过程,从而形成技能。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选用适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学科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从这一意义上讲,要实施教学活动,首先必须进行计划和安排,而计划和安排的主体应该是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必须在课前进行精心的研究和预设,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教学的效果如何,教师的教学预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要学会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形成怎样的价值取向;教学中采取怎样的形式,设计哪些环节,重点、难点怎样突破等,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有一个较为详尽的预设。一个完美的教学设计形成,要经过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对个人经验的拓展,更要借助信息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依据教科书,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单凭教参和图书馆,是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的。网络为教师提供了海量的资源,而与小学语文教学同步的资源不在少数,加上一些历史、地理、自然、人物以及文学常识的专题网站,更是便捷的资源库。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大量浏览相关网站,发现和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课程资源,并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使课堂教学内容厚重、完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一个教师的成长,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积累起来的。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是迅速走向成熟的便捷通道。课前的教学设计,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教学过程,更要大量学习别人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环节合理、方法得当。网络上有大量的教学设计,输入相关的课题,许多好的教学设计就会呈现。教师可以学习别人的设计思路,选取其中的环节或方法,参考作业设计,甚至一些导语、过渡语都可以拿来用。这样,不断学习和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会大大增强,教学流程日趋完善,使有效教学成为一种可能。

3.选用现成的教学工具

网上和教学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和公开的课件,都可以直接下载作为教学工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把《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知规律具体化、序列化,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完美地统一在每篇课文中,构成序列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体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备课时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有目的地借助网络,查找大量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类筛选,加以记载,根据每课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做成一个和教学设计配套的资源信息,一是自己备查和积累,二是日后和其他教师分享。主要形式如下(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课《西湖》为例):

(1)课内准备资料

①在百度中查找关于杭州西湖的资料介绍,了解杭州以及西湖,体会西湖的自然美。

②在百度图片中找西湖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

③在词典中查找“素有、镶嵌、放眼远眺、连绵起伏、硕大、心旷神怡、夜幕初垂”等词,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④从网上下载白堤和苏堤的由来。

⑤在百度中了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由来。

⑥在词典中了解“融化、熔化、溶化”的区别。以便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使用的“溶化”的含义。

⑦在百度中搜索白居易的诗《忆江南》,供学生诵读。

(2)拓展延伸

①在百度中搜索关于描写西湖的诗句,让学生体会并积累。

②在字典中查阅“绵”与“棉”的区别。

③完成课后练习题。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解决课堂教学中疑难问题,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主阵地在课堂。从宏观上讲,要做到课堂教学“有效”,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获取语文的信息,掌握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的规律。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上讲,“有效教学”就是教学的目标有效,从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教学设计有效,每个环节、实施的方式,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组织的有效,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调控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形、声、色的刺激,以及直观生动的演示,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极强的求知欲,此时学生的学习是自觉的、积极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多媒体技术对课文进行字体、颜色、动画、视频和音频的处理,不断调动学生情绪、兴趣,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如教授《鸟的天堂》这课时,把鸟的天堂整体图、百鸟出巢图、百鸟归巢图制作成课件,呈现于课堂之上,让学生如临其境,仿佛跟着作者游览了一番,使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充分理解“树与鸟”的和谐,由衷地感叹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啊!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优美,让学生学得轻松而印象深刻。

2.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难点

语文学习要为学习者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条件,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写日记、写作文常常会让学生感到头痛甚至厌烦,本应是真情实感流淌的作文课,也变成了八股模式的模仿课。让多媒体技术进入作文课堂,让学生在视听、图文融为一体的情景中,产生写作欲望。教师可用镜头捕捉生活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山头喷涌而出的太阳;阳光下绚丽开放的花朵;夜间瑰丽的江河大桥;熟悉的校园一角;运动场上学生奋力冲刺的霎那;辩论会时孩子们激动跃跃欲试的神情。然后把这些镜头组合在电脑中,配上音乐和解说词,在作文课上放映,启迪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样,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了作文,还被多彩的生活感染着,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发生深刻的变化。

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积极情感发展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的演示,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前引导学生利用资料型课件,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由于学生亲历了这一过程,印象十分深刻。课上利用演示型课件展示的相关资料的补充更使学生加深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相关文字与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小巧玲珑”、“金碧辉煌”、“众星拱月”、“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变得轻松而深刻。圆明园的毁灭部分,选取《圆明园的毁灭》的影像资料,配以文字介绍,让学生对英法列强产生憎恨与愤慨,激发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情感与理解升华的双丰收,一堂远离生活实际的课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就轻松而又圆满地完成了。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和学生、家长课后交流的平台,增强教学的监管和反馈,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需要在校外大量的应用和实践体验。而目前的现状是,由于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能力和责任心、学生自觉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外的活动处于自由状态,教师对校外的监管有心无力,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的分化。实际上,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和教师的视角是可以触及学生校外生活的。从我校实际的研究看,目前教师完全可以搭建一个家校、师生、教师和家长相互交流的平台:一是教师通过网络和家长交流信息;二是老师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和批改作业;三是学生在家里可通过网络完成实践性的作业,弥补在课堂由于设备限制的不足;四是教师建立自己的反思平台,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和见闻,及时记录并与学生分享,形成很好的经验。

第8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

关键词:拓展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策略;作用

在现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人,往往是一个知识面狭窄、文化素养低的人,学生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对阅读没有兴趣,就不能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不利于日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面对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拓展阅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从而使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拓展阅读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尤其是名人轶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百科知识等内容,更是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只要教师指导得当,便能让学生轻松爱上阅读。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所倡导的就是以教材为中心,适时、适量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精读到博读广泛阅读。如果教师能够引起重视,在教学时为学生明确阅读范围和阅读量,让学生走出课堂,立足文本,走向生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阶段,语文习作一般要求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但小学生毕竟年纪小,他们所接触的事物少,常常被现实制约着,加上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所欠缺,写作时总会出现空洞无味的情况。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尤其是其中有很多大家的文学作品,学生完全可以从中领悟名家的文化思想,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并将其化为己用,迅速提升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

不可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识到了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时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完善。首先,拓展阅读兴趣不高。有的学生对拓展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将书本上的内容学好、学透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浪费课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有的学生怕苦怕累,懒于寻找课外阅读资料,即使阅读也只是应付了事,毫无效果。其次,拓展阅读内容片面。一本好的书籍就像是一个良师益友,它会督促你、影响你,让你成长。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拓展阅读书籍的选择过于单一、片面,有的甚至毫无学习价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拓展阅读效果。再次,拓展阅读数量不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小学阅读分成了三个大学段,并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学段必须达到的最低阅读量,但实际上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阅读效果不明显。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让拓展阅读更加高效,教师不仅要把握好学习的节奏,还要以具备亲和力的语言和和蔼可亲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拓展阅读,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引导工作,切不可忽视基础差的学生,必要时还要亲自示范,将阅读材料泛读一遍,一句一句带动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语感,积累词汇。当学生遇到难点,产生疑问时,教师要细心指导,及时为学生排除疑难。一旦有了和谐的阅读氛围,学生便能主动阅读、深入阅读。

(二)扩大阅读范围,提升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不同的书籍能够产生不同的价值,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主渠道,语文阅读教学同样也要向课外延伸,以多样化的材料吸引学生,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比如,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报馆、书店等文化中心进行自主阅读,内容既可是语文方面,又可以是数学、历史、地理等方面,既可以是小说、杂志,又可以是科学技术,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的,就可以广泛涉猎。而一旦遇到较艰涩、较难懂的内容时,学生可视情况而定,仔细读、反复读,进而真正理解其中的知识和所传达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够从中受益良多,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养。

(三)开拓阅读交流平台,增加阅读数量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各种阅读交流的渠道,创建阅读交流的平台,倡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阅读成果,互相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读物。比如,定期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展示各种优秀的阅读物供学生挑选和交流,开展阅读网站建设,倡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上传到网站等,这些活动在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提供了助力。为了能在活动中有优秀的表现,学生便会自主进行多种资料的收集工作,而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阅读数量。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占据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广大教师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红秀.刍议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8).

[2]王鲁梅,胡顺伟.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4(33).

[3]袁洪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第9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

当前,我国很多教育学者提倡人文关怀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日渐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而其中承担教育作用的大学语文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我国的大学语文教育实行的时间很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少的问题和不足,大学语文在我国学科教育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却逐步走向困境。本文依托目前大学语文的现状来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解决大学语文困境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大学语文;困境;策略

在分析大学语文怎样走出困境前,先来谈谈我国目前实施的语文教育模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一直是以培养语言与文字为重点,高中阶段,进一步系统和深化学习语言和文字,直到大学后,语文培养思维和目标才得以提升。《大学语文》逐渐被边缘化,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扭转这个趋势考验着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大学语文教师的工作能力。对此,我浅谈一下本人对大学语文教育的认识。

一、大学语文所面临的现状与困境

(一)大学语文日趋边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语文逐渐被边缘化,语文不再受到国民的热捧,沦为一门存在感很弱的学科。我国当前处于一个崇尚实用的社会阶段,人们对技能追求高于素质追求,社会如此,大学生也不例外,因而大学语文的待遇可想而知。作为一名大学语文老师,我深知大学生对语文的模式程度、语文教学何等僵化;同时,娱乐文化、“快餐化”读物的出版,由此产生的“无厘头文化”热潮进一步压缩了国学的影响力,从而造成整个社会对语文认知的误差,从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出大学校园后,将理论实践到实际中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适应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现行教育制度压抑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及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缺乏实用性。

(二)教材资源繁多,教学内容混乱

据统计,截止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多达50多种,以一般的思维,如此多的教材资源应该是增大了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可惜的是每版教材的内容大相径庭,有的偏向于文学体裁的阅读欣赏,而有的偏重于写作技巧,由此产生的教材多样化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混乱。据统计,对教材的不满意主要有如下几点:文言文篇幅过多;不同文体选文比例差异大;作者介绍存在片面;文学观点不符合时代潮流;点评不透彻;严重缺乏音像资料等。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缺乏理论支持和外在推力

大学语文课虽然是大多数高校开展的一门的公共必修课,但是和小、初、高时期相比,其地位明显下降了很多,中小教育还是十分注重语文教学的,语文成绩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本人的升学质量。但是到了大学,由于受到专业化的限制,大学生似乎对语文学习的成绩不在乎,他们大部分的人觉得把专业知识学好才是大学的基本要求,忽视了人文教育中大学语文所起的作用。由于大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语文,因而大大增大了教学的负担,所以这对大学语文老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大要求,要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在设置语文教学时没有凸显出语文的重要地位,造成语文课程开设随意、考核不严谨,进一步加大了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二、针对大学语文的现状提出的对策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为原则,语文教学方式和宗旨要以学生专业长远发展为本,教学内容要和学生专业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对其专业长远发展的影响。但反观当今的大学语文教学,很多内容和宗旨和学生专业脱节,甚至沦为学生平时哗众取宠的消遣方式,这些都是整个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语文教学更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我建议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多结合时事,像英语等世界通用语言那样来举一反三地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学赛、文学沙龙、文艺座谈以及特色方言学习会等等形式来开放式学习。

(二)创建建大学语文公共学院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的大学语文大多隶属在文学院或中文系,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系统,但是大学语文教学目的和培养方案和中文系、文学院的教学存在较大差异,行政上仅仅隶属于某一个院系,而没有独立的教学机构,本质上地位连一个学院里的研究室都不如,如此待遇怎么能够希望它做好整个大学语文的教育工作呢?更有甚者,部分高校连隶属的单位也没有,因而没有办法开展大学语文教学的工作。借此,教育部应该将高校语文教学效果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督促高校认真办好大学语文教学,这样不乏是解决大学语文困境的措施之一。

(三)改善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制定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是高校开展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创编大学语文教材和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但是这样忽略了各地文化差异的特点,统一的大纲并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语文教材和教学计划不能做到因地适宜。教学计划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它包括培养目的、学科设置、教学课时和考核方式。在编制大学教学计划时,应该最先考虑到它的实用性,而且教学计划不能一劳永逸,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它适应社会的潮流。

(四)推行汉语能力等级考试

虽然近些年有关人们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众说纷纭,也有一部分人呼吁取消该考试,但是英语四六级考试实行多年而累积的经验对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如果汉语能够像英语那样,达到全国学习热,汉语能力等级考试就显得可有可无,但是现实是大学语文逐渐遇冷,国民对汉语的认知普遍降低。我们必须通过强制手段来提高全民对汉语的重视度。

结语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作为大学生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老师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平台,以及作为学校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不仅仅影响着个人和集体,更加关乎国家的国民汉语素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者:韩晴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