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低碳经济时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经济时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经济时代

第1篇: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

(三)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四)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最后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第2篇: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Abstract: The low-carbon economy era gave birth to the corporate green management. Currently, the gree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ool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Facing the change trend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environment, China's enterprises must adapt to the situation,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catch up, introduce the green concept, implement and innovate the green management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in a higher platform.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绿色管理

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enterprise;gree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007-02

0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发展先机和产业制高点。由此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1人类已步入低碳经济时代

低碳经济起源于20世纪后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从宏观层面讲,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实现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全球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对外生性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也进行了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并在积极寻找解决之道。标志性事件为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即京都议定书,中国政府于2002年9月3日通过签署京都议定书。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通过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厘岛路线图”。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哥本哈根举行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低碳经济对于习惯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节能减排的任务严肃而艰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引发企业管理的新变革。

2低碳经济催生绿色管理

生态环境问题是21 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工业在带给人类财富和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资源枯竭、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失衡,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的研究。各国的环境法规越来越严格,同时各国消费者也都表现出对环保产品更多的关注,企业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环保压力,绿色管理思想应势而生。

从总体上看,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基于追求三大目标:一是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二是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三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对生态环境、消费者无污染的安全、优质产品。上述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资源利用越充分,环境负荷就越小;产品绿色化,又会促进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三个目标的顺利实现,最终使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环境改善目标协调同步,真正走上企业与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3企业绿色管理变革路径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绿色管理应在绿色文化的指引下,强调以低碳经济和绿色文化为核心的理念导向,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各个子体系和流程进行再造,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绿色增长。

3.1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定位绿色市场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中,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作为必需和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重视研究并采取环境资源保护措施,这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首要观念和基本思想。现代企业应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迅速调整长远的经营策略,建立健全绿色运行机制,定位绿色市场,应用绿色科技,开发绿色产品,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企业应注重收集各种绿色信息,调研和预测绿色需求,分析绿色细分市场,推出定位绿色市场的经营和发展战略。

3.2 建立绿色机构,弘扬企业绿色文化绿色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等各方面关系,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绿色机构以推进绿色管理,使绿色管理系统化、标准化。绿色管理机构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环保认证标准为参照,分析影响环境的因素,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在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建立规范标准的绿色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最优化。同时,绿色管理战略的具体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而引领员工行为的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绿色文化。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不仅仅局限于资本实力、技术领先、业务规模等,节能减排能力、单位产值碳排放、产品低碳标准等更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这也必须依靠绿色文化理念的引领才能实现。

3.3 研发绿色技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概念是1996 年提出的,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涉及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①绿色设计。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回收、重用以及处理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引进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对产品的耐用性、再使用性、再制造性、再循环性、加工过程的能耗以及最终处理难度等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倡导循环经济理论,要求以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作为设计原则,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延伸到产品使用结束后的回收、再利用及最终处理。②绿色采购。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终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规定产品研制、开发、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的全过程均要符合环保要求。利用麦尔斯“价值工程”原理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法,在保证产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绿色材料(新材料、替代品、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可降解、易处理)。③绿色物流。从环保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构建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

3.4 通过绿色认证,获得绿色签证国际标准化组织顺应世界保护环境的潮流,对环境管理制定了一套国际标准,即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取得ISO14000认证,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得到外部认可,等于取得了一张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不受任何绿色贸易壁垒的拦劫。为顺应市场环保的发展趋势,企业应建立产品生产的环境管理体系,并按照“绿色化”要求对出口产品在生产技术、工艺、设计、包装等方面进行改进。海尔集团是我国第一家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海尔无氟绿色冰箱,在欧洲市场销量连年翻番,成为亚洲向欧盟出口冰箱最多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屠凤娜.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前沿,2010,(7).

[2]李维安.“绿色管理”:后金融危机时代管理新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2009,(6).

第3篇: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我国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后果日益严重,随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被日益提上日程。

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费大量能源和资源,因此未来经济发展需要较大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我国是世界碳排放大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快速增长。对于我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国务院已提出要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约束性目标的要求,发展改革委也于今年二月承诺将组织编制2005年和2008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这将有利于增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完整、准确性。

低碳经济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是我国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我国乃至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经济符合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与我国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性。

二、风能发电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

2009年12月14日,国际风能理事会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表示,风能发电对于实现碳减排的潜力巨大,发达国家当前减排承诺的相当大一部分只靠风能发电就能够实现。据该理事会测算,到2020年全球风能发电规模将达到2600万亿瓦时,相当于减排15亿吨二氧化碳。按照发达国家目前提出的减排指标,风能单一行业的减排就相当于发达国家承诺总体减排量的42%到65%。我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指出,2009年我国的新增风能发电已经占到世界第一,到2020年我国风能发电能力按计划将达到1.5亿千瓦,而我国总体风能发电潜力为10亿千瓦,风能发电对于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风能发电已成为除水能外,技术最为成熟、最具大规模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由此可以看出风能已经在世界环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风能不仅清洁无污染,而且不会产生辐射、二氧化碳公害。因此我认为风能这种发电方式必将在低碳经济时代具有巨大潜能。

三、我国风能发电的前景

低碳经济的提出为风能发电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风能发电市场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2007年全球风能装机总量为9万兆瓦,2008年全球风能发电增长28.8%,2008年底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了12.08万兆瓦。我国风能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我国的风能发电企业也正在国家“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政策指导下积极有序的推进风电项目建设。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风能发电行业都将保持高速发展,盈利能力也将随着技术的成熟稳步提升。2010年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2000万千瓦,提前实现2020年的规划目标。

从目前及相当长的时间来看,投资于风电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选择。由于风能发电是一种零碳排放的发展方式,符合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利于节能减排。除此之外政府还给予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在风电投资企业比较关心的电价问题上政府设定了特许电价和地区指导性电价两种电价,对风能发电企业来讲是十分有利的。在风能发电企业的筹资和技术开发等方面政府也给了很大的支持。因此相对来讲风能发电是一个相对来说风险较小的行业。总体来讲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风能发电技术的日益完善,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自身努力之下风能发电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四、我国风能发电面临的挑战

虽然风能发电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由于我国风电产业化刚刚起步,大型风电场并网技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运行管理也尚无成熟经验。

长期以来,我国电网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与火电和水电的发展相适应的,而风力发电的发展将对电网系统的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电网的接入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风力发电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风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并网风电将对系统电压、频率和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风电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将更加突出。由于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大多都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目前很多地方电网还没有覆盖到。因此,国家应统筹规划电网系统,以适应我国大规模风力发电发展需要。

此外,中国的风能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所掌握的储量和分布资料是粗略估计的,难以满足风力发电开发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做好风力发电开发的前期工作,如:建立正常的风力发电开发前期工作经费渠道;加强风力发电场风能资源测量、评估,以及风力发电场的工程规划和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

五、结论

第4篇: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石油企业;管理创新

一、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抓紧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是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低碳经济时代下对于各个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没有紧紧跟上时展的潮流,那么石油企业就很容易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被淘汰。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想要保证石油企业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企业根据时代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来做出管理方面的创新,以保证企业能够跟上时代潮流。

2.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工作是企业工作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在科学发展观中,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样的原则使用在石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就要求企业转变管理方式,在低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转变发展模式与发展理念,创新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石油企业在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践行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3.有利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

最后,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抓紧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工作也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工作。随着在全球范围内石油资源供应与需求水平失衡现象的不断加剧,我国在石油领域中逐渐出现了供应不足的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就需要石油企业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争取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在石油资源供应方面的不足,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

二、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工作的重点

1.石油企业战略管理创新

对于一家石油企业来说,战略层面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石油企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都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需要进行战略管理创新。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之前先需要对于外部环境有着足够的了解,这里的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包括石油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竞争企业的发展状况等外部客观情况。这些外部客观条件是石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管理人员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就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其次,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在了解外部情况之后,还需要对于自身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有着足够的了解。石油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往往还需要注意自身内部中的相关主观因素,包括企业人员配置、自身生产能力、企业发展现状等,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在深刻认识企业发展中所遭遇的外部环境与自身内部因素才能够做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工作。最后,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发展的未来目标来制定发展战略,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是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对于外部环境与自身内部因素的正确判断而做出的未来发展预期,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需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2.石油企业经营创新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不仅仅需要做好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创新,还需要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需要做好对于各层级工作人员在低碳理念方面的建设。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想要完成对于低碳经济的践行,首先就要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深刻了解石油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所需要做的相关工作,只有在思想层面上认识清楚了低碳经济的相关内容,才能保证石油企业根据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而在其他方面管理工作的创新。其次,要做好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下,对于各方面生产经营制度的创新工作。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都需要在一定的制度管理之下才能保证有序进行。因此,在新的时展要求之下,就需要石油企业根据新时代背景来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创新,使之能够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再则,要做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创新。随着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石油企业发展中得到运用,石油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石油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遇到的新的安全问题来对企业安全管理相关工作进行创新,保证这些管理工作能够符合实际情况。最后,石油企业还应当做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一方面,要保证企业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上能够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能够符合实际情况中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在石油企业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体系,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之下,需要工作人员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来跟上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企业必须要加快管理模式创新,借鉴发达国家相关行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和石油企业特点加以改进,通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提高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剑 单位: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大榭仓储分公司

参考文献:

第5篇: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转变;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根基的稳固,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的稳定。由于长期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足够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愈发恶劣,雾霾等生态问题逐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以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核心在于技术和政策的创新,提倡的是“能耗低”、“污染低”和“排放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要将此作为农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农业经济体系,才能确保我国农业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

(一)环境污染

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民接受教育的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因而在农业生产方面,很多人创新性不强,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新科技,仍然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仅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也导致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比较严重。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开始在农村建立工厂,给当地土地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一些农民由于认识不到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而继续在污染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进一步加剧了粮食污染的程度。

(二)农业科技滞后

农村地区一般都偏僻落后,农民大多都依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生活,整体生活水平比较低,再加上农村教育发展程度不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因此,很多农民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对于新型农业科技认识不足,也不愿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因此,在很多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与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三)农业产能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都是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而且,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也将支持的重点放在了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工业和服务业上,从而导致如今农业经济之后、农村地区落后的局面。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城市开始反哺农村,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但是,因为农村地区广阔,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时日,因而,如今农村很多基础设施,虽已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问题却仍然存在,尤其一些落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其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土地生产能力不高。例如,农业必须的水利设施,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是沿用20世纪中期修建的那些,不仅灌溉能力不强,而且损坏严重,也影响了农业产能的提高。

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理念的重要性

低碳经济相关概念是在21世纪初英国首次提出。不同的国家,对于低碳经济的要求也不同。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绝对量,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相对量。低碳经济实现的是世界各国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以有效杜绝环境污染和气候改变,做到节能减排并促进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是一种强调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形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经济理念,将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土地、环境和大气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还能提高农民保护土地、环境的意识,以及生产创新的意识,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式来进行耕作,这样,不仅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会提高,最终,将会从整体上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实行可持续

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污染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的,在确保人与土地、与自然、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高效、高质地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技术、新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产品污染。

(二)加强低碳经济宣传,提高低碳生

产管理力度目前,低碳环保理念在工业产业中,已经得到了大力的普及和宣扬,但是,在农业领域还没有进行大力宣传。农民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多,因此,在农村和农业生产中,要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地区,要加强对低碳生产管理的力度,当地领导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注意培养典范和标兵,让更多农民认识到低碳生产的好处,这样,将有助于低碳生产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三)提高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

在推进农业生产低碳化的道路上,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我国农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目标指导下,政府应在坚持市场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根据农业生产实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例如,低碳环保税就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它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融入到农产品生产成本中,利用经济手段,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环境破坏及资源浪费等行为,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与保护环境和资源协调统一。

(四)强化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人是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实行农业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培养出一批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头脑比较灵活、肯钻研的带头人,在此带领下,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往往缺少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而,培养出一批带头人,将有助于加快农业低碳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农民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对于快速推进农业低碳生产发展进程,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农业低碳发展的问题,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了规范低碳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国家必须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只有以制度和法律作为发展的依据与参考,农业生产才会真正走上低碳发展之路。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农业实际的调查研究,使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都切实符合农业发展的实际,符合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理念,这样,才会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变和农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农业走上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六)加强新技术指导和培训,坚持走科学化发展之路

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的目的,就是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在实践中,应当加强对农民的新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合理配置低碳农业发展的各项资源,以促进低碳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国家积极倡导走科学化发展之路,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技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将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农村、农民都获得充分的发展进步。

四、结语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要改变传统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平衡,大力开发和利用自然能源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逐步的改善农村环境,做好产业结构及社会、发展、生态三方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绿色、低碳、健康的现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周玉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0(04).

[2]陈修宏.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第6篇: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关键词: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碳金融体系衍生品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8-030-04

一、引言

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成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科学家们警告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先后于1990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了四份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的报告,引起了各界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广泛重视。在此背景下,人类开始反思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

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并未形成约定俗成的定义,一般是指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低碳经济已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很多学者,将低碳经济视作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的一场新浪潮,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并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在实践中,低碳经济的外延不断拓展。低碳经济意味着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在这过程中,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技术的支持,也依赖金融体系的支撑。而金融体系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实现其各项功能,应该具备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体系也必须同步变化。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从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到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计划,碳排放权成为一种独特的商品,且已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碳交易市场已逐步建立,并发展成为年交易量超千亿美元的大市场。这类新兴市场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连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与之相关的货币、贷款、投资等金融问题相应产生,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活动日渐增多。金融业已在低碳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低碳经济也对金融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受环境容量制约的困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中国产业发展模式、转换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战术突破口和战略大方向。当前,中国布局发展碳金融具有多重作用和重大的意义,将有利于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能源结构多元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增强中国金融体系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服务功能。作为一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大,碳金融发展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构建碳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转型为低碳模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低碳经济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对于货币体系的影响

从过往货币的演化历史来看,在特定条件下,计价、结算主要商品的货币,将可能成为国际货币,影响货币体系格局。18世纪中叶,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向蒸汽机等动力机器转变,煤炭成为了主要能源,使得与煤炭绑定的英镑成为国际货币。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使得石油的能源地位提升,主要石油出口国的角色助推美元崛起。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使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20世纪70年代,因与沙特达成 “不可动摇”的协议,美元成为了石油唯一计价货币,美元霸权地位在牙买加体系下得以巩固。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一直保持着以美元为主导的格局。

如今,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迈入低碳经济时代,未来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到了化石能源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了碳排放权额度的制约。新兴碳排放权商品的特殊性质,及其交易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一种影响货币体系格局的新因素,因而排放权商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也将可能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

目前,碳市场分布在世界各国,建立在不同的交易机制基础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市场,所以计价结算货币存在多样化特征。在世界碳交易总量中,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占据九成份额,欧元是碳排放权商品现货及衍生品市场的主要货币。随着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国内碳市场的兴起,美元、澳元、日元、新元也开始成为碳市场货币。同时,由于《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交易,除了欧元、美元为该市场的主要货币外,中国、印度等项目开发大国也有采用本国货币作为核证减排量价格单位的趋势。未来,在国际减排目标日趋严格、碳市场规模日渐扩大、不同市场间融合度日渐提高的前提下,与碳排放权商品绑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将会直接影响现行货币体系的格局,冲击美元霸权地位,助推多元化新格局的演进。

一些学者还提出了“碳币”的概念,将碳排放权商品作为衡量世界上各种货币币值的新标准,进而形成信用货币与碳币挂钩的“碳本位”货币体系。这意味着碳排放权商品未来需首先演变为各国储备币种,并最终担当锚货币的角色。但是,碳排放权商品是基于国际规则和各国法规而形成的信用商品,并不拥有稳定的价值基础,因而与以贵金属或其它实物商品为基础的“商品本位”不同;同时,碳排放权商品发行、认证方式多样,与以国家支撑的各国货币为基础的“信用本位”亦不同。因此,在现有的规则和市场体系下,用碳排放权商品作为锚货币形成“碳本位”体系,建立全新的“商品信用本位”将会为世界货币体系带来更多动荡的因素。

综上所述,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已经开始影响各国币种的地位,影响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货币关系,但是将碳排放权商品称为“碳币”或者期望形成“碳本位”货币体系的观点,仍然值得商榷。

(二)对于投融资体系的影响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素就是资金与技术,技术的发展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因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对现行的投融资体系既提出了量的要求,也提出了质的新要求。

第一,建立投融资环境标准,引导金融资源在低碳经济时代实现更有效的配置。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清晰、可操作的评估体系和方法,帮助金融机构摆脱忽视项目环境效应或仅凭经验和环评报告判断项目的状况。现行最为著名的标准就是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EPs),指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西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银行在伦敦制定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赤道原则是为了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该原则将环境和社会标准明确化、具体化,已广泛运用于国际融资实践,并发展成为行业惯例。目前,采用赤道原则的机构已扩大至27个国家的67家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业务总量占全球项目融资85%以上份额。此外,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也是绿色信贷政策的主要实践者。

第二,碳基金成为市场投融资的重要工具。在《京都议定书》的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利履约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基础上,各种模式的碳基金在世界范围内成立,为国际减排行为扩展了资金渠道。目前,国际上设立的碳基金约有50家左右,碳基金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几千万美元到几亿美元不等。一般设立碳基金的主体为国际组织、政府、企业。碳基金的资金来源各有不同:有政府直接出资的,如芬兰、奥地利碳基金等;有政府和企业按比例出资的,如世界银行设立的碳基金;有企业直接募集资金建立的,如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碳基金。每个碳基金根据设立目的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运营时限和投资领域。碳基金的设立和运营,推动了碳市场交易的发展,资助了减排项目的运行,全球减排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创新债券等长期融资工具。低碳经济时代的构建,需要改变原有的生产设施、能源利用模式、生活方式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业。因而,前期需要在基础设施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短期内的收益却未必可观。因此,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需要开发债券类工具,以弥补信用贷款和股权投资等方式的不足。例如:美银美林证券,就是为鼓励保护森林而开发的“雨林债券”。

(三)对于衍生品市场的影响

由于碳排放权的发行、买卖、存续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碳商品交易风险较大。根据交易类型划分,碳市场包括配额型市场和项目型市场两大类。不同类型的市场,承受不同的环境及规则的制约,蕴含着不同类型的风险。例如,欧盟排放权配额市场,主要受到欧盟体系减排总目标、各阶段排放配额分配和使用规则等因素影响;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要受到项目审核机制、发达国家补偿项目使用规则等因素影响。因此,市场参与主体对于避险工具的需求强烈,碳排放权已经成为了全球衍生品开发的重要对象。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金融衍生品如掉期产品、期货产品及期权产品不断涌现。

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平台的争夺也十分激烈,众多知名交易所特别是涉及能源商品业务的交易所都上市或准备上市相关期货交易品种。一般而言,期货市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交易者带来了大量的供求信息,标准化合约的转让又增加了市场流动性,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供求状况,同时又为现货市场提供了参考价格,起到了“发现价格”的功能。国际期货市场往往也是世界性的定价中心,具有定价功能。在全球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碳排放权已成为一种新的大宗商品;同时,由于碳排放权直接关系到各国的发展权力,其也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和资产。因而,大力发展碳排放权期货等衍生品交易,也有争夺碳排放权商品定价中心之意。相比别的市场,欧盟碳排放权市场环境较好,衍生品市场交易平台已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最大的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平台――欧洲气候交易所所在的伦敦,也因此成为了全球最关注的碳交易中心。

此外,碳排放权衍生品市场的开发,也为不同商品市场间的风险规避和转移提供了新的工具。由于在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大部分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不同化石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存在较大差异,获取相同发热量时,煤炭的排放量远大于石油和天然气。但是,由于煤炭的价格相对较低,当石油、天然气价格较高时,煤炭使用量上升,碳排放量增长,碳市场需求量增长。因而,碳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存在传导机制,碳排放权商品市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商品市场息息相关,与二次能源电力市场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关联性。

三、发展中国碳金融体系的建议

发展中国碳金融体系,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也要注重中国与别国发展碳金融的条件差异。第一,区别所处的发展阶段。中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城镇化阶段,排放总量的增长不可避免,此时需要鼓励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降低排放增长的速度。第二,区别国际减排体系角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依据历史责任的不同,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第三,区别各国金融体系的不同。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各有不同,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也不同,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处于转轨期和发展阶段。

结合这些特征以及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中国应当构建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突破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投融资瓶颈。因此,中国金融体系应从建设交易平台、创新交易产品、改进投融资标准和拓宽投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着手,发挥金融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一)建设交易平台

从现状来看,在现行的国际规则下中国无须承担减排责任,但已成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主要开发国和最大卖家。从长远来看,中国为了实现到205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下,需要建立新型的市场机制以激励国内减排行为。因此,建立集中的交易平台,开发碳交易产品,有助于中国碳市场规范发展。此外,围绕交易体系的运行,与之相关的核查、注册、交易等配套设施也能同时得以发展完备。

中国碳交易平台的发展,应当以政策为基础,以经济效果为目标,构建包括现货交易与衍生品交易在内的多层次平台体系。从2008年年中开始,北京、上海和天津陆续建立了相关的现货交易平台。由于市场还处于起步培育期,不活跃的交易阻碍了平台作用的发挥。在“十二五”期间,需要更为明确的政策导向,鼓励国内企业进入市场平台交易,才能促进现货交易平台的发展,促进期货等衍生品交易平台的加入。

(二)创新交易产品

中国在碳交易产品的开发方面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现有的工具仅为原生工具,衍生工具尚未出现;交易标的物以项目打包为主,标准化认证标的物分割交易较为少见。在上述的现货交易平台建立后,主要业务集中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交易、自愿减排项目交易、合同能源管理交易、节能减排技术交易等方面,业务量很小。而衍生产品的缺失,也使得中国无法掌控买卖碳商品的议价权,中国企业也无法有效管理碳交易中的风险。

今后,中国碳市场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可以预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国内碳交易机制却会有所不同,交易产品也会存在较大差别。现有现货交易平台上的产品,是在当前国内外政策条件下开发的产品,且开发时间晚于国际政策的执行时间。当前,应当宣传集中交易的优势以及推广碳交易的理念,使得企业越来越熟悉交易碳商品,现货交易产品会不断走向规范成熟。未来,在政策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推出以可标准化可分割的碳排放权商品为标的物的期货等衍生交易产品,以满足市场价格发现和转移风险的需求。

(三)执行低碳信贷标准

在2007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央行、银监会,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该“意见”被称之为中国的“绿色信贷”。同年11月,银监会吸取赤道原则的部分理念,印发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高耗能、高污染风险,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国内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基础上,也已建立了自己的绿色信贷政策和判定标准。例如,国内最早推出绿色信贷的中国工商银行,信贷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保评价的一票否决制、贷后环保专项检查、客户环保信息标识制。兴业银行已于2008年正式对外承诺采纳赤道原则,与国际标准相接轨,成为中国第一家本土赤道银行。未来,环境信贷标准中还需细化相应的低碳信贷标准;需建立环保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机制,为信贷政策的执行提供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内部需加强自身的基础能力,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负责环境相关事务。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

中国应当重视碳基金的发展,支撑减排项目的建设、低碳产业成长和低碳社会转型。由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更加复杂,具有周期长、技术新、投入大等特点,需要以创新的理念积聚相关资源,设立独特的碳基金。尽管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众多碳基金,中国的很多项目也可以获得国外碳基金的支持,但是发展符合中国政策及顺应中国机制的本土碳基金仍然是当务之急。目前,中国在设立碳基金方面已有所行动,但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例如,中石油、国家林业局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全国公募性碳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南昌市与国开行建立的低碳与城市发展基金“南昌开元城市发展基金”。如果要发挥碳基金工具的作用,应当吸引更多的公募和私募基金进入该体系,通过政府的力量引导基金的设立,发挥基金的放大效应以撬动更多的投资。

中国应当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的作用。2008年国务院提出的金融三十条,要求证券市场在促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中国具有低碳概念的新能源企业、能效企业及输配电企业,在国内上市的已有多家,也有不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国外证券市场上市。今后,中国应通过完善证券市场准入政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为低碳产业领域公司的上市发展提供空间;通过再融资政策的倾斜,促进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在低碳领域的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证券市场应配合国家低碳产业发展政策,使得上市公司中低碳企业数量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务低碳化,真正发挥证券市场活跃的低碳融资功能。同时,中国也可以鼓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发展难题。

注:

本文得到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重点项目“09R21422000”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69727”的资助。

参考文献:

1.Sonia Labatt, Rodney R. White, “Carbon Finace: The Finacial Implications ofClimate Change”, [M], Wiley Finance,2007,21-22

2.任卫峰. 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38-42

3.管清友. 碳交易与货币主导权[J].西部论从,2009(10)19-21

4.阎庆民. 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J].中国金融,2010(4):41-44

5.曾刚,万志宏. 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J]. 国际金融研究,2009(10):19-25

6.黄孝华. 国际碳基金运行机制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4):108-112

作者简介:

第7篇: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业园区,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 F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74e,如果按照目前水平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74米,平均地表温度将升高5e,对人类的影响将会十分深远。减缓气候变化,制定应对策略是目前全人类共同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全球性关于气候的国际会议表明,当前全球各国都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低碳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龙山建设低碳工业园的条件分析

2.1龙山建设低碳工业园的机遇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发展步伐,就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发展方针和“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十一五”规划中,政府依然重视到工业发展对龙山经济增长的重大拉动作用,依然坚持以工业化为龙头,推进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着重发展能源工业和农产品、矿产品加工业,并将按照“产业集聚、工业集群、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要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2.2龙山低碳工业园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龙山周边县市经济、工业情况的比较分析,龙山经济实力在周边8县市当中排名第4,属于区域当中经济靠前的县;但从龙山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排名第6,说明龙山的工业发展在周边县市中比较落后,龙山县周边县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工业园区迅速崛起,龙山工业发展处于落后水平。

3 龙山低碳工业园规划

3.1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学等相关只是为理论支撑,以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核心,以重塑资源禀赋支撑力和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为重点,以绿色技改、弃旧引新为手段,总体布局,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为全国低碳工业园区建设积累经验,为“两型”社会建设树立典范。

3.2龙山低碳工业园规划措施

根据前面所述低碳工业园的四个基本特征以及龙山县低碳工业园建设的条件分析,龙山低碳工业园区的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合理规划用地布局及用地比例,形成复合组团式功能布局。

龙山工业园规划不仅在用地布局上体现了集约式土地规划的要求,而且合理的布置居住、工业、配套设施为单位的组团,有效的减少了园区内出行、生活所带来的碳排放。

如图1所示,龙山工业园规划了六组团,分别是矿产加工组团、综合组团、农副产品加工组团、生物制药组团、水泥生产组团、岩厂组团。并规划五个配套服务区,包括居住、商业、行政、仓储、物流,呈奥运五环状镶嵌其中。

规划结构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

3.2.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自然碳汇体系。

龙山工业园规划一心两带的绿地组团,其中一心是指规划中保留的中部自然山体,建设成为宝塔生态公园,作为整个园区的绿化核心,与园区东北面的皇仓公园联为一体,构筑园区的生态屏障。两带是指酉水河和果利河两岸的沿河绿色休闲风光带。绿地总面积153.49公顷,按照乔木植被面积年碳汇及转化量1.8kg/(m2·a),可为工业园区提供2762t的年碳汇量。

3.2.3大力发展低碳主导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鼓励清洁生产。

引进高新技术,结合龙山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与生物制药组团,在园区内构建“原料——产品——原料”的循环经济模式,如煤矿可以发电,为其他产业提供用电,煤矿和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料可以为建材生产提供原料,不能直接利用的废料进入废物处理厂进行处理。

3.2.4创新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模式。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及时与园区的开发建设相配套,经统一平衡后优先列入城建计划。园区内的配套设施,原则上由园区开发机构投资建设,如属共同开发或以“园中园”形式开发的,可按开发比例共同进行投资建设。电力、通讯等部门要积极参与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

3.2.5建立完善的低碳管理机制,建立碳交易市场。

积极推进园区服务创新,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园区要建立和健全低碳管理机制,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加快与国际接轨。适时推行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在龙山工业园内建立碳交易市场,规定各个企业碳排放年度计划,未能完成任务的企业可以向超额完成任务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指标,促进各个企业强化管理、改进技术、增进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4 结语

如今,低碳概念正在步入各个行业领域,在工业领域,实现高能耗产业向低碳园区协同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研究低碳工业园区的成果相对较少,相关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探讨了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方法与实施策略。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停留在总规层面对工业园区的规划指引了方向,提出了方法,但未深入到控规层面提出低碳控制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J].学习与实践,2009(1).

[3]庄贵阳.中国:以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J].环境经济,2007(1).

[4]苏瑾.低碳经济的成长[J]. 世界环境,2007(4).

第8篇: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汽车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35-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加,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伴随而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也日益严重。众所周知,汽车是碳排放大户,有研究显示,一辆轿车一年排放的废气是其自身重量的4倍左右。2009年我国就宣布到2020年国内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而目前车市的火暴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低碳经济时代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显得尤其重要,是解决车市产销火暴和减少碳排放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1 低碳经济与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内涵

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提出来的,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2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含义及特征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就是指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消费汽车这种产品的时候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使汽车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对汽车的需求。汽车绿色消费观念体现了如下的几个特征:

第一,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适度消费。汽车绿色消费观念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将汽车消费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反对过度消费以及在消费中的挥霍和浪费。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少人把拥有一辆豪华私家车当做自身价值的体现,本来作为代步工具,一辆小排量、油耗低的车完全可以满足其需要,可为了所谓的面子却买了一辆大排量、油耗高的车,这显然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二,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生态消费,其本质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扬弃。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人们消费的汽车数量越多那么获得的总效用越大,也意味着社会福利越大,于是人类对更高福利的追求就转化为对汽车的需求。有一些家庭的私家车不是一辆,而是两辆、三辆甚至更多。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我们知道消费是总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扩大总需求都把刺激汽车消费作为一项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形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消费模式。当人们意识到能源紧张以及尾气排放引起的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时候,人们就会转向汽车绿色消费模式,一方面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生态因素,实现汽车的可持续性消费。

第三,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公平消费,它所体现的公平理念既包括同世代公平又包括跨世代公平。汽车同世代消费公平指的是同世代内不同人对汽车的消费公正、平等。一方面它认同个人消费的自的同时强调个人消费不能影响其他人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它认同个人消费的合理差距的同时强调每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要保证每个人的基本消费需求。汽车跨世代消费公平是指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在消费上的公平,这就要求现在我们对汽车的消费不能影响后代人对汽车的需求。汽车绿色消费观念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来考虑,为了实现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尽可能地减少汽车消费的负外部性,节约资源和能源,留给后代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经济与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关系

2.1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汽车绿色消费观的指导下有助于人们养成低碳生活理念,比如多步行、多骑车、多乘公交车少开车等。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锻炼了身体,是一种双赢。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选择低油耗、低排量、环保节能的汽车也能够在使用汽车的时候节能减排。由此可见,消费者在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引导下,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情况下,必然会选择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2.2 低碳经济促进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绿色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汽车业低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这些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运用必然会带来汽车产业自诞生以来最深远的一次产业变革。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和消费方式会随着低碳技术在汽车生产领域的运用而发生改变,“节约消费”、“生态消费”、“健康消费”等绿色消费观念将逐步形成。

2.3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低碳经济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两部分,其目标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等方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因此,低碳经济不仅仅涉及生产领域还涉及生活领域,如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人们以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方式为荣,以奢侈浪费的高碳生活为耻。我们可以说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低碳经济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和使用汽车的过程中都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3 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路径选择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消费者汽车消费意识的觉醒,需要汽车生产技术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

3.1 开展绿色教育,增强消费者汽车绿色消费观念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电视、杂志、报纸等多种媒体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宣传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鼓励有车一族尽量少开车、多步行、骑自行车,或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特别是在交通拥挤路段或者是难以找到停车场地的路段。其次,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绿色教育,将环境保护意识普及到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教育环节,在公民中树立牢固的绿色消费观念。最后,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宣传引导功能。我们可以利用汽车消费者协会、环境保护协会,招募一些高素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环境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名人担任汽车绿色消费的代言人和志愿者,积极受理消费者在汽车绿色消费中的各种投诉,增强消费者购买各种低碳汽车的消费信心。

3.2 加快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鼓励生产低碳汽车,以生产促消费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之后要让消费者能在市场上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低碳汽车,低碳汽车的生产和技术进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凭借价低质高的低碳汽车本身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消费问题。我们一方面从长期来看,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好新能源汽车的每一根产业链条,使得新能源汽车形成技术和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购买,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大量生产和鼓励消费者购买及使用小排量汽车对于节能减排更有效果。众所周知,排量越小的车的油耗越低,尾气排放越少。如果我们在汽车的产品结构中增加小排量汽车的比重、减少大排量汽车的比重,并且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在短期内马上就能实现节能减排。

3.3 政府政策引导促进汽车绿色消费观的形成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大量的财政补贴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汽车。目前许多消费者不愿意购买低碳汽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比普通汽车的价格高出许多。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其F3DM双模电动车比F3普通车型的价格高出10万元。我们假设家用车每年行驶2万千米,那么电动车每年可以节省5000元的油费,20年才能节省10万元。所以如果没有购置补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完全没有购买低碳汽车的经济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能够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低碳汽车的补贴,而且这种补贴直接发放给低碳汽车的购买者的话,必然会使得消费者具有购买低碳汽车的冲动,必然会产生对低碳汽车的大量需求,这样低碳汽车产业就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到那个时候,即使政府不再给低碳汽车以补贴,低碳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也会具有竞争优势,最终取代传统汽车。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购置税减免吸引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碳汽车。免征或者减征低碳汽车的购置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等税费,同时对提前报废非政府鼓励类汽车转而购买低碳汽车的消费者提供各种税费奖励,以迅速启动低碳汽车消费市场,体现国家向环保节能车型倾斜的政策。政府还可以考虑对于传统汽车特别是大排量污染严重的汽车征收环境税,将所得税款的一部分用来支持低碳汽车起步阶段的生产。

参考文献:

[1]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

[2] 李实.低碳经济时代绿色消费观的构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1-72.

[3] 任志新,何秋雨.低碳经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3-74.

[4] 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5):60-63.

第9篇: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SWOT矩阵分析 低碳战略

一、引言

目前温室效应的加剧以及全球变暖的问题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将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作为新的战略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我国向世界做出了重要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7年6月,我国政府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4月国家发改委制定《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年国务院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2012年2月,国务院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气候变化,走可持续的低碳经济道路的重视与决心。这些也向我国企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传统的高碳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必然会被低碳生产方式所代替,低碳发展方式成为企业持续性发展的必选战略。

二、低碳经济概述

1.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内涵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在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相继提出之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文件指出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m 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DP 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 1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关于低碳经济,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总的来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涵:

(1)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收益。

(2)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改变传统高碳高能耗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

(3)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要创新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走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2.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在企业低碳生产和低碳发展方面,可追溯到1996年,美国MRC(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提出的“绿色”供应链概念。这种理论认为,企业要以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供应链中各环节企业之间及企业内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达到系统经济环境资源最优化。

目前我国学者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也有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吴应宇,王智宁(2011)等从经济、社会、环境3个层次的互动作用入手,依据不同的路径提出了温和型低碳成长、激进型低碳成长、构建低碳成长企业伦理、与企业效益建立链接4类实施策略。吴维库,李贞恩(2010)在介绍韩国优秀绿色企业实施低碳战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应把握实时政策,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走低碳战略路线(如建立企业低碳文化、创新能源技术、开发绿色节能产品,积极响应社会环保活动等)。吴滨(2010)以建材行业为例,通过分析指出我国工业企业实行低碳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综合国内外研究,企业低碳发展路径主要包括:节能降耗、发展可再生资源;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建立企业低碳文化,培养企业低碳意识;引进先进技术,创新低碳产品等。

三、我国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低碳经济代表了我国现经济发展的前沿方向,我国企业也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需要认清形势,对自己所处内外环境进行SWOT分析,以选择合适的低碳发展战略。

1.企业实施低碳战略的优势(Strength)

(1)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

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表示,今后将会在市场、技术、融资、投资、税收等方面不断推出有利于节能减排,为企业提供低碳发展的优惠政策。例如全国第一个规模达50亿元的“低碳产业基金”就是政府主导的典型的低碳产业,其投资方向主要三大类:即为“高碳改造、低碳升级和无碳替代”的产业。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我国企业进行低碳转型所拥有的一大优势,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强有力的后盾,如下图所示。

(2)较大的节能空间

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能源使用效率平均为33.4%,比发达国家低了将近10%,而一些如电力、钢铁、石化、建筑等行业的平均能耗比国际上先进技术水平国家能耗高了近20%~40%,虽然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我国企业目前处于比价落后的局面,但从另一角看,也正说明我国企业在改变高能耗、高排放的现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企业可以引入先进技术或通过能源的循环利用来降低能耗,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可以依此获得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与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