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第1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徽州区 工业经济 问题 对策

黄山市徽州区位于安徽省的南部,近些年来,徽州区将工业发展作为发展的重点,在经济上取得较好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工业经济总量偏少、企业规模较小、工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建议徽州区重点发展优势产业、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园区的建设、扩宽融资渠道、建设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以及发展循环经济。

一、徽州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1.工业经济总量较快提升

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8.8亿;实现工业增加值18.5亿元,比2010年增长19.8%;规模以上70家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75.0亿元,比2010年增长53.1%;实现利税5.2亿元,比2010年增长101.0%;利润总额4.0亿元,比2010年增长142.6%。2011年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31.5%。

2.经济运行的质量提高较快,步入良性循环

徽州区有10户高新技术企业,有20个高新技术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国家级重点产品,10个省级名牌产品。徽州区还有38户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5户企业通过ISO14000环保认证。徽州区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使得经济在发展的同时,质量也不断提高。

3.园区建设推进稳定,发展势头强劲

政府为了加强园区对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新增园区开发面积5.43平方公里,固定资产投资为31.1亿元。园区的建设,使徽州区的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实力进一步提升,新增税收收入超百万元企业30户。目前,徽州区已经形成了“一区三园”,即徽州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园、低碳经济园、总部经济园的发展格局。

4.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年提升

2009年,徽州区工业增加值10.89亿元,增长29.6%,拉动GDP增长16.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5.3%。2010年,徽州区工业经济的增加值14.2亿元,增长27.7%,拉动GDP增长16.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8.6%。2011年,工业经济的增加值为18.5亿元,增长19.8%,对经济增长的贡率有了更显著的提升。

二、徽州区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经济总量偏少

2011年徽州区的工业总产值为78.8亿,仅占整个黄山市总量的15%,工业增加值为18.5亿,整个黄山市工业增加值为134.1亿,徽州区的工业增加值仅占整个黄山市总值的13.8%。

2.企业规模较小

目前,徽州区仅有70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他的企业生产规模很小,有些企业更是拥有几个员工的作坊式生产。从企业中工作人员的数量来看,大多数企业的人数在百人以下。

3.工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徽州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等轻工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尤其是化工产业在徽州区工业经济上占据半壁江山。徽州区从工业企业的分布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少;传统生产方式的企业较多,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工业企业的分布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徽州区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较多,如精制茶的产量为3693吨,服装的产量为388万件,高新技术产品较少,仅有部分化学制品以及一些通用设备的制造,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企业徽州区还没有。初级加工的产品较多,如大米产量9523吨,初级形态塑料155434吨,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如改装汽车仅166辆。

4.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

目前,徽州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发展受到融资问题的制约。徽州区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而且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的商业银行。但是中小企业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必须要有抵押资产,而评估机构对这些抵押资产的评估值通常较低,使得企业在原有资金短缺的基础上,取得的贷款数额还偏少。而且,贷款期满后再贷款,还要重新评估抵押资产,手续复杂,融资成本较高。融资困难导致中小企业无法及时筹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5.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

虽然徽州区教育体制较为完善,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受到本身经济的制约,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型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在本区人才外流的情况下还很难引进人才,即使引进人才,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及发展空间狭小等原因,也很难留住人才。人才的数量不足和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徽州区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徽州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增加优势企业的经济效益

优势企业是徽州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徽州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植力度,通过对优势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税收优惠等方式,扩大优势产业的规模、提高优势产业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重点扶植以恒远锦峰、恒泰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企业,以皖南机床、奔马、安华为龙头的机械电子企业,以通源服装杭丝时装、思图服饰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企业,以谢裕大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鼓励企业之间通过兼并等方式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度,将企业做大做强。

2.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区丰富的农副产品的资源,大力开发农产品项目,实现农产品精细加工的发展。利用徽州区较为广阔的土地和较多的经验丰富的农民,发展无公害果蔬、茶叶深加工等项目,将资源优势发展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徽州区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发展,将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另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5年,努力实现生物医药及其他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家,产值70亿元以上,形成3个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3.加快工业结构调,提高徽州区企业的竞争力

一是徽州区应该对本地区的优势的传统企业,如精制茶的企业、服装企业,加大投资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巩固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二是徽州区目前应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降低化工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三是大力发展以永新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以高技术产业带动传统工业的发展。

4.加强园区的建设,吸引投资,引进项目,促进徽州区经济的发展

徽州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即徽州经济开发区,低碳经济园、循环经济园、总部经济园发展格局。徽州区应该根据产业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应该进一步扩大园区的面积,加强园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产业的集聚,产生经济的集聚效应,吸引批量的投资和项目进入园区,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并优化本地区内的经济布局,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5.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

政府要通过协调,加强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的沟通。要充分发挥徽州区财政的作用,采取财政贴息以及担保的的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筹集更多的可用资金,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建立健全徽州区的信用担保体系,简化贷款手续,使本区的贷款能够很好的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利用。要积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上市,解决这些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扩宽这些企业的融资渠道。

6.加强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徽州区政府应该积极引进熟练掌握实用技术的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及优秀高校毕业生。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人才奖励激励机制的建设,促使他们产生工作满意感以留住人才。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收入分配制度要合理,除了按照工作性质和工种确立的固定工资外,还要有与人们业绩相关的奖励;升迁机会要公平,引导企业建立凭员工的技能得到升迁的的机制;对于做出贡献的员工,除了精神奖励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徽州区内,努力形成一支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国内外市场竞争适应力强的企业家队伍,以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

7.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徽州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是徽州循环经济园建设,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同时,政府应该理性对待外来项目,对环境污染较大,资源浪费的项目,应该慎重考虑,对不符合发展要求的项目,应该拒绝入园进行生产建设。同时应该鼓励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的“绿色”发展。目前徽州区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已日益明显,要坚持落实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等措施,发展生态型经济,缓解经济与环境资源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徽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2年5月.

[2]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2011年1-12月份全区经济运行简述[R].2012年1月.

[3]唐承丽.湖南工业落后的原因与发展对策研究[J].热带地理,1998,19(1):39-44.

第2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市场分割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有效贸易保护率 规模经济

引 言

我国的汽车工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3年到1978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建设阶段。全部由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销售,对企业而言不存在市场需求和竞争机制。

第二阶段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1979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汽车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通过技术引进和建设改造,提高了产量,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增强。

第三阶段从2002年加入WTO至今,是我国汽车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开放国内市场,世界汽车大规模进入我国,这无疑会对我国的汽车工业形成严重的冲击和威胁;而我国的汽车行业在之前的发展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也亟待改善和解决。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遗留的问题和加入WTO后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产业组织结构问题(即产业内企业的组成和相互关系)。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某些地方政府采用地方保护主义使得业内企业竞争力不强。而入世后,中国市场逐渐和世界市场接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品位也受到国外诸多产品广告的影响,一些国际知名品牌车偏好增加;合资企业也成为许多中资企业强而有力的替代品,一些国内老牌汽车企业资不抵债,存货积压。

二是产业空间结构问题。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个集聚和扩展的过程,开始以集聚为主,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各种要素向中心地点集中,形成一个产业中心,再由产业中心带动周围企业的发展。我国的汽车行业形成于计划经济,缺乏市场调节,存在市场分割的现象,各地出于自己经济和政治利益各方面的考虑,都希望将汽车行业发展成自己的支柱产业之一,设立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干扰市场,使我国没有产业中心和核心企业。

三是规模经济问题。我国企业的分工多为按产品的种类分工,如分为客车制造厂、特种车辆制造厂等,零部件生产厂家仅仅围绕某个主机厂的配套产品进行生产,生产要素在不同种类汽车生产中流动较少,导致一定的效率和资源的浪费。

四是产业市场结构问题。我国的汽车出口比例小,且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一些精密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整车出口额很小。同时由于现在中国的技术投入不足,合资企业的成长能力更强。跨国公司希望借合资的名义回避关税,开拓中国市场,而中方期望以 “以市场换技术”。可时至今日,一些已经成立多年的合资汽车企业的核心零部件却依然完全依赖进口。

我国汽车工业近几年(2002~2008)发展现状和实证分析

市场分割情况。2007年,我国除了山西、贵州、、甘肃、青海、宁夏这六个省外,其他的省、市、区都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笔者通过分析《中国区域统计年鉴》2002、2004、2005、2006、2007年的数据发现,我国汽车行业的趋同度,即产品分布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数占全国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总数的比重仍很高。2007、2006、2005、2002年都为84%,2004年还达到了90%。因为汽车产品的同质性强,经济带动力量大,各地方政府和部门都实行了区域封闭的保护政策,如武汉市只允许本地神龙公司生产的富康牌汽车作为出租车,而上海市只允许上海大众生产的汽车作为出租车使用。此外,受这种集团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影响,我国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也很低,上汽等大型轿车生产基地都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自制率高达70~80%,对社会性的汽车零部件厂家依赖小。

目前我国发展较好的几个汽车制造地区为吉林、上海、广东、湖北、重庆、北京,这六个地区2007年汽车产量达到了全国总产量的51.9%,但它们的产量相差不大,都在70~80万辆左右,可以说,这六个地区几乎平分了51.9%的份额,而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的产业中心。这样的发展表面上可以让每个地区都有汽车这样的“高利润”产业,但其实因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有的运输方便,有的原材料丰富,有的劳动力丰富,分散的发展不仅对当地的稀缺资源是一种浪费,更对当地的丰富资源不利。因为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要消耗更多的当地丰富资源,作为稀缺资源不足的弥补,会减低当地丰富资源的生产效率,导致丰富资源更廉价而稀缺资源价格更贵。

分析目前国内十大轿车品牌,前三名仍全是合资企业,而我国自主品牌:红旗、夏利、奇瑞等都在五名以后。从外国人那分得加工组装的少量利益,还不如加速国内企业的合作,打破区域限制,集全国的资源为一体,即使利润分配不平均,至少都是在本国人的口袋里,不会被外国人瓜分。此外,自中国入世后,一些沿海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很快,物价飞涨,很多跨国企业为了寻求低价劳动力,纷纷把目标投向内陆,而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人力资源这样的生产要素也没有办法自由流动,限制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外资企业占尽各地优势资源。

产品的进出口结构情况。加入WTO后,我国的汽车进口关税从80~100%削减至2005年的25%,其间每年按比例削减。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平均10%的水平。2009年之前,构成整车特征的零部件进口,以及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上的,均按照整车25%的关税税率征税。

由以上数据计算,对于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上的国内企业,近似有效保护率g=(t-ai×ti)/(1-ai)=(0.25-0.8×0.25)/(1-0.8)=25%,对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下的国内企业的近似有效保护率g=(0.25-0.3×0.1)/(1-0.3)=31.4%(其中t为消费商品的名义关税,ai为无关税时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的比例,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上的按80%算,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下的按30%算,ti为进口零部件的名义关税)。由于对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下的国内企业的有效保护率g更高,则这一政策实际上是鼓励合资公司提高国产化率,保护了国内使用自产零部件的生产商。

2008年12月15日,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最终裁定,中国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税收政策,违反了WTO的规定和中国入世承诺。WTO裁定败诉后,在2009年9月1日,我国实行“零部件关税为10%,而整车关税为25%”的整车和零部件差别关税税率。此举实施后,对部分未达到40%国产化率合资企业而言,不仅零部件关税下降15%,近似有效保护率g更是提高到了85%[(0.25-0.1×0.8)/(1-0.8)],这样反而鼓励了合资企业大量从国外进口零部件,通过散件组装的方式在中国加快生产和扩张,大排量的散件组装合资车可能因成本降低而出现大降价,这会对进口高端整车产生一定影响,但关键在于不利于我国自产零部件的发展。

面对此种不利局面,我国可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通过施加一些非关税壁垒,从而更灵活和隐蔽地保护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如采用国内税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进口零部件收税;还可使用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在招标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笔者通过分析2000~2008年我国主要进口汽车产品和主要出口产品的进出口额变化情况发现,我国进口主要为大排量的越野车和小轿车、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等,且2008年进口品相对2007年进口额都有提高,其中大排量的越野车的进口额增长了64.7%,而我国主要出口汽车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未列名车辆用车轮及其零件出口额2008年相对2007年只增长了1.2%,附件2008年出口额相对2007年还减少了4.9%,贸易逆差大。

随着国产化率规定的取消,大排量的汽油越野车、汽油小轿车的进口可能会减少,但小轿车用自动换挡变速箱及零件,车身(包括驾驶室)的未列名零件、附件的进口量会大幅度上升。有些企业会采取“全球采购”的方针,可能会导致中国制造业成为空壳,也可能使本来就不强的汽车工业产品出口额减少。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前景简析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行业面临国际一线品牌的竞争冲击大,加上面对国际压力,关税的调整幅度也较大,可是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还是取得了较大成就,2008年我国的汽车总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

但相较于美国、日本这些老牌的世界汽车产业中心,我国虽然汽车总产量高,但生产过于分散,单看每个地区和各个企业的竞争力都不强,没有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的所有企业的年产量破百万辆,而2008年世界产量破百的企业一共有17家,以日、美、德为主。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工业产业内部的整合还需更多的时间,企业之间若能打破地域限制、种类限制,使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合理使用当地最丰富资源,加强对研发的投入,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实现规模经济。

第3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监狱警察;职业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6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2 — 0028 — 02

自十顺利召开以后,加强我国法治建设成为了当前最为迫切的工作之一,而作为法治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狱警工作以及监狱警察队伍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新时期的法治建设无疑给狱警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也更加高标准的要求,这使整个监狱警察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发生着悄然改变。狱警的职业精神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狱警队伍发展以及狱警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而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几起“越狱”事件也为社会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使人们将更多关注的目光转向狱警职业发展上来。为了迎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为了使我国法治建设能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对狱警职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就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我国监狱警察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监狱警察的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狱警工作人员的成长与发展,也同时制约了狱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对这些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目前我国监狱警察职业发展中的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从地理环境、工作压力、权益保障以及心理压力等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监狱环境闭塞,不利于狱警成长

从我国监狱建设的位置与环境来说,出于各种考虑监狱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都比较偏僻,距离城镇也比较远,存在着信息不顺畅,交通不便利的情况。据统计,我国将近75%的监狱设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方,这些地方容易与现实社会形成“脱节”,由于环境的局限性使其发展空间较小,对于狱警的成长极为不利。与其他组织相比而言,监狱系统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较弱,较差的就业环境成为制约监狱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

(二)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对狱警提出了挑战

应该说,监狱的工作性质带有着强烈的自身特点,由于狱警的主要工作就是与罪犯打交道,这使狱警的工作充满了突然性与不确定性。虽然罪犯有固定作息时间,但是,对于罪犯的管理却是24小时不间断管理。一般来说,狱警都是轮流值班对罪犯进行严格管理,很多狱警无法正常休息,尤其节假日尤为明显。长时期的高强度工作使得狱警身心受到较大挑战,又无法得以及时调整与修复,对狱警的身心发展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较大的职业风险对狱警身心健康带来影响

监狱,尤其是基层监狱存在着很大的职业风险这是不争的事实,狱警职业风险一方面是来自于监狱内的实际工作让狱警时刻面临着人身安全问题,如监狱巡逻、现场管理等工作,虽然对于常人来说是比较轻松简单的工作,但狱警所面对的是一些社会“特殊人群”,因此我们也经常将狱警工作所在地称之为“弹药库”,这看似夸张的比喻实际就是狱警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狱警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防死守,不能出现任何失误,而每一次失误的产生就可能意味着一次事故、一次处分,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使很多狱警对自身职业产生了抵触、抗拒和倦怠心理。

(四)对于狱警缺少充足的权益保障

工作强度与权益保证应呈现正比例关系,然而监狱工作却无法实现这样正比例关系的保障,狱警所面临的是监狱工作虽然强度大、压力大,但是在权益保障方面却显得不足的现状。面临重大的工作压力与社会责任,一旦出现问题狱警则会受到严重惩罚。除此之外,面对可能出现的暴力抗法、罪犯袭击以及人身威胁等问题,监狱工作让很多狱警没有归属感,这种情形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终将会使狱警工作陷入大量狱警人才流失,监狱工作出现后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窘境。

(五)狱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狱警的心理问题也已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狱警在任职期间,接触到的丑恶现象超出常人的几十倍,这对狱警的心理带来重大考验,也使得狱警成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特别是一线狱警,其工作直接面对罪犯,工作具有很大危险性,遭受着众多突发事件的影响,这增加了狱警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狱警的心理健康直接决定着狱警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因此,关注狱警心理问题,适时、及时给予狱警心理关怀和心理疏导是确保监狱工作有序展开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狱警职业发展现状与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监狱警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狱警要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首先要明确影响工作的主要因素,全方位的了解狱警这个职业以及自身的发展需求,构设一个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只有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才有利于狱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从内因方面来说,狱警要提高自身素养与潜能

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对于狱警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出现了重大变革,狱警所面临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主观环境与客观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要适应时展需求,保持强劲的工作热情与生命力,狱警就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身能力。监狱部门要结合各自监狱狱警的发展情况以及狱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育培训与工作创新,从而强化狱警队伍建设。狱警对于监狱部门组织的学习与培训,要积极配合,并应该意识到这是提高自身修养的良好机会。有不少监狱都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培训,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狱警的执法理念、岗位技能以及专业化素质,整体强化了狱警队伍建设,有利于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的发展理念。西外,由于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社会,作为监狱机构,也要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提升狱警的信息化素养,能够结合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监狱管理工作。

(二)从外因方面看,国家应该为狱警提供充足的权益保障

至于监狱对狱警招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待遇保障方面,与其他执法部门相比,狱警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面临风险大,可是,待遇方面却没有得以体现,反而比其他执法人员差很多。为此,国家首先要提高狱警的待遇,充分保障狱警的权益,实施高薪养廉的政策,降低外部对狱警的压力。其次,由于狱警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面对的是充满危险性的罪犯,自身的权益难免受到侵害,国家可以为此出台相应的政策与规章制度,来保障狱警的合法权益。再次,监狱通常位于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与外界隔离,这使得狱警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狱警渐渐沦为被忽略的群体,国家和群众对狱警的重视力度不够,也削弱了狱警的权利保障,国家可以加大对狱警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的正确认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正确的对待狱警这份工作,狱警也能够受到更多的尊重。

(三)从心理方面来看,狱警需要正确的心理疏导

狱警的工作环境特殊,面临的工作对象特殊,尤其是一线狱警直接与罪犯打交道,遭遇到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众多,不少狱警都有过被袭击和人身伤害的经历,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狱警的心理问题。监狱作为罪犯的服刑与改造场所,在对罪犯的改造中能够意识到对罪犯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也有专门心理专家为罪犯服务,帮助他们摆脱众多心理问题,可是,对于狱警,却没有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不少狱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却没有得到治疗,这也不利于狱警这个职业的长远发展。为此,监狱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疏导对于狱警的重要作用,定期对狱警进行压力释放与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够度过心理问题高发期。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狱警疗养休假制度,让狱警分期、分批外出享受疗养,以便放松身心、开拓视野,获得更多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交流的机会,增加他们与社会、与工作、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来监狱为狱警进行现场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来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

(四)从体制来说,应强化动力机制,使狱警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

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来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等内容进行完善与规范,将绩效考核进行量化与细化,使狱警通过客观评定来获得应有的个人利益。考核中要避免轻质量重数量、轻定理重定性、轻表现重能力、轻里重表、轻面重点的主观的考核理念,要根据狱警的工作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狱警的政治待遇,对于一些评优评先机会、职务晋升机会应尽量向基层狱警发生倾斜,并可根据狱警的个人表现随时进行奖励机制的调整,对于那些日常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基层狱警可以适当给予优先权,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于组织的关怀,并随时能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使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三是建立培训机制,推进狱警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建设。可以根据狱警不同的岗位职能对他们展开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使他们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通过岗位练兵的活动开展来对狱警的实用技能、专项业务等进行现场考评,提高狱警实战能力;还可以通过外出学习参观的方式,为狱警提供“走出去”的交流机会,通过座谈、观摩来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五)增强大众对狱警工作的认知,为狱警工作创设良好环境

社会是狱警发展的外在大环境,对狱警有重要影响。人民群众对于狱警工作的认知可以促进狱警调整心态,找到工作动力,明确工作方向,从而做好更长远的职业规划。虽然近些年,对于狱警的关注度提升,但是与公安系统的执法人员相比,对狱警的关注度远远不够,不少公众错误的认为狱警是“二等警察”,这给狱警也造成心理负担。监狱也要做好外部宣传工作,宣传在改造罪犯工作中狱警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由于狱警的存在才保证了社会的安全稳定,是社会治安维护中重要的因素。党和政府要增强民众的认知,对狱警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不断加强狱警队伍建设。总之,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宣传,树立优秀的典型事迹,使人们群众能够正确的看待狱警工作,当狱警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狱警就会减轻精神压力与负担,狱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权益保障问题也有了基本保障,这有利于监狱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我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监狱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为了延续司法公正性,狱警要恪尽职守,守护法律这块神圣净土。国家要为狱警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狱警提供权益保证,解决狱警后顾之忧,切实维护监狱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国法制国家建设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 陈育生. 防范和化解监狱警察职业风险初探〔J〕. 中国司法, 2007, (12): 31-34.

〔2〕 陶新胜. 监狱警察职业风险防范的思考——基于保障基层监狱警察职业发展的视角〔J〕. 法制与社会:旬刊 2012, (18): 158-159.

第4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化工,污染现状,可持续性发展

1引言

化学工业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很多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化学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对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有着直接影响。目前,世界化学品年总产值已超过15000亿美元,我国主要化学工业总产值也已达1400亿美元左右,其对我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0%左右。目前,化学工业与金属冶炼、能源电力一道已成为我国三大高增长产业群。

由于化学工业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产品多样,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高。同时,化工产品在加工、贮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而影响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化学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丹阳市化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以胶粘剂、涂料及有机合成中间体等为代表的化工产品门类,为该市国民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同时,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该市的化工行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为加快这一问题的解决,促进该市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该市化工行业发展及其污染现状的调研,对该市化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思路和管理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以进一步促进该市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丹阳市化工行业的基本情况及整体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丹阳市经环保及安监等部门同意审批的注册化工企业有216家,投资规模从数万元到数亿元人民币不等,分布在全市各个乡镇。

第5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不仅能够促进工业越来越强大,而且有利于推动工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但是,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不足问题,直接阻碍工业发展进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信息是工业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优势,只有通过有效策略而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才能加快工业经济转型的发展进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总思路

 

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提出科学合理的总思路,以推进二者相融合进程,并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首先,对传统工业产业加强信息化改造,以构建新型的工业企业;其次,关注新兴工业产业的发展问题,尤其对其给予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企业能够积极开展信息化实践活动;再次,从工业企业传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视角着手,对其融入信息化的新发展理念与模式做进一步探究;最后,针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后的工业企业管理问题而加强研究,以发挥工业信息化优势。

 

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现状

 

伴随工业企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如此,工业企业在实现二者融合时,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工业化和信息化仍然各自发展,未能从根本意义上实现融合;其次,就二者现阶段的融合程度看,难以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再次,二者融合中,缺乏有利的技术支持,且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较大;最后,针对二者融合,缺乏完善的基础保障体系。

 

三、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工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一)对工业经济发展做正确评估

 

由于我国在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着阻碍影响,对工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必须针对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而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以获取精确的信息依据。首先,针对工业企业而构建完善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评价框架。一是了解信息化资源普及度,对工业企业具备的信息化基础条件加以调查;二是评估工业企业和信息化的契合度;三是针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后的工业经济转型策略等内容而提出预案;四是对二者融合后产生的效能等方面加以预测。其次,明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评价标志,并依据标志而评估二者融合程度,为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二)抓住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关键点

 

在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中,相关人员应抓住二者融合的关键点,以推进二者融合的发展进程。首先,工业企业在自主研发设计环节中,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既优化研发流程,又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工业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工业企业在生产环节中应实现信息化,如引进先进的设备等,并对生产环节中的调度信息、产品质量信息、订单流通信息等加以信息化管理。再次,在经营管理中,应实现信息化,以打造更为合理的一体化管理平台。最后,在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过程中,应为工业企业实现信息化而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如建立信息系统、搭建信息化平台、培养人才和组建一支高素质工业研发团队等,确保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示范性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要推动工业发展,必须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而构建示范性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尤为重要。首先,构建示范性信息化服务平台,应面向中小企业,既为中小型工业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又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其次,相关部门积极构建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平台,为工业企业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在互联网环境中,工业企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探寻互联网发展之路,而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平台的构建,既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又能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政府等部门应针对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而加大支持力度,不仅规范工业企业的行为,而且为工业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对工业信息化服务机构加大扶持力度

 

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中,服务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首先,加快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工业企业与商户之间的沟通和发展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此过程中,服务机构能够为工业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服务质量。其次,为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对服务机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不仅能够解决相关发展问题,而且对降低工业企业信息化风险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美国的工业实践经验可知,美国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工业项目中约有40%以上的工业企业发展超出预算,可见,二者相融合,取得良好成效。最后,相关部门对培训服务机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一是针对机构员工而加强培训;二是提升人员的自主研发能力,为工业企业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服务。

 

四、结论

 

目前,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发展的潮流,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契机。但是,就工业经济转型而言,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可以为工业经济转型与升级提供充足动力。由于现阶段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现状不佳,因而有关人员应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以推动二者融合的发展进程,并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步伐。

第6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经请示刘书记同意,今天上午召开全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县委伍佑伦副书记及县政府全体班子成员,人大、政协分管领导参会,会议传达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从我县的发展现状看,发展工业经济是我县经济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县委提出了在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重要的还要靠经济发展来支撑,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发展。因此,“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理念还需我们进一步加强。那么,作为农业大县要增强发展后劲,要在各县区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时候加快发展步伐,就必须全力以赴坚定工业发展决心不动摇。

刚才,惠兰县长传达了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精神,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根据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就这个机会我讲五个观点,即五个“齐心协力”。

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招商引资的重点及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园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始终是我们要抓紧抓好的,要按照省、市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统筹推进园区、城区、景区“三区建设”,把园区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园区经济发展水平。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

当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园区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类生产要素的制约直接影响建设进度,各级各部门要想方设法破解要素难题,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我县的工业发展既要以感情留人,也还要以环境留人,一定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政府要简政放权。根据省市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有关要求,按照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相关部门没有完成的要继续抓好落实。政务中心按照“一条龙”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摸清底子,所有应该进入政务中心的审批事项要坚决到位,凡进入政务中心的单位人员一律要服从政务中心的统一管理。5月1日后,县政府将针对政务中心的职能调整、职能审批及责权利的明确,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5.1”假期后,没有进入的单位负责人要说明原因,及时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做到真放权、真服务、真支持,共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2、园区要主动。园区及指挥部要积极主动发挥好职能作用,能够自己处理的,必须及时妥善处理。

3、部门要配合。发展县域经济各级各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县推新领导小组要积极履行职责职能,全力服务工业发展,上下一条心,全县一盘棋,齐心协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服务工业经济发展上,要执行好为企业服务的各种规定,但是企业也不要以政府出台为企业服务的规定,而拒绝、阻扰各执法部门正当的检查,甚至出现对抗的行为。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各企业主严格依法办事。依法治国是全方位的,没有盲区、没有空档。

4、依法打击要严格。对破坏工业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坚决依法打击、处理到位。政法机关要一如既往地保持高压态势。县“三强办”继续发挥好牵头打击的作用,对各种涉企“索拿卡要”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工作干得怎么样关键要以任务落实论英雄,以工作实绩论英雄。我们一定要强化责任,抓好工作落实。

1、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县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组长的统一领导下抓好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推新的要求,相应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履行各自职责,抓好落实。要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项目制度,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各职能部门要主动抓。对在建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实行“一对一”服务。要完善项目跟踪落实机制,实行“一月一调度、每季一督查”,确保已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已开工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已投产项目早日达产达标。

2、要加强运行调度。县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新型工业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抓好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跟踪、分析和研判,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指导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数据上报、督办等工作。

第7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一、2015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 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

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第8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传统的采矿业、制造业利润出现下滑,而在积极需求经济转型升级的,尤其是高新技术为平台的产业,利润总额持续上涨,涨幅较去年增加了8.9%,是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中涨幅最大也是最快的行业。由此可看出,科技平台创新对于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同时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也带动了科技平台的创新升级,二者相辅相成。因而深入的分析如何利用科技平台创新实现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数据表,如表1所示。 

 

分析上表可看出在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总趋势。2015年全国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利润总额为63554亿元,相较于去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2.3%。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总额相较于去年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下降幅度最大,达到21.9%。只有私营企业利润总额相交于去年实现增长。 

2015年我国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利润总额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国家统计局给出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需求不足导致的生产销售减缓;二是工业产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效益下跌;三是生产成本偏高、企业资金流动困难限制了企业的经营生产利润。虽然2015年我国企业效益发展状况形势颇为严峻,但从调整工业结构以及企业升级转型方面来看,在积极转型升级的行业及相关企业利润持续上涨。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利润总额较去年上涨8.9%,装备、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总额涨幅在4%~7%之间。 

二、如何在科技平台创新条件下促进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以科技平台创新为支撑重组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传统的建材、开采、石化、钢铁等工业产业依然存在着技术水平偏低,能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科学等问题。我国传统工业产业结构的重组必须以科技平台创新为支撑,全面提升传统工业部门的的综合科技水平,通过技术的创新,促使传统工业进行结构重组,使其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为以科技平台创新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现阶段,应集中科技资源解决传统工业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逐步实现并掌握核心部件、设备、材料等设计制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加强环保、节能、高效等各类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传统工业产业还应该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提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专利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科技平台的创新需要与工业发展的基础能力保持步调一致,切莫急于求成,根据工业企业现有科技资源,充分地利用和挖掘产业潜力,确保科技创新能够被迅速地应用于经济转型升级中。 

(二)以科技平台创新为途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以科技平台创新为推进,大力地推进和发展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依然停留在高耗能、低效率的传统模式下。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必须首先扶持一批拥有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全新产业,例如计算机电子产业、高端设备生产制造产业、生物类医药产业、海洋开发等。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应该与国际接轨,顺应世界工业技术创新潮流,从技术性、环保性、实用性以及安全性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尽快形成完整的新兴产业链和生产经营体系。同时以科技平台创新下的新兴产业为切入点,逐渐扩大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范围,实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地转型升级。 

此外,科技平台创新下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各高校、科技园区、科研机构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搭接科技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使科技创新要素的聚集,集中资源解决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性难题。加强与外企的合作,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将其转化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 

(三)加大科技平台创新投入力度 

投入研发是关乎未来的战略性投资。科技的投入和开发总体的规模还较小,且相关的扶持资金大多数投入到大型的企业中,而需要扶持的成长发展型企业缺少研发资金。因此,在进行转型升级时,就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为其提高充足的扶持资金。扩大中小企业的投资规模,就必须研究国家科技的成果和引导基金,转化成为战略性和引导基金性的新兴产业。 

将金融和科技相融合,对金融机构进行引导,使之增加对高科技园区和新兴产业、科技型企业的建设进行大力的支持。对科技保险和科技担保进行多种方法的探索,通过多元化科技的创新进行机制的投入,使得科技经费的投入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上市企业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对科技人才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有效合理的引导,使得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和市场资本进行对接。合理规范创新创业的投资,保证其规范的进行发展,针对风险投资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加强管理,且对其进行税收的优惠照顾。 

将重点省市作为科技服务示范区,进行建立探索试点,将科技企业金融支持服务作为中心,为创立初期、成长中期、成熟期积极提供有效合理的金融服务,使其金融发展优势得到增强。相关银行和监理部门必须规划相关的政策,引导以及鼓励金融机构的保险、证券、整合信贷以及租赁等等资源;使得科技金融服务的联动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金融机构自身应当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稳定的推动知识产权的质押贷款,对于示范区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联合组织“信托”或者“集合票据”。 

(四)加强科技平台创新人才培养 

人才是创新科技的中心,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质量是由人才的能力和层次所决定的,从而影响工业升级转型的实际效应。从科技的应用、研究以及开发,到技术的交流、示范的设点以及推广,都主要依靠大量的科技型人才。总体来看,我国现今的科技资源规模较小,且区域分布不均匀。例如:河北大省,相关科技活动的从事人员数量和比例均不高。河北省现今的人力资源的结构不能够满足工业经济的升级转型。在升级转型中由于缺乏高水准专业技能的科技人才,供不应求。 

因此,必须在实践创新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才能够做到人力资源的有效保证。创新平台和创新项目,必须加大培养和吸收科技人才,建设优秀、稳定的人才队伍,特别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海洋化工等等相关领域的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优秀的科技人才进行激励,推动企业、领域经济技术的发展。加强科研院科技人员以及高校科技人员的互动。 

第9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一、当前襄樊市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1、工业经济发展不足,与襄樊市经济社会不相适应。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不足。目前,襄樊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6家,占工业企业总数3244家的16.83%(2006年底),实现产值654亿元。而同级别的福建省厦门市于2005年底拥有15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占工业企业总的2500家的62.24%,实现产值2026.91亿元。由此可知,不论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还是总产值,襄樊市的工业经济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低,致使襄樊市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卫生、教育、再就业培训等财政投入不足。同时,也不能及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来解决就业问题,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二是工业企业外向度力量薄弱。2006年元至10月份,襄樊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货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34.7%。但只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650亿元的1.75%;而福建省厦门市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成交额887.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44.1%。

2、产业结构脆弱,工业经济运行存在安全隐患。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汽车行业的产值约占全市工业经济总产值的60%,致使全市工业经济走势易受汽车行情的左右。产业结构畸形化、产业层级低级化、生产经营粗放化、产品结构初级化为特征的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工业,低产出是襄樊市工业经济的实际。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工业产品是中间产品多,末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高精尖技术含量的产品较少。没有末端产品,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襄樊市场上所销售的包括电器、电子类、机械、服装、化工等都不是自己品牌产品。三是企业布局不合理。同类行业布局分散,不易形成产业集群。襄樊市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摩擦材料企业多分散于枣阳、襄阳、谷城等地,实现力弱、规模小。并且20多家摩擦材料生产企业中有多半压机在10台以下,年生产能力在2000吨以下,所有摩擦材料企业年产值只相当于杭州两个摩擦材料企业的产值。

3、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襄樊市污染物排放量也步入高峰期。据悉,市区化工企业每年的污水排放量高达700万吨;磷化工企业每年产生30多万吨的工业固体废物磷石膏,大量堆积于汉江、唐白河的河道内、河堤边,对汉江、唐白河造成了严重污染。有些企业分散于市民生活区内,排放的污染物和噪声对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正逐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

4、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不畅,信息滞后,影响上层决策。负责工业经济工作的市经委与其它相关市直职能部门衔接不畅,造成信息滞后,使领导错过做出正确决策的最佳时期,进而影响全市工业经济的监控、分析和调节。按要求,统计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数据,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经济发展现状,以便为当前的工作安排做出正确决策。然而,现实情况是统计部门一年公布一次数据,而且滞后期较长,这样即使得到了相关数据,对政府决策部门而言,已经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5、重复建设现象突出,新上项目技术水平偏低。许多企业不考虑现实条件和未来效益的可能,盲目投入,造成项目建设高度雷同。在摩擦材料产品效益好的时期里,短短的几年时间,枣阳市区摩擦材料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数量即将达到20家,其数量及密度是浙江、山东、广东等全国其他三大摩擦材料生产基地所不及。这样,直接后果是该行业利润空间减小,企业盘活盘大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持久发展问题。

6、能源利用率远低于沿海地区,甚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市工业生产依然是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2005年襄樊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为2.75吨标准煤,分别是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3.481倍和2.263倍(2005年广东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为0.79吨标准煤,全国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为1.215吨标准煤)。所以,襄樊市节能降耗工作任重道远。

7、转轨企业劳资机制不健全,影响社会稳定。国有企业成功改制和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促进了工业经济总量和就业岗位大幅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关于民营企业劳资方面的法律不健全等原因,造成劳资纠纷问题时有发生。在当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民企老板只注重生产,不注重职工安全,不注重经济增量,不注重环境污染,只注重企业利润,不注重职工生命现象。工人的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差、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工人成了民企老板任意支配的工具等问题是诱发劳资纠纷的主要原因。而且,有部分职工法制观念淡薄,为了获得个人利益,通过采取封门堵路、打标语、拉横幅、制造事件等非正当手段或过激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都给社会稳定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另外,还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

二、构建和谐襄樊工业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1、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经济,应在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上下功夫。民营企业可以提供大量无需高技术含量的劳动岗位,而且对GDP有很高的贡献率,又能有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要实现和谐社会的时代重任,不能没有民营经济的参与。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放开市场准入政策,实行公平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注重民营经济发展数量和素质。同时,要逐步完善政府社会化服务职能。凡是应该由企业办的事情,政府不干预,企业办不了的事,政府要主动提供服务。

2、注重行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经济和谐发展。目前,襄樊市汽车行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60%。汽车行业对工业经济有很强的拉动作用,但也预示着该行业的波动对整个襄樊工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培植各行业同比例协调发展,防止汽车行业出现异情而导致工业经济大起大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来抓,把产业、企业、项目的发展建设同推进行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重点支持汽车、纺织、电力、食品等行业调整和发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产业旗舰。着力研究延伸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等重大问题,推动企业膨胀规模,加快发展。扶持好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形成新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

3、理顺涉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控的市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使工业经济和谐发展。正确的决策来自于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信息。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由经委及其战线各协会、局(办)和市统计局、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以便及时沟通相关信息,衔接相关事务,互能有无,防止信息不畅而影响经委战线监控、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力度。同时,也有利于领导掌握准确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决策。

4、理顺劳动关系,推动工业经济和谐发展。正视并化解劳资矛盾,平衡劳资利益分配,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摆在政府、企业、工会、职工面前的共同课题。我市工业经济要和谐发展,就应在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中更多规范自身行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照“劳动法”和相关劳动关系规定,为全体职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合同制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设立专项资金对遇到困难和遭到不测的职工及时采取鼎力相助措施,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5、构建工业创新体系,强化工业经济和谐发展。一是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技术开发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各类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建设,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为新生力量的技术创新主体建设。二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制定和出台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中介服务市场的监控和引导,为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管理、技术、信息、人才、财务、法律、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服务。三是积极探索适应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融资方式。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企业运作”的方式,构建多元化融资机制,为一些科技企业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

6、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促使工业经济和谐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高效益。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引导工业企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依靠科技进步等有效措施,实行节水、节地、节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加以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一是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政策;二是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注意环境保护,加强污染治理。要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和工业分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市区重点污染企业实行关停改造和搬迁治理,减少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三是向直属行业协会、局(办)、企业下达节能降耗任务指标。最后,要积极推行“绿色管理”,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决策、生产和社会生活之中,创建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企业、社区和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