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旅游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解题 效应 疏导 预防矫正
解题能力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任何知识点,必须通过解题来巩固和提高。但从笔者的调查看,中学生解题出错率是比较高的,这也导致不少学生数学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针对这种现象,只有找到学生解题容易出错的原因,才能制定合理的策略,力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众所周知,造成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许多教师都会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方法、习惯找出很多原因,唯一是不从教师自身上去寻找问题:为什么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为什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什么学生学习方法不对?为什么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难道与我们教师毫无关系吗?本文想从师生因素剖析着手,探索降低初中生数学解题出错率的对策。
一、构建“爱屋及乌”效应
构建“爱屋及乌”效应策略是指教师在克服自己的偏态性教学行为后,在学生中产生对教师的一种亲切的感受,师生建立了一种互尊、互信、互帮、互进的亲密关系,从而学生会产生一种心理情感迁移,即因学生敬爱老师,引发学生喜爱老师所上的课的效应――“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构建“爱屋及乌”效应,有五条措施。一要构建生态近距离交往空间,这是“亲师”的充分条件。众所周知,只要教师真正“爱生”,容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要构建频繁良往时间渠道,这是“亲师”的必要条件。间隔时间越短,交往频率愈高,师生矛盾容易化解,误解及时消除,关系自然融洽。三要坚持动之以情,这是“亲师”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做到教育工作讲究有效,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相长,管理工作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这都需要教师做到动之以情。四要坚持晓之以理,这是“亲师”的基础条件。五要坚持导之以行,这是“亲师”的可行条件。教育要讲实效性,教学要讲分层性,管理要讲协调性,一切取决于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做到导之以行。
二、疏导心理促生乐解
疏导心理促生乐解策略,有三条措施。一要“了解学生,找准问题”。当教师发现学生解题错误时,第一步要做的事是了解学生解题时的心理活动,找准解题错误的“症结”,然后,结合其个性拟订可行性的分步实施方案。二要“消除顾虑,促膝谈心”。即通过师生促膝谈心帮助学生一起寻找解题错误中的“症结”,克服心理障碍,消除顾虑,自我告别消极和畏难情绪。三要“激励表扬,宽容缺点”。每当学生取得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鼓舞其斗志。
三、预防矫正解题错误
(一)课内讲解要有针对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课内尽量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或分析解答思路,再由学生订正,教师予以总结。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平台,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进行数学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其目的是给学生以发现、探究、总结、发展的空间,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重要方法之三。问题解决后应对完成的练习自觉地进行反省,而不仅仅满足于解毕,还需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如 “还有其他方法吗?”“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等等。这种反思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元认知。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解题完毕后进行反思,解决一道题目后,学生一旦懂得去反思就懂得去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就能在解题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发现兴趣。
(三)辅导学生做“纠错”
作为一种最为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很多人将低碳旅游归纳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活动,也就是在开展相应旅游活动的同时,将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行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得旅游与社会经济和公共环境效益处于一个同等的高度上。笔者分析,低碳旅游的方式是可持续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低碳旅游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与传统的旅游相比,低碳旅游突破了以往纯消费、纯损耗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优化旅游行业的产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旅游模式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2)低碳旅游将在旅游者、交通和资源三方面进行突破,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注入减少能源消耗的理念,譬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其鉴定的指标清晰明了,具有广泛的发展范围。(3)从实现的手段分析,低碳旅游的手段重在维持和保护,在开发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将遗弃的资源再回收,实现局部可持续发展,既不加重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还能够创设低碳的环境,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2.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2.1 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到位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低碳环保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但是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认识不到位,衡量一个企业是否采用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看这个企业的整个环节是否达到了减排、低碳的标准,而不能片面的评价低碳经济的概念。
2.2 低碳技术的发展落后
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技术,低碳技术作为一种指导性的指标,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低碳技术还不成熟,发展也比较滞后,缺乏创新能力,国际先进的技术难以引进,我国缺乏有效的政府激励制度,低碳技术的成果也难以推广,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我国的低碳运行制度的实施管理也比较落后,不同的低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技术设备和信息标准达不到不统一,非标化相当普遍,人才的障碍也可以归纳为技术障碍的范畴。
2.3 发展资金的不足
低碳经济是以新能源代替旧能源,而开发新能源所需要的成本比较高,对于我国的发展国情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实现低碳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受到现实因素的牵制,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2.4 基础实施的障碍
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低碳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较大的改观,和我们提出的低碳要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相比,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则差距会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低碳经济的进程。
我国旅游行业引入低碳旅游理念之后,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使得旅游低碳模式更具市场的空间和潜力,其他发展的前景也越具可观性。首先是我国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旅游类型多种多样,可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随之我国内需的扩大和相关结构政策的调整,低碳旅游可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损耗,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内需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其次是在我国居民收入提高之后,旅游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单单依靠传统的旅游方式,将会使得旅游资源被不断消耗,因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也开始倡导自然和谐的理念,低碳旅游也将应运而生,在相关政策的倡导下,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具发展前景的支撑。再次是低碳旅游以生态文明的姿态出现,超越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形成高效循环的产业体系,另外,低碳旅游还通过资源节约机制的建立,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开发机构,实现旅游行业可行配套体制的全面建设。由此可见,低碳旅游的发展从单纯的旅游领域升华到生态文明的高度上,缓解了旅游行业与自然资源进展的局势,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3.低碳旅游发展的建议措施
3.1低碳理念推广和政策措施的制定
循环经济讲究的是资源的内在发展,低碳旅游要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倡低碳消费、绿色保护和回收利用等理念,作为低碳旅游的执行主体,旅游单位要在旅游者旅游的过程中,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改变以往旅游过度消费和损耗的模式,譬如旅游饭店、景区、商场等方面,一方面是倡导节能和减排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为旅游者提出环保消费的建议,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政策措施方面,我国相关的旅游行业部门和主体要予以积极的配合支持,创建合作模式的联动机制,各县区的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创设有利的宏观旅游环境以及内在调整机制,为低碳旅游的健全发展提供政策条件,也能够快速引导公众参与。而事实上,无论是低碳理念的推广,还是政策措施的扶持,都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促进环境的优化和提供人文的关怀,激励和引导旅游主体参与低碳旅游的建设。
3.2建设低碳旅游设施
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笔者建议纳入筹资渠道、合作方式和经营发展多元化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发展当中,譬如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建立和健全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在综合考虑旅游环境质量、容量和承载力发展的基础上,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形成内外兼修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建设低碳旅游设施的同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融入以下三种旅游低碳模式:首先是景区环境卫生的加强管理,目前的旅游景区很多环境死角没有进行清理,降低了旅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因此,进行定期的清理,譬如每周一次或者每月一次,可以减少垃圾的污染,为了减少环境卫生清理的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要鼓励景区周边学校学生为景区进行义务清理,在与学校交流的同时,将低碳理念也融入到学校当中。修葺损坏的卫生设施,要增加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其次交通方式的选择也要鼓励低碳化,譬如选择铁路、公共交通、环保型骑车、步行,尽量减少自驾游,在某些景区限制自驾车辆,以减少自驾车辆产生的含碳量和气体排放量。最后是减少一次性旅游用具,譬如瓶装水、袋装食品等,鼓励旅游者自带水果和食用当地的应季蔬果,以减少大量的资源消耗。
3.3旅游人才的培养
低碳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发展的潜力,但其发展最终需要大批的专业性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为了培养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旅游人才,笔者建议通过开展旅游院校、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模式,加强对低碳旅游理念的研究,将相关的规划研究落实到人,为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内容摘要:旅游产品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低碳旅游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低碳化发展,但其组成的复杂性和碳排放的多元性决定了其生产难以采取单一的碳排放标准,因此,本文采用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来统一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将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分为面向环境的设计―低碳营销―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碳中和四个阶段,并引用生命周期矩阵对各阶段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从而减少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旅游 产品生命周期 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背景
世界旅游组织2008年出版的《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的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旅游业的CO2排放量为13亿吨,主要来源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占人类活动CO2排放总量的4.9%,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为5%-14%。虽然旅游业和其他产业活动相比,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相对较少,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将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35年,旅游交通及住宿业CO2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36Mt和728Mt,对全球变暖贡献率将进一步增加。因此,旅游业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而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主体,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如何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目前的低碳旅游学术研究主要着眼于酒店、景区、交通等单独的一个旅游行业,缺乏对旅游行业低碳行为的整体研究。本文以综合性低碳旅游产品为切入点,将旅行社、酒店、景区、餐饮等旅游行业整合为一体,并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及其简化方法,结合旅游业的特性,初步构建低碳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及生命周期评价,以期对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提供系统的可行性路径,使旅游业通过低碳化的系统整合达到节能减排最大化、低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生命周期评价(LAC)理论及其在低碳经济中的运用
(一)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及其标准结构
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是一种客观评价产品、过程或者活动的环境负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识别与量化所有物质和能量的使用及环境排放,来评价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实施相应的改善环境表现的机会。生命周期评价包括产品或活动从原材料加工、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再循环到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评价的标准结构包括3个阶段:目的和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以及每个阶段都要开展的结果解释。每个阶段的结果解释可以指导开发潜在的改进措施,这些改进措施反过来又影响LCA的各个阶段,因而LCA是一个反复交互的过程(见图1)。
(二)LAC在低碳经济中的运用
生命周期的全局观念是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和评价方法,碳的减排目标、碳限额排放贸易机制、碳交易、碳税等等机制都与生命周期评价紧密相关。LCA作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准调查工具,已经在世界广泛运用,美国乳制品管理的行业协会(Dairy Management Inc)投资一百七十万美元进行牛奶及其各种包装品,奶酪的LCA研究,并以2007年排放量为基准,到2020年要达到减少25%的目标。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总理提到我国将运用LCA进一步完善对减排信息的统计以及监测和考核办法。当前LCA主要解决制造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服务业还较少涉及,但耶鲁大学的Elizabeth Bennett和Thomas Graedel运用LCA对特定服务业和产品进行了评估,并认为服务业取得的环境效益,并非来自于其服务活动的本身,而是来自于其生产过程。LCA至今还尚未出现在旅游业的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中,但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基准调查工具,其基本理念对旅游业的低碳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低碳旅游产品概念及其生命周期评价构建意义
(一)低碳旅游产品概念
低碳旅游产品是指基于“基于减排、微排、中和”的技术经济原理,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按照“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品和服务。一个完整的低碳旅游产品是由低碳交通、低碳旅游设施、低碳旅游餐饮、低碳服务等基本要素构成,这样可以推进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降低旅游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构建的意义
为低碳旅游产品生产提供系统的标准结构。旅游产品是整体性产品,是由跨部门、跨行业企业共同生产完成的,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需要旅游企业坚持低碳经济的基本原理,协调统一其经营理念和行为,才能真正让旅游业减少排放。生命周期评价对各旅游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系统的标准结构,在此框架之下的经营活动才能确保企业将采取环境优先的经营策略,促进企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对低碳旅游产品的各生产环节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在低碳旅游生产过程中,运用生命周期评价对旅游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指导开发,并提供内部改进和程序改进的措施,最终促进旅游业降低碳排放,如旅游航空交通中餐具的提供,原来使用的是耗能较大、污染重的塑料或纸质餐盒、筷子等,对这一环节进行环境评估,由于其对环境具有较大负面影响,最终使用玉米淀粉等天然生物降解材料制作的一次性水杯、刀叉用具和垃圾袋,以减少碳排放。
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建立
2004年,Stefan Gossling等人建立了旅游业碳排放的计算方法,旅游业中的交通、住宿、餐饮和旅游活动都会产生一定量二氧化碳,研究结果对旅游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提出了挑战。但基于旅游业组成的复杂性和排放的多元化,要制定低碳生产标准满足所有的企业难度较大,因此,旅游企业应该借鉴生命周期评价这一基准调查工具,将其经营行为分为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低碳营销―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碳中和4个阶段,形成不断循环发展的低碳生产过程(见图2),才能构建低碳旅游产品体系,从而达到“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
(一)第一阶段: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
专家普遍认为,一个产品大约80%的环境成本在设计阶段就确定了,在产品开发后期的改进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因此,旅游企业在生产之初应该坚持面向环境的设计(DfE)的理念,即将各种环境因素全面纳入产品设计的过程。在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品开发过程中,应以低耗低排、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和谐人地关系为前提,采用“反规划”、“自然规划”等生态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从源头上建设低碳旅游产品;引入设计禁忌清单将有可能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及高排放的设备设施及旅游活动审查,获取其环境信息,进行严格限制或禁止。如景区开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哪些行为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由第一道门即较大环境负面影响的活动开始,逐步向环境负面影响度较低的活动进行审查,并可以继续延伸下去,最大可能的减少景区经营导致的碳排放(见表1)。
(二)第二阶段:低碳营销
低碳营销是在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状况和低碳经济逐渐形成的驱动下产生的,并日益深化成为21世纪的主流营销模式―绿色营销。旅游企业的低碳营销需以两个条件为基础:一是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旅游企业生产出系列低碳产品,并以更加环保的方式去销售这些产品;二是旅游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其消费行为也逐渐过度到“低碳旅游消费”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弘扬环保理念,倡导低碳消费,旗帜鲜明地打出“绿色环保”、“低碳旅游产品”的品牌,树立企业新的低碳形象。
在旅游产品的具体营销方式上,减少传统的高成本、粗放的、高耗能的营销模式,如景区“节、会、展、演、赛”的传统营销方式;酒店的广告营销和人员营销等,充分利用当前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营销。旅游企业可以适当选择数据库营销、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通过互联网打造新的精准营销平台和散客营销平台。如景区与中国最大的景区门票销售公司“驴妈妈”合作;酒店和汇通天下(HUBSI)合作;航空公司和携程旅行网合作,通过这些手段实现旅游产品供需双方的无缝连接,从而降低营销运营中的资源浪费和高耗能排放,促进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发展。
(三)第三阶段: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
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即旅游服务的提供过程,是以旅游者来到旅游目的地消费为前提的,与旅游消费具有同步性,旅游者在消费的同时也参与了生产的过程,因此,低碳旅游产品的生产应该坚持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的同一性。
旅游业的清洁生产是指旅游企业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改善管理和服务程序等措施,将节能减排的压力消解在生产全过程,从而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我国旅游企业10多年之前已经开始了清洁生产的尝试,如峨眉山、九寨沟禁止机动车进入景区,改以电瓶车替代;酒店通过安装“空调末端控制装置”,来限制室温过热或过冷;长沙酒店取消六小件等,但这些措施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尚无法改变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要彻底转变为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还需通过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引入低碳生产指标对旅游企业进行常规考核和管理;注重运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严格控制能源,减少或禁止温室排放较高、对环境影响大的原材料和原料;注重公共技术平台的利用,建立旅游目的地系统、饭店管理系统等新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联网方式构建跨区域的管理平台;改进管理和服务程序等措施,严格控制能源消耗与资源损耗,为旅游者构建优质的低碳环境,促进他们的低碳体验。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与消费方式对旅游目的地的碳排放也具有很大影响,绿色消费要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节约、自律、简单生活,从而降低碳排放。绿色消费虽然是一种主观消费态度,但其强化来源于旅游企业的不断引导,因此,除了加强全社会环保观念和知识的推广之外,旅游企业应该加强游客的环保教育,引导其参与绿色消费,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鼓励顾客自带洗漱用品,并可以兑换低碳积分;景区免费向游客提供自行车,倡导游客徒步游或自行车游等,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四)第四阶段:碳中和
碳中和(Carbon-neutral)指二氧化碳总量的中和,即旅游业根据碳排放量进行等量补偿,达到零排放,以维持生态平衡。碳中和涉及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仅凭旅游者的个人行为难以控制排放,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才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旅游企业自愿抹掉碳足迹才能真正达到减排目标,因此,需对其经营行为进行“测量―减排―补偿”:第一步是测量,计算出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实际碳排放量,如酒店计算运营过程中使用的水、电、燃气等总量,通过国际统一的换算公式,计算出所有能量消耗产生的碳排放;第二步是减排,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并严格执行禁止清单,采用碳硬度较低的材料和原料,并对旅游企业能源来源进行重组以提高其生态效率;第三步是补偿,通过植树或碳汇方式进行补偿,如广元剑门关景区从景区门票中拿出2元,转向用于碳汇造林,以冲抵旅游活动中游客在景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一)简化生命周期评价
有目的地对LCA 进行某种程度简化的方法叫做简化生命周期评价(streamlined lifecycle assessents,SLCA),其详细程度和实施成本不断减少,其中多采用矩阵法来评估多个生命周期阶段潜在的环境影响。本文引入T.E.Gradel(1993)年在美国AT&T公司开发的评估系统,其核心是一个5*5矩阵,即产品环境表现评价矩阵(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product assessment matrix)。实际运用时,评估人员研究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使用和可能的最终处置方式,并给矩阵中每一个元素赋予适当的评分,从本质上讲,评估人员是用一个数值评分来估计那些正式LCA中的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阶段的结果。
(二)低碳旅游产品环境表现评价矩阵的建立
借鉴产品环境表现评价矩阵,建立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矩阵(见表2),对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4个阶段的环境影响具体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并相对简单的从中找到解决影响的具体方案,对低碳旅游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矩阵元素的第1项表示低碳旅游产品4个生命周期阶段,第2项表示与低碳旅游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实际运用时,评估人员通过自身经验、对旅游产品生产每个阶段的元素选择、能源使用和服务流程以及这些经营行为导致的固液体残留物和气体残留物(主要是碳排放)进行观察和评估,并进行相关排放的测量和计算,最终对旅游产品生产的各周期进行评价,给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赋予适当的评分。评分可以借鉴李克特量表调查满意度进行赋值(0,1,2,3,4,5),其中0代表影响最严重、最差的评价,5代表影响最小、最好的评价。但由于碳中和是一种清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活动或机制,能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对环境是一种正面行为,因此不予考虑。
在评估中,应提供统一的核查清单和评分规则,保证评估小组对产品总体评分的差异小于15%。一旦给矩阵每一个元素赋值后,旅游产品总分评分指数即是各元素评分制的总和:
由于该矩阵有18个因素,所以旅游产品环境表现最高评分为90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环境评价结果直观明了,能够针对旅游企业生产中的具体环节或问题进行评估判断,为旅游企业改进环境提供量化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结论
旅游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并由此形成了深层次的利益机制,低碳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经济行为,为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对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其分为面向环境的设计―低碳营销―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碳中和四个阶段,形成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以指导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从而减少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是产业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旅游业仍具有较强的潜在应用价值,但涉及到生产中的所有环节,需将低碳化的思想落实到每一个细节,这与旅游经营者追逐高利润的理念形成一定的冲突与矛盾,如何规范他们的行为,将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灌输到所有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去,以及如何实施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等问题还有待于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UNWTO and UNEP.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Responding to Global Challenges[R]. Madrid,2008
2.T.E.Gradel,B.R.Allenby.产业生态学(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Elizabeth B.Bennett,Thomas E.Graedel.“Conditioned Air”:Evaluating an Environmentally Preferable Servic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0
4.Stefan Gossling, Paul Peeters, Jean-paul Ceron. The Eco-efficiency of Tourism[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5
5.石培华,吴普.关于低碳旅游发展机制与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0(3)
关键词:世园会 西安 低碳旅游 SWOT 措施
1 概述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低碳是人类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是世界的共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就是证明。低碳经济自二十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了全世界。旅游业作为一门特有的经济部门,低碳式发展道路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2]
2 世园会契机下西安市低碳旅游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首先,西安有很大的自然优势。西安位于我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优越的地理位置赋予其温和的气候,丰富的物产,还有以秦岭、渭河平原为依托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古代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其次人文优势也很明显。文化优势带给了古城西安丰富的旅游资源,她拥有众多文物古迹,走进西安古城就是走进了“天然历史博物馆”,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市级230处,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在国内可谓是首屈一指,很少有城市可以与其匹敌。在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依托下,西安市的低碳旅游发展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2.2 劣势(Weakness)
第一,娱乐品种及服务项目相对单调。随着游客的旅游经验和旅游需求的增长,单调的旅游活动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而这便是西安旅游近些年来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第二,景区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够完善。这与我国很多优秀景点比较起来还是相对不够成熟。景区的配套设施很不完善,以“农家乐”旅游为例,体现在卫生状况差、路况不好、房屋破旧、缺乏指示牌等等景区配套设施的缺陷上,这对于游客的低碳旅游积极性将是很大的打击。
第三,宣传力度不够。缺乏自身特色和营造自身品牌的意识。对于很多没有去过西安的人来说,除了知道西安是古都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印象。没有多少人知道秦岭就在西安境内绵延几百公里。来西安旅游的人,多数会去临潼,很少有人去秦岭,这与宣传有极大关系。另外,还有部分旅游资源完全没有被重视,白白浪费了历史资源。
2.3 机遇(Opportunity)
1999年的昆明世园会,让昆明成为一个世界的“春城”;2006年的沈阳世园会,使沈阳开始历史性的“战略转身”。世园会带给这两座城市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旅游牵引力。而2011年世园会对于西安来讲无疑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足以让西安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速,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更是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且,这一引擎作用,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源源不断的显现。
此次世园会所营造的高标准的低碳氛围会为游客树立强大的低碳理念,引起示范效应。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为前来西安旅游观光的游客树立低碳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整个西安市的低碳旅游发展。另外,世园会又倡导了低碳行为,它展示了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者作为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在行为上做到了低碳化。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费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态和可持续旅游方式。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无疑是为西安的低碳旅游带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
2.4 挑战(Threats)
旅游业具备发展低碳产业的良好条件和重大机遇,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西安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逐步克服和解决。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园艺盛会,届时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前来观光旅游。截止2010年中旬,西安市常住人口已有840万左右,且以8万~11万的年增速在增长,而车辆总数在2007年就已达到76万辆之多。巨大的人口和车辆数量已经给西安古城的低碳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再加上世园会所增加的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庞大游客数量,在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等方面都给西安市的节能减排工作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去面临,如何去应对,这将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
3 应对措施
3.1 合理规划生态承载量
一定时间内,在旅游地域的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称为生态承载量。旅游地生态承载量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旅游污染物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量。它对于实现旅游业低碳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旅游业开发前期规划中,要注重低碳体系构造,科学开发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使用力度,从源头控制资源的进入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努力促进旅游业朝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方向发展[3]。
3.2 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使娱乐多元化
针对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差的状况,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完善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便捷、放心的旅游环境,而配套的服务当然是不能缺失的,良好的服务将会让游客对于旅游地留下良好的印象。另外,在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基础上,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改造,使旅游更加娱乐化,娱乐更加多元化,从而吸引更多不同层面的游客。
3.3 加大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和低碳旅游
旅游业要应对气候变化,要做到高质量低碳环保,光有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在旅游的全过程中不断渗透降碳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旅游者和普通民众是旅游全过程的参与主体,他们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实践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要营造低碳旅游发展氛围,必须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低碳旅游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同时,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低碳经济的教育,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7-18.
【关键词】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模式;问题;措施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是一种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方式,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等方面。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全新旅游发展方式。而酒店作为低碳旅游的中介起着桥梁作用,是节能环保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要将低碳旅游和酒店管理模式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更好的促进低碳、环保旅游经济的发展[1]。
1.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2.行业现状
事实上,我国的低碳旅游在实践过程中,早已在民间开展起来。例如,自从燕子沟作为《2012》拯救全人类的诺亚方舟拍摄地,有良好的低碳形象。景区高调倡导低碳旅游,尽量减少了观光车的使用,扩建的步游道也是在以前山民采药时留下的道路上铺设的,景区内还停售一次性雨衣,提供免费雨具;还有著名“低碳景区”――峨眉山,一直实行了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景区还在酒店和农民旅店饭店大力推行节能措施,通过数字化峨眉山建设,对景区的空气和水源质量、植被实行监控,实现景区与交通运输、宾馆酒店、餐饮娱乐、旅行社的共同协调发展。多年来,峨眉山的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有效的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垃圾的排放,即节约了经济成本又保障了景区的空气质量。吸引着大量的游客。目前,我国倡导低碳旅游的景区还有九寨沟、张家界、香格里拉及大兴安岭等等。但是,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为低碳旅游做一份贡献[2]。
3.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低碳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景区酒店是旅游行业的必要设施,它是旅客休息的媒介桥梁,它对低碳旅游概念的推广和普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酒店作为服务行业,跟别的行业不同,它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酒店都采取“以客为尊、用心服务、为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倡导顾客在我心中,服务在我口中,礼先无极限,服务无止境的服务管理模式,然而,随着低碳旅游的流行与推广,对景区酒店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宗旨进行了一些改变,在“以客为尊、用心服务、为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基础上,提出了以低碳、低污染、低价格、简约、温馨的服务手段传递低碳生活的理念,所以景区酒店管理是低碳旅游实行的基础,低碳旅游是景区酒店的后盾,两者密不可分。
4.景区酒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4.1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
酒店作为一种服务行业,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服务的地方,所以酒店里面匹配的服务设施也非常重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酒店在服务设施的匹配方面远远不足,如饭店桌椅板凳、空调等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或者没有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匹配设施。总体而言,不管是从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上来看,与五星级酒店的标准都有差距。
4.2国际化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名胜古迹越来越吸引着众多西方朋友的目光,但是国内很多景区酒店管理者对国际化意识不强,没有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语言上的沟通存在的障碍,而酒店管理者没有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为西方有人解答疑难问题,就很难做到与国际化接轨。
4.3管理模式不成熟,经营不集中
在景区酒店经营管理模式中,一些酒店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盲目的借鉴那些管理经验丰富的酒店企业,但是自身并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加上景区酒店受淡旺季的影响,出现旺季客房爆满、淡季无人问津的局面,所以多数景区酒店都采取旺季提高房价谋取暴利以弥补淡季损失经营模式,随之出现的就是高房价低服务的现象,另外由于我国酒店部分不集中,相对分散,地区差异比较大,发展相对不平衡,很难以国际上成功的酒店相提并论。
4.4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
低碳旅游概念背景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景区酒店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酒店作为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服务,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处理维护酒店的日常失误。但就目前来看,仍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
5.景区酒店管理发展对策
需结合酒店实际制定管理制度及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析酒店的服务流程与环节,结合流程与环节,确定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范围,须对企业质量管理进行组织的设计与管理,确定分级、分层的相互制约组织制度,防止出现监督人员与门店人员串通舞弊等情况的发生。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制定管理方法、内容、评价指标。质检制度是监督、检查酒店质量状况的有效手段,有了严格的质检制度才能使酒店质量标准被准确无误地执行,才能保证酒店产品质量稳中有升。此外,还应提高员工服务意识,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培养核心价值观,最大化的实现管理模式的最优化。
6.结语
综上所述,对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景区酒店管理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认真分析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化的确保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世园会 西安 低碳旅游 SWOT措施。
1概述。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低碳是人类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是世界的共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就是证明。低碳经济自二十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了全世界。旅游业作为一门特有的经济部门,低碳式发展道路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2]
2世园会契机下西安市低碳旅游的SWOT分析2.1优势(Strengths)。
首先,西安有很大的自然优势。西安位于我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优越的地理位置赋予其温和的气候,丰富的物产,还有以秦岭、渭河平原为依托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古代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其次人文优势也很明显。文化优势带给了古城西安丰富的旅游资源,她拥有众多文物古迹,走进西安古城就是走进了“天然历史博物馆”,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市级230处,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在国内可谓是首屈一指,很少有城市可以与其匹敌。在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依托下,西安市的低碳旅游发展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2.2劣势(Weakness)。
第一,娱乐品种及服务项目相对单调。随着游客的旅游经验和旅游需求的增长,单调的旅游活动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而这便是西安旅游近些年来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第二,景区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够完善。这与我国很多优秀景点比较起来还是相对不够成熟。景区的配套设施很不完善,以“农家乐”旅游为例,体现在卫生状况差、路况不好、房屋破旧、缺乏指示牌等等景区配套设施的缺陷上,这对于游客的低碳旅游积极性将是很大的打击。
第三,宣传力度不够。缺乏自身特色和营造自身品牌的意识。对于很多没有去过西安的人来说,除了知道西安是古都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印象。没有多少人知道秦岭就在西安境内绵延几百公里。来西安旅游的人,多数会去临潼,很少有人去秦岭,这与宣传有极大关系。另外,还有部分旅游资源完全没有被重视,白白浪费了历史资源。
2.3机遇(Opportunity)。
1999年的昆明世园会,让昆明成为一个世界的“春城”;2006年的沈阳世园会,使沈阳开始历史性的“战略转身”。世园会带给这两座城市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旅游牵引力。而2011年世园会对于西安来讲无疑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足以让西安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速,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更是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且,这一引擎作用,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源源不断的显现。
此次世园会所营造的高标准的低碳氛围会为游客树立强大的低碳理念,引起示范效应。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为前来西安旅游观光的游客树立低碳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整个西安市的低碳旅游发展。另外,世园会又倡导了低碳行为,它展示了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者作为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在行为上做到了低碳化。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费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态和可持续旅游方式。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无疑是为西安的低碳旅游带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
2.4挑战(Threats)。
旅游业属性从总体上讲,属于低碳产业,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目前,社会各界对低碳旅游的认识仍较为模糊,较多地把低碳旅游与节能减排简单地等同起来。其实,低碳经济具有较为广阔的内涵,包括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是一个以能源为核心,技术为支撑,生产为手段,消费为目的的“综合体”概念。旅游业天生具有的生产与消费同步性、多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旅游业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是集群的初级形式,当旅游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旅游产业集群的出现。因此,低碳旅游应该从旅游产业集群的高度,从旅游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相关利益主体出发,以各种形式和形态充分反应低碳经济形式。旅游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集群概念、类型、模式、形成与发展机理、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定性化对策研究等。而对反映低碳理念,顺应低碳旅游发展趋势的“低碳旅游产业集群”却鲜有研究。如果从生态和可持续角度理解“低碳”,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基于“生态理论”的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如王兆丰(2008,2009)利用生态理论,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并提出了实现旅游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的途径。4二是基于“可持续理论、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如李琼、李彦辉等(2007)将循环经济应用到旅游产业集群中,指出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但是,低碳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尚处在空白阶段,这明显与低碳旅游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宜,亟待加强相关研究。
二、低碳旅游产业集群概念界定
产业集群的概念是由迈克•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由于视角和学科的不同,迄今为止,产业集群的内涵界定没有统一标准。主流上是把产业集群理解为同一产业企业及关联企业、机构(研究、管理、服务机构)地理集中的经济现象。由于同一产业企业地理区域高度集中,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组织总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因此,有学者指出:产业群集约化(产业集群)就是低碳经济。低碳产业集群则是指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实现清洁能源普及和能源效率提升的产业集群。传统行业的产业集群主要是依托核心企业的领导和发散作用,而核心企业培育较晚、数量不足、规模较小,很少或者几乎不涉及消费者的反馈效应,这也正是我国旅游产业小、散、弱、差的主要原因。因此,低碳旅游产业集群应在突出企业低碳转型核心地位的同时,积极向上寻找保障主体(政府),向下寻找响应主体(游客),构建三位一体的产业集聚体系。综上,可以将低碳旅游产业集群定义为:以绿色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为最终目的,以高效的旅游供应链为纽带,以旅游企业低碳转型发展为主导,融政府保障、企业支撑和游客响应三大主体及层次的生产经营网络系统。低碳旅游产业集群目标是提高绿色能源和低碳节能减排技术的普及,促进低碳旅游产品的科学研发和广泛生产销售,共同树立低碳旅游品牌,发挥旅游企业整体规模效益,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低碳旅游产业集群供应链
(一)低碳旅游供应链概念
所谓“供应链”就是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通过计划、获得、存储、分销、服务等活动而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从而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顾客的需求。“低碳供应链”则是低碳理念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充分体现。具体到低碳旅游供应链上,即以低碳旅游产品研发为出发点,以绿色能源、材料和低碳技术的应用为手段,以低碳旅游产品体系为载体,通过低碳旅游产品的交易促进低碳旅游消费模式的建立。低碳旅游消费模式又通过反射效应,将低碳理念和诉求反馈于低碳旅游产品研发和生产,进一步深化绿色能源、材料和低碳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从而形成政府、企业、游客三者互动,研发、生产、交易彼此联系,相对闭合,不断循环的链条。
(二)低碳旅游供应链构成
低碳旅游产业集群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中,低碳旅游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要素交易构成了低碳旅游供应链的前端和后端,低碳旅游产品生产则构成供应链的中端,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能源和低碳技术循环利用则涉及整个过程。
1.低碳产品研发
低碳产品研发是低碳旅游供应链的前端,是将低碳理念引人低碳旅游供应链的重要切人口,也是低碳旅游供应链形成的重要思想保障。其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低碳规划与设计,将低碳、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理念引人并有机融入整个旅游产品中,它包含了对旅游产品从概念形成到采购组织、生产制造、使用、反馈处理的各个阶段的规划和设计。二是低碳技术的前端研发和孵化转化,包括对传统旅游产品所需能源和材料的低碳化转型可行性和路径研究,以及其他行业低碳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转化应用,为低碳产品生产和要素交易提供技术保障。如加大对环境容量预警系统、智能绿化灌溉系统、污水循环利用系统、高耗能设备监控系统等核心技术的攻坚与研发。
2.低碳产品生产
低碳产品生产位于低碳旅游供应链的中端,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是低碳产品研发的具体落实,又为低碳旅游产品交易提供丰富产品体系保障,是低碳供应链得以实现和延续的中心组件。旅游企业低碳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绿色材料的采购,优先选用可再生、低消耗、少污染的材料。如旅游餐饮企业应尽量采购本地食品和有机食品,减少“灰色耗能”,降低“食品公里数”。_6J(二是绿色能源的利用,旅游企业要对原来能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重点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各种低碳或零碳能源,建立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如提倡使用清洁交通工具、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标识标牌、地热能供暖、免水冲泡沫厕所等。三是低碳技术的应用,即鼓励企业获得绿色饭店和绿色企业认证,提倡使用绿色节能建筑、低碳景观设施。
3.低碳产品交易
低碳产品交易是低碳旅游供应链的后端,是供应链优化管理实现建立低碳旅游消费模式目标的关键所在。同时,低碳旅游消费模式具有较强的反向作用力,能够及时地将终端信息和态度反馈给供应链的前端和中端,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调整和优化。从交易对象上看,低碳产品交易可以分为要素交易和产品交易。要素交易主要是旅游企业之间的生产要素、服务转包等交易,目的在于实现绿色能源、材料和低碳技术在产业集群企业间的有序流动和资源共享。产品交易则主要是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围绕低碳旅游产品买卖(合同)关系总和,内容上包括低碳营销和低碳消费,即旅游企业通过实施低碳营销,将低碳理念和低碳产品传递给游客,加强低碳消费引导,强化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提高其对低碳旅游产品接受程度,从而使旅游企业实现经济、市场(游客需求)、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四统一”。
(三)低碳旅游供应链利益主体分析
低碳旅游供应链是一个多主体、多结构的综合体,其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游客。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低碳旅游供应链的前端、中端和后端,构成是多元化的统一管理体系。
1.政府
政府作为低碳经济的主要倡导者,在低碳旅游供应链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利益主体互动方面,政府通过加强引导,促进企业进行低碳生产和游客适应并形成低碳旅游生产和消费模式,同时积极接受企业和游客的反馈意见,不断地调整引导措施和方式。在构建和优化低碳旅游供应链上,政府主要起到政策引导、氛围营造和制度监管的作用。对低碳旅游供应链的前端主要是强化引导作用,通过明确低碳发展方向,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确保低碳理念的正确引入和各项低碳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时,还可以考虑建立“碳基金”,破解低碳旅游转型的资金、技术难题。在中端低碳产品生产中,政府主要发挥监督考核职能,如出台制约企业“高碳”行为的政策,建立健全动态化的旅游企业能耗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完善企业节能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对后端的低碳产品交易中,政府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充分营造低碳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低碳营销和消费提供鼓励政策和社会舆论支持。
2.企业
企业是低碳旅游供应链的核心要素,旅游企业通过直接作用于对供应链中端低碳产品生产,为供应链提供给丰富的低碳旅游产品,确保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同时,又积极接受供应链前端和后端的辐射,积极转化吸收产品研发成果,根据产品交易情况调整生产结构,加速企业自身的低碳转型升级,树立企业低碳形象和品牌,优化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旅游企业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关键是要做强“外部带动”,一方面旅游企业应通过要素交易深化与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形成良性互动,建立资金、技术和市场共享机制,培育出一大批低碳旅游企业,最终达到整个产业集群的低碳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低碳营销和加强低碳消费引导,争取和提高游客对低碳旅游产品的认识和支持,接受游客反馈意见,自觉地进行低碳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低碳旅游产品,努力成长为低碳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树立企业低碳形象和低碳品牌。
3.游客
游客作为低碳旅游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是低碳旅游供应链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的关键,也是低碳旅游消费模式形成的关键。游客通过购买行为直接面对低碳旅游产品,直接接收旅游企业低碳营销和消费辐射,并间接接受产品研发影响,同时,凭借终端市场的反射效益对整个低碳供应链实施反馈作用。从主体构成上看,游客一方面接受着政府政策引导和企业低碳营销的辐射,主动或被动形成低碳旅游消费行为,另一方面积极向政府和企业反馈自身对低碳旅游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因此,从游客角度优化低碳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要争取游客对低碳旅游的理解和支持。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在加强低碳舆论引导的同时,还应制定灵活多样的低碳促销,如开辟低碳营销渠道,让游客通过参与低碳旅游实践换取景区的优惠门票、住宿餐饮折扣等。
四、实证研究——以攀枝花为例
(一)攀枝花发展低碳旅游产业优势
攀枝花是为开发铁矿石资源而兴起的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攀枝花市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加大培育力度,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其他类似的资源型城市一样,攀枝花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旅游资源、旅游生态环境、旅游经济等问题日益凸现。但是,从低碳(零碳)资源角度来说,攀枝花具有发展低碳旅游产业独特优势。攀枝花地处攀西地区,拥有充沛的太阳能资源,太阳年平均日照时数相当长,仅次于拉萨,太阳能资源的能源替代量理论值折合标煤约为5.6亿吨/年。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也是低碳转型发展中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当前,攀枝花利用太阳能的主要形式是光热、光电利用,主要应用在户用热水器、集中供热系统以及太阳能照明路灯的使用方面规模都不大。同时,攀枝花虽然较早地提出了“阳光花城”低碳旅游形象,但是由于攀枝花现有旅游产品较为单一,“阳光花城”缺乏旅游产品体系支撑,“阳光花城”低碳旅游新形象尚未成功树立,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攀枝花所在的攀西阳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聚区是四川省明确的加大力度培育的七个旅游产业集聚区之一0因此,加快攀枝花旅游产业低碳转型升级,优化低碳旅游供应链,树立低碳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1.强化政府主导,保障低碳旅游发展环境
政府在低碳旅游产业供应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营造低碳旅游发展环境,是保障攀枝花旅游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是积极将低碳旅游理念引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形成低碳旅游发展专章或者低碳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对本地的旅游企业提供低碳转型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行动指南和实现路径等。二是加大低碳旅游产品研发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多部门协作的低碳旅游发展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制订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建立低碳旅游发展基金,势推动加快旅游企业的低碳转型发展。三是抓好低碳转型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督查机制,加强对旅游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2.培育低碳企业,增强低碳转型整体竞争力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餐饮、住宿、旅行社、旅游交通、景区和旅游商品等骨干低碳旅游企业是优化低碳旅游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关键。在途径上,一是要鼓励企业清洁能源,实施低碳生产,政府应积极帮助为旅游企业解决低碳转型发展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特别是资金难问题,可以考虑支持骨干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推进社会化、市场化融资,增强旅游企业资本势力。对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采取并购等方式培育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实现集团化发展。二是要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合作,增强集群整体竞争力和低碳转型发展实力,优化低碳旅游供应链,树立统一的低碳旅游品牌。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75-02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推行低碳旅游,倡导低碳消费是河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的引导及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式,摒弃“三高”经济增长模式,倡导“三低”经济运行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9年9月,国务院总理专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同年11月25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会议认为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推进节能环保,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总体要求指出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节能环保,推进低碳旅游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强化旅游业发展科技支撑,丰富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与中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推行低碳旅游、倡导低碳消费是河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式。
二、低碳经济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了对高能耗产业市场准入管理,停止审批焦化、电石、铁合金、化学制浆(草浆)、酒精等项目,从严控制产能过剩的电站项目和规模小的化工项目等。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利用天然气和煤气、提高环境绿化率,维护自然的碳汇能力。一些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减排效应显著,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作为河南省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之一——旅游产业,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发展低碳旅游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旅游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指标与“十五”末相比实现倍增,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预计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消费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国内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这种趋势将促进河南省旅游产业爆发性增长,成为扩内需、促消费、保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虽然河南省旅游业在经济产业中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作用也更加突出。但是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几个问题。
首先,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与利用。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盲目开发旅游景区(点),在旅游景区(点)的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使得景区(点)布局分散,整合不足,同质化严重,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损害和浪费。同时旅游景区(点)的吸引力弱,知名旅游品牌不多,游客以观光为主,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并且客源波动性大,节假日热,景区游客容量超载,从而增加了碳排放量,导致旅游景区(点)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较弱,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差。
其次,旅游企业运营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旅游企业运营中主要包括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和运输业的参与者,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一些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使用高碳排放、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产品,不仅浪费了许多资源而且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最后,旅游参与者低碳环保意识的不足。
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高碳化趋势,虽然大多数旅游参与者对低碳旅游持积极态度,但是多年的生活习惯成为落实低碳措施的阻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旅游参与者对低碳认识水平不足和存在误区,导致不知道该如何实施低碳行为。
三、河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抓住“十二五”时期发展机遇,立足满足人民群众旅游需求,把旅游产业放在国民经济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放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放在产业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充分发挥河南省旅游产业的综合优势,全面释放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巨大潜能,倡导旅游参与者从低碳技术、碳汇潜力和低碳生活方式三方面大力推行低碳旅游。
(一)积极发展和运用低碳技术
1.旅游资源开发
为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利用生态学理论和循环经济法则,创建低碳循环型景区。结合国际相关绿色环保标准和国家出台的政策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景区环保与开发的地方性法规,在景区创建中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审批、景区容量规模的控制、景区配套设施智能化、环保化水平、清洁能源利用以及对游客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控制要求。从而降低碳排放量,实现创建低碳循环型景区。并且在河南省大力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时应采用低碳循环型景区的示范推广机制。目前焦作市通过发展旅游把黑色煤城变为绿色山水城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全国范例,被全国旅游界誉为“焦作现象”。栾川县以旅游业为引领,实现了从国家级贫困县向“中国旅游强县”跨越的“栾川模式”。把这些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有效控制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典型模式,在不同层面进行经验总结,积极稳妥全面规范化推广低碳循环型景区。
2.旅游内容确定
(1)旅行社
在旅游行程中,旅行社企业为了树立绿色品牌,可以通过低碳绿色营销,为游客设计出可行的低碳旅游产品和线路。特别是在旅游节能减排的重点之一交通方面,相关资料显示,航空飞行交通占总排放量的3%,预计到2050年会达到7%,其他旅游交通、住宿和相关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1%-3%。因此,当旅行社在设计线路和选择交通方式时,结合河南省各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优势,应采用低碳技术装备、降低燃料消耗的交通工具,尽可能实现低碳组团。
(2)旅游餐饮住宿
旅游活动中餐饮住宿占用了旅游消费大部分的能源和水资源,为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餐饮饭店应坚持低碳清洁生产和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比如利用风源热泵系统或地热提供热水和蒸汽,利用中央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提高综合节能效果。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员工培训管理、客人宣传教育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从而使旅游餐饮住宿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二)在旅游中发展碳汇潜力
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能力。有关资料表明,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因此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根据河南省林业厅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全省有林地面积502.02万公顷,森林面积336.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16%(林木覆盖率26.53%);与2003年相比,全省森林面积净增66.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3.97个百分点。特别是,栾川县地处洛阳市区西南,栾川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3.3%,名列河南省第一,有“中原肺叶”之称。河南旅游各地可根据自身地理森林特点,增加景区森林覆盖率,加大绿化面积,有效的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保护和美化旅游区环境。
(三)倡导低碳旅游生活方式
1.发挥政府引导宣传作用和加大政府执法监管力度
低碳旅游应以政府主导为动力,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引导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积极参与,从而实现河南省的低碳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和完善全省低碳旅游发展政策,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切实加强旅游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环境执法力度,严格禁止批复耗能高、排污量大的旅游项目。对于旅游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可再生资源循环使用以及低碳项目开发的,政府应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融资信贷渠道等方面进行扶持。
河南省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告等多种媒体,以及举行一些低碳公益活动,加大对低碳旅游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使人们形成低碳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节约能源和资源,倡导低碳排放,增强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从而使公众积极自觉的低碳旅游。
2.积极倡导低碳消费
在旅游活动中,积极提倡公众低碳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支持循环消费,倡导节约消费,使公众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促进消费方式的转变。主要从购买旅游产品和娱乐旅游两层次引导和实现低碳绿色消费。旅游中绿色消费行为是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的适度节制性消费。对于低碳旅游产品的包装是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力求所用材料最少、易于回收和再循环的的适度包装。也就是说,倡导公众不购买过度包装的旅游产品,用环保的手提袋代替塑料袋等。而娱乐旅游以不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目的,多采用在旅游目的地可以就地取材,旅游者参与性强的活动或游戏。
四、结束语
河南作为旅游资源大省之一,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具有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留下的丰富文化史迹。依托这种资源、区位交通、文化等特色和优势,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高效利用,不断提高河南省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 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25(1):13-17.
[关键词]低碳旅游 价值诉求 价值提升
旅游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影响。特别是我国《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指出“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更加明确了旅游业在环境保护中的突出贡献。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对产业、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低碳旅游”的概念最早是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的。低碳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方式,不仅具有旅游业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经济带动力大等特点,还具备科技含量高、涉及范围广、环保力度大等独有特性。探讨低碳旅游的价值诉求,实现低碳旅游价值提升,是推动旅游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的关键路径。从目前的旅游发展背景来看,已经具备对该领域的研究基础:第一,旅游高度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不再仅仅关注其经济效应,更加重视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旅游结构的调整和其社会价值的体现。低碳旅游应运而生,它不仅关注旅游者的体验过程,同时也将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对象纳入到发展目标中,将旅游所承担的社会、环境责任分解到旅游全过程,使旅游者在享受健康的环境同时,实现了保护环境健康的义务,全面实现旅游的“三赢”乃至多赢局面。第二,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人们对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特别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所反映出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过量、全球气候变暖、区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骤减等等一系列连锁问题,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综合性经济产业,与环境状况更是息息相关。随着低碳经济的诞生,低碳旅游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发展低碳旅游成为政府、企业甚至是旅游者热议的话题。第三,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旨在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发展低碳旅游方式是非常有利的。特别2009年12月初,《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主推低碳旅游的全面发展。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响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发展低碳旅游,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加快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产业素质提升,旅游产业功能有效释放,以及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它改变着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二、低碳旅游的三维价值模型
价值主体的不同决定了价值诉求及主体的价值取向。从低碳旅游价值诉求的内涵来看,本文将低碳旅游价值主题从三个维度进行划分:结构优化、功能释放及素质提升,并构建了低碳旅游的三维价值模型(如图1)。
1、结构优化价值诉求
(1)业内整合价值。低碳旅游是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模式,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到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运用低碳技术,融入碳汇机理,倡导低碳消费,实现对旅游各要素的低碳整合。主要体现在旅游吸引物的构建、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和旅游消费方式的引导四个方面。构建旅游吸引物,既可以运用低碳技术创新旅游吸引物的类型,也可以直接将低碳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产品包装成为直接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既可以通过运用各种节能、减排低碳技术,提高其设施水平,更应该直接使用低碳技术旅游装备,达到节约旅游运营成本、实现更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在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中,既要大力提高环境的生态化含量,增加绿色环境对碳的高吸收、高贮备能力,更应该通过高碳汇机制的创新,提高旅游体验环境质量,实现更大的旅游环境效益;在引导旅游者的消费过程中,既要降低个人的旅游碳足迹,更要倡导生态文明的新生活方式,实现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低碳旅游将会对旅游产业结构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以实现整个旅游产业价值诉求。
(2)业际互动价值。旅游业作为战略产业,本身就具备能源消耗低、综合带动性强、综合效益高等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低碳旅游,更加有助于形成业际间互动效益,对相关产业部门可以产生有强大辐射和波及作用。特别是政府机构推出相应的低碳环保的鼓励措施,有力促进优势地区优先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强化了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林业、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进一步融合。同时低碳旅游的发展将旅游产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加快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旅游业、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2、功能释放价值诉求
(1)理念创新价值。旅游企业要不断关注市场需求,并适时调整发展观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从单纯的观光游览转向对高品质的生态环境、高质量的精神享受,低碳旅游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企业应以主动姿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引入碳汇机制的旅游环境培育理念,注重提供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改进生态方式,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不断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
(2)质量创优价值。在旅游业界,游客满意度被认为是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树立旅游企业品牌,提升旅游企业社会影响力,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推进低碳旅游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低碳旅游中,更多的采用旅游在线服务、绿色营销手段以及虚拟旅游等方式,采用互联网技术,将更多的旅游咨询等信息快速、准确、及时地传递给庞大的旅游者群体,帮助旅游产业开展灵活多样且具有针对性的业务,提高服务效率,间接降低损耗,降低整体碳排放量。
(3)技术创先价值。低碳旅游的核心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控制碳排放量来获得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重效益。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就是优先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把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和“减污降耗”技术、旅游业生态材料和节能材料应用、旅游业中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应用、旅游生态补偿和生态保育建设,加快旅游企业生产及
经营方式的转变,提升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增长碳汇、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企业循环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
3、素质提升价值诉求
(1)绿色环保价值。低碳旅游的本质就是绿色旅游,必然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但实际上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旅游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失衡,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旅游规模不科学扩张,致使旅游活动中产生大量垃圾,碳排放量随之增加;公众环保意识缺乏更使得旅游目的地环境污染加剧。而低碳旅游恰好解决了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将旅游产业、旅游企业和社会公众都置于绿色环保的行动之下,树立低碳环保意识,为减少碳排放量承担责任,维护和创造清洁健康的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意识提升价值。低碳旅游与以往奢侈的旅游消费不同,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因此采取各种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要求旅游产业、企业从生产、制造的源头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要求社会公众树立低碳环保意识,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绿色、低能耗的旅游产品、选择低碳旅游交通方式、主动改变旅游过度消费的现象,建立起绿色旅游模式,甚至低碳消费的理念将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逐步形成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更多地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提升人们生活、消费的环保意识。
三、低碳旅游价值提升的途径
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旅游发展方式,低碳旅游实现方式必须基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等旅游各相关利益者的视角,从旅游规划出发,通过对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管理和转变消费方式等环节进行低碳控制,最终实现旅游低碳化发展的目的。
1、以科学规划为导向,凸显低碳效应
随着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越来越深入,旅游规划作为指导当地进行旅游开发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要体现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因此,在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学的规律,根据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筑旅游地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减少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使用,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减少能源使用,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生态化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就是要在保证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用生态平和的方式,努力使旅游者的活动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旅游环境融为一体,以实现保护一利用一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
2、以环保节能为特色,提升服务质量
旅游生态的节能化主要包括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中的提供各种相关服务和产品的旅游企业和整个旅游产品供应链。低碳旅游要求对旅游资源实现高品位、高效率开发,推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节能效应。首先推动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转变过去铺张浪费、粗放发展的思路,依托当地实际资源、特色、文化等丰富旅游产品类型。以旅游景区为例,应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等,特别是开发绿色低碳型酒店、低碳农事体验园、绿色农耕节等产品,建设低碳旅游示范村,将产品主题与低碳旅游的宗旨紧密结合,使旅游者被绿色环保的氛围所感染,自觉践行低碳旅游。其次在旅游业中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将低碳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旅游企业中。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旅游通行方式。旅游酒店取消免费提供洗漱“六小件”;酒店的庭院灯、景观灯、霓虹灯、车库灯等均采用太阳能及风能产品和技术,甚至酒店内部的部分照明系统也可采用屋顶发电替代部分市电供应;酒店新建、改建和改造,应使用新型节能设计和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装备等。
3、以高效运作为基础,优化旅游管理
实现旅游管理的低碳化,一方面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节能低碳的管理制度,在宏观上进行监管。制定行业规范,明确工作标准,加强行业督导,特别要细化对降能降耗指标的分解和分配。制定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措施,对节能减排成效好的项目和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责令整改,严重者予以关闭。另一方面针对旅行社、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的微观管理,按照节约能源、环境友好的方式经营。努力实现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经营方式转变。旅行社作为旅游企业的重要部分,通过设计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线路,倡导文化旅游形式及徒步旅游线路等,引导旅游者低碳环保的意识,从而维护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需要合理确定景区容量,保证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同时景点和服务设施也应遵循环保原则,尽量采用环保型材料,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景区门票采用可重复使用的电子票等;对于旅游酒店必须坚持“绿色饭店”的管理模式,通过深入了解酒店内部的能源消耗情况,制定全方位的酒店能源管理计划,针对能源的性质进行相应的诸如时间、温度、压力、洗涤量等方面的控制,同时尽量减少办公用电、办公用纸等。通过精细化的旅游管理,把节能降耗渗透到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在内的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真正由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
4、以低碳理念为支撑,转变消费方式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是促进低碳旅游发展的主要力量。只有实现旅游者消费低碳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低碳旅游。首先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加快低碳理念的普及推广,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众了解低碳旅游的益处,增强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的理念,自觉采取低碳旅游方式,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其次,应积极引导低碳旅游消费。倡导旅游者尽量选择低碳旅游方式,避免过多的碳排放。比如尽量减少乘坐飞机等、自驾车等大排量交通工具,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增加步行和自行车在旅游活动中的使用;酒店住宿时,尽可能自备牙刷、牙膏、拖鞋等旅游物品;景区旅游过程中,不购买过度包装的旅游商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率,同时自觉处理垃圾,维护景区清洁卫生。旅游企业对旅游者低碳环保予以物质表彰等形式,加强旅游者自愿、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强化旅游者低碳环保的意识,使旅游者在在享受健康的旅游环境的同时,也创造了健康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低碳旅游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发展低碳旅游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充分认识到低碳旅游在结构优化、功能释放及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价值,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碳旅游价值提升策略,统筹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寻求科学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最终促进低碳旅游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先锋和亮点。
(注:本文获得湖北省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2009087)和湖北省科技厅重点研究项目(2009DEA034)资助。)
[参考文献]
[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
[2]江丽芳、王晓云: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深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8)
[3]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9)
[4]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5]瞿葆:基于低碳概念的旅游业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10(10)
[6]李兴林: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意义和对策建议[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7]周梅:我国低碳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8]王勇强: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旅游业4E发展模式刍议[J]经济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