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对策;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169-02
一、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呈现出速度、效益、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的态势,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民营经济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2007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5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5.8%。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83.3万户,比上年增长3.4%,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71.4万户、个体工商户165.7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2.5%;从业人员568.3万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非公有制企业223.1万人、个体工商户334.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2.4%。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1994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7.6%,实现增加值466.9亿元,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76户,超10亿元的企业有14户。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由2002年的9,8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26.7亿美元,年均增长9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11%提高到2007年的73%;进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由1家发展到24家,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合作的主要力量。2007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0 199户,比上年增加了300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20亿元,利税1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8%和16%。
2.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使大量闲置的国有资产得以盘活。近三年,我省民营企业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国企改制,盘活国有资产35亿元,安置国企职工近4万人。通过参与国企改制,有54个民营企业项目获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国债支持,总投资55.2亿元,分别占全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总数的40%和总投资的20%,形成了与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为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了活力。
3.是技术创新的活力源泉。我省近些年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全省50%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已有170户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近千户企业实施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300余户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4.是进一步扩大开发、推进开放的投资主体。我省2007年民营经济投资总额1784.4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2.3%。
5.优势特色园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全省中小企业已呈现出优势特色园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格局,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目前,省级中小企业园区发展到80个,形成特色产业集群82个,企业6492户,从业人员25.8万人,年销售收入239亿元。大庆市20个工业园区,2007年新开发面积18平方公里,投入建设资金2l亿元,入园企业总数达到105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1亿元,占地方工业的62.5%,初步形成了轻纺、大豆加工、纸业包装、皮革、橡胶等主业突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1.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国务院于2005年出台了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十六条”文件,虽然明确了凡法律无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个体私营经济都可以平等准人,享受同等待遇,但从现实情况看,行业准人进展缓慢,一些垄断部门和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准入门槛依然很高。
2.融资难问题突出。在金融方面,对中小企业信贷仍有诸多条件限制,使一些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好、管理先进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问题而难以大踏步发展。
3.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缺少为个体私营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个体私营企业在政策法规、信息咨询、融资担保、创业辅导、市场开拓、技术对接、项目研发、人才培育以及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难以获得有效的市场支持。一些部门以检查收费来代替服务和监督,没有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4.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还不优越。在一些地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案例时有发生,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对个体户、小企业滥施罚扣的现象经常不断。统一、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尚未形成。
5.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综合竞争能力。一些企业对其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培训和科学的管理,出现了缺乏诚信、账目不实、偷漏税款、逃废债务、制假售假等不良行为,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形象,严重的损害了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三、对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快速成长,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1.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在城镇和农村积极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活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就业弹性高、就业容量大、就业形式灵活、就业门槛低的特点,鼓励具有一技之长的城镇居民和农民、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乃至机关干部创办、领办小企业。
2.重点支持具有示范作用的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示范功能。积极搞好创业辅导、项目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支撑等活动,落实补助资金,扶持发展创业项目;积极扶持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骨干企业群体;积极扶持拥有专利技术、管理科学、资本运作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3.发展一批配套中小企业,延伸优势产业链。通过国有企业的规模扩张、技术扩散、零部件加工,带动一大批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组织国有大中型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对接活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围绕我省乙烯、汽车、飞机、电站设备、重型机械制造等骨干企业发展好配套项目,搞好零配件加工和延伸加工,发展专业化的配套企业。
4.大力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按照布局合理、土地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改善产业集聚环境,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形成。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业依托。积极发展一批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重点推进装备制造业集群、石油化工业集群、医药制造业集群和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5.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发挥好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和农产品总量大、品质好的优势,促进民营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引导民营企业围绕粮
食、畜禽、亚麻、马铃薯、山特产品、乳制品、果蔬加工等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着力培育一批掌握先进技术、具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鼓励和支持大型民营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积极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工程,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建立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联合创新活动。不断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产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研发应用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并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推广节能、减排、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
3.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努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资金问题。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全面开展民营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和企业诚信活动,帮助民营企业提升诚信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自然人创办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和分散机制,降低担保、贷款风险。
4.提高对民营企业项目开发建设的扶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推进民营企业上市辅导工作,支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5.建立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中小企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和扶持省市两级中小企业培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职业经理人的培训、专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民营企业培养国际经贸合作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努力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民营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
1.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和领域。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标行为,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各类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包括非营利性领域和营利性领域。
2.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和信贷支持力度。在省、市财政预算中设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鼓励各金融机构从非公有制经济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
3.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到境外上市,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
关键词:民营经济;制度环境;制度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76-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民营经济逐步完成原始积累,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结合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制度环境的角度,切实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实际所面临的制度障碍及其产生的制度诱因,来探寻如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意义重大。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所谓制度,无非是一种框架。诺斯指出,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法律规则,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而制度本身是“一整套规则,它遵循的要求和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用以约束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对经济行为的约束,使得拥有产权的人的合法行为得到有效的保护,促进了市场经济有秩序地运作和经济顺利地发展。也即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得斯密的所谓“看不见的手”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其实就是民营经济要发展所面临的制度环境,表面上看是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市场准入以及政府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当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制度环境是无效率的制度环境时,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会受阻,这时客观上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变迁来达到新的制度均衡,这时新的制度环境又会逐渐适应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可以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来减少发展的不确定性。当前,尽管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政策,但政策却往往难以落实,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税费负担等方面仍然面临各种不公平待遇。由于缺乏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和有效服务,同时政府对民营企业也缺少应有的宏观指导和产业引导,从而使得民营企业不能获取平等的公共资源供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构建。上升到制度性层面,这是由于政府有着实现经济增长和自身利益的双重目标,往往内生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政府只有真正解决这些障碍的制度性原因,才能真正改变对民营企业的认识和态度,也才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和制度安排。
三、制度环境的优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
1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制度环境优化对民营经济的影响。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的实行密切相关,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民营经济在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迅速发展壮大。迄今大约30年的发展进程说明,越是在制度和政策上重视并予以扶持的时期,民营经济越是发展的好。
在改革开放之初,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发展的成果没有被人们享受到,在建设激情完全被释放之后,长期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自然会产生对现行制度的变迁需求。发展民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而其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满足了政府的利益要求。由此,民营经济在计划经济的制度夹缝中逐渐发展起来。但是,民营经济在当时是个新的事物,对其如何定位、影响程度与方向等问题均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所以当时的明智选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不能为其提供完善和快速的制度供给。民营经济在制度环境松动的条件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也内在地提出了制度的进一步变迁,而当时这些变迁需求是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成为必然。
2 从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差别上看制度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各地政府在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较好的环境方面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政策上和制度上存在的地区性差异。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不同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浙江模式、珠三角模式和苏南模式等,都集中在东部较发达地区。浙江模式的特征是小商品、大市场,重商主义的传统与家庭手工业历史传统,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珠三角模式则是乡镇企业及大量“三资”企业,乡镇政府参与或支持创办,政府将主要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企业同时推动的民营经济发展;苏南模式的特征是以农村社区政府为代表的乡镇集体企业为主,地方政府强力干预、直接参与企业组建经营管理,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可见,政策的不断开放,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扶持、对民营经济发展路线和方向的正确引导,极大地推动了东部地区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大大滞后于东部,一方面是由于受传统社会思想束缚,便中西部地区从人、政府和政策环境方面极大地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另~方面是由于中西部普遍存在缺乏公平、规范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对民营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其民营企业的发展受阻,民营经济不能完全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进行产业转移和制定经营战略,使得民营经济天生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四、优化制度环境以推动民营经济更好的发展
为促进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摒弃原有不合理的政策制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国际惯例进行制度创新――制度环境优化。
1 确立现代服务型政府理念。大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要树立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要缩小政府调节和直接干预的范围,设法创造条件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提升政府宏观的调控能力。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要转移地方政府对资本形成的过度竞争与干预倾向,彻底改变地方政府竞争中的短期行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一是制定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立政策落实情况检查机制;二是强化服务落实机制,切实提高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三是要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审批程序性规定,缩短行政审批时限,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提高效率。
2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打破在市场准入的操作层面的障碍,对那些可竞争的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产业部门,要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为民营企业的市场创新提供一个较好的拓展空间。凡是国家法律没有明
令禁止民营经济进入的行业领域,都向民营经济开放,凡是中国政府承诺向外资逐步开放的投资领域和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民间资本都可以加快进入。当前的重点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业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加快政府部门所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公交、供水、供气等领域国有企业也将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环卫、绿化等公用事业领域也将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和体育等社会事业经营性领域,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广泛吸纳民间投资。
3 创新融资环境,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为民营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资金支持,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建立和健全中小银行组织体系。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积极吸引非公有资本人殷,进一步完善为城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机制。农村信用社可吸收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入股,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二是鼓励各类银行、特别是区域性和政策性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开展金融创新,各类银行要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开展授信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三是开拓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四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2013年初以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我们在认真贯彻学习过程中,制定了《关于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对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形成了共识,认为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柱、是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服务农业、建设农村、城乡统筹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富民强省,才能推动农村事关全局的重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民营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改革开放,抓富民强省,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把突出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全力推动农村民营经济实现快发展、大发展。
为了加快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我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提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要求,即按照“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富民强省”,在全省农村全面实施“全民创业、创业辅导、项目对接、银企对接、科企对接、集群发展”等创建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强意识、打基础,着力激发农民创业活力,增强农村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与此同时,我们根据我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认真研究确定了今后五年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目标。通过五年努力
———到2017年,农村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000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
———到2017年,农村民营企业实缴税金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
———到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500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2年翻一番。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13年全省农村民营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加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民营企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共安置人员275万人,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劳动者报酬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农民人均收入中预计有38%来自农村二、三产业;实缴税金预计突破150亿元,比上年增长9.8%。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村第二产业和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二、强化措施,优化环境,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
为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我们在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了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农民创业辅导服务体系。为了引导鼓励农民创业,在今后五年,逐步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农民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建立完善适合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围绕当地产业资源和发展方向,建立一批孵化设施完善、孵化作用突出的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等新兴产业。充分利用网络为农民提供创业有关项目及政策信息;在“12316”“12582”等综合服务平台增加民营经济发展专家,专门负责解答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解决民营企业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依托现有的工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开展农村小微企业小老板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培训。同时以县、乡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在“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工作中,增加农民创业培训内容,具体进行创业辅导。
二是支持农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农村民营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棚膜建设、农业机械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符合条件的农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对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民营企业,有关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三是强化农村民营经济融资服务。从2013年起,整合各类省级涉农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方式为主重点支持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农民创业就业项目。支持农村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村民营企业自主投资、自主创业、自主创新;支持农村民营企业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支持涉农担保公司发展,拓宽应收账款质押等动产担保范围,金融部门和担保机构选择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村民营企业实行差别化贷款服务。
四是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对外交流合作。把农村民营企业纳入全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资源和资本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发展。同时组织农村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参加我省海外农业产业合作区建设。帮助农村民营企业获得国际农产品准入认证,为扩大农村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创造条件。支持农村民营企业开展OHSAS18001、ISO9001、ISO14001、ISO22000/HACCP等认证和相关培训。
五是建立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我们成立了发展农村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农村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对落实有关发展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且把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目标纳入农业系统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三、改革创新、克难攻艰,全力推进农村民营经济跃上新台阶
针对我省农村民营经济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缺资金少技术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研究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加强农村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各级民营经济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实际,切实加强对农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培训、企业管理培训、产品研发培训、品牌创建培训、投融资培训和政策法规培训等,全面提高农村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和市场驾驭能力。并且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重点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园艺特产业、建筑建材业等行业的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农村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树立创业典型,典型示范引领,有效地推动了农村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二是切实解决农村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我们在解决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资金问题上,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按照农村小微企业金融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全省各类金融机构切实增强了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降低企业抵押标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银信部门浮动利率,提高企业授信额度,拓宽农村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小行金融机构发展,鼓励支持组建涉农担保机构,有效解决农村民营企业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为农村民营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中介服务。鉴于我省农业大省的实际情况,省政府要求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及发展基金重点向农村民营企业倾斜,扶持农村民营企业快速高效发。
摘要:目前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已成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但是与民营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在发展环境、整体素质及核心竞争力方面都存在差距。因此,应该采取优化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缩小地区民营经济差距等措施来促进该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山东省;民营经济;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山东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进入民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成效最突出的时期,成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之一。截至2006年底,全省中小企业个数超过55.5万家,其中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2500多家。在200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1000家最具成长性制造业中小企业中,山东省以272家位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山东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提供了全省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安排了80%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小企业完成了全省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山东民营经济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是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在发展环境、整体素质及核心竞争力方面都存在差距。
一、山东省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在发展环境上,某些政策性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
尽管与前些年相比,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已大为改观,对民营经济除了在认识上不断破除清规戒律外,还通过一些政策措施给予鼓励和扶持。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市场主体因身份、地位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的事例。在某些行业和领域,或者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或者进入的门槛比较高。在民营企业的创办和经营过程中,审批过于复杂、摊派过多,对民营经济的某些政策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有的地方“三乱”现象屡禁不止,“吃拿卡要”时有发生;有些扶持民营经济的措施落实力度也不够。这说明,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还有很大的潜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融资难、土地供应紧张对企业扩大再生产影响较大
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是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大多通过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做大以后很难依靠自身积累继续发展。就现实情况看,民营企业很难获得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商业银行受体制、管理和观念的影响,对民营企业心存戒备,贷款门槛较高;资本市场的融资更是难上加难,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据金融机构统计,全省金融机构各项短期贷款余额中,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贷款仅占1%左右,与其创造的增加值比率极不相称。另一方面规范建设用地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发展影响凸现,土地供应紧张使部分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受到严重影响,部分项目被迫调整投资计划,出现大量项目停建、缓建和迁建现象,使企业发展空间受限并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民营企业自身整体素质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1、民营企业起点低、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且自身素质不高、视野不开阔、短期化经营行为较为普通。
2、产品档次偏低,科技含量不高。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多,技术密集型行业少,特别是乡镇民营企业发展基本限于本地资源性产业和传统产业,新上项目起点较低,能挤进国家高新技术的项目少之又少。
3、人才缺乏。大多数私营业主和个体户都具有头脑灵活、能吃苦敢闯的精神,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体私营业主普遍存在文化层次偏低、视野狭窄,不能及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训人才,造成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缺乏。
4、管理落后,家庭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相当普遍,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决策随意化,企业缺少创新。此外,民营企业在政策法律观念、资信、劳资状况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使得山东省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差。
(四)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整个山东从经济发展上看,可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沿海地市最为发达,西部地区最为落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
1、民营经济总量差距拉大。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民营经济总量占据了全省的47.1%,民营增加值最高的青岛是最低的菏泽的65倍,差距比2004年扩大24%。
2、东部半岛地区发展快,西部偏远地区发展慢。凡是在东部沿海或有铁路或高速公路的县(市、区),其民营经济单位数量多、从业人数多、营业收入高。
3、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市、县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不注重质量、效益的同步提高,造成增长动力不足,发展水平低下,不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真正的发展”。
二、加快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决定因素,是一种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要将国务院文件《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3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快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鲁办发[2004]24号)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创新机制入手,营造公开、公正、方便、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环境。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办事制度,对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结果、收费标准确实做到政务公开;在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可实行“一票式”收费,真正使投资者进一个门就能够办完证、交好费、办成事。
2、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行为,坚决杜绝执法行为与部门利益挂钩的现象,实行检查、收费、罚款报请制度。
3、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快由行政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过渡的进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二)拓宽融资渠道,健全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要解决贷款难、融资难问题,需要政府、银行和民营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山东省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较少,满足不了融资的需求。今后,应设立不同种类的担保机构,有条件的市、县都应设立一个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担保机构。一方面,各级政府出资组建公益性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对这样的担保机构建设参照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实施特殊法人制度管理,担保机构可以盈利,但不分红,并执行特定的财务和税收政策。另一方面鼓励成立各种所有制担保公司,经政府认证资格后,对民营企业进行信用担保。同时,政府要对这类中介评估机构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分期分批将各种中介机构进入政府服务中心,公开服务程序和收费标准,为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评估提供优质服务。
(三)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要扩张规模,提升档次,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的开放型的创新体系,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层次和科技创新能力,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加大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力度,根据民营企业的需要,适时组织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人才招聘会、见面会。大力实施人才租赁和人才办法,为民营企业拓宽用人渠道。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制定实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办法,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市场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组织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培训班,让民营企业业主学习和了解市场经济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等。
【关键词】民营经济 宏观制度障碍 制度供给 制度创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又需要按照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实行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改革最为深刻的方面之一就是多元所有制的形成。在整个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演进过程中,对于加速经济市场化改革最具决定意义的是民营经济的成长。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有私营企业150万家,从业人员1.3亿,民营经济的投资比重约占全年新增投资的3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占60%。民营经济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顺利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民营经济概念的界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认为是民营经济是一个动态的、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改革初期,民营经济的主力军是乡镇集体经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个体、私营经济逐步成为民营经济的主体;现阶段,民营经济的主体是个体、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多年来,民营经济的兴起,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和经济体制转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民营经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投资总额上近年来都显著增长,己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2001年,民营经济(包括外资经济)占中国GDP的比重已超过一半。第二,民营经济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主力军,并且规范化经营程度逐渐提高。第三,民营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制度障碍分析
我国在供给主导型或者强制大型制度变迁中,制度供给过剩的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制度供给的不足与制度供给剩余在现实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我国现实中多表现为二者的混合状态。比如对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限制、行政干预等。本文把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宏观制度障碍分为市场竞争的体制障碍、资金供给的渠道障碍以及产权保护的法治障碍。
(一)市场竞争的体制障碍
所谓体制障碍,指的是我国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的典型表现是围绕行政目标展开行政管制,即各项经济活动(如投融资、市场准入等)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机制进行审批、监管和处分。
(二)资金供给的渠道障碍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其获得的金融资源极不相称。据调查统计,在民营经济(私有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中,继承家业、劳动积累以及合伙集资即所谓内源融资的比重占65.2%,而银行与信用社贷款等外源融资仅占10.7%。这种内源性融资以一种自然发展的方式,给民营经济奠定了一个能够不断发展并适应进一步改革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合理资本结构基础,但它同时又在融资规模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当民营经济发展进入资本与技术密集的产业升级阶段后,这种融资状况与民营经济进一步大规模发展的融资需求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三)产权保护的法治障碍
产权保护的法治障碍主要包括:产权地位不平等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过渡,我国产权运行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高度集中的权力体制逐步向合理分权的方面转变,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除了继续作为国有产权的具体执行者外,己经有了相对独立的利益要求。二是在传统体制边缘和周围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权结构。然而,在国家产权运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作为国家产权基本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彻底走出政企合一或政企不分的格局。其次是对个人产权法律保护不够,使民营企业财产权利难以避免各种侵害。
三、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
一个制度向另一个制度转轨的完成,或新的制度替代旧的制度,往往是以新的制度规则的确定为标志的。新的制度规则一般都是基础性的规则,这些基础性的规则通常表现为宪法或重要性法律的修订。
(一)建立产权保护的法治环境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最有效、最关键的激励方式是产权。在缺乏对私有产权的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民营经济私有产权的拥有者便会对未来发展产生不确定性预期,结果会使民营经济减少或丧失投资要求,最终导致其增长减缓或停滞,甚至萎缩。如此也将极大地延缓国民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进程。法治意味着任何其他社会规范都不能与法律的效力或与法律相冲突,任何权力的获得和行使都应当具有法律上的依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所以,为民营经济确立有效的私有产权保护是保障其不断发展的关键。
(二)健全社会服务的支持系统
民营经济早期的发展主要是以“自发”的方式实现的,政府管理体制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被动适应的特点,并且对民营经济在较长时期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以至于民营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一些社会服务严重匾乏。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的支持系统,是根本解决民营经济社会服务匮乏问题的重要制度保障。
尽管民营经济在其发展历程和现实条件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但始终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由于其内在机制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它不仅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以制度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为主要特征的宏观制度障碍,但笔者相信我们有30多年改革开放创造的物质基础、不断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的中央政府,完全有能力突破这些障碍迎来民营经济发展的灿烂明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营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民营经济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及自身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对策我国经济体制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增加国民收入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个体私营经济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就业增加的重要途径,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我国民营经济登记注册的数量增加程度将近14%,总注册数量高达957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74%;注册资金的年增速高达20.1%,总金额达到22亿元。从各种数据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增长是迅速的,整体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加,而个体的实力也在飞快增长。其次,经营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根据数据显示,民营经济的对外贸易总额,在2010年就已经达到出口总额4500亿美元,涨幅高达200%,是全社会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是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2010年我国民营经济对税收的贡献高达11173亿元,比国有企业高出1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且在不断进步。第三,带动就业不断增加。民营经济所涉及的行业是有其特点的,以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居多,这种行业能大大解决当地和附近地区的就业问题,为解决就业难,促进社会稳定等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总数2个亿,年均增速将近9%,成为我国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第四,民营企业组织制度在日益完善。民营经济的经营能力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的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且日趋完善,逐步迈向规范化经营。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以家族式的作坊为原始形态的,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注重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第五,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对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是促进人民生活进步的富民经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广阔的舞台。尽管我国民营经济是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熟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的发展规则,具备了一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能力,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民营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挑战,科技的进步为其自主创新、快速进步提高了新的机遇。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的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而具有高附加值、科技领先等优势的企业仍能在经济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抵御市场的风险。由此,民营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自主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和重要性,促使他们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在劳动密集型的基础上向技术领先型的企业转型,增强企业竞争的筹码。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市场经济讲究优胜略汰,企业一旦发展方向和能力较差就会变成优质企业的囊中之物,陷入大鱼吃小鱼的循环中。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促使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审视和观察自己的发展,给企业准确的定位,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保持企业竞争优势。3.寻求新合作,注重人才、资本和项目的引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地球逐渐成为一个村,资源共享更便捷。近几年,金融危机使国外一些企业遭受到致命的冲击,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流失,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可以抓住机遇,寻求新的合作和新的投资领域,能充分利用外资和人才优势推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出口导向型企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量锐减,遭受严重冲击自2008年以来,一场持久的经济危机对国内外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美国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大国,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严重影响了我国贸易出口量,根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6%,我国沿海地区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民营企业受到严重的损失,与出口导向型相关的企业也遭受波及,亏损较严重。2.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发展环境弱化随着民营经济的稳步发展,民营企业遭遇融资难的问题。融资缺乏有效担保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能有效运转的、可提供正常融资担保的服务机构较为缺乏。民营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大多处于劣势地位,业务往来账款结算困难,难以按时回款,流动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因为发展规模等条件限制难以满足金融融资的条件,从银行贷款也遭遇层层阻碍,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支持过程中一直处于劣势状态,因此,融资难、借贷难是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3.民营企业经营者信心受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出现很多原材料与产品销售价格倒挂的现象,销售价格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对是否继续进行生产犹豫不决。大部分民营企业为了避免亏损,抱持着观望状态,不再持续组织生产。甚至有的企业在订单足够的情况下,也不敢大胆安排生产和原材料的采购。
三、我国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营思想和发展观念相对落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多是经多年的努力和苦心经营才取得如今的成就的,因此民营企业具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思考问题较为保守,缺乏大胆创新和发展的思维,这就阻碍的民营企业向更大、更强发展。
(二)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需要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观念落后,导致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远景,也就缺乏为实现目标而打造的发展规划,缺乏科学、健全的管理体制和体系。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是从家庭式作坊发展起来的,这种企业往往任人唯亲,有才能的人难以有所建树,权责不清,激励约束都缺乏公平性。这样就造成了民营企业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的问题,企业缺乏活力,导致后续发展难以为继。
(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民营经济管理和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和福利的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及各种人才的就业观念不倾向于民营企业,优秀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民营企业缺乏创新能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科研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人才数量较少,科技型产品数量少,创新能力差,导致企业产品缺乏市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良好的企业制度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公司内部利益分配均衡,推动企业高效运转,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是制约其向更好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和减少家族式管理带来的弊端是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通过权力的平衡和制约确保公司顺利运行,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二)拓宽民营资本融资渠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资本在逐步增多,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产品已经通过BOT、PPP、ABS等形式吸纳民间资本。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引进民间资本,完善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
(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缴纳较多的税费,造成民营企业发展压力较大,我国的税收政策应该对民营企业倾斜,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国家和地方财政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为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指导和支持,鼓励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缩短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促进民营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四)提高民营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应该实现规范化和专业化,有一系列完备的规章制度。民营企业要引进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提高民营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剑.天津民营企业经济税收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4-95.
[2]朱楠.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贵州社会科学,2009(8):65-69.
[3]曾燕南.民营企业发展新动向:首家民营企业兼并事业单位[J].学术交流,2009(9):96-99.
[4]蔡旺.广西百色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3):24-28.
现在开会。
这次全区民营经济总结表彰大会,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民营经济工作,表彰先进,兑现奖励,研究安排今年的全区民营经济发展任务和工作重点,确保完成民营经济XX计划,推动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为“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出席和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区几大家在职副县级以上领导;各镇(街)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民经委、工商所、土管所、税务分局、派出所、信用社会主要负责人;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骨干民营企业负责人,村(居)负责人代表及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十强”、“十优”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强村主要负责人。
今天会议的议程共有四项:1、XX同志传达全市民营经济总结表彰大会精神;2、XX同志宣读区委、区政府《关于表彰20__年度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3、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奖;4、XX同志作重要讲话。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XX同志传达全市民营经济总结表彰大会精神。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区委XX同志宣读区委、区政府《关于表彰20__年度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奖。
首先,请发展民营经济先进镇(街)--XXXX上台领奖。
下面,请“十强”民营企业法人代表上台领奖。
XX
XX
下面,请“十优”民营企业代表上台领奖。
XX
XX
下面,请民营经济强村代表上台领奖。
XX
XX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XX同志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议程到这里就全部进行完了。以上,XX同志传达了全市民营经济总结表彰大会精神,XX同志宣读了区委、区政府《关于表彰20__年度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了奖;最后,XX作了重要讲话。XX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就下一步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XX的讲话,非常具体、非常全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志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几年来,全区各级党政全面贯彻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服务,整个民营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自己与自己比,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无论是民营企业数量,还是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先进地区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发展的潜力、增长的空间都非常大。全区上下一定要进一步思想,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促进我区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推动结构调整、特别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致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是XX发展的潜力、希望所在,进一步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坚定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更宽广的眼界、更新的思路、更扎实的办法,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今年是“民营经济XX”计划的最后一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对照目标,把握重点,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XX”计划,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民营经济是典型的“洼地经济”,哪里的环境好、服务优,哪里的民营经济发展得就快。各级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全面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在投资标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现同等待遇,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要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收费行为,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全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保障。要积极营造适合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关心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进一步培养壮大民营企业家队伍。民营企业家是加速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各级要努力培养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包括党员企业家和团结在党的周围的企业家,这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再接再厉,志存高远,瞄准大目标,找准切入点,敢于向知名民营企业看齐,敢于向国际国内大企业看齐,争取在区域和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要
Abstract: Since China adopted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number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ew rapidly which had played a great role in stimulating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priv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till suffered from the problems of lagging change of governmental functions, the insufficient scal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mpeded financing channels, poor management practices as well as inadequacy of talents, and so 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关键词:黑龙江省;民营企业;民营经济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 private enterprises; private economy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099-02
民营经济,是以民为本、民有、民享的经济。民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加快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黑龙江省目前依然按部门管理民营及中小企业,致使民营企业遇到问题时得不到政府有效、及时的服务;在信息服务、产业方向、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渠道不畅的问题。此外,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大型企业、国有经济,而对非公有制经济则采取简单化、行政化管理方法,没有建立起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目标的管理体系,造成了重视不够或重视就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1.2 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化规模不足从行业分布来看,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产业价值链的下游环节,集中在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产业布局明显向第三产业倾斜。因此,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下,民营企业总数不断增加,但相对数量仍然较低,并且平均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经营比较分散,集团化程度低,产业集群化规模不足,很难形成规模经济。
1.3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黑龙江省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中长期投资主要依靠非正规、小范围的借债集资或股权融资,使投资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从银行角度看,我国银行体系缺乏面向民营企业的服务商业化银行,加上信用中介服务体系滞后,国有大银行无法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民营企业看,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优良资产偏少,众多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
1.4 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家族制企业中原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些积极因素逐步转变为消极因素,由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而产生的宗法性和封闭性特征,极大地制约着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亲情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矛盾、企业决策水平与企业发展要求的矛盾、企业结构缺乏有效的用人机制等方面。
1.5 缺乏优秀人才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人们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学毕业生及高科技人才很少光顾民营企业,导致了民营企业优秀人才缺乏,高科技成果应用不多,科技开发能力弱,影响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劲。
2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对策
2.1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努力开创黑龙江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建立督查机制,建立和完善现有的督查机制,将民营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纳入政府督查系统。政府在项目投入、信息咨询、政策扶持等方面为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
2.2 促进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化规模的形成在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抓住黑龙江省的地缘、资源优势,明确“适度集中”的发展思路,以创造特色,培育整体优势。在促进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应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进行激励和调节。继续发展普通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大型特色民营企业,通过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带动和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量,不断集聚生产要素和放大规模效应。
2.3 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尽快构建“大、中、小银行共同发展,国有、外资、民营银行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加快构造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组建信用担保和贷款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国有银行应增加对那些规模大、业务往来多、资质好的民营企业的贷款额度。
2.4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资本社会化,建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与发展共同体,并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素质。
2.5 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一方面民营企业必须完善人才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吸收社会人才,充实壮大技术人才队伍,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鼓励人才到民营企业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高科技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保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一、上半年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资产投入不断增加,速度效益齐头并进,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加快。今年1—6月份,全区新增民营企业206家,新增个体工商户850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分别达2080家和9421户,同比分别增长17.2%和12.5%,总计注册资本达25.4亿元,同比增长36.2%。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2.3亿元,营业收入142.8亿元,利税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3%、86.6%和97%。
二是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落实和开工了一批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安德利果胶项目已完成厂房、设施投资2.4亿元。烟台市工业炉厂厂房项目已投入9500万元。新牟电缆有限公司高数据传输电缆项目已完成投资9100万元。年初列入规划的53个重点民营经济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达38项,实际完成投资9.7亿元,占规划投资总数的57%。
三是行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我区过去一直以机械、纺织、化工、食品、黄金等行业为主导行业。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情况变化,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和沿海加工带的要求,对行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形成了以机械加工、食品、电子信息、轻纺和旅游为支撑的五大主导产业。这五大主导产业在全区经济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八成左右。从全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来看,机械加工占17%;食品占38.7%;电子信息占7.1%;轻纺占6.2%。
四是园区“载体”的聚集效应增强。把园区建设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实施了武宁路拓宽、政府大街西延、新城大街东延等道路工程及绿化、亮化工程,在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的同时,从提高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及有利于环境治理和管理出发,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到工业园区集中发展。截止目前已有110家民营企业进入牟平经济开发区及大窑组团发展。我区四家上市企业均在开发区或大窑组团投资建厂。一些村办企业改制后也增加投资到园区发展。富海集团公司改制后在大窑组团投资设立富海工业园,已完成投资4050万元。今年全区新增进入园区的民营企业33家,新增进园民营企业投入达7.2亿元。
五是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6月份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实现利税5.9亿元。新潮实业、九发股份、恒邦冶炼、富海实业、大展纸业、烟台市工业炉厂、银河纺织、东源变压器、海德集团、丽鹏公司等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六是民营企业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在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不利情况下,加大食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安德利、枫林食品等重点企业外贸出口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今年1—6月份民营企业完成出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276%。
二、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鼓励支持、引导、促进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发挥主管部门的参谋作用。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加强了调查研究,深入到重点镇、街道办事处、部分民营企业、有关主管部门、执法收费单位,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同时到民营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等地和本市莱阳、莱山等县市区学习取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和搞好部门工作定位的意见。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起草了关于强化对民营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民营经济工作考核、落实民营企业家政治经济待遇等工作意见,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肯定。
2、强化工作调度,抓好重点项目落实。为了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今年年初,我局将民营经济各项发展指标进行分解,向各镇、街下达了民营经济发展任务指标。为了确保工作目标的落实,多次召开各镇、街分管负责人会议、镇、街经委主任会议及有关企业负责人会议,对民营经济工作进行督导调度。对重点民营经济项目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各镇、街道也落实了重点项目分工,分管工业的副书记靠上去抓。宁海街道对奥东啤酒、你可来电子等民营企业及永安、北翠、王家疃三个集贸市场采取领导分包责任制,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发展中有关问题,尤其在企业创办、审批、征地、建设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实施。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营经济工作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民营经济是改革深化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生力量,对地方经济具有举足轻重作用,而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观念和认识还不能一步到位,要有一个过程。区民营经济发展局也是新调整设置的部门。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得到全社会的理解、认可和尊重,使民营经济工作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关注和支持。为此,我们把宣传作为今年工作的启动点之一,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强化。一是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多次会同区电视台录制民营经济新闻节目,还开办“民营企业创业故事”专题电视栏目,已播出两期。还通过《烟台日报》等强势媒体宣传报道我区民营经济工作情况和做法,已在*市级以上报纸发表稿件4篇。二是及时将工作信息上报给区“两办”。区委、区政府工作简报中加大了民营经济工作信息量,上半年已采用民营经济工作信息十多篇。三是我局创办了《牟平民营经济》简报,及时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传达有关指示精神,交流典型经验,传递民营经济发展的动态信息,反映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呼声,受到了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协调重点民营企业在市区重点路段设立企业广告牌,还以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名义组织篮球队参加区内比赛,展现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崭新风貌,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4、转变工作职能,搞好融资、人才、信息等方面服务。一是协调银企关系,化解“融资难”矛盾。我区人均存款较多,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89.5亿元,而信贷资金对民营企业投放不足。为了促进银企双方互利共赢,5月份,我局协同有关部门一起筹备并成功举办了我区首届银企联谊会。会上区内12家金融机构与60家民营企业进行了互动交流,签订意向性贷款协议金额达2.1亿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搞好民营企业信用评定。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了全市“中小企业信用”评比。我区烟台市工业炉厂等12家企业新增入选烟台市“中小信用企业”,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年审合格再次入选,全区“中小信用企业”达到21家,成为全市入选企业最多的县市区。三是加强民营企业有关人员的培训。
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适应企业融资需要,我局会同区人民银行、财政局等部门举办了民营企业财务总管及会计人员参加的融资和会计法培训班。我们还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家赴济南、青岛等地参加企业高管人员培训班。四是开展了民营企业人才招聘活动。会同区人事局在区人才市场举办了面向大学生的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会。会同区劳动局、总工会等部门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组织了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
5、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下发的《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放宽了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在建筑设计、供气、供热、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引入了一批民营企业;简化了办事程序和审批手续,区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了民营企业评议区直部门制度,以印发评议票的形式对执法、收费等服务部门进行了评议;建立了民营企业表彰奖励制度,对全区纳税前20名和对地方财政贡献前10名民营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区委、区政府给予了表彰和奖励。各镇、街道也对重点民营企业进行了奖励。
6、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做好民营经济工作的能力。一是调整充实了干部队伍,缓解了我局多年来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高点定位、争创一流、立足服务、加快发展”工作理念,爱岗敬业、拼搏进取。三是狠抓作风建设。建立完善了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如考勤考核制度、调研制度、干部联系企业等制度。局机关工作人员每人联系5—10家企业。全局干部严格遵守各项制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动加强学习,深入调研,早来晚走,加班加点,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尽管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区的民营经济与先进地区和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我们自身而言,部门职能转变滞后,习惯于过去的管理方式,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本领不高,服务方法不多;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外部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科技进步乏力,科技含量低;招商引资方面,缺乏规模大、档次高、拉动力强的龙头项目;创业氛围不够浓,没有形成千军万马创业、铺天盖地发展之势。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下半年,我区民营经济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赶超发展为主题,坚持高点定位,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企业50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00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争取我区民营经济在全市位次前移。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搞好调查研究。深入各镇(街)村、各系统,摸清民营经济结构及分布状况、重点行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根据实行情况科学制定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加强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协调发展的具体办法。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各级民营经济领导组织,落实领导分包民营企业责任制,落实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经济待遇。利用电视、简报、互联网等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弘扬“全民创业”意识。同时,清理民营企业收费项目,实现企业减负。
三是抓好骨干培植。积极扶持和鼓励骨干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重组,通过租赁、兼并、参股、收购等形式,实施低成本扩张,膨胀企业规模。对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要引导其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加速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扩大市场占有率。对新牟集团、富海集团、海德集团、西桂工业炉、大展纸业、丽鹏包装、东源变压器等企业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尽快做大做强。
四是加强“载体”建设。集中人力物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的交通、通信、网络、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市场和商业网点,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五是健全服务体系。搞好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充分发挥我区储蓄存款多的优势,搭建银行、企业直接沟通的平台,促进企业和有关银行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加强联系;加强人才服务。要针对民营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训绿色通道。会同人事、劳动部门,举办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争取送出一批企业家到各级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培训,聘请专家教授来我区为企业家讲课;针对企业法律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要由区司法部门、律师公证部门、劳动仲裁部门、民营经济管理部门共同组建民营经济法律维权咨询服务工作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咨询服务活动。
六是抓好改革创新。大力深化改革,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传统作坊式家庭式管理模式,实行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组织民营企业创名牌产品、知名商标、质量体系认证等工作,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