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的展望范文

经济发展的展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发展的展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发展的展望

第1篇:经济发展的展望范文

【摘要】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增长方式,有别于以高能耗、高污染、

>> 欧盟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径与前景展望 欧盟经济增长困境分析与前景展望 绿色建筑的意义与前景展望 光纤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水胶炸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G20机制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卫星通信的近期发展与前景展望 磁力齿轮传动的发展概况与前景展望 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的发展 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路径与前景 浅谈“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 展望绿色前景 聚首低碳经济 展望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 广播发展的前景展望 音乐电影的发展前景展望 欧盟经济的“板块”特征与发展趋势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last accessed on 20 November 2015.

European Commission, A Policy Framework for Climate and Energy in the Period from 2020 to 2030, Brussels, 22.1.2014COM(2014) 15 final, P.12, 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ALL/?uri=CELEX:52014DC0015,last accessed on 15 November 2015.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2020: A Strategy for Smart,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 COM(2010)2010 Final, Brussels, pp.1-34,http://ec.europa.eu/europe2020/index_en.htm, last accessed on 9 October 2015.

European Commission, A Roadmap for Moving to a Competitive Low Carbon Economy in 2050, Brussels, 8.3.2011COM(2011) 112 final, pp.1-16.

European Commission, A Roadmap for Moving to a Competitive Low Carbon Economy in 2050, Brussels, 8.3.2011COM(2011) 112 final, , pp.1-16, http://ec.europa.eu/clima/policies/strategies/2050/documentation_en.htm,last accessed on 28 October 2015.

Peter Johnston & Waldo Wanderhaeghen, Economic Recovery to a Greener Economy:Mobilising ICT-Based Innovations, Working Paper No.33, European Policy Center, Brussels, February 2010, p. 43. http://mercury.ethz.ch/serviceengine/Files/ISN/113806/ipublicationdocument_singledocument/234ce837-0447-41f9-8a39-52c4ba2b5381/en/EPC_WP_33.pdf, last accessed on 2 October 2015.

EuropeanCommission, Recommendation on Mobilis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to Facilitate theTransitionto an Energy-efficient, Low-carbon economy, Brussels, 9.10.2009C(2009) 7604 final, pp.1-9,http://ec.europa.eu/digital-agenda/sites/digital-agenda/files/recommendation_d_vista.pdf, last accessed on 12 November 2015.

第2篇:经济发展的展望范文

关键词:城市经济学;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1.城市经济学概述

1.1 城市经济学的含义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生产、成长、城乡融合的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在现代社会,经济价值的实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也从单纯的经济研究扩展到与经济相关的其他领域中。发现城市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规律、探求城市经济活动中各种生产关系,是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的。

1.2 研究城市经济学的意义

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结构,城市发展的状况不仅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决定了城市环境中的个体发展的可能。研究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求城市发展的规律以及生产关系,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结果对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结果能够评价和预测城市的“生命力”,能够为我们选择生活环境提供帮助;另外,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还有助于揭示城市生态发展中的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一致的。要探讨人类生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城市经济学研究。

2.城市经济学的发展现状

2.1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城市经济学于上世纪中期成为西方工业国家社会研究的重点学科,城市功特殊功能区的划分使城市经济学开始对城市郊区化、都市化、城市发展的结构以及城市的区域特征进行研究;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更新、城市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进行研究也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到了20世纪晚期,我国开始对城市经济学研究加以重视,除了以上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之外,全球城市经济学研究呈现出三个共同的特征:首先,由于城市的不断增长,由于社会生产生活造成的污染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巨大问题,研究城市化和自然生态的协调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其次,城市发展使人口流动加剧,进而引起城市就业、消费和人力资源利用等问题,这也是现代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最后,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城市文化的交流,使国际都市的发展对比和竞争力研究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中的热点内容。

2.2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有严谨的研究方法作为指导,才能够在研究过程中保证研究手段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才能够使科学研究为真实生活提供指导和建议,城市经济学也是如此。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总结为两大类,一类是使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即对城市中的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例如对城市内部商业区的建设、居民住宅区的规划、城市设施建设等进行研究,此类研究常用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对比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另一类是从宏观层面探讨城市经济问题,忽略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特点而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例如对城市人口发展的研究、生态问题的研究、资源利用的研究等,此类研究多应用各种元分析方法对研究目的进行探讨。无论采用何种路径和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原则始终是:客观、严谨、适用。

2.3 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结论

我国城市经济学研究发展至今,在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上都得出了十分符合我国国情的结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宏观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中,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道路与城市圈进化问题,认为城市圈和城市发展以道路的形成主要原因,这使得我国的道路建设一度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点内容;研究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城市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性是建设现代化城市之根本”的结论;探讨城市化水平的测量问题,发现城市常住人口量是城市化测量的重要指标;在微观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中,解释城市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所得的结论包括不同城市区域的土地使用和经营管理权力划分对城市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城市规划应遵循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城市生态重构、发展“城中村”等行为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城市建设规模失控、土地资源枯竭、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加重企业负担会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等。

2.4 城市经济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很多社会学领域都存在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这也是城市经济学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问题。首先,城市经济学理论研究始终是薄弱的,很多研究结论是基于当前城市发展状况的,因此,当城市行政管理人员将城市经济学研究结果搬用到城市管理上的时候,研究结果对城市发展并不能起到十足的促进作用,对城市经济学研究结果的否定和忽视就此产生,这在城市经营当中尤为明显。不恰当的城市经营观也是城市经济学应用中的弊端:有人将城市视为超企业的经济实体,进行城市产业发展和建设发展的经营比比皆是;还有观点认为城市经营就是经营城市者通过创造、提供有价值的城市产品以满足城市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这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文明发展的主线,这实际上是不符合城市经济学研究结论的,“畸形”的城市也因此产生。

3.关于城市经济学的未来展望

3.1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将进一步细化

追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前瞻性,使城市经济学研究结果具有“预测”功能,能够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规避城市发展的风险,是目前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这就意味着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将进一步细化。除了继续在目前的宏观城市和微观城市的研究路径中继续发展之外,探索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内在机制,解释城市发展、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以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同城市的文化风格不同,经济发展状态不一,城市发展历程必然有区别,城市发展趋势也不相同。无论是在宏观城市经济研究还是在围观城市研究领域,将城市经济研究细化到探讨文化元素方面,将对预测城市发展以及为城市发展提供预测性建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创新

采用问卷调查、实际访谈等方法进行微观的城市经济学研究,采用对比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宏观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仅能满足目前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要求,在未来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使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具有前瞻性的作用,进行跟踪调查、进行不同年代的城市发展总相比对研究、探求城市发展的共性,进行空间上的横向对比研究,是模拟化的“实验研究”方法,这能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预测性的研究结果。另外,在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性的实验研究也成为可能、进行试点性的城市发展行为研究成为以后研究的主要方法,这些创新性的研究方法的使用,都能够为城市经济学研究提供动力。

3.3 城市经济学研究结果作用范围更广

现代城市发展受到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影响,便捷而快速的信息交流不仅使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手段更加先进、研究更加高效,也使得研究结果的作用范围更加广泛。在信息化的支持下,针对一个城市的发展研究结果会很快被其他国家和城市经营者接收到,比对当下城市发展的状态,并采用其他国家和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结果继续完善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手段,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结果的作用方式之一;另外,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发展动力之一,这使得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从单纯的“对政府经营城市提供帮助”逐渐发展为“为相关经济体的发展提供帮助”,跨国公司和连锁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借助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结果,这也是城市经济学研究作用范围扩大的表现。

3.4 城市经济学研究受到政府大力支持

城市经济学发展对城市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乃至自然生态发展的重要影响,使世界各国和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对城市经济学研究本身的建设。我国确定城市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地位,允许全国各高等院校设立城市经济、城市管理等本科专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在条件具备的大学和城市,设立城市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将城市经济学的学科重点基地建设纳入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设规划中就是政府大力支持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表现,随着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投入将不断增多,城市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将逐渐由边缘学科向学术研究的中心靠近。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城市经济学研究在内容、方法上都在不断发展,即使城市经济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研究结论已经为我国城市发展起到帮助,除了城市经济学本身的不断发展进步之外,政府对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支持,终将使城市经济学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的核心内容,城市经济学研究也将为我国乃至全球城市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经济发展的展望范文

关键词:会展经济;助推器;发展

一、会展经济是“诱人的城市面包”

会展经济是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其主体部分是会展产业和会展市场。会展的英文缩写是“MICE”,即Meeting(公司业务会议)、Incentivetravelprogram(奖励旅游)、Convention(协会和团体)、Exhibition(展览)共四部分。国际市场上把会展经济与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城市经济的助推器。西方经济学家把会展称之为“诱人的城市面包”。

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会展经济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会展原本是工业生产的附庸,但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会展经济开始以独立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会展业可以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运输费、广告费、住宿餐饮、旅游购物、贸易、通信等直接或相关收入,更为重要的是,会展能汇集巨大的信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测算,展览业的利润率大都在25%以上,是高收入、高赢利的产业,而它给当地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价值与展览会本身的收入之比是10:1,即在会展上投入1元钱,就将在该地相关产业中有10元的实际产出。因此,展览业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现在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有40多万个以上,总开销达到800亿美元,定期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和博览会有4000多个,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2800亿美元。就我国而言,北京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在展览规模上居全国之最。广州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会展中心,会展经济也是广州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会展经济使广货市场形成了境外、国内、省内各占1/3的良好布局。上海是我国每年举办会展数量最多的城市,自2000年1月迄今,在上海举办的大型国际会展数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参展人数将超过5000万人次,仅门票、餐饮、纪念品等的直接收入就将达到91亿人民币,并且世博会会对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的旅游、广告、房产、交通等行业的带动效应将是更加惊人的。

2.能够塑造举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会展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举办地的软、硬件条件。高质量的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良好的城市形象,热情友好的城市居民和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及优质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势必引起当地政府加快改进城市建设的发展。举办会展,还可以向世界宣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发展实力,展示城市形象,通过海外客商耳濡目染形成的良好口碑,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繁荣。“博鳌效应”就是一支神来之笔,原本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将会议安排在博鳌召开,仅2006年一季度,就有100多个国内外会议选址博鳌,而每天前来旅游度假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正是会展经济的魅力,一些城市着力培育会展经济。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明确将会展业纳入重点扶持的都市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可以为区域和城市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测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在香港,每年会展大约可提供9000多个就业机会。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使整个云南省的旅游火爆起来,进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40万―50万人就业。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会展经济的发展无疑为增加就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

4.获得优质资源,强化服务功能。会展作为投资品和物质产品交流的平台,也是商品流通、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贸合作的平台。会展展示了最新的投资理念和意向,展示了最新的技术和品牌,以最现代的信息流带动资金流和物流,使之向更合理有效的方向流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展活动是一种大规模的商贸活动,为产品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机会;第二,会展活动为商品需求方提供了满足需求的新机会,使一些潜在的或处于闲置状态的供给能力得到实现;第三,会展活动促进了产业技术交流,为商品生产提供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商品的供给能力;第四,由于会展活动减少了流通环节,能降低商品的供给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另外,会展经济有助于中心城市增强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

5.迅速提升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会展业是一个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我国展览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展览巨头对中国展览业的青睐,从根本上说,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最新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有大中型展览场馆150多座,室内展览面积超过了300万平方米,正在迈入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

伴随着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展览业对外开放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2006年以来我国展览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展览巨头通过合作办展、设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大举进军中国会展业。激烈的国际竞争是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没有竞争就没有竞争力。中国会展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引进来”,使我国企业具有熟悉市场、政策、客户的比较优势,从而逐渐增强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力大体上处于这一层次。二是“走出去”,到其他国家去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企业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在竞争中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不够。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成为会展经济的主角,不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直接策划主办旨在宣传本地形象、扩大本地影响、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各种综合性会展活动。由政府主办,亏了财政兜底,展位不够了用行政命令,客商不足靠本地老百姓捧场等等。政府主导会展,会带来会展经济的短期繁荣,但由于偏离市场规律,形不成良性发展,缺乏发展后劲。政府在主导会展旅游业发展中,行政干预过多,缺乏正确的引导,诚然,会展业在发展的初期要有政府的主导,但是主导的程度如何,决定着这些企业能否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地加深,与国际有名的会展公司的竞争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培养一批有国际知名度的会展企业尤为重要。

2.会展行业标准缺乏。日本、德国等国为发展会展旅游业增设了相应的法律。但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没有从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角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会展行业标准还没有颁布,导致目前会展业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重复办展、会展内容混乱、受众对象不明确、举办会展的中介公司良莠不齐、缺乏品牌会展企业等。

3.会展定位不明确,展览场馆和设施较差。目前,我国多数会展特色不明,竞争力不强。不少会展没有重点主题,很少组织信息咨询、行业交流、市场资讯等活动,影响到会展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另外,国内现有会展基础设施相对国外较落后,展馆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展馆规模偏小,配套设施也跟不上,供需矛盾突出,制约了国内展览水平的提高。

4.会展人才的差距。目前我国会展业专业人员奇缺,大多数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会展业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较大。目前会展业的从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大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会展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和教学的“双高人才”较少,影响了会展人才的培养。

三、发展我国会展经济的若干思考

1.调整政府角色定位,引导会展经济健康发展。政府是会展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方。办会展确实需要政府主导,要有清晰的定位:抓“大”放“小”。抓“大”即政府在会展业总体发展战略、长期规划、政策导向等方面创造条件,起宏观指导作用,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形成良性发展的会展经济格局。放“小”即政府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从会展中退出来,只有企业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地方政府出面主办展览,将对展览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不利于推动会展业的产业化、市场化、规范化。

2.培育会展行业的中介机构和协会组织,适时成立“国家会展信息中心”。一般讲,中介机构的作用:一是服务。如会展咨询公司可以为组展商科学办展、为参展商有效参展提供智力支持,律师事务所可以为会展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二是监督。如审计师事务所对会展以及会展企业的审计,以便制约会展业中的造假行为。

成立后的“国家会展信息中心”,主要通过统计、审计等措施,收集会展行业及相关企业运行情况的真实资料,并代表国家信誉,通过网站、报刊等多种媒体,对外公布企业的资质状况、信用等级、历史沿革等资料,促进行业自律、它律。

3.注重会展的品牌化运作。即要注重会展的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及特色化。所谓国际化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办法。包括:(1)积极争取国外著名的展览公司来我国开展会展业务;(2)积极组织我国的展览公司到国外举办展览活动或为参展商参加国际展览提供便利;(3)通过合展、合资等形式积极组织国内外展览公司联合办展,提高办展水平;所谓会展的专业化是指会展项目内容细分要专业化。我国的会展企业应该提高展会的专业化水平和档次,造就自己的专业会展品牌;规模化即会展要上规模、上档次,要吸引海内外的客户。国家应在土地征用、资金筹措、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重点扶植,强化其城市的会展功能,培植世界级会展中心,推动我国会展经济顺利发展。

4.下大气力注重人才培养。人才问题是关系到会展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会展教育和研究的资助,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主要方式有: (1) 建立会展业的职业资格等级制,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不同层次的会展人员的水平; (2)组织专门培训,提高会展组织人员的外语水平和经营管理技能;(3) 在高等院校开设有关展示专业,培养社会急需的会展人才;(4)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等多种形式提高会展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以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介绍会展组织、设计、建造及运输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会展人员的组织及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经济发展的展望范文

    网络经济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快捷、低成本的交易场所,使得交易范围扩大、交易方式多样化。网络经济改变了消费者需求方式、行为方式、购物方式,进而引发了市场的变动。以上关于网络经济三个层面内涵的理解是相互关联的,当整个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时,网络产业及与其相关产业必将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相关网络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因此,从宏观层面出发,着眼于网络经济影响下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研究,依此分析新的经济形态的运行特征,并且揭示经济运行规律。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网络经济是指以互联网及网络技术作为劳动工具,以知识、信息作为劳动对象,通过对生产力的革新,进而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变,使得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一种经济形态。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一)虚拟性。

    网络经济具有虚拟性是指这种经济形态存在于网络的虚拟空间,它的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是有别于传统经济活动的,人类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进行生产和交换,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已经逐渐影响到传统产业,使得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例如“电子商务”和“金融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生产活动更多的是利用网络平台对信息进行创造和加工,或者将传统经济的交易转移到网络虚拟空间中,使得网络经济和传统经济相互促进和发展。

    (二)信息化。

    信息成为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劳动对象,信息服务和网络产品已经成为网络经济中的主要商品,但它们是不具备物质载体的,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当生产第一份原始信息产品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成本,但是以后的生产过程可以通过拷贝来完成,并且产品可以实现无限量拷贝,其拷贝过程投入的劳动和其他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生产的边际成本为零。

    (三)全球性。

    从互联网的诞生至今,网络已经覆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迅速发展使得地球的距离缩小了,同时也使得国际间的交流变得更有效率。网络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得到广泛的应用,更多的体现在国际贸易、跨国生产、跨国金融、跨国交流的效率大大提高了。网络经济的全球性效应还体现在可以促进技术的学习与创新,新兴技术能在世界范围能得到迅速的传播与推广,并且能够打破传统经济中的区域界限,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四)直接性。

    网络经济的出现受到了人们的接受与追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缩短了经济贸易中的中间交易流程,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交易费用,并且催生了一批专门的服务性企业,使得消费者成为最终受益者,例如通过网络直销可以免去与中间商的交易过程,生产厂商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行个性化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这样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管理效力。

第5篇:经济发展的展望范文

关键词:信息环境;计算机网络;经济发展

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是21世纪社会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动力形态。随着国内信息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它在社会经济结构完善与创新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为此,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其发展的前提条件。

1基于信息发展下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发展关系定位

想要彰显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要先对两者之间的开发趋向进行定位,笔者将其要点归纳为:

1.1经济发展是计算机网络开发的物质基础

依据哲学理论可知,社会经济发展是一切物质发展的根本性动力,它为社会多元性整合提供了可实践的环境。计算机网络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自然也要遵循这一基本规则[1]。也就是说,如果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社会物质条件、经济产物逐步增加,创新,则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要求也会逐步增多,尤其是便捷化的网络信息产业传输形式,更是会成为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动力。比如,虚拟经济体系的建立,虚拟金融产业开发等;反之,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一个虚拟空壳,借助程序所传输的信息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自然也不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计算机网络开发最终就会消失在人类的发展舞台上,本文对经济发展中计算机网络开发物质基础情况进行探讨。

1.2经济发展是计算机网络开发的目标趋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社会需求情况直观性展示的实践形态,它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形成良性的经济运转与调控模式,满足和适应不同阶段的实践需求。一方面,经济发展往往是通过多方面形态展示出来的。比如,金融产业繁荣发展、农业开发产业链良性运行、教育人才输出结构协调推进等方面,计算机网络开发则是在社会基层变化的基础上,对应进行技术、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它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从某层面而言,只要经济发展趋向明朗,则计算机产业必然要跟随相应的进行延伸性开发。比如,计算机网络中的农业经营产业链、网络规划格局等,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性探索的具体表现。

1.3计算机网络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动力

计算机网络是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下形成的一种动力开发形式,它迎合了社会资源综合运用、多视角联动的实践效果需求,同时能够在用户需求结构逐步更新的状态下,实现多元化定位的互动沟通,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多维经济因素创新型开发的状态下,实行层次化的转变与优化时,自然也需要有与之对应的结构体系作为向导[2]。也就是说,社会计算机网络结构的出现,已然成为新时代经济资源多维度运行的主导性因素,它可以反向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寻求更加多维的产业实践导向体系。

1.4计算机网络是经济发展的新式展示形态

计算机网络发展至今,已经逐步形成了基础程序结构、智能化产业开发、数字化信息联结等,多方相互沟通的信息传输沟通循环模式。当社会网络信息体系逐步完善、创建时,计算机网络模式可起到综合定位与协调运行的调控状态。其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实行数字化、程序化的经济运行模型创建。比如,社会现代化金融交易产业链、社会产业沟通金融因素调节等;其二,计算机网络为社会经济资源的运行带来了更为直观的展示形态。比如,大数据分析模型,信息产业核心折线图等,它们都可以利用多样性的信息传输导向需求,打造与社会模式相互承接的社会资源整合结构,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新形式的展示形态。以上四部分,就是关于信息发展下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探究整合归纳。

2基于信息发展下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发展联动方式

基于信息发展下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发展联动方式调控要点可归纳为:

2.1创建多层次的发展结构

在信息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结构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兼容并进,首要工作是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形成多层次相互融合、相互带动的产业资源整合新模式[3]。简单来说,就是在社会信息环境下,将能够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因素,都规整为一个系统化的产业开发调控链条,这样方可确保多重控制条件之间的综合运用,逐步整合,我们将这种新型联动形式称之为经济模式。其一,计算机网络在新模式中的融合,需要将基础创造动力的条件都进行无缝隙关联。比如,社会金融领域既要与农业开发进行关联,又要与工业领域的开发需求情况进行适当地调配。这些与社会资源之间相互的基层因素,需要在其基础发展结构的状态下,合理进行实践要素的整合与定位。比如,未来进行社会经济发展与计算机网络之间沟通与互动期间,有序进行各类管理调节要素之间的把握与分析,可以采取以下实践要点:(1)结合社会计算机网络结构的基本情况,对未来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多元化统计与定位后,初步进行发展状态的评估。(2)将当地农业、工业以及旅游产业三个部分的核心部分进行统筹规划,并实行具体化的经济资源条件统筹安排。(3)利用计算机网络常见市场化的三方联动性产业经济体系。同时,逐步将医疗、保险、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养老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都进行分支结构的设计与协调性安排。结合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基本情况,形成社会资源模式与计算机信息传输渠道相互协调的信息规整结构,可避免局部经济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发生,它是规避产业开发资本要素,合理实行新型经济资源定位探索的保障性条件。

2.2探索便捷性的产业实践导向

在计算机发展的状态之下,实行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探索过程中,可实行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平行性定位分析:(1)社会经济要素的长期性发展探索过程中,明确各类因素之间相互协调并进的趋势。比如,农业周期性开发后,要如何对社会经济资源条件进行探索规划,如何从计算机产业未来定位的视角上加以科学性探讨等。(2)在信息发展因素科学性整合后,结合金融领域、旅游产业开发趋势等方面,探究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实行网络虚拟信息交互期间的产业深入性开发推进。从计算机网络发展和社会经济开发的具体情况入手,系统进行统计条件等深入性分析与把握方式的定位方式,起到了很好的资源统筹规划与科学性引导的作用,它为社会资源的统筹安排带来了可靠的保障。

2.3规制灵活化的发展体系

计算机发展环境下社会金融资源的统筹安排与科学性分析,除了有内在因素的整合作为保障,还需要有外部辅条件作为基础。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产业实践期间,应形成系统的产业规划体系,并着重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把握;另一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制度也要进一步整合定位[4]。比如,经济法、经济纠纷处理策略等内容,都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具体的相关性条件。在未来计算机发展环境下进行规制条件的探讨中,相关工作实践期间可以给予具体的制度调整方式:(1)在当前计算机产业规划的思路上,合理进行产业开发要素的明确管理。比如,计算机网络金融体系、社会资源整合思路等方面,都是其探讨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同时,计算机安全信息结构进行定位解析时,也要进一步确定规制因素探讨思路,开展线上与线下安全问题的协调同步。(2)当前金融经济产业因素的调整与把握时,也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经济产业中的相关制度。从计算机网络结构现有规制条件开始,有序进行产业实践方式的统筹规划中,如何创建更为规范化的产业管理模式,可以最大化的减少计算机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创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资源运行结构。

2.4形成服务化的市场运行循环

形成服务化的市场运行循环结构,是信息发展状态下计算机网络与经济结构之间良性调节的因素之一。简单归纳,它主要包括关联条件、供求规则、市场形态以及实践趋向四个部分。在未来进行计算机网络和经济发展关系之间的定位剖析时,将以上四部分的探讨方式整合为:(1)不断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状态下,寻找能够将经济开发因素关联在一起的条件,实行更加多维度的产业经济规整思路。比如,智能化电子产业等方面。(2)供求规则的调整。在社会经济结构体系逐步完善过程中,通过技术更新、思维意识更新的方式,寻求与社会发展趋向相互一致的定位探讨趋向。(3)在市场结构动态开发导向的视角上,开展社会资源的统筹安排。比如,结合经济结构规制思路,开展相应地资源统筹安排向导。(4)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有序进行归类具体问题,实行相应具体的结构处理体系,打造良好的产业结构规制结构,这就是社会资源结构统筹的代表方式。从产业结构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良好的城市规划服务模式,是创建科学而长远的产业规划新导向要素。

第6篇:经济发展的展望范文

一、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物流管理技术不断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物流行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行业所涉及的经济领域范围非常广,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应该以高科技的发展为依据不断进化,从而实现传统的运输方式向现代化转型。物流行业在仓储、配送等工作环节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比如,在铁路运输方面,现如今铁路线不断增加,密集的铁路线连接成网使商品的配送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保鲜运输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对专业化物流的需求增大

随着生活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内容不断科学化,以至于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针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地优化物流管理方案,实现把物流成本降到最低的目标。目前,企业对物流管理技术的需求已经不再处于初始阶段,企业对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新兴产业的物流管理企业在生产链上与其他行业紧密相连,因此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3.物流企业的规范度不够

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在其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有些典型问题还没有被很好解决。首先,我国物流行业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规模相比发达国家仍然不够大,物流功能没有被充分的挖掘出来。物流功能仅限于储存、运输和配送,而与其相关的商品包装、加工和配货等增值服务还不够完善,物流供应链不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信息技术水平不够发达,现代化的物流设备不够全面,比如,GPS全球定位系统、自动化仓储系統、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科技手段没有被充分利用,从而不能够确保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极其容易在物流服务中出现的一些差错,导致企业无法在客户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和客户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具有依赖性的伙伴关系,这样才能够促进物流服务的有效发展。

二、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思路

1.物流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科技时代的发展非常迅速,需要物流行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物流管理技术,在提高发展速度的同时提高发展的质量,从而不断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的物流管理技术应该不断融入新科技,并且朝着标准化、多层次、现代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物流服务中运用高科技,提高系统的运作水平,逐步实现科学化、机械化的工作运作,以绿色化、自动化、柔性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式装扮物流技术与设备,从而实现物流企业本身水平的提高。

2.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我国的物流行业在整体上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提高自身发展还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员工在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使高科技产品有效运作。因此,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极其重要。要不断强化员工在工作岗位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使用先进物流技术的熟练度,培养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先进物流管理技术理念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形成文明的企业文化,营造一种积极工作的氛围。

3.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

在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科学使用物流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如果不以经济学原理指导运作,物流企业过度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就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比如,没有按照企业业务规模的实际情况,单纯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服务效率和质量将面临停滞状态。而且,企业如果做不到全面发展的话,发展物流技术虽然能够提升物流产业的整体质量,但是物流企业也会因此产生严重的资金压力。如果物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处于10%20%的水平,则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资金配置效益。所以,强化购置成本约束具有重大意义。

4.健全操作的组织形态

由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可以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原理,以此为指导原理健全操作层面的组织形态,从而可以促进物流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际上,组织形态就是变相的 生产关系,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物流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起灵活、柔性的组织形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物流企业提高对操作的组织形态的认识,那么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就会提升到新高度。

5.完善企业的绩效制度

物流企业要遵循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对人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环节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不断的完善绩效制度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员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促进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对资产管理增量和存量的关注度,通过成熟的绩效制度有效地促进物流企业发展。

三、物流管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1.物流技术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它会涉及到整个生产链的各个部分。物流技术的智能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商品化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常态,比如,在配送某种商品的时候,应用

计算机技术将物流技术智能化,通过计算机编制货车的运送时间和地点,充分发挥就近原则,减少闲置和等候时间,合理安排货车的配送区域和路线,这样就可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在物流行业应用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等智能化的系统,形成一种具有智能和优化功能的管理概念和模式,从而有利于管理人员有目标性的迅速的开展工作,实现物流管理技术的高度智能化。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然而应用IRP可以帮助企业紧随市场需求变化,甚至超前于市场需求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正确的决策。

2.物流技术的可视化

物流技术的可视化,具体而言,就是使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众多的流动的货物中科学的查看他们所需要的该商品的真实图像,在此工作环节的进行中需要借助DVIR、GIS、GPS和EPC等技术实现。物流技术的可视化,可以在某种商品出现问题的突况下,及时查找商品的类型和配货路线,从而可以及时地拦截,避免事件发生更糟糕的情况。

DVIR可以在物流作业现场与视频监控探头相连接,并且对仓储的每个商品设立独立的条码输入电脑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只需在电脑中输入条码管理人员就可以方便地在短时间内查找出该种商品运输过程的录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该技术还可以将这段录像以数字或图片的形式保存、打印或转发。如果该技术可以应用到物流行业中,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运输漏洞,提高工作环节的规范度和工作效率。这也是该技术吸引物流管理企业家极度重视的原因之一。

油品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需要经过两次配送,经历由大油库到小油库再到加油站的烦琐过程,因此,需要在配送中采用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用GIS和GPS优化数据处理技术,以可视化的决策技术为核心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发展目标,将油品配送到油库的过程细化、具体化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产品电子码系统可以通过对物流供应链的全程跟踪和追溯,从而实现物流服务的可视化管理。在理想状态下,通过互联网查询RFID標签中存储的EPC代码,用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将产品的信息自动的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使产品信息形成系统的信息库,以便于查找时对产品的识别。而且,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促进对产品的透明化管理。该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低成本的EPC标签的开发还处于萌芽状态,若可以及时将低成本的EPC标签应用到物流行业,那么就可以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增加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

3.物流技术的集成化

物流技术的集成化主要是指企业物流技术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集成创新。在物流企业的工作环节中可以将网络技术、信息资源、ERP等多个部分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利于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物流管理技术要充分将各个环节的发展衔接起来,加强供应链的一体化发展,这样可以增强物流服务多个环节的紧密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益和速度,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促进各个模块的组合化、通用化、系列化发展,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物流管理。

第7篇:经济发展的展望范文

舞蹈教育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舞蹈教育属艺术教育、情感教育,同时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代舞蹈教育存在非常大的缺失,没有实现舞蹈的教育性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舞蹈教育的优良传统,国际舞蹈教育现状和我国当代舞蹈教育的缺失,并对我国舞蹈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前景展望。

【关键词】

舞蹈教育;传统;现状;缺失;前景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问题。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门早就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当代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人才。上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就提出了智能发展的理论,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智能发展在整个教育领域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促进了各门学科课程的探索与改革。他认为,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了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等多个领域。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仅有的应试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像音乐课程、舞蹈课程都是对青少年影响非常重大的。现代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将会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1 我国舞蹈教育的优良传统

从文化艺术的历史延续性来说,我国舞蹈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在《史记五帝记》中便有记载,“诗言意,歌长言,身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论,神人以和……”。早在远古时代,已经对贵族学生进行了舞蹈的相关教育。到周朝初期的时候,舞蹈教育已经形成了定制,而且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都有不同的规定。但是在周朝因为是“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官府子弟才能接受教育。那么到了孔子时期,私学兴起,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的提出同样对音乐舞蹈教育提出了要求。古代的乐不单指音乐,而是以歌舞形式表现的。从历史传承来看,我国的舞蹈教育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舞蹈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 国际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国际舞蹈教育大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专业型舞蹈教育,另一种便是以美国为主的舞蹈普及教育。前苏联的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强调了对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这一模式能够集中最大能力培养一大批专业素质突出的舞蹈人才。前苏联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在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在学校除了上普通的文化课程,同时要开始学习舞蹈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这一早期的专业舞蹈人才培养制度为前苏联培养的一大批举世闻名的舞蹈艺术家,像卡萨文娜、扎哈罗夫、巴甫洛娃等。但是这种培养模式仅致力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进行舞蹈普及教育,对提升国民整体舞蹈素质来说没有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在美国实行的就是舞蹈普及教育,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各个阶段都设有必修舞蹈课程,而且教育目标明确,教学体系清晰。美国在教育法中也规定了以音乐、舞蹈为代表的艺术科目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舞蹈教育属艺术教育、情感教育,同时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像美国这样的普及舞蹈艺术教育,就不着力于能够培养一大批专业素质突出的舞蹈人才,而是在于提升全部受教育者的艺术涵养和道德文明素质,进而对受教育者进行全面的人格素质教育。

3 当代我国舞蹈教育的缺失

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门早就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当代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人才。但是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绝大部分的学校仍然坚守文化课至上,长期忽略艺术、体育,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长期在课表里做摆设。我国的学校教育没有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的价值和作用,虽然知道舞蹈教育属艺术教育、情感教育,同时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依然是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如果不是专业的舞蹈从事者,是不会接受专门的舞蹈培训。现有的学校教育课程也从没有将舞蹈纳入到必修课程,只是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学生的爱好加入适当的舞蹈教学内容。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就只有专门的文化课教育,更谈不上艺术教育,甚至是专门的舞蹈教育。在发达地区,学校虽然开设了舞蹈课程,但是地位不突出,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长期得不到健康发展。在新世纪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仅有的应试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像音乐课程、舞蹈课程都是对青少年影响非常重大的。现代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将会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4 舞蹈教育前景展望

舞蹈教育属艺术教育、情感教育,同时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和凝聚力;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学生进取的心态;抒情性舞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不至于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深受污浊;舞蹈教育还可以和其他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新世纪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现代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将会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普及舞蹈教育,但是一些中小学、高校都开始认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就先后报道了北京二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名校舞蹈教育的开展状况,虽然这只是局部的变化,但是我相信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舞蹈教育的愈加重视,舞蹈教育乃至整个艺术教育都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第8篇:经济发展的展望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环保物联网;发展;促进

引言

自2009年来,在信息技术和经济领域产生了两个热点话题,一是物联网,二是绿色经济。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被世界普遍认为是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绿色经济是以经济与环境的平衡式和谐共存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形式。它是一种低碳、资源高效型和社会包容型经济。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末期我国启动传感网研究开始,环保领域作为传感技术应用的重点试点领域之一。2011年10月17日,我国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通过“加强物联网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实时监测等领域的研发应用”。目前环保物联网已在我国引发应用热潮,我国各省环保厅利用污染源监控系统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自动监测。现今我国已将把实施经济绿色化转型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将是我国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展开环保物联网的发展对绿色经济的促进作用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环保物联网与绿色经济

1.环保物联网

环保物联网是指在传统环保行业引入传感器和自动化技术来实现环保科学化的网络。其内部结构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

环保物联网通过综合应用传感器、视频监控、射频识别等技术,在工厂污染源位置安装各类的自动监控仪表和数据采集器,从而构建起了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并将污染源的数据及时有效的传送到相关环保部门,推动环境信息资源高效传递,使得环保工作中的污染源监控实现智能化操作,从而达到自动控制污染源、建设生态平衡和绿色经济发展的目的。

2.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的实质是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形态,要求工业生产达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绿色经济的特点是要求商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中均实现绿色先导原则,以促进低碳的绿色经济建设。

三、环保物联网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关系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世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物联网将物质世界与互联网整合成统一、有机的网路体系,遍及智能交通、环境管理、公共安全、产业检测等诸多领域。物联网的泛在化性质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环保物联网对绿色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如下:

1.环保物联网智能化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以推动绿色经济建设

环保物联网技术用途广泛,遍及了工业污染源的智能监测、绿色生态农业、绿色智能物流、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等领域。

在环保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最重要领域之一是工业生产,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各类智能传感器识别终端不断融入。及时的信息反馈,自动控制产品的生产量,使得企业从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品质,将我国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推进到智能化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工业生产阶段,实现了绿色经济建设的要求。

智能绿色物流包括集约资源、绿色配送、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废物回收五个方面。智能绿色物流是把电子商务、仓储最优化等功能整合成为一体化的节能型物流平台,促进了绿色经济建设的发展。

环保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飞速前进,推动在我国经济在全球谋求发展绿色经济的哒背景下的稳步发展。

2.环保物联网的环境监控功能为绿色经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物联网=传感器+互联网。人类社会在各种物联网的传感器技术下被有效的联系起来,传感器除了包括射频识别(RFID)、GPS等物理传感器,现如今还融合了纳米技术、生物化学界的传感器等,使得物联网在绿色经济建设过程中有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环保物联网会对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改进现有节能减排的技术、智能化的监测系统满足绿色经济的要求;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为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信息保障,推动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只有环保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才能解决我国乃至世界在绿色经济建设各个环节之中的技术难题。环保物联网有效的作用于环境监控方面,得到的环境数据变得及时、有效,为我国环境治理的优化,环保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3.环保物联网技术促使新兴产业发展进而推动绿色经济建设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把传感器战备嵌入到交通运输网、输油管网、水体网、电网等事物中。可以实现资源最优化规划利用。环保物联网将新一代的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而基于环保物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产业与绿色经济的建设息息相关,环保物联网新产业的发展将促使我国的绿色经济建设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最终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稳定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环保物联网现实意义

发展环保物联网将极大地改善我国环保状况:在先进的RFID技术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大地扼制了企业偷排超排行为,减少了环境污染问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助于提高我国公民生活质量。

全国各地加强废气、废水等资源的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建设,使得各区域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我国的绿色经济战略。

中国全面建成全方位的、高端的、可持续的环保物联网体系,其能够更好的帮助中国政府减少在污染源监测过程中的成本及疏忽,使得中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在世界前列。

五、环保物联网的发展展望

未来中国环保物联网发展研究将呈现以下的五大远景:环保产业将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支撑跨区域的统筹管理和决策;

环保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的共同应用,将促进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城市建设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智能化的环保物联网促使全国各地加强废气、废水等资源的利用,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环境监控将全部自动化、智能化,最终全方位的实现环境监测、控制、治理及时有效;环保物联网将在技术上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2014重庆工商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 http://

[2] 杨子江.物联网:提升环境监控能力的抓手[J].环境保护,2010(8):29-31

[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迈向绿色经济:通往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面向决策者的综合报告[R].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1.

[4] 周光军.康佳公司绿色物流方案及实施研究[J].2009

[5] 杨志强,肖青,于蓉蓉等.中国移动:全方位展开物联网应用实践.世界电信,2009(11)

[6] 杨子江,陆励群,林宣雄.物联网时代和环保信息化的梯次推进[J].世界地理研究,2010,l9(1):157-165.

第9篇:经济发展的展望范文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民经济;发展;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已成为了国民生活结构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网络技术的研发当中去,网络技术的深化伴随着网络经济的产生,极大的改善了我国的经济状况。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我国的产业结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扩大了发展空间。网络经济产生了网络产业,网络产业的发展取决于网络经济状况,二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缺一不可。网络媒介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引导着各种经济活动,其中知识和信息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信息产业支撑着整个网络经济。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介质,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其中包含着产生网络经济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各部门,通过彼此联合、沟通、互补的形式运行,既能有效降低成本,又能有效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以此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通过本文的论述,一方面,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的材料,另一方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面临的问题

1、网络经济具体行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网络这一渠道,我们可以进行获取信息、交流沟通、游戏娱乐、金融交易等行为模式,各方面对人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的发展伴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改善,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网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网购已经成为当今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搜索引擎是网络进行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发展伴随着重大商机,能够激发经济效应的最大化。同时,网络通讯功能给人类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便利,丰富了交流方式,也给运行商提供了发展的契机。除此之外,依托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发展上也有质的飞跃,加强了各类企业之间的合作,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2、网络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源共享层面低。即使我国目前的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仍旧面临着很多问题,就资源共享层面来说,仍旧达不到较高水平,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比较低,在资源配置上缺乏合理安排,因此,导致了资源的铺张浪费和紧缺等现象的产生。我国网络发展的时间不长,就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在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制度上还不够完善,出现了法律法规无法适应新时代网络经济发展的现象,对网络运营商的相关管理不到位,其监督和考察的实施力度不够,无法及时阻止和有效避免网络上的恶性竞争。

(2)盈利模式单一。就目前网络经济发展方向来看,其经济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通过网络游戏、植入广告、移动增值业务等经营方式来增加其经济收入,对一些新兴的行业开发率比较低,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水平。网络经营模式被传统的盈利模式所占据,加大了新兴行业开拓和创新的难度,阻碍了宏观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机制,因此,对市场上经济的集中能力不强,各行各业的布局都比较分散,不利于网络经济结构的完善。虽然说我国现在的网络技术水平相对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很大程度上都是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而进行研发,并没有掌握技术的核心,因此在自身科技创新方面还比较缺乏。

(3)法律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网络法律保护意识是当今网络发展的一大弊端,我国对信息和资源方面的产品和产权没有清楚的界定,法律保护机制的不完善在网络产业的多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产品和资源的供给方面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信息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无法保持平衡。由于法律保护意识不强,不懂得如何通过有效手段进行权益的维护,因此,无法解决各种侵权牟利的问题,损害了创始者和使用者的利益。与此同时还伴随着很多侵犯隐私、泄露机密信息、盗窃资金等问题出现,严重影响网络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网络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网络经济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进程,丰富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之朝经济集约型的方向发展。依托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实体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两者互利共生,共同带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通过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了经济交易的最大效益化,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简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我国经济增长速率。

2、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我国产业结构水平低下,无法平衡当今的就业率和失业率,对于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来说,显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网络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推动了产业的升级,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经济的带动能力强,牵连面积广,对产品的更新换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品使用率。

3、改善我国就业结构体系

网络经济的发展能有效调整就业结构,改善了我国就业结构体系,减少了体力劳动者的身体负担,降低了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比值,同时对劳动者也有了更高的脑力劳动需求。从属网络技术方面的人员需要具备有高素质、高技术、高能力等方面的特性,这样才能满足网络经济的发展需求。通过改善我国就业结构体系,丰富了产业类型,为很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减少了劳动力剩余现象的产生,能有效的改善我国整体的经济状况。

4、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

由于网络经济具有跨空间、跨地域、跨语言和瞬时性等特点,能有效改善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通过网络平台加深了各自之间的了解,让外企和国企进行相互合作,进行文化交流,从而使之共同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网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打开国际市场,增加了国际贸易机会,通过塑造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加深外企与国企之间合作的欲望,从而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契机。

三、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

1、加强建设网络经济发展保障制度

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管理,导致网络经济运行的不通畅,无法及时解决各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建设网络经济发展保障制度,完善法律体系,从而实现网络经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网络监督建设,完善产品监督体系,维护产品信息的所有权,及时处理各大网络经济问题,同时相关企业需要积极配合保障制度的建设,从而提高制度建设的效率。

2、增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虽说我国的网络经济日新月异,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网站形式,但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恶性竞争领域,严重影响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网络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的研发和网络创新,通过树立企业自身可靠的品牌形象和发展战略,发展核心技术,抵抗网络竞争压力,从而扩大自身的发展空间,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3、完善网络经济盈利模式

通过提高网络信息的技术水平,从而改善网络经济的盈利模式,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将传统的经营方式与先进技术相融合,避免因重复建设而产生资源的浪费现象。企业需要完善自身的发展机制,建立起正确的网络经济盈利模式,对企业经济运营的方向准确把握,使之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将网络技术充分利用,进行产业结构的整合和完善,从而带动企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