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措施范文

健康教育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教育措施

第1篇:健康教育措施范文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许多因素影响病人的教育效果,我们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可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能力及健康教育效果,使健康教育真正成为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1  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缺乏教育意识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识不够明确,没有把健康教育看做是自己的义务,这无疑会对病人的教育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1.2  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  健康教育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的治疗手段,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护士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否则无法胜任教育工作。

1.3  缺乏沟通技巧  病人教育主要靠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的,护士如果缺乏沟通技巧就会对教育工作产生畏难和害怕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教育效果。

1.4  人际关系紧张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病人教育的基础,如果护患关系紧张或相互排斥,护士就得不到病人的信任,病人对护士所教育的内容就缺乏兴趣,因此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

1.5  教育时机不当  当患者还在进食、睡眠、情绪不稳定或因疾病引起疼痛而痛苦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将会导致病人对其反感、排斥,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1.6  未明确职能和法律职责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如果未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与医生之间沟通交流不够,将会出现护士解释不到位甚至错误解释或与主管医生不合一致,这样不仅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而且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1]。

2  应对措施

2.1  树立健康教育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病人健康观念明显更新,对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有强烈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是满足病人健康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改变病人及家属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疾病及疾病的不同时期扎实、深入、细致地做好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责任与义务。

2.2  补充健康教育知识  护士只由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深入、细致地洞察病情的变化,根据疾病的特点、病程的进展、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补充与疾病治疗、护理理论、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病人真正做到“知、信、行”的统一。

2.3  强化沟通技巧  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应先注意积极倾听,语言有针对性,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注意掌握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在护理过程中,要热情,面带微笑,仪表端庄,善于观察病人非语言信息,因势利导,使沟通顺畅。可采用讲座,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方法,掌握恰当地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2.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病人入院后主动向病人做自我介绍,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管理规定,说明将要为病人提供教育服务的内容,并遵守承诺,取得病人信任,消除其紧张心理。住院期间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教学,激发病人学习的兴趣,接纳并尊重病人,保护病人隐私,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病人出院前及时评价教育结果,征求病人对教育工作的意见,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使病人满意地接受结束护患关系的现实。

2.5  善于抓住健康教育的时机,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教育目标,善于抓住时机,随时进行教育。如在给病人测血压完毕,及时告诉病人目前的血压情况,服用降压药物会引起的不良反应。护士在巡视病房时随时收集病人的需要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满足病人的需求,如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及家属发放健康处方、健康画册、观看录像资料等[2]。这样既省时间,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6  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教育是否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涉及病人治疗方案、病情转归等内容时,护士应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避免出现承诺性的话语或与医生的解释不协调、不吻合的现象[1]。

   

综上所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护士有无树立健康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护士必须掌握精深的专业理论、广博的相关知识,一定的法律知识,熟练运用沟通交流的技巧;还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护理程序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和训练,使护理人员能够对健康教育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具备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能够根据病人的特点实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使病人真正达到“知、信、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第2篇:健康教育措施范文

关键词: 脑梗死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1、护理措施

1.1病情观察护理

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神志、瞳孔、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者出现瞳孔突然变大并且头疼剧烈、呕吐等症状时,这有可能是癫痫,所以要立刻通知医师,并马上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ml,但是大量的甘露醇可能会引起患者心功能不全,所以要同时给予患者24小时连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护。若神志清醒的患者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嗜睡、反应迟钝,可能是新的脑梗死出现,要立即告知医师并做出相互的护理措施。

1.2口腔及皮肤护理

要及时清理患者空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还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扣背。鼓励患者自行咳嗽排痰,若分泌物过多而无力咳出的患者或者是昏迷的患者,要将其头偏向一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吸谈法将痰液排出。痰液粘稠时,要给予患者雾化吸入,4小时1次。对于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要给予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畅通。脑梗塞患者大多遗留偏瘫等后遗症,长期卧床不能翻身,所以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要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平整、干燥、被褥及内衣要柔软。减轻患者受压局部的压力和摩擦力,还要经常帮助患者更换,没2小时翻身1次,在翻身的过程中动作要慢、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1.3预防病发症的护理

1、预防肺部感染:偏瘫卧床的患者抵抗力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特别小心避免着凉,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很容易向下呼吸道蔓延,从而引起肺部感染。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要留置尿管。留置尿管期间。要每天更换引流袋,并用0.5%的碘伏棉球擦洗会,并按时留取尿液并送化验室检查,警惕泌尿系统感染。

1.4饮食护理

脑梗死患者饮食应予清谈、低脂、易消化、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要少食多餐,限制动物内脏,脂肪的摄入量,还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天应控制在300mg以内,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要适量增加蛋白质,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这些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还要鼓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桃、木瓜、草莓、猕猴桃等。还要忌烟酒,也不可食用粗糙、干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护理。由于脑梗死患者语言沟通障碍、肢体功能恢复过程漫长、日常生活经常依赖他人照顾等原因,给患者家庭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患者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悲观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热情的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向他们介绍医院的布局和病房的情况。同时给患者深入浅出的讲解脑梗死的原因、病理、临床症状等疾病的相关知识及讲解治疗药物的作用、用药时间、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等。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可亲,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使保持乐观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3出院指导

3.1心理卫生指导

让患者了解其疾病已进入康复期,保持良好的心理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治疗的一部分。告诉患者应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解除悲观失望思想顾虑。并通过已康复病人为例,增强病人恢复身体健康的信心,能持之以恒锻炼身体。

3.2生活方式指导

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疾病发作,对长期卧床或久坐而不更换的患者,要注意变换,正确使用床垫,保持床褥清洁预防压疮。患者要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3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要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但是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比如跑步登山都不可以,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散步、体操、打太极等有氧运动,但是切记不可过量,以免疲劳过度。

3.4药物指导

药物对促进病情的好转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要告诉患者坚持定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开始每一个月一次。病情若无明显变化可每三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如发现眩晕,步态不稳,血压升高,肢体麻木无力,言语模糊或失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4、讨论

第3篇:健康教育措施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基层+社区

糖尿病是以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具有病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其通常会选择在家庭或基层医院来维持治疗过程。因此,加强对基层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指导和干预对于患者的疾病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对基层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措施以及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进行了本次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小区中的糖尿病患者共38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0.67±7.52)岁,病程2~9年,平均(4.31±2.80)年;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59.58±8.01)岁,病程2~10年,平均(4.81±3.0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患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血糖以及常规护理工作和药物、饮食、生活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干预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的防治措施,并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1)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2)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疾病相关资料、组织患者交流活动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并发症的警惕和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治疗。(3)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4)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急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5)通过电话访问或家访等形式定期对患者进行跟踪访问,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为其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

1.3评价标准

1年后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包括:对比患者接受护理指导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HbA1c、总胆固醇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本此研究数据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HbA1c以及总胆固醇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第4篇:健康教育措施范文

关键词:内科;健康教育;常见问题;护理措施

整体性护理是现阶段临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为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指导患者对疾病认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选取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实施后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6.8±2.9)岁;其中呼吸系统类疾病33例,内分泌系统类疾病15例,血液系统类疾病18例,消化系统类疾病54例。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现阶段我院内科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便在实施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宣教形式不恰当和宣教程序不恰当是目前医院内科健康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我院出现的此类问题,建议规范护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程序,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实现患者的自我护理。

1.3观察指标 在提出相关健康教育对策后予以实施,了解患者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对临床护理的投诉情况,综合性分析和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当数值P

2 结果

经对比分析可知,对策实施前,86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占本组患者总数的71.67%,而投诉率高达28.33%(34/120);在实施针对性对策后,118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8.33%,而投诉率降低为1.67%(2/120)。较对策实施前而言,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均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我院内科在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护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宣传教育形式不恰当:在医院护理工作下的健康宣教过程中,许多内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被编制成册发行,此类宣传方式没有针对性,不可满足不同病种和发病阶段的患者需求,宣教形式和宣教内容都缺乏针对性、个体性和创新性。②宣传教育程序不恰当:医院并未建立起完整和健全的健康教育程序,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宣教标准。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的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意性态度,执行不够严格,使得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未能取得成效[1-2]。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用以下对策:①医护人员需加强自身护理能力,注重健康教育的时效性,由于内科收治的大部分患者为慢性疾病,出院后均需长期遵医嘱服药,故健康教育工作需促进患者预后。医护人员在健康宣教过程中需引导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方式,以便预防疾病复发和相关并发症。②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病因、病情和病程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措施,重点把握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侧重于疾病知识的讲解,通过该宣教工作可使患者全面认识疾病的起因及预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护理认知。

本文研究表明,对策实施前,86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占本组患者总数的71.67%,而投诉率高达28.33%(34/120);在实施针对性对策后,118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8.33%,而投诉率降低为1.67%(2/120)。较对策实施前而言,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均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内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可有效运用于医院的健康宣教工作。

参考文献:

第5篇:健康教育措施范文

关键词 临床健康教育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临床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通过医学知识的传播,使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理念,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治疗与保健一体化。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健康教育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鉴于此,对南阳市张仲景医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总结临床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对措施。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南阳市张仲景医院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20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4人和护士9人,2011年2月~2011年11月住院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45~89岁;文盲2例。

调查方法:依照南阳市张仲景医院制订的健康教育评价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调查表请患者填写或由调查人员协助填写,总结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同时,随机调查20名护理人员,针对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结 果

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患者对病房环境和设施的使用、病房管理制度、主管医生/护士、治疗方法、常规检查项目、用药相关知识、护理操作、合理饮食、预防疾病发生的诱因、自我护理功能锻炼的知晓率发病率94%、86%、97%/78%、92%、69%、60%、75%、72%、60%、50%。

健康教育方法:患者对语言沟通、知识手册、健康教育处方3种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分别为70%、94%、85%。

施教护士:患者对施教护士的服务态度、相关知识、表达能力、教育方法的满意度分别为96%、73%、81%、71%。

讨 论

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⑴护理方面问题:①医护人力资源配备不足:目前张仲景医院护士与床位比平均0.35∶ 1,尚未达到卫生部要求0.4∶ 1的相关要求,护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能为患者提供详细系统的健康教育。②护理人员思想认识偏差:责任护士把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教育作为护士长布置的一项工作来完成,应付检查,对护理教育角色认知偏差,不重视健康教育。③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大多数护士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仅局限为卫生宣教、出入院指导。④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缺陷:宣教护士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内容缺乏趣味性。⑤护理管理方面: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缺乏专职的健康教育监督管理人员,而且在评价标准、人员培训、管理体制、奖惩制度等方面还有部分问题需要解决。⑵患者及家属方面:①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住院患者健康需求和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与文化程度成正比,部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认识到。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认识上存在偏差:部分患者认为护理工作停留在传统的打针、发药上,对护士的健康教育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有调查显示,66.8%的患者认为来自医生的健康信息可靠,对护士缺乏信任[1]。③患者病情的影响:患者的病情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病情急、重的患者及家属心神不安、顾虑重重,无暇顾及健康教育,也不允许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①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支持:增加医护人员数量,合理进行人员排班,由资历深的主管护士任责任护士,固定日班,做好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书写护理病历,倒班护士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负责住院患者的治疗和基础护理工作[2]。②资金投入和相关资料支持:完善健康教育资料,规范健康教育处方,制作通俗易懂的知识手册、宣传画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生动、使患者易于并乐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活动。③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可通过自学、参加各种学习班、院内培训、专题讲座等渠道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心理学、伦理学、营养学、康复学以及公共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④提高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做到对病情、用药、各种检查目的、目前治疗方案的全面了解,使教育的内容与医生一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信任度。⑤运用护理程序制订健康教育路径: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制订健康教育路径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所有护士必须按照路径表的内容进行工作,使护理更具计划性、预见性,可以防止因护理人员知识、技术水平不同,沟通技巧差异使患者所接受到的健康教育知识出现偏差或不足现象[3]。⑥做好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确定健康教育监管人员,定期检查其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每周进行1次专题护理查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临床健康教育是当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责任,是临床护理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和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要改变知识结构,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从而拓宽护理服务领域,护理管理者要有系统的管理方法及工作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聂岚,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N].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6):18.

第6篇:健康教育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产妇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法 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和健康教育。结论 帮助孕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注意每日所需热量,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鼓励孕妇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有针对性地解决孕妇的心理问题。做好各种症状的护理,指导孕妇识别异常症状,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指导妇女做好孕前期和孕期的保健。

【关键词】正常妊娠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妊娠开始于卵子受精,终止于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排出。临床上为便于计算妊娠期,通常从末次月经的第1日算起,全程约40周(280日),并将其分为3个时期:妊娠13周末以前称早期妊娠(first trimester);妊娠第14~27周末称中期妊娠(second trimester);妊娠第28~4l周末称晚期妊娠(third trimester)。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称足月妊娠。

1 一般护理

帮助孕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注意每日所需热量,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定期测量体重,观察体重增长变化情况。告知孕妇自我检查与定期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产前检查9次,即妊娠20~36周期间每4周检查1次,妊娠36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

2 心理护理

针对孕妇对妊娠的心理适应程度,鼓励孕妇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有针对性地解决孕妇的心理问题。帮助孕妇接受妊娠的事实,使其逐渐适应新角色。告知孕妇及其配偶,孕妇情绪变化可以通过血液和内分泌的改变对胎儿产生影响,过度的紧张、焦虑可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同时更易发生妊娠期与分娩期并发症。鼓励孕妇调整与家人的关系,动员孕妇配偶及家人共同参与,对孕妇提供心理支持,以缓解不同程度的焦虑。

3 症状护理

3.1 恶心、呕吐和胃区不适 参见妊娠期呕吐。

3.2 胀气和便秘 指导孕妇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适当锻炼促进胃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遵医嘱用药,使粪便滑润容易排出。

3.3 尿频、尿急 常发生于妊娠早期和妊娠晚期,在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下,可不必处理,也不必限制孕妇的液体摄入。妊娠终止后,症状逐渐消失。

3.4 腰背痛 指导孕妇避免长时间坐位,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孕妇拾取物品时,应弯曲膝盖,保持脊柱平直。建议孕妇适当作产前运动。

3.5 下肢肌肉痉挛 告知孕妇避免下肢疲劳或受凉,睡前按摩小腿或将下肢垫高,可预防该症状的发生。一旦发生痉挛,让孕妇伸直下肢,足背屈,局部热敷按摩,症状可得到缓解。牛奶中含丰富钙质,应鼓励孕妇饮用。遵医嘱指导孕妇补钙和维生素D。

3.6 下肢水肿及静脉曲张 指导孕妇左侧卧位休息,坐立时抬高腿部,避免长时间站立。嘱孕妇不穿紧身衣裤,下肢可使用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回流。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3.7 眩晕 告知孕妇避免去人群集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并应避免:①长时间仰卧位或过快地变换;②长时间站立;③过度兴奋和精神紧张;④过度疲劳等。指导孕妇尽量采取左侧卧位,以利于静脉回流和胎儿血氧供应。若应对无效,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8 白带增多 告知孕妇穿棉质内衣,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禁止阴道冲洗。如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外阴瘙痒,或分泌物呈黄绿色伴异味,应疑有阴道感染,及时就医。

3.9 贫血 嘱孕妇增加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蛋黄和豆类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铁剂,为减轻胃肠道刺激症状,宜在餐后服用。

4 健康教育

4.1 指导妇女做好孕前期保健 应告知夫妻:①选择最佳生育年龄有利于母婴健康,许多资料表明女性生育年龄在25~29岁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最低;②健康的身体、心理和生活习惯与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胎儿健康发育,夫妻双方应避免过度紧张、劳累和精神压力,戒烟、酒;③应脱离接触有毒物质的职业,避免出现胎儿畸形。

4.2 指导孕妇加强孕期保健 加强孕期保健包括:①认真对待早孕检查和定期产前检查,早孕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应于妊娠20~36周间每4周1次,妊娠36周起每周1次。②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孕妇应穿宽松、舒适的棉质衣袜,避免着凉;随着乳房增大而变换胸罩;选择有宽大后跟、高度在2~3cm、鞋底柔软带有防滑纹的鞋;妊娠早期及妊娠晚期应避免性生活,以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及感染;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应避免阴道冲洗或盆浴;避免染发、烫发及接触有害化学物质。③慎用药物,如病情确实需要用药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④适度工作、活动与休息,在妊娠晚期应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强度,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孕妇活动应注意避免到人群拥挤、空气流通不好的公共场所活动;起床时先侧卧,然后双手扶床边慢慢坐起,避免造成直立性低血压;避免提拿重物,捡拾物品时直腰屈膝伸手取物,然后直腰站立;坐时应将腰背靠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以免腰背酸痛。⑤加强妊娠期营养、自我监护、胎教和分娩前准备等。

4.3 指导孕妇识别异常症状 异常症状有:阴道流血、持续时间长而剧烈的呕吐、发热、腹痛、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气短、胎动次数减少、下肢凹陷性水肿经休息后不消退、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外阴瘙痒、液体突然自阴道流出等,应及时就医。

4.4 指导孕妇识别先兆临产 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先兆临产(threatened labor)。先兆临产包括:①分娩发动前,常出现不规律子宫收缩,临床上称为假临产(false labor)。②胎先露进入骨盆入口,使宫底高度下降,孕妇感到腹部较前舒适,称为胎儿下降感(1ightening)。③在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少量出血,与宫颈黏液混合排出,称为见红(show)。出现先兆临产,应做好去医院分娩的准备。

参 考 文 献

[1] 朱洁,谢幸,丰有吉,等.妇产科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2005,6,(第6版).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0-191.

第7篇:健康教育措施范文

【关键词】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干预;症状自评量表

Research 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asures in th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Lu Juan, Cui Qiaoli, Li Jian.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UPI,SCL-90 and STAI, th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in 02, 03, 04 grades were tes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measures system, we consecutively tested the undergraduates in the 04 grade. Resul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04 grade undergraduates is improved step by step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duca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especially after half of the year.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system is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asures; Intervention; SCL-90

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部队医疗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实现“平战”结合,“军地”结合目标,建立现代化军医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关于构建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另文发表[2]。本文研究其干预效果,为提高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根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军医大学02级、03级、04级所有计划学员为样本。

1.2 方法

1.2.1 测试时间 2005年5月对3个年级769名计划学员进行心理测试,回收有效问卷739份,有效率为96.1%。其中02级231名、03级113名、04级395名;男学员598名,女学员141名。同时对04级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的追踪调查(每半年进行1次)。

1.2.2 测试工具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综合评价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学员队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

1.2.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AS 8.2统计软件,P

2 结 果

2.1 UPI部分

2.1.1 3个年级学员UPI总分比较 见表1。

2.1.2 04级学员UPI总分比较 见表2。

2.2 SCL-90部分

2.2.1 3个年级学员SCL-90比较 见表4。

2.2.2 04级学员SCL-90比较 见表6。

2.3 STAI部分

2.3.1 3个年级学员STAI比较 见表8。

2.3.2 04级学员STAI比较 见表9。

3 讨 论

3.1 样本和测试时间的选取 军医大学生前3年在校进行理论学习,后两年临床实习。由于实习点较分散,不便于实施干预措施并进行心理测量,故本研究选取了在校的3个年级学员。由于新训期间文化课、军体课复试,加上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学员精神压力比较大,视心理测试为考试,各项谎分较高,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本研究剔除了刚入学的时间段:04年底,选择了每学期中间的3个观察点:2005年5月、2005年11月和2006年5月。

3.2 已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有效性 UPI主要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简易调查表。它的测量结果,3个年级学员无差别(表1);04级学员3个观察点的比较有差别(表2)。说明3个年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似;在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循序渐进的开展下,04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SCL-90比较得出了3个年级在总均分、各项因子上有差别的结果(表4)。这似乎与UPI的比较结果相矛盾,这是因为SCL-90把测量的心理状况细分为10项因子,而且事实上军医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开展,只是从2005年开始更加科学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体系[2]建立并实施。04级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03级学员,特别是低于02级学员,03级学员则低于02级学员(表5),即高年级学员比低年级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一些,这也印证了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高年级学员一方面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另一方面自身随着经历的丰富,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成熟。04级学员3个观察点比较同UPI也有差别(表6)。焦虑是军医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3],本研究采用了STAI问卷,测试结果和UPI相似(表8、表9)。

04级学员3个观察点的3个量表的比较都有差异。说明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体系,较之以往传统的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应了新形势下军医大学生的需要,能有效地改善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仅仅1年时间,04级学员心理问题明显减少。

3.3 军医大学生心理水平呈现一定的规律 从表3、表7、表10可看出,04级学员的UPI总分、SCL-90总均分、10项因子分、状态焦虑、特质焦虑,2005年5月和2005年11月比较、2005年5月和2006年5月比较有差异,而2005年11月和2006年5月比较无差异。在干预措施影响下,04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正逐步得到提高,尤其是在2005年11月,经过半年(1个学期)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初显成效,此后半年内,心理健康则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说明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持续有效的开展,军医大学生心理水平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一个高峰,此后维持此状态处于一个平台期。

3.4 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除抑郁因子外,04级学员在2005年5月、2005年11月、2006年5月SCL-90总均分、其他各项因子得分比较均存在差异(表6)。这说明已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效,但还要针对学员的抑郁问题加强教育,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对策,以更好地提高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张敏,常震,张磊,等.军医大学本科生身心健康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7

[2]鲁娟,扈长茂.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5

第8篇:健康教育措施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84-02

一、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近十年来,全国各中职学校迅速行动起来,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存在一些问题:

1.定位太空泛,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目标脱离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中心工作,成为附加的“一张皮”。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太空泛、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好像“猴子挑桃子”,选一个换一个,结果是全校教师忙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目标不明确、不统一。

2.课程内容太繁荣,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一方面,由于目标定位不具体、不具操作性,教师不知道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没有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针对性、系统性不强,造成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过于随意,出现了“万金油”效应,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3.教学分工太混乱,缺乏一致性和集中性

首先,由于课程内容复杂,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因此,教师教学无分工或分工混乱。其次,由于课程分工不明确,教师方方面面都要教、都要懂,而实际上很多教师无法做到这一点。

4.效果评价太虚泛,缺乏指标性和专业性

心理教育缺乏评价主要源于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不知道评价什么。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没有具体评价指标。

二是不知道采用什么指标来评价。一些学校用教师心育科研成绩、德育活动获奖情况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成果和惟一成效。

三是不知道如何进行评价。由于课程分工不明确,教师专业性不强,缺乏专业性评价指标。常此以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变成“摆设、花瓶”。

二、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的思路

教育质量是生命线。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一所学校要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心理素质需做好下列工作:

1.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培养学生健康心里的师资队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建立一支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心健康教育的关键性环节。学校应该招聘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悉心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

1.1业务进修。分批次将教师送到高等院校的心理教育院系进行短期培训,也可以聘请有专业资质的心教育教师到本校授教。

1.2观摩交流。职业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听课观摩、经验交流、参观访问等途径来提高自己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2.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全面教育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任务相当繁重,需要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和全面教育渗透。

2.1心理教师的工作职责

调查、测量和分析、评价学生的心理情况;制定学校心育规划和教学方案;个别辅导和团地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价和科研工作;培训和指导全体教师开展心理教育。

2.2全体教师的工作职责

全体教师(含班主任)分工合作,每位教师承担某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的教学工作,分工按“学科性质与心育主题密切相关”的原则

2.3在实习实训中教师的工作职责。实习实训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这种分工方式的优点;

第一,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第二, 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通过分工,教师只负责某一专题内容,易于掌握某一专题的知识和技能。第三, 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分工后,教师要学习的心育专题内容面较集中,坚持两三年后,必然会有所专长,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自然提高。

3.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学校每年春秋季新学期开学都要认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建档登记,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协助家长做好教育、疏导、监控工作。要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五个早”预警机制,加强“7个重要时段”管理工作,即毕业生离校前、放假前后、新生入学后等等时间的重点监控。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理念,为学生生命安全负责,确保学生在校健康、快乐成长。

4.加强教育效果评价

首先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内容。应集中于一点:学生心理素质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情况如何。例如,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心理是否发生了变化等等。

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价的指标。应采用与课程内容(主题)相关的、心理学专业的指标对心育效果进行测量。如人际心理可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

再次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前测,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毕业生在进行离校前进行后测和数据分析。前后两次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就是学校三年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可作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绩的评价。

5.正确区分心理与思想品德问题,避免心理教育工作德育化

心理性的行为问题多半由生理问题导致,不会对他人造成深层次的影响,这种行为多数情况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道德性的行为则不然,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恶劣,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加根深蒂固。所以,在处理心理问题带来的异常行为时,不能将之想当然地上升到道德层面。这种做法是将心理问题等同于道德品质问题,并施以不当的解决方式,我们称之为“心理教育工作德育化。

当然也不能把本属于道德品质的问题一味地看作心理问题。我们知道,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服、引导,目的在于助人自助。道德品质问题需要刚性措施来解决,可采取强制性的,甚至是惩罚性的手段解决问题。教育工作者在处理学生身心成长阶段自然显现出现的问题时,一定要将二者区分开来。

6.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或形式,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化

职校的学生,年龄处于跨两次心理迅速变化时期,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或手段,促使学生身心沿着正确的轨道成长。

6.1加强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设立心理咨询室,通过个别咨询、书信咨询、电话交流、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要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或栏目,开通QQ、博客、MSN等网上渠道,为学生提供及时、便利、隐秘的心理咨询服务。要组织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和专家督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咨询能力。

6.2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电视、网络、校刊、橱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6.3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4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或必选课,保证教学时间,使用优秀教材,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健康快乐成长。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促进学生成长与潜能开发为目标的,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教育者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包容,其次才是对心理行为的深层次挖掘并给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或建议。以爱为前提,以爱为引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乃至整个教育工作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1:55-60.

第9篇:健康教育措施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误区、防范性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体现滞后性

在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标志是是否建有心理咨询室,似乎主体对象就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工作流程就是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工作面窄。相比学生整体人群的的心理健康来说,认识是相当片面的。然而事实上,学生一旦真的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学校心理咨询室由于在"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了解甚少。针对性地辅导并不能起到很好效果。因而说,不重视心理预防的话,学校心理教育容易走入"马后炮""事后诸葛亮"的尴尬境地。

(二)从业人员两极分化

当前学校要么非常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缺乏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要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严格准入,精心打造心理咨询室,购买仪器,添置设施,靠一两个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打天下,把班主任、任课教师干脆撇开,唯理论、唯技术,孰不知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把班主任、任课教师放在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是本末倒置的。

(三)学校心理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新的心理障碍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流失,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心理上有疾病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心理健康教育的度与规范。

(四)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中小学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入误区的原因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行政部门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另外,由于许多中小学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因此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三、如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先导。"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要。多年的教育发展及教学实践证明:在学校若能树立起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在更深层次上的突破与延伸,必须对现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反思和再认识,全体总动员,清理教育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及行为偏差。教师也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训

搞好教师培训,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的中小学全部拥有专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是不太现实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培训工作:首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派出老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发达农村地区学习、考察、培训与研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其次,接受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把外出学习培训和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购买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为老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再次,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研能力得到提升。

(三)全员参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要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密切配合。一方面要在学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利用现行课程,进行学科渗透,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另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与人相处,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适情绪。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家庭、社会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观念、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同时,中小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质也会受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倾斜,这样,学校教育的结果易被家庭、社会的负面作用抵消。因此,学校应针对家长们的心理特点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正确的教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