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安全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教育、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意识
首先要从员工的思想意识抓起,解决员工安全管理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全体员工真正从思想深处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变“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促进员工做出安全决定意识的有效提升。
安全生产教育应注重结合本企业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生产阶段,采取读书看报、学文件、学制度、学讲话、学事故案例、安全宣传栏、集中授课、张贴安全标语、开办安全讲座、宣传画等等不同的宣传教育形式,及时更新宣传教育的内容,把一些常用的贴近工作的安全知识传授给职工,让职工在接受安全教育中保持新鲜感,并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紧迫性,从而引起职工在工作中对安全生产足够的重视,做到时刻想到安全。
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员工行为意识的提高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挖掘安全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就是将视觉、听觉、感觉手段导入在其中,使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创造出更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求促进员工安全自觉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促使员工能够做出正确的安全决定。
第一是确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安全理念是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对安全的总的价值选择,决定和影响着人的想法、做法及决策。确立正确的安全理念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企业树立“劳动创造财富,安全带来效益”的安全效益理念;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安全发展理念;促使从业人员树立“爱家就是爱生命,重情更应重安全”的安全爱护理念。
第二是培育良好的安全心态。人的心态和情绪是影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许多安全事故并非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够,而是因为人的过度情绪化所致。不正常的心态和不稳定的情绪,有时将冲破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防线,表现为安全行为的失控和失误,导致无意或故意违章,最终由于错误的安全决定导致事故。
第三是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将人本管理贯穿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健全制度,靠制度的强制约束逐渐养成职工安全行为习惯,最终上升为安全文化理念,使安全制度更好地延续和落实,杜绝习惯性违章。
第四是采取新的技术措施,推动安全管理手段的升级。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性好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以改造企业传统的、陈旧的管理手段,从设计、工艺、技术装备上保障安全生产,从硬件上做到本质安全,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大力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突出领导带头作用,培养安全生产超前意识,促进员工的安全行为意识的提升
第一是突出领导带头作用。通过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让员工真正看到、听到和感受到领导在关心员工的安全,在高标准地践行安全,感受到各级领导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决心和毅力,体会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将安全生产的意识转变为具体的行动,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第二是培养安全生产超前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长期坚持的安全指导方针。“安全第一”说明了安全工作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预防为主”强调了抓安全工作中要预先发现事故隐患,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把事故消除在初始状态。
第一步“防在前”。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通过现场检查、评价、和分析判断,准确查找出威胁安全生产的苗头和事故隐患,切实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在事故发生之前,将事故隐患消灭在初始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才能使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
第二步“想在前”。每天工作前,要坚持岗前安全生产教育,思考应该怎样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想到通过什么方法、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保证安全生产。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不断强化和提高全员素质,查找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要做到这些,每一位员工、每一位管理人员,就必须时时处处“想在前”,就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超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工作抓细、抓好、抓出成效,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切实有效。
各镇(乡、街道)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区直学校,各民办学校:
建党百年大庆和暑期将至,为确保全区教体系统安全稳定, 根据省安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为庆祝建党 1O0 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环境的通知》(赣安办字〔2021〕35 号)和省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赣教电传字〔2021〕14 号)的文件精神, 要求各学校、幼儿园防范化解涉校涉生重大风险,维护全区学校平安和谐,现就进一步做好近期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
“七一”和暑期将至,师生思想活跃,人员外出流动量大,安全隐患增加。各学校、幼儿园要充分认清做好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师生至上、安全第一”,对学校安全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市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工作责任制,把学校安全工作的任务部署分解落实到地方和学校的具体单位、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口把守,消除学校安全工作监管盲区、堵塞管理漏洞,严防各类事故特别是学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各学校、幼儿园要把做好党的百年华诞和暑假期间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再进行一次总体部署,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措施到位。
二、认真开展放假前学生安全集中教育
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实际,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专题讲座、设立墙报展板、开辟校园网专栏等形式,在“七一”和暑假放假前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要加强学生旅游安全、交通安全、暑期消防等各项安全和应对自然灾害、反电信诈骗、非法校园贷、反传销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要重点加强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防溺水警示教育,加强学生远离“黄、赌、 毒”、不良网贷和反、反非法传销等法制教育,提倡安全、文明、健康的假期生活。各中小学校要全面使用《江西省中小学校学生安全提醒教育每日一播》,确保放假前天天播出。中职学校要针对校外实习情况,加强实习规范管理和生活安全常识教育,不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三、扎实开展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
各学校、幼儿园要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及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护学行动”等行动有机结合,在放假前扎实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突出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校内水域、教学楼、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仓库等要害部位和场所。对暑假期间校园内停用的场所和设施(备),特别是用水、用电、用气设备以及危化品存储设备,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和具体防控措施。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在放假前要迅速组织整改,对短期内解决不了的,要安排专人跟进,明确完成时限。
四、切实做好学生人身安全防护工作
各学校、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 坚决维护校园和谐,确保食品安全,要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管理暂行办法》,按照防溺水任务清单要求,进一步加大预防溺水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当地镇、乡、街道(居委会)的沟通协调,推动重点危险水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防溺水安全措施落地落实。要大力推动校园安防建设“三个百分之百”和“四个一工程”标准化建设, 不断提升安全防控能力。解决防范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指导学生舒缓压力,疏导心理情感。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理性看待学生考试成绩,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睦家庭氛围。
五、提高敏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各学校、幼儿园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关键人”纳入管控视线,建立“一人一档”信息,要加大排查甄别力度,逐人制定工作方案,逐人落实稳控措施,精准把控网上网下突出动向和可疑苗头,严防漏管失控演化形成现实危害。对校园及周边排查发现的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 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而扬言报复社会的重点人员,要及时通报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配合做好矛盾化解和行为管控,防止发生冲击校园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极端事件。对原民办代课教师挑头骨干人员要逐一剖析评估,精准施策分化转化。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师生关切问题,做好政策解读和教育引导,落实安全稳控措施,坚决防止群体性涉稳事件的发生。
各学校、幼儿园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保证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值班人员随时在岗在位, 有能力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有关重大突况和重要信息, 要第一时间上报有关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1 两罪行为危险程度的区别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所增设的《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成立危险驾驶罪。从法条上可看出,危险驾驶罪的成立有两种行为方式,一是追逐竞使,二是醉酒驾驶。追逐竞使指两辆车或两辆以上的车以高速行驶的方式相互竞赛,不同于日常的飙车的行为。追逐竞使的行为的情节恶劣范围视所处环境而定。
根据刑法刑法第114条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观表现是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其他危险行为”在法条中没有以列举式的方式明确,张明楷教授认为“以其他危险方法仅限于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方法。笔者认同只有行为引起的具体危险状态才可能是危险结果,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就无法衡量危险的结果。“其他危险方法”这一集合除了放火、爆炸、投放毒害性等物质元素外,在这瞬息万变的高科技社会,与放火、爆炸的对社会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方式可能会出现,用列举方法列不尽。如何判断发生的危险是否具有高度危险性,需要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标准。因此,以放火、决水、爆炸作为“其他危险方法”的参照物,则其他危险方法的危险程度是指使用其他危险方法同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一样,一经实施就可能危及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是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行为。
由以上分析对比,二者的行为共害的客体都是公共安全,虽然危险驾驶行为方式危害小、破坏力不强,是普通交通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具有危害大、破坏力强的违法行为。但在一定情况下,二者所造成的后果有可能会对公共客体的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危险驾驶罪的两种行为对公共安全存在着潜在的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相当的危险,关键是行为是否造成严重的后果与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2 两罪主观方面的区别
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过形式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成立的。但是,关于危险驾驶罪主观方面的认定,学术界观点不一,具有代表性的张明楷教授认为危险驾驶是故意犯罪,故意的抽象危险犯。笔者认为危险驾驶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与由这种驾驶行为多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有可能不一致的,需要区别对待。因为,在我国的刑法“危害结果”有个相对比较广泛的含义,是指实害的结果和危险状态。所以,主观罪过内容是有区别的。
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全罪的关系
从客观方面作为立足点,危险驾驶行为造成的具体危险可能存在的情况:无实害结果、轻微伤、轻伤、重伤、死亡。
情景一:危险驾驶行为人深夜在一条几公里都没有人和车辆的公路醉酒驾驶。在没有造成任何实害结果的情况下,可以推定行为人对危险状态是持有间接故意的心态。是否存在过失心态,我认为是有这种可能存在的,倘若行为人内心轻信能避免严重结果的发生而且事实上没有发生严重结果。因此,不管行为人持有何种心理态度,只构成危险驾驶罪,并不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竞合。
情景二:2011年,高晓松酒后驾车回家,与车辆相撞,造成四人轻伤。经鉴定,高晓松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为243.04毫克/100毫升,是醉驾标准的三倍多。危险驾驶造成的实害结果是轻微伤或者轻伤,此种情况下推定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是过失,由行为人造成的实害结果推测行为人有可能做到采取积极的措施积极避免重大危害结果的发生。若是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道该行为造成一定的后果,仍然放任结果的发生。同样,该行为定性为危险驾驶罪。
情景三:2008年,孙伟铭醉酒驾驶并且超限速行驶,先后与四辆轿车相撞,造成多人死亡、一人重伤以及损害了公私财产。经鉴定,孙伟铭驾驶的车辆碰撞前瞬间的行驶速度为134-138公里/小时,案发时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为135.8毫克/100毫升。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其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公安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及其维护,涉及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秩序及其危害因素,以及公安警务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公安队伍建设及发展等。[1]明确界定了公安学的研究对象为“秩序和安全”,故应当以此准确界定治安学二级学科研究对象,以此阐明治安学与同属公安学一级学科的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与区别。那么,治安领域特殊矛盾性的分析确立也就成为研究的核心所在。笔者曾在比较分析众多“治安”概念的基础上理清了治安、治安秩序、治安问题、治安管理等治安基本概念:[2]治安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状况,是反映社会安定和公共安全的一种社会状态;治安秩序是一定时期社会管理者(统治阶级)以及社会大众所普遍规定(追求)的一种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治安问题是一定时期人们对治安秩序的期望目标和治安现实之间的差距的显现;治安管理是对现存“治安”状态的管理和控制。显而易见,治安基本概念的明确要求治安学学科研究着眼点不能简单冠以“安全和秩序”的名头,应当以此为“基”,作出清晰的界定,据此划分与治安现象研究紧密相关的学科群。学科外延的划分是学科能否存在和能否保持学科独立性的必然,治安学学科的划分和研究必然要准确区分与治安现象研究紧密相关的学科群,使其在纷繁复杂与混沌中清晰。故治安学学科研究的“秩序和安全”的范围应当主要界定为“社会公共安全”,而秩序的确立和维护亦是为了实现“安全”,有秩序才能确保安全,秩序是安全的实现形式,无秩序乃至混乱则将引发安全危机。反之,只有在安全状态下才能确保有秩序,无安全则谈不上有秩序,安全的状态才是有秩序的状态,安全与秩序互为依托,互相映衬。治安学研究的“社会公共安全”实则是“社会治安安全”,即由公安机关控制、管理、保障和维护的同社会公众人身和财产直接相关的社会安全因素和安全状态。其涉及关系体为治安力量、治安对象、治安相关对象等;而涉及关系表现则为政治关系、行政关系、法律关系、管理关系、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等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影响,故对其涉及具体关系表现的认识也要从管理学的视角、政治学的视角、法律的视角、社会学的视角等多方位去认识和应用。我们知道,和谐稳定、平安有序社会的实现需要社会的安全整治,但社会安全整治是个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治安只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治安作为社会安全表现状态,其影响因素遍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法制、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现实社会治安状态并带来治安管理理念、治安管理方式方法的变革。而且,区域和影响力的差异、思想认识的偏差等不可避免制约着具体治安管理行为的实施,影响到治安管理行为追求的结果和治安价值的实现。故以二级学科界定的有限性而论,治安学研究对象的确定切忌简单地将“治安”二字所能包含的对象和问题统统纳入治安学的研究对象范畴。治安的外延分布无疑是极其广泛的,但治安的内涵无疑也是确定的,其决定了治安学研究和借鉴的宽泛性。但比较治安学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如涉外警务、交通管理、禁毒学等学科(他们在治安学二级学科地位确定前均纳入治安学范围,或以一定形式存在于治安学下)前后发展的现实变化,学科发展的独立性和空间性也要求治安学做出相应变革,在此情况下,治安学二级学科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小治安(如将治安划分为大治安和小治安等)或狭义治安(如将治安划分为广义治安和狭义治安等)。
二、治安学的学科定位
学科建设必须以清晰的学科定位为基础,其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从当前治安学学科建设的现状来看,学科研究底蕴不足是不争的事实,有待学科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解决。但学科定位的模糊性和发散性,学科研究范畴的无限性和学科内涵外延界定的不准确性,不可避免淡化甚至弱化治安学学科建设者、研究者和治安实务管理者的治安学科意识,无意识即难以形成发展思维,学科槽更难以建立。在治安学乃至公安学学科地位确立之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包含“治安学专业”在内的14个本科专业作为“公安学类0305”列入“法学03”学科门类,授予法学学位;而公安学领域的研究生培养的相关专业及研究方向则被列入法学、教育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分属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军队指挥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一级学科,散见于十余个二级学科,治安学相关的研究方向治安管理和安全管理则被归入行政管理学二级学科,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学科门类的不清晰亦充分表明治安学学科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上报的《公安学一级学科调整建议书》认为,公安学是研究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公共安全的公安警务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的新兴学科。公安学一级学科的任务则界定为:科学研究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公共安全的警务活动及其规律。公安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涉及人文学科等方面的内容,是法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军事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需要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构成的知识平台支撑。从学科的基本分类来看,公安学属于应用学科,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侧重研究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和查处犯罪的对策、方法与手段。[3]而治安学作为公安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涵盖范围超越了所有同级并列二级学科,学科属性的多元化决定了学科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知识功能等都应当吸纳相关学科知识为其所用,故治安学学科应当界定为交叉学科或互设学科,横跨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但以研究社会公共安全的维护和保障为己任。“学科从来不是在真空中发展的,它是科学及社会内外部多重因素冲突、碰撞和博弈的产物。……学科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社会机制、经济结构,科技水平决定了学科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社会需求成为学科发展不竭的外部动力源泉”。[4]至于如何为治安学学科下定义,迪尔凯姆的观点可供借鉴:“只取这样一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外形已经明确,具有一种团体现象的特征,并且能够将一切相同现象的性质都包括在它的定义里”。[5]在目前学科现实确定和公安实践部门业务划分日趋细化的大背景下,治安学学科应定位于由公安机关引导的,以安全需求满足为目标,以社会公共安全维护和保障为基础,以社会法治治理、秩序控制和危机处置为基本工作取向,以法学、社会学、犯罪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诸多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所构成的知识平台为支撑,同时借鉴运用部分相关物理学和化学知识,并与诸学科互相关联、借鉴和影响的社会交叉应用性学科,具有极强的社会现实应用性。鉴于治安学与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渊源关系,在形成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治安学从这些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无疑应继续借鉴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促进自身发展
三、治安学学科框架体系的构建
>> 物联网分层安全体系结构 浅析物联网安全 物联网感知安全探析 物联网安全的探讨 物联网更需要安全 物联网安全机制浅析 物联网安全未雨绸缪 物联网信息安全策略研究 公共安全演练物联网 物联网安全不容回避 关注物联网安全问题 物联网安全问题技术分析 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物联网安全架构研究 物联网中安全问题研究 浅议物联网安全问题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架构 物联网安全认证技术研究 物联网“护航”城市公共安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31(11):2-9.
[4] 袁红林,包志华,严燕.基于对数谱射频指纹识别的RFID系统信息监控方法[J].通信学报,2014, 35(7):86-93.
[5] Juels A. RFID security and privacy: a research survey[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 2006,24(2): 381-394.
[6] 孙利民,李建中.无线传感器网络[M].北京:华大学出版社,2005.
[7]杨光,耿贵宁,都婧,等.物联网安全威胁与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335-1340.
[8] Korkmaz E, Ustundag A. Standards, Security & Privacy Issues about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C]// Rfid Eurasia, 2007. IEEE, 2007:1-10.
[9] SAVRY O,VACHERAND F.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of Contacless Devices[M]//the Internet of Things:20th Tyrrhenian Workshop on Digital Communications,NewYork:Springer NewYork,2010:409-418.
[10] GUNTHER O.Security challenges of the EPCglobal network Benjam in Fabian[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9,7(52):121-125.
[11] 周永彬,冯登国.RFID安全协议的设计与分析[J].计算机学报,2006,29(4):581-589.
[12] Karlof C, Wagner D. Secure rou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ttacks and countermeasures [J]. Ad Hoc Networks ,2003 ,1(3):293-315.
[13] J Deng , R Han , S Mlshra. INTRSN : Intrusion-tolerant rou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Proceedings of the 2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ICDCS’2003) [ C] . Providence ,RI ,2003. 65 - 71.
[14] Perrig A, Szewczyk R, Tygar J D, et al. SPINS: Security Protocols for Sensor Networks[J]. Wireless Networks, 2002, 8(5):521-534.
20xx公共安全解决工作方案范文1公共安全宣传馆开始在某些城市走进基层社区了,社区公共安全知识宣传形式将一改过去那种靠宣传栏图文展示进行教育的方式,互动多媒体公共知识宣传馆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宣传模式,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公共知识宣传栏上面的内容基本上换一次就得等半年,不等到壁纸泛白基本上就不会有变化,社区多媒体互动公共安全馆在各大社区慢慢落实,将一改这种图文传播的形式,极大的丰富这社区人们的了解生活常识和安全知识等覆盖内容。
通过辉煌影音数字科技设计总监肖白的透露,这种宣传展览馆的进行还是比较低调的,社区住户管理委员会牵头,在管辖的社区单独开辟一个独立的空间,引入一些比较简单的多媒体互动电子产品,从生活常识,公共安全,科普知识,疾病预防,生活贴士等板块内容,独立的宣传空间,智能的演绎形式,丰富的展示内容,的确带给社区居民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家在下班吃完饭在小区溜达的时候,可以进入宣传馆里面随便看看了解了解这些知识,里面甚至设置了一些生活查询服务,居民可以选择性的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内容制作上面也尽量做到丰富化,社区公共知识宣传馆就如同一个静态的生活服务站,既丰富了宣传展览的形式也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诚如社区管理委员会所言,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细微小节之中。
社区公共知识宣传馆更多的采用的是多媒体触摸系统,借助触摸一体机的形式,在内容设计上融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在智能数字技术日益生活化的年代,这种多媒体互动技术的生活融入也大大契合了人们的一种使用习惯,宣传工作也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摆设,形式上的新颖能够吸引人们更多的去接触和了解,内容上的丰富和全面让居民能切实的查询到需要的知识。比如紧急时刻怎样去报警?在技术上利用多媒体演示、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来塑造一个互动平台,让居民了解各种求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该展品设置一个电话亭的造型,参与者进入电话亭参与互动,电话亭内可设置一个触摸屏。利用多媒体软件模拟演示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突发状况,参与者根据屏幕显示的突发事件,通过经验判断和相关提示来参与互动(系统会自动进入电话互动阶段),选择拨打相应的报警电话。
比如烟雾通道逃生训练,模拟火灾现场人群逃生虚拟现实互动系统。当通道内出现大量烟雾时,观众一个接一个的穿过通道,穿过通道的时候人不能直立行走,需要低头弯腰前进,否则通道边上的限高监测系统会报警,提示错误的逃生方法。监测系统主要采用红外感应,当人体穿过感应区域时,感应器会及时返回数字信号,提示系统有人超出限定高度。通过这种模拟训练使参与者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
比如消防标志识别,居民在触控一体机上点击消防标示名称(文字菜单),对应消防标示闪烁识别;光控闪烁识别的同时,语音讲解消防标示之意义及相关的事项。
比如模拟灭火训练,使接受训练者通过操作水喉和手提模拟式灭火器达到亲身体验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灾的目的,掌握灭火器材的正确选择与使用及扑灭火灾的基本常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灭火场景,让居民可亲身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逼真效果,并参与既惊险又刺激的灭火救灾活动,从而了解防火灭灾的有关知识,培养顽强毅志和勇敢精神。同时居民可以通过不同的火灾类型选择不同的灭火器,对准模拟火焰的根部喷射。由计算机判断灭火是否成功,并根据灭火时间进行计分。在灭火的同时,会有相应的热风吹出,如灭火成功则热风消失。
互动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虚拟展现形式不断的改变着生活,融入着生活,居民管理委员会可以借助这些多媒体互动产品定期的组织社区居民集体的模拟演练和互动参与学习,这些貌似在生活中无关痛痒的常识在危机发生时,可能就直接关乎到生命安全的问题了,社区多媒体公共安全宣传馆的社区之作,就是希望通过智能化、科技化、新颖化的形式更多的额吸引人们关注这些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常识,正真为居民打造一个踏实舒心的幸福社区。
20xx公共安全解决工作方案范文2智能科技结合多年场站应急指挥系统经验,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开发出具备业内领先技术的“公共安全智能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并于20XX年荣获国家科技创新基金支持。
本系统是基于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的综合性多功能指挥调度平台,能够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为指挥人员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并辅助分析,辅助决策,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增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将灾害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低。
应急指挥系统也将最大限度地与城市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110报警系统、119消防系统、120卫生系统等进行有机连接,打破现有政府和市政单位多个部门管理的数字鸿沟,使离散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得以互联和共享。通过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得以共享信息和资源协调,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可以紧密配合,发挥更大的效果。
智能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是相关政府、市政部门在紧急状况下最佳应急信息产品提供者,集知识管理、专家库、策略集锦、各种预案管理实施、应急救援管理和应急资源指挥调度为一体,使指挥人员可以实时、快捷地掌握事故状态并选择最合适的应急处理方案,迅速调度各种抢险力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急事故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
系统特点:
模块化的结构:系统包括预案管理子系统、电子地图(GIS)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和后台管理子系统等主要模块,还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的发展定制特殊的模组。
全面结合电子地图(GIS)技术:提供基于电子地图的地图漫游、GPS追踪监控、资源调度、电子沙盘、信息查询、指令发送、仿真分析等先进功能。在指挥过程中实时获得所有相关信息,准确做出决策,并且及时获得现场的反馈。
集成多种通讯方式:系统提供基于手机短信、移动电话、卫星电话、GPRS、CDMA等多种方式组合的通讯手段。
强大的适用性:提供了强大的可调整的配置功能,即预案模版、预案类别、预案流程等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案件对各种预案的执行流程进行定制,贴切用户需求。
灵活的扩展性:系统预定义了各种接口函数,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现有系统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换,打破传统组织机构独立性造成的信息孤岛,将处理应急事故的各部门联系到一起。
高度的可靠性:采用强大的后台服务器,提供可靠的系统架构,能以24x7方式不间断运行。
本系统还拥有完整的系统备份、恢复方案和技术,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稳固的安全性:提供从系统到应用层的各级安全防护措施,对系统中的所有操作进行细颗粒度的访问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非法入侵,保证数据安全。
严谨的权限管理:以组织机构为基础进行角色和权限的分配和严格的监控管理。
实用的用户界面:强调与实际需求相吻合,通过简单直观、容易理解且系统性强的操作界面和功能按钮,让使用人员容易接受并迅速掌握各种操作。
20xx公共安全解决工作方案范文31.行业背景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对治安的要求越来越高、治安工作日趋复杂,公共安全机构就更加需要广泛地应用各种技术提高其工作效率。对于担负服务与保护职能的警务人员,保证其人身安全至关重要。过去十余年来,HYT无线集群系统产品广泛服务于中国公安系统的各个领域部门,市场占有率超过50%,成为中国警用集群系统市场格局的主流供应商之一。
为持续服务于公安部门,HYT率先将VoIP技术和DSP技术融入QH-1327集群系统设计之中,基于全IP技术的网络互连方案已应用于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安部门,为这些地区的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优质的漫游服务和功能强大的指挥调度服务。
2.用户需求
警用350兆集群通信系统是公安专用的无线指挥调度系统,需满足公安机关警务行动快速反应的需要,调度指挥既灵活机动又有保密性,具有公众网不可替代的优势。
系统需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符合公安使用习惯,协助用户顺利地完成各种保卫任务,可从而有效地提高公安机关通信的现代化水平;系统稳定可靠,设备均经受过重大活动的实战检验;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升级、组网、扩容及其方便;
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系统扩容能力强,组网灵活,可支持单区单基站、单区多基站到多区多基站等扩容及组网方式。
3.组网方式
4.系统特点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对治安的要求越来越高、治安工作日趋复杂,公共安全机构就更加需要广泛地应用各种技术提高其工作效率。对于担负服务与保护职能的警务人员,保证其人身安全至关重要。过去十余年来,HYT无线集群系统产品广泛服务于中国公安系统的各个领域部门,市场占有率超过50%,成为中国警用集群系统市场格局的主流供应商之一。
为持续服务于公安部门,HYT率先将VoIP技术和DSP技术融入QH-1327集群系统设计之中,基于全IP技术的网络互连方案已应用于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安部门,为这些地区的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优质的漫游服务和功能强大的指挥调度服务。
5.行业应用
警用350兆集群通信系统是公安专用的无线指挥调度系统,需满足公安机关警务行动快速反应的需要,调度指挥既灵活机动又有保密性,具有公众网不可替代的优势。
系统需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符合公安使用习惯,协助用户顺利地完成各种保卫任务,可从而有效地提高公安机关通信的现代化水平;系统稳定可靠,设备均经受过重大活动的实战检验;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升级、组网、扩容及其方便;
暑期即将结束,在新学年到来之际北京的中小学生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开学第一课》,北京版“开学第一课”,将内容定位在广大家长和师生最为关注的话题——安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2021观后感精选,欢迎大家来阅读。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居安思危,珍爱生命赵文中安全,是令所有人倾心的问题,而今天,为了抓好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公共安全第一课》的节目,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却让我与家长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大城市——道路错综复杂,街区高楼林立,人流熙熙攘攘,给维护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于是节目组从地下轨道交通,再到地面道路交通,再到消防安全,通过实地讲解与现场互动相互穿插的的方式,无微不至地讲述了我们在安全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开始,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黄奕警官带着几名同学到了地铁站,从进站的扶梯,到安检,再到乘车的安全与防盗,一丝不漏地给同学们讲解了乘车的注意事项,还给让大家认识了地铁中的各种标识以及志愿工作者,让大家在乘坐地铁时多了许多安全保证。接着,是贾杰警官为大家介绍道路安全知识,从大客车,小型车的逃生,乘坐事项,再到在道路上行走时的安全注意点,最后,还给大家演示了一个关于刹车距离的实验,让大家亲身体会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最后,赵锦祯警官介绍了消防知识,先带大家来到了火灾演习试炼场,燃起了大火,让大家近距离体会到火灾时的压抑感受,立刻夺来了大家的目光。
接着,他带领同学们来到购物中心,做了一次火灾逃生演习,在“逃脱”的路上,也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个个消防器具以及逃生的重点,与现场配合,完美的讲解了火灾时的从容应对方法。今天的一小时课堂,无论是交通还是火灾,统统涉及到了,而课堂互动式的学习氛围,让我身临其境,在观看结束后,我立刻去了楼中查看了消防通道以及应急指示灯所在的位置,以及消防通道的大致路线,时时刻刻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而警惕着。这次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能任何一个由小的疏忽而引起的差池都会导致生命的丧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保尔柯察金以往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仅有一次。”我们青少年的生命是含苞欲放的花朵,即将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我曾亲眼目睹过一场事故: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老天爷变了脸,天空阴沉沉的,还刮着大风,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小学生,背着书包,也许前方不远处就是他的家了,他飞快地跑着,跨越护栏,忽然一辆大客车从旁边驶来,10米,5米,2米……随着一声汽车喇叭的长鸣,只听得“啊”的一声,那位小朋友倒在了血泊中。我吓得闭上了眼……之后听说,那个被撞成重伤的小学生因抢救无效而死亡了。一个好好的生命就这样夭折了。
一个倾盆大雨的日子,一辆面包车上载着几十个学生,因超载这辆车发出“卡卡”的响声,正准备驶过大桥时,桥下涨了水,疯狂的大水肆无忌惮的冲上了岸,眼看大水就满过桥了,可司机依然抱着侥幸的心理向对面冲了过去,结果,车刚走到桥中间,桥垮了,惊涛骇浪淹没了大桥,淹没了面包车,淹没了车上的这几十个年轻的生命……
是啊,交通安全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人们都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人们都懂得谦让,如果人们都明白“行人请走天桥”的道理,那还用红绿灯干什么呢,还要斑马线干什么呢,还要车行道、人行道干什么呢?在翻护栏之前,在“与车赛跑”前,在闯红灯之前,想一想,这样做对吗?我们是多么期望这世上没有交通事故啊,安全总是眷恋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能“人车共处”那该多好啊!“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交规害生命”,我们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让生命绽放一朵最美的青春之花!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上帝是公平的,它是朋友,赐予每个人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上帝也是吝啬的,是敌人,无情的收回我们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就仅有一次生命,我们应当爱惜生命。
太多太多的故事引起人们深思,生命不是儿戏。虽然你死了无所谓,可是你的逝去给你的亲人多大的打击,你有没有想过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以往是你唤作母亲的人身体的一部分。虽然你此刻脱离了你依靠十月的母亲,可是你不能脱离那浓厚的血缘亲情。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马路上的车辆都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的马路上随时都可能上演一幕幕惨剧,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于轮胎之下。一阵阵欢声笑语埋没在刺耳的喇叭声中,应对这心惊胆战的场景,你能不感到惋惜吗?导致这杯具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一幅幅掺不忍睹的画面;一个个痛苦挣扎的表情;一句句让人沉思的话语。每一齐交通事故都在间接地拆散一个完美的家庭,人们难道不应当反省吗?如果我们多加强交通防范意识,如果我们多了解了解交通规则,那么,有很多事故是能够避免的。
人的生命如同那薄薄的蝉翼,经不起什么风吹雨打,它是脆弱的,却又无比坚强。当我看到一朵鲜花盛开的时候,我为之高兴;可是,当我看着一朵朵花儿慢慢凋谢,不免有些伤感。我的定义中,花开就是生命的开始,花谢就是生命的结束,人的一生中能够看到多少个花开花谢呢?当你看一次时间,时间就悄悄溜走了一次。我不禁感叹一句——生命如此短暂!
人让车,让出一片温情,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让出一片理解。在这个世界上,仅有人与车互相谦让,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死亡的人数,珍爱宝贵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它是无比宝贵的。有了生命的存在,才能成就我们一个个五彩的梦。一个人不会有第二次的生命,所以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学校给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视频,让我想起了两年前发生在昆明的明通小学事件、上海的外滩事件,是震惊全国的重大伤亡案件。特别是昆明明通小学事件,和我们就在同一个城市,死伤的都是差不多一样大年纪的孩子。这些重大事件的后面,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凡涉及儿童的交通事故每五起就有一起儿童死亡,烫伤、跌落、溺水这些又是怎么发生、应该如何避免呢?
开学第一课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节目中大力士竞赛、气球保卫战等数个模拟游戏,揭开了各种事故中引起大量伤亡的原由;在模拟游戏的后面请出的安全防护专家向我们展示了遇到拥挤、踩踏的时候应该如果进行自我保护;在预防儿童溺水、交通意外等方面,节目又通过“鲁鲁贝贝奇遇记”小故事,对我们进行了有关如何预防交通安全的教育;而针对儿童误食误吞玩具、钉子这样高发的致命意外,急救人员手把手的演示,也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在意外出现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慌还有烫伤、高空跌落等等各种寓教于景的小故事,更让我们了解到: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危险无处不在!作为家长,我们在提高警惕、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同时,更应教育孩子如何避免各类危险的发生以及自救。
看完这个开学第一课《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和学习和这些方面相关的安全知识;因为多学一次安全知识,我们就能多些机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平时多进行安全知识的演练,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就多了一次逃生的机会!这不仅是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所有成年人的教育!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开学第一课》作为一节小学生的必修课,无疑具有警世作用。“知识守护生命”开学第一课对小学生而言,开宗明义地诠释了珍惜生命的意义所在。
安全教育当前的确是每个学校的大事,但现在学生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要提高学生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就要多开展宣传活动,尤其要开展校外宣传,但现在学校开展校外宣传严重不足,无疑这就产生了矛盾。这也是目前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瓶颈”。这次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上好《开学第一课》,将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大到整个社会,较好地弥补了校内宣传安全教育的不足之处。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学校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来共同完成,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安全问题都会存在隐患。
任何一个学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宣传教育的缺失都难逃其责。《开学第一课》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学校,更要时刻处处警钟长鸣。
【关键词】警察的权利和利益,警察的行为;警察权威;内部监督机构
暴力待警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违法行为频繁出现的情况下,警察的权利和利益在很多情形下遭到严重的侵犯。根据全面调查和分析,警察权利和利益遭到践踏的深层次原因应该被进行科学定义,除此之外,科学的定义还应当包括保护警察权利和利益的内容,探索和实施保护警察权利和利益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在整个社会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保护警察的权利和利益的意识,以促进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明进步社会,这样的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暴力袭击案件频繁发生,警察的权益面临严峻的挑战,警察权益的保护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社会很正常,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但在20世纪最后时代的中国,无论是在公安机关或社会各界,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更没有深入的研究和解决。暴力对待警察情况近年来在尤其在基层公安机关时有发生。在这一点上,我国甚至不如一些不安定的国家或地区。长时期以来,暴力袭击警察的案件频繁发生,人们没有意识到警察的权利和利益保护的重要性,违规和挑战警察权威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程度。在梳理的这样的逻辑之后,警察权益保护问题,必须科学和法律地加以解决。
据统计,从建国以来的32年中,全国公安机共有1026名警察因公牺牲。自1980年以来20多年,整个国家8200多人牺牲,业务民警141312人受伤。自1990年以来,6819名警察牺牲,平均每天1.2人,受伤的人数为120800左右,平均每天20.7人。根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共有18000例暴力袭警,包括337民警牺牲。据统计,仅在2004年的上半年,上海警察合法执法权利侵权发生超过800人。据调查,在2002年到2004年,湖南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完全刑事暴力袭击案件204起, 全省因受暴力袭击牺牲民警9人,伤376人。在山东省自97年之后的十年,5400人左右被非法侵犯,警方总数约为10%;自2004年以来,宁夏地区共有超过100例违反警察执法权利的事件,其中包括70例暴力袭击警察案件;广州处置妨碍民警依法执行职务的,侵犯了警察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根据南京公安局的统计, 2005年,暴力待警事件120次,殴打警察166人次。这样的数据还表明,除此之外,诬告、陷害的民警,也是一个重要的侵权行为。南京市公安局接受超过800人在2004年上半年投诉报告、虚假投诉,一些虚假投诉高达93%。
在国外,比如2005年,美国国家公共安全部队在伤亡4550人中,牺牲414人,平均每天1.1人牺牲;受伤的人中,平均每天11.3人。袭击警察的比例只占较少部分。敢打警察的原因,有两个关键点必须注意:首先,现有的立法保护的权利和利益的警察执法缺乏具体内容计,它不能构成威慑侵犯警察的权益。第二,公共安全系统存在问题。严格的内部管理的是警察、公安的整体形象,但是忽视警察个体的利益。这一点是来自一个战术方面的报告指出,警察在执法,暴力攻击的主要原因伤亡包括:(1)执法的概念是不是适应当前公安机关斗争的需要现实。处理现场的命令,过于强调速度。绝对速度的概念,速战速决,倾向于忽视、处置和基本规则,是不是警察不注意的处置程序和方法;在使用警察权力时,不注重战术的应用与合作以及缺乏民警权益保护意识。(2)公安机关的战术指挥水平不高,开始处理的可行性不强。(3)公安警察自我保护意识麻痹,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警察在频繁收到暴力对待的情况下,一些城市公安局, 平均每年处理大约10到20例。它特定的性能情况如下:第一,警察在部分情形下,甚至遭到毒打玩或射击。二是逮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当遭遇伏击的时候,对于警方在现场处理危机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警察暴力方式下逮捕犯罪嫌疑人所导致的袭击案件也时有发生。三是寻求报复,例如犯罪嫌疑人逃跑时用燃烧的汽油瓶袭击警察、因生病纠纷去医院用斧子袭击民警,很多的案例体现如此。四是在处置,警方遭到殴打,甚至警车被。在陕西省的统计中,此类的攻击案例占总数的10.2%。五是殴打民警,只是因为自己的一时的冲动。与此同时,在S省共有这种情况在37例,占袭击警察案例的8.2%。根据调查和分析,暴力袭击案件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犯罪分子使用暴力行为袭击警察,方式主要为挑衅,抗拒执法,报仇,寻衅滋事等;第二个是主体特征的暴力袭击案件主要集中在中青年部分,这其中农民几乎一半,其次是失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学生等,这些群体里相对守法意识相对淡漠,大多数的人的学历处在初中文化水平,社会经济地位也不高;暴力侵犯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治理安、交通、司法、一线的警察等。全国警察伤亡业务呈现四个特点:主要集中在一线基层;第二个多数是年轻人和中年警察,牺牲的平均年龄44.8岁的警察;三是由于逮捕犯罪嫌疑人时遭受的损伤;四是过度加班出现的问题很突出,警察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或值勤,占牺牲的总数量37%。目前的暴力袭击案件主要发生在公共安全领域,这些领域主要由治安警察、交通警察、巡逻警察掌控,比如在处理事件的过程,捕获犯罪嫌疑人。违法犯罪暴力方法和主要袭击警察的行为包括:围攻、殴打正在值班的民警;使用枪支、刀具、斧头、伤害民警,以及使用爆炸、中毒等方式等等。从近年来发生的看,暴力抵抗并袭击警察有以下那么几点:一是突然袭警到有组织的集体暴力袭警的方式变化;第二个是暴力程度增加,由口头谩骂、侮辱到直接进行损害执法警察;三是处置的暴力行为不断增加;四是诬告,恶意破坏执法警察的投诉增多。暴力袭击案件的发生,不仅严重侵犯了公安机关正常的执法活动,损害了警察的个人权利与利益以及身心健康,而且公开挑战国家法律,严重违公正。警察权益受到侵犯时,警察形象的尊严和轻视。在性质和内容上,理清保护警察权利和利益的内涵,有利于寻找破解警察权益保护的难题。
(一)权益说
这个观点是,警察权益主要指警察执法利益,大体包括警察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以及警察能力所必须的警察权益,是一个非常广泛而全面的概念,所谓的权利,即应该没有行为的范围边际。警察作为国家公务员,他们的权力涉及公共安全,警察的权力的反面是法律责任的要求,其需要一个特定的工作条件,具体而言应当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技术、科学、文化研究,更不用说正确的高性能。除此之外,警察作为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包括,接受法定赔偿,有权享有法定保险和福利待遇,非以法定依据和法律程序将不得被解雇或惩罚,以及追求自己工伤后的治疗有效的救济的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等。
讨论保护的权利和利益警察执法在某种意义上是矛盾的。曾经有学者研究指出,警察的合法权益是指的是依照法律,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可侵犯,这些权利包括执行公务的警察,在执行他们的职责根据法律,在履行法定的义务时,不被虚假的指控,不受到行政相对人的家庭成员和亲戚骚扰或报复。
(二)定义袭击警察
由于违反警察权益的最突出、最有害的情况是警察受到攻击的行为,因此攻击行为定义的性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以具体行为,攻击警察暴力、或者以威胁或者其他手段阻碍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均可被定义其中。对于袭击警察行为可以根据行为人的攻击的手段和后果,追究其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依据公共研究理论认为,暴力是指妨碍警察使用暴力方法,依照法律规定,故意的暴力行为施加于人民警察。这“暴力”是指殴打、绑定、拘留和其他侵犯个人权利和利益,同时还应当同时满足损害行为发生时可能使用武器以及其他非警用装备的情形。第二,主要原因是不正义的警察的权利和利益,据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分析,警察伤亡出差有四个主要原因,:1、巨大的工作量,2005年全国公共安机关在一年内的刑事案件中464.8万件,调查了629.6万名公安案件。在日常工作中,公安机关根据公安、特种作战,组织安全布局等。过载的工作强度和不规则的生活节奏,使广大警察的体力透支严重,绝大多数的民警在亚健康一个健康的状态。一些警察因为连续工作而病了很久,打破常规地加班,甚至于最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第二,警察严重短缺,我们国家的公共安全形式变化,10年前,违法犯罪,危及公共安全的案例主要在于一线的警察在处置下岗工人,但是时至今日,暴力抵抗扩展到很多的领域。(2)在我国,假使警察被逮捕,使用类似武器的工具,但是仅针对执法活动而言,缺乏一套统一的国家的法律强制权的设备配置,执法语言特定的规则和执法行动规范化有待加强。(3)近年来,文明服务形象宣传和警察公安机关的执法行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平衡。(4)包含有更多的基层单位,对于一些暴力对抗法律的行为需要得到应有的惩罚,否则就是助长暴力抗法的气焰。(5)缺乏警察训练、查缉战术是不能接受的。(6)个别基层公安机关和警察是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与侵权违法犯罪主张索赔。除此之外,一定需要制度设计者高度重视的,是基层公安机关严重短缺的警察,警察数太少,是引起暴力袭击警察抗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公开调查案件的频繁袭击警察和深入分析了暴力对待警察的原因,会发现一些复杂的矛盾,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心理上深层次的不平衡,也是一个导致暴力抗法的原因,部分的公民的法制观念意识和守法意识淡漠也造成了公安机关执行行为的被动,这部分人对于执法缺乏应有的尊重,对于法治的理解,在当今社会的舆论环境之下,部分暴力袭击警察又会成为一些新闻媒体寻求的卖点,在个别问题上,通过错误引导公众舆论,存在少数警察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公、影响执法权威的因素。有学者研究认为,公安警察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的客观环境使得犯罪暴力化突出和公共安全维护的矛盾加剧,执法环境变化和社会道德标准下降,关于维护警察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立法是不完美的。主观原因是为数不多的警察执法行为不规范,工作方法简单、粗糙,少数民警警惕性不高,安全意识不强;部分警察质量不高,实战能力不强。2005年9月初公安部举行“保障公安机关的警察执法权利”论坛,初步形成的共识是,警察执法权益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安机关的权利保障和警察本身客观环境并不适应。少数警察执法的人意识不强,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不高,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侵犯公共利益;部分公安机关片面理解政策,从严治警,保护警察法律权利意识不强,缺乏安全的措施;;基层警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从另一个层面讲,是实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个是保障足够强大,当前的法律法规相对操作简易,对于暴力袭警的惩罚是远远不够的,基层警察值班防护设备也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破坏警察执法行为的研究、以及警务装备的开发和装备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一些研究指数,基层公安机关和警察部队,导致张力之间的关系。三是执法环境不理想,地方公安机关进行的一些执法活动过于宽泛:计划生育、城市管理执法,公安警察常常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警察权益,通过分析类似的侵权行为被侵犯的情形,有效遏制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大多数民警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的法律法律意识薄弱,当权利受到侵害,没有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二是大多数民警思想严重,在侮辱和伤害执法,大多数的态度太宽容、产生一种法律惰性;三是据一些警察反映,侮辱和伤害是非常常见的,一旦诉诸法律解决途径,害怕损害成本方面的原因;四是许多警察认为诉讼成本的时间,成本也较大。如此做弊大于利;五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缺乏警察执法之权益神圣不可侵犯的宣传;六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一个时间不守规矩的行为暴露后,一些人误认为警察。这其中也有原因,一个是警察的工作,管理对象有时具有专业性,不仅包括对违法犯罪分子威胁,还包括警察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灾难,这样造成的警察权益受到损害的风险也很高。这些伤害,主要来自外面部门,多数是显而易见的。第二是由于警察的权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加上警察履行职责过程中有时的方法不当,造成管理对象不了解甚至是误解,然后警察值班,一些直接损伤。在一个调查的案例中发现,因为一些旁观者所有的和广泛的同情弱者的心态,受众相信公民与警察发生冲突,警察一定是错的,有些人甚至相信认为警察被攻击,甚至遭遇抗拒伤亡应该属于正常的职业风险。当然,对于这些伤害最主观的不是出于恶意,矛盾是对抗性的。三出于对权力制约的需要,部分人认为,从执行责任到个人行为,警方应该接受监督的广泛。由于复杂社会因素干扰,一些情形很难证明。四是由于警方造成损害。因为不能适应自己应当承担的部分的警察职业要求,一定程度上,频繁袭击原因有:一是范围的警务活动过于宽泛,缺乏法律的保护。第二,警察的行动缺乏综合保险障机制,无法确保执法活动的顺利完成。三是警务活动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四是警察住缺乏立法保护,袭击警察的低违法成本。五是在公安机关处理警察公共关系缺乏经验,传统的思想、舆论引导、媒体宣传都可能产生负影响。六是执法环境的影响,也可能造成警察执法权益受到侵害。
(三)具体举措初探
保护警察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是在警察执法权益遭受侵害已成为新形势下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和经济转型暴力化倾向,违法犯罪活动增加,罪犯暴力与警察的对抗程度增加。警察在执法活动遭遇到诽谤、侮辱的状况也在增加暴力事件袭击警察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案件不仅极大地损害了警察的工作积极性,还带来了警察执法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急需要弘扬正气,提高执法环境,减少警察执法的压力,有必要保护合法的执法的警察权益,当然必须要依照法律规定。在我国,警察作为公务员,其社会地位责任是一种国家稳定的基础。警察在打击犯罪,可解决纠纷、维护秩序、有着其他机关无法取代的角色。警察不能享受其他正常的公务员一些待遇, 一线警察不时遇到职业风险危害健康和生命。有一件事必须清楚,警察执法权益保护,当然会影响警察执法,最终影响警察承担每个职责的实现,这中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公众一方面高期望警察,另一方面对于警察认知经常存在负面情绪。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存在矛盾,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矛盾出现,如何解决索赔是警察必须面对的事情。我们应该促进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以及研究体系对警察执法违反警察执法权益案件进行调查,理直气壮地进行。对警察权益保障的立法在我国非常缺乏。警察作为一种职业,工作有其特殊性,但警察与其他从业者在工作要求职务没有质的的差别。警察在执法时,投诉可能被认为是不合法的,不合法将被迫离开公安工作而失去工作。因此,很容易理解,诚然,国家立法需要时间,我们也要呼吁,期待,更重视是公安机关必须面对权利和利益,而且应当充分意识到,警察作为一个专业,让警察牺牲自己的利益在实践中不符合常理。在需要牺牲警察权益,需要牺牲个人的时候,本身就是对警察的侵权行为。
我们认为,对于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缺乏关注,是我们的国家一直无法建立警察执法权威的主要原因。国家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公民的警察检查的态度警察执法权威。甚至一些普通的人,警察执法涉及他们的利益,甚至是他们的亲戚,暴力抵抗,这将严重影响了警察执法。
【关键词】应急 疏散模型 疏散时间 人员行为
人员安全疏散是指将在突发性灾难事件(火灾、地震等)发生时的人员从受灾地区安全快速的转移至安全场所。近几年,常有人员在公共场所因为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导致大量伤亡的报道出现,尤其是汶川大地震时,因为应急人员疏散方式的不恰当和不及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当下有关公共安全的研究重点已集中于如何在灾难发生时将建筑物中人员安全及时的疏散至安全地带。由于高校建筑物密集、规模大、人员基数大等原因,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人员安全疏散所遇到的困难重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公共安全的重中之重。
一、对疏散时间模型研究发现的问题分析
对于重大突发性安全事件,人员伤亡案例经常和人员疏散方式及时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上世纪时,人员疏散的问题就已经开始国内外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研究报道揭示已有计算机模拟火灾中人员行为的出现。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有20多种模型模拟高大建筑中人员疏散行为。目前,大多数行为疏散模型都允许研究人员自定义疏散人员的个人行为特征,或者使用随机模型对人员的疏散行为进行模拟,并运用if-then计算机编程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及判定,同时记录特定环境对人员行为的影响作用及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比如说当我处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房间中,我会选取距离我最近的出口逃离,这一行为反应了特定环境中人员疏散路径的选择规律。然而,不同人员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中,他们的选择也可能表现很大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人员疏散行为的多样化。所以,模型中行为标准的数量、数据库完善情况和逻辑推理的合理性及严谨性大大影响了行为模型的准确性。由于在灾难中人们行为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所采集到的有关地震发生时人员疏散行为及决策的数据很少,世界上相关数据报道较少,且中国相关数据尚未见报道,这些现象对人员行为模型准确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同时,要想对每个处于灾难中的个人疏散行为进行研究,就需要全面完善动态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管理及运行,因此硬件能力的不完善也制约了模型的运行。模拟灾难疏散过程症最为困难和复杂的因素是模拟人员行为。迄今为止,尚无任何一个模型可以全权揭示疏散行为的各个特征。针对各种人的行为,完全被充分量化、认识也是很难的。
二、疏散时间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外对灾难中人员在疏散时的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其中主要包括计算机模拟研究以及灾难发生时的实时研究的相关进展。即便是这样,在研究中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目前很少有关于中国人在灾难中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因此我们在进行研究时只能将参照采用国外数据;(二)实时调查与实验研究较少,多以计算机模拟研究为主;(三)缺乏地震疏散时间模型研究,多以火灾疏散时间模型研究为主;(四)有关建筑物结构对时间影响的研究较多,人员行为的研究较少;(五)目前尚无对高校教职工和学生在灾难发生时心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因此对高校教职工和学生在灾难发生时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众所周知,学校属于一种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地震要是出现,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人员安全有效地疏散,实施人员疏散的方案还应该进行紧急情况之下外界因素与人员自身因素的考虑。很明显,人员自身因素不仅与建筑物形态和安全疏散设施等外界条件有关,而且与人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及社会能力等自身因素有关。但目前在中国的研究中,还没有对地震发生时人员行为及心理影响的特点和规律的的相关报道。就高校师生疏散行为规律及其疏散时间模型进行了分析,能够于应急准备的时候,有目的地就高校师生实施训练、教育或者演习,保证了应急准备及其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地震这些灾害出现之前,合理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还要给出有效的疏散策略。这些都为制定地震应急疏散与救援提供指导。
三、人员疏散的准则和时间模型方法建立
对于地震人员的安全疏散,主要为:地震发生之时,房屋破坏再没有危害到生命的状态以前,把建筑物中的全部人员安全地移入安全区域的这一行动。地震出现之后,处于建筑物中的人能否顺利地得到疏散,这点通常有两个特征时间决定:地震摧毁房屋需要的时间,有时也称作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第二个为人员疏散抵达安全地方要用的时间,有时也叫做安全疏散时间。在安全疏散时间过程中,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的前提是楼内所有人员疏散完毕所需的时间必须小于地震摧毁房屋所需的时间。遇到地震的时候,许多因素会对人员应急疏散时间产生影响,为进行这些因素对疏散时间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分析,应于应急疏散演练得到有关数据的前提之下,合理运用回归分析这一方法,进行应急疏散时间和这些影响因素间的正确的回归模型的构建。还要进行人员应急疏散运动时间预测模型的构建。有种应用非常普遍的数量分析方法――回归分析。其主要用在分析事物间的统计关系,通常进行变量间的数量变化规律的观察,还利用回归方程这一形式,将多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利于人们有效把握变量受到别的一个、多个变量影响的程度,最终让控制及其预测具有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
武小云,女,1979――,硕士学位,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