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女生生理健康教育范文

女生生理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女生生理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女生生理健康教育

第1篇:女生生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影响

我国教育事业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各学校都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壮的体格是学生进行学习创作活动的基础。在职业院校中,独生子女的数量占有多数,体育教育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职业院校首先应该树立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实际活动抓起,切实的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独生子女一般都从小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在家里有家人呵护,但是进入职业院校后,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他们之前享受到的优越待遇将不存在,在心理会有极大的落差。而体育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接受体育知识教育,提高自己的毅力。因此,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1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如何深入到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这2个名词的内涵,其中体育教育就是指在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专业体育训练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客观统一,有个健全的人格、愉快的心情。心理健康一般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态良好、意志坚定、人际交往和谐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定型,道德还可以塑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个年龄的学生渴望自主、好奇心强,在这阶段对他们进行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他们培养成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体育教育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体育学习,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劳逸结合,学习效果才会更佳。职业学校中的独生子女这一群体,他们受到家长极高的期望、受到同龄人的竞争,压力特别大,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体育教育深入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相合作,共同促进职业学校的独生子女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那么,如何在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实现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下面将从4个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1.1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体育教学氛围

传统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多是老师单一方法传授知识,而且仅涉及到表层理论知识面,没有认真对每一个姿势动作进行教学,可能导致体育教育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当今新的社会形势之下,这种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职业学校的老师应该想办法营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轻松的教学氛围不仅需要老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更需要老师尊重学生。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适当地进行分组,使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各同学之间都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老师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但是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我国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学生心理健康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团结小组其他同学。

1.2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丰富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对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教学,培养学生的毅力。老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受到环境、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师生两方,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彼此配合,共同完成体育教育的目标,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3创新体育教学的教育理念

由于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也应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应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职业学校中的独生子女,只有有了强壮的体魄,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更好地完成一个家庭的理想。

1.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不应该仅仅涉及到学生的体育运动,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种素质的培养。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练习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比赛的设立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提前了解到社会的竞争压力等。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多种素质,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2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

在当今人们生活水平如此之高的社会形势下,人们对养生问题越来越重视,职业学校也应该对体育教育重视起来。体育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拥有强壮的体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职业学校中的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受体育教育工作的影响,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未来的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是职业学校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合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职业学校的独生子女提高运动能力、陶冶情操以及提高毅力,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可以很好地完善他们的人格。职业学校的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才能在步入社会之后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应该不断加大,教育理念应该围绕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展开。深入调查我国职业学校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从他们心理存在的问题展开,这是我国社会重视的一项课题,各职业学校都应该以身作则。总体说来,职业学校应该充分宣传体育教育理念,创新体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这对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金晓曾.浅议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32-34.

[2]范松仁.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思想品德现状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67-69.

[3]李建荣.现代独生子女体育观念和体质健康因素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00-102.

第2篇:女生生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工科女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工科女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以及自身发展等因素,虽然她们的付出较其他学生往往更多,但是在客观上面临着发展诉求得不到满足、求职机会不均等等现实状况,导致部分工科女大学生存在对未来发展缺乏自信、焦虑,甚至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工科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能力,成为摆在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1 高校工科女生心理健康问题

近两年我们借助调查问卷、测评等手段,对我校工科女生的心理状况从自信心、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情绪控制力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她们的学习能力、意志力较强,情绪相对稳定,在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我主动调整和控制,但自信心略有不足,与人交往的意愿不是很强烈。也就是说,工科女生在“自信心”、“社交能力”这两个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心理困扰,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1.1 自信心 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造成不少女生对自身性别的自卑;再则,课业难度、就业等方面给工科女生带来的压力远大于其他专业,她们中认为可以轻松掌握所学课程的人数不足4%,而且工科女生并不享有同男生同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几乎没人认为可以轻松地与相同专业的男生在就业方面竞争。因此,她们往往对未来发展缺乏自信,自觉或是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性格、行为来适应各方面的要求,常常表现出自我冲突,自我矛盾;甚至自轻自贱,妄自菲薄。

1.2 社交能力 在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渴望交往但又惧怕交往的现象。工科女生受所学专业影响,往往疏于社会学科的学习,致使她们的人文素养较低。她们善于抽象思维,讲求规律和逻辑,做事较为严谨,而且大都较为质朴,对于服饰和妆束不如文科女生注重,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了较为内向沉稳、不善言谈的个性特点,在沟通和交际方面略显直率和生硬。

2 工科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

2.1 社会环境制约因素 一方面受“男强女弱”、“男高女低”等传统偏见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消极观点的影响,它们直接或间接的对工科女生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加之工科类单位工作性质对女生而言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比如建筑行业工作地点流动性大,工作强度大等性质,决定了更合适男生。因此,在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上,工科女生多受冷落,屡屡碰壁,她们的心理成就动机自然受到制约。

2.2 工科院校无差别教育影响 工科院校中的女生人数一般比较少,也比较遵守纪律,尽管在学校管理中会强调一些关于女生的生活管理以及安全工作等,但是通常的情况下,女生还是属于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男女生心理发育成长的过程的差异性很容易被学校忽视,而进行无差别的教育。这种无差别教育,使得女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和有效性大大的降低,时间一长她们会甘愿作为辅助的工作人员,造成他们自我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难以在学校得到提升。

2.3 工科女生自身生理原因 大部分工科女生都是在被保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依赖心理较重,虽然工科女生认真细致的特点可以使她们取得较好的专业学习成绩,但她们缺乏主动竞争意识,缺少磨练意志品格、拓展综合素质的动力,不能充分主动地锻炼和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甘当助手和配角,她们良好的学习能力也就不能很好地转换为专业能力。

3 开展工科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开展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工科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1 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综合体系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项工程需要全民的参与,让社会上更多的人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未雨绸缪,定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发生问题要及时解决。另外,要积极的建立起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并形成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对班主任、辅导员的专业培训,逐步使班干部发挥应有的心理辅导、引导作用,使心理障碍、疑难得到及时地宣泄、疏导。

3.2 加强工科女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功课院校要重视对工科女生的思想教育,针对她们在这一时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在教育中培养她们良好的意志,让她们更加自信。要在思想教育中,不断的锻炼她们的自强心,并提升她们的参与意识和成才意识,消除影响她们的心理障碍。在思想教育中,提高工科女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但是,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注意区分开思想教育和心理治疗的不同,心理疾病切记不能使用思想教育的方法治疗。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工科女生的人文素养 社会实践、学术讲座、演讲比赛、文艺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多种功能,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工科女生可以加强实践能力,提高自信心,增进与同学之间的交往,获得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第3篇:女生生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学生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高校招生及收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逐渐凸显。在高校校园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或是来自偏远农村或是父母下岗或是单亲家庭,由于家庭条件比较贫困,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带来了诸多的困难,情节严重的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对于学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存在自卑、孤僻、抑郁、嫉妒等多种心理障碍。贫困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不仅对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构建文明校园、和谐社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深人了解贫困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认真研究和掌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根据贫困女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抓手,将高校心理咨询体系作为载体,加强贫困女大学生自我心理脱贫和经济脱贫的双重脱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努力解决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她们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其走出心理困境,顺利完成学业,这也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刻不容缓的工作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1.贫困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贫困女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在心理上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压力,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就会导致这一群体的个性特征和心理上的负面因素增加,影响着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她们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1自卑心理问题突出

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一种自惭形秽的情绪。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不能经受强烈的刺激;谨小慎微,经常产生猜忌心理等。

1.2孤僻导致人际交往困难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背负着双重压力,由于家庭经济贫困,她们在物质生活上就很匮乏,相对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相对于家庭优越的同学,强烈的自尊心就会使她们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越发凸显的孤僻。她们想融入这个群体,但是又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们的窘迫,不想让人怜悯和同情,她们既希望与人接近,又担心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不好,所以尘封自己,害怕与人交往和沟通,造成性格孤僻、独来独往,更进一步导致人际交往困难。

1.3抑郁与焦虑并存

抑郁和焦虑通常是由于自尊心遭受到挫折,导致自信心丧失,从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感受。根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调查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过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忧郁等不良反应。

2.学生资助工作对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造成贫困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解决的途径也是多个方面的。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经济上的贫困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最大的诱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从经济上给予援助和支持,改善学生资助体系,提供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加强学生资助工作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物质前提。

2.1进一步改善学生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各高校应该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切实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生活补贴、贷学金、勤工助学、学杂费减免是当前我国高校实行的多元学生资助体系。要发挥奖学金育人优势,高校就要在国家奖励的基础上,改革学校奖学金制度,根据自身情况,设立贫困学生专项奖学金,重点奖励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贫困生中形成导向,激励贫困生发愤图强,自立自强。其次,逐步取消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变无偿救助为有偿扶助。高校应该根据情况要求贫困生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等,才可以获得资助。这样,不仅有利于使高校有限的资助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贫困生的自立精神。第三,加大勤工助学力度。勤工助学作为新的助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给贫困生提供一个机会,鼓励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报酬,在经济上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培养学生自救、自强意识,克服依赖心理,并在劳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能力,锻炼就业需要的各种技能和品德。

2.2依托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组织相关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向贫困生传授心理知识、心理调整方法,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使贫困生能正确认识学习和交往中的心理问题,并学会自己合理解决问题。

2.3提供切实有效的学生资助,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

要对贫困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学生资助,首先要帮助贫困生实现心理上的脱贫,更新她们的观念,要让她们充分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首先,要使得她们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目前的贫困现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生活的艰辛与坎坷转换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对她们进行心理教育和励志成才教育;选择一些有贫困背景的成功人士,贫困生的优秀代表演讲,帮扶等方式帮助她们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抓手,将高校心理咨询体系作为载体,加强贫困女大学生自我心理脱贫和经济脱贫的双重脱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努力解决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在加强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同时,既关注贫困生的经济困难,更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培养,让有限的资助资源发挥其应有的资助和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云,王雪净.贫困大学生心理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2]王炳南,姜华帅.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第4篇:女生生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职女生; 生殖道感染; 健康教育; 生殖健康

[中图分类号] R7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204-01

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及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在妇科疾病中高居首位。生殖道感染是由于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滴虫、假丝酵母菌等多种病原体侵袭引起的一组传染病的总称,多见于已婚妇女。近年来,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原因,生殖道感染正向青春期女性悄悄逼近。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了解中职女生生殖道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生殖健康,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09年4月及2010年4月,咸宁卫校附属医院和咸宁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次开展中职女生生殖道感染状况普查。2009年底至2010年初,咸宁卫校举办了多期青春期女生保健知识讲座,讲座对全市中职女生开放。女生通过讲座了解了生殖道感染及其危害,开始主动预防和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普查结果:2009年中职女生被确诊为生殖道感染的人数为598人,发病率为8.53%;2010年被确诊为生殖道感染的人数为297人,发病率为4.24%。

1.2诊断标准根据症状、体征,咸宁卫校附属医院和咸宁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选择性地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或培养、阴道窥器检查及PCR技术检测。按乐杰本科教材《妇产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2结果

2.1发病情况2009年中职女生被确诊为生殖道感染的人数为598人,占全市中职女生总人数的8.53%,其中,外阴及阴道炎症479例,占病例总数的80.10%,性传播疾病(主要查出淋病、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43例,占病例总数的7.19%。2010年被确诊为生殖道感染的人数为297人,占全市中职女生总人数的4.24%,其中,外阴及阴道炎症252例(其中19例为复发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4.85%,性传播疾病11例(其中5例为去年未愈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71%。2010年与2009年相比,中职女生生殖道感染发病率明显下降(下降4.29%)。发病情况见表1。

2.2性生活相关因素2009年中职女生因性生活患生殖道感染的人数为124人,占病例总数的20.74%。2010年因性生活患生殖道感染的人数为47人,占病例总数的15.82%。2010年与2009年相比,中职女生因性生活发生生殖道感染的病例明显减少(下降4.92%)。因性生活患生殖道感染病例见表2。

表22009年与2010年中职女生

因性生活发生生殖道感染情况比较

3讨论

3.1中职女生生殖道感染状况2009年及2010年,咸宁卫校附属医院和咸宁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次开展的中职女生生殖道感染状况普查表明,中职女生生殖道感染以外阴及阴道炎症发病率最高,其中主要为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滴虫阴道炎。另外,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及性传播疾病发病情况也不容乐观,这些多见于已婚妇女的生殖道感染已大量出现于青春期中职女生。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及下腹坠胀,部分病人无临床症状。2次普查表明,2009年底至2010年初,咸宁卫校举办的多期青春期女生保健知识讲座让女生了解了生殖道感染及其危害,开始主动预防和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使中职女生患生殖道感染病例明显减少,同时,因性生活患生殖道感染的病例也明显减少。

3.2中职女生生殖道感染相关因素

3.2.1身心发育时差错位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而心理成熟相对滞后,出现身心发育时差错位。身体及性生理的发育促使她们急于模仿与尝试,而心理的脆弱又使她们无法明白爱的真谛,不懂得忍耐与责任,常因升学无望或家庭变故引发冲动,行事不计后果。

3.2.2缺乏生殖健康知识 中职女生大多数缺乏生殖健康知识,不懂得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缺乏月经期保健知识、性传播疾病的预防知识及防止害的自我保护知识。无知则无畏,许多女生出现了生殖道感染症状却不知情,以至感染加重并相互传染。

3.2.3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 中职女生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家长长期在外打工,致使家庭管教缺失,有的则因家长娇惯、溺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加之学校管理不到位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诸多因素使得她们在青春期困惑中得不到正确引导,常常铤而走险,采取轻率行动,发生生殖道感染或意外妊娠。

3.3中职女生生殖道感染干预措施

3.3.1关爱女生是预防的根本 青春期是人生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她既是生殖系统、性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正确性观念、有责任感的性与生育行为确立形成的重要时期。全社会都应关爱青春期女生,关心女生成长和身心健康,正确引导孩子,注重情感培养。家长和老师都应用爱心读懂孩子,了解青春期女孩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时疏导;用耐心贴近孩子,多倾听、多理解,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情感的躁动,走出情感误区,使之专心学习;用责任心培养教育孩子,尽量减少“碰撞”,使孩子能健康成长。家庭和学校的关爱能让女生感到温暖、安全,同时能对她们产生吸引力,防止她们通过非正常途径寻找情感寄托。

3.3.2大力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干预中职女生生殖道感染、促进生殖健康的重要措施。咸宁卫校举办的多期青春期女生保健知识讲座已明显降低了中职女生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应该让中职女生充分认识生殖道感染的危害,如引起婚后不孕症、异位妊娠、流产、早产、死胎及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等;同时让女生明白生殖道感染会影响婚后夫妻生活及家庭幸福。教育女生积极预防生殖道感染,如洁身自好,婚前不与人发生性关系,不与不认识的人有亲密接触,防止害;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正确清洁外阴,清洗外阴用专盆、专用毛巾,穿棉内裤,每天更换,单独清洗、晒干;月经期使用清洁卫生用品;不与他人共用浴盆、浴巾,避免坐不洁马桶;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避免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看病到正规医院,防止医源性感染。同时,要让女生明白人人都应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3.3.3加强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中职学校应特别关注性教育,关爱学生,培养人才,不被社会左右。防止学生看,禁止学生到不良的娱乐场所。开展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信息和健康的文艺作品,正确引导,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使中职女生健康成长。

3.3.4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是加强女生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预防中职女生生殖道感染,促进生殖健康,需要安全、友好、充满关爱和尊重的生活环境。只有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社会关注才能构建这种良好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女生能够受到保护,可以免受伤害、虐待和暴力;能够建立自尊、自信和培养爱心。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激励中职女生对自己的健康和人生做出积极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4-173,236-255.

第5篇:女生生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月经;体征和症状;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7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20-02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月经正常与否关系着女性的生殖健康。在我国性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女性提前的性发育给女大学生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月经病、婚前、人工流产和性病的发生已不罕见。及时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的一个新课题。为了解广州市女大学生月经状况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性健康教育、防治月经病、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对广州市658名高校女大学生进行了月经状况及相关KAP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广州市2所省属高校一~四年级在校女大学生700名,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8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在被调查的658名学生中,来自城镇的学生458名,来自农村的学生200名;一年级学生238名,二年级学生158名,三年级学生154名,四年级学生108名。年龄为17~25岁,平均(20.51±1.44)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女大学生月经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月经史、月经症状史、月经知识、态度和行为等,以匿名的方式施测。痛经的程度分为轻度(轻微腹痛,不必服药,不影响学习)、中度(疼痛较重,不能坚持学习,但无需药物治疗)、重度(疼痛难忍,必须药物治疗且需休息)。月经量按经期使用卫生巾的量来计算,市售卫生巾10片/包为依据,每个经期内用量2包为经量过多。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月经情况 见表1。

本次研究对象中月经初潮年龄最小9岁,最大18岁,平均为(13.43±1.78)岁。城市女生初潮年龄为(13.32±1.93)岁,农村女生为(13.67±1.38)岁,城、乡女生平均初潮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1)。月经初潮后在6个月以内转入规律的女生占63.53%,有24.0%的女生月经在初潮后12个月以上才转为规律。

月经周期在28~30 d的占34.04%,月经周期完全不规律的占10.94%;行经3~6 d的占71.43%,经期8 d的占4.56%;闭经或崩漏的占0.61%。大多数女生(64.74%)月经量中等,少量和多量各占13.37%和21.88%。

2.2 月经病情况 658名女大学生中,512人有痛经,痛经发生率为77.81%。19.45%的女生常有痛经发生,12.16%的女生每次月经都有痛经发生,偶有发生占46.20%。重度痛经占9.76%,中度占31.31%,轻度占37.68%。在本组女大学生中,大部分都有经期伴随症状,其中以情绪变化、肿痛、腰酸或腿软无力、腹部下坠感等多见。见表2。

3 讨论

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育过程的重要标志,月经初潮年龄是研究学生生长发育、成熟早晚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女大学生月经初潮年龄集中在12~15岁,平均初潮年龄为(13.43±1.78)岁,与1994年广州市女大学生(13.89±1.81岁)[1]相比,有提前的倾向(t=2.86,P<0.01);城、乡学生平均初潮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也与其他报道[2-4]相似。

月经初潮年龄不断提前,而青春期性教育相对滞后,势必导致性心理发展前倾及某些低龄化。调查发现,已进入青春后期的大学女生还有相当部分对月经知识了解不全甚至不了解,特别是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由于特殊的学习经历,有些人较早进入社会,错过了正常中小学的生理心理课学习,更需要及时补充月经以及相关性知识教育。

在所有女大学生中,有经期伴随症状者达73.86%~89.36%;经常及每次月经都有痛经者占31.17%;中度以上痛经者占40.12%,即发生痛经的学生有很大比例不能坚持学习;有10.94%的女生月经不定期。月经失调、痛经、经期伴随症状作为青春期女生常见的卫生问题,很可能成为影响女生生活质量的事件,所导致的生理影响、心理压力和低生活质量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女生认为月经不调和痛经的原因主要有疲劳及激烈运动、情绪波动、环境改变、受凉或寒冷刺激、学习紧张等,但仍有26.12%的女生不清楚。

能正确认识排卵时间的女生占58.97%,高于王兆勤等[5]调查结果(32.76%);但有30.10%的女生不知道月经与排卵有关,39.82%的女生不知道早孕知识,有27.66%的女生不了解排卵期发生容易受孕。在目前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对婚前持宽容和认同态度不断增多的状况下,大学生婚前及未婚妊娠的现象较普遍。有报道显示,女大学生有婚前者占42.27%,生殖道感染率为21.62%,婚前导致非意愿性妊娠、人工流产、引产率为12.80%[6]。大多数学生缺乏避孕意识或对避孕知识一知半解,因而导致非意愿人流或生殖道感染。婚前有可能带来未婚先孕,还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与精神负担,并可能成为有损健康的诱因。调查显示,有40.73%的女生认为情绪与月经关系密切,情绪波动会影响月经。提示情绪与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月经病与情绪状态、个性特征等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7]。学校和社会都应加强生殖健康教育,使女大学生获得认识自身生理、性、避孕、预防性病的知识,还要为她们以后的婚育生活提供各种信息,让她们确立在成长、性别角色、性取向、危险行为、情感、友谊等方面的态度。

有79.64%的女生认为月经给人带来不便,使人厌烦;34.04%的女生因此有“月经不来更好”的认识;有36.78%的女生认为月经异常是自然现象,51.06%的认为月经病不会导致不孕。提示女大学生对月经及月经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月经的态度也是造成经期伴随症状的重要原因。尽管性在大学校园里已不是讳莫如深,且大学生已经有能力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掌握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应大力开展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普及相关卫生知识,指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时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保障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

(致谢:广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校医院陈建红副主任医师对本研究给予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4 参考文献

[1] 曾琳娜.本院女生月经的调查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4,14(2):90-95.

[2] 黄波,让蔚清,龙颖.衡阳市女大学生月经状况的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4,11(1):34-35.

[3] 詹巧玲.506名女大学生月经情况调查.中国校医,2003,17(4):356-357.

[4] 张慧,王忆军,周元彪,等.城乡蒙汉族中小学女生月经状况调查.中国校医,2003,17(2):117-119.

[5] 王兆勤,张河川.云南财贸学院580名女大学生月经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20.

[6] 张艳.某市3 196名未婚高校女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09-110.

第6篇:女生生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性;生殖医学;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7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898-02

青少年是充满好奇和勇于探索的特殊时期,同时又是生命周期中生殖健康最为脆弱的时期,青少年在生殖健康方面面临比成年人更大的风险”[1]。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生殖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体发展,还涉及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强盛。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婚前逐年增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3]。云南省1993,2000,2006年调查显示,大学生婚前从2.74%,上升为6.79%和23.2%,初次性经历呈低龄化[2-5]。性教育滞后、信息全球化使该群体生殖健康的脆弱性日益凸显[6]:全球每年约有4 000多万青少年发生非意愿妊娠所致的不安全流产,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青少年生殖道感染引起的盆腔炎、输卵管阻塞、继发不孕和宫外孕的发病率已超过已婚妇女[7];云南省70%HIV新感染发生在15~24岁的年轻人。若无视于青少年性权利/生殖健康,到2010年我国HIV/AIDS将达到1 000万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HIV/AIDS人数最多的国家[8]。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是一个极易受损伤和危险的时期[9]。怎样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建立健全生殖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的平台,引导正处于性活跃期、频繁接触网络的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和正确的生殖健康KAP,为其“知情选择”[9]提供支持,把青少年生殖健康风险降到最低点,成为学校教育和卫生急需解决的课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师范专科学校共6所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评价。实发问卷1 200份,收回1 147份,收回率为95.5%。其中女生727名(63.4%),男生420名(36.6%);一年级学生292名(25.5%),二年级学生553名(48.2%),三年级学生267名(23.3%),四年级学生35名(3.1%)。年龄为17~23岁,平均(20.2±1.4)岁。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问卷(内容包括性态度、、性健康知识/技能及其获取途径),由培训后的调查员在统一的指导语下调查,以匿名的形式当场完成问卷。以SPSS 13.0录入数据并进行资料处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状况 见表1。调查数据显示,有80.1%的人对非婚持宽容态度;有91.7%男生和24.5%的女生看过;有9.2%的人持“非婚是社会进步”的观点,有33.8%的男生和17.1%的女生有婚前性经历。在有性经历的人中,仅61.3%的人在以往的中坚持使用安全套。尽管有68.8%的人知道无保护性后可采取紧急避孕措施,但能正确回答紧急避孕准确时限的仅有35.7%。大学生对正常的生理现象如男性遗精、女性月经正确认知率仅为42.3%和61.2%,对人工流产可引发生殖道感染、不孕的知晓率仅为62.9%和67.2%。更令人担忧的是,能准确地在纷繁的“艾滋病传播行为”中做出正确判断的仅为29.5%。

2.2 获取性健康知识渠道情况 性知识来源于媒体的占58.0%(男生64.3%,女生54.7%);来源于同学的占30.5%(男生26.2%,女生32.8%);来源于学校、父母的分别只占8.0%(男生8.8%,女生7.6%)和3.3%(男生0.7%,女生4.8%),由此可见大学生获取性健康知识的主渠道明显受阻。

3 讨论

3.1 大学生是性与生殖健康的脆弱性人群 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大学生性态度/行为开放与性/生殖健康知识匮乏之间存在巨大缺口。这一缺口为AIDS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流行和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埋下隐患。因此,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和性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成为有效控制云南AIDS流行急需解决的课题。其中教育负有责无旁贷的使命,遗憾的是仅有8.0%的大学生的性知识来源于学校,与宁波的7.7%相近[10],有3.3%的人的性知识来自父母。可见我国薄弱学校/家庭的性教育亟待加强。与此相反,有58.2%和30.5%的性知识源自网络/媒体和同学的“卧谈会”,提示大学生更多地通过同伴、媒体及网络获得性知识,这些缺乏系统、科学的“性知识”,带有更多的“夸张”和“刺激”的商业性质,很难从根本上满足青少年实际需求,反而起误导作用。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缺失,使青少年的性知识、性健康保护意识和能力严重滞后于开放的性KAP,加大该群体STD/AIDS及非意愿妊娠的风险,使之成为性健康脆弱人群。

3.2 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正规学校教育 面临云南省AIDS防治的严峻形势,将性/生殖健康教育纳入正规学校教育课程已势在必行。由于受传统文化习俗的约束,相当一部分决策者、学校卫生工作者、教师、家长,对学校向青少年提供性与生殖健康信息和服务持消极态度,认为“会促使学生过早探索‘性’,产生性实践的愿望”[11]。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12-13],面对大学生性健康之脆弱,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卫生工作者、家长和教师应更新观念,将“性教育”整合于学校教育课程。高校的性教育应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从理解、关爱、育人出发,为其提供需要的、以生殖健康为核心的保健知识,可通过授课、影片观赏、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全面传授性生理、性心理、性安全、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病/艾滋病预防、性法律、性道德等知识。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理解性生理、性心理变化,掌握性/生殖保健知识,培养健康的性道德,正确地处理“性与爱”,培养自爱和自强的优良品质;正确对待两性关系,将个人在爱情、婚姻、生育上的态度和责任融入生涯规划,促进其健康发展。

3.3 建立健全高校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平台 充分认识大学生性健康的脆弱性,是教育发挥预防AIDS主渠道的作用。学校应建立健全性/生殖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支持网,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态度,全面掌握性健康知识。随着大学结婚及招生年龄的解禁,青年群体逐年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校医院作为PHC,应“急学生所急”,多关怀,重教育,为大学生非意愿妊娠、STD及随之而来的心理社会问题提供及时方便的、“减少伤害”的优质服务。提高大学生安全、负责任的性/生殖健康行为能力,将生殖健康风险降到最低点[14]。

(致谢:对协助和参与现场调查的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师范专科学校的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

4 参考文献

[1] 刘永良.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教育动态和进展.中国性科学,2001,10(4):7-10.

[2] 张河川. 从大学生对性的认、知、行中看AIDS的社会干预.中国健康教育,1995,11(6):20-22.

[3] 李宁,张河川,和平英,等.云南4所高校大学生性观念和变化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3,24(2):114-116.

[4] 张河川. 影响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男性参与”的相关因素.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1):33-36.

[5] 张河川. 性道德对在校未婚青年性KAP的影响.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3):371-373.

[6] 陈忆.中国青少年婚前状况及降低非意愿妊娠方法探讨. 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5,13(9):572-574,576.

[7] 陈斌, 王露萍, 王鸿祥,等.上海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5,11(10):745-747.

[8] 李延军,蔡梦琦,徐丹,等.在大学生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长春大学学报, 2006,16(8):82-86.

[9] 徐芾,吴盛辉,徐苹,等,南京市某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92.

[10]胡坚达.大学生性心理和性教育研究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25(5):94-96.

[11]宋奎娜,张勇,宋亚东.新世纪高校性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中国性科学 ,2005,14(8):40-41.

[12]COQQAN C, DISLEY B, PATTERSON P. Community based intervention in adolescent risk taking: Using research for community action. Inj Prev, 1998, 4(1):58-61.

[13]FLAY BR, GRAUMLICH S,SEQAWA E, et al. Effects of 2 prevention programs on high-riisk behaviors among African American youths: A randomized trial.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4, 158(4):377-384.

第7篇:女生生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校 性健康教育 教育策略

我国著名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张声远认为,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是青春期的头等大事。中职学生已步入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青春期,良好的性教育能使中职学生健康发展并受益终生。因此,如何开展中职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

性健康教育基础薄弱,不能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所生活的环境都在压抑或者故意回避孩子们对自身变化的好奇和困惑。在初中阶段生物课开课既不太正常,对于与性教育相关的内容又没有得到落实,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性健康知识的贫乏。据笔者所知,中职学生中,有38%的学生在学校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性知识教育。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呈不均衡状态,对性生理知识的了解多于性心理知识;男生懂的比女生多。与之极不相称的是中职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极度渴望。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年龄大都在16~20岁之间,恰同学少年,性意识的产生自然而然。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渐渐成熟,他们愿意甚至渴望与异往。再加上中职的学习压力比中学减轻了许多,活动的丰富使学生们与异性接触机会增多。然而,不少学生没能处理好与异往的问题,出现恋爱行为,甚至发生婚前。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生理及心理发育所带来了困惑。一般来说,女生倾向于普及性的性知识,男生则倾向于性安全教育知识。一旦学校性健康教育现状不能满足需求,他们往往只能从交友、阅读书刊、看影视录象、上网等渠道,通过自学方式来获取。然而,网络及一些非专业的杂志中介绍的性知识,存在着非科学性的东西较多,没有接受过正规性教育的中职学生,分辩能力较差,极易形成一些错误的性观念,从而贻害终身。

二、对中职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是实施全面而有效的青春期性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有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应该把哪些内容纳入中职学生性健康教育中来呢?

首先,青春期性生理、心理教育。早在1963年,就指示:要在女孩首次月经、男孩首次遗精前把科学的知识给他们。可见,关于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教育,是性科学知识的基本内容,是学生性健康教育的起点,部分中职学生已经错过了最适当的教育时期,教师要帮学生补上这一课。教师要使学生了解男女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并掌握有关的保健知识,如女生知道月经的来由及经期的保健;男生了解遗精、现象及相关卫生知识等。性心理健康有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塑造健康的性心理是中职学生性健康教育的主线。伴随着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男女学生在性心理上也会产生特殊的体验和感受,而学生心理的发育往往滞后于生理发育,如果不进行心理调整适应,就有可能产生种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有些问题,比如打架、逃学、恋爱、学习成绩下降等,看起来由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散漫引起,其实很多是性心理变化的反映。教师要以科学的知识分析性心理障碍产生的表现和原因,消除学生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其次,性伦理、性道德教育,生殖与避孕知识的教育。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鱼龙混杂的性知识,为避免青春躁动期学生误入歧途,教师要对中职学生开展以性纯洁为核心、以人格教育为基础的性道德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与异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教育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克制生理和情感冲动,从而规避错误。生物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要让学生明白:人类源于生物而高于生物,人有发达的大脑,人类的活动受到人格、人性以及社会公德等制约。如把情爱与相分离,把男女间的关系还原为生物的本能,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倒退,绝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据调查,中学生中已有3%学生发生过,在接受怀孕引产的妇女中,18岁以下未婚少女就占40%。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受不良性道德观念的影响,人们的性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少年发生的年龄悄然提前,中职学生发生婚前已成不争的事实。学校不提倡婚前,但在无法杜绝青少年发生的前提下,与其让少女为流产付出代价,还不如教给学生生殖与避孕知识和自助自救的方法,以提高她们在性方面的自我保护和防御能力。

第三,性病及艾滋病知识教育。近年来,我国HIV/AIDS呈加速流行趋势,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青年群体是艾滋病等性病最大的受害者。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全民卫生宣传教育,是预防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最有效手段。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中职学生进行有关艾滋病等性病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学会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还要让学生对我国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性健康教育,可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性病、艾滋病侵袭的能力。他们将成为抵御艾滋病在21世纪猖獗蔓延的社会力量。

三、对中职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多数的学生愿意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性健康知识。而我国当前还没有把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单列为一门基础课程,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中职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

第一,进行自身的脱敏训练,营造高效轻松的教学环境。性教育教师最好是专业老师或生物老师,教师对性健康教育的知识要全面了解,透彻把握。性教育教师要改变观念,端正思想,在课前首先对自己进行阶梯式的脱敏实战训练。在性的话题面前,教师要态度坦然,言行举止大方得体。罗素曾经说过:“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去掉性的神秘外衣,还它科学的真面目,让学生能及时获得阳光下健康明朗的性健康教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等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课堂上进行双向或多向交流,采用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辩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可把学生们在青春期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较典型的例子带入课堂,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性健康教育强调良好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掌握一些现代教学技能,如学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利用Flash课件可形象生动地播放精卵结合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学生乐于学习,记忆深刻。

第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设选修课,倡导同伴教育。性健康教育不可操之过急。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适当适时地渗透性健康知识。如生殖系统、生物进化、遗传和变异、遗传病、优生优育等教育素材,这样可使学生在经常性的学习中逐渐获得正确、系统的性健康知识。在中职,只有幼师等专业的班级开设生物必修课,大多数的其它专业的学生无缘接受性知识的课堂教育。学校合理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可以弥补课程设置的不足。在不同年级开设的选修课内容应该有所侧重,低年级的要侧重于性生理教育;对高年级的则要侧重于性心理、性伦理、性道德规范和友谊与爱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师在面向多数学生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性别、年龄和个性的差异,开展个别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另外,大量调查表明,年轻人的大部分性知识都来源于同伴。

教师应对部分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训,然后通过他们向周围的青少年进行性健康知识的传播。为了使同伴教育获得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对同伴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培训和监督指导,并与他们一起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形成一套管理和评价体系。

第三,教师可以请来心理医生或妇产科专家讲课,让他们以医生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用丰富的临床的事实教育学生,触动学生。还可以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出版宣传专刊、利用校园广播、互联网、科教片、组织性知识竞赛等来进行性健康教育。

中职的性健康教育单靠生物教师的努力要远远不够的,学校必须不断增强各科教师、全体学生和家长参与性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把消极防范的教育转化为积极开放的教育,要在学生性本能刚刚觉醒之际,就让他们作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陈浩莺.走向心理健康教学篇[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

[2]马迎华.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方法[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22.

第8篇:女生生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在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的今天,重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津市小学生为总体研究对象,在具体实施中,依据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四所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试材料,对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该量表制定出全国常模,适应我国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也叫焦虑测验。该量表用8项因素反映学生的焦虑心态,每个因素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即小于8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8分为异常焦虑。8项标准分的和为学生的总焦虑分,故总标准分临界点为65分(小于65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65分为异常焦虑)。这8项因素分别是: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其中无一因素达到或超过8分为正常焦虑生;至少有一个因素达到8分或以上的学生为异常焦虑生。

问卷调查对四所学校四年级和五年级1024名学生以纸笔形式在同一时间施测。并对首次测谎题大于8分的同学进行了重测,回收统计之后有效问卷为1001份。

对于回收的问卷使用SPSSl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形成对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总体还是分性别与年级,异常焦虑生的检出率都是比较高的。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必须关注如此普遍的小学生焦虑现象。从理论上讲,必须为这些检出的异常焦虑生制订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进行干预,改变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适应行为。

2.小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表调查结果

表2是对各分内容量表所做的统计,样本的大体情况比较明晰地展示在表中,从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内部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又尤以总标准分的差异值得我们去关注。在被调查样本中,总标准分中的最低分为21分,而最高分高达96分,同时12.145的标准差进一步证实了学生内部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处于高分端的那些强焦虑学生是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甚至特殊关照的,因此,只用团体辅导帮助这些学生是明显不足的,辅之以个别辅导就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样本总标准分的平均数48.80明显高于正常焦虑水平(24.284-8.2),因此,又进一步证实了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个事实,说明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从各分量表的检出率我们看到,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冲动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五方面,其中又以冲动倾向和过敏倾向最为突出。而普遍被认为是学生心理焦虑来源的学习焦虑则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与近年来教育界认为学生的心理焦虑并非主要在学习,而是表现在自信心、情绪控制等方面是一致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这对于矫正应试教育的错误做法也是很有助益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比较

经过统计分析,男女生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四因素间存在显著差异。冲动倾向间的性别差异与学龄期学生在情绪上的性别差异是吻合的:女生比较容易悲观、消沉和伤心,更容易表现出恐惧和焦虑;而男生的情绪表现强烈,更容易将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如生气和发火。因此,男女生在冲动倾向上平均数都较高,而男生表现的更为突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娇养和过分照料都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很容易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感到恐惧,调查也向我们展示了学生的恐怖倾向的状况。通过分析,在恐怖倾向上存在的性别差异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性格、教养方式和社会期望所造就的性别特征,女生比男生胆小,容易恐惧;二是由于女性进入青春期比男性要早1~2年,再加上社会生活条件和身体状况的不断改善,普遍表现为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提前,因此,四五年级的女生已陆续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突然变化使女生变得害羞、缺乏自信、紧张、焦虑。自责倾向生成的机制是这样的:孩子依赖父母(教师)父母(教师)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敌意;当这种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教师)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孩子失去了憎恨的目标自责倾向形成。男生自责倾向要高于女生,是和社会对小学生的评价紧密相关的。在当今不管是父母或教师,甚至是社会其他人员对好孩子、好学生评价标准首当其冲就是学习好、听话等。众所周知,女生在小学阶段较之男生生理早熟以及性格乖巧,女生学习成绩普遍要优于男生,因此,常人眼里女生更符合好学生的标准,而很多男孩就会因此被父母和教师责备或惩罚,长此以往,男生就会产生自责,严重的就会形成自责倾向。开放精神趋向是现代儿童的时代特征之一,也就表现为男女生孤独倾向的总标准分都较低,但他们内部依然存在性别差异。许多研究都发现:男孩比较独断、好胜,并往往表现为攻击性;而女孩更乐于助人,更具利他性,她们更易于与同伴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男女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因此,女生更合群,男生则更独立,也就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感受到孤独。

所以针对性别特征进行心理辅导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统计中男女生在总标准分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小学生整体状况并没有性别上的差异,所以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设计,但必须注意性别敏感性,应意识到性别可能是一部分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一些细节之处关注性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比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五项因素以及总标准分之间都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年级差异,而且四年级的均值都要高于五年级,说明四年级学生的焦虑倾向要普遍高于五年级。这一现象在对小学生心理的各项研究中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如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儿童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般进程:一二年级直线上升;三四年级出现低谷;五六年级回升。另外还有很多对学龄期儿童所做的研究也证实四年级的儿童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这个关键期,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生理的巨大变化,使他们产生畏惧、羞涩、紧张等情绪,尤其是在得不到成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更使他们不知所措,自然会产生焦虑的倾向。同时生理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心理的变化。因此,必须对四年级这个关键期的学生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四、思考与建议

经过调查和分析,针对当前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全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2.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

3.关注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4.依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专题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4~228.

[2]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古人伏.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6~117.

第9篇:女生生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相关因素

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身体特点[1]。高校教育扩招给青年人走进大学校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大学生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素质受到很大的威胁,针对这种现状,笔者于2011年3月开展了此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延边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按年级分层,每个年级整群抽取2个队,共6个队400人,分6个班集中进行心理调查,剔除不合格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77份。平均年龄为(21.09±1.18),男性68名,女性309名。

1.2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2]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测试。SRHMS包括BZT、MZT、SZT三个子量表共48个条目,采用0~10分计,反向条目反向计分。BZT、MZT、SZT及ZCZT最高得分分别为170分、150分、120分和440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调查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家庭情况、专业、年级、学历、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和月生活消费水平。

1.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主要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

2结果

2.1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均分比较t检验结果显示,女生BZT、MZT、SZT及ZCZT得分低于男生,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性别大学生SRHMS均分比较(n=377)

分组 例数 BZT MZT SZT ZCZT

T

P 309

68 143.46±9.95

148.66±11.02

-3.821

0.000 113.00±17.98

118.62±19.28

-2.304

0.022 94.77±14.56

99.37±13.77

-2.378

0.018 351.22±35.51

366.65±35.55

-3.242

0.001

2.2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均分比较不同年级大学生BZT、MZT及ZCZT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LSD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009级学生BZT得分低于2008级和2010级学生,MZT及ZCZT得分低于2010级学生。

2.3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比较t检验结果显示,医学专业学生BZT得分高于非医学专业,结果见表3。

表3不同专业大学生SRHMS均分比较(n=377)

分组 例数 BZT MZT SZT ZCZT

非医学

医学

T

P 108

269 141.93±10.75

145.40±10.01

-2.983

0.003 112.22±19.49

114.73±17.82

-1.202

0.230 95.19±16.00

95.77±13.90

-0.353

0.740 349.33±38.99

355.89±34.57

-1.163

0.110

2.4不同月生活消费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比较不同月生活消费水平学生SZT及ZCZT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4)。LSD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月生活消费>1000元的学生SZT及ZCZT得分高于月生活消费501~1000元的学生。

表4不同生活消费水平大学生SRHMS均分比较(n=377)

分组 例数 BZT MZT SZT ZCZT

≤500

501~1000

≥1001

F

P 43

207

127 145.56±13.35

143.59±9.43

145.35±10.55

1.442

0.238 112.28±19.83

112.48±17.62

117.09±18.66

2.741

0.066 95.21±15.26

93.94±14.51

98.44±13.92

3.858

0.022 353.05±39.26

350.00±33.77

360.90±37.55

3.662

0.027

3讨论

3.1女生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较低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品质的追求也随之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女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健康总水平均低于男生,与谢娟研究结果一致[3]。可能是女生更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存在不吃早饭、减肥塑身等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女生比男生生更加心思细腻,感情敏感,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爱,因此对他们对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的需要会更高。

3.2大学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较低大学二年级是学业课程最繁重的一年,中国应试教育使学生们产生考前焦虑的现象较为严重,这可能是大二学生自测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学生升入大学以后体育锻炼的减少可能是大二学生生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这也从旁论证了女生生理健康低于男生,因为女生更少参加体育活动。因此,对大学二年级女生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日常教育、讲座、心理咨询和辅导等综合干预解答她们对于学业、情感、就业和生活方面的困惑,增强心理防御机制,从而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3.3非医学专业生理健康水平较低医学生比非医学专业在接触医疗资源和医学知识上占有更大的优势,他们关注自己的健康变化,遇到细微不适更倾向于寻求医疗帮助。因此,提供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健康和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健康意识,从而增加就医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3.4大学生社会健康与每月生活消费水平的关系呈“V”字型月生活消费水平501~1000元的大学生社会健康水平较低,与张晓颖的研究结果一致[4]。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来自于父母支持,他们渴望更高的物质生活,但是又不想给家庭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这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加。

参考文献:

[1]申德利,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4):567-571.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