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学叙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题眼:恰当解读
写作构思的第一步便是审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命题人给出的记叙文的题目进行深入探索,仔细的推敲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这样才能领会题意,对题目进行恰当的解读,从而抓住写作的中心和重点,掌握题目的限定信息和要求,从而选取符合题意的新鲜材料,更好的完成写作任务。审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步骤一般包括:审文体形式、审写作内容、审写作重点、审文题限制。把握题目的题眼是第一位的。例如“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虽然作文题目有点长,但应抓住题目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最熟悉”,找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选材也就有了范围。“记一件难忘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令我敬佩的一个人”、“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等这些命题作文,也都能用此方法找到它们的题眼,即“难忘”、“有意义”、“敬佩”、“拨动心弦”,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再例如“春天”、“清晨”、“路”等题目,在写作时就应该在理解题目上多下功夫,因为记叙文的题目就一个词,这个词既是题目,也是文章的题眼。同时还应分析题目的内涵,深层意义。象“春天”,它可以代表季节,可以写这个季节里的雨、风、花草等,也可以把人的心情比喻成象春天一样美好。
二、行文: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能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在写作过程中做到前后照应,其形式主要有如下四种:(1)文题照应。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巴金的《繁星》一文,文章开头一段:“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2)前后照应。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第一段中有三组对比,即济南和北京的对比、济南和伦敦的对比、济南和热带的对比,其中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从而得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结论。在这一组中“宝地”对应了前文第一组对比的“奇迹”,在后文中交代和阐明前面所写事物的结果与发展脉络,使全文环环相扣,结构紧密和逻辑清晰。(3)首尾照应。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待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文章以对比开篇,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结尾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笔,和标题“济南的冬天”相呼应,抒发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三、观察:注重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包括全面细致观察法、重点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等,在观察之后师生交流,归纳和总结。只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即使是很平凡的事情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题材,都能写出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这个在生活中太容易让人疏忽的“背影”却成了朱自清文中描写的焦点,从小小的背影中却映衬了大大的父爱。
四、仿写:熟能生巧
仿写作为一种作文的训练手法,能带着学生慢慢的走进“爱上写作”的文学殿堂,不管是作为范例的课文,还是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容、写法、技巧都值得研究和效仿,正如王维模仿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成了《桃源诗》,的“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辉”模仿借鉴了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从仿写句子到仿写片断,再到仿写范文,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只要勤练笔,定能熟能生巧。
一、阅读教学中动态虚拟的两种形式
动态虚拟阅读教学按照思维层次由低到高、限制程度由大到小分为以下二种。
1.填补艺术空白──再造虚拟。
艺术需要空白,读者就是利用作品的艺术空白进行虚拟。这是一种最低层次的虚拟,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虚拟形式。是指学生阅读感悟后,在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现、重构、扩展和改造,是对课文本身的虚拟。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阅读过程中的虚拟。
如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课文中并未写到他伯外貌,但通过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的描述,感知他疾恶如仇、刚强勇猛的性格特点,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显现出他的勇武形象。这时让学生把他的外貌描述出来,大多数学生都写到他“浓眉大眼,满脸络腮胡,人高马大,虎背熊腰”的形象特点。当这幅画只是在读者心中时,这便是一种隐性的再造虚拟。尽管这种虚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鲁达”,但又必须是“鲁达”,而不是“贾宝玉”。这就体现了虚拟的多元性和集中性。文学作品不仅在外貌上会留有空白,因此其他诸如心理活动、语言、神态等都可以进行虚拟。
(2)阅读结尾的虚拟。
文学作品最大的艺术空白要算文章的结尾,在读者意犹未尽时画上了句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皇帝的新装》,当皇帝“觉得百姓们说的话似乎是对的、心里有点发抖”的时候,故事就结束了。读者不禁要想:这个愚蠢的皇帝难道就这样算了吗?这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皇帝的本性进行虚拟《皇帝回宫以后》。
学生对这一类的虚拟总是乐此不彼,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急于表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挑战名家名篇──过程虚拟。
这种虚拟的限制比前一种小,因此也更富于创造性。它源于课文又不受课文限制,不能离开作者及其时代。过程虚拟强调从解读课文这种作者思维物化结果来再现过程,并在过程中虚拟文章的立意选材、语言运用和谋篇布局。纵向的过程虚拟是一种动态的感悟,它和从平面的物化结果而来的感悟相互补充、相互激发,从而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如《渔夫的故事》一文的教学,有学生问,“故事中的魔鬼太愚蠢了,太容易对付了。事实上,很多敌人是非常狡猾的。
假如他识破了渔夫的计谋,不肯钻入胆瓶,渔夫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是对写作思路的挑战,这时可以发动学生对故事的情节进行虚拟。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可能,为渔夫想出了丰富多彩的计谋,极大地丰富了课文的情节,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动态虚拟阅读教学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1.虚拟必须自由──民主开放性原则。
阅读教学中的虚拟是极具开放性的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过程,是充满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文感悟的心理历程。因此首先必须有宽松、和谐、自由的课堂环境,才能出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局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自由的课堂环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主性和平等性。
创设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允许民主讨论、自由思考,每个人都可以忠实、自然、无修饰地表达自己,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给思想松绑。
(2)愉悦性与激励性。
在愉悦性的心理环境中,学习者情绪愉快、精神放松,有利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时时激励、赞赏学生,学生就会体验到快乐感和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主性和自信心,不断获得创造的巨大动力
(3)启发性和开放性。
在启发气氛影响下,学生彼此交流,相互启迪,自由讨论,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最大的发展。开放性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开展批判性的研究,鼓励好奇心与冒险精神,为一切超越常规的标新立异、奇思妙想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2.虚拟必须感悟──求实性原则。
感悟是虚拟的基础,虚拟是感悟的深化。感悟是阅读的基础层面,虚拟是阅读的创造层面。连课文都没有读通、读透,虚拟就失去文本的基础。缺乏对现实的课文所表现的那一种“可能性”的感受悟,就想当然地虚拟课文的“另一种可能性”,这样对于教学毫无意义,这是一种虚浮的学风,必须坚决反对。
3.虚拟必须比较──合作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影视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措施,即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
影视资源;初中语文;教学
“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深入和发展语文课程”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语文教育的时代潮流[1]。电视、电影、网络等课外学习资源同样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影视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影视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会增加语文教学的活力和生机,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一、影视资源的特点
影视艺术是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精神食粮,青少年对影视的日益关注,使其逐渐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影视可以把图画与声音结合在一起,将难理解的观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影视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提供新的听说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信息产物,超越课本资源,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真实情感[2]。
二、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影视是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能够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提高艺术修养,培养思想道德,帮助学生提升文化修养和个性品质。教师把影视引入语文课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具有生命力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氛围,还简化了教学流程,扩大了课堂容量,激发了积极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一)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如何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一直是语文课堂努力研究和探索的目标,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日常交际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流。而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观看中央新闻,观察播音员的发音、吐字、唇形,模仿播音员的姿势、声调、讲话等,进行普通话训练;也可以选择影视作品中有哲理的经典对白进行模仿配音,形成学生的口头禅,从而提高驾驭其语言的能力。在课堂上引入有争议的影视进行分析、讨论、质疑,探讨大众传媒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批判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生活、社会、人生的认识能力。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现实课堂语文教学中,文学原著很少被关注,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引进影视。一般来说,只要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性强的戏剧或小说等都能改编为电影。初中语文课本文体丰富多彩,有很多作品已经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鲁迅的《孔乙己》、老舍的《骆驼祥子》、安徒生的《丑小鸭》等,不仅仅将文字转换成影像,还重新构建文字整体感受,把原著和影视相互结合,审美价值不自觉地进入学生的自我世界中,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被拍成影视剧,学生可能不喜欢阅读,但确无法抵抗这些影视剧。教师正好利用学生对影视剧的热爱,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影视剧,带动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从而展开积极而主动的课外阅读。教师应该做好学生观看影视剧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认识到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初中学生思想单纯,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影视观后感成为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接受新鲜事物也最快,语文教师可以利用MTV,引导学生对音乐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的思考。如果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借鉴一些影视作品,巧妙利用,拟出好的题目,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介绍一些结构比较独特的影视剧让学生模仿。电影作品叙事顺序也值得学生在写作中借鉴,如结局式开头、截取式开头,把事件最突出的片段或结局作为电影开头,然后再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交代经过。掌握多种记叙顺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避免应用单一叙事顺序,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利用影视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影视,利用影片中空镜头对学生的景物描写进行指导;利用特写镜头学习细节描写,指导学生少些平铺直叙、多些细节描写,这样的训练使写出来的作文更耐看、更生动。
四、结语
影视中的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挑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影视是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重要部分,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积极利用与开发影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进步,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会茹.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28):124-125.
一、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影视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还能为语文教学提供资源。影视资源具有其独特性、综合性和直观性。很多影视作品都是根据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拍摄而成,在叙事手法、结构方式、人物塑造和题材选择等方面都体现了丰富的语文知识,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给学生以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将影视资源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初中生思维活跃,对教师在课堂上枯燥的讲解容易感到厌烦,这就给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将影视资源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再者,师生共同观看影片,能够让学生与教师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让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影视作品能通过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刺激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影视资源对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能够通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了解教学的重点。例如,在教学《木兰诗》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花木兰的形象,体会花木兰从军时和从军后的思想变化,了解她的忠孝两全的精神。由于该诗是一首古诗,其语言比较生涩,学生无法想象出诗中描写的场景,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电影《花木兰》的片段,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理解课文的内容,再通过进一步的讲解使学生对花木兰的形象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一直都是语文教师的难题。因此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写作实际上就是充分运用语言艺术,真实地记录生活、反映生活,展现生活的美。但由于心智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初中生不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不善于运用写作技巧,难以写出较好的作文。对此,教师可以将影视资源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广泛的实践机会。利用影视作品形象、逼真的艺术特点,能够将学生引入具体的写作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针对学生不善于观察的现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影片画面,启发学生对人物肖像、神态及叙事方法等的思考,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有法可循,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1.联系课文
引入课堂的影视资源必须要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有些影视作品较长,教师不可能全部放给学生看,否则既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选取与课文紧密相关且具有典型性的片段,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人物形象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红楼梦》的一个章节《香菱学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会对人物进行鉴赏,并总结出鉴赏人物的方法,深入体会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课开始前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与香菱有关的片段,将学生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接着引导学生对香菱这一人物进行鉴赏,探索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课后观看《百家讲坛》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人物和作者的用意。
2.适当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兴趣;节奏;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同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同时倡导具有实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活动。旨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河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兴趣培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兴趣培养也是不得不提到话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学科,兴趣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是这样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特别是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培养,仅仅依靠老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是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因此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中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中,散文的创作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稍不注意就会使文章无法突出重点或者直接变成议论文,而很多学生写议论文的时候长篇累牍的排比句、理论解说、缺少实例作为佐证,使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不得要领。如果语文老师能够在每节课的开始都能利用五分钟为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作为作文写作的素材积累,或者拿出几篇比较优秀的议论文、散文、叙事文等各种文章进行分析,除了讲名人事迹的故事,也可以帮助学生搜集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像“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等歌颂社会好人好事的新闻,都能够成为学生语文写作的素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分类齐全的素材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兴趣的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期,我们要把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通过帮助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向上的情感,以及学习激情,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合理教学节奏的把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时间只有仅仅的45分钟,然而每节课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点却很多。而且经过研究,学生在课堂上15分钟后,大多都不能专心听讲,游离于课堂,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就要改变这种问题,在教学过程处理上,要注意快慢适宜、详略得当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即课文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若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作为教师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写作欲望;写作行为;写作范畴
写作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等。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最薄弱的地方,许多学生都畏惧写作,不知道要写什么。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整合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借以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在此,笔者就此话题粗略的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借助情境,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很容易产生某种特定的欲望。笔者在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或者最为平常的事情为背景来有意识地构建一定的情境,从而,借助情境来诱发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如:在写人物和叙事方面时,笔者曾通过音乐来构建情境,即: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歌声进行想象,这样运用歌曲来让学生体验、感受母爱,学会感恩,进而确定写作主题,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借助语文教材,促使学生行使写作行为
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现如今语文教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文教材本身来开展写作教学,促使学生行使写作行为。
比如:第一,笔者运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思维,并将自己所想写出来。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运用文中的插图来让学生进行想象,于勒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第二,运用阅读文本中的空白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作。如:阅读冰心的《小橘灯》之后,运用文中的空白: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让学生想象小姑娘家“现在”的生活状况。第三,运用阅读文本的写作方式来引导学生模仿写作。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作“家乡的春天”“家乡的秋天”等等。
三、借助社会生活,来丰富学生的写作范畴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最常说的便是“不知道写什么”“没什么可写的”等话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从而写出的东西缺乏情感、不切合实际、空洞等等。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借助社会生活,来为学生提供可写作的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范畴。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诸如:踏青、秋收、学习雷锋、帮助他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去参与、感受,进而记录下自己的心得。此外,笔者还倡导学生从社会中收集一些谚语、对联、群众性语言等等,强化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从而为自己的写作垫下基础。
总之,写作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整合一切资源,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素材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最大限度的凸显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整合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出,广大语文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的设计,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指导性。作为初中乃至于整个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阅读教学可以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思维与素材,使得学生写作能力得以提升,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理解,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1]。所以,新形势下如何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以学生为主体,合理整合教学模式
因为教师本身在年龄、认知水平以及社会阅历方面与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参考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往往难以有效的理解相关内容。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综合初中生认知能力、个性特征以及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在进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彰显重点,解放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例如,在《威尼斯商人》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当综合参考学生对威尼斯的认知情况,提前安排学生在课前熟悉相关内容,在课堂中先安排学生开展创作型的阅读,先后挑选班级中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进程中让学生去思考文章中不同人物对应的心理活动[2]。在上述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根据自己各个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来进行再次阅读,然后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文章中的某个角色,用自己的理解来写出自己在该情境中的心理活动。当学生写完以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对比文章中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前让学生去理解威尼斯相关情况,为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散,通过对比自己的随笔与文章内容,能够进一步掌握文章作者的写作技巧,真正实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共同提升的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二、以阅读促写作,深入挖掘写作素材
虽然广大语文教师都明白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众多素材,但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教师通常都是基于阅读教学的层面来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仅仅是针对阅读文章。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本身的社会阅历相对较为有限,要想有效促进学生阅历与知识储备的增长,阅读是最为主要的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主体,主动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感受、欣赏以及评价文章,更为深入的挖掘写作素材,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不断积累。比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范读、多媒体课件等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聆听与感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然后基于学生对阅读的真实感受与实际体验,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认知社会,让学生有感而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用笔来记录内心的所感、所想。除此之外,课余时间,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向学生推荐一些知名的课外读物,使得学生逐渐涉猎国内外优秀名著、报刊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有所想,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情,只要这些文笔感情真挚、发自肺腑,教师就需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三、以写作促阅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通过拓展阅读的范围,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反之,通过写作则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两者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联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需要主要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还应当以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背影》教学以前,先引导学生去了解该种类型的文章,并尝试模仿写作,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作文进行系统的指导,提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亲自尝试与教师的指导,能够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自身在写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教师再指导学生学习《背影》,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审视朱自清所采用的叙事结构与抒情手法。动作描述属于《背影》一文的经典部分,文章中父亲越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动作成为经典,这一内容让多数读者潸然泪下,如此真实感人、催人泪下的情感是如何表述出来的?让学生分析父亲买橘子时的内心活动,感受这位父亲对远行儿子的担忧,临行之前也要为儿子做点事的内心活动。在了解上述问题以后,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在学习文章以后能够意识到该种类型作文的写作需要构思想要表现人物是什么性格及内心活动,并为自己设计的人物安排恰当的出场环境,明确主要动作后认真审词,直至所用词语可以准确表达人物的某个行为或动作为止[3]。在实际写作进程中,学生可以对《背影》文章中所采用的各类抒情方法、主体结构进行更为深入的领悟,并逐渐应用于阅读过程中,使得未来更为关注文章的细节,在长时间的阅读、写作过程中,促进自身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应当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积极通过多方面措施,针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修永.探究新时期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方面教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04.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道德情操;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教学就是要用优美动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发共鸣,让学生获得生命与情感的交流,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完全意义上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基于这样的状况,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应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几种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 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育学生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选自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都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地把握和体会教材的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披文入情,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饱含着作者的深厚情感体验的,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累积的情感和知识内容的传播有机结合起来。中学生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课文中作者对人和物的深厚情感,作者对大自然爱的情感,对生活爱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爱的情感,都贯穿于其作品之中。这些都是教材的结合点,都能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情感,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着力点。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等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
二 利用特定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很多经典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真挚感人,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与作者产生共鸣,那一定会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立足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时,一定要处理好"境"与"情"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体验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恰当地运用录音、图片、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和实验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并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是授文传道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此法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情境创设必须有自己明确的目的;二是情境必须生动具体,极富感染力,以形象为主体,音、形、境相互配合。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情境中,对具体情景的体验、领悟,一般要比所表达的语言更加深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引感体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
三 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层递式教学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103-02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已经逐步向现代化教育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依然是教育体系中的主导者,因此,语文作文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步履维艰。在当今社会中,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不能再局限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写作的兴趣。层递式教学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好这一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语文作文写作上的能力。本文针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对层递式教学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阐述其所具有的理论基础及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
一 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难题就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和瓶颈都是无可避免的,作文是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语言的掌握能力及素质的最佳表现,能够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思维,展现自我的思想观念,为学生展现一个自由开放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挥洒人生的篇章。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在进行作文写作时,由于作文的写作是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的,所以这就使其存在各种不确定性,教师给出的材料、拟定的主题都是需要学生自身理解体会的,在写作的内容上学生需要通过自身对材料的理解进行构思,结合自身的一些经验及理解进行整合。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作文的写作也是需要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因为作文的内容题材都贴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这就使学生在生活经历和情感上有着一些需求,但是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其思维的扩散往往都是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完全和教师所倡导的教学思维背道而驰,因此这些作文的内容易偏离了主题。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学性质上不纯粹,有一定的功利性,并且在教学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常常都是死记硬背式,往往通过一些较好的优秀范文让学生背诵,这就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毫无新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意识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只注重课文教学,有些教师甚至直接忽视对作文的讲解,只让学生通过范文来进行参考、总结,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实际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而只是让学生随心所欲、自我发挥,这样的写作是盲目的,仅仅是依靠学生的自我意识来进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掉。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的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较差,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学者共同来参与教学方案的研究。
二 基于层递式教学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相关对策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症下药。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定,运用层递式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作文的训练,使其能完成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层递式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学习。
第一阶段:层递式教学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第一个教学阶段需要学生能够体验到生活中的感悟以及情感上的体验,并学会将这些感悟及体验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并且在作文中所描写的生活及情感上的感悟都需要是真实的,这都是需要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切实体会才能有的一种情感,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班级中的一些趣闻和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事来确定写作的主题,并进行深入的描写,这也是加强其写作能力的一种可行的方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每周交三篇日志,写作时间不做硬性要求,同时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将生活学习中的一些有趣的所见所闻通过演讲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激发起写作的灵感,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演讲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演讲的思维运用到写作中去。其次,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每周都进行写作的训练,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两次进行,一次用来加强学生在写作中对各种叙事手法及首尾呼应的写作训练,另一次对学生在给定材料的领悟力上做训练,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来辅助对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二阶段: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第二个教学阶段需要让学生能够将写作中所蕴含的内容凸现出来,这需要结合第一阶段作文写作的个性来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别具一格。
第三阶段:在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写作方向应该偏向于记叙文的写作,记叙文具有多种形式的写作手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说,让学生能够掌握其中的关键点,通过自身不断地总结其特点来提升自身在记叙文中的写作技巧,同时提升自我写作的整体能力。
第四阶段:在层递式教学中,第四阶段的学习就是对论文形式写作技巧的掌握,要对论文的整体构思有大概地了解,通过平时日常中的不断积累逐步提升其写作的水平。
第五阶段: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第五阶段学习上就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是专门针对中考来进行的,所以需要对中考作文的题型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要将往年的中考试题拿出来让学生练笔,根据学生的写作对其进行详细地分析,解剖题意,再对每一位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对中考作文的考题进行大胆的猜测,将各种类型的作文题材都让学生来进行创作,并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去做自我总结,从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能够在中考作文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第六阶段: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是对写作文本上的限制,在教学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写作文体规范做出要求,在教学的一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是在真正的写作中还是需要按照严格的写作规范来进行书写。教师要多督促、引导、鼓励学生去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的书籍来丰富自身的学识,积累大量的词汇语句,这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下笔如神,同时也能让学生的理解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避免跑题现象的出现。
从以上六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不仅仅是对学生个性化写作构思上的培养,还让学生能够对各种写作的技巧进行梳理,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并且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此来开拓自身的眼界,同时还能积累大量的词汇量,丰富写作的内容。
三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作为重要难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层递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融入其自身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写出来的作文具有感染力,层递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现阶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可以广泛地推广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姜小玉.基于层递式教学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7)
[2]程慧范.对初中语文新教材作文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12)
[3]凌青.写身边事,道寻常理――唤醒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J].群文天地,2011(14)
[4]黄秋.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