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范文

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

第1篇: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范文

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物资采购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作用重要,分析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现状,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是当今企业必须关心的一个紧迫话题。

【关键词】

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

1 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与2001年4月,有效填补了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空缺,但目前仍存在研究缺乏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手段落后,很多企业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没有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等问题。

2 现代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经历了将竞争焦点集中于生产领域,通过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 “第一利润源泉”;通过提高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的发展过程。70年代后,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通活动以及有关信息活动,出现了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单个企业依靠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美日等国企业纷纷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强化核心能力,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而将其它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的主动权。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实现互惠互利,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方面

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达到成本的降低。构造高效供应链应具备的关键点有:

3.1 以顾客为中心,供应链管理发点和落脚点是市场需求

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包括三个部分:客户服务,即企业如何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对客户的反馈和期望作出反应;客户服务应对市场细分,分析服务成本,进行销售收入管理。需求传递,即企业以何种方式将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的提供相联系;指企业把产品和服务送达客户的销售渠道组合,这一环节对成本有直接影响。合理预测分析并制定计划是重要的职能。采购战略,即企业在何地、怎样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采购战略决定成本结构和所承担的劳动力、汇率、运输等风险。

3.2 注重核心竟争力

在供应链管理中,其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将之在供应链上准确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别的企业无法模仿(它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企业文化)、资源市场上买不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不可分、资源具有组织性不因个体或局部原因而丧失等特点。

3.3 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

传统的企业供销之间互不相干,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企业间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合作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集成化是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关键。管理的重点是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

3.4 优化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信息系统只是支持业务过程的工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着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为了优化供应链管理,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信息,须从与生产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设计业务流程,使各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形成贯穿供应链的数据库信息,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达到共享重要信息。

3.5 整合内部物流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的物耗占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控制采购成本对经营绩效至关重要。采购成本控制是物流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耗用资金多,容易失控的环节。据测算悉降低1%的采购成本可以使利润提高5%~10%。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企业的采购价格;定额科学的采购量;及时、全面、准确地物流信息;准确、安全、经济的运送和储备方式;具有预见性和灵活的采购策略;良好员工的素质等都是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成本控制的6个方面有:(1)制订采购预算与计划。对采购资金理性的规划,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控制成本的。(2)采购价格的确定中要弱化个人行为,注重调查和收集信息,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采购价格。(3)利用采购环境。充分利用供应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市场信息机制,使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减少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4)择优供应商管理。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应商均等的机会,基于长期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强化供应商的管理。(6)储备管理。使库存在能满足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7)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采购的重要环节。

总之,企业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整合内部物流,建立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采用高科技物流设备,在物流运作中广泛采用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形成系统和网络,提高物流综合效益。同时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引入竞争机制,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来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一体化物流既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力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2]田会。从转型对企业动力系统的影响看国有企业改革[J]。管理世界,2009(9)。

[3]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支点。中国教师()

[4]浅析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中国教师()

[5]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及发展战略。中国教师()

第2篇: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范文

钢铁工业属于大宗原料加工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物料数量非常巨大,品种也非常复杂,经营的品种和特性也是各有特点,非常复杂。因此,钢铁企业具有消耗大、运量大、物流供应链长的特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我国的钢铁产量在世界上占据第一的位置,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与国际化的进程需求相比也只是在起步阶段。就整体来说我国钢铁企业的运作模式还是比较落后的,我国钢铁企业物流模式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传统变现为分散的、个体化的、孤立的模式,物流管理布局被传统的物资运输职能、生产与销售等单位部门时间的协调性所制约,物流管理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控制,物流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瓶颈”。

(二)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专业化的程度非常低。物流管理中的信息传递、统计和分析非常困难,物流的及时性与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协调性比较差,运行的效率也非常低。

(三)内部企业物流和外部社会物流之间心急的传递不能及时的实现,企业供、产、销等环节之间连接的不够紧密,各种运输途径的优势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物流中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导致企业中的信息传输不够通畅,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

二、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方法

(一)成本管理的研究

成本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怎样管理好这些成本对象对成本控制的最终效果有直接影响。比方说,成本之间的矛盾关系是由质量成本与原材料采购成本之间构成的:高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会导致高的质量成本,反之亦然;质量预防成本与质量内外部故障损失成本之间的矛盾关系:质量预防成本的增加就能做到质量内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降低。这些矛盾关系的解决需要建立在对成本关系进行运筹帷幄、取得平衡的基础上的。如果各成本之间的矛盾能够解决的很好,那么就能达到整体成本的最大优化。所以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这些成本之间的关系。

(二)基于供应链的成本管理

第3篇: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范文

一、供应链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环境下,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来竞争,并在供应链中创造附加值,他们必须与合作伙伴建立合作渠道。合作伙伴适用于托运人、承运人与物流服务提供商,选择长期的物流合作伙伴促进绩效的改进。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共同活动和信息共享降低成本和提高物流绩效。例如,在物流服务提供商横向合作治理机制的完善能够提高企业交通运输网络的效率,提升信息共享和合作过程的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成功概率。从托运人的角度,可以减少贸易伙伴间的协同关系、库存和提高效率,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加快交货,提供给终端客户更高的服务质量。因此,企业基于供应链优化的物流管理不单单对企业自身有利,这种效果是协同的,具有正外部性。物流决策对于组织来说是一项越来越复杂的任务,因为这些决策涉及战略、战术和操作层面的决策,并且涉及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供应链管理中有一些目标可以实现。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服务、提高竞争力是企业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降低成本和资源,参与产品创新以及提高效率和效益。供应链管理还注重降低库存水平和各自的成本,增加利润,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

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单独的物流成本记账核算系统,核算方法不合理

虽然国家已经了关于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标准,但是由于物流成本的结构和组成的复杂性,现在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很难实现物流成本的清晰统计。但是物流作为企业的一个完整部门,从制造商到供应商再到顾客,这一流程的核算混迹于各个综合会计科目中间,不免产生混乱,难以取得反应物流一体化效绩测量所需的数据。

(二)物流成本管理设置理念下,无法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变化趋势

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之下,企业无法实施统一化的物流成本核算,这就导致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从全局性的角度出发,完成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任务。此外,此种分散式的管理方式,还会引发物流成本信息失真的问题,难以运用成本管理的途径,对物流流程加以优化,导致最终所制定的低成本战略仅仅成为口号,不能高效落实到实践中,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无疑极为不利的。

三、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措施方法

(一)采用物流标准化的方法进行物流管理

物流作为一个非常大的系统,其标准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标准以适用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系统;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标准以适用于系统内各个分领域,例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以系统作为起点,将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注的配合性再加以研究,从而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以适用整个物流系统。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物流的?俗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这一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统一规范。例如,现阶段的托盘标准可以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衔接,在这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适用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商品运输、储存、装卸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增加整个物流配送系统的运转效率,对降低物流成本做出极大的贡献。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需要,构建系统化的物流成本核算机制

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市场目标具有一致性,它的物流核算方式从理论上来讲,也需要做到有机地统一。通过对现阶段每个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而后发现了较为普遍的问题,即各自为政落实工作。基于此,核心企业可以选择在各个节点之中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和计算》落实到实践中,与此同时,秉承着适度、准确的原则,将会计核算资源作为物流成本管理的数据参考,而后还可借助其他的方式,对隐性成本进行深度发掘,最终使整体的物流成本控制更为完整。此外,还可对企业物流成本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予以了解和掌握,将其作为日后物流成本项目管理的基础和重点,还要对物流成本支付形态层面加以考虑。在确定物流范围的基础上,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控制水平,发挥物流成本核算机制的作用,为接下来的物流成本控制工作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也可使物流管控行为更具针对性和规范性,提高管控过程的工作效率,为整个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的企业物流管理体系

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的企业物流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保持和发展其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信息共享”也可以称为“知识共享”或“信息集成”。供给中存在着无数的信息,如物流、商业、战略、战术等等。信息共享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大量的好处,例如减少库存和有效的库存管理、降低成本、提高风险能见度(显著减少不确定性)。企业要在优化供应链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建立起基于信息共享的企业物流管理体系,通过各个流程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够避免企业旧有流程的冗余,减少信息查询等成本。

(四)提高人员整体水平

物流企业在人才的招聘上要注重标准的制定,注重招聘流程的高效性,只有积极地降低招聘成本,获得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所用,帮助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另外,京东商城在人才管理上,要注重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设,做好工时分配和记录,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制定较为全面的管理机制,积极引进高科技技术手段,如高效地财务软件,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合理地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只有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劳动分配率,制定完善地培训流程,适当降低培训成本和管控人员成本,才能使得企业效益最大化。

(五)重视效率化的配送

尽可能缩短用户订货花费的时间,制定合理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现阶段,企业应采取效率化配送,重视车辆的配置计划,用以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的运行管理。构筑行之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使得生产厂商配车计划的编制与生产计划联系起来,可以降低运输和进货的成本。降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协调各部门以及外部关系,以使各部门在物流系统的优化过程中互相配合。

第4篇: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 供应链 管理

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供应链管理充满了诱惑力,因为它是一个管理时代的象征,是新的生产力。供应链管理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为实践者提供了一个更新的管理理念。此时,传统物流为企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固有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如: 传统物流给客户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单一的、有限的,并且大都针对企业物流的某一个特定阶段,非常缺乏对企业供应链的整合。为弥补这些不足,传统物流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积极探索资源整合,期望为企业提供一整套的供应链集成管理,提供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集成度。在这种大背景下,第四方物流应运而生。

一、第四方物流的含义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 ,第四方物流) 是1998 年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又名安盛咨询公司) 率先提出并注册的。它将第四方物流定义为: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者或集成商,它调配与管理组织自身和其他互补提供者的所有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替和电子商务影响力的迅速扩展使供应链上各链条或节点企业追求对内整合资源和向外扩展的需求不断扩大, 而这种需求又直接导致了第四方物流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脱颖而出。

二、第四方物流基本运作方式

(一)超能力组合(1+1>2)协同运作模型

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同开发市场,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工作,并提供第三方物流缺少的技术和战略技能,包括:技术、供应链策略、进入市场的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这种模式一般采用商业合同的方式或战略联盟的方式进行,第四方物流在第三方物流内部工作,其思想和策略通过第三方物流这样一个具体实施者来实现,以达到为客户服务的目的。

(二)方案集成者模型

在这种模式下,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对本身和第三方物流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综合管理,借助第三方物流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集成的供应链方案。第三方物流通过第四方物流的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第四方物流作为一个枢纽,可以集成多个服务供应商的能力和客户的能力。

(三)行业创新者模型

第四方物流通过对同步与协作的关注,为众多的产业成员运作供应链,为多个行业的客户开发和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整个供应链的职能为重点,第四方物流将第三方物流加以集成,向下游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三、第四方物流的作用及其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第四方物流的作用

第四方物流综合了咨询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的优点,能从比较大的范畴去改善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根据国外发展的经验,第四方物流能显著降低货物运输的间隔时间和存货,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可以降低成本15%左右,流动资金最高可以降低30%,固定资本的利用率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供应链再造。这是继承了咨询服务在过去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点,从平衡供应链的整体战略和各个参与者的市场战略、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技能、对供应链的构成进行再设计和整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造了供应链之间的新的协作机制,故被很多学者认为是第四方物流的最高水平。

改进运作模式。第四方物流必然改变用户原来的物流流程,并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使用户的物流流程得以优化。同时,物流外包的不断扩大以及业务流程的优化必然带来用户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第四方物流的另一个作用是集中对供应链的特定职能。对运作模式的转化是从战略目标的角度,对供应链的流程、组织结构的变动、技术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考核,以创造最佳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指导实施和执行。在具体操作中,第四方物流要实施在对供应链的客户和物流服务商等的业务流程、系统整合、技术的统一、机构的重新组合等方面提出的建议,按照决定的方案执行第四方物流运营。这里,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对供应链各个职能和流程的具体的任务操作负完全责任,它的目的是避免出现过去常见的有好的战略和业务流程设计而实施的效益和效率低下的情况。

(二)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影响

上述三个作用使第四方物流能够改进供应链管理,提供完整的终点对终点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了供应链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企业利润增长。第四方物流的利润增长将取决于服务质量的提高、实用性的增加和物流成本的降低。由于第四方物流关注的是整条供应链,而非仓储或运输单方面的效益,因此其为客户及自身带来的综合效益会出现惊人的进展。

运营成本降低。可以利用运作效率提高、流程增加和采购成本降低实现,即通过整条供应链外包功能以达到节约的目的。流程一体化、供应链规划的改善和实施将使运营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降低。

提高资产利用率。客户通过第四方物流减少了固定资产占用和提高了资产利用率,使得客户通过投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销售与市场拓展等获得经济效益的提高。

可见,第四方物流不是第三方物流的简单组合,它是在供应链外包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按照供应链的战略规划,从供应链的资源配置和组织机构上对供应链的整体发展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之上,以成熟和规范的市场为依托,增强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改善了供应链的组织结构,提高了供应链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春平,王烨.基于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优化.商业时代,2009,(29).

第5篇: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课程改;情景模拟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3c就成为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根源,同时也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外在压力。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房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更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在此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孕育而生。供应链概念的提出虽然只有30年的时间,但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供应链,自商品经济出现以来就客观存在着,企业在多变的竞争环境下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因此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它为企业提高了认的知机遇,有了借以重新规划、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的途径。为企业追求高效率、高效益的低成本的业务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一、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难点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 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可以看出,在这一网链结构中吸纳着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而如何实现他们的同向性,共利性就是供应链管理值得考虑的关键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及基于供应链的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情景模拟方式的教学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某一实例为主题,根据实例中的角色关系创造或虚构几部分情景,将角色关系的发展过程通过学生的模拟扮演或虚拟再现出来,使得学生从情景模拟中亲生体验这一教学主体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掌握实际技能的一种认知方法。

情景模拟教学为学生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实践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文字、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与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团 队合作能力。

三、情景模拟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一)情景模拟教学的基本步骤

1、第一步:前期准备

为了使情景模拟教学顺利开展,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相当重要,需要任课教师做好情景设计和安排。首先,根据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实际实例。其次,根基实际实例设计实施计划,计划中要协调好角色、道具、人员安排,排演时间等具体工作。最后,指导学生撰写情景剧本,协助排演和安排人员布景和操作相关设备。

2、第二步:实例模拟

模拟阶段的主要工作应由学生完成,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认知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该角色在供应链中所能起到怎样的关键作用,而这一体验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重现出来,进而不会产生陌生感。

3、第三步:后期反馈

由于情景模拟属于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此次活动做出总结。教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得出优势和缺失,为下次的教学改革做经验的积累。而学生要拟写模拟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便于教师今后改进教学设计。

(二)情景模拟教学在供应链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供应链的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实际经营中,不可能像改变办公室的桌子那样随意改变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因此,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无论是理论研究人员还是企业实际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视供应链的构建问题。

供应链的主要部分分别是核心企业,以及其上游的的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和贯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因此,构建供应链就是根据主要成员间的合作关系,分别设计出有利益相关和矛盾出现的采购场景、销售场景和物流场景的供应链网链结构。

1、核心企业

供应链由众多的利益相关企业组成,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这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这是供应链最核心的部分,他与任何一个加盟企业都有着利益联系。根据这一特性,把核心企业设计为XX食品制造企业,并由一名学生进行扮演,这名学生会与供应商、销售商、物流商发生利益冲突。

2、上游供应商

供应商是指给生产厂家提供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企业。根据之前核心企业是食品制造企业的设计,该企业最重要的上游供应商就分别是为其提供食品原材料的食品供应商,和提供食品包装等零部件的设计商。这由两个学生模拟与核心企业发生的采购情景冲突。

3、下游的各级分销商

下游企业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将产品运送到各地的产品企业,二是将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的零售企业。这由两个学生模拟与核心企业所发生的销售情景冲突。

4、贯穿供应链的物流商

物流商的主要任务是为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帮助产品发生地理位置的转移。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在供应链有着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这里由一位同学扮演物流企业,模拟物流服务与其他企业的所发生的情景冲突。

参考文献:

第6篇: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nterprise modernization reform process,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Taking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the cont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analyzes its necessary and problems; in the end, i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问题;对策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project;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023-02

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脚步的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增强机械工程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了当今机械工程企业的主要研究方向[1]。机械工程企业的主要涉及领域就是机械工程项目建造领域,机械工程项目建设有自身的特点,其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单位、人员较多,物流、人流、资金流较大。面对这种情况机械工程企业加强对工程项目的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可以发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且极大的减少相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安全。

1 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概念和特点分析

供应链管理理念是上个世纪末提出的,在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时至今日,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常人们将供应链管理界定为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协调、计划、操作、控制以及优化的各种活动[2]。其目标是实现顾客满意,是以恰当的产品,在恰当的时间,通过恰当的运输方法和时间,花费恰当的成本送到恰当的顾客手中。供应链管理是对物流一体化的系统管理,所谓的物流一体化是指不同企业或者不同部门之间通过相互的物流合作,达到最大化的物流效率和最小化的物流成本效果。

供应链管理以信息管理为核心内容,随着电子商务管理的深入,企业能否快速而准确的获得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这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优势:企业通过建设完善的信息交流网络,开发和借鉴相关的信息技术,及时而有效的获得供应链参与各方的客户信息,并且及时的对信息做出反应,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有效的缩短订货和交货时间,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1.1 机械工程项目特点分析

机械工程项目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性,其都需经过设计、采购、建造等相关程序,并且机械项目工程建设需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其成本是在成本预算约束下进行分配。机械工程项目建设往往需要各个子项目和多个生产部门合作完成,彼此相互合作,相互监督。通常情况下,机械工程项目生产模式是设计—制造,即由项目客户委托生产方进行设计,生产方在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实际建造。相关工程材料采购需由生产方自行与供应方签订合同,其中材料的系统联系较为松散,这必然影响资源的分配效率,影响机械工程建设效率。

1.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分析

通过以上的机械工程项目特点分析,可以发现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需从客户需求出发,以生产方为核心,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进行系统控制。生产方从开始的设计到施工,在到竣工验收以及该过程中与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供应商、客户、零部件供应商等组成一个系统的网链型结构。

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基本供应,这指的是材料供应商和零部件商根据自身负责的工程范围进行相关材料的供应、运输以及存储。这部分供应链主要参与方为零部件厂或者零部件供应商,其涉及单位较单一,较易管理。二、支持供应链,这部分供应链指的是机械设备供应商、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劳动力供应商等参与方为满足工程项目不同需求而进行相关参与操作。该部分供应链设计的单位广泛,人员较多。不确定因素也相对较多,是以较难控制。

2 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2.1 材料供应商供货延迟

在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中,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机械工程项目需求的材料种类繁多,包括零件、钢材、相关的部件等。这些材料是整个机械工程项目制造质量的根本保障,可以发现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极其显著。由于机械故障、供应商和采购方纠纷、上游供货延迟等情况,材料供应商的供货并不能按时供应,这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有效延续。

2.2 工程施工与物流配送衔接偏差

由于机械项目工程时间跨度较大、需求材料较多,材料的分属地域范围也不同,其运输、配送过程易受到自然灾害和相关的机械、人为因素影响,机械工程建造与物流配送会存在一定的衔接偏差。物流配送是供应链管理主要瓶颈之一,其易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通常供应链管理中,物流配送延迟是主要的问题,并且供应链作为一种链式模式,一旦某个节点出现问题,将逐步延伸到下一个环节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误差会逐级扩大。物流配送的影响因素较多,如交通事故、道路维修、交通堵塞、自然灾害等等都会影响正常的物流效益,这些影响将供应时间延迟,并且累积到下一个环节中,最后作用在机械工程项目的进度和工程竣工时间上,影响客户对机械工程项目的满意度。

2.3 上下游信息不对称

机械工程项目建设的时间跨度较大,并且需求材料地域跨度也较大,供应链上下游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差。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反应市场需求。并且某一节点的信息出现偏差,将会逐步的放大,到了最后供应方的市场信息与实际市场需求信息存在的偏差累积极大。与此同时。供应链下游客户喜好的易变性也会影响供应链的不正常波动,需求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上游供应商的市场预测偏差,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

3 对策分析

3.1 良好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建立

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②横向一体化的战略经营理念,积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③与材料供应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构建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④信息的共享互通,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在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相互之间的信息互通。工程项目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互通,可以有效保证工程各参与方及时有效的调整经营和生产,保证机械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信息的共享互通需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⑤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机制和绩效衡量体系,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的链式结构决定了其必然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某个节点的偏差会逐级放大。是以,要工程项目参与方积极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机制,同时对各方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

3.2 合理的确定库存量

3.2.1 机械项目工程施工企业需保证一定制造材料库存量,以应对供应链突况。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传播方式较为复杂,极其难以精确的预测和计算。在这个前提下,机械工程项目建设企业需加强分析以往的建设经验,合理的进行材料库存量的控制。合理的库存量设置是保证机械制造企业的应对供应链风险,保证正常施工进度的重要方法。

3.2.2 供应商的库存量控制需根据制造企业的工程项目规模以及以往的材料需求情况,并及时有效的分析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延迟数据,再进行库存量的确定。

3.2.3 采购方和供应方需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渠道建设,保证供应方可以及时有效的共享采购方需求信息,提高供应商的应变能力,降低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因素。采购部门是联系供应商和建设单位的纽带,在实际的采购中,需选用专业人员进行采购,并且采用集中式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还需建立稳定的采购关系,以免出现多头采购情况,增加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3.3 机械工程采购供应信息系统的构建

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参与方需积极构建采购供应信息系统,通过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平台。信息平台服务于供应链的上下游,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物流公司、制造单位、客户以及相关的业务合作伙伴等。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保证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保证供应链的上下游都可以及时而有效的明确市场变法情况,进而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该信息平台的购进可以有效避免因供应链信息失真而导致的供应链波动,有效保证了供应链上下游的正常衔接,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项目制造企业的重要管理内容。加强对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工作需要整个供应链参与方共同完成,从材料供应方到物流企业、再到制造企业及客户。所有的供应链参与方需积极进行信息的共享,明确市场需求,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最后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大海,王元明,赵道致.项目供应链风险传递对策之模块化[J].工业技术经济,2009(04).

第7篇: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服务供应链管理;教材创新

一、《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主动力作用更加显现。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51.6%;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比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1和1.9个百分点,已连续五年在三次产业中领跑[1];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拉动全国GDP增长4.0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要求我国必须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适应并引领经济新常态,尽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标志。服务供应链是指服务业的供应链,它是以服务产品为核心的一种供应链。产品供应链是指制造业的供应链,它是以制造业实体产品为核心的一种供应链。由于服务产品与制造产品的本质区别,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运营管理方面服务供应链具有许多全新的特征。在服务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已经不满足于原有的侧重在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服务供应链管理》已经被许多985高校、211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列为专业课程。例如,2012年以来,南开大学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就将《服务供应链管理》列为专业选修课程。《服务供应链管理》自2012年起就是天津大学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和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物流服务运作管理》课程的重要配套教材。此外,不少本科院校如武汉学院等在新建国内第一个供应链管理专业中,将《服务供应链管理》作为必须建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服务供应链管理》也是电子商务、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的重要参考教材。

二、新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创新的必要性

2012年以来,国内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日益呈现出新的经济发展特点。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和国内各个传统行业进行了紧密结合,显著地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在中国企业中得到快速应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0月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7]84号),为供应链的深入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2017年10月,在批准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明确了供应链管理服务单列统计类别:商务服务业-7224-供应链管理服务[2]。因此,伴随新的产业环境和技术支撑,服务供应链在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供应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机遇也不断呈现。然而,在相应的课程创新过程中,需要把握住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变”与“不变”。首先,服务供应链领域的研究本质没有变。一方面,服务供应链的框架没有变。2009年,笔者提出了服务供应链研究的方向盘模型[3]。方向盘模型从服务营销管理、服务能力合作与协调、服务质量管理和服务绩效与利润分配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它跳出了原有的单一服务企业制定决策的局限,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进行服务供应链全面的优化控制。同时,在方向盘模型中,服务集成商充分考虑供应商和客户的需求,以顾客化的需求来驱动顾客化的服务运作计划,获得柔性敏捷的市场响应能力。至今,这一研究框架和分析逻辑依旧适用。另一方面,服务供应链的运行本质没有变。服务供应链的本质仍然是以服务能力合作为核心的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仍然是以服务能力的购买或者销售为基础,进行能力合作的协调,这一本质在今天仍然没有改变。其次,服务供应链的研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供应链与其他各种复杂环境的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服务情境和许多新的研究机遇。首先,随着行为运作研究的不断兴起,服务供应链中的行为研究不断得到重视。从行为视角对服务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解释复杂竞争环境下企业行为互动的内在机理与决策机制,对提高服务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行为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也取得了积极的研究进展。其次,当前许多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对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服务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同时,开始探求降低服务成本,转变服务模式,由提供大规模服务转向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因此,研究服务企业如何基于供应链角度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已经成为产业实践发展的迫切需求。第三,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技术被运用到传统的服务行业中,促使服务行业产生巨变。物流业、旅游业、医疗业、金融业、教育业和政府服务等服务行业,受到了“互联网+”的深远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服务供应链管理正在向全场景服务、数字化运营和构建服务生态圈的方向变革。然而,无论是何种方向的变革,传统的服务集成商正在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平台方向转型升级,例如携程、货车帮等。平台型服务供应链成为服务供应链发展的重要趋势。第四,“服务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制造产业结构的变革,制造业逐渐呈现出“服务密集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渗透到了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经济学界将这种现象解释为“制造业的服务化”,这种服务化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之一。服务型制造供应链视角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也值得深入研究。最后,除了理论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外,在产业应用层面,服务供应链也有许多新的实践。结合我们十年来在产学研课题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物流企业产品创新、智慧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园区服务产品设计、港口服务供应链优化、地铁发展规划等产业实践中都有显著的应用,迫切需要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提炼出服务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方法,为深度理解服务供应链发展趋势提供更加有益的补充。

三、新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创新的整体框架

当前,既有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教材普遍编写时间都是2012年之前[3],学生普遍反映已有的物流运作知识体系较为陈旧,缺乏应用实践案例,不能反映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学生也无法获得最新的服务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所以现在迫切需要结合我国服务行业运作管理发展实践,编写一本与时俱进的专业教材。在当前的“互联网+”、“智慧物流”、“服务型制造”、“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等新兴环境影响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迫切需要对这些特征进行梳理,并提炼出相应的理论与方法,为本科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通过编写此教材,对中国服务供应链运作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提升,形成具有较深理论价值和较强实践意义的课程教材。因此,教材改革的整体框架应遵循以下基本思路:首先,仍然保留传统的《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比如,服务供应链的基础理论、服务外包和服务企业的扩展、服务供应链设计、基于服务产品创新的功能型服务提供商选择、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协调机制、服务供应链的服务传递能力稳定性、服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等几个部分内容仍然是服务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的核心,这些核心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其次,在教材改革中,应该增加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新内容。特别体现在将最新的服务供应链研究内容进展融入教材体系中,以此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4]。例如,要体现面向020时代的服务供应链管理、大规模定制化环境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互联网+”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变革、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供应链生态圈设计方法等内容。最后,在教材创新中,要体现最新的实践应用成果。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为服务供应链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许多机遇。服务供应链不仅在物流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且在旅游、电信、司法、咨询、广告、商务等行业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服务供应链的价值日益凸显[5]。因此,要体现服务供应链最新的产业应用,包括服务规划设计、服务改进、设施布局、服务能力协调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第8篇: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视角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5.11.079

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能在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的竞争已经国际化,企业所采取的经营手段更加的合理化,以此来保证竞争力不断地得到提升。物流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客户进行了深入的数据分析,根据客户需求不断调整业务项目,从而使客户充分地认识到企业的优势,使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另外,企业根据掌握的资料,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功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管理好与客户的关系,这一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在企业的内部系统中,供应链管理非常重要,可以影响到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企业通过对信息、资金、物流的管理和控制,来完成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协调发展,从而达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了物流供应链的国际化。企业作为物流供应链的主体,要充分利用这一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跨境电子商务视角下,对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 跨境电子商务视角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外有关供应链管理的资料显示,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可以理解为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在企业内部或是企业和企业之间所进行的商业活动,是保障商业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手段。物流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把商业活动转化成更为高效、有机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其包含了企业的一切物流行为,主要是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产品研发管理等活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物流供应链管理是对企业产品增值过程的管理。

狭义上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指的是从有组织的供应者传递到客户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商业化的,不仅仅包括为顾客提供各种产品、服务、信息等资源,还包括各种附加价值。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能够实现物料流、信息流的系统化、多方位的管理。物料流的形成离不开供货商,供货商处于供应链的上游。供货商所提供的产品要通过工厂生产加工,然后再经过仓储运输,最后送到下游顾客的手中。整个过程物流企业必须发挥全面的、系统化的整合作用才能完成。

笔者认为,在电子商务视角下的国家物流供应链管理是对处于供应链中的物料流、资金流、价值流、信息流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协调控制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把处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作为共同目标,用最少的成本来满足顾客最大价值的需求。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指导基础是企业同步性、统筹性的生产计划,依靠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作为技术支持,从原料供应、物流合作、生产规划等方面来完成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分类方式可以按照运作方式进行划分,包括推动型和拉动型,两种不同形式的供应链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信息类型、订单释放形式、货物存放地点、生产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

2 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在电子商务视角下,国际物流已经成为不同国家间进行互通贸易的重要形式。这种贸易活动形式不仅突破了地域条件的限制,而且完全消除了时间上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各种物资在国际间的流通。国际物流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间的贸易发展联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国际贸易的大环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物流已经能够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迅速成长。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物流所表现出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复杂的物流供应链环境

在目前电子商务发展阶段下,国际间各种经贸活动所处的物流环境各不相同,造成了国际物流主体之间的通信系统的设置呈现出复杂性。与此同时,不同国家的物流行业发展程度不一样,物流行业法规等制度建设方面也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性有些是由于政治因素导致的,有的是由于经济和自然因素导致的。

2.2 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

不同国家的信息技术发展程度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不一。信息技术的不均衡发展,造成了国家物流在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不同国家建立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是发展国际物流的基础,如果这一条件受到限制,国际物流的发展将受到阻碍。

2.3 制度保障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发展并不顺畅,其不仅受到各国不同营销方式和竞争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不同的金融构建体系、物资配送渠道等多方面的制约。在这种国际贸易大环境下,国家物流行业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物流供应链标准的统一化和制度化,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3 国际物流对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所谓的供应链指的是围绕企业所形成的物流网络,主要是由原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仓储、流通渠道服务商以及商品配送等不同部门的组成。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必须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控制,才能保证客户对产品信息有正确的认识,达到降低成本,实现最高效益的目标。目前企业供应链运行中,信息和物质的价值如果呈现增加的态势,就会给和供应链相关的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会对企业的一切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客户的需求也会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了多元化。国际间企业的竞争会转化为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竞争,企业会更加重视对供应链的管理,以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1 重视非价值增值成本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中的地位

在现代化的电子商务体系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是能够同时实施的。对各供应链的物资存储进行集中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成本的支出。另外,配送和转运过程之前,要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进行合理的组织,提高物流流通速度的同时,实现最少的运输成本支出。在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中的价值增值以外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视的。

3.2 重视及时生产理念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贯彻

在电子商务体系下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依靠的是企业的准时生产。供应链体系中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产品销售商共同制定统一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因此,随着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的及时生产模式的建设更加重视,及时生产理念必须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深入贯彻,这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实现科学化的前提条件。

3.3 重视价值链思想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运用

在物流供应链中,企业可以通过特定的经营活动获得价值,其中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所占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通过实施价值链理念对企业本身的物流供应链进行管理,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了经营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这些都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4 跨境电子商务视角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条件

4.1 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

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根本条件是要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各自的基础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是实现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规划,可以为满足用户的需求,降低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支出,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保障供应链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在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对基础数据库进行完善。

4.2 编制供应链管理计划

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的首要任务,就是制订供应链管理的详细计划,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数据库进行访问,得到其编制计划的各种信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销售商和供货商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一套翔实的编制计划。销售商在制订销售计划时,不仅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库存等信息进行编制。制造商的生产计划,要以配送计划和销售计划两项相结合所得到的信息进行计划的制订工作。供应商的供应计划要根据产品的运转计划、供货能力等信息进行编制。

4.3 实现核心企业相对的集权化

在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市场需求非常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把各种需求信息通过信息技术传递给相关企业,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计划编制。核心企业要不断进行集权,从而可以控制和协调供应链中的各方利益。这种方式是应对市场发生巨大变化时最有效的管理措施。

4.4 建立供应链合作的伙伴关系

在电子商务视角下构建国际供应链管理体系,要重视和上下游企业间保持长久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必须拥有正确的经营理念,既要和对手保持竞争的关系,又要有合作的态度,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合作的基础是资源和能力能够形成互补,而这种互补式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竞争起到了压制作用。但是,这种资源和能力互补的合作形式,能够产生协同发展的效果,形成独特的竞争核心力量,从而提高企业的持续发展。

5 电子商务视角下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策略

5.1 加快国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的企业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企业本身对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

5.1.1 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流程

为了提高物流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就要协调和供应链相关企业和部门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经营活动流程的重组管理工作。首先,转变观念。企业要把一切生产管理活动和市场关联起来,找出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对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有清楚的认识,能够按照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具体要求组织经营活动。其次,重新认识物流供应链。企业要对自己的经营活动进行重新认识,把工作重点放在和企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核心业务上来。在物流供应链中寻求合作伙伴。

我国的优秀企业海尔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国际化物流供应链的建设。海尔集团之所以成功,取决于对传统的市场链进行了再造,构建了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海尔模式”。海尔集团的物流供应链注重企业不同职能部门和下属企业的责任归属和利益共享,认真对待每一个流通环节,最后共同构建成高度闭合的作业链条。

5.1.2 引进和培养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

我国物流供应链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和国际物流供应链相关的管理人才比较匮乏。随着国内物流供应链发展的需要,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正在深入开展,但是在短期内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供应链管理的人才培养。

海尔集团认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用户的满意度,这样才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消除本企业处于基层的员工和基层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传递的效果。市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要保证正确、迅速,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动向,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减少库存积压和优化盘活企业的不良资产。因此,企业非常重视对企业职工的培训,使得每一位海尔的员工都能够有面对市场、了解市场的素质。在海尔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上下级的关系,成为一种有特色的市场化关系。海尔集团对企业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和整个“物流供应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海尔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5.1.3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物流供应链的管理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物流供应链的发展。供应链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依赖于企业间的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共享。电子商务就是利用信息网络的特点发展起来的,信息资料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资源。物流供应链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信息网络,是物流供应链经营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健全自身的信息系统,才能更好地进行供应链的管理工作。

海尔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信息管理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生产资料的采购、订单信息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等实现了以市场基础的业务流程升级工程,并在对全球和企业相关的物流供应链资源进行了整合,实现了和客户之间的零距离接触。

5.2 积极参与跨境企业物流供应链的构建

随着商品和服务在国际上高度自由化的流通,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分配也更趋于合理化。我国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国家,必须对自身的优势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跨境大企业,他们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值得国内企业借鉴。因此,积极参与跨境企业物流供应链的构建工作,和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合作,借助这一跳板,成功地参与到国家市场的竞争中去,从而主动提高竞争能力和实力。

5.2.1 摒弃陈旧观念,接受新思想

首先,要有参与国际化物流供应链的竞争意识,树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思想,有魄力开拓经营视野。国际供应链管理的建立基础是双赢,企业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有通过参与和合作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愿望。同时,企业要正确把握自身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合理位置,在同跨国企业进行业务合作时,还要把重心放在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最终提升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影响力,取得应得的利益分配。

5.2.2 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在跨境电子商务视角下的国家物流供应链,实现了信息和利益的一体化。供应链中的企业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共享,而且还要对实现的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因此,建立供应链中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整个供应链正常运行的保障。这种保障机制的最大作用是能够调节各个节点企业的合理收益。

5.2.3 提高产业集群化

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产业集群化来提高,完善企业发展环境,为企业参与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构建提供基础条件,并且能够为企业的运作提供一定的保障。通常产业集群化会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进行,利用促进行业发展的竞争力来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这种方式会在很大范围内促进其他生产要素高效率的开发利用。集群化可以促进和主体产业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可以为实现专业化的生产提供发展条件,主体企业在拓展核心业务方面将会更加专注。因此,提高产业集群化,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跨国供应链的形成,实现跨国经营的目标。

5.3 努力成为跨国物流供应链中的主体

(1)我国企业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参与国际市场经济的程度有了质的飞跃。在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的注意到当前我国企业在国际物流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中,企业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在国际市场的生产、销售、配送等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条拥有国际级别竞争实力的供应链,才能取得在跨国物流供应链中的主体地位。

(2)企业要敢于开拓国际市场,将物流供应链向横向延伸。企业要有全球的战略目标,利用互联网络实现经营活动国际化,从而持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国企业单纯依靠国内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是不能有长足发展的,必须走向国际,才能更好地吸收其他国际化大企业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6 结 论

物流供应链管理是新式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跨境电子商务视角这一特殊的背景下。新形势下的物流供应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跨国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流通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要求我们对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现状、要求、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构建对策。构建跨境电子商务视角下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先建.基于供应链理论的SW公司国际物流管理优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2]夏雪冰.基于业务流程集约化的MS公司物流供应链管理方案设计[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3]陈娟.基于电子商务的精益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3.

第9篇: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作用

所谓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对供应链中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规划,在将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确保相应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在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主,通过合理的项目开发、组织以及规划等,制定合理的、健全的网链结构,从而更好的保障相应工作的有效进行,并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发挥项目管理工作的作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内涵分析以及其对网络的依赖分析

对于供应链来说,主要是围绕核心企业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就是对企业物流、现金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通过从原材料采购环节直到最后,将企业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这样能够有效的实现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等各环节相连接的优势,形成一个具有独特功能的网链结构体系。所以必须要明确供应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挖掘企业的潜在能力,属于企业发展中第三利润源。供应链还能将顾客、厂家以及供应商进行整合,从而更好的提升管理效率。并且还能有效的了解和满足于市场的需求,为广大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内容,更好的提升用户满意度。可是对于供应链管理形式还只是一种理念,将理念转变为现实是需求新技术和新手段的支持来完成的,所以只有将网络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进行融合,才能保障该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科学化管理目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其属于非常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形式,其包括企业内部不同的环节与部门,还包括企业外部乃至于国外的企业和用户等,其形式展现了内外结合、远远联手的生产以及销售网络体系。而网络管理工作是需要有网络技术的帮助的,要有良好的网络技术,才能更好的确保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实施形式进行分析,应该要重新规划企业供应流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有效保障组织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该要全面有效的规划企业供应厂家的主要分布情况,保障其整体程序相对简洁且信息保真化,从而更好的运用网络技术来完成相应工作。

二、项目工程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模式分析

在企业生产制造的过程当中,供应链属于一个非常巨大的供需网络体系,主要就是从商品生产到产品流通的过程,企业通过对相应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以及物流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从而更好的将生产商、供应商、运输商以及消费者等各个环节进行链接。而根据供应链生产制造定义,可以有效明确工程项目供应链是整个工程项目中关键环节,通过以企业为核心环节,对资金、施工原材料以及物流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将其生产商、供应商与承包商等有利益有关的部分进行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例如,在开展新产品开发工作中,无法通过一个企业来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企业共同来完成,这一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并且要在实际工作当中,对各个企业的主要负责项目进行分工,从而使其明确自身职责,并且也要对各个企业的利用和风险情况进行分担,避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从而保证供应链中的企业在整个工程项目开展中保障协调性、同步性和集成性的管理工作,为供应链中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对于项目工作的供应链提出过程,由于工程项目供应链是以企业为核心,所以要重视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且要明确以下几点的重要性。首先,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在项目管理形式的不断发展中,项目管理逐渐进入到运行管理环节当中,其成为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形式。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来说,主要就是通过工程项目管理而进行的。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时,要有能够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能力,这对企业工程管理与运作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整个供应链中也就只有工程项目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相应条件,所以成为工程项目供应链中核心环节;其次,从法律政策角度分析。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我国的工程管理形式不断的与国际接轨。现今我国也促进实行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这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发展提供了健全的法律保障,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最后,工程项目管理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的建设。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是通过坚持以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为核心环节,工程项目为主要的对象,只有在满足工程项目需求的情况下,有效的满足个别项目发展需求,从而达到促进整个供应链中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项目管理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坚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主

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中,顾客属于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企业要坚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标准,这也是保证企业实施供应链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而对于顾客这一环节来说,可以将其分为关键顾客、合适顾客以及一般顾客三种形式。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来说,就可以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来为其提供相应的需求,满足其相应要求。之后在由企业项目部建立相应的小组专门对顾客供应链进行合理的管理,从而为顾客提供更满足其要求的产品以及服务项目。

2.在供应链中对不同企业组织结构进行整合

对于传统企业组织机构来说,都是以垂直的、职能式的组织形式为主的。该组织结构优点主要就是能将相应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并为企业间部门相互支持提供有利保障。但这一组织结构还是有些缺点的,是在多个项目中不同的项目在资源优先使用权上,会出现矛盾和相应的冲突。因具有权力集中的弊端,导致信息传递中会出现不确定性问题,导致项目决策与原要求不统一。

3.合理的运用企业项目结构中人力资源

企业项目组织结构当中,企业中的项目经理可以通过企业租赁或是基层选拔中进行选择的。他们将会在企业组织机构中获得较大的权利,从而更好的调动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资源,不要经过企业最高领导层决定,这对其开展相应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四、在项目管理中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支撑要素

1.具有先进的、优秀的信息技术支持

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来说,其中的物流管理信息是共享的,在供应链环节当中不同的企业间会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和优势就是对相应信息进行搜集、对信息进行储备、对系统进行优化等,从而对相应信息进行良好分析、选择与处理,从而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完善的信息条件。

2.要有信任、沟通与冲突解决机制的支持

无论是哪一种合作形式,都是需要两个企业或是多个企业共同发展活动相应利益而形成的体系,所以在合作中就会需要相互信任。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并且企业间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是不同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信任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在企业间合作中沟通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促进供应链中不同企业开展相应工作的重要部分,企业间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任、沟通与冲突解决机制,从而将其企业间的冲突现象出现,并为企业间合作提供有利保障。

3.要有公平的利益与风险分享机制支持

供应链主要作用就是运用合作的形式,实现工程项目中能够和利益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获取工程项目利益最大化。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来说,是对工程项目整体进行分析的,通过明确哪些部分属于薄弱环节,会给企业带来成本或利益上的牺牲,进而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而在供应链中企业认为承担的风险与利益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将会出现终止合作的现象。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要有公平的利益与风险分享机制为主要环节,应对供应链中不同的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以及利益进行公平分配,从而实现企业间利益最大化,促进供应链中企业间稳定发展。

五、项目管理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的新思路、新方向

现今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稳定进步,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也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将项目管理基本思想运用到供应链管理当中,通过以“组”为单位的顾客服务形式,来建立企业供应链管理新组织结构体系。并且在这一环境下企业必须要明确的意识到,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单单是由单一的一个企业来决定的,是由产品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来决定的,并且产品间竞争也会逐渐形成供应链的竞争形式。

六、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供应链管理模式属于合作形式,通过企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任沟通等为主要基础环节,从而满足企业间利益最大化发展要求,从而为促进各个企业在供应链中稳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