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职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职中生是刚刚脱离义务教育的孩子,也是才脱离父母的怀抱打算学成一技之长的未成年人。在身体发育上日趋成熟,而他们的心理是否成熟了呢?职中阶段,正是职中生打好心理健康根基的关键时期。这对于职中生今后的成人、成才乃至社会的和谐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职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据调查显示,职中生欠缺心理素质,表现为依赖性强,缺乏自立和适应能力,离开父母的庇护会出现焦虑等情绪。在一些媒体中,也常可以看到职中生因为自闭、焦虑、强迫、精神分裂等而引发伤害事件的新闻。每年,各大职校都有职中生由于心理问题而无法继续学业。因此,对职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二、引起职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影响职中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两大部:一是主观原因,二是客观原因。

从主观方面来讲,职中生正处于十六七岁,正值青春叛逆期,心理变化较为激烈。由于心理还不成熟,心理冲突也时有发生。比如:理想和现实冲突:职中生在初中也一样希望将来能考上高中、大学。可在中考中,他们失利了,只能上职中。很多职中生是怀着失落的心情走进职校大门的;自尊和自卑冲突: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等的差异,有些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独立和依赖冲突:职中生是即将成年的学生,从自身方面他们渴望早日自立,但仍存在依赖心理;求知与能力差冲突:职中生学习的目的是希望掌握一门技能,将来能顺利就业。可是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掌握到位,就会对未来就业产生焦虑心理。

客观方面来讲,原因是多元化的,体现在对职校的适应上:生活环境有所改变,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过上寄宿生活,这就要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另外,学习环境也有所改变,职业学校以专业课为主,老师的讲课和教育方式需要适应;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上“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倾吐衷肠”已经成为职中生生活的常态。这种生活方式折射出职中生在人际交往上孤独、迷惘的心理困惑;在社会因素上,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家庭,现在有些家长不会做家长,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甚至还有家长离异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二是社会,职中生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方面矛盾比较突出,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网络的快速发展虽带来了便捷,但不良信息也层出不穷,职中生很容易受网络诱惑,一旦有了网瘾就很难戒除。

影响职中生心理的因素虽然错综复杂,但能够找到根源。所以,在职中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也就能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措施了。

三、改善职中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1.提高职中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可在课程中,增设心理健康课程,教授自我心理调适的技能。也可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2.教师平时可多引导学生,疏导不良心理。平时,多关心学生,对于心理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在这里,有必要结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案例来说明。这名学生是走读生,开始给我的印象还不错。可是,有几件事情的发生,让我警觉起来。比如说,该生虽为副班长,但经常迟到,经过多次说教仍效果甚微。后来,他的变化就更让我吃惊,男生却画黑眼线、擦粉还用增高鞋垫,集体活动也不愿参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的第一反应是该生肯定在心理上出现了问题。我一面向学生科科长反映,一面向该同学的家人了解。我了解到:该同学是外省人,父母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来我省做生意了,他一度是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与奶奶相依为命。后来父母生意稳定了,把他接到了身边。对于该同学来讲环境和同学都是陌生的,后来他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接触直到变成现在这样。我到网上搜索了不少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用来慢慢开导他,甚至感化他。我还派同学接近他、帮助他,与他多交流,也叫他的父母亲平时多带他外出走走,但一系列措施下来收效甚微。我只能求助于一名国家心理咨询师。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可能已经出现了心理疾病,对于该同学采取普通的心理策略是行不通的,必须对症下药,去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做量表测试,才能确定有没有心理疾病。于是,我与他父母亲碰头,将这种方案陈述,他们表示接受量表测试。因为心理问题还是早发现早治疗对孩子比较有利。他目前在学校的转变还不大,比如,还是不愿意和班级同学一起上体育课。但他妈妈说,在家的表现已经有所改观,比如,他以前很宅,一回家就不愿意出门,但现在能陪家长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我派去照顾他的同学也说他比以前更愿意交流了。而且,在班会课上他会高歌一曲。虽然,该同学的转变还不是很明显,和普通心理健康的学生相比还有差距,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

3.职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也要有家长的配合。家长首先要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最好具备一些心理知识。

4.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营造好社会环境,更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和国家的和谐发展。

四、在职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能出现的几个误区

我们在对职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避免进入误区,主要有: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就好了,没必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是德育工作,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个别学生,大多数学生不需要。避免类似的误区,对全体职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会使职中生更加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五、对职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的目标

对职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避免心理问题引起的伤害,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健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目前,全国各校都在推进校园安全工作,在职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减少很多伤害事故,对学生、职校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和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早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岳晓东,祝新华著.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2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NG Yong

(Huilong Middle School, Xinfeng County, Shaoguan, Guangdong 51119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comfort but also on mental health. Contemporary vis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tive thinking, personalized way of rapid physical growth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ir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and critical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are more one-sided and subjective, and most prone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mportanc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2 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过渡时期”。这时的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陷入“误区”,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案例1,罗XX,男,本班学生,对学习感到非常苦恼,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和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还兼有品德不良问题;厌学达到严重的程度,上课不听讲;破坏课堂纪律;甚至有时旷课。

3.1 原因分析

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到:该同学的父亲文化程度较低,经常去打麻将很少在家,对子女关心较少;母亲是家庭妇女,文化程度也较低,但对子女过分溺爱,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低。父母关系较差,只要父亲一回家,父母就是吵架,母亲心情不好就迁怒于孩子,经常骂孩子。该同学还有一个姐姐,学习成绩优异,遵守纪律,父母总是夸奖她。通过分析该学生的问题主要有:

(1)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弱,没有目标。(2)学习自我效能低,对学习缺乏兴趣。由于成绩较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家里父母常拿他于姐姐比,造成他自我评价很低,对学习也没有兴趣。(3)学习焦虑。(4)神经质人格。该学生非常敏感,一点小刺激反应便很强烈,其主要成因可能与其家庭中父母不和、经常吵架有关系。

3.2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要求家长要多关心他,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拿他与姐姐对比,父母要注意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要给孩子营造安定的和谐的学习环境。第二步:增强其学习和成就动机。首先,我让他确定其奋斗目标,这是辅导的关键。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是确定目前自己奋斗的方向。其次,和其他任科老师联系,要求任科老师多配合,多给他一分关爱。再次,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第三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要改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讲小话,临时抱佛脚、粗心大意,不勤奋,不专心、死记硬背等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告诉他学习要重在“理解”和“应用”,让他在学完一课后,试着归纳所学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四步:排除不良情绪的辅导。通过放松训练、心理游戏等,排除其不良情绪,减少他的焦虑,坦然面对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3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效果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该同学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上课专心听讲,课外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变成了一个勤奋好学、关心班集体的好学生。她妈妈也来学校高兴地告诉我:他儿子现在每天回家就做作业。

案例2,潘XX,男,特别喜欢上网,一上网能够玩通宵。在日常生活中,跟学生有点摩擦,就学网上的游戏,动手、动棍甚至用武力打架,对班和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了解后,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学生回复到正常状态,大大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案例3,陈XX,男,因其父母离异,得不到父母的爱,产生自卑的心理,无心上学。通过了解后,我经常找他聊天,调节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促使其健康的成长。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非常重要,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发展。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中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4 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身心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家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做父母的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其次,教育部门要履行职责。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第3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每个人所追求的.人们传统的观念中,只要人的身体机能没有出现问题,那么这个人就是很健康的.但是伴随着我国医学理念的改革和发展,心理疾病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健康的问题.健康在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中的定义为“健康,不止是人的身体各项机能没有缺陷,完全健康的一个人还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状态,从而使这个人有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那么心理健康的定义有是什么呢?全世界的心理学家都持有自己对心理的见解,“人心理的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可以激发人在生活中的潜能”这是英国的心理学家英格里的说法,但是日本的心理学家松田岩男则保持另一种说法.总体说来心理健康是包括生活的认知、意志的活动、情感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良好性格.以上所述几点表面,心理健康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治理的头脑和清晰的意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是遭受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会努力去克服.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正是处于建立市场经济化和实现现代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时期下我国的社会情况变得越发的复杂,让人们很难看清事实的本质,所以应该让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前就尽快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状态,合理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指导水平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我国最新出台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中提到,全国各所高效在重抓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在全国各个大学教育流程中,心理教育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让在校大学生具备自爱、自率、自尊等良好品格,让学生的适应能力快速的提高,从而尽快适应这个残酷的社会.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得到加强是新形式下最主要的教育建设任务,教育工作应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把学生的心理状况放在第一位,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要不择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大学校园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严谨的专业素质、合格的文化修养和身体素质,而且还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加大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是这个社会建设的需求,是大学为国家提供全面型人才的重要工作.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良好性格的培养和政治思想素质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当中体育教育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大学校园的体育教学方式也得到了改变,当改革后的体育教学得到运用时,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塑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以后的体育改革当中还应该对这几点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到达更高的目标,这是大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期望,也是作者以后前进的目标.

3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体育活动中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标志是大脑的情绪活动,也是反映自身在体育活动中是否得到满足,这是一种人自身需求的表现.一个人要进行有效快速的工作,是必须要保持健康和稳定的心理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当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活动时,能最大化的给心理带来愉快和满足的感受,全面降低不良情绪的发展,起到安定情绪的功能,消除简单的心理障碍,对一些心理疾病也有减缓和治愈的作用,例如,抑郁症,改善压抑的心理环境,让人全身心得到释放.著名的心理学家伯格在1993年的心理研究中表明,有着不良情绪的人在经过了中等强度锻炼二十至三十分钟之后,心中的不良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泄,所以说从这点看来,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自身不良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达到消除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目的,让自身的心理得到平衡.

3.2智力的提高

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体育动作要点时,必须是要有智力水平的保障,在进行体育学习时和其他的课堂学科一样,都是要让学生使用大脑的记忆思维和直觉感知来进行学习的,不同的动作要领和不同的体育项目在学生学习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大脑将会获得大量的氧气,是自身的脑力能够快速恢复.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反应力、思维力,是要经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和合理的体育锻炼才能达成的,学生各项指标的提高也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吸收知识的能力更加强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因素相差很小,但是人与人之间的非智力因素则是相差巨大,并且具有无限的潜力,体育教学的过程是融合了知识、能力、身体、情感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要使学生的情绪得到稳定、性格变的开朗、疲劳度下降,那么不妨来一次体育锻炼.最后在看到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都是不固定的,但是这些因素可以对人起到促进、强化、引导等作用.

3.3协调人际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其实我们从生活中就可以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总是无比愉快、精神充实,对周边的发生的事情都很关注,在学习方面对于知识可以很好的吸收并且消化;反之看来,那些人际关系不是很好的学生,不管是学生还是生活总是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对于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提不上兴趣,久而久之的就会患上心理上的各种疾病.然而体育活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切,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体育在进行活动时,总是处于一种社会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不断的在发生着联系和交际,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克服孤僻胆小的性格,忘记生活中的不顺和伤痛,使得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协调,扩大自己人际范围,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心理学研究报告看到,其实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更需要社会环境,这种需求通过集体的形式表现的更为强烈,性格内向的人可以过集体活动得到满足.从心理学的研究报告中看到,其体育活动的基本目的就是使人们的之间的距离变近,让人们心中的孤独感得到解决,更加是培养人们在社会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4行为适度行为协调、反应适当是具备健康心理的人所独

有的活动特征.行为协调是表示人的行为长期的统一,没有反复无常的情况;同时也是表示在特定条件下人的行为模式与平常保持一致.反应适当是指人的大脑的反应即没有非常的敏捷也没有非常的迟钝,外部对人刺激与人的反应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关系.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多数都是在体育规则的制约下进行的,其中体育规则中是具有“公正、公平、公开”的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很好的诠释了体育运动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每一名学生进行的约束,使得个学生的行为规范符合体育运动规则,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很好的规范学生的活动方式,进而达到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3.5健全学生的人格

人格包含着人在生活中的一切心理特征,而健全的的人格就是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就是自身人格的健全,所谓的自身人格的健全,是指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统一进行的人格,不同的大学环境人格的健全也是不同的,其中以下几点是比较有特点的人格健全形式:(1)自身人格结构中没有出现太大的偏差的不足.(2)在生活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严于利己、包容他人、明晓事理.(3)应该在自己的人生核心观中添加积极进取的思想,并且以这种思想观念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方法.(4)要具备相对于比较统一的心理活动特征.当一个大学生没有理由的怀疑同学在讽刺他,并且同学的任何解释都没有用,他总是保持自己的意见,那么这个学生就让自己的人格变得偏执,这也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表现.

3.6心理疾病的治疗

在体育活动中治疗心理疾病的体育锻炼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慢跑,其第二种活动就是球类运动.经过大量的医学临床报告显示,其通过以上两种锻炼的单一心理疾病患者,各方面的心理疾病都有所好转,负面的情绪得到控制和降低,自尊感得到上升,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得以加强.但是混合心理疾病患者经过以上两种锻炼心理环境并没有得到好转,通过众多的医学资料看来,混合心理疾病患者经过有氧运动和不是很强烈的运动,有轻微的减轻和中度的减轻心理疾病问题.

4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时开展心理教育,是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锻炼内心,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坚强和理性.其体育活动中的各项对抗不止是身体体能上的对抗,其实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博弈,永不服输、冷静分析、坚毅顽强等一些积极向上的精神都是很好的诠释了体育运动的整体教育模式.如果我们在设计体育活动时是有计划和有规律的,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强壮的身体还会有坚强的内心,让体育活动在心理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5结束语

第4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在深入探索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之前,我们首先应当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称得上是健康。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的自我和谐及与环境进行积极的相互作用,并能够够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的良好的适应状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从古代到近代,人们多是从有无疾病和能否有效地抵御疾病来衡量人是否健康。直到19世纪末,健康仍被定义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且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状态。”该定义从生物医学基点出发,着重强调了人的生理健康。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开宗明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完美状态。”

一、幸福生活的保障

古今中外,人人都渴望健康,因为健康是一切价值的源泉,是与学业的完成、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繁荣息息相关,健康的身心是提升生命质量的可靠保障。心理健康的状态,不仅是自己能免于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使自己的心理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状态。科学实验证明,人脑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其潜在的可供开发的智能是惊人的,一般人所用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能通过进一步“开掘”这一“宝藏”,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能干、更有才华。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以偿,有的成绩喜人,有的却进展甚微。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道德与心理健康水平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之所以说心理健康是幸福生活的保障,是因为不健康的心理会造成一系列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如异常心理的产生,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具体表现有忧郁、狭隘、惊恐、残暴、敏感、自卑等,这些心理状态会给人的生活、学习造成极大的不变,更甚者还会引起暴力事件。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五个属于精神障碍;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在中国,据保守估计,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据调查,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这也提醒我们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为祖国未来培育全方位人才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存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问题。当代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包括亲戚朋友高期望值的特殊知识群体。在校生正处于社会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阶段;面对各种新奇事物不断的冲击,不谙世事的他们想法单纯,对于有些突发状况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极易产生心理问题。2006年3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教育蓝皮书》显示,学生中有10%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学生存在“自杀倾向”,26%的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学生自杀,对国家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对家庭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个人是一生最大的悲哀。每一位学生的轻生,都使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同学不堪承受惨景之痛。究其原因所在,主要是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太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因此,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5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技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措施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我国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时期的学生还处于身心价值观未完全定型的关键时期。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技工学校的教育现象,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技工学校更偏重于实际技术应用的的教育,往往会忽略掉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的人才也开始需要全面性的要求。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心理健康,又如何来加强心理健康呢?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技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迎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越发展,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就更加要求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中国的现阶段,发展越来越迅速,我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变得不可或缺了。而对于技工学校来讲,很多在校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相比同龄人要低一些,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的机会也不多,而且都是属于较早进入社会的一类人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只有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他们在进入社会,接触到社会真实的东西时不会被所面临的压力所打到,也可以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正面的影响,避免他们走上歧途。

二、目前技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1.学生自身的问题

技术学校的学生也大多是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通常情绪不太稳定,在自我认知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困扰,容易产生心理冲突。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不健康主要体现在比较自我,比较敏感,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对学习也感兴趣,对未来产生迷茫,对即将步入社会感到恐惧。我们还要认识到一个问题是,技工学校的学生要比普通院校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要更早进入社会,另一方面,普遍来讲,他们身上都担负着经济的重担。

2.学校方面的问题

技工学校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校,它着重于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方面,为社会输出专业型人才。所以,技术学校一般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技术学校忽视了基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学校一般在设置课程时就会以技术授课为主,不管是在文化知识上,还是在体能培训上都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也会因此忽略对自己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应对一些问题时,可能从思维上产生一些偏差,从而犯下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错误。

三、加强技工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有效措施

1.设置相关心理健康课程

技术学校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必要的心理健康课程也是一定会要再课堂上开展的。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还能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它们都是自己以后再面临社会社会,做好自己工作的必要因素。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之上,学生们可以树立起健康的心理意识,可以了解到基本的心理调节知识,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很很大的帮助。

2.增设心理咨询与辅导部门

处于发展时期的学生是很敏感的,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旦他们自己心理出现冲突而难以得到缓解的时候就容易引发一些现实问题。因此,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部门非常的有必要。学校应该积极地增设一些例如书信咨询、网络交流、和专门辅导等各种措施来为排解学生心中的问题而服务。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相关的讲座和报告之类的团体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一些影片的分析来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针对那些有问题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注意保密性,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都是很敏感的,我们要充分考虑他们不想被人知道自己隐私的心理。通过上面的这些活动,就可以在学校范围内使大家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兴趣,同时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也可以产生针对性的帮助,并且这种比较私密的交流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隐私权。

3.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素质

要想提升技术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老师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只有老师自身的素质够硬,才能在教授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在课本的选择上和课堂的设置上用心,还要在教师的选择上花费功夫。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的情况,还会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外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能够及时有效地对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排解和疏导,避免他们产生身心的不良反应。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还会在学校内开展一些有利有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营造一个健康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当中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教师还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信心,这样就避免学生走向极端,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事情。

结语:

技术学校为我国培养了很多的专业性的人才,但是,我们在培养其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掉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仅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生涯,还会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我国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我国的技术学校一定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一个高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我国的人才不仅拥有高技能,还拥有高素质,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菊. 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2.

第6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 渗透;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阶段, 心理尚未定型, 且在学习压力的影响下, 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不利于高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就当前阶段而言, 许多体育教师将过多精力与时间放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体育技能的传授上, 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往往处于心理困惑中, 无法摆脱负面情绪, 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因此, 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正视当前高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 即人的心理世界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的平衡状态, 是个体与他人维持的健康的人际关系, 并在认知水平、心理情绪、意志行为等方面始终保持在积极状态, 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调控能力。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应及时转变当前体育教学现状,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并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学体系中来, 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不良情绪, 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

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的心理逐渐从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 并将关注点转移到体育运动中, 通过运动放松心情, 通过运动释放压力, 并对负面情绪与不良心态进行调整。就体育运动而言, 不同的运动项目其运动强度与运动节奏也各不相同, 学生通过不同节奏的体育项目, 使身心得以放松, 并逐渐摆脱在学习中产生的挫败感与自卑感, 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自信, 进而促进心理状态的改善, 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二、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高中体育运动锻炼中, 篮球、足球、体操、跑步等体育项目均对学生的体力有所要求, 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 需要有吃苦精神与意志力做支撑, 才能做好每一项体育项目。这样一来, 在体育锻炼中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 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 而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怕吃苦, 坚持不懈, 并学会与他人的团结协作, 促进自身意志品质的提升。

(二) 有利于改善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现如今, “健康”已不再仅仅是传统医学中的概念, 除了身体健康以外, 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课题。当前阶段, 高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面临与日俱增的升学压力, 心理脆弱无处宣泄, 导致心理情绪常常处在不良状态下。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与疏导, 很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展开全面疏导, 能进一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减轻心理负担, 使其心理状态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当前, 高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 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不仅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大影响, 而且还影响其学习效果。与其他基础学科不同的是, 体育教学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 并且在具体活动的参与中能够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缓解其人际交往压力, 使学生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往与配合, 进而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 明确培养目标,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应首先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为依据, 确定具体方案, 要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重视对学生自我认知的正确培养,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地与他人交往,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提升耐挫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心理, 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 提升自控力。

(二)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体育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对体育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均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讲,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心态平和、心理健康, 就会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良好的教学情境中, 并能在体育活动中彻底放松心情, 进而使其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因此, 作为体育教师, 在掌握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与体育技能的 (下转第35页) (上接第31页) 同时, 应首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且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情景, 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 并为学生做好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 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

对于高中生而言, 教育教学环境对其身心健康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学校应关注对体育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在教学硬环境的创设上, 应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 加大对体育器材的购置, 为学生体育活动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满足其体育运动需求;在教学软环境的创设上,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 无论是在师生交往上, 还是在教学气氛上, 都应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 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体育特长, 充分展示自我, 激发其锻炼热情, 进而提升教育效果。

(四) 通过竞赛活动, 塑造健康心态

高中学生自尊心与好胜心较强, 体育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 科学组织体育竞赛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体育竞赛活动, 养成良好的心理情绪, 塑造健康的心态。例如, 在班级内部组织篮球比赛, 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进行组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组内磨合, 学会正确的分工与写作, 不同的组内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 并通过球场策略的商讨,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篮球赛场上, 所有球员以组内集体获胜为目的, 不能为了展现个人球技而不顾小组荣誉, 以此建立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其竞争意识的同时, 塑造良好健康的心态。

四、结语

总之,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 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 教师应在对学生传授体育知识, 讲授体育技能的同时,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体育教学活动中。本文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并重点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希望能为广大体育教师分享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曾祥林.浅谈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 2017, (10) :228.

[2]马德强.高中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04) :263.

第7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科渗透

一、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校教育,因为小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只有在这段重要的时期抓住机会,对于小学生的习惯、操守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只有发展了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对于小学生成为全方位的素质人才起到一定的基础作用。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必须担负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语文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都知道语文是由生动的文章组成,一般主要反映自然、社会等内容,一般学生可以很容易在阅读中感受到其带来的魅力,老师运用其本身带有的情感引导到心理教育上来,学生从内心更容易接受。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

1.自然渗透

在教学中,老师要很自然地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内容中,而不是生搬硬套、张冠李戴,为了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而强硬转折,这样过渡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老师要把握好整个过渡过程,要自然而然结合两个方面的知识。语文学科中存在很明显的心理教育题材,学生可以直接阅读,但有的题材可能就不是那么明显。这样的话,我们老师要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拓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学生从最基础的需要去思考,来达到思考问题以及思考的意义。最主要的就是抓住语文学科带来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科内容的情感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举个例子,在《落花生》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思考出在如今社会中是成为花生那样的人比较有用还是苹果那样的人有用。花生朴实无华但缺乏自信,苹果落落大方但略显浮夸。针对两者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做哪种人更好。这样就是以教材为载体,将心理教育很自然地渗透在学科内容中。

2.适度渗透

我们都知道小学n堂一般都只有大概四十五分钟时间,那么如何合理安排这四十五分钟呢?其实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知道,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其写作的能力及其对于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而不是整天进行思想教育。一般心理的教育能力可以维持在三分钟到八分钟,不能拖得太长。时间拖得太长一般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另外,就本末倒置了,忽略我们主要的目标是教学学科内容,影响学生学习。

3.寓教于乐

只有学生能够享受其中,在其中寻找到乐趣,就能够更加投入,学习效率会更高,而取得的效果也就更明显。要想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渗透于学科教育,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不断通过学习去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一般抗压能力比较弱,稍微在学习过程中或者生活中有点挫折,就产生放弃的想法。但是现在的社会竞争力非常大,受到的挫折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学生不能够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那很多事情就很难成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语文学科的内容把学生带入一定境界,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中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很好地面对学习以及生活中的挫折。

4.拓展渗透渠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学到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变成自己的。实践,一般主要是强化学生对于某件事的认知,深化其对于事物的理解,所以老师要拓展一定的渠道,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渗透在学科内容中。当然,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平台以及有趣的教学活动来进行。如,运用专题讨论、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讨论的形式一般是要求学生先准备好相应资料来进行辩论。两方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持有的不同观点,在辩论的时候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也可以听到对方辩友持有的不同观点,最后做结辩陈词。这样可以很好地把语言社交能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学生可以很好加深自己对于课本知识的强化,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于课本中蕴含的知识得到深刻认识。演讲,一般可以通过讲说的形式及其观众的情感共鸣,有益于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第8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农村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注意力障碍等;高年级的学生有青春期烦恼的问题,异往的烦恼的以及情感误区的烦恼等;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如学习能力缺失、说谎、孤独、嫉妒、自卑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的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玩世不恭的念头和行为。对这些问题的克服,也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就必须引起家长、学校老师的注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作为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并且明显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社会上的一些对教育认识的偏差,致使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这种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的根源何在?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

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就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其实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完善人格。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可靠途径。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本人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这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三、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欠缺

有的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方面仅仅是冰山一角,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自己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无从下手。

四、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难以摆正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在信息闭塞的农村里,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农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 “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一窍不通,因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生如父母,孩子做错了事打两下也没关系,教师总是对的,无论怎样批评学生都应该可以的,对老师的语言、方法态度不能苛求,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些做法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

五、农村小学应该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得到交流和沟通,特别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止学生之间产生嫉妒心理,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否则就会容易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第9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对整个人生性格塑造产生决定性作用,对周围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过程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本文首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教师在儿童心理教育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婴儿童教育的途径,以期为提高婴儿童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心理;教育行为

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儿童一生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儿童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也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儿童健康教育的主题。关注和研究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父母培养孩子的必备素养,也是儿童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儿童心理教育的研究,有助于为儿童从小树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对其健康成长,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的教育行为重要的影响着儿童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对儿童的教育也更加全面,既要培养孩子学习知识能力,又要培育其情感、能力、态度以及技能等多方面的,必须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而在这些方面当中,儿童的健康教育应该放在第一位。必须高度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教育,保护儿童的生命,同时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儿童教师,则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能力和素养,从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入手,作为培养好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同时强调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用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武装自己,达到教学相长。

1、教师应该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学习环境是陶冶情操和培养性格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儿童时期的学习环境对儿童的性格塑造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俊丽在对儿童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后,也认为: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这也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关键时期。在儿童的成长当中,与周围人群的接触和交流产生的感受,形成了他们对社会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感触。而这一时期,是培养儿童最佳的时期,如果能够积极的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等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儿童追求正确方向、形成意义的能力的勇气。

相反,如果对孩子形成了不好的教育,不但会使儿童形成信心缺乏、内疚等不良心理,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这在儿童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如果处置不当,没有修正的话,将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决定性作用,使儿童期的不良状态,容易延续到青少年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一生的发展。从小的角度来说影响儿童个人的一生,从群体性角度来看,影响着国家发展后备力量。

2、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我们应该把儿童各项教育融入其生活当中,期待儿童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成长,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同其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生活中有教育,教育贯穿于生活之中,可以在生活中,通过儿童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的培养当中,塑造儿童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在性格塑造的同时,完善儿童的心理健康。

而在儿童的知识、技能教育当中,应该更加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的教育以及生活当中,通过与其他儿童或者同伴的相处,形成自我意识的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以及社会化、个性化的协调发展,这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必然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合群意思对儿童团队协作能力、接触社会的愉悦性等均产生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既不需要挤占其他教育的时间,而是将心理教育有机的融入其他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各环节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并通过教师的实时动态跟踪和观察,有意识的去培养儿童的心理,形成心理教育与其他教育的配合。

二、加强教师对儿童关爱、滋养儿童健康心理

1、教师的关爱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因为关爱,才让生活更加美好,对于儿童的教育更加不能缺少关爱。儿童正处于性格塑造期,老师的关爱会让儿童更愿意与老师、与周围的群体接触,形成外向、乐观的性格。老师的关爱,有利于老师对儿童的了解,同样有利于儿童对老师的兴趣和加强其与老师沟通的偏好,形成老师与儿童之间的友谊桥梁。

教师的关爱会给儿童带来安全、自信、信任感,同时也能够形成儿童对教师的信赖和好感,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对儿童全心全意的关爱,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教师对儿童的了解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沟通了解是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只有真正了解了儿童心理的需求或者欠缺,才能及时的对其更在。但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却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往往儿童有不良情绪时,他们一般不太愿意正面向他人表露,但大多数孩子会以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大部分儿童是喜欢和老师分享心情,但也有一部分儿童不愿意这样做,当然他们很愿意和同伴分享,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悄悄话”等活动形式,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情去和同伴、老师、家长去分享。通过多种形式,可以通过语言交流、画画卡片等形式表示出来,也可以写信、打电话,多种渠道让孩子们把所想的表达的出来,使其苦闷情绪得到宣泄,这其间对儿童的形成自我认识,情感的表达,与人的交往有很好的发展实现。总之,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去了解儿童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儿童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在儿童成长过程当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家长、老师以及玩伴,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出生之后接触最多的人群,与儿童之间已经形成了亲密的关系,对孩子有了较深的了解,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先天的优势。作为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作用。

而儿童教师必须利用好家长对你孩子了解的优势,多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加深对儿童生活经历、性格习惯的了解,同时加强与家长互动配合,形成合力,在儿童后期发展过程当中,能够及时的掌握儿童的信息,从多角度对孩子的状况进行分析,与家长一起完成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也能充分的得到儿童家长的认可和肯定。

四、总结

儿童心理教育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儿童的培养都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其研究也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首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教师在儿童心理教育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教师应该通过全心的爱、充分沟通交流以及和家长默契的配合等方式提高对儿童心理教育的培养水平。(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参考文献

[1]龚立峰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心理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李妮,李曼 沙盘游戏与儿童心理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3]戴浩 略论特殊家庭儿童心理教育[J]当学生之友(初中版)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