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1.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随处乱堆乱抛。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养殖的发展,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产生。在镇区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牲畜粪便到处堆放,农作物秸秆到处乱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空气等严重污染,恶化了水系,侵占了农田,还成为各类疾病的传染源,严重危及人体健康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2.农村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管理缺位,居民生活废水、人畜粪便、企业生产废水都直接排入河道,甚至在饮用取水保护区的附近有大量的水禽放养,饮用水源污染严重。
3.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加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一是滥用超过国家标准的化学肥料,化肥流失率高,不仅污染农田环境,还造成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二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烈性农药没有从源头上完全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土壤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4.建筑垃圾污染严重。近年来,由于招商引资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新建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和房地产。大多开发商为了节约处理成本,对建筑垃圾不作分类,对有毒有害垃圾不作任何处理,擅自乱堆乱倒,直接污染环境。
5.城镇产业转移,农村工业化污染越来越重。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工业主要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多数企业因资金不足,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和设备落后,付不起治污费用,也不愿添购治污设施,环保意识淡薄,工业三废直接排放,已成为农村主要环境污染源。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1.各级政府和行政职能部门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政府大都以城市和主要企业的污染防治为主,这些地区治污设施基本齐全且运营正常,而广大农村成了城镇化、工业化的“嫁妆”。由于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监测难,管理成本高,农村环境长期处在一种保护的盲区之中,无论是从关注度还是具体经济投入量上都远远低于城市。农村防污治污设施严重缺乏,环境污染日渐严重。
2.环境保护资源来源不够。作为防污治污的主要责任人,即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污染防治投资绝大部分投到了城市和工业上,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无法取得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财力建设资金和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农民环保意识普遍淡薄。一是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整体较低,农民和干部环保意识淡薄。二是农民小农意识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三是广大村民环保法律意识淡薄,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大多数农民对环境状况的判断持中庸态度,反应迟钝。四是农村法制教育与宣传严重缺位。广大农民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环境保护法的认识几乎是盲区。
4.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目前,针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政府出台了较多的优惠政策,而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优惠政策严重空缺。由于农村治污资金匮乏,收费机制很难建立,又缺少相关扶持政策,以致农村污染基础设施无法建设,市场运营机制无法建立。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农村既是环境污染的产生之地,又是环境治理的利用之地。处理农村垃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农村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通过防污治理,达到环境修复和保护的目的。
1.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改革政绩考核机制。把国家确定的环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责任考核,落实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建立农村环保执法监督机制,形成上下级政府和环保机关上下级间的垂直监督关系,促使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依法行政、从严执法,倒逼政府由单一的GDP政绩观转向注重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2.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产业投资机制,各级政府应在本级预算中安排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农村改厕、生活垃圾、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污染治理。同时加快配套政策的制定出台,引导和激励社会公益团体和各类企业积极投资农村环境防治工程建设,缓解公共财政对民生投入的压力。
3.加强监测监管,严格控制农村地区的工业污染。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生产工艺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上游城市和企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工艺和设备。
4.全面开展综合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一是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健康养殖,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二是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三是做好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工作。通过粉碎深埋、收集制作饲料、肥料燃烧等方式加以综合利用,减少集中焚烧导致的大气污染。同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牢固树立农村生态文明的科学理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电视、报纸、宣传画廊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开展各类环保科普活动,增强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农民,更是全体社会成员。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叶书龙.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J].企业研究,2012(18).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药、化肥的污染。很多农村地区大量使用高毒、高效的农药和除草剂,造成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长期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和物理性质恶化,土壤大幅度板结,化肥中的氮元素进入大气后,导致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同时,化肥还造成水源污染,威胁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饮水安全。
二是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我国农村大量作物秸秆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仍然采用就地焚烧的方法。秸秆焚烧既是一种能源浪费,又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另外,烟雾还刺激人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痛,严重时还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三是禽畜养殖业造成的污染。目前,只有20%的养殖业的污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80%左右的养殖场则直接外排畜禽粪便。集约化养殖场粪便乱排乱放现象普遍,严重污染环境。不经发酵处理的粪便直接施肥,许多有害病菌和寄生虫会对土壤和作物造成危害,对人类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如何对农村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呢?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大力宣传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要加大监管力度,保障环境安全,充分行使执法职能,认真履行督促职责,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行为,下大气力保护好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要完善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环保机构要向乡镇、村延伸,要把农村环保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形成各有关部门和乡镇以及村组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工作,明确整治的重点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规划和方案。加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广秸秆利用、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第三,积极开展示范村、生态村、文明村创建活动,出台支持创建活动的奖励办法,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坚决禁用超标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种。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生活。
李硕,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摘要:通过分析郑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针对农村面源污染、农村水环境恶化、生活垃圾肆意堆放,以及乡镇企业、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问题,深入剖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面源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相应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开发等进程都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直接或潜在的负面影响。农村环境污染保护与防治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研究,对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该文就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剖析。
1.郑州市农村环境问题
1.1农村面源污染范围大,生态环境恶化
1.1.1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不合理使用带来土壤污染。从2005年到2009年,郑州市农业化肥施用量分别是162269吨、158817吨、161472吨、164203吨、162551吨,逐渐趋于稳定,但施用量仍比较大,其影响不可小觑。同时,郑州市农村平均化肥施用量达296kg/hm2。高于发达国家设置的225kg/hm2的警戒线。
土壤污染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l 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被外方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农产品也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严重降低了我国农业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1.2畜禽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带来水体污染。为了保护城市环境,郑州市规定要求养殖业实行规模化,并且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在城市外环以外发展。但并没有具体规定这些养殖场所要达到的治污指标,一些养殖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完全没有处理畜禽粪便的撅念,致使养殖严重污染物肆意排放。
2009年郑州市农村全年生猪出栏248.77万头,家禽出笼4763.04万只。肉用牛出栏6.66万头,肉用羊出栏6.13万只。根据《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中提供的“畜禽粪便排泄指数”计算方法计算,可得郑州市2009年出栏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分别为:猪粪尿排放量为197.86万吨,家禽粪尿排放量为28.59万吨,牛粪尿排放量为99.27万吨,羊粪排放量为1.69万吨(表1)。这些粪便严重污染了纳污水体及农村环境,直接导致污染水体BOD含量、N、P含量和粪大肠菌群激增,并且由于渗透作用使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表12009年郑州市农村出栏畜禽养殖及粪便产生量
畜禽出栏万头数(只)粪排放系数(kg/d)尿排放系数(kg/d)粪尿排放总量(万t/a)
猪248.723.3197.86
家畜4763.040.1-28.56
牛6.66201099.27
羊6.130.61.11.69
1.2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生态环境
因矿业在重要水源流域内新建、改扩建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破坏水源的事件常有发生。在郑州市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如乱挖乱采、开山炸石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造成了当地的生态失衡和生态功能退化,与此同时也给当地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截至2009年,郑州市因矿山企业和已闭坑矿区不合理利用。造成2363.29hm2的土地遭破坏,其中采矿场、固体废料场、尾矿库分别占用破坏土地2 291.49、36.07、35.73hm2,占用破坏土地类型中耕地24.5lhm2、林地679.48hm2、草地6.47hm2、其他类型土地l 652.83hm2。
2.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2.1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2.1.1化肥、农药和地膜的污染防治。在施肥方面。应采用测土平衡施肥的方式减少化肥的施用,并且大力发展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料、控释肥料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例如借鉴欧荑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限制化肥单位施用量的同时限制其使用时间,从而达到控制化肥超标施用的目的。在农药污染防治方面,应主要采用杀虫灯、黄板诱杀、药剂熏蒸等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方式,减少农药的施用,与此同时建立农药安全性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使用技术规范等,以便于农药的筛选,合理使用农药。
2.1.2利用生态农业物能循环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生态农业物能循环利用实质是生态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它包括对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以及对沼气、沼渣、沼液等分别利用。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沼气池,即在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的同时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辟了畜禽粪便资源化的新路子,综合发展生态农业,其中“猪一沼一果”模式就是运用食物链原理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典型例子。
除此之外,畜禽粪便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应坚持畜禽粪便与化肥并重的原则。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和畜禽粪便还田的措施,达到发展生产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2.2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积极推进科学办矿,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流程。采用边采边填的循环作业方式,实现采、选、冶过程的小扰动、无毒害和少污染,控制弃渣和尾矿大量堆存;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谨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查处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采矿等违法行为;通过筹措生态恢复资金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2.5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管理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多针对的是城市,对广大的农村地区还缺乏有效的监管。结合郑州市农村当前污染的严重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武汉市农村的立法工作,构建一个适应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同时建议郑州市政府在加强环境监管的同时大力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的合理措施,填补当前郑州市农村环境因管理不当造成的缺失。
2.6树立农民环保意识
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加强环保宣传工作,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今后环保宣传工作重点,面向乡镇和农村,运用电脑、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形式,使广大农民树立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健康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工作,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引用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农村废弃物,使农民充分体会到现代农业带来的实用价值,同时逐步树立科学环保观念。
参考文献:
[1]杨春和,乔启成,顾卫兵等.新形势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365-367.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防治对策;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X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50-02
Statu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Karst Rural Area in Guizhou Province
XIA Chun CHEN Kun
(Gui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Guiyang Guizhou 550081)
Abstract Statu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Guizhou karst area was analyzed,including rural sewage pollution,rural living garbage pollu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rural tourism,etc.The control measure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raising awareness,sewage treatment,garbage disposal,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tc.
Key words karst area;countryside;environmental pollution;status;control measures;Guizhou Province
农村环境是农民生活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环境的总称。农村环境本可以通过自然循环来消纳和转化污染物,但是当污染程度超出其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极大地影响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农村环境保护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自2008中央财政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促治”政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被提上日程。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示范建设的推进,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有其独特性,在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其生态脆弱性。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强烈发育的高原山区,是我国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复杂的一个省区,恰处于世界喀斯特集中分布的亚洲片区中心,喀斯特分布面积占全省面积的85%,其中出露的碳酸盐岩面积达15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6%。全省有近90%的人口居住在碳酸盐岩岩溶地区[1]。在9个地州市中,除了黔东南,其他8个地州市喀斯特面积分布均超过50%[2]。喀斯特地区生态敏感度高,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脆弱,稳定性差。而贵州省喀斯特地表地貌类型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环境受到污染后治理困难。
1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人们日常洗衣煮饭和冲洗畜禽圈舍。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但往往含有氮、磷等营养元素,且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危害同样不可小视。贵州多数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破碎,广大农村村落布局和耕地都相当分散,加之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落后,房屋建设无规划,缺乏排水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村民只能将产生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或直接排放到村道上,污染了村庄的环境,或排入道路边沟,沿地形走向从高往低不断渗透,有的还直接将污水排放到当地的溶洞,导致地下水污染,甚至严重威胁到饮用水源安全。以贵阳市周边区县农村为例,其生活污水产生量见表1。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缺乏固定的垃圾堆放场地和专门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处理系统,村民们往往将产生的垃圾随意丢弃于田边、路边、水沟边,垃圾山随处可见,从而导致蚊蝇滋生,村庄臭气漫天,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此外,垃圾渗滤液很容易进入水体而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常见的有厨余类、木竹类、灰土砖陶类、橡塑类、纸类、金属类、纺织类和人畜粪便等。而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们极少外购物品,使得厨余类生活垃圾所占比例较大。
农村生活垃圾常见处置方法有填埋处理、焚烧处理和堆肥处理[3]。而村民多以焚烧和堆肥为主。焚烧垃圾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等,容易使受污染的群体产生呼吸道、眼部疾病,同时也影响环境卫生。部分地区的农村未将垃圾分类直接进行简单的堆沤后用于还田,如果垃圾中存在废旧电池等,肥料直接施于土壤,极有可能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而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进行卫生填埋在大多数农村还不能实现。表1也列出了贵阳市周边区县农村生活垃圾量。贵阳市周边区县农村经济状况一般比较好,但对生活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处置仍然不到位,如此大的垃圾产生量,仅城市垃圾填埋场附近村庄生活垃圾实现了卫生填埋,占村庄总数量的23.83%,与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处置还有很大差距[4]。
1.3 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主要由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大量使用以及农业生产产生的各种农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引起。具体表现在温室气体不断增多;重金属、硝态氮在土壤中累积,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地表水出现富营养化,地下水受到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等。例如,化肥过量施用后,除了被农作物吸收外,大部分会残留在土壤中,然后通过降水或其他方式进入水体。化肥以无机氮和磷为主,氮肥的利用率平均仅为40%左右,所施氮肥的1/2在被作物吸收之前,就已经以气体形态逸失到大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的污染。在贵州地区,由于喀斯特地貌和坡耕地的特点,受降雨冲刷影响,跑土、跑水、跑肥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贵州省化肥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施于耕地的化肥大部分进入土壤和水体。同时,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出现了抗药性害虫,化学农药残留在作物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累积,污染物通过受污染的水体和土壤进入农产品,从而危害了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另外,大部分农膜不易分解,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阻碍了作物根系对水的吸收,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难以下渗,而其残膜在分解过程中会析出铅、锡、酞酸酯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造成了新的土壤环境污染。此外,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养殖污水和畜禽粪便没有得到妥善处置,而是被随意排放到周围环境;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作物秸秆和废弃农膜,被直接焚烧或丢弃于农作环境中。
1.4 发展“农家乐”旅游造成的污染
随着喀斯特地区生态重建工作的开展,有的地方结合当地喀斯特旅游资源办起了“农家乐”。但这些地方本身是生态脆弱区,旅游的自然环境保护本身比较薄弱。由于经营“农家乐”的绝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而农家乐的开发和发展缺少科学指导,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大多数在自家房屋庭院进行经营。经营户基本上未安装油烟净化器,油烟废气直接排入环境,对农村环境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没有将污水、粪便、废油等集中收集处理,而是任意排放到沟渠。没有正规的垃圾收集装置,经营户和游客乱扔垃圾的现象严重。导致生活污水横流,餐饮垃圾遍野。旅游废弃物肆虐,苍蝇蚊虫乱飞,尘土飞扬,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危害田园,严重影响了乡村的自然环境。
2 防治对策
2.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在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环保意识薄弱,需要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例如,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深入到农村,向村干部、农民、学生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科技知识,通过举行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促进与村民的互动,使环保知识和环保理念在农村得到广泛传播。对于经营“农家乐”的经营户要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统一对经营者及其聘用人员进行培训,并统一进行卫生管理。另外,通过向游客发放宣传单或者在村庄公共场所张贴标语的形式,呼吁游客文明旅游,并辅以罚款的方式督促游客爱护乡村环境。
2.2 因地制宜,解决生活污水问题
贵州省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如不解决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任其随意排放,对于长江和珠江中下游沿岸地区生态环境也会产生影响。喀斯特地区村庄的特点是小而分散,如果建立污水处理厂,将污水集中处理,污水管网布设成本高,不经济。应依据地方住宅特点,选择投资小、运行维护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分散处理工艺。这种处理方式不需要较大的污水管网系统,其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同时方便处理出水回用,可以缓解喀斯特地区的用水困难问题。目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的小规模生态化处理方式主要有人工湿地、地下渗滤和稳定塘。但是喀斯特地区溶洞、漏斗多,地形复杂,在工艺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是否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2.3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一是大力推广沼气利用技术,鼓励农户使用沼气。农户可以将畜禽粪便、清洗圈舍的废水,以及秸秆、落果、落叶、烂菜叶等作为发酵沼气的原料,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生活能源,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还田。还可以种植一些适合喀斯特环境地区特点、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果木,以沼气为中心,形成“畜(禽)―沼―果”种养模式,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强地膜使用管理,督促农民做好废弃地膜的收集、处理工作,并尽量减少地膜的使用。三是向农民普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2.4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系统
村民乱扔垃圾主要是缺乏专人管理,只要由专人统一收集垃圾,加强管理,逐步引导村民形成良好习惯,农村“垃圾山”的现象就会减少。一些地方摸索形成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在每家每户门前放置1个塑料桶,用于收集生活垃圾,然后由专人进行清运。但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落后,财政十分有限,无力承担运行经费,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有的地区为了做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由县财政拨款作为垃圾处理补助经费,同时采取“集体出一点、农民自己筹一点、企业捐一点”等筹资方式,并鼓励乡镇自行筹资解决设备问题。另外,有的地区还规定了“谁生产、谁负责付费”的收费制度,每户每月收取几元钱的费用,尤其是一些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应承担更多费用。大部分村民看到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以后,也会觉得缴纳的费用值得。
2.5 加强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监测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污染源,农村环境监测比较薄弱[5-6],监测评价指标尚不明晰,缺乏针对性,对于农村的环境监测工作也处于被动状态。另外,由于各地村庄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当前使用的技术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一是建立农村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对各地农村环境状况进行详细调查,掌握不同地区农村村庄污染源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监测方案,对与农民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污染源地段进行重点监测[7-8]。二是组织和培养一支合格的农村环境监测队伍,有计划地对农村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三是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为受到环境污染危害,遭受损失的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提高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3 参考文献
[1] 张冬青,林昌虎,何腾兵.贵州喀斯特环境特征与石漠化的形成[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220-223.
[2] 徐燕,殷红梅.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究[J].中国岩溶,2009,28(1):95-102.
[3] 曾秀莉,刘丹,韩智勇,等.成都市典型地区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处理模式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2(18):211-214.
[4] 李越越.贵阳市喀斯特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5):78-82.
[5] 郎超,刘丛强,赵志琦,等.贵阳市地表水地下水化学组成:喀斯特水文系统水-岩反应及污染特征[J].水科学进展,2005(6):66-72.
[6] 莫世江.毕节喀斯特山区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污染分析及保护[J].中国水土保持,2008(7):45-47,64.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246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经济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大自然正遭遇巨大的破坏,尤其是现代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尤为突出,这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自然生态的保护。
1 目前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村生活废水排放与固体废弃物增多
随着自来水在农村范围的普及,农民日常生活用水的排放量逐渐增加,一些日常农业生产与生活废水都是直接排入到附近的农田与河流中,这给土地和水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使得固体材料的使用量增加,日常生活用品的直接丢弃与垃圾的天然堆放,对附近水质的影响也加重。
1.2 畜禽业发展造成的污染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肉类与蛋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使得农村畜禽业的发展迅速。很多农村在养殖畜禽上呈现分散状态,畜禽数量多、种类繁,圈养地点多且不定,并且畜禽生活粪便也是直接排放,不仅造成大气污染与环境污染,还会引起地表水质的富营养化。而在一些养殖规模较大的乡村,这类问题更加突出,养殖场管理人员经常将粪便随意乱倒,畜禽废水直接排放,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污染,进一步导致环境恶化。
1.3 农业化肥使用与农药大量使用对水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化肥的使用量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化肥的实际利用率却不高,造成大量化肥流失并进入自然水中,使水环境受到污染,化肥的大量流失会使农田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进一步扩散到河流湖泊中,成为水体污染的主体。而在农药使用方面,随着农作物害虫抗药基因的增强,造成农药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农药的喷洒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农药的实际使用率却低于20%,大部分农药挥发到空气与土壤中,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危害。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2.1 农村生活污水与固体污染物的处理
对于人口较密集的农村群体,在生活废水与固体污染物的处理上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法,通过构建类似城市排水系统的方法利用管网将污水收集起来,并建立设施完善的污水处理场,污水经过具体处理后,实现循环再利用或者保证水排放达到标准。而对于无法集中处理的农村,可以推广使用高效藻类塘技术与厌氧沼气池的技术,实现废水的集中处理,高效藻类塘处理能够净化大量富营养化水质;而厌氧沼气作为我国农村最经济、最有效的污染处理方法,能够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与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2 在农业生产中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对于农村大型畜禽养殖业生产而言,实现畜禽养殖的集约化发展与生态农业的建设,针对农村分散养殖的情况,推广生态养殖的理念,比如利用畜禽粪便为果树提供养料。对于大型养殖场,可以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大型畜禽养殖涉及到温度、光照等能源的使用,可以利用畜禽粪便再生能源的方式,为养殖场提供必须的能源,一方面降低了粪便对水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使资源、能源得到有效利用。
对于生态农业的建设,应提倡循环经济与农业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预防农业生产对水环境产生的危害,在实际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要合理使用有机化肥,尽可能使用生物肥料来替代有机肥料,提高化肥的使用率。在农业病害的防治上,通过生态平衡施肥与生态养殖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建立生态养殖系统,实现功能循环,比如在畜禽养殖农村,可以利用家禽农田放养的方式,对农业病害进行生态控制,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2.3 乡镇企业污染治理措施
对于乡镇企业水污染的有效防治,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乡镇企业建设进行规划,合理布局并完善其污水处理功能,同时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在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及布局调整中,要重视生产废水的污染治理工作,使企业污水排放始终达到标准。为此,可以参照以下设计思路:一是要对乡镇企业适度引导,使生产企业集中在同一工业园区,实现污水的统一处理与排放;二是要根据城镇发展规划的标准,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更新速度与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采取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使乡镇生产废水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2.4 完善污水治理运行管理机制
农村污水治理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运行资金缺乏等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是实现污水治理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也是避免污染处理设施闲置、无人管理的关键手段。实行统一的污水管理时,要以政府为指导力量,基层干部实现分村实施的方法,确保机制运行的有效性,考虑到目前农村经济状况,短期内污水处理资金仍然以政府补助为主,但可以对较大污染的处理实行收费制,确保污染处理经费的充足。
2.5 普及生态环保知识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还是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造成的,因此相关乡镇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农民充分了解到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对未来生活的影响,普及生态养殖、生态农业。这样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又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要重视水环境的污染处理与预防工作,改善当前农村水环境现状,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升农民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构建并不断完善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冯欣,师晓春.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5).
[2]许亚.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北京农业,2011(12).
一、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畜禽养殖场(户)无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农村现有畜禽养殖场(户)基本是在农户自己或养殖公司的指导下建设而成的,大部分是依河两岸的溪流河沟而建,在空间布局上呈现随意性扩张、布局散乱,甚至与居民区穿插布局,就近养殖,就近居住的现象。污染处理设施未建设或不完善即投入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渣直接通过溪流河沟汇入流域中,不仅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环境安全。
2.污染措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目前农村畜禽养殖场(户)基本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无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在消毒、粪便管理等方面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对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3.农牧脱节,粪便综合利用率低。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制约,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户)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即使有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也因面积不足,而无法全部进行消纳处理,造成较严重的农牧脱节现象。多数养殖场(户)为降低成本,将养殖场地选择在交通便利,离村庄、公路较近的地方,进一步加剧了农牧脱节,粪便资源未有效综合利用。
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
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应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将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抓出成效。
1.加强畜禽养殖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畜禽污染的严重性,提高畜禽养殖场(户)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要引导畜禽养殖场(户)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治理,防止任意排污现象的发生。要本着“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使广大畜禽养殖户明白自己肩负着治理环境、消除污染的责任,从而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减轻和消除;也促使从事畜禽养殖户及早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
2.加强环评,严格准入。要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必须对畜禽养殖业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依据《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其布局、污染途径、影响范围进行科学的评价,环保部门必须对环评严格审批把关,提出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和总量控制指标,从源头控制新增污染源。 加强项目审批的监管力度,规范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养殖业的发展,控制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今后,凡新建、改建和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当合理规划布局,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有关环保审批手续。手续须按以下程序办理:
(1)规模化养殖场(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100头以上的牛、3万羽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需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报相关部门和单位(镇(街)、农业、畜牧、国土等)签署初审意见后,报区环保部门审批。
(2)小型规模的养殖场(大棚)(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下的猪、100头以下的牛、3万羽以下的畜禽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 填报项目审批申报表,经相关部门或企业及所在村委会初审后,报区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现场勘验、审核后审批。
(3)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或小型规模的养殖场(大棚),项目主体工程与污染处理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污染处理设施必须经环保、畜牧等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在对畜禽养殖业进行规划时,必须避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教区、城镇居民区。必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养殖场应设在环境敏感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并远离主要河流上下游干支流,远离村庄集中饮用水源地,远离村民居住区。对禁养区内已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搬迁或关闭。
4.按照养殖规模,建设标准的污染物处理设施。环保、畜牧部门与有关企业共同论证。对新建、改建、扩建和已建的畜禽养殖场,按养殖规模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即建设一处带有顶棚的粪便堆积发酵场,一处污水沉淀池,周围带有围墙,顶部带有钢架和水泥瓦结构的顶棚,防止雨雪水进入导致粪便溢出横流。规模在8000只以上的可适当增加容量。无论是新建或已建的养殖场,对能按要求进行配套建设带有顶棚式的粪便堆积发酵场和污水沉淀池的,经区环保、畜牧和有关龙头企业及禽业合作社验收合格后,由企业和禽业专业合作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粪便堆积发酵场和污水沉淀池的改造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5.环保、畜牧、农业、工商、国土等部门。在农村畜禽养殖业规划阶段,农业、国土等部门必须考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考虑养殖业规划是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环保部门必须依法对环评进行审批,畜牧、工商等部门要根据环保部门的前置审批核发有关证件。在畜禽养殖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环保部门还要加强“三同时”管理,对养殖场排污状况定期监测,对造成严重污染的,要限期停产治理。对向水体特别是饮用水源地排放废渣、废水的,要依法严惩。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环保科技;生态农村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也呈现快速增长,农村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农村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这不仅关系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而且还会对城市产生各种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结合环保科技的投入找到适合农村环境管理的办法对于加快生态农村的发展,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
一方面,农药、化肥和农用塑料膜等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为了最求高产和经济效益,使用的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的数量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畜禽养殖业排泄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的程度明显扩大,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来源之一。未经处理的禽畜粪便随意被排放,造成水体大片被污染。有些地方甚至将粪便撒到池塘喂鱼,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空气也被粪便产生的臭气污染。
再加上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由于乡镇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防止污染的措施,污染问题就尤为突出。珠江三角和长三角的部分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的地方,造成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恶化。另外,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差,很多村镇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丢弃或排放到路边或河流,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2.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农村环境保护机构还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构还很不健全,县级以下的政府很少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专职的工作人员,环境质量检测工作也没能力开展。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置也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需要,农村环境监管差不多处于空白状态。
2.2 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资金投入不够
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有些用于环保的资金甚至被挪作他用。农村社会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农村环保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最大因素。
2.3地方政府监管能力严重不足,环保秩序混乱,环境保护措施贯彻不力
在我们国家,政府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主体。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程度加剧的局面是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主要表现在环保执行机构分工不明确,机构设置混乱;个别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虽然我们在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出台了以保护环境为主的多个环保性法律文件,但远远无法满足农村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
2.4 我国农村居民素质普遍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在农村地区公众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以及环境污染潜在的危害性的认识都是很模糊的。这些都难以适应农村环境形势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在有些地方,农村社区领导的家庭成员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利益获得者,他们对这些环境污染的行为自然就采取默许和妥协的态度,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局面,使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进一步恶化。
3.加强我国生态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既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又能够促进和改善农村生态平衡。同时生态农村环境建设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它需要有相应的经济条件、政策条件、制度条件和科学技术等与之配套。依据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特点,应该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3.1增加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
在各乡镇设立合理高效的环境管理机构,深化环保部门的体制改革,逐渐的使环境监测部门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这样有利于他们依法办事。并配备具有专业水平的专职人员,有计划地组织环保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加大环保资金投入,要确保环保资金专款专用,努力提高环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奖惩制度。可以把地市级环保部门换代或淘汰或旧仪器和设备投入到县级环保局,改善他们的硬件设施。另外,可以在乡镇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农村设立一级环保办.配备环境监察员,通过分集中执法、分散管理,来强化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力度。
3.2 加大环保科技的投入,推广切实可行的环保技术
生态农村环境的发展,科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借助科技手段,让我们能逐步弄清楚农村环境如农药、农膜、畜禽养殖等的现状和基本规律,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同时,我们只有依靠科技的进步,农村的各种环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首先,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科研机构和研究队伍的建设,组建高水平的环保专家队伍。同时要增强对环境基础科学的研究,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和合理开发的力度,,着重解决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做好植被恢复和退耕还林、还草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要增强对防治病虫害防治、经济林业、多种植物共生等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生态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做好农村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的筛选和推广工作,确保环保技术的切实可行。我们都知道农村的污染处理技术不能同大城市相比,大型的污染设备无论从运营成本方面,还是从建设成本方面考虑,农村都没办法承受。因此农村的环境治理设施尽量要求规模小、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再者,要推广成熟的农业技术,减少农用化学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同时推广污染处理技术,降低治理成本,让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护中发挥的作用不断提高。
4.加强环保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不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应从孩子抓起,结合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其次,借助多种媒体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再次,要多开展环保行动,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晓云.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4.
我国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与实际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农村环境问题的总体上并没有得到控制,水域污染、生态功能失调等新问题不断出现,这使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本文针对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措施。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提高,但是,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环境污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农民自身环保意识不强。农民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造成秸秆乱焚、生活垃圾乱扔乱放,购物时使用塑料方便袋,使用后的农药塑料瓶、塑料袋未能正确安置等。
2.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养殖业由农村个体家庭,逐步向集体化、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这些养殖场产生大量畜禽粪便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如氮、磷)不经过处理,便被直接排入外界,造成严重污染。
3.农业生产中带来的环境问题。
(1)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不节制。农民为追求高产农业,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选择化学试剂和农药进行促生产,人工合成化学物在农业上的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和周边环境的富氧化现象严重,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2)农膜是高分子聚合物,农膜的使用给农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也给农田带来污染,在很多地方农民使用的农膜都是用过,致使田间的土壤中残留大量废旧农膜,使土壤的透气性变差,阻碍植物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使农田逐渐劣质化,造成农村环境恶化。
4.村镇建设能力和思想认识均起点偏低,缺少科学规划。固定的思想模式导致错误普遍性发生,如要想发展经济,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错误思想,以经济发展为主,环境保护为辅的错误思想,另外,需要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推进环境整治规划进程。
5.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资不足。我国绝大部分乡镇未设专门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环保规划、环境宣传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的前提下,农村环境的保护经费会出现短缺现象。
二、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生活环境
1.多种手段提高农村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较低是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多样的手段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采取村广播、印发手册等宣传手段让农民了解当地的环境污染现状和危害程度,给农民敲响警钟。其次,采取讲座、演讲的形式在农村的中小学开展农村环保教育,通过学生影响家长,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全体人员环保意识的目的。最后,将绿色生产、清洁生产、有机种植标准、生态养殖技术等环保生产手段介绍给农民,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
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污染治理的要求,也无法界定农村环境污染的责任,因此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农村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看待,建立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法律体系,完善农村环保管理制度,让农村环境污染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积极落实环保资金投入
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够实现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完善,能够引进科学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进而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因此要扩宽资金渠道,采取多种举措落实农村环保资金投入。首先要了解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积极申请国家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投入方面的资金支持。其次要积极与上级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申请农村环境污染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例如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农村垃圾处理专项资金以及养殖场污染处理专项资金等。最后,要鼓励、争取社会投资,尤其是公益性质的投资,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采取多种举措增加农村环保资金投入。
4.提倡发展生态农业
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农药化肥的使用、地膜的过量使用以及农村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都导致了面源污染的加剧。通过分析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发展生态农业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根本途径。要持续、有效的指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积极倡导农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鼓励农民使用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生物农药、低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加大科学技术的支撑,建立种植养殖生态格局,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农村养殖方面,将禽畜污染环境质量与有机食品生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紧密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三、结语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必须要同时进行,多年的惨痛经验告诉我们,失去了良好环境这个依托和背景,任何经济发展都是空谈,最终都会以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收场。在我国环境保护体系中,农村环保是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做好农村环保规划,落实国家各项环保政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突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农村环境保护;南陵县;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Nanling County, such as drinking water, garbage, sew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to protect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Nanling County.
Keywords: rural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ling County;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总体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环境污染加剧,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态环境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农村环境的恶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
一、南陵县农村环境现状
当前南陵县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相互叠加,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饮用水源方面
一是供水设施不足,目前南陵县农村人口49.46万人,占南陵县总人口的90%,现有自来水厂21家,日供水总量约为8万吨,供应人口达30万人。其中地表水15家,地下水6家,通过近几年的整治,个别仍然存在着水质差和污染隐患等问题。二是随着工业强县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半山半圩地理、地质条件等影响,水资源缺乏和利用率不高仍是南陵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三是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突出,局部山丘人畜饮用水比较困难。由于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工程措施缺乏、集中式供水设施少、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农业生产、生活及工业污染等因素,南陵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有待进一步改善。
2、生活垃圾方面
一是南陵县8个镇均无标准化垃圾堆放和处理实施,垃圾分散,未能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处理。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存在规模小、选址不合理、大部分未采取卫生深埋、无害化处理,且防渗隔渗措施不到位。三是由于资金原因,县垃圾压缩性中转站至今未完成,县垃圾卫生填埋场需重新选址建设。
3、生活污水方面
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住房不断增多和人口的增加,农村生活污水排污量将增大,污染隐患增多。二是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群众生活污水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存在到处乱倒、乱泼、乱排等现象,对水源构成一定污染隐患。
4、农业面源污染方面
一是农业发展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够,普便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水源,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二是在水源附近从事农作物耕作,设置露天蓄粪池,有的粪满外溢,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三是农村白色污染较为严重。四是南陵县养殖业发展比较快,带来污染后果也非常严重,大量的养殖,严重污染了水体。
5、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一是由于经济发展,农村企业不断增多,且存在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现象,因此南陵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非常艰巨。二是南陵县各镇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治理设备不完善,不能完全达到环保要求,更不适应国家产业发展趋势。三是各镇环保结构不健全,不能及时进行环境监督与管理。
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
1、重视程度不够,污染问题加重
长期以来,县级政府策重于办企业,抓工业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因此使农村环保工作薄弱,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工业发展对农村环境的巨大破坏性、不可恢复性: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胁迫危害型,农村原具有的强大环境自净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居民的集中,使原本可以自然降解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的自净力而形成污染。建立在工业污染防治上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没有将农村污染和城市污染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造成农村环境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环境管理,不利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农业技术的推广、选择,没有重视环境保护,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一些农技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导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的情况一直在加剧,甚至个别地区的剧毒农药仍在使用。由于没有配套的收集管理系统,农用薄膜技术在大力推广的同时,造成大量的塑料薄膜散落在农村土地上,构成新的环境污染。
2、措施不力、资金缺乏,农村污染治理的机制难以建立
国家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贷款贴息等。对农村小型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由于贷款风险大,却难以得到扶持。有些地区还没有建立乡镇一级的环境保护机构、设立人员编制,对农村面源污染更是缺少资金。农村的环境管理,主要依靠县级环保部门,而县级环保部门存在人员编制少、配置不合理,要加大对农村的环境管理却往往力不从心。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缺乏,农民收入低,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长期以来,污染治理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的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资金。农村环境保护公益性很强、没有经济回报或回报率较小,因此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也没有发挥主导投资作用。由于农村聚居点和小城镇单体市场规模小,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因而必须依赖财政资金。而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就造成了农村聚居点的污染日趋严重。
三、南陵农村环境保护建议
1、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各镇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成立环境监理站、确定专职环境助理员),实施有效监督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坚决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我县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严防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