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感悟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学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教学感悟

第1篇:初中语文教学感悟范文

一、加强教学新技术的使用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能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接受教学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等。通过生动灵活的画面代替传统的黑板书写,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的使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实现了课本和课堂的延伸,通过网络能够将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内容变得多样化、具体化。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能够让学生得到听觉与视觉上的刺激,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进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例如,采用多媒体进行八年级上册《春》《苏州园林》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制作有关春天、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等,再配以文章朗读的音频,就可以很好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加深认识。

二、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需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适应社会的变化以及生活的需要,因此需要改变单一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增加语言实践教训,如朗诵比赛、辩论赛等。另外,在教学的内容上需要加强对学生价值取向、思想情感的培养,在教学课堂上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出语文的作用。

例如,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冬天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语言进行冬天景象的描绘等,通过实际生活达到语言应用的目的。此外,还应加强课外的语文实践学习,例如,课外阅读、观察广告标语、记录生活日记、记录植物生长日记等。

三、加强情境创设

初中语文教学还需要加强情境的创设,突出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目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课文普遍都是精美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美感,能给学生带来启迪与思考。但是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尚浅,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课文情感的创设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进行八年级上册《背影》一文教学时,教师为突出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可让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家人进行描述,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进而深化文中父子之间的情感,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抓住中心思想和内涵。

四、加强课堂教学互动

初中语文教学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教师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尽量避免知识的全面无重点教学与应试化的教学,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互动,创造更多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感情,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进而使课堂变得融洽活跃,提高教学效率。

五、学生需要改变学习方式

(一)加强课前预习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其次,学生能够对新知识实现初步的认识,并找出疑问,这对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学生学习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便于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并且通过这种课前思考能够锻炼学生的智力与自学能力。

(二)设置课堂疑问,留置悬念

语文教学课堂上,在正式进行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应就教学课文的内容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留给学生进行思考,由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就容易使学生的精力集中,积极找寻答案。学生在整个课文的学习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对问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而长时间的积累也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对问题不应给予直接解答,需要留置一定的悬念,进而增加课文的吸引力,使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和情感的体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例如,九年级《范进中举》一文,教师可提问“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有很多,包括个人性格、遭遇等环境和个人因素,请学生对影响范进命运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感悟范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感悟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之一,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扮演着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感悟能力的重要角色。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阅读教学必须注意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和阅读知识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感悟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日后解题的质量和速度,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一、强化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以积累带动感悟

感悟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的优化必须依托于充足的人生经历和知识积累。因此,要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感悟能力,必须强化初中生的知识覆盖面。首先,强化课堂知识积累。在这一环节中,知识获取和积累主要靠教师的帮助来实现,老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延伸,在语文阅读课程中引入军事、社会、科学、经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紧扣阅读课程的内容,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与此同时,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切忌死读书、读死书,初中语文阅读一定要在阅读中真正挖掘课文内容的人文内涵,真正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其次,加强课外知识积累。课外知识积累主要就是靠学生自己,学生在课下要多多阅读相关的书籍,加强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初中生找到源远流长的知识泉眼,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同时,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阅读条件、有目的、有计划的推荐一些优秀作品,选择与课文有关的作品让学生加强阅读,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感悟能力。

二、提升学生学习的情感性,以情感提升感悟

语文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特别是理科课程的最主要的因素。情感性是指语文教学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它通过美的事物激发人们的情感,唤起情感共鸣,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通过在阅读中情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首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认真把握阅读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例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献给母亲的歌》课程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饱含深情的朗读和庄重肃穆的音乐来烘托氛围,进而培养自己对母亲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让学生们明白,当我们相加思乡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寄托,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唱响一首献给母亲的歌;其次,不断强化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只有从内心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自行阅读、自行体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再次,用真情教育学生、感化学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感染的,教师用美好的情感和言行去感染初中生,必定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情感教育的良性发展。教师给学生讲解“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时,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时间一去不复返,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进而告知学生生命是有限的,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通过语文阅读中的情感教学,真正提升初中生的情感感悟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实践带动感悟

感悟能力作为一种学生必不或缺的综合能力,它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情感感化,还需要实践的内化。“博于问学,笃于务实。”要想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必须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实现感悟的升华。

1.积极引导初中生进行语文社会实践。其一,为了培养初中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报告会、读书会、问题研讨会等,在交流实践中提高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其二,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竞赛、朗诵比赛等,在比赛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其三,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系社会。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还应该从生活中获取点点滴滴,在实践中感受社会、感受生活,进而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感悟内化能力。从人的本能角度来看,一种是消化能力,另一种就是内化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中,内化就是把自己的知识掌握、实践感悟与自己的文化结构有机融合起来,用“内心”去品位、体悟思想,进而用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

四、引导学生的联想意识,以理解推动感悟

说到底,感悟能力也就是更高一层次的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在阅读中对一些关键词、关键语句的把握和联想,进而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详细来讲,就是需要老师培养初中生“窥斑见豹”的能力,斑指的就是阅读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深度分析,联想自己以往学习的知识点,不断拓展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豹指的就是文章的中心大意或者主旨,初中生在充分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之后,通过主题更好地感知全文,进而实现对全文的把握。比如,在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阅读材料的时候,学生应该抓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以“家乡”“亲人”“梦想”为关键词,通过联想以往所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对“行囊”等词语进行重新诠释,不断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良好养成。

参考文献:

[1]吴锐.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J].内蒙古教育,2008,(24).

[2]张凤君.感悟能力培养探微[J].新课程学习,2011,(12).

[3]艾庆华.沿用诵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J].吉林教育,2002,(09).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感悟范文

【关键词】:渗透德育 氛围 感恩思想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渗透德育与感恩教育非常必要。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真诚的心,去对待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另一颗心,这就是感恩。感恩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也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继承。

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让学生懂得对社会、对学校、对家人应常怀一种感恩之心。所以,我认为感恩心态的培育应该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学会体验别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懂得体谅别人,原谅别人,甚至帮助他人,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的含义是沉重的,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豪言壮语,它更应是沉甸甸的实际行动的结果。

语文个性教育在人格塑造方面要坚持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追求。第一,重塑人格基础,由关注知识技能转向关注个性整体发展,并主要关注精神世界的构建。第二,重塑人格形成机制,由关注教学目标转向关注教育目的,将人文关怀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

现在的语言教学受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的影响较深,过分追求教学目标的细目化、可操作性、确定性、完整性等行为性标准,相对忽视了情感性、体验性、审美性、情境性等隐性目标。

好的教师让他的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得到报酬——发现具有探索精神的生活是激动人心和价值自足的。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在语文课教学中发现,学生们越来越缺乏感恩情怀。就此,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管理。

一、班主任与语文教师要注重以感恩为班会内容的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时间,把“一片孝心回报家庭、一份爱心回报他人”、“一腔热心回报社会”为基本内容,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分层次的要求。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秀电影,比如《放牛班的春天》《暖春》,对学生们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

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还可以举办感恩之歌大家唱活动,甚至可以把有关感恩的歌曲作为学生们的“课前一支歌”,比如我所在的班级最爱唱的就是《感恩的心》和《母亲》这两首歌.用这些动人的歌曲去感染学生、凝聚学生,美妙的歌曲会像一条绳子把学生们的心串起来,使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友好、团结、向上的班级气氛。

二、学校要营造感恩的氛围

良好的教育气氛和校园文化建设会给孩子们提供感恩的土壤。

我们可以利用每周办板报的机会,多向孩子们提出举办感恩板报比赛的要求,甚至学校周边的围墙也可以因此拿来利用。

学校的宣传栏也要经常的做出这方面的宣传,各班学生可将自己的感恩故事挂在橱窗里供大家阅读。我们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让每个孩子无论走到学校的哪个角落,都被一种浓浓的感恩情怀感染着。 学校的德育不能是说教式的,不能仅靠书本的灌输,它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活动开展的实践性。所以我们还可以利用每年“母亲节”做些文章,开展一些“感恩”活动,让孩子们在“五一”假期多帮父母做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学校还可以趁机印发一些关于指导孩子活动的倡议书,比如要求孩子回家后了解父母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父母的工作辛苦程度,父母最喜欢吃的食物以及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等等情况。并倡议孩子们有心事应主动和父母沟通思想,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假期回来后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在家的故事,让他们互相教育和促进,让感恩的外延扩展到爱。

三、科任老师也要加强对学生们感恩思想的渗透

无论语文、政治、历史,还是音乐、美术等相关学科,都可以将感恩的思想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例如我们担任语文课的老师,可以讲一些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让学生在听完后进行思考和讨论。有时一个小小的问题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欲。

记得我曾经问过学生们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的亲人去世了,你们会买很多花

向他们哀悼吗?”当时很多学生站起来说:“当然。因为我爱他们。”我适时点拨:“当亲人去世的时候再去买花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了,而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哪怕是一句爱他们的话,他们也会感动非常。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珍惜。”也许正是这样的话,打开了学生们潜意识中的感情之门,那次作文也因此而大放异彩。某同学这么写到:“感恩就是在父母生病时端过来的一杯热水;感恩就是炎热的夏天给父母递过来的一杯清凉的绿茶;感恩就是在父母烦恼时,你静静的听他们的诉说;感恩就是在学校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孙某同学的开篇:“一阵阵微风传递着爱的气息。那是感恩的芳香的弥漫;一串串快乐的音符在空气中飘荡,那是感恩的旋律的释怀。”学生们用自己最优美的语言描述着感恩的话题。注重课堂中知识传递转向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感悟生成,由注重对课文理解的有限性转向对人生、生活的理解的无限敞开性。

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感悟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有效融合;措施

一、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判断即指审美评价,其指的是对审美价值的主观认识。审美判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审美主体的个性、能力、需求以及审美对象等。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听觉进行审美判断,感受作品的内涵,沉浸在作品的审美境界中,去发现美并感受美。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感受中审美情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形式,审美对象的感知是审美情感的基础,审美想象必然需要通过审美感知来实现过渡。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审美对象来获取表象,并进入想象,以此使学生受到熏陶,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可见审美教育对于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促使学生去追求美

人类实现全面教育,就必然需要实施审美教育。与一般教育相比,审美教育不具有强制性,它主要是利用审美客体来刺激受教育者的精神,使受教育者的精神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引导其去发现与感受美,并由衷的产生追求美的愿望。

二、将审美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措施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课本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包含了许多美的要素,需要初中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与解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应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以审美的角度来解读与认知课文中的美。

以《济南的冬天》和《春》的课堂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应注重“美意”和“美情”的把握,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引导,实现对课文中不同的美的感知与欣赏,同时对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尤其是在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优美的文字美景当中,对课文中的意象美与物象没进行品味与赏析。

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中优美语句的赏析能力。初中语文课文的学习中,欣赏课文的语言美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这是对课文中“美意”与“美情”的感知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语言的品读实现领悟力与感知力的增强。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的语言系统并不完整,在学生优美文章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因此,为了实现对文章中美的彻底感悟与认知,就必须从初中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入手。初中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准确引导之下进行语言的品读,使文章内涵得以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体会。此外,许多优美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反复的朗读,可见语言的赏析必须通过加强课文的诵读来实现。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实施审美教育,就必须加强朗读与诵读教学。

2.引导学生站在审美的角度学习课文

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使自身的想象与联想得以充分发挥。审美心理主要有四个组成要素体现,即感知、理解、想象以及情感。初中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从多方面使学生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程中有许多优美文章,教师应针对这些文章积极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发挥想象,实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情境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文中的美加以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如此就能够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高。应对多媒体的结合了声像与画面的技术特点加以充分的利用,将学生带入情境教学中去,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的发挥想象力,继而使课文中蕴含的“美”得以充分的感悟。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美的境界,进而更好的发挥想象与联想,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得以培养,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提高对文章情感的整体把握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促使学生能够自发的去品读语文课文,并感受其中的“美”。

此外,还应将实际生活中的“美”融入课文当中,以《秋天》和《春》的教学为例,这两篇文章与大自然有关,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美,进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加贴近生活,热爱生活。并且应将课堂教育、生活教育与审美教育充分融合到一起,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审美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保证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以此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泰.论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J].新课程・上旬,2014,(2):47-47

第5篇:初中语文教学感悟范文

关键词:模块教学;情景课堂;问题分析

一、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多年以来,我国实行的考试升学模式使得我国的初高中教育逐渐桎梏于应试教育中难以突破。而初中教育则变为完全以中考为核心,各科均采用题海战术,使得课本教学流于形式。且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忽视了学困生成绩差的真正根源,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无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得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平平,无法得到更高的突破。

二、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难题的具体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初中教材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使得教学教材更加科学化、人文化,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前景,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与作文教学并行的重点。但由于阅读教学内容繁杂,考查点细致多变,教学目标并不十分明确且不容易把握,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部分的教学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教师通常采用题海战术以及模板战术,令学生死记硬背,但却收效平平。其实语文教师可以从现有教材入手,对课本中的课文展开精读精教,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采用模块教学法,将不同文章分门别类,以类别为模块,逐类讲解,各个击破。最新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便采用了分类编制,以“亲近文学”“民俗风情”“多彩四季”等主题将文章归类为各个单元,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采用模块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将某一类型的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多方位的体悟思考,加深了阅读的深度和思考的细致程度,为考试中遇到此类文章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苏教版中的“走近科学”这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罗列出了来自国内外的科学研究,更有中国古代文学《梦溪笔谈》,该类作品还可以归类为说明文,而说明文的类别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根据该分类,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对各类说明文展开阅读,详细地讲解说明文的通性以及放在不同类别中的文章特性,从而使学生对说明文有进一步全面的把握。如此,模块教学以一例代替百例,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了题海战术的疲劳枯燥,又可以使学生对该类阅读知识形成体系,便于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构建情景课堂,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感悟文学内涵。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为教师单一的知识灌输,这不仅易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同时枯燥乏味,难以令学生提起学习兴趣。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授课模式则开始允许教师做出新的尝试。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课本的情景设定,为学生构建情景课堂,生动地再现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于理解课文的意境和内涵便可以事半功倍。而构建情景课堂也并非单纯地复制场景,这样难度大且收效不尽如人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灵活变换,有选择地构建不同的情景课堂。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在学习词两首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橘子洲的风景图片,使学生感受那壮阔的风景来体悟诗词中的波澜壮阔。学习《蓝蓝的威尼斯》时,则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纪录片,让学生在动态中感受威尼斯的梦幻色彩。而学习游记类文章时,更可以让学生自己陈述自己旅游的经历,并向大家展示分享自己的真实体悟,从而帮助其他的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美景及内涵。如此,构建的情景课堂,不仅生动有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文章的感悟加深,阅读能力自然得以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细致地分析,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将其切实施行才可以使教学难题得以解决,才可以为初中语文教育献策献力,从而为祖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爱峰.以读为本:有效课堂的主旋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第6篇:初中语文教学感悟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阅读;必要性;策略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最重要的过渡阶段,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方式,能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的过程,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实现知识与心灵的碰撞。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探究性阅读的必要性

在语文这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中,语言和思维是同样重要的,要想保证语文教学成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初中教育阶段作为学生重要的过渡阶段,必须对其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培养。探究性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问题的探索和验证,比如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会经过推测、观察、查找、归纳、比较、分析、验证等一系列过程,对问题做出深入研究,而科学的思维方法将是成功的关键。首先,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语文学习成功的关键,只有将语言同思维结合起来,语文教学效果才能得以提升,探究性阅读教学就将语言和思维的培养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其次,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理解层次,丰富学生知识,实现学生知识和心灵的碰撞。第三,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事物、知识本质的分析,还能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写作意图,感悟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探究性阅读的策略

(1)阅读与感知。对于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而言,最为关键的就是读,只有将读贯穿于整个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感悟文章。读不仅要反复读,还要熟读,要精读,确保能读懂,能读出情感和重点,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在开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追求语文本真,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感知,不应将学生的思考范围局限在几个问题中,只有自由感知,学生才能将问题从教材中自主挖掘出来。

(2)品味与探究。读书最重要的是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探究文章的美点和空白。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保证他们自然获得语感。比如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有这样一句话: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教师可提出问题:作者所说的“红”指的是什么呢?让学生进行美点探究,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这里的“红”暗含了季节的变化,带给人一种舒适、明快的感觉,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感受,作者还以此描绘着春天之美。可见,这个过程应引导学生去体验,使学生思维与语文知识发生碰撞,这样他们才能有更多的灵感、更强的顿悟。

(3)合作与点拨。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思辨力,教师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比如通过小组讨论、朗读比赛、画句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和谐、愉悦、健康的学习氛围,充分将合作精神融入教学中。学生阅读后,如果仍然有难点未解决,教师应积极鼓励和指导,和全班学生共同探究,适当进行点拨,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应是多元的,丰富的,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不仅体现出我国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实现了学生、教师、教材的有机结合,这种更加关注学生人格与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邹玉业.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探究性阅读策略[J].学周刊,2012(2).

第7篇:初中语文教学感悟范文

关键词:结合新课程理念;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97-01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理念进行适应,加强对于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自身效率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应用教学艺术,使学生能够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引导初中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增加初中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感知,初中语文课程自身的内容含量十分大,也比较枯燥,再加上其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将理论性很强的初中语文课堂开展的生动有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2.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创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工作。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后来对我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创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增强创造的激情和自信,成为其终生受用的追求认识真理的志向和源泉。面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何老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听名人轶事、猜想故事结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同学们都感兴趣的活动中,何老师对他们进行了适时的启发和引导。

2.2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近些年来,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充分认识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并且成为了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和优先考虑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因此,快乐教学和愉悦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话题。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传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初中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知识,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绩,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情景教学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只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初中生会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变通,把初中知识融入到情节里面,使初中生成为语文教学故事中的主人,这个时候,初中生就会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同时加深了初中生对于语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进而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及效果。

2.3提升举例频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举例频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初中语文知识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举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文学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引出其他大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更加能够对初中生所特有的好奇心进行满足。在初中语文教师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其和地理以及历史等等知识进行结合,使初中生能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增加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再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仅符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初中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举例子是语文教师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挑选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精致的例子,这样才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维,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要使初中生能够明白所举例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初中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2.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除了要将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并且采取举例子的措施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初中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初中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通常情况下,备课都要按照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初中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进行了解。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初中生比较关心和注意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课后的作业,初中生在学校初中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知识变得十分鲜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业形式,比如说通过对学生邻居或者居民小区实施调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初中生要根据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作业,这些作业锻炼了初中生行动、思考、分析以及设计等等方面能力。

3.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初中语文教育面临全新的课程改革,为了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品质,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所在,要顺应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来对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俊霞.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J]. 学周刊,2013,No.17810:50-51.

第8篇:初中语文教学感悟范文

1 引言

为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实现初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接下来,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2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中,都包含着美的教育,教师应该在挖掘教材内在美的基础上,通过展示美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感知美、领悟美、创造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播放多媒体幻灯片等方法来让学生去认真地品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美的意蕴和气势。通过这种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初中生通过图书馆、报纸、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各样的渠道来查找三峡的风土人情、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三峡有关的神话、和三峡相关的诗词、三峡水电站等一系列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就可以感受到三峡的美,从而对《三峡》这篇文章更是赞不绝口。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课前通过U盘或者其他的方式搜集整理好的丰富的三峡资料和三峡图片,在多媒体幻灯片上展示出来,并且让初中生之间互相共享自己搜集的三峡相关的资料,让初中生真正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三峡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有如此湍急的水流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初中生踊跃回答,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3 运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提高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课的质量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运用诵读、默读、写作、抄写等等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深入地挖掘教材中隐含的要素,让初中生领略到文章的亮点,领悟作家创作的独到之处,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活跃度和写作水平。

比如,教导初中生通过不断诵读课文,体会作家善于捕捉生活中“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亮点。要求一个年约十来岁初中生写出惊世绝伦的创意大作,仿佛有点不切合实际。其实具有创新性的文章并非是难以高攀的,我们相信“世界上并不缺乏美,而且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创新性的文章并不都是与众不同的另类作品,而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一个平凡的话语,在某一个情景下都会引发了每个人细微的思绪波澜。如果初中生学会把握了这些细微感悟,并善于用文字细腻地表达出,这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在学习课本景点范文的时候,有意识地点化一下同学。比如说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每个同学都看过无数次父母的背影,但是为什么偏偏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却如此令人感动呢?我们知道,朱自清这篇《背影》的文字极其朴素无华,描写的站台情景也是非常一般。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无需过多地用理论解释《背影》的艺术魅力,而是用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诵读,让初中生自己在不断的诵读中,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自主地领悟个中的艺术魅力。

4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法,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

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法,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初中生围绕着某一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生的主人地位,教师从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教师在进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下面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法:教师在课前让初中生查找资料,搜集陶渊明的基本情况和《桃花源记》相关评论资料,把不懂的词句记录下来。课堂上,教师组织初中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研究的主题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存在吗?存在的话,它在哪里?不存在的话,陶渊明为什么要说谎呢?讨论的主题要尽量设计得开放一点,任由初中生进行发挥,自由地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小组讨论,从中给与他们适当的指点。然后,由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陈述该组的讨论意见,最后教师给与每组和全班讨论结果一定的总结和提议。通过这种方式,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每一节课都让初中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初中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自主学习解决,没有必要合作讨论;初中生难于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解决。在形式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最主要的是在学习内容上使初中生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让初中生在短暂的时间中获取实效。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几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真正有利于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主导作用,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初中生能够具备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以便真正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建峰.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学周刊, 2012,(11) .

[2] 陈宏芹.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J]. 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 2011,(05) .

[3] 杨士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4) .

[4] 靳长影. 全面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全力提升语文教学质效——谈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考试周刊, 2011,(58)

第9篇:初中语文教学感悟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微课 运用实践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微课教学手段将音效、图像、视频等整合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效果提升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微课相关内容介绍

微课是基于现代教学手段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于某个知识点的精彩讲解或者是课堂过程中某个典型环节进行记录的过程。从定义上看,课堂教学的视频片段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微课不仅包含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练习等,还包括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以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点评和评价,通过视频、音效和图像等方式的组合营造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相比,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炼以及形象生动的优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课文难点的解决,在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感受语文课文意境和情感方面,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实践

(一)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选用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内容精美、情感丰富,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及文章描写的场景和情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差距,因此学生在文章所承载的精美内容和深刻情感等方面无法完全理解,也就是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通过微课形象、生动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黄河颂》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实地的到黄河去感知黄河的壮丽,对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和传递的情感无法进行充分认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黄河颂》描写的情景和情感,必须增加学生对黄河的直观感知,让学生对黄河有着整体的印象和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微课,通过视频的形式将“黄河”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黄河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应,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运用微课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

运用微课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更加的开放、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在基于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关教学重点进行启发和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教学重点。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将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对场景进行分析和感悟,通过微课的视频画面与课文中的文字进行结合,让学生对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的。

(三)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学意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的影音演示与教学过程进行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材内容描写的意境进行深刻的的感知。以古诗文教学为例,在《赤壁》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情景创设功能,对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场面进行营造,让学生对《赤壁》这篇文章中的意境营造进行充分感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在语文情感教学方面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微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方面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微课将某一个写作主题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展示,让学生对写作主题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微课还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在写作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探讨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手段。微课在语文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涵拓展、意境营造理解和写作兴趣提高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

参考文献:

[1]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47-48.

[2]吴莹.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语文,2015,(3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