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第1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八班的同学比较沉静,学习欠积极性,虽然优良生比例大,但中下层面而也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教授unit 3 . lesson 9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如何询问和回答时间,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half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圆卡纸,把它剪成一半,告诉学生这是圆的一半,也就是half。讲到quarter时,又把半圆剪成一半,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圆的四分之一,也就是quarter了。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这两个单词。而讲到如何表达时间时,我用了一个用红卡纸做的大钟,同学们一开始就被它吸引住了,显得颇有积极性。用实物让学生练习whats the time? its的句型,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原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帮助班上的同学改英文名,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近来更帮部分同学交上了penfriend in america,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只有英语水平提高,他们才能达到交异国笔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例如在七班,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第2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语文教学;优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49-02

一、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优势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设备与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开展的教学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高效性、易操作性等鲜明特点,成为目前最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中学语文教学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1.增加教学容量,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容量大、视角广的特点使得课堂教学容量增加,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教学效率提高。多媒体辅助中学语文教学,突破了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局限,开辟了一条省时省力、高质高效的教学途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画、视屏等形象直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耳、目、脑等多角度来理解文本内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效率。

2.创设学习情境,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给学生带来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使得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浓厚,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兴趣。

3.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比如在教新课前,鼓励同学课余时间采用多媒体收集、整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资料,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积极参与者,实现学习的主动化。

二、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弊端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发展时间较短,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运用中发挥了许多重要作用,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水平有限,制约语文教学水平。有些教师,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教师接触多媒体时间较晚,技术掌握不到位,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经常出现状况,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2.过分依赖多媒体,固化了语文教学的流程。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做得非常细,将教学的内容与流程全部囊括,教学过程只能根据已经制作的课件一步一步进行,这样使得课堂教学受到较大的束缚,很可能造成新的“填鸭式”教学。

3.过分使用多媒体,淡化了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一堂精彩的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及时领悟。过分使用多媒体,教师只是一味的演示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应用的策略

如何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其优化的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还需要广大语文教育者进一步探索。笔者就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多媒体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多媒体使用能力。加强中学语文教师多媒体培训,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可以采用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此外,通过开展中学语文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设计能力和定期举行多媒体技术知识竞赛,也可以提高教师多媒体方面的知识,加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2.摒弃多媒体课件唯一性,促使教学流程多样化。为了使教学课堂生动,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时刻把握主动性,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授课形式,不受多媒体课件牵制。在中学语文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分清教学信息的主次,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结合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学流程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3.适当运用多媒体,重视学生语感培养与文本教育。多媒体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来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不过图片、动画等会导致学生有更少的时间来阅读、领悟、品味文字的内涵。语文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标的,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应该重视学生阅读时语感的培养,深化学生对文字信息的领悟。

4.注重课堂上师生互动,增进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一堂好的中学语文教学课,要同时发挥教师主导性和体现学生主体性。因此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堂中,要多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并且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以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5.认清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处理好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采用多媒体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教学课堂中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教师用自己的激情去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使得教师展示出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还尚不完善,但是只要我们在运用中克服其局限性,发挥其优势,积极改进,多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将具有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祭友.不可忽视的媒介变革对乡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2):19-20.

[2]陈春妮.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利与弊[J].学园,2012,(5):59-60.

第3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

关键词:比较文学;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世界性眼光

比较文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它适应了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体现了用包容性眼光看待世界的学科方式,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它宣扬的“世界性眼光和胸怀”以及注重跨界的研究方法,不仅体现了宽广的学科视野,更显示了面向未来的人文素养。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它已步入高校课堂,成为中文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参考陈惇老师的研究资料:1990年,它正式进入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其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把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合并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归属中国语言文学类的二级学科。1998年,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把“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同时还把比较文学列入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高教司在对师范院校中文系必修课设置的意见中还取消了过去多年开设的外国文学,而代之以比较文学,而在对综合性大学中文系课程设置的意见中,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是分别开设的两门课。1998年之后,比较文学开始被列为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1]。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首先,它已经是师范性和综合性大学中文系专、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而高校中文系毕业生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来源。其次,比较文学也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使得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衔接变得顺理成章。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师在职培训的蓬勃开展,如教育部组织开设的各种中学语文教师“国培”、“省培”计划,以及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逐年扩大招生数量,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现实性也在大大增加。最后,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以进入高校为主,不少人都选择进入中学当语文教师,而比较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生进入中学当语文教师尤为突出,这使得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的联系更为紧密。因而,从学科发展角度而言,比较文学已经进入了中学,具有指导中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现实性,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连接途径也变得更加迫切。

一、比较文学理念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国内比较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引进、介绍到后来的改造、纵深,并在国外比较文学普遍走向危机的情况下,成功接过了学科大旗。在相关学者努力下,中国比较文学越来越走向成熟。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并举,成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两大支柱。跨学科研究和阐发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由此,逐步形成了以“跨文明、跨文化”为标志的中国比较文学学派。尽管关于“学派说”尚存争议,但它起码表明了中国比较文学界已经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示了较强的学科主体性。在众多国内研究者对比较文学的认识中,典型的定义是: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2]。这一定义中的方法论、“世界性眼光”、“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反映了比较文学强化跨界研究的学科意识以及面向世界的学科视野。近年来,比较文学界又提出“新人文精神”,倡导比较文学与人文精神之间的衔接,把比较文学理念往更高层次推进,显示了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旺盛势头和新鲜的学术活力,以及与当前世界文化格局变迁息息相关的学科敏感性。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是以中学生为授课对象传授汉语基本知识的教学、学习活动,它的目标除了让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外,更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根据中学语文新课标的相关规定,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精神,培养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对人以及生命的尊重。这与比较文学提倡的文化平等、跨文化对话、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尊重自然和生命的“新人文精神”颇有相通之处。从倡导理念而言,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学科视野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早在20世纪20年代,法国就在中学开设了比较文学课。首次运用比较文学这一名称的是法国中学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自成立(1995年)起也一直致力于该课题研究,他们曾计划出版一套丛书《比较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其中的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的参考教材《比较文学视野的中外名篇》由黄燕尤、葛桂录、赵峻、张晋军四位专家级学者完成。

山东省教育部门于2001年曾召开过全国性的中学比较文学研讨会议。山东寿光一中近年来与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联系密切,积极参与比较文学的学术活动,为中学开设比较文学课程进行准备。西北师范大学李晓卫教授曾支持完成了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的题目是“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研究”。在论文方面,近年来由高校教师、中学语文教师完成的相关科研论文大概有16篇,这些论文分为两个方向:一为理论探讨,如《比较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介入思路与意义》《运用比较文学拓展语文课堂》《比较文学基本理念与中学语文教育改革:邹建军访谈录》《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比较文学观念与中学语文教学》等;二为教学实践探讨,如胡亚渝的《中学语文比较文学导读》系列。后者为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提供了具体的可行性范例,对中学语文教师备课有借鉴意义。就目前成果来看,研究者已注意到比较文学对中学语文的重要性。其中,高校研究者更多关注理论建设,侧重探讨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在学理层面上的衔接;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则从实践出发,探讨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课堂的可能性。但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相关研究过于强调比较文学学科的严谨性,限制了它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大部分研究者都把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限定在对外国文学课文的解读上。在现有的课文解析中,影响研究的阅读方法占据主要篇幅,而采用平行研究解读的较少。但比较文学真的就不适用于那些与外国文学没有关联的中国文学作品吗?平行研究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真的就没有市场吗?笔者看来,影响研究固然能够体现学科的严谨性,保证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捍卫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尊严,但平行研究可能更适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毕竟与外国文学课文相比,中国文学作品构成了中学语文课文的主要来源。这些课文,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多与外国文学没有太多关联,因而进行影响研究是不现实的。如果采用平行研究方法,可能更具实效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平行研究,比较文学可以更全面地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研究者的担心可能在于害怕在解读的过程中出现“x+y”式的比附,从而歪曲了比较文学的原意。但是,其一,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重中之重,而非严格遵守比较文学定义,即使应该遵守比较文学定义,也应该是不同于高校的专业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解应该适当放松严谨性,代之以灵活性、开放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其二,即使平行研究变成了“x+y”的比附,它也有可能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视角,增添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由联想能力。众所周知,很多具有相似性的文学现象并没有继续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对比较文学研究而言,这种文学现象只能算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劣质材料。但就中学生的阅读范围而言,这种简单随意比附却可能为教学增添趣味,使得学生以相似性为基础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成为可能。尽管比来比去,可能根本找不到立足点,但在这种“乱联系”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的记忆链,却可以使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尽管这可能偏离了比较文学原意,但它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显然很有帮助。因而,就观念上讲,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应强化影响研究的重要性,教师在解读课文时尽可能采用影响研究,使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要强化平行研究的使用,保证所有中学语文课文都能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之中。这就要求比较文学研究者以更为务实的态度面对中学语文以及中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水平。

二、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要素和教师的学历构成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因素是语文教师、学生、家长等,其中占据主导性地位的毫无疑问应该是学生。但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往往会被教师取代。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尚在培养过程之中,因而,这种取代是无可厚非的。在以往研究中,论者往往忽略语文教师对中学生引入比较文学教学的重要性,而侧重教材的编写和教改方式,实际上相比于其他客体因素,占有主导性的教师才是最需要特别注意的。因而,研究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主要考察的对象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具体来说,中学语文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如何把比较文学理念和方法贯彻到备课、授课、课外辅导等教学实践之中;对学生的要求则是,要学会用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思维去分析具体文本,由此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国际性视野,形成宽阔的视域。前面已经提到,就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构成而言,一个突出现象是大批中文专业(包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选择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岗位,这种情况使得高校的专业知识得以更好地反馈中学语文课堂,二者形成良性互动。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材里涉及外国文学的课文较少,中学语文想当然地就与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专业)联系在了一起,至于与比较文学的链接则形成了观念上的想当然,即研究者和中学语文教师想当然地把它归之于外国文学,想当然地以中国文学为本位来排斥它。一般而言,中文系学生如果立志进入中学当教师,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专业必然是其首选的专业课程。这其实是对比较文学的误解。比较文学的最终立足点依然是中国文学,它的跨出去和比较视野的中心离不开中国文学和文化本身,它强调的是在多维度、多视角前提下对本国文学的重新审视,这种审视会大大丰富和扩大中国文学的内涵以及世界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大都开设在中文系课程里,它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这本身就表明它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中学语文教师要想厘清对比较文学的认识,就不能受这些观念的影响。这是把比较文学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前提条件。

(二)实施策略

如何把比较文学引入教学实践呢?就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而言,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包括备课、讲课、课外指导、批改作业等。首先,备课要充分。前面已经提到,如果课文选自外国文学作品,那么比较文学的应用就变得顺理成章。教师备课的时候,除了介绍作者之外,更要强化学生对译者的重视,并由此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问题。尽管不能深入展开,但教师势必要让学生明白语言转换中的文化差异,使学生明白文化语境不同,语言表达就会不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外国文学选读课文都直接被当成外国文学作品来讲,这是有问题的。除了翻译问题,同样要讲的还有译文在中国的理解和接受等问题。如果课文来自中国文学作品,并与外国文学有直接关联,那么就可以延续影响研究的思路,寻找课文的外国文学渊源以及产生的中国式变化。如果课文与外国文学没有太多关系,那么教师就需要用平行研究方法,扩展学生的思考宽度。比如教师可以用主题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文学主题在不同文化里的表达方式和效果。教师还可以采用类型学方法,探讨不同文类在不同民族文学里的表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思路要明确,即对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要足够清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相关资料,扩展备课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备课质量。这就涉及了相关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前述的《比较文学视野的中外名篇》以及用比较文学方法对相关中学语文课文的解读论文,都可以直接为教师所用,这就能大大节省教师们查找资料的时间。这也为高校研究者和中学语文教师们提出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那就是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要针对中学语文课文形成配套的研究成果,以方便其他教师的备课和组织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多种工具和手段把比较文学方法造成的理解困难以相对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这里可以采用幻灯片和视频资料等方式,教师充分利用图片等资料,向学生展示异域文化特色,使他们能够形象地理解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学差异。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涉及的国家、民族的文化特点以及文学特色,使之能够明白外国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因素。学生可以以此作为参照,理解和提升对本民族文学、语言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当向学生讲解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但当前流行的比较文学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化造成的枯燥化。因而在向学生讲解比较文学基础知识时,教师应结合具体文学现象,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基本概念和方法入手,求粗不求精,先使学生形成大致理解轮廓。

比如可以先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入手,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明白何谓影响,何谓平行,即使这种简单化会使学生产生误解也在所不惜。然后再逐步推进,讲解翻译研究、阐发研究等。只让学生理解,不求学生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胸怀要宽、心中有世界,眼界要广、眼中有他国。尽管这样的要求有点高,但应该让学生形成这样的初步意识。在具体讲解时,教师要善于联想和引申,善于引入其他国家的文学文化作为参照物。这个具体操作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比较文学素养,因而,老师的比较文学素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再次,教师在课外辅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文学相关书籍,以每次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进行最为合适。比如,利用一周时间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影响研究的理论和相关论文,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关于世界文化的书籍,使学生明白文化的多元性。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文学名著时,可以用推荐的方式减少阅读数量,选取那些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起码知道西方文学、东方文学的精品之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网络等工具来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寻找答案的自学能力。最后,学生除了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外,要形成“世界主人”的意识。21世纪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地球村观念已经形成。对中国的中学生而言,他们不仅是未来中国的主人,更会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直接决定了以后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如果从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心中就有这样的意识,那么以后他的人生之路就会更宽。比较文学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核心就是“世界性眼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的核心也应该是这种意识,要把具备世界性眼光和“世界主人”意识当成比较文学教学的最终指向。除了学习、阅读之外,有条件的话学生可以通过出国旅游、考察或者交换学习,在视野和境界上拓展自我的世界性眼光,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国际化的中学生。这当然过于理想化了,但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把比较文学的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到此可以归纳一下。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策略,主要方面就是教师。提高教师的比较文学素养,这是核心环节。另一个方面是学生,促进学生具备初步的世界性眼光和意识,这是落脚点。为达到这样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具体方式着手:(1)教师培训。中学应有针对性地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比较文学的培训。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培训政策,组织了相关项目,现在需要的是相关培训院校强化比较文学的教学内容,这是强化中学语文教师理解和接受比较文学的重要途径。在培训过程中,相关研究者应该结合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探讨“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理念和实践方式。(2)授课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国外文学、文化作为参照物。(3)课外阅读。阅读有益于学生初步接受比较文学基本理念和方法,并拓展其文化视野和文学的民族空间。

三、结语

比较文学引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势必会为素质教育提供新的视角,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理解视域。它将会促使学生形成国际性视野,以包容心态面对文化差异,以更广阔视角和方式看待世界。对比较文学本身而言,长期以来它一直纠缠于繁琐的理论讨论上,空谈学科人文关怀和价值,缺乏具体现实指向性,而该问题的研究势必对比较文学提升学科品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随着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与应用的逐步深入,培养初具国际化素养和世界性眼光的中学生将不再是一种空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必将会有崭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

[1]陈惇.比较文学教学的回顾与思考:为纪念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0周年而作[J].中国比较文学,2005(4):14-15.

第4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中学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265-01

一、前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多媒体开始运用到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中学语文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满足了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因此要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做不仅使得中学语文教学形式得以丰富起来,而且提高了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最终能够为中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凭借着形、光、声以及色等多种功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可以将中学语文课本中虚幻的形象转换为实际存在的形象,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一味的灌输给学生新的知识,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声音、图形、文字等形式充分结合起来,最终能够将相关的知识表现出来。

2.有助于实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目标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个生动以及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形以及色彩的特性,从而能够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情境,最终能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得以顺利实现。

3.有助于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没有多媒体教学工作的辅助下,教师一般需要一个人讲完整堂课程,向学生们进行描绘性叙述时,语言总是显得无力,还需要学生自行想象,时间一长教师还倍感疲惫,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而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只需要以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学生们理解起来更加轻松,教师的负担也相应减轻,教学效率却显著上升。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大部分教师将先进的中学语文技术作为重点,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教学改革,最终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能力以动脑的能力。虽然教师引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整个教学内容还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从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但是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背离了教学目标,最终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编制科学的、合理的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解一些简单的内容,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等特点,最终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这就会使得课件与实际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偏差,这样做就使得多媒体教学质量在不断降低。

四、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合理运用多媒体,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创造生动的教学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并且教师要不断完善多媒体应用技术,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不断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比如:老师要讲解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的时候,此时教师如果一味的自己在讲台讲这个场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将鲁迅当时的百草园以及三味书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此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鲁迅当时生活的场景,那么此时学生更加乐意到书中寻找当时所发生的故事。

又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老舍《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时候,此时教师要将有关济南的冬天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此时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的图片可以发现济南的冬天很美,从而可以使得学生更想了解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就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

2.合理运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化。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以使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我们强调要让学生领悟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但这不能依靠教师来直接叙述,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障碍,记忆也不牢靠,更不用提去感受诗人作诗时的心境了。所以,要想发挥学生在诗词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工作,首先将诗人生平和作诗背景介绍出来,再配合描绘诗中情景的相关图片展现给学生们,还可以向学生们播放整首诗的音频作品,让学生们全方位地了解到整首诗,从而学生们能够更容易地领悟到诗中的意境。

3.合理运用多媒体,不断增强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师应该系统的讲解相关的中学语文专业知识,并且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带动学生的感官,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针对那些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体系变得更加简单化,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例如,在讲解语文作文写作时,教师就可以系统化地列出所有中学阶段学生应用掌握和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每一种技巧和方法都配以优秀的范文让学生们观赏。同时,教师还可以列出学生们写作中容易出现的误区,通过多媒体的展现,分析每种误区形成的原因,帮助学生们从思维上避免写作误区从而出现写作混乱的现象。这样就在无形中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日常教学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五、结束语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多媒体具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并且要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内涵进行准确的认识,最终能够推进中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不断改进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掌握多媒体技术,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最终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效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2)

[2]. 张红晨.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9)

[3]. 赵香琴.运用多媒体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第5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

【关键词】 网络 中学语文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93-01

网络时代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网络语文则是网络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网络语文不可避免的“外溢”到现实生活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人们说话及行文方式,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对语文教学产生着重大影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阶段,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承担着传授语言文字及其运用知识的重要功能,还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这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网络作为信息庞杂的载体,蕴含着大量对教学有促进意义的语文资源的同时,也夹杂着许多不利于语文教学的信息,本文将就网络对中学语文的影响做些初步探讨。

1 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第一,资源丰富的网络,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语文便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书籍、报刊等介质以及电视、收音机等传媒,囿于容量限制,这些资源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而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要查一个字的意义,查一个词才出处,查一首诗的作者,由于有了互联网,这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开放性的网络,为开阔师生视野,更好运用语文提供了重要平台。在相对自由开放的网络世界中,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接受到更为丰富的语文及其运用,这相对于局限在校园中、课本上学习语文来说,意义重大。网络平台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可以让语文更为鲜活起来,有利于启发教师的授课及学生的认知。

第三,网络有利于促进语文的审美、德育功能的实现。随着网络对民主、人文关怀的不断深化,网络在促进传统语文的审美教育、德育功能上具有传统媒介所不具有的优势。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迅捷性将主流意识通过各种各类群体所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

2 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事物具有两面性,包罗万有的网络在给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可自取用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正是由于其包容性、开放性的特征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众多消极影响。

首先,资源过于丰富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困惑。当下,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加大,有疑问就“百度”,是许多人的首选。网络百科便是其中的重要的查询方式,而从网络百科的编纂过程来看,严谨程度远远低于传统语文媒介的编辑出版过程。如百度百科,如果要发词条,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不长的时间内便可以在网上出现,如果其中的语文行文有误,便可广泛流传。如近期一则“高中生文章被当成古诗词入选中考试题”的新闻,正是明显例证,一高中生将习作发在百度“诗词赋吧”“请大家指点”,7年后被黑龙江省佳木斯列入大考模拟试卷中。今人习作都有可能被误认为故人作品,更遑论错别字众多的诗词版本谬种流传了。

其次,网络流行语冲击规范语文。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重要特征,网络流行语具有浓重的网络和时代特征。网络流行语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且依靠网络这一传播平台,不断外溢到实际生活中。由于中学生处于叛逆时期,对新鲜事物的追捧使网络流行语极易在这类人群中获得青睐,但是中学生心智处于成长时期,过分的“暴露”在网络流行语氛围下,将会导致中学生丧失对规范语文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规范语文的使用能力。有语言专家就认为,“在社会转型因素和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眼下我国正进入汉语创造力空前爆发、全民参与‘造词造句’的语言狂欢阶段,许多潮词潮语可能都是昙花一现、过眼浮云。”[1]与成年人不同,这些昙花一现的词句对中学生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过眼浮云,而会影响其日常的遣词造句,使得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与“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流行语相对应的还有“淘宝体”(以“亲”开头以“哦”结尾,起源于购物平台淘宝网)和“咆哮体”(带许多感叹号的字、词或者句子,多以“有木有”结尾)以及各种网络文体的流行。这些网络流行句式大多有固定的模式,生存能力强者不多。如果中学生过分接受这些语句,将会极大影响其实用规范语文的能力。

第三,网络使得中学语文审美、德育功能退化。驳杂的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的同时,也是藏污纳垢之地。这一方面与网络文化中的市场运作有极大关系,在市场化条件下,凡是有利可图,凡是能满足吸引眼球,都是网络传播的重点内容,而不以美丑论之,网络世界中的各种“呕像”现象及网络中的各种“门”事件的热炒正是重要体现。“恶搞”流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如对一些古诗的改编等等。另外,一些不文明的用语披上网络流行语的外衣加以横行,(如“尼玛”)这些都对规范中学生语文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以上看来,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是值得引起足够重视的,而要应对网络对中学语文产生的消极影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教师和家长在自身使用及引导学生使用语文网络资源时,应注意选择权威网站并保证其规范;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规范学生行文用语。

参考文献

[1] 潘衍习,赵展慧,任艳.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热词“转正”标准存争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07月21日

[2] 李祭友.不可忽视的媒介变革对乡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第6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思维能力 培养

一、前言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中学只是注重语文教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听说教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只有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正确设置相应的疑问,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一般来说,针对一些篇幅较短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并能够用概况性的语言复述出来,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或者让学生在掌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扩充,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上去看待原文,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的情节结构进行描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才能更利于学生的深刻性、广阔性、独立性等思维品质的形成。

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展开全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发散性思维所需要的氛围。首先,我们可以挖掘课本中所蕴含的深刻信息,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当前课本中的有效信息。例如,在教学《石壕吏》时,教师可以利用结尾处杜甫所写的哭咽进行分析,让学生重复对哭咽之声的来源进行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创造力萌发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突破陈规陋习,探索更加具有创新意识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

四、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中学生在思想上是非常活跃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所以,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非常注重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发扬“民主式”的教学。当前,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敢质疑,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安排,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中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呆板和沉闷,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另外,学生缺乏批判性精神也很容易造成中学语文教学素质的下降。为此,教师就一定要善于鼓励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并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同时,对书本中的问题,学生还要能够主动向老师发问,敢于向教师权威进行挑战。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领悟到人物、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的特点,针对作品中所出现的疑惑,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的独到见解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最大的原始动力,也是认知活动得以持续的最重要的内驱动力。在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始终能让情绪处于激发的状态,如果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最佳的发挥状态,就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为此,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能够有效激发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要能够让教师冲破陈旧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从而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接班人。

六、结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能够时刻紧跟时展的潮流,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同时剖析问题发生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就必须要能够加强学生多元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高亚.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职业技术,2011(04).

第7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

【关键词】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中学语文教学

1.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中学语文教育属于言语交往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底座、基石,起着支撑、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来分析,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普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自始自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甚至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2.重情境教学

2.1 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究、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电视、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2 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园丁,让学生像花园里可爱的花朵一样尽情地享受阳光和雨露。

2.3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杂志上……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3.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

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这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处理好几组关系。

3.1 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其选择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进行最优化的选择。

3.2 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一些必然的、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形成了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不拘泥于"一课一题",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使教学成为一团“乱麻”,相反,要透过复杂的问题抓典型,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既有主题又关注到"去中心"的话题,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4.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多媒体已经普及,并在教育领域广泛覆盖,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是对传统的黑板、粉笔、板书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实施中要把握学科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科学的结合运用。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上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还要反思带来的教学思维、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质的变革。让多媒体教学为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能够让教学精神大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扬利去弊,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通常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如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反作用,就坚决抛开,避免适得其反。所以,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方式的高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应用时要注意到,多媒体的使用时间要有度,不能一节课下来,多媒体成了主角,教师成了辅佐者,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是为教师讲课服务的,不能代替教师,课堂教师仍然要以教师教为主,多媒体使用不能过于频繁。如果学生一直盯着多媒体看,也会造成视觉的疲劳,忽视教师的重点讲解;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言之有物,不能为了突出多媒体的外在功能吸引学生,而加入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或者没有体现教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扰乱了思维,学习很盲目;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机械地从网络下载、拼凑这么简单,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整合教材,抓住知识的呈现方式,变化成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

参考文献

[1]郑振峰,宋文辉,李冬鸽.现代语言学和中学语文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第8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

【关键词】教学管理 学校管理 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66-02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增加以及语文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改变,如此才能确保教学管理顺应中学教学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要点内容入手,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应如何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

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一个重要的构件。我们只有将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一部分的工作都落到实处、做到细处、做出好处,才能真正实现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一 统一中学教学管理指导思想

中学教学管理中最忌讳没有统一思想、一致口径的多头领导管理方式,而且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要求中学教学管理工作中能上下一心。因此,确定统一的中学教学管理指导思想势在必行。根据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教学管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必须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革新中学教学管理理念,并且实现教学管理工作中常规与改革创新的统一。

二 加强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化

第一,严抓课堂纪律管理。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是以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着重强调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并从规范学生上课时的坐姿、说话和行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随后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的处理。坐姿标准,认真听讲的学生要给予适度的表扬;而对上课“开小差”、说话和四处活动影响其他同学听课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处罚。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又能规范课堂纪律,建立良好的课堂管理基础。

第二,注意课堂教学管理中习惯的培养。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习惯配合管理,不具备团结合作精神等诸多问题。要想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就必须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个性问题,培养正确的学习、上课习惯,以正面教育抑制不良习气。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和解答问题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想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良好习惯。

2.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高效化

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是指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更重视课堂教学效益,重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管理。管理办法包括:

第一,通过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来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发自身学习潜能,比如:磨炼意志,克服懒惰思想和不思进取的思想的影响;树立信心,克服自卑情绪的影响;开发合适的学习方法,稳步提高学习水平。

第二,改善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根据新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对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找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方式;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结合信息技术,拓展语文教学手段,如辩论会、答辩会、课堂表扬等。

第三,引入科学教学理论。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计划,恰当地把握教学节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根据学生有效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的科学理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多样化

语文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管理可从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学生可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两个方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多活动、多变化”的教学思路,制定的教学方案新奇、有趣,能深入浅出的诠释语文教学内容,又能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所接受。

三 重视中学德育教学管理的作用

德育工作是新课改后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学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学语文德育教学方面的管理对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具有推动作用。中学语文教学管理者,首先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德育教育列为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安排到正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其次,还需要将德育教育工作与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交叉融合,在完成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完成中学德育教学管理工作。

四 积极开展自我管理工作

根据现代教育管理学中的理论指导,中学教学管理也需要从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入手,而被管理者实现自我管理则是中学教学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1.从中学语文教学管理的管理者入手,积极开展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工作

比如,定期开展针对教学管理者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学习,让教学管理者继承“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真诚奉献”的优良传统;培养和提高中学教学管理者的教学管理能力,确保管理者有办法解决有关教学管理的问题,能有效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等。这些教学管理能力包括: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等。

2.教育和引导被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

学校依靠强制的规范性管理和引导性的示好方式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管理中被管理者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意识,使被管理者从思想到行为上都与教学管理者保持高度一致性,并让被管理者与教学管理者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达成一致,培养其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五 结束语

中学语文教学管理是现代中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管理水平与现代中学的整体管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文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研究如何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推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展开,促进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发展是当前教学环境下中学语文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黄达进.浅谈如何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J].学园(教育科研),2012(16)

第9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

关键词:预习;阅读教学;教学实践活动

一、预习是关键

1.学生预习

俗话说得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帮助督促学生建立起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学生如果在课前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先阅读几遍,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查找相关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经过仔细查找还是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留到课上再向教师提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宝贵时间,还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但是学生一般都具有惰性,想要他们仔细认真地完成预习任务,这就要靠教师给学生制订详细的预习计划,并监督他们执行,还要在课前进行预习效果的检测,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还能通过检查预习情况,知道学生不懂的问题在哪儿,更加准确地确定出教学重点。

2.教师备课

教师的课前预习就是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提前备课,提前将教学内容有条理、有主次之分地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对中学语文教材要足够熟悉和理解,知道疑点和重点在哪里,指导学生会和不会的地方在哪里,在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的情况下能够编排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师只有充分地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教学灵感,学生也会积极配合,主动思考,回答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有充分的互动,教学效果会非常完美,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丰富的、是精彩的。

二、阅读教学很重要

1.学会阅读

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以文章、文字的教学内容为主,因此阅读教学实在是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法宝。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要帮助中学生学会阅读,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给他们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来练习阅读,教会学生要反复地阅读思考,认真地做读书笔记,锻炼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在阅读中实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收获和享受。

2.阅读的好处

阅读作为语文课程标准中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有着非常多的好处。首先,阅读能帮助中学语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对开展中学语文教育和它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其次,阅读能娱乐中学生的身心,使中学生在繁杂的课业和巨大的压力之下得到一丝放松和缓冲,满足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最后,阅读有利于促进各科的学习,“语文是百科之母”,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语文,而有效的阅读能够帮助对于各科学习的理解,促进各科的学习。

三、教学实践不能少

1.教学实践的具体形式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学实践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小组讨论、排练名著小话剧、小型知识竞赛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丰富的形式供教师挑选,具体选用哪一种,就要看实际的教学需要了。

2.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学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实践活动能充分锻炼中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改变以往的只会学习、不会应用的尴尬局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培养中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凡事喜欢以自己为中心,缺乏跟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中学生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完成任务,这无形中就培养了中学生的合作能力。(3)有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什么事都需要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想找到一种更简单、快捷的方法,从而促使中学生创新思想的萌发。

中学语文教学是整个中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中学教学中要长期开展,并且要开展得好的部分。本文为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三种可行的应用策略,包括课前预习、阅读教学和教学实践活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如果认真落实的话,会使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为提高,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琦.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

[2]杨积寿.教学大纲亦应交给学生[J].安徽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