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

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

第1篇: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

作者单位:402160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患,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反复性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或顽固性咳嗽等症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常因病人缺乏有关哮喘知识,对自身病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而出现反复发作。英国哮喘专家Clark认为“对哮喘的防治应当从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转移到预防哮喘发作,保持患者长期稳定性,以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正确认识哮喘,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达到长期缓解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我院呼吸内科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以来门诊及住院治疗确诊的哮喘病人共有216例,其中男性134例,女性82例,年龄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39.8岁,所有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执行情况及健康教育的人员:由呼吸内科医务人员承担(医师4名,护士8名),项目开始前先对医务人员培训,统一方法、统一授课内容、统一随访内容,定期门诊随访。

2.1内容

2.1.1通过耐心、细致的交流 评估病人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确认妨碍治疗的因素。指导病人及家属认识长期防治哮喘的重要性,通过长期适当充分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使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避免哮喘的诱发因素 避免摄入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等;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剧烈运动;室内不种花草,不养宠物,经常打扫房间、清洗床上用品,在打扫和喷洒杀虫剂时保证病人离开现场;戴围巾或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等,尽可能控制、消除症状和复发。

2.1.3指导病人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 方法:取站立位,尽可能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唇齿部分包住口含器后,以最快的速度,用1次最有力的呼气吹动游标滑动,游标最终停止的刻度,就是此次峰流速值(PEFR)。峰流速测定是发现早期哮喘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在没有出现症状之前,PEFR下降,提示早期哮喘的发生。每天测量的PEFR与标准的PEFR进行比较,不仅能早期发现哮喘发作,还能判断哮喘控制的程度和选择治疗措施。如果PEFR经常地、有规律地保持在80%~100%,为安全区,说明哮喘控制理想;如果PEFR50~80%,为警告区,说明哮喘加重,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PEFR

2.1.4帮助病人学会在急性发作时能简单、及时地处理,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技术。药物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而吸入剂由于吸入药物剂量较小如丙酸倍氯米松干粉,必可酮气雾剂,辅舒酮气雾剂是较为理想的糖皮质药物,一般用能控制症状的最低剂量为最佳剂量,约400~1000u~d,吸入后观察,约10%~25%沉积于下呼吸道和肺泡,作用于呼吸道局部,进入血循环后在肝脏迅速灭活,全身副作用小,是目前长期、甚至终生抗炎治疗哮喘的最常用药。如定量雾化吸入器(MDI)、干粉吸入剂等,讲解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疗效、副作用,与病人共同制定长期管理、预防复发计划。

2.1.5介绍雾化吸入器具的使用根据病人的层次、理解能力、疾病的程度、经济状况等,指导病人选择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器,提供雾化吸入器的相关学习资料。雾化吸入器的使用需要病人协调呼吸动作,且50%以上药物因惯性冲撞而停留在咽部,仅有10%~25%药物沉降到肺内局部发挥作用,易引起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及胃肠道反应、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应及时漱口减少副作用,而且MDI具有药物定量、操作简单、无院内交叉感染、便于携带、价格低廉等特点,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吸入器。MDI每次使用前应先摇匀药液(若干粉吸入器则不用摇),深吸气至LV位(不能再呼)时,张开口腔将MDI喷嘴放于口中,闭口以包住咬口,经口缓慢吸气(0.5l/s)在吸气开始时以手指按压驱动装置,继续吸气至吸气末TLG位,屏气5~10s使较小的微粒沉降至气道远端(肺内)然后缓慢呼气。若要再次使用,应先休息l~3min后再吸入。否则效果不佳,病人反复练习,至能正确掌握,并指导患者学会清洗、消毒、保存、更换吸入器的常规方法

2.1.6心理指导精神心理因素在哮喘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哮喘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内容。哮喘病人的心理反应可有抑郁、焦虑、恐惧、性格改变等,给予心理疏导,使病人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和乐观情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最大程度保持劳动能力,可有效减轻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

2.2健康教育的方式给患者分发哮喘教育小册子,定期举办哮喘专题讲座,一般每月一次,举办哮喘之家的活动,开通热线咨询及专家门诊咨询电话,开展家庭随访,每季度一次。

2.3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内容为:什么是哮喘?引起哮喘的常见诱因是什么?患了哮喘怎么办?平常用些什么药?饮食和居住环境有些什么要求?如何预防哮喘急性发作?能否正确使用MDI或干粉吸入剂?

第2篇: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收集高热惊厥患儿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个月-7岁。抽搐诱发体温<39℃4例,39-40℃40例,40℃以上6例。有高热惊厥家族史10例,癫痫家族史1例,脑发育不良10例。首发高热惊厥入院42例,再发入院8例。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共46例占91%,肺炎2例,腹泻2例,平均住院4.6d。

2 健康指导

2.1 入院指导 

50例高热惊厥患儿均经急诊室直接收入病房予以安乃近滴鼻或复方氨林巴比妥肌肉注射退热、吸氧等处理,操作结束后,家长因患儿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存在紧张、焦虑、担忧等情绪。责任护士应及时向家长自我介绍,并介绍主管医生,告知呼叫的方法,向家长说明惊厥多发生在体温上升初期,一般一次疾病过程中只发作一次,以稳定家长情绪。同时讲解高热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发热可能持续的时间,使家长对疾病有初步了解。

2.2 发热持续期指导

2.2.1 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识别并报告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如患儿精神不振、怕冷、寒战、肢端发凉、呼吸加快等,体温每升高1℃,脉搏加快15次/min,高热惊厥好发于发热初期体温骤升时,体温上升中通常有30~60min肢端发凉的过程,这时体温上升快,应及时测量体温或测量脉搏是否明显加快,结合颈部皮肤灼热感估计是否高热[2]。将测量脉搏的方法教会家长掌握,以免频繁地测量体温影响患儿休息和睡眠,引起吵闹。

2.2.2 掌握常用退热方法。患儿体温>38.5℃时,就立即采取物理降温,常采用冷敷和擦浴等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湿毛巾敷额,用30%酒精擦浴(胸腹部和脚心忌擦),用冰袋冷敷腋窝、腹股沟、颈动脉等大血管流经的地方。物理降温30min后若患儿体温仍未得到控制,且在继续升高,就遵医嘱口服美林或泰诺林等退热剂,并向家属说明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

2.2.3 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如牛奶、鸡蛋、红枣汤、麦片等。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选择喜欢的果汁,不能配合的患儿就指导家长给患儿多喂水或牛奶等。

2.2.4 纠正家长的认识误区。部分家长因害怕高热引起脑损害或害怕体温升高再次抽搐,在小儿体温上升发冷时即要求冰袋降温,或给予冷水擦身。应向家长说明发冷时应增加保暖措施,以防引起或加重寒战,体温上升过快,一旦四肢暖和,应立即松开衣服和被服,以利散热,避免直吹对流风。因此建议有高热的患儿38.5℃左右即立即给予口服美林或泰诺林降温。若有惊厥史的患儿,还要加服苯巴比妥镇静剂。

2.3 出院指导

2.3.1 首次高热惊厥发生后30-40%的患儿可能再次发作,75%的患儿再次发生在首次发作后的1年内,90%在2年内,因此,对患儿家庭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让家属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认识到高热惊厥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2.3.2 向患儿家属示范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压人中穴、防止舌咬伤等惊厥的现场急救方法。

2.3.3 苯巴比妥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等体温升至高热时,体内抗惊厥药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抑制住惊厥,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指导家长把握服药时机,按出院带药医嘱,体温38℃左右按3-5mg/(kg体重.d)隔12h服一次,间歇短程用药。

3 效果评价90%家长能正确复述疾病的临床特点、常用退热药及鲁米那的剂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抽搐时的急救办法。所有家长均认为健康教育加深了疾病的认识,对照顾患儿有很大的帮助,受益匪浅。

4 体会

虽然高热惊厥大多数预后良好,但2%-5%的患儿可发展为癫痫,其发病率与复发次数有关,即复发次数越多,癫痫的发生率越高,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的知识与适当与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药物可减少复发以被证实。由于高热惊厥大部分病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短,但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如果不有计划的落实健康教育指导,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我们对50例高热惊厥患儿家属合理安排了健康教育指导内容,采用一对一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健康指导,通过多观察、多于患儿家属交流,了解不同层次家长的教育需求,鼓励其不懂就问,同时注重深入浅出的解释,使家长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提高家长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技能,提高了遵医行为,为积极应对疾病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第3篇: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甲亢131I治疗后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发放甲亢甲减宣传册及医生讲解相结合,让患者了解甲亢的治疗,甲减相关知识。结果 解除了患者心理负担,甲亢治疗达到满意效果,对甲减有了初步认识,达到早治疗。结论 甲亢131I治疗前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方法,在治疗疾病时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健康教育 131I治疗 甲亢

甲亢病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甲亢131I治疗的疗效被国内外专家所肯定,其有效率达到95%以上,复发率仅为1-4%,具有安全,经济,有效的特点[1]。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患者及一些医务工作者由于对131I不理解,对“核”的恐惧,对生育有无影响,甲减,致癌等造成思想负担,针对这些,我们对131I治疗甲亢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的健康教育以及远期随访指导,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核医学科采用131I治疗的以来到2011年12月甲亢患者总人数168243人,其中男33621人,女134622人,年龄12~84岁。曾服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效果不佳者112478人,甲亢术后复发者3672人。

1.2 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发放甲亢甲减特色宣传小册子与医生在检查前和治疗前集中患者统一讲解相结合。

2. 结果 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相关知识知晓率90%以上,愿意接受治疗者98.5%。受教育者都不同程度的掌握131I治疗中的配合,对甲亢病、甲亢治疗方法、甲减、甲状腺相关性疾病、治疗后反应、复查等知识了解,从而无治疗后纠纷发生。

3. 健康教育

3.1 甲亢知识讲解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其主要是高代谢性表现,其发病原因不明。服用海产品可影响甲亢治疗。其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内科药物治疗以及131I治疗。手术治疗甲亢优点治愈率高,其缺点在于手术前麻醉可能造成麻醉意外,手术中可能切着或结扎到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或是对甲状旁腺影响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同时颈部留下瘢痕。内科药物优点在于一次费用不高,患者可就近治疗 ,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严重的出现粒细胞缺乏症,肝细胞坏死等。131I治疗相当于“不开刀”的手术治疗甲亢,利用碘只在甲状腺组织内浓聚,其它组织基本不吸收,131I发生衰变发出射线的原理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对白细胞,肝功能等均无影响,白血病及肿瘤发生不会增加。

3.2甲亢治愈后其自然转归为甲减,其主要为低代谢表现。甲减是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可避免,甲低虽然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美国FDA在实验中证实甲状腺激素属于A类药物,无副作用,不会影响患者工作、生活、结婚、怀孕。

3.3 甲亢治疗后注意事项甲亢治疗好后半年内不能怀孕,半年内禁食海产品,半月内大小便后多冲洗,半月内减少与家人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两天内多喝水,多营养,多休息。半年后复查甲功,当然三月甲亢无好转或加重则三月后复查,出现甲减表现是随时复查。

4. 讨论

随着核医学的发展,甲亢131I治疗成为甲亢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认为对服药效果不佳及手术复发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2] 。为了减少患者不安情绪,对131I陌生,对“核”的恐惧,采用医师讲解加发甲亢甲减宣传册相结合。治疗期间了解了许多健康知识,患者的对甲亢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甲亢131I治疗的主要副作用为甲减,这是妨碍患者进行131I治疗的另一重要原因。通过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甲减的重新认识,指导患者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复查状腺激素。以明确诊断、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以维持正常的功能状态[3]。同时有助于发现早期甲减,避免误诊及延误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资料

[1] 陆再英。内科学 第7版 [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5 718-719

第4篇: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静脉输液;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125-02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与行为指导。临床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知识,而对患儿在实施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健康教育较欠缺。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是我国目前住院患者进行治疗最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接受治疗的患儿及家长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输液安全成为患者最担心的问题[1-2],随着医疗水平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简单说教已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保障患儿输液过程安全,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1)岁,使用静脉留置针86例,钢针14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的知情同意,我们对全组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家长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的不同实施效果。

1.2 健康教育方法

观察组选择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宣教,对照组只进行简单的输液告知。

1.2.1 书面教育 通过患儿输液卡及每日费用清单上显示的药名,向家长讲解患儿所用药物的名称及药理作用、当日输入的液体组数等,使家长了解全天所用药物名称及用药量。

1.2.2 口头教育 由输液护士在为患儿输液过程中告知家长液体的输注速度、输液中可能的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式、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等,使家长对输液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2.3 示范性教育 护士亲自向家长演示患儿输液时如何保持正确的输液姿势,才能使液体顺利滴入和拔针后正确的按压方法,因直观易于掌握,从而保证家长准确执行,减少液体外渗的发生及避免拔针后穿刺部位淤血。

1.2.4 因人而异实施健康教育 对理解能力差的家长,进行反复教育。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输液前的准备 指导家长配合护士进行身份核对,告知家长即将为患儿输液,暂时不要给患儿喂奶或水,避免患儿因穿刺过程中哭闹造成呛咳或窒息;指导家长为小婴儿垫好尿布;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如使用静脉留置针,向家长讲解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1.3.2 向家长讲解患儿所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及全天用药量 告知家长输液速度是根据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的,不能自行随意更改,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3.3 告知家长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 不要带患儿入厕,不要在病室以外的任何区域流动输液,更不能带正在输注的液体到其他病区或公共场所,避免在输液中发生可能的微粒污染,导致输液反应发生或因液体袋拿法不当导致空气进入体内引起空气栓塞。

1.3.4 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式 液体滴完成为家长在静脉输液时最担心的问题,家长普遍担心会有空气进入体内,发生空气栓塞。因此当护士未及时更换液体时会反复催促,甚至个别家长看到液体滴完时不等护士到来而慌忙将针头拔下,也有的提前呼叫,让护士等液体滴完。此时应安慰家长不要紧张,并告知其除加压输液外,液体输完后当输液管内的压力与静脉压力相等时空气会停止不动,根本不会进入体内,在这之前的任意时刻只要将输液调节夹关闭也不会出现回血现象,从而消除家长焦急不安的紧张情绪。

1.3.5 拔针后的护理 (1)针头拔出后应注意按压部位和时间:正确的部位是针头进血管处而不是进皮处,防止血液流入皮下形成淤血。按压时注意勿揉,并保持1~2 min。(2)拔针时先将输液器关闭,防止在拔针过程中药液漏入皮下。(3)嘱年长儿在拔针后局部暂勿用力,如:手臂输液时应防止拔针后腕关节立即负重。(4)告知家长穿刺部位不能进行热湿敷,避免造成局部感染。

1.3.6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指导家长注意保护患儿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穿刺部位不能沾水,防止感染。(2)告知家长静脉留置针正常情况下可保留96 h,如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红、肿或患儿疼痛不适等,护士会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3)告知家长为保证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安全,不能带患儿离开病区,以便发现异常时护士及时处理。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针对两组患儿家长在输液过程中对输液前准备,药物、药量及速度,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处理,拔针后护理,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重点对两组患儿家长在输液过程中有关的注意事项的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输液前准备,药物、药量及速度,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处理,拔针后护理,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对保障静脉输液患儿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消费观念的增强,静脉输液健康教育成为制度势在必行。目前临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的护理而忽略了基础操作的宣教[3-4]。静脉输液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与患儿的病情密切,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增加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会使家长获得一些基本的治疗护理常识,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缺陷,病员数增加,使护士工作量增大,不愿花过多时间为家长解释,只是要求患儿在输液时不要乱动,家长不要随便调整滴速。很少主动告诉其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家长问起来,有些护士只是机械性报药名,或者本身不熟悉药物作用,难以进行健康指导[5-6]。因此护士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注重新药知识及基础知识学习,充分利用输液操作的各个环节,选择最佳时机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满足了家长多样化的需求。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在输液前准备,药物、药量及速度,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处理,拔针后护理,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孙丽娜.30例静脉输液患者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91-492.

[2]李新辉,戴慧珊.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中的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60-61.

[3]李超男.儿科静脉输液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学信息,2008,21(5):68.

[4]徐淑娟,董薪.婴幼儿围术期静脉输液护理管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35.

第5篇: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发于青年男性,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时可造成身体畸形或残疾,因此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旨在提高病人对AS的认识水平、自我保健技能以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尽可能控制疾病 ,最大限度降低AS的复发率和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健康教育的对象

自2010年3月以来确诊为AS的病人。病人总数124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26例;年龄11岁-56岁,平均25岁;病史10天至25年不等;75%的病人无明显诱因,20%有反复感染,5%与劳累、外伤或其他原因有关。

2健康教育的方法

2.1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包括介绍环境 、饮食、探视制度及主管大夫、护士等,每个病房备有健康教育宣传册可供病人随时翻阅,病区走廊设健康教育展版,目的在于消除陌生、隔阂,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加深护患之间的感情,为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2.2每个病房配有一名主管护士,每周对自己所负责的病人进行至少一次健康宣教,解答病人的疑问,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

2.3由副主任护师担任的责任组长利用晨间护理及白天巡视病房的时间,对自己负责的病人进行口头或书面宣教,随时答疑解惑,语言教育是健康教育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之一。

2.4每周三责任组长组织全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集中授课,方便病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地点选择在病情较轻的大病房或示教室内。

2.5每日早九点与下午四点在病区走廊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功能锻炼操的锻炼,该操由科室高年资护士与主任医师共同制定而成,由护士带领病人做操,时间约15分钟。方法:深呼吸-颈部运动-肩部运动-体转运动-四肢运动-扩胸运动-跨步挺胸运动等十二小节,旨在防止脊柱、髋关节及四肢关节僵直畸形,使其保持最佳功能位置。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AS是一种原因不明、常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腰骶痛,严重时弯腰驼背。虽然目前还不能彻底根治,但长期坚持治疗并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减轻疼痛、延缓病情的发展、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常用药物为甲氨喋呤(MTX)、柳氮磺氨吡啶(SASP)、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等。近年来生物制剂治疗该病也取得了满意效果。详细向病人和家属讲解AS的病因、治疗及预后以及最前沿的治疗护理方法 。

3.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约20%的病人发病与感染有关,包括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应避免进食生冷不洁、油腻、过甜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由于活动减少可能引起骨丢失或骨质疏松,应多食高钙食物并适当补钙。

3.3休息与关节功能锻炼 :急性期疼痛较明显时须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硬板床,低枕,同时给予抗炎止痛药以减轻疼痛。一旦疼痛缓解须进行关节功能操锻炼,指导病人学会此套操并坚持长期锻炼。还可以用散步、游泳、拉力器等方式进行锻炼,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如跑、跳、打蓝球、踢足球等,避免弯腰及脊柱负重。应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3.4用药指导

3.4.1AS的治疗近年来多采用联合用药即:SASP+MTX+NSAIDS,以及生物制剂等,用药时间长,多为1-2年,因此必须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每种药物的服用时间、剂量、何时服用等,同时向病人解释正规治疗的重要性,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让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做到不随意停药、减药,以达到满意疗效。

3.4.2预防及减少药物副反应:NSAIDS可引起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及消化道溃疡等,因此,此类药物不宜空腹服用,应在餐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有消化道溃疡史或胃肠道出血史者需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并遵医嘱服用胃肠黏膜保护剂,预防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MTX进入体内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后阻止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引起叶酸缺乏,应鼓励病人多吃绿叶蔬菜,必要时补充叶酸;另外,MTX可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需定期复查血象。有些药物对胎儿有一定影响,病人在服药期间不宜生育以避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3.5心理护理:AS病程迁延,缺乏特效治疗,易反复,严重时病人疼痛难忍,容易产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心理,对治疗和护理怀疑或拒绝,长期治疗涉及到经济问题、家人抱怨等因素易使病人产生多种不利于疾病转归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应善于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协同家属一起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用良好的语言耐心开导,认真解答病人的疑问,解除他们的困惑,使病人能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走出认识的误区,及时介绍新的治疗、保健方法,告诉病人随着医疗护理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争取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以恢复他们治疗疾病的信心。

3.6出院指导:指导病人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如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切不可盲目服药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4效果和体会

124例AS病人经过健康宣教,100%了解AS的一般常识、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90%以上的病人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坚持长期遵医嘱服药、适当锻炼、合理饮食、进行自我保健并定期复查。良好的健康教育不但有助于病人主动参与并配合治疗,还能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和疾病转归。护士不仅要面向疾病,更要面向健康,不仅是照顾者,同时也是宣传教育者。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病人渴望提高生活质量,需要医护人员向他们提供保健帮助、就医指导和疾病知识宣教,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等,这些都可通过宣传教育来达到。因此护理人员可根据病人文化层次和接受程度选择恰当的语言和方式向病人及家属传授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措施,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地劝导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自觉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达成生理、心理、社会护患模式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6篇: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在逐渐增多,胰岛素治疗日益普遍,近年来胰岛素泵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胰岛素泵是由胰岛素驱动泵、储液器、电池以及胰岛素输注量调节芯片所组成的,能够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主要优点在于确保患者吸收胰岛素稳定,平稳控制患者的血糖,从而尽可能低血糖问题[1]。我院在糖尿病患者的加强治疗过程当中,应用胰岛素泵并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迅速升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神经缺乏营养供给、血糖水平升高、神经元轴浆流的转运受损等。血糖的控制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胰岛素是临床最常用的控制血糖的药物,但是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在治疗中也存在很多不足,难以模拟胰岛素的体内分泌情况。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当前应用较多嘲。本研究文分析了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0~80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选择美国美敦力712泵,胰岛素为门冬胰岛素(Aspart,厂家: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经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基础值,按需设置各相关参数值定时自动泵入。两组均治疗3个月,同时给予糖尿病知识教育、糖尿病饮食指导等干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与临床症状分为无效、有效、显效、治愈等4级进行判定。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体重逐渐趋于正常,空腹血糖小于6.6mmol/L;显效:空腹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检验,计量资料用元表示,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当前,2型糖尿病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5.0%以上,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有效预防、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积极控制血糖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胰岛素是临床最常用的控制血糖的药物,使用方法包括胰岛素泵皮下输注和多次皮下胰u素注射等,其中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有效控制空腹高血糖,也不能有效模拟24h生理胰岛素的分泌,且容易出现夜间低血糖,安全性不高。胰岛素泵的应用可密切监测血糖水平,灵活、及时调整相关参数值,能明显缩短高血糖的控制时间,对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有较高的可控制性。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为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身体状况,需要为患者提供强化治疗。高血糖一方面会损害患者胰岛β细胞,另一方面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为避免这一问题需要为糖尿病者提供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有着使用方便以及体积小等优点,占地空间也比较小,可以有效患者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注射过程当中的痛苦,并且降糖的效果较为理想。因此使用胰岛素泵有利于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使用胰岛素的剂量能根据患者进食的种类、时间以及摄入量加以调整,还能够根据患者的运动时间、工作计划、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实现多个不同基础量的设置,从而尽可能避免患者的运动低血糖以及夜间低血糖问题的出现,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此同时,胰岛素泵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基础血糖,还可以控制患者的餐后血糖,所以不会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活动产生不良影响,最大限度保证使患者生活质量。不过胰岛素泵也有可能引发低血糖,这往往同患者饮酒、运动过度以及食物摄入减少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血糖控

制效果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同时,应在基层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应当有针对性、适时、适地、因人、因病、因事,长久反复进行综合干预,采取个体与群体相结合方式开展活动。对个别患者进行单独指导,对群体患者增加健康教育范围及人数。适时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解除各种心理障碍,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了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而赋予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整体护理实践中最成功的环节之一[1-2]。卫生部健康教育中的儿童保健包含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喂养和营养指导、预防接种、疾病的筛查、佝偻病的预防、贫血的预防等多项内容[3]。医院儿科的儿童保健教育是实施儿童保健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医院儿科的现状是只重视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很少涉及儿童保健教育。

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个不同等级的3所医院的儿科护士,就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找出医院儿科儿童保健教育的薄弱环节和误区,为今后加强儿科护士儿童保健教育的培训,提高儿童保健教育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医院的40名儿科护士。其中工作5年以下13名、6-10年11名、10年以上16名;学历:中专10名、大专22名、本科8名,年龄20~48岁,平均31.55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4-5],选取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设计成调查问卷,共设计6个问题,每个问题给出多个选项答案。

1.2.2 判定标准 (1)依据《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儿童体检:①1岁以内:3个月一次;②2~3岁:半年一次;③3~6岁:一年一次;(2)儿童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4个月[6];(3)含铁量较高的食物:鸡肉、猪牛羊肉、豆腐、绿叶菜[7];(4)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基础免疫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5)疫苗最常见的反应为发热、硬结[8];(6)肺炎疫苗主要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依据疫苗说明书)。

1.2.3 调查方法 分别向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的40名儿科护士发放问卷(三所医院儿科护士人数分别为12名、13名、15名)。采用打钩的形式答卷,40份问卷全部有效。依据判定标准,(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题选对4种食材为正确,选对2~3种食材为基本正确;(4)题选对5种疫苗为正确,选对3~4种疫苗为基本正确;(5)、(6)题选对2项为正确,选对1项为基本正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由表1可见,这40名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简单的儿童体检时间的知晓率较高,平均达到了78.33%;对儿童保健中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次之,为55.0%。

2.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儿童保健中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则较低,如基础免疫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30.0%;最常见接种反应,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27.5%;而对含铁食物的了解也较差,回答没有完全正确的,基本正确率仅为27.5%,欠缺较多,且存在着较大误区。

表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例) 错误(例) 正确率(%)

1岁体检时间 28 12 70.0

2~3岁体检时间 34 6 85.0

3~6岁体检时间 32 8 80.0

辅食添加时间 22 18 55.0

表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

(例) 基本正确(例) 不正确

(例) 正确率

(%)

较高含铁食物 0 11 29 27.5

基础免疫 4 8 28 30.0

最常见接种反应 6 5 29 27.5

肺炎疫苗 5 25 10 75.0

2.3 不同年龄对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儿童体检及添加辅食的时间,除了31~40岁的护士对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较低为59.1%,其余人员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达到了66%以上。通过对上述各年龄段回答正确人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之间对体检时间及辅食添加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同学历对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专学历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辅食添加时间知晓率低为40.0%;本科学历的护士对1岁以内儿童体检的时间知晓率较低为55.6%;而大专学历的护士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在70.0%以上。由此可知,中专和本科的总知晓率与大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同年龄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由表5中可知,将正确和基本正确都视为正确来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护士对儿童保健中贫血的食补指导、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主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这部分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低,说明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较欠缺。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太少,且有较大误区。从表中可得出,≤30岁和31~40岁这两个年龄段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差异不显著(P>0.05);≤30岁和≥41岁这两个年龄段差异不显著(P>0.05);而31~40岁和≥41岁的护士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则有显著差异(P

2.6 不同学历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在表6中,通过对不同学历的护士进行儿童保健中较高含铁食物、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常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内容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专学历的护士知晓率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的护士(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健康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各医院普遍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且许多医院还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健康教育的形式已被广大护士、患者广泛接受。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掌中宝,家长对儿童保健越来越重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儿童保健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儿童家长除了在科普书中、网上获得一些儿童保健知识外,更希望从专业医务人员那里获得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对于健康儿童家长来说,主要从儿童保健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保健知识;而对于住院儿童的家长,仅能从儿科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极少的保健知识,因此,医院儿科所提供的儿童保健教育严重不足。

护士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主体,儿科护士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儿科护士和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不同,且未建立沟通机制,儿童保健教育内容、标准又不一致,直接误导了儿童家长,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方面,很容易使家长产生迷茫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情绪,进而使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的机会。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注射过肺炎疫苗(7价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23价肺炎疫苗统称)的孩子得肺炎,一些家长就错误地认为肺炎疫苗可以预防所有肺炎,因此而出现不满的情绪,儿科护士由于缺乏对此疫苗的了解,无法纠正错误的观点,也无法对相关疫苗进行宣传,使得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体质较弱的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预防相关肺炎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儿科护士对相关喂养知识的缺乏,不能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就使得儿童贫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如果儿科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和出院前的健康宣教中包含一些简单、常见的儿童保健知识,不仅可以起到满足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要,促使儿童积极保健,减少可预防疾病的再发病,还可以提高儿童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第8篇: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

在新世纪的十余年中,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作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和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信息化的强烈冲击。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工作者不仅认识到了信息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更认识到信息化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要,以及信息化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冲击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信息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主要有以下两方而的内容。

1.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是最常用的信息化手段。由于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课与学科的系统教学有较大不同,心理课更多倾向于活动体验形式,所以除了运用传统的电脑课件进行教学外,还可以利用多功能教室的先进设备,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人际关系交往、情绪辅导、思维力训练等方而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

2.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让学生能够通过远程进行知识的交互式学习。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能够通过网络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甚至电影和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的综合信息,使学生获得的信息全而而生动,具有较高的信息传递效率。它不仅能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大量的信息内涵,而且由于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加工,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网络心理辅导平台的构建

1心理测评系统的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评测基本上都是采取开展问卷调查或者而对而交谈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结果的统计不具有实时性;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时,巨额的数据录入往往让我们一线心理老师望而比步。而建立在线的心理测评系统则可以有效克服这些不足。在录入充足实用信息的同时也是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心理预警系统预警的依据,为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学生心理辅导提供参考意见。

2.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的实现。笔者在普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多年,实际工作中遇到大量的学生心理问题,从普通的学习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恋情受挫问题到较严重的抑郁症、强迫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在每日咨询时段总是应接不暇,而一个完整的咨询一般是60分钟左右,至少是45分钟,因而咨询室每天最多只能接待3}4个学生。这使得很多确切需要专业心理咨询、或者急切渴望得到心理老师关注的学生得不到有效帮助。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我认为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是一种非常合适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途径。首先,在线心理咨询服务不受时空的束缚,具有快捷、高效的特点。其次,在线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且隐秘性强。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巅峰,他们有很强的自我保护心理,往往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心理问题,即使而对心理辅导老师,也无法袒露心声。而网上心理辅导不受时空限制,没有尴尬之说,操作方便、简洁,隐秘性强。像早恋等隐私问题,学生可能不愿或不敢与老师直接交流,而把自己的心声写到网上,不仅可以使他通过虚拟化角色出现在辅导老师而前,避免了尴尬,而且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求助方式。

(三)心理健康网页的建设

第9篇: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4例,其中3-6岁15例,7-9岁58例,9-14岁11例,治愈78例,形成慢性心肌炎者4例,导致心肌病者2例,无死亡病例。

2 出院健康教育

2.1疾病知识教育

2.1.1病毒性心肌炎通常没有早期典型症状,因此常常忽略,加之小儿自觉症状不明显,以致到心肌损害后才得以确认。简单地说心肌炎是全身性疾病在心肌上的炎症性表现,由于心肌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程度的不同,轻者可无临床症状,严重可致猝死,诊断及时并经过适当治疗者,可完全治愈,迁延不愈者,可形成慢性心肌炎或导致心肌病。近几年小儿的心肌炎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患儿大多在7-8岁左右,还有一些是学龄前的儿童,这些孩子往往在感冒发烧之后病情长时间不见好转,最后经检查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2.1.2病因 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病毒、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麻诊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最常见,一般认为与病毒及其毒素早期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和病毒感染后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参与有关。

2.1.3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通常存在前驱感染史。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出现于原发病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原发病掩盖。多数患儿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这反映了全身性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患儿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著,须仔细追问方被注意到,而心肌炎症状则比较显著,心肌炎患儿常诉胸闷、气短、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等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重症患儿可由此发生昏厥或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发生猝死。

2.1.4感冒与心肌炎的关系 扁桃体反复发作会损伤心肌,因为入侵身体导致扁桃体炎的病原微生物相当多,百分之七十是病毒感染,如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病毒等,这些病毒均可以通过咽一扁桃体感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2.1.5家长对孩子的观察 小儿在感冒过程中或治愈后1-3周突发乏力、紫绀、气促、四肢发冷、出汗多、苍白、不明原因哭闹、腹痛、自诉心前区不适、胸闷等症状应及时看医生,以免遗误诊断而影响治疗。

2.1.6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后痊愈,不遗留任何后遗症。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经过数周或数月后病情趋于稳定,但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电图ST-T变化,此种情况持续时间长,大多为急性期后心肌疤痕形成,发展成后遗症。

2.2护理知识教育

2.2.1护士认真向家属介绍本病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护理等方面知识,使家属消除焦虑及恐惧心理,年长儿要使其不产生过重的精神压力,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治愈率。

2.2.2卧床休息。(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热退后3-4周基本恢复正常时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继续限制活动量,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3-6个月。(2)轻症患者如无胸闷、气促、心悸、乏力症状,可以正常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如剧烈体育活动不可参加。如有上述症状者,更应多休息,少活动,待症状消失后可以活动,以不出现心悸气急为宜。(3)重症患儿如心脏扩大,有心力衰竭者,应延长卧床时间,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根据心功能再逐渐开始适当活动。

2.2.3饮食的护理。补充多种维生素及营养丰富的饮食。(1)少食多餐,可以1-2两/餐,6-8餐/日,防止过饱,增加心脏负担。(2)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如鱼、蛋、肉、奶、猪肝等到,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3)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适合患儿胃口,增进食欲,并鼓励患儿进食,注意饮食卫生。(4)鼓励患儿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饮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便秘时不要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开塞露,病情允许时,可适当活动,定时排便。

2.2.4用药的护理。(1)控制输液量及速度。(2)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滥用药,不可随意减量或加量。(3)应用洋地黄药物时,应按医生指导用药,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有无心律失常以及恶心、呕吐、黄绿视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暂停用药,与医生联系,避免洋地黄中毒。

2.2.5心理护理,心情好坏,情绪的波动,是影响疾病康复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不能忽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1)根据小儿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适当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以减轻孩子焦虑和紧张情绪,消除其神秘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避免情绪激动。(3)为患儿创造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生活成长。(4)在不影响疾病的情况下,支持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5)家长可以通过听我们的心理课,了解孩子心理特点和不同时期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减少复发。

2.2.6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般病毒性心肌炎在医院治疗大约3周时间,然后可以在家治疗。由于病毒对心脏损害的特殊性,其恢复期要长于病毒对其它脏器的损害,一般为3个月到半年,部分患儿在此期间因不愿意耽误课程,仍坚持到学校学习,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适当限制体育活动,并且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2.2.7注意防止复发。心肌炎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和患儿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回家后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疾病流行期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2)建立有秩序的生活制度,劳逸结合,避免疲劳,根据心功能进行适当锻炼,以不出现心悸气急为宜,勿过度活动。(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4)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来院复查。

3 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3.1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健康教育中最常用的较易掌握的一种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多样化。主要采取群体交谈和个别交谈,交谈内容要根据家长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患儿病情来确定。语言要通俗易懂,态度诚恳,便家长处于最佳接受状态。

3.2文字教育

在健康教育中,文字教育方式占有重要地位,其优点为不受时间限制,便于家长自由阅览,仔细领会,长时间保留。我将心肌炎的病因,病情观察,护理等方面编制写成出院指导手册,发给患儿家长,指导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