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范文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危机如何应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

第1篇:金融危机如何应对范文

仅以广州为例,有数据显示,去年1至7月,广东有3618家玩具出口企业退出市场,占去年同期出口企业总数的77.8%,而数据同样显示,退出市场的3618家企业在2008年1至7月期间出口总额仅为2.2亿美元,仅占去年同期出口总额的7.8%。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一封题为《冬天的使命》的内部邮件中认为:“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很多企业生存将面临极大挑战。接下来冬天会比大家想象的更长!更寒冷!更复杂!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困难时期,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今天,因金融海啸,无论是金融经济,还是实体经济,还是人们的信心都备受打击,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变得越来越严酷,严冬已经来临,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前所未见的世界经济不景气时期。但是面对同样的严酷的市场环境,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的命运都是倒闭,有很多中小企业仍然能活得非常好,且不乏有逆势成长的企业。从这些企业的身上我们看到,要抵抗危机,提高企业的免疫力,重点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自强自立和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

面对“严冬”,中小企业如何才能让自己处于不败的地位,甚至逆势发展呢?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积极进取,做好自己的经营工作才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正如2008年11月13日广东省委书记在回应广东大批企业倒闭传闻时说:“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关键是要有信心,沉住气,沉住气就是不要被各种各样议论所动摇,自己乱了阵脚。这样反而影响了克服困难的战斗力。我们要学会迎接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挑战,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打好自主创新、体制创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战役,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面对“严冬”,中小企业的出路在哪里?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坐等政府的优惠政策等落实到自己的头上可能为时已晚。即使政府等机构出台了一些优惠中小企业的政策,也只能是解决部分企业的问题,企业多数问题是不可能因此而解决的。

因此,练好内功才是中小企业的最佳选择,只有不断强身健体,才是中小企业生存之道。中小企业要自强自立,而不是抱怨,也不能等待,将自己的产品做好,为客户提供优惠的产品和服务,形成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企业才能生存下去。

中小企业很多都是从老板个人开始做生意发展起来的,随着公司的发展,客户越积累越多。但是公司发展往往不均衡,老板们既要管理上游的供货商,又要管理自己客户,常常顾此失彼。在经济较热时,客户群的波动并不影响到老板们挣钱。但是,经济转冷后,一切都会发生变化,公司的客户越来越不稳定,他们可能是需要降低了,也可能是被竞争对手抢跑了。总之,客户的离开是中小企业失去了市场,不再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将直接导致中小企业倒闭,公司客户下降是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的最直接的原因。

相反,一个能够有着稳定客户关系的企业,实际上有着更强大的“抗寒”能力。因为有客户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销售,有销售就有现金流,企业就可能存下去。因此,稳定的客户群体就是中小企业生存的基础,是帮助中小企业抵抗经济严冬“棉衣”,这个“棉衣”的厚薄就决定中小企业能否战胜严冬,存活下来迎接下一次经济昌盛期。因此,面对严冬,中小企业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稳定的客户队伍,粗放的客户管理显然不再适应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了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中小企业需要和客户建立战略同盟,如会员制等营销等,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他们将自己的客户组织起来,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与客户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关系,而是一个用感情维系起来的组织,这个组织让客户获得更多的利益,也让中小企业更好地稳定客户队伍。

二、根据市场变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并即时调整产品定位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而言,既是风险,更是机遇。中小企业如果找准产品定位,提前进行产品规划,也能实现高利润高回报。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产品规划应提前进行,一般要用两三年时间对市场进行摸底,根据摸底情况进行规划,否则仅仅跟着潮流走,将永远比别人慢“半拍”,等到新产品推出市场,就赚不到钱了。

针对中小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迈克尔・戴尔撰文认为,经济危机的挑战同时还有机遇。如果企业的科技投资做得好,不但可以增加生产率,更可以降低成本。

他还指出,当前的经济危机和上个世纪80年代戴尔刚起步时候的情况差不多。对于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戴尔给出了六个建议:注重硬回报;优先发展能减少成本的项目;整合、集中购买;关注项目部署周期;回顾固定成本;引进新项目。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第一反应就是削减成本。但是削减什么?你应该在哪里投资来增加竞争力并为将来的发展作准备?伴随着挑战的同时还有机遇。科技投资如果做得好,可以增加生产率,并且降低成本,这是每个企业在目前情况下梦寐以求的目标。

产品定位好后,需要加强研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赢得产品利润。

如江苏省海安县恒益滑动轴承有限公司近些年来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很大,申请了多项技术专利。通过技术投入,掌握产品核心技术,以此占据市场主动权。其实,沿海很多倒闭的中小企业,都是简单加工型企业,这类企业没有核心技术,没有产品竞争力,更没有市场竞争力,抵御外来各种风险只能是奢谈。

华丰电器公司是一家生产中低档电滋炉、电饭煲等小家电的小企业,去年公司也做出口,但由于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把营销重点转向国内农村市场,针对农村消费特点,公司加大投入,改进工艺流程,在保证技师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为完善售后服务和收集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公司在各区域市场都有一支流动服务队,深入乡镇为顾客服务,并随时根据顾客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今年以来,公司销售额依然保持着往年的增长态势。对此,公司总经理李小想认为,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对中小企业而言也需要加以权衡。我国的国内市场那么大,大品牌主要是在一线发达城市,而广大的农村市场依然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因此中小企业可充分利用二三线的小城镇或乡村市场来发展。但最为重要的还是产品质量是否足够好,产品更新能力是否能走在同行的前列。

三、内部挖潜 向管理要效益

与其他中小企业一样,去年以来,宜洋公司也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仅煤每吨就净涨385元,各种原辅料也普遍上涨30%,人民币升值也给产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总的算下来,成本大约上升了30%,这大大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果不想办法,公司肯定要亏损。”但宜洋公司不但没有陷入亏损的困境,今年以来的利润反而同比增长20%。

首先靠挖潜,压缩成本,靠这个我们大约可以抵消成本上升的50%。”宜洋公司对于生产工艺的创新改造,这些年一直在持续,并且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宜洋公司以煤为原料,但固体废渣和工业废水排放却为零,每吨产品能耗不到国内平均值的一半。在生产线的改造中,先后获得2项国家专利。原来生产1千吨产品需要1000个工时,如今生产3千多吨才只要1000个工时,一条生产线只有20多名工人。

但只靠工艺改造挖掘潜力肯定不够,要想获取利润还得靠提价。今年以来,宜洋公司的产品先后8次上调价格。频频上调产品价格,就不怕丢失订单吗?

宜洋公司敢于调价的底气在于其过硬的产品。“拼市场靠品牌,靠产品的升级换代,有了王牌产品就不怕市场不欢迎。”公司经理钟宜洋说。他口中的“王牌产品”就是被他们命名为“宜洋一号”和“宜洋二号”两种专用肥,是独辟蹊径,经过精心配方研制而成的,比普通农肥效果提高30%左右。

宜洋的“王牌产品”虽然价格高了,但给客户带来的效益更高。绿园花卉公司经理汪涛说:“虽然宜洋花肥的价格比别的产品贵不少,但这种花肥一包可顶别的两包用,一年下来能为我们节约近20万的用肥成本,我们当选择用它啦。”

“发展企业,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最大,但一定要追求产品质量最优。这些年来,我们的企业技术步步升级,产品不断升级换代,这为企业增强了抗风险能力。”面对市场风浪,陈宗明满怀信心地说。

四、优化财务行为以实现“广义融资”

第2篇:金融危机如何应对范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出口企业 影响 对策

我国现居世界第三贸易大国,我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接近六成,由此可见出口额的快速增长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国外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减少,严重地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进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在提出“加强风险防控机制、拓展新兴市场”等方案同时,也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此次金融危机,防止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 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 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针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提出, 它具备“低首付, 次贷期限长,次贷利息前低后高”的特点,而中低收入者的偿还能力并不可靠,所以次贷政策本身就存在巨大风险,由于次级抵押贷款人违约增加,使得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大幅下跌,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 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 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金融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也希望美元贬值来刺激外贸出口, 降低进口, 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美元的贬值使得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 物价上涨、经济放缓。金融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 而“金砖四国”( 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 正在崛起, 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1.国际经济放缓缩减了我国外部需求。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甚至出现衰退迹象。国际经济低迷,日渐收缩我国外部需求,出口增速减缓和贸易顺差的缩减将不可避免。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各国政府为了减缓经济衰退,保证产业安全,保护本国企业不受外来竞争者的影响和减少失业,利用技术、环保等各种贸易壁垒对我国商品进行阻碍。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我国与欧美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富裕国家中保护就业免遭低成本国家竞争的呼声越来越高,美欧遥相呼应,纷纷高筑贸易壁垒。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我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3.是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人民币相对坚挺。而为应对金融危机,给银行注入流动资金,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也相对加速了人民币升值步伐。同时,金融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从而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丧失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4.金融危机严重地冲击了劳动密集型产品业,由于受到经营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在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纺织品、鞋袜、低端生活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美国的中低收入阶层,他们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大大削弱了购买力,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产品的对美出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竞争,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不在,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金融危机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下滑,无疑给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企业带来了“重创”。

5.在金融危机中,大多数中小型出口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生存状况变得更加恶化。企业融资不顺,金融危机造成的信贷亏损打击了银行的信心,银行收紧信贷标准,导致信贷短缺。特别是对于某些中小型的出口企业。面对信贷融资的不顾,再加上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所导致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纷纷承受不了压力,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倒闭。

三、应对金融危机出口企业的对策

1.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中小企业受到严重的冲击,究其原因,有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更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强。提升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技术含量低、结构单一、规模小、经营管理模式落后,是横在中小民营企业面前的三道坎。我国出口企业可以通过产业集聚提升参与国际大宗交易的竞争能力;我国出口企业应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导企业在专业化经营中不断技术创新和产品的转型升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不断自主创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才是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平稳发展的根本保证。

2.加强内外贸易政策的协调性。面对金融危机日益严峻,并向经济实体蔓延的形势,我国出口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与危机并存的机遇,我国政府已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2008年下半年2次调高出口退税率,2009年1月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税则,有效发挥了关税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采取适度宽松的调整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适时地调整现阶段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加强人民币在银行体系之间的流动性的管理,进一步健全整个国内金融体系。在融资方面,政府着手为中小企业拓宽渠道,建立企业信用度评估系统,这些措施有效的增加了出口企业的信心,面对这场全球性质的经济危机,我国整体竞争优势并没有变化,企业一定会在政府的协助下努力完善自身的生产经营,抓住机遇度过难关。为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将各种经济政策综合起来考虑,以使其发挥最优效果。

3.政府采取稳定汇率的政策对出口企业度过危机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汇率自2005年就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一的盯住美元,而是参考多种货币根据权重组成的货币篮子,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在目前的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

4.加强与各国经济合作,加强政府间交流,对于防范金融危机恶化后更加苛刻的贸易壁垒,化解贸易摩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未来的贸易壁垒会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外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十七大提出我国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今年结束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我国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加强与他国的合作,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和空间,各国通过互相降低或减免关税、开放市场,可以实现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政府要加大对外经贸交涉力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贸易制度体系的建设,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在纠纷中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际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试着建立统一、协调的多双边反应机制,实现公平贸易信息交流和共享;健全进口监控体系;完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制度等等,以及时应对和主动防范各类贸易摩擦。

总之,在全球金融危机向经济实体蔓延之时,我国出口企业应该提高市场的风险敏感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将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企业前进的动力,为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做好一切准备。

参考文献:

[1]吴迪: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4)

[2]李明玉:中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 (5)

[3]李: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 2007,(9)

[4]何东: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东亚国家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研究, 2007,( 5)

第3篇:金融危机如何应对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就业

一、引言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学生就业比率有所下降。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以及“过冬论”在房地产、IT行业等多个产业中的传导,在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只能用“屋漏又遭连夜雨”来形容。现状决定了企业对大学生招聘比过去要谨慎,国内就业形势逐年严峻。

二、主要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招聘歧视的存在对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影响,而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来袭使得原本就已很严峻的就业问题更加艰难,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因此而更加凸显。

2.学校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机制,此项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只求招生规模的扩大,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和了解,有关学校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指导等等很多问题也还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

3.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

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据中国教育在线网上调查,大学生中有36.5%对白己的兴趣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29.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不十分清楚,54.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特长不十分清楚。同时,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的认识也很模糊和不确定。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比较关心就业问题,对自己大学学习的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但另一方面又对当前就业政策、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类型、职业的内涵和职业素质要求缺乏主动认识的意识。

三、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主观层面

(1)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断完善自我

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应当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正确认清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利与弊。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就是选择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观、就业观;要明白“先就业,后择业、“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等道理。 其次,要制定一个长达10年的人生发展规划。要敢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有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同时,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以及感兴趣的方向,找准自己心仪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你适合做什么,你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

(2)不要太过于注重专业对口

香港早在10年前就注重通才教育,以便在职业生涯中灵活地选择。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人才的划分出现了新的标准,博士生为专业性人才,硕士生为应用性人才,本科生为通用性人才。中国在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迈进的过程中,也进行着类似观念的转变,并且通才教育在我国高校的逐步实施,使专业对口的奢谈趋于淡化。因此,即使你的专业不对口,但是你的素养和素质都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你成才的过程中,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3)保持乐观地心态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做好遭遇挫折的准备,乐观地看待求职失败,也许对人生也是一笔财富。

2.政府层面

(1)规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

日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很多,但由于就业市场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在就业市场运行中,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主管部门都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存在局限性和缺陷,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特殊的人才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必将逐步趋向成熟和完善。

(2)优化技术手段,确保就业信息准确快捷

加强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服务是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加强信息服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即就业信息网络。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提高更加便捷的通道。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统一、开放、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中,各类企业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因而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不分所有制性质、不分职业身份、不分工资分配形式,实行统一的制度,以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落实企业自主权,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宽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第4篇:金融危机如何应对范文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及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通货膨胀定义

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每个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就要减少,即纸币贬值。由于每个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购买同样的商品就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纸币,表现为物价卜涨,而且不是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这种经济现象称为通货膨胀。

随着结算制度的改进,货币的范围已从纸币扩大到银行存款,因此对通货膨胀的概念也应从纸币改成市场货币供应量,而不仅仅是纸币发行量。这样通货膨胀可以概括为:由于市场货币供应量过大,超过了商品流通的实际必需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引起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必然表现为三个方面:

(1)从货币流通量上看,与其必要量相比显得过多。

(2)从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不断减少。

(3)从商品价格上看,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不是季节性、然性的价格上涨。暂时性、偶然性的价格上涨。

以上为一个问题的三个侧面,彼此密切联系,同时出现。一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会出现两个不平衡:一是货币的发行速度与物价的上涨速度不平衡;二是物价总水平上涨过程中,不同商品其价格上涨的时间、速度不平衡。这两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在通货膨胀的初期,物价上涨的速度慢于货币发行的速度;在通货膨胀后期,物价上涨的速度要超过货币发行速度。

(二)通货膨胀成因

1.内因:我国发展

一般而言,超过3%则视为通货膨胀,而超过5%则视为恶性通货膨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高峰。第一次高峰在1985-1989期间,1989年通胀率高达18%;第二次严重通货膨胀发生在1993-1995年,连续三年通胀率都是两位数,并在1994年创下最高为24.1%的记录。

2007年7月我国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6%,自此拉响了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警钟。10月物价指数继续攀升,同比上涨6.5%。这使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明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取代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央行面对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迫于汇率升值压力的无奈之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物价上涨。货币持续发行,超过了经济需要,使得货币供给和产品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引起最终品价格上涨。

货币超发而导致的“流动性持续过剩”是对当前通货膨胀的较好解释,流动性过剩推动了信贷快速增长。

2.外因:全球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

在国际大环境中,美国的次贷危机成了全球通货膨胀的导火线。由于美国和英国房地产多年的持续上涨,导致高处不胜寒,开始下滑,从而引发了过度向房地产领域投放以次级按揭为代表贷款的金融机构巨额亏损,特别是那些以“金融创新”为名将次级贷款证券化的西方大型金融机构,相继暴露在风险面前。

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单边上扬为全球通货膨胀爆发打开了薄弱的突破口,2007年,原油价格在高位上继续攀升,年末纽约报收96.98美元一桶,全年上涨幅度达到57%,2008年上半年最高达147.27美元。具有指标性意义的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了铁矿石、铝土等原材料价格的同步上扬。为替代高价原油,美国进行玉米代替燃料计划,玉米被大量炼制成乙醇,推高全球玉米价格,导致小麦和大豆种植面积减少,造成小麦、大米、大豆等基本农产品价格上涨。

能源和粮食价格的过快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力,价格的传导不断推动着各种成本的上扬。能源和粮食属于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不断高起的油价迫使全世界加快发展替代能源,进一步增加了对玉米加工为燃料乙醇的使用,推动了全世界玉米价格的上涨;油价上涨使化肥和柴油等价格上涨导致的产粮成本的提高需求的增加,以及饲料的价格上涨,直接表现为猪肉价格首当其冲地上涨。当前,食品上涨是一种全球现象,受全球粮价影响,个别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已经带动其他相关生活必需品同时涨价。

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当人民币对某一货币明显升值时,我国对该货币发行国(区)的出口增速就会明显下降,而进口增速明显上升,这主要发生在以美元结算的国家。人民币大幅升值使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巨大挑战,原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流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很大冲击。

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国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减息,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其结果是美元大幅贬值,从而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至少在客观上向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输出了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影响我国经济的哪些方面

(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当发生未预期通货膨胀时,有固定货币收入的人以及债权人遭受损失。相反,对于非固定收入者及债务人都是受益者。在现代社会中主要包括股票持有者、企业和国家。

消费者一次性货币收入的增加,其未必将增加的货币收入等比例地用于现有的消费品中,究竟消费者如何分配新增货币收入可能会因收入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次性货币收入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实业投资、增加商品供给而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价格水平,也可能因为虚拟经济部门更高的收益率而增加对虚拟资产的投资导致实体经济部门供给不足从而提高实体经济部门的价格水平。虚拟经济通过影响通胀水平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作用于通胀水平。

(二)对财产分配的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侵蚀着货币购买力,使任何以固定货币数量计算的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受到影响。对于持有不变价格财产的人来说其拥有的债券、银行存款的票面价值是相对固定的,实际价值将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对于持有可变价值财产的人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会因通货膨胀而受益。

(三)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

通货膨胀造成人们对货币贬值的预期,导致流通中的囤积居奇,出现“投资不如投机,生产不如囤积,存钱不如存货“现象。导致生产下降,通货膨胀恶化,企业不再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乘通货膨胀之机,抬高物价,粗制滥造,结果形成资源浪费,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通货膨胀的发生即意味着货币的贬值,当居民的名义收入不变或其涨幅低于物价上涨幅度时,其实际收入将会减少。虽然2007年CPI为4.8%,但食品价格上涨了12.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1.7%,油脂价格上涨26.7%,鲜蛋价格上涨22.9%,涨幅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加,考虑到居民膳食结构升级的影响,本轮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更大。

美国消费下滑直接影响中国出口和外贸顺差,并且通过乘数效应和全球效应影响中国的投资和整体经济增长。直接降低中国出口的增速。对美出口占我国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7.2%,对美顺差占总顺差的62%。出口下降首先直接导致国民收入下降,继而降低消费和投资(尤其是出口行业的投资),对国民收入又有间接影响。美国经济下滑还会影响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和这些国家的收入增长,继而影响这些国家从中国的进口。我们将以上直接和间接因素均考虑在内估算美国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将带来我国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美国经济下滑对我国当年的出口影响较大,而对投资的影响则在次年更为明显。也就是说,我国投资增速尽管今年因某些一次性因素将保持较快,但明年将大幅下降。

(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短期看,当有效需求不足而且社会存在闲置生产能力时,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政府的投资性支出,扩大总需求,从而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提高经营成本,使生产投资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人们的消费以物质消费品为主,物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状态下,人们会将货币收入大多用于追逐物质消费品,主流经济学的货币供给与通胀一一对应关系成立,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潜在的生产供给能力已经能够根据需求的变动及时提供物质消费品,这将导致人们消费内容的转变,从以物质消费品为主转向物质消费品、精神消费品并重,物质消费品不再是人们关注和追逐的目标。而潜在物质消费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和部分未计入GDP的精神消费品构成了虚拟经济膨胀的基础。大量资金由于逐利进入虚拟经济部门。这样,货币供给的增加由于并不一定形成对物质消费品的新增需求,可能会流入虚拟经济部门,因而未必会使实体经济部门价格水平上升。即便货币供给增加的同时实体经济部门价格水平上升未必是由于需求的变动所致,可能是由于过多资金流入虚拟经济部门,导致实体经济部门生产供给不足引起的,因而必须深入分析虚拟经济变动对实体经济价格水平的影响。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对储蓄者不利,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还会引致失业甚至导致经济崩溃

(五)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国家,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出口商品价格也上涨,从而影响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口减少。而本国货币贬值,必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增加,致使国际收支恶化。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初和美国的利率差,大量的国际游资和热钱通过各种手段悄悄的进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的流动性的大大过剩,其次的原因就是本币不可以自由兑换,让大量的国际游资和热钱只可以进入,出去就很困难,从而也是造成流动性大大过剩的原因。

三、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第一,减少财政赤字;第二,适度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国家发行规模;第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一些可能会引发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或者过热的因素,要进行严格控制。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的过度扩张,使信贷规模保持合理稳定的增长。进一步收缩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的弹性。

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同时,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大,热钱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中国政府要么继续严格加强资本管制,阻止热钱涌入;要么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其快速回归均衡汇率。否则,货币政策会失效。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

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规定工资和物价水平增长率的标准,如规定工资增长率与劳动增长率保持一致。对于每个部门,由于劳动生产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劳动生产增长率的差距引起的成本变动,允许其通过价格浮动来消除。第二工资-价格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政府说服工作,使企业和工会自愿执行政府公布的“工资-价格指导线”。第三工资-物价管理,即对工资和物价实行强制性冻结。第四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即政府以税收作为奖励和惩罚的手段来限制工资-物价增长。

(四)价格政策

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针对2007年以来我国以食品类为代表的价格长时间的过快上涨,始终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来抓。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把抑制当前食品和居住类价格的过快上涨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以及物价部门、有关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价格手段和措施,强化价格宏观调控监管,控制总需求的过度扩张,保持总供需的基本平衡,确保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现在也有学者对这种价格管制的政策提出了质疑:易宪容先生就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形成对企业及个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让企业、个人能够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来调节其行为。如果市场价格被管制,那么企业与个人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价格政策是否能行之有效,我们得通过市场的实际检验才能证明。

(五)供给政策

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如果市场中出现垄断,物价易于人为控制,则发生通货膨胀的概率较高。通过加强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可以消除人为控制物价的隐患。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市场、产权市场、期货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特别是要防范和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垄断和哄抬物价行为。当前,尤其是要注重发展期货市场,获取参与资源的定价权。

中国是石油、铜等原材料的重要购买国,但参与交易规则制定的权利非常有限,应逐步推出各种原材料的期货产品,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建立完善的经济信息系统,应增强相关信息的透明度、公开度、真实度,防止虚假信息,误导民众。

四、结语

目前对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走向还没有定论。但随着通货膨胀这一目标在我国经济体中地位的提升,控制通货膨胀无疑成为新货币政策的关键目标。

第5篇:金融危机如何应对范文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作为沿边城市之一,全球金融海啸传导的负面影响自去年11月已开始显现:工业方面,汽车配套、煤化工、纺织、木材加工等行业市场逐渐萎缩,一些外向型企业受美、欧、日、韩等市场萎缩的影响不同程度出现减产或停产;农业方面,受价格波动影响,农业生产收入减少,部分龙头企业出现了产品滞销;对俄贸易方面,受中俄两国政策调整的影响过货量出现了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些重点项目收缩投资,进程放缓;社会方面,企业裁员、外地务工人员回流等导致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加。

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如何避免经济危机对欠发达城市的经济造成雪上加霜、陷入“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成为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自然成为牡丹江市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民论坛杂志联合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于3月20日至22日赴牡丹江,通过座谈、访问、对话、实地参观等形式进行调研。3月22日至27日,本专题调研组扩充专家队伍,对牡丹江的探索进行了深入研讨。

第6篇:金融危机如何应对范文

论文摘要: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最初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此次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尤其是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美国金融风暴蔓延全球,其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迅速地波及到各国的实体经济。对中国来说,虽然金融危机对我们所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大,但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世界经济发展放缓,日趋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金融危机波及和拖累。因此,国内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金融危机对国内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1、需求下降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逐月增加,11月份我国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中国外贸单月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份我国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约3%。其中,向欧、美、日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这三个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滑坡,需求急剧减少。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2、经营模式

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一般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金融危机下,高新技术型企业受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例如,在出口商品中,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同期,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只有4.1%。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生产链上的各个企业都陆续受其影响,而接到最后一棒的,往往是处于最底层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

3、坏账损失

金融危机会导致流动性资金普遍紧张,金融机构为了保证生存必然采取信贷紧缩的措施,这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巨大。事实上,美国金融机构在资金上的收紧措施,已经直接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在资金流动上困难,最终使很多美国企业直接宣布倒闭,把负担甩给了下游的制造企业。例如,一家美国发电机生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2008年3月向美国破产法庭提出破产申请,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1055万美元的出口账款无法收回,从而将企业推向绝境。国际信用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

4、企业内部

除去外部金融环境的影响,企业自身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遇更多困境,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生产环节缺少监控,产品质量差;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等。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二、国内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实体经济,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我国的出口出现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了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应及时果断地提出灵活审慎的应对策略,制定出相应的短期及长期目标。

1、出口市场多元化

面对美欧市场衰退,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我们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2、防范财务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前景不明,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没有下降。所以,企业应建立一套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企业可以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对买家进行征信调查;采用谨慎的结算方式;积极利用信用避险工具,最大程度上规避信用风险。

3、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小。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为我们引进外资、引入先进技术,解决中国暂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它只是一个过程,不能将其视作经济发展的战略或是终点。国家应鼓励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

4、进行品牌建设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并不是所有实体经济都受到损失,仍有部分企业显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逆市上扬。在出口企业中,就在很多“代工”的企业受创时,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企业却还挺立潮头,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企业应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正确认识并促进自主品牌的建设,增加产品研发的投入,以更大更好的创新促增长。

5、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①注重成本与产品质量。要在生产线上下功夫,关注成本,同时对生产质量严格把关。金融危机并不代表没有了市场,而有限的市场必然会谨慎的挑选质量过硬的产品。

②注重企业服务与形象。要有更高、更快、更有效的服务面对变化,贴近消费者。以服务为渠道,努力提升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陈亚雯;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与政策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8期

第7篇:金融危机如何应对范文

【关键词】企业 宣传 新闻报道

一、洞察全局,围绕企业“闪光点”选材做文章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谈。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面前,拉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外贸、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同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众多的民营企业连同国有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面对企业举步维艰的境地,记者和通讯员就必须进行“换位”思考,在诸多不利的环境与因素里,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和要求,用新闻工作者独特的视觉看待生活,积极寻找企业发展经营的“闪光点”,积极报道企业发展经营的“闪光点”,使广大职工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为企业共度难关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如在1996年,笔者在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煤矿宣传部时,当时煤炭企业经营面临困难,效益较差,职工人心涣散。围绕写出高质量的稿件鼓舞人心,我认真思考,采写了《创造活力之源》、《托起贫困矿工的期盼》、《寻觅新生之路》等文章,系统反映了矿经营集团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如何帮助困难职工自立自强的经验和做法,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如在今年,面对新成立的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公司职能定位及其经营战略,我先后撰写了《在困难与夹缝中生存》、《煤化工产业发展,一道似难易解的课题》、《春色满园关不住》等文章,在《陕西工人报》发表后,收到各方肯定。

二、选准切入点,让职工群众唱主角

企业越是困难,越要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企业经营阵痛,宣传思想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深入开展形势宣传教育的同时,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真正将镜头,将笔锋面对最广大的劳动者,突出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让他们成为报纸、电台宣传的主角。因为,他们才是宣传报道永恒的主体。

多年来,我始终把企业宣传的主体对准基层、对准第一线的那些“最可爱的人”。如《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中国煤炭报》刊发的《执著铸辉煌》、《工人技师徐国代》等稿件,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歌颂了全国煤炭系统工业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国代鲜为人知的奉献敬业精神和他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煤海恋歌》、《矿上包公》等稿件,则是歌颂了科技尖兵何国益和劳动模范姚俊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广大职工“学先进、赶劳模”的工作激情。《矿工张勇成为难不倒的维修大拿》、《30年风雨人生路》等稿件,记叙了矿工张勇等人不计个人得失,立足岗位,勇破技术难题的事迹。

三、审时度势,从抓焦点、热点、难点上下功夫

每一次新的社会变革,都会产生新的思想碰撞;每一次突发的金融危机,都会形成不同的关注热点。对于企业也不例外。因为,每个企业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都不可能独处其身。

面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面对金融危机给新闻宣传报道带来的新的变革,如何在危机里增添新闻宣传报道独特的视觉,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破解的难题。首先,要破解的是纵横交织的不同矛盾体如何对待。此外,要破解的是东西方新闻思想、理念如何交融。如我采写的《打造诚信的金字招牌》,文章从市场并不可怕、市场是一个大课堂、市场是核心技术的竞争等方面,记述了合阳合亚达公司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思路和对策,达到了平中见奇的效果。如《面向市场的战略转移》、《兴办三产不可盲目决策》等文章,则是从经济发展规律、市场如何运作的角度,回答了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挑战的现实问题。这些文章在《陕西日报》、《中国劳动报》等报刊发表后,同行们纷纷赞同说,“问题抓在了点子上,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四、要立意深远,从针褒时弊上选题下功夫

危机中的经济报道,是没有局限性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新闻体裁综合地、立体式地报道。否则,就不会收到好的宣传效果。

纵观今年内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每次新闻报道都显示着不同凡响的思路和举措。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山西黑砖窑事件、陕西的华南虎事件等等,媒体采取的宣传报道方式有图片、长篇通讯、报告文学、言论、评论等,可谓是“百花齐放”。这种立体式的宣传方式,所起的作用非常具有震撼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对于困难企业的新闻工作者来讲,虽然平时难以经历宏大的事件,但却有专业记者们所不具备所的生活环境。因为我们身处基层,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得天独厚,只要找准了视觉,掌握好了采写的角度、高度和深度,也会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如笔者结合矿区“三乱”问题,撰写了《不妨也为煤炭企业立块盾牌》的言论。稿件从问题现象、管理者的忧思、管理对策等方面进行组稿,提出了治理矿山“三乱”问题的对策和思路。《比富要比出精神》一文,则是结合煤矿企业实际,针对高档消费、大吃大喝回潮等不良现象,以两个农民相互比阔,比出两所现代化的小学为由头,指出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了应当倡导的社会主流。言论发表后,收到好评。

第8篇:金融危机如何应对范文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建设克难奋进,稳步发展。在上级文化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化职能部门按照市委四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努力开拓、文化产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文化产业机构866个,从业人员68633人,资产总额超过26亿元,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当前,我市的文化产业应抓住机遇,借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外文化产业的崛起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对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起到其独特的积极作用。金融危机之时,经济会出现低增长与高失业,社会消费心理随之发生变化,而积极的文化娱乐则可以给经济震荡中的人们一种精神安顿、慰藉与希望。考察外省、外市在经济危机时期的战略调整,不难看出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独特作用,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我市文化产业如何应对本次金融危机?这是大家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应该紧密跟踪、深入分析、不断调整应对步伐。本人与不少文化产业经营者讨论,根据以往经验,并结合现阶段文化产业特征,特提出以下思路:一是做好项目内容,稳定与扩大市场;二是降低营运成本;由于广告缩减影响媒体收入,企业应该在降低自身营运成本上下功夫,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必要情况下调整人员及机构,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三是开拓新收益渠道。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文化产业可以拓展到不同领域,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进行其他关联产业的开拓,抓住相关产业“抄底”进入机会;从宏观来说,拉动内需也是必然之势,在政府宏观政策指导下,在扩大内需同时,市场需求就会跟着放大,文化产业也应该进行相应的产业战略布局;五是文化产业有必要做好更长远的准备,以应对这场金融风暴。各企业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性质、资源结构、战略需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回避风险,寻找战机,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六是国际金融秩序的变动与文化产业的调整或许会给我市文化产业、企业的海内外直接投资带来机会。通过理性地判断,积极入股,融入国际文化产业机构,如音乐、舞蹈、书画等,推动企业的战略提升。

第9篇:金融危机如何应对范文

(一)金融危机的冲击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接着对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二)“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不畅通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不畅通,其原因大致如下:首先,中国储蓄——投资转换率低;其次,中国的投资率过高;再次,中国的投资效率低下。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以内需促增长

根据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具体到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以内需促进增长很有必要:首先,金融危机下出口的受阻;其次,“高储蓄—高资本—高投资—高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

1.“消费-增长”模式的理论基础

笔者以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说明,首先,看该函数的三个假设:第一,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假设,即人们每多获得的一元收入,会用于消费的比例或数量。其值在0到1之间,即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肯定比收入的增加少。第二,消费对于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第三,决定储蓄的决定力量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利率在影响储蓄方面的作用不大。

其次,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上,凯恩斯消费函数常写成:C=a+bY。其中,C是消费,Y是可支配收入,a为自生消费,是一个大于0的常数,代表即使当时没有收入也会进行的消费,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数值在0到1之间。)

2.以内需促增长的现实必要

在人民银行近一次居民储蓄调查结果中,列前几位的储蓄动机分别是:教育费(19.8%)、养老(13.6%)、买(建)房或装修(12.9%)、防病、失业或意外(l1.1%)、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10%),而为了“取得利息”的比例却不到5%。

2、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当前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现实和经济增长必须转型的困境下,我国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抓住机遇,走出当前的困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等.西方经济学[M].萧琛主,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黄亚均,袁志刚.宏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