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

第1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问

1 提问要贴近学生实际

提问要贴近学生实际,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给学生合适的思维空间。

1.1 提问要富有吸引力。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心灵共鸣。提问内容要更具情趣,使之“心愤愤,口悱悱”,对问题探究充满期待和渴望。

1.2 提问要从实际出发。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教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水平,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驱使学生主动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2 创新提问方式

频繁、重复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会对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造成重要的影响,而新课改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启发性提问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需要重视提问技巧,注重创新提问方式。而在教学中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创设和变化问题情境,采用迂回式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提问过程的新颖性,还能使得提问过程创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迂回式提问方式有逆向问、曲问和悬问,其中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从问题侧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3 因材施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针对不同不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的查找或记忆类型的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的问题,例如: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等;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可提问一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需要综合分析、创造性地回答问题。

4 面向全体,遍地开花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从而要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继而推动每个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有效提问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教师只接受自己预设的答案,把自己意料之外的回答拒之门外,其实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能盲目地否定。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给你带来意外惊喜,不可预约即是精彩。

5 教师态度要安祥而自然

小学生的心智处于敏感时期,他们上课时的目光追随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因此,教师向学生提问时的神态要安详而自然,以神态给学生自信;教师提问时,切忌以问代罚,为难学生。当众让学生出丑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提问语气应和缓,带有启发性,说话的声调应是起伏变化,能将提问的重点显示出来,并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用词必须准确,并以“请回答”“好吗”等平等待人的谦词,使同学们始终体会到教师的信任、鼓励和赞赏,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6 培养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学习了《第一朵杏花》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精确观察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7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第2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领域改革不断,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素质教育的提出,提升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师们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课堂提问教学,以使课堂提问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我具体探究如下。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容易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陷入空洞浮泛的误区,使学生茫然失措

问题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使学生茫然失措,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二)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使学生厌倦抗拒

卖弄花枪,玩花拳绣腿是教学之大忌。有人为哗众取宠,表现其改革精神,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这样的课堂提问,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因为它无助于认识的深化。

二、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新认识

要改变语文课堂提问现状,提高提问的实效,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堂提问重精

苏联杰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如何才能使提问“精炼”呢?我想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二)课堂提问重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各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度呢?有位教学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堂提问重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

由此我们想到,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否则,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第3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提问策略

一、引言

提问是师生课堂上的一种交流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策略;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能否娴熟地使用提问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组织影响很大;教师的提问方式、深度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深度有重要影响,会提问的老师不仅要求学生会回答,而且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和教学过程。合理提问则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掌握知识情况,激发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激活思维,调动积极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进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课堂提问是老师最喜爱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收不到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对教学的损害。

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英语学科特点、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有效的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提问的明确目标:从学生兴趣、考察知识前后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必须做到胸有成竹。

2.逻辑性原则。

逻辑性原则是指认知规律及教学的系统性提问的艺术体现。指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适时性原则。

适时性原则是指提问的时机要合适,从教学内容来看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不能太多、太滥,而要适度。教师不能为问题而设计问题,而要事先考虑提出问题是否有效,学生能否正确回答,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矫正。

4.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问题太难,不但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启而不发”;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简单、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5.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所设计的问题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

6.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促进思维的发展,引起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三、大学英语课堂的提问策略

1.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相结合,提高参考性问题的比例。

根据问题内容不同,英语教学研究专家Barnes将问题分为事实性、推理性和开放性问题。Tsui、Long和Stato等人把Barnes划分的这些类型概括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又被称为YES或NO问题。通常这类问题答案唯一,提问者已知答案,若回答者能解答,即可用“YES或NO”回答;参考性问题也被称为WH问题,提问者一般不知道答案,回答者对问题的答案大多是或然的。展示性问题的提问者不是为了寻求未知信息,而是为了考查回答者是否知道这类信息。例如,语言词语、生活常识等。目前,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大部分是展示性问题。Barnes发现,大多数老师都喜欢选用那些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对参考性问题在课堂上使用很少。参考性问题可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各有特点和侧重,因此,在英语课堂上若要使学生有较高的参与率,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教师就需要随时调整提问方式,在教学中交互使用这两种提问方式,发挥其各自特点,促进学生参与,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要尽量考虑这两类问题的有机结合。例如,可先用展示性问题引出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对话,再用参考性问题深化话题的讨论或先问1—2个展示性问题,然后问一些需要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对于具有较高语言交流水平的学生,教师设计的提问应以参考性问题为主,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语言交流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一定比例的展示性问题,只要能起到复习、巩固原有信息的作用就行,但无论是面对哪种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整体设计都要尽量以参考性问题为主。

第4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作用激发配置有效开拓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此,笔者就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参加西宁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比赛时,选定《小石潭记》一文作为参赛篇目后,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比赛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继续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的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第5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国外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呢?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写思考。

一、提问要有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提问。比如:复习型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理解型提问;应用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等。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

三、问题要有“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问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四、提问要新颖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比如:对数学归纳法这一节课进行教学时,提问“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很难使学生产生疑问,但若改为提问“数学归纳法为什么要有两步证明过程?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假设’永远是假设吗?第二步证明中的K≥n。(n为n取第一个数值)的意义是什么?”则会使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回答这样的提问,不仅需要对知识的回忆,而且还要理解,因而也就必然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达到教学目的。

五、提问要有科学性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和唯一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的范围也应在教师预料之中,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用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要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六、提问要灵活

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

七、提问的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是研究每列数列趋向无穷时的特征,还是考虑每列数列之和趋向某一常数?还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不好回答。

八、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提问的表达技巧性

第6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利与弊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一、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存储信息量大,提供大量阅读材料。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可随时让学生以类似查字典的方式检索到阅读中的生字、生词、难句等;根据需要,还可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3.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一些词,以及描绘出的情景,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已用不着我再怎样解释,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一个夜行之人的感情。这样一个爱自然、企盼丰年的主题就在文字与图片的配合中被化解了。应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4.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步伐,让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而一旦多媒体课件的大量运用就会相应地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第7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原则;实践

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师生互动,就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对问题设计的几点看法。

1 化学新课程问题的来源

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化学问题。虽然从总体上说,学生产生的化学问题都是学生在认识新事物时与他们原有的认知所发生的冲突,但化学问题的来源是不同的。

1.1 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的化学问题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化学科学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人类生活和科学技术是学生产生化学问题的重要源泉。

1.2 来自化学史中科学方法产生的化学问题

教师结合教科书分析、挖掘知识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既是“教师课程观”的体现,更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必然路向,也是产生化学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2 新课程背景下优质化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及基本任务

新课程背景下优质化课堂教学设计要求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导向,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优化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探究先进科学的教学策略、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品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高中化学教学行为能够体现科学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力求在教学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和功用。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优质化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为何教”、“为何学”的问题,即学习者需求的分析;二是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即学习目标的问题;三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即教学策略问题;四是解决“教得怎样”、“学得怎样”即教学评价问题。因此,不同于通常的备课,教学设计是一种运用系统方法开发课堂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

3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优质课堂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是极其复杂的一个系统,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优质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首先,要有“全人”概念,教师目中有“人”,重视进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关注学生学习需要,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其次,关注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方面的确定和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能体现三维目标,关注师生互动,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优质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学形成基本的准备、实施、评价策略。因此,新课程优质化教学设计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提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大胆、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优质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经过四种思维活动:体验专家的思维活动,体验学生的思维活动,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和整合课程的思维活动。无论是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构思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还是创设问题情境,都要充分展开这四种思维活动。只有教师在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与新课程背景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相融会,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

4 通过实验进行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化学实验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引导与支持,实验、模型、图表中蕴藏着深刻的化学道理。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坚持实验与思维同步并进的原则,这也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与优势。

教学过程是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展开,以问题为线索分析原理,实验观察能为思维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精巧的问题设计能扩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空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而理性的思维又能为实验观察把握正确的方向。案例中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的情感、兴趣、动机都处于积极状态,有效地将观察、分析、讲解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的化学知识转化和飞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问题的研究方向,使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催化灵感的火花,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知识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中提出问题、巧妙设计,增加学生思维链的长度,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为更好的做好新课标背景下的高效化学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曹海娟;;“问题教学生活化”在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11期

第8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效率水平 信息时代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存在一个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去进行分析:其一,首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授课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简单的板书和自我的讲解工作,只是为了教学去教学,没有充分的做到在新课改的精神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非常的枯燥而且还会造成教学效率水平低下的问题;其二,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当中,老师在很多的知识教学当中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将自己认为对的答标准答案强制性的授予学生,对于学生的不同的看法置之不理,这样独断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可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水平的;其三,现阶段小学的语文课堂,部分的老师只是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字词句的教学工作课文的教学工作等等,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的素养并没有深刻的认识,直接导致了课堂的程序化和单一性,想当然的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安排就算是教好了语文课,显然这是非常不对的教学思想;其四,现阶段我们所倡导的丰富的教学课堂模式,往往都是本末倒置,老师单纯的为了营造气氛去营造气氛,忘了教学的本质内容,所以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也只能够流于形式。

二、读图时代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图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来说,小学生受到的读图方式的影响程度最大,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小学生对于图画的兴趣性是往往高于对于文字阅读的兴趣。虽然我们看到读图也是具体很大的优势的,但是不可否认的也是存在一定的欠缺的,读图时代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影响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影响

我们知道图画相对于文字来说,在信息的传递过程当中,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往往会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如果是过多的图画方式的信息传递,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如果是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来说,采取文字的教学方式和图画教学方式来说,学生通过对于文字的感知形成的思维,在脑海中会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形象创造,在这个创造的过程当中就非常训练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个创造的过程当中,就必须借助于自身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还有就是一个知识的主动的迁移的过程发展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可以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想象力的发展并不能够用读图来代替。现阶段由于很多的书籍教材都是采用了大量的图画作为标记辅助学生去理解,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要求就比较低,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的发展。

(二)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们图画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知道文字一般是作为思维的载体但是图画是可以作为思维的实体,所以一旦我们在思维理解的时候如果对于图画的依赖性越重,那么相应的思维的能力发展就越弱。我们知道,文字是一种概括能力比较强的表述方式,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关系,而图画就是以视觉感受为主的表现形式,相反的具有直观表达性,并不需要思维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如果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当中,用图画的形式去代替文字的表达形式,那么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是停留在对于视觉感受的程度,很难上升到一个理性的层次。我们知道思维的发展对于人脑的重要性,在对文字进行感知理解的时候,我们需要利用到觉去进行文字信息的提取,然后通过大脑去进行对文字信息的处理,在大脑当中形成抽象的逻辑思维关系的发展,这个过程是图画表达形式所不能完成的。

(三)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读图的形式感受到的信息是非常直观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容易被新奇的图画所吸引,对于图画所传递的信息并不会给予很多的思考,没有形成相应的图画向文字转化的过程,所以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来说就是非常的不利,导致现阶段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退化。人类的思维活动是非常依赖于语言表达的形式来进行表达的,之所以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需要大脑中语言文字信息的积累,这个积累的过程是图画形式所不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语言的教学过程当中,文字信息传递过程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图画在信息的表达过程当中,存在一些直观、高效的优势,但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总体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够让图画去代替文字的表达形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水平的提高的。

参考文献:

[1]王澎.图像社会学校教育目标的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2]陈玉秋,马一博.语文新教材插图:走向读图时代[J].语文建设,2007,(11).

[3]林文娟.读图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2006,(02).

第9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研究

教学中适时恰当的有效提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理性思维深入的标志。情到浓时方为真,层层追问不仅是课堂教学最为真实的表现,而且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理念追求。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演绎更多的精彩课堂教学呢?

一、从初中生的兴趣点入手,进行提问

初中生总是存在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但由于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学习内容,所以对知识的需求常处于一种潜伏状态,好课首先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激活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教材有许多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设计好问题情景,抓住兴趣点提问,使学生的探索活动在有序和谐中展开,使一堂课的提问系统环环相扣,构成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真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体验、保持长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请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日出情景,然后回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要认真思考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归纳出三种情况。又如,在教学指数时,设计趣问问题让学生探究。请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兰州师傅做拉面时的情景,然后回答拉三次有多少根面条?拉五次有多少根面条?拉十次有多少根面条?学生饶有兴趣地一一解答问题,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有效提问

每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和难点逐一突破,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因此在教学的重、难点处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惑,正确掌握知识的实质。比如教学“角平分线”的内容,课本给出了两个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教师多次强调,但总是有部分学生觉得两句话表达的是一回事,甚至认为一句话要说两遍,是多余的。当教学中碰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设问,用问题链把思维引向深入,同时用学生的回答来代替教师的一再强调。教师可以从“两句话是否相同?”开始,层层推进,“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各是什么?”“你是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其实只要学生能回答以上问题,那么两个貌似相同的命题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所以教师反反复复地讲,不如有效的提问。

三、针对教学中的隐含问题进行有效提问

有些概念、定理貌似没有疑问,其实问题隐含在其中,教师只有及时发现,才能有效解决。例如圆的切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学生、教师都很重视,对于它的定义和判定的学习学生感觉还是比较清楚、没有疑问。但是如果设问“如果要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你到底有哪些方法,你能把这些方法总结一下吗?”这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意外,不能全面总结说明其方法。通过仔细思考,学生最后总结了关于切线的三种说明方法:①交点的个数,②d与r的数量关系,③半径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所以在无疑处设疑,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反思和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

四、从知识的交融处进行有效提问

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知识的交叉,此时各知识点会互相重叠、覆盖,使学生无法理清脉络、线索,陷入迷茫之中,所以我们的提问应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通过学生的思辨进行概括、归纳和比较,以点带面,积极建构。如“平行四边形”一章,其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这几个概念的定义、判定及性质相互交叉,学生容易产生认识偏差。单元复习时,就需要教师在这里有效设问,这时有些教师会提问“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有哪些?”然后依次再问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情况,可是这样的问题学生虽然可以一一作答,但是四个问题的关系是互相平行的,学生不能对它们进行横向比较。所以,交叉处的设问不妨提出一个大问题――“这四种图形各增加或者减少一个什么条件会成为另外一个图形?”这个问题的解答就需要学生全面回顾各个图形的知识,并重点去理清它们之间的交融关系,使学生的思维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开展,使复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的本质,才能达到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有效提问的能力。只要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教学质量定会不断提高,从而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