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环节
1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认识
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教学而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该专业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课程,在整个机械类的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因此不管对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来说,对于学好这门课程、掌握课程的核心要素、充分的理解和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都显得非常关键。机械加工专业基础这门课程是包含理论与实践与一体的一门课程,它既不是单纯的空洞乏味的理论,也不是毫无依据的实践的课程。反之,它既有丰富而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实践环节作指导,又与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同学能够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实践环节中,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机械加工基础这门课程在实践中主要培养学生对切削加工理论的运用、对工艺规程制定和工装设计能力的要求。一直以来,众多的学者、专家以及相关领域的教育学家都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力求不断的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环节的质量,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机械加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作用和优势。
2 浅议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
我们已经明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机械类课程的基础但是核心的课程,在学科建设和课程发展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有助学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后期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做好准备,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关于机械制造加工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环节质量这一层面的发展还上不成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先天不足的情况。整体上主要表现为在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和实施与课程不相符合以及对机械制造加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本身的认识不足。势必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制约学生提升机械专业方面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在课程的设置上只是运用很少的课时进行讲述,因为课时上的严重不足,为了赶进度,在讲解过程中忽略了其繁多的知识点,只是草草的进行整体上的梳理和总结,并未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容易消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忽略了这门课程的基础性作用而对其不加重视。
3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1)教材体系和课程设置存在缺陷,急需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繁多、知识点琐碎,这就需要安排相对较多的课程进行这门课的讲述,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都严重的忽略了这一点,普遍地削减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课时,而把教学重心放在了一些其认为相对更为关键的专业课程的讲述上,这必将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恶性的连锁反应,最终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除了在课时的设置上存在问题之外,在教材的运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各种类型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但是不少教材的体系几乎没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众多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材体系也近乎一致。
(2)教学方法传统,不利于课堂质量的提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忽略任何一个方面的作用都不利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都是重理论轻实践,无法保持二者的均衡、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机械类的实践过程对其设备和实验器具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这些实验设备和器具需要花费很大一部分的成本才可以配置齐全,满足同学们进行实践过程中的需要,一般的高职院校很难进行如此大的投入,因此只能调整课程计划,用课堂教学取代实践环节,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很难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无法很好地发挥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本身的作用。
4 有效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水平的途径探析
为了有效的实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若干改革,我们必须要从基本的改革入手。要认真分析当前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课时分配等一系列的问题。深刻认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本身知识点繁多、琐碎的特点,注重学生使用教材的选取和课程课时的分配设置环节。对课程体系进行精心的优化,去掉部分无关紧要的课程,精简科目内容,对教学的具体内容也进行科学、系统的审核和选取。
在对课程的认识上,必须要紧紧抓住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展开的这条主线,紧紧围绕不断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层面上,对课程的重要性进行明确的定位和区分,对相对重要的课程花费更多的学时和课程,保证老师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计划,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优化教学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是每个技师学院的办学宗旨。以社会职业中的需求为标准,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分成模块和项目。①始终要围绕着“零件工艺规程拟定”这个问题,将零件制定工艺规程中需要的基本知识进行整理,将《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与《机床夹具》一类的几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整理出《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中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模块。②培养学生的“复杂零件工艺规程拟定和实施”的技能,需要结合市场对机械工程系学生技术的需求,设计出《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中所需要的技术应用模块。③在对《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可以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中所需要拓展模块,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更加全面地了解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新工艺和装备的应用。要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来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学内容需要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够容易的理解和消化。
2 改革教学方法
2.1 构建出与社会实际工作相符合的环境,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将工作中的任务完成,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中的关键能力,是现代教学方法的中心。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之为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课程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学项目,就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来提高教学的效率。①针对教学内容找出精典的案例,通过对案列的分析与讲解,找出在遇到同类问题的解决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在实际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②针对教学内容,将教学的场地移至学校内的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对机床和刀具等一些进行实物示范和讲解,将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化,更具体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认识。③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利用新的技术和传统的技术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找出新技术的优势进行学习。④教学中,可以交给学生一些相对独立的项目让他们自己独立的完善,项目中的:项目计划、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这些全过程都需要由学生来全权负责。在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中,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模式来展开合作探究学习。面对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尝试着去解决,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获取到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下是在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下的实施步骤:①构建出一个实际的工作环境,将工作中的任务设计出来。在任务中可以布置典型的机械零件工艺规程设计问题,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起来,每个人都参与到任务中。②收集关于任务的资讯。让学生对零件图进行分析,共同收集机械零件工艺规程设计的资料。③根据工作的内容制定出工作计划。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5到8人一组,选出一个小组长,组长针对工作的内容和同学实际的工作能力制定出一份工作计划,使工作任务能够合理的分配到组内的每一个成员。④任何决定需要组内每位成员进行商讨之后决策。通过所学到的知识和小组内每位成员的努力、团结协助,将机械零件工艺规程设计中的各种问题解决。每个小组可以制定出一份机械零件工艺规程,制作出一套工艺的卡片。⑤每个小组在对零件进行加工制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零件加工的实践,加深了对加工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会参与更多的动手操作项目,在做中学,行动中学。⑥每组零件在加工技术之后,需要检测零件的精度。之后,需要教师对优秀的工艺方案进行分析点评、不合格的零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告知解决的办法。⑦最后需要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之间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等一些方式,从多方面评价:机械零件工艺规程设计的过程和体验、小组之间的合作与探究精神、学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制造;教学改革;探索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其内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普遍性,主要包括常见工程材料的性能,机械、机构学原理,各种机械加工方法以及加工质量控制与分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内容。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加强基础应用、扩大知识面以及增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办学思想。《机械制造基础》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该课程的改革正是为了更好的地实现这一目标。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
根据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规划,必须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既要满足制造专业的理论教学要求,同时又要补充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内容。这样势必带来在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和教学任务等方面的矛盾。因此,正确解决这一矛盾是教改的主要内容之一。
应重新整合和构建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框架,同时建立和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能单独从形式上进行课程内容简单组合,必须把具有实际特点的工程材料性能、机械机构学原理、机械加工方法、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章节的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从而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必须把国内外最新的科学成果和最新的技术应用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方向。
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向生产实践的一线岗位输送合格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而这种要求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所以在技能教学上,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本身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另外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大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得学生能够养成一种自行深入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学习的良好习惯。
采取这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改革,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避免了与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雷同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理念,显示了不同的人才培养途径,体现出了高职院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技能型、实用性等特点。同时更加明确了《机械制造基础》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
《机械制造基础》课实践性很强且内容大多枯燥、晦涩。这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无形之中给专业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根本途径。
目前,国内教育专家在探讨这一个问题时提出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激励式教学法、引新式教学法、开发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兴趣式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如工程制图、机械零件和机加工工艺装备等。同时又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传统的加工制造方法被现代工艺所取代。比如仿生学和MEMS微电子机械加工等前沿技术打破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机械加工制造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苦练基本功,加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加快实践教学的步伐,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动态。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挑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这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多媒体网络的建立为这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传播教学信息量,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的直观性。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室,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和教师“静态”教学转变为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教师“动态”的教学。通过这种交流,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
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指标是衡量教改成功的关键因素。考核指标的出发点必须结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充分体现素质教学和实践能力教学的情况。考核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主要是为了能正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的考核以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强调理论与实际、笔试与口试、平时与集中相互结合的考核评估办法。同时增加创新开拓思维和能力的评估。具体考核方案如下表:
从上面的考核分配权值上看,加大了实践考核的力度,注重平时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案突出了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的实践教学特点。
总结
根据目前各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以拓宽基础、注重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线,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为内容,以点带面,进行课程建设”的改革思路。具体内容总结如下(1)整合教学内容,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机械产品的设计以及制造的要求。(2)以拓宽基础、注重实践为核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综合技能为主线,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打破相关课程彼此封闭的学科界限,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4)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采用讲授、实践操作、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5)积极开发新实验,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开放制度,建立虚拟实验室。(6)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玲玲.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3(314):44-56.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难点教学,突破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不易掌握,缺乏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改革尝试,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
1.分析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该课程的内容多且相互独立,学时少,同时有些内容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1.2 教学方式陈旧在教学方法上仍采取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2.教学应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得到突破
2.1 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对于一些内容较陈旧的或在其他课程里讲过的内容可进行删减。增加计算机辅助制造内容,使学生接触到现在化工业生产的新方法、新问题,而成新思路。并且根据电脑在学生中普及率较高的特点,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研究。此外在保证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针对各专业的特点,突出重点、提示一般。
2.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重视“绪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绪论课犹如优秀作者对戏剧的“序幕”和小说的“开头”。教师“亮相”的好,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先入为主的良好形象,对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给学生介绍课程体系,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等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性,为达到一专多能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如在学习有关锻压的内容后,给出一个工程应用中因某一质量不合格的锻件而造成故障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择、锻件的结构以及锻造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变灌输式教学为方法论教学。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开展师生互动,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开展讨论,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教师参加讨论,对重点、难点处做讲解,最后进行总结;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就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3 因材施教,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能力培养。课堂上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重点和难点。简单的让学生自学,使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在自己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后,学生会感觉到成就感,进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兴趣更浓、能力较强的学生,每个章节均应推荐学习参考书及相应的制造工艺手册。并介绍手册的使用方法,这对他们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工作非常有益。
2.4 重视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培养既懂专业又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这样的教师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得心应手的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一般安排两周左右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参观、实习。根据授课内容,将学生带到实习工场,组织学生参观,参观前应布置预习,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参观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机床主体结构、主要部件及作用、传统系统、刀具、夹具等,并边操作边讲解,提高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问题。参观后进行总结。实习的内容有车、铣、刨、磨、钻等工种,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零件图,读懂图样、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加工零件。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自觉性,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机加工过程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也能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演示法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在讲授过程中,经常适时的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或实物图片。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巩固。
1.1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难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之前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考核评价体系中非常强调其选拔和甄别的功能,这种评价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和个性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改进实践和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完善和提高。由此可见,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指标在衡量教学改革是不是成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技术”的课程考核指标必须要将出发点建立在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实践能力教学和素质教学的目标和重要性。事实上,考核并不是教学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借助于这种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的改进。但是传统的教学主要以理论笔试为主,考核的形式也非常的单一,难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较为全面、正确的反映。在今后的教学中,“机械制造技术”必须要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作为重要的教学参考依据,并结合其职业技术特点,来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在考核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涉及理论笔试,同时还要涉及实践方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创新开拓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2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难以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的培养上发挥作用“机械制造技术”所涉及的都是机械应用方面的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内容仍然采用很多陈旧、繁杂的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并且在教学中也主要采用教师讲述,学生被动接受的理论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在课程设计方面,“机械制造技术”的课程还是保持着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设计方式,很少会设计实践环节的相关工艺检验。从整体上来说,现阶段“机械制造技术”的课程内容难以与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相匹配,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缺乏与教学经验的总结,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理论脱离实践等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想实现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几乎是不可能的[2]。“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要想更好地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就必须要对其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首先,从内容上来说,教师要更加注重知识结构基础的构建,精选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遴选出一些比较重要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课堂讲授。其次,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产品成型方法为体系,对工艺原理、工艺方法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可以安排必要的课堂讨论或者自学等活动,从而对学生的工艺知识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的提高。
1.3课程功能难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高等院校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但是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并且教师的讲授力求面面俱到,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慢慢地就会失去思考、质疑等能力,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然而由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内容比较多,并且课时也有限,因此就导致课程教学中信息量过大,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也不断地加强对知识的筛选和压缩,但是却并没有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更加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和激发,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还要使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良好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外圆车刀的结构、角度及其相关参数之后,可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其他刀具的特征。
2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造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2.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其作用
项目教学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根据学生有关的学习内容所具有的特点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在教学中则主要体现为以民主和任务驱动作为教学思想和指导思想,从任务的收集到设计以及最后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全部由学生负责,以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技术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完成项目,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以及难点的掌握,学习效率更高,知识掌握更牢靠和灵活,这对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学生的学习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将其用于指导实际的学习,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延伸理解。
2.2项目选取
在项目教学法中,最为关键、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项目的选取。工程项目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要尽可能选择优秀、实用的项目,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帮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巩固、加深和迁移,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选取项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现实对象中进行选择,项目一方面要包含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分为工艺模块、技能训练模块、装配模块等三种类型。在选择的时候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内容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便于教师的管理和引导,二是学生最终能够实现。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注意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项目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机械素材,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和过渡。
2.3项目分析
一般来说,“机械制造技术”是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的,这个时期学生只进行过一些机械基础方面的学习,还没有接触加工工艺,因此比较陌生。教师可对项目进行适当的分析,使学生对项目的目标有充分的了解,并明确项目完成必须要具备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面临项目的时候不知道该做什么。
2.4项目实施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工业实际背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例如在装配项目中,教师可以对机械的装配工艺进行必要的讲解,但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其装配方法、工艺技术以及装配图的绘制方法等。此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每组3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自由组合,通过项目分析,学生对一些机械制造技术有很好的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中不能直接出具体的答案,指导的原则是要具有启发性和提示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寻找和探索来获得知识,促进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完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5效果评价
项目完成之后,要对项目的思路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总结。在评价上,首先可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小组渐进性互评,最后由教师对项目进行检查评分。项目评价要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并结合生产实际,从方案的质量、可行性、效率、经济性以及先进性等方面进行评比,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和复杂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在今后的设计中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对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出差异的原因,对项目进行改进。
3总结
关键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54-02
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传统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一门知识面广、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它将机床设计、夹具设计、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内容合为一门课程,构成新的课程体系。[1]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传统课程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泛而不精,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缺少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材料方面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或不足,仍然以教师的填鸭式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由于部分教师自身实践能力较弱,理论教学的效果很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第三,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学生缺少亲自动手实践的训练,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弱。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第四,传统的课程教学考核方法相对简单,一般将平时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这种考核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能力,学生只会在考前突击背概念,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上述问题,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教研室全体教师总结多年的任教经验,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各种日益涌现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一套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弥补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从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2]
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增加专业特色内容和学科前沿知识,优化课程教学的内容;通过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和增加综合实践环节,优化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多种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考核模式,从而变单一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为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具体执行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多层次的课程教学内容
(1)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理论基础知识不会因新装备、新技术的产生而过时,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一切工业生产活动的最根本的条件,因而是学习的重点。例如在讲授机床设计时,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如机床的工作原理、几何表面的形成原理和机床的成形运动等,是学习的重点。在讲授夹具设计时,机床夹具的六点定位原理,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和欠定位等基本概念是讲课的重点。
(2)增加专业特色内容。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于2011年购买慧鱼模型,建立了机器人创意实验室。根据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工业机器人设计模块,增加了慧鱼模型教具内容的学习,主要讲述如何利用慧鱼模型进行机器人的制作和控制。慧鱼模型是由德国发明家Arthur Fischer博士于1964年在其专利“六面拼接体”的基础上发明的。[3]慧鱼模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无限扩充、反复拆装,可逼真表现机械系统的构成和控制的过程及其控制的原理,便于对机器人原理、组成、控制的全面认识。
(3)加强学科前沿知识。机械制造装备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毕业后会碰到非常先进的机械制造装备,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科前沿知识变得非常重要。通过请工厂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开设讲座和组建学习小组,与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师一起申报学生科研立项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机械制造装备动态,主动参与学科科研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由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组成。传统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环节上,以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而且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一些验证性实验为主。针对这种情况,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实施的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启发式理论教学模式。“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果照本宣科地讲,不仅教师和学生很累,而且授课的效果很差。如果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传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启发式教学,同学们对于过定位的优点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过定位可以提高稳定性。
(2)课程网站式理论教学模式。“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为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校校园网的天空教室处建立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网站。课程网站上不仅有教师上课的PPT电子教案、动画、视频等,还有大量扩充的资料,比如典型机床传动系统与结构动态演示Flas、加工中心刀库及换刀动作等视频资料、组合机床夹具方案图库、慧鱼模型作品展示、学生科技作品图片及PPT等。课程网站还可以进行网上作业布置与批改,远程作业辅导与讨论,并设有习题库,方便学生自我学习与提高。课程网站式理论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目前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不足的矛盾,促进了学生对机械制造装备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3)双语教学式理论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较好地提高专业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4]目前苏州科技学院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办学,办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1国际班,前3年在苏州科技学院学习,最后1年在南威尔士大学学习。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开展双语教学变得非常迫切。目前针对国际班学生,制作了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请南威尔士大学的教授和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英文水平高的教授做学科前沿的专题英文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全英文的报告,自选题目,并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论一个PPT,在课堂进行陈述。双语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4)综合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结合工业机器人设计教学的要求与慧鱼模型的特点,组建了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实践平台,增加综合创新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实践平台包括机械构件、电气构件、气动构件、传感器、电脑控制器和配套计算机应用软件。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为创新设计的选题方向,学生自己利用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平台,搭建自己的机器人来完成创新设计大赛主题所要求的功能。通过使用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平台,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而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能力,也提升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5)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5]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是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自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将有科研兴趣的同学每3~4人组成一个科研小组,每个小组通过自己查询资料,提出所要研究项目的题目,教师负责判断这个题目是否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教师把每个小组比较可行的题目,报学校的学生科技立项。有了一定的经费支持,以项目为载体,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组员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3.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手段
多元化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考核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苏州科技学院课程教学情况,将课程教学考核分为五大类:
(1)日常课堂教学考核。日常课堂教学考核从上课出勤、课堂问题回答、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日常课堂教学考核重点考查学生上课的纪律性、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认真程度等。
(2)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是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从英文论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英文写作是否有语法问题、课堂陈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英文检索能力、英文写作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等。
(3)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从实践题目的拟定、实践操作、实践总结、实践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
(4)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只针对部分有科研兴趣的同学,因而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加分因素。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从实践题目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实践装置、方法的合理性、实践结果的实用性、论文的规范性等方面综合评定。对于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推荐参加各类竞赛,在学校奖学金评定中得到加分,甚至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5)期末考试考核。“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期末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核方式。期末考试考题包括理论基础知识题、综合实践分析题和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开放式、探究式的题目。通过加大对实践环节在期末考试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结语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利用课堂启发式教学、课程网站教学、双语教学、综合创新型实践教学和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整合了多种教学要素,解决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模式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重视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关慧贞,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
[2]王立达.成人教育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20-122.
[3]肖晓萍,廖青.“慧鱼”教具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探索性研究[J].高教研究,2006,79(2):36-37.
[4]林颖,曾志新,朱敏,等.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
关键词:明确目标;确定方案;考核;交流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机械类专业是其重点,也是当前的热门专业。如今我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对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务必要提高教学水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项目化教学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等特点,可弥补当前教学模式的很多缺陷,在高职教育中有着广泛应用。
一、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实训与项目化教学
机械类专业包含甚广,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其中一部分,然而在当前教学中存在诸多缺陷。如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制造应以实践为主,但课程缺乏实践,如机械制造要遵循“基准先行、先面后孔”的原则,但学生往往只掌握理论,而不能很好地融入实践;评价环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难以了解自身真正的学习水平。
针对以上不足,需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项目化教学归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是师生围绕同一个完整项目而展开教学活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流程:①明确项目任务。在此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主要任务,并按照分组或其他形式让学生讨论。②制订项目计划。学生根据各自讨论结果制订详细的计划,并由教师加以审查指导。③计划实施。学生具体分工,逐步解决问题。④评估环节。学生自我评估后,教师根据实践结果予以相应的评价。最后将整个实训过程记录归档。与以往教学模式的不同在于,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将课本知识转化为项目,缩短课堂理论时间,增加实践时间。
二、项目化教学的准备工作和方案设计
1.准备工作
首先是师资力量。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管是教学理念、考核评价方式,还是课堂地位、知识结构,都与传统教学不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解放思想,深入理解新课改内涵,转变教学观念,还要强化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也要亲身参加实践,如此在课程实训时才能把握学生心理,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高其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其次是实训环境。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稍有不同,其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最终目的是制造,所以必须与实践紧紧相连,甚至可以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经验。为使学生有更真实的体验,有必要将实训中心工厂化,与理论课教学密切相连。
2.方案设计
(1)明确目标
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熟悉加工流程;了解各部分零件的特点、用途,能够正确选择制造材料,学会如何制造毛坯;能够编制工艺计划,设计工艺规程;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完美结合,进一步拓展自身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2)确定方案
实训课程以机械设计和制造为主要内容,实践为主线、质量为核心。在提出任务后,学习可自行思考,也可组成小组商量讨论,制订实训计划;在得到教师检查认可后,便可根据计划步步完成设计目标;实训结束后进入评价环节,先由学生互评,然后教师做出总结;最后举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评价,此过程中老师对关键部分进行讲解,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认识到自身优缺点。
(3)考核
正确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教学目标顺利实现,项目化教学可将一个大项目分为几个小项目,然后逐个实现。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习过程和实际技能的考核,适当增加考核次数,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从而提高综合能力。考核时,学生要单独完成设计、选材、加工等程序,制造出自己的产品。
(4)交流
零件加工制造完成后,师生之间主动交流,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项目化教学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1.明确任务
以钻床夹具设计为项目内容,任务为在杠杆臂上完成两个垂直的孔,直径分别为10 mm、13 mm。
2.项目计划
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及要求提出项目计划:30 min内确定定位方案,结合杠杆臂构造确定以直径为22 mm的孔作为基准,以减少不重合误差,并且可限定4个自由度。用螺母限定上下窜动的自由度,然后用支撑钉限定零件沿22 mm孔中心线转动的自由度,以实现完全定位;45 min内确定夹紧方案,10 min 内确定夹具的具体形式,90 min内完成总装配图的绘制工作,20 min内完成零件加工精度的分析。将本项目分为4个小项目,分别由4组学生来完成。
3.实习加工
学生分组到实习工厂进行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该夹具的制造加工。如果条件允许,学生也可在实训中心完成项目。
4.指导和评价
加工制造的过程中,教师应加以指导,包括零件精度、灵活度等关键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严谨计算后再加工。最后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做得不好的学生应多用鼓励性语言,指出其不足之处。
机械制造技术在当前制造行业有着广泛应用,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培养质量,应加强重视。实训是其关键部分,项目教学法遵循“少讲、精讲、多实践”原则,可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程英鑫.高职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5):136-137.
机械工厂认识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
1.通过下厂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须的感性知识和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机械制造厂的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培养我们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3.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和听工人技术人员的专题报告,学习他们有价值的生产经验,了解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
4.通过参观有关工厂,掌握一台机器从毛坯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设备选择和车间布置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5.参观工厂的先进设备及特种加工,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以及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
6.通过记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1.机械零件的加工
根据实习工厂的产品,选定几种典型零件作为实习对象,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学习,掌握各类机器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了解工艺工厂中所用的机床,刀具,夹具的工作原理和机构,在此基础上对典型零件进行重点的分析研究,要求如下:
(1)阅读典型零件的工作图,了解该零件在机器中的功能及工作条件,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要求,分心零件的结构工艺。
(2)大致了解毛坯的制造工艺过程。
(3)深入了解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找出现场加工工艺。
(4)对主要零件加工工序做进一步的分析。
2.典型零件工艺
(1)箱体零件的加工:了解某机械设备机座、机体的机械加工方法,并纪录其工艺过程。分析箱体零件加工平面与孔系的主要加工方法。
(2)轴类零件的加工:了解轴类及其机械加工工艺并记录其工艺过程。了解某道工序的具体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刀、夹、量具,切削液等)。
3.了解刀、夹、量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常用机床型号及其特点。
4.装配工艺:
1)了解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装配工艺;
2)了解化工设备装配后的最终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3)了解主要化工设备零部件在加工车间的检验情况。
三、实习收获及总结
在现场技工师傅,工程师的指导和讲解中,我们对各类车床,铣床,钻床,冲床,磨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应于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用途,不同尺寸的零部件,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加工机床进行处理。基于金工实习期间我们所了解学习的各类机床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大型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粗制流程,精加工流程,装备流程,修改处理流程等加工流程。
技工师傅们给我们展示了熟练操作各种机器生产零部件的过程和技巧,其基本原理和操作规范同小型简单机床是大同小异的。整个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就一些机床的工作原理,精度问题等方面的疑问请教了指导师傅,如磨床,钻床等机床具体的功能及其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需要对零部件做处理的方面。
老师在给我们解答疑问的同时,也给大家讲解了许多关于公司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常识,让我们真正正确地认识一个大型机械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各类部门的职能,各工种的职责,各类技术要求,同时也拓展了我们对大型机器公司购置,生产,包装,销售的流程,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常识。
我们对各类机器的功能,型号及操作规范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最后,我们就对各自的参观疑问和看法做了初步的交流和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整个机器厂和参观过程做了初步的简短总结,并结合各自在金工实习期间所掌握和了解的机床知识,交流了各自对某些机器的改进或存在的缺陷等方面的观点看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经过这次实习,让我明白做事要认真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就像我们接触到的车工,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真正目的。
明确校外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待人接物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以让我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高技能、高素质的,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校外实习、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模式,是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实现从一名学生到一名工人的角色转变。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令我们思想单纯,同时感到其生活乏味和升学的压力,这使得我们向往社会、向往工作,渴望独立的开拓一片天地,发挥了自己的才智。
机械工厂认识实习报告【2】在这次学校组织的为期一个星期的机械厂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习我有了许多的反思,只具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有基本的动手能力,而这恰恰是我所缺乏的。通过实习我们更加体会到“学以致用”这句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我们的主要实践活动是参观长江动力机械厂和金秋红日机械厂,了解工厂的工业生产业务,制造大、中、小型各类零部件的机床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以及生产,加工各类零部件的流程。实习期间,认真听从了指导老师的安排与同学们分组进行参观学习,认真听取各工厂师傅和老师的讲解,了解各车间的安全细则和规章,学习师傅给我们讲解的各类大型、中型机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及各种产品的工艺过程,并与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对比,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 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生产实习已经结束了,蓦然回首,在为期并不太久的几天实践中,我们收获了数不尽的财富,或许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都不会再有这样难得的机会了,大家共同维护着集体的利益,积极树立着学校的形象。虽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但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 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这几天的生产实习虽然比较辛苦,也不知道这是庆幸还是依恋,但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这次生产实习是有趣的、丰富的、快乐的。我亲身经历了从一块钢板到半成品,成品的伟大转变,我想这是没有去过的同学所难以体会到的。这次实践经历所带给我的是一次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也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长期的学习 使我远离了生产实习,动手能力特别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足。也许有了这次的体验, 会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坦然地面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每一难关。
经过这周的生产实习,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以前在学校了解的知识太狭窄,只把目光停留在仅学的几门专业课上,而且仅有的几门专业课学的也不是很精通。通过这次专业实习,我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大的收获。而且在对待学习以及生活的态度上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是动手实验的能力。作为工科生,我们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学校实验的机会不是很多。这一次,我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平日里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有,增强了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及团队合作意识。这次实习环境很开放,我们整个专业在一起听讲座,这几天的实习拉近了我们每个人之间的距离,我们一起讨论专业知识,互相帮助。最后,强化了我心中的责任感以及认真对事的态度的问题。在车间工作的两天,虽然很累,但我坚持下来了,因为在现实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他的作用和要求,缺一不可,当你处在这个岗位上的时候,就必须有这个岗位上的责任感,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将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才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多闻多见。一以贯之”,学什么东西一定要注重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墨子的“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实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明确实训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参加实训,服从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重视操作技能训练,认真听取实训指导教师的讲解,仔细观察示范操作,并应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细心操作,重视实训的个人总结;遵守实训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关键词:机械制造;智能化;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是目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发动机,是促进机械制造业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智能化在机械设计制造设备应用是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工智能化在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对于有效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的作用。面对未来劳动力的匮乏及老龄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作为机械制造设备生产企业有必要不断探索、研究出一套在设备制造中的新思路、新模式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要,机械制造智能化的逐步应用及不断完善就成为了我们这些机械制造领域工匠们探究的方向。
1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
目前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是专门研究产品制造工艺、科学管理、智能化生产、智能检测综合化的工程学科,包含设计、生产、加工、制造、及后期的销售、管理等整个技术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效益、行业竞争力作为最终目标。
2机械制造智能化的特点
2.1智能制造自动化
智能制造系统是通过计算机预设程序,使设备根据工作中的各种需要自动的生成类似人类智能行为的一种最佳的结构模式,以最优的生产方式运转,并能自动拆分其完成程序组合新程序及自动化检测的一种高效率计算机控制的生产制造系统。
2.2可靠性
智能化机械制造具备的安全可靠性及产品的一致性,为未来机械制造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障性作用。
2.3高效性
未来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生产效率,都必须以高效性为发展目标。因此,在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为了机械制造设备发展的主要特征,机械制造设备智能系统的引入为今后我国工业设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机械制造智能化的技术应用
3.1设备智能化
机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不仅能促进机械制造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提高生产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更能促进生产流程的合理化。有效避免了传统生产方式造成的浪费,对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机械制造智能化系统对生产工序相关数据的整理及检测、修正并能快速调整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生产的故障发生率,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智能化机械制造的自动化运营管理,实现利用少量技术工人支持整个生产加工线路的高质量、高效率生产,并利用自动化运转机制进行设备的自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警,有效避免可能产生的生产滞后问题,保证了正常生产运营。目前,设备的智能化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加工模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模式,降低了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充分保障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3.2管理系统智能化
管理智能系统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其生产管理、产品生产、精确加工及产品的分类、检测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智能化系统的引进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企业产品的精准化、标准化、生产高效化起到重要作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相关系统软件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数据、工艺参数的有效归纳、总结、筛选,并能做出及时调整,提供技术参数,修正相应加工技术方案,有效衔接企业生产、加工及对外销售与服务,统筹相关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管理平台,促使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发展是实现企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的先决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将解放大量的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输出,保障产品质量及高效率的生产运行,是企业快速、扩容发展的基础。
3.3设计的智能化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机械制造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并积极地加以合理、有效利用,探索、开发市场需求的高效智能化设备。有机结合设备的智能化及模式的智能化,实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与产品综合竞争力的同步提高。设计不再单纯局限在机械设计人员相关技术软件智能化的提高,也包括加工技术人员操作设备的智能化,能自主实现加工的智能化,改变传统意义上对人员技术的高依赖性。
3.4数据智能化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整理、归纳、筛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统筹相关加工数据,将实现智能化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完善,提高机械人机一体化的发展。数据库的完善将成为是否真正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成套的数据库系统就好比人类的大脑,任何一条指令的发出都会通过计算机的运行系统对数据进行优化、分析并作出最佳方案输出,以指令形式传输给相关结构部件,实现精准化执行。
4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智能化在现今工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刚刚起步,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机械制造智能化现在具体体现在采用数控智能系统控制设备替代了人力,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机械制造智能与自动化的结合,减少人为操作工序,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充分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及精准化,提升了产品难度的加工范围,拓展了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机械制造智能自动化的应用在传统机械制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工程软件、网络技术平台、智能检测技术,突破固有的人为因素影响及在生产制造中对人自身条件的限制,从而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完成以前人们靠自身无法完成的复杂加工、精准操作、检测。在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设备的研发过程中,将需更加成熟、稳定的操作系统,完善的管理智能系统、检测系统,设备应用更加便捷、智能、高效。相信在未来的科技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创新及网络平台的完善、扩容、细化,今后智能化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智能系统与机械制造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不会只简单体现在企业制造领域,更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以企业而论,会随着智能化的引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的在线检测及设备的在线故障检测也成为机械制造智能化系统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就说明未来设备的发展不在局限单领域及单学科的发展,而是更多制造领域的强强联合,才能打造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制造设备。这就对机械设计制造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传统技能,还要不断学习不同领域学科的基础知识,创新设计理念,做到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资源,综合拓展设计思路。并同时了解行业相关发展动态,对自己的设计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应用,相应的智能化系统的后期更新及维护,也将催生一个新兴行业的崛起。未来企业的发展不再是以传统机械制造为主,我们将会迎来一个制造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将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以计算机控制智能化为主,机械制造为辅,多领域综合统筹发展的时代。
4.1智能系统的灵活性及工艺多元化
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多领域、多元化集成发展。将加工、检测、管理、通讯、远程控制等多方面灵活性转化、传输,实现机械制造数据化、信息化、动态化、智能化发展。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生产加工工艺的的改变更具多元化,不再是单一的模式,建立相应的数据平台,已成为未来加工的硬性条件,统筹数据、分析是实现复合加工工艺的基础,多系统全面控制将成为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的最大发展趋势。
4.2信息化管理
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加大,企业对信息的整合,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断优化、完善其内部管理,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将会为企业的发展规避许多潜在的风险,无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全面发展信息化管理进程,发展机械制造的信息化管理环境,也是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