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物流管理范文

事业单位物流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物流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事业单位物流管理范文

1、一般物流管理专业女生毕业后可以到政府经济部门、外贸公司、现代物流企业、国际航运公司、航空公司、大型商业流通部门、货代公司、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采购、仓储、包装、配送、运输、规划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物流服务咨询与策划、船代公司等从事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报关、物流师、物流分点部营运管理、物流车辆管理、公共关系管理(客户经理类)、物流报检、仓库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

3、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事业单位物流管理范文

由于自身素质及学习基础等原因,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工作后的起点较低,职业上升曲线比本科生更平缓,图1能够说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有不同的职业上升曲线。由图1中能够看出,总体来看高职生由于职业上升曲线的限制,对战略规划与决策管理以及较为复杂的管理层次的知识能力需求较少,主要还是初级操作和简单管理知识,因此课程设置中此类“实务操作”性质的课程较多,而在本科课程中常见的规划类(如物流系统规划、交通规划)和数学及数据类(运筹学、数据库原理)的课程内容在高职层次课程中一般没有。同时,尽管有些课程名称高职和本科的相同,但是其讲授深度和内容相差很大。当然也会有少数的高职生其职业上升曲线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本科生的平均水平,但是课程设置针对的是大多数高职生,因此这少数优秀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需求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满足。

2影响因素二———院校所在区域物流状况

不同区域的物流发展阶段和侧重点不同,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当中本地(或就近)生源以及毕业后留在本地(或就近)就业的学生比例一般较高,所以物流管理方向设置应考虑与区域物流发展形态及用人需求相衔接。以下通过表2来说明这一点。

3影响因素三———院校的行业背景

很多高职院校曾经附属于某个大型企业或者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因此相比本科院校其行业背景特征更加明显。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方向设置和课程设置应该充分利用这种背景,这样能在就业、校企合作等方面占据优势(如表3所示)。

4影响因素四———物流技术进步

从学科属性上看,物流管理属于应用性非常强的边缘叉学科,因此课程当中应该将最新的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涵盖进去,以帮助学生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并获得认可。尤其是对于高职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是如此,因为高职毕业生工作单位多为民营企业,利润至上的观念和“跳槽”的高频率使得民营企业不希望招到“生手”,所以不能给毕业生像国企和事业单位一样长周期的“适应期”,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当中考虑实习课程和工作岗位的“接轨”。表4即说明课程内容应和物流技术进步保持同步。

5影响因素五———师资和实训条件的限制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课程(或某些课程内容)有开设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师资条件和实训设施设备的限制不具备开设条件。主要是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本身没有接触过实际的工作,仅凭临时的理论学习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很难讲出来有用的知识,更不用说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能力;另一方面即便教师具备了讲授该课程的能力,但是该课程的实作性很强,不通过身临其境的实际工作环境的感知、实际设备和实际软件的使用难以掌握相应的能力。

第3篇:事业单位物流管理范文

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加看重,而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还不够。虽然现代高职院校都配备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视频或者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很多课程都是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实践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吸收和掌握一堂课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2物流管理专业“企业需求定制”思路下的教学创新策略

针对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开展校企合作

在“企业需求制定”的思路下,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应该坚持从学生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将教学实践活动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然后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通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并且利用学校为其提供的重要教学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建立与校外企业的联系,最好能与校外企业制定一个长远的合作方案和企划,学校学生每年都能享受免费的机会到企业去实习。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同,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人才,企事业单位为人才提供重要的实习基地,这样就能通过亲自锻炼和体会,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这种通过实践学习和利用专业知识的方法是最佳的途径,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实战的训练,同时,在工作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能真正运用知识解决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在实践中,由自己解决不了的任务,学生应该记录,并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思考和探讨,寻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的方面和保障,只有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才能更好的应对教学工作,并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体制创新。在新的教学思路引导下,学校挑选教师时,不仅要考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同时应该注重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如学校可以从优秀的企业管理家中挑选优秀的教育从业人员,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为学校师资队伍注入鲜活的动力。

3结束语

第4篇:事业单位物流管理范文

工商企业管理学什么 工商企业管理主要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能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例如:开拓公司业务、进行销售统计、对客户关系进行维护,合理规划人员安排、为公司节省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公共关系理论与策划》、《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电子商务概论》、《商务谈判》、《连锁经营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与形象策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1、企业管理: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劵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经征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已经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2、市场营销: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决策、营销管理、销售、公关、品牌传播、理论研究与教学,或者是实际操作与管理性工作。

3、会计小额:主要导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事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4、财务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征服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事务单位及征服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工商管理学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专业(英文:Industr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5篇:事业单位物流管理范文

毕业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勤工助学的一种形式。有利于毕业生适应就业制度改革,拓宽就业渠道;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适应工作岗位作好准备,有利于用人单位通过毕业实习发现并选用优秀人才,也有利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互相了解、相互考察、双向选择。为了保证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加强毕业生实习管理、确保毕业实习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特制定本实习计划。

毕业实习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份,是教学计划规定的一项重要实践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规范学生的从业言行,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扩大社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成为德才兼备、有理论、能操作、会管理的实用人才。每位学生都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参加毕业实习。

二、实习内容:

(一)做好当前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题调查研究。

(二)参加各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审计工作及统计工作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生产管理。了解企业生产运作战略,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参与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组织、生产运作系统设施选址与布置,流水生产组织,生产运作计划,制造资源计划。能够根据工作现场的实际需要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生产管理系统,提高系统设计能力。

2、企业财务管理。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各环节的运作方式,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熟悉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等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并进行常规报表分析。了解企业融资渠道,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动作方式。

3、企业物流管理。进一步理解物流的内涵、功能以及物流管理的内容与技术方法;了解物流的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环节的运作方式,了解各环节如何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掌握某些环节的基层管理技能。

4、人力资源管理。参与企业职务分析与岗位设计、人力资源计划的编制、员工的招聘与甄选、员工的使用与管理、绩效考评、薪酬设计与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掌握职务分析,人力资源计划,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评等基本方法。

5、市场营销管理。将所学营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运用市场战略、营销战术等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市场调研、产品推销、合同订立、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策划。

(三)完成实习单位布置的其他各项工作。

三、实习岗位:

1、企业物流管理方面:采购、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处理等岗位;

2、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统计、生产过程组织、品质管理、信息处理等岗位;

3、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岗位设计、员工招聘、报酬设计及计算、员工培训、员工考评等岗位;

4、企业市场营销方面:市场调研、产品推销、合同订立、营销策划、产品销售等岗位;

5、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现金出纳管理、仓库管理、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凭证填制与审核、明细账登记、总账登记、财务报表、纳税申报等岗位。

四、实习方法:

这次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毕业生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业老师指导下,到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具体实习方法如下:

1、认真听取企业或事业单位实习指导教师的介绍和指导;

2、在实习单位实习岗位跟班实习或顶岗实习;

3、查阅或搜集有关资料;

4、撰写实习报告及毕业调查报告。

五、实习时间安排:

实习时间从xx年6月28日至xx年5月10日为止。

(一)准备阶段:从xx年6月28日至7月10日,具体安排如下:

6月28日下午3:30,校领导实习动员讲话及财经学科实习动员,地点在梯形教室。

6月28日至30日,各实习小组讨论,写保证书并拟定实习行动计划。

6月30日,搜集有关资料。

7月1日—7月10日,岗前培训(内容另附)。

7月10日下午,离校。

(二)实习阶段:

时间

内容安排及要求

责任人

xx年9月1日

到实习点报到。

实习生

xx年9月23日

寄回实习单位盖章的实习证明。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名称和电话、实习现场的指导老师及其联系电话。校内指导老师做好相应记录。

实习生、指导教师

xx年1月10日

1、实习生写好第一次工作小结,上交实习指导老师审阅、确认。

2、确定调查课题和提纲,上交实习指导老师确认后,就可着手进行实际调查工作。

实习生、指导教师

第6篇:事业单位物流管理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课程;题库;建设

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二战胜利以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也同时带来高速发展时期,人们为了寻求快速适应新技能的方法,开始制定以测验为主的机制,从而保证其公平、公正、客观有效的衡量人才标准,题库建设应运而生。从国外题库建设研究经验上来看,一是题库管理能做到,灵活、经济、高保密;二是题库测量能做到针对测试范围、测试层次、难易程度等有严格的把控,从而可以根据随机生成的试卷来对被测试者有更高质量的可比性,因此评价标准也较为稳定。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内推行考试的标准化、统一化,用人机制的多样化,职业教育培训的广泛化,题库建设也逐渐的被全国各考试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重视起来,并产生了题库建设热潮。根据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建设教育考试国家题库的实施意见》将题库分为“A类题库和B类题库”两种基本类型,它们共同构成了广义上的题库系统。第三方物流课程兴起于20世纪80年的欧美发达国家,同时也作为新兴产业,正以其蓬勃的发展态势被全世界同行业者所接受。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最初源自管理学中的物流业务外包演变而来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而我国第三方物流在发展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1年8月才正式将第三方物流的定义纳入到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故此在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题库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该题库的建设将很好的解决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考试无随机性、不透明性的问题,从而可以更加公平的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特别也会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整体题库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建设第三方物流管理题库的观点

目前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第三方物流管理这门课程是所属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其特点是理论多于实践,涉及考评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方式少之又少,而且随着越来越完善的期末考试机制,如若想要迅速而又能够体现出公平、公正的抓手,显然题库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学生们来讲,特别是高职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实践动手能力远远高于理论的学习。所以,如若建立题库,在期末考试或者考评过程中,就能够有的放矢的充分复习。建立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题库,题库建设依照最新版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确定试题的覆盖范围。试题能够覆盖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具备从不同角度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题型。每套题中有60%为较易或基本(中等)题,30%左右为综合题,10%左右为较高难度或提高题。试题科学、合理,用语准确,并备有答案(或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1]。

2建设第三方物流管理题库的思路

在现如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加强,特别是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比如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主渠道,越来越明显的代替了传统的现代化固定多媒体终端的学习或承载方式,建立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并完善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的题库是大势所趋。打破传统,将考试的评分、结果的统计、考试的随机实时,巩固提高和复习,全面整合。如此一来,让题库建设的更加先进、高校和实用,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将以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来面对教学,并且还能随时更新和不断开发新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通常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做好加密措施,这是对题库建设所进行的最好的选择,这也对试题库的数据分析工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所有考试的过程中试者还可以随时查考参考,以及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效果,用与此来进行检验[2]。第三方物流课程题库建设思路按照学院试题库建设标准严格遵照执行,并且按照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最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作为参照范围,试题库题目数量符合下列标准:数量不低于1200道题;至少10套试卷(或45个题卡)。题库建成后需逐步完善,计划每3年更新20%试题。首先,对第三方物流课程全部知识点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分解;其次,经过课题负责人统一调配,以及按照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将分解后的第三方物流课程各知识点进行分摊;由所有成员自行负责所分派的出题任务;最后,汇总形成题库并将题库全部录入计算机,方便随时调取。

3建设第三方物流管理题库的目标

建设题库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满足多方面的需求的同时,来促进人才的培养,开展和提高专业技能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掌握,不断丰富知识系统,试题库的建设内容要以第三方物流题库教学大纲为蓝本,能够充分反映出第三方物流管理活动的过程,以及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为目标体系,能够保证题库内容与实际理论、实践授课相吻合[3]。试题库建设要能够做到集知识化、技能化、科学化、理论化为一体,能够全面、完整的覆盖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和系统,通过所占比重的不同,技能、要求均要考虑到位,并做到兼顾统一。按照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试题库建设验收标准,满足下列条件:1)试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2)试题题型种类≥5;3)每种题型试题量不低于试卷中该题型小题数的40倍;4)知识覆盖面全、重点突出。其中重点章节的题量占题库总题量的60%左右;5)试题难易适中(易中难比例为6:3:1);6)图文规范,文字叙述清楚、准确,试题无错误;7)标准答案准确完整,每套题之间重复率低于20%。

参考文献

[1]冯其河.仓储管理员试题库建设的基本构想[J].中国市场,2013,22(737):97-98.

第7篇:事业单位物流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物流管理;教育改革

近年来“互联网+”的概念为很多人熟知,所谓“互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改变传统的各行业的发展方式,使其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状态。多年来,“互联网+”已经影响了很多传统行业,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物流发展的遏制,尤其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和物流发展的后继无力。这一问题可以归结于我国物流人才的缺乏。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估算,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就达到600万余人[4],未来5年内我国物流市场有一千亿以上的发展空间[1,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3年我国物流相关岗位招聘经验分布要求中应届毕业生仅占4%[3],与每年新增物流岗位130万多相比,每年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有20万人。物流人才的缺乏追根究底是我国的物流管理的教育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本文希望,从物流人才的需求到培养目标、从国内高校物流课程设置的分析到欧美及日本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反思来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教育改革意义,寻求更佳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途径,并对此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教育改革的意义

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电子商务得以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体系在信息技术要求、服务增值、服务人性化等许多方面与传统物流渐行渐远,为了迎合这一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以及专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要意义如下:

(一)有利于满足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由于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的人才有着很大的缺口,教育改革势必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我国物流行业步入成熟阶段。

(二)有利于满足物流教育的创新要求,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没有创新的改革不能称之为改革,所以物流教育的改革必将会带领学校走向创新型教学模式的道路。一旦这种创新模式为社会所认可,必将会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求学。

(三)有利于满足物流学生的竞争需求,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长风网调查制作的有关物流岗位招聘经验的要求分布图不难看出:物流岗位更多的需要有经验的人来胜任,这无疑会加重物流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解决这对矛盾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必将充当着“调和剂”的角色。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途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职高、技校等。其中普通院校主要培养本科以上的理论型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职高、技校主要培养技术工人。对这三类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等的要求也有所区别。以2013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法律、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物流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还要熟练地运用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具备从事物流业务运作、物流综合管理和物流系统设计优化等能力。

(二)课程设置

1.起源。我国的物流概念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两条国外途径:一是欧美国家的市场营销学中包含的“实体分配”概念,另一条则是来源于日本的物流概念。相对于国外,我国的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北京物资学院目录外本科专业首次招生;2002年增设3所;2003年迅速增加为11所。在这一批新增的学校中,大连海事、武汉理工为物流工程类,其他则为物流管理类[5]。到2014年低,已经有47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6]。

2.国内高等院校物流课程设置对比分析。总体来看,我国的物流教育主要以高等院校教育为主,下设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方面。其中物流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是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物流电子设备设计和物流机械工程技术等,而物流管理则是主要是学习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目前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因专业培养目标及方向的不同使得其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差别,现做如下总结:(1)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工科类,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其中清华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平时学习主要是进行国际合作并且选用国际一流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使用的外文教材。另外北科大拥有一所专门从事物流教育研究的学术机构,为国家许多企业、公司、政府部门及军工单位等进行物流系统诊断、物流发展规划与方案设计等服务。(2)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管理类,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这类高校主要定位为“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管理。平时学习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国外物流等课程。(3)某些特殊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港口知识学习,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这两所代表学校,在平时让学生学习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知识外,还注重让学生学习港口运输知识。

三、国外物流教育体系

国外物流起步早,美国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全面进入了物流领域,90年代进入供应链管理,相对来说国外的物流教育处于比较成熟完善的阶段,他们的教育体系同时包含了高等院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部分。

(一)高等院校教育

高等院校的物流教育分为商学院下的物流和土木工程下的物流。商学院的物流管理课程侧重于供应链管理和战略分析;而土木工程下的物流课程则主要对港口、交通运输、地理信息等系统知识的学习。一般来说,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核心是运输与配送,强调从货物装车到送到目的地或者客户手中的过程与方式,专业设置结合了学校特点和就业方向。往往在办学之初各大高校就会体现不同侧重点,注重不同物流分领域。

(二)物流职业教育

国外物流教育与国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国外物流教育除了依赖高等院校外,还具有非常完善的职业培训教育以及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二是国外物流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还十分重视实践。

1.物流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在英国,目前实行的是由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推出的ILT认证体系[7],它是基于各个级别的物流专业管理人员所应具有的能力模型设计,其认证考试也兼顾了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两个方面,普通高校教育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美国和日本,同样具有企业和物流协会开设课程,建立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过程。其中美国主要是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组织物流在职教育,而日本主要是由日本通运、山九株式会社等组织物流人才培训,他们对物流人才的职业认证和教育要求对于培养专业物流人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物流教育中的实践。在德国,物流管理的教育实行“双元制”,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8],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则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德国院校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严格的规范化操作习惯。因此,学生要以正式工人身份进行生产,实习中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在双元制教育形式下的学生,有1/4以上的时间都在企业,内容是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设置

我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除公共课外课程设置主要有:物流学概论、物流管理学、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与库存控制、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第三方物流、运输经济学、零售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贸易、国际货运、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管理、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等。图1为我校2013级课程设计关系。

(二)我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国内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对比与正常上课与考核体会,我发现以下问题:

1.我校物流管理课程庞杂琐碎,缺乏侧重点。经过比对,我校物流管理课程交叉学科丰富,偏重于管理学和经济学大类,缺少对专业物流的侧重和重视。这样的课程设计导致了培养方向太过宽泛,更多能培养出的是万用型的物流人才,他们或许适用各类与物流相关的经济部门和工商企业,但是在运输、仓储、物流设计等高精尖领域缺乏竞争力。

2.我校物流管理课程理论比重过大。以供应链管理为例,老师在讲解系统运输规划模型的题目时注重的是过程的推导和求解,目的在于解开题目而不是实际问题的说明甚至解决。学生的确掌握了该课程的应试解题能力,然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具体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本校老师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牌高校的博士,但他们绝大部分都没有物流行业的实践经验,课堂知识传授都来自于理论教导,课堂的实际视频展示多来自网络,这样一旦老师想要进行知识拓展就会遇到困难。

五、总结及建议

(一)加强电子商务物流方向课程的设置改革

国内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主打领域和倾向性。以日本为例:东京都市大学和福山平成大学侧重物流方向,而大阪市立大学、东京工科大学、名古屋经济大学则侧重流通方向[9]。他们的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开始对于物流人才的设定就是将来能够进入某一物流细分行业,相比我国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他们的学生在未来物流分领域就业的竞争力更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有必要加强电子商务方向课程的设置,以及加强对学生电子商务实践的培训。即使学生将来读研,做学术研究,也不能脱离实际去建立纯粹的数学模型。

(二)加强学生和教师实践的学习

由于中国各个高校急于开办物流专业,其中快速填补的教师空缺大多由同经济管理大类的学者用物流的课本执教[10],这使得他们在授课中缺乏知识的拓展和对于实践的描述。再加之国内上机课程和实践课程名头过于实质,学生缺乏对物流产业的了解,更不要提学生的专业素质[11]。所以,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培训,尽早构建他们与物流企业的联系对于当今教育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最后,国内物流教育缺乏职业教育的补充和衔接。国内有物流师资格证考试,当时普遍社会重视度和认同度不高,缺乏实质意义,对就业的帮助较少。大部分思想还是注重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直接追求经验的累积,缺乏对物流人才的进一步深造,没能很好的衔接高校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就业要求。

(三)“互联网+物流”等创业课堂及创业大赛的开展

当今社会,电子商务快速成长,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时展背景都要求物流人才能够学习有效技能,毕业后同现有物流模式接轨。因此,培养物流人才我们要从课程设置、主导教育思想开始,稳扎稳打,使专业物流学生能够切实的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大电商自营仓管及物流配送,普通超市等运营场所仓库管理与采购等方面有所贡献。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原因,希望就普通高校而言,尤其是对我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而言,能够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增强实践及上机模拟课时,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丰富的外出交流比赛信息渠道和机会,只有这样,我校才能涌出更多的物流人才并且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上站稳脚跟。

作者:马鹏 郑慧雯 周清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陶峥,张兰.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人力资源需求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09):54-55.

[2]董鹏.电商热潮背后的物流人才困境,2014.

[3]物流行业就业形势数据分析.长风网

[4]中国现代物流人才缺口600万高端设备依赖进口.一财网,2013

[5]李万青.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J].物流科技,2009,(5):95-98.

[6]何黎明.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7]平海.国外物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3):45-47.

[8]潘文军.差距.现状.举措———国外物流教育与我国物流人才培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4):70-72.

[9]陈俊英.战后日本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27):44-47.

第8篇:事业单位物流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流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22-02

物流作为一种与商品实体空间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在物资资料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中央到地方、从制造类企业到物流企业,都已将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物流热”的持续升温,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到议事日程,物流教育迅速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73所本科院校、超过500所高等职业院校和1000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在校学生突破50万人,基本上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覆盖面广的物流教学体系。{1}

那么,我国对物流人才总体需求的发展趋势怎样,对各类物流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有哪些基本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在制定物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如何设置基于培养应用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实践环节,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为了了解和分析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本项目组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之上,结合实地调研、问卷设计与电话访谈等方法,从“物流人才的学历”和“物流人才需求类型”两个层面,对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1.物流人才学历调查。对已经掌握的数据资料汇总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学历偏低,拥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只占21%左右,基本上是原物资管理专业,转过来的,也有从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转向而来,而中专、技校、职高学历的则占了60%~70%以上。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来自于其他专业,拥有管理或物流专业学历的人数少。这样的结构是,虽然拥有庞大的员工队伍却缺乏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难以达到提供综合物流业务的要求。而根据美国奥尔良大学进行的全美物流业管理者教育程度的调查显示,大约92%的调查者具有学士学位,41%的人具有硕士学位,所有人员都具有从业资格证书{2}。相对而言,中国的差距颇大,因此,我国高校应从战略高度来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2.物流人才需求类型汇总。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宏观管理层次人才。一是管理型:主要在企业或政府部门从事物流管理工作,负责筹划宏观性、全面性和方向性的物流方案,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管理型物流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突出的管理才干,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运用能力;二是理论型:主要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物流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他们的基本任务是物流理论知识的创新和推广。因此,理论型物流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从一个宏观的层面对物流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2)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主要在企业从事物流计划的制订、物流作业流程控制、物流资源调度等实务工作或在有关设计单位从事物流系统规划及物流据点设计等开发性工作。他们的工作直接面向实际,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所以,企业应用型物流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高的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3)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主要在有关作业现场从事物流技术作业,他们是物流功能的最直接执行者,应该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类人才具有一流的操作经验,对商品上架、分拣、堆垛、打包、配装等具体的作业非常熟练。他们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为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3}。

3.未来物流人才需求分析。通过分析表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最紧缺两类人才:一类是物流管理的高级人才,包括第三方物流经营人才;一类是技能型物流操作专门人才。

二、我国高校物流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不像会计、营销等专业岗位那么成熟,但由于建设时间短、经济发展水平不够等各方面的原因,总体来看我国的物流专业本科学历教育主要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高校层面。

(1)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实践设计、教材选择、师资力量等,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存在一定的偏颇。在物流热浪潮的驱使下,国内一批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物流专业本科教育,但仍处于各校自行筹划设计专业课程与实践,缺乏统一性的指导;此外目前高校的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等其他专业转移来的,严格地讲,总体师资水平不够;这两方面致使高校培养的物流人才良莠不齐,基本功不扎实{4}。近几年以来,我国部分高校注重引进国外物流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的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修订,比较典型的新课程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使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2)课程设置缺乏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广泛性及综合性,缺乏知识的实时性及适应性。物流学科是特色突出,专业性强,自成体系的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的属性,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同时,物流实践、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迫切需要物流理论指导。国内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虽有开展,但大多数物流人才只能靠相关专业来培养,缺乏规范的、科学的物流人才培养途径和培养体系。

(3)课程设置中实践和案例教学的比重不够,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内各高校物流专业教育由于起步晚,硬件设施欠缺等多方面原因,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教学内容太少,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普遍理论基础不牢,动手能力弱,甚至对在校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感到困惑。国外高校开设的物流课程除了理论研究外,很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这与长期以来我国物流教育仅注重课堂授课和理论上的传授,培养的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远不够要求,形成了鲜明对比{5}。

2.学生层面。

(1)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目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够强,无法满足物流专业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要求。大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很难快速适应复杂的工作要求,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期望落差。

(2)缺乏系统、整体的现代物流思维意识。现代物流以整合、系统、组织、管理为核心关注点。要保证货物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方式送达到目的地,这就要求物流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系统、整体的思维意识。这种思维意识不仅体现在物流链内部的横向整合,而且还体现在它与其延伸领域的纵向整合。一体化物流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可能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重则可能导致物流服务中断。

(3)组织协调能力不强。物流服务的特点之一是消费者参与到服务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过程中。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时时与客户沟通协商、与上下游环节协调合作。由于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及时处理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不能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6}。

三、改进和完善我国高等学院物流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措施

1.完善物流教育体系的建设。物流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兴领域,在教育体系的建立上需要不断地完善。使本科生物流教育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储备的摇篮,为毕业生的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促进物流专业在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方面全面发展。

2.明确具有前瞻性的培养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的快速崛起,一方面,社会各行各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广泛;另一方面,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政府机关青睐管理型的高级物流人才,科研机构需要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物流人才,工商企业则需要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复合型的人才,作为咨询公司则青睐物流经济方面的人才{7}。目前,我国的本科教育基本为四年,在物流业发展如此快速的四年里,物流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极有可能发生变化,为了满足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要,要求物流专业明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物流人才。因此,高校在确立培养目标时要具有前瞻性,对社会需求作出合理的预测,同时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目标,使本科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我国的物流业服务。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整课程体系。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科生的教学重点之一,尤其是具有较强操作性及应用性的物流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目前,我国物流专业对于这方面的教育还亟待加强。调整现行的课程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在保留原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调整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增加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增设与物流软件相关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化的办公方式正在成为趋势,正确地应用相关软件不但能够提高公司的办事效率,更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作出决策。因此,在本科生阶段开设相关软件的使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较快地投入工作。加大案例分析课程的比例。近年来,案例教学受到许多专业的青睐,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案例教学引入物流专业本科生教育阶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从经典案例中汲取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增加实践课程,包括“沙盘”模拟课程及实习课程。学校可以对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开设“沙盘”模拟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将理论与企业的物流运作相结合,通过虚拟的模型,体会物流专业的相关理论;对四年级的学生开设实习课程,使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中体会物流对生产运作的重要性。对于相关实践课程的开设,各学校要做到不流于形式,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于物流理论的理解,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就业打好基础。

4.不断提高物流专业的师资水平。物流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对于师资的要求较高。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当以吸引掌握良好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为重点。优秀的教师一方面能够在物流的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物流专业的科研水平,使科研成果为社会实践服务。此外,加快物流教育人才的引进,不断将具有海外经历的专家、学者扩充到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中来,促进物流专业与国际接轨,快速发展。同时,加强各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使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逐步成为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

5.加快物流专业相关教材建设。对于物流专业的教材建设,各学校之间应加强交流,加快高质量教材的编写,规范教材的选取标准,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使物流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老师教学的好助手。此外,对于国外优秀的物流书籍,加快引进和翻译的力度,尤其是物流战略、物流经济及相关案例书籍的引进和翻译,促进我国物流专业的本科生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本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改课题资助)

注释:

{1}周江华,刘桂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水运,2008(12)

{2}柳和玲.物流管理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3}龚顺清.我国物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J].物流与供应链,2004(11)

{4}潘文军.国外物流教育与我国人才培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4)

{5}杨东红,刘庆菊.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05(4)

{6}郑海浪.如何改善我国物流业人才匮乏的现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4(3)

{7}刘联辉.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

第9篇:事业单位物流管理范文

1、工商管理类是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类别,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流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等十个专业;

2、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