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教学目标依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一环,在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进行,从以往单纯关注学生语文知识接受到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价值观、态度等的养成,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方式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扭转,不少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语文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片面狭隘,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价值观、情感的养成,使得三维的语文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2.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评价依然没有明显转变
新课改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通过语文教学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良好态度的养成,同时,在教学评价上也要多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的程度并不高,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学评价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过多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突出存在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应该积极寻求转变,努力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以不断地向新课改的精神靠拢。
1.广大一线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尤其是要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并在实际授课中积极实践
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其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要积极接收新课改的理念,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从原有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发动者,不断以自身力量促进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前进。
2.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和实践语文教学目标时,广大一线教师要将三维目标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充分关注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又不能机械死板,在设计有关三维目标时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情况综合考虑,做到有重点详略得当,难重点突出,以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评价的改革力度和步伐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紧密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更能唤起中小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认真选取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提炼合适的教学内容,突出特色;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教学评价改革的步伐,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养成。
三、总结
>>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双基”教育的方法 作文教学的开放性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思想 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论语文的开放性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认识 语文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的几点尝试 开放性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开放性习题的教学探究 浅谈历史教学的开放性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减负增效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的几点做法 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初探 英语开放性教学的几点实践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初探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开放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开放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开放性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充分顾及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主动性,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学习心理的独特性和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开放性教学也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认真从思想去转变、从教学的资源、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时空上去思考和下功夫就一定能实现。【关键词】“开放性教学”教学思想“开放性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充分顾及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主动性,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学习心理的独特性和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是非常的必要,以下不成熟看法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落实开放性教学的几点建议: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开放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前提之一。
开放性教学的前提应是教师的思想要开放,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以适应《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我认为,开放性的教学思想着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积极创造适合教和学和谐互动的快乐情景,给学生开拓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2、树立“以人为本”的旗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承认和尊重差异,尤其要关注差生的生命价值,使之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在学法上,应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和创造去学习,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体联动,突出学生能力、气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建设,营造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时空是落实开放性教学的另一个前提。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将学生关闭在学校围墙内,使用材,安排固定教师按编制的课表上课,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自由,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建议”的要求。开放的教学时空要求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学生的座位可以由“行列式”变成“马蹄形”、“山”字形、“口”字形等以便进行小组学习,教室里可以出现一些“科学角”、“创造角”、“兴趣角”之类的特区,教学场所既可以是教室、微机室、图书室、活动室、校园,也可以是校外。总之,要根据课程而定,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老师讲课不能仅仅站在讲台上,要走到学生中间去,距离学生近了,老师对学生的情况就了如指掌,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大大增强。教学的时间还可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设置长课、短课。师生授与受的时间比例不是一成不变,有的内容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讨论归纳、自学,有的要求讲授的时间稍微多一些。其实,教学时空的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时空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还可大胆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到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自由的时空中发展特长。 三、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资源是落实开放性教学的必要条件。
1、课程资源得开放。课程资源的开放是保证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基本条件。目前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微机房、多功能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础;二是校外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科技馆、报廊、工厂、农村、部队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教学开放就要充分发挥校内现在资源的应用价值。要适当安排时间,开放图书室、微机室、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应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充分利用各种校外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2、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要开放。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结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之间要发扬合作精神,改变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教师集体要协调一致,教师之间配合要密切,充分发挥“1+1>2”的整体组合效益。另外,学校内每一位教师要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向任何教师请教,不受年级、班级和学科限制。还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社会上的能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还可充分挖掘学生资源,鼓励学生成为“小先生”。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资源,“以官教官,以官教兵,以兵教兵”,教学效果更明。
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开放是落实开放性教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改革;打破传统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性教学办法,这就代表了教育事业的教师教育需要进行全面的创新改革,这不仅对学校的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给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它要求当代教师能够适应中国基础教育不断发展下的现代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还要求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及教育实践能力。总之,本文旨在强化和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的应用性和实`性。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创新问题
尽管教育部进行了很多革新,课程改革推广了课程教学的新理念,但许多的教学课堂依然秉承着传统的陈旧理念。
(1)“重结果不重方法,重知识不重能力,重机械记忆不重自学能力培养”,这些传统思维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在评价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仍然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机械的去学习,严重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把学生都培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
(2)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忽视了语文的文科性质。语文就是一门语言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十分紧密。目前,多数语文老师仅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本这个狭隘的世界里,他们在课堂上做的仅仅是讲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强调基础知识;他们却远远认识不到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的重要性,以及由课文内容拓展我们的实际生活的必要性。作为新时代的老师,首要任务应是把课堂上“枯燥无味的讲座”改变成充满乐趣和智慧的课程,因此,要多向学生传授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才会在无形之中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
2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
(1)应彻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会积累很多的经验,而教学观念也是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单方面讲,学生就单纯的听,导致教学气氛死气沉沉,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不仅会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而且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更新教学理念,开拓学生视野。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双重目的:既让学生获得高分,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知识,真真切切体会到语文课程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也也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审美观念和思想道德修为,为他们的综合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2)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践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本,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一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而学生则不断培养了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在课堂上师生们积极交流,不仅能使老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和提高自身水平,打破逐条书写、死套格式等传统教学方法,还能及时反映教案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3)构造创新型课堂,创新教学思路。传统的课堂一般是老师滔滔不绝讲个不停,让学生对老师讲述的知识毫无反应,而如果实现创新型教学,让老师能够以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效果会事半功倍。其次,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去零距离接触大自然,会使学生内已、深处那种最
纯真、最美好的品质得到培养。让学生全身已、体验语文课本里的那些自然画面;由此,便可使学生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同时也唤醒了他们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
3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优点与特色
(1)广泛扩展数字资源。我国在2003年时由教育部门成立了“课程与教学论资源库”项目,截止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这个项目能够提供素材、教材、视频、试卷、案例等资源。在2012年时教育部门有成立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源库”项目,通过这两个项目反映了教师教育领域全新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的及时反映不仅能让学生利用丰富、多样化的数字资源资源,为开展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提供开放性的数字化资源,而且在学生面向资源广泛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指导、练习作业、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考核测试起着不可替代的铺垫作用。
(2)通过实战训练不断提高其职业化。“实战训练”是一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教学全程都有所体现,能使学生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得到较好的综合训练和提升。第一,老师从专业角度出发,提供相应的教学背景,并给学生提供任务;第二,在课题选择、文献分析、实证研究、撰写论文等过程中,遵循“思出粗知一论明细节一究求突破”的学习环节,并在该过程中训练自己的基本研究能力使其得到提升;第三,让师生结合,实施由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的项目,在这过程中遵循以“专业活动为载体,职业经验为目标”的模式。
4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专业的知识和基础技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理论和实践良好结合,通过实践不断探索、敢于尝试,让实践性教育在各个小学落实下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林发,刘海涛.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3(0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建议;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98-01
关于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数不胜数,同行们似乎对作文教学的见解一日比一日深刻,可一旦具体到课堂教学实践时,具体到辅导身边的学生时,却总感觉那么多正确的观点,竟然没几个能用的上,还是感觉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太少,学生总是"笨"得难以启发。下面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小学作文教学谈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兴趣为主,淡化写作技巧的传授
作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所著的《作文论》开宗明义指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 由此可见,作文就是要传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张志公先生概括说,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文学创作能力,虽然也不应当排斥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是否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谨记不使用中学生的习作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热情,和乐于用写作表达的兴趣。
二、多实践多体验多积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学生劳动的经验真可谓是少之又少,况且学校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不敢轻易的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感受大自然。从多角度观察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的思维过于天真,过于幼稚,学生大多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模式,让学生去亲自感受,零距离的积累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多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的表达中有更多属于其自身的独到见解。
需注意的一个问题,人的经验积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情感理解上还有一个消化融洽的过程。为此坚决不能让学生在经受过某次活动之后,就立马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这就形同让学生把刚吃下去的东西给吐出来。如此,学生不仅会反感写作,也会反感由学校或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合理利用学生手中的作文类辅导用书
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都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为此,小学生在行为更为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反过来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也最为容易调整和引导。面对学生手中大量的作文类辅导用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首先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作文类辅导用书,让学生明白: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要去实践、去观察、去思考和去阅读,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购买作文类辅导用书。其次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使用作文类辅导用书,如大声朗读,找出好词好句等阅读方式来使用作文类辅导用书。
四、提倡学习《写作教学心理学》,使用交流的评价模式
教师在参加工作前或多或少已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工作之后更是积累不少教师个体对心理学的感性认识。但这些仅有的心理知识和感性认识不够系统、不够详细,教师应该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积极地观察学生、思考学生、体谅学生,以求达到找出更有利于促使学生成长的对策。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作文教学的目的,建议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习作,所表达的观点或事件多发表教师自己的看法,即使用平等交流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笔者屡试不爽,一来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兴趣,二来可以缓解学生在写作过度程中那种紧张厌烦的不良情绪,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五、教师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社会的大环境是功利的,教师应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尽可能减少自身的功利私心,尽可能避免立竿见影的非分之想。教师们常觉得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短期时间内,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时还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从而影响了学业成绩,进而就影响到了教师个人的考核和职称评定。
笔者认为教师个人在考核当然要争优,但这些争优创先,职称评定和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两者互为促进,并不会有太多的冲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促使教师自身不断的思考和学习,进而提高教师个人的教育素质,为个人的争优创先,职称评定奠定基础。只有当教师个人功利心过强的时候,两者才会有冲突,从而致使教师违背基本的教育目标,违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实效 口语交际能力
出于口语交际的频繁性和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贴合当今时代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还要兼顾其各类交际活动中关于如何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使其能够文明地与他人顺利完成沟通,实现人际交往的可能。所以,关于口语教学,应当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侧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的人际交流素养得以提升。
一、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助益所在
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开口说,还要能够教会他们如何说得得体、说得到位。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其一,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之得益。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听”与“说”能力的训练,由此致使学习能力不均现象普遍。然而,对于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也是最为基础且最重要的存在,偏废任一方面都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能够让学生摆脱“哑巴”标签,乐于表达;由不善言表,走向能说会道,实现“以说促写、从说促读”,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其二,对其他基础学科之得益所在。学有所成从来都非一人体悟,个人在埋头苦学之余,仍然需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探讨,相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比如通过激烈辩论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不仅是语文水平的提高,还对其他学科的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因为随着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懂得如何发问,如何探讨与沟通,无形之中做出了对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推动行为,最终拉动了整个学科成绩的提高。
二、当前我国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特点
人类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的先决行为,便是口语交际。由此,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基于提高语文整体能力的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开展系列教学活动。我国目前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教学形式较为随意,而内容亦未成体系。受制于小学生的心智特征,语言知识与词汇积累尚待填充,言语的实践能力相当有限。而实践性,也是口语交际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进行实际口语交流,锻炼交流能力。因此,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
其二,用语结构松散,词汇过于单调。口语交际属于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话语总在反复穿插与反馈,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较长、较复杂的句子进行交流,造就了用语结构的松散。此外,小学生尚处语言学习和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语言实践能力与语言知识方面不够丰富,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简单的语言交流开始,以使其能够清晰、明白表达自身意思。
三、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实效的方法与建议
1.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交流的热情。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特点,还要注重区分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同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他们塑成高尚的道德与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应确保所创设的情境真实,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切不可脱离生活实际;其次,情境创设要生动有趣,既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满足其表现欲;再次,情境创设要富有内涵,与当代学生精神需求相契合。比如教师可以《我长大了做……》为题创设情境,这是属于“交流”类的话题,其回答都是开放式的,所以选题应以小学生关心、热爱的话题为主,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让他们展开思考,积极讨论关于自己“长大了做什么”,由此实现思想交流,让学生对于表达的自信心加倍,调动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主动性。
2.注重课堂氛围营造,吸引学生敢于说且爱说。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表达方式,认真倾听他们的各种表达,拉近二者间心灵的距离,引导学生在融洽愉悦的环境中通过交流表现自己。此外,借助双向互动式交流对口语课堂气氛的活跃同样大有益处,比如在展开《学会转述》这个话题时,可挑选一名学生扮演“李响”,再请另一名同学向他转述“通知”;教师在这一转述过程中要注意启发“李响”向转述者提一些问题,还可以加入一些礼貌性的交际语言等,这样单方面的转述变成双向互动式交流,通过频密的对答,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敢说、爱说。
3.善于发掘学生优点,树立学生交流的自信心。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之所以不爱交流、不敢讲话,并非因生理缺陷所致,也不是说话能力的丧失,主因多半是缺乏自信,害怕说错话引发他人嘲笑,或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等等。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一分细心,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不吝赞扬,逐渐培养学生对交流的热爱与自信。比如在展开《教你玩游戏》这个话题时,可将此建立游戏基础上,但应在教学前告知学生展开这一交际话题的要求,指导学生预先做好准备,如搜集、整理与游戏相关的资料,熟悉、掌握其他同类游戏的玩法等,以便之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有备而来所表现出的熟练表达或及出色操作,都能获得赞赏,从而使学生备受鼓舞,信心倍增。
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鼓动学生自主参与交流。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实现学生参与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能否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借此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爱动、好表现的特点,选用表演式的方法锻炼其口语能力。比如在完成《说话要注意姿势》话题内所提供的情境图的讨论后,可适当补充几个类似的现象让学生练习,又或是在学习《学会劝阻》话题时,列举一些公共场所的不雅行为,让学生用所学的“劝阻”方式实践劝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单靠一朝一夕或是一个方法、一次培训便能实现,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对学生的指导与训练,采用各类活动促进学生间互动交流,激发交流热情,引发交流兴趣,按照实际学情不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形式,确保学生能够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科目的课程内容基本分为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两部分。课程主要是以满足未来公民的小学语言和文字基础水平,为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相应和必要的准备。选修课程的内容一般只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自我方向的发展,为获得较高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小学语文的内容范围涵盖了小学语文导语、课例、文言园地等文化和语言内容。科目课程包括自然景观、阅读与观察、古今中外童话故事、动物世界奇观、世界及中国文化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经历、国家科研成果等。文化内容也是整个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学习不单独篇幅设置,而是浸透于每个单元及每篇文章的学习中,大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自我发现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主要以创新教育为主,结合语文基础课程内容学习,充分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从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并体现教学效力。创新教育大致分为四点:更新观念,角色变化;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挖掘素材,激励创新;组织活动,提高能力。
1、更新观念,角色变换。创新教育首先要更新观念。从课型设置,课堂组织,教学方式和手段等多角度着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并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配合发展。针对语文教材的文章特点,内容范围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主动探求语文知识,并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教育的角色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调整并变化角色,重新确立目标。既要变“一言课堂”为“群言课堂”。即传统的教师一人独角戏,教与学分离,填鸭式灌输转变为启发式,诱发式教学方法,变单项传输为双向或者互换交流,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及时并保持课堂气氛活跃。又要变“传授知识”为“生产知识”,教育教学在基本课程内容学习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2、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融洽、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教育教学策略不仅是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是教学生如何主动去自我获取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思多虑多问多讨论,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挖掘素材,激励创新。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思维、德育、美育等创新因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凭借课文,紧扣语文,挖掘创新因素。譬如教学课文《司马光砸缸》,教育教学不仅要挖掘创新因素,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特殊时间救人的关键不仅要有勇气和胆量而且要有谋略,才能达到救人的目的。从而引发到培养学生灵活思考,创新实践。
关键词:生命理念;小学语文;优势;题;建议
一、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于1997年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这标志着我国开始研究生命与教育的关系,时至今日,生命理念已经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渗透和应用,其价值和优势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所以说,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认可。
2.现阶段,不论是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理念是有着一定的可信性的。
3.相比其他的学科,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生命教育相契合,所以,在其教学中落实生命理念也更加方便、合理。
4.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萌芽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阶段,所以,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更有价值,更适宜。
总之,相比其他阶段的学习,或者其他学科,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优势更明显,也更容易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基于生命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知,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是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的,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更多的教师也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也就是说,在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时候,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依旧采用的是教师台上讲授,学生台下听讲的教学方式,教师过于强调“教”的过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很难理解教师的教学用意。
2.过于注重对权威的理解。过于注重权威的理解是说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相关的教辅为基础,并没有站在小学生的世界、小学生的视角去讲授问题,阐述生命的意义,而这种过于注重权威的阐释、忽略学生独特体验的教学模式,也并不能确保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3.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过于强调整齐划一也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还是课堂教学及教学评价,都是统一的,一定的,这样一来,就忽略了一些学生的独特性,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很快就会被磨灭,而这一现象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缓解基于生命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过于注重对权威的理解、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等问题的存在确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于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生命意识产生兴趣。拿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来看,其中有好多课文的内容都融入生命意识,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株紫丁香》《小柳树和小枣树》《蓝色的树叶》《父亲和鸟》《小鸟和牵牛花》等,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生命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将生命的理念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注重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构建。注重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构建就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传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课堂辅导等教学过程用积极乐观的生命意识、有价值和崇高的生命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也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的关键,也是基于生命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以达到激发其情感和生命意识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人际交流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生命理念的精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生命理念有机地融入其中,并做到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本文仅是笔者对其的探索性分析,愿意抛砖引玉,同时,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学习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以读为本 阅读兴趣 阅读地位 阅读习惯 阅读品格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就必须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展开充分而自由的读,在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真挚的情感以及深邃的意境,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来实现以读为本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兴趣的培养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与新奇性,才能激起学生不断阅读的动力与积极阅读的热情,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这样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1.悬念吸引。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这正是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来巧妙地提出问题,制造悬念,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2.音乐感染。音乐诉诸于人类的听觉,与文字结合在一起,更能相得益彰,传达出更多文字所不能表达的内容。一曲悦耳的音乐,一首动听的歌曲,都可以营造出愉悦而和谐的教学氛围,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3.画面烘托。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对形象直观的图片、画面更感兴趣。在阅读前出示相关的图片,更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未读其文先感其形,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确立学生的阅读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缺失,没有阅读的主体地位与主动权,这是教学的一大弊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要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主动阅读,这样才能深入文本。教师要对师生在阅读中地位与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阅读中来。为学生的主体阅读提供条件,创造机会,给予帮助,如此才能保障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确立与阅读主体活动的开展。
1.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我们要坚持精讲少讲多读多练的原则,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阅读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展开充分的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的步伐,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阅读文本,能够真正地将文本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
2.让学生展开自由阅读。阅读可以分为精读、细读、默读等类型,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定某一种阅读方式,而是要鼓励学生来自由地选择阅读的方式,这样才能激起学生读的动力,让学生的读更加有趣,更能读出韵味。如可以学生可以默读,可以大声的朗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等等。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这也正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但良好的习惯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养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纠正学生在阅读中的不良习惯,加强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学会阅读。
1.勤于思考。正所谓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只是阅读而不思考,只能局限于对文字表面的理解,而不阅读则无法展开思考,只有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精练的用词,巧的写作技巧以及深厚的情感,才能深入文本,实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2.勤于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经过思考会产生许多的见解与感受,而这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要加深学生的印象,就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记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将在阅读中所产生的想法与见解记录下来,用笔来标注出重点词语、语句等。这样的阅读才能更深入。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品格
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是知识的简单拥有者,而是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能够自主发现与创造的创新型人才。这决定了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让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思路来展开,而是要让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不要盲目的迷信教材与教师,而是要敢于质疑与批判,能够产生更多独特的见解与感受,能够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以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要让学生认识文本只是阅读的材料与凭借,我们不能为作者的思想与思路所束缚,要勇于跳出所谓的标准答案的怪圈,能够将文字与现实结合起来,对文本持批判意识与质疑意识,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的想法与看法。其次,营造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学生心中的想法只有真正表达出来,展开交流与讨论才具有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能够自主而积极地将阅读中所产生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尤其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在互动中达成共识,这样更加利于学生阅读水平、鉴赏水平、表达水平等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曾桓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2).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热点问题
数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学科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每一个数学领域彼此之间都有交集,相互间提供数学工具的支撑,小学数学在整个数学当中起着根基的作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首要目标就是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数学计算的能力,并将其能够运用在其他相关的领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上的忽视
(1)很多教师更多将数学计算仅仅当做一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计算在其眼中是一个学习的对象,还无法将其作为一个数学工具去灵活加以运用。数学教师对于实际状况的忽视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并且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很难得到好的后续教学效果。(2)其次是教师在教学的准备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课堂当中过分依靠课本和教案,使得课堂时间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用。(3)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计算教学上存在着教学简单化和单一化的现象,过分遵循守旧,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工具的形式上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二)抽象的数学计算使得学生丧失了对于其本身的兴趣
数学计算式需要具备很强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但是这种要求与小学生具象化的思维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二者之间的冲突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没有任何兴趣。数学计算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通常不具备任何的叙事性和故事性,其自身过于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本质将很多的学生挡在数学这一领域的门外。对于数学计算兴趣的缺失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去听课,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也使得数学计算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目标模糊的数学计算教学阻碍其自身的发展
数学计算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但是目前的数学计算教学普遍偏离生活的实际。但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过多强调了结果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过程,例如小学数学的九九乘法表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用九九乘法表来记住九以内的乘法计算问题,但是此时大多教师会忽视这一结果的背后过程,过分强调这一结果的重要性。学生的实际操作相比得到一个单纯结果更为重要,但是目前的数学领域并没有广泛注意到这一问题。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强化对数学计算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数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有赖于教师队伍对于数学计算的认识和理解,新的时代环境下,也对教师队伍的观念意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能力和素质方面,强调教师要有更大的耐心和责任意识来看待数学计算的教学,从而为数学计算教学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提升对于数学计算的兴趣
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困难的,主要是由于数学计算本身的单调重复,并给人带来的枯燥无趣的感觉,这是由数学计算的本质特征造成的,但是教师们仍旧可以从教学手段和方式上来增加数学计算的趣味性。首先是形式上可以行进大胆的创新,可以运用图片、影音等多种形式来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记忆和理解。其次是可以在课堂期间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其中来,学生们彼此之间交流学习的经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亲自参与实际的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的能力。最后是增加数学计算在课堂之外的运用,可以通过诸如数学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计算能力的竞技当中,学习他人的优点。
(三)明确教育目标
数学计算教学目标的混乱是当前掣肘数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学计算的教学目的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其随后的应用和实践。数学计算的教学目标就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的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在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满足一些日常的基本需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将这些理念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去,让人们能够在目标清楚的背景下,明白其重要意义,进而催生其学习的强大的动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