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

第1篇: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式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教育改革的推进,我们传统教育除不断地暴露不足之外,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强调死记硬背,这一方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是极其必要的。

一、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定义

所谓语文探究式教学,同时也被称为语文探究性教学和语文发现法教学,通常是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教会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探索最终而获得问题原理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

二、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总体步奏

(一)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颠倒了主客体地位,经常将自己作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采用教师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因此,要进行探究式教学,首先就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得不说,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就必须依托已经建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而不是依赖教师。

(二)想办法激发学生兴趣

都说兴趣是儿童最好的教师,考虑到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客体的教师,应该充分满足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探究课本以外的知识。如果不能在课堂上满足探究教学,还可以让小学生在其家长的帮助下,对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发表见解,最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课本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进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注重探究式教学的课题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进一步拓宽语文教学思路,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进一步寻找教辅资料,多方面的扩大知识量,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设施,充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不同内容和方法学习,最大程度上保护学生求知欲,从而达到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发探究式教学课题,通过研究课题,进一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遵循的规则

团队原则、活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三个原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独立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同时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认知活动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活跃性。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该保障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四、开展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探究目的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这一双重目标是探究性教学的要求,但这二者并不是要求必须同时同地完成。老师可以根据自身所讲授的内容将这两个目标暂时割裂开来,以此来追求一个目标完成的极致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二者的关系如何,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明确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激发自身的思考能力,同时也方便老师考察学生的探究结果。

(二)保证探究时间的充裕

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教师经常会面临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这样的情况,因而不能够有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这主要是因为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探究式的教学没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不能充分的信任学生,感觉学生的自学能力差,不能够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会浪费更多不必要的时间。老师担心一旦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成绩,到最后结果更差。对此,作为教师应当转变理念,相信学生,重视探究式教学,在不耽误课程进度的前提下,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从而给学生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三)传授正确的探究策略和方法

实行探究式教学并不是说教师放置学生不管不顾,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的工作。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查阅教辅资料,积累其他素材,搜集信息资料这些都属于探究的策略和方法。

五、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

随着我国的教学改革,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教师在大力推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早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以此来适应新的教学形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积极扩宽语文学习以及语文实际运用领域,注重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语文课程应加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注重跨学科学习,同时应该扩展语文的实际应用。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科学、有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该文主要从教学时间、教学空间以及教学理念三个方面具体探讨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具体方案,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

1. 开放教学空间 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来源于课本,更多的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必须突破传统课堂这个封闭、狭小的圈子,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不仅能使教材增光添彩,帮助师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教活语文课。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由于学生从未见过历史悠久、外形优美、结构坚固的赵州桥,不知道大拱两肩上的那两个小拱的位置。所以,笔者出示挂图和指导学生看课本的插图,将古老的赵州桥变作具体可感的形象,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呈现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现象随处可见,只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一切现象皆可入语文课堂,成为鲜活生动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师一定要有着教学的敏感之心,尽量充分利用生活中贴切的、恰当的例子来以课堂引入。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有限,教师要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把道理说透。

语文知识是比较灵活的,教师除了要求同学们学好课本知识外,还应该大力鼓励同学们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经典名著、经典散文之类的课外读物,一方面增加同学们的阅读量,一方面有助于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可谓相得益彰。这也为开放式教学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创造自主学习情境 俄国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课前的巧运用课题提问题,在开学的第一课《卢沟桥的狮子》我是这样设疑问的: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你猜猜课文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我让他们自由的无拘束的上黑板上些出来,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学生们开始很多都不好意思,或者害怕、恐惧的表情。我鼓励大胆的学生并给他们准备了小礼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每一次课前的黑板上总是满满的一黑板问题。在往后的语文中我大胆的运用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设疑能力越来越强。例如在《科利亚的木匣》这一课就提了二十个问题:(1)为什么妈妈能找到木匣子而科利亚就找不到呢?(2)为什么科利亚的木匣埋在地里不会被虫子咬坏?(3)为什么妈妈过了四年她的脚步不变大呢?而我过了四年我的脚步就大了呢?(4)为什么德国法斯西打进他们村子他们家的东西还在呢?(5)为什么妈妈、奶奶要带科利亚去喀山呢?……我真的不感相信这就是我这些孩子提出来的问题?他们就这样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找答案。在这样交流、合作、自主中去学会自己学习。现在只要看着一个课题,他们就能够提出自己心中所想的,问自己所想问的。让我深深的觉得,课改我们农村虽然没有多没媒体设备教学,可只要我们的教师从实际出发,从一点一滴容入学生中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这群雏鹰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呵护,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展翅飞翔的。

4. 让“办法”无处不在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辅助者,主要致力于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协调各类资源,将小学生的状态调整到最佳效果,让课堂更有效地进行下去。一些属于小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最好是引导小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寻找答案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我满足感。

小学儿童认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正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小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老师还应对其解决方法进行客观评价,这样,小学生在得到认可的情况下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如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可以让小学生们回答他们所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有什么。不拘泥于教材中所给的答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变性和多样性,关注小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通过他们各方面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以促进小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5. 开放空间,挖掘资源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该拘泥于预设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教师与教室并非学习环境的全部,课堂教学也不再限于传统教科书、黑板、粉笔之类媒体,而是有了媒体系统以及因特网支持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它实际是一种互相沟通的、动态的、生长性的教学情境。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设的要求。为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构建新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型的教学环境。新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开放性,而且是新语文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开放性小学语文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开放性学习变单一、被动、封闭的学习为多样、自主、开放的学习,是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

一、“视域融合”教学范式原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视域融合”教学范式原理就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能够为学生聚焦“主体性危机”论题,之后检讨小学语文中“内容分析”式教学, 揭示出其特征、产生根源以及学生主体性的遮蔽,并审视当下语文教学的价值观与教学本质。“视域融合”,就是指在文本世界中,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与阐释者的世界进行沟通、对话、交流,并且也可以对此过程中展开的视域进行融合。在“视域融合”的哲学解释中,开展对 “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的逻辑思考,从而引导“视域融合”教学范式出场。

二、“视域融合”教学范式运行机制

“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的建构中,可以从宏观教学观念、教学原则,以及中观层面的结构要素、相互关系,微观层面中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三层次进行探讨。可以得出结论,在“视域融合”教学范式“主体”之中,教学目的观、过程观以及师生评价等方面都反映出当前教学观的革新。在“视域融合”教学范式中,从“阅读”与“教学”耦合视角分析教学范式的四个结构要素,可以知道学生是文本世界中的意义生成者,教师是对话者,文本是召唤结构。“视域融合”教学范式运行中包括动力系统和操作程序,在教学中将内在融合与外在融合系统结合,也就是将师生、文本、教学主体进行视域融合,使用常式与四种变式手段实现对小学语文的“视域融合”教学范式。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教学内容早已有预定的答案,然而还要以视域融合的形式来与学生进行“对话”,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一直都有最后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是在用自己的“标准”答案否定学生的答案,实际上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从而对语文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实现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视域融合”教学范式来指导语文教学,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以及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实现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平等的对话。以下介绍具体的教学方法。

1.正确处理语文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身对文本挖掘充分,提问目的性不强,不仅会忽视文本与教师引导的作用,还会影响学生对正确语文内容的认识。运用“视域融合”教学范式时,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大千世界,也正是因为不同而表现得丰富多彩,在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中,亦是如此。“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对教学文本解读中存在多元性。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把语文教材看成有序整体,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作为推进系统,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根据需要确定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应用“视域融合”,事前设定一个共同的主题,预设课堂教学目标,将语文教材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等不同的功能对象,确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这些“例子”,搭建师生视域融合平台。

2.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视域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深度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并将以人为本的观念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由师生一起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自由、开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引起学生的真实情感共鸣,改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自主心理;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学生向好的方向引领,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表达的意思,设计好的教学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很好的分析总结,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且对此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对学生加以赞扬。

3.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为了生成,生成来源于预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多元化文本解读作为课题基础,体现教材的开放性,在视域融合的教学下,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小学语文教学中,为避免学生学习时枯燥,教师可以引发出学生对语文内容所表达意思的深刻认识,使学生掌握一些语文课文的朗读技巧,提升学生对语文的领悟能力。因此教师要揣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期待心理,并能够把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立足于“视域融合”观,遵循新课改精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4篇: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题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31-02

从目前情况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主要是以课堂主体教学形式展开,这其中主要涵盖六个方面,分别是学习新知、自读质疑、仔细研读、回顾总结、实际应用以及知识拓展。此外,教师还应该依据学生认知能力,还有语文学习策略,采取较为统一的教学手段,即整体-部分-整体。文章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探讨这种模式在教学中实施步骤。

1.课堂主体教学思想阐述

针对小学语文来说,其属于基础性学科,同时也归属人文学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可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摒弃以往教学中的单一模式,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了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感兴趣,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能力。但从目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相对比较被动,他们还是以教师的思路为主导,教师对于学生的需求了解甚少,彼此缺乏情感的沟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紧张,从而促使语文教学失去趣味性,更无法谈的上人文价值。正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这样的教学弱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借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度,积极挖掘学生潜在学习能力。由此孕育而出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改善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课堂主体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2.1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是教学活获得良好效果的保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兴趣成为教学第一要素,以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增强,以最佳的状态参与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从而推动语文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教学情境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调动学生情绪,使其能够自愿加入学习之中,从而改变教学效率较低的现状。例如:以《三顾茅庐》为例,教师在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时,可以打破以往传统的分角色朗读教学模式,而是以历史剧的形式呈现,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表演,然后教师给予最后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舞台表演内容,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样的短剧表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得到极大提升。从上述案例中不难发现,教师于教学过程中创设学习情境对教学的帮助极大,必须大力倡导。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教学导入设计。例如:教师在进行《荷花》导入设计时,通过多媒体设备出示几组花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出花的名称并阐述自己最喜欢的花,切入教学内容。对于大部分的教师来说,他们并不关注上述教学环节,致使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自然无法谈的上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改变自身想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注意力。

2.2 开放式教学模式。课堂主体教学模式还需倡导开放式教学,相较于课本知识,课外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从某种角度分析,语文知识浩瀚无边,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挖掘语文知识,联系生活的语文教学更能与学生引发共鸣,因而对于教师而言,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内,应该不断向课外延伸,设置第二课堂,带领学生通过生活学到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无处不在。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向学生渗透生活知识,开展生活化教学,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度,开放式教学模式需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觉解读语文教学活动,营造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以《蒲公英》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自观察蒲公英,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课本知识知之中,而是通过实践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思维,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户外活动,比如郊游、参观英雄故居等。通过历史文化熏陶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加强语文文化修养。在户外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出读后感,于某种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3 积极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语文知识而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相较于其它学科,语文教学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借助儿童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与此同时还能发挥学生创造性。针对小学生而言,小学教育是其人生中非常关键教育阶段,不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需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注重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班级中设置阅读天地,或是举办相应的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向其推荐合理的阅读作品。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王子》、《爱的教育》等课外阅读,阅读上述作品教师不仅能够拓宽阅读层面,激发学生创造性。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才能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及文化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打破以往的固有教学理念,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延伸课外知识,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2] 陈淑卿.小学语文阅读之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探赜[J].华夏教师,2014(07).

[3] 姬群.浅谈271高效课堂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第5篇: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新课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新课程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需立足学生主体而进行。

一、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推动作用,只有哪些带有探索性因素的问题和趣味性的情景才能具有强大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因此,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要基于一定的情境创设中。

情境创设的方法较多。如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如《爬山虎的脚》一课,老师先故作惊奇的说:“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人有脚,许多动物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怎么也有脚呢?它的脚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然后告诉老师答案,好吗?”。这样,学生便会迫不及待的打开课文,他们渴望了解知识的欲望也会因此油然而生。创设情感氛围。如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先播放一首齐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随着乐曲细细品味文章,通过音乐把学生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使他们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并体会到美的衣襟,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除此之外,还要在教学中搭建平台,内化情感,知道学生有感情的读,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创设情境情境。如在《乌鸦喝水》,把这篇课文的问题一一出示,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正确率高,每答对一个题目,就给一分,如果其他同学有创意回答,带来了新的灵感,也可以悄悄的修改自己的想法,看哪个同学表现优秀。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个个聚精会神,都会积极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不同的答案就像珍珠一个一个蹦出来,回答问题竞赛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胜不骄,败不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因此而高涨。

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

二、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引导探究

新课标下的语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有吸引力的主题(开放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不是什么内容都要合作、什么时候都能合作。那么,应怎样选择与合作学习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呢?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首先考虑有无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大家友好合作的力量。其次要考虑到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首先,可以是课内合作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合作学习,如学习《》时,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收集有关二万五千里的资料,收集越多越好,因为本课只要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本课内容就迎刃而解。其次,可以是规范合作,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主要是用在讨论的问题难度大、争论的焦点突出等方面。也可不规范合作,合作的人数根据合作完成的内容确定,可以是二人或三人,甚至是十来个学生。第三,可以是长期合作,也可以是短期合作,这里的长、短期合作是就一项合作而言的。长期合作需要一周或几周时间,如进行一次语文社会调查活动。而短期合作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如讨论一个小问题。

三、应将语文素养培养为核心

新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应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成学生思想自由地交汇、碰撞、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白杨》时,当一位学生说出“白杨一定在埋怨老天爷不公,把它安排在这样一个鬼地方。它哭得脸色树干)发白,愁得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时,教师弯下腰,抚摸着这个孩子的头,亲切地说:“你观察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白杨的树干白、有裂沟这个特点。但是你看,现在,这棵白杨不哭了,它已经认识到了埋怨、哭泣是于事无补的,甚至会成为风沙嘲笑的对象。瞧!它勇敢地抬起了头,伸直了手臂,与兄弟们一起搏击风沙,守卫边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位教师的评价不但对学生的独特体验、大胆陈述予以鼓励、支持,同时也对学生的幼稚、不足予以引导,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价值体现”与“学生独特体验”的统一。又如在教学《生命桥》时,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深刻含义后,教师布置学生写一份追悼会的悼词。孩子们得到发展的不仅仅是写几句话,这份悼词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让他们懂得什么是世间“大爱”。

总之,在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注重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J],吉林教育

第6篇: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51-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更能凸现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奇愉快的体验,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PPT创设情景,放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PPT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第7篇: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体验 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养成,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特征的,强调尊重学生的初感。这里的“初感”,指阅读时对文本的初合作探究,写作时对某一话题的初经验,语言运用中对语词、句式、修辞等等的初感觉。这种初感会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有误的,但却是最珍贵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合作探究。这种自己的合作探究感受是独立阅读、自行写作、自主运用的起步。我们说,独立阅读、自行写作是学习的要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标志,因而培养独立阅读、自行写作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让他们有自己的经历和合作探究,这是目前通行的“告诉”式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师要做的,绝对不是将自己的解读或是所谓权威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去点破那层学生阅读时有疑惑有困难的“窗户纸”:在学生有疑惑时,予以点拨;在学生理解有误时,予以矫正;在学生的理解有待深入时,予以引导。小学学生的语文阅读认知过程,主要是一个建构过程。

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对语文教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改革。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将小学语文的学习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是当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主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室是地方的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课堂问题不仅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单向活动,也包括学生的老师的问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学习的动机和通过的问题,没有问题,学习的学生不会深入思考,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只能是负的,被动的接受;没有问题,教师教学是干瘪的僵化的知识教学。所以,提出问题,教学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整个过程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提出问题,但也语文教学、教师和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从合作探究教学整体发展考虑,开展团队学习,小学要聘请具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教授担当学科带头人和专职督导,积极引进青年骨干教师。在引进高级人才的同时,小学要通过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力度,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要建立既能理解“双元制”教育教学的本质、思想,具有很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从事专业所需的操作能力的一支教师队伍[2]。因为只有那些蕴含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向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相关事例或自然界中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并用理论加以解释;让学生对比已知事实和新事实,并独立做出概括等。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薄弱之处通常还是比较明确的,他们可以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下,寻找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生长点,从而制订出符合自己成长需求的学习目标。

三、采用合作探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如何确定自己的边界和在中等教育宏观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是一个亟待研究与探索的现实课题,并成为小学不容低估甚至是影响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用一个口头语表达: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厅堂或许是研究型的大学,厨房或许是高职高专。应用型学生上得厅堂而不是待在厅堂,下得厨房也不是终生在厨房了此一生。上得厅堂是讲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下得厨房是必须面对行业、市场与企业的需求,是技术导向的人才培养。应用型小学若只是讲通识教育,就无法面对行业、面对企业、面对市场[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因此,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观,形成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合作学习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小学要积极开展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调动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鼓励教师、出版专著,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成绩和贡献。正确地理解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与知识容量的多少有关,还要看知识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多的知识增长点[4]。最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和能力能否在他身上有效内化为素质。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明白阅读教材时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并用符号把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在书上标示出来,便于后面听老师解疑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也便于将来复习时参考。从心理学角度和理论依据分析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和自主学习实践的理论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并进行探究,这样更能对语文阅读知识掌握透彻,期望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对同仁们有所借鉴。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专业素养外,更注重人文修养,语文教学在小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菊英.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 学周刊,2013,01:84-85.

[2] 张后超.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实践的冷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3,02:80-81.

第8篇: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问题;名作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方式的改变,我国分析了当下社会急缺的人才类型,并深刻总结了以往教学的经验,推出了新课改,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语文教学越来越走向素质教育的道路,小学语文迎合这一要求,要建立一个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主动提问、积极性高的新式课堂。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低年级教育中,阅读课的教学一直是难点,以下就以阅读课为例,分析以活动为基础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研究。

一、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有些阅读名作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以情感为主线,情感或舒缓或激昂,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在《丑小鸭》阅读教学中: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该部分是应当进行文本细读的典型段落,教师应当先进行朗读,注重文本情感的细节处理,读出文本的真情实感,从而让学生从丑小鸭因为太丑受到同伴的欺负,到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过程中感受丑小鸭的情感波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配上音乐,让学生想象自己正置身于现场当中,之后再对文本中的细节进行解读,让学生从这个小故事中体会大道理,感受其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的妙处,此时教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十分贴合的情境。然后由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个小型的话剧表演,安排适当的人物和对话,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扮演文章中的角色,学生要尽量做到表情、动作、情感都到位,这样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当中,更加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阅读中的情感。如果让学生亲自演话剧有些难度,教师就要在班级里播放有关《丑小鸭》的视频,慢慢给学生进行引导。

二、运用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思维

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与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相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索欲望,因此,小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提出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问题也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问题式教学能够瞬间让班级学生凝聚起注意力,积极主动去思考,如果自主思维形成习惯,教师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提问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与教材保持高度一致,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式教学法并没收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最明显的就是教师所采取的引导方式并不适用于提问式教学法的运用,大概有以下几种漏洞:

1.教师教学任务过重,每节课堂都有大量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课堂内容安排过满,讲课的速度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到厌烦,一节课下来,身心俱疲,有可能连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都没完全掌握,更不会有精力去提出问题。

2.提问不能毫无章法,学生有疑才会有问,如果说“问什么”“怎么问”并不是教师的任务,那么这个“疑”就需要教师发挥能动作用去引导学生“生疑”,问题好不好,有没有价值,是跟这个“疑”分不开的,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3.教师要在适当的时间安排提问环节,提问要恰到好处,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4.提问时的课堂秩序得不到保障,小学语文课堂大多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有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有过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教师在提问问题让学生踊跃回答时,课堂气氛是最活跃的,但这也有个弊端,因为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障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当安排好学生提问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障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

总之,观察现在我国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许多老师都愿意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课外和课堂都可以采用活动性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学生表演话剧,以及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或者课上探讨等方式解决,都是活动性教学的体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难题,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适用于阅读教学,但经过实践探究,活动性教学同样也适用于识字、拼音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究其根源,是因为活动性教学正好与小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相符,再经过不断完善,必能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创建一个高质量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孙静.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频率、比率与效率”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郭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第9篇: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从语文实践教育的内容设计方面去探究

1.抓住年级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在设计语文实践教育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选定不同的内容。低年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中年级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稳定性,以技能演练为主的目标。高年级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抓住年级特点,选择具体内容。

2.培养目标确定后,要根据目标及所教班级学生特点,选择具体的内容进行指导。

如有的班级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且乐于画画,于是教师就要在众多的语文实践内容中选定办手抄报这种新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手抄报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表现方法多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

(3)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参与过程中不但能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如美术、摄影、手工、自然……)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大纲提出的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的目的。

二、从语文实践教育的类型方面去探究

1.常规性语文实践

常规性语文实践是指有计划的组织全体学生长期性地参加的语文实践。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实践。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到大自然春游”的情景。一上课小朋友们便“接到了春姑娘的请柬”,大家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高高兴兴地向野外进发了(此时,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一组配着优雅动听的音乐的美丽的春境图片)。小朋友遇到了一群找不到家的“小鸟”,热心的小朋友当然会帮这个忙,于是,“帮小鸟找家”的活动开始了(即“我会飞”)。孩子们全身新地进入了充满情趣的大自然怀抱中,为了完成“帮小鸟找家”的任务,让他们在亢奋、踊跃,高度自主、积极合作,自始至终处在一种极其主动的状态之中。教师做粗略批阅,以检查、促进学生阅读,使之持之以恒。让学生谈读书的收获、体会,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激励阅读的兴趣,扩大知识面,丰富内容,形成技能。

2.随机性语文实践

这类语文实践是指结合各阶段的比赛活动,结合社会各层次的征文活动,结合重大节日而开展的活动。例如:可开展“崇尚真善美学做诚信人”的读书活动,还可开展“幸福的童年”的活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谈自己幸福生活的一个侧面。又如,学生学完《西湖的“绿”》、《镜泊湖景观》、《索溪峪的“野”》等写景的课文,可设计“学做小导游”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仿学导游,介绍“迷人的张家界”、“济南趵突泉”、“金华双龙洞”、“桂林山水”、“长城”等景观,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发展性语文实践

发展性语文实践与语文基础课紧密相联,它是基础课的补充和发展。例如:“课本剧表演”,要求学生自由组合,自选童话、寓言或富有戏剧性的课文,自编自演,在课堂上表演,并评选出优秀演员。又如开展“成语擂台赛”,学生运用从语文课本中掌握的成语词汇和通过阅读课外读物积累的成语知识大显身手。

三、从语文实践教育的方式方面去探究

1.欣赏――尝试式

这是着眼与主体人格发展的一种方式。教师让学生聆听、品味、体会课文后进行尝试、演练和再创作,在此基础上开展评比、交流、再欣赏。在欣赏活动中,学生是感受者、尝试者,在富有文学艺术色彩的情景中,受熏陶、起共鸣、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2.体验――实践式

体验是对某些具体事物或情境的体验,它不限于只在教室中进行,而且还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它可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两类。如学生为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访问调查、自行探讨解决和解释问题的方式、途径,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直接感受,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往――合作式

这是着眼于一种个性的表现、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在学校内部的常规性的语文集体活动中运用,还可以在校外的大型教育活动中运用。学校内部的活动,如一课一论、信息交流等等,这些合作式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学生在交往中求互助、求理解、求沟通、求发现。校外大型活动主要包括参观、调查、慰问、游览等,这些活动需要与成人、团体组织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交往中,既可以培养学生个性开朗、热情奔放的品质,又能发展学生组织、设计、交际的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全面发展。

4、竞赛――综合式

这种方式涉及的语文知识面广而全,它具体包括:比一比(谁识字多、查字快)、作文赛、故事赛、配音赛、朗读赛、演讲赛、普通话赛、课本剧赛、猜谜语赛、读诗绘画赛、词语接龙赛、成语接力赛、礼貌用语应用赛等等。这些内容之间是并列的、独立的,不存在顺序先后和逻辑关系。所以,选择的内容越丰富,竞赛的形式越多样,越能表现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