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物流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智能化 铁路运输 信息系统
一、立项原因
随着冶炼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运输保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现有的管理方法和设备来管理控制运输生产,对提高运输管理水平有很大障碍,不利于运输生产指挥人员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决策。因此开发高集成化、高智能化的综合调度指挥系统已成为冶金企业铁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
二、系统目标的确定
(一)本系统主要是冶金企业厂内铁路车辆的状态和位置进行实时跟踪,以便详细记录车辆货物的状态(空/重)变化,停放位置的变化,从而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查询车辆在冶金企业厂内车站的位置、状态和历史过程,动态掌握全厂列车运行,站间车辆交接,各站现车和装卸车运输生产活动。
(二)同时对车辆到发量,装卸量,运输量,保有量,作业次数,停留时间以及运载的货物进行分类统计管理,辅助各级调度指挥运输生产,编制日班计划,调整阶段计划,为领导及主要职能部门提供管理与决策信息。
(三)与自动化部轨道衡建立接口,与自动化部共享车辆过磅信息,将计量信息传输过来,资源共享,杜绝了人工输票而导致的错误信息。
(四)网上签字功能的确认,具备与付款单位、财务部网上签字功能,可大量减少中间环节的人工货票的确认,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五)机车位置的准确显示,在部调大屏幕中机车的牵引运行和推送状态均能准确显示,为部调下达调度命令提供了依据。
三、系统总体概述
该系统利用各种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做到了数据共享,又能够实现系统之间的互动。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子系统:
(一)铁路运输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枢纽,所有的子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实现有机的结合。通过光纤网络组成核心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通过信息系统与微机联锁系统的连接、车号自动识别等技术实现对铁路货物、机车、车辆自动跟踪和管理,以及机车作业过程、机车作业计划的自动确认、跟踪,同时自动生成调度图表以及铁路货运统计台帐、报表,为各级调度人员和运输部领导进行生产指挥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
(二)生产指挥调度监督与大屏幕系统。该系统从铁路货物车辆实时跟踪管理系统、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综合控制系统和铁路调度电视监控系统采集必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到大屏幕上,通过大屏幕上监控画面与综合管理系统各操作界面之间的切换,使部调既能全面掌握各站场股道占用、信号状态、车辆信息等管理数据,又能清晰、直观地观察到各重要位置机车、车辆的作业过程,为调度人员提供直观、全面、实时的信息。
四、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铁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的综合系统,既包括底层的控制系统,又包括上层的管理系。
(一)信息点设置。在机务段值班员设置信息点,每天输入机车上班信息,查询机车运行相关信息;设置车辆列检员信息点随时输入车辆检修信息,查询车辆动态信息;设置路局车站信息点,随时查询路局车辆异站进出分界点信息。
(二)网络设置。将铁路运输管理系统的所有计算机划分在一个VLAN中,将微机联锁、调度监督和大屏幕显示系统的所有计算机划分在另一个VLAN中。对这两个VLAN中需要访问另一个VLAN中的机器,通过在二个网络之间设立接口计算机,以进行互访。为保证微机联锁系统的安全,在这两个VLAN之间设置防火墙。同时给所有的机器安装杀毒软件。
(三)接口机设置。设置独立的接口机作为信息系统与微机联锁系统接口,接口机具有联锁信息采集、防火墙的功能。微机联锁系统和铁路运输管理系统相结合,还具有作业单下传等多重功能。接口机跨接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和微机联锁系统网络上,它屏蔽了所有公用端口,由亨钧非标准软件完成数据交换任务,使调度指挥系统的终端不能访问到微机联锁系统,起到隔离保护微机联锁系统的作用。
(四)车号自动识别。对于铁路运输系统来说,其核心是对车辆和货物的实时跟踪,目前路局车辆99%以上都装了电子标签,在电子标签里写入了该车辆的信息,利用电子标签地面读出装置可以自动读出进出厂的车辆的信息,大大提高操作员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数据的错误率。
五、技术创新点
(一)信息系统与微机联锁控制系统的紧密结合。设置接口机连接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与微机联锁控制系统网络,接口机自动跟踪作业计划单的执行情况,实时更新数据库中现车位置信息,同时动态反映到调度的桌面终端上。采用接口机将使信息的采集、传输、使用,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范围更广泛、显示更及时。
(二)通过轨道电路信号采集与作业计划综合判断实现机车位置全厂范围的自动跟踪。本系统舍弃了传统的GPS定位方式,而是结合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站场动态信息、调度作业计划单机车信息及接发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机车运行信息,独创性的用软件方式实现了机车运行位置的自动定位和跟踪。
【关键词】物流管理技术 信息化 智能化 可视化 集成化
现代物流管理正成为企业从流通渠道中追逐利润的主要手段,在资源和人力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今天,物流领域的潜力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正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插上了飞腾的翅膀,物流管理技术也随之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物流管理技术与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物流管理技术是指为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技术,以便各物流设备达到最合理的调配和使用。物流管理技术目前集中体现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设计最理想的物流方案上。它能够在不改变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获取理想的物流目标和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管理和技术创新,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迅速成为行业主导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化的管理只有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应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发展到了供应链管理(SCM)阶段,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为物流管理提供节约成本和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的潜力,能大大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高效、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成为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随后,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第三方物流(3PL)企业于特定时间段内、按特定价格向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系列化的服务。而第四方物流(4PL)则可以使迅速、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运送服务得以实现。可以说,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正不断促使物流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使得物流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
二、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信息化特征
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制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或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文件编印、数据传输、市场信息联网、汇集与分析等,现代化仓库管理的电子控制系统,运输、装卸的电子调度指挥系统等也得以建立。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典型特征。物流信息经过了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历程,现在发展到物料、商品的多元信息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升温,利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规划(MRPII)系统来改善计划成为行业焦点。随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弥补了早期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漏洞,完成了使企业内部复杂的流程自动化的工作,使人力资源、财务和制造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流程集成起来。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得到了提高。此外,ERP系统还开辟了把信息存储在一个服务器的不同功能区域的先河,使得每人都可以读取信息,即原先只是限于某一群体的库存、销售、财务和其他信息可以跨部门进行分享。每一个部门或功能区域都和其他部门通过流程整合进行信息共享,可以改善预测,做出更有效的决策。ERP 的局限性在于系统实施耗时耗财及ERP方案的不灵活性。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现有ERP系统的基础之上,公司开始通过投资于先进的专门用于支持部门间决策的新系统来寻求改善各个部门的运作效率。专门致力于企业内部特定职能的企业内部供应链执行技术,包括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运输、财务结算和客户服务,引入了一定程度的专门化,使得简单的ERP系统的优势得以强化:定单管理系统(OMS)使得定单处理过程自动化;需求计划系统(DP)对需求进行预测并且检测预测的准确性;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仓库中的库存、产品存放位置和拣货;运输管理系统(TMS)对调度、文档管理和其他运输作业进行计划和自动化;高级计划和调度系统(APS)对生产计划和排产作出安排; 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管理客户支持和销售队伍自动化的工作。每一个系统都是功能丰富,专注于固定领域和范围,旨在解决每一个领域的低效率问题和改善决策支持。
进入新世纪,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 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等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得到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成为物流管理技术信息化的新高度。
三、物流管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向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式的方向发展,使物流企业提高了向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物流服务的能力。
1、物流技术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已远超出了数据处理、事务管理,跨入智能管理的领域。例如,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在美、日等国已商品化。它能大大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及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等。物流技术的智能化是指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ITS)等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如智能资源计划(IRP)、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钢铁智能系统等。
IRP是一种具有智能及优化功能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打破了“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可使管理人员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能够紧紧跟随甚至超前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随之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修正,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以应付种种突况。
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可以保障航运安全、货物安全、货物装载时的质量以及取货等各种要求,配备这样的系统可以提升效率、服务水平。钢铁产品一体化出厂系统包括发货、运输调度、船舶配备、仓库短途运输、车辆调度等等,钢材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尺寸和重量,它放在船上,首先要解决其放在哪个仓位、哪一排、哪一层,合理配备这些钢材需要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和决策技术的结合。目前,钢材切割配送中心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型物流服务方式,它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切割、加工、检查,在最佳时间内配送给各个客户。钢铁切割配送的关键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智能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缝钢管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都是按订单安排生产,大型的钢铁厂每月有1000多份订货合同,数百种规格的产品,如何进行生产、切割、配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切割问题中有热切割、冷切割的问题,有组批合同处理的问题。大批的单量组合合同,可以把它组合后进行切割。智能化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物流服务。
2、物流技术的可视化
物流管理可视化一直是世界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大型的国际快递公司更是迫切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可视化的物流技术可以使人们在成千上万件“流动的货物”中准确地查找一件他们想要的货物的真实图像。DVIR、GIS、GPS以及EPC等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DVIR的工作原理是在物流作业现场,设立若干个以条码扫描枪(或RFID读写器)与视频监控探头组成的物流查验点,当有货物经过时,系统将自动把货物的外观连同它的“运单号”自动记录保存,一旦需要,人们只要在系统中输入货物的运单号,DVIR能够在1-2秒之内找到这段录像进行播放,必要时,这段录像可以变成数字文件或图片被下载、打印与转发。这一技术正逐渐走向物流管理企业家的视角。
油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服务包括两个环节:一次配送和二次配送,一次配送是从炼油厂到大油库,二次配送是从大油库到小油库,小油库再到加油站。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GIS、GPS和大规模的优化技术以及巨大数量的数据处理构成了油品配送决策技术的核心,利用可视化集成油品销售处理决策系统可以实现油品配送解决由油库怎么到加油站,车辆怎么调度、走什么路线等问题,使得服务好、质量高、成本低。这将给石油生产加工企业及相关物流公司带来很大的效益,既可以改善管理,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产品电子码(EPC)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实现全程跟踪和追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的EPC代码,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化管理。当物联网的构想成为现实的时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够彼此相联,互相交流,整个世界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目前在国际上,EPC尚处于早期测试应用研究阶段。全球目前正积极开发低成本的EPC标签,完善EPC系统的整体环境(包括网络、安全、硬件设备等),并从标准和应用方面积极推进。
3、物流技术的集成化
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集成化是物流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主要是指企业物流技术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集成创新。
物流技术集成化体现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企业内部物流与ERP、CRM、SCM、EC等有机、实时、无缝集成,调动全球全国资源,减少库存占用,实现销售信息、生产计划、物流管理、采购供应的企业内外物流过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尽可能实现物流过程的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优化。使企业物流能更准确、快速、有效地为企业精益管理、提质降耗,降低库存,节约资金,快速反应、提高效益服务。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是物流技术集成化的典型代表。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这些优势能够迅速、准确的智能配车、在途跟踪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再如,深圳烟草公司西丽仓库卷烟成品配送中心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了荷兰、日本、意大利的高速自动分拣系统、关节型机器人、巷道堆垛机,采用了Profibus总线及一体化变频调速装置等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集成创新。该系统可实现对成品卷烟及时配送,品种可达300多种,出、入库能力为2万件/天,储量约为18万多件。
【参考文献】
[1] 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刘骥昌:物流配送中心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侯巧玲:浅谈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03(1).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创新对策分析
一、前言
经贸发展与技术进步,使得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中极具特色的事物。对于物流企业来讲,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当前背景下,物流发展的传统模式显得滞后,与时代现状不适应,社会发展对物流功能要求更多,信息化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物流管理创新简述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的发展环境有了巨大不同。有别于传统模式,新时期的物流功能更加全面化,网络化程度也更高[1]。因此,新时期的物流管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智能化和便利化、高效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对于企业来讲,这样的状况无疑是一种强大优势,无论是生产方面还是销售环节,上述特征都将使企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企业通过该平台,能够促进商品流通的高效化,对经济效益提升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企业,应注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2],合理优化采购方案,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分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在我国范围内,物流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来,无论是通讯设施还是仓储设施,均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对物流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产生了限制作用,产生了消极影响。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商品运输的效率稳步提升,但是,基础设施却与其实际要求相去甚远。目前来讲,基础设施方面配套设施匮乏与重复建设的情况并存,再加上其中还有一部分兼容性比较差,物流效率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二)监管制度不健全
物流管理创新应以健全的监管制度为基础,但是,现实中这一方面却往往存在很大不足。当前物流管理实行的主要是分割管理方式,物流的不同方面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此种管理模式存在严重弊端。该模式以国家政府为主导,部门比较多,因此,管理秩序很难维持,管理混乱将会直接导致管理不力。同时,此种方式不仅会导致各部门人员冗余严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管理力度,部门之间协调性差、意见相左的情况经常出现,对管理创新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除了上述情况之外,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不完善、人才匮乏等问题也不容忽视[3]。
四、新时期物流管理创新对策探讨
(一)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对其发展有利的环境,是新时期物流管理创新的动力来源。创新体系包括信息管理、配送模式等内容,建设目标是以操作的自动化带动企业的现代化,使物流管理能够在电子商务与市场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保持创新活力,打破地域限制和时间约束,推动网络化程度与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企业发展与市场外部环境发展保持步调一致。
(二)积极应用新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
新时期的物流企业应在适应新环境的基础上,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是物流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特征,也是其发展的大趋势。当前,世界上有关智能化物流的技术已经比较完善,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发展中应审时度势,适当引进先进技术,为自身的智能化发展奠定技术基础。这样一来,企业也可以将原本应用在技术开发上的资金用在其他方面,优化资金使用。新技术引进应围绕仓储、配送以及批发等几个方面进行,同时,还要重视推行智能系统建设,对于管理创新中出现的难题,应保证迅速有效的处理。
(三)重视政策引导
在外部环境方面,应在立法和管理上加强改进。对于各个管理部门,应重视划清权力界限、明确责任,防止出现责任互相推诿的情况。同时,为了保证有序管理,部门之间应注意保持协调一致,对于企业应秉持科学管理原则,坚持有法必依。同时,政府监管应以政策引导为主,行政干预为辅,使企业保持创新的动力。以运输为例,政府可以适当调整政策,在公路运输以及航空运输方面给予适当的扶持,使企业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物流管理应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与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从制度、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与创新。除了上文中的要点之外,还要重视人才培养。鉴于当前专业人才难求的现状,企业无论是外部招聘还是内部选拔,都要关注其实际能力。在生源方面,应重点关注质量。
作者:李秀玲
参考文献:
[1] 张国影.加快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组织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5(18):96-97.
关键词:智慧物流;物联网技术;应用;措施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已经普及,我国居民对互联网的运用概率不断增加,网络购物更为普遍,这推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人们对物流方面的需求也更高,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迫切进行新型物流管理方法的引入。在这种背景下智慧物流得到了运用,很多物流企业开始运用智慧形式对物流进行管理,对物联网的运用也有了较大的需求,不过当前物联网的运用还面临很多问题,亟待对其进行深化分析和探究,提升物联网的运用效果。
一、智慧物流与物联网的概述
1.智慧物流的含义
智慧物流是指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升物流系统决策、分析、执行能力,实现物流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活动。简单来说,智慧物流就是在物流管理中引入新技术、新方式,以此对传统物流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提升物流管理效果,优化物流管理流程的活动。智慧物流倡导现代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专业化等,采用有关的网络技术对仓库出货、物流信息确认、在线支付、物流交易、物流配送、推廣营销等融合起来,在对物流信息进行共享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人性化的服务,促进有关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物流企业通过运用智慧物流,能够降低自身的成本投入,推动各有关工作效率的增强,更好地满足社会人员的需求。
2.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是新时代下的一种先进技术,其指的是通过各种射频识别技术、信息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各种装置技术、扫面器等,对物体进行连接、监控等,采集其力学、化学、生物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借助于各种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有效连接,对物品和过程进行管理、识别和感知的过程。物联网技术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其属于传统电信网等的载体,能够使所有可以独立寻址的物理对象形成互通网络。
3.智慧物流管理中运用物联网的意义
第一,促进智慧物流水平的提升,增强智慧物流的构建效果。在智慧物流构建中,物联网属于一种较为重要的技术,其能够促进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提升,推动整个物流环节实现智能化发展,这就能够为物流企业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提升带来较大的作用。第二,促进物流企业运作流程的规范和标准。物联网技术可以对物品进行标注记号,如通过感应器对物品信息进行整理与收集,将具体的信息运送到平台中,从而更好地对运输物品进行监控,促进运送过程更为规范;还可以借助于其定位系统对物品信息进行搜集,对运送地点、路线等进行查找,促进物流运输更为透明,降低违规概率。同时借助于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的有效联系,快速进行信息交换、传递等,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对资源进行整合,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也能够帮助企业节省成本。第三,提升物流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通过有效引入物联网技术,能够使从业者在各个环节工作中都进行标准化管理,对每一项工作都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物流系统运用的效果。且通过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促进各个环节工作的协调进行,实现各个部门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并帮助其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方案,促进服务效果的不断增强。
二、智慧物流管理中运用物联网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
在智慧物流管理中运用物联网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传递的,很容易受到病毒侵害而导致信息被泄露,这就会导致物流企业和客户面临较大的损害,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对其信誉、声誉等都带来不良的作用。所以在智慧物流管理中运用物联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另外,当前在物流企业快速发展中,电子标签的运用更为普遍,为企业开展物理管理带来较大的好处和便捷性,但是也会导致信息安全面临威胁,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会导致大量信息被泄露,导致用户产生恐慌,凸显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也是物联网运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当前虽然我国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运用范围不断扩展,但是依然面临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当前我国嵌入式技术以及无线射频技术是较为落后的,没有实力较强的科技研发人员,研发团队不充足,这导致物联网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可以说在物联网技术中传感技术、无线射频技术以及嵌入式技术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我国这些技术落后也势必会对智慧物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带来阻碍,所以必须要加强这些技术的研发。
3.成本问题
在智慧物流建设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往往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并对有关技术进行引进,这就需要物流企业付出较高的成本,从而会对其运行产生影响,如果无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势必会对物联网的应用带来阻碍。如一些规模较小的物流公司在引进设备的时候会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与对比,而智能化物流设备往往价格更高,要比传统设备成本高很多,而这些小物流公司通常都面临着资金困难的情况,所以其会出于成本考虑而选择传统机械设备,降低其物联网应用的概率。所以,要想在物流企业中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就必须想方设法对这方面的成本进行降低,只有其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智慧物流管理。
三、智慧物流管理中物联网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监管
面临智慧物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安全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加强监管,以监管来降低安全隐患,不断提升智慧物流的管理效果。其中无线射频技术具有定位追踪、自动识别功能,可以依据各个物品中的电子标签对其进行全方位监管,并对物品信息进行搜集,将其传递到有关的平台中,使客户更好地对物品动态进行了解,提升智能化配送的效果,这也是物联网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为了推动各个环节的有序运行,客户可以发挥自身的监管作用,及时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使物流运送更为科学。同时物流企业还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要在物联网技术有关的设备、计算机系统等构建防护网络、采用有关的防护手段等,以此降低病毒入侵的概率,更好地降低安全隐患。
2.加强技术研发
面对当前我国智慧物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不高方面的问题来说,我国必须要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技术水平,为物联网的更好运用奠定基础。一方面我国政府要鼓励相关的科研所、高校等加强物联网技术学习,增强物联网有关的人才,充实人才队伍,为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还要鼓励有关的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对国外物联网技术进行学习,吸收其经验,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通过多方面努力,不断提升物联网的运用效果,增强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整体水平。
3.通過政策倾斜降低成本
为了更好地在我国物流企业中推广物联网技术,我国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比如为物联网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降低税收,或者提供有利条件等,使其生产生本得到有效降低,从而实现销售成本的降低,使更多的物流企业能够买到这些设备,推动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另外,还要鼓励物联网设备生产企业积极向国外学习先进技术,通过先进技术的学习简化制造流程,降低制造成本等,更好地降低设备价格。
四、智慧物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
1.感知互动层面
第一,无线传感器的运用。通过在物流管理中引入这一技术,能够将人与人、人与物有机联系起来,这就能够形成较大的关系网,而通过对无线网络的运用则能够随时进行远程信息的获取,提升信息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及时对问题进行反应,不断提升智能管控的效果。第二,全球定位系统。通过这种技术的运用能够对物流地点进行查询,对货物状态进行跟踪,这就能够提前对运输线路进行规划,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第三,射频识别技术。在对物品进行标记之后,其能够对物品信息进行获取,从而促进货物跟踪有更高的准确性。
2.应用服务层面
第一,嵌入式智能技术。这种技术将运用作为中心,将计算机作为基础,能够对其他设备进行监视、管理和监控等,同时还可以促进图像以及语音有更高的处理能力,促进信息共享等。第二,公共物流平台。该平台能够对各种公共物流信息进行处理,促进人们对这些信息的查看,为智慧物流发展带来诸多有利作用。且人们还可以借助于该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信息交换等,促进各项信息的互通,对于智慧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十分有利的。
3.网络传输层面
第一,M2M技术。该技术重点内容是机器对机器无线通信,有关信息可以通过机器反馈到用户收集,而用户能够以此进行有关信息的查询。并且该技术还能够对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降低运输浪费,促进收益的增加。第二,云计算技术。该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中完成大量数据计算,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所需资源,也是物联网技术中的核心内容。第三,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这一技术通常成本较高,且较为复杂,运用在工作量大、环境复杂的环节,运用前景是较为广阔的。
[关键词] 物流自动化对策
一、前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物流行业中,经济有效的物流自动化系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其中,高速、可靠的物料输送控制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不断提升的高吞吐量的物流应用中。因此,传统的物流管理技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暴露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就针对这些问题来对物流技术进行一番剖析。
二、传统物流管理技术
目前,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其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则在2%左右。近年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甚至也有一些所谓的第四方、第五方物流企业。但从这些企业经营、服务内容来看,仍然是传统的储运服务企业。我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在搬运、点货、包装、分拣、订单及数据处理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手工操作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三、传统物流管理技术存在的若干问题
1.阻碍市场规模的扩大,使物流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市场约束。大量的物流活动仍然停留在工商企业内部。由于工商企业普遍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比较少,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分散的、低水平的物流管理活动比较多见。
2.物流企业服务手段单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发展缓慢。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为工商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仍然是以运输和仓储为主,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与手段相比,我国的物流企业不仅服务内容和手段过于简单,而且更为的重要的是,在物流信息服务、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管理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方面,我国物流企业还没有或根本没有能力全面展开。因此,可以认为,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
3.严重制约了物流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都拥有一些自动化物流设备,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堆垛机、自动巷道起重机等,但是这些自动化设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物流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这种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及通讯的自动化;二是影响商品实物运动等操作环节的自动化, 如分拣、搬运、装卸、存储等;三是影响物流管理和决策的自动化乃至智能化, 如库存管理、自动生成订单、优化配送线路等。
4.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协调, 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映能力和竞争力。由于我国多数企业没有应用ERP、SCM等流程优化技术和EDI、互联网等信息共享技术, 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其结果,一是上下游企业之间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的整合无法开展;二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中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无法得到根治, 从而影响每一个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三是上下游企业之间没有快速、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 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就难以形成。
5.物流市场竞争水平较低, 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还没有形成。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程度普遍落后的现实,是物流市场竞争水平较低、充分竞争市场格局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物流自动化
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一般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RA),它由多层货架、搬运小车、周边设备、计算机控制及通信系统组成,能在任何货位存储和取货。物资控制、管理要求实时、协调、一体化,信息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仓储自动化技术的核心。
物流系统由立体仓库、各类缓冲站、运输设备及物流控制管理系统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物流系统的目标就是高效率、台理化地利用全部储运机械。对从毛坯采购厂到成品销售出厂全过程中的物流进行控制和管理,满足生产各单元的需求,达到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物流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生产过程的目标。
物流自动化管理技术拥有很多优点:物流系统由于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的要求,适于采用分布式多进程的监控管理方式。将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分解,形成若干面向服务对象的物流中心(每个中心包括若干缓冲站及为其服务的AGV和自动仓库)。各物流中心既能独立运行又可通过上级机构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物流运输任务。
物流管理还涉及到物流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等问题。物流系统设计及仿真,目前主要是用计算机开展柔性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计。物流设备的选择与布局优化,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AGW设计与调度,缓冲站设计,工业机器人功能的开发与应用,物流系统的评价分析等都是现代化物流设计正在解决的问题。神经网络,模糊控制,面向对象设计等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应用,物流系统设计正朝着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五、结语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存在问题;创新策略
就目前而言,现代社会追求的是高效率的信息共享和流通,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于其中,能够积极调整物流发展战略,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优化物流管理的整体效果。
1我国物流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日益发展,在其背景下兴起的物流管理事业也要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真正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服务,这样才能够优化整个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高物流管理的整体效果。与传统的物理管理相比,新型的物流管理事业是对其创新和传承,主要是依托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整个物流管理发展更加科学化、便捷化,从而实现整个物流管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主要是朝着多样化、满足客户需求为主的方式,因此需要将物流与信息二者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订货制度,按照仓库实际需求和运送方式进行配送,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双方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共享。现阶段,我国物流管理主要分为仓库的管理、库存的管理以及运输的管理三个环节,以上都属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发展的内容[1]。
2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物流管理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物流管理基础设施单一
所谓物流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物流在实际运输和管理过程中的通讯设备、仓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交通设备等诸多方面,但是这些因素仍然存在滞后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整个物流管理的效果和水平,使整个物流企业处于落后、单一发展的状态。但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物流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基础设施单一,从而影响了整个物流管理的发展水平。
2.2缺乏物流管理监督体系
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监督体系,这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物流企业长期处于供求和需求的不同状态下,因此难以建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尽管电子商务已经融入到了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但是还有很多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设备、投入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更加杂乱无章,从而阻碍了我国物流管理事业的发展,各个部门之间也无法正常运行,从而无法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进行创新。
2.3物流管理信息程度较低
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整体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和水平较低,而且专业化知识和技术能力不高,严重影响了整个物流管理工作的创新,无法实现各部门、各区域、各行业的协调和发展,直接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的发展,尤其是在整个操作环节上存在很大问题,大量的人工操作直接影响了我国物流管理信息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无法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缺乏必要的技术交流,从而无法进行创新和发展。
2.4物流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物流管理人员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积极的优势和作用,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物流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整个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很多物流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常存在消极怠工的情况。另一方面,还有很多物流管理人员自身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能力较低,无法清楚地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作用,也没有具备熟练的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严重制约了整个物流管理的发展[2]。
3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策略
3.1积极引导物流行业的发展
要想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对于物流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就必须积极引导物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要以技术为支撑,以科技为动力,这样才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从宏观层面来看,需要加强对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和引导,并给以政策支撑,从而逐步完善物流管理制度,引导物流企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就是要健全物流管理立法,对于其中的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规范,真正使得物流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明确每个物流管理部门、每个物流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其协调作用和机制,优化整个物流行业的质量和水平,使其发展更加系统化、多样化、整体化。其次,政府应该提供对物流管理行业的支持和管理,尤其是在资金和政策方面都应该给予支持,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物流管理工作创新。最后,从微观方面而言,物流企业自身也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这样才能够使物流行业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
3.2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体系
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融合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体系,创新物流管理发展模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实现物流管理的内外兼修,满足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二者有机集合,实现物流管理体系的创新发展,具体包括创新物流的配送方式、信息收集方式、以及自动化管理方式,提高整个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最大范围内实现配送,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物流管理体系实际发展的模式,寻找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其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体系,实现我国物流管理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优化物流管理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3]。
3.3提高物流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这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物流管理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职责所在,明确自身的职责,多学习、多借鉴、多请教、多看书,学习和借鉴一些优秀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创新;另一方面,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物流企业做出贡献,组织对相关物流人员进行培训,重新进行学习,实现我国物流管理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优化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发展效果。
3.4创新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在整个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物流管理除了要发展自身之外,还要创新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从而确保整个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第一,政府可以加强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从而提高整个物流行业市场的发展,确保其规范性和统一性,实现物流管理的规模化、标准化、制度化生产,实现物流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第三方发展,提高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利用集装箱运输管理方式和形式,从而实现物流管理的设备和车辆的运行,增强其业务能力和水平,为物流管理搭建一个安全稳定的平台,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方案和策略,从而实现我国物流管理行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3.5综合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
所谓现代技术主要是指智能化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的创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中,因此这对于我国物流管理行业而言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方面也要将现代技术应用其中,从而实现智能化发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物流管理模式,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发展。例如:实现商品的批发和配送,并且创新其工作方法和模式,进一步提高整个工作的效果,实现我国物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4我国未来物流管理创新模式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对我国物流管理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物流模式和管理的直接运转。这主要是指在物流行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跨企业和跨地区的功能性合作,进一步缓解资金和资源问题,提高整个物流管理的发展水平,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尤其是实现直接运转,增强物流运转的速度。其次,实现物流管理的零库存。随着电子商务的引入,要想实现零售商、供应商以及制造商三者之间的整合并不是难事,由于每个消费者都想追求物美价廉的服务,因此对物流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实现零库存,这样才能够满足双方的利益需求,实现零库存。最后,实现科学化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包括销售、流通以及生产等多种学科,从而丰富了整个物流管理的内涵和意义,尤其是将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于其中,要创新物流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优势,创新理论和成熟理论,实现物流管理的创新[4]。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因此将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创新发展中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我国物流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物流管理基础设施单一、缺乏物流管理监督体系、物流管理信息程度较低以及物流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通过积极引导物流行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体系、提高物流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创新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以及综合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等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还能够优化物流管理的效果,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郭翩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晓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电子商务,2015(01).
[2]陈文刚.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创新[J].物流技术,2014(23).
物流的职能信息化处理是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首要方向与趋势。其中包含了对物流路线的分析、物流信息的智能化处理以及现代物流信息的网络化管理。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正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特征,现代化物流的信息化处理使物品与物品之间建立起相互连接的网络,二者相互依存并且形成绑定模式,从而推向消费市场,并不断的拓宽服务形式,增加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物流服务。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其中物流信息网络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大多体现在物流信息通信网络化、计算机网络化和物流信息资源网络化三方面。通过这几方面的运行管理和操作,最终将物流信息应用系统构建为庞大的物流信息库,将信息库两网投入运行,可对物流的运输、存储、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的物流流程进行详尽的信息网络管理,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将物流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共享的模式,实现物流行业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发展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可不断的扩充物流市场,在经营中优化物流管理网络。例如,应用物流职能信息化处理可对物流时间段、路段、交通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筛选,便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物流路线选择和配送的过程。因此,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促进了现代物流智能信息化处理的推广,在优化物流整体产业结构的同时,推动了物流行业的时代新进步与发展。
2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运用
2.1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是指按照协议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无纸化和标准化最早被应用于美国的企业之间的业务贸易后来扩展到其他信息交换业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迅速普及为物流信息活动提供了更为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纸上贸易的传统模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物力人力成本,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发送一份电子单证只需几秒钟就可轻松完成,可进一步提高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经过长时间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发现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仍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a.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EDI进行推广后,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商业机密被窃取的现象,这是由于信息安全系统存在漏洞导致机密的泄漏;b.标准化问题。在这一方面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行业和不同国家的认真方式很难得到统一标准,因此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c.效率效应问题。电子数据交换所提供的是电子单证,这在是否存在于纸面单证同样的法律效益的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因此也是一个需要给予充分说明的问题。
2.2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的最初设想是应用于书信认证上,并同时发明了条码识读设备和译码器。自20世纪80年代时才得以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被应用于商业、邮政、图书管理、仓储等领域,甚至还有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超市管理。传统的条码属于一维条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二维条码成为了当今的发展主流。PDF417二维条码管理技术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技术,在军械装备器材包装上都有着PDF417的二维条码,可对各种器材和产品进行名称、规格、型号、单价、外观图、生产信息等大量信息进行编辑、整理和储存。二维条码还具有保密和防伪性能强的特点,在未来,PDF417二维条码将会在各行业领域中得以快速的发展,也将会成为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中应用的重要体现。
2.3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系统是一套能够进行全球范围内定位、导航的卫星定位系统。通过卫星信号的搜索和探测,能够准确的锁定观测点的具置,并且将经度、纬度等详尽的位置资料进行整理,具有精确的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可实现对地表、大气表层各项数据的搜集和编辑,具有收集、储存、编辑、分析、处理、输出和应用等功能。在物流行业的信息管理中,大部分是需要进行地理位置的锁定。因此,GPS和GIS在物流的产业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GPS和GIS技术相结合,可以满足快速定位、选择最优路线、路径导航、以及货物和车辆的实时跟踪等物流操作所需的相关服务。物流的具体动向也会通过GPS和GIS的应用,将信息传递到网路上,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和了解。
2.4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射频识别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射频识别技术最常见的应用是门禁系统。同时在动物管理、药品管理、航空托运货物管理、车辆识别等领域也逐渐得到应用。其中单单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以及防止盗窃而避免的损失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尤其是中国的消费者,再也不用在收银台前排着长队等待结帐。因为在消费者把一车商品推过收银台的短短几秒钟之内,系统已经完成了识别、录入、算账等所有功能。同时,射频识别技术也存在着成本高、识别准确性有待提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物流中的应用。
2.5基于传感器和串口通信的信息采集技术。
传感器和串口通信技术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之后已经相对成熟。早期的信息技术相关参考书在介绍物流信息技术的时候很少提及。但是随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传感器和串口通信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物流运作环节,尤其是生产物流。同时机器视觉系统经过“训练”可以识别产品上的数字、字母甚至是条形码从而采集产品基本信息。
3结语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物流管理;网络;创新;商务
一、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发展概述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下,物流管理形式以电子商务模式为平台,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达到了对企业生产、销售方面的转型和优化。
一方面,通过全面的物流管理,能够广泛收集客户的发展需求,根据物流信息,实时调整电子商务环境的采购方案、利润水平和采购计划。这一技术改革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环节上实现了良好的信息对接。并通过优化库存数量,调整物流运输、计划和配送方案等形式,及时进行物流跟踪和数据调控,降低产品销售经营中产生的物流库存。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精细化的管理流程,通过发展目标的设定、物流系统的完善、配送路线的管理、物流模式的调整,企业能够更加明确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实现物流、服务、成本的多方调控。在电子化信息的构建下,及时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并针对企业发展资源,确定最佳的物流配送形式,并实行精准的资源优化。对物流配送系统、第三方物流或其他企业合作方,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30多万家国有企业中,实现市场化经营模式转变的企业高达89.5%以上。140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分之一上都实行了企业改制。企业在改革的进程中逐步实现了对物流管理的科学化调整,并且尝试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融合条形码技术、EDI、MRP等电子智能技术,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
根据2016年世界银行的推测,我国物流费用在GDP上占有的比重达到了16.7%,是西方发达国家的1倍。在企业商务周转时间上,物流管理中加工和制造的时间不足10%,物流时间占到了90%。在企业生产成本比重上,劳动成本占不到10%,物流费用却高达40%以上。在库存商品与GDP的整体比例上,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不超过5%。从这些数据上看,传统物流分散、低效率、高耗能的运行方式较为严重。我国物流产业和德国、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而从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条件上看,我国的物流管理的发展局面也在持续拓展。全国货物周转量达到了4万亿吨公里,进出境集装箱超过了2500万标箱。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上,我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12.40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了12.7万公里、民航营运里程达到了150.29万公里,现代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规模逐步拓宽。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发展背景
尽管我国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总趋势良好,但是在物理网络定位、信息交换、的实践过程中,物流管理工作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物流模式急需发展创新
和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物流模式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发展是多样化的,包括信息物流、商品物流、经济物流等等。这些不同的资源相互协调、不断整合,实现了完善的商贸交易和便捷的商务运输。这一发展模式下,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厂商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事务配送关系。而利用现代化电子商务的开展,能够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势。同时,在管理创新上,旧的模式应对新的需求已力不从心。利用网络技术能够逐步突破传统物流的发展瓶颈,实现物理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2.电子商务亟待稳定发展
在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变迁之中,创新的根本源泉来于物理管理体系。在工业社会环境的发展下,物流产业的兴起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以二维信息运输市场为渠道的传统模式逐步远去,以电子网络为主导的三维电商购销市场逐步推进。这种产业的转型升级既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也能够实现电子商务、经济贸易活动的突破发展。
3.物流管理水平遭遇瓶颈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产业结合,在发展步伐上和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相互融合。这也使电子商务成了一种新的产业模式。人们利用手机、电脑,动动手指就能够娱乐、购物、消费,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网上交易的便捷。在看到电子商务发展优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水平遭遇着尴尬的境地。因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还处于初步探究阶段,所以在整体概念的提出上,较为落伍,物流配送的体系不完善,难以在传统和现代的物流理念之间获得发展。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标准化物流企业数量较少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物流行业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当前物流公司的组织规模下,大多以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无论是在物流企业的服务还是在管理技术的开拓上,都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
2.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缺失
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推进过程中,企业内部缺乏高标准的产业人才。
3.物流企业基础设施有待健全
从整体结构上看,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科研开发等方面,还未能够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在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中,缺少统一的法律文件进行限定,在经济贸易、现代运转、物流管理、电子信息等方面的融合上,诸多物流企业面临着尴尬的发展局面。
五、增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具体策略
1.培养专业人才,创新物流管理策略
首先,在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下,信息化已经成为塑造物流专业队伍的发展核心。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只有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强对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向客户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物流管理技术提供较多的增值服务。因此,物流企业要在交通、运输、仓储、信息、包装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思想解构。所以,要加强对人才的专业培养力度和创新培养力度,不但要培养“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性”的物流人才,还要从市场营销、心理学、经济学等不同的学科角色上出发,为“素质化”企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
其次,加大资金、精力、硬软件教育投入,吸纳一大批有能力、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物流人才。使他们都能够认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发展理念。确保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进一步丰富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使企业物流人员具备专业的物流配送经验,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再次,建立严格的招聘考核机制,实行“按劳分配”“优胜劣汰”的管理制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的、具有实践能力的物流人员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要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经验,立足当前的企业发展状况,对企业员工、管理者进行由下至上的人才培养,使企业和物流专业学校、机构之间能够构建一个融洽的合作关系。增加对企业人才的储备和完善,加大对物流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管理。要着力加强企业物流科研、创新体系,组织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实践小组,确保整体时间工作的效率更加高效,操作模式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机械化,从而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发展成效。
2.引进先进技术,构建开放物流平台
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始终保持着创新化、智能化的发展途径,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物理管理技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技术支持,使电子商务工作能够面临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从整体上实现“一条龙”式的物流管理服务。
在企业物流创新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通过细致的分析,对仓储技术、批发中心、物流平台等方面,进行全面高效的运作,确保物流技术工作能够更加健全。可以聘请现代物流企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逐步解决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在电子商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内外的信息对接和统筹,将物流配送管理、客户服务、在线信息查询、网络物流跟踪等环节进行精准对接,确保电子商务企业和经营企业能够形成全面的战略联盟,实现网络信息技术和物流企业的对接。使物流配送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为企业的商务运输、产品的开放经营、消费者的物流体验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3.建立生产合作,开放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企业和其签订的第三方服务平台。第三方物流处于企I的合作联盟关系,因此在商务工作中,能够按照约定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商品流通服务。
这种专业化的运作模式不但使物流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在商品流通的服务上,形成了专业化的产业运营模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平台能够给现代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新的选择。一方面,物流企业的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在确保物流企业发展效益的同时,也保证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之间的服务配合促使物流管理能够更加全面、专业。再加上由于合同规定的维系,继而使合作双方都处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摊的发展局面,所以在合作关系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全面性。这种专业化、全方位的物流发展模式,会发挥强大的推动力,促进电子商务物流水平的逐步提升。
4.进行宏观调控,发挥政府职能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下,物流是构建商务关系的重要步骤。通过物流的分散、汇聚和运输,能够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达成开放式的商务关系,但是,电子商务作为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之上的集约式发展模式,必须要借助于多种管理政策,才能够使更多的物流管理策略落地生根。借助于政府职能的监督和管理,企业物流的管理方向能够更加明确。
首先,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针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出台多项政策,辅助多种物流传输渠道。在保持运输质量的情况下,缩小物流工作的实施成本。在物流工作的整体解构上,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法,增加电子商务环境中物流工作的科学性。可以将现代物流分为了“一次运输”和“二次运输”,把运输压力“分段化”减弱。其中,一次运输实现了从中央仓储到配送中心的运输,二次运输是从配送中心到用户的末端运输。这两大阶段在物流传递的过程中,衔接着不同的运输形式,能够起到“1+1=N”的管理效果。确保物流工作、产品监管子在政府部门的调控下,实现更加强大的货物集散功能。最终促使综合物流中心与大型配送中心相辅相成,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广大物流工作者还要针对我国物流产业分散的情况,不断完善物流标准,调整区域物流行业规章和部门法规的相互统一。政府职能部门要和企业共同参与,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物流配送系统,加大对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电子商务物流网络的完善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策略的体现不单单表现于技术的层面,还体现在结构规划的发展层面之上。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一体发展,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凝心聚力,进一步拓宽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的服务产能,整合和优化各项资源,积极开展现代化商务物流服务。在高端物流人才供给上,培养具备专业技术的现代化物流人才,不断提升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健全物流管理体系,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技术。广大企业管理者也要保持开拓创新、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才能坚持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物流管理工作的发展步伐更加坚实稳定,更好的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竞争压力。要针对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深化具体推进策略,切实调整和规划企业物流管理体系,落实到位、多措并举,逐步树立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管理模式,使电子商务环境不断优化,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勇,李忠利.电子商务虚拟物流研究趋向[J].商业研究,2012(10):67.
[2]张丽娟.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下),2010(10):56-57.
机遇与挑战并存
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对促进现代物流的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快物流运作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产业链协同效率,促进供应链一体化进程;有利于解决物流领域信息沟通不畅、市场响应慢、专业水平低、规模效益差和成本高等问题,提高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支撑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物流信息化取得了重要进展,物流信息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逐步增强,初步显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工业物流信息化不断深化,供应链管理和协同水平逐步提升,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蓬勃发展,物流信息化和电子商务集成发展成为新趋势;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营模式不断创新,信息流对业务资源的调配能力不断提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重点行业基本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并在各自系统内部形成了有特色的信息服务体系;物流相关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点物流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采集和交换水平较低,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二是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大量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三是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水平较低,自主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四是物流信息标准制定和应用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因地制宜 大力推进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正在兴起,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日益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为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宽思路、务求实效,因地制宜地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
主要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提高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推动相关政府部门、重点物流行业、企业、军队等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运用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公益机制,促进物流信息的科学采集、有效利用、深度开发、有序交换和安全管理。全面推进物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全面推进各主体加强物流信息资源的集成应用。推进相关联主体的物流信息资源开放互联,以价值链为依托,以标准为支撑,处理好安全与协同的关系,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实现物流信息的互通交换,贯通信息链条,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联动和协同,提高物流的效率效益和服务水平。
提高政府部门物流服务和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推进铁路、公路、水运、邮政、航空、海关、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烟草、安全监管、工商、税务、公安、商务等部门电子政务系统中物流相关服务与监管职能的建设和完善。推动道路运输危险品监管平台和邮政业监管信息平台等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政府部门的物流服务和监管能力。开展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物流的跨部门联动与监管信息化建设试点,有效实施流向跟踪、状态监控和来源追溯,规范危险品安全管理,提高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物流的联合监管能力。
加快建设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公路、航道、港口、营运车辆,以及船舶动态信息、运输业户、营业性驾驶员、船员、身份信息和危险化学品等基础数据库,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信息资源的社会开放服务,提高社会化、市场化开发利用水平,促进诚信体系建设,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促进系统间必要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电子口岸等跨部门物流监管和服务平台的建设,着力实现跨境、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跨企业的数据交换,提高协同服务和监管水平。
提高政府部门应急信息处理和资源调度能力,促进重点生产、运输和流通行业与政府应急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提高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货运、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及仓储等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行业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升运输、仓储等基础设施及港口、机场、货运站场等交通枢纽的信息化水平,支撑物流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行。
推进跨行业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支持跨行业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着力促进多式联运和国际物流发展。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促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连接,提高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过程控制等管理和服务水平。
重点支持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全国各物流区域、节点城市、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和经济园区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信息的跨区域开放、交换和有效利用。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物流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发展。
充分发挥核心物流企业对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推进全程透明可视化管理,提高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物品拣选、传送、识别和储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和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单元化器具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优化供应链全程管理方式,缩短物流响应时间,提高物品可得率和资金周转率,降低平均库存水平和物流总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率和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