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6年10月底我来xx乡任职副乡长,分管农林水牧,近三年,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xx乡的农业总体发展情况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xx乡的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xx乡基本概况:
xx乡位于湖南芷江县东南部,乡政府距县城24公里,东南接怀化,西毗罗旧、岩桥乡,北邻罗旧镇。全乡行政区域面积74.01平方公里,下辖阳和田、庆湾、拾担、xx、干塘坪、柘莲、电冲7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2017年底全乡有3872户,总人口10739人。全乡多为丘陵地,地势比较平坦,有丰富的煤炭,紫色沙质岩、石灰岩等矿产资源,有xx、拾担、庆湾三个农贸市场,优质稻生产、两系杂交稻制种、柑桔、水蜜桃、蔬菜、三元杂交瘦肉型生猪养殖、黑木耳种植、稻田养虾等基地。境内有清水冲小一型水库一座,库容15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0亩,有金鸡冲、清叶、邓家界、洞山、双岔溪、葫芦冲、小路冲小二型水库七座,库容58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00亩。全乡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大部分靠外出打工为主。其中全乡水蜜桃1350亩,优质稻近1万亩,柑橘4000亩,香甜瓜340亩,金秋梨240亩,稻田养虾148亩,黑木耳40亩,生猪存栏3800头,香猪230头,肉牛110头、葡萄200亩、香葱80亩、猕猴桃50亩,并且每个山塘水库都有人承包养鱼。近年来,xx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深入发动集体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xx乡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农村农业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xx乡的农业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二、产业发展现状
xx乡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水蜜桃、黑木耳、香甜瓜、柑橘、梨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1年到2017年,柑橘、金秋梨产业出现老品种逐渐被淘汰,收购价低,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果园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柑橘、金秋梨果园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被淘汰了的品种,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柑橘、梨树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甚至近两年果农因为收购价低,而人工费较高,出现不愿意采摘等现象。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近几年水稻销售价格低,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全乡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农田处于荒废的状态。
(三)、水蜜桃、龙虾、黑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农村农业发展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农村农业发展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农村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此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xx乡的养猪产业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全乡较有规模的养猪场只有6个,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以及今年的非洲猪瘟的狂袭,严重挫伤了群众养猪的热情。水产养殖品种常态化,在市场上也未能占优势。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柑橘、金秋梨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群众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获取销售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有限。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提升本乡的综合实力,改变本乡的贫穷面貌。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加快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打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种养基地,力争每一个种植品种都能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推进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针对不占市场价格优势的老旧品种进行换代,不断提升新品种的质量。
(二)加强农业产业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投入结构,整合农业投入资源;二是加强对农业产业合作社的监测、管理和指导。三是加强对农业技术带头人的建设和培养。采取培训考察、专题讲座等有效形式,提高农业产业带头人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档次水平。进一步扩大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针对本乡的产业特点,着重发展水蜜桃、黑木耳、香甜瓜、优质稻的种植,科学管理,提升品质。
关键词 观光果园;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现状;发展思路;沈北新区
观光果园是政府倡导、企业实施、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新型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农业开发方式[1,2]。集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以农业、自然与文化资源为主要开发内容,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农业园区。我国各地各种类型、规模的农业旅游园区已经数不胜数,尤其是近两年来在国家对工业、农业旅游大力倡导下,农业旅游园区发展十分看好[3,4]。沈北新区拥有丰富的果业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果业生态空间,该区旅游业历史发展悠久,具备发展农业旅游的天然优势。成立观光果园是沈北地区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
1.1自然条件
沈北新区地处沈阳中心城市的北部,位于东经123°16′~123°48′,北纬41°54′~42°11′,区域面积1 098km2。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雨集中,日照丰富,冬夏温差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 520~2 750h,日照季节分布与作物生长期相适应。年平均气温在7.7~9.1℃,4~9月有效积温在3 000℃以上,适宜一季中晚熟作物生长。降水量受季风影响十分明显,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2社会条件
沈北新区地处东北城市走廊的枢纽重地、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南依沈阳母城,北接铁岭,东邻抚顺,西连沈西工业走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快捷。长大铁路、哈大专客,沈哈、沈环高速公路,101、102、203国道穿境而过,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仅30km,距大连港、营口新港和锦州港均不超过400km,沈阳地铁2号线和3号线直达新区。同时,新区内部“六纵三横”生态景观路网初步构筑起沈北绿色生态城市的全新发展格局。
沈北新区下辖5个乡、2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4个开发区和6个产业园区,有78个行政村和103个社区,共有人口40万人。沈北新区组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1亿元,同比增长32.6%;地方财政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240.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3亿元,同比增长36.7%;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同比增长16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1.7亿元,同比增长64.1%;农民人均纯收入7 648元,同比增长23.7%,新区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已位居沈阳市前列。
沈北新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怪坡、棋盘山、植物园、七星山、石佛寺水库等;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净居院舍利塔、石佛寺、辽双州城址、锡伯族民俗村等。全区居住着满、蒙、朝鲜、回、锡伯等10余个少数民族,素有“锡伯之乡”的美誉。
2沈北新区果业发展现状
沈北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果品、优质米、花卉、中草药、乳品、肉禽、生猪、饲料等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该区东部经济区林果产业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近20年来,随着林果产业的较快发展,已成为沈阳地区远近闻名的苹果梨生产之乡。沈北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长期以来摸索出来的实践经验,加快东部经济区林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始终坚持“改造老果树、引进新品种、大力推广寒富苹果栽植”的发展方向,坚持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寒富苹果栽植比重、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任务,以科技兴果为先导,实施优质无公害品牌战略,建设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现代农业。
目前,林果面积733.33hm2,占耕地面积的12%,其中主要以苹果梨和锦丰梨品种为主,现有面积520hm2,其他林果品种有李子、葡萄、山楂、南果梨和寒富苹果等。近年来,沈北新区首先引进沈阳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团,为东部山区种植寒富苹果和苹果梨的果农提供林果栽培、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果树防寒和套袋等先进技术,使果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果农收入成倍增加。在原来666.67hm2果树面积的基础上,2009年又增加了1 333.33hm2寒富苹果种植面积,以此推动2 000hm2林果产业基地的形成。
3沈北新区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伴随着林果产业多年来的发展,农民们对该产业已日久生情,对发展林果产业有热情,积极性高,林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每年都有新品种引进,农民尝到了甜头。做大做强东部经济区林果产业,在沈北新区上上下下已形成共识。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是沈北新区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总体发展思路是以马刚乡铁营子村为核心,以苹果梨和寒富苹果、锦丰梨为主栽品种,建设林果采摘观光区;以怪坡为龙头,在马庄子、莲花、千佛寺、洋什、铁营子、中寺等6个村,以洋什、帽山2个水库为节点,建设蜿蜒10km、连接棋盘山森林公园等著名景点的农业旅游观光带;以马刚乡工业园为核心,建设5km2的农(牧、果)产品加工区。规划遵循集中连片、产业聚集、因地适宜的原则,用高标准规划推动高水平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沈北地区成立观光果园具有可行性。建成后的观光果园集田园风光、垂钓、蔬菜水果采摘、餐住、娱乐于一体,以优美的环境、纯朴的民风、特色小吃为广大沈阳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目前,国内的观光农业园发展得如火如荼,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发展前景良好。沈北观光果园的建成必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更多人的就业,使沈北东部山区更快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5参考文献
[1] 许海南,张日清.观光果园景观要素初探[j].广西林业科学,2009,38(2):107-109.
[2] 李长团,裴铁雄.传统果园改建观光果园的发展思路[j].广西热带农业,2009(3):53-55.
关键词 新农村经济 现代化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产业经营工业化、农民参与工人化的目标, 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正确看待“三农”问题是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新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2)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现有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不长,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关系联结不紧密,从而使产业基地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低。特别是畜牧产业,在畜禽产品深加工上一直没有取得新的突破。
(3)农资涨价过快,幅度过高,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多年来,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经济体系十分脆弱,农民生产的盲目性未得到根本改变,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冲击较大。
2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与政策
2.1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是坚持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贯彻落实好生猪、烤烟、蚕桑、蔬菜、猕猴桃及花椒等产业的发展政策。二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继续落实好种粮直补等惠农措施,认真研究、全面推广粮经套作,稳定粮食生产。三是抓住当前春耕农忙季节,加强小春田间管理,及时掌握小春生产情况,强化大春备耕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管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工作。
2.2加强农村经济运行监管调控
一是稳定农资价格。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对批发零售各个环节进行调查监控,核定并公示农资销售价格。尝试建立农资直销网络,联系化肥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将化肥营销网络延伸到乡村,降低农资流通成本,直接让农民受益。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特别是在春耕、夏播期间,加强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缺斤短两、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强化物价监管调控,由物价、工商、公安、镇乡政府等组成监管调控工作组,准确把握农村市场商品价格,杜绝哄抬物价的行为,适时监管农资价格走势。
2.3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前提,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培育当地土地流转市场,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管理机构,培育流转市场,规范流转行为,督促乡镇落实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引导土地流转真正提上工作日程,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主要作用,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群体集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
2.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
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结合农村实际,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要充分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民的技术培训,从文化程度和经营技能上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2.5优化就业结构,拓宽增收空间
向种养业深层次开发,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和进一步提高特种作物的效益,使农民不仅在种、养等生产环节上增加收入,而且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流通等经营环节上创造收入。鼓励剩余劳动力向外地转移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制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特色和对口培训,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3结语
总之,要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增长逐年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大幅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我国进入了“十二五”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加速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即受到一定的制约又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形势之下,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进行探寻。
1.贯彻可持续发展观,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就包括稳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近7年间,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增加,但是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和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对于粮食的需求也明显的增长。同时,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极端天气频频出现,这些都给我们提高粮食产量带来了困难,如何保持粮食供求的平衡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评定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详细分析施用各种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在保障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完成新增的产能任务,落实粮食储备任务;严格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完善耕地保护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严禁随意征占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确保基本的农田面积;把相关的学校、企业、农户联系起来,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研体系,通过科研创新提高亩产量。
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所拥有的劳动力、固定资产和其他资源在各产业间的分配关系的体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一系统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各地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农林牧副渔之间的结构趋向最优化发展,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推动其他各业的发展;要掌握市场的动态信息,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工业;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建立示范基地;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仅注重量的扩张更加注重质的提高。
3.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近几年来,国家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提高对种粮户的直接补贴水平,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同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政策,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科技人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保险的险种和覆盖面。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加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这些政策有效的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挖掘了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民提供了创业空间,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十二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坚持这些惠民政策,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另外,还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实施更多的惠民政策,以保证和提高农民收入。
4.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国务院日前发出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创新流通方式,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在引进高新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因此,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到现在,全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超过50万家。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密切干群关系和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的纽带,是通往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还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还很不完善,要最大化的发挥其效用,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需要各地群众作出长期的努力。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科学有效的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5.开拓农村市场,优化农民消费结构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仍在继续,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反观农村市场却是日趋活跃,因此,农业想要发展,必须重视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要加大“家电下乡”的推广力度,一方面扩大品种,另一方面要增加补贴,搞好售后服务;要规范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完善日用品和农产品流通网络。继续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农超对接”、“家电下乡”等工程,不仅能够起到拓展农村市场的作用,还能引导农民优化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合理与否,与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源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十二五”期间,通过各项措施的综合运用,力争要使广大农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上升,增速继续超越生存型消费。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力建设新农村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村民生的迫切需要,也会催生更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因此,要突出抓好以大中型河道治理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按期完成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设施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保证农民的灌溉用水;鼓励农民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进程,保障农民日常饮用水的安全;提高林牧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产业发展保障能力。“十二五”已经迈入了第二年,各地各部门都要在继续完善和深入实施现行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思路,出台新的扶持政策,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以建设“旅游大县”为契机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发展。最近,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在咸阳考察时又指出,要紧密结合实际,全面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做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农村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加快资源优势转化,靠科学的理念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是推进地区社会文明进步、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撑点。淳化是一个国定贫困县,县内龙头企业少,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受观念、资金等方面的瓶颈制约较为严重。但淳化县境内生态资源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38.6%,可谓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周秦汉唐均为京畿要地,秦汉时期以“三辅名邑”誉满九洲,时期曾是陕甘宁边区南大门,拥有秦直道、*、唐“三阶教”刻经*和*反击战旧地、*故居等各类景点30多处,加之淳化离西安、咸阳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又是世界三大苹果优生区之一,绿色果品、肉蛋奶、蔬菜及特色小杂粮等无公害农产品倍受都市人青睐,发展绿色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教育和“农家乐”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去年10月,县十五次党代会审时度势,立足资源优势的转化,按照“以旅游带动生态园林山城建设,以生态园林山城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的思路,确定了建设旅游大县、果业强县、生态名县的奋斗目标,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证明,“三大目标”的提出是符合淳化实际的,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不仅更新了群众的思想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淳化的知名度,使来淳化的游客和投资商日渐增多,仅今年第一季度来淳化的游客就达10.5万人(次),合同引进项目6个、引进资金4.71亿元,带动了淳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在全县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目前,我们要按照省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依靠科学的发展思路,进一步突出绿色主题,实施重点突破,全力加快旅游大县、果业强县、生态名县建设步伐,以此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促使经济社会呈现出更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建设生态园林山城,靠良好的招商环境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中心城市的建设水平标志着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和开放水平。建设旅游大县,首先要建好县城,要以县城基础设施的改善来优化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引进龙头企业和大的项目与资金奠定基础。为此,一要围绕建设人居环境佳、开放程度高、创业条件优、区域特色鲜明的生态园林山城和西咸都市圈“绿色生活基地”的目标,加快实施甘泉湖、梨园广场、兴淳塔、淳化图书馆、县城正街改造、县城“穿衣戴帽”、垃圾处理场等近期县城建设“十大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努力打造“半城山色半城绿、一湖清水两岸城”的生态园林山城新景观;二要以创建全国卫生县城为目标,加大县城卫生整治力度,全面推行临街门店卫生“四包一管理”和城区卫生“包段包干全天候保洁”责任制,建立完善科学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干净、卫生、清新的县城环境,使县城面貌在短期内发生巨大变化;三要以县城建设促进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千方百计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让游客和投资商在淳化“住得下、留得住”。
1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福禄镇位于重庆市梁平县东部,东与曲水乡接壤,西与蟠龙镇相邻,南抵石安镇,北达原城东乡。
1.1 粮食产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392km2,全年粮食总产量18003t。其中,小春播种面积10.42km2,小春粮食产量2725t;完成大春粮食栽种27.97km2,大春粮食产量 15278t。其中水稻10.34km2,玉米7.43km2,其他杂粮10.2km2。
1.2 油料作物
油菜种植面积6.67km2,其中,完成高产油菜核心示范片0.67km2。芝麻种植面积0.07km2。
1.3 蔬菜产业
蔬菜总面积11.15km2,总产25765t。其中,种植辣椒2.52km2,榨菜3.33km2。实现菜农收入3683.61万元。
1.4畜牧产业
完成大牲畜出栏1780头、生猪出栏36940头、山羊出栏5750头、禽类出栏622960只,完成肉类总产4207t。
1.5 蚕桑产业
全镇共有良种桑树1.67km2,养蚕涉及8个村,年养蚕六季,共交售蚕茧9296kg,平均单产52.52kg/张,平均单价24.24元/kg,张效益1273.27元,蚕农满意度达95%以上,实现蚕农收入22.53万元。
1.6 竹木生产
森林总面积达36km2,其中,经济林4km2;竹子总面积13.33km2,其中投产5.33km2, 实现产值600万元。
1.7 水果产业
水果产量539t,实现产值158.45万元。
2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
2.1 粮食总播种面 积稳定在38km2(含复种)以上,年产量达1800t、人均确保仓储不少于650kg。
2.2油料作物总面 积稳定在6.67km2以上,主推品种有:油菜、芝麻、花生、大豆等,实现农民年收入750万元。
2.3蔬菜总面积稳 定在11km2以上,产量达26000t。其中,榨菜3.33km2、辣椒2.67km2、南瓜1.33km2;实现菜农收入3700万元。
2.4良桑管护面积 1.67km2,年养蚕500张以上,产茧2500kg,产值60万元以上。
2.5畜牧产业 完成大牲畜年出栏2000头、生猪年出栏4000头、山羊年出栏6000头、肉兔年出栏3000只、禽类年出栏 65万只,完成肉类总产4300t。
2.6竹木生产 森林总面积达36.67km2,其中,水果工程造林1.33km2、社会造林3.33km2、经济林4.67km2;竹子管护总面积13.33km2,其中投产6.67km2,实现产值750万元。
2.7水果产业 总产量 550t,实现产值160万元。
2.8中药材产业 稳定发展确保3.33青蒿为主、带动培育其他中药材有序发展;年创产值500万元以上。
2.9蜂蜜产业 到2015年新增养蜂10000群。
3产业发展思路
3.1 紧抓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3.2 巩固发展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3.3 积极培育后续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3.1 加大扶持蚕桑产业
(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同时,在农业中心专门设立蚕桑产业办公室,具体抓好蚕桑产业发展工作;(2)广泛开展好对农户的宣传发动工作,激发广大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3)在辣坪、四安村分别建设各6.67公顷的良桑样板片,充分发挥示范样板带动作用;(4)积极向上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
3.3.2 发展壮大药材(青蒿)产业
全镇有药材(青蒿)总面积3.33km2,一方面组织青蒿专业合作社做好品种选良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动员各村认真宣传,科学布局,大力发展青蒿种植。
3.3.3 培育发展水果产业
全镇现有水果品种较多,梁平柚、红橘、碰柑、高山李子、清香核桃等总面积2km2。
3.3.4 稳步推进蜜蜂产业
利用林地空间资源和万亩油菜花蜜资源,实施林中养蜂和流动放蜂模式,到2015年新增养蜂10000群。
3.4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快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发动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工作上来,抓住机遇,搞好重点工程建设,带动面上工程建设。(1)切实抓好交通建设、水利建设、扶贫、土地复垦、土地整治、专业市场建设等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2)切实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加强支农资金监管,确保使用规范和使用效益;(3)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大力推行“一事一议”,规范农民自主筹资筹劳机制,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益性设施建设。
4 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4.1各项产业发展 任务重,加之产业争夺劳动力现象突出,及市场抗风险能力薄弱的冲击,部分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受挫,工作难度较大。
4.2农业产业产出 效益偏低,农户积极性受到影响。
4.3我镇辖区内初 加工企业有待增加,目前农业加工企业仅3家(大米、菜油、榨菜),且规模和数量不足,工业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4.4农业标准化程 度不高,精品、名牌农产品少,农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4.5农业社会化服 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少,手段单一。
关键词 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成就;挑战;发展思路;浙江龙泉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282-02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辖8镇7乡4街道444个行政村,人口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64万人,国土面积3 059 km2,耕地面积16 520 hm2,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4.2%,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主要生态指标处于全国前茅。近年来,龙泉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山区特点和自身发展基础,依托山地资源、气候和生态三大优势,围绕“产业上山、农民下山、生态创业”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创建,加快推动山区高效生态精品农业发展,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2亿元,同比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 906元,同比增长10.4%。
1 龙泉市“十二五”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龙泉市以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为前提,以农业“两区”建设为主要抓手和平台,全面推进农业基础建设,坚持精品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茶、菌、蔬、畜”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果、药”等特色产业,拓展农业生态保护、原料加工、休闲旅游等农业功能,促进了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1]。
1.1 农业“两区”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通过全面按照良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等“五良”标准,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为设施完备、土壤肥沃、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的高标准吨粮田。到2015年底,已经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 920 hm2,创建千亩示范片6个。二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省政府现代农业区“125”实施计划要求,龙泉市制定并实施了龙泉市现代农业园区“2315”建设计划,到2015年底,已通过省级验收完成综合区2个,产业示范区2个和精品园6个。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龙泉市多次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批示,并多次在省、市召开的农业“两区”现场会上做典型交流发言。
1.2 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龙泉市通过实施“食用菌提升、特色茶翻番、蔬菜扩量提质、生态养殖业培育”等产业发展计划,农业主导产业培育成效显著,先后获“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中国黑木耳之乡”“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建设示范市”“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荣誉。2015年全市生产代料香菇0.8亿袋、代料黑木耳1.2亿袋,全年可实现食用菌产值8.4亿元;全市建成茶叶基地4 053 hm2,产量2 290 t,产值3.252亿元;蔬菜播种面积 6 673 hm2,产值3.83亿元;全年生猪饲养量21.2万头,家禽饲养量236.85万羽,肉类产量14 562 t,畜牧业产值3亿元。
1.3 农业生产主体发展迅速
“十二五”期间,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从2010年的48家增至7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丽水市级25家、龙泉市级4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天和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备案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4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7家,省级示范合作社7家,丽水市级示范合作社12家,龙泉市市级规范化合作社104家;备案家庭农场175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
1.4 农产品品牌建设持续推进
截至2015年底,全市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1个、浙江省名牌农产品5个;注册了“金观音”茶叶、“龙泉绿”蔬菜和“龙泉黑木耳”三大公用品牌商标;“龙泉香菇”“纳富特牌灵芝”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菇”,“龙泉黑木耳”商标成功注册;累计认证“三品”生产基地136个,面积12 667 hm2、畜0.9万头、禽52.5万羽,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5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14个;“龙泉灵芝”及“龙泉灵芝孢子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龙泉金观音”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龙泉黑木耳”获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
1.5 农业生产设施有较大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市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21.158万kW,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1 607、167、2 447 hm2;食用菌、山地蔬菜、茶叶喷滴灌设施面积分别达到1 247、633、933 hm2,山地蔬菜避雨大棚栽培面积达到200 hm2;建成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169处,建池总容积11 460 m3,堆粪发酵池3 022 m3,年沼液利用5万t[2]。
1.6 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
龙泉市利用龙泉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条件,做好农业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区(点)目前已增至23家,其中国家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1个,总产值从5 951万元增至9 119万元。
2 “十三五”龙泉市生态精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5年,也是加快推进龙泉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的关键5年。龙泉市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既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除了经济增速下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快速上升等共性挑战外,龙泉市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还面临着特殊的困难。
2.1 农业发展要素制约明显
龙泉地处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地土地资源不利于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农业生产更易受到先天地理条件、恶劣自然环境、极端天气条件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高于其他平原河谷地区。
2.2 农业主体素质较低
龙泉市农业产业主体分散、碎片化情况严重,农业从业者文化程度、科技素养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据第6次人口普查:龙泉市农业从业者中初中学历以下占比达95%以上,平均年龄高达55岁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将对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
2.3 农业经营规模较小
龙泉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尽管提高迅速,但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占农业经营者比例偏低,农业生产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给农业产业合作经营、规模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3 龙泉市“十三五”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思路
3.1 明确“一个发展方向”
龙泉市“十三五”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方向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和观光休闲养生农业体系“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农业3.0、农业4.0转变。
3.2 抓好“两项任务”
通过落实好“补短板、降成本”两大任务,切实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3-4]。
3.3 突出“三个重点”
3.3.1 突出循环发展,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区。全面深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创建,围绕“一控两减四基本”目标任务,抓好兰巨、八都2个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以及14个示范主体建设,以点带面,全境域、全领域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现龙泉市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3.3.2 突出产业培育,打造绿色农产品主产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现代生态精农业产业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茶菌蔬”三大主导产业和“果药牧”等3个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三品”生产,提高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3.3.3 突出农旅融合,打造山区美丽产业样本区。以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加快推进兰巨现代农业园区观光核心景区打造,充分利用龙泉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条件,做好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生态精品农业文化内涵,延伸农业产业功能。
3.4 强化“四个坚持”
3.4.1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一是充分利用市校合作平台,加快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优势,培育高效生态精品农业;二是加大科技推广服务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
3.4.2 坚持以生产经营为抓手。一是加快生态精品示范创建,增强经营主体活力,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深化农村产权体制改革,激发发展内在动力,以体制创新促进农村、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3.4.3 坚持以市场品牌为抓手。一是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生态精品农产品,着力提升龙泉黑木耳、龙泉金观音、龙泉绿三大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龙泉特色的生态精品农产品竞争力。二是大力促进农产品营销服务,加大农产品营销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建好淘宝网“特色中国・龙泉馆”,推动农商有效对接,借助农博会、品牌大会、鲜活农产品网上促销活动等,宣传推介龙泉特色的生态精品农产品。
3.4.4 坚持以社会化服务抓手。进一步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建设,充实专业技术力量,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力开展科技下乡送服务活动,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项目,促进农业信息服务手段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实现农业信息精准入户、服务方便到村。
4 参考文献
[1] 叶君勇.莲都区“十三五”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研究和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2):1-2.
[2] 叶君勇.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4):547-549.
1 昌吉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代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评判指标和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参考农业部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和指标,对照分析昌吉州各单项指标,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等指标单项发展水平较高,均已超过初步发展阶段标准: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单项发展水平较低,均未达到初步发展阶段标准。十项指标综合后昌吉州现代农业综合水平超过了起步阶段标准。初步测算:目前昌吉州现代农业综合水平达到起步阶段的143%,达到初步发展阶段的87%,达到基本实现阶段的55%。也就是说当前昌吉州农业总体处于现代农业初步发展阶段。
2 昌吉州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昌吉州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盐碱化、沙化逐步加重,水资源矛盾突出。
2.2 推广体系不健全
昌吉州72个乡镇中,农技服务存在盲点。每年重大农业科研项目理论研究的多,科技成果实际推广运用的少。
2.3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产品加工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 昌吉州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紧紧围绕农牧民持续大幅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以完善投入机制为基础,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保障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昌吉州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15年达到1.48万元以上。整体实现万元州目标。农牧民合作社入户率达到7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业支撑体系、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率先在全疆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
5 昌吉州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工作
5.1 提升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加快建设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建成200万(667m2)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基地,总产达到100万吨;二是稳定玉米面积,建成120万(667m2)高产优质玉米基地,总产达到90万吨;三是优化棉花区域布局,抓好优势区域生产,建成120万(667m2)高产稳产优质商品棉基地,总产达到18万吨“十二五”末,昌吉州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覆盖率、高效节水灌溉率、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
5.2 加快六大新型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建成乌昌地区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和反季节蔬菜应急储备中心。“十二五”末昌吉州设施农业发展到22万(667m2),其中温室12万(667m2)。
二是加快种子产业发展,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制种基地、研发基地和集散中心。把两年一届昌吉种交会办成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辐射中亚南亚的国际性种子交易会。“十二五”末昌吉州制种规模发展到65万(667m2)。
三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加快以加工番茄、马铃薯、红花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十二五”末,昌吉州特色农业种植比例占播种面积的30%以上,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50%以上。
四是加快贮藏保鲜业发展。“十二五”末,昌吉州储藏保鲜能力发展到50万吨以上,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五是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十二五”末,昌吉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5万(667m2)以上。占播种面积的30%左右。
六是积极推进创意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家庭认养、绿色疗养、休闲观光、特色产品采摘等创意农业。力争到“十二五”末,昌吉州创意农业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5%以上。
5.3 加强五大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完善州、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强化队伍管理,放开搞活经营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检验检测网络。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基础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加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乡镇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实完善农业信息员和农业专家队伍,提高装备水平,提升服务效果。
四是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县、乡、村三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络。
五是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体系。开拓创新,建立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参保率。
6 昌吉州现代农业发展措施
6.1 抓项目促发展
加快制定、完善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围绕规划,积极打造、争取一批重大农业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助推昌吉州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6.2 转变发展方式
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经营成功模式,重点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大户带动型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扩大合作社统一经营土地规模,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6.3 加快外销平台建设
以办好郑州、上海、北京、福建“四大展会”为契机,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建立集散分销渠道和营销网络,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扩大外销规模。
园林花卉
(1)攀西地区荚蓬属植物资源 潘天春 李佩华 梁剑 罗强
信息荟萃
(5)重庆市财政突出“五大重点”耕作美丽乡村 无
园林花卉
(6)自贡彩灯公园规划设计探析 张军昌 张建林
信息荟萃
(12)重庆市农产品将建“户口档案” 无
园林花卉
(13)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邹敏 刘奕清 先旭东
信息荟萃
(16)重庆市南川区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无
园林花卉
(17)升钟水利工程废碴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探讨 罗建碧 邱建华
(21)华北地区盐碱地白玉兰栽培技术 桂炳中 徐现杰 马晓辉 黄韬 及瑞芬
信息荟萃
(23)重庆市永川区扎实推进六大农业产业发展 无
园林花卉
(24)影响市街桂花开花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马跃 刘华敏
栽培与植保
(26)乌皮樱桃大棚避雨栽培效果初报 唐元华 张敬
(29)浅谈全膜玉米在榆林市榆阳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飞宇
(31)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效果初报 张亚东 胡成香 周远秀 袁文斌 谭监润 冉峰
(32)“水稻-大蒜”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许洪富 杨秀洪 郭忠印
(35)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郑良永 郑龙
(38)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淑兰
(41)云阳县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李大成 黄丙春
产业发展
(42)重庆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唐双福 史思茹 黄永东 唐维超
(46)柳江县青花梨产业现状、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梁志全 喻忠刚 韦初举 韦启光 梁丽梅
(50)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产业化发展思考 彭南飞
信息荟萃
(52)重庆市农委五项措施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稳 无
产业发展
(53)梁平县黑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方绪彪 刘兆俊
农业经济
(56)垫江县全力推进“五点三区”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 黄晓容 周杨 王金涛 张东 黄静
(61)试论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 程勇
(65)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 樊兴丽 布海东
(68)酉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黄修文 冉强
&nbs
p; (71)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喻小倩
城乡统筹
(74)巫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思考 王继平
品种推介
(77)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有明 邓武明 周燕 文凤君 黄华磊 唐尚同
信息荟萃
(78)第三届重庆采茶节开幕 无
品种推介
(79)杂交一代新品系‘惠丰'苦瓜栽培技术 谷九益 胡道荣 陈兴瑜
农事月历
(81)重庆市3月农事建议 无
无
(84)陕西扶风县瑞欣果树苗木专业合作社 无
编委/专家风采
(85)编委风采 无
(85)专家风采 无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