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处速发展的阶段,整个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很多小城市在这段时间的发展后,一跃成为国内经济数一数二的大型城市,并且还在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达到了巅峰,许多农村地区就是在这种大发展的趋势下逐渐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相比以前的农村,现在的农村不仅生活条件堪比城市,在经济上也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且不是所有的农村经济发展都很快,还是有大部分的地区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发展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面积地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总结发展过程当中的劣势和不足。
1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几十年的农村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发展的底子还太薄,发展的基础太弱,且面临很多经济压力,因此很多农村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难题。
1.1设施不完善,综合生产能力不够高
一些基础的设施不仅是保证生活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而在很多经济特别落后的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比如供水供电,道路交通等,这些设施对于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是必须的保障,没有这些设施人们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无法进行,而在一些落后地区,这样的最基本的设施都不完善又谈何发展,所以要发展农村落后地区,基本设施要先保障。另外,农村地区的主要生产力来自于农田,农田作物高产维持农民生计,同时也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但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在水利设施上不完善,绝大多数的塘堰,水库,沟渠等因为没有得到关注和资金投入管理而出现许多问题,而导致很多洪涝旱涝灾害,沟渠堵塞等,不仅没能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水利条件,反而带来许多灾害,这样的条件下农作物产量不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自然就低。许多的新农村建设仅仅停留在表面,许多农村虽然投入很多资金修路造桥,但大部分的成果都不合格,农村的水泥路质量不高,甚至很多还是泥巴。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很多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1]。
1.2现今的土地政策不合理
当今很多地区的农村土地管理政策还停留在落后的状态,许多制度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如:农产品的价格太低,同时附加的税额又高,导致有些土地被抛弃而荒芜的现象,再者是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有些地区由于农田水利设施不够,导致农产品产量不高,进而影响农民的种植生产信心,土地的承包关系自然不稳定。最后是短期式的承包方式容易对土地造成掠夺性,从而使得土地的质量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
1.3缺乏专业性人才及科技的开发
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在于农作物的产量,另一部分是人才的经营管理,尤其是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很多人们对这门行业存在一些偏见导致极少数高等教育毕业的人会从事这一行业,而农村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在经营管理方面意识又比较薄弱,这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此外,科技是促进生产力的重要武器,虽然现在已经在许多地区进行了农业方面的科技开发实验,但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资金投入不够使得这种科研技术开发效率不够。
2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足主要存在以上几个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问题的根本出发,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措施,整理策略如下:
2.1加大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解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当地政府要承担起一定责任,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水电等供应以及道路交通,保障农民的生活基本条件,此外,要重点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提高并改善农田的水利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资金的投入之后为使资金最大的发挥效益,政府人员要跟踪对资金的使用做好详细计划并跟踪管理。
2.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农村经济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因此,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建设的关键,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也是我们要做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新型合作形式实现集体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关系;完善农村的集体管理政策;支持集体发展经济的信用贷款。
2.3培养和引进人才
农村经济要上一个台阶就需要新型的人才进行经济管理,首先要提高基层人员素质,并进行专业培训,农村干部更要积极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加强工作能力,同事之间多进行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带领集体走上发展之路。除了农村自身人员的文化素质提高,政府部门要协助农民引进新型专业人才,只有学习和见识外界的发展,用新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农村的情况,才能更快的找到发展经济的道路。
3结束语
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农村还处在经济滞后的状态,在我国的发展背景下,农村的经济应得到更好的发展,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改善农村设施条件,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农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牛富英 单位:山西省太原古交市农技推广中心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2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以塘堰、水库、沟渠等为主体的基本水利设施大都年代久远,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中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一环,但总体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为运力不够、质量不高、道路宽度不够,结构单一,甚至有的地方还未通车,没有形成交通网络。水、电、通信设施比较落后,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设施不能承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通信网络不发达,满足不了农业信息需求。2.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落后。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力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耕作工具原始简单,大多时候还是靠天吃饭,土地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从事种植业,品种单一,质量低。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农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体制落后。农村农产品市场规模不大,运营不规范。农业市场不管是从规模、场地、监管还是农产品流通、产品质量来说,都处于初级阶段。农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刚刚起步且发展缓慢,承担不起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乡镇企业虽有数量,但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只能进行初级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形成现代一体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虽然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所发展,但规模普遍不大,覆盖面小,管理不健全,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2.3农业科技水平低、推广应用能力不足。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低,科技成果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处于低级阶段,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投入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虽然建立有多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规律相违背,人力财力集中在远离农村的省市级机构,而最需要支持的农村基层机构却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基本上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力量不足或没有,村级机构甚至是空白。政府对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效益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政府属性没有改变,在技术推广中注重科研特性,而不是以应用到农户田头为己任,农业科研脱离生产实际,使得农业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成效不足。城市化的发展,大批有文化、高素质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幼,农业人口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难。2.4农业政策不完善。土地政策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影响土地使用效率,导致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障碍多。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粮食流通市场未完全开放,粮食品种顺价销售困难,粮补不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2.5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缺失,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惠及广大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大兴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农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并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田间渠系配套。鼓励农业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第二,加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增加国家财政投资,对乡村进行硬化,路面拓宽,进行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交通网络。加强农村自来水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信网络,促进农业信息化。3.2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管理、加工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改变落后的农耕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第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改变纯种植业的单一农业结构,打造农、林、牧、副、渔多种产业并存一体化立体农业。在结构调整上推优淘劣,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第三,规范化建设。加大管理与培植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固定场所,扩大规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培植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入资本投入,加大技术升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改变农产品初级加工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供、产、销产业化的机制。第五,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3.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良好条件。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明确各级农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农业发展效益作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主要考核标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县以下一线工业科技机构中,使农业科技人才真正面向一线。加大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应用力度,依靠技术进步,推广节水型农业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农业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施药技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积极开展农作物抗病虫害治理研究和种子选育。开展农业科技教育与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普及农业科技知识。3.4完善农业政策。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依法界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村土地的产权保护。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加强市场引导,规范市场运作,加快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土地供求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第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深化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将商业性经营与政策性经营剥离,实现国企与其他粮食企业的同台竞争。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粮食市场的一体化。全面放开粮食经营,敞开收购、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保护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措施并举,加大农民种粮的给予直补力度,提高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直补种粮农民的比重。3.5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坚持贴近农村实际,按照城乡一体思路,兼顾地区差异,以保障基本民生为着重点,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着力解决因资金匮乏而产生的拖欠农村教师工资、办学经费不足、危房改造、基础教育负债问题。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农村卫生筹资体制,增强公共财政对村级卫生室的支持,让农村村卫生室承担起广大农民卫生预防保健任务。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其他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作者:彭华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密大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政策研究,2008(3).
[2]许绍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河北企业,2008(12).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为了满足人民所需,工业的高度开采以及利用率低,造成较大的排放量污染了生态环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这种循环经济有效的促进可持续战略的发展,本文将以我国的循环经济为研究探讨对象,分析其发展的趋势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产业体系
循环经济是由线性经济模式的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为了减少因环境问题造成的严重影响,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并以此实现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双赢局面。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原则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
循环经济最先产生于美国,在二十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他将地球比作太空中的宇宙飞船,这艘宇宙飞船只能通过不断消耗自身的能量资源得以生存,表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应该注重生态学规律,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生态环境随其共同发展。但是,这条理念却没有广泛地推广下去,人们只注重于对环境产生污染后的处理措施,减少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直至二十世纪末,人们才开始对其进行思想政策上的理论补充,开始注重其经济体制的运行。
(二)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主要是指对物质的闭环流动经济,由于二十世纪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实行,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一系列有关于循环经济思想的体现的理念,改变对资源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经济模式,形成物质闭环流动经济的三种关键性思路,促进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质性发展,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局面的目的。
(三)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一贯遵循3R原则,即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该项原则促进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协调,减少工业化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1、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作为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主要用于减少对于生产与消费运作流程中的输入物质的数量,减少物质化,懂得提前预防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被污染的现象,避免使其在危害发生后再想方案治理。
2、再使用原则。再使用原则是循环经济的第二项需遵循的原则,更加注重于过程性,主要是增加服务的时间,对已经使用过的物品进行回收再使用,提高物品的利用率,加强环保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3、再循环原则。再循环原则是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将所使用过的物品尽可能多地再利用,减少垃圾的输出,从而减少垃圾处理场的压力,将废弃物进行加工创造,使其变成新产品再次投入运用于其他领域。针对于循环经济的原则,不仅要遵循3R原则,还要注重产品生产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等,对其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选用易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对有害物质进行环境无害化的及时处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并将产生污染的能量转移至其他绿色能源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一)构建合理的物质材料循环体系
物质材料循环体系是循环经济于企业内部的微观视角中的基本表现,通过将企业内部所流失的物质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经过适当合理的加工处理后使其用于原来的生产流程或新的生产过程中,以减少物料排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现象,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创造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物料,保护生态环境。譬如二十世纪末的杜邦化学公司,它是当时最大的化学制造业,为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局面,放弃使用有害的化学物质,并创造性的开发使用耐用的乙烯材料等新产品,不仅提高了创造性,还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生态工业区
企业内部的循环具有一定得限定因素,总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料,只能从企业外部进行回收利用,组织循环。建立生态工业区就是将所有企业聚集起来,形成一种资源共享的局面,将从这家企业回收的废弃物料转换为另一家企业的能源,已达到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减少排放量,增加使用率,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立生态工业区,就需要企业重视废弃物料的排放问题,意识到废弃物料的重要性以及生态工业区所带来的企业之间的友好交流,确保废弃物料得到最大最优化的利用。
(三)建造静脉产业
于社会企业内部的循环,形成一种加强环境与企业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于社会整体的循环,要大力发展废弃物料的回收再利用,建立资源回收产业并进行加工,使其二次投入使用,这种的称之为静脉产业。譬如德国用于对包装品系列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双轨制回收系统,将回收的包装品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其所含的物质资源进行加工改造再使用,将能直接回收使用的包装品废弃物直接返回制造商进行使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以及生态环境的负担,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迅速,但其快速的发展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从认识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循环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一)认识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循环经济的意识不足。许多企业在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时,不了解其根本,以至于不能完善应用。其中,譬如产品生产制作后进行的末端处理,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污染,必须注重末端处理,但是随着污染物的逐渐减少,其所需成本却越来越高,使企业所获取的利益抵消于该末端处理所需的成本中,容易对社会造成恶性经济效益,制止了技术的改革创新。对于末端处理应尊重生态环境,遵守环境法规,提供优化合理的系统促进环境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关系的良好发展,提高环境的治理,推动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行进的发展速度,以及对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交流。
2、对循环经济没有全面的认知。因为诸多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理解仅仅存在于狭义范围内,认为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只要减少污染率即可,并未对其有全面的认知。循环经济是一种绿色文明的经济形态,更多的追求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与协调,注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模式,并以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达到共赢的局面。
(二)循环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还要结合计划经济体制,然而较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以及市场管理体制的作用下发展,若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就需要确保信息的及时全面,协调社会效益与个体效益之间的关系,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保证生产者以及消费者的正确有效的选择和决策;反之,如若不改革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就会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自然资源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
2、市场经济体制的自由化。过度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市场作为主导作用,并不能全面的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譬如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市场运作失灵,不能完全的发挥其作用;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市场仅仅能够对企业产生激励作用,不能确保效率。只有不受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局限性,严格执法守法,对于废弃物的污染排放大力控制并处理,将处理环境污染的资金计算入企业的成本之中,不受宏观政策所带来的影响,确保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环境标准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一直以开就是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废弃物的排放、化学用品的排放等,为了制止污染的严重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的环境标准,为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带来有效的依据。然而,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致使环境标准不够完善,其治理手段力度不足,掌握的环境标准的范围不准确,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够强,不能起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四)企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产品生产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获取的市场信息不够完善,影响企业的生产;在技术设备方面,企业更注重于使用进口的设备,花费大量的资金;在企业生产的结构方面,企业发展的规模较小且不集中,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不先进,没有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造成企业基础薄弱,只能以牺牲环境来谋取利益,缺少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结语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企业对于资源的高度开采以及利用率低,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绿色文明的实行。因此,要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相适应,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梅.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06)
[2]董玉瑛,刘静言,鲍雅静.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8(08)
一、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在农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不甚科学的地方。所以,必须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加以足够的重视。我国的现行很多战略性发展计划,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计划都与农业的科学有序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加快农业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必须不断深化加强创新,深化体制改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武装农业。在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节省了大量人力,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的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然而目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及时更新技术手段和农业观念,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
二、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各级部门对农业的投入还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了农业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由于投入不足,我国现有的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都还是20世纪80~90年代修建的,这些工程大多已超期服役,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农业抗灾能力明显下降。
2、劳动力人数逐年减少,劳动效率十分低下
随着全球的经济迅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拥入国外及国内的大中型城市,尤其是近几年妇女也出外打工的现象十分普遍,那么剩余的老人就是农业的主要劳动力了,他们本身文化素质就不高,有的就没有文化,又加上上了年纪,这样的劳动力,这样的劳动效率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们农业经济发展,更影响了我们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这方面已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3、农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农产品加工项目尤其是初加工项目投资较少、审批较快、易于生产经营、市场广阔且投资回报率较高,所以外商选择投资项目大多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而荒山、荒地、荒滩和未养殖水面的开发与利用等项目,因所需投资较多、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外商更缺乏投资兴趣。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外资更是很少涉足,因此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4、政府的补贴远远小于农民所承担的风险
在我国这种落后的农业生a中,农民的收入与其所承担的风险是不成比例的,这也就导致农民为什么走向国内外外出打工的原因了。因为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效率不高的农民,在风险来临之际,国家的补偿微不足道,使经济不是很富余的农民遭受巨大损失。也就有了农民大棚不敢种、鸡场不敢养、种猪也不敢多留、大白菜烂地里无人管理、玉米不收割的怪现象。孰不知这时的成本远远高于农民的收入,国家的象征似的补助对农民已经毫不起作用,也让农民灰心更是寒心。这方面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对策
1.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农业经济,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尤其是青年农民的科技水平,他们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农村的现有实际情况,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立多种方式,多层次的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远程教育、函授等学习途径,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技术的培养,农民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服务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行土地流转机制
关键词:畜牧业 经济 问题 措施
畜牧业是农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且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有利于改善和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
一、畜牧业经济发展所出现的问题
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而得到改善,从餐桌上来看,肉、蛋、奶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于是促进了畜牧业的大力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束缚着畜牧业。
(一)农村养殖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在农村,学历和素质稍高的人都进入了二、三产业,留下来进行农业活动的人大多文化水平偏低,技术能力不够,所以容易在养殖动物的过程中产生误区,在缺少资金、没有专业技术的情况下靠自身摸索着喂养,基本的方法都没有掌握,效益当然提不上去。
(二)没有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一些养殖人员对防疫的工作了解甚少,由于地方偏远或是交通不便,最基础的防疫工作也没有做好,也没有对猪舍、牛圈进行彻底的打扫和消毒。导致细菌和病毒感染,直接影响了动物的健康,也影响了养殖人员的经济利益。
(三)农村的污染问题
一些农村为了大力发展工业,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把生产废料和废水排入河中,影响了农村地下水的质量。而农村的居民和牛羊饮用的都是来自同一条水源的水。水质被污染,也就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另一方面,很多城镇把工业垃圾也排向了农村,这也对畜牧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市场秩序混乱
饲料厂家、兽医、肉类产品收购者、食品商都在和养殖者打价格战,导致养殖者最后得到的利益分配不均,利润大多流向了商人的腰包。或者饲料厂家为了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在生产饲料时偷工减料,导致畜牧最后出现安全问题和质量隐患,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禽类动物被检测出药超标。
(五)市场竞争力较弱
一些偏远的地方,养殖者很难对养殖设备进行更新,基础设施很落后,大多数还停留在人工养殖的阶段。而养殖者在进入市场的时候缺乏一定的信息支持,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而且降低了畜牧产品的价值。很难发挥出畜牧商品的优势,所以出现了生产成本高、销售手段落后、市场信息不灵等现象。
二、如何解决畜牧经济在发展中的问题
(一)提高养殖者的文化素质,让他们走科学养殖的道路
一些来自偏远农村的养殖者缺乏文化和素质,在养殖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所以需要普及并推广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现代化经营水平。首先要对他们进行科普知识方面的培训,转变他们陈旧的观念。而且帮助他们引进畜牧养殖的新设备,提高切实他们的技术、水平。
(二)建立畜牧养殖协会与组织
为了让养殖者有一个咨询和信息沟通的机会,有关部门可在当地建立和开设畜牧养殖协会或组织,一方面可以为养殖者的技术问题提供咨询,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规范操作、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的作用。
(三)实行规范的管理制度
按国家规定来设定质量标准,开设质量管理机构,规范养殖者的操作。在当地建立一个检测系统,引进高新设备和高技术的人才,并且采用全新的检验技术,在进入市场时,一定要严格检疫,以达到国家标准。目标是获得“畜牧产品无公害生产地”、“绿色食品”、“无公害肉类”的称号。
(四)提高生产技术
购买5―9层式的叠笼来养鸡,全封闭式鸡舍和饲养环境自动监测调节,对鸡舍的粪便和排泄物自动清理、杀毒、智能调节温度、饲料自动喂养、自动饮水系统,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会为养殖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五)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服务和引导的作用
目前,一些基层干部没有重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也没有对当地养殖者起到引导与服务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考核管理,让有足够能力的领导来带领当地畜牧业不断前进,推进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六)实行生态化养殖
生态化畜牧养殖是未来养殖行业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科学和技术不断的发展,生态化养殖的实现已经渐渐有了雏形。绿色无公害的肉类食品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在市场的占有率也越来越广。所以畜牧养殖者本身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把它与良好的环境条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大力发展。
三、总结与体会
畜牧业是农业中很重要的一个经济支柱,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畜牧业也越来越彰显它的重要性。因为畜牧产品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要想提高和促进畜牧业的经济,就要首先提高养殖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培养出“有能力、会养殖、会经营的”新时代养殖者,让养殖业走高质量、高产量、低成本的科学化道路。
参考文献:
[1]葛林清.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特点及趋势[J].养殖技术顾问,2013(1):212-212
[2]杨国军.对加强发展黑河市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2(18):25-25
一、我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我省对农业的投资严重不足。由于投入不足,农业抗灾能力明显下降,我省大部分七八十代建立的农业基础设施还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大多已超期服役。现有水库1/3带病运行,灌区工程基本完好率仅为33%,年久老化,效益衰退现象十分普遍。2、农业科技水平低,科技推广缓慢目前我省农业科技的现状,存在“三低一高”现象:一是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低。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转化成果普及率低。目前,我省此项比率为30—40%,也就是说成果转化后的2/3没有得到普及。四是农村文盲半文盲比重高,2/3集中在农村。农业科技水平低已经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3、农业生产规模狭小,滞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省的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平均只有5~6亩,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我省这样小的家庭经营规模,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科学化管理,不利于统一供种、机械作业、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和采用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加大了经营成本,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农村就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严重过剩双重户籍制度形成了城乡不平等的公民身份,就业、福利、社会保障对城市公民的倾斜,限制了农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割裂了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双重交换体制的存在,使城乡之间商品交换形成了剪刀差,而农民通过剪刀差向国家提供的资金,又不能在城市形成应有的投入产出效益,也未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政策上的盲目性,前几年绝大多数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纷纷倒闭,乡镇企业职工又纷纷回到了土地上务农。
二、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1、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切实增加农业投入
第一,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和农户增加农业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及外资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引导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农业投资。第二,应适当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这部分投资应考虑在财政中单列,专项使用,并使投入的份额和方式制度化、规范化。第三,要按照分税制的原则,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事权和支农范围。第四,对上级下拨的各种农用专项资金要依照业务部门提出使用意见,综合部门平衡把关,政策主管领导审批的原则,集中使用,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
2、完善农业家庭组织形式,加大农业产业化步伐
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大胆探索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农户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农民通过参与龙头企业的发展,还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等环节得到收入,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农民只是种养一个环节取得收入。积极吸收村干部、供销社负责人、治富能手、科技爱好者参加,引导他们学习技术,收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前购种、产中技术咨询、产后销售的服务,并逐步使其过渡为公司。
3、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业结构
把握区域经济特点,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把传统农艺精华与现代加工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基层政府要及时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创汇农业,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克服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和分散性,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实效,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使他们自觉接受科学的种田思想。
4、改变农业科研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换机制,使种子、农药、饲料、疫苗、农产品加工等单位逐步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成为科工(农)贸一体化经营的科技企业,或者进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缩短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周期。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是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5、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索适合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农业经济 发展 问题 对策
1.r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
农产品加工项目尤其是初加工项目投资较少、审批较快、易于生产经营、市场广阔且投资回报率较高,所以外商选择投资项目大多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而荒山、荒地、荒滩和未养殖水面的开发与利用等项目,因所需投资较多、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外商更缺乏投资兴趣。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外资更是很少涉足,因此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1.2农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农产品加工项目尤其是初加工项目投资较少、审批较快、易于生产经营、市场广阔且投资回报率较高,所以外商选择投资项目大多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而荒山、荒地、荒滩和未养殖水面的开发与利用等项目,因所需投资较多、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外商更缺乏投资兴趣。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外资更是很少涉足,因此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1.3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据了解,我国现行颁布的2万多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方面的标准只占10%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也为与国际接轨带来极大困难,使农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优势。
2.解决对策
2.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其决定于农产品的结构构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卫生水平等因素。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优质的原材料生产作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而这一前提条件的要素包括:通过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而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种养业良好体系。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扶持科研单位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
2.2以农产品特性为基础
任何一个区域的农业产业总是和其过去的历史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和人文精神等都会作为遗传因子影响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与活动方式。农业产业可以充分汲取当地的历史文化养分,利用所在这种历史形成的优势,通过文化积淀塑造品牌,形成具有一方特色的个性化品牌产品,从而获得市场和顾客的青睐。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融入着农业文化情感,实现着与消费者的沟通,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信赖的东西。农业产业品牌要根据农产品特性、消费者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
2.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
2.4建立品牌声誉信任实施机制
关键词:黄平;县域经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黄平县在紧抓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实施“四圈一区”战略契机的同时,紧密结合县情,重点推进“688”科技创新工作,县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县委党校在此过程中应思良策,开良方,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和助手。
一、黄平县委县政府正在实施和规划的发展蓝图
1.以实施全国民族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战略为契机,到2015年,GAP中药材基地达5万亩,建成中药民族药产业园区,创建1个以上中药现代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2.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为契机,实施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科技项目,到2015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产值1亿元以上。
3.以西南林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到2015年,完成低产林改造13万亩,工业原料林25万亩,特色果林8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4.以特色轻工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实施一批特色轻工业科技重大项目,到2015年,建成特色轻工业园区1个以上,实现特色食品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民族商品产值1亿元以上。
5.以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重点推进以生物育种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加大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开发保护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到2015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率超过50%。
二、黄平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氛围不浓。当前,落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不能敢为人先,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如近两年黄平在促进种、养殖业和旅游业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
2.基础设施条件差,竞争能力弱。一方面县、乡两级政府要挤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经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区位劣势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投资竞争力,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难度加大,大型项目难以落户。
3.支柱产业薄弱,带动能力不足。黄平县域经济发展缺乏鲜明个性,产品、产业结构趋同,停留在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上,工业企业少而不大,土特品种多而不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4.经济环境不优,发展合力不强。有的部门本位主义比较严重,在行政审批和办证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社会环境较差。有的地方特别是一些乡镇郊区,经常有个别人为一些无理要求聚众滋事,阻拦项目建设,使项目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5.经济增长点少,发展后劲不足。我县由于区位、信息、经济基础等条件差,经营机制、人才机制、融资机制不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明显不够,且流失严重,经济增长点匮乏。如县级金融机构为降低经营风险,惜贷而不愿放贷,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县域范围以外转移资金,造成县域经济“失血”,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仅靠自身发育发展慢,许多好项目、好企业无法发展,长期只能小打小闹,艰难度日。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1.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农产品为单元、产业链为主线、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技术集成、节本增效,推动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农机服务能力。以“一户一技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抓手,开展科技培训、科技扶贫、科技创业等活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提炼产业共性关键关联技术,通过对外开放合作,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立和形成,加强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应用,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3.加强谷陇工业园区、旧州特色工业园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引导科技资源向产业园区聚集,提升产业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园区高新化。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科技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产业园区先行先试,打造政策园区、体制园区、人才园区,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4.完善转化机制,加强转化投入,搭建转化平台,建立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推广产业化试验基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推手,加强科技信息搜集、分析、研究和运用,建立科技综合信息库,选择一批成熟度高的科技成果,强化示范推广,积极推介转化。
5.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科普工作示范县等示范建设项目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贡献率。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科技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把科技进步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加强科技进步村、科技进步乡(镇)监测推进工作。建立科技进步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量引进资金和项目。坚持以人为本,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品位与内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庭院经济;问题;建议
1 庭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领导机制不健全
庭院经济领导机构不健全,缺乏政策指导和实施方案。部分县(市)对庭院经济促农增收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个别县(市)建立了庭院经济领导小组,制定了发展庭院经济设施方案,但大部分县还没有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鼓励农户参与庭院经济的开发工作。
1.2 缺乏科学布局
庭院经济中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缺乏科学布局。一是农民群众自发的庭院经济活动随意性大,中长期发展策略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科学布局,整体管理处于落后水平。二是地区间、农户间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1.3 发展水平偏低
庭院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品开发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档次较低,缺乏增收潜力。总的来看,大部分农村发展庭院经济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大多农户庭院经济还在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简单经营、初级加工状态,规模小、效益低,庭院经济的组合发展优势还未发挥。其次,品种单一、数量小、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种植养殖还是传统型、大路货为主,稀有品种、反季节种植很少,品种单调,特点不突出,效益低下。除养鸡、鸭、牛、羊外,庭院养殖其它品种数量少、规模小,不能抵御市场风险。
1.4 服务体系和市场信息不足
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信息,市场经济意识差、销售渠道不畅。庭院经济是农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经济力量薄弱,市场信息、生产技术、供销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整,服务不到位。
2 发展庭院经济的建议
2.1 明确责任,各单位分工合作,加强领导职能
一是明确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发展庭院经济的牵头部门和引领、扶持、服务的地位。二是各县市党委、政府尽快出台进一步培育发展庭院经济的意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把培育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内容,抓好落实。县、乡、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庭院经济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措施,有专人负责,形成高位强势推动之势。实现特克斯县庭院经济2012年增收40元、2013年增收60元目标。
2.2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强培训,搞好服务
鼓励农民根据自家特点,灵活多样,大力发展短、平、快高效优质项目,在发展策略上做到“品种、质量、数量、技术”四个超前。传统项目上档次,优势项目上规模,技术项目上水平,以点带面,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庭院经济规模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强化庭院经济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利用先进技术的能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庭院经济带动型农户的资金技术扶持、经营管理培训、市场信息的服务,为发展庭院经济创造良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