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

第1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55-02

人文素养即是新时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我国在近几年大力推行人文教育,其中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础。新课改着力培养学生的素质,而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素材,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正确的观念,能和社会更好的融合。

一、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探究存在的问题

1、人文素养的内涵分析以及现状

何谓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简单的来讲就是人类的自我关怀,即对人类尊严、价值追求的关心和维护,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心灵的完整性。还包含人的自然情感、道德情感、审美理性以及宗教理性的统一,对人类留下来的精神文化珍视传承,全面的发展理想人格。现如今,人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责任感淡薄,缺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奉献精神。

2、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核心就是人文素养。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给人建立了精神的底子。这个任务,现如今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来。”其重要性在于形成正确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它能通过各种的人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形成人格、气质、道德和思维方式,让中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1、从教材中挖掘人文情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元素。还有着大量的人文情感,由于学生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感情体验以及学生的个人性格、品质都不同,也就形成了同样的文章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初中语文教材资源,用其中的人文情怀来影响和感化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积累和训练。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耐心的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自主的将自己的感受积极的表达出来。 例如,在上朱自清《背景》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于父亲的感人视频或者播放歌曲《父亲》,渲染教学背景,引发学生对于自己父亲的思考,体验来自父亲对自己深深地爱以及付出。让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流露的同时能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让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可以感染到每个学生。同时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主的去接受人文的熏陶。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渗透人文

人文的培养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无法相割裂。因为,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设置来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中渗透着人文性,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跟学生交流沟通,借助问题能有效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能有效的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能及时的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推动课堂发展,促进学生进步。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含的思想,在教学中设置问题,“作者所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之处体现在哪里?古仁人的悲喜感情与外物是否无关,是否跟个人遭遇有关?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结合作者的资料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不存在的的人物。”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再加以不从说明,在讨论中学习,人文素养的学习也孕育在其中。

3、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发挥教师的模范引导作用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和传播者,其个人的情感素质、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因此,教师的师德教育不容忽视,只有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才能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和积极的引导,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具备亲切,宽容等性格品质。其次,教师对待每个学生要公平公正,做到不偏差,要给学生最大的尊重,欣赏每个学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从生活学习人文素养

文学从来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很多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的人文精神以及内涵,都是作家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真实经历,从而更好的去了解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结合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找到与文章中类似的情感体验,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的展开活动。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最好的素材。因此,应该在语文学习中跟社会联系。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观察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看待事情看待问题,避免学生逃避问题和不正确对待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

5、增加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

语文教学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仅学习课堂中的知识就可以,课后应该多加学习和进行巩固,加强巩固和学习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实践,在实践中得到进步。例如,在《我的母亲》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同学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同母亲之间发生小故事,然后发起“给母亲的一封信”活动,表达对母亲的爱,或者对母亲小小的建议。然后自己制作小礼物,给母亲一个惊喜。最后指导学生将这次经历写成文章。通过这次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还培养了学生孝敬、关怀的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教师通过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中人文知识的讲解,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的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自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为新时代时代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第2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 情感 教师

一、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课堂情绪,渗透情感教育。

布卢姆指出:如果学生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学习。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向,犹如在茫茫大海中行驶船只的指路灯塔。它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语文课堂教学确定合理、适宜的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创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向高效、快速方向发展。在语文课堂目标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用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我会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情感促动为中心,制定出情感激发目标、情感实施目标,并使学生明确,以便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磨炼情感的成熟。

二、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情感。

语文具有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修养的特点,情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毋庸置疑应传授知识,但却不能把情感教育排斥在现行教育教学活动之外。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潜在力量,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过程积极化和最优化的重要手段。语文课是一种语言文化教育,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心灵的养成,是文化熏陶、文化积累的结果;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特点,运用相应的手段和语言——或是声情并茂的朗诵和点拔,或是生动传神的讲析和描述,或是情境相宜的视听辅助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就可以很好地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奏响优美的情感乐章,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文章是用来表达情感的,语文教材的名篇佳作,往往有感而发,或记叙描写、或说明议论,无不是作者“情”的结晶: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有对高尚人格的至诚赞颂,有对丑恶势力的愤怒鞭挞,也有对生命的执着追求。语文学科是各科教学中最具有情感性的学科,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传递,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处于情感活跃的状态中,往往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感淡漠时,则思路狭窄、思维闭塞。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全方位实施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的活水引入课堂。

三、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可以使学生耳濡目染。

感染性是人的情感的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情感特点来感染学生,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良好情感修养的人。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师的工作对象比较特殊,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情感的青少年,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使学生感觉心情愉悦,如沐春风。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由尊敬老师、到对老师产生感情,并转化为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所传授的道理,自然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有人说:“你给学生几分爱,学生必将回报给你几分爱,爱是相互的。” 是不无道理的,教师的倾情投入既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无病,而是源于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深情感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深钻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做到自己先入情入境。正如罗曼?罗兰说的:“要撒播阳光在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自己没有情感,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为此教师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四、语文教师的激情可以荡起学生心的涟漪。

激情能鼓舞人、振奋人,催人向上,克服困难,成为正确行动的推动力,它是主体创造动力机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优秀教师应该是一位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活跃分子,是一个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情绪快乐分子。在语文教学中,富有激情的教师,一般都善于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他们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挥洒自如地创设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情境,强烈地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教学也会迭起。但教师如果心如古井不波,对文章中的悲欢离合无动于衷,怎能奢望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呢!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对教材处理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对课文钻得也很深。可是,当他把这些东西在课堂上落实时,总是一副平静如水的表情。尽管他或她讲授语言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但学生在反应上总是提不起精神,课堂气氛不活跃。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情感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而要表达出课文的情感并能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充沛的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的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意气风发、充满朝气和极富情感思维的中学生,只要我们在授课上下些真功夫,来点真感情,“动之以情”其实并不难。

总之,情感教育应成为语文教育的灵魂,语文教师应该运用“丰富情感”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第3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一、 从单元内容上,点线结合,深入领悟主题思想

这里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这一单元首页编者的主题提示;二是这一单元具体篇章。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主题作为贯穿本单元的主线,以各篇章为点,点线结合共达目标。为此,教学时我们应先以主题导入,再以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为依托具体掌握文本内容,最后再以主题收束,在感悟中领会主题。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人物风采”单元,我们应先通过本单元首页的主题提示建立起整体印象,那就是本单元都是写人物的,都是展现人物风采的。那么都写了哪些人他们都具有哪方面的风采呢?这样就用这根线把文本与读者牵在一起,让读者自然走进一幅幅人物画卷,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对话、师生互动,渐渐的头脑中出现了高尔基笔下对世界充满无私的爱的朋友式的外祖母,阿累笔下的为普通工人敬仰的大师鲁迅、魏巍笔下的挚爱着孩子们的女教师蔡云芝先生……再以各篇章抒发主题思想收束,同时加强各篇章之间的横向联系,最后总结升华单元主题。

二、从单元阅读上,潜移默化,逐步提升赏析能力

每一主题单元,可以简单说是把具有同一主题的一类文章进行集中展示从而让读者进行多元化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前一步教学的基础上更深入探讨:这一组具有共性的篇章又是怎样彰显出它的文学魅力?它的句段是怎样组织成篇的?重点词句又是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这样运用在这儿又有什么特殊作用呢? ......这样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在疑问的促使下深入学习,反复阅读、文本对话。此时教者必须针对本单元、本篇章应掌握的知识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加强该单元间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能说能讲谈感受,达到知识间融会贯通,能出能进,灵活运用。逐渐的潜移默化,学生必然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这样,文本教学就真正为学生课外阅读起到“典范”作用。如此坚持下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 从单元写作上,触类旁通,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提到习作,大部分同学往往望而生畏,抓耳挠腮。若我们能以“主题单元”为契机,让学生在这各有特色的一组篇章中进行横向联系或单元之间纵向联系,,达到在写作方面“一单元一得”则会事半功倍。再以“人物风采”这一单元为例,它共有五篇阅读,两篇诵读,有古有今,都是写人的文章,同时通过前面学习,知道他们都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人、烘托人物、体现个性,这也就是写这类习作时应掌握的知识要点。这样一来学生对记人文章的一些章法就基本掌握了,自然就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然而要写好人物类习作,仅仅掌握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加强本单元篇章不同表达需要地融会贯通。比如《童年的朋友》记得是关系密切的人,从而在熟悉的基础之上用一些生活琐事来体现,且多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来展示“我”和外祖母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以及对这位特殊朋友一生的感激之情;而《一面》则是作者与文学大师的偶然邂逅,相对来说记的是“陌生人”,像这样在记叙过程中肯定语言描写不多,而侧重外貌、神态、心理活动地描写等等。还有另外三篇,都在相同之中又各有侧重点,展示其独到的写作特色。像这样我们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中、习作指导中一定要精心安排,利用手边文本比较、领会、积累、总结、运用、,这样就达到了这方面的专题训练,学生能力自然加强,同时对写作的神秘感也会逐渐消失,又培养了他们一种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这样就会逐渐消除学生写作时的畏难情绪。

第4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摘要】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一、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1.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和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子看孩子,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把自己看成学习过程中普通的一员,做孩子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来自于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自信、信任的目光和一句亲切的话语。2.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可以使人树立信心和勇气。只有体味到成功的滋味,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与言语过程,才能大胆举手积极参与,特别是胆怯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质疑问难,点拨指导,激活思维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看似平淡的教材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积极思考。如何使学生由不质疑到主动质疑,由不质疑到学会质疑呢?1.营造气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求,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首先,我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合理安排,让思维活跃和不活跃的同桌,让成绩良好与成绩不佳的同桌,起到互助互补的作用。其次,教师对学生质疑和释疑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给予口头的、体态的鼓励。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不随心所欲地打断同学的发言,同时也教育其他学生尊重别人的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积极思维。2.提供机会。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探究的结果就不同。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3.点拨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渗透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课文学习,告诉学生,质疑的范围包括题目、内容、结构、字、词、句乃至于标点。由于学生水平存在差异,所提的问题五花八门,漫无边际,所以在学生质疑之后还要进行梳理。哪些属于常识性的,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带着问题逐一解决。

四、利用资源,加强指导,增强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五、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六、新课程标准的制订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七、要转变观念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八、要转变角色

第5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非智力因素;培养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针对于此进行分析,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合理意见

1.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教育,更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道德修养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因此,老师首先就应该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出发。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轻松、快乐,还能积极学到语文知识,增长学识与才干。比如,老师可以进行表演式教学,在讲解关于人物形象的文章时,事先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2.借助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对于初中生来说,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而学生的意志力较差,缺乏坚持不懈的耐心。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中为学生讲解古人读书的刻苦与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3.借助情感熏陶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情感熏陶,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道德思想、人文精神的魅力与伟大。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该以自身作为典范,使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人格魅力得到情感的培养和道德精神的培育。因此,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不会产生对老师的陌生感,使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并积极采取科学合理手段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6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如何改善中职会计教学效果的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思索 新课改下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巧设情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怎样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 关于提升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思考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思考 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探讨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途径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朱书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策略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08期.

[3]浅谈如何提高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质量[EB/OL].豆丁网参考.

.

第7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综合素养 一、增强各门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从古至今,无论是人际交往、思想交流,还是传递信息,也无论是过去叫做国文,还是现在叫做语文,语文都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多少年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都是自闭式的,以语文教师为中心,唯老师是从,不考虑学生感受,而新的课程改革,则是要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思考,改变教授方法和观念,注重各学科间的联系和渗透,让语文教学真正起到它作为所有课程基础学科的作用。同样的也应当注重课内外的沟通工作,其中包含了教师与学生家庭,课本知识和生活中的应用,语文课堂上传授的技能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工具性的学科,与其他所有课程都有着非常紧密而广泛的联系的。在各个学科的课程的相互渗透中,学科间相互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当然这种相互作用也是非常有益的,会使得各个学科相互补充,共同受益。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各门课程都可以成为初中语文课程的补充和拓展,这些课程中的鲜活的自然景物、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生动的科学原理、深刻的哲学常识,全都具有人文色彩,其中的每一个章节,也都是这些课程的典范。怎么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们对于语文作为基础工具性课程的认识呢,我们可以在日常的作文课中,让学生们对于各门课程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命题和写作,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其他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对于一些社会现象、历史事件、自然灾害等等的相关写作,还能加深同学们对于社会的认知。由于很多知识是书本和课堂上没有的,所以就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随着时间的增加,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细化课程组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当今,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而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但当下随着中学课程改革和中考录取的多样性,初中语文课在所有课程中的比重得到了更大提高,课时数相应地增加了不少,这就给了初中语文教师深入开展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创造了机会,从而可以让初中语文教师将初中语文课程进行细化,分门别类地向学生们教授。从内容上,我认为应该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增加以下两种形式:

语文欣赏课:主要在课堂中对各类形式的文章进行欣赏,由初中语文教师带领,在课堂上阅读各类文章,当然这里所说的作品并不局限于我国,应该包含了全世界的优秀作品,范围广泛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专题的文言文鉴赏课: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人留下的文化瑰宝,有着其不可估量的价值,作为炎黄子孙,学好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去应付考试,而是世代传承爱国爱家爱民族的精神。而作为文言文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诗词,更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学好这些,对于陶冶情操、提高学习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扬长避短,增进课堂中和下课以后的沟通

任何课本都有其时限性,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怎么学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授学习方法,也只有让学生学到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任何课程的教材都难免与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能不仅以课本为本传授知识,还要能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探寻课外读物和社会生活的窗口。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该擅长运用教材来引导学生们去阅读其他书籍,从而让初中语文课程的教材成为积累更多语文知识的基础。有选择地向学生们推荐一些时文精品及科普读物,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语文课程。只有运用上述方法去和学生交流,学生才会始终关注语文课程发展领域的最新知识,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兴致勃勃,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们养成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改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方式是深化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性的学习原则,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而有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第8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清远市莫艳辉语文教师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已成功立项,为了深入了解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工作室在2014年11月份设计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和《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并发放给连南民族初级中学和所有乡镇初中学生代表与语文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教师教学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XX县部分初中学生和初中语文教师。

三、基本情况

四、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归纳出以下结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问卷调查中有XX.4%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或有些兴趣。

2.幽默风趣成为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XX.6%的学生认为最喜欢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57.6%的学生最希望语文教师拥有幽默风趣型的教学语言风格。

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问卷调查中,77.8%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或有些影响。

4.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问卷调查中,76.3%的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

(二)语文教师方面

1.语言生动成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中,40.1%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讲得生动,语言富有吸引力。

2.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中,XX.3%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很大。

3.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问卷调查中,66.6%的语文教师偶尔或没有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9.6%的语文教师最希望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4.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问卷调查中,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效果非常好的仅为1.8%,一般的占XX.8%。

5.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问卷调查中,96.3%的语文教师认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较大作用或有些作用。

五、调查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连南县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达到预定目标,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了铺垫,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应当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风格。

2.学生喜欢提问交流的语文教学形式,语文教师应当在导入语言、评价语言、总结语言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第9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一、日记雨露般滋润学生的心田

曾经有人说过,大多数人在写日记时都会说真话、说深藏于心的话,于是日记起到了让人释放心灵的作用;大多数人写日记都会鼓励、激发自己改过、上进,于是日记起到了激人向善的作用;大多数人写日记都在会赞扬真善美、针砭假恶丑,于是日记起到了教人崇尚文明的作用。因此,初中生在写日记时不自觉的对生活、学习发表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就会让他们逐渐的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就有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一) 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慢慢的对人生有了一些自己独有的模糊的认识。这些认识让他们开始对生活有了各种想法,有时甚至怀疑以前所认可的一切,例如老师、父母的话我该不该听,他们说的对不对?那么多刺激好玩的东西为什么就是不让我碰?有了对事情的怀疑,有了许多自己无法解决困惑,感觉世界不再像原来一样单纯,人与人之间不能敞开胸怀、坦诚相待,有很多话已经无处诉说。这时,日记就成为一个倾吐内心深处心声的好地方。许多语文老师在批改日记时发现,很多学生把日记当成了他的倾诉对象,把自己的困惑通通在日记中写下来,用来发泄自己心中的小情绪。其实让学生通过日记去思考人生、感悟社会,培养细腻的情感,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所应当注重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与很多语文课文中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

(二) 为师生架起沟通的桥梁

如果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日记,那么日记就可以为师生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如今很多学生认为日记就和普通的作业差不多,随随便便写一下应付完老师就可以了。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批改日记时把传统的写评语改成写心语。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老师不要像批改作文一样去要求日记的内容,而是化作一个读者和自己的学生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太拘泥于日记的形式,而是开始写下一些自己的真实的经历和内心想法。这样老师与学生就不再单单是师生关系,有时更像是朋友、家人,师生间就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日记清泉般汇成写作的海洋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自主写作

经过多次的调查研究,我发现许多学生都是十分害怕写作文的,甚至有的学生很一听到要写作文就觉得脑袋疼,对于写作有强烈的畏难情绪,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就成了一个语文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总结过后发现,让学生每天写日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现在中学生内心细腻而且有十分敏感,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安慰的眼神,一个随手的动作,都能掀起他们感情里的潮水。适当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去感受和体味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使之诉诸于笔端,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的热情。如果老师经常鼓励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钻研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并且指出问题,那么也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这些过程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描述下来,日记便成了最好的载体,学生在日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有时用言语不能表达出的喜怒哀乐,满足了学生的发泄欲和表现欲,自然而然的学生就不再害怕写作了。

(二) 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学生的日记是其实就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反映。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都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会观察生活,并且在点滴细节中撷取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并且让其幻化成文字游动在学生自己的日记本上。作为学生的语文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培养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发现到别人发现不到的,讲出别人没有讲出的。只有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学生才可以用其敏锐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并且从更多层面去分析该问题,而这些对写作文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仍有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感觉无话可说。可是其实如果学生细细的发现,就会看到身边每天都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学生觉得写作文时无从写起还是因为学生平时积累的素材太少了,因而用记日记的方法积累素材无疑是最好的途径。因为记在日记本上的点点滴滴都能够成为写作时可以用到的材料,就拿校运会举例,如果一个学生在日记本中记下:某学生在校运会上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他坚持到最后拼尽全力完成了比赛。这显然就可以成为很多作文的材料,例如《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坚持到最后的就是最好的》等等。

三、结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