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污染保护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业 环境保护 农药 措施
一、我国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使用农药,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二、农药与环境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直接喷洒、挥发扩散、药具清洗、雨淋冲刷等途径进入大气、水系和土壤,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并影响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敏感物种的减少与消失、染种的增多与加强。
1、农药对空气的污染。
大气中农药的污染主要来自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喷洒农药时所产生的药剂飘浮物和来自农作物表面、土壤表面及水中残留农药的蒸发、挥发扩散。此外,农药厂排出的废气,也是农药污染大气的原因之一。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水体中的农药主要来自农田施药和土壤中的农药被水流冲刷及农药厂废水排放进入水体。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影响到其他生物。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是污染物的汇,也是污染物的源。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土壤中的农药主要来自:①直接的施用;②通过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进入土壤;③漂浮在大气中的农药随降雨和降尘落到地面进入土壤。
4、农药的毒性。
现在全世界每年因杀虫剂中毒者近百万人、死亡者数万人。化学农药可能导致人和动物的致畸、致癌,甚至还可能损害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引起基因突变。
5、农药还能对水生生物、飞禽、动物和植物等造成污染和危害。
三、农药环境保护措施
(一)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和生化农药三种类型。生物农药的主要特点为:高效、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具有专一性;对植物无毒害,保证产品质量;不易产生抗性。在使用生物制剂农药时对气象条件要求很严格,必须注意:温度、湿度、阳光及雨水条件。
(二)控制农药包装废弃物。
1、农约包装废弃物内的残留物。
2、防治农药包装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对策
(1)有关部门应广泛宣传,农药包装废弃物是再生资源,以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加大农药包装容量,降低了包装成本,利于企业,同时也利于农户。
(3)对粉尘剂农药的包装,应用可降解的纸包装。
(4)将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相互结合,以减少了污染源,节省了能源和原材料。
(5)政府增大干涉与扶持,为阻止农药包装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能够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三)减少农药残留。
减少农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有:大力开展综合防治;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及无公害新型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加强农药残留监测;也可以使用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有机农药在水体环境中有效环保的治理途径,就是通过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其中,微生物是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第一因素,具有降解和转化有机农药的巨大潜能。生物降解包括动物降解、植物降解、微生物降解等。
(四)以实施持续植保为重点,多措并举,控制农药污染。
我国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来,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种群动态和相关联的环境,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
(五)其它防治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中已存在的害虫自然控制机制,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有效的生态防治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1、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农业防治:轮作或间套作,控制植物被覆盖度,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及时翻耕,合理施肥管理,选用抗性强的品种。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捕杀,人工除草,灯光诱杀等。
2、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要有安全性。
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农药的使用应遵循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避免盲目施药、乱施药、滥施药。
3、合理施用农药。
(1)合理施用农药的一般措施。
预测预报,适时防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指标》《农药合理使用指标》《农药管理条例》。不得在市场上销售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的混配制剂,停止批准杀鼠剂分装登记,已批准的杀鼠剂分装登记不再批准续展登记,农药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防止中毒。科学防治,控制病、虫害抗药性。
(2)防治作物农药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不使用“三致”农药。“三致”就是致畸、致突变和致癌。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目前在水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不管是在污水排放、工业污染还是农业水源等方面,都有存在不容乐观的水环境现状,在我国几乎找不出一条没污染的河流,由于污染所产生的经济损失数目相对比较大,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1.水污染进行治理的主要目的
1.1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在分配上出现不足问题的解决
我们北方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和南方相比,比较严重。面对目前不是很乐观的形势状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把污水资源作为核心,对合理科学以及可行的治理方法进行相应的运用,特别是对于工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以及密集的地区,应进一步的对城市内的排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排放工程建设实施积极规范调整。但是针对南方城市来说,具有比较发达的降水量,水资源的水容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充沛的,根据这一优势,我们应运用合理以及科学地手段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布局,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河流湖泊的地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大化的运用。
1.2加强城市建设和改造,合理的规划城市建设实施
应该对居民生活空间进行有效的营造,有计划的对城市严重污染地段实施有效的改造和治理,在水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应该让城市市民得到积极地参与,和附近企业以及单位进行相互的配合,对区域责任进行有效的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污水处理系统实施最大努力的建设。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工业污染情况的出现,工业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大部分来自污水处理系统。污染物也会随着工厂生产种类的不同而排放不同的污染成分。一般情况下,国家规定工业污染排放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依照是谁污染、谁承担和谁治理的原则。但是对于具有难以降解的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物和高浓度废水排放企业来说,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污染治理方法,要求在场内处理达标后才可以排放。在农业污染方面,具有着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用量。为了让土地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我们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农业研究,尽可能使化肥的使用数量进行不断的减少,提倡农民对有机无害肥料进行相应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共同参与的方式,对水污染状况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理。
2.水污染在进行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污染的治理压力进一步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年经济增长持续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由于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导致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提升的现象,水污染量也进一步的增加。所以,近些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并进一步的促使其投入逐渐的加大,由于投入增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不能够成正比的现象,尽管经过不断的努力,依然不能够对水污染增长趋势进行有效控制,使水污染的压力出现不断提升的趋势。
2.2水污染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管理体制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会受到技术因素的制约,并且执法力度相对来说比较低。现如今大多数的企业存在污水排放没有达标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现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经过近几年来的改革,对上述问题进行不断的改善,但是仍然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解决,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制改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技术方面和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执法力度出现不足的现象,导致一些企业废水排放出现不达标。
2.3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对基础材料和能源的需求量也处于上升阶段,所以,对能源的开发要进行不断的加大,尤其是水利电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开发力度较大的现象,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能源的需求量,对资源要进行大力开发,进一步导致开发过多,对大江大河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2.4市场机制和运行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在公共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使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务市场进行有效的改革,让市场机制作用能够发挥到最大化。对于污水和垃圾处理过程中,应该采用产业化的处理,虽然在此方面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但其在整体上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水污染防治的治理措施
3.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环境质量制度得到充分的落实,应每年对环境质量进行相应的质量报告,并进一步的通报社会水环境的质量,包括水源地和地质水质的现状。不仅让公众对水环境的知情权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还能够进一步的便于公众对水环境的监督。
3.2水污染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逐渐朝向市场化进行推进,前些年,在对水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尤其是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对社会资本进入市场现象进行过多的关注,主要把水污染治理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进行看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则成为垄断性的管理市场,政府的管制和操作不仅从规划、投资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落实,还要对设计多元化投资渠道进入该领域进行排斥,从而形成发展趋势。
3.3环评制度的应用,能够对环境评估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区域规划环评制度。不要把环评仅限于企业建设项目中,应该对项目自身进行有效的评测,并且进一步的扩大至区域内,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区域的总量来对生态环境及规划进行相应的环评,看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划,其次还应运用战略性政策环评的方式,按照国家所指定的环境政策进行有效的评测。
3.4确立目标责任制,对绿色完善的GDP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有效的构建,采用GDP考核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会进一步的导致过于对经济效果的重视,对环境的发展进行了忽略,采用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该区域的环境进一步造成的损失在GDP中进行直接的扣除,剩余部分则被称之为真正的GDP,监理绿色GDP考核体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水污染防治责任得到有效的落实。
3.5构建区域性机构、在对区域性环境进行管理时,通过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体制的建立来对环境过去所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制度的落实,使经济方面的赔偿制度及法律法规得到完善。若一个企业及单位的行为而对他人及公众的健康及经济造成损害时,应对其进行经济的赔偿,只有采用此方式才能使单位及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不断的提升。
3.6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以及循环用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但是重复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资源利用出现降低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问题。目前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处理的污水己经在冷却水生产领域以及园林绿化领域等得到使用,但使用范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如果通过处理再生水,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后,就可以向地下进行回灌,采用补充水源有利于后期运用,让不同水质的利用程度得到相应的提升,有效的对水处理的成本进行降低。
总结:水在人类生活中产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城市水污染问题危害群众健康,进一步的影响了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存在严峻的城市水污染问题,所以要加大对水污染问题的研究力度,找到科学、合理以及可行的水污染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06:29-35.
[2]陆建明. 环保投资优化法确定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
1目前农业环境问题的现状
1.1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
我国大约有80%的秸秆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很多都在露天地里进行燃烧,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此外土地秸秆长期进行燃烧处理,会使土地缺少氮元素,对粮食增产有一定影响。各级政府都提出了秸秆有效利用的管理办法,但现有的技术、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使大部分秸秆没有有效的利用,对农业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2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我国农村,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2方面,土地的收入和养殖业的收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大发展,养殖户对粪便基本没有任何处理,基本都是直接排放,污染面比较大,但治理比较困难,农业中的化肥、农药、粪便等都对农村的水资源产生一定污染,有的地区污染度已经解决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染源的指标,这是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要对粪便等问题进行一定优化,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1.3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速农村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污染转向农村的主要有3类: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旅游污染。随着我国对城市环保监管力度的增强,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的许多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中生存,大多数企业逐步转移到郊区或者农村,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加上城市绿化环保工作的加强,城市垃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郊区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的存放地。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把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但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有的地方土地污染特别严重,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现在我国政府提出了严重保护措施,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在我国就没有生存空间。
2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
2.1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对农村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现在各级政府都提倡退耕还林,增加林地的面积,对我国土地起到一定保护,能防范风沙等对土地的入侵。对树木要有计划地开采,对乱伐乱砍单位和个人严惩不贷,对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畜禽产生的粪便、农药使用、秸秆的应用合理的处理,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减少面源污染与解决农村地区能源相统一,推广以沼气工程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方面要减轻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推广机械粉碎翻压还田技术、留高茬还田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生态技术,改善土壤结构,维持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逐步减少秸秆的粉碎和胡乱堆弃,尽可能的发展绿色农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
国家一方面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畜禽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对畜禽业产生的粪便进行科学有效性的处理,建立生态大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粪便的利用率,进行生态养殖,提高养殖户的能力,科学地进行养殖,对农业环境起到保护措施。
2.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户环境保护意识
在我国农村,农民对环境保护没有概念,比如畜禽粪便的排放,几代人都是这样做的,也没有感觉到那不好,基本没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几年国家注重了农业环境的保护措施,其宣传力度不大,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让农民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改善农业环境有现实意义。
2.4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监管机制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对于农业生产集中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区等重点保护地带要加强监察力度,制定限制性生产技术标准,加大对这些地带的农业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完善其生产安全标准、生产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努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3结语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问题;研究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situation, importance, main contents and standard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n effect make correct evalu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is currently in a difficult task project builders their.
Key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mportance;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限的资源过度消耗.人民健康和生活受到威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况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是趋严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2、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的评估是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为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实际上就是工程环境管理的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需要跟标准相符,同时还要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预测数据来对比,判断与预测结果的差别。进行分析,并说明原因。
3、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其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对已经变化的环境因素进行补充和完善所作出的评价,正确把握规划建设,及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状况,为控制环境质量,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及设计可行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环境管理主要在两个阶段进行:施工期和试行期。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环境监理工作执行和投入正式运行后的环境管理建议等。
3.1环境保护措施或设施的实施情况。主要是合适在进行污染防治的措施和设施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是够一致,有没有漏项或者变更。
3.2环境保护措施或设施的运行。保证设施措施长期稳定的运行,并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在没有满足要求时,采取补救措施,对情况进行预测。确定设备的工艺、运行和停运时间。对于新的技术措施进行考核,确保设施的运行效果。
3.3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达到指标。生态环境,如:动植物的分布、数量、优势物种、国家保护,绿化覆盖率,水资源分布,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等,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正确辨别。
3.4水环境保护措施的标准,和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标准等。
4、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4.1 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滞后现象。环境影响评价是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研究。而在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建设项目,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是先评后建,而是边建边评,有的甚至是先建后评,个别的根本就不评。 4.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长期拖延。一些环评单位自持唯我持证的老大思想,认为与建设单位签了合同就是煮熟的鸭子,不及时开展环评工作,迫使有的建设项目投资到位、土建开始,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未编制,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环评的目的更是打了折扣,严重影响了建设单位进行环评的积极性。 4.3公众参与不足。基层环境影响评价对公众参与的强调不充分,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基本上是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来进行的。调查表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在有限的时间、精力等条件下,往往调查范围窄,调查对象少,代表性差;再则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公众对拟建项目的内容、污染状况、污染损害不了解,很难发表有价值的意见。这样,造成个别项目即使环评阶段有公众参与,实施生产后仍然会造成对项目周围社会环境、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不断,公众的环境权益得不到维护。
4.4 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目前,国家基层环保部门均实行双重领导,即行政上隶属当地地方政府管辖,在业务上接受上级环保部门领导。由于人、财、物都属于地方,基层环评执法就难免受制于地方,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许多地方政府局限于地区发展水平,在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选择上,就会出现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 另外,国家、省、市环保行政机构对基层环保局的任务布置得多,宏观指导少,对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效能和严格执法的监督指导不够,使基层环保局负责的中小型项目的环评执法压力大、难度高上级环保机构对下级的执法监督不力使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环评执法常常得不到有效保证。
5、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措施
5.1广泛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实践证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在认识,掌握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的科学调整提供可能和机遇,国内外的实践都充分说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充分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重要手段,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布局,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而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不影响破坏环境的目的。 5.2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应严格环评单位的资格审查,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和发放。对已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要制定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限期不整改,确又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持证单位,坚决吊销资格证书,对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加强环评管理除应不断加强环境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其执法观念,还要协同相关部门一起来参与环境管理,相互配合,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环境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改善还有助于环境影响报告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环评工作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5.3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急待解决的一个原则问题,首先要改进审批程序和审批方式,尽快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环保部门应组建专门的有一定任期的“环评审批”委员会,并建立相应的专家认定制度,由其负责技术性事项的查核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论证,并由其向环保部门和主管领导提出最终审查意见,以供审批决策,其次是国家应抓紧制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通用和特定行业项目的审批准则,二是要完善审批程序,避免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审批走过场。一般来说,审批过程可分为审前、审中、审后三个环节,审批部门在审批之前,要组成初审小组负责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和有关数据、资料审查、核实,这是保证审查结论客观、真实的重要程序。
5.4 公众参与要落到实处。加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有效弥补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使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环评意见更为合理。基层环保机构要加强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确定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规定公众参与的形式。
5.5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
要加强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环保部门自身职能,提高对不法行为的监察力度,首先要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很多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是由于环保部门监管力量薄弱,执法手段落后造成的。促进环境监察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是中国所有环境制度有效实施、促进环境管理的保障。
6、结束语
总之,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必须采取措施做好对环境保护的工作,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劢. 论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要作用[N]. 科技创新导报. 2011(6)
[2] 章露露, 李丽。 浅析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16)
农业的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要素的总称,是农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1]。目前中国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污染量占全国总污染量(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及农业污染的总和)的1/3~1/2,已成为水体、土壤、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2]。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短缺的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将严重制约和影响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将会动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1.1化肥和农药污染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生产占有很大的比重。化肥的使用量占世界使用总量的第一位,而且以氮肥为主,其中氮肥平均利用率只有30%~50%,造成了大量的氮肥流失,化肥的重复使用添加,不仅造成经济的损失,还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3];其次是农药污染。长期使用农药对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的污染日益彰显,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导致生态失衡,直接危害生物多样性,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同时也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地膜污染
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棉花产区和北方寒冷地区,塑料地膜技术广泛在农村农副业生产中使用,而且使用量很大,回收不净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地膜主要成分为聚乙烯,残留的地膜进入土壤后很长时间内难以自然降解,造成土壤的渗水及保水、保气性能下降,破坏耕作层土壤结构,造成土壤地力下降,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另外对回收的地膜往往采用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1.3畜牧养殖业污染
畜牧养殖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了及规模化和集约式的发展,但是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还有所欠缺,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等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畜禽固体粪污和养殖污水含有COD、B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污染了水体和大气及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还对水体和其他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4;绝大多数的农村养殖户还是以散养为主,所产生的废渣、粪便四处堆放,受整体综合条件的限制,无法集中处理,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破坏。
1.4乡镇企业污染
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各地相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但我们也要看出,有些地区的发展经济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一些小的乡镇企业不具备环境处理设备,其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简单处理后排放,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为了过度追求经济的一时的快速发展,没有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使生态环境污染加重。
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2.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农业生产中往往被忽视,我们要做好宣传发动及组织协调工作,利用媒体、技术资料以及组织讲座学习等形式,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意识,使公众自身认识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和进一步恶化,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的生存构成的严重威胁。
2.2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
大力倡导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改革传统的农田耕作方式,从基本源头做起减少化学物质的盲目使用和过量使用。同时,通过宣传培训加强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技术指导。在化肥使用方面,改进耕作措施和施肥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并尽可能的多施用有机肥;对农药的使用要对症下药,减少农药使用量,研究开发和引进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
2.3加快农业生态环境立法的进程
乡镇企业生产和畜牧业养殖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造成农村河道、水源、土地和空气的严重污染,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控制和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4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从改善传统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全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农业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的必然需求。具体实施中要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排污量,真正的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美国经验;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01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事故也随之进入了高发期,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呈巨额增长态势。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对我国来说意义深远,有助于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一、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试点工作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大连、长春等地,自愿投保的企业非常少,很快就惨淡收场;第二阶段开始自2007年,《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指导意见》后,沈阳、上海、湖南、重庆等多地开始新一轮的试点工作,覆盖面逐步扩大,并形成了重庆共保体、苏州合作等特色模式。2013年2月,环境保护部与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在涉重金属企业和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进强制保险试点。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
部分环保部门和政府部门对这一市场机制和其发挥的作用还不能充分的理解;很多企业仍然存在侥幸心理,环保意识、保险意识都有待提高;也有部分保险公司依然对市场发展的前景存在顾虑,采取观望态度。
(二)参保企业较少
相比试点省市存在污染风险的企业数目,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未投保[6]。环境风险不能充分地进行分散和分担,继而也影响了该制度作用的发挥。
(三)保险公司技术支持不足
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量化难度非常大,保险公司一大客观存在的阻碍就是缺乏专业的环保技术人才和相应的经验数据支持。
(四)配套政策缺失
部分省市为了鼓励企业投保,采取了补贴保费、按比例抵消排污费等措施,但是对投保企业和保险公司来说,这些仍显得不足。
二、美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路径及经验
美国该项制度起步较早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1966年以前,环境风险还未明显地显现出来,由公众责任保险单直接承保环境污染损害。1966年~1973年,环境污染问题开始显现,公众责任保险扩大了保单的承保范围,开始包括因持续或渐进污染所引起的赔偿责任[5]。1973年以后,环境污染问题凸显,诉讼案件数量飞速增加,赔偿费用巨额增长。公众责任保险单不愿再承担因故意造成的或渐进性的污染事故的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开发了独立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承保突发性及累积性污染事故,但以索赔型为基础,范围比较有限。同时,美国政府加大了立法管控的力度,相继颁布《清洁水法》、《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等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建立了严厉的惩罚制度。
美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经历了从一般到专业、从完全自愿到强制、从承保突发性污染扩大到承保渐进性污染的过程,在调整中发展,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三、完善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推动措施
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动的过程中,政府起决定性的作用,若没有切实可行的相关举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失败的试点经历将再次上演。
1.政府积极引导与强力推动
我国企业环保意识较低,对保险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更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2]。从中央文件来说,顺应两会“环保风”,推出相应的指导文件,颁布明确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操作层面的政策;从环保部、保监会来说,配合出台一系列的通知和办法等;从各地方政府看,出台《试点方案》和《暂行办法》等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
2.建立环境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加大信息披露力度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上传环保部门的检测指标、各企业的环境信息、投保信息和理赔信息、政府环境监测站的实时监控指标、污染事故的原因鉴定和处理情况等,有效传递环保部门、保监会、地方政府、保险公司和投保企业等各方的信息。
3.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基金
按省级规划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基金的建立,由政府部门组建并负责管理专门基金,用于应对恶性污染事故的巨额赔款。基金的来源应当包括:保险公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各地方政府财政按照保费收入的比例转移的资金;未投保的企业所缴纳的罚款;政府环境行政征收费用如排污费的一定比例;社会捐助、基金孳息等。
(二)完善合同具体内容
考虑到保险公司经验不足,承保范围的扩大适宜循序渐进,由只承保突发性的污染事故逐步扩大到囊括渐进性事故。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和企业差别费率:对污染程度较高的行业实行高费率,促使企业采用更为环保的技术,并认真做好风险的防范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针对企业的排污情况、环境保护措施等区别制定保险费率。实行浮动费率,投保企业上个年度没有出险,或采用了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应当降低保险费率。
(三)发展保险中介,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场发展
保险中介的积极参与可以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情况,改善企业不懂保险、保险公司环保技术和人才欠缺的局面。例如签订保险合同时,保险经纪对企业的环境安全管理进行实地查勘,找准企业的环境风险点,并以专业的角度协助企业评估环境风险,与保险公司商议适宜的保险费率与合同条款[7]。保险合同签订之后,保险中介提供一系列的后续服务:邀请专家进行安全讲座,实时向企业通报汛期或其它自然灾害信息等,对相关信息与数据的定期汇总,提高环保局等主管部门的监管有效性,并成为进一步优化保险方案、调整费率的重要依据。污染事故发生后,监督保险公司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赔付,保证投保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贾爱玲.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负面效应及其规避[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12).
[2]周纪昌.我国开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战略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
[3]阚小东.绿色保险的政府角色[J].中国保险,2005(4).
[4]刘怡.对普及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几点思考[J].青海金融,2002(5).
[5]阳露昭,刘艳.美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审视及启示[J].法学杂志,2005(11).
关键词:施工工程 施工过程 环境保护 措施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市政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现阶段,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不仅对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同时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于是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生态平衡。因此,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掌握全面的施工技术要点,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减少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保证市政工程顺利进行,维护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
一、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一)废弃物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涉及各个领域,施工中难免会产生大量废弃物,例如废弃的建筑材料、生活垃圾等,若是没有对这些施工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就在施工现场随意堆放,就容易产生恶臭味,进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也会对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阻碍。此外,施工废弃物还能分为有毒废弃物和无毒废弃物,无毒的废弃物必将容易处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较小,而有毒的废弃物,不仅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较大,甚至很容易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有毒废弃物有:废弃化工材料、工业棉布、各种有毒清洗液等。
(二)大气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加上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也会排放大量的废气,而由于空气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大等特点,一旦施工中产生扬尘、排放废气,就必定通过空气大范围的快速散播,从而对施工现场周边的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此外,施工中使用的油漆、涂料等材料也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市政施工中产生的扬尘、排放的废气将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大大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一旦大气被污染,人类在吸收氧气的同时也被迫会吸收这些废气、扬尘等有毒害气体物质,这将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
(三)噪音污染
导致噪音污染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且噪音还有大小和层次不同之分。而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所发出的噪音,主要包括打桩机、切割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另外,市政工程中的焊接施工也会产生噪音污染。一旦产生噪音污染,不论噪音大小或是什么层次,都必定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严重扰乱周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四)水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中会使用大量的水,例如现场喷洒、现场冲洗、生活用水等,若是这些水在使用后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那么就会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携带着浓烈的恶臭味必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如何处理这些污水是市政施工企业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探析
(一)施工废弃物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废弃物的防治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仔细检查和辨识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认真分析这些废弃物的来源,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废弃物污染问题;二是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勘察,对于能够进行再次利用的废弃物,应特别挑选出来并合理安排在另一边,这样能够为后续施工这些废弃物的再次利用提供便利。对于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必须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应针对废弃物类别,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三是对于没有再次利用价值的废弃物通常是采取运输出施工现场的处理方式,为了确保废弃物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废弃物处理场地,安排合适的运输路线,运输路线一般不宜太远。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空气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大气污染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对于施工机械设备作业产生的扬尘,例如挖土机开挖土方产生的扬尘,应事先将开挖土方或周边地面喷洒适量的水,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产生的扬尘量;第二,若是市政工程需要设置通风管道,则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到科学合理的设置,将产生的废气从通风管道中排除;第三,应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设置专用运输道路,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并在运输道路上进行洒水防尘工作。
(三)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施工机械设备是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应针对机械设备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例如混凝土搅拌机产生的噪音,采用商品混凝土能有效避免噪音的出现;切割机产生的刺耳声,应将需要进行切割的材料进行仔细统计,然后专门安排在某一时间段统一进行切割,将切割现场设置机械棚、隔音层等防噪音设施;第二,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避免施工机械在运行中由于发生故障而产生噪音;第三,市政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运输车辆,这些车辆的鸣笛声和发动声是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
(四)污水污染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会使用大量的水,所以,为了避免水污染情况的出现,施工场地应与水源地保持一定的距离,若是施工现场临近水源地,则必须对水源地采取隔离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污水对水源产生污染。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污染排出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以便工程施工污水合理排出,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市政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市政工程的建设水平可以直^地感知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大,然而城市环境质量高低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处理好市政工程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市政工程施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慕贞.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6):155-155.
[关键词]管道工程;施工污染;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管道工程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它不仅影响施工现场及其周围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
管道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若在施工中不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必将会影响生态环境。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施工建设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包括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光污染以及化学污染等。因此,加强对管道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尽量减少各类污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环境保护的意义
在管道项目建设所引起的区域内,如果由于项目施工,引起的生态平衡、环境质量变化及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破坏,必然会引有关部门的注意,更严重会引发企业资质的是否延续问题。因此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施工前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一切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必要条件,是通过环境评价、研究、分析,预测不良环境地质作用对管道运营安全、人类的生命健康的影响及后果,并制定、落实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与防治措施。例如,管道所经过的山林过度砍伐,造成山体地质不牢固而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河流的开挖,造成水体的破坏,影响生态平衡等,实行施工中环境保护,就是为了防治人类在管道建设中对环境质量的过度影响、破坏,同时防治自然环境对人类财产安全的威胁,为合理、科学的利用保护环境,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3. 施工中保护环境的措施
3.1施工污染
管道建设过程中,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噪声、废水、废气、粉尘、固体废弃物等,施工结束后,建设过程中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施工废料、试压清管废水若不妥善处理,后期产生的污染物不仅影响人体健康,也会污染周围环境,影响范围大,且作用时间长。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往往造成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远期危害。资料表明,人类癌症由病毒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超过5%,由放射性物理因素引起的也在5%以下,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90%。而致癌的化学物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环境污染物。所以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施工结束后对环境生态的修复,都尤为重要。
3.2施工保护措施
3.2.1 施工管理
一般而言,在管道施工中,人们仅重视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而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重视不够,导致施工现场成为以“脏、乱、差”为主要特征的工地。
在工程施工中,应坚持“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针,坚决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实施“三同时”制度,注重“预防为主”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生产,成立环境保护领导与实施机构,并建立环保专项投资。
3.2.2 具体保护措施
因此,管道在沿线施工当中应从以下4个方面注意环境保护:
(1)噪声
施工噪声主要包括运输土石方及其它建设材料的载重汽车行驶所产生的噪声,对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产生影响;其次,建设施工工地的各种施工机械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对道路沿线两侧居民会有影响。据测试,推土机噪声级78dB-96dB,搅拌机噪声级75dB-88dB,重型载重汽车加速时噪声级可达 88dB-93dB。
防施工噪声:主要是科学安排施工,合理选择和调整施工时间和机械配置。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进行科学安排,尽可能将施工作业时间安排在白天。在居民区附近路段,严禁晚上进行大规模施工活动,以减少对居民的干扰。除此之外,还应从施工工序方面进行合理选择,在一些环境敏感区附近施工时,要及时调整施工设备,增加轻型震动设备,减薄路基每一层填料厚度,增加铺筑层数,增加碾压遍数,减少施工设备震动和噪声对沿线居民产生的影响。
(2)废气、粉尘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为运输材料过程中由于道路凹凸不平或装运过饱满等原因造成的抛洒及车辆身后真空吸力所造成的道路扬尘;其二为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施工过程中由于地面干燥松散由吹风所引起的风扬灰尘。
施工期间各种车辆和施工机械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要排放大量尾气,而尾气中含有许多有害成分,一旦进入大气或土壤中,也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防大气污染: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扬尘和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取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设置各种防护设施,防止施工中产生扬尘及废弃物。所有建设工地必须设置围栏,施工道路要硬化,工地出入口有车轮清洗设备;装卸渣土严禁凌空抛散;有专人清扫路面,按规定使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有扬尘控制措施;站场楼层建筑垃圾严禁凌空抛散及乱倒乱卸,应垂直清运,禁止现场消化石灰、拌石灰土或其他有严重粉尘污染的作业。
(3)固体废弃物
道路建设施工期间,由于种种原因,要废弃大量固体材料,如砂石料、石灰块、水泥块等,这些固体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散失在施工工地周围,造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来自施工现场的土石粉粒、粉煤灰、石灰、水泥以及定向钻穿越施工产生的膨润土废泥浆,粉状建筑材料中的悬浮物在施工期间由于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一部分沉积在工地周围土壤中,而另一部分进入当地河流中,对土壤和河水都会造成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废料设立定点废料处集中收集,段落施工结束后,清理线路,依托当地职能部门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
2)施工中产生的弃土石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一部分可以用于修路垫路基使用;一部分可以用于水土保持工程使用;剩余部分也可以设专门渣场堆放,渣场的选择要合理,应避开当地的泄洪道,并征得当地水土保持和环保管理部门的同意。堆渣场应修筑拦碴坝、截水沟,并进行平整绿化。管道建设工地运输车辆的车厢应确保牢固、严密,严禁在装运过程中沿途抛、洒、滴、漏。
3)废弃膨润土泥浆的处置:对于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产生的膨润土废泥浆,工程结束后,膨润土大部分都能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的膨润土废泥浆,进行固化处理,在当地环保部门指导下采用定点挖坑填埋或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理,同时恢复地表地貌。
4)施工垃圾主要是废包装物,基本上属无毒、无害类垃圾,应及时收集,可再生利用的进行回收利用;其它不能回收利用的应送当地环卫部门的垃圾站。施工产生的废弃焊头,不得直接丢弃,应在每个人焊接作业点配备铁桶或纸箱来收集,施工结束后集中回收处理。
5)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的处置:对施工人员产生1kg/人•日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施工现场设立定点废料处,依托当地职能部门及时清运。
(4)废水
在道路施工工地,每天都有大量的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这些施工人员每天都要产生一定量的废水、粪尿及生活垃圾,以及管道投用前清管试压所排放的含悬浮物、铁锈等固体杂质的污水,如不及时处理,也将造成土壤及环境污染。
防水质污染: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
管道投用前清管和试压需要排放一些含悬浮物、铁锈等固体杂质的污水。为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减少废水排量,水资源重复利用。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水源重复利用率达50%。清管、试压排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铁锈和泥砂,这部分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放到附近的可受纳水体,仅对当地水环境质量产生轻微的影响。
4. 结论
管道建设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加强管道建设的环保教育和宣传。在管道施工时,要认真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按道路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完善有关审批手续。在进行管道建设的同时,时刻不忘环境保护,特别是要对管道施工期间的环保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把管道施工期间各种因素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使管道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利,田宝华,肖正直.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05.
[2] 许桂森. 建筑施工污染减控措施[J].建筑工人,2001,04:24.
【关键词】环境保护;山区;公路建设;措施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把环境保护的概念引入到山区公路建设,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的体现。山区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和不良影响,如何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破坏,使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是摆在公路建设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区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
(1)选线不当破坏沿线生态环境。
(2)防护不当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
(3)山区公路带状延伸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
(4)山区公路尤其是旅游区道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
(5)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
2. 山区公路的环境保护
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因此,针对山区公路,尤其是旅游区道路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公路设计标准规范的技术指标,选择恰当有效的防护措施,选用先进的环境保护手段,是山区公路建设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
3. 山区公路环境保护措施
山区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有规划、有步骤地从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保护的不同时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杜绝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各种由于施工造成的自然环境灾害的被动局面。
3.1勘察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
3.1.1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要求工程设计和环保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认识本区生态脆弱性的特点,将生态保护贯彻在每一项工程设计中,在经济技术条件许可的前提出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路边的一草一木不遭破坏,尤其是旅游区道路设计。
(1) 精心设计,反复优化方案,使环境获得最佳保护。
(2) 精确计算,力争挖填平衡,尽量减少弃方。
(3)合理规划取、弃土场,防止水土流失。
(4) 施工图设计应重点做好边坡整治,搞好绿化工程。
3.1.2公路防护工程设计应紧紧抓住设计对象的地质、水文、气候等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防护型式。在山区公路设计及旅游区道路设计中,还要考虑其生态恢复技术。
3.2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大气、噪声和水土流失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时应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沿线敏感点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1)保施工图设计中环境保护方案、措施等设计的实施落实。
(2)路基修筑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对于高填深挖路段要提前介入边坡防护治理,边施工边防护治理,或者先防护治理再进行路基施工。
(3)施工取、弃土应采取平行作业。取土时边挖方,边修整,确保取土后的边坡稳定和地面平整;弃方时要在制定的范围内逐层堆填,并且做好堆填区的坡脚和坡面防护工作,避免水土流失和堆填物的坍塌。
(4)在雨水施工季节,要做好路基已成型坡面的防冲刷措施,及早进行绿化,及时设置排水沟和截水沟,避免水土流失、边坡坍塌和滑坡的产生。
(5)桥梁、涵洞的施工放线应结合实际地形进行,以有利于排水泄洪为准则,及时调整桥、涵的位置和交角,防止排水不畅和冲刷构造物的基础和边坡。在施工时注意不要过度占用、堵塞河道,影响施工期的泄洪要求。
(6)地质不良地段的处理,要动态掌握治理的效果。对于治理效果不明显的方案要及时调整,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治理的最佳效果。
(7)在施工阶段还要注意施工噪声、筑路原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等,尤其要注意对附近有学校上课、民居生活、市集、村落的影响。拌和场地应离开上述敏感区域500米以上,原材料的堆放应离开300米以上,并做好覆盖、除尘、防水等措施。
3.3公路营运期的环保措施。公路营运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包括交通噪声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潜在风险及农作物污染防治等四种环保措施。
4. 结语
山区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造成的环境损害是持续和深远的。因此,必须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或者杜绝山区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山区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二者有着特殊的关系。山区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互惠互利的,公路建设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措施去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了公路本身,对环境保护的付出必定会得到大自然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