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优秀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第1篇: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本学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实施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教学研究水平。中心小学于上半年申报的国家级语文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子课题“课中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和市级数学课题“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课题实验”已正式启动。课题组成员不但要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系列活动,还要虚心学习,善于挤时间,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中有关理论文章,积极从网络上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要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农村小学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从每一节课做起,并注意积累实验的原始资料,如各种计划和方案、研讨会议记录、学习笔记、教学案例等(项目可参看《教师课题研究手册》,特别要注意积累学生学习成果方面的资料,每学期要交一份典型教学案例);要经常和学校老师、课题组其他老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主动宣传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实践,使之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本期课题组研讨活动形式拟为:

①第八周前由实验教师自选课题和时间,提前一周打印教学设计(交中心小学)在课题组内交流——观摩——反思交流。

②推荐两位教师向全镇作课堂教学展示。

2、积极开展校本专题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探索农村小学课改之路,中心小学确立了四个校级课题:

①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②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实践研究;

③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④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定课题,拟订课题实验方案(方案要围绕专题,以实际的活动、做法为主,并确定各阶段验收时间),开展实验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学校,要鼓励教师勇于实践,从每节课做起,从每天做起,持之以恒地开展活动。中心小学将根据各校开展活动的情况,选出一至三所学校,作活动成果的展示。

3、要切实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课程。

①要大力宣传新课程理念,打消教师的疑虑,坚定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心。

②要以校本教研为主,充分发挥学校自主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各校的校长、教导主任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学校每位教师一学期开一节公开课,并及时组织评议活动。开课教师要做好课堂实录,综合评议教师的意见,写好教学反思,形成一个较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参加中心小学组织的“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案例截稿时间为:2007年1月4日,案例写作可参阅《福建教育》2004年第2、3期有关文章)。

第2篇: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一、注重学习,努力提高教研素质。

本人一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学习,总在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研水平。曾多次随教育局领导到省市观摩学习,XX年10月20日至23日,与县教研室覃道炳主任一起参加了湖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XX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周泽树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常德市政治课竞赛活动。XX年4月和XX年5月两次参加了省级规划课题研讨会等。县里如果有大型的教研活动,我都会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参加,只要有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经验的教育教学研讨机会,我都不会放弃。除此之外,我还会读许多有关教育教研的业务书刊,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教研的信息,与时俱进,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研素质。

二、勤于教研,成果突出。

本人一直勤于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熟练地驾驭教材,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驾驭课堂,结合先进的教育经验,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 “显性”学习化环境,关注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的构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效果达全县一流水平,教研成果比较突出。

1、教学比武和教研示范情况。

XX年10月参加常德市思想政治课教学优质课竞赛中,执教的《与友同行》一课,荣获二等奖。每学期都在教研组上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2、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XX年8月参加湖南省第四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评选中,《与友同行》一课的教学设计荣获省级一等奖,课件制作荣获省级二等奖。

3、教学案例与反思。

XX年4月在湖南省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畅谈理想》一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荣获省级一等奖。

4、教研论文。

①《让智慧之花绽放》在《教师》杂志XX年第六期上发表,并入选国家级出版大型教育文献《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创新探索》一书。

②XX年6月撰写的《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文,在湖南省第十二届学校心理教育学术年会上荣获一等奖。

③论文《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在《今日教育》XX年第五期上发表。

④XX年6月撰写的《如何让思想品德课 “活”起来》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三等奖。

⑤XX年5月撰写的论文《师德修养是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在湖南省“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5、课题研究。

第3篇: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医学论文;论文写作;高校语文;教学方法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明确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框架下形成研究产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关键途径,也是当前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重要能力。[1]在高校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较多的感悟与理解,这些感悟可能对医学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受限于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欠缺,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表达其感悟与理解,制约了学生的医学研究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医学院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与实践经验,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要求高校语文教学应对医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为学生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开展医学生论文写作教学,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就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医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他们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其写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文献发表数量与质量,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直接的影响。论文写作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各种医学文书,例如:实验报告、病例讨论、调查报告、医学会议纪要、毕业论文等[2]。而且就业后也难免需要撰写大量的病历、完成科研论文。如果不具备论文写作能力,医学生从上学到工作,无时不刻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阻碍个人的发展。正如科学家卢嘉锡说:“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科学工作者。”因此,医学论文的写作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让医学生敢于动笔、乐于动笔,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这对医学生来说,将会是一生的财富。当前,文献发表类型与数量也是评价医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职称评级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在高校中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写作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技巧,提高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供参考的医学知识,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3]

(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发表文献质量与数量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高校学术氛围的重要体现,优化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能力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医学教学成果向高质量论文的转化,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实力。医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启迪他们的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是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并且能通过论文的形式被不断地探索与交流,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加快医学院校的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医学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高,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因为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这也是判断学校真实实力的一个标准。为适应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了,所以学术论文仍然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实现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反馈

高校既是知识传承的阵地,也是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探索者,通过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成果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能够实现医学研究的积累与传播,进而促进医疗技术的突破,以高质量论文的形式实现对社会的反馈。医学生是将来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都是十分宝贵的,将这些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才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和医疗水平,造福于人民。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写作能力高,社会也是根本的受益者。因为医学的发展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医学论文质量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为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打基础。所以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的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觑的。

二、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一)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在医学论文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医学论文的类型、结构、类型等认识不足,可能存在将研究论文与综述论文混淆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论文写作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论文格式、要素,能够加深学生对医学论文写作的理解。[4]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商学课程,通过选取真实的案例来提高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价值,在解说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技能。例如,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普遍要求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三线表格式设置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案例教学应用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案例选择的科学性、代表性,围绕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和课堂教学要求而选择教学案例,尽量避免选择界限不清、容易混淆的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论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二)对比教学方法,明确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区别

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文献资料来源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原著论文和编著论文;按写作目的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按学科和课题性质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基础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预防医学论文和康复医学论文。不同目的、类型的论文,其写作要求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原著论文是作者开展的实验研究、临床观察、调查报告、病例报告、病例讨论等,是作者的第一手资料(即直接资料)。而编著论文则是根据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合、阐述,从而实现医学某一领域、专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即以间接资料为主,属于第三次文献。为了明确其中的差别,避免学生出现混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写作之间的差别,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论文写作要点,促进高校医学论文规范化。

(三)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实践是巩固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高校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医学论文要素和格式要求,还应当组织开展论文仿写训练,巩固学生对论文写作知识的掌握。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医学生专业方向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由学生自行搜集相关参考文献,并进行仿写训练。为了督促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应与学生约定写作时限,学生完成仿写后以Word文档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应研究、归类学生写作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集中讲解,实现论文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加强作文讲评和指导。讲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以一项内容或一个题目为准进行现场片段仿写训练,之后对优秀和最差的文章进行交流,并自评和互评,明确学习什么,改正什么,使之共同提高。

(四)结合岗位需求,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新时代,医学生只有不断适应岗位要求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其中包括病例分析、调查报告、临床观察等资料写作。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情况,精心设计写作情境,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病例报告、分析等资料包括哪些要素和阐述方式,并以此作为课堂作业,由学生讨论完成论文框架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评,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满足医生岗位要求。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论文写作是医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自身、学校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观念的探索与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校语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要求和就业发展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华,鞠善宏,王海艳.高校学生科技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高校学报退稿率看高校学生论文质量[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7(1):26-28,117.

[2]陈帅.高校学报助推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改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6):123-128.

[3]林加西.高校学报在科技论文写作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33(5):98-100.

第4篇: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4―0083―01

学案是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根据课题内容而设计出的一系列探究问题、要点强化、解题技巧等形成纲要式的学习方案,并由学生在课前完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案例。学案在运用上分为设计、初稿、备案组讨论修改、二次设计、定稿、发放、个案等环节。

一、设计和编制语文学案的原则

学案的设计应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突出主体性和层次性,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了解教学的重难点,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目标等。学案式教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深入训练、教师辅导、检测,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逐渐深入。

在设计和编制上应遵循的原则有:教师讲的要尽量少而精,将多数时间留给学生,以助于学生按照学案中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在每一环节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知识点转化成探索性的问题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用已学方法解决新问题;问题的设置上应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而呈现梯度性;在学案设计中让学生多积极主动参与,体验成就感。总之,运用学案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的原则,减轻语文课课业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二、学案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学案设计时,教师已经将教学的主要内容罗列出来,学生在学习时也很容易了解本节课的所学重点及知识结构,自觉地探究问题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十分钟左右来强调重点内容,再用十分钟左右来处理学案上的练习题,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节约了教学时间。同时学案可以作为笔记让学生保存起来,对学生的复习和将来考试可以提供更为直观和针对性的知识点。

(2)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学案教学使得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张力。学案教学同时顺应了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并缓解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如我在教《羚羊木雕》一课时,让学生讨论文中人物行为时,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讨论完后由每组派一代表发言,同学在讲述时都振振有词,具有条理性,师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语文学案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案中问题的设置,对小组成员之间的以讨论解决问题,以小组间的讨论成果展示为学习的平台。

(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困生的进步。语文学案在预习环节到知识的交流与巩固上都具有层次性,在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尖子生的拔高知识上都有兼顾,满足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要求,尤其是针对于学困生安排的较为简单的基础知识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小组长为了完成小组的目标,会相应地督促学困生去学习,进而取得进步。

(4)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学案的运用可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在课前花费时间精心设计学案,学生以作业的形式上交学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已掌握知识、模糊知识和未解决的问题等都有较好的掌握,在上课时的教学重点就会更加明确和突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学案教学在实践中的不足

尽管学案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1)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处理方式各异,所以学案的内容很难适用于所有的教师和班级。(2)固定的课堂模式和提前知晓的教学内容使得多数学生缺乏了学习的新鲜感,导致课堂变成了被动记录的过程。学案的运用虽然提高了多数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对部分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的弊端。

第5篇: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听评课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必备职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教师听评课的能力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学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升其听评课的能力,也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但是,在当前的听评课中很多教师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形式,教师对待听评课的态度存在着随意及局限性,这样就导致教师听评课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对听评课的这种态度不仅不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反而会让教师觉得是一种累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一、通过听课的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就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进行随时的听课。教师有时在自己的课程中找不到自己讲课的问题,但是,在听课的过程当中却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也能够借鉴别的老师在课堂上一些成功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听课的氛围比较轻松,讲课教师也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对这样的课进行评课时,讲课者和评课者能够轻松的交流。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

二、通过反思的方式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理念。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但是当前大部分教师都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不能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诊断。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尤其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再反复观看,以便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反思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的过程,通过对教学进行诊断,能够更好的意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备课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了解以及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等,然后让所有的听课教师也参与研讨,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教师本身的听评课的能力。

三、多种备课形式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可以在备课环节采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环节。在备课过程中先确定上课的类型和内容,然后再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形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在集体备课中提出的建议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够将集体备课中相同的部分展现出来,差异的部分做为闪光点也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充分表现出集体备课的优势。其他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听讲课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评课时采用先让讲课教师自评,然后是其他教师进行评价。在评课时注重对集体备课中的不足以及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表现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明白,自己在听课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听课的过程一方面是找出讲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对于优点部分是自己找教学过程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对于不足也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通过听课不但能够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还能够提升其评课的能力。

四、资源间的共享

第6篇: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

引言

外语教学与文化密不可分。当前,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文化教学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将“跨文化交际”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列为主要教学目标。文化教学毋庸置疑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有关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数量众多,有的是从语言输入及输出角度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有的是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阐述其指导原则和实现路径,有的则是从高校、教师以及教材等角度研究具体方法和解决方案。其中,关于文化教学策略的探讨亦层出不穷,但涉及具体课堂教学安排,可供借鉴的教学案例则少之又少,也较为零碎,缺乏系统性。故此,笔者试图以“循序渐进”为指导原则,结合浙江大学版的《新编大学英语》教材设计具体课堂文化教学案例,分析和探究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策略。

1.“循序渐进”原则的理论依据

李岚清(1996)提出:“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都很重要,但最主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如何系统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思考,其中有不少学者提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使用。李志鹏(2011)认为,“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生疏到熟悉,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落实到文化教学,束定芳(1996)认为,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马东虹(2007)也指出,文化教学应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同时在贯彻阶段性原则时,还必须注意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不至于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零碎。此外,从认知学的角度讲,奥苏伯尔认知主义心理学指出,认知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知识灌输),学习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循序渐进”原则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吸收,从而促进其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可以说,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引入“循序渐进”原则是“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贯彻和体现。

2.大学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王守仁(2011)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熟悉中外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高质量的课堂文化输入是不可或缺的。这里的文化输入不仅仅指英语国家文化的输入,也包括其他非英语国家以及中国本土文化的输入。

英语国家文化输入的重要性不言自喻。盛雪梅(2008)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跨文化交际,在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与接纳中,获得一种文化视野。”而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仅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适当进行延伸和补充,增加学生对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非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强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学习和传播本土文化不仅是国人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和切实需求。“加强母语文化输出的能力,是多元文化背景的需要,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也是学生的自身愿望和需求”(张素娣,2010)。但是,有学者(翁义明,2012)研究发现,国内大部分英语学习者用英语表达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远远超过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能力,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严重。更有学者(华瑛,2010)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不仅体现在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表达有限,更重要的是母语文化的知识储备欠缺。因而,作为文化输出的前提,只有保证了本土文化的输入,才能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输出,从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3.教学策略及案例

笔者教授的大学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浙大版的《新编大学英语》,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批学生于进校英语分级考试后选入慢班,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表达有障碍,个体差异也很大。针对这样的特点,笔者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不同授课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文化教学任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借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最终实现发展学生的思辨意识、责任意识和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下面仅以《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为例展开说明:

3.1 案例一: 由简到繁的小组任务 (以第二单元“神话与传说”为例)

该单元主题为“神话与传说”,课内精读课文为一则尼日利亚寓言故事“为什么乌龟的贝壳是不平整的”。曾有学者(郭姗姗,2011)指出,笔者所用教材虽是国内优秀外语教材,但在内容和选材上“都偏重于追求英语的原汁原味,而缺少母语文化的输入,很少有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英文译本来体现母语文化,缺少中国元素的表达。”针对这样的缺憾,笔者在进行单元导入时,有意识的加入了一则中国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及一则伊索寓言“龟兔赛跑”。前者是一个动画短片,在熟悉完相关词汇后,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配音比赛。后者则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的角色扮演。在精读课文结束以后,要求学生分组将课文故事内容以微型剧的方式表演出来。

由配音到角色扮演再到微型剧表演的设置,在任务难度上由易到难,篇幅上由短到长,故事内容上由熟悉的文化过渡到陌生的文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三个任务中,学生的表达意愿和表达流畅性逐步提升,其本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展示,乐在其中。此外,个体差异和需求也在不同的任务中得以兼顾。在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更是体会到了中国寓言故事和尼日利亚寓言故事相通的主旨和一致的文化价值观,即“诚信”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乌龟在伊索寓言和尼日利亚寓言故事中完全不同的形象,从而对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古希腊文化和尼日利亚文化)有了侧面的了解。

3.2 案例二: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提问(以第六单元“人和动物”为例)

该单元主题为“人和动物”,课内精读课文为“人和动物的好斗性”。有学者(文江华,2010)指出,“成功的教学方法主要的技巧在于善于设疑启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有指导的情境下主动地、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以求得他们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因到果,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设疑要严密,答疑要适度,留有余疑,不断启思。”

针对这样一个较为抽象,富有哲学意味的单元主题,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层层递进的启发式提问。问题的设置上也是本着由浅入深,由因到果的顺序环环相扣,具体如下:1.“人和动物有区别么?表现在哪?”这个问题也引出了西方文化、圣经《创世纪》中对人和动物之所以不同的宗教解释;2.“人和动物关系是怎样的?人类的地位是低于还是高于动物,还是两者平等?”这个问题引出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文化和现代的工业文明;3.“人和动物是否有相似性?动物通‘人性’么?人又有‘动物性’么?”这个问题引出了一组与动物有关的习语以及一系列相关文学作品,包括时下最新的影视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终启发了学生对人和动物好斗性的深刻思索。通过层层启发,课文的主题和文化因素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师生间思想层面的深层互动。

3.3 案例三:由易入难的翻译知识竞答(以第七单元“旅行的乐趣”为例)

这一单元主题为“旅行的乐趣”,课内精读课文为“新生之旅”,重点讨论的是旅行的原因和旅行的意义。由于这一话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中学甚至小学时可能早已做过类似的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在课程过程中渗透文化因素成为笔者首要的考虑。因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笔者针对学生的特点(浙江省生源居多,均为在杭大学生)设计了与杭州旅游景点相关的翻译知识竞答,借以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增加其公民意识和民族文化自豪感。

在这一环节,通过幻灯片逐张展示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其对应英文名,抢答并答对个数最多组别获胜。在展示的顺序上,首先展示的是杭州著名景点的实体照片,如“苏堤”、“雷峰塔”等;其次展示的是西湖十景的图片,如“苏堤春晓”、“雷峰夕照”等;最后展示的图片是某些景点的相关中文介绍词。这样的设计严格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原则,由词到词组再到句子,循序渐进。 例如,学生在了解了“苏堤”的正确表述为“Su Causeway”以后,更加深了对“苏堤春晓”(“Spring Dawn at Su Causeway”)的认识。再比如景点介绍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发生在杭州”,有学生翻译成“The moving story of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happened in Hangzhou”,表述上完全正确。这时,笔者则会引入跨文化相关知识,启发学生这样的翻译在英文环境中可能会完全失去意义,因为外国受众对人物角色并不熟悉,最后引出更佳的翻译版本“The moving story of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R omeo and Juliet in China,happened in Hangzhou”。与灌输式教学相比,这样的课堂更能加深学生对相关语言、翻译及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跨文化意识。

当然,在知识竞答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两三人一组,或扮演导游和游客,或扮演梁山伯祝英台或者许仙和白娘子,演绎经典爱情故事片段,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促进文化教学。

第7篇: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罗进近的教学具有大气厚重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他广博的知识架构学生的语文知识网络,用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等的平等对话,以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堂的诗情画意和智性光芒。

【教学感悟】语文教学既要指向品鉴文本的核心,又要指向学生人文的发展;语文教师既要对教学资源锐意穷搜,又要独具只眼地简化知识、发现美质。

作为《教学月刊·中学版》的编辑,我对很多中学教师的认识都是源于他们的论文,然而,认识罗进近老师却是从他上《像山那样思考》的一个教学片段实录开始的。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罗老师从文本的表现形式着手,让学生从语言文字本身走进文本,在细读中把握言语的本质,通过理解、欣赏语言表现的形式,理解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与震撼,收到了特有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阅读教学,多从文章学的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这种做法被发挥到极致,便出现了以文章结构分析来替代文学作品解读、鉴赏的现象。在新的世纪之交,我国实行新的课程改革,然而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有的教师因为不能正确理解课程理念,以致在教学中又出现了脱离文本大谈特谈体验、感悟的现象。这种种弊端,导致我们的学生(也包括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一部分教师)可能掌握了很多文学史的知识,或者知道了一些文章学的概念、术语,却很少能真正自主地去解读、鉴赏文学作品。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陈旧的教学模式、浮夸的不良教风仍然大量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到罗老师“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教学案例,不禁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因为只是看到一个教学案例的片段,又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后来,收到罗老师的投稿。在罗老师的稿件中,我一眼看中了他关于“品鉴文心”的一段论述。在我看来,这正是他的教学案例背后的教学理念。于是,便就阅读教学中的“品鉴文心”这一问题采访了罗老师,并约请他撰写了《体味真情 赏析细部 深度探究——例谈“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的策略》一文。

罗老师认为,当前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一种把远超过学生认知的社会学、文艺学、写作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硬灌”给学生以显示“过人学养”的不良教风。这与中学课堂的深度探究的教学设想是相违背的,应该引起重视和纠正。而他倡导并一直在努力践行的“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就是基于他对这种不良教风的反思提出来的。那么,什么是“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呢?对此,罗老师从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对“文心”的解释入手进行阐释。刘勰曾在其名著《文心雕龙》中把“文心”一词解释为“为文之用心”,所以,“品鉴文心”也就是品鉴“为文之用心”。在罗老师看来,文本蕴含着文章、文化、文学、文字等诸多价值和功能,构筑着作家和作品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思想世界和价值世界等,而这些方面恰恰正是文章的“用心之处”(可以通俗地称之为“文本的核心”)。就阅读教学而言,“品鉴文心”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去品鉴文本“用心之处”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意味着要弄清楚文本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的问题,而且意味着要弄清楚文本的特点、亮点、重点和疑点等核心内容,从而完成对文本核心内容的价值挖掘和意蕴揭示,建构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罗老师进一步明确了“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的方法:读得真(体味真情),读得细(赏析细部),读得深(深度探究)。所谓“读得真”,指的是让学生带着真情去诵读文本,去打通和文本言语对象之间的情感联系纽带(即“通感情”),让学生能够将心比心,贴着文本喜怒哀乐。所谓“读得细”,就是要能够发现文本容易被人忽视却往往重要的内容,这里的“细”不等于琐碎,而是要精,要精炼和精彩。所谓“读得深”,就是要求学生能站在一个高度和深度去理解文本、理解作者。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时,罗老师运用了以下教学资料:这首词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叶嘉莹曾经指出了,在这篇仅100字的千古名作中,有很多重复的文字,如“江”“人”各三处,“山”“笑”“国”“一”“如”“多”等各两处,却没有给人任何繁琐啰嗦之感,其中的原因,正如清代文学家沈德潜所说“情真不觉音之繁词之复也”。这个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从赏析词中的细部入手,体味词中的放达之情,接通了品鉴诗心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了这堂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又如,在《清兵卫与葫芦》教学时,罗老师从“道”和“一”入手去深度探究这篇小说的文心。既然文中批判“武士道”,提倡“人道主义”,这里面都有道,这个问题就值得研究。从古文字学角度来说,“道”可以解释为“面之所向、行之所达”。“武士道”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导致它的严重后果了吗?“人道”所追求的目标,不正为世界人民所普遍接受吗?而“壹”的解释,从古文字角度来说,就是葫芦的意思。壹,简化之后,不就是“一”吗?一,唯一,独一无二,这不就是“个性解放”所要追求的目标吗?所以,从古文字学层面入手可以去深度探究小说的主题,这也就成为了这节课的一大特色。

最后,罗老师还进一步指出,“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两点要求。

第8篇: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指以点带面,根据对有代表性的“谈天说地”实验课例的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例如在语文科里,获得区政府首届专家津贴的邓蝶云老师的“谈天说地”课例《春天的脚步》获得市教研员们的好评,还被区选派到教育发展中心进行交流。我们以点带面,根据对这种有代表性的“谈天说地”实验课例的分析,促进教师们专业成长。我们以课堂教学案例为研讨平台,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以研促教,确实提高了教师教研教学能力,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创境体验

创境体验,是指教师在愉悦的情境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以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例如,为了提高教师语言艺术修养,能够有利于“谈天说地”课的开展,我们邀请了广州话剧团专业演员、优秀语言艺术教师姜迪武老师来校讲座。姜老师说:“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表演教学,寓教于剧。”经验丰富的他通过自身的学习研究,独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他认为把课堂变成剧场,让老师成为导演,学生成为演员,家长成为观众,这样就能做到每节课都好戏连台,精彩不断。这对于以“语言见长”为办学特色,以“谈天说地”课为校本课程的京溪小学老师们的启发和帮助显然非常大。

三、自修反思

自修反思,是指在培训者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谈天说地”课的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评价、自主反思、自主完善。我们以教学实际为焦点整合培训、教学和教学研究资源,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校园BBS论坛的平台中百家争鸣,将新课程的理念有效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9篇: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研活动;有效实施

本着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目的切实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师课堂实践操作能力,将教研活动当作科研工作来有效规划,围绕固定主体形成研究策略[1]。本文针对自身在教管中心工作经验,对语文教研活动组织实施详细做法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促进语文学科更好的创新发展。

一、组织课赛及观摩公开课活动

课赛活动是展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平台,也是教研活动的传统组织形式。年轻教师参赛前,需要充分准备工作,包括:参赛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引入、教学方法和理念的选择、备课等等环节,进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效果[2]。同时,也要大量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向老教师吸取经验,指导不足,通过各方努力呈现一堂好的课赛。课赛的组织实施既能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又能激发教学热情;观摩课和公开课都是语文教研经常开展的传统活动形式,通过精心的组织安排课程内容,让教师见相互借鉴,学生摄取语文专业知识。参赛教师的选择上,第一轮应该选择学生喜欢的、有特色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主讲,这样能起到示范标榜作用。第二轮,安排有朝气活力的青年教师。新老教师通过相互借鉴学习的方式,相互吸取优点,发现不足及时更正。

二、组织评课研讨及说课研讨

评课研讨是教研活动的中心环节。小结或点评课堂教学内容,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是教师自己难以发现不足,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评课过程中一定要真实反馈,敢于提出问题找出缺点,共同进步取长补短,实现教师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的评课目的。说课是语文教在对教学流程和备课准备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说课的水平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语文教师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方法及理念的引入,各环节流程的条理性设计。说课活动组织实施,促进语文教学行为的标准化和熟练性,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组织创建和开发教材内容

语文课本教材是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载体,与其他学科教材的选择有所不同,它在结构上更加侧重自由灵活性选择。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课本教材的选择可以大胆的进行创建重组及开发,删除学生难懂的文章,添加具有正能量时代感的优秀文章作为教材内容,同时穿插考试知识点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组织创建及开发教材的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4]。

四、组织学习教学新理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完善,语文学科拓展需要追随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借鉴吸收其他学校的先进理念,提取改进创建适合学校全面发展的理念。避免按部就班的套用,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有效进展。

五、组织命题评卷工作

命题试卷工作体现了教师对于语文学科重难点知识的把握,是教师语文教学能力的提现,一名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一定会较好的分配命题中知识点的分配。结合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根据教学进度现状,通过教研活动组织语文教师开展命题工作,从而验收学生学习成果。

六、备课及编写导学案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能够促进教师备课的集体智慧,挖掘集体潜能,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一个教师备课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相互探讨,提出好的学科理念及优秀教学方法,每一堂语文课中,汇集教师集体的智慧力量,必将创建出最佳课堂效果;根据教学主管部门对于学科辅助资料的配备设定,如:三点一测,优化设计等资料。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这些资料书籍中的试题设定,有些不符合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会产生失落心里,失去学习信心。因此,有效制定适宜的导学案十分关键。依据语文学科总体发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入手,设定导学案联系,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信心及兴趣。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实现高效教学成果。

教研活动的有效实施,充分带动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教研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环环相扣的组织流程,引导新老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最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确保教研组织活动的完整性和正确目标方向,实现的教研活动开展的优良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坚.教研活动的策划、流程与评价[J].教学与管理,2012(31).

[2]肖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教研活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电化教学,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