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范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第1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范文

一、__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现状与成效

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__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阶段,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止20__年底我县上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其中,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__县绿海苜蓿产业发展有限公司、__县荣宝养殖有限公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宁夏__县原野蜂产品科技开发公司、__县山川科宝食品有限公司、宁夏余聪食品有限公司、__山逗子杂粮绿色食品有限公司、__县和丰淀粉有限公司、__县鑫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宁夏__生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__县鸿元奶牛养殖合作社、__县忠信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__县源丰草产业有限公司、宁夏来浴淀粉有限公司)。资产总值17283.9万元,固定资产10314.1万元,年销售收入16538.6万元,净利润1099.5万元,开发基地种植面积5.65万亩(不包括原野蜂蜜公司的蜜源基地10万亩),直接带动农户2.5万户。这1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均属于加工型企业,其中,以滩羊肉为主的肉类3家,粮食类3家(小杂粮1家,马铃薯淀粉2家),林特产品类2家(柠条加工1家,蜂产品1家),蔬菜类、油料类、乳类、皮及皮毛制品类各1家,其他类1家(以苜蓿为主)。__县绿海苜蓿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__县荣宝养殖有限公司2家农业龙头企业率先被评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享受自治区的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我县13家区、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均具有一定的地方经济特色,产品品质较好,有的产品拥有出口许可,有的产品获得品牌称号,有的产品获得专利产品。如:宁夏原野蜂业有限公司是宁夏唯一一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生产、经营出口蜂产品的企业。连续八年产品质量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局和宁夏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局检测各项指标达到优质,公司先后获得了“中国食品安全放心品牌” 和“宁夏地产品牌”等荣誉,20__年,国家星火计划万亩优质蜜源基地建设及专利产品“蜂胶枸杞片”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批准(专利号20__101193018),被指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指定产品,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命名为自治区科技创新重点企业。根据调查分析,我县重点龙头企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 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高。

20__年,全县有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有9家。如,__县绿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资产已达3543万元,20__年实现销售收入1066万元,实现利润89万元,较上年增加27万元,增长43.4%。公司不仅建立了自己的苜蓿示范种植基地9000亩,现有苜蓿草块、草颗粒和新型牛羊复合生化成型饲草产品加工设备三套,年设计能力4万吨。__县荣宝养殖有限公司作为全区第一家以纯羊肉为原料生产的清真肉食品加工企业,始终将公司的发展与县委政府的产业化政策丰结合,历经3年多的发展,在产品开发、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以优补优”的自我发展模式,即以优势资源滩鸡产业补资源优势滩羊产业的发展模式。20__年企业资产达到了922万元,销售收入1620万元,实现利润83.1万元,带动农户数由20__年的113户增加到20__年的243户,户均纯收入1420元。宁夏原野蜂蜜有限公司20__年实现销售收入1507万元,实现利润131万元,上缴税金48万元,出口创汇8万美元,直接安排就业40人。

2、 龙头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收入显著增加。20__年,种植业结构调整也明显加速,全县蔬菜面积5万亩、加工型马铃薯面积17.1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1万亩和1.5万亩;以荞麦为主的小杂粮种植面积达40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增幅达到60%。全县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滩羊饲养量达138万只(其中存栏数71万只,出栏数67万只),比上年增加了17万只,增副达到14%。特别是优质牧草发展迅速,20__年种植面积达83.36万亩,比上年增加26.31万亩,增幅达到46%。20__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624元,同比增加386元,增长17.2%,其中,龙头企业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18.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3%。

3、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并壮大。

通过对龙头企业在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的扶持,龙头企业逐步把原料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第一车间来抓,主动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农户按合同进行生产,企业按合同组织收购,通过订单合同的方式稳定了产销关系,逐步建立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目前,全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产销合同关系。在建立原料基地的同时,龙头企业还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签订了订单。如:宁夏原野蜂业有限公司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公司先后成立了100万亩优质蜜源基地,并成立了”__县神蜂养殖合作社”,与当地300多户蜂农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蜜蜂养殖方面的技术和信息以及国内外蜂产品市场的发展的动态。通过以上两种举措,一方面保证了公司原料的供应,另一方面激发了蜂农养蜂致富的极大热情。__山逗子杂粮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与4个乡镇500个农户签定了绿色荞麦原料基地供货协议,保证了我县荞麦绿色基地标准化生产的质量。

4、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县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通过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整体

,参与竞争。据统计,20__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共成立了5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个专业协会,有12955个农户参加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实现了部分产品的组织化生产,不少农民依托协会走上了致富之路。二、__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以2家自治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11家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航已成雏形。这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方面优势,与农民合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科农工贸一体化的格局,大大推动了__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是,__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颇受一些问题困扰着,主要表现在: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较松散现象,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相对偏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一些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很好“公司+农户”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投资少、产品链条短、科技含量低。我县农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与工业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虽与投入来源、资金积累、起步较晚有关,但主要是部分龙头企业安于现状,风险意识和拓展意识不强,满足于停留在半成品和手工粗加工阶段,工艺简单,部分龙头企业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难以上档次,企业缺乏竞争力,企业成长速度缓慢。

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质量管理不够完善。我县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自己定位于农业,而没有从真正的企业管理上来看待,缺乏企业管理制度。并且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辐射面不宽,市场制约因素明显。我县的龙头企业,缺乏品牌产品,知名度较低,出口量极少。

4.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在政策、资金上,自治区都相继出台一些政策和拨出一些专款来扶持一些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但是扶农专款资金量不大,且分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大大地阻碍了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5.我县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都相应成立了服务机构,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服务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政策理论和科技等方面指导不够。

三、加快__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全县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以十七大精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为指针,结合__县农村工作实际,为加快__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跨越式发展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规划引导,实现规模经营上的跨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政府必须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鼓励。

2.进一步处理好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实现利益连接机制上的跨越。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农业龙头企业要积极采用预付定金,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收购等方式,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进一步强化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保障,实现工作力度上的跨越。当前应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科技等方面加大对我县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实现我县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发展。

第2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范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时期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围绕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两大目标,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两大重点,强化装备和科技两大支撑,突破加工和流通两大环节,推动经营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两大进程。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现代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特色优势农产品园区基地为载体,以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为重点,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中介联结、政策扶持和社会化服务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目标任务。

1、建成优质蔬菜基地20万亩,名优柑桔100万亩,生猪800万头,山地鸡8000万只,优质水产养殖面积3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15个和省级名优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4个。

2、发展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龙头企业约15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每家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带动农户5000户以上;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家,每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税利30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3500户以上;市重点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40家,每家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税利5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500户以上;各县(市、区)共培育年销售收入在l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0家。全市龙头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30万户,户均增收*元以上。

3、全市经工商、民政等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达100家以上,50%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

二、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作重点

(一)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一是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三是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四是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五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一步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使家庭承包经营的优越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议案,加快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田整治,健全完善农田排灌系统,示范带动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推动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继续落实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机电排灌议案,提高农业有效排灌面积,推进农业水利化。建立有效快速的农田水利排灌体系,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加快“沃土工程”和“两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的实施,把基本农田建设为渠成网、路相通、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面启动农业名牌发展战略,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农业规划管理,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构建优势特色区域农业产业带,发展壮大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各地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推进优质禽畜水产、中华名优果品、高效林业及特色林产品、名优蔬菜、绿色食品等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具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要加强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和政策支持,扶持发展农业“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培育发展和巩固扩大一批专业村、专业镇,打造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基地。以各地主导产业和名优农产品基地为依托,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结合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及中低产田改造,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强化投入,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按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发挥和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五)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集群。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做大做强林产化工、林浆纸一体化、粮食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组建企业集团,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

(六)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按照培育一批、改造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四个一批”的要求,全面启动实施“111”示范工程。争取到“*”期末,每个镇培育1个以上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每个县培育10个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全市培育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互利的原则,并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和社会的参与共助作用,积极兴办县、镇、村三级的以发展生产、开展农产品流通经营为着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农村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

(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逐步建立农产品质检制度和生产记录等可追溯制度,完善质检手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龙头企业要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逐步推行IS09000、ISOl4000、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快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定量包装、标识标志、商品条码等手段,加速推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

(八)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抓紧构建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应用平台,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共性的关键技术,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对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组织实施农业品种、技术更新工程,加速品种技术更新步伐。抓紧制定或修定全市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管理标准,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九)加速农产品流通及国内外市场开拓。加大政府推动农产品流通的力度,抓紧规划建设和改造升级一批农产品物流园区和综合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和农村流通服务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收集研究,优化贸易商品结构。龙头企业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主动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协作。

(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发展绿色经济,把基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发展集约经济,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要大力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实现增值增效;发展循环经济,鼓励龙头企业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三、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年,市政府安排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350万元;*-2010年,市政府每年安排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400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发展、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发展、农业产业化科研和信息化专项发展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等项目。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农户1500户以上的外向型、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扶持一批重点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各年度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资金安排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在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的总额内统筹安排。各县(市、区)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发展资金,扶持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加强信贷服务。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将各地有信贷需求且有一定经济实力、信誉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向当地农业银行分支机构推荐,建议农信社、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要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并允许农业龙头企业以自有不动产、动产以及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开展抵质押贷款。同时,各类专业银行在现行信贷政策制度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专业大户发展生产、扩大经营。

(三)支持基地建设。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的多种经营资金要加大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都要采取业主投资的办法,实行市场化运作,走“公司加农户”或“公司加专业合作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要建立标准化农田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职能部门如农业、水利、国土等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四)力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各级政府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指南,结合地方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计划,落实扶持奖励政策。农业、民政、工商等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引导指导、扶持协助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其健康良性发展。要加强调研工作,不断总结探讨创新发展机制,要积极帮助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组织解决好办公场所、运作经费、建章立制、经营管理、培训推广、产品流通等方面的问题,强化其功能,提高对农民的辐射带动面。

(五)加强流通环境及信息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增强市场的集散带动能力。经市外经贸部门认定的出口创汇业绩显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市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市外经贸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进口种子、种畜、种苗和加工生产设备等,海关等有关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大力支持。加快“*农业信息网”等农业信息等服务系统建设,加强信息综合和,把信息网络延伸到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农户,及时提供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等动态信息。

(六)扶持名牌发展。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合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产品,制定扶持奖励政策,加大品牌产品开发和市场推介力度。工商部门要继续引导养殖、种植大户注册和使用商标,引导行业协会注册和使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争创著(驰)名商标,指导企业、协会正确使用和管理产品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保护商标声誉。对有较大规模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养殖、种植基地,各级政府及工商、农业部门要积极做好优势品牌、特色品牌创建工作,加大品牌产品市场宣传、推介及打造上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竞争力和占有率。市、县(市、区)级政府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称号的农产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支持科技进步。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科技和农产品标准化、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投入。各级都要安排专项经费,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实施蔬菜、肉桂、柑桔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种改良计划。制定和完善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卫生安全标准和农产品包装、储运、营销标准,力争与国际标准接轨。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和控制手段。

(八)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主动帮助产业化组织解决基地建设、市场开拓、资金融通、技术创新、信息交流等问题,不断改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纪检部门要加强经济环境治理,杜绝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税务部门要及时落实好有关农业龙头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各县(市、区)对上级财政安排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要配套投入;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扶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协调发展。

四、切实加强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

第3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范文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心任务和重要抓手。当前,我省农业产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新农村产业基础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基本任务,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力为关键,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按照“有限目标、突出根本、抓住关键、凝聚合力”的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运储保鲜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市场准入能力、产业化组织能力和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2目标任务。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培育30家超10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自营出口额突破6亿美元;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龙头企业农产品订单收购量达到全省农产品商品量的60%以上;对农户的直接带动面达到60%以上。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作重点

3集中力量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要素,通过外引内联、联强联大,促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进优势农产品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要注重发展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加工,尽快形成若干个百万吨的大米加工集团企业和10万吨的肉类加工集团企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也要尽快形成占本类加工产品30%以上的集团企业。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支持和培育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尽快形成一批加工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

4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重点发展粮食、生猪、家禽、水产、水果、蔬菜、毛竹、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粮食重点发展稻谷精深加工;畜禽重点发展冷鲜猪肉、低温肉制品、水禽加工产品;水产品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和淡水鱼类加工产品;果蔬重点发展以赣南脐橙、南丰蜜桔、赣北早熟梨和以供港为主的蔬菜商品化处理与冷冻配送深加工,以及以茶叶、毛竹、道地中药材为主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5加强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区域化、基地化建设。积极发展粮油、生猪、水产、水禽、水果五大农业产业化省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油茶、毛竹、商品蔬菜、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优势农产品基地,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土地、合作办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加快基地建设;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基地化、集约化水平高的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产业带。建立以鄱阳湖区、赣抚平原、吉泰盆地粮食主产区和赣西粮食高产片为主的“三区一片”优质稻生产基地,以赣中优势片和浙赣线、京九线为主的“一片两线”优质生猪生产基地;以环鄱阳湖优势区、京九线、昌厦线为主的“一区两线”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以赣南脐橙、南丰蜜桔、赣北早熟梨为主的果业基地,以赣东北绿茶为主的茶叶基地和赣北棉区为主的优质棉基地。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主产区集中,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生产格局。

6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全面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村组干部、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基层农技人员发起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好省、市、县三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体系。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产品批发市场带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建基地,专业合作社(基地)联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按利润返还的合作制、按股分红的股份制农业产业化形式,完善定单、合同、按劳按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实行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引导农民以土地、山林和水面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7大力加强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创新营销理念,建立实物市场、虚拟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快国家级定点市场、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特色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检验检测和信息网络、电子结算网络等系统。加快建设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的农产品网上展示购销平台,大力发展网上交易,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区的营销网络。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专卖、配送等现代流通形式,扩大产品销售。加大流通组织、经纪人队伍的培育力度,形成市场流通主体的多元化。积极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展示展销,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

8组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名牌农产品。把创立品牌与做强品牌、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机结合起来,以骨干龙头企业为载体,运用市场化手段,打破区域、部门、所有制界限,推动同类品牌整合,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利益分享”的方法,增强著名品牌的竞争实力,形成一批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政府按照优势产业、优势品牌导向实施重点扶持。

9推动开放型农业突破性发展。充分利用我省的农业资源、区位、生态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扩大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招商引资。精心策划招商项目,拓宽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引进一批国外、境外和省外大型龙头企业来我省从事开发型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扩大我省水产、畜禽、果蔬、茶桑等优势产品的出口。加快鳗鱼、生猪、茶叶、蔬菜、柑桔等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在出口生产基地优先推行农业良好操作规范认证(GAP),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广泛推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HACCP)。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加工档次,增强企业出口能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带动农业技术、劳务输出和农产品出口。

10提高农产品市场准入能力。适应消费市场升级和准入门槛提高的形势,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安全、优质、环保、高效的要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加强农业标准修订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强化产地标识认定,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完善检验技术手段,提升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坚持源头治理,重点抓好农业投入品监控和食用农产品污染物监控,加强禁用投入品监管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跟踪和源头可溯系统。

11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办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究开发机构;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以农业产业化科技需求为目标确定科研课题,筛选一批农业产业化种养、加工、保鲜、储藏、运输等环节中的重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挥政府科研资源分配的导向和放大作用;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良种良法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农业技术、降耗减本等实用技术,促进一批高科技项目与龙头企业嫁接。建立和完善科研应用平台和市场化推广机制,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绿色证书”和“蓝色证书”工程,造就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科技农民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三、创新完善农业产业化配套扶持政策

1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08年开始,省里将视财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逐年增加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引导、激励、放大作用。省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双十”工程中的龙头企业和基地,以及“双百”工程中的加工型龙头企业。财政性资金重点扶持的方向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水平、提高附加值的实绩,以及新增带动农户和农户直接由此增收的实绩。采取财政贴息和担保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采取鼓励措施,调动金融部门放贷积极性;采取奖励方式,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培植;采取补助方式支持订单农业和原料基地建设。具体的扶持奖励办法由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建立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协调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省扶贫办、省农业开发办、省外专局等部门可用于农业产业化的资金要与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配合使用,重点用于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形成政府集中投入为引导,其他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各市、县(区)也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机制,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本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

13创新金融扶持政策。涉农金融部门要创新金融理念,开发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拓展质押担保方式,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分支机构金融服务能力,落实金融配套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实行差别化的信贷准入,信用评级套用农业、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允许以流动资产、山林和水面承包经营权、经济作物和饲养物作为抵押,允许龙头企业间连担,允许法人代表、股东为龙头企业担保,允许合作社连保。

农业银行要提高对龙头企业的支持面,提高龙头企业扶持贷款在涉农贷款中的比例,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季节性收购等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农业发展银行要逐步扩大对龙头企业贷款,增加贷款规模。农村信用社要将农业产业化经营贷款列入重点信贷投向,争取有效需求满足率达到95%以上。龙头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准确反映公司经营状况信息系统。

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贷款担保机制,根据经济增长水平,逐步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担保能力和水平。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银行对龙头企业放贷。

14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在粮食、生猪、家禽、水产、水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领域进行政策性保险试点,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逐步形成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保险公司多方合作、全程保障的“合作+保险”农业保险机制。

15落实用地用水用电优惠政策。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计划,可在省级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市级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用地计划,在各设区市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对龙头企业直接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场所、农林牧渔场和设施农业用地,涉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的,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前提下,允许农户在承包期内依法有偿转让承包土地使用权,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直接向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用于生产的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在申请获得取水许可的前提下,由所在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核定年度用水计划,计划内用水减半征收水资源费。直接向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的种养业基地,在落实防治污染措施的前提下,暂免征收水资源费。

以电为原动力,受电总容量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农产品加工用电实行大工业电价政策;对符合农业生产用电类别的专业化种养业项目,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政策。

16其他有关支持措施。对符合条件的省级及以上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可按程序向中储粮*分公司提出最低收购价粮食收储申请,经审核批准后从事有关政策性收储业务。外商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和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技术服务、产销对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达到省级龙头企业基本条件的,按程序报批后,可享受省级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省级龙头企业改制或组建企业集团的各种登记费、评估费减半收取。新获准农产品自营出口企业,可从第一个月起按规定退税率计算退税。

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水平

17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调查研究,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及时推广典型经验,认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农业产业化宣传,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化的重大意义,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化,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战场。加强农业法规建设和产业化政策普及,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18搭建农业产业化发展平台。在“十百千”工程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在全省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即省里重点抓好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个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设区市重点抓好10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市、区)重点抓好1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平台,集中多方力量,实行有限目标、集中投入、动态管理,坚持数年,务求实效。

19形成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各级领导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指导作用,认真落实各有关部门在农业产业化工作中的职责。农业、林业、粮食等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搞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计划和基础性工作;发展改革、经贸、财政、税务、水利、国土资源、工商、外贸、供销、金融和电力等部门和单位要继续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赣办发〔2002〕12号),并依据本意见抓紧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各级农业产业化工作机构,要建立重大项目调度制度、农业产业化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和政策措施落实督查制度,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第4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范文

为加快我县精品农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根据我县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特制订扶持精品花卉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目标,坚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坚持与发展精品农业、提升产业层次相结合,坚持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相结合,坚持与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相结合,立足基础,发挥优势,加快我县精品花卉产业发展,不断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按照比较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的取向,突出扶优扶强、科技创新,促进高效特色产业大发展,具体要坚持以下原则:

1、市场主导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托科技创新,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2、农民主体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充分体现农民主体性。

3、规模优先原则。强化产业效益和规模效益,扶强扶大龙头企业,增强规模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因地制宜原则。依据区域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环境,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使花卉生产向最适宜区域集中,形成体现区域特色的重点片区和产业体系。

三、政策措施

1、对新建钢管大棚设施,从事非洲菊、鹤望兰等花卉生产且面积10亩以上,中高档切花及盆花1亩以上的,给予每亩3000元的设施和种苗补助,新建钢管连栋大棚设施从事花卉生产的给予每亩补助30000元的设施和种苗补助。其中,新建钢管大棚设施补助实行分年兑付的办法,第一年验收后补50%,第二年补50%,在第二年补助前需进行复验,如发现改种其它或终止花卉生产的,取消当年度补助资格。

2、对新发展露地花卉1亩以上的(不含地被植物),给予每亩1000元的种苗补助。

3、对新建的精品花卉示范园区,由项目单位申报,按县发展花卉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计划组织实施,并通过项目竣工验收的,原则上按每200亩给予补助10万元。

4、鼓励花卉专业合作组织拓展花卉销售市场,对经申报立项按县计划布点到省外大中城市花卉市场设立窗口,从事花卉批发交易的专业合作组织,拥有市场营业执照,且在本县花卉订单面积500亩以上,经营期满一年后,经有关部门认定,每年给予营销门面租金的60%补助,每个市场每个主体最高不超过10万元。

5、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对花卉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营销户订单100亩以上、且订单合同兑现率80%以上的,经有关部门审定,视订单面积大小给予1-5万元的奖励。

6、加快培育花卉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花卉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对新组建的花卉专业合作组织,经工商登记注册,建账建证,规范管理,吸纳成员单位(或个人)30个以上,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经有关部门审定后,一次性奖励1万元;当年度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次性奖励3万元。

7、对围绕花卉产业开展办节办会活动单位,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补助。

8、实施花卉品牌战略,对当年度新获得省、国家(部)优质奖以上花卉品牌的单位,分别一次性给予1000元、2000元奖励,对获金奖的再分别一次性奖励4000元、8000元;对当年度新获得市、省、国家级名牌或著名商标的单位,分别一次性给予1万元、10万元、25万元奖励。

9、推进花卉产业科技进步。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建立产学研基地,经评审验收后,按其实际投资额给予5万元以内的补助;对落户*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有关部门确认后,给予实施产业化的企业20万元以内的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科技企业、农业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农业企业研发中心、农业(星火)科技企业孵化器、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专业技术示范协会,分别一次性给予10万元、5万元的补助。

10、推进杜鹃种苗工程。鼓励*杜鹃(春鹃)种苗繁育,凡生产一年生扦插苗且供应本县的给予每株0.2元补助。

11、资金补助采用财政直接补贴,并实行县、镇(街道)两级财政共担,县财政承担70%,镇(街道)财政承担30%。

四、组织领导

按照“企业主体、农民自愿、行政推动、政策拉动、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对发展花卉产业的组织领导,加快推进我县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精品花卉产业是我县发展精品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加快推进我县精品花卉产业的发展,县政府将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全县精品花卉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各有关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扶持花卉产业发展相应的配套措施,推动本区域花卉产业的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发展精品花卉产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加快发展精品花卉产业,吸引县内外投资者投资花卉产业。同时要通过办节办会、组织推介等形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

3、强化协调配合。各镇(街道)、各部门和单位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大力促进精品花卉产业的发展。县农经、科技等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建立稳定的科技培训和推广体系。县工商等部门要为花卉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做好相关服务。县农业银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支持和服务。各镇(街道)联挂部门要积极主动帮助协调解决精品花卉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4、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县农经、财政等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县精品发展花卉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农经、财政、发改、科技、审计等部门对各相关镇(街道)精品花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验收,兑现相应的扶持政策。

五、其他事项

第5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市现代农林牧产业高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各种农林牧废弃物也日益呈现出增长态势,其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及利用程度不高、利用方式原始粗放等现象,其中一部分废弃物被当作垃圾丢弃或排放到环境中,造成可利用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如秸秆焚烧、畜禽粪便排放等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和难点,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而且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为更好地探索农林牧废弃物变废为宝、产业化利用新途径,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和利用情况的调研工作,以区、县(市)为调查统计单位,通过编制《杭州市农林牧废弃物资源与利用情况调研工作方案》、收集有关统计数据、汇总计算分析等方式,对全市农林牧废弃物资源数量、分布和利用现状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促进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产业化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一、杭州市农林牧生物质废弃物资源与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我市农林牧废弃物资源丰富、数量较大,其中农业类废弃物资源理论量为159.34万吨,林业类废弃物为88.7万吨,畜禽排泄物为531.16万吨。

(一)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

1、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数量。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产量取决于农作物的种类与产量,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采用的农业技术,差异非常大。我们根据农作物产量和各种农作物的草谷比来估算出各种秸秆的产量,即秸秆理论资源量=农作物产量×草谷比。据调查统计,2012年全市农业废弃物理论资源量为159.34万吨。详见表1。

2、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的分布。从区域分布上看,平原地区无论是播种数量、种类要远多于山区、半山区,其中萧山和余杭的农业废弃物资源最为丰富,理论资源量分别约为39.6万吨和28万吨,占总量的24.9%和17.6%;其次为富阳、淳安、建德和桐庐,分别约为25.5万吨、19.1万吨、17.6万吨和17.1万吨,占总量的16%、12%、11%和10%;临安的农业废弃物理论资源量较低,约为13.4万吨,占总量的8.4%。详见(图1)我市分地区主要农作物废弃物资源数量与分布情况。

从品种上看,以谷物(稻谷、大小麦、玉米等)、豆类、薯类为主的粮食类作物产生的废弃物占主导地位,数量为95.7万吨,占总资源量59%;其次是蔬菜和果用瓜类的废弃物,分别为30.1万吨,15.9万吨,分别18.9%和10%,其余种类比例较低。

(二)林业及林产品废弃物资源。

1、林业及林产品废弃物资源数量。据统计,杭州市现有林地面积约1754万亩,植物种类有1200余种,分属于155科。其中乔木林1278万亩,竹林236万亩,灌木林157万亩,疏林地4万亩,未成林地32万亩,无立木林地33万亩,宜林地12万亩,其它林地2万亩。林业废弃物主要产生于竹木采伐、森林抚育、木竹加工、珍贵树种定向培育及经济作物、园林绿化管理修剪枝条等几方面。经调查统计,我市现有林业及林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理论资源量为88.7万吨。详见图2

2、林业及林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的分布。从区域分布上看,余杭、淳安林业废弃物资源最为丰富,理论资源量分别约为24.72万吨和22.35万吨,占总量的27.8%和25.2%;其次为临安、建德,分别约为14.74万吨、13.32万吨,占总量的16.6%、15%;桐庐、富阳分别约为6.52万吨和5.72万吨,占总量的7.4%、6.4%;萧山废弃物理论资源量较低,约为1.32万吨,占总量的1.5%。

从产品种类分布上看,废弃物和地理位置、当地林业产业密切相关。其中,余杭、临安、淳安、建德在竹林抚育、森林抚育、木竹林采伐和木竹加工方面废弃物较多,淳安、临安在经济林修剪、林产品加工方面废弃物数量较大。具体见(图3)杭州市林业及林产品加工主要废弃物数量与分布表。

(三)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

1、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数量。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 我市畜禽养殖业在不断进行优化升级,逐渐出现了由散养型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由单一养殖向现代养殖产业链发展的趋势和现象。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年存栏生猪200万头、牛15800头、羊14.08万只、鸡鸭等家禽2018.44万只、兔24.81万只。根据国家环保部畜禽养殖排污系数表计算,全市每年畜禽粪便排泄物为531万吨。详见表2。

2、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的分布。从区域分布上看,萧山畜禽养殖排泄物数量遥遥领先,为215.27万吨,占全市的40.5%,原因是其生猪的养殖数量为95.99万头,占到全市饲养量48%;建德畜禽排泄物达85.19万吨,占全市的16%,其中家禽养殖量是特色产业,达874.88万只,占全市家禽饲养量43.3%;富阳、临安、余杭畜禽排泄物也相对较多,分别为56.6万吨、52.08万吨、47.15万吨,占全市的10.7%、9.8%、8.9%;淳安、桐庐相对较少,分别为39.91万吨和34.98万吨,占全市的7.5%、6.6%。详见表3杭州市分地区畜禽养殖种类与排泄物汇总表。

从畜禽养殖种类上看,生猪排泄物最多,为400万吨,占总排泄物的75.3%,其次为家禽,排泄物94.89万吨,占总量的17.9%;牛和羊分别为17.3万吨和15.5万吨,占总量的3.3%和2.9%,最少的是兔的排泄物,为3.47万吨,占总量的0.7%。

二、杭州市农林牧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利用现状

近年来,我市围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以《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等政策为指导,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在农林牧废弃物资源肥料化、能源化和循环化利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林牧产业的转型升级,显现出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应,同时多元化处理和利用格局使得废弃物“变废为宝”利用产业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着产业规划、扶持政策、技术管理欠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途径与成效。

1、废弃物资源肥料化、能源化利用广泛推广。一是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覆盖栽培还田等秸秆还田利用技术和栽培食用菌利用技术,平均每亩还田300千克左右,全市秸秆利用率达91%,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状况。同时,在重点畜牧产区利用废弃物建设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18家,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可消化吸纳畜禽排泄物80万吨和大量木屑等林业废弃物。二是全市已在畜禽养殖场中推广户用沼气池用户1.3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994处,建设各类沼气工程设施约14万m3,年处理养殖污水约255万吨,年产沼气1400万m3,折合新增年开发可再生能源1万吨标煤,为农村的能源供应做出明显的贡献,并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

2、构建以废弃物为纽带的多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根据各地资源和农业产业特点,以农林牧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沼气发酵技术,创建了一大批具有杭州特色的“猪-沼-果”、“猪-有机肥-菜(稻)”、“畜禽-蚯蚓-鱼”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涌现了淳安的“猪-沼-桑-菌”、桐庐的“猪-沼-果”和萧山的“猪-有机肥-菜”等生态循环农业区域,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为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链雏形渐成。在废弃物产生的重点地区,大力开展了利用废弃物生产商品有机肥、固体成型燃料、碳化产品和食用菌基质等废弃物利用的产业建设,产业直接投入规模近亿元,经济效益逐渐显现,已形成多元化良性发展的格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废弃物利用分散、缺乏规模、利用简单以及高投入低产出的落后局面,使废弃物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和持续的利用,并在利用中修复了生态链、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弃物主要利用技术与示范案例。

1、以地养地、以养殖肥地的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一是废弃物还田利用技术。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利用稻谷、小麦和玉米秸秆等谷物类和蔬菜类废弃物能量密度低、热值不高,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推进农业废弃物还田技术应用。如:萧山舒兰农业有限公司废弃物利用工程。公司拥有800亩蔬菜基地,建设了太阳能发酵房堆沤发酵设施和厌氧罐。主要是将种植业产生的作物秸秆、瓜蔬藤蔓等废弃物和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发酵处理,日处理残菜2吨,秸秆1吨,猪粪3吨。年产沼气8.49万m3,沼液4106吨,有机质471吨。有机肥替代化肥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效提升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保证食品安全。二是利用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技术。畜禽排泄物数量巨大,以较经济的方法处理排放畜禽排泄物是个国际性的难题,我们更多的是从资源的角度对其进行利用,把畜禽排泄物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和厌氧处理,杀灭废弃物中所含有的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等对农作物有害的物质,并生成腐熟的有机肥或生产商品有机肥,既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又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富阳新登富隆有机肥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颗粒状有机肥,产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搭配木屑、谷糠、草木灰等其它农业废弃物为辅料生产有机肥。目前有机肥产品经省农业厅土壤肥料检测中心检验认定,被列为杭州市政府补贴有机肥采购供应企业,每月生产1800多吨,相当于每月消纳猪粪1500多吨,生产的有机肥招投标价645元/吨,年产值可达1千多万元。

2、废弃物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能源化利用主要是利用废弃物中所含热量和可燃性,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和农村环境污染方面有重要的价值。一是沼气发电技术。我们结合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广沼气发电的途径和成功经验。如:萧山康盛养殖公司的沼气发电并网工程,公司存栏生猪2.5万头,建设了8500m3厌氧池为主的沼气发电工程,购置了120KW、200KW各一台的纯沼气发电机组。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处理养殖场污废,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电全部并入电网,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10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二是生物质废弃物致密成型利用技术。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是将农林废弃物,经过粉碎、挤压等工艺,制成棒状、粒状、块状等各种成型燃料,其体积发热量与中质煤相当,并且不污染环境,可广泛用于民用炊事炉、取暖炉、生物质气化炉、高效燃烧炉和小型锅炉,是提高废弃物利用效益和易于商品化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我们在建德、淳安、富阳林业废弃物资源丰富的地方进行了产业化示范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富阳瑞丰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周边农户、木竹加工厂的秸秆、树枝、竹屑、桑枝等废弃物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年处理农林废弃物1.8万吨,年产量达0.9万吨,同时废弃物也给当地农民增收了500多万元。建德宏运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年颗粒燃料产量可达1.5万吨。淳安衍昌村机制炭厂利用山核桃外壳、菌棒、竹木屑等废弃物加工商品碳,平均每5斤竹木屑加工制成1斤机制炭,年产量1400吨,直接收益达252万元。

3、以废弃物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技术。农林牧生产投入要素中有40%~50%转化为废弃物,以废弃物利用为纽带的多级循环利用模式,使废弃物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一是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生态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以废弃物为原料,结合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业发展特点,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和生态循环农业,起到了废物多级循环利用的目的。涌现出一大批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典型。如:萧山吉天现代园区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园区是一家集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配送、直销于一体的省级农业现代园区,拥有1000余亩蔬菜基地以及2000余亩水产养殖基地。园区内利用废弃残菜叶与猪粪、牛粪作为厌氧发酵原料,生产绿色沼肥供农业生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供周围虾塘曝气使用及烧制锅炉为厌氧发酵罐增温。年利用残菜叶、鲜畜粪1460吨,产沼气7.7万m3,沼液、沼渣有机肥料共7300吨。二是废弃物作为食用菌基质化循环利用技术。随着现代食用菌生产和社会需求量的大幅增加,为林业废弃物资源在食用菌基质化利用上提供了更加有效益的途径。由于林业废弃物具有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性,经过粉碎灭菌后作为食用菌生产基料,生产食用菌菌棒,废弃物粉碎后可占食用菌栽培料的75~85%,采用袋料栽培食用菌,是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的常用方法,一袋食用菌需废弃物粉末0.9~1.2kg公斤,能大量利用各类秸秆类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后的废弃菌棒,一部分废弃菌棒可直接压块制作成燃料使用,剩余的废弃菌棒作为堆肥的原料进行有机肥生产,生产的有机肥再返还林地或园地,提高地力,形成良性循环。该技术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深受农民欢迎,已在育苗基料、花木基料、草坪基料等推广使用。目前,全市利用桑枝条等秸秆生产食用菌产业,产值已近3亿元,规模达3400万袋,栽种食用菌利用废弃桑枝条达3.4万吨。如:淳安利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的稻菇轮种利用模式。蚕茧是淳安的农业主导产业,利用桑树枝条长,枝条多又需秋冬季修的特点,把废弃桑枝条为原料在稻田栽培黑木耳,黑木耳生产结束后,清园后再种植水稻。黑木耳生产结束后的菌渣作有机肥还田,以培肥地力。从而对桑枝条等废弃物实现了深度开发、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仅枫树岭镇近3年就利用桑枝条生产黑木耳等食用菌800余万袋,增效240余万元。延长蚕桑生产链条,提高蚕桑生产附加值,与传统以树木为原料相比,每袋菌棒节省成本0.3元以上,带动了农民增收,也提高了冬闲田的利用率,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

(三)废弃物利用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在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发展空间上来看,目前,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利用离杭州市“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达标排放率达90%等要求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从利用方式和发展环境上看,还存在着废弃物资源收集储运加工困难、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从产业发展政策上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距离,有些扶持政策还有待完善和落实。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1、收集储运生产成本高,缺乏有效利益激励机制。由于废弃物量大、分散、收获季节不一、密度小、附加值偏低,难以收集,现在农村劳动力普遍在周边工厂或工地打工赚钱,到了农忙也很少停工,收集废弃物还不如做一天工来的划算。一些利用企业收购废弃物的途径较窄,存在信息缺乏、储运不足等突出问题,虽然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农林牧废弃物综合利用政策和配套办法,但支持、鼓励政策多于实际扶持政策,农民、企业直接受益的不多,有待进一步完善落实废弃物利用产业利益驱动机制和政策导向机制。

如:木质类废弃物是生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主要原料,由于其产生地域分散、季节性强、品种各异、物理性状(体积、均匀性、粉碎程度、水份、热值等)千变万化,使得在收集、贮存、利用或处置过程中成本偏高,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政策扶持。

2、缺乏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链建设投入不足。缺乏对废弃物利用产业分布、产品技术标准、投入渠道等规划布局,也是随意丢弃和非正规处理废弃物现象产生的因素之一,而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因一次性投入大, 收集利用成本偏高,季节性强,收回周期长,缺乏税费方面的优惠与支撑,虽然目前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但企业作为产业化发展投资主体仍参与不足,社会资本投资废弃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废弃物资源利用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型、骨干型企业带动,区域间产业发展也不平衡,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经济效益差不稳定,导致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缓慢。

如:在畜禽养殖场大都建有沼气工程设施,除部分畜禽排泄物生产商品化有机肥外,大部分排泄物进入厌氧池进行消化处理,同时产生大量的沼肥,沼肥合理、充分的利用是全国性的重点和难点,理论上养殖业产生的沼肥是种植业需要的有机肥,但实际应用上困难很多,投入较大,利用成本较高,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在沼肥利用上进行合理布局和对种养殖业之间进行联系协调,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鼓励政策和资金的投入。

3、缺乏健全利用的全过程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废弃物处理和利用对策、资金及技术等都主要侧重在产出环节,缺乏全过程和末端利用管理政策,例如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链涉及废弃物收购储运、生产加工、质量检测、使用设备等各环节缺乏有效的服务管理和政策。在三沼综合利用中,对沼气的使用途径、使用设备,沼肥利用去处等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协调机制。在废弃物利用产业方面,涉及行业部门很多,但缺乏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机制,致使废弃物利用缺少连续性监管和指导,也缺乏完善的技术支撑平台,使得目前废弃物的利用层次、利用效益都不是很高。

三、我市农林牧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的发展建议

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农林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围绕农林牧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思路,根据废弃物资源禀赋,从农林牧生产过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系统地探索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问题,从加强政府引导、产业政策扶持、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开创我市农林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新局面。

(一)完善落实废弃物利用扶持政策,建立激励补偿机制。

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是一个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其中《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规定“发展目标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建成一批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但由于我市废弃物产业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投资规模、投资主体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建议完善落实扶持政策,建立激励补偿机制。

例如对生产、使用废弃物固体成型燃料的企业按照废弃物利用量或销售量进行补贴;实施废弃物利用加工用电价格补贴优惠政策,用电按照农业用电收费;对相关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采取退(免)税等优惠措施。通过政策的引导,切实调动和保护农民、企业收集、利用废弃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政府、企业、个人、等相结合的废弃物利用产业社会化、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使农民和企业的利益实现双赢,从而形成有利于废弃物利用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加强废弃物利用产业规划指导,强化部门管理职责。

由于农林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政府应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依据不同地区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确定适宜的废弃物利用产业发展方式(饲料、肥料、能源、食用菌基料和工业原料等)和产业链布局,以促进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废弃物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具有关键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切实把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内容,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重视以废弃物为纽带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多元利用。

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重点支持以废弃物为纽带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废弃物利用有关技术与设备的集成创新利用项目建设,把农林牧废弃物利用从一项治理污染技术上升到资源循环利用的高度,突出农林牧废弃物资源的纽带桥梁作用,使之连接种植业、养殖业,进一步构建循环农业和区域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改变“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经济模式,使废弃物资源在得以循环利用、农民和产业效益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第6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范文

1、由具备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一式5份。农业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申报单位情况,拟建项目情况,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意见。

3、通过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经营性项目,需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其他项目,需提供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4、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5、根据国家和本市规定需要进行节能评估与审查的项目,需提供发展改革部门出具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专篇审查批准意见或节能登记表。

6、需要经区县发展改革部门初审的,由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发展改革部门出具项目核准的初审意见。

7、项目单位法人身份证明(机构代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8、项目单位经办人员的授权委托书(应注明:委托事项、委托权限、委托时限、委托人及被委托人)。

9、农业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其他应提交的附件材料。

农业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例

农业项目在社会上的地位日益加大,范围也在逐渐往广度发展,为规范农业产业化项目立项程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精神,拟定农业项目立项申请书,现就我区农业产业化项目立项程序及有关农业项目立项申请书规范通知如下:

一、立项程序

1.项目实施主体向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提供项目建议书。

2.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初审同意进行论证。

3.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论证,并作出结论。

4.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或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组长)审批。

5.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下达立项批复,并建立项目档案。

二、农业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中立项条件

1.蔬菜种植200亩以上、水果种植500亩以上,且总投资估算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高科技项目不受此限制。

2.符合北京市某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或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规定。

4.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5.投资资金来源基本确定。

三、提供的材料

1.农业项目立项申请书。

2.区农业产业化项目立项审批表。

3.业主与村民签订的土地租用合同。

4.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应当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拟建地点、拟建规模、投资估算以及资金筹措设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5.涉及特许经营的项目,需提供有权部门出具的项目申请报告批准意见。

第7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税收政策

引言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对我国整体农业发展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是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在于传统的农业饲养、种植以及农产品的加工、输出,利用现代化的管理与科技技术将生产要素进行组合,旨在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经济利益[1]。

1我国现行农业产业化税收政策

1.1与农业相关的税收政策

我国目前还未出台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专门的税收政策,但是有许多涉及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个人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以及增值税及附加税等税种。

1.1.1增值税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主要对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税收进行优惠,具体包括:免于征收从事生产和销售农产品以及经营农机、化肥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企业和个人的增值税,对于销售农产品的纳税人免收增值税,对于进行废物利用生产的企业的产品增值税实行先征收后退还的优惠政策。

1.1.2出口退税目前我国主要针对高科技农产品与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设备实行出口退税优惠。除此之外,国家规定进口的高科技农产品设备若在已批准的目录之中,则对其相应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与关税实行免征。此外,出口退税政策规定,出口企业收购的非视同自产产品出口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和退税。

1.1.3所得税目前我们国家的税收政策主要对从事农业方面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税收优惠。比如,免于征收个人从事饲养业、养殖业、捕捞业以及种植业的相应的所得税;免于征收从事以下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种植棉花、水果、坚果、麻类、油料等,树木种植与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选育,维修农业设备与推广农业技术,中草药种植等;减半征收种植花卉、茶、香料以及饮料等作物的企业所得税。

1.1.4印花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自1988年10月1日起,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同免纳印花税,农牧业畜类保险合同免征印花税。

1.2与农业产业化链条相关的税收政策

农业税收政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完善,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的税收政策各有不同,其主要在出口农业、衍生农业、基础农业以及加工农业等方面有所体现。在出口农业方面,对于出口的自产农产品实行退税,外购的农产品出口实行免税;出口的初加工农产品实行退税,而对于进口的高科技农业设备关税实行免予征税。在衍生农业方面,免予征收农业技术在进行转让和服务时产生的营业税以及针对推广农业技术和维修农业设备等所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在基础农业方面,对企业所得税实行免予征收或者减半征收,对增值税实行免予征收,并且取消相关的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在加工农业方面,免予征收对农产品进行初步加工的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

1.3现行税收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1.3.1积极影响首先,所得税与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者与对农产品进行初步加工的个人或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激发了农产品生产者的热情,加大了生产力度,从而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次,施行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能够促进产业内部进行产业链的延长和农业产业升级,使得生产成本得到有效减少,经济利益得到明显提升,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动力。

1.3.2阻碍作用首先,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中农业产业化发展与非产业化发展适用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专门针对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不存在较强的政策针对性和优势;其次,对基础农业产品生产给予一定税收优惠,但对农产品加工业税收优惠较少,在当前基础农业还很薄弱的情况下,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空间;最后,目前的税收政策未落实到农业产业化的每一个链条环节,并且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进项税额抵扣中使用发票的极少,可能导致少缴税款,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控难度较大。

2农业产业化中税收政策发展趋势

2.1优化基础及衍生农业税收

在基础农业方面,结合其摊子大却缺乏后劲的特点,在针对农产品生产者的个人所得税实行免征税赋的同时,也免征或者减征从事基础农业相关的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将承包土地或者投资土地的个人或企业在开展基础农业生产时产生的增值税用于进项税额的抵扣。而在衍生农业方面,为使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得到有力保障,调整所得税,使出口的农产品的退税率得到有效提升。适当减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土地使用税,一般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是不会收取土地使用税的,但不包含农副产品加工场地等衍生农业。适当减免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税收,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2.2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享有更多税收优惠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各国都有一些保护和扶持本国农业的优惠政策,作为农业大国,我们必须把对农业投入作为重点,务必确立保护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方向,努力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农业税收优惠政策体系。调整我国产业化农业税收优惠政策,把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保护和扶持农业的重点。在尊重国际规则的条件下,明确对我国农业生产、农产品交易和加工等领域的税收倾斜,建立保护和支持我国农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尽快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农业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同时,为鼓励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对投资农业的机构、组织和个人都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

3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1农业产业化税收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税务部门缺乏或不重视税收服务意识,一些税务部门工作人员意识中存在自身是公务员“高人一等”,在开展税务工作中缺乏“服务”意识;其次,企业对于农业产业化税收的相关政策宣传服务水平不到位,农业产业化企业不能及时有效的了解与掌握相关税收服务信息;最后,缺乏对农业产业化税收服务工作的专业指导,税务部门缺乏与相关农业企业的有效沟通与走访。对于农业产业化来说,实行透明公开且能够快速落实的税收政策十分重要。首先,提高服务意识,对相关的税收程序进行优化,明确农业税收政策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加强税收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的税务问题进行及时跟进和处理,使税务部门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从而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其次,政府相关税务部门有必要进行职能理念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利用短信与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税务信息及时公开,以便经营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对于企业提出的疑问与建议进行及时解答与回复。除此之外,税务部门还可以对部分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对税收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动态地为相关纳税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税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农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辅导,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并及时征集反馈信息,这样有助于国家税收政策的全面落实,使农业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最新税收政策,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3.2税收优惠力度不大,难以有效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

目前,针对农产品深加工的税收优惠力度不够大,缺乏有效刺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由于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目前没有针对农业产业化进行细化的税收优惠,难以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然而,农产品深加工是使农业走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主要对农业生产与初步加工方面施行税收优惠,却忽略了对农产品深加工的支持。应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深加工优惠力度,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业向产业化发展方向靠拢。比如,2019年最新国家增值税税率调整后,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扣除率为9%,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于生产或委托加工的农产品按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税务部门应当对农产品税收优惠目录尽快完善,加强对农产品深加工的重视,对其实施科学合理的税收优惠,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

3.3自产销售和外购销售农产品税收不一致

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对农民以及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外购农产品则属于征税范围。针对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免收税负与征收从外部购入进行销售的农产品的税负的相关政策,在全球经济不断推进以及我国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之下,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限制。自产销售和外购销售农产品税收可消除税收差别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当消除自产和外购两种类型的农产品的区别对待,统一免征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产品流通业的更好发展,实现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对接,也有助于世界范围内发展农业获得的红利与我国分享,从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管理与技术的沟通交流,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健康平稳的发展目标。

第8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范文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李长江

根据省产业化办公室安排,现就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近年来,我市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领域拓宽、水平提高、进程加快、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100多家,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797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36家,年销售收入180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52家,过亿元的32家。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9家,国家级2家。培育带动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320万亩,带动农户76万余户。综合分析,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导产业渐趋明显。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生产基地逐步壮大。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基地的开发建设。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1256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33处、年出栏万只的肉鸭基地34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02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20余处;在林果业形成了7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和10.7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三是龙头带动逐步增强。随着龙头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膨胀,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目前全市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市场,实现增值增效。四是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积极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风险金制度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象兖州的嘉隆公司、绿源肉鸭公司,邹城的呱呱鸭公司,曲阜新区的圣地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都采取了合同订单种养、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建立了与农户较为紧密型的利益连接关系。

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近年来,围绕推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强化组织领导,加快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和水平提升。同时,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强力推进。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健全组织领导这个保障。为推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去年市委、市政府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整合产业资源,制定出台了关于培植壮大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并制定了与《意见》相配套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明确了具体的考核奖惩标准,实行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负责同志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办公室,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各县市区和各有关责任部门也都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考核奖惩机制和具体办事机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在今年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2003年度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分列前三名的县市区,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对有关责任人记二等功。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突出结构调整这个重点。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膨胀农产品生产基地,去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去年秋季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市里成立了11个督导组到县市区集中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服务。通过规划引导、宣传发动、配套服务、督导考核等措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发展。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关键。龙头企业通市场、连基地、带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关键。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一是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提高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择优择强加大扶持力度。对市级以上骨干企业、新上在建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市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扶持。从去年开始,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拿出4000万元用于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行贷款贴息扶持。三是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宣传。为使龙头企业借助利用外部资源和优势,市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和产品推介宣传,给予场地租赁费、宣传攻关费等补贴性扶持。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把握利益联接这个根本。农业产业化的利益联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围绕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形式,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运作,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其主要做法是,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实行契约化管理,确定收购保护价;支付预付定金,给予必要的支持;提供信息服务,进行技术指导;发展股份合作组织,建立紧密型或半紧密型关系等。任城华仙甜叶菊股份有限公司,兖州的嘉隆公司、绿源肉鸭公司,邹城的呱呱鸭公司,曲阜新区的圣地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有效抵御了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5、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强化政策扶持这个支撑。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市和县市区拿出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扶持。去年,市县两级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扶持奖励资金达到1.8亿元以上。其中仅用于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培训的资金就在300万元以上。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快发展,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素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也存在突出的薄弱环节和明显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区域性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还有待于提高。

针对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协调、调控、监督”等服务职能,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随着各级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加大扶持额度。优化资金投向,整合投入资源。把现有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民教育培训资金等农业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与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捆帮统筹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二)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协调机制。着眼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由各级政府引导,财政先拿出部分周转资金,由银信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社会其他财团参加,组建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服务。

第9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范文

根据市农委产业化办公室关于转发《 开展全省担保公司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 》精神,我们积极深入有关担保公司、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担保公司一家,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主要出资单位是***县城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2亿元)。近年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先后为我县的昌裕食品、正德食品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    存在的问题

担保公司少,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业务量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