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责任审计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审计工作,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在工作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与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作为展开工作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审计单位的评价十分公正、客观。该项工作不仅要将审计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作为考虑因素,还要对廉政建设进行考察,所以整体而言是十分复杂的。
一、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规不完善
由于我国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间尚短,因此对其进行监管与支持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由于相关的操作规范还没有出台,现阶段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指导。另外,对审计工作告一段落之后的审计评价工作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权威的评价标准,导致审计部门在工作时没有绝对的制度约束与评价依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主观性,违背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初衷与公平公正的特性。例如,在对一些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工作中,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经常会出现较大的分歧,阻碍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缺少科学的方式
该项审计工作需要有确定的评价制度作为依据才能对经济责任人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考察。但是,现阶段我国政府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没有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即使是针对同一个评价对象,使用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不同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结果应用产生影响,甚至引起行政诉讼。
(三)缺乏良好的沟通
当前政府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完善的沟通机制,这是国家与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完善的沟通机制才能互通信息,了解到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解决症结。通过沟通还能获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据与资料,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
政府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对审计单位的经济监管,促进广大干部严于律己。因此,有关部门要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审计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对结果进行分析,才能发挥出审计工作的作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与片面,有关部门在接收到结果后并未给予足够的认识,勿论对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更缺少完善的反馈机制。另外,审计部门以及有关领导层对审计结果的管理不足,并未将其整理成独立的档案资料,以致于大多数情况下,审计结果沦为无意义的数据。
二、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配套法规
加强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系统的关键措施。针对审计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对审计工作的实施办法进行优化,为审计工作的进行提供必要的依据与制度,逐渐减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建立完善的追究体制,追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使用情况,不遗漏、轻视任何一个审计结果,若被审计的单位或者领导干部存在经济问题,要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对不重视审计结果、未进行合理利用的部门进行追究;将审计工作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审计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优化审计指标与方式
建立科学的定量指标评价体制。在制定中要将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被审计内容作为依据,例如,接受审计的单位的收入、支出、经济决策备案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均可以作为建立指标体系的科学依据;在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发挥定性指标的作用,能够显著增加评价的科学性,考虑全面、纵向比较,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
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的关键是转变过去事后审计的方式,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部审计过程进行结合,制定有效的联络员制度。该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增加审计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将审计部门与接受审计的单位的沟通桥梁搭建起来;为了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审计部门应该先派遣人员去接受审计的单位进行沟通,Σ莆袂榭觥⑷嗽卑才诺冉行初步了解,便于审计工作的展开;定期组织人员展开总结会议。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利用较小的成本收集到较多的数据,为审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政府为了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必须对审计的成果给予高度的重视。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部门要对工作进行总结,将数据结果进行汇编,上交给上级部门,并对接受审计的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客观、公正地评价任职领导的履职情况;对结果进行科学、系统地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分析整个审计工作系统,对其中存在的制度性、系统性问题进行改进;将审计结果进行公示。这项举措能够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威慑力。结果公示能够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程度,提高接受审计对象的重视程度,并且能被广大人民群众信服。
(五)建立专业的审计队伍
审计工作牵涉到的范围广、条目多,需要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来进行,不仅需要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形势。所以,政府要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优化其专业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展开,只有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才能发挥出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完善配套法规、优化审计指标与方式、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建立专业的审计队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完善审计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尧尧.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及优化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7):70-71.
[2]李佳桐,张桂仁.民营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1):167-169.
审计心理学作为现代审计、心理科学、行为科学三者相结合的新型边缘学科,是审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创新,不同领域学科的融合带领我们从新的视角审视审计。在审计活动中出现的人员心理活动属于一种精神现象,它存在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因此,审计当事人员心理活动的变化很可能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对审计中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关于揭示审计当事人心理活动规律的理论,是审计中可以借鉴和利用的重要部分。审计心理学主要针对的是“人”,是将心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的相关知识、理论构架运用于审计实务中。在掌握和遵循审计当事心理规律及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人员及被审计者在审计过程中的心理,适当调整审计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并且能够建立一个优良的社会心理氛围,促进社会的和谐。同时,人际关系也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模块,它提供给我们建议与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恰当处理各种关系,而这种能力也是审计人员所必须的。除此之外,审计心理学在审计中还具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为审计工作的取证,以及审计案件的分析提供充足的心理学依据和方法。
二、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心理剖析
审计心理学主要包括了两方面:审计主体心理学和审计客体心理学
(一)审计主体心理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主体心理主要是审计人员的心理。因为个体的差异,所以不同审计主体的心理特质是不同的。有一些学者对审计主体心理做了研究,将审计主体的心理分为三个方面:审计人员的知觉和个性、审计人员的动机、审计人员的态度。审计人员的知觉代表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反映程度,这种反映会影响到最终的审计监督。审计人员的个性是在生活中由于环境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稳定、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表现,所以不同的人员个性会对审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审计人员的动机,是推动审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因素,当需求和目标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审计人员的动机。所以,要保持好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将审计人员的需求和目标有机结合,使审计动机得到最好的发挥。而审计人员态度表现为对审计事件的自身内在感受及情感,是长期形成的个人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它决定了审计人员的行为和方式,关系着审计的成败。
(二)审计客体心理
审计客体心理也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以往的研究将审计客体心理主要分为下面几类:积极心理、应付心理、防范心理、厌烦心理、侥幸心理、畏惧心理。不同心理状态也会导致审计客体产生迥异的态度。积极心理表现为接受经济责任审计者在审计中积极配合及热情支持审计人员工作。这种心理表现主要是由于被审计者内心的坦荡,并充分理解审计工作。应付心理表现为被审计者不配合也不阻止审计工作,这种心理表现主要是因为被审者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并无大的纰漏,同时对审计工作没有起到重视。防范心理是被审计者对审计工作的不理解,以及对自己工作的不自信,对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在主观上产生敌意,害怕自己被查出些什么。厌烦心理主要表现在离任审计中,表现出对审计工作没有耐心,催促化繁为简,能无则无。怀有侥幸心理的被审者,普遍以为拒绝提供对自己不利的资料就可以逃避问题,在表面上配合,却在私下企图蒙混过关。畏惧心理主要是单位人员由于对领导的畏惧,在意见的表述,以及资料的提供方面都不愿意无保留。
三、基于审计心理分析的经济责任审计建议
(一)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经济责任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在审计过程中很可能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对审计的责任感、自身的事业心、基本道德与法制观念、完备的审计业务知识、问题的处理、交流与沟通能力。审计人员作为审计的执行、承担者,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心理活动支配并影响着审计工作的完成情况。这也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在审计工作中有效支配自己的行为完成任务。所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审计人员心理素质的考核十分重要,只有选择了具备良好心理条件的审计人员才能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优质地完成任务。
(二)不同心理审计客体的应对
对于积极心理的被审计者,是最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的,被审计者的配合可以为审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但是这种氛围容易让审计人员造成心理误区,容易麻痹大意。所以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职业谨慎,不可以掉以轻心。具有应付心理的被审计者,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对其进行适当教育和普及,让被审计者理解审计工作并积极配合。具有防范心理的被审计者,审计人员要端正其思想,让被审计者明白经济责任审计并不只是针对某个人进行,排除其对审计的消极偏见,了解审计的意义。对于厌烦心理者,审计人员要加强与他的沟通,并拒绝被审者对审计过程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面对具有侥幸心理的被审计者,很需要审计者坚持廉洁自律,对审计做出公正理性的结论。在遇到审计中出现的畏惧心理,这时需要审计人员能够察言观色,严谨审计程序。
关键词:县区级审计机关;审计;全覆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县区级审计机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审计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撑
目前,虽然县区级审计机关占全国审计机关总数的80%以上,其审计人员占60%以上,但在国家财政投入方面,却相对显现出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县区级审计机关的财政支持力度,但由于县区级预算管理方式的不同,财政资金保障范围的不断扩大,许多县区级审计机关实际办公经费十分紧缺。
2.审计干部任用不合理
(1)审计队伍老化
长期以来,在县区级审计机关内,审计人员的岗位与人数固定,较少出现岗位调动或增加新人员,且审计人员的平均年龄基本在四十多岁左右,许多都为县区级审计机关成立时分配的老职员,还有一些为内部调任职员,也同样有多年工作经验,审计队伍整体呈老龄化趋势。
(2)干部提拨使用与轮岗交流少
审计机关作为执法部门,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极易引起相关审计对象的猜忌,滋生不满情绪,不利于民主推荐。同时,审计机关相比于其他机关部门,行事要更为严谨、低调,造成审计干部提拔较少。另外,审计机关由于经费有限而责任重大,造成其与其他部门的轮岗交流较少。
(3)激励制度不健全
目前,县区级审计机关的审计队伍主要是通过事业编制、编外人员、公务员编制等途径组建的,而不同类型的审计人员其薪资待遇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公务员编制与事业编制人员的待遇相差较大,虽然工作职位与内容一致,但经济、政治待遇皆低于公务员编制人员,造成部分审计的人员的心理落差,削减了其工作热情,审计工作的效力也随之减弱。
3.创新思维与统筹协调能力弱
由于审计干部的不合理使用与激励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审计机关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状况与工作效率的较大差异。部分审计人员对工作保持较大热情,工作严谨、积极,另一部分审计人员消极懈怠,工作效率较低。在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国家政府对审计机关以及审计部门所进行的改革,为实际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状况与新问题。一方面,审计机关干部的审计观念还没有及时进行调整,管理模式单一,缺乏实践创新力度。另一方面,在审计工作目标上,未能实现监督财政收支合法与效益问题以及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者关系的全面统筹协调。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县区级审计机关的的审计监督成效较低,加大了审计执法风险,阻碍了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与审计全覆盖目标的实现。
二、新常态下县区级审计机关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对策
1.及时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与理解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相关人员要及时转变观念,避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审计全覆盖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对审计项目作出深入审计,确保审计工作得到全面落实。结合党与政府审计改革工作的核心,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整体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审计。同时,县区级审计机关相关人员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应结合所在县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部署,确保工作能被有效落实。并且,县区审计机关既要注重审计范围的广度,更要注重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准确度。
2.统筹安排审计项目,落实审计全覆盖
首先,县区级审计机关应继续加强对所属范围内的财政审计,将财政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重点审计项目,确保审计工作与资金运行环节同步。加大对资金投入较多的基础性与公益性项目的审查力度,对金融、保险及其他竞争性项目的投资进行绩效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的成效。其次,加强对政府投资的审计,县区级审计机关应明确审计范围与审计内容,对工程预算、决算进行重点审计,落实政府相关审计政策。最后,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的创新。新常态下,县区级组织部门委托所在地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被审计对象较杂且多,加之审计资源的相对紧缺,审计全覆盖目标实现难度较大。因此,县区级审计机关必须进行审计方式的创新,改善审计制度,结合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实际情况,对重点部门、单位与重要岗位的干部人员,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确保其任职期内接受必要的审计。并且,县区级审计机关还要结合法律依据,准确界定审计内容,制定科学的审计评价指标,在进行整体评价的基础上,合理开展抽样审计工作。
3.整合审计资源,为审计全覆盖提供力量保证
新常态下,县区级审计机关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必须科学统筹,有效配置审计资源,让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最大发挥。首先,从县区级审计机关内部着手,挖掘审计机关内部潜能,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活动,培养出复合型审计人才。其次,合理利用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力量。恰当利用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力量,实现对常规内容与部分特殊业务领域的有效审计,在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审计覆盖面。最后,合理整合各业务领域的的审计项目,尽可能实现审计项目同步安排,成果与资源共享。积极推进计算机网络审计的发展,完善审计数据运用模式。
4.加大审计整改监督检查力度
县区级审计机关要结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政策制度不断被完善。同时,在审计整改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其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公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让审计整改政策得到落实。同时,拓宽审计成果应用途径,建立健全的相关部门成果共享制度,形成对财政资金多部门、多途径的全面监督,确保公共资金、国有资产与资源使用的合理、公正,进而实现审计全覆盖。
参考文献:
[1]严畅.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初步探讨[J].审计与理财,2014(03).
绩效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下简称3E)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它有三个主要目标。
1.对审计对象进行经济活动的3E及资金使用效益情况进行独立审计检查。通俗来说,经济性是指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成本。效率性是指一定的投入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效益性是指支出得当、支出有价值。三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区分。因此,绩效审计必须将这几方面综合进行审察。
2.对审计对象是否实现既定目标及造成影响的程度进行审计报告,作出相应评价,为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
3.发现并分析审计对象在3E方面存在问题的迹象,以帮助审计对象进行整改。
二、国内外绩效审计的区同点
国外绩效审计起步时间长,发展较为完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审计机关也开始逐渐重视绩效审计,国家审计署在《2003-2007年五年审计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并把绩效审计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充分说明了绩效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的重要内容。研究国内外绩效审计的区同点有助于创新我国有特色的绩效审计。
1.绩效审计的范围。国外绩效审计的范围覆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投资的公共工程和公营企业。而我国的绩效审计出发点主要是资金的流出,所以绩效审计一般不关注财政收入。我国绩效审计的范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大类:财政性资金支出和国有及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西方国家强调一事一议,满足议会需要,我国则侧重宏观绩效审计,强调满足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
2.审计范围的拓展性。国外由于审计机关上下级之间相对独立,很难对某个项目上下联动审计,绩效审计只能局限在本区域范围内。我国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是实行同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体制,有利于审计范围的拓展,既可针对本地区的某具体项目进行,也可整合审计资源上下连动在较大区域,甚至全国统一开展对某方面的绩效审计。
3.审计评价的服务性。国外绩效审计实行的是“效率审计”与“效果审计”分开,规定了绩效审计不对政府政策本身的合理性作出评价。而我国的绩效审计有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表现,一是可测评实际绩效,服务于政府公共管理;二是可监督责任人履职情况,服务于行政问责;三是可验证绩效信息真实可靠性,并通过审计结果公告服务于社会公众;四是通过发现与分析影响绩效的因素,提出提高绩效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4.审计基础与环境的差异。由于经济、财务信息较真实合法,西方发达国家审计机关现已很少从事财务审计,如美国审计总署甚至已把部门名改为“国家责任署”,目光主要投向政府责任和绩效。与之相比,我国当前经济活动仍不够规范、财务信息不够真实,审计基础和审计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异。
三、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服务型绩效审计模式
1.审计项目要服务化。一方面,在选择绩效审计项目时,应着重从公共利益入手,另一方面,在选择审计项目时又必须要考虑审计资源的有限性,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应该着重选择与政府公共服务紧密相关的项目,比如当前普遍关心的热点项目,社会效益明显的民生项目,以及与政府重大政策执行,专项资金的使用相关的项目。
2.审计策略要务实。绩效审计的具体实施策略有独立型,结合型,渗透型。可以以结合型为切入点,将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财政审计等有机结合,以独立型为方向,全面渗透绩效理论,在所有的经济审计项目里都渗透进绩效审计的元素。
3.审计过程中多元化主体参与。(1)通过网上测评,街头发放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充分了解公众对相关审计事项的意见,将公众的评价纳入重要的审计证据中,这不仅有利于审计机关发现审计线索提高审计效率,还加强了公众对政府的监督。(2)适当利用媒体,提高绩效审计的社会知晓度。但其中必须把握适度,不要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4.审计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化。将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向公众公开,一方面可以促进审计对象与社会各界了解绩效审计的服务性,特别是减少审计对象对绩效审计的抵触情绪,从被动配合到积极参与,为绩效审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审计机关接受大众监督,更加规范自身的审计行为。
5.审计程序的科学性。高效的绩效审计与科学制定审计程序并严格遵守分不开。(1)确定审计项目后,进行深入的前期调查,初步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2)对每个项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从审计方式审计范围等多个步骤作出详细安排。(3)依照审计计划实施审计,收集与评价相关证据。(4)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形成审计意见,并与被审对象沟通,形成审计结论。(5)提交审计报告。(6)跟踪回访。
[关键词] 内部审计;治理;控制;风险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23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8- 0041- 03
1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国家审计署成立之前,国务院于1983年7月曾发文提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问题。1985年8月29日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在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同年12月5日,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重申国务院上述暂行规定的精神,并具体指出内部审计的范围、任务和职权,成为我国开展内部审计的法规依据。从1983年起,我国许多地区和单位纷纷建立起了内部审计机构。198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大大加快了内部审计机构组建的速度,截至1988年年底,我国共有内部审计机构4万个,专兼职内部审计师已达到12万人。199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将内部审计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肯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1995年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做了进一步具体规定,2003年审计署对该规定又重新进行了修订,审计署第4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证监会、国资委等也相应了有关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的相关规定。到2006年年底,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近6万个,专职内部审计机构近3万个,专兼职内部审计师近20余万人,其中专职内部审计师为10万人。
我国的内部审计之所以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首先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其次是由于各部门和单位认识到实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目前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微观环境欠佳
内部审计发展的适当环境,即在什么条件下做,其核心是组织给予的地位。所谓地位的高低有几个衡量标志:机构设置的层次、机构职权的范畴、职员的信赖度和审计人员的待遇。目前我国存在较严重的“人治”、“内部人控制”等现象,缺乏制衡机制。内部审计机构置于最高层实质性领导下的并不多,大多数是副职领导,有的名义上为最高层领导,但具体操作则由副职代管。机构职权狭窄,并非在组织内调查畅通无阻,多数情况下仅限于对财务及相关资料的审查。职员对内部审计没有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所以总体上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较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与其他从业职员相比,无论是薪酬水平,还是晋升机会,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
2.2 职能残缺不全
内部审计职能的确定,即做哪些工作。目前我国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种类虽然繁多,如财务审计、舞弊审计、效益审计、基建等投资项目审计、物资采购比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有的组织也开始做系统的内部控制评审、风险审计和IT审计,但具体到每一个组织,大多只是“突出重点”,并非“全面审计”。我们从事服务职能的现状大多是有确认服务,无咨询服务职能。而确认服务并非用系统的方法去直接评价组织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效果,以及帮助组织改善这三大领域的工作。这些无疑影响了我国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2.3 技术滞后
内部审计的技术问题,即怎样做。有专家也把内部审计模式称为审计方式模式、审计取证模式,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策略、审计方法的统称,它规定了审计取证工作的切入点,规定了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从何处入手、如何入手、何时入手等问题。这是狭义上理解的内部审计模式,由此可区分为控制基础审计模式、流程基础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等。技术问题是狭义内部审计模式的全部,是广义内部审计模式的核心,它至关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职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内部审计在行为理念上要追求完美,必须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成本核算方法等标杆作为审计评价和建议的衡量标准,即通常所说的“基准法”,以更好地发现不足,披露问题,提出建议,提高水平。我国内部审计的技术水平现状;审计信息化大大落后会计电算化进程;注重合规性审计而长期采用传统的管理技术作为合规标准,较少采用先进标准;审计人员知识面更新慢,结构单一,并且总体水平偏低等。
2.4 目标隐藏的风险过高
内部审计的目标,即我们的工作追求的具体行动目的地在哪里。毋庸置疑,内部审计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但组织目标在短期内比较注重业务的具体任务和盈亏指标,而内部审计并非这些指标的直接相关部门,组织往往要求内部审计在查处舞弊和保护组织利益不受损害做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要承担全部职责,而这些职责是不可能做到的。内部审计为完成组织的任务,而使自身应有的目标被边缘化。我国大多数组织的内部审计目标被组织要求的任务所取代,而这些任务内在拥有的风险很大,内部审计被迫接受,但实际上是承受不起的。一旦组织内部出事,内部审计将被追究连带责任。
1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审计风险
1.1审计独立性方面审计机构不能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审计公正的关系,都会造成审计风险。不良的审计环境也会对审计人员造成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使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原则性、独立性和责任心受到挑战,从而加大审计风险。
1.2审计方法方面由于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复杂性,受审计成本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审计事项全部查清。有的审计人员不讲究审计方法,只求样本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追求逐页看凭证,泛泛抄写数字、资料,审计工作中抓不住主要问题。目前,审计一般都是判断抽样,受审计人员经验水平限制,抽样时可能对被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这就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
1.3审计对象方面大多数企业领导干部任期时间长,有的任职长达十几年,所形成的会计资料多,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新的财务人员对过去发生的一些经济事实又不清楚,确认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审计工作量大,给审计实施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存在着潜在的审计风险。
1.4审计人员方面审计工作涉及面广,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而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如果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则容易做出错误的评价和结论。职业道德是每个审计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好处,则会丧失其客观公正的立场,造成审计风险。如果审计部门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审计人员不能严于律己,必然会造成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关注,风险意识淡薄,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1.5审计证据方面实现审计目标,必须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形成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都必须以合理的证据作为基础,否则,审计报告就不可信任。在审计中由于取证不慎重,有时取得的证据不真实或者只凭被询问人的口证取得旁证,证明质量不高,使审计结论定性不准确。审计依据准确是加快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审计依据认定不准,迫使审计人员到处收集和寻问;有时审计人员对套用的法规依据产生模棱两可的看法,很有可能引起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探讨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而且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2.1审计风险责任制度的建立审计人员要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在执业过程中要把风险意识积极地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的全过程。审计组织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层次、各个岗位的职权,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操作、有人负责督导和有人负责考核。审计部门还要按责任建立专业指导机制,保证审计人员在特殊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和恰当的业务指导;审计部门还要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实现审计工作有计划、审计项目有程序、审计底稿有规范、审计质量有控制。
2.2审计方法的合理利用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得力措施。选用审计方法,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适合审计目的。在审计方法上不但要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还要使用一些先进的辅助方法,坚持账面审计和外围调查相结合,注意对非会计资料的审计。通常是采用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账户余额分析法,将所审阶段的情况与行业规律或平均水平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历史记录相对照,从中发现异常情况,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策略,在减轻审计工作量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此外,在对会计资料进行实质性测试之前,要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及工作量,对内控制度薄弱环节,多进行实质性测试,以避免审计资源不足情况下所产生的审计风险。
2.3审计风险的预控机制应树立只与正直客户打交道的原则。客户如果对其顾客、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没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大,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的水平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出现法律纠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在 接受委托之前应当采取措施,如与前任审计人员联系,了解前任审计人员与该被审计单位有无法律诉讼发生,了解该被审计单位更换审计人员的原因等,评价客户管理高层的品格,一旦发现委托单位缺乏正直品格就应尽量拒绝接受。
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客户要尤为注意。历史上绝大部分涉及审计人员诉讼案都集中在宣告破产或偿债出现问题的审计客户,审计人员一旦判断客户陷入财务困境,最好考虑拒绝接受这类客户。若无法拒绝,则应提高审计费用,执行较为详细的审计程序,以控制审计风险。
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情况及客户的业务。不熟悉客户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实务,就可能发现不了经济资料反映的内容,也就可能发现不了某些错误。
2.4社会环境的完善应积极向社会宣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负的责任,使社会各界对审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审计人员只能严格按应有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查取证,必须要有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执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2.5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新形势情况下,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索质,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和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能力,教育他们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和爱岗敬业。要培养成既有熟悉和精通的审计业务,又要有敬业精神,不徇私情,秉公办事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的综合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特性;问题;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一百多年来,虽然审计的根本目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审计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调整。现代审计实际上始终是围绕着会计师提高效益与降低风险两方面的考虑来发展的。早期的审计所面对的公司账务比较简单,会计师还可以负担详细审计的成本。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业务种类的增加、业务性质的日趋复杂,详细审计的时间成本已经变得让会计师无法承担,会计师必须寻找一种在时间成本可以承担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审计手段。面对控制时间成本和控制审计风险这对看似矛盾的要求,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有些会计师事务所通过采用以电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收集手段,大幅提高审计现场和后期复核效率,从而保证在审计测试时间不减少的情况下,明显降低审计的总时间成本;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则提出了围绕重点风险领域加大审计测试,而对风险较低的领域减少甚至不作测试,从而降低审计时间成本。这种思路逐步发展,形成了风险控制导向的审计策略。2007年1月1日起已全面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并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
二、风险导向审计内涵辨析:传统与现代之比较
厦门大学吴水澎教授认为,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审计活动。厦门大学薛祖云教授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把审计的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这一模式逐渐为世界各国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和采用。
由此看来,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其内在思想是:任何审计业务都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或者,通过内部控制测试等方法,确定风险最高的环节与部门,以便重点审计。
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会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从而确定检查风险,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对固有风险的判断缺乏指引,因此注册会计师往往简单将其定义为高风险,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控制风险的评估上。由于对审计风险公式的僵化运用,对控制风险的评估往往沦为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具。
(一)与传统审计方法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更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对审计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多变,企业管理层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日益增大,会计准则和制度需要企业进行更多的专业估计和判断,传统审计方法的效果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下,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而仅从内部控制层面上评估风险,很难形成对财务报表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的合理期望。同时,由于注册会计师仅关注与内部控制有关的风险评估,很难发现因企业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以及因此引起的重大错报和舞弊行为。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各种角度了解企业内部经营风险及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外部风险因素,使注册会计师能全面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据此确定总体审计策略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而且,风险评估程序中包含了对管理层舞弊动机的分析,能帮助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弊,尤其是管理层舞弊。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更有效地分配审计资源
注册会计师通过运用新审计风险模型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作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并将识别和评估后的风险与审计程序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做到有的放矢,将审计资源恰当地集中到重大错报领域,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提高审计效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可以理解为:审计师需要有一个框架或者模型来帮助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主观的评估,也就是帮助其更有效地控制非抽样风险。注册会计师的报告可以有效地说明企业管理当局的受托经济责任,降低会计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所面临的信息失真风险。审计目标是证实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同时考虑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并指导审计的全过程,审计风险模式不等于风险导向审计,只有在其运用于审计全过程时,才是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点:
1.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新思路。首先,它要求评价客户的控制环境,并鉴别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项目,考虑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审计目标。最后,根据审计目标确定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它克服了制度基础审计的明显不足之处――审计资源在低风险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分配不当,防止造成低风险审计项目的审计过量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审计不足。
2.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双重披露模式的特点,不仅要确定公允性,还要证实可信性,即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分析和决策的重大舞弊和错报。从审计目标看,账项审计模式和制度基础审计的指向均为一元论,即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客户所审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利于审计人员全面认识被审计单位。
审计过程是审计人员不断加深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情况的认识过程。审计人员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从各个角度逐步验证某项认定,最终合理地保证某项认定是否正确,形成审计意见。审计人员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风险审计模型合理地体现了这个过程。制度基础审计关于控制风险的评估,意在确定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从而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常流于形式。而风险导向审计则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结合考虑,特别是固有风险,通过对企业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评估做出规避、转移、减少、接受和利用的策略,以使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4.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比关系。如果期望的审计风险较低,那么就必须接受较低的检查风险水平,以便扩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规模或追加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成反比关系,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比关系,则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正比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质量,也要考虑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效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就是指在对企业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策略,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而有效地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以规避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具有很多与传统审计模式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必将对完善我国审计技术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风险导向审计问题分析
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建议,我国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推向了风险审计的轨道。这一系统性的改变,必将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作用,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也充分考虑了这一新动向。2004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的征求意见稿,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2005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并要求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从该批准则的和实施中,足见我国的内部审计已发展到了风险导向阶段。由于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均开始对其进行关注和探索,但尚未成熟;企业往往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被动地进行这项工作,并非出于企业自身考虑主动进行,而且企业的这种风险管理活动往往只是采取“亡羊补牢”式的风险应对措施,显现出我国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单一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导致内部审计范围过窄,审计效率低下,且难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难以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风险管理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而落后的风险管理方法直接导致企业不能恰当地预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应对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还不甚了解,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尚未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使审计未能在风险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成本与效益配比性差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后,普遍增加了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成本,但审计收费却没有得到同步增加。新的审计模式扩大了注册会计师关注的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和执行控制测试阶段均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审计成本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但由于现实市场竞争的激烈和行业环境的限制,实际情况是该部分成本无法转为审计收费的同步增加。
(二)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流于形式,无法鉴别出风险点
注册会计师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经验不足和时间紧迫,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数据库建设、各种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收集方面的欠缺,导致该评估程序的执行缺乏目的性,存在为了完成审计程序而完成的现象。
(三)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无法与实质性程序相联系
由于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审计模型和规程,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质性程序时,很大部分没有确立审计目标与认定的对应关系表,没有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及重大错报风险,按照既定的审计模型和规程来设计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设计细节性测试时亦没有考虑样本量及选样方法的有效性。
(四)面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评估和识别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序时,很少有从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机会和借口入手进行评估,亦没有重点关注最容易发生舞弊的几个方面。在无法识别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况下,更谈不上有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
(五)审计发现的内控弱点可能产生的错报风险没有进行重新评估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部分事务所在实施控制测试中发现了一些内控弱点的情况下,没有就该内控弱点可能产生的错报风险进行重新评估。由于这些程序执行的不到位,导致本来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
(六)控制测试形式化,导致无法鉴别内控弱点
在实施控制测试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大部分没有书面记录针对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而确定的控制测试审计策略,控制测试程序在识别特征的记录、样本量的选取和测试的方法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未能就控制在相关期间或时点的运行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对策研究
(一)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和方法的研究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容较为全面,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风险审计的主导思想,可资借鉴。因此,在引入风险导向审计之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标准部或专业技术部首先应对新准则中风险导向准则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制订符合准则且操作性强的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开发能正确引导注册会计师执行和判断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
(二)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客户分类服务体系
会计师事务所可考虑建立与客户内外经营环境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信息数据库,为注册会计师进行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提供及时、必要的信息,减少其收集相关信息的时间成本。同时,风险导向审计中需要实施大量分析性测试程序,事务所可开发便于各种数据加工、分析的软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快速检验、核对、计算和比较,提高审计效率。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下,对客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分析与风险判断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所在行业和性质有充分了解,行业分类服务越来越成为必要。随着事务所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带来更高的专业化要求,事务所应逐步建立客户分类服务体系,通过对客户行业和业务性质的划分,配备具有相关行业经验及同类项目经验的小组成员,并在事务所层面统一调配人力资源,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利用客户持续跟踪制度降低风险
在新审计准则实施以前,国内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业务的实施往往仅集中在审计报告出具之前的一到三个月,审计业务一结束,即很少继续关注客户及其环境的变化,直到下一次审计业务开始。在新准则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工作均需在审计期间完成,时间和人员方面的压力通常会影响风险导向审计的质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一次审计业务结束后持续跟踪了解客户所在行业和经营形势的变化,与管理层建立坦诚的日常沟通和联系,及时防范风险。对特别复杂的审计项目,最好在一次审计业务结束后即开始下一次连续审计的预审,其作用不言而喻。
(四)改进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判断力
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都是财会专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无法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要求。应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增加具备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知识的专家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包括项目控制专家、风险管理专家、公司治理专家和信息系统专家,以组成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审计项目组,逐步改善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使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趋向合理。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下,注册会计师不仅应具备足够的会计审计知识,还需具备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经营目标和战略及其相关经营风险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因此,必须对员工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提升和拓展。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注册会计师除了具备判断所需的专业知识外,其是否在执业过程中坚持勤勉尽责、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和应有的关注,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效果至关重要。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注册会计师坚持职业道德规范,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六)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审计资料库,尽可能地借助专家的工作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有较完善的资料库,并聘有很多行业专家。在了解客户控制环境时,审计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查找相应的资料,以判断客户经营情况是否合理;在缺乏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则较多地利用专家的工作。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普遍缺乏资料库,审计人员无法判断企业经营的合理性,以致于中天勤的审计人员无法判断银广厦的二氧化碳项目的利润情况。而且,我国准则中虽然规定了利用专家的工作,但审计实务却很少采用。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尽快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并在需要时利用专家的工作。
(七)继续推行法律体系的演进与变革,完善准则体系
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法令的制度与配合必然更能带动一种新方法的运作和发展,对于风险导向审计也是如此。因此,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环境,是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前提。
五、结语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缩小了审计期望差距,突破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风险导向的思想体现了审计活动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统一。从西方发达国家审计职业的发展规律看,经济发展要求审计职业同步发展。审计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的地区,势必对审计业务需求旺盛,因而注册会计师的经济与法律责任随之增加,职业风险加大,客观上有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难以预测,面临的不确定性与多变性大为增加,经营风险相应增大。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好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又迫切需要内部审计的参与,因此,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9).
[2] 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与信息管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光远 .制度基础审计学:审计测试、审计风险、审计决策[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 陈汉文.审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6] 刘金星.我国经济责任审计问题评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审计,2007,(8).
[7]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2).
[8] 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J].会计研究,2002,(2).
[9] 张连起.风险导向审计:避免审计失败的利器―― 兼评“银广厦”事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10).
[10] 谢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内涵分析[J].审计研究,2004,(5).
[1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2] 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背景分析与框架建构[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6).
[13] 罗伯特・莫勒尔,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2006.
[14] 张龙平.更新审计执业理念 推行风险导向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3).
[15] 秦荣生.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J].当代财经,2003,(7).
[16] 陈锦烽,苏淑美.内部审计新纪元[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6.
[17] 柴童,黄国成.风险导向审计及在我国的运用[N].中国财经报,2007-8-10.
大学生通过实习才能认知社会中的优胜劣汰,培养竞争意识,才能在实习中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要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事务所审计实习报告参考范文,仅供参阅!
事务所审计实习报告参考范文【1】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过程中对审计的相关软件的使用,了解审计业务的主要流程,以及每个步骤需要的程序,以达到熟悉审计业务流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审计问题的处理。理论联系实践,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一些基础。
二、实习要求
要求能通过实习,对于软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能系统地认识到审计业务的严谨的工作程序。具体的实习要求如下列示:
熟悉软件使用流程;
做好查账前的准备工作;
生成未审报表;
项目负责人进行审计风险评估;
项目负责人结合实质性程序做人员分工;
审计人员根据初始底稿执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
生成正式的工作底稿。
三、实习内容
实习的内容便是依据实习要求中的具体流程操作。我们首先是听老师讲述了软件使用的相关流程,然后听教学录音文件对软件的使用中会出现的问题有了了解。这些准备工作完毕后,我们才开始实用软件进行简单的业务处理。具体的操作内容列示如下:
1、熟悉软件使用流程
熟知软件的使用流程是十分必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流程中包括十个步骤左右,我们本次实习主要练习其中的六个步骤。因而实习中实际用到的流程如下:
做好查账前的准备工作→生成未审报表→项目负责人进行审计风险评估→项目负责人结合实质性程序做人员分工→审计人员根据初始底稿执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生成正式的工作底稿
2、做好查账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点击【建立审计项目】按钮,选择需要登录的被审单位账套。然后按照流程图所示,逐步进行如下操作:
(1)设置查账期间
在“查前准备”主界面中点击“设置查账期间”按钮
(2)行业科目对照
在“查前准备”主界面中点击“行业科目对照”按钮。具体操作如下:
选择对照年度2010→选择对应的行业→点击“第1步、1级对照”→点击“第二步对照校验”→选择对照年度2008→点击“点击第二步对照校验”→点击“明细对照”
(3)数据准备及测试
在“查前准备”主界面中点击“数据准备及测试”按钮。具体操作如下:
账户平衡校验→损益类科目冲销校验→年度间科目结转校验→凭证校验及红字对冲检查→历年科目设置连续性校验
至此,查账前的准备工作结束,开始进行下一步——生成未审报表。
3、生成未审报表
在审计工作记录的主界面中,单击【工作底稿】上的【行业报表】,在报表生成及分析生成窗口中,生成未审报表。
4、项目负责人进行审计风险评估
在本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风险评估调查和编辑风险评估底稿。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1)风险评估调查
在审计风险评估阶段,我们可以根据每个调查阶段生成不同阶段的审计风险评估的调查底稿。在每个阶段的底稿中我们只需要按照所需要到内容填写,或者选择就可以了。
(2)编辑风险评估底稿
首先第一步我们选取此次项目中所参与的人员以及他们各自负责的科目。点击第二步来选择每个科目我们执行那些工作.在对每一个科目进行完实质性测试程序的选择后只要执行第三步,初始化底稿就会自动的过渡到审计工作记录中。
5、项目负责人结合实质性程序做人员分工
系统内置的几套工作底稿可以任意选择,在生成工作底稿之前,先进行抽凭,账龄分析等。因为:底稿模板中是有取数公式的,如果不做好之前的准备工作会取不到数。
(1)选择人员及负责底稿
审计工作记录主界面中,单击【审计工作记录】上的【工作底稿】按钮,弹出操作界面。首先、点击“选择人员及底稿”进入。在这里首先在左上角选择人员,然后将这个人员所需要负责的底稿从左边选到右边。
点击确认以后,继续点击“选择人员及底稿”按钮,进行其他人员分工。
(2)选择实质性执行程序
选择某个科目底稿点击“第二步,选择执行程序”,来进行实质性测试程序的选择。
(3)批量生成各人员初始底稿
设置完实质性测试程序后,点击“第三步,生成初始化底稿”,这样就批量生成了各人员的初始底稿,初始底稿生成在“审计工作记录”中的”工作底稿”中。
6、审计人员根据初始底稿执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
(1)基本查账
明细账查询:直接双击“集成查账中心”中的科目名称即可对该科目进行明细账查询。
银行询证函的生成:点击财务审计中的“科目汇总查询”来打开科目汇总表。在科目余额表中选中需要生成函证的银行科目,点击“函证”;单击【生成多张函证】后,出现操作界面。
查账中进行抽凭:在打开的明细账界面中,点击界面上的抽凭按钮,即可对该笔凭证进行抽凭。
自由抽凭和批量抽凭
自由抽查:在上图中点击【自由抽查】功能,弹出操作界面
批量抽查:在上图中点击【批量抽查】功能,可以对凭证进行批量抽查。
查账中生成截止测试:生成截止测试可在打开的明细账界面中进行生成。点击界面中的“截止测试”按钮,选择生成方式进行生成。
(2)账龄综合分析
此功能可分析往来科目核算中的下级往来明细或辅助核算往来单位明细、重分类调整分录的自动生成、查询。
进行账龄分析
往来询证函的生成
在账龄分析结果界面中,首先选中要生成函证的往来单位,可多选,然后点击上面的“函证”按钮,在审计工作记录--函证管理中查看。
生成重分类调整分录
单击【重分类】中的【批量生产所有科目的重分类调整分录】。
设置关联方单位
单击【分析流程】中的【关联方包含单位设置(支持导入Excel关联单位清单)】。
生成替代测试
单击【替代测试】按钮,来生成替代测试表。
(3)调整分录录入
单击【审计工作记录】上的【调整分录】,弹出操作界面。
调整分录清单窗口,点击【新增】按钮,进入审计调整分录输入窗口。
选择分类标志:【调整】、【重分类】、【未调整】、【年初调整】、【年初重分类】。
输入调整分录明细内容、科目代码,选择对应资产负债报表项目或对应损益表项目。
点击【保存】按钮,设置好的分录清单将显示审计调整分录窗口中。
7、生成正式的工作底稿
(1)批量生成底稿
在审计工作记录的“工作底稿”界面中,点击“底稿工具”中的‘批量重新生成底稿’。
(2)二次编辑底稿
首先,在审计工作记录中的“工作底稿”界面中,找到已生成的相应的底稿,直接双击打开底稿,比如我们在下图Excel底稿中有一个查账按钮,我们可以通过查账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内容加到底稿中
(3)底稿表头批量变更
在任何Excel界面中,点击左上角的工具按钮中的第二个“批量复核人签名及变量变更”,可以对表头的信息进行批量的变更,如单位、日期、编制人复核人等。
四、实习心得
在实习中,我们跟随着老师的讲解逐步熟悉了软件的使用流程。整个审计业务的完成要经过很复杂的程序。我们是会计专业,专业所涉及到的软件很多,而且技术性的软件总是更新很快。在开始接触中普审计软件时,我觉得特别难,那么多复杂的操作,似乎很难记得清楚。可是我渐渐发现,只要对理论知识比较清楚,理解起来还是很快的。也许不仅仅是审计学,其他的专业课程也是一样,只要明白了本质的东西,便容易触类旁通了。
记得我在刚接触会计相关的知识时,总是一头雾水。我总是觉得困惑,似乎找不到什么规律可循。但学习,又岂能是完全无规律可寻呢?而如今,两年过去了,专业带来的压力和不便也已经逐渐减弱,我也渐渐明白了财经类的课程,其实也是和那些文学类、理工类的课程一样,是有一定的潜在规律的。那便是,找出它的本质,找出线索以及核心。在学习审计学课程时,我在想只要是循着这门课的框架来把握要点,便是容易理解了。而事实上,我正是这样做的。而实习,实习过程也是依赖于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许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仅仅学会一门知识,会使用一门软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到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只要我们能够拥有这样的学习能力,我想,即使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如何迅捷,我们也能凭借这样的触类旁通的能力去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改变。
另外,审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中,要想不断地理解掌握变化的知识,也是需要毅力和勤奋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务所审计实习报告参考范文【3】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结束了,心中无限感概,这次的实习让我受益良多,在整个过程中,我不仅接触到公司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包括下级财务部门和上级财务部门的交流,还让我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结合过程的同时更学会了与人交际的各种技能。通过同事们的协助,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让我这次实习成果显著,当然,除了成功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教训”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实习内容
1月初,我进入了_X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助理的实习。虽然我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但是也学习了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而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学习也对我将来的就业大有帮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每年的十一二月份直到来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其业务的高峰期,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十分急切,因而这时候他们通常都愿意接纳较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作为实习生来补充原本所内编制工作人员的不足。这样我们应届毕业生与会计师事务所各取所需,达到双赢的效果。而我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事务所学习,增加工作经验的同时更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上基垫。因为在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流程通常都是先到企业里面取证,然后再回到所里面出报告,所以,出外勤是经常的事。
(一)实习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二)业务范围:(每个单位情况不同)
1审计业务
包括验证企业注册资本;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基建项目预(决)算审计;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合并、分立、清算审计;财务专项调查等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上市公司年报审计、IPO审计。
2司法会计鉴证业务
包括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件中涉及各类财务资料的司法鉴证。
3资产评估业务
包括单项资产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兼并、联营、解散、破产资产评估;融资租赁、抵押、转让及拍卖资产评估;房地产及土地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其他资产评估。
4基本建设概预算审计
包括基本建设预算审计、建安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及基本建设总投资审计等。
5房地产估价业务
所有房地产评估业务,房地产评估咨询业务、培训业务。包括为企业整体资产中的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转让估价、房地产抵押估价、房地产拍卖估价、房地产处置估价、房地产纠纷估价、房地产租赁估价、房地产保险估价、房地产分割和合并估价、征地和房屋动拆迁估价,以及房地产与房地产法规咨询服务。6税务业务
包括代办税务清算及纳税申报;审核税款缴纳及清算;担任税务顾问;其他税务事项。
7管理咨询业务
担任财务会计顾问;受托设计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改制财务顾问;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商业计划书;其他管理咨询业务;公司内部控制设计或审核。
(三)实习期间按照要求和公司安排主要完成以下实习工作任务:
1、了解会计师事物所机构组成,人员职责,基本业务。
2、分别熟悉事物所各种会计业务的操作流程,行业规范,协助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员完成各类业务。
3、配合工作人员完成各种办公室日常工作。
(四)现按照时间进度将实习内容报告如下:
我主要是参阅审计工作底稿,从中学习审计知识;而后整理工作底稿,更深入的了解审计工作以及各个科目之间,以及底稿本身系统的平衡和钩稽关系;在对审计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实际的接触了审计工作,参与了几个单位的实际审计工作。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对审计的认识。
1、对审计业务的初步认识
审计是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属于鉴证业务。会计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进行审计的基础是被审计单位的年度报表、总账、明细账、以及必要的凭证等。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以上信息的审计形成审计意见,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审计报告。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报表数与总账,总账与明细账,总账、明细账与凭证的一致,以及账实的一致,还包括对会计政策和各项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
2、对审计报告的初步认识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可以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段;注册会计师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报告日期等九项。
此外还存在对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出具的审计报告。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的含义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合同的遵守情况,简要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其审计报告主要有四种:对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合同的遵守情况出具的审计报告,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通常包括按照计税基础、收付实现制基础和监管机构的报告要求编制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包括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合同的遵守情况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合同中有关财务会计条款的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例如,对贷款合同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对专利技术、商标使用权等转让协议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简要财务报表则是指依据已审计财务报表编制的简要财务报表。
3、审计工作底稿的构成和填制
工作底稿是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最多的资料,是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也是会计师事务所重要的档案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为审计报告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重要的审计档案。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要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
资产类工作底稿、负债类工作底稿、所有者权益类工作底稿,损益类工作底稿主要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期损益类科目的审定,是报表可信的保证,是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主要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期损益类科目的审定,包括报表和总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凭证的核对。根据报表和总账、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填制科目的审定表,根据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凭证的核对填制科目抽测表。
在实习期间,我所参与的审计报告基本都是比较规范的单位,审计工作不是很复杂,做底稿一般比较顺利,出具报告及审计过的报表和报表附注按照模版都很好出,但在审计工作中,一定要仔细认真。
三、实习心得
我实习的第一个感悟是实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积极性。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你没有能力把握了。比如是否可以碰到一个主动教导你并且放手让你做业务,再指出你的错误帮助你进步的上司。能遇到这样的上司实属难能可贵,一般情况下前辈们都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交代你做些基本的
业务,做好了他看到有错误的地方就自己改掉了,也不会特地的去向你指出。因此到最后自己做的工作到底规范与否根本无从知道。这时候解决的办法就只有碰到疑惑的问题时抓住时机去发问,把握自己可以把握到的尽量让实习更具价值。所以不但是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更是一个锻炼交际能力的时机。与办公室里的上司前辈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让你尽快的熟知公司的情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的得到帮助。很高兴的是我做到了和公司的前辈以及实习生相处融洽的这一点,让我在实习期间心境愉快并得到意外的收获。
第二个感悟是实践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我们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我们实践的基础,有许多知识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我们掌握非常熟练后加以应用。而且书本的知识都只是概论,至于细节,具体的方法还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总结。
第三个感悟是在不断的挖掘与发问中我渐渐了解到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的生存困境。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营业成本,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内资所的一些工作程序存在着不太规范的情况。比如信函的发放上,规范的做法是会计师事务所直接把信函送到被函证的单位的,但内资所为了节约成本会让被审计单位自己完成函证。在事务所林立的情况下,一方面事务所要创造利润,另一方面要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当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特别是发生尖锐的矛盾,关系到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事务所会以折衷的方法,降低审计工作质量来谋求生存。
通过这次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使我在学校外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课本上没有而工作中又必须具备的东西,明白事务所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组成,学会了怎么样更好的去对人对事,进一步了解会计的相关法规,并逐渐熟悉了审计的业务流程以及关键步骤。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应该具备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快速,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也在快速增长,这就使得社会对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重视和更严格的要求,我们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未来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满足和顺应社会的要求,增强社会竞争力,更应该增强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操作能力和会计道德素质。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参加实习。在实习中,我们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证,加深印象,熟悉流程,发现并弥补错误。
通过这次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使我在即将毕业前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课本上没有而工作以后又必须具备的东西。明白事务所工作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构成,学到了一些必备的办公室事物处理,了解了最近的会计政策法规,并逐渐熟悉了审计业务的流程以及关键步骤。体会到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职责的重要性,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企业生存,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会计师事务所,肩负着外部审计这一重任。而作为事务所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同时应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并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
同时,作为事务所的实习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的账本账册,也体会到了作为企业或者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对于登账: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另外,财务,审计本身就是比较烦琐的工作,面对那么多的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时常会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错漏百出,而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必须调整好心态,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对于这次实习,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实习时间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不足以对事务所所有业务都有一完整的了解,对于审计业务也是浅尝辄止,没能接触到更多业务类型;第二,参与审计的都是业务较为简单的诸如行业协会等,没有涉及规模较大,业务繁杂的大中型企业;第三,对于课本学习内容有所遗忘,以至于在实践过程中时常不知如何解决。
对于以上问题,还需要在今后有机会的实习过程或者工作过程中注意改进和解决。总之,这几个月的实习使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受益匪浅!
事务所审计实习报告参考范文【2】
实习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思前想后还是得总结一下打工生活滴~反正开学得交实践论文,那——就不妨一石二鸟啦,呵呵^^身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同时又对审计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我选择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尝试去感受审计工作的甜酸苦辣。
正式实习的前几天我就已经在网上查清楚到工作地点的公交路线,又牢记着具体的地址,心想万无一失了。谁知道实习的第一天按着在网上查出来的路线下车后,问了在车站维持秩序的保安和好几个路人都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工作的那栋大厦在哪里。我着急了,怎么可以在实习的第一天出现这种意外呢?于是我见到保安人员就拦截,终于我碰到的第二个保安知道大厦的所在,朝他指着的方向望去才发现那栋大厦正在装修,整栋建筑都被竹竿和绿色的尼龙布给包起来了,怪不得我老找不着。在我的加速奔跑下最后在上班时间的前五分钟到达了办公室。
办公室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空密交错”。“空”指的是偌大的办公室却没几个办公人员;“密”指的是一排排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层层叠叠的纸张。简单的景象却深刻的反映出了审计工作的最本质的特点:忙。办公室里工作的职员少是因为大部分的员工都出外勤了,而办公桌上堆满的是审计报告的工作底稿。审计工作的大部分就是由外勤和出具审计报告构成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后我的上司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看底稿。我才发现审计工作也分很多种,最普遍的当然是年度审计啦,除此之外还有劳保金的审计,离任审计等专项审计。而目前等待整理的底稿中最多的就是年审了,我就先看年审的底稿。其实底稿的格式都一样,首先是封面,接着是索引,然后是总体的审计计划,最后是具体业务的审计。
由于前三项的内容都相似,所以对我来说价值最大的就是具体业务审计的部分了。这部分是审计工作的精髓,凝聚了审计工作的过程。审定了的科目都汇集与此,每个科目都由具体审计计划,审定表,抽查表组成。后来我从上司口中得知并不是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审定的必要,只有被审计单位年度财务报表上出现了的科目才需要审定。而审定表上需要填写的内容有年初审定数,就是财务报表上的年初数;未审定数,就是我们核对了被审计单位的明细账与总账相符后,总账上填写的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已审定数,就是把年初数和发生额相加后的本年余额。一般来说,已审定数是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给我们的财务报表上的数字相同的,如果出现不符就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工作出现问题了。除了核对明细账和总账外,审计人员还需要从被审计单位的账簿中抽出一定数量的业务,再检查这些登记入账的业务的记账凭证是否填写正确,记帐凭证后附有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而这项工作的过程就记录在抽查表上。如果财务报表上的存在本年没有发生额的科目,那么这个科目就没有抽查的必要了。
大概看懂了一点审计工作底稿后,我就开始整理工作底稿的工作了。其实这是一个重复性很强的工作,但由于每间公司的业务不同,底稿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我就趁着这个机会努力吸取知识,找出不懂的地方抓紧时间请教上司,却也感到其乐无穷。毕竟理论与实践是有着差别的,有时候甚至存在鸿沟。而实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感受这些鸿沟并对此作出应有的思考。
我实习的第一个感悟是实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积极性。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你没有能力把握了。比如是否可以碰到一个主动教导你并且放手让你做业务,再指出你的错误帮助你进步的上司。能遇到这样的上司实属难能可贵,一般情况下前辈们都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交代你做些基本的业务,做好了他看到有错误的地方就自己改掉了,也不会特地的去向你指出。因此到最后自己做的工作到底规范与否根本无从知道。这时候解决的办法就只有碰到疑惑的问题时抓住时机去发问,把握自己可以把握到的尽量让实习更具价值。
第二个感悟是实习不但是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更是一个锻炼交际能力的时机。与办公室里的上司前辈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让你尽快的熟知公司的情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的得到帮助。很高兴的是我做到了和公司的前辈以及实习生相处融洽的这一点,让我在实习期间心境愉快并得到意外的收获。第三个感悟是在不断的挖掘与发问中我渐渐了解到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的生存困境。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营业成本,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内资所的一些工作程序存在着不太规范的情况。比如信函的发放上,规范的做法是会计师事务所直接把信函送到被函证的单位的,但内资所为了节约成本会让被审计单位自己完成函证。在事务所林-立的情况下,一方面事务所要创造利润,另一方面要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当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特别是发生尖锐的矛盾,关系到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事务所会以折衷的方法,降低审计工作质量来谋求生存。
随着时间的流逝,实习生日渐增多,由于我是第一个进公司的实习生,学习东西比他们早,工作也完成得不错,负责管理实习生的职员就把教导后进实习生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的工作交给了我去完成。所谓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经过整理的底稿替代了没整理的底稿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桌面。这时实习生的管理员就教我如何对已经整理过的底稿进行归档、装订、贴条、保存。
由于工作并不难,我很快就把从整理底稿到将底稿保存到铁柜里的这条流水线掌握到手了。当哪个实习生没有工作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时候我总能交代她们新的工作,也很乐意把我掌握到的知识告诉她们。因为其他实习生对前辈们都有畏惧感,同时觉得我能把工作都完成得很好,所以她们碰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首先向我询问;又因为管理员在实习生中与我沟通得最好,所以有什么任务都会交给我去做。最后就变成这样一种局面:办公室里名字被叫得最多次数的就是我了,从刚开始在办公室里走渐渐变成在办公室里跑来跑去。由于交给我的工作比较多,而帮助其他实习生解决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也需要时间,我无法在短时间里完成交与的任务。
所以我开始把手上的工作分派给其他工作量比较少的实习生,让每个人都有充足的工作。再后来,实习生的数量继续增多,中间就会出现一些沟通方面的问题。实习生中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她们也会告诉我,希望我能够从中帮忙解决。而我在尽力化解沟通障碍的同时也能保持与实习生非常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实习之前我就给这个实习定了一个目标:感受审计工作。我不刻意要求能学到很多的审计知识,能独立的完成审计的业务,这些对于一个实习生来说也不现实。我只希望能感受审计人的生活,体会事务所工作的氛围,了解我理想的行业是否真的适合我。而结果是我得到远远超过了我开始的要求。其中最珍贵的不是加深了对审计这个行业的理解,而是实习带给我的成就感,让一直带点自卑情结的我明白到自己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后在参加的活动中我都扮演着一个teammate的角色。而实习中虽然没有定位职位,我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实习生里的leader的角色,从教导工作,分配任务到调解矛盾,一步步走来我都能把它们完成到位。上司和实习生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更认真细致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增添了我的一份自信。真的,自信和出色是相得益彰的,而这些也是快乐的源泉。实习期间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成长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到了最后,我都舍不得离开实习的岗位了,还有几个实习生叫我不要走,我深切的感受到短短一个月里大家结下的深厚的情谊。很庆幸自己得到了这个实习的机会,一个让我更自信的去面对即将到残酷的“卖身”期的经历。
事务所审计实习报告参考范文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结束了,心中无限感概,这次的实习让我受益良多,在整个过程中,我不仅接触到公司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包括下级财务部门和上级财务部门的交流,还让我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结合过程的同时更学会了与人交际的各种技能。通过同事们的协助,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让我这次实习成果显著,当然,除了成功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教训”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实习内容
1月初,我进入了_X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助理的实习。虽然我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但是也学习了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而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学习也对我将来的就业大有帮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每年的十一二月份直到来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其业务的高峰期,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十分急切,因而这时候他们通常都愿意接纳较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作为实习生来补充原本所内编制工作人员的不足。这样我们应届毕业生与会计师事务所各取所需,达到双赢的效果。而我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事务所学习,增加工作经验的同时更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上基垫。因为在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流程通常都是先到企业里面取证,然后再回到所里面出报告,所以,出外勤是经常的事。
(一)实习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二)业务范围:(每个单位情况不同)
1审计业务
包括验证企业注册资本;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基建项目预(决)算审计;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合并、分立、清算审计;财务专项调查等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上市公司年报审计、IPO审计。
2司法会计鉴证业务
包括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件中涉及各类财务资料的司法鉴证。
3资产评估业务
包括单项资产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兼并、联营、解散、破产资产评估;融资租赁、抵押、转让及拍卖资产评估;房地产及土地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其他资产评估。
4基本建设概预算审计
包括基本建设预算审计、建安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及基本建设总投资审计等。
5房地产估价业务
所有房地产评估业务,房地产评估咨询业务、培训业务。包括为企业整体资产中的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转让估价、房地产抵押估价、房地产拍卖估价、房地产处置估价、房地产纠纷估价、房地产租赁估价、房地产保险估价、房地产分割和合并估价、征地和房屋动拆迁估价,以及房地产与房地产法规咨询服务。6税务业务
包括代办税务清算及纳税申报;审核税款缴纳及清算;担任税务顾问;其他税务事项。
7管理咨询业务
担任财务会计顾问;受托设计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改制财务顾问;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商业计划书;其他管理咨询业务;公司内部控制设计或审核。
(三)实习期间按照要求和公司安排主要完成以下实习工作任务:
1、了解会计师事物所机构组成,人员职责,基本业务。
2、分别熟悉事物所各种会计业务的操作流程,行业规范,协助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员完成各类业务。
3、配合工作人员完成各种办公室日常工作。
(四)现按照时间进度将实习内容报告如下:
我主要是参阅审计工作底稿,从中学习审计知识;而后整理工作底稿,更深入的了解审计工作以及各个科目之间,以及底稿本身系统的平衡和钩稽关系;在对审计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实际的接触了审计工作,参与了几个单位的实际审计工作。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对审计的认识。
1、对审计业务的初步认识
审计是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属于鉴证业务。会计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进行审计的基础是被审计单位的年度报表、总账、明细账、以及必要的凭证等。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以上信息的审计形成审计意见,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审计报告。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报表数与总账,总账与明细账,总账、明细账与凭证的一致,以及账实的一致,还包括对会计政策和各项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
2、对审计报告的初步认识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可以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段;注册会计师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报告日期等九项。
此外还存在对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出具的审计报告。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的含义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合同的遵守情况,简要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其审计报告主要有四种:对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合同的遵守情况出具的审计报告,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通常包括按照计税基础、收付实现制基础和监管机构的报告要求编制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包括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合同的遵守情况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合同中有关财务会计条款的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例如,对贷款合同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对专利技术、商标使用权等转让协议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简要财务报表则是指依据已审计财务报表编制的简要财务报表。
3、审计工作底稿的构成和填制
工作底稿是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最多的资料,是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也是会计师事务所重要的档案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为审计报告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重要的审计档案。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要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
资产类工作底稿、负债类工作底稿、所有者权益类工作底稿,损益类工作底稿主要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期损益类科目的审定,是报表可信的保证,是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主要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期损益类科目的审定,包括报表和总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凭证的核对。根据报表和总账、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填制科目的审定表,根据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凭证的核对填制科目抽测表。
在实习期间,我所参与的审计报告基本都是比较规范的单位,审计工作不是很复杂,做底稿一般比较顺利,出具报告及审计过的报表和报表附注按照模版都很好出,但在审计工作中,一定要仔细认真。
三、实习心得
我实习的第一个感悟是实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积极性。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你没有能力把握了。比如是否可以碰到一个主动教导你并且放手让你做业务,再指出你的错误帮助你进步的上司。能遇到这样的上司实属难能可贵,一般情况下前辈们都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交代你做些基本的
业务,做好了他看到有错误的地方就自己改掉了,也不会特地的去向你指出。因此到最后自己做的工作到底规范与否根本无从知道。这时候解决的办法就只有碰到疑惑的问题时抓住时机去发问,把握自己可以把握到的尽量让实习更具价值。所以不但是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更是一个锻炼交际能力的时机。与办公室里的上司前辈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让你尽快的熟知公司的情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的得到帮助。很高兴的是我做到了和公司的前辈以及实习生相处融洽的这一点,让我在实习期间心境愉快并得到意外的收获。
第二个感悟是实践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我们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我们实践的基础,有许多知识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我们掌握非常熟练后加以应用。而且书本的知识都只是概论,至于细节,具体的方法还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总结。
第三个感悟是在不断的挖掘与发问中我渐渐了解到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的生存困境。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营业成本,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内资所的一些工作程序存在着不太规范的情况。比如信函的发放上,规范的做法是会计师事务所直接把信函送到被函证的单位的,但内资所为了节约成本会让被审计单位自己完成函证。在事务所林立的情况下,一方面事务所要创造利润,另一方面要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当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特别是发生尖锐的矛盾,关系到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事务所会以折衷的方法,降低审计工作质量来谋求生存。
通过这次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使我在学校外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课本上没有而工作中又必须具备的东西,明白事务所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组成,学会了怎么样更好的去对人对事,进一步了解会计的相关法规,并逐渐熟悉了审计的业务流程以及关键步骤。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应该具备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快速,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也在快速增长,这就使得社会对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重视和更严格的要求,我们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未来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满足和顺应社会的要求,增强社会竞争力,更应该增强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操作能力和会计道德素质。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参加实习。在实习中,我们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证,加深印象,熟悉流程,发现并弥补错误。
通过这次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使我在即将毕业前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课本上没有而工作以后又必须具备的东西。明白事务所工作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构成,学到了一些必备的办公室事物处理,了解了最近的会计政策法规,并逐渐熟悉了审计业务的流程以及关键步骤。体会到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职责的重要性,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企业生存,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会计师事务所,肩负着外部审计这一重任。而作为事务所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同时应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并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
同时,作为事务所的实习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的账本账册,也体会到了作为企业或者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对于登账: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