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范文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第1篇: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范文

    【摘要】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承担健康教育责任时,要明确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要求、其中包括健康道德的要求、健康教育者的道德要求、健康教育接受者的道德要求。所以做为护理教育者,有必要在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将相关的道德内容传授给未来的护理健康教育者,为此,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得出一点认识和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整个卫生工作的重点相应地进行了转移,护理工作的范畴也由医院扩大到社会,护士并成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一支重要的主力军。为此我校从1995年开始组织编写了近20万字的护士专用健康教育学教材,并开设了30学时的健康教育学课程,然而当今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愈来愈高,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护士在从事健康教育工作时不应再盲从,而应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即做为健康教育者起码要了解健康道德的要求和健康教育者及健康教育接受者应遵循的道德要求,明确各自的道德规范,才能成为自觉的行动者,这也是在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笔者认为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具体认识体会如下。

    一、要使学生明确健康道德要求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健康道德当然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依靠舆论、信念、习惯、传统、教育的力量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健康环境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规定了在健康准则下人们相互之间和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的义务和态度等,也是以健康为准绳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善恶、荣辱评价的标准。其要求主要概括为:

    ①重视自身保健

    ②注意维护益于健康的环境。我们在传授有关健康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就是要把健康当做人的最基本的权力的需求,是人的最大财富,要把健康看成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是物质文明的保证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列举了一些壮志未酬就英年早逝的革命者和科学家的典型事例,说明健康对个人、家庭、事业、社会的重要性,并使同学们认清在这众多遗憾的背后恰恰是与人们自身缺乏健康意识和观念、整体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健康道德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进而让学生明确健康才是人必备的最超越的素质,健康行为不再取决于个人的好恶,而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二、要教学生掌握健康教育者的道德要求

    护理健康教育者除了自身要有较强的健康意识外,还要对全体民众都树立起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有很强的责任感,这就是对每个护士总的道德要求。具体的内容可概括为:

    ①恪尽护士职责。

    ②自觉在各种场所开展健康教育。

    ③敢于制止并善于纠正人们的不健康行为。

    ④创造有益健康的环境。

    ⑤主动培养人们的健康习惯。只有遵循了这些要求的人,才会真正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了阐明以上的观点和内容,在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讲清护理道德与健康道德的关系:

    护理道德是护理人员(包括护理健康教育者)在工作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对这点学生在学习护士素质学课程后,对此多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由于我国现有医疗卫生体制及人们的习惯认识和传统观念,往往还是把目光主要放在病人身上,护理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框在如何对待病人方面。如“要忠于病人的利益、对病人高度负责”等。而健康道德要求护理健康教育者要把整个社会人群都看成自己的护理对象,护理道德规范中要求护士对病人做到的,同样适用于健康人。

    2.讲清护士职责与健康教育者职责的关系:

    护士的基本职责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而健康教育者的职责则是通过健康教育达到如下目的:

    (1)增进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为实现健康目标而奋斗。

    (2)提高和维护健康。

    (3)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

    (4)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由此看出两种职责不仅总方向一致,而且还有许多具体的共同点,也就是说护理工作者要担负起护理职责,也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健康教育者,或者说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绝不是护士份外的事。在向学生分析这一点时,我们还例证了许多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的结论,如早在1860年南丁格尔在其开办的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校的教学基本原则中就指出:“教育是护理的一部分”。她号召“护士应当同时也是卫生导师和宣传鼓动家”。英国在最近发表的国民健康白皮书中指出:“所有护士都应使自己成为一名健康教育者”。世界银行组织甚至在1993年世界发展状况报告中已将初级卫生保健中的大部分工作,希冀落在护士的身上。这都是一些了不起的认识和理解,由此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到健康教育确实是护士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树立起今后工作的信念。

第2篇: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范文

众所周知,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名称的活动,如果目标定位不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也会有差异。这里以笔者和部分幼儿园教师正在研究的健康教育活动为例加以比较、分析。

例1:活动名称:酸甜的水果(小班)

原定目标:

1.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喜欢吃水果。

2.能根据水果的颜色将水果分类。

修改目标:

1.认识常见水果。

2.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喜欢吃多种水果。

修改理由:原目标1中“知道名称”这一要求太狭隘,实际上幼儿若能真正说出水果的名称便意味着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有了整体认知,因此“认识常见水果”比“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要贴切;原目标2的提法司空见惯但不太适宜,因为许多水果的表皮不是单色的,小班幼儿为此常常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有时按水果形状(并不标准的几何形状)分类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因为“分类”必须以事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

修改价值: 只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和事物的实际,才能开展有效的教育,牵强附会的“领域整合”不足取。

例2 : 活动名称:禽蛋宝宝的衣服(中班)

原定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禽蛋。

2.喜欢吃各种有营养的蛋,愿意同时吃蛋黄和蛋白。

3.学习用蛋壳拼图。

修改理由:原目标1形同虚设,因为活动中幼儿无法体验吃了禽蛋是否”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剥蛋壳”不仅为活动预设了操作环节,更重要的是这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用蛋壳拼画”则关注到健康教育领域与美术教育领域之间的整合。

修改价值:避免了幼儿无法亲身体验却要幼儿有所感受时常常出现的说教;体现了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倡幼儿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地预设了领域整合内容。

二、幼儿健康教育与其他各领域教育关系解析

从以上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健康具有自身特定的目标体系。修改后的目标就是较为典型的健康教育目标,这些目标是其他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目标都无法完全替代的。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实践中常常出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定位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概念来看,幼儿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体育包含幼儿身体保育和幼儿身体锻炼,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 通过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身体锻炼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广义的“幼儿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形成健康态度、养成健康行为作为主要任务,与狭义的“幼儿体育”共同构成幼儿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即身心保健与身体锻炼。

第3篇: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范文

健康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人人需要健康,人人需要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研究健康与促进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通过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使个体的健康。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渴望健康,希望了解和掌握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疗和康复过程,出院后如何保健等等。

1 饮食指导

卧床休息时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出院后可逐渐恢复普通饮食,切忌暴饮暴食,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如有其他并发症时应遵循该病的饮食原则。

2 运动指导

2.1术后3天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右侧卧位。3-5天后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2.2术后72小时内,术侧肢体不做外展运动,1周内避免剧烈活动上肢,伤口愈合良好者拆线后可活动上肢并逐渐抬高举过头顶,以触及对侧耳垂为佳。

2.3出院后可从事一般家务劳动及日常工作,尽量不要搬抬重物,避免从高处往下跳和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

2.4起搏器植入术后可根据心功能及自身情况选择轻度运动,如慢跑、散步、钓鱼等,以不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为原则。

2.5注意保护埋置起搏器部位的皮肤,避免外力撞击影响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3 用药指导

3.1未安装起搏器时的药物治疗常用于紧急治疗或临时挽救生命,但要求严格控制剂量,常用的药物有: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舒喘宁等,药物治疗易出现副作用,常引起其他心律失常,不宜长期使用。

3.2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改药。

4 复诊

4.1时间 出院后1个月复查一次,3个月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半年后每半年或1年复查一次;当起搏器接近使用有效期限时,可增加随访次数。

4.2内容 心电图检查、起搏器程控。

4.3若出现黑蒙、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或原发病加重时立即就诊。

5 起搏器使用注意事项

5.1现代起搏器具有较好的抗干扰功能,日常生活中使用微波炉、电脑、电视等电器不会影响起搏器的工作,使用手机最好距离起搏器15厘米,如有异常移开手机后可恢复正常。

5.2可以乘坐飞机,但要避免接触电焊机、超短波理疗仪、核磁共振、高电压区等磁场强的环境。

第4篇: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范文

毋庸置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作了一些探索,供同行参考。

首先,全体教师统一认识,明白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动机很重要;明白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都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愿望;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明白德育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明白学生的健康人格与积极情绪有助于对事物的感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上,玉溪市民族中学注重构建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心理活动体验课

学校将心理活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以教学班为单位,选取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将“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按照“教师―学生―教师”的三段互动形式,遵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自然引导―反馈应用、未雨绸缪”的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2.心理主题班会课

主题班会是学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主渠道、主阵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主题班会中,既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又给班会注入了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给主题班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避免了与日常教学安排的冲突。针对我校班级多、心理老师少的情况,我校确定了“以学生为演员,班主任为导演,心理老师为编剧”的心理主题班会课思路。从2004年起,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银桥杯”主题心理班会课竞赛,邀请省市的专家、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参加,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沟通。

3.成立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团队――“新欣”俱乐部

自我教育,即个人能动地对自己进行教育,目的是使自己更加健全完善,最大程度地提升人生价值。包括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和群体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遵循“他助―自助―互助―助他”的过程。

首先,我校成立了一个师生团体――“新欣”俱乐部。在师生中挑选部分对心理学感兴趣、热心于公益活动,乐于助人,理解和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大方,有一定亲和力,能贯彻保密原则者为成员。其次,培训俱乐部成员,教会和激励他们认识、发展、优化自己的心理,成为自己的教师与咨询者。再次,辅导他们慢慢地将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成长经历与他人分享,在启发他人中进一步深化自我认识、激发自我成长的需要,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由于心理问题的隐蔽性,加之师生间的代际关系,使得学生之间的朋辈辅导更为有效。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心理调节方法,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辐射到了每一位学生。

4.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问题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实处。

我校对学科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教师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不断减少,二是教师分层分类研究学生、个别教育引导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并探索出了在学科教学目标设置、内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堂气氛营造与问题处理、评价标准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心理咨询与辅导

除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外,我校还组织相同问题的小组,进行咨询与辅导,小组活动由心理老师策划组织、“新欣”俱乐部发起、学生自愿结合组成,并推举活动热心、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学生当组长;小组人数十余人,其成员多为有类似问题的心理困惑者;小组活动十来次,每次一课时。

6.校园心理环境建设

我校把各种建筑与美化、文化、民族化、人性化结合起来,让喷泉、花木、绿草、书林、中心花园与曲折小道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并通过开展各种民族文化节与艺术节,心理健康宣传周,民族舞蹈操,心理剧、民族剧表演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民族特色活动中,从而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性情、充实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了师生心理环境。

7.家庭与社会心理环境建设

民族地区因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生活、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的特殊性,使心理健康教育遇到了更多的阻碍。比如民族地区成年的观念较早,十四五岁就可谈婚论嫁;民族地区学生从小就会吸烟喝酒;回族学生每年把斋一个月等。因此,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注意尊重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通过举办家长培训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尤其注重与特殊家庭家长的沟通,传授处理特殊问题的心理方法等。以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仍在探索中。

第5篇: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范文

2、张贴标语口号,宣传画,开展新型文化宣传教育。包括新型婚育观,关爱女孩,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性病和艾滋病的预防等。

3、送温暖活动。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开展节日慰问及送温暖活动。

4、流动人口专项活动。抓住春节期间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的有利时机,了解他们的生活、生育情况和要求,提供各种办证程序的现场咨询,督促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及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为他们实行计划生育提供便利条件。

一、 对协会会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协会制度、会员职责、人口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二、深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三、利用人口学校,结合不同年龄群众的需求,分别讲授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更年期和母乳喂养等科学知识

四、督促利益导向政策的更好落实

五、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为群众提供生产、生育、生活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实际困难。推进“关爱女孩行动”。

此次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计生协会“示范、宣传、监督、服务、交流”的五大职能,充分发挥了协会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我村协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 发放宣传资料

2、 讲解优生优育及出生缺陷预防的重要性。

3、 相关内容的培训:

(1) 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应遵循的原则

(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 针对全体人群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

2) 针对新婚和计划怀孕对象的健康教育

(3) 对计划怀孕对象和重点人群,提供预约服务或上门服务,利用人口学校组织优生优育讲座

(4) 常见出生缺陷类型

(5)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意义

(6) 孕妇体内缺乏叶酸的危害

(7) 叶酸怎么补

4、 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竞赛活动

村民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村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效果。

1、发放宣传品,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奖励扶持优待优惠政策,通过利益导向促进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2、介绍我村现行享受奖励扶助、放弃再生育的相关政策,并公布今年享受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名单,并请奖励扶助对象吴树清谈政策好的切身感受。

3、培训内容:(1)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2)农村独生女加分

(3)农村独生子女救助

(4)意外伤残死亡家庭扶助

(5)放弃再生育奖励

(6)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

(7)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参合资金

第6篇: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社团活动

心理社团就是将对心理学有相同兴趣的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织起来,一同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的学生性组织[1]。它是学习开展自我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作为现代校园社团文化的重要组成,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心理社团活动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1.1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社团活动的都是基于自愿原则开展的,可以让学生聚集一起通过讨论、交流及互动等方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此可有效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可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彼此间进行交流并找寻适合倾述的具体对象。聊天交流方式可营造一种轻快愉悦的氛围,因在学校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心理社团活动在实际开展中,引导学生自由、轻松畅谈,毫无压力,强化自我教育能力。学生在通过各种心理社团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愿意、更主动地和他人进行交流,有效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高中学生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2]。

1.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效用,最为突出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各种心理社团活动中有效提升学习能力。通常在心理社团活动开展中,高中学生可找寻到缓解自身学习压力的方法,且在没有教师引导和管教下,在此处可自由发挥,对课程的学习可自由、轻松地发表自身看法和建议。正是因为心理社团活动的良好开展,才使当代高中生压力得到有效降低,对学习中出现的压力也有自身的方法予以调节,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3]。

1.3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

高中心理社团的宗旨是为广大学生给予心理指导和服务,通过各种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及符合身心特点和情感态度的活动,让他们的消极心理和不良情绪得到全面、合理、有效的宣泄,使学生掌握各种减压方法,并切身感受到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尤其是关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对存在自卑、内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具有感化及引导效用,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康发展,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社团活动开展对策

2.1有效体现同辈辅导效用

心理社团应不断加强成员的心理学培训,特别是要培育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和同辈辅导者。应不断加强团内成员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能充分了解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并认识到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表现,掌握相应的解决对策。还应引导成员学习心理咨询原则及基本方法,强化他们的咨询技巧;有效掌握班级性心理辅导技能;积极开展人际、心理健康等测验相关的培训,同时定期组织社团骨干开展内部交流会,强化社团工作的交流。

2.2强化心理专业教育指导

高中心理社团活动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开展。高中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和热情,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应由专业心理教师予以指导。除邀请专职心理教师外,可鼓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强化指导队伍建设,实现心理社团专业性,提升活动水平。另外,社团活动应符合高中学校的实际,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活动组织方式、内容方面的创新,积极打造优质、高效的社团特色活动[4]。比如:励志歌曲演唱比赛,不但可以满足高中学生唱歌爱好,同时也让学生得到心灵上的感悟及成长。

2.3提升社会活动实效性

高中心理社团的各类活动主题和内容应严格选择,每次活动均要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重视活动的实际效用。要积极收集各年级学生参与活动后的感悟,做好反馈及分享工作。对社团的骨干、会员开展跟踪调查,以掌握活动之后他们的心理素质变化情况。比如:在社团集体心理辅导后,及时掌握成员自我意识、自我认识及自信等方面的改善。此外,应多开展场地要求、设备简单、经费小的社团心理辅导活动,要落到实处。大型心理社团活动不应局限于会员之间,可有效扩展活动参与人员的范围。比如:心理剧本创作比赛、“身边的微笑”摄影大赛等,应发动全高中学生参与。参与人员越多越广,则影响力就越大。即便是参与活动只是社团内的成员,也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影响。比如:定期向全校学生展示社团活动的剪影、定期编制心理健康宣传手册等,以提升活动影响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4增强社团间的交流互动

心理社团也可以和本校其它社团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通过开放态度学习和汲取其它社团的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进而达到共赢。比如:和本校美术协会一同开展心理学漫画比赛,和摄影协会一同开展心理学相关的摄影比赛等。此外,应不断强化与其他高中学校进行交流及合作,以拓展社团的社交面。积极学习其他学校心理社团的良好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扩展学生的活动面,以提升社团活动效果。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提升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在确保社团活动合法、安全及规范基础上,让社团的干事积极大胆创新活动,也应鼓励会员集思广益积极参与到活动组织中。

3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要求高中学校充分重视心理社团建设及社团活动的实践,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多样性、实效性、趣味性社团活动,以实现优质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吴进琴 单位:桂林市龙胜县龙胜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春芳.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6):159-162.

[2]刘晓华.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12,10(12):317-318.

第7篇: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职工 心理健康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卫生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资助课题“提升高职院校教职工幸福感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201202)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职工不但面临着各种社会压力,同时还要承受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自身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等压力。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教职工的言行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材,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教职工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稳定完善的人格、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一、工作内容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教职工心理健康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内容应包括:增强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心理调适的方法,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习如何提高幸福感,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二、工作团队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既属于员工福利,又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健康发展,因此应有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实施。具体可由人事处提供相应的制度和经费保障,工会负责牵头协调,心理健康教育部门配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业务支持。根据教职工具体的心理需求,还需聘请学校兼职心理教师和校外心理专家,必要时还要和校外一些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保障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工作原则

1.普遍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在了解和把握教职工共同需要的基础上,针对教职工中具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的主题和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从而有效发挥“预防和促进”的功能,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

2.差异性原则

每位教职工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和价值追求。在普遍性的基础上,心理健康工作还应针对教职工的个体差异性,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活动,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使每位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3.保密性原则

开展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难点在于,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与客体是同事,存在双重关系,教职工难免会有所顾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应设立健全的储存系统,个案资料不得泄露,个人记录不得公开,不得随便让人查阅或带离咨询与辅导机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保护教职工的个人隐私,对教职工的个人情况和谈话的内容严格保密,必要时可以聘请外校或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在参加一些暴露个人隐私的团体活动后,参与者也应遵循保密原则,在活动之后不得随意泄露和议论其他成员的所暴露的内容。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工作只有严格遵循这一原则,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让参与的教职工畅所欲言,敞开心扉。

四、工作方式

1.心理健康调研

首先,要开展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工作,了解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教职工心理需求,找出共性与差异,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2.专家讲座

对不同的教职工群体,或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聘请心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如压力管理、婚姻爱情心理等专题讲座,对班主任辅导员开展师生沟通方面的讲座,针对青年教工育儿方面的困惑开展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讲座,对女性教职工开展女性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等。

3.心理沙龙

定期开展一些心理沙龙,使参与者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邀请专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解除教职工的一些心理困惑。

4.团体辅导

建立团体辅导室,针对教职工共同存在的心理困惑,开展多种主题和形式的团体辅导,使参与者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困惑,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5.专场咨询

聘请校外心理专家定期到学院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和校外的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为教职工报销一定次数、一定金额或一定比例的咨询费用。

6.心理宣泄

建立沙盘游戏室、心理减压放松室、心理宣泄室等,面向教职工开放,使教职工在宣泄的过程中释放心理压力,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7.同伴互助

提供相对温馨优雅的空间,如心灵茶座,定期对教职工开放,让教职工自行结伴,相互倾诉,缓解心理压力,相互提供心理支持。

另外,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和学院不同的发展阶段,教职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

五、可能存在的困难

教职工的心理特点和学生有很大不同,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和组织形式也提出更大的挑战。因此,在此项工作开展初期,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1.工作组织上的困难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可能会出现教职工工作繁忙、家庭负担繁重、抽不出时间参加的现象,导致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因此,必要时需要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参与者的顾虑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个体和团体咨询工作,会涉及一些个人隐私,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存在双重关系。因此有些教职工难免会有所顾虑,导致实际有需求但参加活动不积极的情况发生,影响工作效果。因此,可聘请校外一些心理专家开展相关工作,避免双重关系,以保证工作效果。

3.工作条件有限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场所设在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一些工作场所,国内一些高院校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条件并不乐观,若对教职工开放,难免会出现场地紧张、经费不足等情况,使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因此,为保障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设立专项经费,有条件的,应设立一些专门针对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黄淑颖.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如何[J].职业技术教育,2014(6).

[2]张峰.浅谈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4(7).

第8篇: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范文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92-01 随着对冠心病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有效控制冠心病并非单用药物就可以达到的,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患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治疗,而是渴望更多地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措施[1]。2010~2012年我科共收治冠心病患者110例,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1 健康教育的实施

1.1 心理指导冠心病患者往往因伴有情绪急躁、烦恼、焦虑、抑郁等心理而导致病情加重,心理指导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一环。我们根据患者的性格差异、病情轻重、文化层次及需求不同,有选择地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解释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引导他们正视病情,教会其心理调节的方法,使其树立起控制疾病的信心。心理指导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理解与尊重患者,对患者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1.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控制热量摄入,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饮食应定量,勿暴饮暴食。平时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优质蛋白质,少吃动物脂肪、内脏等,可选择鱼类、瘦肉、豆制品、牛奶等;多吃蔬菜及水果(糖尿病患者除外),宜选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如芹菜、胡萝卜等,以及含锌和维生素高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柑橘等;选用有降脂作用且含碘的食物,如海带、海参等;少吃动物油;忌食腌制品、皮蛋等含钠较高的食物;禁饮烈性酒;冬天避免寒冷刺激,不喝冷饮,不用冷水洗漱或洗衣服。

1.3 运动指导教会患者掌握适度运动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运动时间、频率和强度。宜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

频率为1~2次/d,运动时间30~60 min/次。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长期坚持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提高心血管功能、增强体质。

1.4 睡眠指导部分冠心病患者由于恐惧、紧张,常常伴有失眠症状,护士首先向患者说明良好的睡眠对冠心病预防保健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10~20 min,睡前饮1杯热牛奶,以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入睡;同时,保持睡眠环境安静,温、湿度及光线适宜。必要时可按医嘱应用镇静剂等。

1.5 用药指导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康复的重要手段,合理用药才能增加疗效。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所用药物的用法、剂量、效果及不良反应,告知患者药物剂量不足或超量的危害。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如静点硝酸甘油类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压等情况调节滴速。应用口服药物时,应反复强调服药时间、方法、剂量。服用洋地黄等强心药物时,应告诉患者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剂量不足或随意增加都可以影响治疗效果。教会患者或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若脉率

1.6 出院健康教育告诉患者出院后要保持居室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家属应多看望和陪伴,患者精神愉悦有利于身体康复。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避免劳累。饮食上仍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多样化及定时定量。对便秘患者,告知其用力排便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服用缓泻药。

2 体会

2.1 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护士与患者双向交流的过程,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较高的业务水平及指导技能,护士必须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主动提供服务,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促进护患双方的交流过程,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2 系统的健康教育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工作从医院逐步向院外延伸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正确掌握本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了解本病病因及某些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使患者知道有疾病先兆时积极治疗的重要性。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了其不良心理、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不合理的膳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第9篇: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范文

一、学校健康教育的现状

现代社会健康的定义已从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扩展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学生健康教育应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习惯,改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健康状况为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心理、环境、禁毒、行为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等都可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但现在学校一般都不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导致学生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据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健康行为知晓率仅为52%,健康知识合格率仅为46.8%。因此,职教院校根据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学校实际、课程特点等,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学生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由于健康教育包括很多内容,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健康教育包含于体育教学之中,两者有区别又有联系。由于条件限制,教师应结合体育课的特点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平衡好两者的关系,防止顾此失彼。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师应加强理论指导,并尽可能地把它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开展运动处方教学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4.心理和生理并重的原则

当今学生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各种因素,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教师要本着心理和生理并重的原则,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5.经常性原则

由于初中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其健康行为、卫生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强化,并用一定的制度加以督促约束,同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内外结合。

三、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呢?关键要做到五个字:“渗透与整合”,即把健康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和体育教材有机地结合。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加强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对健康产生的影响,不能片面追求运动成绩或技能的掌握,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例如:在耐久跑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的运动量对某一学生来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对另一学生来说则可能是伤害。从这个角度来说,“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健康教育的过程。

2.加强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渗透与整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1)利用各种场合,加强健康知识的渗透。例如,雨天室内课是比较好的时机,教师可讲授一些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在室外课时,教师可结合身体练习随时传授健康知识。

(2)把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整合起来。教师可创设情景,既是身体练习又可对学生传授健康知识。例如:教师可设计一堂“抢险救灾”课,让学生演练怎样在火场或其他危险的地方逃生,然后怎样搬运、抢救伤员,怎样包扎等。这样,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健康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3)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开展教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学会健体,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及树立终身体育观都大有裨益。

3.结合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和卫生习惯

健康行为和卫生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它的养成需要自身及外界的共同作用。体育教学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对此加以督促和培养。例如: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正确的走、坐、跑等姿势,让学生互相监督,纠错,把不正确的姿势找出来;培养学生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每周进行统计和评比,并与学生的体育成绩挂钩。

4.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学生处于生理突变期,自我意识较强。由于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社会、家庭的环境比较复杂,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且单亲家庭较多。因此,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耐挫力差,容易出现厌学、逃学、自私、任性、焦虑,抑郁等问题。教师应针对这些特点,首先加强学生的青春期教育,然后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体育课教学中采用小组竞赛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游戏来培养同学间的信任与合作;在教学时,采用男女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教师应重视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适宜的运动及欢笑声中得到心灵的释放。

5.健康教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

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提高了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反过来也促进他们锻炼、上课的积极性。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健康卫生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德育教育的开展。

四、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学校健康教育有多种途径,体育课是其主要阵地之一。教师要处理好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两者间的关系:应以体育教学为主,健康教育为辅,健康教育要建立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切不可把体育课上成健康教育课而本末倒置。

2.加强学校各个部门的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健康教育内容广泛,涉及面大,单靠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作用,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取得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培养好体育骨干,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校园、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习惯。

4.学校应切实加强领导,认识其重要性

健康教育要有计划、有制度,并做到有人专管。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评估,并将其列入学校规范化建设及达标考核内容之中,使其真正落到实处,为学校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