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工程专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中浏览这份自荐信。我是南京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主修物流工程和管理,希望可以在贵公司谋得实习机会(可不要工资,只希望能有一个机会),特致自荐信。
我叫xxx,很喜欢自己的专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打算把物流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我对物流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在校期间,我系统的学习了物流的相关知识,专业成绩优秀,为进一步掌握物流知识和技能,我参加了全国物流师培训,更深入具体的学习了物流知识,并在课余期间阅读大量物流书籍,通过杂志、网络了解物流发展动态,对物流兴趣更浓厚,并有信心在物流方面作出成绩来。
对于专业的热爱,我很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培养工业工程意识,并在老师的引导推荐下自学相关专业技术,如系统论,数据挖掘技术等。我性格外向,喜欢思考,洞察力较强,不怕吃苦。由于专业需要,我有团队做项目的经验,喜欢团队作业,课余曾担任院英语协会,和会员一起克服困难把协会做成一个优秀的协会,并主编创办院首期英语杂志,获得老师同学好评。
我在不断完善自己理论知识的同时,迫切希望有时见得机会,使所学有所用,我希望贵公司能向我们这些渴望施展才华的新人提供一个机会,我也衷心的希望能为贵公司效力。我相信秉承着对物流这个职业的热爱和对公司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我会尽心尽力珍惜这个机会,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真挚的感谢贵公司,并祝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关键词: 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专业发展 工学结合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网络业务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社会需求日趋旺盛。中职学校作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纷纷开设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然而当学生怀着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美好就业前景的憧憬走向社会时,却发现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某些企业也感叹“我迫切需要人才,但我找不到人才”,物流专业的发展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因此,如何依托当前较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使学生学有所用,企业用有所得,学校按需培养,是中职物流教育者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的产业背景及社会需求
随着鞍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鞍山最具潜力的商业支脉。预计到2015年,鞍山物流业增加值将突破700亿元,拥有大型现代物流企业15家。鞍钢物流、苏州港龙控股集团(鞍山)现代物流中心项目等一批工程纷纷开工,现代物流行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企业用人需求下的专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正处于起步期、发展期,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量大、能力要求高。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需求潜力巨大,尤其有一定理论基础、具备一线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熟悉仓储、运输和配送管理等业务的基层人员的缺口最大,且物流行业与交通运输行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再加上我校所在的鞍山市职教园区处在新规划的四达物流区,毗邻鞍钢物流公司,地理位置的优势明显。因此,学校设置现代物流类专业群是现实的必然,更是鞍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三、中职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思考
(一)明确方向,细化定位,科学培养。
首先,要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明确专业培养方向,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前景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为目标,调整和设置专业。其次,科学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凸显特色,目的在于培养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既能胜任生产、服务一线的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等基层管理工作,又具备较强组织与协调能力,熟练进行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并组织实施物流方案,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1.完善“校企学工轮换,职业能力递增”的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组织专业教师和专家成立工作小组,开展市场调研,对企业岗位数量需求、社会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及就业定位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企业的岗位核心能力设计教学项目,构建出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和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定期在校园网课题研究成果与专业论文,定期在校刊校报上交流专业建设实践案例。
2.构建“六项目融合”的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归纳、排序、重组,按照“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提炼工作任务撰写课程标准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构建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联系的专业能力项目课程及专业项目实训课程体系;建立服务专业教学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能力与实践课程及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体系;形成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职业基本素质、创业意识等职业素养项目课程体系;设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职业拓展课程体系,实现理念上由教程向学程转变;价值取向上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素质、能力本位转变;方式上由“教师、课堂、书本”向“学习者、职场环境、教育资源系统”转变。
3.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开发过程必将带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采用项目教学法、场景互动式教学法、课堂讨论式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借助网络开展模拟教学,了解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通过动画、仿真等信息化方式提高课堂利用率和教学效率;通过实训软件资源的应用,改变原有单一的实训方式,丰富实训内容,使实训过程更直观、更快捷,提高实训效率。
(三)进一步完善配套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精心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现代物流专业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的需要,通过进修学习、企业实践锻炼、承担科研项目工作、以老带新等多种方式,培养掌握专业最新技术、洞悉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具备丰富工程技术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组建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兼结合的优秀创新教学团队。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适时增加实训基地功能,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通过生产性实训课程的推进,建设“理实一体”的经营性实训教学,拓展创业实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使生产车间与实训基地对接,不断完善实训基地功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物流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人才需求,中职学校要抓住这个发展契机,加快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符合物流产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加快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是形势所迫、市场所需。
参考文献:
[1]程欣.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物流报,2007(2):8.
>> 浅谈物流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策略 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新疆铁路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对物流行业影响分析 物流行业“物联网”信息化应用的业务研究 浅析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浅谈通信运营商在物流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机遇 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展望 新时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浅议物流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铝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浅谈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物流行业SWOT分析 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 新百电器 信息化物流平台全景解析 物流信息化: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饶国政,冯志勇,张丽,聂旭飞.基于本体的物流行业知识库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9):2734-2737,2740.
[3]田青,白卫东.物流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0(1):96-98.
[4]曾玉霞.国内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初探[J].学科探索,2007(3):48-49.
[5]赛迪集团.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五大趋势[J].信息与电脑,2008(1):37-38.
[6]林软耘,黄晨,顾建王.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J].产业经济,2013(2):299.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涵盖工、管、文、理、法、经、艺等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1年,黑龙江工程学院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托学校首批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增设物流方面的课程,2005年开始开设物流工程方向模块,2008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交通与物流》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同年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物流委员会授予《中国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并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正式成为培养应用型物流工程本科人才的高校之一,同年被批准成为中国物流学会会员单位,目前分为物流设施设备使用与维护和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两个专业方向,2014年,首届24位毕业生已经全部走上了工作岗位。物流工程专业依托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系,经过4年的发展,现有物流工程教研室1个,物流系统模拟仿真实验室1个,RFID技术与应用实验室1个,交通运输实务模拟实验室1个,物流仓储与分拣实验室1个,物流管理商场实验室1个,实验室总面积约为300m2,具有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输送分拣系统、AGV小车、搬运机器人、电动及手动叉车、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流利式货架、补货货架、高频RFID系统、条码打印机、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商场收银模拟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eM-Plant、Flexsim等专业物流仿真软件,设备总值400余万元,设备功能先进,基本能够满足本学科教学任务需要及未来10年的设备发展趋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与岗位:物流企业或设备研发企业,从事物流设施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选型与管理,物流自动化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等工作;各类企业物流部门和第三方物流部门,从事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及使用维护,物流设施设备检测维修,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采购与供应链设计,库存管理等工作;政府和行业管理、咨询部门,从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或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公共物流节点、货运通道规划)、城市或地区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物流方案设计咨询等工作。
二、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工程专业是一门新设置的专业,黑龙江工程学院秉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根据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专业发展前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以及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办学条件,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建设的需求和方向,培养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从我院实际出发,以服务于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背景,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格为:物流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及专业实践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一定创新精神,毕业后适合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物流行业管理部门以及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工作,从事物流工程领域内的管理、规划、指挥、决策和相应的技术管理与物流设备维护,以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物流工程领域中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物流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面向物流行业基层和生产一线,主要从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划、运营管理以及物流设备的检测、维修及售后服务和管理,满足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应用型工程师。本标准培养的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当达到了后备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后,可以获得后备工程师技术资格。专业培养标准为:(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能够用于解决物流工程领域复杂问题所需的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经济及管理等知识;(3)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企业运作的基本模式,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4)掌握基本的物流系统组织、决策、管理及运营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能够综合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精神;(5)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物流管理、物流装备运用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6)具有系统的物流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有应用物流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7)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0)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前瞻性,在解决物流工程领域实际问题时,能够综合考虑所涉及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政策、法津及法规。
四、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在分析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具体情况,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将各种能力要求转化成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分,进而构建知识体系。通识教育内容包括:1)人文社会科学;2)自然科学;3)经济管理;4)工具;5)体育;6)通识教育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专业教育内容包括:1)物流工程专业基础;2)物流工程专业方向;3)专业教育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综合教育内容包括:1)素质拓展;2)科技创新教育等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包括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及知识点三个层次。在每个知识体系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知识领域,每个知识领域有核心(必修)知识单元和一般(选修)知识单元,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核心知识单元是物流工程专业在本科教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单元,一般知识单元是指未包含在核心知识单元内的那些知识单元。根据黑龙江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结合区域社会经济人才需求,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专业知识结构及相关能力课程关系如图1所示。本专业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物流等行业,立足黑龙江及东北区域、辐射全国。物流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按照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规定,依据学校所处地理及办学传统优势,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本专业总学分190学分(综合教育学分至少10学分),其中理论课学分为129.5,实践课学分为50.5,综合教育学分为10。理论课设置为2136学时,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设置为6门,共872学时,通识教育选修课8门,共192学时,专业基础课(必修10门,两个方向模块,每个模块选修各3门),共672学时,专业必须课(两个方向模块,每个模块各6门),共208学时,专业选修课6门,共192学时。实践课设置为52教学周+80学时,其中通识教育实践为10周,专业教育实践为42周,大学物理实验、大学数学实验及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共计80学时。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运筹学、物流工程、物流系统工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液压传动、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物流机械结构与维修、物流机械设备的运用与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应用、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集装箱与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与货运、物流企业管理等。
五、结束语
是否当下的就业率就能代表一个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否考生和家长想当然认为的高就业率专业就一定好就业……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为了让考生和家长更清晰地了解近几年各个专业的就业形势,指导考生与家长理性客观地了解专业,选择专业,本刊特推出“专业就业数据分析”相关内容。其中数据来源为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2009-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规模分布情况。
在本次就业数据分析中,将围绕“关注度最高的十大热门专业”“就业率最高的20个专业”“就业率最低的20个专业”“毕业人数前20个专业”“小众专业”“同一门类中就业率高的专业”“同一门类中就业率低的专业”等七个主题,通过数据统计、专业点评的形式来分析,为考生选择专业提供思考。
所谓“热门专业”,即受考生和家长关注度高、考生报考热情高的专业。本文选取新浪高考频道“专业关注榜”、网易高考频道“专业人气榜”与麦可思就业排行榜中统计到的最受关注前二十个专业中重合率最高的十个专业,分别为:金融学、税务、英语、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与物流管理。
从专业统计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发展,“热门专业”的指向也发生着变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选择专业观念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有关,而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大力发展基建,“经营”“土木建筑”等专业又成为了考生专业选择的“座上客”。本文即对备受考生和家长青睐的十大热门专业近三年就业趋势进行分析。总体分析:热门,并不一定热就业
本次选取的受关注度高的十个专业分别属于经济学、文学、工学、医学与管理学门类,尤其是工学、管理学所占比重最大,分别有三个专业榜上有名。可以看出,在了解专业过程中,考生与家长倾向于工学和管理门类。
工学门类下最受关注的三个专业中,车辆工程2009~2011年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0%,是十个专业中最领先的一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均以88.33%的就业率居于榜眼的位置。可见,这三个专业当下的就业情况还比较理想,这与汽车、电气、建筑等行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相比而言,管理学门类下的物流管理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86.67%,工商管理、会计学专业平均就业率为83.33%并不算太高。这告诉我们:“热门专业”不一定就拥有较高的就业率。
再分析一下这十个专业,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有六个专业(金融学、税务、英语、工商管理、会计、物流管理)在高考录取时是文理兼收的。一般而言。文理兼收的专业更有利于不同科类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碰撞,并能锻炼学生另一种思维角度和补充另一方面的能力。比如会计学,该专业既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数字分析能力,又需要细致、严谨的态度。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十个专业2010、2011年的就业率均高于2009年的就业率,这是一个值得考生与家长欣慰的现象。针对前几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央明确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这一政策下,大学生就业虽仍存在难度,但已经向良好的态势发展。考生与家长只要能够认真分析自身特长,研究各类专业后作出选择,就不用过于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
图2中,显示的各类专业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普遍较高,但在这些热门专业中也有一个特例――临床医学。它虽然备受各方关注,但它的就业率仅能勉强称得上“还行”。其原因是,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学类的就业情况一直是被看好的,医药行业也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考生与家长就理所应当地认为,只要是医学门类的专业都好就业。但临床医学专业的平均就业率还不到80%,也就是“热门专业”的冷就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据临床医学在校学子分析,随着人们对卫生、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庞大的毕业生只有四年或五年的学习和实习经验,较难以满足医院对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并拥有较多经验的医生的需求。这就导致一方面医院缺人,另一方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难对口就业的现状。
图3的各专业近三年毕业人数都是稳定有增,没有出现人数下滑的趋势,可以说这几个专业在近几年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结合它们近三年不断上升的就业率来看,这些专业仍然存在市场需求量。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需求量也因专业而异,比如车辆工程专业,三年的就业率呈上升趋势,而且毕业人数从2009年的8000人增加到2011年的20000人,这说明该专业的社会需求量较大。而英语、物流管理等专业三年毕业人数未发生变化,而近两年就业率持平,说明这两个专业目前就业比较平衡。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的修订完善。作为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工业工程专业,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要全方位、多角度予以重视,为实现给社会培养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工业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的整体效益,所以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1]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但实际工作却是对知识的应用和通过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把书本知识学透学活,实践与理论紧密联系才是关键。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在高等院校的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注重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工业工程专业的开办,顺应了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潮流。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工业工程这一起源于美国,并为美国和日本制造业的强大发挥过重要贡献的专业大有用武之地。工业工程专业对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均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工业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为两大支柱学科,依托我校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强大的学科实力,使学生受到“近机类”扎实工程基础训练,同时在以工厂管理为代表的工业工程领域受到系统专门的培养。
一、修订和完善《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培养计划
在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培养方案中,基本明确了工业工程专业服务面向制造型企业,工业工程毕业生主要在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及其管理系统等方面,从事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咨询工作,以提高系统的运作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并努力成为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工业工程师。具体从事企业ERP实施与管理和物流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
a、定位有特色: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首要特点是实现对学生进行机电工程技术类与管理工程类知识的综合培养,定位为制造与管理交叉的复合型专业,体现了培养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目标。
b.扩展具有较强适用性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在开设学科课程方面,一方面体现了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另一方面加强了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突出了实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知识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宽而厚的基础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从事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内的多项工作。确定了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二个专业方向;“ERP专业方向”和“物流工程专业方向”。
c.加强实践环节:重新规范、整合了实践环节,使之更有针对性、应用性、综合性,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同时根据本专业特点,安排了金工学与电工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机械制图课程设计、ERP课程设计等。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1.认证培训与参与竞赛的多种教学形式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特点,以“ERP”专业方向为突破口,通过与金蝶软件(中国)公司的合作,我们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认证培训教学这一大胆尝试,并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首先对ERP以及其相关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掌握,再通过课程设计及课外培训等方式,在自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金蝶ERP软件的认证考试,成绩合格者将授予金蝶软件公司的ERP培训合格证书,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奖励,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将来面对就业竞争的巨大挑战时,能够多一分胜利的砝码,提高本专业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绝对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希望在“ERP”专业方向获得更大进步的同学,我们还和金蝶公司一起,利用暑假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并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参加“全国ERP电子沙盘模拟对抗赛”的宝贵机会。通过参加比赛,正确定位自己,检验自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能够提高认识,得到相应的心理锻炼。对于获奖选手,学院领导会予以奖励表彰,这无疑是一项提升专业学生自信心的有力举措。
2.软件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在“物流建模与仿真设计”和“MRPⅡ/ERP”两门课程中使用了软件教学的手段: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对相关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和实践内容,分别介绍应用了英国Lanner公司出品的Witness生产物流建模仿真软件,以及金蝶(中国)ERP企业资源战略规划软件,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能够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时,提供更实际更有价值的技术保障,提高应届学生的就业竞争价值。
3.具有实践意义的毕业设计
由于近年来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在大四第一学期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的应届毕业生,普遍受到了工作单位让其尽早参加工作的压力约束,这也导致近年来各个专业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质量逐步下滑、完成比例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这一情况,结合工业工程专业与企业工作现场结合紧密的特点,我们提出了较为灵活的毕业设计选题思路:即根据学生就业签约情况,结合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习内容,在专业方向的条件许可下,灵活的选择学生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工作问题,并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一系统的过程加以整理,最终形成一份有价值、有内容、生动鲜活的毕业设计课题报告。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尽可能直观而充分的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本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广度和完成质量,充分发挥出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灵活、手段多样的特点。
4.专业化的实验室建设
为了使实验设备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加直观、更深层次的了解生产运作的过程,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实验室在现有基础上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设计。如“设施规划与物流仓库实物模拟”、“Witness生产与服务系统运作仿真”、“金蝶K3/ERP应用软件”“ERP沙盘模拟”等,这些实验设施紧紧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购置,不仅保证完成工业工程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要求,还能够满足我校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商管理、安全工程、纺织工程等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而且将极大地改善仿真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质量。同时,我们还尽可能地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成开放实验室,将其建成我校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研究生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基地,使该实验室所购设备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工业工程实验室为我校仿真技术、物流系统、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以及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使我校承担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上一个新台阶,并且增强了本专业为企业技术服务的实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及发展前景
创新实施ERP企业资源规划管理认证培训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课程设计、课外培训、认证考试及模拟对抗、参加竞赛等手段,全方位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致力于在此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培训及锻炼,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工业工程专业只有进行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方位改革,才能与时代共同前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实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同行分享:
专业方向、办学思想一定要明确,工业工程是跨学科专业,科研究的方面很多,在办学之初千万不要多个方向“齐头并进”,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本校专业特色,由点带面、逐步发展;课程设置要做到基础与应用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专业方向、突出学生特长,给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思路;实践环节注重应用,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实习、锻炼机会,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实践、尽量多的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当中,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提供支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薛伟.蒋祖华主编.工业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6
[关键语]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而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按照一般冷链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将冷链物流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成以下几项活动: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和消费。具体如下: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初加工、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存、运输、物流信息)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批发商、零售商(销售、物流信息)最终消费者。
二、福建省农产品冷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生鲜易腐农产品(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还在继续增长。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福建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目前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而绝大多数的冷藏运输商仅是从传统演变而来,一般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冷链
[作者简介]陈艺(1983—),女,福建福州,硕士在读,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
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没有形成跨区域服务网络,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而且,任一环节、任一家企业的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如加工环节中一些企业使用不好的原料;运输与配送环节中一些企业用保温车代替制冷车;销售环节中一些企业的冷柜温度设置不当,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储存期。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
城乡物流系统协调性差,物流设施严重不足,县一级高速路网覆盖率约60%左右,普遍缺乏大型冷库等存储设施;农产品集散网点建设滞后,县一级基本都有1个以上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但部分乡镇尤其是闽西北山区的很多乡镇都没有农产品集散网点,农产品集散难度较大。?从储存设备来看,目前的冷库大多仍采用老技术,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功能比较单一,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冷库的储蓄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达不到20%。可见,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三)农产品冷链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更不用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只有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网站;虽然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对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平台停留在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展示企业形象的基本功能上,信息平台数据更新缓慢、覆盖面窄,信息流量有限、失真的风险较大。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造成企业和客户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匮乏
冷链、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师、农业专家和物流运输的监管者。由于物流市场的不发达,这样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举例来说,预冷是冷链当中最关键的环节,但在中国几乎没有农业经营者有此相关方面的技能,而且也缺乏专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这使得大多数农业经营者甚至没有意识到预冷的重要性。虽然福建多数高等院校已开设物流专业,物流师的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也初步展开,但多数院校和机构的培养条件不尽人意,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也没有建立物流行业的职业终身教育系统。此外,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物流职业培训仅仅是侧重于工业品物流人才的培养,而对农村、农业、农产品特点有深刻理解,又能将其运用到农产品物流的管理人才则是凤毛麟角。
三、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对策及思考
国家发改委7月28日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一)不断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初步形成“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三层物流节点网络,加快建设为周边及中西部地区提供“公铁水”联运、“无缝衔接”服务的物流项目,大力拓展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重点加强县一级高速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是农产品物流的载体,也是农产品流向全国、流向世界的路径。要做到村村通公路,并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同时,根据各地区人口数量、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配送中心,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引进先进设施设备(如加强保鲜库、冷藏库的建设,增加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等),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二)尽量缩短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要尽量减少流通环节,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创造条件让仓储式会员店、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推广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与配送,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中的分销配送业务,构建城乡双向物流。
(三)加强技术革新
技术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必须将其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要加大对具有福建地方特色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开发研究力度。如:蔬菜加工重点发展和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及调理蔬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提高质量档次;水果加工重点开发超临界液体萃取食品、果汁饮料、罐头、果酒等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和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二是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包装和保鲜技术。要采用轻便材料、透明材料、绿色材料,实现农产品包装的轻便、实用、精美,既美观又无污染。在吸收国外的最新保鲜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保鲜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产品保鲜的贡献率。三是在运输方面上信息的沟通可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新晨
(四)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因此,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强区域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鼓励省内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进修,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鼓励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设信贷物流专业课程,为现代农产品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及民办教育机构举办从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职业终身教育体系。
结束语
总之,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行业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
【参考文献】
[1]叶海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03).43-47
[2]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J].物流技术,2009,(03)158-159
[3]郭黎霞.福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管理观察,2010,(13)225-227
公司采用自主研制的防磨抗蚀新材料,运用相关防护技术,目前主要为电力、钢铁、水泥等企业提供工业系统设备防磨抗蚀综合防护方案,产品和技术工程服务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
目前已在国内拥有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集团、中国神华、中石油、中石化、首都钢铁、武汉钢铁、邯郸钢铁、攀枝花钢铁、马鞍山钢铁等一批核心集团客户。2005¬至2009年公司在国内电力等企业燃煤锅炉“四管”等设备的金属热喷涂耐磨抗蚀防护市场中占有率第一。
“产品+技术工程服务”的综合防护打造行业龙头
恒大高新依托为数千家企业提供专业防磨抗蚀服务的经验和技术积累,通过对防磨抗蚀新材料技术和工程服务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创新,能根据客户工业系统设备、燃料的种类,基体材质,磨损腐蚀的介质、方式、程度,现场工况、施工条件等不同情况,为客户提供集防护材料供应、工艺选择、在线技术工程服务等一体化服务。这是公司成为行业龙头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公司拥有六大类防护产品,产品品种齐全,能够满足客户不同层次需求,针对某些客户的特定防护要求,公司能运用专有的配方工艺和技术研发生产出不同类型的产品。公司自主开发的产品很多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有的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由于客户需要进行防磨抗蚀的工业设备条件差别较大,公司外购设备多数属于通用类型,在有些工况条件下并不适用,为此公司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有针对性地对外购设备尤其是超音速火焰喷涂设备进行了几十项技术改进,形成了自身在设备技改方面的专有技术,使得公司的综合防护能力大大增强,在表面处理、涂层设计及材料选型、施工装备、喷后处理和操作技能方面公司优势明显。
公司主导销售模式为“产品+技术工程服务”的综合防护,占收入、主营利润的比重分别为85%、88%,毛利率40%左右。
高效的物流网络保障公司持续盈利
恒大高新的防磨抗蚀新材料技术、工程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从产品到销售的实现过程,公司拥有高效的物流网络。作为产品销售和工程服务一体化销售的企业,公司客户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大多要求在线服务且对项目完成时间具有严格限制。只有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才能合理的调度材料、工程服务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此,只有依托高效的物流网络,才能对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及时反应,才能把公司的技术优势转化成销售收入。
为了能提供及时、快速响应的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将全国划分为14大片区,并在北京、上海、西安等12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在北京、西安、郑州、淄博、贵阳、包头等地建立了6个仓储中心,拥有90余人的营销团队。
恒大高新物流网络的覆盖面、服务的响应时间、服务技术水准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现有的服务网络,公司可以就近调度工程技术人员、工程设备、防护材料,缩短人流、物流和设备在途时间,能大量节约物流运输成本。完善的营销、仓储配送体系是公司业务不断拓展的有效保障。
市场潜力巨大募资项目前景看好
恒大高新此次公开发行2,000万股A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金属系列防磨抗蚀材料生产及防护、再造建设,非金属系列防磨抗蚀材料生产及防护、再造建设,技术研发中心技改扩建工程,营销网络及物流配送中心扩建等项目。项目实施后,对提高公司产能、加快技术研发和完善网络服务体系等有重要作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也逐渐加快。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销售范围以及销售模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电子商务推动了企业物流运营模式的变革。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明显,造成企业物流管理的滞后。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景,再提出发展中所存在的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问题;措施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是在1997年后,在这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发展之快、渗透能力之强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交易都是由“信息流、商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组成。物流是以实物形式的交易,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利益传输纽带,不过最终都是以消费者为主要服务对象。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给企业的物流带来了利益与风险并存的挑战。不过,我国传统的企业物流与电子商务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发展进度难以同步,造成企业物流成本较高,服务水平低下的局面。电子商务业界内的竞争大部分都是以物流为主,足以说明物流在电子商务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控制,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的发展前景
(一)小规模的商品流通
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如今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其对社会的经济发张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市场需求开始追求个性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这就影响了物流的需求形式开始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以及零库存的特点。为了适应这样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物流发展也开始逐渐由原先的大批量、少批次的模式转变为便捷、直接的发展模式。小批量的物流需求具有弹性的特点,企业必须尽量缩短生产时间、运输时间,需要企业对于这类形式的物流需要提前规划路线。
(二)不断扩展的服务体系
在以往的商务活动中,物流作业基本包括仓储、搬运、运输、装卸、流通、处理等功能。而随着电子商务融入企业管理,新的物流活动也应该具备以上功能。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需要对各种物流服务进行加强,主要是针对服务便捷、及时等功能的提升,同时加快服务体系的延伸。
(三)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
21世纪下的企业都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持,那么作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实行信息化也是发展必然。其主要是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数据库的建立、信息代码化、处理电子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与实时化等。在信息化的时代下,网络的利用成为物流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信息化、网络化与全球化的发展前景也已成为必然。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健全
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是保证物流工作开展的主要前提,是指在服务的供应链中,满足物流管理与组织需要,具备单一或综合功能的场所或是平台。比如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虽然近几年内我国物流行业在运输、通讯、包装、搬运等基础设备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发展成果,但是相比较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其配套性与兼容性不高,系统管理较差。
(二)信息化程度不高
我国目前的物流形式大部分都是遵循客户的要求,进行单一的运输和配送。并且还有许多物流公司还处于电话联系、人工装卸等较落后的运作阶段。据调查,我国能够实现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企业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以世界平均水平作为标准,我国的物流信息处理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还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跨行业物流信息整合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其中包括客观的政府原因[1]。
(三)缺乏管理人才
物流行业的管理方面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掌握物流理念、技能、运作、管理等方面,并且还需要精通国际贸易形势、国际运输管理方式。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大部分都是以海外留学回国的人员为主。据调查显示,之后几年,我国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达到600万以上,其中高级人才为至少34万。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措施
(一)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现代物流的标志便是信息化、网络化,也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便捷、优质服务的保证。电子商务是不受地区与时间限制的,并且现在的购物方式基本都是“足不出户”的,消费者分布全国各地,很难形成集中的有规模的商品配送,这也是限制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所以,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就凸现出来。物流企业需要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物流管理系统。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业设施的建设,包括软件设施与硬件设施,从而使物流信息能够快速、准确的传递,使企业能够第一时间知晓客户需求,实时跟踪反馈,保证库存的安全性。
(二)加强人才培养
物流行业涉及范围非常广,包括信息、机械、经济、建筑等多方面。所以,我国目前急需一批能够精通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的社会人才,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才能使物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足够的资本。同时,要对已经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需要进行定期培训教育,引入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以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各大高校要积极配合政府教育部门,加强物流管理工程专业的教育,使物流行业能有足够的人才储备,要注重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的需要,以此展开专业教育,培养出熟悉物流业务、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三)制定最优的产品配送方案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中,最重要的便是产品配送环节。企业也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最优的产品配送方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
1.业务外包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配送效率不得不承认要比一般电子商务企业更为可靠,不仅业务熟练,其物流配送系统也更加完善[2]。所以,电子商务企业应当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缓解电子商务企业配送慢、配送难的局面,而且能使企业物流配送系统更加完善,能有效扩大企业业务范围。
2.建立社会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
若是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网络都是独立存在的,那么其中的问题也就很明显,比如投入高、成本高、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所以,电子商务企业应当建立共同的社会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做到信息的实时共享,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目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加强企业专业人员的培养,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管理模式,加强物流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资源,提高企业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使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