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从近年来发生在各类高职院校中的事故案例来看,大部分案例都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来说,在网络时代中,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过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要达到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总而言之,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特
1.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本质上属于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健康的个体人格。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施积极地干预,就可以从本质上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因此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化的过程,绝非短期一蹴而就就能够实现的,而且教育效果还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反复性。为了巩固心理健康效果,不仅需要教师付出长期巨大的努力,还需要不断地对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进行巩固。
二、网络时代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克服网络时代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网络时代除了给学生带来信息获取、沟通和交流的便利以外,还带来了大量的社会腐朽、落后的思想及风潮。高职院校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网络时代恰好为这些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媒介和渠道。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势必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和影响,从而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会有效地克服网络时代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促进其专业课程学习水平的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势必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也就给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效地促进专业课程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进教学管理和课程教学体制改革,学生的学习环境、课程学习模式、实训模式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
三、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网络时代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下列几方面问题。一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与专业课程教育相比,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在师资投入、课程设置、教育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是以“两课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多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教学技术,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教师队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建议。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并以此作为推动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次,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除了要巩固“两课”教育的主阵地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模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在遇到心理问题之时,能够及时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避免心理问题的扩大化和严重化。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其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并将专业课任课教师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之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作者:郭秋艳 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应用;健康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严重制约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相继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院开展本次的护理试验,来探究常规护理模式下健康教育的临床医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共96例,通过随机抽号的方式,将96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8人。
对其中一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手段进行护理干预,称之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共32例,女性患者16例,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85±2.34)岁。
另一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对比,称之为观察组。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共31例,女性患者17例,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06±2.12)岁。
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差异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本次入组临床护理试验的患者,均符合国际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且排除患有严重器官疾病患者、严重血液疾病患者、严重传染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手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即严格按照规定的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药物给予治疗,并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的监测,如遇并发症以及异常突况,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手段[2]。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对比。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治疗健康教育以及日常健康教育四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建设,帮助患者缓解治疗过程中的紧张、焦虑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主动与患者交谈,引导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知识健康教育则是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发病应急技巧;治疗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手段,并叮嘱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配合治疗的相应锻炼;日常健康教育则是帮助患者养成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并叮嘱患者进行适度的呼吸功能锻炼。
1.3 评价指标
通过自制的评分系统,对两组护理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分为掌握、基本掌握以及掌握较差三类,其中80~100分为掌握,60~80分为基本掌握,0~60分则为掌握较差[3]。
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以及基本掌握例数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总掌握率。当健康教育内容总掌握率越高时,则护理效果越显著。
1.4 数据处理
文中两组护理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各项对比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概率类数值以“%”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则以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当求得P小于0.05时,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总掌握率高达91.67%(4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92%(35例)。通过统计学软件,可以确定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对比数据
3.讨论
通过对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详细统计,可以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近几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气体受限制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具有反复性、不可逆性以及进行性的特点[4]。现阶段的医疗水平,并不能对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完全的治愈,因此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保健意识,是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手段。
常规的护理手段,在整个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仅限于对患者疾病本身进行干预,较少对患者进行自我保健的引导,因此,常规护理模式并不能有效实现患者的自预,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整个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加用的健康教育,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治疗健康教育以及日常健康教育四方面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干预。
(1)心理健康教育。患者在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时,由于病情反复,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心态。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患者树立健康、乐观的就医心态,并积极配合治疗。
(2)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需对患者的理解能力与文化程度进行相应的区分,可根据患者的知识接受程度,适当选用集体授课或是一对一的模式进行疾病内容的讲解[5]。讲解过程中可以指导患者如何在发病时,做好有效的自我护理。
(3)治疗健康教育。针对于合并不同疾病的患者,需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临床用药指导,详细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根据治疗健康教育,自主进行约束,避免治疗过程中的意外发生[6]。
(4)日常健康教育。日常健康教育则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进行相应的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戒烟,饮食则忌辛辣与偏咸,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适度的进行呼吸锻炼,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深化记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病症的缓解与治疗。
参考文献:
[1]何良爱,栾晓嵘.健康教育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4):51-54.
[2]应少聪,周向东,刘益琼等.康复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5):333-336.
[3]罗晓华,马宇,张静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0-2421.
[4]余书兰.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9):511-511.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所有的教育到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为高职生的未来发展做好积极的心理引导,但现实的状况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围绕着学生现有的消极心理问题,远离了学生心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一主要内容。这种以问题为本位的教育内容,不仅没有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针,而且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只能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层面上,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造就全面的心理品质。除了教育内容上以学生心理问题为取向外,在教育形式上,很多高职院校也只是建立心理档案、实行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等,忽视了体验积极心理和开发心理潜能的实践手段,严重地削弱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析
(一)完善系统,健全机制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现状,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构建“五个保障”的工作格局,从领导、机构、投入、师资和场地等五个方面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各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人学院工作日程上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明确界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新兴的科学性工作,对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为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应经常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验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技巧,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互补、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二)扩大教育对象的覆盖面,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分层目标
高职院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把所有学生都纳入到教育对象中来,使教育范围由原来的仅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主扩大到全体学生,帮助所有高职院校学生塑造健康向上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仅以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与矫治为目标的现状,需要重新定位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按照积极心理学解释,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针对有心理疾病的少数学生,主要任务是矫治心理疾病,恢复心理健康;针对部分心理亚健康的学生,主要目标是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针对绝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则以优化心理品质、促进主动发展为主。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坚持层次性原则、调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不仅要针对不同心理健康层次的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也要帮助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度过心理困难期以适应当前环境,还要帮助全体学生塑造良好心理品质以促进未来的发展。这种分层目标的界定,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原来只关注问题学生的“点教育”扩展到重视全体学生“面教育”,实现了“点面结合”,必将有助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关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
针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以学生的消极心理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现状,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教育特色统一起来,突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尤其需要把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抗压抗挫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援助和支持,还包括个体内在潜能开发、优秀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塑造、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和谐人际关系构建、自我情绪调节、客观自我认知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评价普遍不高的现状,在实施心理建康教育时,关注学生实践参与和内心体验,丰富和加强学生的积极心理感受,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具体说来,学生获得积极心理体验的途径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通过积极心理测量技术加强学生对其优缺点的全面认识;通过积极心理干预培养学生的积极反应,鼓励学生关注其积极品质;通过积极心理教育课程,让学生懂得获得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的方法与途径。
(四)综合运用多元立体的教育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护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如今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自1986年我国响应WTO提出的全球战略目标号召后,卫生部明确指出要在全国大力开展健康工作,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但是,笔者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通过在临床不断地实践,认为在开展此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阻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开展。现分析如下:
1 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护士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受到长期存在的传统护理模式影响,很多护士都认为开不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无关紧要,仍然只重视完成病人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未把此项工作列入到护理计划重点中来。加之对护理健康教育未充分理解,对于其思想和行动上应受到的改变常常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2 实施方法不足
1.2.1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疾病种类繁多,且每个病人的个体差异和经历更不相同,又存在护士缺编,往往习惯于把资料交给病人或家属阅读,或一味讲解常规、单一的内容,而未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
1.2.2目前,健康教育实施计划单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既反映出病人真实情况又具有教育内容及效果,全国认可的标准格式,大多数护士直接面对病人的时间很少,却花大量时间去写是很不现实的。
1.2.3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未建立评价指标,也无反馈信息。很多护士只注重对病人的单向灌输,忽略了这是一个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病员的其他健康需求是否有遗漏,以致效果很难肯定。
1.2.4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缺乏,整体素质低,健康教育融汇了哲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足,因而造成知识结构缺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不能促进健康教育的提高。
1.2.5医院支持条件有限 医院管理系统虽一再强调健康教育,有时候也只停留在表面,而未具体关心其落实情况,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健康行为,是否阻止了不健康行为的存在与发展。另外,后勤服务系统也未跟上,占用了护士与病人接触的大量时间。在护理健康教育中,所需要的资料、设备、用具单一未能满足病人需要,阻碍了病人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2 对策
2.1提高护士认识,完成理念更新 在开展健康教育时,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使护士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现代护理理论和整体护理观作指导,明确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为此我们要更加宣传教育力度,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健康教育理论培训,使健康教育的思想观植根于广大护士思想中,认识到此工作是护理工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2.2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提高整体素质,健康教育赋予护士多元化角色,由此我们必须强化在职培训,加大继续教育力度,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大讲座,读书报告及专业业务学习,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护士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指出了护士学习理论知识在高校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护理;高校;教育;健康
1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程度总是在不断深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和精神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文件中对这一定义又进行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4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思想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本质上是种干预措施。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社会的需要以及专业自身的发展,使得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护理学专业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高校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校区医疗部门的护士为行为主体,以高校全体教职工及学生为服务对象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护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按教育场所可分为: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健康教育。按目标人群可分为:儿童护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护理健康教育,妇女护理健康教育,老年护理健康教育等;此外还有按教育目的或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
2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的人群特征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高校的教职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的压力较大,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教职工的健康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久前,省教育工会对我省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显示,仅有不到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的人身体有疾病,而其他70%的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意味着高校教师的平均健康状态处于一个相对危险的状态,一旦受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如:过度疲劳、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营养不良或心里不安等。均可引起疾病突发。这样不仅妨碍了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有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与学,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从而使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保障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防患于未然。因此对高校教职工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3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上文提到的教职工健康状况调研显示,我省高校教职工一般从40岁开始就会出现心血管疾病。而消化系统的疾病更是从30岁以后就开始有明显增加。而且省内大部分高校教职工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根据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3.1 饮食指导:合理恰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预防及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多吃富含钙、钾、纤维的食物,尽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少饮或不饮酒。
3.2 心理指导:处于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在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否则长期的精神紧张,极易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
3.3 作息指导:不宜短期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保证每天至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注意工作、锻炼、与睡眠的合理调配。
3.4 用药指导:对于那些身体有疾病的教师,要告戒他们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重时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3.5 行为指导: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或保持健康的方法,这也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
4.1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步骤: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且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应正确应用护理程序。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与应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一样,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评估: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进行一个总体评估。
诊断:对病人及其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
计划:对将要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
实施:将计划中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评价: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4.2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手段: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咨询法、墙报法等等。其中护士在为教职工做护理操作时进行交流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其教育效果要远远高于专门时间进行说教。因为对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自身不适的需要。在与他们的接触特别是进行护理操作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放心且得到安慰。因此,与教职工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好机会。当然,这并没有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5 结语
我国的高校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各方各面的支持与合作。护士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就难以胜任或遭遇尴尬。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就必须不断地刻苦努力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做好护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对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仅得到身体方面的健康,还要获得健康知识上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刘亚新.整体护理中的医护配合[J].护理学杂志,1998,13(6):24-25
加强护士健康教育意识的必要性
健康是人类一项基本需求和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医院也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应用于临床,广大护士已成为病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健康教育中,护士要以现代观,应用护理程序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应用科学方法解决病人健康问题。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2],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发现,虽然现在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但是它的深度和广度是远远不够的。
健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护理事业的发展有大趋势:一是护理人员将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二是护士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三是护士成为医生和其他保健人员的平等合作者;四是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仍然是护士的重要任务。就普通意义讲,健康教育贯穿疾病防治的终,预防保健和社会医疗服务是现代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能之一,而进行健康教育是实现这一职能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手段。
在继续教育中重视护士的健康意识培养
临床护理工作者,具有较系统,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较丰富的临床护理知识及工作经验,对她们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有较好的基础。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健康教育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在理论教育中传授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只有比较多地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目的、方法及知识体系,才能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面对社会群体实施健康教育时得心应手。我们通过继续教育这一途经,坚持将健康教育的知识贯穿于其中。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讲座,在护理人员中强调健康教育的观念,介绍健康谱和疾病谱的变化特点,特别是对患者的教育在治疗和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积极鼓励护士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和有关健康教育学习班,及时吸取其他医院的有关经验和累积资料,有利于护理人员掌握教育知识。
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中培养健康教育技能。据临床工作调查反映,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程序的过程中,落实健康教育不好,认为健康教育是软指标。经了解其主要原因是护士不知道怎样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没有养成习惯,因此,长期以来,健康教育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利用学生的岗前培训和护士岗位练兵教学,大力推广“角色置换法”,让学生或护士互为患者和护士,亲身感觉不同角色特点[3]。将在每项护理操作中应解释的和介绍的内容进行规范,即心理指导,操作前指导,操作中的配合指导,操作后指导。要求护士在练习每项操作前、中、后将本项操作的有关事宜介绍给患者,“患者”也同样随意提出问题,这样不仅练习了操作,而且又获得了健康教育技能的训练,护士在病房为患者做处置时,养成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习惯,有效地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之中。
参考文献
1 陆骏,陈美红.用电话回访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67-68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样态;创新路径
随着大学教育制度和体制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关这方面的学科知识、人才队伍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在不断完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成效,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探寻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一、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性重视,尤其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规模和速度进一步加快。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科学认知教育方面当然应该是培养各种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性结论,也是大量学者坚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定位为辅助教育的基本思维路向。但是在回答后一个问题上则往往表现出简单化的实践指向,其教育实效就只会是程度方面的问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实践中主要偏重认知方面的知识传授,而较少关注是否真正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
认知层面的科学性与实践层面的效应性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情势中能否得到通约性与统一性的实现,取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存在过度形式化、内容肤浅化和方式简单化倾向三个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
(1)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情况较为严重,在实践样态上过于追求载体的多样化与案例的集中性主题。现实中高校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材相关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较为远离,主要还是认知层面的一般性表达,并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往往是在相关课件的表现形式上作出与时代科技变化相适应的调整,但是这种形式表面化的倾向与内容的不相协调,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表现出形式化色彩过度的特征。
(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肤浅化情况较为普遍,在实践样态上过于强调心理健康标准的检测功能。是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原因而使得具体教学实践中无法克服该种教育必然是肤浅化的趋势,这也是大多数教师与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将教学形式的科学化利用与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归责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对其正当性提出异议或者说起码是质疑的态度,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样态上较为令人担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认知层面并不被大学生抵触或者说怀疑,而问题是将这些内容由教师传达给广大大学生时却表现出过分肤浅化的现实形态,这才应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现方式简单化情况较为常见,在实践样态上过于追求与西方世界发达话语的庸俗化匹配。与新时代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确实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深刻把握而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讲授受制于技术手段的准确对应,一味为了现实课程的时代性而简单化,甚至是贬低对待中国大学生教育整体的水平判断。此种现象并不是个别情况,在相当程度上具有较为鲜明的普遍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表达形式较为常见。
总而言之,在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进行较为广泛的考察后,会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具有多维性与普遍性,新时代的如许变化确实为其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面临的难度较以往可能更为突出,也是困扰从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方面。
三、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样态为我们较为全景式的明晰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由此进行针对性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在关注大学生生活世界的主体性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人生经历教育,为其探寻较为科学规范的实践路径。
(1)明确科学规范的教育目标,落实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宗旨。新的时代变迁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只能是进一步加强其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并积极建立相关长效机制,这是关系中国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在科学性与规范化方面为其探寻有效的实践路径,这才是回答实践样态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关键所在。
(2)增强时代特征的教育内容,突出学生主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样态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空洞与陈旧,千人一面的教材和几乎一个模式的叙述过程,使得当代大学生无法将其与自身的生活世界进行有效关联。中国的巨大变化应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鲜活样本,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生活化,突出大学生主体性要求,为随着时代变化的情势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才是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脱离大学生实际的有效手段。
(3)创新多元模块的教育形式,强调评价效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较为令人担忧,其主要原因是其实践样态上的表面化清晰严重,过度关注教育形式的新颖性,强调大学生熟悉的易于接受方式,确实是可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模块,在实践中为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大学生形成互相评价的教育模式,强调评价效应在具体教学环节方面的权重比例,建立整体教学效果评估的常态化有效机制。
(4)规范学科发展的教育表达,建构达致共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取决于教育者的主动性与智知化水平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实践样态中所表现出的简单化倾向其实也是本真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定位的模糊性,同时对于广大师生的共识语境也较为简单,并没有上升到科学标准层面进行探讨。积极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语用表述体系,避免简单化运用心理学家语言的尴尬,为达致学术共识的学科建设具体实践路径中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才是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真正手段和方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对于这支教师队伍来说可能是长期期待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国家层面进行有效规划与落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步骤。我们不但要关注高校大学生的科学知识教育,也要重视大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努力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探寻更多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的观察对象为2014年2—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88例,女112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1岁;原发性高血压共102例,继发性高血压共98例;所有病例中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16例,初中以下80例,文盲4例。
1.2方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卷由门诊部集体讨论设计,并且由内科医护专家审定后使用。在填写调查问卷前由工作人员详细地讲解问卷中所提到的问题,使参与调查的患者能够详细了解每个问题的意义和填表的要求,在无异议后进行填写,并且当场收回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100%,其中因有4位文盲,由患者表述,工作人员代为填写。
1.3调查内容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除个人资料以外,主要包括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诸如发病原因、预防方法、饮食注意、心理护理、治疗方法等多方面知识的调查。并且对高血压患者的需求和获得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现状
2.2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
2.3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见表3。
3讨论
我国现阶段的高血压病症呈现出“三高”和“三低”现象,所谓的“三高”指的是,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三低”指的是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3]。导致这种“三高三低”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病症的危害认识不到位,预防手段不了解。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正确的健康教育是预防高血压、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人们对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探讨有计划、有组织的高血压系统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3.1健康教育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手段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导致这种疾病需要终身治疗[4]。而健康教育则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只有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才能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60%的患者对于如何预防高血压不甚了解,56%的患者对于高血压的病因尚不了解,超过半数的患者对于药物的使用以及疾病的注意事项、饮食注意项目均不明确。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高血压的预防,还是导致病发的诱因,以及在病发以后的心理及生理护理知识都处在缺乏阶段。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向高血压患者宣传相关知识,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的将药物治疗跟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有机结合起来,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有明显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3.2门诊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从表2内容中可以看出对于医务人员的指导需求高达95%,医务人员在今后的治疗和指导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积累高血压压病相关知识,通过相关心理知识和教育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3.3门诊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门诊高血压患者因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的限制,对于健康教育的形式要求也是不统一的。只有从根本上了解高血压患者可以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才能够保证健康教育落实到位。从本文结果中可以看出有99%的患者希望获得个别指导的机会,有96%的患者希望医生和护士通过家访的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98%的患者希望通过教育讲座的形式来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高血压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地将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发症、饮食结构、心理引导等多方面知识进行普及,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降低高血压的高发率和高致死率。
县疾病控制中心:
2019年,在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的统一部署和正确领导下,我院加强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开展辖区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保障人民身体健康,2019年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医院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职责,通过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在医院建立了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医院加强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了《酒房镇中心卫生院2019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了医院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化媒体作用,我院十分注重健康教育宣传阵地的建设,通过多种宣传手段普及健康知识。
1、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在我院住院部门前设置2处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主要进行控烟教育、艾滋病预防知识、季节性疾病的预防及相关知识、母婴保健、慢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各临床科室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每位住院病人均开展面对面个性化健康教育,张贴宣传画,如:爱滋病、结核、禁烟宣传等。2019年,我院共发放各类健康教育资料处方约500余份。
2、开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2019年医院共举办讲座12次;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2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咨询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今年特殊主体宣传日均组织医务人员在医院及各村部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活动。如:碘盐知识, 10月8日“全国防治高血压日”宣传活动,11月14日“世界防治糖尿病日”宣传活动,12月1日世界滋病日宣传活动等。
3、利用多媒体及电子屏、DVD光盘播放健康教育科普片:每周定期播放VCD科普片,内容有:糖尿病防治、高血压防治、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心理健康、计划免疫、中医适宜技术等。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促进不良健康行为转变,推动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无烟医院建设有声有色。全年加大了戒烟宣传力度,在医院各楼道、出入口、病房、卫生间张贴禁烟标志,医务人员向病人及家属、探视者等进入医院的人群宣传吸烟的危害,并带头自觉执行医院禁止吸烟的有关规定,成立了控烟领导小组,无烟医院的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