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江苏拥有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的较好基础
江苏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基础与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紧邻“大飞机”落户地上海。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对全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而“大飞机落户上海”所带来的要素集聚效应,将对包括江苏在内的诸多省域航空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据估算,国家对整个大飞机的预期研发投入在300亿元到500亿元之间,整个研制过程能带来巨大的产业拉动、价值传导和经济增长效应。在制造过程中,一架大飞机需要由数千家配套厂商生产并提供共计300万到500万个零部件,由此,拉动配套产业,使其得到不断升级的机会,并最终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另一方面,江苏与上海的关系愈加密切,时空距离在不断缩短,这有利于江苏抓住“大飞机落户上海”的发展契机,“抢先”对接,并依托由此而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航空工业的产业链。
雄厚的经济基础。江苏的强大经济实力为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4058.2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059.0亿元,增长5.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24.5%。同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504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6%,完成出货值11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4.96%;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8.3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0.48%,该行业已成为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可见,在经济强有力的支撑下,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强大的科技实力。作为科技强省,江苏研发投入资金雄厚,境内的航空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众多,具有较大的人才技术优势。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2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已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05个,科技服务平台29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41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26个。在航空航天器制造领域,江苏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机构数自2000年起开始稳步上升,2011年分别达到839人年、1.45亿元、20个,其中,内部支出达到历史最高值。尤其在南京地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航空航天相关院校和研究院所的数量众多,拥有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国家重点学科群,每年培养输送1000多名航空专业研究生,为航空工业发展提供可观的研发人才。
江苏在航空航天领域所投入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607所、614所、716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14所、28所、55所、58所,以及南航大无人机研究院都是国内专门从事关键技术研究的单位,研发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家先进水平,有的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见,以经济繁荣为后盾,江苏强大的科技实力正逐步转化为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力。
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载体建设。江苏省内各市根据自身地理特点及产业优势,已经打造出一批航空产业园或航空产业集群,成为行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江苏先后成立了南京江宁的空港产业园、江苏省航空动力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昆山航空产业园、镇江新区的航空材料科技产业园、滨海新区的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园、江苏蓝天航空航天产业园等,成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
近些年,南京地区依托于金城集团、晨光集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以江宁空港产业园和溧水开发区为载体,将轻型航空动力、机载机电和航空电子系统设备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形成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航空产业集聚链,并初步构建整机制造、动力系统制造、机体制造、机载设备制造、航空地面设施制造等比较完备的航空制造产业体系。
二、江苏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难题。
航空航天企业规模偏小。江苏省的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数列于全国第三,但仍存在“多、散、小”的局面。以2011年为例,江苏省有29个航空航天企业,总量位居华东第一,但就业人数、总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的企业平均值分别是607人、6.52亿元和6.98亿元;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562人、8.54亿元和8.64亿元,华东的平均值为839人、6.66亿元和6.64亿元,安徽省的企业平均值为2322人、16.30亿元和16.75亿元,江西的企业平均值为2869人、20.70亿元和18.30亿元。显然,江苏省航空航天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远不及安徽省和江西省的水平,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都居于后列。不可否认,多数航空制造企业的规模偏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企业很少具备整机生产能力,大多属于机载系统企业,在技术、实力上难以与大型主机企业相抗衡,当与其他大型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较难拥有主动权,容易受制于人。
航空航天制造业产品结构偏低。江苏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仍局限机制造所需全部零部件,缺乏综合制造能力,难以把众多的产品链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系统,航空制造业整体上还处在航空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处于劣势地位。例如,航空电子设备要占飞机总价的30%以上,但国产航空电子系统多限于军用,民用航空电子设备的进口量偏大;国产仪器仪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可靠性较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比国外低1~2个数量级,性能、功能较为落后,测量精度比国外差1个数量级。
航空航天企业“软实力”不足。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竞争力不足,研发创新能力有待于更大幅度的提高。省内的很多厂家将目光过多停留在国内配套产品上,制约了自身发展。如今,民用航空装备的飞机几乎都是进口,民机市场基本被波音、空客、庞巴迪和巴西航空等国外航空业巨头所占据,仅仅是大量参与国际航空转包业务,国外大飞机制造商有60%左右的部件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地转包。由于航空零部件制造技术和整机制造技术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多年的零部件转包没能学习到制造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的核心技术,这导致了航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严重滞后,真正参与航空主体制造的航空企业相对较少,未能形成反映行业先进水平的独立技术和独立品牌。
三、加快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牢牢抓住大型飞机项目带来的发展契机。江苏省与上海市在产业方面有互补优势,且历来联系较为紧密。目前江苏完全有资格和实力参与到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发生产。实际上,昆山航空产业园已形成了飞机维修改装、航材保税物流、飞机零部件加工制造、教育培训研发和航空工业旅游等产业,而南京、镇江、无锡、苏州等地也抢先与大飞机项目对接,但不可否认,继续抓住大型飞机项目带来的发展契机,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该项目,仍将是江苏航空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型民航飞机的研制,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密集、高度集成、协调复杂、风险性高的高新技术系统工程。因此,江苏要对大型民航飞机研制项目的协调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科学的评价、合理规划,积极借助上海打造航空产业的集群效应,成立航空航天研究机构与大规模的并行工程团队,并在已有产业园区基础上,完善政策及技术服务,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大型客机项目的协作配套,全力打造航空制造产业集群。
加快集聚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按照国家航空工业的总体战略部署,紧密围绕江苏航空工业的发展规划,在适当的前提条件下,制定优惠政策,努力打造中外航空航天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行业发展环境,加快集聚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例如,对研发投入以及风险投资给予支持和鼓励;制订吸引国内外航空科技专家、企业家参与航空领域高新技术开发和创业的优惠政策,推进航空科技研发及航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航空技术和一批国外航空制造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落户江苏,承接航空企业的跨国转移,与世界接轨,为企业提供良性的竞争环境,鼓励其间的公平竞争,互相促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整体提高省内现有航空航天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实力。
积极搭建航空产业平台。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制定相关发展规划,确定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区域作为航空航天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通过政策倾斜、依托园区平台,在产业园区内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有效提高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区域化集聚水平。在园区建设时,要避免过去不相关企业简单堆积现象,根据地区比较优势与企业特有优势,引导航空工业相关企业进入园区,建立产业分工体系,设立相应的研发机构、人才服务机构、融资平台等,实现航空工业经济信息、基础设施等资源共享,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有效发挥区域化经济优势。总之,面临来自周边省份的有力竞争,江苏必须抢先一步,通过建立航空产业园等方式搭建平台,积极投入,力争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大力促进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的民。目前,江苏拥有不少具有军工背景的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如凯联航空发动机(苏州)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南京晨光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兰翔机械有限公司、常州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都具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和一定的比较优势。为了大力促进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的民过程,江苏应在市场化改革中建立军民统筹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联合思路,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组织形式股份化,继续进行区域化集团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实施技术资源和生产能力的优化配置,把军民产业在航空工业体系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带动全系统的共同发展,共同托起航空工业的未来。
关键词:发展战略;幸福航空公司;SWOT分析
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SWOT分析,是从幸福航空公司面临的发展优势、发展劣势、发展机遇和发展调整各个方面,全面解析幸福航空公司当前发展战略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构建思路,为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重构,提供前导性研究支持。
1.优势分析
第一,政策环境良好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快车道,2010年GDP总量已跨过40万亿大关,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1999年总书记在西安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将西部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历史任务和基本国策来抓,从中央层面实施了较大的扶持力度。2009年国务院将西安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批准了西安阎良国家航空航天基地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申请,推出以建设大西安为引擎辐射整个关中――天水一线城市带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带建设规划。同时,民航总局在2010年开始试点民用航空旅游业的发展,而西安-蒲城-阎良-秦岭一线作为先导性产业发展试点基地,已然开始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陕西省、西安市也将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无论从国家宏观层面,还是地方中观层面,以及企业发展政策层面,当前阶段,是西安航空业企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时期。
第二,区位优势明显
幸福航空公司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中心,依托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现西部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首先,西安本身就是我国传统的航空航天产业科研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航空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力资源。其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阎良飞机城和国家航天航空产业基地以及蒲城等地民用航空旅游业试点发展,为西安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使得幸福航空公司等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具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发展根基。再次,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城市,不仅具有对西部航空市场的强大辐射力,同时也是全国乃至世界航空市场中关键的战略高地。幸福航空公司以西安市为中心基地,天然地享有坚实的产业积淀和人才支持,同时又获得了西部航空市场广阔的战略发展纵深,也为未来幸福航空公司发展壮大后走向全国和迈向国际提供了天然地地利条件。
第三,硬件技术先进
幸福航空公司自成立以来,订购选用的主飞机型是当今国产飞机中最先进的新舟60机型,该机型融合了国外先进机型设计理念,同时在我国航天工业数十年发展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航空航天天体环境设计而成,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优良的航空性能。同时,驾驭这些主飞机型的飞行机师均来自东方航空等国内著名航空公司资深航天飞行员,具有丰富的航空作业经验,而且,幸福航空公司还拥有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飞机维护技师队伍,对所用飞机定期进行专业保养和维修,确保了在硬件技术上具备对国内同类型区域民用航空公司的相对优势。
2.劣势分析
幸福航空公司目前发展战略是基于幸福航空公司作为西部航空业后起之秀的角色定位和历史发展情况而产生的。幸福航空公司当前经营发展战略劣势可以从组织管理、产品服务、市场营销以及资源整合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第一,组织层级较多,管理体系僵化
组织管理体系是幸福航空公司运营依托的主要管理、决策和执行体系,影响着幸福航空公司发展的模式选择。幸福航空公司目前组织管理体系采取的是国企传统的垂直式管理方式。这种组织管理框架,按国企领导级别划分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内部管理等级制度严格,职能部门与公共服务部门交相混杂分工不清,而且其中中间层级设置较多,工作岗位权责匹配度不高,各层与各部门间协调成本较大,整体管理框架过于机械僵化,针对员工和各级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极不健全。
第二,业务结构单调,服务缺少纵深
东方航空公司以在中国西部支线航空市场提供中短途航空交通服务为主要业务发展内容,目前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西安为基地,覆盖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四川和新疆等多地多个城市的地方支线航空服务网络。但就具体提品服务的形式而言,多为常规性的线路,没有充分凸显出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显得服务比较平淡,产品结构比较单调,和大的全国性航空公司存在同质性竞争,而且在服务上,目前强调的是在航服务,而较多忽视了航前和航后的服务。
第三,市场营销手段传统,智力支持严重不足
幸福航空公司在市场营销方面,基本沿用传统营销手段,以专业销售人员和机械营销方式为主,虽然不断提升营销理念,提出渗透营销概念并初步将之运用到公司的营销实践中,但总体来看,尚没有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营销渠道和手段体系。幸福航空公司2011年市场开发资金分布中,电视、广播、专业期刊、报纸、电话等渠道推广占比均在10%以上,而在网站建设、微博推广、博客推广和移动传媒推广上比例均比较低,特别是微博推广上甚至仅为3%,而当前航空客户群体中以网站和微博为信息接收渠道的比例已经超过70%,这种市场推广的渠道构成显然与当前航空市场和客户信息接收偏好是不相符合的。
第四,发展战略格局较小,影响公司全面跃进
就幸福航空公司总体发展情况而言,无论其组织管理、还是产品服务,抑或市场营销等等方面,之所以存在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幸福航空公司本身在发展定位和战略格局制定上,囿于地方航空公司、特别是西部民用支线航空公司本身局限,无法从更为广阔的商业运营视角和长期市场发展动态过程去看问题,导致战略制定总体格局较小,战略基本视界较为短视。
3.机遇分析
第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与国际港务区契机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潜在的机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首先必须要发展的就是航空等基础交通事业,西安已经明确要建设中国西部国际航空港和国际航空航天基地,因此幸福航空公司发展航空交通业务正当其时。此外,西安建设 灞国际港务区,将航空与物流两者结合为一体,积极拓展航空业发展的产业半径,更是为幸福航空公司将单纯航空服务拓展向航空物流综合服务进行产业链扩展提供了绝佳切入点。
第二,国家民用航空旅游业发展契机
国家民航总局于2011年推出民用航空旅游试点项目,西安-蒲城-秦岭一带已经作为初步试点基地,进行基于航空体验和超短线旅游线路的试点开放。这是一个相较一般航空交通等业务更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新领域,它将航空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航空旅游体验对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潜在重要客户群体产生强烈吸引力。
第三,航空市场网络化发展契机
航空市场网络化是互联网时代航空业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8亿,同时移动网络使用者已逾3亿,而且中国互联网用户,特别是移动终端使用者中,大多数为年轻白领阶层,具有对航空服务和航空体验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支付能力。因此,当今时代,航空公司要发展,必须在市场推广上加倍重视网络信息宣传和业务推广工作。
4.威胁分析
第一,其他航空公司的竞争威胁
幸福航空公司当前最为主要的发展威胁来自同类型其他航空公司的同质竞争。幸福航空公司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有成都航空公司、重庆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新疆公司等。这些公司与幸福航空公司均属区域性航空公司,均致力于发展区域性城际支线航空运输业,均已在西部支线航空市场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形成对幸福航空公司全方位的直接竞争威胁。
第二,其他交通工具竞争压力
随着交通技术不断发展,新兴交通工具在速度和安全性上表现愈来愈成熟完善,构成了对航空运输业的巨大挑战。特别是高铁在时速上已愈来愈接近客运飞机时速,其安全性能上几乎与飞机不相上下。最为重要的是高铁具有航空运输不可比拟的价格优势,在准点运行上几乎完胜航空客运。这就构成了对航空运输的直接挑战。
5.结论分析
综合以上SWOT战略分析,可以得出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设计的前导线索,具体以战略矩阵形式分析如表1-1。
机会与威胁因素\&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1)政策环境良好
(2)区位优势明显
(3)硬件技术先进
\&(1)组织层级较多,管理机制僵化
(2)业务结构单调,服务缺乏纵深
(3)市场营销手段传统,智力支持严重不足
(4)发展战略格局较小,影响公司全面跃进\&机会(Opportunity)\&SO战略\&WO战略\&(1)西部大开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港务区建设契机
(2)国家民用航空旅游支线试点契机
(3)航空市场网络化契机\&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利用其优势把握它的机会?
(1)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有利政策实现跨越式发展
(2)抓住西安民用航空旅游支线试点和国际港务区建设契机实现业务革新和产业链拓展
(3)抓住航空市场网络化契机利用硬件技术优势实现以小博大式市场扩张\&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克服劣势把握机会?
(1)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管理效率
(2)丰富业务内容,激励业务创新,实现全程式立体服务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营销手段,积极完善公司人才培养、市场研究和产品创新机制
(4)提升战略目标,树立公司发展远大抱负,以更宏大视野审视公司发展战略\&威胁(Threats)\&ST战略\&WT战略\&(1)航空业同业竞争
(2)高铁等其他交通方式竞争
\&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利用其优势应对所面临的威胁?
(1)健全公司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积极开展同业差异化竞争
(2)大力提升服务质量,拓展业务半径,以优质服务和特殊产品,赢得与其他交通方式竞争优势\&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克服其劣势以应对所面临的威胁?
(1)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和市场推广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2)深入研究市场规律,坚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1]庄选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2]张维迎,李其.管理与竞争力[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环渤海地区:北京为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辽冀鲁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河北、辽宁和山东等省市,是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其中北京是全国航空、卫星、数控机床等行业的研发中心,辽宁、山东和河北依托其海洋优势,在原有装备工业基础上已逐步发展成为海洋工程装备、数控机床以及轨道交通装备的产业聚集区。
长三角地区:上海为国内民用航空装备科研和制造重点基地,江苏海洋装备工业发达。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发和生产基地,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在内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在航空、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特色较突出。
中西部地区:以川陕湘为中心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中西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湖南和山西等省份。湖南和山西分别以株洲和太原为中心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重要制造基地。在航空领域,湖南和江西作为国家重点航空产业基地所在地区也有快速发展。四川、重庆,陕西,贵州和云南五个省市,也逐渐形成了航空、卫星、轨道交通装备和机床等产业的集聚区。
未来中国要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必须要实现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端装备产业仍将进一步集聚于东部沿海地区科研院所集中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省份,以及少数中西部和东北的中心城市,区域发展差异化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首先,地域分工更加明确。一方面,研发要素将进一步向北京、上海集聚。北京与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两大中心,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端装备企业研发。营销和投资的中心,未来还将吸引国内高端装备研发要素的进一步集聚。
论文关键词:R&,D效率,高技术产业,大型企业,DEA方法
研发活动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源泉,其效率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这些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的使用效果,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R&D绩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主观评价法、文献计量法、投入评价法、多层面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等[1]。本文主要采用DEA方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效率,该方法在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1)DEA方法无需假定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仅仅依靠分析实际观测数据,采用局部逼近的方法构造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工商管理论文,就可以对生产单元进行相对有效件评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2)DEA不要求所有的被评价单元采用同一生产函数形式,故它满足“多元最优化准则”,每一个被评价单元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来达到效率最大化,而一般参数方法则追求“单一最优化”,相比之下非参数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3)对于无效单元,参数方法仅仅能说明无效程度即效率大小,而DEA方法不仅能计算出生产单元的相对效率,还可以指出无效的根源以及改进目标,给决策者提供较多的经济管理信息[2]。
DEA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法在用于分解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免费论文。首先,它不需要投入与产出变量的价格信息。一般来说,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较易获得,而要素价格信息往往不够完善,该方法避免了价格的失真或不可获得导致的困难;其次,它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生产效率的变动和技术的变动两个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够测算出效率和技术变动的情况工商管理论文,从而进一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缘于生产前沿面的移动效应还是效率提高的追赶效应;此外,它不必事先假设生产函数,从而减少了模型假设误差的风险。
2.数据来源
按照数据选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选取了1995-2007年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五个高新技术行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数据,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输入变量,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作为输出变量,运用DEAP2.1软件对其研发效率进行了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3]。
二、相对效率分析
DEA方法可以在按规模报酬可变以及规模报酬不变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投入法中的规模可变的情况下,并通过多阶段的方法进行的相对效率分析。
1.以行业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1)相对效率
从综合效率看,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三个行业的综合效率达到了DEA最优(见表1)。其中,除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之外的四个行业纯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的规模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不变,航空航天器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
表1 行业相对效率分析
样本次序
综合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医药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887
0.896
0.990
irs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0.893
1.000
0.893
drs
平均值
0.956
0.979
0.977
注:irs, crs,drs,分别表示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
(2)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
表2 行业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行业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医药制造业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1434.639
56290.174
37.68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平均
1434.639
56290.174
37.683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中除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外,都达到了DEA有效(见表2)工商管理论文,即不存在DEA改进的余地。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在产出既定时,应增加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434.639万元,或者在投入既定时,新产品销售收入增加56290.174万元,专利申请数增加38项,才能达到DEA有效。
2.以年份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从年份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相对效率有效年份为1995、1997、1998、2000、2004。根据DEA有效(C2R)既是规模有效也是技术有效的原理,对这五年目前的R&D投入来说,除非增加一种或多种新的投入,否则无法再增加产出量,或除非减少某些种类的产出,否则无法减少投入量。根据DEA理论的“投影”定理,可计算出使非DEA(C2 R)有效的各决策单元转变为DEA有效的目标改进值(表3)。1996年在保持现有产出水平的前提下,应减少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3361.809万元,同时减少R&D经费内部支出19206.876万元,或者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523012.716万元,增加专利申请数77项,才可使决策单元的R&D投入绩效转变为DEA有效。在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年份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冗余占全部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年,投入冗余占到了12.96%,,其次是2002年,投入冗余占比为3.65%工商管理论文,其余年份均在1%左右。也就是说,1996和2002年应大幅削减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才有可能达到DEA有效。对于R&D经费内部支出的冗余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占比为2.19%,其次为2002年,其余年份占比都相对来说较低免费论文。因此可以看出,在1996和2002年出现了大量的投入冗余,应大幅度削减这些年份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R&D内部经费支出。对于产出不足问题,1996年和2002年出现了明显的产出不足,尤其是新产品销售收入。
表3 年度相对效率分析及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年份
综合
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
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1995
1.000
1.000
1.000
crs
1996
0.278
0.524
0.531
drs
43361.809
19206.876
523012.716
76.290
1997
1.000
1.000
1.000
crs
1998
1.000
1.000
1.000
crs
1999
0.886
0.938
0.945
irs
8019.430
121932.234
3.399
2000
1.000
1.000
1.000
crs
2001
0.569
0.678
0.839
drs
3526.611
3273.362
229501.027
52.333
2002
0.153
0.369
0.415
drs
53837.601
48457.798
749082.579
100.822
2003
0.699
1.000
0.699
drs
2004
1.000
1.000
1.000
crs
2005
0.633
0.663
0.955
irs
1327.376
184607.76
23.359
2006
0.567
0.805
0.704
drs
10776.720
10581.807
168204.741
31.543
2007
0.211
0.455
0.464
drs
42849.723
36542.523
574193.639
87.532
平均值
0.692
0.802
0.812
三、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解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malmquist指数的平均增长率为1.1%(见表4),这说明在13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上升了2.6%,除此之外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时间序列来分析,2000年malmquist指数增长幅度最大,平均增长率为73.8%,1998年下降幅度最大,为44.6%工商管理论文,这可能成为全国malmquist指数增长幅度不大的原因之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malmquist指数波动幅度较大。
表4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
年份
效率变化
技术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1996
0.941
1.248
0.960
0.980
1.175
1997
0.907
0.618
0.939
0.966
0.561
1998
1.218
0.455
1.134
1.074
0.554
1999
0.950
1.614
0.945
1.005
1.533
2000
0.953
1.823
1.052
0.906
1.738
2001
1.033
1.255
0.966
1.069
1.297
2002
0.966
1.339
0.955
1.011
1.293
2003
0.892
0.712
0.904
0.987
0.635
2004
1.116
1.495
1.148
0.973
1.669
2005
1.093
0.617
1.051
1.040
0.674
2006
1.001
1.209
0.993
1.008
1.211
2007
0.822
0.984
0.940
0.874
0.809
平均值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注: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
我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平均增长了2.6%,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1.1%,规模效率平均降低了1%,纯技术效率平均降低了0.4%。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五大行业R&D活动取得了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小幅提高,但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出现小幅下降趋势。五大高技术行业中,除了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取得了明显提高(见表5)。
表5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行业Malmquist指数
行业
效率
变化
技术
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
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医药制造业
1.000
0.972
1.000
1.000
0.972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970
0.931
1.009
0.961
0.90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966
1.052
0.978
0.987
1.016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0.984
1.081
0.994
0.990
1.064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009
1.103
1.000
1.009
1.113
平均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三、结论
采用相对效率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主要是技术进步的贡献[5],全要素生产率年度间波动幅度较大,反映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甚至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军.中国各地区R&D投入效率评估[D].重庆大学.2007
[2]师萍.科技投入制度与绩效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马京奎,张为民.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盛昭瀚.DEA理论、方法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6
江苏省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强省,同时也是高技术产业创新综合实力强省。一直坚定不移地调整结构加强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全省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稳步上升,进而拉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选取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五大行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分析目标。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13年全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数占全国的18%,从业人员人数占全国19%,利润总额占到全国的21%。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值利润率逐年稳步上升。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结构分布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并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行业稳步上升。另外,航空航天制造业的资产总值占全省高技术产业的1.84%,利润占总利润的1%,这是因为航空航天制造业涉及国家安全,其发展地域受到政策限制,江苏省在这一领域没有优势,是五个高技术产业中发展较慢,企业个数、产值和利润都比较少的一个行业。
2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评结果与分析
本文选取2013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活动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单位:项)、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DEA模型测评。将采集的数据代入DEA模型,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结果,具体如表1所示。
2.1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创新效率分析
2013年江苏省高技术行业中的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处于DEA有效,技术创新效率高,创新资源得到了有效地利用,均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如果生产方式不发生变化,应该继续保持这样的投入规模。
2.2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分析
从测评结果中可以看出2013年医药制造业处于非DEA有效,主要是由于人员投入冗余,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尤其是R&D经费内部支出的松弛变量比较大,可以看出这些经费支出并没有带来创新产出的提高。如果该产业想达到DEA有效,就应该调整投入值,即减少R&D活动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在投入规模做这样的缩小调整后,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产出保持不变,可以把生产点推向生产前沿从而大大提高该产业的创新效率。
2.3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分析
从测评结果中可以看出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处于非DEA有效,这两个高技术产业的纯技术效率等于1,但是规模效率小于1,致使综合效率没有达到有效。这说明这两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不需要减少投入,也无需增加产出,而综合效率没有达到有效主要是因为其规模和投入、产出不相匹配,需要进行生产规模调整。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应该增加规模,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应该缩小规模。
3提高江苏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策略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江苏高技术产业的具体情况,若要使得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各个主体必须要积极给予配合,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人才、资金和制度作为支撑,三者协调发展,否则技术创新工作便会失衡。
3.1加大培育科技人才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中人才问题非常重要,创新的主体在于人才,江苏省作为创新大省,人才济济,但是能够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高端人才还是很紧迫的。高技术产业想持续发展一定要制定引进人才和激励人才的专项政策,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一个产业拥有的先进科技的专项人才数量才是该产业是否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人才的竞争一直都是高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引进人才、激励人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成为了高技术产业所面临的新课题。3.1.1重视培养高校人才要立足于自身人才的培养,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培养等方式来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的高技术产业相关人才,为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省内科研院所要多研究一些实用性强的科技成果,并及时转让给高技术企业,为高技术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另外,政府和企业也要进一步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积极参与到创新项目和技术研发的团队中。3.1.2建立灵活的引才机制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引才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工程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服务中心集聚人才、服务人才的功能,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一批能带动产业升级的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以人才结构优化助推高技术产业的升级。同时,进一步探索校、地、企三方需求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高校优势学科为引领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研发展的双赢局面。
3.2构建多元融资渠道,优化资源使用效率
3.2.1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机制高技术产业的又一特征就是高投入、高风险。因此,融资困难就成为高技术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怎样把高技术产业和金融业有机结合,实现高技术产业与金融业双赢的局面,这是政府和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政府部门必须要考虑建立相关机制加以扶持和培养。想要更好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也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积极推介技术含量高、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预期好的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政策鼓励银行贷款支持产业技术进步,加强银企合作,国家政策性银行要加强对风险企业及风险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使之成为风险资本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来源。3.2.2优化资源使用效率江苏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一方面,企业要注重自身研发资金的积累,也要尽量争取政府在研发投入方面的支持。政府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加大对高技术基础研究投入并抓好重大高技术基础研究项目,对于省级高技术研究开发基金进行科学管理,保证基金的使用效率。另一个方面,在研发经费的使用方面要注意分配利用结构,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跟踪监管机制,明确研发资金的走向,确保财政科技拨款专款专用、落实在技术创新活动中。通过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来提高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效率,其本质就是提高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实现高技术产业商业价值最大化和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3.3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不仅在国内要申请专利,在国际上也要积极申请专利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调整专利政策,比如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的标准,降低保护者的成本。另外要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并积极将研发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转化能力不足,即高技术的商业化水平偏低。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非DEA有效的行业,其新产品销售收入相对较低,不能与其较高水平的创新资源投入要素相匹配。而新产品销售收入是衡量一个行业研发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程度的重要变量,反映了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能力。由此可见,江苏省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中获得的研发成果的转化能力,加快实现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
4结语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发明专利 灰色关联度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和新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领域,成为世界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而自1989年江苏省开始实施“科技兴省”战略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确立了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针,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江苏省经济的新增长点。
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和高技术产业的的快速发展,自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专利法开始,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也已经二十多年,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江苏和全国一样,特别在“十五”以来,知识产权事业步入快速发展期,截止2006年底,江苏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已达214873件和106062件,均居全国第三位;全省注册商标累计达 14.75万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省“著名商标”817件,列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各类作品自愿登记量累计达47740件,位居全国第二位。
二、江苏省专利申请及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总体来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同知识产权工作的迅速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够体现高技术特色的专利产出水平较低。综合来看,目前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专利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缺乏自主创新
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创新能力弱也正是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进程中的隐患。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总体上技术引进多、消化吸收少,跟踪模仿多、原始创新少,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使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强竞争实力。比如数码相机,江苏数码相机产量占全国的90%,但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对研究与开发(R&D)重视不够是制约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江苏R&D经费占GDP的比重从1996年的0.41%上升到了2003年的1.21%,但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1.6%的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2.2%的平均水平相比,更是差距明显。
2.与高技术产业相关的专利产出量较少
制造一般是指把原材料制造成为机械装备或社会需求产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工艺、新技术、新配方、新产品,而专利是反映发明创造产出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依靠计算机、通讯、航空航天、医药等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拉动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专利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制造工业的技术储备和竞争能力,江苏制造业经济总量和市场份额均居全国第二位。2002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3721.12亿元),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二位;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3.44%,仅次于广东(15.42%)。而当年江苏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为4937件,占全国7.16%,列全国第3名,仅占第1名上海的34.50%,第2名广东的42%,专利授权量为3240件,占全国8.75%,列全国第3,仅占第1名广东的37.62%,占第2名上海的81.9%。由此可见,江苏制造业尽管有经济总量和市场份额的优势。但没有知识产权的优势。
3.研发人才缺乏
江苏科教文化发达,是人才大省,但是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人才并不占优势,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3年,全国平均每个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员 22.56人,江苏只有19.94人,全国每个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有科学家和工程师 14.80 人,而江苏只有11.30人,比广东(17.56 人)、上海(17.00人)低得多。
作为一个东部地区的科研人才大省,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人才缺乏确实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但是仔细考察江苏省人力资源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之后我们也确实发现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突出表现在:江苏省的科研历史悠久,但是也造成了当前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的局面;同时,尽管江苏省内聚集了11所包括综合性、理工科、师范类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建设大学,但是这些学校及科研院所往往在学科设置方面也较为保守,造成了省内传统学科的专业人才多,而新兴学科而专业人才少,以及理论型人才多,实用型人才少;再者,在某一单一领域、行业、学科的专一性人才多,而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少。研发人才缺乏和人才结构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江苏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削弱了专利产出的水平。
三、数据采集及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江苏省统计年鉴中搜集了自2002年至2005年江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各个高技术产业产值,并运用灰色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
灰色关联分析作为一种技术方法,是分析系统中各因素关联程度的方法。作为一种数学理论,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将无限收敛问题转化为近似收敛问题来研究;将无限空间的问题转化为有限数列的问题来解决;将连续的概念用离散的数据而取代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一种用来分析系统中主因素与子因素的关系密切程度,从而判断引起该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计量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与数理统计方法相比,由于对样本量的大小没有特殊要求,分析时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灰色关联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给出原始数据序列,主因素数据序列为:
M个比较序列为:
第二步:求绝对关联度,令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的差序列为且
则绝对关联度为:
第三步:求相对关联度,令
再假设:
则相对关联度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的适用性,本文将选取相对关联度作为分析的依据。
在数据的具体计算过程中,本文借助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思峰教授、党耀国教授及刘斌博士开发的《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3版的配套建模软件,对东部各地区大中型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以及东部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四、结论及对策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以2002年~2005年的数据为例,在江苏省的几个高科技产业当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与本省发明专利申请量之间的关联度较强,均已经超过了0.90,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江苏省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投入对于上述三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发展动力;同时,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与江苏省发明专利申请量之间的关联度也达到了0.80以上,相对来说,在六个高技术产业当中,只有航空航天制造业与发明专利申请量之间的关联度较低,仅仅有0.5374,这说明了由于历史及国家的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的原因,江苏省在航空航天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显得有些滞后。因此,为加快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专利产出的发展,并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增加政府投入,对发展相对的滞后的高技术产业如航空航天产业进行扶持,促进风险投资和在法律允许范围的民营资金的准入。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是相伴而生的,没有足够的风险投资基金作保障,就不会有高新技术发展与繁荣。同时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和金融机构资金投向风险投资或高新技术产业。使科技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克服资金的瓶颈,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的产出和科技产业化的进程。
其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建立技术入股制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技术开发奖励制,促进专利成果的快速转化。由于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仅依靠市场力量来自发地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是不够的,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政策支持以促进发明专利成果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再次,强化行业优势,重点发展医药设备及仪器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等具有明显发展潜力但目前总量还不够大的行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和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协作分工,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江苏高技术产业经济和知识产权工作的良性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陶用之戴晶路高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专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0―34
[3]马海燕马颜青:产业集群与江苏高新技术产业[J].市场周刊,2006(12):43~45
[4]马晓国李宗植胡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江苏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6(8):153~155
[5]熊建国: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管理科学,2007(4):33~35
三军用命,整装待发,经过半年多的筹备,由清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观察》杂志社、美中汽车交流协会主办的玲珑轮胎“爱我中国车”2010第五届年度车型评选自2010年11月起正式进入实地测评阶段。
本次玲珑轮胎“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忙集了东风乘用车、上汽、奇瑞、吉利、江淮、海马、长城、比亚迪、力帆、华晨等绝大部分自主品牌代表企业,涵盖包括上汽名爵MG6、风神H30、瑞麒G5、瑞麒X1、海马骑士、长城哈弗H5、吉利帝豪、柳汽风行等2010年上市新车二十余款,将是2010年自主品牌车型的一次大召集和大盘点。
本届年度车型评选现场测评将在11月下旬正式进行。届时,来自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中国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和院校在内的十多位汽车领域专家将齐齐亮相,对参选车型进行专业评选,并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技术、制造、设计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根据流程安排,2010第五届年度车型评选颁奖晚会定于2011年1月9日举行。届时来自全国政协、中国工程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及专家将汇聚一堂,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助威。同时,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亦将同步举行,来自清雪、零点、新华信、嘉之道、联信天下、罗兰贝格、缔元信、协和达勤等国内外顶尖咨询公司高层与国内汽车企业高层直接对话,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大计。
国内权威主流汽车杂志《汽车观察》与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发起,国内惟一一个以中国汽车为主角、专门为中国汽车而生的“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五年积累,厚积薄发。为中国车呐喊加油,本届玲珑轮胎 “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将以“话语权影响力”为主题,以提高自主品牌汽车影响力、打造最具话语权的中国车为目的,以更贴近的市场、更高端的人群、更广泛的传播、更先进的品牌标杆为宗旨,为全国的汽车精英们奉献一场自主品牌车的盛会!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超效率DEA CCR模型 BCC模型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成为社会财富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主导力量。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可以说起步较晚。虽然在化学、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并建立了许多大中型工业企业,但是面向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仍有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应采取何种措施来弥补不足。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与发展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如贲友红在对江苏省各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研究中应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各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及评价。李拓晨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主要指标评析,运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0年发展的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而以上文章评价的方法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为了使评价更为客观,国内有很多学者选择应用DEA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如李 在基于DEA方法对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效率分析中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BCC模型和Malmquist要素生产力指数法,采用了比较客观的评价方法,对我国27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构建三层评估体系,提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战略升级的政策建议。
二、DEA方法的基本思想及评价模型
(一)数据包络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是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和W.Cooper等学者提出的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单位(部门)进行相对有效或效益评价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
DEA方法具有与其他多目标评价方法不同的优势:在对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进行评价时,它不必考虑指标的量纲,也不需要事先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更不必确定决策单元的各输入输出之间的显式函数关系,这就排除了许多主观因素。不仅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而且还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选择DEA方法定量研究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CCR模型和BCC模型
CCR模型是测量综合技术效率的模型,而BCC模型是测量纯技术效率的模型。在CCR模型的基础上加上λ之和为1这个约束条件即得出BCC模型。两个模型在有效性的判断上是一致的。由CCR模型计算出的效率值 除以BCC模型下计算出的纯技术效率值θBCC,就可得到各决策单位的规模效率值θ',以便进一步了解技术效率欠缺的原因是规模无效率还是纯技术无效率。这样两者结合起来便可以对决策单元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
行综合分析。两个模型如下:
CCR模型: BCC模型:
min{θ-ε ( ∑ s + +∑s- )} min{θ-ε ( ∑ s + +∑s- )}
s.t.λj xj +s+ =θx0 s.t.λj xj +s +=θx0
s.t.λjyj-s- = y0 s.t.λjyj -s- = y0
θ无约束 θ无约束
λj≥0, j=1,2,…,nλj≥0, j=1,2,…,n
s+≥0, s- ≥0λj=1
s+≥0, s- ≥0
以上两个模型中的 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在本文中取ε =10-10。
(三)超效率DEA模型
普通 DEA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决策单元 (评价对象 )的效率是否达到最优。超效率 DEA模型可以对效率达到最优的决策单元 (评价对象 )进行再排序,其模型为:
min{θ-ε ( ∑ s + +∑s- )}
s.t.λjxj+s+ =θx0
s.t.λjyj -s-= y0
θ≥0,
λj≥0,j=1,2,…,n
s+≥0, s-≥0
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在本文中取ε=10-10。
评价依据:如果效率指数θ 1,则表明科技投入产出超过了最优效率。例如效率值为132% ,则表示该地区即使再等比例地增加32%的科技投入,它仍能保持相对有效即效率值仍能维持在1以上。
构成的超效率 DEA模型与现有研究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
(1)超效率 DEA模型可以对有效前沿面上的评价对象进行再排序 ,改变了传统DEA 模型不能对有效的评价对象进行区分的弊端。在科技评价中超效率 DEA模型可以对效率都达到最优的决策单元进行区分哪个效率更高。
(2)通过引入输入指标松弛变量s-,可以反映没有达到效率最优的评价对象的输入冗余,改变了现有的 DEA科技评价研究只能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而不能发现效率低的原因。
(3)通过引入输出指标松弛变量s+,可以反映没有达到效率最优的评价对象的产出不足,改变了现有的 DEA科技评价研究只能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而不能发现效率低的原因。
三、算例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的选取
本文数据来自于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技术创新能力离不开人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具体来讲,在人力方面主要考虑到对各个产业技术创新起到决定作用人员的数量、素质以及结构,其中包括从事科技创新的科技活动人员以及R&D活动人员。在高新技术产业对于财力的投入有众多方面,但是在技术创新能力的投入要通过分析各项财力投入指标应用在哪些方面。例如,R&D经费反映了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可以反映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所以应列入技术创新能力的投入指标。同样可以分析出开发新产品经费、技术改造经费也要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财力投入指标。
技术创新同样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回报,其产出可采用多指标来衡量。本文选取新产品的工业总产值、新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发明专利的数量以及拥有发明专利的数量。其中,新产品的工业总产值、新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是衡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直接指标。专利的数量反映了每个产业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数量,拥有发明专利的数量是指国家已经授权的发明专利的数量,这两个指标既可看出不同产业专利申请的活跃程度,又可看出这些产业申请专利的质量,更可看出技术创新的能力。指标的选取如表1:
本文选取我国14个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研究的对象,如医药制造业中的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以及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又如大型企业中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其余还有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
(二)数据的处理
计算结果经整理、汇总后见表2:
其中θCCR表示综合技术效率值,θBCC 表示纯技术效率值, θ'表示规模效率值。
(三)结果分析
从表2数据可知,在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DEA有效,占总数的71.4%。只有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业这4个产业是DEA无效。
在4个DEA无效的产业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为规模无效,可知,这两个产业之所以DEA无效的原因在于有较低的规模效率。我们可以考虑降低或改进这两个产业的投入以提高其效率。具体来说,针对产出数据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科技活动人员以及R&D活动人员的科研能力较低,国家应注重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也存在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相同的情况,这方面人员的科研能力同样较弱,主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增加产出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国家同样应该培养这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虽然也为DEA无效的产业,但是通过表2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两个产业为技术无效。分别分析其原因,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应适当增加R&D经费和开发新产品经费,以便带来更大比例的产出。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应适当地增加R&D活动人员及R&D经费。
通过运用超效率DEA的评价方法可以将DEA评价有效的企业进行评价,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最好的,遥遥领先于其它产业。通过超效率DEA的评价值可知即使再等比例地增加适当的科技投入,它仍能保持相对有效即效率值仍能维持在1以上。
四、小结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有待提高与调整。对于效益较好的产业要更加关注,并投入更多的财力与物力,使之成为国际优势产业。国家同时应该加大对薄弱项目的扶持,做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使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叶威,王作东,刘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和比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2]贲友红.江苏省各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研究[J].中
国管理信息化,2010(1).
[3]李拓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主要指标评析[J].中国
科技财富,2010(1).
[4]李 .基于DEA方法对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效
率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
[5]王孟欣,王俊霞.河北省各类型工业企业R&D投入效率
评价[J].统计教育,2008(7).
[6]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8.
[7]Yao Chen.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EA [J].The Inter
【关键词】低碳经济 新兴产业 发展策略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凭空进行,它要借助于产业与产业结构升级。当前,镇江市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等五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有力地支持了技术升级、产业转型,今后,如何在低碳经济的模式下拓宽和深化新兴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是当前工业化、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镇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按照我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五大新兴产业的统计范围,新认定的新兴产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总量快速增长,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领先增长,区域发展百舸争流。
(一)发展格局良好
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格局.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薄膜太阳能、晶硅太阳能、风电、核电、生物质能、动力电池等六大板块,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0家;新材料业。主要包括高性能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功能性纤维材料三大特色板块,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01家;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制造、软件、物联网和LED四大板块,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57家;航空航天产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新材料、客舱设备及内饰件、航空机电等,拥有规模以上涉航企业14家;海洋工程产业。主要产品包括海洋平台工程船、海洋工程配电系统、海洋系泊链、中低速船用柴油机等,拥有船舶及配套企业95家。
(二)增长态势较快
2012年1~9月份,新兴产业预计完成投资480亿元,增长55.7%,高于全市工业投资35.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销售预计完成1650亿元,增长34.1%,高于工业销售17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销售37.3%。(预计2012年全年可实现销售2200亿元,增长32.4%。)服务业发展增势良好。1~9月份,预计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1.5%;服务业税收1~9月预计累计完成100亿元以上,增长20%,高于全市税收总量增速5个百分点。15家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展顺利,服务业集约发展、特色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提升,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1~9月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4.7%。
(三)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根据国家和江苏省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镇江市《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于2010年7月23日正式施行,《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了发展目标:“加快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推进新兴产业集聚、集约、集成发展。2015年,五大新兴产业销售力争翻两番以上;新兴产业销售占规模工业销售比重达到40%左右,力争形成3个销售千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包括:《关于加快全市新兴产业的扶持激励政策实施细则》、《关于认定新兴产业科技研发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等。确定了“5+X”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并着力打造了几大特色产业园区,如扬中光伏产业园、京口海洋工程产业基地、丹阳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七个辖市区也针对各自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了重点新兴产业,特色板块初步形成,区域发展百舸争流。
(四)优势领域日益突出
目前镇江已建成扬中电力电器等5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京口航空航天高性铝材等6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这11个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示范区,各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板块竞争优势进一步突显。如新能源产业领域的薄膜太阳能、晶硅太阳能进一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发展体系;新材料产业领域已形成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和新型碳材料三大特色板块;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而航空制造、海洋工程产业也在迅速起步,并且具备了爆发式增长的人才、技术、投入等方面的基础。与此同时,一批产品特色明显、企业知名度较高、竞争力较强、行业影响力较大的骨干企业竞争能力有所提高,对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新能源领域的环太硅科技、大成硅科技、哈电集团,新材料领域的宏达新材料、山特维克材料有限公司,电子信息领域的南自通华、巨宝科技,航空制造领域的鼎胜铝业、巍华合金,海洋工程领域的中船设备、港盛重工等一批骨干企业或是产销大幅增长,或是在手重点项目迅速推进,对全市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作用明显。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镇江市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追求绿色GDP、清洁能源开发、能源高效利用,它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新兴战略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最终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要实现镇江市低碳经济和新兴战略产业的融合发展,还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
(一)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镇江市产业现状,截至2011年末,三次产业占比为4.4%、55%、40.6%呈现“二、三、一”结构,且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比例失调。上世纪90年代,镇江市经济发展依靠金东纸业、索普化工、京阳水泥等为代表的一批支柱企业,但是造纸、化工、水泥均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产业结构急需升级。2009年镇江市实施“千百亿工程”后,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造纸及特种金属等已跃升为本地主导产业;目前镇江拥有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世界500强中有50余家落户镇江。但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比例失调,传统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点在工业产业中表现较为明显,“十一五”末,全市传统产业共实现销售2762亿元、利税202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9.4%和57.3%;吸纳就业人员32.7万人,约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0%;服务业方面,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占比偏小,且服务业中传统商业和交通运输业依然占据了很大比重。
(二)能源结构以原煤为核心
镇江市的工业企业以高能耗的重工业企业为主,且三次产业呈现高碳经济特征。镇江市地处沪宁工业带、长江和运河十字交汇点,具备发展基础工业所必要的港口、交通、能源、水利、用地及城市依托等优势条件,镇江市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原煤使用占总能源消耗的比重远远超过长三角一带的其他城市,根据《镇江市统计年鉴2012》,2011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50万吨标准煤的行业有5个,依次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五大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975.43万吨标准煤,占全部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7.69%,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每增加一万元产值需要消耗5.11吨标准煤,属于高能耗、低产值行业。因此镇江市减排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显得尤为迫切。
(三)产业层次偏低
在价值链中,从研发设计、制造到营销三个环节,价值呈现微笑曲线分布,镇江企业产品以中低档为主,生产单机、零配件产品多,终端产品少,附加值相对较低。有的上下游产品延伸不多,适应市场能力弱,缺少发展后劲。不少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整体附加值偏低,碳排放量较多。同时高端新兴产业规模依然偏小,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偏低,而对于利润丰厚的前端研发和后端品牌销售阶段生产经营存在不足,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低端。
(四)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集聚水平亟待提升
大中型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数量规模、上市公司数量规模是一个地区工业实力的标志和象征。在国家统计局首次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江苏有73家企业入围,而镇江市仅有1家,可见镇江规模企业偏少,销售总量、规模企业数量有待进一步增加。当前,镇江市已着力打造了7个新兴产业特色园区,但集聚区离“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产业内部“过得硬、打得响”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还不多,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和集聚度还处于较低层次。
(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企业研发投入较少,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缺乏支撑。2011年,镇江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2%,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高层次、复合型技术带头人、技能型人才紧缺和研发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新兴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自主创新能力上仍较薄弱,同时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尚待完善,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间的产学研联合互动不强,许多产业只是低水平、简单的重复、集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研发链。其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我市新兴产业技术标准数量、自主品牌和专利的拥有数偏少,特别是发明专利数偏少,多数专利仍为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三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实力有待提升。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所在,直接决定着实现低碳发展目标能否成功,但目前由于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70%的低碳核心技术需要“进口”,低碳技术的软肋制约着经济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
(六)人才瓶颈制约矛盾突出
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大跨越,人才作为智力支撑、技术支持是关键。目前,镇江新兴产业发展正面临中高端管理型、技术型人才和生产一线产业工人共同短缺的现实难题,企业家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尚不能适应高科技、高技术、低碳经济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新兴产业中的人才以及高端领军人才明显不足,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我市人才的集聚效应偏低。人才难觅、人才难留,“引得进”和“留得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两难”瓶颈。如何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创造最佳用人环境,努力放大对人才的“磁吸效应”,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
(一)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型”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将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方式;“升级”的核心是三次产业比重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演进,是产业内部由加工、再加工向技术集约化、生产高效化演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是产业结构合乎规律的演进过程,也是产业技术提高和经济效益提升的过程,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选择依据看,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同时要促进传统产业低碳改造,积极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碳汇林建设,努力促进二、三产业比例结构的调整。
(二)优化能源结构
为确保低碳经济发展,应积极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优质能源,加大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调入电力、天然气来逐步减少原煤的调入。将工业发展重点放在低耗能和高增加值的行业与产品上,禁止新上高耗能产品项目,限制现有高耗能产品与企业的发展,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提高终端用能效率为重点,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加大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而减少原煤的终端消耗量,优化能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