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工程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
前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是当前高职院校新建设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对现有的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了解和把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等,并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形成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而使高校人才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对接。但是由于物流专业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时间尚短,因此,在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想要达到人才培养与实际工作相衔接还需要高职院校对物流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不断优化,从而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物流专业教师是高职院校实现物流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力量,是使物流行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兴起较晚,且各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也较为短暂,而从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人员大多是从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其他专业教师转行而来,对于高新物流知识没有全面系统的掌握,缺乏扎实的物流理论知识功底和物流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的物流专业教师十分缺乏。
1.2 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
当前,很多高职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科学明确定位,由于物流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开设时间较短,缺乏现成的教学经验以供参考,物流相关课程的体系构建缺乏一定的社会调查和取证,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对物流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和考证。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重视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偏重于对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现实需求。
1.3 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要求物流人才必须掌握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做到知行统一。而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就要相应的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为学生配备良好的实训条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不能及时对教学工具和设备进行更新,导致院校的实训条件无法满足社会市场和物流人才的实践需要。
1.4 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校企对接的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社会上对于物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极度缺乏,物流人才短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物流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等存在很多问题,使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不能与物流相关企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相对接,缺乏校企对接的长效机制。
2. 实现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有效措施
面对当今人才市场中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教学现状,加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相关物流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准确把握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从而对物流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置,形成与物流相关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从而有效缓解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
2.1 对物流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
高职院校要结合本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对当地的知名物流企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物流相关企业的公司概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作业流程以及岗位要求等信息,同时将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作为课程开发的主线,对物流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为物流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做充足的准备工作。
2.2 对物流相关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教师要对物流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掌握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完成业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邀请物流企业的高管人员来校进行座谈会,共同对物流活动所涉及的职业技能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工作项目,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提炼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职业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系统的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形成物流各环节的职业能力分析表,为进一步确定物流管理课程的具体内容提供相关资料保障。
2.3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确定学习内容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相关教师要充分利用物流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表的数据,针对岗位对物流人才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重新构建物流管理的课程内容,实现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向物流专业课程内容的转换,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物流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结束语: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要以企业调研为基础,课程的结构、内容、组织方法、考核评价等因素要以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为基础进行重新构建,针对岗位需求重置教学内容,从而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衔接工作,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多更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太秀:推进教学创新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交通职业教育,2005(3).
[3] 顾建军: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Ⅲ.教育与职业,2006(3).
[4] 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U1.职教论坛,2005(5).
[5] 黄立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9(7)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物流管理;教育改革
近年来“互联网+”的概念为很多人熟知,所谓“互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改变传统的各行业的发展方式,使其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状态。多年来,“互联网+”已经影响了很多传统行业,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物流发展的遏制,尤其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和物流发展的后继无力。这一问题可以归结于我国物流人才的缺乏。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估算,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就达到600万余人[4],未来5年内我国物流市场有一千亿以上的发展空间[1,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3年我国物流相关岗位招聘经验分布要求中应届毕业生仅占4%[3],与每年新增物流岗位130万多相比,每年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有20万人。物流人才的缺乏追根究底是我国的物流管理的教育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本文希望,从物流人才的需求到培养目标、从国内高校物流课程设置的分析到欧美及日本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反思来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教育改革意义,寻求更佳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途径,并对此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教育改革的意义
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电子商务得以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体系在信息技术要求、服务增值、服务人性化等许多方面与传统物流渐行渐远,为了迎合这一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以及专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要意义如下:
(一)有利于满足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由于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的人才有着很大的缺口,教育改革势必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我国物流行业步入成熟阶段。
(二)有利于满足物流教育的创新要求,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没有创新的改革不能称之为改革,所以物流教育的改革必将会带领学校走向创新型教学模式的道路。一旦这种创新模式为社会所认可,必将会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求学。
(三)有利于满足物流学生的竞争需求,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长风网调查制作的有关物流岗位招聘经验的要求分布图不难看出:物流岗位更多的需要有经验的人来胜任,这无疑会加重物流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解决这对矛盾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必将充当着“调和剂”的角色。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途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职高、技校等。其中普通院校主要培养本科以上的理论型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职高、技校主要培养技术工人。对这三类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等的要求也有所区别。以2013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法律、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物流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还要熟练地运用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具备从事物流业务运作、物流综合管理和物流系统设计优化等能力。
(二)课程设置
1.起源。我国的物流概念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两条国外途径:一是欧美国家的市场营销学中包含的“实体分配”概念,另一条则是来源于日本的物流概念。相对于国外,我国的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北京物资学院目录外本科专业首次招生;2002年增设3所;2003年迅速增加为11所。在这一批新增的学校中,大连海事、武汉理工为物流工程类,其他则为物流管理类[5]。到2014年低,已经有47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6]。
2.国内高等院校物流课程设置对比分析。总体来看,我国的物流教育主要以高等院校教育为主,下设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方面。其中物流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是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物流电子设备设计和物流机械工程技术等,而物流管理则是主要是学习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目前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因专业培养目标及方向的不同使得其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差别,现做如下总结:(1)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工科类,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其中清华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平时学习主要是进行国际合作并且选用国际一流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使用的外文教材。另外北科大拥有一所专门从事物流教育研究的学术机构,为国家许多企业、公司、政府部门及军工单位等进行物流系统诊断、物流发展规划与方案设计等服务。(2)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管理类,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这类高校主要定位为“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管理。平时学习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国外物流等课程。(3)某些特殊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港口知识学习,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这两所代表学校,在平时让学生学习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知识外,还注重让学生学习港口运输知识。
三、国外物流教育体系
国外物流起步早,美国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全面进入了物流领域,90年代进入供应链管理,相对来说国外的物流教育处于比较成熟完善的阶段,他们的教育体系同时包含了高等院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部分。
(一)高等院校教育
高等院校的物流教育分为商学院下的物流和土木工程下的物流。商学院的物流管理课程侧重于供应链管理和战略分析;而土木工程下的物流课程则主要对港口、交通运输、地理信息等系统知识的学习。一般来说,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核心是运输与配送,强调从货物装车到送到目的地或者客户手中的过程与方式,专业设置结合了学校特点和就业方向。往往在办学之初各大高校就会体现不同侧重点,注重不同物流分领域。
(二)物流职业教育
国外物流教育与国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国外物流教育除了依赖高等院校外,还具有非常完善的职业培训教育以及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二是国外物流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还十分重视实践。
1.物流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在英国,目前实行的是由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推出的ILT认证体系[7],它是基于各个级别的物流专业管理人员所应具有的能力模型设计,其认证考试也兼顾了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两个方面,普通高校教育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美国和日本,同样具有企业和物流协会开设课程,建立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过程。其中美国主要是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组织物流在职教育,而日本主要是由日本通运、山九株式会社等组织物流人才培训,他们对物流人才的职业认证和教育要求对于培养专业物流人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物流教育中的实践。在德国,物流管理的教育实行“双元制”,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8],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则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德国院校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严格的规范化操作习惯。因此,学生要以正式工人身份进行生产,实习中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在双元制教育形式下的学生,有1/4以上的时间都在企业,内容是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设置
我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除公共课外课程设置主要有:物流学概论、物流管理学、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与库存控制、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第三方物流、运输经济学、零售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贸易、国际货运、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管理、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等。图1为我校2013级课程设计关系。
(二)我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国内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对比与正常上课与考核体会,我发现以下问题:
1.我校物流管理课程庞杂琐碎,缺乏侧重点。经过比对,我校物流管理课程交叉学科丰富,偏重于管理学和经济学大类,缺少对专业物流的侧重和重视。这样的课程设计导致了培养方向太过宽泛,更多能培养出的是万用型的物流人才,他们或许适用各类与物流相关的经济部门和工商企业,但是在运输、仓储、物流设计等高精尖领域缺乏竞争力。
2.我校物流管理课程理论比重过大。以供应链管理为例,老师在讲解系统运输规划模型的题目时注重的是过程的推导和求解,目的在于解开题目而不是实际问题的说明甚至解决。学生的确掌握了该课程的应试解题能力,然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具体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本校老师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牌高校的博士,但他们绝大部分都没有物流行业的实践经验,课堂知识传授都来自于理论教导,课堂的实际视频展示多来自网络,这样一旦老师想要进行知识拓展就会遇到困难。
五、总结及建议
(一)加强电子商务物流方向课程的设置改革
国内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主打领域和倾向性。以日本为例:东京都市大学和福山平成大学侧重物流方向,而大阪市立大学、东京工科大学、名古屋经济大学则侧重流通方向[9]。他们的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开始对于物流人才的设定就是将来能够进入某一物流细分行业,相比我国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他们的学生在未来物流分领域就业的竞争力更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有必要加强电子商务方向课程的设置,以及加强对学生电子商务实践的培训。即使学生将来读研,做学术研究,也不能脱离实际去建立纯粹的数学模型。
(二)加强学生和教师实践的学习
由于中国各个高校急于开办物流专业,其中快速填补的教师空缺大多由同经济管理大类的学者用物流的课本执教[10],这使得他们在授课中缺乏知识的拓展和对于实践的描述。再加之国内上机课程和实践课程名头过于实质,学生缺乏对物流产业的了解,更不要提学生的专业素质[11]。所以,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培训,尽早构建他们与物流企业的联系对于当今教育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最后,国内物流教育缺乏职业教育的补充和衔接。国内有物流师资格证考试,当时普遍社会重视度和认同度不高,缺乏实质意义,对就业的帮助较少。大部分思想还是注重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直接追求经验的累积,缺乏对物流人才的进一步深造,没能很好的衔接高校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就业要求。
(三)“互联网+物流”等创业课堂及创业大赛的开展
当今社会,电子商务快速成长,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时展背景都要求物流人才能够学习有效技能,毕业后同现有物流模式接轨。因此,培养物流人才我们要从课程设置、主导教育思想开始,稳扎稳打,使专业物流学生能够切实的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大电商自营仓管及物流配送,普通超市等运营场所仓库管理与采购等方面有所贡献。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原因,希望就普通高校而言,尤其是对我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而言,能够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增强实践及上机模拟课时,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丰富的外出交流比赛信息渠道和机会,只有这样,我校才能涌出更多的物流人才并且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上站稳脚跟。
作者:马鹏 郑慧雯 周清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陶峥,张兰.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人力资源需求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09):54-55.
[2]董鹏.电商热潮背后的物流人才困境,2014.
[3]物流行业就业形势数据分析.长风网
[4]中国现代物流人才缺口600万高端设备依赖进口.一财网,2013
[5]李万青.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J].物流科技,2009,(5):95-98.
[6]何黎明.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7]平海.国外物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3):45-47.
[8]潘文军.差距.现状.举措———国外物流教育与我国物流人才培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4):70-72.
[9]陈俊英.战后日本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27):44-47.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冷链;课程;岗位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深层次结构变动等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剧。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步入7万亿俱乐部的经济大省江苏,面临“爬坡过坎”关口的考验,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外向经济需要提升档次,农业需要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关注农业生产,还要关注农业流通,尤其是影响农业流通效率的物流。推动农产品物流发展,冷链专业人才是生力军和主力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应结合产业特色和学院优势学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江苏、全国培养更多的冷链物流人才。
1.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背景
1.1农业生产平稳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每年约有4亿吨进入流通领域。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增长4.5%;江苏蔬菜产量5416.971万吨,瓜果555.4563万吨,肉类3794576吨,禽蛋1969679吨,牛奶产量607200吨,生猪出栏3073.6万吨,家禽75739.6吨,水产品518.8万吨,农业生产平稳。
1.2冷链物流需求激增
2014年是我国冷链物流真正快速发展的一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一线电商纷纷高调进军生鲜市场,生鲜电商崛起赋予了冷链产业新的商机;冷链市场达11200万吨左右,较2013年增长了近22%,地域范围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大连、山东、上海、广东、江苏等;全国冷库总量达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5年,全国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冷库库容年均增长20%,新增冷藏车4万辆,年均增速32%。
1.3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开展冷链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院校不足15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以快递、国际货代、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等方向为主;部分院校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技术等不同层次专业,可以培养冷链相关人才。全社会冷链物流从业者基本上是从工业品物流或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改行,国外优秀人才回国较少,全社会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企业人才需求,更不要说疫苗等医药冷链物流企业。
1.4涉农院校专业特色明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南方14个省市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学院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设有动物科技、食品科技、水产科技、动物药学、农业物联网、农商管理等10个二级涉农院系,设置46个涉农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14个省级、12个市级及8个院级研究平台或研究所,学院农业特色优势明显。
2.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
2.1冷链物流典型工作分析
冷链物流是指一些特殊产品需要从原料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保持全程适度低温,主要产品包括果蔬农产品、肉类、水产品、禽蛋、奶产品、特殊食品及部分医药产品。根据相关产品特点及业务内容,冷链物流不仅要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自然、经济、制冷、冷冻冷藏、生物、保鲜、检验检疫、包装、通讯、定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识别、物联网、冷链物流追溯、冷藏运输、冷链物流标准等专业知识与技术。结合作业流程及工作任务,冷链物流主要分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冷藏冷冻货物运输、冷藏冷冻货物销售、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冷藏冷冻货物信息处理等岗位,每个岗位下面包含若干个子岗位,例如,采购岗位需要有自然与经济调研、订单与合同处理、包装、检验检疫等专业岗位人员,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岗位需要理货、库管、检验、生物、保鲜、制冷等人员等。
2.2冷链物流人才技能素质分析
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特点,高职冷链物流教育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注意能力中的技能培养,但也离不开知识和素质教育,知识与素质是学生提高与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不能仅限于传统物流知识点,还应包括制冷原理及选择、生物保鲜、包装材料、食品营养与质量、特殊品检验检疫、堆码等;冷链物流能力包括冷冻冷藏技术应用、保鲜技术应用、信息及通讯技术应用、冷链物流组织与协调、电商营销、冷链流程优化与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思维模式等。
2.3冷链物流人才层次分析
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提高农产品、食品及医药用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三类。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定位,选择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如研究生和研究型本科教育着重以培养冷链理论研究、冷链技术研发等研究型人才为主,如生物保鲜技术开发员、新型保鲜材料开发员、物流技术和设备研究员等;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培养冷链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类管理人才,如冷库主管、冷链运输调度员、冷链项目主管、配送中心主管等;高职及中职院校培养以冷链物流技术操作的现场作业人员为主,如冷库保管员、收发货员、配货员、品控人员等。
3.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培养路径
3.1明确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方向
目前,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储配物流,储配物流涉及仓库管理、配送管理、货运管理等作业内容,涵盖企业有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学习知识点多,特色不明显。新常态经济下,未来五年内,学院可以结合现代农产品流通和本地生物医药产业特点,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院不仅有畜牧兽医、动物药品、水产、食品技术等特色专业,而且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联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为:面向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药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掌握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冷库、冷链配送及运输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物流人才。
3.2确定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开展冷链人才培养较晚,冷链企业生产与经营处于摸索阶段,冷链技术仍在引进与研发。学院应加强与河南众品、雨润、顺丰优选、国药控股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研究企业物流冷链人才需求,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训、教师顶岗、企业导师进课堂及实验室资源共享等形式;加强与冷链研究机构合作,物流、食品技术、水产技术、药剂等专业老师与科研院所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前沿讲座、科研项目合作,提高学院制冷、食品工程、食品分析等理论与实践水平,形成“学校+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3.3建立专业冷链课程体系
针对冷链物流人才岗位特点和素质要求,结合冷链运作作业过程,设置冷链物流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外,职业技术课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学基础、物流基础、经济法;职业技术课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冷藏与速冻技术应用、冷链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及药品工程技术应用、冷链采购管理、冷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冷链基础技能训练、冷链专项技能训练、冷链综合技能训练及冷链企业顶岗实习等;职业技术课中辅助课程包括食品与药品检测、动植物检验检疫、企业经营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英语、素质拓展等;职业拓展课包括ERP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国际货运与保险、物流与电子商务等。随着技术变化及师资与实训实习条件完善,可以适时对课程体系和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3.4配置专业冷链教学资源
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主要有基于供应链实训室、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室、ERP实训室,实习场所主要有动物药品成品库、知名药企成品及辅料立体仓库、知名快运公司,适合药品和消费品仓库管理、货运管理、配送管理实习实训,冷链物流设施欠缺。学院需加大冷藏冷冻、保鲜、温度湿度监控等设施配置,同时面向物流专业开放农业物联网、药品检测、食品技术、动物检验检疫等实验室。加强冷链师资引进与培养,引进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冷链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制冷人才、生物技术人才、冷链运作人才;不定期将物流管理、食品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生物技术等专业相关老师送至冷链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召开课程建设专家会议,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产业发展呈现新特征,不同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应以物流管理冷链人才培养为抓手,结合人才岗位特点与专业技能要求,制定“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编制职业技术课与职业拓展课相结合的冷链课程体系,配置与整合冷链人才培养的设施设备及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新常态下的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才能转型成功,学院人才职业竞争力才会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广海,谢如鹤等.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10期:141-142
[2]兰必近,韦克俭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2期:65-69.
[3]初叶萍,红.湖北省应用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与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9期:152-155.
【关键词】高职 课程教学 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管理软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91-02
目前,基于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都开设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各种物流信息技术。本文试分析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必要性,针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现状,提出相关的应用措施。
一、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必要性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实践性,涉及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等多项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该课程中应用物流管理软件是非常必要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物流管理软件往往与多项物流信息技术相结合。物流信息技术实质上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现代技术完成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传递等。这些数据最终都需要通过各类物流管理软件进入数据库再进行分析处理应用。所以物流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不是独立的,其应用主要是结合各类物流管理软件来实现。如仓储管理系统(WMS)中涉及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拣货技术;运输管理系统涉及GPS与GIS;商业企业进销存系统或pos系统中涉及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
(二)同类物流管理软件具有相似性。尽管市面上物流管理软件品牌繁多,但是物流企业的业务类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使用的物流软件的功能也相类似,同时物流管理软件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强,所以只要掌握了一种物流管理软件,同类的其他品牌的软件也能很快地熟悉。这就意味着通过在学校学习不同的物流管理软件,有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中迅速掌握各类企业物流软件的操作。
(三)软件操作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年教学的观察,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枯燥,不易接受,所以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学生对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比如出入库的操作、拣货、系统业务单据的制作和处理等,显示出较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接受程度和完成情况都不错。物流管理软件可以让学生上机进行软件操作,同时配合相关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学生更易掌握。
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现状
(一)软件多、杂,在教学应用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市面上的物流管理软件品种多,品牌多。从使用对象上看,有用于物流企业的、用于商业企业的、用于院校教学的;从业务流程上看,有运输软件、仓储软件、配送软件、单证系统等。从研发主体上看,有软件公司研发的,有企业自主研发的,也有软件公司和软件使用企业共同开发的。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物流信息技术或相关课程的设置尚未统一和规范化,各院校该课程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各院校使用的物流管理软件即使可能有相同的部分,但大多不会完全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二)需在有限的课时数里进行软件内容挑选。物流管理软件用于教学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遇到课时数的问题。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来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安排48节理论课和30节实训课,一共78个课时,教学内容除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外,还包括物流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及数据库技术、各类物流信息技术(如GPS、GIS、RF、POS技术等)等,现使用的物流管理软件2个。要在这78节课时里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尤其是针对物流管理软件功能模块较多情况,就更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合理的选取。
(三)应用效果差异大。物流管理软件用于教学的目的是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在学校学习相关软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流管理软件应用操作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岗位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大多数学校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都会使用物流管理软件,但是应用效果不一。主要原因在于软件内容较多,要更好的融合应用于课程教学,取得好的应用效果,通常要进行合理的工作任务(项目)及角色的设计,根据物流业务来对应使用相关的物流信息技术。否则就难以模拟出企业的工作流程,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能模拟工作情境的实训素材较少。要真正实现与企业需求接轨,使学生在企业工作岗位能更快的熟悉业务,就需要模拟出尽量真实的企业环境,按企业的要求和业务流程来教学,这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训数据和素材,以达到贴切企业岗位需求的目的。但物流管理软件主要用于企业,通常购买的物流管理软件一般是没有具体数据的,企业数据为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过程中产生的,需要在购买后自行创建数据帐套。少部分软件可能自带初始数据,但是其数据为软件开发公司提供,主要用于测试和操作演示,与实际企业的数据差别较大。所以物流管理软件中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训素材较少,需要自己采集。
三、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进行软件的选择。要在众多的物流管理软件中选择适合用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软件,必须要结合岗位要求和该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选择。在物流企业中使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岗位非常多,通过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物流相关行业就业的岗位对软件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单据的填写制作、数据的统计分析、出入库的操作、配套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使用、财务的结算等。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熟悉各类信息技术及其使用等。结合这两个方面,选择软件时主要侧重在单据操作、仓储管理、财务结算等。结合上述情况,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现开设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使用的软件有中诺思(物流技能大赛软件)、速达5000、仓储管理系统(WMS),分别是用于教学仿真、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软件。
(二)分析软件功能,与课程内容结合进行软件功能模块的选择。购买的物流管理软件功能模块较多,覆盖业务面广,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除学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外还需要学习其他内容,所以在78课时的时间内学习完所有的模块内容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在软件中挑选重点的内容进行学习操作和实训,如商业企业进销存软件中涉及的POS(销售时点系统)模块、采购模块、存储模块等,仓储管理系统中使用条码技术、RF技术、自动分拣技术的出入库模块,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三)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实行“教学、实践、指导”一站式教学方式,在课堂内完成知识讲授、操作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技能指导四个环节。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据采集技术项目为例(见图1)。
图1
如图1所示,该项目实际教学中是使用仓储管理系统(WMS)这个软件,通过采购入库―采购单物料清单录入―产生条码来完成条码技术中的任务2,通过采购入库―手持终端PDA来完成射频技术中的任务2。
使用仓储管理系统(WMS)来进行数据采集技术的教学,将教师直观的演示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灵活加以应用。
(四)合理设置实训内容。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科学合理的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将能得到其他实训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单个项目或模块来进行学习,而在实训过程中不单只是熟悉各项目或模块的业务操作,更应该对所学的多个项目或模块进行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导向的设计,真实模拟企业的物流业务运作过程,以完整业务流程的案例来逐渐引导学生熟悉软件操作,并达到提高学生物流软件实操技能的目的。如可将采购到货―入库处理―上架―移库―出库整个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实训任务,由学生分组配合进行软件模块功能之间的业务流程切换操作,信息技术的配合使用,最终完成该任务的多个业务环节。
(五)通过校企合作等多途径获取素材来创造工作情境。学校购买物流管理软件后,软件一般没有具体的数据,需要自行搜集。物流管理软件主要用于企业,其数据为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为了贴近真实的工作任务,可通过校企合作、走访调研、学生反馈等,搜集企业的素材制作出用于教学的实训数据,为学生模拟岗位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总之,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为了保证符合学生就业的岗位要求和教学的课程标准,对于软件的选取、功能模块的筛选、教学方法的应用、软件实训素材的制作都需要认真考虑。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快地适应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翦象慧,邓子云,米志强.基于物流业务流程的《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2]王丽群.仓储管理软件与设备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C]//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3.11
[3]冉雪峰.仿真――物流教学的新方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
一、金融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846元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演化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数理金融学、金融计量经济学、行为金融学、演化证券学。
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银行及金融系统。
1、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2、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3、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4、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5、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6、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7、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8、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开设院校
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
二、物流管理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234元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
物流职位主要分布在企业内部物流和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前者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库管理、物料的保障与协调。后者则关注的是货物的外部,流动过程。
开设院校
西南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三、统计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88元
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有三大部分:政府部门(统计局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各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等企业事业单位。
开设院校
山西财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厦门大学等
四、广告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78元
广告学专业是将广告以学术性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专业。它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消费心理、美学,来增强人们的消费意识,产生社会心理共鸣。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广告知识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可从事教育、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或可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
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
五、工程管理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67元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该专业对学生经济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的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我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开设院校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
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42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
就业方向
主要涉及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信息管理的工作,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很多,主要是:
软件开发人员-帮助企业和组织问题;
网络或系统管理员-企业或组织高效运行的保障;
企业信息管理员-在企业中从事信息搜集、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
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
七、经济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004元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职业概况:此职位分布在各行业中,但一般只有在比较大的公司和**中的经济决策部门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明显。
就业方向二:对外贸易人员
职业概况: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寻找国外货源为国内客户;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就业方向三:市场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八、土木工程毕业后平均月收入6998元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持续走高。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
开设院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九、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后平均月收入4935元
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际能力,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经营等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就业方向二:市场/公关
职业概况:企业通过媒介的介绍、传播,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在公众面前树立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而在这一系列活动安排中,专业公关是企业的好帮手。
就业方向三:金融/保险/投资
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
就业方向四:行政/后勤
职业概况:行政/后勤部门就是协助好上级行政领导施政行政,当好助手。关键是要为领导分忧和服好务,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开设院校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
十、市场营销毕业后平均月收入4920元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市场营销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营销业务管理员、营销方案策划员、企业市场调查分析员、企业销售代表、客户服务管理员等。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basic quality, industry general skill, occupational specific skill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bility of e-business logistics talent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e-business logistics talents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business logistics students through improving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nstructing "double qualification" teacher team, improving students'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apabilities, and conducting professional integrity educ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P键词: 高职院校;电商物流;人才培养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electric business logistics;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200-02
0 引言
电子商务物流是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依靠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与信息技术速进行的物流活动,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系统的绩效,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交付的需求。2016年3月,商务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要重点完成提高电子商务物流标准化及信息化水平、构建开放共享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等任务,建设电商物流标准化、电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电商物流农村服务、电商冷链物流等工程。这些任务与工程的顺利完成都需要现代电商物流人才的支撑。
根据2016年5月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和菜鸟网络联合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全国仅社会化电商物流的从业人员就有203万人,但其中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比较低,但随着电商物流自动化趋势的增加及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对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职毕业生需求不断增加。
在文献[7]中,结合职业能力标准和能力胜任特征要求,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电商物流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工作人员以及物流管理行业专家的调研,建立电商物流行业人才的职业基本素质、行业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职业发展能力等准则,构建了电商物流人才评价模型。根据此评价分析模型的结果,电商物流企业在招聘工作及员工培训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爱岗敬业、物流信息管理与操作能力、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与沟通与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1 高职院校电商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课程培养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尚无电商物流专业,在教育部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只有在物流管理专业(630903)下面有电子商务物流专业方向。而电子商务物流涉及到多个发展方向,如跨境电商物流、农产品电商物流、生鲜产品冷链电商物流等,每个发展方向所需学习的知识有所不同,如跨境电商物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外语、报关、制单、海外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阿里的《跨境电商人才初级试题》为例,考试范围就包括摄影、电子商务、营销、报关、报检、制单、信息处理等等方面的知识。另外,与电商物流相关的工作岗位也可以分为营销、运输、仓储、采购、配送、车辆调度、客服等等,每种岗位的岗位要求和所需的特定技能有所不同,相关课程繁杂,学生在短短的大学三年内无法完全学习。而且一些教材没有及时跟进行业发展的需求,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相脱节,时效性较差。
1.2 教师缺少实际业务操作经验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教师自身具有相当高的素质,但许多老师都是大学毕业就直接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而电商物流行业的实际业务操作性很强,需要教师对物流的基本操作过程,相关软硬件设施的使用十分熟悉,这些工作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积累过程是无法做到的。同时,除了物流基本流程外,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的业务流程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的支持,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1.3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客户对电商物流业务不了解,对服务过程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而且电商物流行业薪酬相对较低,引起社会的偏见,觉得从事电商物流行业的人员低人一等,特别是配送人员,晋升路径不明确,往往从事工作的年限比较短,流动性大。有些电商管理方向的学生当初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对本专业不了解,到了学校之后才感觉自己不适合所学专业,毕业之后到电商物流企业工作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单调枯燥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往往工作没多长时间就选择跳槽到其它物流企业或者从事其他行业。一般高职院校虽然会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但很多学校只是为了追求高就业率而仅限于提供供需岗位的对接和求职简历的撰写指导等服务工作,而没有将就业指导与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
1.4 学生信息管理与操作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缺少对口的电商物流企业进行实习,虽然可以参加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但很多情况下仅限于参观和观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只是学到了如何操作软件本身,而不能通过操作软件,了解软件本身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如果换了另外一家软件企业的信息管理软件,学生就感到很茫然,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另外,智能物流新技术发展很快,学生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接触过相关技术与设备,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使用这些新技术时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2 提升高职院校电商物流人才培养水平对策
2.1 健全课程体系建设
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电商物流人才,需要基于电商物流行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电商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制定、课程设计、授课环节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引导,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行业专家、相关协会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2.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实训教学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成为一种趋势。线上教学可以作为线下教学的拓宽和和补充;通过线上教学,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延伸到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和就业导向,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同时,电商物流业务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参与式、交互式、实训教学和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培训中心或专业实训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将线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业樟鞒滔嘟岷希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3 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电商物流人才评价分析模型的结果,电商物流行业的职业基本素质中爱岗敬业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己希望毕业之后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未来职业的升迁及发展规划和设计等。要让学生对自己能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愿意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既然选择了某个岗位的工作就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真正做到爱岗敬业,避免在毕业走上岗位后对工作岗位不适应而辞职或转行,从而减少离职率。
2.4 加强学生职业操守教育
电子商务物流的业务流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客户的隐私信息,这对业务操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操守教育,使他们毕业后能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示范法》、《电子签名法》等。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意识,又做不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就可能无法抵御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蚀,出卖企业的商业机密或客户的隐私信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5 提升学生物流信息管理、操作及维护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智能物流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智能分拣机器人、软件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电商物流企业中,渗透到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等物流的各个功能中。如京东的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竖亥小车,顺丰快递用于偏远地区的无人机快递,还有不少电商物流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配送路径的优化、物流网点的智能布局等。因此要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的物流信息管理、操作与维护能力、对大数据的洞察力,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就会采用大数据进行统计和监测,利用数据挖掘工具,通过对物流业务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6 加强校企合作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电商物流人才,首先需要打造一支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底蕴又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双师型”队伍。教师的实践培训工作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基地完成,如利用学校的创业园等,对相关企业实行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以吸引相关企业入驻。鼓励教师到这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电子商务物流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熟悉电商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设备操作、岗位需求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物流企业的实际案例,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一些有业务操作及管理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作为师资力量的补充。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电商物流行业人才的职业基本素质、行业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职业发展能力等准则进行分析,高职院校通过健全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物流信息管理、操作及维护能力、进行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等措施,可以提升电商物流方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永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6.
[2]阮伟卿.基于工作体系的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开发[J].物流技术,2014(11):485-488.
[3]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菜鸟网络.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R].2016.5.
[4]浙江省商务厅、阿里研究院.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2015)[R].2015.6.
[5]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十三五时期加快电商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R].2016.1.
[6]共青团遂昌县委员会、丽水学院经济规划发展研究所.遂昌县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规划(2014-2020)[R].2013.12.
关键词:物流 物流人才 物流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76
为了摸清目前五年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人才需求的现状,同时为了构建新的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完成五年高职的物流课程教学,为物流企业输送更多更好的毕业生,提供有力依据,本文对五年高职物流课程教学需求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按照调查访问内容传递方式不同,分为调查问卷调查、面谈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及网络调查等。
本次调研涉及全国各大地区(港澳台除外),其中以华北地区的企业数最多,多达32家;其次为华东地区11家;华中、东北、西南、西北、华南地区被调查的企业数较为平均,为1~3家不等。接收调研的企业规模以100~500人的居多,达51.61%,其次为50~100人规模的企业,占27.65%,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也达到了5.99%。参与调研的物流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高达69.60%,其次为国有企业,占16.74%,合资企业占8.81%,其他类型的企业占4.85%。
1 物流人才工作岗位需求现状
受调研物流企业对岗位的需求中,选择率最高的为物流营销人员,达49.61%,与此接近的为运输调度人员,达48.45%,接着为配送作业的人员,达41.86%,而仓储人员需求就相对少,为39.15%。
受调研的物流企业同时还列举了其他的有需求岗位,包括有:采购人员、叉车操作人员、客服人员、物流信息咨询人员、单证员、单证录入人员、财务人员、发展高端物流模式的管理与研究人员、国际货代的操作人员及国际货代营销人员、业务培训人员、会计、物流规划人员、数据录入人员、监督人员、设计入员、软件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物流信息统计人员与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系统规范化前端物料需求岗位人员等。
2 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
在要求企业对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重要性进行排序的问题中(最重要排最前面),职业核心能力在最前面,其次为专业能力,最后为个人素质的这种排序方式得到的认同度最高,达81.27%,余下的排序方式与其相比得到的认同度相差很远,第二名的排序方式为个人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达16.2%,第三位的排序为个人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为14.79%。由此可见,大部分的企业认为职业核心能力对物流作业人员来说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专业能力,最后是个人素质。
3 物流人才素质需求现状
物流企业最为看重从业人员个人素质中的责任心,比例达70.93%;其次为沟通能力,占56.59%;再次为团队精神,占49.61%;然后是抗压能力,占45.35%;最后为执行力,占43.02%。
4 物流企业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
4.1 物流基层作业的人员
从调研的物流企业看,物流基层作业的人员职业核心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也就是团队协作的精神非常重要。66.41%的企业认为与人合作能力非常重要,25.78%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只有不到8%的企业认为这一项重要性一般,认为不重要的则没有。其次,与人交流的能力,57.65%的企业认为非常重要,27.06%企业认为比较重要,14.51%的企业认为重要性为一般,另有0.78%的企业则认为不重要。再次,是自我学习能力,选择非常重要及比较重要的分别占55.5%和30.08%,总计为85.94%。接下来,是信息处理的能力,选择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分别占53.32%和30.86%,总计84.38%。解决问题能力为除“其他”选项外的选择比例最低的,但选择非常重要的仍接近50%,比较重要的占37.65%,认为重要性一般的选择占12.94%。
4.2 物流基层管理的人员
物流企业认为相对于物流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与人合作能力,选择非常重要的达75%,比较重要的占22.27%。其次,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的达74.12%,比较重要的占20.78%。企业对自我学习的能力也比较看重,有72.66%的企业认为这一能力非常重要。然后是与人交流的能力,认为非常重要的达69.65%。信息处理能力,认为非常重要的达66.02%。
4.3 物流中层管理的人员
企业认为中层物流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职业核心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90.27%的企业认为这一个能力非常重要,另外有8.56%的企业也认为比较重要,只有1.17%的企业认为它的重要性为一般。其次,为信息处理的能力非常重要的达81.25%,比较重要的占14.06%,重要性一般的占4.69%。与人合作能力仍受较重视,与基层管理和作业人员相比较,企业对这一项能力的排名虽然靠后,但对其选择的百分比并没有多少下降,只是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这一层次上重要性增加了。
从调研来看,物流企业更需要的是责任心强的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基层物流作业人员,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同时决定了高职院校物流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方向。这次通过对调研的资料及数据统计的分析可以看出来,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3],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给五年高职的物流教育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五年高职的物流教育及专业建设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真正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同时提高物流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骁,孟庆雅,李伟.北京地区物流企业(园区)人才需求调研[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9).
[2]Siemens generates its engineers of the future: Apprenticeship scheme meets skill needs at a rural location [Z].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digest, 2010,18(7).
[3]肖军.湖南物流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J].企业管理,2009,(4).
根据《宁波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宁波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 2020年的宁波经济发展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宁波将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宁波市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建设5大临港支柱产业、10大重点优势制造业行业、10大现代服务业行业。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宁波市重点扶持的10大服务产业之一。然而,我市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物流企业人才严重匮乏。据调查显示,宁波在主营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直接经营物流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占17.00%,但是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才还不足1%。宁波物流的快速发展与物流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形成了明显反差,严重地限制了宁波城市现化物流发展的步伐。因此,宁波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与宁波市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型职业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快培养熟悉物流服务对象,物流服务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相关业务的物流一线技能人才培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急需一个物流培训和实践教学平台,而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恰好能满足这一需要,该中心的建立定将在宁波物流紧缺人才培养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宁波物流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
1.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物流职业教育缺少标准
多数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专业设施、设备建设落后于企业实际技术标准;学校课程设置与标准重理论轻实际,与实际需求脱节严重;技能考核标准与企业实际脱节,培训考核制度存在应试现象。物流专业考核评估内容往往侧重于实训室占地面积、建设面积等硬性条件上,缺乏对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价。这些突出问题使得当前的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
2.物流专业教师难以适应物流教学实践的需要
物流专业教师、技能教师数量、水平还不适应需要,不少专业教师对生产服务一线的经营管理、技术等了解不够,很多专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走上教育岗位,缺乏对实践技能的了解和把握,只能纸上谈兵。由于事业、企业编制“壁垒”森严,职业院校急需的物流企业高技能人才和实习指导教师又很难引进。
3.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物流培训相脱节
现有的各类物流从业资格、资质的培训垄断在某些技能培训(鉴定、考核)中心,但很多机构存在培训资源不足,物流培训项目很难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许多职业院校拥有丰富的培训资源,或者具有较强的开拓物流专业培训市场的积极性,但因没有培训资格而无法开展。
4.物流培训经费匮乏,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机制
现行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沿用计划分配模式,有限的资源绝大部分配置给了国办重点学校、原物流行业培训机构,大量富有创造活力的教育机构得不到同等的扶持。目前我市企业参与物流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据对本市28家企业问卷调查,有25家企业“不愿意”参加校企合作组织,17家企业“不愿意”参与相关课程开发,27家企业“不愿意”向学校支付教育培训经费。
二、宁波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建设方案构想
由于宁波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因此有必要由市政府统筹规划,职业院校和物流企业共同参与,构建一处或多处宁波市现代物流开放式实训中心。该中心的培养要面向与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联的企事业单位,为其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运输、仓储、配送、货代、物流营销、物流信息处理等操作性技能的中高等应用型物流技能人才。具体方案构想如下:
1.功能定位
(1)社会培训功能
该中心将整合其人员、设备、信息等要素、面向市场,为物流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获取经济效益 ,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盈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 ,促进实训中心完成自身“造血功能”,满足可持续发展。
(2)学校教学功能
该中心将利用其实训条件,为宁波市各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职业化、企业化的物流实训环境,方便其教学需要。通过物流教学项目课程开发,构建一体化实训课程模块,学生通过实训模块的学习,直接掌握上岗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
(3)职业资格鉴定
该中心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培训模块,通过与宁波劳动与社会保障机构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可以对社会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从事有关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口岸物流、物流营销的等方面的技能鉴定,达到一定技能的学员可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2.建设模式
该中心要求有与生产企业类似的设施设备、功能作业区和管理运作机制,依托数字化的网络建设,开发仿真的职业情境软件,学生在电脑上完成职业能力训练。实训中心主要体现生产物流、商业物流、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多种物流业态,涉及口岸物流、仓储配送、生产物流、交通运输等多个专门化物流职业领域,其规划设计、教学资源配置、内涵建设等不仅对接物流专业建设的需要,而且要符合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
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期工程完成物流实训中心选址及硬件设施的配备。从目前宁波市的物流培训基地来看,宁波九中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有多年和物流企业合作办学经验,可考虑以此作为建设此实训中心的首选基地;二期工程完成报关、船务港口、检验检疫、银行、配送中心、供应商等模拟操作系统建设;三期工程完成仓储配送、物流运输、口岸物流、物流营销各模块的建设,可以完成商业分销物流管理实训、配送管理实训、仓储管理实训、国际货代与报关管理实训、运输管理实训、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航空物流管理实训,最终形成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
3.运行项目
(1)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改工程,提高培训质量
要求物流培训教师及时了解物流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落实相关技能标准,按物流岗位群的需要设置课程,通过职业情境仿真,在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侧重于实践、实验、应用性操作训练,努力把该中心建设成宁波市物流“蓝领”人才培养的中心基地。
(2)聚才兴教,促进宁波物流实训教师人才的培养
通过聘请物流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到实训中心授课,形成一支工种齐备、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可以对各职业院校选派的物流专业教师进行对口培训,使之成为既懂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人才,通过实训中心的培训,力争宁波“双师型”物流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0%。
(3)拓宽培训受益面,紧密围绕“三工”培训拓展业务
该中心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物流操作技能的同时,也会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外来民工和企业技工(简称“三工”),通过对这些社会从业人员的短期物流职业技能培训,使之加入到现代物流行业中来,这既提高物流实训室的利用率,又为缓解我市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三、宁波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保障机制
1.资金保障
为了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设施设备先进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必然要加大对其财力投入。前期筹建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学校投入、企业赞助,建成后可通过培训的方式获取一定的收益以弥补培训活动资金开展的不足。
2.人力保障
实训中心需要完善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全职和兼职的方式聘请物流实训专任教师。为保证日常教学的需要,可聘请部分比例的专职物流专业型人才担任授课教师,部分教师要开通“绿色通道”,引进国内外优秀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实训中心专业教师队伍中。
3.物力保障
为了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物流实训中心除了购买必要的教学硬件设施之外,还必须有配套的软件设施,而其中物流信息体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涉及到标准的问题,因此,由政府信息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以避免多头建设,标准混乱。
参考文献:
【关键词】柳州;多区域;合作;SWOT分析;策略
随着广西跨区域合作进程的加快,柳州跨区域合作也紧跟步伐。柳州市积极融入北部湾,走进“珠三角”,对接港澳台,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东部发达地区合作项目230个,合作金额418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9.86%、61.73%。东部地区到位资金334.34亿元,占全市引资总量的79.87%。其中长三角地区新签项目78个,合作金额97.24亿元,到位资金(含续建)99.02亿元。珠三角地区(广东省)新签项目95个,合作金额210.48亿元,到位资金(含续建)152.27亿元。①然而,柳州跨区域合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缺少区域合作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缺乏区域合作的战略规划作为依据,与区域合作的联系紧密度不高、合作的规模与水平有限,合作项目单一等。因此,如何加强跨区域合作,展现柳州的独特产业优势,促进柳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内部优势分析
1.1 交通便利
柳州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在铁路方面,湘桂线、黔桂线、焦柳线交汇于此,可通往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福建、浙江、山东、陕西、山西等地方。在陆路方面,境内拥有桂柳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柳南高速公路(柳州至南宁)、宜柳高速公路(宜州至柳州)和柳州环城高速,可通往南宁、来宾、北海、桂林、金城江、湛江、广州等地。在航路方面,柳州白莲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深圳、厦门、武汉、西安、海口、三亚、温州等多条航线。在水路方面,可直达梧州、广州、珠海、香港和澳门等沿海重要港口。
1.2 工业优势明显
柳州是广西工业重镇,现已形成以汽车、冶金、机械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汽车工业是第一支柱产业。其中,零部件产业已形成车轿、车架、车身冲压件、车身饰件、座椅、车厢等基本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涌现出方盛实业等一批骨干零部件配套企业。冶金工业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为主。机械工业以工程机械、空压机、预应力锚具等产品为代表。另外,柳州还拥有两面针集团、柳钢、柳锌、“花红”药业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及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等一批闻名全国的产品。
1.3 产业结构优化
柳州工业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冶金、机械)优化升级,五大传统产业持续提升。产业结构正逐步由“354”(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建材、造纸、日化五个优势产业;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制药四个新兴产业)向“543”(汽车、冶金、机械、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支柱产业;制糖、建材、造纸、日化四个优势产业;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三个新兴产业)转变。
1.4 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柳州市工业园区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阳和工业园区、柳东新区等十二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为主,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阳和工业园区以机械制造为主,重点发展数控机床、仪器仪表、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等系列产品;汽车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高性能车用发动机、传动轴总成、减震器、消声器、汽车空调、刹车防抱死系统等产品。另外,造纸、制糖、建材、轻纺等工业基地也使产业集群效应得到初显。
2.内部劣势分析
2.1 专业人才供应不足
柳州市的高等教育十分薄弱,资源不足,规模有限。根据2010年《广西统计年鉴》可知,柳州市普通高等学校只有七所(即广西工学院、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而工科院校只有一所,没有综合性人文类大学,没有应用科学方面的高层次咨询研究机构(如社会科学研究院)。从目前情况看,这些学校难以担负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与柳州工业城市地位不相称。
2.2 融资渠道窄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源。大多数企业由于自身社会信用偏低、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以及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支持力不够等因素造成融资困难。
2.3 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柳州从“九五”期以来开始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拥有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它们拥有自主开发的品牌。如,两面针公司利用中医传统理论提出“中药护牙”和“中药护龈”;柳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2002年世界第一台高原型轮式装载机赢得青藏铁路工程的招标。但从整体看,柳州乃至广西大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数量不多、科技活动人员不足、科技活动经费缺乏等,这些都阻碍了柳州创新能力的发展。据201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可知,2009年我国31个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科研活动情况中,广西在“有科技机构的企业个数”中排名17;在“专利申请件数”中排名23;在“新产品研发项目数”中排名19。要促进柳州经济发展,必须加强科学技术创新。
2.5 物流体系不健全
柳州市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共同构成了物流市场,包括:生产服务型物流企业、运输型服务物流企业、仓储型服务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柳州物流业存在许多问题:物流成本费用比例过高、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物流效率降低、货损率高、物流服务单一、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等,这些阻碍了区域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
3.外部机会分析
3.1 广西发展战略的实施
2009年12月,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及40个配套文件,明确指出打造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与海洋工程装备等14个千亿元产业,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等4个新兴产业。
3.2 经济区全面建设的形成
泛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为柳州开展跨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西部面向东盟最大的加工制造基地。西江经济带前沿紧接经济发达的广东“珠江三角洲”,背靠桂西北和大西南,有利于主动接受港、澳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广西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将更加密集,广西将建成以泛北部湾海上、南宁─新加坡陆路、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三大通道为主轴,以广西通往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大通道体系,成为连接中国泛珠三角洲、西南及中南半岛最为便捷的国际交通通道。
3.3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增长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稳居全球产销第一,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②我国将逐渐走入汽车社会,迎来汽车消费大众化的时代。我国汽车产业将沿着自主品牌汽车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小排量汽车的重点发展等趋势进一步发展。同时,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它要求装备制造业高效、高精、可靠、集成和同步配合汽车产业的发展。
4.外部威胁分析
4.1 招商引资竞争剧烈
当前,全国招商引资的趋势快速上升,各地区为了获胜采取各种措施,如,成立驻外蹲点组,选拔有招商经验且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从事蹲点招商工作,拓宽招商网络。然而,柳州招商引资工作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参与竞争的能力还较弱,招商引资手段落后,再加上柳州投资环境不完善、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影响外商投资信心,这些都会对柳州跨区域合作造成威胁。
4.2 投资的风险性
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企业投资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如,受国家宏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及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影响,利率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货膨胀时期,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投资企业的投资到期时所获现金的购买力下降;另外,政治因素的不同、劳工法律制度的差异、税收法律制度的变动等也会影响企业投资风险。
5.柳州加强跨区域合作策略
5.1 优势产业合作
近几年,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石油化工、钢铁锰业、高新技术、建材等优势产业。柳州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承接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引进技术水平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大项目,引进高科技生产设备,吸收高科技生产技术,将合作着力点放在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降耗上来,确保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持一致。
5.2 工业园区合作
加强园区跨区域合作、促进“百企入柳”、全方位打响各园区的招商品牌是第一要务。第一,加强园区硬件环境建设,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商”等方式引资吸引一批国内外民营企业来柳投资,解决融资难问题;第二,聘请专业人士对市场、成本、收益、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论证,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第三,选择优势明显的产业园区,探索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西江经济带、东盟国家合作对接点,将重点放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装备制造业上,打造经济合作示范区。
5.3 物流产业合作
随着柳州工业物流需求的旺盛跨区域合作发展物流产业十分重要。首先,培育出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物流集团,形成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其次,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引进区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提高物流服务供给水平。第三,发展一批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重视第三方先进物流企业的引进。第四,尽快建立在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国家以柳州为中转方的物流市场。
5.4 教育合作
为柳州制造业基地提供高级专业人才是加快柳州工业发展的前提。第一,联合区外专门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的专业素质;第二,通过访问、讲座等形式加强柳州高校与外省著名大学的科研项目交流,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第三,重视柳州高校和外省企业交流,引进优质技术人才,提供经验教育,建立直接服务于“汽车城”的“汽车学院”。
注释:
①资料来源:2010年招商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柳州市招商促进局).
②资料来源:顶点财经(2011-1-11).
参考文献
[1]孙代文.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柳州各级各类教育[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9):5.
[2]黄忠伟.柳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J].教育经济研究,2008(4):161-162.